社会学的认识功能社会学类包括哪些专业内容?

& Copyright
第九阅览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号 | 站长信箱:
本站遵循 CC版权协议 | Powered by Wordpress+Thinksaas+Upyun.1、什么是体育社会学?简述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社会功能.2、怎样正确理解政治与体育的关系?3、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体育产生了什么影响?4、简述社区体育的概念.构成社区体育的基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1、什么是体育社会学?简述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社会功能.2、怎样正确理解政治与体育的关系?3、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体育产生了什么影响?4、简述社区体育的概念.构成社区体育的基
1、什么是体育社会学?简述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社会功能.2、怎样正确理解政治与体育的关系?3、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体育产生了什么影响?4、简述社区体育的概念.构成社区体育的基本要素是什么?5、按体育参与的方式与参与的程度可以有哪些分层方式?6、社会变迁对体育运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7、体育运动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8、如何评价体育的社会效益?哪些因素可以间接的反映和评价体育运动的社会效益?9、体育的社会流动有哪些主要的趋势?体育的社会流动有什么社会意义?10、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是什么?11、竞技体育的概念是什么?12、竞技体育有哪些特点?
1、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的综合学科,是社会学领域的应用社会学的分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从社会本质上来把握体育的特征,功能,手段,途径.目的在于促进体育运动和社会系统的正常发展.体育运动作为人类的高级文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具有独立体系的文化形态,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研究对象:体育社会现象,是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对象.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体育跟社会的相互关系、体育社会问题 、体育形态 、大众体育 、竞技体育 内容:1、研究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社会的相互关系2、研究体育社会学的理论和体育社会问题3、不同体育形态的研究还有很多啊~《体育社会学》那本书上都有啊~只能先帮你这么多了~要是真想知道,以后再补充(明天考试呀)社会学的功能和使命
1838年孔德提出“社会学”(sociology)概念至今,仅仅170年的历史,社会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它不仅满腔热忱地关注和回答了各种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问题,提出种种具有操作性的解决社会矛盾与冲突、推动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而且还深邃冷静地从对各种现实问题的思考中概括出各种学说和理论。
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内容和性质,决定了社会学这门科学在人类认识社会的活动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在社会科学体系中占据着相应的地位。社会学的功能指的是社会学这门学科对于人类和具体的社会运行所起的作用。
社会学能够获得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和朝气蓬勃的发展,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社会学是关于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的学问。社会学在社会变迁中诞生,在思考社会转型中发展。孔德在19世纪30年代提出社会学概念之际,正是法国大革命刚刚结束不久,资产阶级政权不断更迭,劳资冲突此起彼伏,如何摆脱秩序混乱的社会困境是摆在思想家面前的紧迫任务。孔德把社会秩序作为其社会学核心概念之一,充分说明社会学形成之初就是对社会危机的反应。
一、国外有关思想
国外各个学派的研究视角各异,实证社会学把社会现象作为客观对象,试图用物理学方法描述社会整合与进化的规律;解释社会学把社会现象看作人的主体活动结果,试图用人文学科的理解与评价方法阐释社会行动的根据和意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社会学把社会现象看作实践过程,试图用唯物的辩证思维方式,批判地揭示社会异化原因和人类自由解放道路。然而,不论从何种角度出发,采用何种方法,得出何种结论,社会学都是一种直面现实、参与现实、力求把现实从困境中解脱,让人类从危机中超越,寻求幸福、和平、自由的实践性学科。
孔德为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的社会学规定的任务是:不仅能够揭示人类的过去,而且能够越策社会发展的未来。
孔德为社会学规定的研究内容是“秩序与进步”,其社会学思想也相应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社会静力学的主题是社会秩序,即社会机体各个构成部分之间平衡、和谐、稳定的关系。社会静力学要回答的问题就是,社会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又是如何联系起来形成社会秩序的?社会动力学的主题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孔德作为实证主义的鼻祖,他区分了社会学的理论目标和应用目标。他认为,社会学的理论目标就是用“纯粹理论的态度”或“严格的科学态度”去研究社会现象,发现社会现象的自然规律,预测社会现象的发生。这时社会学是价值中立的,社会学者是纯研究者。应用目标则是将所得到的预测应用于社会,指导社会实践,这种情况下的社会学不可能保持“价值中立”,要指导现实就必然与研究者的价值相关,此时社会学家也成为社会的医生、参谋、策划者或指导者等等的积极参与者。
孔德的观点对我们的研究有深刻的启发。我们认为,社会学既有描述和解释的功能,又有指导现实与改造社会的功能。在进行社会学研究时,既要保持客观、科学的态度,坚持“价值中立”的立场,同时又必须把根据客观的解释对社会运行所作的预测应用于社会生活中去,参与社会的管理与改造,这样的社会学才是有意义的社会学理论。
斯宾塞极力主张社会学这门科学必须记述顺序相承的几个单位是如何产生、得到培养和适应合作的。家庭的发展因此是在第一位……其次社会学要描写和解释政治组织的兴起和发展,它以几种方式来调节事物——它将许多个人的行动结合起来,……它在人们互相交往时进行某些限制……教会的结构和功能的进化也要有类似的描叙……还应当研究一下调节市民们次要行动的限制体系……工业部分所经历的几个阶段也必须加以研究……还有工业部分本身所孕育的管理结构的发展……,斯宾塞所规定的社会学的内容,包含了一些我们十分熟悉的成分。不过我们必须不时对某个名词作些解释。比如说,当他说到“限制体系”时指的无疑是现代社会学中所称的“社会控制”。社会学领域据斯宾塞的意见是:家庭、政治、宗教、社会控制、工业或工作。此外,斯宾塞还明确地谈到要对社团、社区、劳动分工、社会分化即社会分层进行社会学研究,谈到知识社会学和科学社会学,谈到研究艺术和美学。
他还强调社会学有义务研究社会各种不同成分之间的关系,说明各部分是如何对整体施加影响和整体是怎样影响各部分的,在这一过程中,一方可能改变另一方或被另一方所改变。作为这一类“相互影响”的例子,他提出要注意性的规范对家庭生活的影响,以及政治制度和调整行为的其它形式如宗教、仪典活动之间的关系。他还建议对僧侣组织和其它特权阶级进行平行研究,以揭示“前者的结构变化与后者的结构变化有什么联系分。
斯宾塞还给社会学加了另一个责任——即应把整个社会作为一个分析单位。他认为社会各个部分虽然是独立的单位,但却不是偶然地凑在一起的。各部分具有某种“长期的关系”,这一事实使社会成了一个有意义的“实体”,一个适合于进行科学深索的对象。他以此为根据,认为社会学必须比较“各种不同的社会和各种不同阶段的社会”。他主张,为了理解社会学的原则,“我们必须对由于特殊情况而与特殊事实脱离联系的一般社会所表露出来的结构和功能加以研究”。
3、迪尔凯姆
迪尔凯姆提出社会学必须解释社会事实,强调对社会事实进行观察的客观性,要求用一种社会事实解释另一种社会事实,提倡对社会事实功能的分析。他的核心兴趣之一是:社会是如何整合在一起的。由于对前工业社会的传统价值和社会结构之崩溃深感沮丧,涂尔干便寻找社会团结的源泉。最终,他相信社会是因其成员享有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而联为一体的。他认为,社会学的存在不必以其他学科的存在为前提,相反,社会学倒能够为其他学科提供有益的帮助。在迪尔凯姆的眼中,社会学是涉及人的各门科学的新的王后,是哲学、伦理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学以及艺术理论等学科当之无愧的精神领袖。
自孔德以来,无论是斯宾塞还是社会学巨擘迪尔凯姆,在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上都持“社会学帝国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学应该包罗万象,是各门社会科学之王。齐美尔对这种看法持反对的态度。他认为并不能因为人类的行动都发生于社会之中,就认定我们对自然以外的所有现象的研究就应该划入社会学之中。对于当时出现的“泛社会学化”或“社会学帝国主义”现象,齐美尔的解释是:因为社会学是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使得“所有在其他学科中尚没有得到很好处理的问题都涌了进来”。针对“泛社会学化”现象,齐美尔提出社会学不是社会科学之王,人的行动全部发生在社会之中,并不能说明社会科学就应该全部融入社会学之中,“社会学只是一种新的方法,一种研究手段,一种探索所有这些学科的主题的新的途径。”我们可以将社会学视为一种归纳法。社会学提出的是一种视角,即我们应该将人视为是一种社会存在,以及社会是所有历史过程中的媒介,但它本身并不包含什么现代科学未曾触及的研究主题,更不是一种学科之王。
齐美尔认为社会学应该掌握一种未经其他社会科学运用的独特研究视角,开辟一条科学探索的新途径,他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交往形式”的。人们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相互作用、联系和行为,其中都存在着一种基本上类似的相互作用模式,这些相互作用的模式就是社会交往形式。他认为社会是一个不短由低级形式产生出高级形式的层次结构,研究社会交往的形式是社会学家的主要任务。
韦伯曾说:“社会学……是一门与对社会行动的解释性理解有关,并因此与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结果的因果性说明有关的科学。”他把社会学定义为理解社会行动的科学,社会学的意图在于对社会行动进行诠释性的解释,并从而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及结果予以因果性的解释。这表示韦伯把“社会行动”或“社会关系”当作社会特有的研究主题。他强调在解释社会行动的过程中应坚持“价值中立”原则,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目的是理解人的行为而不是对该行为作价值判断。
以涂尔干、韦伯等人为代表的“价值中立说”认为,社会学是一种纯客观地描述和解释社会现象和过程的科学。它的功能仅仅是描述和解释,而不管社会应该如何发展,因此,“价值中立”成为社会学描述和解释所恪守的原则。
6、“干预说”
与“价值中立说”不同,不少社会学家认为:社会学的功能主要是干预社会生活与社会运行过程,即“干预说”。这种观点后来又进一步演变为“社会医学”和“社会工程学”的观点。他们认为,社会学是诊断和医治社会弊病、帮助解决社会问题的理论学说,或者把社会学看作是规划和设计社会生活的科学学说。与此相应,社会学家则成了“社会医生”或“社会工程师”。
7、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社会学是从总体上来研究社会的。它不仅研究社会生活中的某一个问题,而且研究这个问题和社会其他相关因素的联系,以及将来可能怎样发展。所以社会学能指导人们全面地考察各种社会现象,了解社会的大体系和小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它的任务在于向我们揭示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生活,‘再现’被专门社会科学‘分割’成部分的社会统一性”。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有以下几个功能:
(一)认识的功能。比较全面地认识社会现象和有关诺因素的相互关系,社会生活的一般发展规律,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
(二)指导的功能。根据认识到的社会生活的一般发展规律和解决的问题途径,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供决策部门参考。
&(三)教育的功能。联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过程,引导人们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社会生活现象,提高科学思维的能力;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树立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和共产主义人生观。
布迪厄的政治立场和学术思想之间有着一种彼此交融的关系。布迪厄把社会学看作一种具有显著政治性的科学。在华康德看来,布迪厄所倡导的反思社会学,始终遵循着涂尔干的立场,深切地关注着社会学的道德意义和政治蕴含。按照布迪厄的理解,作为一种解放的工具和“慈悯”的工具,社会学具有一种除魔祛魅、揭示社会隐秘、破除社会宿命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透过各种形式的神秘化和符号支配,粉碎遮掩着权力运作和支配关系的种种神话,揭示行为必然性和所谓社会法则背后隐含着的历史关联。而一旦人们掌握了有关于此的必要知识,就可以从政治上瓦解它们。可以说,对于社会疾苦的研究十分突出地体现了布迪厄赋予社会学的这种艰巨使命。在这个意义上,对社会疾苦的大规模调查,是布迪厄学术生涯晚期从事的一项重要学术活动,也可以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活动。
社会学家用冲突理论来强调社会内部控制结构的重要性。为了解释社会是怎样运作的,他们提出了一个全面的“模型”。然而,冲突理论家突出社会中分化的重要性,拒绝功能主义对共识的强调。为此,他们集中探讨权力、不平等和斗争问题。他们倾向于把社会看作是由追求利益的不同的群体组成的。不同利益的存在意味着矛盾是永远潜在的。某些群体将比其他群体获得更多的利益。冲突理论家考察社会强势与弱势群体之间的紧张状态,并试图解释统治关系是如何得以建立和维持的。【代表人物:马克思、帕克、米尔斯、科塞、达伦多夫…】
10、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协同工作产生了稳定和团结。根据这种观点,社会学学科总体上应该研究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以及与社会整体的相互关系。
11、社会行动论
如果说功能主义和冲突理论的视角把重点放在了支撑社会和影响人类行为的结构上,那么社会行动论则对形成这些结构的行动和社会成员的互动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这样一来,社会学的任务就不是解释决定人们行为的外在力量是什么,而是领会社会行动和互动的意义。如果说功能主义和冲突理论提供了社会总体运转的模式,社会行动理论则集中分析了个体是如何行动或调整自我以适应彼此和社会的。
12、帕森斯
帕森斯认为,理论社会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回答“社会秩序何以可能”这一问题,他建立的社会行动理论就是回答这一问题的初步尝试。
帕森斯几乎完全采用了控制论和系统论的术语,来构造他的社会学体系。在他看来,社会学的一个中心任务,是把社会作为功能上相互联系的变量的系统来分析,而社会主要表现在人的行动,即人的社会行动上。这种行动不是单个的、分散的,而是一个行动系统。帕森斯在行动系统中区分了人格系统、文化系统和社会系统,它们一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另一方面又是各自独立的。其中社会系统论是他行动论的理论基础。帕森斯还提出,各种行动系统是属于许多不同的层次的,因为每一个行动系统,仔细看来,无一不是另外高一个层次的行动系统构成分子,而它本身所包涵的构成分子,又无一不是另外自成一种低一层次的行动系统。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西方资产阶级社会学中的“社会整体”的概念,在帕森斯手里,进一步发展成为“行为系统”,归根到底就是“社会系统”的概念。通过结构—功能分析,他来解释这些社会现象(社会行动)和不同水平的系统在社会整体范围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这个社会系统能够借助于社会的机制,保持着均衡的状态。这种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的深刻保守性,受到了资产阶级内部“冲突论”流派代表人物科塞尔、米尔斯等人的激烈攻击,同时,由于它解释社会现象和预测社会发展功能的失灵,目前正走下坡路。但是,他们对社会整体的结构—功能分析仍为人们所采用。
13、符号互动主义
符号互动主义源于对语言和意义的关注。米德宣称语言使我们成为具有自我意识的人,意识到我们自己的个体性,能够像别人观察我们那样从外部认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元素是符号,用来代表另外一种东西的某种东西。米德认为人类在互动过程中依赖共享的符号和理解。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符号的世界中,因此人类个体之间所有的交往在本质上都是符号的交换。符号互动主义使我们注意到人际交往的细节,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细节体会其他人的言行。受符号互动主义影响的社会学家,经常集中研究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带的面对面式的互动。他们强调这类互动在创造社会及其制度方面所起的作用。
14、鲍曼:《通过社会学去思考》
鲍曼认为,社会学的中心问题是:在什么意义上,人们无论做什么或可能做什么依赖于其他人;在什么意义上人总是(并且不得不)以其他人为伴,与他们交流、交换、竞争和合作?正是这类问题构成了社会学研究的独特领域,使社会学成为人文社会科学中相对独立的一个分支。
用社会学思考,就会努力通过分析人类相互依赖的多重关系网络来理解人类的处境。用社会学思考的方法给我们大家提供的最大帮助就是使我们更加敏感,它使我们的感知更为敏锐,让我们睁大双眼,以便能够深入研究至今还几乎仍然难以辨识的人类处境。用社会学思考意味着更加全面地去理解我们周围的人们,理解他们的渴望和梦想、烦恼和不幸。社会学思维有利于促进我们之间的团结,这种团结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建立在我们共同抵抗灾难,谴责带来灾难的残酷行为的基础之上。用社会学思考还有利于我们理解其他生活形式,这些生活形式无法从我们的直接经验中得到。
二、国内学者的观点
社会学对中国来说是一门外来学科,最早被叫做“群学”(严复)。严复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特别是荀子的“群道”思想影响,“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兴,群生皆得其命。”因此,他所寻找的就是一种能体现“群道”思想、实现“群治”理想的学问,而在他看来,西方的“社会学”正符合他的这种理想,所以,就将“社会学”翻译为“群学”。后来,这一概念在梁启超那里得到了更多地发挥和运用。这样,不管他们的理解与孔德、斯宾塞等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的原意有多大程度的一致,反正社会学一进入中国,便深深地打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一门探求社会秩序、实现社会整合的学问。梁启超和严复以天演人变理论为基础的群学思想,是由‘群本’、‘保群’、‘合群’、‘善群’、‘群德’、‘群术’、‘群治’等一系列概念构成的体系,其核心是‘以群为本、以变为用’的群本主义,其主干是以‘合群’为原则的社会整合思想。”赋予社会学以求和谐秩序为主旨的色彩,既符合中国传统的“中”“和”主流思想,也符合当时梁启超等改良主义者们的政治主张。
费孝通早期社会学思想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揭开中国近代史,自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前期,中华民族一直处于深重的灾难之中。因而探索救国就民的真理,成为他后来选择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费孝通早期社会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深受马林诺夫斯基、布朗、迪尔凯姆、派克等人的影响,这种影响并非对他们思想的简单组合,而是在重新认识中国文化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过程中,经过扬弃,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
在认识社会结构过程中,费孝通“曾特别为迪尔凯姆所吸引”,对迪氏集体意识很赞许,而对马氏生物有机体论有所批评,但他进一步强调迪氏只看到社会的平面结构而忽视社会的立体性,认为社会是一个无限继替的过程。他说,“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发现有必要将他的概念转换成垂直的”。在考察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结构的影响时,费孝通认识到“中国的整体观念是垂直的、世代的,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个体是一个将过去和将来连接起来的角色”。因此,他将社会看作是立体的结构。
社会本位思想是费孝通早期社会学思想的一个核心内容,也是他一生从事学术研究,致力于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一块理论基石。他在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时说:我们一直是一个农民国家,几千年来在我们的社会观念中,个人是从属于社会的,“众多的个人一旦形成共同生活的集体,就产生一个凌驾于个人的实体,就是社会。社会是人创造的,但反过来又塑造了一个个人的生活方式,要得到生活的人也就离不开它”。站在这个立场上,费孝通认为社会本位是生育制度合理的本源,“生育制度是从种族绵续需要发生的活动体系,也是人类种族绵续的人为保障”。从社会本位观出发,他把社会而不是把个人需要看作起点。基于这种认识,他将人们的婚姻、生育和抚育等行为,都视为一种社会行为,而非个人或个体小家庭的私事。如他对婚姻意义的解释说,“婚姻是社会为孩子们确定父母的手段”,“婚姻不是解决(个人)性的问题。婚姻的作用在于维持社会的新陈代谢”。费孝通认为,社会是人创造的,个体需要的实现必然要通过整体需要的实现为前提。
“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是费孝通一生学术生涯的一个出发点和立脚点。他曾说作为一个中国人,首先要认识中国社会。正是出于这一目的,他倾心于到中国的基层社区——农村去作实地调查,从早期的《花蓝瑶社会组织》、《江村经济》到《云南三村》,实现了他后来向自己留英时同学利奇所说的话:“我学人类学的志愿是了解中国,最终目的是改造中国”。
费孝通说:“我一向认为要解决具体问题必须从认清具体事实出发。对中国社会的正确认识应是解决怎样建设中国这个问题的必要前提。科学的知识来自实际的观察和系统的分析,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实事求是’。因此,实地调查具体社区里的人们生活是认识社会的入门之道。我从自己的实践中坚定了这种看法”。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他一直践行着这一观点。
费孝通在《农村、小城镇、区域发展——我的社区研究历程的再回顾》一文中说到:“我这一生有个主题,就是‘志在富民’。它是从我学术工作中产生的,我的学术工作也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当时的社会现实,促使他生发了尽力使中国农民脱贫致富的使命感,也为其后来一生‘志在富民’的追求奠定了基础。
社会学在中国恢复重建后,面对“十年动乱”造成的社会混乱和畸形运行,一些社会学家直接提出了社会学要研究社会秩序、为恢复良好的社会秩序贡献力量的问题。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郑杭生先生的观点。80年代以来,郑杭生先生明确提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社会学不是别的,正是一门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我们现在要建立的社会学就是以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机制为自己的对象的。所谓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问题,正是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这样的社会学向人们表明树立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观点的重要性以及没有这种观点的危害性。”这个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定义,不但在林林总总的诸多定义中独树一帜,而且把社会学在中国长期追求的学术目标第一次明确化了。这一定义在社会学界引起了许多反响,而且至今并没有达到共识,但它的影响是深远的,由于被写进权威的社会学教科书,它为许多社会学的年轻学子指出了一个学术方向:社会学要为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服务,社会学的学术取向是建设有机和谐的社会。今天看来,这一定义,至少在确定社会学的学术目的和存在价值方面,是有远见的。所以,有人说2004年党和政府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后社会学家才找到了自己应该承担的研究责任,这是不准确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学的任务就是研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换言之,它是一门研究如何巩固社会的科学,而不是破坏社会的科学。它研究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一切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正是为了使社会稳定而协调地发展。当前,似应特别强调社会学的这一任务和作用。社会学应当研究社会秩序、社会规范、社会控制、社会平衡、社会冲突等方面的问题。
4、雷洁琼(研究社会问题,解决问题)
中国的改革,正在经历整体推进和重点攻坚的阶段。随着利益和权力的调整,国内的社会问题将会不断暴露出来。现在,我们正处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社会问题。对这些间题的分析和解决,是我们社会学界研究的课题。这是形势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形势给我们提供的机遇。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中国的社会分层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规范应当怎样建立呢?社会控制的目的和手段怎样才能彼此呼应并且有序地展开?社会流动在今天又有哪些新的趋向?所有这些,都是亟待社会学界竭力探讨的重大课题。还有,我们在这次年会上集中讨论的社会保障问题,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对于深化改革、保持稳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体制改革的配套工程.根据中央的决议,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医疗保健、社会服务等内容。广泛地讲,社会保障制度还涉及我们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状况、社会传统、价值取向,这些都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范畴。社会保障也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社会学从社会整体出发,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探讨社会发展规律。在研究如何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配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社会学应发挥应用研究和综合研究的优势,特别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分析社会保障与狂会发展的关系,探索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模式,为社会保障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和完善,将会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促进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其他观点:
社会学的功能主要有:
(一)描述功能
所谓描述是指通过客观而完整地收集、整理和记录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和现状资料,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图景的过程。任何实证科学,都要求首先能够忠实地描述事物本来面貌。社会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研究社会的起点就是借助于一定技术手段和方法收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实际资料,探明并详细描述社会事物与现象发生、变化的具体情况,为认识社会构成及其运行规律并有效地管理社会提供准确可靠的感性经验资料。这是社会学的最基本的功能。因为,没有对社会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所进行的这种描述,不能占有大量的合乎实际的感性资料,就无法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比如,目前在中国城市谈论较多的问题是工人下岗,那么哪些企业的工人下岗?下岗的人数有多少?占就业人数的比例怎样?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工龄有什么特点?他们对大中企业改革持何态度?社会大众对此有什么看法?等等。社会学对此可以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社会调查。借助社会统计分析技术,收集到这些资料和信息,为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最基本的依据。虽然其他社会科学都以不同的形式传输各种专门的社会信息,但社会学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它向人们传输的社会信息是其他学科所无法代替的。社会学描述社会现实所得到的信息与情况必须具有代表性、可靠性、稳定性和工时性,任何片面的、虚假的、无效的、过时的信息都可能造成士识上的混乱和决策上的失误。
(二)解释功能
认识社会不能停留在“是什么”这一层次上,而应该把经理作为向导,深入到社会现象的背后,回答“为什么”,这就需要开社会事实作出理论上的解释。社会学的解释功能就是指社会学在研究过程中借助概念和范畴进行理论抽象,将描述功能得出的感性资料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对社会现象的形成、发展及其过程作出科学的解释。它包括对社会现象进行客观的因果性考察和人的社会行动动机的意义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社会中各种现象和过程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每一种社会现象的发生都要受到各种内部条件和周围条件的制约,只有深入到社会现象的内部,对其发生、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果分析和说明,才能抓住本质,认识其规律性。例如,关于工人下岗问题,解释功能的任务就是通过收集到的感性资料,深入分析整个国有企业改革与工人下岗之间的关系,分析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制度、科技进步以及劳动者素质对下岗现象的影响。社会学对社会现象的解释不仅仅包括因果性解释,还包括相关解释、功能解释、意向解释等等。另外,解释社会现象必须借助于一些科学的概念、范畴、理论,如果解释不了,则必须创立新的概念、范畴乃至新的理论,以帮助人们清晰地认识社会。
(三)预测功能
社会学不仅可以描述现实社会、解释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而且可以预测社会生活未来发展前景。这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已知因素,运用现有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将来可能发展的趋势作出预计和推测的过程,就是社会学的预测功能。它所揭示的是社会事件和状态将来怎样。预测功能是上述两种功能的进一步运用,当社会学用经验研究法把社会事实描述出来,再加以理论解释以后,实际上就已经掌握了各变项之间的相关关系及相关程度。既然可以将了解的事物的规模、水平或速度精确地测量出来,当然就会知道受它影响的相关事物将如何变化。预测的关键是在详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依据正确的理论和研究程序,把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具有本质的、相对稳定的、重复性的联系或关系揭示出来,以达到指导人们社会实践的目的。例如,对未来人口老龄问题的预测、未来家庭结构与功能的预测、现代化对社会生活影响的预测等等。随着现代社会结构和功能的分化,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必然会对社会学的预测功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也为进一步从整体上管理社会过程提供了先进手段,促使社会学预测水平日臻完善和提高。社会预测在当前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十分突出。因为,对现代化建设者们来说,他们所面临的多是未知的领域,很多重大的建设项目或社会措施都需要预测其近期和远期的社会后果,从而提出更合理的合乎社会发展需要的对策。
(四)实践功能
对于社会的研究在回答“将会怎样”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回答“应该怎样”,而这就是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所谓实践功能是指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的基础上,进而确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目标所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便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世界,更在于改造世界。社会实践功能十分强调社会学研究应积极地为现实服务,积极参与并干预社会生活,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在我国,社会学的实践功能具体表现为参与社会发展计划和规划,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以及做好社会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参与社会问题研究,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具体可行的方案。
(五)教育功能
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特征。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社会学的一个基本功能则表现为它的教育功能或导向功能。社会学提供的不少有关社会的基础知识实际上是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一些必不可少的知识。现代社会不同于传统社会,传统社会的人们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足以帮助人们适应社会,而现代社会,结构复杂、规范繁多、变化迅速,人们再靠传统的社会生活知识远远不够了。因此,必须积极学习、熟悉现代社会的有关知识,自觉适应不断变化了的社会环境。那么,社会学可以给人们提供哪些基本社会知识呢?第一,了解自己,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在该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义务、责任,树立正确的社会理想、人生目标和生活方式。第二,职业准备,为人们提供就业或职业选择的社会知识与技能。第三,日常决策,帮助人们对所面临的日常生活问题与机遇,如家庭、婚姻、人际关系等作出比较合理的决定,使个人在生活和事业中更加成功。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之下,社会学究竟提供怎样的产品,是每一个专业人士必须认真反思的一个问题。这不仅事关在这个需要社会学一展身手的时代、社会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在公众中树立什么形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还考验着当代中国社会学有无严肃地面对这场深刻转型的魄力和能力,也考验着每一位社会学者的学术操守和自主性。
社会学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邓伟志)
社会学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理论和实践两大功能,这是由社会学的学科性质、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所决定的。从理论方面看,社会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科学地认识并解释中国社会。正确认识社会是科学地改造社会的前提。社会学能够帮助我们科学地认识并解释中国社会,这是由社会学特有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决定的。首先,从研究方法看,社会学强调系统地、综合地研究社会现象。也就是在研究社会行动和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始终把它们看作是一个有
机整体。而且,社会学研究使用的方法也具有整体性,即综合使用所有能够运用的方法进行研究。社会学研究并不孤立地分析影响社会现象的诸多因素中某一因素,而是注重分析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历史时期所有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其次,从学科性质看,实证性是社会学重要的学科性质,它要求社会学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即在方法论的指导下,研究者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研究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保证社会学研究能够透过社会现象的表面揭示深层次的原因,进而准确地描述社会,科学地解释和分析社会问题。再次,社会学强调动态地、历史地看待社会和社会问题。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是在一个时空压缩的环境中进行的,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当前的中国社会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因此,我们必须历史地、动态地看待中国社会和社会问题。比如中国社会当前同时存在着传统性、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时间性特点,当代中国人也在同时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三种彼此区隔的空间生活体验;比如当前我国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老龄化社会已经提前到来;比如中国的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等,这些社会问题都无法用单一的、静态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和研究。由于社会学强调历史的、动态的研究方法,因而能够全方位地、立体地、动态地观察当前中国社会,从而保证我们能够准确地描述社会现象,正确地分析和诊断社会问题。因此,社会学可以准确地分析我国当前社会运行与发展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及其原因。
第二、社会预测。虽然相对于自然科学,社会学对社会现象的预测还无法达到自然科学预测的精确,但是社会学仍可以根据对现有社会生活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对社会变化的趋势和轨迹进行科学的预测。我国社会学界通过对农民工的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准确预测出我国农民工的流动变化趋势;对青年男女婚姻与生育态度的研究,能够预测出我国人口与社会的变迁趋势。因此,社会学可以在预测社会变迁方面发挥特有的功能,使政府预判出社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不和谐因素,并及时有效地制定相应对策。
根据迪尔克姆的观点,社会学可以给社会问题带来一个科学的解决方案。费孝通先生也提出,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最终目标是改善人类的生活,社会学家有责任用社会学知识去改变世界,特别是应当致力于解决本国具体的、紧迫的问题。因此,在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构成、特点和存在的社会问题的前提下,社会学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实践功能。
第一、对政策的评估研究。社会学研究的整体性、实证性和客观性,决定了社会学能够客观、准确地对社会政策进行评估研究,社会学拒绝充当对特定社会现象、社会制度或社会思想进行合理性论证的工具。“社会学敢于揭露事情的真相,或者是敢于提出与权威观点相冲突的关于事物既存秩序的看法”。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社会学研究者能够对我国制定和实施的社会政策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估,及时指出由于政策制定和实施不当而引起的不和谐,为以后的社会政策的调整与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减少或者避免因政策失误而导致的社会不和谐。
第二、社会政策设计。社会学能够向政府决策者提供关于社会群体、社会分层、社会分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拟定的社会政策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实施效果分析以及政策风险预测,为制定正确的社会政策提供设计方案。通过社会学的智力支持,政府在设计政策时,能够使社会各阶层、群体的利益得到兼顾,避免出现强势群体为了谋取自身利益而推动出台损害弱势群体利益的社会政策的现象,保证社会成员之间、社会群体之间、阶层之间关系的和谐。
第三、协助政府有效实施社会管理。中国社会学重建以来,中国社会学工作者对社会转型期间的社会管理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家庭婚姻、人口控制、社会救济、民工流动、养老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形成一些重要成果,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有些研究成果还被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有效解决了许多社会管理工作中的难题,为促进我国社会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社会转型中的诸多问题都对中国社会学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功能发挥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中国社会学通过对社会结构变迁的研究,通过对转型期人们的交换、合作、冲突、竞争、强制等社会互动模式的研究,通过对社会组织的建设、管理以及功能发挥机制的研究,为政府有效地实施社会管理并保证社会和谐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
第四、及时进行社会预警。社会学研究能够根据对社会结构、社会政策、社会心理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研究,设计并跟踪社会预警指标体系,及时预警社会运行中可能出现的不和谐、不稳定因素。通过社会预警指标体系,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因素和社会风险进行及时的预测与监控,据这种监控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政府干预和社会行动来化解风险,并排除警情,保持社会运行的和谐与均衡。
第五、促进社会稳定。当前我国的社会转型,是一个社会分化迅速、社会关系重组并且伴随着社会结构重构的时期,由于社会结构的整体性、刚性、惯性与相对稳定性,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转型必然会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使社会不和谐现象增多,这些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学研究能够使决策者和社会公众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使他们正确认识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变化规律,帮助他们能动地对之进行完善和维护
,从而增加社会中的稳定因素,减少不稳定因素。因此,社会学研究对于构建我国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的社会学恢复重建二十来年,学术上一直进行着补课的工作,学者们深感与国际社会学的前沿水平差距比较大,这种压力促使他们力求学术上的规范化和理论上的创新,毫无疑问,这是十分必要的,今后不仅应继续坚持,而且要做得更好。但是,学术上和理论上的科学追求,不应妨碍它为社会现实服务功能的发挥。如果一味强调规范化,强调国际接轨,强调纯理论层面的创新,而有意无意地回避现实问题,或以学术应远离政治为借口而去做所谓的纯学术,其结果将是十分有害的。这样的问题目前尚不很严重,但已经有一些苗头,有的学者不能很好地处理研究学术前沿问题与研究现实问题的关系,把对现实社会问题的研究成果简单斥之为低层次;有的把讲学术规范和那些传统但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对立起来,研究报告和论文除了在学术圈子里有所反映外,社会上不知所云。凡此种种,都严重背离了以费孝通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社会学家的优良学术传统,给方兴未艾的社会学事业造成了不良影响。今天,历史给中国的社会学提供了如此重大的课题(和谐社会建设),社会学家们应以积极的姿态承担起这个历史责任,为国家的现代化和社会的良性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如此,社会学也将获得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
社会学的发展前景广阔,学习社会学,研究社会学,无论对于个人的生活道路,还是对于政府的工作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将显示出它的重要价值。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学就业方向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