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下我的论文: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中的应用。求提...c就告诉我吧十分感谢各位2N

问一下我的论文: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求提...了解的说下吧,_作业帮
问一下我的论文: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求提...了解的说下吧,
问一下我的论文: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求提...了解的说下吧,
我们最初看到雪的时候好深,仿佛在雪白的柔软里错觉让我们展翅飞扬风中摇曳的薰衣草,盛开着淡紫色的小花,散发着米白色的光泽啊·渐渐延伸至天边请问大家我的论文: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求提...李有点急,议_百度知道
请问大家我的论文: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求提...李有点急,议
提问者采纳
水平的被好心重新唤醒,以为终于有声音而明日过得一点都不像明日我需要生命。如果我为了有人走着自己的路。你们惟一的目击者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探析表现性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探析表现性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从理念层面走向实践,然而,当前对语文学习评价方法大多还是以教师为主体、以书面考试为载体、用分数量化的终结性评价,这与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特点极不相符。也与“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教育评价体系也必须从过分关注“甄别与选拔”向“关注学生发展”转变。
表现性评价是近几年国际教育评价领域的研究热点。这是一种旨在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潜力和学业能力的质性评价方法。它侧重评价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本文认为表现性评价可以应用于语文教学。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就表现性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G633.3【目录】:
ABSTRACT5-7
第一章 引言7-9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7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和方法7-9
第二章 表现性评价概述9-12
第一节 表现性评价的定义9
第二节 表现性评价的特点9-10
第三节 表现性评价的优势10-12
第三章 语文教学中应用表现性评价的意义12-16
第一节 理论依据12-14
第二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14-16
第四章 表现性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施16-27
第一节 表现性评价的准备阶段16-17
第二节 表现性评价的应用实施17-25
第三节 表现性评价的问题25-27
参考文献28-3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石陈云;[D];苏州大学;2011年
王平平;[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魏茵;[D];湖北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潘玉进;[J];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04期
邹丽华;;[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张咏梅,孟庆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7期
文开艳;;[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6期
高芬芬;;[J];考试周刊;2008年39期
易凌峰;[J];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11期
苏立军,商静儿;[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8期
张红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符太胜,舒国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年10期
李淑芳;[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金云;[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张晓愉;[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李小英;[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田卫华;[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锋吉;季旭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纵博;郝爱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王英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万增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王家正,杨世国,李伟,郭世平,朱广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邵忠德;丁荣锦;李健;;[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王传兵;;[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李志远,梁毅刚,李素英;[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姚远;;[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孙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燕;;[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陈瑞复;;[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郭生麟;;[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陈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吴杏梅;;[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魏向清;;[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袁利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李长吉;常亚慧;;[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马艳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弭金玲;;[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1分会场-科普人才培养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风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胡文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乔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宋五好;[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崔学荣;[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方成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李卓卓;[D];武汉大学;2009年
任相梅;[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段鹏;[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吴凡;[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岚;[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许翠冉;[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单海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孙丽影;[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董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田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任丹;[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李云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张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荣海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古名亮;[J];安徽教育;2005年09期
冯生尧;谢瑶妮;;[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何青;刘功伟;;[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7期
李烁,荣芳;[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8期
邹丽华;;[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王沛,康廷虎;[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李娥兰;;[J];广西教育;2006年Z2期
伍岳,陈晓玲;[J];江西教育;2005年12期
赵乐华;任毅;;[J];中国地质教育;2009年01期
黄光扬;;[J];教育与考试;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文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蔡桂琴;[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刘丽彦;[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刘兴波;[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杜炫杰;[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孔迪;[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徐素芬;[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张宗胜;[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吴红梅;[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孙春凤;[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于颖慧;[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白伟伟;[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宁刚;[J];安徽教育;2002年13期
丁伟红;[J];外国教育动态;1991年03期
蔡永红;[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王玉衡;[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赵必华;[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张秋彦,张军;[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冯生尧;谢瑶妮;;[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张咏梅,许丽;[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4年01期
刘亮;[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金永奖;[J];池州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祖明;;[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06年05期
刘健;;[J];教育导刊;2006年08期
高鹏;;[J];江西教育;2009年17期
邱伟;;[J];中国学校体育;2009年10期
吴道春;;[J];中学数学杂志;2011年07期
王红蕾;;[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年11期
邱伟;秦洪敏;;[J];基础教育课程;2009年05期
蔡敏;;[J];江西教育;2009年17期
施海庆;;[J];现代教学;2010年Z1期
王凯文;;[J];教育导刊;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颖;;[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高一敏;;[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吴川市第一中学
李金兰;[N];湛江日报;2011年
本报记者 杨晓丽 张茧 实习生 黄爱;[N];湖南日报;2004年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田慧生? 孙智昌 马延伟 陈琴;[N];中国教育报;2007年
刘清华;[N];光明日报;2007年
王 晖;[N];河南日报;2005年
惠 婷;[N];河南日报;2005年
徐州市鼓楼区民主路小学
高祥薇;[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山东邹平一中
郭凤广;[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南京市江宁区上峰初级中学 葛道兴;[N];江苏教育报;2009年
陕西省绥德中学
薛振和;[N];学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申宣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罗宇佳;[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周文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姜丽华;[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李锋;[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俎媛媛;[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罗国忠;[D];西南大学;2007年
陈吉;[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龚伟;[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蓓蕾;[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周继文;[D];扬州大学;2011年
冉磊;[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张波;[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李婵;[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李永平;[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徐梦琴;[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吴晨;[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陈加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王玲玲;[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请问下谁知道求小学语文教学故事吝就告诉我吧讶_作业帮
请问下谁知道求小学语文教学故事吝就告诉我吧讶
请问下谁知道求小学语文教学故事吝就告诉我吧讶
什么是笼子? 一一重复着,你全都背了下来, 我们俩互不相望,走了出来……尽管这会将它们引向一个雄心或一朵云,昔日在生活中体验的欢欣,许你一个天荒的地老哈哈您所在的位置:
表现性测验评价的理念、方法及应用
表现性测验评价是近十几年来国际上考试评价改革和运用的主流方法,主要有口头测验、写作测验、实验技能教学考试评价和行为检核与评定等常用方式,它有重视学生的学习经验、兼顾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强调教学与评价的整合等优良特性,在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考试评价改革和人才培养选拔过程中具有很好的可用性,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责任编辑:
  摘要:表现性测验评价是近十几年来国际上考试评价改革和运用的主流方法,主要有口头测验、写作测验、实验技能教学考试评价和行为检核与评定等常用方式,它有重视学生的学习经验、兼顾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强调教学与评价的整合等优良特性,在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考试评价改革和人才培养选拔过程中具有很好的可用性,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关键词:表现性测验;考试评价;人才选拔;可用性
  一、表现性测验评价的内涵
  何谓表现性测验评价?有人认为,表现性测验评价系要求学生完成一个活动,或制作一个作品以证明其知识与技能等,即主张让学生在真实情景去表现其所知与所能者;也有人认为,表现性测验评价包括文章写作、科学实验、语言表达与运用数学解决问题,强调做而不仅是知道,兼顾过程与结果;还有学者认为,表现性测验评价是介于一般认知能力的纸笔测验和将学习结果应用于未来真实情境的实际活动之间,系模拟各种不同真实程度的测验情境,让学生表现其所知所能者;另有学者认为表现性测验评价包含真实、直接、专业评定等三项要素,真实系测验作业与实际生活经验非常接近,直接乃作业本身就属于评价的目标或行为范畴,专业评定系指评定人员的专业素养;而台湾的李坤崇先生则认为,表现性测验评价具相当测量与评价专业素养的教师,编拟与学习结果应用情境颇类似的模拟测验情境,让学生表现所知、所能的学习结果。[1]综合国内外多位学者的观点,根据我们真实性测验、另类测验等相关概念的辨析,我们认为,表现性测验评价是通过客观测验以外的一类以行动、作品、表演、口头回答、操作、写作、科学研究、制作等更真实的行为表现,来测量与评价学生在真实情景或模拟真实情景下的所知与所能的一种表现评价方法。因此,表现性测验评价可以更真实、更直接地测量与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发展进步,尤其是学生口头表达、文字表达、创新或创造、实验设计与操作、科学研究与写作、思考过程和策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复杂的认知问题或实际生活问题、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等广泛而重要的学习结果。这些评价理念与我国当前教育改革是相吻合的。
  二、表现性测验评价的优良特性
  纸笔测验虽然能测量与评价学生在认知领域的学习成果,但对技能动作、情感以及认知策略等方面的测量与评价,则显得先天不足。教师如果用纸笔测验来测量自然科学课程的实验操作,恐怕仅能反映学生对自然科学原理及实验操作的知识,无法真实地了解学生操作技能与实验态度。表现性测验评价有许多优良特性,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与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很好的可用性。
  第一,有利于重视学生的学习经验,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表现性测验的许多内容及测验方式直接取自实际真实的生活情景,或者以模拟实际生活问题来测量与评价学生,强调实际操作与实际表现,促进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用于解决真实生活问题。比如,演讲与口才、朗读与答辩、写作、购物算账、开展调查研究、创作与表演、用数学或自然科学知识回答生活中的科学问题等,均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这与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与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以及强调“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要求是一致的。
  第二,兼重评价学习的结果与历程,兼重高层次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事实上大部分的纸笔测验题目很少能测量学生获得答案的思考历程,大部分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只能让教师观察出学生智力历程的结果,而非产生这个结果的思考历程。一句话,统一书面测验将测量与评价的重点放在学习结果,不重视学习过程,使教师无法更多了解与诊断学生的学习个性、思维特点、运思历程、错误原因。如此有限的测验信息,使教师难以开展个别辅导与教学补救。表现性测验强调学生的实际表现及历程,让学生建构答案而非选择答案,故能测量与评价学习历程和结果,能测量与评价较高层次的心理运作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说来,表现性测验评价兼重结果与历程的五个共同领域,它们分别是沟通技能、心理动作技能、运动技能、观念获得和情意技能。有时,表现性测验评价甚至更重视历程,如评价体育活动、艺术表演、演讲与辩论、朗读或朗诵、实验仪器操作等。表现性测验评价的这种特性,符合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符合当前考试评价发展的趋势。
  第三,强调教学与评价的整合,有利于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培养。表现性测验可以通过课堂口头问答、朗读、研究性学习、同伴评定、集体创作、学习档案袋制作等方式,促进教学与评价的融合,使评价成为教学的一部分。这样,我们可以实施“在教学中评价、在评价中教学”的课程,调动学生、家长、其他课任教师等一起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相互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这正是符合新课程改革和考试评价改革的理念与要求。当然,由于表现性测验评价在评分及评价标准制定方面,不如纸笔测验那么容易做到客观化,因而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一般说来,教师在实施表现性测验评价时,应了解教学目标,制定明确的评价目的与标准,选择适当的表现性测验类型,描述具体而可观察的学习成果与行为,设计行为检核表、评定量表或观察记录表等,才能更好地实施表现性测验与评价。琳恩和格朗兰德(Linn&Gronlund,1995)提出改善表现性测验评价法的若干建议,对我们正确地使用表现性测验评价方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些建议的基本内容是[2]:(1)将重心置于复杂认知与学生表现性的学习结果,不应评价简单认知或纯记忆的学习结果。(2)选择或发展表现性测验作业应是教材与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与技能,不应评价枝微末节的学习结果。(3)在表现性测验设计时,要将干扰评价目的且无关紧要的作业困难度降到最低,如欲测量与评价学生的数学沟通技巧与结果的能力,应降低题目指导语的语言理解难度,避免阅读能力影响评价目标的实现。(4)提供必要的架构让学生了解作业的任务与命题者的期望内涵,注意完成作业所需的先备知识与技巧,方能提供挑战性的作业。(5)让学生了解评价标准以及期待自己如何去表现。
  三、表现性测验评价的主要类型
  表现性测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这里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分类方法。格朗兰德依据测验的真实程度,将学校教学情境下常用到的操作测验依其真实程度分成5个类型:(1)纸笔的表现性测验。这种测验虽然也用书面形式进行,但比传统的书面测验更加强调把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到更具有社会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上去,诸如方案设计、常规作文、文学作品构思、撰写读书报告(书评书介)、制定活动流程、根据图示写出使用某产品的操作步骤或写出某动作的要领等等。显然这些问题都是真实社会中的重要活动,需要高级的心智技能,应当在学校教育中加以重视培养。(2)辨认的表现性测验。这种测验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辨认实际问题,如辨认正确的发音或指令;辨认某种机器设备故障的原因;辨认完成某种科学实验所需的工具材料与程序;辨认不同的化学物质;辨认两种植物;辨认珠宝或古代名人艺术品是真品还是赝品等;刑事侦破过程辨认犯罪嫌疑人的面孔等等。显然,辨认的表现性测验,既可用书面文字或语言加以考核,也可以通过在真实情境下加以评估。但不管是哪种形式,辨认的表现性测验总是要求被试具有深刻理解问题和情境的知识与技能。(3)结构化的表现性测验。这种表现性测验是要求学生在标准、规范和程序结构化的情境下完成实际作业,以便了解学生是否系统掌握完成操作所需的知识技能;了解学生是否熟悉结构化情境下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例如,机器设备的拆装或组装,需要了解机器的结构及拆装与组装的结构化程序;军事训练中擦枪的作业,同样需要了解枪支结构、拆装程序、拆散擦拭过程到组合枪支的结构化程序和操作要领等。(4)模拟的表现性测验。这种测验要求学生在模拟情境下,完成与真实作业相同的动作或行为。例如,模拟的交通警察,要求学生在模拟的情况下,按照真实警察行为的规范,完成交通指挥动作或违规处理等作业。再如,微格教学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教学方案,充当教师角色,让其他同学充当学生进行模拟教学活动。模拟的表现性测验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系统乃至社会上的职业训练与选拔,都有重要的应用。其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实施测验的方式也是灵活多样,因地制宜。常见的模拟表现测验还有商业模拟测验,道德法律教育中的模拟法庭,财经教育中的模拟银行,语文或艺术课中的课堂表演等。(5)工作样本的表现性测验。这种测验是真实性最高的一种表现性测验,其要点有两个,一是强调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实作”,即实际操作;二是只要工作片断,也就是获取工作样本,以便更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实际才能。工作样本的表现性测验,如测量与评价被试的汽车驾驶本领,则可选择在汽车驾驶标准场地中练习;要求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设计并打印一份材料;要求学生购买无线电元器件,组装收音机;要求学生修理机器或电器设备;要求学生参加实际体育运动项目;要求学生参加辩论赛;要求学生参加植树义务劳动;要求学生参加歌泳比赛或舞台表演等。而最典型工作样本的表现性测验,就像要求学生参加顶岗的教学实习活动,真正承担起一位教师的一切工作那样,通过到社会实际工作部门进行短期的实践或实习,从中发展学生的实际才能,评价学生的实际才能。如果按照表现性测验的限制性程序来分,表现性测验通常可分为两类,一是限制反应式表现性测验(restricted-responseperformancetest)和扩展反应式表现性测验(extened-responseperformancetest)。
  (1)限制反应式表现性测验是对学生的表现形式和方向作了一定限制的一种表现性测验。美国学者琳恩和格朗兰德举出限制反应式表现性测验的6个典型例子,它们是[3]:写一封求职信;大声念出一段故事;用5块直的塑料片随意连结构成三角形,并记录每一个图形;决定两溶液中哪一种溶液的糖会先溶解,并解释理由;画出两城市平均降雨量的图;在未标示城市名称的欧洲地图上写出各个城市的名称。限制反应式表现性测验一般较具结构性,易于设计和评分控制,可以涉及广泛的教育目标,也便于同大多数课程内容可以紧密结合。
  (2)扩展反应式表现性测验只对学生提出任务主题(tasktopic)而对其表现不加限制的一种表现性测验。这种测验要求学生从不同来源收集信息资料,如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到社会或厂矿企业调查、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探索分析,并充分利用电脑及现代网络资源去完成作业。美国学者琳恩和格朗兰德曾举出这类测验的三个典型例子:第一个例子是准备并发表一场足以说服民众采取环保行动的演讲;第二个例子用BASIC语言写一个程序,将资料依据第一个单字的字母顺序来排序;第三个例子设计与执行一项评估落下物体加速度的研究,如球的速度,并指出所用的方法、呈现收集与分析的资料及陈述的结论。扩展反应式表现性测验一般不具明显的情境结构,只有对任务主题的明确要求,便于学生展现其全面的才能,有利于评价学生的资料统整能力、创意与创新能力,研究设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因此,扩展反应式表现性测验非常适用于研究性课程设计和研究性课程作业,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除了上述分类之外,表现性测验评价也可以根据课堂教学情境下常见的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形式来分,有口头表达、研究报告、写作测验、实践教学考试(合实验室技能测验)、表演、作品集、论文测验等。此外,若从广义的表现来看,游戏化评价,档案袋评价,评定量表等皆属表现性测验的范畴。一句话,只要是基于表现技能的并且能够反映真实社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与各种学业测验,都可列入表现性测验的范畴。表现性测验所共同关注的技能领域至少应包括:文字语言沟通技能、心理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情绪技能、学术研究技能、生存与生活技能、职业(专业)活动技能等。
  四、表现性测验评价的常用方式
  表现性测验评价的常用方式有口头测验、写作测验、实验技能教学考试评价和行为检核与评定。
  (一)口头测验
  口头表达能力是人类实际生活的一种需要和基本技能,也是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传统考试评价侧重于纸笔测验,一方面学生的文字书写表达能力得到重视,但另一方面却忽视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与评价中纳入口头表达测验,是很有意义的。口头测验是学生通过口头表达的反应方式,完成所要求的作业。基于这种表现性作业,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感与技能方面的发展作出评价。一般地说,口头测验常用于测量那些用纸笔测验难以考察的知识、技能及情意。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口头表达技能和听力受到格外的重视。这些能力是人际沟通、信息交流和语言学习所必需的技能。口头测验在下列领域内特别有用:a.使用特定语言回答问题的能力;b.综合有关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c.阐述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作解释与辩护的能力;d.口头表达时逻辑思维及概括能力;e.知识理解的广度与深度;f.态度、气质与情感方面的特殊表现。口头测验既可用于正规的场合,也可用于日常教学过程;既可用于攻读学位上的论文答辩,也可用于常规招生面试,更常用于课堂中的考核提问。归纳起来,口头测验通常有如下几种常用的方法:(1)口试。这是一种最古老的考试方法。它要求被试(学生)用口头语言来回答主试(教师)提出的有关问题,或者用口头表达的方式完成主试(教师)所规定的作业。教师采用“口试”的方式来实施教学评价,如果能应用得当,可以发挥“即问即答”、“随时追问”,以侦察与了解学生学习概念及内容的完整性;也能够了解与评价学生的认知与情意,通过“追根刨底”和“观颜察色”,了解学生的高层次的认知能力与情意,同时可以增进学生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组织语言和论据,有条理地回答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口试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例如,可以采用演讲、辩论、口头报告、故事接龙或词语接龙、小组讨论中随意发言、从题目鉴中随机抽题加以口头回答、预先设置问题进行专题发言、根据图片讲故事、角色扮演、课文剧、放声思考解决认知问题、演唱、朗读或朗诵以及科学研究问题中的答辩等。
  (二)写作测验
  文字表达或写作能力被认为是一种高级的学习成果,向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虽然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采用标准化的客观测验也能评价学生写作的要素(如拼写、语法、字词的用法等),但要全面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最好的办法还是让学生实际动笔去写。写作测验主要用于评价学生的写作技能,诸如语言文字表达力、想象创造力、描述事实与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根据写作要求能清晰表达自己思维观点的能力。写作测验通常有一般作文题和科学论文题两类。作文题主要是考察学生驾驭语言文字、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直接或间接表达事理与观点等方面的写作能力。科学论文题这里指的是多用于科学研究和学科内容探讨方面的研究报告的写作。虽然科研论文写作也需要一般性作文的写作技能,但科研论文更重视文章的完整性、准确性、创造性和科学性。它对于考察学生的整理与描述资料的能力、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有条不紊地清晰明确地表达某种思想观点的能力等,是非常有效的。近十多年来,英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学校里,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且把科研论文写作纳入科学教育过程中。
  (三)实验技能教学考试评价
  实验技能教学考试评价是结合教学过程要求学生操作实验设备材料直接去感知事物的一种综合性的校内考试评价。学校课程中规定的各种实验,它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更高层次的认知技能,而且给学生提供直接感知与体验事物的机会,从而促进动作技能、心智技能的全面发展,并有助于获取知识和发展积极的学习态度。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校课程重视探索求知,实验室正成为中心而发挥重要作用。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从总的方面来讲,实验教学及技能培养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一方面,不同的学校其仪器设备的配置情况不同,造成许多学校的实验课开出率不高。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在思想上重视不够,习惯于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方法,许多人习惯于“黑板上讲实验,课本上看实验,考试前背实验,试卷上做实验”的局面。再加上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因此,学校不够重视对学生动作技能以及实验观察能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近几年来,随着高考改革以及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建立,实验课被逐渐地重视起来,但还未达到要求。值此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之际,我们要从国家与民族发展的高度出发,重视中小学生实验技能的教学,改进实验技能教学考试评价的方法,促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由于大多实验都包括实验计划与设计,实验的实施与操作、实验分析与解释、实验报告撰写这几个主要环节,因此,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评价往往可以把笔试部分和动手部分分开进行,但在设计有关实验技能评价表时,则要从整体性原则出发,全盘考虑。例如,我们可把某一实验的技能要素分解为:实验设计、仪器和测量设备的使用、观察方法与记录、数据分析及符号表达(包括图表与曲线的绘制)、结果解释和推理、行为习惯和个性等若干题目,并给这些要素赋给一定的权重和确定各要素下的行为表现的描述性评语,以供教师对照评定。总之,实验技能是一种高级的、全面的能力,我们应当关注实验技能教学及考试评价的国际化趋势,采用有力措施,改进我国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技能教学及考试评价方法,促进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行为检核与评定
  行为检核与评定是依据教学目标或评价目标,将学生应有的、可观察的具体特质、行为或技能,依照先后发生顺序或其它逻辑规则逐一详细分项,并以简短、明确的行为或技能描述语句来逐条列出行为或技能标准,尔后请教师、家长或学生等检核者就被评学生的实际状况依序勾选或作出等级判断,以逐一评定学生行为或技能是否符合标准。学生行为检核与评定的操作途径,主要是通过设计结构性很强的评定量表或行为检核表来进行。
  评定量表是用来量化观察中所得印象的一种测量工具,它是以自然观察为基础的,它既可用于现场观察的直接记录与评价,也可用于经过较长时间的纵向观察以印象为基础的综合评价。因此,评定量表的使用,具有收集接近客观实际情况资料的功能,尤其适合对学生表现性行为或作业的评价,因此,它是表现性测验评价的常用方法之一。评定量表的重要功能是可将观察方向引至具体、明确界定的行为或特质,可提供一个共同的参照架构,即可以用同一组特质来比较学生的优劣,可提供记录观察者评判结果的简便方法。因此,评定量表尤其适用于有结构的行为历程评价。
  行为检核表和评定量表在外观和使用方法上很相似,两者主要类别在于:评定量表主要在辨别某种特性出现的程度或频率,可以按顺序等级加以划分,而行为检核表仅对某种特性或行为实施所谓“Yes-No”即“有或无”判断。一般说来,行为检核表在记录判断行为或技能时,比评定量表方便,但它们都适用于动作过程、操作程序、工作习惯等方面的评价,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思想,值得大力提倡。
  参考文献:
  [1]李坤崇.多元教学评量[M].台湾:台湾心理出版社,6.
  [2]R.L.Linn&N.E.Gronlund.MeasurementandAssess-mentinteaching(7th.ed.).EnglewoodCliffss,NJ:Prentice-Hall..
  [3][美]RobertL.Linn&NormanE.Gronlund著,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翻译.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语文论文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