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棋手普遍有这么高的高智商电影,但整天就知道下棋,对社会有什么用?

因为下棋的人需要设想到下几步棋,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局面吗,俗话说的算棋,走一步,想几步?从心理学、脑科学如何解释走一步,想几步是高智商的表现
智商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大体相当于智力水平在人群中的位置,国内常用的智商测试标准有韦氏、比奈和瑞文。以最常见的韦氏为例,包括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前者6项,后者5项,分别计分并求出总分,一般智商只谈论总分。两个智商相当的人能力可能有很大差距,就像平均分90不代表一定学习优秀。敬爱的周总理南开中学毕业时平均分89.1,非常高了,可是看看戏剧,美术,音乐的分数,就能理解为什么总理在日本念完预科就回国了。下棋需要的智商因子大概数字记忆,数理逻辑,计算,类同等几项,其他因子不一定决定棋手水平,图片排序是典型的讲故事,和棋手这个行当关系不大。所以说下棋的人智商一定高有点片面,但是这几项关键因子出类拔萃,其他也不会太差。而且专业棋手一般从小培养,小时候一点记忆力和逻辑推理的优势一般会伴随这个学生生涯,这里面有自信心的因素,不多说。同事儿子的同学,小时候和常昊一起下棋,没练出来,最后去了天津耀华中学 ,清华大学,应该属于高智商人群,据说他后来和常昊玩,常让两字赢不了他。最后再说一个例子,智商是可以训练的,当年实习时有一个女士要测智商,因为工作需要,数字记忆达到了满分(其实没有满分的概念,每一类题难度逐渐加大,比如数字推理,主试说一个六位数,被试倒着复述出来,成功了换成七位,这位大姐十一位),后来才问清楚,她是安全局的工作人员,记车牌习惯了,这次是执行任务受伤。
智力包括多个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许多方面。作为前职业运动员,我认为棋类(国际象棋)给我带来的智力上的提升是非常明显的。这一点可以体现在我在文化课程的努力程度和成绩的比值方面...首先,棋类是非常锻炼记忆力的。任何一个初学者得到的最多和最令人厌烦的要求就是打谱(背棋谱),因为棋类的“开局”基本上都有已知的最优的定式,所以从“入门”到“初学”的关键之一就是能否熟练地进行开局。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暑假被逼着一遍一遍背棋谱的痛苦时光......不过得到的结果就是,我对数字非常敏感,瞬时记忆能力极强。最重要的,思维能力方面。棋艺的高低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你能看到棋局未来的发展到什么程度”,而在对局期间你是不能随意移动棋子的,因此你需要在脑海中模拟出棋盘的64个格子32个棋子,并且让他们移动起来5-10步不能出错,简直烧脑子....获得了不少赞同,我再说几句~首先我以后一定要让我的孩子也去学下棋,简直是开发智力的神器啊(国际象棋是人类智慧的试金石——列宁)我还想着重讲一下“脑海中模拟棋局能力”的作用,在我小学时候学习两位数乘法的时候我完全不需要在纸上列出竖式,这一步被我在脑子里3D完成了(当然也会在其他地方有所体现),这种接近逆天的能力帮助我形成了一种非常自信的性格,这也是未来我很想让我的孩子获得的品质。从小就被老师夸做“机灵,聪明”的孩子性格当然不会差。人的右脑负责图像处理和分析、心算能力,同时也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前者是可以由学习国际象棋这样一个过程锻炼的,进而开发整个右脑(右脑开发的重要性大家想必都有了解)。另外提一个不知道算不算智力范畴的,下棋锻炼了我的耐心和毅力,也就是“坐得住”的能力,中高级水平的棋局动辄就可以2个小时以上,是很磨练心智的。目前就想到这么多啦。
作为曾经这行的职业运动员,每次面对类似的问题很纠结。想吐槽可无奈人家是溢美,有时候会觉得不笑纳便是过谦和骄傲了。“你下棋下的好?“==&“肯定数学好”==&“肯定麻将玩得好”==&“肯定赌博能赢钱”==&"肯定智商高"……作为体育项目里的智力运动,不可否认,是需要运动员具有不显著低于人均水平的智商。也不可否认,有些棋类运动员的智商拔群。然而反过来,却不可以这样逆推——智商高是下棋好的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要知道下好棋只有智商高一个因素,是远远不够的,就像高考的成绩和智商的关系。棋类运动,和其它体育运动一样,影响比赛结果和运动员发挥的因素实在很多——诸如体力、耐力、心理素质、甚至运气等等。简单点说,私以为以下几点,是下好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1.不显著低于人均水平的智商;2.重复努力并科学的训练;3.对局和比赛经验的积累;4.适当的回顾总结。其实不仅仅是棋类了,大多数体育运动,乃至于大多数事情,做到一定的程度,都有以上的必要条件。至于算棋,应该是棋类运动对运动员的训练结果。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经过长期训练的棋类运动员,有着较好的逻辑、预见性和洞察力,倒应该是靠谱的。
心理学、电影、历史欢迎您:游客!请先
→ 如果没有围棋1_3(一个业余草根棋手的人生沉浮悲欢离合)
&&共有<b style="color:#ff人关注过本帖主题:如果没有围棋1_3(一个业余草根棋手的人生沉浮悲欢离合)下棋的经验对生活有没有什么帮助?差别又有多大?
下棋的经验对生活有没有什么帮助?差别又有多大?
按投票排序
这个问题,以及其下的一些答案,从昨天到今天至少五六次被推到我的时间线上,我还以为是知乎的机制抽了风。偶然看到某自称保守派的记者老师的回答,久久难以平静。下棋的经验对于生活完全无用?以观点来说,我显然是无法苟同的。可是记者老师说的很多事,难道不是事实吗?很多人都认为棋手圈子的平均个人修养要好于大众的平均水平,棋手们普遍来说也比常人更加单纯和诚实。以我的经验来说,这是事实。还有些人说下围棋的都是好人,没有坏人。这是天方夜谭。棋界中人,也一样是良莠不齐。修养不好的,心机重的,虚伪的人,一样在所多有。统计层面的平均数无法代表整体样本中的每个个体。想研究人却对人进行统计分析,此诚愚不可及也。天下的麦子都没有一样长的。正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的人类社会中,同一总体内的个体差异总是大于不同总体间的平均值差异,所以地图炮才是伪科学。第一个跟我说“下围棋的没有坏人”的人,已被双规多年,毕生都无法迈出铁窗了。中国的围棋人口据称有三千多万,我不知道准不准确。这个大群体中,按照棋力,年龄和地域等,可以分为很多不同层次的小群体。因为经历所致,我打过交道的不同层次的群体非常多样。所以也许我比很多人更知道这片天地里,披着美好的外衣之下,不尽如人意的那些事,那些人。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者,狼心狗肺投机钻营者,也着实见过一些。尤其是地方棋院,再下面的各级棋协,从操纵比赛,到陪领导出入于各式娱乐场所,凡此种种。世间常态,原不为奇。可是,这都是因为下棋吗?没有围棋,就没有这些事情了吗?我想大家心里都应该有答案。千万不要赋予围棋过重的含义,他只是一个中国文化膝下,有才却体弱多病的幼子,家富而可学而有成,家贫则因无法劳作而无用的孩子,时而受宠,时而被冷落;一个截至如今仍然没有直接生产功效的,凭着现代竞技体育项目的身份才重新兴盛起来的,文化不文化,艺术不艺术,体育不体育的,奇怪领域。围棋,只是围棋而已。锻炼思维敏捷度,提升抗挫能力,甚至修身养性,这些功效都可以有,但并非天上掉下来的馅儿饼,并不是你学了棋,就会砸到你头上。能借助围棋来修身养性的人,本来也是能够修身养性的人。就算没有围棋,人家也能有书画,音乐。甚至通过工作,生活,人家也一样能修身养性。是品行不端,五毒俱全之人,学了棋也不可能有改变。该如何,还是如何。围棋只是围棋,你想从中得到什么,同样也要先想想,自己有什么。埋满“黄金”的农场,是要靠辛勤的耕耘,才会成为乐园。我有个朋友,生性好赌。在职业棋界里郁郁不得志。乍一听,好赌,还能有什么好事吗?可是他有所为有所不为,将职业棋手的竞技素质和好赌的心性投入到了真正的合法赌局中:德州扑克比赛。就在前两天,他在朋友圈里直播他参加中国扑克巡回赛的过程,最终从近千人中脱颖而出获得20余名。生性好赌尚可如此,你觉得如何呢?且不说那些天性衡平,家教良好,自幼就修养极好的人。他们接触了围棋的棋道规范之后更上一层楼,无论最终职业还是业余,很多都具备着令人敬佩的人格和作风。你又怎么能将他们一巴掌打死在那些龌龊之中,只因为他们也下围棋呢?学棋对锻炼思维的功效,主要体现在青少年时期。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学棋对于锻炼思维的收益日渐减少,只因为这种锻炼,主要伴随着人大脑的发育,和身心的成长过程。学棋对于抗挫能力的功效,主要在于学棋时代打比赛的经历。经历了竞技体育你死我活般残酷的胜负世界,棋手更能够坦然面对竞争,面对胜负,也更能扛得住未来人生中的风雨。学棋对于修身养性的功效,主要在于棋道规范的传承。通过对一系列“繁琐礼数”的学习,其实是学习棋道规范的精髓——尊重。离开了相应的内外条件,这饼,是很难砸到你头上的。再退一步,学棋本身就未必要成为功利。为了愉悦身心,享受生活的多样,甚至生活的自我实现,体验精彩的经历,留下美好的回忆,这本身就已足够有意义。我14岁扔下棋子时,从未想过我从围棋上收获过什么,这些对我以后会有多少意义。那些回忆和经历,是我最宝贵的财富。人的一生,不是完全由外界环境决定的,更不是主要由一个两个元素决定的。是你的先天遗传,生来的成长环境,后来的际遇和凭借,加上自身强力的主动选择,合力决定的。围棋只是一个工具,一座桥梁,一道风景。路,就在你自己脚下。要怎么走,你自己挑啊。至于因为国家大环境的不堪而造成的那些文化,社会乱象,更是国运的映像。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活路都没有的时代,你还想看风景?还要什么自行车呢?人民的生计都无着落,今日生,明日死。文化破败,万华失传。四艺沦为街头卖艺,成为一些没有条件接受良好教育的人,利用坑蒙拐骗来维持生计的手段,凡此种种,不亦悲乎!?又何能因此而给艺术形式本身贴上标签?更何况在那个时代,那些人,也只是,想活下来而已。悲不可遏。我可以说出一万个会下棋的人种种与下棋相关的优秀之处,但你要知道,那些既不是他人先天带来的,亦不是仅凭下棋得来的。我也可以说出无数个会下棋的人品行不端,借助或不借助棋来投机钻营的例子。但你已经知道了,那与棋本身,也了无关系。让棋,待在他原本该在的位置吧。
由于废寝忘食的学围棋,所以瘦了。大家都夸我瘦了。感觉自信多了。选衣服也随便了,审美眼光也提高了。于是遇到了该遇到的人所以生活幸福多了。差别是10斤。谁说没有实际帮助哒?而且大姨妈疼的时候下棋就不疼了O(∩_∩)O好吧我就是来捣乱的。为了对得起大家的赞认真回答下。下棋的确可以帮助你忘记烦恼。不过并不能助你渡过难关。变聪明这种事是没有的(反正我还是那么笨也许因为我只有10k)。变勤奋这种事也没有(我还是不拖到ddl不死心)。只是有助于缓解生活压力和负面情绪。但也可能转化为输棋带来的负面情绪(所以功过相抵结果是交了一大群相爱相杀的好基友)。聪明的话,这时候不要去下升降级,也不要找虐(一般名字越温柔的棋友越会虐人,所以千万不要相信名字!在地雷满天飞的yc也千万不要相信级位!总之就有要被虐的觉悟就对了!心情不好下什么下?看看猫哥娱乐娱乐就对了)。
从很功利的角度来说,是对成绩的影响。最起码在我的圈子里,我们一起学棋的成绩都非常好。
至于对生活的经验,每个人大概会有不同的理解吧。对于我个人来说,成长过程中学到的很重要的几点是:静心、独立、对胜败的态度。
独立不仅指无数次独自外出比赛的生活经验,也是棋盘上独立思考和独立的性格。每一个下棋的孩子很早就会明白,棋盘上你能依靠的只有自己。而生活中,同样这样。
下棋的每一个人都会经历无数的胜败。谁没有在最后时刻被翻盘的经历,又有谁没有奋斗到最后艰难取胜的经历?一次比赛要下那么多盘棋,要迅速在每盘棋后调整心态,合理看待胜负是很早就要学会的命题。大概是这份经验,才可以让我在高三无数次大起大落的成绩面前收拾好心情,坚定的朝前。
每一盘棋后都要进行复盘。反思与总结同样是生活中很重要的经验。…………这样的体悟小时候没有,却在长大的过程中越来越深的感受到。最起码与我个人而言,我在围棋里不知不觉收获了很多受益终生的人生经验。我高中写作文时,常常说:“虽然我无法确定围棋是不是改变了我的命运。但我确信,它深深影响了我的性格。”
仅以围棋为例。帮助非常大。尤其对于儿时开始学棋,经历了各种冲段冲级的过程的人来说。与其它的棋牌一样,围棋胜负的悬念始终贯穿全盘,而且,比其它棋牌类更胜一筹的是,当两个人实力相近时胜负的天平往往会十几甚至几十次摇摆,更为刺激的是,在平均约250步的对局中,有可能一步小小的失误会葬送全盘的大好形势。围棋不仅是实力的抗争,更是体力的决斗。且不说在两百多年前,两个棋艺登峰造极的人可能用几个月来下一盘棋,就是在如今限时的情况,一局高水平的比赛也常常要下一天之久。一百年前日本棋手赤星因彻曾经因精力和体力的双重衰竭而吐血身亡,近些年来“棋圣”聂卫平也常常需要在场上吸氧。而对我们业余棋手而言,参加升段升级赛的经历会永远难忘。两天7盘棋,它对脑力和体力的摧残度不亚于马拉松。但脑力和体力的缠斗远不是围棋的全部。恰恰相反,在我的眼中,围棋最大的魅力却是它的唯美画面和修生养性。围棋的对局有许多种,在很多情况下,胜负完全可以置之度外。遥想当年,两大国手范西屏和施定庵在如痴如醉的美景下,迎着凉爽的清风,风度翩翩地弈下著名的“当湖十局”,且不论精彩的棋局,那该是多么唯美的景色啊!即使放之今日,对局双方静静端坐在棋盘两旁,手持黑白两色扁圆的棋子,在黄色背景衬托的十九路纵横棋盘上轻轻敲下,这场面也足以令人心醉。围棋的棋具是绝对不能凑合的,否则它的意义便消逝了许多。围棋可以是人生永远的,最好的伴侣。它不仅能开发幼儿的智力,也可以塑造绅士般的性格。它可以在一个人急躁的时候平静心情,也可以在他沮丧的时候给予信心。所有的棋牌类运动中,只有围棋能使我们在与自己的对弈中获益良多。它是无声的战斗,黑白双方截然不同的作战风格正是我们心中两股不同力量对抗的体现。哪一种心理会取得胜利?棋盘上见分晓!围棋中有很多术语、谚语,在那些富有哲理的棋彦中,我们常常能读到人生。古代人曾经编写过《围棋十决》之类的书,乍一看,真像是哲学书哩!围棋和文学、历史及哲学的关联甚为密切的,它的博大精深,甚至使之蔓延到了经济学。
对我自己而言,有帮助。差距?简单地说,如果不是因为这段时间在学棋,我都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这段特别艰难的时间。学棋中悟到的道理这里也不便细谈了,不会的难懂,会的会嫌我幼稚。但是,也是那句话:你不要把空想成是自己的。帮我看清了很多生活中的得失,已经面对的方法。不过就像 说的,也可能如果我不下棋,从其他地方,比如解方程里面也能悟到这些,从而走出困境。但是历史无法重复,我也仅仅就我自己而言,学棋对我帮助很大。个例,勿推广
说来惭愧,鄙人只从师学过不到3个月的围棋,没考过段位,甚至可能连“围棋圈”的边都擦不上,但还是斗胆来答这个题。可以说高三那个暑假,学棋、下棋,称之为我人生的转折点也不为过。那年由于高考失利,又跟女票分手,为了换个心情,跟好友一起请了位师父教我们一个暑假的围棋。师父是东北人,似乎是职业四段,胖胖的身材,国字脸,带着眼镜,一副和蔼可亲的样貌。从开局、死活、中盘、收官,加上一些定式、复盘……最后终于能跟师父下完一整盘的棋——虽然结局都是被师傅杀得惨不忍睹,但总是沾沾自喜的觉得,自己做活了一条边,一个角,站住了一些地盘,但师父大佛一样的脸上,却从未展露出一丝笑容。一起学棋的好友,与师父下棋时缠斗厮杀,寸步不让,最后往往寸土难容,但师父却经常颔首微笑。一开始这令我十分不解。直到有一天,师父看着我做活了右边,却放弃了半个棋盘的时候,轻叹一声,放下了棋子。我天真的期盼着,师父会夸奖我这一次守住了三分之一的土地。可是师父点了支烟,狠狠的抽了一口,指着半壁被我放弃的棋盘对我说:“这盘棋,跟你这个人,一模一样。”一字一句,振聋发聩,彼时的我仿佛被闪电击中般,大脑一片空白。我低下头,看着自己保守的龟缩一隅,三分之二的棋盘一字未落,只为了去做活自己的一边一角……猛然间一股子热血直冲天庭,羞愤得满脸通红。我盯着眼前的这盘棋,真真的就是看着我自己的倒影一般……懦弱。棋盘之上只有输赢,但那时怯懦、自卑、内向的我,仅仅追求的只是输的不要太难看。那时的自己,卑微得连争胜的心,都不敢有!仿佛过了一整个世纪一样,师父终于一言不发的抽完了那根烟."我给你说一手大雪崩定式吧。"5挂,7顶,雪崩型初定,11压,仿佛正面拼起刺刀,丝毫不让。如果是当时的我,恐怕已逃了吧。雪崩型定,最后这一手,我在脑中反复揣测过变化,但龟缩怯懦的脾气却始终让我只想逃避……雪崩型定,最后这一手,我在脑中反复揣测过变化,但龟缩怯懦的脾气却始终让我只想逃避……随后,师父一记大飞,惊得我哑口无言。如果人生有所谓的”开窍“,那么我认为,在那一瞬间,我开窍了。师父指着雪崩后这一手大飞,眼睛里那闪光我至今记忆犹新:“这一手代表的是你的气势。世间高手如云,输赢无定,但我希望你们今后下棋也好,做人也好,这一手棋要记在心里。” 这一句话,伴我至今8年,可以说改变了我整个人生也不为过。世间从来没有输的漂亮这种说法,赢就是赢,输就是输——但输了也不要紧,怕了,才真的要紧。五年前,我一个人,一只旅行箱,只身来到北京。没有朋友,没有关系,没有亲人,没有钱,只想作为一个地理专业的菜鸟,挤进互联网的圈子里,跟所谓”专业对口“、“名校”的精英们,抢口饭吃。踏上开往北京的火车那一刻,我告诉自己,这一步,代表的是我的气势!========================P.S.1 棋谱是copy自
先生非常精彩的回答,但棋型几乎完全一样。 还望先生勿怪。P.S.2 已经几年不再下棋,感谢题主的这个问题,让我想要重新再开始去学棋、下棋了
好奇怪那些那么坚定的说没有帮助的是为什么,所以忍不住也来码一码自己的答案。手机打字有可能排版混乱,请见谅。首先说一下我自己,今年21岁,在中国比较顶尖的一所文科院校就读。六岁开始学棋,通过比赛得到标准的业余五段,逐渐在初中因为学业紧张慢慢放下,现在仅仅是一个爱好。首先最想说的,如果是对于小朋友来讲,就像在前面所答,围棋对于成绩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我自己还算成绩比较不错,而义务教育加上高中这十二年来对于我来说,最得心应手的无疑是数学,物理这些理科。因为高中就读于外国语学校,种种原因选择了文科(我不偏科),保送至现在就读的学校。而之所以在文科中成绩优秀,不是靠历史地理,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我的数学。围棋是一门很考验计算的艺术,无论是思考未来棋的走向,还是最简单的数目,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数学一定会很好,我甚至认为这就应该是一个绝对的说法,因为一起学棋的朋友都是这样。成绩好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这也是围棋带来的另一大好处,就是稳。我是一个特别活泼的男生,无论什么都会很积极,也很容易和大家相处,(甚至160斤体重的我曾经拉丁舞跳到了全国第六名)但是我不浮躁,就是因为围棋,他在我最好动的年纪让我稳稳的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只是大脑不停的思考数小时,这帮助实在是太大了。举个例子,我一直记得我在十岁的时候去外地参加一场比赛,锦标赛一般一天能下很多场,而那天的最后一场,我和对手真的是竭尽全力,全场一百多盘棋全都下完,只剩我们,所有人都来观战,没有读秒,包干制,最后完全是一秒之内能拍好几步,而结果也是对方超时负,那盘棋下了四个小时,这可是一个十岁的孩子啊,现在想想甚至有些了不起。觉得一直在吹嘘自己,我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但相反因为围棋,我不仅在应该认真的时候很稳定,还比较具有逻辑性以及莫名其妙的强迫症,比如桌子一天要摆好几次一定每样东西都整整齐齐的摆好,相信我,如果没有围棋,我一定不会在开朗的外表下还有点细腻的过分的。最后,围棋给我带来了一生的挚友。我们四个人一起学棋,年龄最大和最小也差不过三个月。尽管现在上了大学四个人分布在北京,烟台,大连三地,但我们每个假期都会和家长聚两次会,而上学期间,大家也会来往,比如今年五一他们就要来找我玩啦。学了围棋,可能不会像唱歌,钢琴这样可以获得受欢迎的技能点,甚至上学这么多年都没有一个能陪我下棋的朋友。但是他对于我性格的改变却使我受益终生,等我有了孩子,我也一定会让他接触围棋。边上课边码字,有点混乱,请各位谅解,以上。(知乎围棋群:清酒瓶)
瞎扯几句,有空随便来聊聊。1,围棋与道德无关。我读吴清源的《天才的棋谱》一书,在前言部分看到吴老说没有让子女继承家业的一句话:“棋下得好不意味着人品好。”道德是大节,这个话题不延伸了。2,围棋对性格和做事习惯有一定的磨砺作用。我自幼学了一点点棋,不是职业的,但是认识一些围棋下得好的人。他们可能各有各的毛病,甚至可能在商业社会不但不算成功,简直就是个弱者,也可能个人问题多多。但当我们抛开这些,发现他们有一个共性:他们中没有太浮躁的人,他们基本都能静下来看比较晦涩的书(这个在我工作以后发现其实大多数人都不看书了),然后就是能耐住性子做深度死活计算并且总结(很多爱好者下棋不过脑子,下了5千盘还是奕城1-3D不涨很多就是不分析总结,只是杀时间图痛快),这是做事的态度。3,围棋跟高雅两码事。每个人都有长处,有人擅长做饭,有人擅长品茶,有人擅长喝完酒踩扁易拉罐,所以下个围棋也没什么可骄傲的。不夸张地说,对功利的社会来说,围棋只是一个玩艺而已,连手艺都远远算不上;就像你是个学生你天天不上学下棋,除非你做职业,否则你爹就得削你。棋理别动不动就往生活搬,意志品质的磨砺是可以套的,具体的细节就省了吧。大把人连个业余初二段棋力都没有,结果一开口一个大局观,聊一聊中国古代就是当湖十局呕血谱,说道日本开口就是太田雄藏本因坊秀策(漫画棋魂影响),闭口就是流水不争先高川秀格;结果自己做起事来不还是一个大俗人,普普通通没什么特别?一个一口烟臭,开口粗俗,心胸狭隘的人,哪怕是围棋世界冠军也跟高雅搭不上一点边。4,下围棋的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也受群体和环境影响,也拿奕城举个例子。先说棋力的影响:有时在奕城看个9D对局,在里面吵吵嚷嚷品头论足的都是些低段棋手,高段的几乎不说什么话,不影响别人看棋。诚实地丢一句,可能没有7-8D的棋力,没人讲解几乎是完全看不懂职业选手下棋的。高手思虑深远,所以相对更谨慎,不易互相肆意评论。再说说场合:(比如以国内房间和国际房间为例)。我最近总呆在韩国I房(身边的朋友都在那里活动),里面的棋手下棋几乎没人说话影响大家,只是看。偶尔出现在里面说话的几乎都是中国低段,但是也不会出现品头论足的现象,这点上要感谢他们,维持了中国爱好者的形象。(这里没有针对国家的看法,我很理解这些爱好者。因为我们的国际账号都能免费进所有房间,而据说中国账号要进国外房要收钱(奕城公司也要过日子),你难得付了费进个韩国房和柯洁朴廷桓在同一个房间里蹲着,你打字能给偶像看到,说两句话也无可厚非,如果对方回了,那不是很好的回忆嘛。)扯远了,蛋就停在这里吧。
讲个酒桌上听到过的故事,主人公是北京某信银行的存款冠军,讲这个故事的大叔是主人公的高中同学,所以一开始就讲这位主人公在校数学各种牛X,大抵就是现在总是会浮现在知乎上告诉你高中的数学很简单的那群家伙那种,但据和我们讲这个故事的大叔所讲,这位同学情商不怎么样,考上了什么什么大学不知道,但后来就开始做一些杂七杂八的工作,都和学术研究无关。和题目有关的内容来了,正如各位猜到的那样,这位同学下围棋下的很好,好到不知不觉就下到了一个满是牛人的圈子,这个圈子主要由围棋运动员和喜欢围棋的达官显贵构成,这个时候他也通过了一些关系的混进了中信银行,然后他拉存款的情景就是这样:一局对弈结束老板:小X啊,下棋下的真好啊!是不是运动员啊?猪脚:啊,过奖,我在银行的。老板(满脸惊鄂):啊!银行啊!猪脚:啊,对,X行的。老板(一招旁边的秘书):来,在X行开张卡给我,把我这张卡的存款都转过去。发展都后期,就是这边下棋,那边俩秘书在银行转账了,不亦乐乎。这种故事其实不算特别鲜见,销售行业这种例子更是数不胜数,但下棋的好像就这一个,大家看个意思,感谢阅读。以上
(大概十年前,我曾经同时混三个论坛,古典吉他论坛、兰花论坛、围棋论坛。相比之下,兰花和吉他论坛就很封闭:只谈吉他和兰花,基本没有跑题的,如果发一个不相干的帖纸,比如股市,没人跟帖,而且会被管理员警告删帖。但围棋论坛就非常开放,说什么都有,而且参与讨论的人多,水准高,文字好。比如发一段葡萄牙文问什么意思,可能马上就有人给你翻译了。还有一点是兰花和吉他论坛最后会商业化,被卖吉他和兰花的商人控制。围棋论坛就没有这个问题。对比之下我觉得下围棋的人素质更高,也许会围棋本身就是素质的一种。但不一定是下围棋让人素质高,更可能是素质高的人选择下围棋。因为围棋虽然规则简单,当学起来还是挺难,下好更难。所以喜欢下围棋的人大都喜欢思考,喜欢学习,有开放性心态。这样的人基本都素质高。我承认下棋可以提高人的专注力。但其他的,比如大局观一类的东西能应用到棋盘之外,我觉得是牵强附会。总之,聪明人才下棋,但下棋不能让人更聪明。
不知道楼主有没有看过韩剧《未生》,男主在围棋学校学习长大毕业,后来因为养家先靠体力打工,有次老板看他人才介绍一个白领工作给他,因为学历在公司内一直被欺负。但是学围棋里学到的所有技巧,在每个事业上过不去的坎都给了他颇大的帮助,无论是逻辑思维还是人生道理。让我消化得最好的一段鸡汤是“顺流中有逆流的时候 直接反应是很愚蠢的事情 所以对方引起逆流时 维持我的顺流 在别人看来是我在引起逆流 无动于衷地坚持 才是最好的防御手段 也会成为攻击手段””
风尘棋客弦断谁听北京开始集中供暖的第一个晚上,我吃过晚饭回家刷华尔街见闻,等待即将公布的新任美联储主席的发言纪要,迎接又一个血雨腥风的不眠之夜。沉寂已久象棋班的QQ群这几天总是闪烁个不停,我便随手点进去看了一下,顿时就惊呆了。消失多年的新老队友一夜之间都冒了出来,普大喜奔,恭喜教练,原来我的小伙伴赵小胖在代表这个星球上中国象棋最高水平的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上,已经提前两轮获得了国家大师称号,前七轮6胜1和领跑所有顶级高手,第6轮更是后手力挫近20年个人赛鲜有败绩的象棋第一人许银川,整个象棋圈都沸腾了。这是老周接任少年宫教练30多年来,更确切的说是大连本土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真正的象棋大师。我的手已经比第一次解女生bra抖的还要厉害,点开那盘载入史册的许银川先手被绝杀的对局记录,当看到注释上面写到红方投子认负的时候,眼泪夺眶而出。当我现在坐在电脑前,尽全力试着描绘内心的感受时,却前所未有的真切体会到,文字究竟是一种多么苍白无力的工具啊。并非我表达能力太差,而是语言本身能承载的信息量实在太少太少,即使换成昆德拉和村上春树合著,也绝无可能把我现在内心的激烈情绪传递出去一半。现在看来,真爱是如此惊人的类似,无论是对人还是事情。如果你曾经十年如一日地深爱过的某个人,你一定已经厌倦了和局外人分享那漫长而孤独的心情。从我第一次踏进少年宫象棋班大门到这个月底,已经整整十五年,而几个小时之前,我还在地铁上因为和软件下棋坐过了站。说实话,刚看到新闻的时候我兴奋异常,抓起电话想找人一起大哭一场,教练的电话这几天估计已经被打爆了直接关机,身边熟悉的小伙伴早已经没有象棋圈的人,最基本的信息就得先铺垫半个小时。我看着手机通讯录苦思冥想,那里面同时知道许银川和赵金成的人,只能沦为我妈了。于是我给我妈打了个电话,不出所料,她对上述事件基本反映包括,赵小胖还在下象棋啊,他还没毕业么,在哪工作,一个月赚多少钱?那个许银川是谁来着听着还挺耳熟?你公司弄得怎么样了!怎么天天还琢磨这些没用的东西愁死我了!所谓有病乱投医的下场。找不到听众的故事,还是写下来吧。十年一梦这些年我曾经来来回回做过三个噩梦,第一个是高考百日誓师忽然感觉自己12年的求学生涯可能要以叛逃出国为终结,第二个是喜欢了很多年的姑娘告诉我她要结婚了,第三个最为恐怖,做的时间最久,频率最高。梦里面是我最后一次参加省里的少年赛的最后一盘棋,和了能进前八,赢了前四,输了什么都没有。我的对手是前省冠军。那盘棋下的异常漫长艰苦,整个赛场里只剩下我们两个人,我终于走成了必胜的盘面,但双方时间都所剩无几,对手的手重重地排在计时器上,啪的一声重响,我超时判负。我在噩梦中惊醒,心跳个不停。醒来之后需要缓好一阵,依然被无边的痛苦包围,久久不能释怀。那不仅仅是一个梦,它曾经真实而惨烈地发生在2002年的夏天。我后来把这个梗写成各种应试作文,成绩斐然。只不过在作文里,我写到几年之后,我独孤求败一雪前耻地登上了冠军领奖台,激昂的正能量治愈了很多语文老师和同学。但实际上,那就是我唯一的取得省级比赛名次的机会,再无后文。人生哪那么多逆袭。十多年过去了,清醒的时候我已经极少还能想起这件事,毕竟它离我现在的生活实在是太遥远了。蹊跷的是,就在前几天,我又做了一次那个梦,一模一样的情节,刚醒过来的时候,跟十年前一模一样的感受。“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不例外,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愿望的达成,在睡眠时,超我的检查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可见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哦,弗洛伊德。圈里圈外据说,中国至少有3亿人会下象棋,普及度之高无它能及,即使从未见过棋盘的小姑娘,也知道马后炮,舍车保帅的含义。街头巷尾,亲朋好友,QQ游戏,下象棋的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也是棋协绞尽脑汁大力拓展象棋商业化进程时传说的“群众基础”。可惜对于入了门的人而言,它也是最小众最孤独的游戏。象棋之所以可以划归为正式的体育项目,而非扑克麻将一样的休闲娱乐,在于它是无比客观的公平竞技,不具备任何随机性。每新开一局,摆在两个人面前的都是同样的16枚棋子,与你的装备,财富,社会地位甚至运气,统统无关。这样注定了下棋永远无法像扑克麻将一样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每一盘棋都是弈者真实水平的一个客观的反映,无法因为拿到一副好牌而取得哪怕阶段性的胜利或是成就感,我有圈外的心理素质很好的小伙伴跟我下过十年以上的棋,他一次都没赢过。我和赵小胖在少年宫里下过几百盘,但稍微正式一点的比赛,也是一次都没赢过。在很久很久以前,下象棋还是一种很流行的游戏,那个年代连电脑都没有别说手机了,逢年过节,街坊邻里,学校午休,甚至晚上回家跟老爸都能下上两盘,斗智斗勇,其乐融融。这也是当初为什么没有选择围棋国象的原因,它还真是可以和身边人一起玩的游戏。年幼时的自己是一个心机过重好胜心太强的熊孩子(可能下降星座是天蝎?)加书呆子,为了多赢大院里的孩子和家里的长辈几盘棋,居然丧心病狂地跑到新华书店四处寻觅,结果心里大呼我擦下象棋这东西居然还TM有书可以看,从此如获至宝,勤加练习,不出半年就把毫不知情的小伙伴们收拾的屁滚尿流。The rest is history.回头看来,学棋这件事对我造成了很多深远的影响,但体会最深刻的道理莫过于此,想在一件事情上超越大部分人还是挺容易的。高手在民间大多数时候是传说,我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可以横扫几乎全部在街头下了一辈子棋的中老年人,还被误以为是什么神童,其实跟智力毫无关系。那些看似门槛很低人人都会的东西,但若能找到一套可复制的系统性方法,配合上高强度的练习,和不断的自我反省,任何人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战胜那些靠直觉和经验夸夸其谈的人,你以为我在说的只是下棋么?不幸的事情很快就发生了,当我以10岁的高龄正式进入少年宫的象棋班之后半年,曾经和身边人下棋的乐趣早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如前文所述,象棋这个东西太纯粹太客观,水平拉开一定差距之后结果是一边倒的。无论是学校的同学还是家里的亲戚,再没人愿意陪我玩了,这话听起来年少轻狂,但事实上在受过系统性训练的人看来,输给圈外人确实是很难想象的事情。哪怕时至今日,我的水平已经沦落到不敢参加什么正规比赛,但和街边公园里的老伙伴们对弈依然了无生趣。网络上的对手要么水平太差不堪一击,级别差不多的早已经清一色的用上了高级算法的软件,大家最后只能拼电脑配置。确切的说,自从离开少年宫之后,就再也找不到一帮可以下棋的小伙伴了。棋逢对手,比真爱还难寻。万里挑一我截止目前的人生旅程中,经历过很多激励的淘汰和竞争,但没有任何一样东西的残酷程度能跟下棋这件事情接近。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比如通过考试,学门外语,甚至创业成功,考验的都是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比如想学一门外语吧,它的内容和标准都是既定的,只要肯下功夫足够努力,所有人理论上都可能流利的掌握一门外语。可作为一个棋手想往上多迈一个台阶,必须战胜一群同样渴望战胜你的对手。而领奖台上的位置,永远只有那几个。十年的时光,同样的专注与勤勉,若是去弹钢琴,应该会弹出很多高难而优美的曲子;若是去画画,也许可以摆出一个长廊令人惊艳的作品;若是去编程,差不多可以轻松做出漂亮的网站和复杂的程序;就算是去做期货(如果还没破产),应该也能有一套自己的盈利系统和对市场深刻的认识... 可是十年习弈,一旦和你一代的人中遇到了三五个略胜一筹的对手,那你很可能十年下来什么都没有,只留下不断的失败和挫折后一次又一次的痛苦,和一堆即使再附庸风雅的外行人也不好意思说能看的懂的对局记录。我们无法直接衡量郎朗和李云迪谁弹琴更好,梵高和毕加索谁更会画画,巴菲特和索罗斯谁更会炒股,刘亦菲和高圆圆谁更好看(当然了其实是刘亦菲),耶稣和释迦摩尼谁更拯救人类,生活中大部分事情的成败没有绝对的标准,而且其他因素太多,。德州扑克风靡世界的主要原因,在于我认识的每一个对德扑稍有研究的人都自认为是行家高手,毕竟,谁还没拿过几手好牌呢。如果女朋友抱怨你身边的同学事业上都比你发展的好,我们下意识就会把原因归结到他家里有钱,人脉资源广,狡猾奸诈,或者只是运气极好。我们内心强大的自我保护意识,让我们尽量回避那些和旁人直接比较的东西可在一盘棋面前,那些努力保护我们脆弱的自尊不受伤害的因素都消失了,你和对手之间的差距赤裸裸地展示在光天化日之下。任何两个会下棋的人,都可以迅速比较出谁更厉害。近二十年的象棋界,许银川就是第一高手无人能敌,没有人不服气。所以我时常觉得,和下棋最接近的项目不是扑克麻将,而是拳击格斗,还是不分重量级的。下棋需要分胜负在外人只是娱乐,但对于把它当做目标去追求的人而言,对于棋手的内心是一场漫长而持续的摧残,什么修身养性寓教于乐都是扯淡,下棋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赢。竞技体育的可怕就在于,你可以很容易的超越99.99%的人,但超越他们毫无意义,但那最后的0.01%,穷尽一生可能都难以逾越。在其他领域,也许是做生意还是炒股,音乐还是美术,一个人如果能做到百里挑一,都应该可以算小有成就,万里挑一可以封神。可在3亿多会下象棋的人中,1%什么都不是,只能算是勉强入门。一百万里挑一,前面还排着300人,而今年的个人赛甲组名额64个,国家大师的要求是前18。夕阳无限好前几个月前回大连的时候去看过老周一次,周六的下午少年宫冷冷清清算上我一共不到十个人,想当年一个班赛都能组织上百人,我还以为其他地方有什么正式比赛或者全市学校统一补课什么的。老周摇摇头说都没有,一共就这么多人,现在的家长,哪里还有把孩子送来学下象棋的呢。他的声音中流露出几丝失落,我却也无从安慰。因为说实话我对此并不感到意外,甚至无所谓失望,毕竟早知道这一天会到来,只是没想到来的这么快。象棋消亡的命运其实早已注定,在当下时代的洪流面前,一切无法和消费主义物质文明挂钩的古老文化都逃脱不了被遗弃的宿命,人趋利避害的天性让他们只能优先选择那些貌似对生存更重要的东西,即使那些他们认为的“更重要”只是被像我一样的营销从业人员洗脑后的产物而已。是的,作为一个靠钻研消费者心理和市场的供求关系为生的人,我只能负责任的说,现在棋协大力推广的象棋商业化几乎是痴人说梦,这个项目本身不具备满足人们肤浅欲望的属性,而强行推广它甚至会毁了它的群众根基,就像自从我学棋之后家里两面的亲戚几乎再没人好意思下棋,电视转播过的那些特级大师对局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爱好者而言只是另一个世界的另一种游戏,人们更愿意只是固守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你来我往互有胜负的娱乐一下而已。我们喜欢围观遥不可及的人从事些遥不可及的事情,而象棋这种彻彻底底的“你行你上啊”的竞技,并不适合大多人那脆弱的自尊心。举个具体的例子,但凡商业化运作比较好的体育项目,观众最常见的参与方式是围观加评论,而他们大多能从这个过程中享受到自我满足感。任何一个看了几年足球的人都会对各种战术津津乐道,从用人到排兵布阵,你会发现所有球迷都可以享受自己是专家的感觉,因为他们的观点是无法被迅速证伪,大家彼此不服而又乐在其中。这其中另外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共识是,职业运动员在生理上完成的动作是普通人无法完成的,所以我们可以说詹姆斯打球的思路太差,刘翔第前三个栏的姿势应该改一改。可下棋这件事是没有生理极限这一说的,任何人都有能力把棋子挪动到棋盘上的任何地方,这个微妙的特性导致棋类高手间的对决,广大群众是基本无法输出任何观点的,除了展示自己的愚蠢。我小时候在街边下棋的时候,对手往往有一队支招的,每一次当他们教诲的对象没有听从他们的意见导致失败的时候,支招的人都会恨铁不成钢的对下棋的人说“让你当时走那个你不听,怎么样输了吧”。每每到这个时候,年少轻狂的我会迅速凭记忆把棋局恢复到点步的人所说的盘面,让他按照他说的走走看,结果当然只不过是输的更快而已。然后问下一个支招的,你觉得刚才哪步走的不对?那些几分钟前还自信满满不可一世的叔叔大爷们刹那间哑口无言灰头土脸。后来他们默不作声,再后来他们就不带我玩了。少年人初出茅庐盛气凌人自然不可取,但现在回头看看,这其实正是象棋商业化难以成功的一个缩影。换句话说,这么多年来职业棋手一直清贫的令人发指,并非组织上运作无方,不过是市场中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必然结果。供求关系决定了价格,人性决定着供求关系。无人喝彩那么,下象棋有什么用呢?我不记得回答过多少次这个问题,学棋的那些年,总有很多好奇的家长们像看外星人一样的看着我的父母,怎么还有把孩子送去学这个的,弄得他们窘迫不堪,回头只好各种逼问我。为了能继续在少年宫待下去,我开发出了一整套应对不同发问人不同背景的各式答案。好动急躁的,比赛时一局棋动辄数小时练就一副安静沉稳的心性。消极懈怠的,每一局棋中的勾心斗角你死我活可以培养他的竞争意识。脑子不灵的,训练时的背诵棋谱和对弈中大量的计算可以开发智力激活潜能。这些答案并非无中生有,从某个角度看来它们都有各自的道理。可是更有道理的答案只有一个:它什么用都没有。真的,选择下象棋真的什么用都没有。若是为了养家糊口,职业棋手的收入还不如卖煎饼果子的;若是为了提高成绩,上补习班做练习册提升明显的多;若是为了修身养性,读书练字弹琴养花疗效更佳。作为一门体育总局管辖的运动项目,对身体健康也没任何好处。说到吸引姑娘,我向你发誓,象棋基本是这个星球上最糟糕的话题。不仅如此,你很可能还会变得沉默而寡言,独立到孤僻;习惯了用博弈的思维考虑一切问题甚至爱情;从此厌倦那些空洞肤浅的感情戏和凭运气发家的土豪吹牛逼。更可怕的是,下棋会无情的践踏你在其他领域辛辛苦苦取得的成功所建立起来的自尊心,让你清晰明了地看到自己那点曾经自以为了不起的的智力在高手面前跟弱智儿童无异。你也许培养起了客观到冷血的自省,最终却会发展成变态的习惯性自我谴责,而每一局的失利背后,你会不断明白自己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形势的理解都很可能是极其愚蠢的,冷酷的对手总会抓住哪怕最微小的错误直至你满盘皆输。当生活中任何不如人意的事情出现时,潜意识都会暗示你这完全是你自己的错误决策造成的,你将在不断的自责和痛苦中度过一生。前面说过,习弈之路无比艰难,虽然它看似不会伤身,也不太伤财,但对人心是一场激烈而彻底的摧残。上面这两段学棋的真正用处我酝酿了很多年,真可惜一直没机会当面跟父母亲戚或是别的小朋友的家长说,想象着他们吓得目瞪口呆落荒而逃的样子,忽然感到颇为遗憾。But with all that being said, 我无法想象,如果自己的人生没有象棋该会是什么样,它是我的一切。消费主义之外的生活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放弃了和身边的人解释下棋有什么用,前面说过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基本无利可图的行业,而下棋需要耗费的巨大精力造成了高昂的机会成本,导致它也不太会在其他领域帮你获得显著的提升(比如学习成绩)。下棋的意义,只存在于下棋。开头跟母后打的那个电话,可以算是我试图和世间大部分人探讨生活的一个缩影,结果注定徒劳无功。我不喜欢和他们沟通的主要原因在于此,他们意识不到自己可怜的头脑里早被社会无情地植入了一个根深蒂固的下意识逻辑,即如果一样东西既不赚钱,也不能提升潜在的赚钱的能力,它的存在就没有意义。近两年经济条件改善了一些之后,我购买了很多以前需要攒很久钱才能拥有的商品,甚至开始给喜欢的姑娘送包。可是正如我意料中的一样,自己的生活状态并没有因此有丝毫的提升,事实上,任何试图靠占有一样物品来获得的满足感都是如此的短暂而脆弱,无论它是一台手机还是一套房子。我时常会想,人们为什么会因占有什么物质而如此满足,或许是因为他们从来不曾体验,在一个纯粹的领域追求极致探究真理的快乐,就像你看到在微博上晒各色爱马仕包的小姑娘,我无法想象她们中有任何人会是一位深刻的作者,一名优秀的画家,一个虔诚的教徒。而当你的内心空虚灵魂无依的时候,狡猾的商人们会及时地现身,他们用一系列成熟而巧妙的手法让你误以为,如果你努力赚钱,拥有了他们所贩卖的商品,你就领悟了人生的真谛。换句话说,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所以对生活的理解只能停留在,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资源的整合,拥有能力范围内最高的购买力,然后去市场上交换能用货币购买到的商品(这里说的商品是广义上的,没钱的时候泡不到的姑娘有钱的时候忽然就泡到了,也可以算是商品)。他们的大脑几十年如一日地不断地暗示自己,如果占有了那个梦寐以求多年的商品,人生就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此幸福起来。拥有了人生的第一个爱马仕,抱在怀里幸福的哭泣。开上了5.0 Turbo Charge的汽车,一脚油门感觉全世界都只看到你的背影。住上了看海的房子,从此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真的就是这样吗?好在还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在试图寻找更多的东西,比如梵高穷的饭都吃不起了还在孜孜不倦的涂鸦,比如释迦摩尼放弃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出家修道,比如扎克伯格至今还开个Acura穿个凉拖老婆更是3分不能再多,还比如泰勒组织起了搏击俱乐部(好吧这只是部电影可是我私心太重总恨不得让它多出镜几次因为它实在是太好了)。不幸的是,我的前半生一直都生活在一个无法更庸俗的环境里面,从小学的是英语和奥数,青春期基本上都在考试和做题,大学读的是商学院,家人的爱好是攒钱供房子。从小到大做过的每一件事情,说到底都是为了赚钱或是培养赚钱的能力,如果不是为了追求物质生活的保障,99%的人生选择也许都会改写,但一定会选择的,就是下棋。它是我唯一孤注一掷追求过的,极为纯粹的事情,类似爱情。最近的这些年经历过了不少小风小浪,回头想想的时候大多早已淡然,谈不上爱,也提不起恨。唯独那些与棋为伴的日子,每每想起依然感慨万千,还记得那时候做梦脑子全是棋盘,梦到一个新的开局招法,会马上悄悄的起来开灯拿出棋盘摆出来,生怕醒来就忘了。07年的4月份,我得了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市级比赛的冠军,虽然有相当程度的水分,晚上回家之后我还是锁上房门哭到不行,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天。没人能懂,也不需要任何人去懂。无论你走到哪,总有有那么一个世界,它一直在那,简简单单,32个棋子,90个交叉点,没有新版本,没有新玩法,只有无穷的变化,安安静静,却又暗藏杀机。它无比的公平,不计较你什么出身,高矮胖瘦,财富多寡,双方的筹码和规则完全一致。在这里,你的想法可以得到百分之百的实现,无需担心嗓音不好唱不出动人的旋律,也不会因为装备太差开不过韩寒车队的赛车手,可是没有任何借口,也就意味着要扶起全部责任。每一局棋就像经历一次人生,得意时需更谨慎集小胜为大胜,下风时不气不馁寻找机会以和为贵,太多的波澜壮阔,爱恨情仇,尽在棋中。说到这想起件趣事,可见一方小小的棋盘承载了多少复杂的情感。想起当年我那些一同转战南北的好基友,不管平时多么嬉皮笑脸坚毅强悍,也无论是全国冠军还是万年副班长,没有一个人没在赛场上哭到最后是被人扶回去的。我有一个朋友我最讨厌的一种文体,就是传说中的“我有一个朋友”。虽然赵小胖确实是我朋友,本文也是因他而起,不得不提。总觉得妄加揣测他人的世界本身已经足够愚蠢,还非要因为此人跟自己有什么交集而提升一下自己的逼格,简直就是滑稽。如果你曾经也是别人口中笔下的“我有一个朋友”,你明白,那些基本都不是真的,即使你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小同学。赵金成并非是传说中的那类天才棋手,1998年在我刚进少年宫的时候,他的等级分大概在班里7,8名的位置徘徊,他那时候学棋已经两年多了,资历并不算浅。那是象棋班历史上的黄金时代,高手辈出,光环一直聚焦在第一梯队的那几个顶尖高手身上,并没有太多人注意他。如果是那个时候有人大胆预测,我们这一批人中会出一个真正的国手,绝对没有人会第一个想到是他。以后的几年起起伏伏,身边的队友换了一批又一批,当我终于也混进了不用换的那批人中时,他拿到了第一个全国赛名次,10岁组第7,从此迈入了班内顶尖高手的行列。还记得那次比赛是在大连举行的,大多人的成绩都不理想,教练很不满意。至今我仍然记得,他提到了在比赛结束的当天,所有人都一哄而散的跑出去玩,只有赵小胖一个人还在宿舍复盘整理对局记录。2002年的全国赛在上海举行,我可以算是因为那次比赛决定正式放弃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的,下象棋实在是太难了。面对南方那些半天上课半天下棋的准专业的小朋友,那些平时我看来已经是高不可攀难以企及的对手,连续几届的辽宁省冠军,瞬间被收拾的服服帖帖毫无还手之力。那年12岁组冠军谢靖,14岁组冠军王天一,如今都成了全国冠军级别的特级大师。而10岁组的冠军,却是赵小胖。公平的说,那时候的赵小胖离班内无敌还差着一点火候,紧接着的辽宁省省赛也没能夺冠。但他凭借着厚积薄发的实力和极好的临场发挥,拿下了象棋生涯中最关键的一场战役,而这个冠军为他来带的极大的信心和推动力,他从此迈入了超一流选手的行列。可这绝并不意味着之后的道路就顺风顺水,少年赛的美好时光毕竟是有限的。一过16岁,赛场上遇到的对手就不在是年龄上下相差一两岁的同龄人,他们可能是刚过16岁科班出身的少年高手,也可能是棋龄50多年在江湖上摸爬滚打一辈子的老油条,竞争更加趋于惨烈。更多的小冠军们从此见好就收,避免自取其辱,从此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开始寻找人生新的目标。这次比赛赢了许银川那盘棋之后,各大棋牌媒体,象棋论坛上沸腾的棋迷都在争相讨论,赵金成到底是谁,为什么以前从来没听说过。曾经两夺两次全国少年赛冠军,一次一级棋士赛亚军的人,竟然被认为是半路冒出来的,可见这个圈子里淘汰频率多高,更新换代该有多快。但无论如何,他终于等来了这一天,成了象棋界中一位横空出世的黑马天才少年。如此天才的少年,为了这一天,用了17年的时间。我有一个朋友的故事就先说到这。最后的复盘如果单从我描述象棋的意义的那些文字来判断,我自己都会误以为这作者会是个像梭罗那样境界极其崇高的理想主义者,虽然作者也时常觉得自己就是。可从实际行为上来看,我和那些我所不屑的价值观平庸世俗之人没有任何区别,甚至比他们庸俗的多。主要的区别不过在于,我能很坦诚的承认因为自己软弱怂逼的性格没有勇气去孤注一掷地追求那些过于纯粹的东西,以至于内心永远被深刻的矛盾所困扰。比如我对大多数有钱人缺乏任何崇敬之情(在积累财富这件事情上,运气最后形成的存活者偏差永远是决定性因素,可很多既得利益者总会莫名其妙觉得是自己所取得的一切,都只是因为自己及其优秀),自己却孜孜不倦的钻研着各式各样赚钱的方式。就像当年,我最终还是放弃了一生所爱的象棋事业,把责任全部归于我急功近利的父母和生活环境实在有失公允,人的路终归是自己选的。就像如果上帝现在忽然显灵了,告诉我可以选择放弃现在已有的一切的物质条件,知识体系和认识的姑娘,从此变成一个清贫而顶尖的象棋国手,我并没有把握自己会选择后者。我时常说人生就是一个幻想不断破灭的过程,截至目前也经历过大大小小各式各样不可挽回的挫败,但唯独对于在棋艺上远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高度耿耿于怀。对于那些自己没有做好的事情,我也一向擅长用人类生来具有的自我保护的心理来自我安慰,比如什么学习不好啦,真爱跟人跑了之类的,我总是可以很宽容的安慰自己自己不过是运气不好或者根本没那么在乎,谁让我是个天性淡泊的人呢,对什么都没那么在乎哈哈哈。可这么多年,无论如何却终究无法用这两条万能的理由来让自己对棋下的稀烂这件事情释怀。它基本上和运气毫无关系,而且我是真的真的非常在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都误认为,棋类运动虽然对身体机能没有限制,但对智商和悟性要求极高,必须得有过人的天赋才可能在这一行出类拔萃。对此我只能用一句烂大街的励志语录来回应,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根本轮不上拼天赋。前面说的赵小胖的故事,也能很直接的看出来,他并非是天才。无论是他还是象棋班剩下的那几个我呕心沥血多年最终还是无法超越的小伙伴,我们拥有同一个教练,同样的训练条件,同一批队友,而除了下棋这件事情以外,不客气的说,我几乎在任何其他地方都比他们聪明,可叹最终自己在没能在这个圈子里杀出重围,可以说和智力没太多关系。多年过去,在我早已经远离了有望成为超一流棋手的年龄和环境后,经历了很多诡异的事情,认识了许多奇怪的人,我忽然想明白了自己习弈多年最终未能达到一流高手的决定性因素。五蕴皆空我当年下棋并非不努力,虽然肯定还是可以更努力一些。但主要问题出在,心绪太杂,内心不纯净。仅仅用不够专注来形容太轻描淡写了。下棋这般挑战人类脑力极限的项目,需要的是脱俗般的专注,才有可能达到最高的境界。所谓的脱俗般的专注,不仅仅是端正的态度,时间上的投入,或是单单能坐得住。它是一种持续的忘我的状态,内心中没有其他杂念和欲望,放下一切其他纷乱的干扰,全部的思绪都聚焦在那个世界中。其实几乎任何一位在一个纯粹的比拼硬实力领域能达到登峰造极水准的大师级人物,对他们热爱的事业都具有惊世骇俗的专注度。还记得福尔摩斯探案集的开篇《血字的研究》,华生初遇福尔摩斯,为其在很多领域惊人的无知,比如连地球绕着太阳转都不知道,感到无比费劲而震惊。福尔摩斯却振振有词的教育他,大脑就像一个空空的阁楼,应该只放有用的东西进去,调用起来才方便。当时觉得如此无理取闹的说法,现在细细品味,却仿佛一语道出了人生的真谛。我想,脱俗般的专注本事就是一门艺术,而它的秘密不在于对热爱的事情应该多么投入,重点是对于其他不重要的事物必须报以彻底的无视的冰冷态度,无情地回避,无情地远离,无情地放弃。仔细想想看,无论是当年那些让我仰望的“天才少年”们,还是如今依然保持着巅峰水准的象棋大师们,他们的生活方式都异常简单,堪称枯燥乏味。在象棋界,很少见到一线的高手搞副业赚钱,虽然他们的头脑可能远比一般商人厉害,顶级的大师们几乎没有人带徒弟,他们一旦开始担任起教练或是从事行政工作,基本上就算是放弃了职业生涯。我无法想象他们会像我一样,如此知晓哪个歌手和哪个演员又在一起了,对宝马新出的4系和现有的3系底盘调校有何区别如数家珍,或是钻研第一次跟女生约会后的短信应该如何巧妙组织语言。他们更不可能和那些靠噱头和包装的行业的明星一般,流连于灯红酒绿的社交场合结交名流,讨论哪家航空公司的服务更好,时刻微博上关心哪有流浪犬需要组织营救。他们也不如可以依靠抓住一次机会暴富的企业家或是一本名著吃一辈子的作家,一战成名的国手,下一刻也也可能被迅速淘汰掉,棋盘是不停歇的战场,每一天都有故人倒下,每一天也都有新人踩着旧人的尸体冲上来。他们的生命中,只有象棋这一样东西。年轻的时候,我一直觉得世界上最酷的事情,莫过于无忧无虑的四处环游,可就在刚才,我看着录像里许银川在比以前更胖了的赵大胖面前推枰认负的那一刻,忽然觉得,能能十年如一日的把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或许更酷一点。尾声找不到听众的故事,还是写下来了。可洋洋洒洒的写了这么多,内心反而充满惭愧。每一个下棋的人一路走来,心里的苦辣酸甜都能写成一本书,只不过大多人没有多少意愿和外人分享这些心情,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不足为外人道吧。倘若教练或者队友看到,肯定又要笑话我这么多年,棋没见涨,人还变矫情了。出国之后跟他们联系的很少,但那一直是我最怀念的一个圈子。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没那么多吹牛逼秀智力,不喜欢直接或是间接的炫富,也不显摆自己交往过多少漂亮姑娘,主要的沟通方式依然是用棋说话,当我们坐在棋盘两边的时候,十几年的岁月像溪水般清澈见底,一眼可以望回过去。可惜,无论多么的不舍和悲伤,我毕竟是无缘在象棋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了。一路走来,虽然处处充满了遗憾,痛苦远远大于快乐,但我从未后悔过一天。它就像一个曾经无比挚爱过的人,早已深深地刻在内心深处一个隐秘的地方,也许不再时常念起,却永远不会忘记。生命中那些最重要的东西终究不是能从读书和交谈中获得的,唯有亲身经历,方能刻骨铭心。这样,也好。来源:于宙Edison
因围棋而相识的一位60多岁的朋友S常跟我聊天说起年轻时他与围棋的种种故事,突然想到了太切合这个问题——因为围棋对他的生活帮助太大太多!精神层面内在的暂且不说,随便捡几个真实故事都可以满足功利主义者的有用的定义。故事一:朋友S是在聂棋圣正当年时迷上围棋的,彼时正好高中毕业进了某县城工厂当工人,对围棋着迷到一切闲暇甚至睡觉时间都琢磨或约人下,厂里的几个互相下没意思了,就去其他厂,打听谁下棋好找人面基,某次对方面基之后觉得难得棋逢对手,就聊起了工作,朋友S说厂里xx材料国家配给不够,厂里开工不足,对手说我们厂就是生产这个的,你回去,我们想办法给你们供货!看看,无心插柳吧,绝对围棋的作用!故事二:类似的经历是朋友S一次带厂里机器到北京维修,需要在京等几天,他就去棋院下棋等。巧遇到一个对手,S下三盘赢了2盘,对方激动啊,说我这下了一天了也没遇到个对手,眼看棋院关门了,走,去我们宾馆接着下。S也是下痛快了,跟着就去了,边下边聊,原来对方俩人来京出差的,是某省钢铁厂的书记和工会主席。S说在那个配给制的年代钢铁对工厂太稀缺,随口问了句,能给我们厂解决点钢吗?结果又顺利落实了!而且之后的几年他们一直书信往来谈围棋聊人生!故事三:S因为围棋好,一个高中生,从车间调到了工会,作秘书,当经理,办报,办公益培训班,后来成了当地县里的知名文化人,多协会副主席,地方政协代表。后来他到北京创业生活,从事热爱的围棋教育,闲下来的时候,给我讲讲他年轻时和围棋的种种~
鲁豫有约采访张朝阳,俺妈晒衣服路过看见电视里张朝阳裤子破了个洞,穿着也很邋遢,问我:这个是在采访劳改犯吗?实在忍不住跟俺妈讲:人家是清华物理系高材生(咱们县十年出不来一个的那种),拿李政道奖学金去麻省理工读博士后(比你最牛的学生还要变态十倍),手持风险基金创立搜狐门户网站(您晚上看的电视剧就是他们厂子的播放器播的)。简直就是我辈完美学霸们奋斗的目标啊俺妈面露难色的摇头道:我就觉得,一个自己都打理不好的邋遢的人,什么都做不好。问题来了:下棋和生活有关系么???ps:奕城8D,奕天砍软件,五子棋虐小孩的我可以很郑重的告诉你:那想从书法中悟出剑法的,想从踢好足球来提升文科成绩的,想练钢琴让自己变得有气质的,想通过玩过山车让自己不在怕死的,和想下好棋会让生活改变的人一样不切实际。下棋就是下棋,用到的规则都是离不开棋盘的。
9唔我是六岁学棋,九岁到业余二段然后放弃了(被逼的太紧),最近又捡起来继续,勉强来答一下吧首先就是。。。能以极快的速度入门绝大多数棋牌类项目(包括桌游啊炉石这些)。围棋是棋牌类中计算量最大的项目,动辄十几步。这样培养出来的计算力能完美驾驭绝大多数其他棋牌类。其次是逻辑思维能力。这点就不多解释了,围棋中学到的逻辑非常常用。还有就是大局观(渐渐可能玄乎起来一些)。围棋能让人站在一个更高的地方看待一件事,也往往能使人区别于普通人。心性与抗压能力。遭受到危机的时候,受过练的棋手惯于冷静分析并迅速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这在现代社会中是难能可贵的资质。最后是最玄乎的,所谓人生如棋。。。很难说明白,但随着阅历的增加,棋力是会有很大的提升的。觉得最后这个太扯淡的话,就当我没说吧。。。大概这样顺便推荐《棋魂》吧,很不错的作品,现在看来丝毫不差
如果时间有余暇,在行动之前,就会考虑行动之后是否会造成什么不利后果,然后默默的关闭窗口了。譬如我前一个答案本来是想说...下棋的人通常在网上喷人前就知道可不可以喷,打嘴炮不落下风。
我平时下四国军棋比较多(四暗),不知道知友有没有喜欢玩的。四暗就是相对的两家联盟与另外两家对抗,互相配合战斗,你只能看到自己的棋,看不到其他三家。这个游戏最锻炼人的地方在于以下几点:1、推理判断,根据其余三家的行棋、攻防推断出对方兵力的分布,子力的大小,地雷的位置等等,这只是最基本的,判断的时候一定要冷静,没有一定的把握不要轻易下结论,不然会亏得很厉害,性格急躁的人最适合通过下棋来磨练了;2、走位,根据局势的变化,以及配合对家进攻的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阵型,俗话说看人不看阵,这就稍微高端一点了,在判断、走位之上建立起来的控盘(控制整盘的局势)就尤其重要了;3、心理,我觉得这是任何游戏最吸引人的地方,不管是前中后期,都会面临着假装司令,假装炸弹的情况,这就需要根据对方的行棋去揣摩对方的心理,从而判断出对方的真实意图,或者判断出来了,又假装自己没有判断出来,将计就计让对方陷入你的陷阱,整个四暗,就是一场心理战;能做到这一点,可以说是高手了;4、残局,俗话说残局见高低,四暗高手的判断走位都很厉害,残局阶段才能区分出高手和大师。残局一定要稳,各种可能的情况都要考虑到,怎么挡,怎么杀棋,工兵怎么飞,每一步都要算好,到了这个阶段,其余三家还有多少兵力,都分布在哪些位置,一定要有个全盘的了解,甚至包括每一家都多少工兵都要算清楚。现在在华山上人气最高的应该是欠你幸福和心有所属了,这两位也是公认的大师,欠你幸福就是典型的控盘型棋手,行棋非常稳,稳到看不出破绽,心有所属是典型的进攻型棋手,进攻走位非常犀利,很难判断出来,而且残局非常稳,这是我最佩服的两位棋手。这个游戏对我生活工作影响最大的就是要全盘细致冷静地考虑问题,人生如棋,你的每一个选择其实就是一步棋,不计较一兵一卒的得失,从而去赢得整盘的胜利。再者就是生活工作中的博弈,如何拿捏对方的心理,赢得谈判的胜利,获取最大的利益,也是至关重要的。
最大的帮助是你学会了下棋。
“我是一个治孤型的棋手。而我的人生就如同一条治孤的道路。世界之大,岂能无容身之所;风浪再急,总还有停泊之港湾。在治孤的人生中,只有狭窄的空间,而没有狭小的胸怀。”——赵治勋
棋的本质是游戏,用这种抽象的东西去对生活进行指点实在是太过牵强。所以答案是没有。以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萨摩耶犬智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