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吧和形意拳哪个厉害

感觉这几门拳法的发力方式是一样的,很多招式都差不多。
粗浅的理解,望同好斧正!(这知乎里怎么做到段落缩进呢?纠结……)
武术的作用,大体说来有两点:其一、如何使人利用现有资源击倒强敌,即用;其二、如何使人由弱变强,即体。--------------------------------------------------------------------------------------------------------------------------------------------
咱们先看第一点,也就是搏击术的范畴——武术的用。不论练什么拳,都是人在练,人体结构是相同的。具体说来,人身上的弱点一样:
头——即使是头部最坚硬的颅骨直接接受大力量打击,都会伤害到脑(具体请看视频《科学看武术》),更别提头上诸多器官和神经点,在遭受打击时,可以造成人的眩晕、昏迷、残疾,甚至死亡。
颈——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血管的集中地带。
腋下——神经丰富,受击打剧痛。
心脏——大力击打造成停跳而致死。
心口(胃)——接收打击会造成呕吐、抽搐。
两肋——躯干骨骼最薄弱处。
肾——受击打影响腰部发力,丧失反抗能力。
裆部——不用多说了吧?
胫骨——小腿骨骼最弱点。
除了这些弱点,人体的关节走向一致,导致反关节技术一致。人体的骨骼支撑结构一致,导致发劲方式大同小异。那么针对这些弱点的打击方式——也就是楼主所言”招式“自然不会有很大差别。要说差别嘛,三家提倡的格斗思路稍有不同:太极强调化劲,保住自己再说进攻;形意强调整劲,最大限度调动全身力量用在一处;八极强调贴身,舍身无我,抢堂入堂,偏爱入堂后的靠打与肘打。当然这里要强调,以上只是各家偏好,并非说形意不重近身入堂,太极没有刚劲,八极不懂柔化。--------------------------------------------------------------------------------------------------------------------------------------------
说到发力方式,人体结构一样,要保证灵活得移动和大力地打击,发劲方式也就差不太多了。不论哪家拳(包括现代搏击如截拳道、空手道、泰拳),都强调腰胯的核心作用。要把上下节合起来,如何能不重腰胯呢?不过这里面也有细微的差别:
作为练八极的,先说八极。八极的特点在于强调震脚发劲,也就是门人说的“跺子”。仔细观察小架(仅以孟村八极小架为例)中,明显的跺子有三处:挖眉接托枪式、炮提接二郎担山、小缠内部缠手转身接上左步。这三处有一个共同点:招式的起效直接决定于前后两式力量的紧密衔接。前两个还有特点:衔接过程中有换边(右手侧在前换左侧在前)、上步的过程。要将如此复杂的几个动作衔接一气,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把落脚、转身、蹬地上步合为一个动作:震脚。这也就是八极短而脆的直接原因了。
再说形意。从架子上看,形意和八极很像,步子以直进直退、之字形步法为主,讲求“硬进硬退无遮拦”。讲求“束展”,丹田发劲,有“束展二字一命亡”之说。笔者对车式形意拳见得多些,车式的要求拳打起来,不论走了多少式,都是一股劲。笔者亲见一位车式习练者走拳架时,给人一种感觉:“他可以一直打下去,永是这股力量。”
最后说太极,别家太极我不熟,陈氏的强调”缠丝劲“。练太极的很强调无处不在的螺旋,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击打和被击打时的)自身受力。--------------------------------------------------------------------------------------------------------------------------------------------
所以不论何种拳术,练到最高明处,身上的功夫也就不会相差很大。这些拳术,其历史上都有门人功夫卓绝,达到巅峰。
近现代溥仪(侍卫官:霍殿阁)、蒋(侍卫教官:刘云樵)、毛(贴身侍卫:李健吾)的侍卫系统都有八极门人的身影,神枪李书文之徒或学生。天津老龙口火车站大战八国联军:形意门李存义、尚云翔;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孙禄堂更是形意起步,兼习三大内家拳。太极拳虽然少见与外国人交手的例子,但几乎所有高明拳家都在习练他,包括李小龙等当代武者。所以可以肯定,这些都是久经考验的拳术。======================================================================
那么就可以认为——练至高处,三家差别不大,差别主要是在习拳的过程中。所以我们来看第二点,也就是练体的部分。
八极拳的训练,强调猛火炼好钢,即“一练拙力如疯魔”。先成就一身横练的功夫,然后再细致入微,柔化缠绵。这种练法的好处在于功夫上身快,尤其筋骨的成长极为迅速。当然这样练也着实累人,需要充足的营养作为后盾。八极门自己也有应对之法:就是站桩。通过两仪顶(马步桩)、献胯(虚步桩)、十字拳(弓步桩)的训练,培本固原,养护筋骨。
形意拳的训练,强调桩功,有”入门先站3年三体式“的提法。三年或许有些长(孙门齐公博是真站了3年,毅力令人佩服!),入门3个月的桩功是怎么也跑不了的。如此大量的桩功训练,给了形意门人充足的长养筋骨、丹田养气的时间。其外,形意拳以五行拳入手训练,拳架简单,内涵丰富,简单重复中上功夫很快,力量、协调、步法齐头并进。难怪说”形意一年打死人“,要上阵杀敌,力量、反应、协调、步法一样也不能少。
最后说说太极。笔者对陈氏以外不大熟悉,不敢妄言。陈家太极的训练以柔劲入手,强调松活弾抖,不少拳家都曾感慨,说自己是“有心求柔,无意成刚”。陈氏拳强调“缠丝劲”,不仅是用来技击,在训练中也有奇效。自己和自己较劲,让筋骨拧转伸长。所以陈家拳少言抻筋拔骨,因为缠丝即能完成抻拔之效,无需格外强调。而且这样缠丝的训练,也可以让习练者充分了解自己身体结构,在搏击时也就可以灵活运用,即”练时缠自己,打时缠对手“。--------------------------------------------------------------------------------------------------------------------------------------------
个人建议,若是有心修习,不妨先都看看。选中一个如意的就扎进去,用门内的方法勤加锻炼。切勿朝秦暮楚,拳无优劣,个人功夫却有高下。如果只为分门别类,那就穷经皓首了。只是如永嘉禅师所言:“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国术的拯救与发扬,要靠一代代习武者。====================================================================== 评论里提到了武术的传承问题,唉,这是个很麻烦的问题。现在最大的难度是靠这个吃不了饭。
靠演戏,不是所有人都能进那个行当,况且不论是武术指导、动作设计还是演员,其实关注的都不是武术本身,而是它附带的观赏性,这本身是与习武者的思维相左的。
靠教拳,这个还没能正经地产业化。其实现在专门教授拳法的武馆不少,比如截拳道馆、跆拳道馆、柔道馆。为什么少有传统武术馆?这东西需要产业化、商业化。举个例子,我们需要一个类似国际跆拳道联盟的全国性组织,这个组织要有足够的影响力,而且一定要是非官方的。学拳的人能在那里靠动作掌握程度、身体开发程度、技击技术掌握程度来获得等级凭证。而且这样的机构得为整个教学产业指定学费标准、寻求投资支持、主办定期的比赛、操办宣传……很显然,现在还没能出现这样的地方,孟村八极拳国际中心、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是类似的尝试,不过主办人的眼界还需要再放广些,现在嘛……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问题,要想发展,还得努力。
现在还出现了会所一类的地方。这种地方大都是有财团支持,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客户都是非富即贵之人,来这里养养生、谈谈事。作为一个社交平台,这里也会有武术课程,不过这种地方毕竟不可量产,对于大多数习武者是不可及的。
靠参加拳类比赛,比如K1、MMA、UFC。参加比赛的要求和本身习武的要求不尽相同。比赛要求选手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也就是速成。而习武本身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不止追求战斗力,也追求战斗方式。习武者不止追求我能打十个,还在追求是扛着对方的攻击打倒他;还是身似浮萍地在狂风暴雨般的进攻中躲闪,伺机发动打击;是不招不架,以力胜人;还是靠准确的叼手,精准的打穴来取胜。而作为一个要参加综合格斗的拳手,他显然无法沉下心来考虑这些,他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保持体能和战斗力,应付一场场的比赛。当然我不是说这样的习武方式不对,只是说太功利了,想做下一步追求不现实。
靠做保镖、保安。功夫再高、一枪撂倒——这是不争的事实。热武器的出现是武术时代的终结。所以单纯靠这个也不大现实了。更何况做保镖、保安的收入普遍欠佳,迫于压力,只怕也得转行。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生活很现实的。
这就麻烦了。没有一种方式能够让一个习武者靠武术在当今社会获得可靠的生活支持。这大大限制了职业武者的数量和质量。这种情况下,传承自然是个大问题了。======================================================================评论里有朋友(的发童鞋,不过不知道为啥@不出来……)提到了入门先把劲练出来。劲是很重要的东西,贯穿练拳的始终,先练劲不错。不过这里要弄明白一个东西,这个“先”持续多久。形意门这么重站桩,也只是说入门三年三体式,可见万事都有个度。现在练拳的受内家拳论影响颇深,都追求“不招不架,只是一下”,认为练出劲来就天下无敌了。这太片面了,有失偏颇。这里就要搞明白两个问题了:1、练劲练的是什么?2、这种训练要练多久?在训练中的比例占多大?--------------------------------------------------------------------------------------------------------------------------------------------先说第一个,练劲练得是什么?小子个人习练八极,练过陈氏太极,接触过形意,与七星螳螂交流过,仅就这几家而言,都讲练拳切忌僵劲。即使八极讲“一练拙力如疯魔”,也提倡要先把劲走顺,再下苦功夫练劲。所以练劲其实主要分两步:将劲走顺(协调训练),将走顺的劲练大(力量训练)。其实还有第三部分:训练劲中的变化(反应与协调训练)。比如八极里的撑锤,力量是在转胯拧腰的同时,通过后手的拉劲,直线传到前手的拳上。一开始的训练,就是先保证力量的传导是直线出去的,拳出去时不会上下左右乱晃;保证出拳最后的发力时机和震脚是同时的,不会先震脚再发劲;保证两手力量一致,不会前手劲大,后手没劲。这就是把劲走顺。走顺之后,自然是千锤百炼,把撑锤的力量发出来,把劲练足。最后还要了解其中的细微变化,手上沉坠压劲啊,前后手配合的变化啊,叼手啊什么的。--------------------------------------------------------------------------------------------------------------------------------------------那么现在就该说说第二个问题,练多久,在训练中的比例多大?还是从八极说吧,刘云樵先生的一支就讲得很明白:先练沉坠劲,再练十字劲,最后是缠丝劲。这是说整个习武生涯中的过程,可见这个练劲是贯穿始终的。要说先练好劲再考虑其他的,那只怕一辈子都搭进去了。因为这个“练好”实在是一个无止尽的过程。不过在整个习武过程中,各个时期的训练内容自然是有变化的。初学入门,自然是要先掌握基本武术动作的协调和发劲。比如练传统武术的要练马步冲锤,练截拳道的要练前手直拳和刺拳。这是逃不掉的,你说你没练好马步冲锤,让你打撑锤你能打好,我不信。当然不少人是直接上撑锤的,结果嘛,别人马步冲锤练好了,弓马步冲锤练好了,撑锤练好了,甚至两仪顶都练出来了,他老人家还没把撑锤掌握呢。欲速则不达,这是一定的。基本武术动作掌握后,自然会教本门的一些东西了,包括单式和套路。比如练八极的就开始练小架,另外单练撑锤;练太极的就开始练各种圈,学老架一路或者新架一路。这个过程就长了,其中的训练,不止是练劲那么简单。因为这时候要学每个招式的拆解使用,看哪儿,步子上哪儿,手接哪儿,打哪儿,都要细细琢磨练习。这时候你要还是一味地埋头在撑锤的发劲中,就得不偿失了。因为你练好了也打不了人,你不知道怎么把撑锤打到别人身上,对手不是石头啊,会躲的。等这些都学过了,大致都掌握了,训练中的拆招、散手训练一定进行了不少了,个人的技术风格也就出来了。结合之前的经验教训,师父就会指导学者开始进行某些招式的发劲训练了。这时候一部分人就体会到“一力降十会”的道理,体会到功力的重要性,开始重新回到劲力的训练上来。而另一部分人可能会发现步法身法更加重要,则会着重训练那个。当然这段过了之后,习武者都会回到练劲上面来,因为其他的手眼身法步都掌握了。--------------------------------------------------------------------------------------------------------------------------------------------那么说回来,现在很多人的问题是什么?终其一生都只在练劲。都直奔“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的最高境界去,认为这样是捷径,是禅宗,是最好的办法,自己如此练下去,可是删繁就简,大占便宜了。机巧心太重!禅宗是什么?是接引上上根器的法门!一群凡夫俗子,世俗事诸般不能了,红尘缘万般放不下,然后想一句话就顿悟成佛了。你要能成,人家每天布施、持戒、诵经、早晚功课、避世专修几十年如一日的都干嘛去了?凭什么人家没成,你倒先成了?习武也是一样。拆招你不懂、走位你不明、实战你没有、一摆格斗式到处都是破绽,就是劲再好,你能打住?为什么现在练传统的大都不能打?就是这个道理了。沉下心来练过传统的,是真看不起散打这玩意儿啊,太机械,太单一,没东西。可是为啥大家碰个练散打的就被人揍得鼻青脸肿?人家花了心思,花了工夫,样样都练到了,你就练个劲,你不挨揍谁挨揍?--------------------------------------------------------------------------------------------------------------------------------------------这里写这些,倒不是的发同学说得不对,是说得太简单了。初学者看了,不明就里,误解了,反而不美。习武不是个简单粗暴就成的事儿。还望大家用科学的思维来看待它,下死功夫,动活脑筋。======================================================================最近有几个朋友私信联系我,问到某某地是否有好的某某拳师傅啊。感谢各位抬爱!不过小子要明白地说,王某不是武行中人,从业于其他领域,只是自己练这个,也有幸结识了一批习武者,一些武行中的师傅。于各地武术圈子里的典故、各地师傅功夫程度、教学能力实在是无法给予任何建议!不过小子倒愿意就这个问题提几点粗陋的建议,您要真好这个,可以参考一下~第一、没有好拳差拳之分,只有名拳和不出名的拳之分。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都以技击搏命为目的,都是经过了实战考验的手艺,其实各种拳法之间的差别真没那么大!八极和形意差很远么?咏春和螳螂就大不相同么?真到动起手来,用的也大体差不多,只是技术手法各有侧重而已,主体技术都差不多。举个例子,八极练三靠臂,在南拳里就叫练桥手,说白了都要桥手够硬够劲够稳够灵方为上品,名字不一样罢了。而且啊,越是出名的拳种,练的人越多,里面练得不好还自以为是的也越多,对于初学者更是良莠难分。所以您要是初学者,大可不必抱着“除了八极其余一概不学”的想法。习武者要心胸开阔,门户之见要不得。当然了,您要是久习一门拳法,靠这个吃饭,那是给本门扬名立万,另一回事儿了。第二、选师傅从哪儿找。要是就在家附近找,父老乡亲、街坊邻居的评价都可以参考一下,他们说哪个武师厉害,虽不是内行人的看法,但也是见过那人的一些常人所不能的表现,方有此言。不妨去看看。要是在外地找,无非是公园、绿地,周末清晨或傍晚(个人认为傍晚练拳好的少,可要是真好,那普遍都了不得)。别看不起公园练拳的,那可不都是练太极操的老头老太太,现在想找个空气好能舒服练拳的地儿也是不好找啊……再有就是学校,尤其是高校附近,这附近有场地,也有学生愿意学,自然有人愿意来这儿练或者教拳,可以一看。第三、怎么判断师傅的水平。小子提几点标准吧。1、师傅的人品如何。可能是老生常谈了,但这绝对是必要的!您要跟他学拳,长久相处,不说以后拜师与否的事,就说学拳的过程愉快与否就和他人品好坏有直接关系。更何况,老拳师都有规矩,人品不好的不传真东西,或者压根就不教,所以这样的人功夫好的也不多。2、师傅的拳架工整与否?拳架不工整的,即使能打,您跟他学提高也有限,起码后劲乏力。咱要学就学正经的,他架子不工整,说明架子里的拆解、用法他根本说不清楚。3、师傅的发劲有力否?发劲是武术的根本,练劲都发不出来,说明东西没练上身。这样的师傅可能是嘴把式,能说得出来,练不出来。跟他学会比较累,因为您不懂的时候其实他演示一下,或者轻轻给您一下您就明白了,可他偏偏打不出来,靠嘴说,就那一下的东西他说半个小时您还糊涂的呢。当然,有可能是人家不愿意表露,所以王某只能说“可能”了,得您自己判断。4、师傅的学生和徒弟水平如何?如果跟他学了好久的大都水平一般,那说明他起码不会教拳,或者不愿下心思教拳。如果是不会教,那您学起来可费劲了。如果是不愿意教,那就看您是不是能让他愿意教您了,是拜师侍奉,还是靠资质打动他,不一而足。第四、找到师傅了,人家不怎么搭理您,或不愿意教你怎么办。如果您经过了上面三步判断那确实是个好师傅,那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是您自己的问题了。肯定是您自己三天打鱼连天晒网,或者资质实在不大好,或者您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方式不大对了。这个,没招,您自己下心思下工夫纠正吧。--------------------------------------------------------------------------------------------------------------------------------------------小子衷心希望,有志习武的朋友们能得成所愿,也为咱们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谢谢大家了!
太极与后两者的区别更多在于手法多变,讲究走位与关节技,至于形意不了解,不评论。八极拳更多是硬招硬架,讲究功底。一力降十会,一巧破千斤形意拳和八极拳那个容易上手啊&&那个健身效果明显呀
12-04-06 & 发布
武术都是用来强身健体的,容易上手应该是八极拳吧,形意拳是内家拳讲究练气比较复杂点!个人感觉先练外家拳,有一定基础和对武术有一定认识了,再去练内家拳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陈根宝——也谈八极拳与形意拳
陈根宝——也谈八极拳与形意拳
近来因杂事缠身,很久未能参加金陵国术版聚,今有版友谈到八极与形意,我根据本人多年习武体验,觉得也应该来谈谈我的看法。
过去武林中有:“八极”加“劈挂”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说法。因为八极拳发劲短促,利于近身搏击,而劈挂则是放长击远、大开大合,两者可以互补。从这点来看,无论八极或劈挂,其本身都存有不足之处,所以前辈才将两拳配合来练,以弥补其不足。
看法一(发劲):形意拳发劲与八极拳有点相似——整劲;八极拳多是以震脚发力,形意拳则是“劲起于丹田、而发于腰”,
两拳发力与技击效果都有很大区别。
形意拳既有打人如亲嘴的近身“翻浪劲”,也有“进步好似卷地风”的击远效果(需掌握形意门独有的趟步功),并非不如八极全面,实则远过之。
看法二(历史):李存义刚创办“中华武士会”时,曾有降服八极门高手记载(见最下面文章)。
中央国术馆两届国考、上海和浙江两届逰艺大赛中,均有史实记载,可以说形意门是出尽风头。
再看太极拳,以上几次比赛中,只有李雅轩一人参加,结果是被打得头破血流,可以说无一例记载着太极高手夺魁事实,此据有史可查。
以上是谈历史记载,下面再谈本人习武经历。
(我习杨式太极108势,近30年;习陈式太极也有十几年。初学杨太极时因年轻,习外家拳功较刚,师傅要求我习太极以化其刚,补柔性不足。)
在当兵时,我有位沧州战友,姓王,善练八极,拳势也较中看,我曾跟他练过大半年时间,后来就终止没再练,原因起于一次交手。
有一次,一位练拳击的高姓战友与他切磋,结果是王姓战友惨败,不敌高灵活的步伐与快速的拳风,王很难进得高身边发挥近身搏击特长。
我观看良久,手技亦痒,要求与高的拳击较量,高此时很兴奋已入佳境。我采用少林罗汉掌法为探手,频频阻、击;再配合少林拳中的点、铲、弹踢、戳脚、迎面腿等中、低腿法,使对方拳击既近不了我身,又不如我伸开的掌指臂长(我身高1.75米,体重74公斤;高姓身高1.81米,体重76公斤),结果是没几个回合就被我踢倒。
当时我一直在想,王姓战友拳风也猛,劲力也整,怎么就不行呢?一时难以解开此谜。后来有缘在“武林”杂志中,看到“尚派李文彬”先生介绍形意拳的文章,从此对形意拳才特别留意。回宁后开始习练,直至后来得尚派真传,才感到其博大精深;研习、总结、贯通,自感武功又上一层。(我可算是武痴级的,付出了很多,终有今日收获)。
其实八极与形意都有传自少林一说。形意拳传说是由岳飞所创,岳飞武艺属少林(我家中有岳家拳一书);八极拳也有由和尚传出一说。至今少林、形意门中,皆流传有“少林八极拳、形意八极拳”套路。
写上文是想用我多年习武的经历、体验向年轻人介绍一些武术知识,增加对传统武学的了解。
单刀李存义与八极拳高手比武
李存义,字忠元,河北深县人(——),终年七十五岁。他幼年家贫,无资入塾攻读,只好帮人赶车,兼学拳艺,在江湖卖艺赖以维持生活。他走遍齐、鲁、燕、晋等地,访寻名师;于河间刘兰奇门下学得形意拳。
李长得体格魁伟,面如重枣,目光闪电,声若洪钟,然而性格恭温可亲。他学形意拳后,以保镖职业谋生,兼授门徒。近代的拳术高手郝恩光、尚云祥等,都是在冒州镖局时得列他的门墙。
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他曾参加义和团奋起抗击,每战必身先士卒勇猛杀敌,血染重衣。尤以天津老龙口一役最为著名,他单刀上阵,杀得敌人尸横遍野,望风披靡。因此,时人称快,遂赞称之为“单刀李”
他从事镖局,护送商客,江湖绿林中人闻他的威名、皆避开不敢拦截。民国前,他在天津创办中华武士会,任会长职,并著有《形意拳真诠》一书。
话说他当会长时,有沧州刘某要与他比武。刘某在沧州设拳场多处,门人遍布河北。刘精于八极拳,善用大杆,杆后把用力,杆前尖可把碡碌(即河北农村压地用石滚,重百斤)挑起。比武时,刘问李使何器械比赛,李答:“我要使用器械,就不任此会长了。”刘某大怒,用大杆向他腹部挑去,大有锐不可挡、穿肠破腹之势。而李存义面无惧色,竟然上前一步,运用丹田一气注腹部,顶住杆尖,使大杆呈弧状。刘某惭愧,丢杆而去,返回沧州,关闭拳场。后来,李存义闻讯,亲往沧州与刘某谋和,恢复武林同道之谊,并帮助他重整旗鼓。此段事,是李在世时与几位武术前辈闲谈时说到的。
李存义于民国初年,又受上海精武体育会之邀请,继霍元甲之后教授形意拳。他在上海广收门徒,人才济济。河北派之形意拳,由李洛能先生始,而由李存义先生发扬光大。
下文是金陵国术版原文:八极拳和形意拳哪个实战更厉害?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请问和八极拳相比哪个成就更快?
发表于:09-06-24
不好比较。历史上的两派拳师也未敢轻易切磋。可见应是胜负难分。
历史上形意门有活猴孙禄堂,孙存周,单刀李存义,铁脚佛尚云祥等抵抗外族挑衅的高手。八极门有武疯子李书文,溥仪护卫霍殿阁,铁架子霍庆云,毛泽东侍卫李玉海,蒋氏父子侍卫刘云樵。都是走遍大江南北鲜有敌手的高人,但是他们之间没真正的比试过。民国时期孙禄堂有击败俄国积极高手彼得罗夫,信手击昏日本天皇钦命大武士板桓一雄,同时击败5名日本人剑道高手联合挑战的战绩。李书文更有一招六大开“抱肘”击碎俄国著名格斗家马洛托夫胸骨的记载,并有李书文尽灭张作霖座下所有日本国教习的战绩。而近代有记载有形意拳名家偷袭八极拳高手铁架子霍庆云不得而反被击飞的记载(形意拳师名字未透露,不知是否可信)。
不过在武德修为方面,李书文口碑不如孙禄堂好。
太极拳拳理讲究的是一种技击思想和技击理念,各派都应该吸纳和发扬。不论练什么,都是刚柔相济的。练到后来就会发现,原来各派的拳法只是修炼方法不同,最终效果原来和太极拳讲求的是一样的。
发表于:09-06-25
我个认为,八极拳,形意拳,来的更快,更直接!
品位艺术,品味人生;
道不远人,以拳合道;
在休闲中运动,在运动中休闲!
发表于:09-06-25
以下是引用 第1楼
拳练我 的话:
练到后来就会发现,...
八极狠,形义毒,太极刁,就看个人练得功夫高不高。也能看出武德
发表于:09-06-25
这两种拳法都是快打快冲的风格,讲究不挡不架,速度和力量都很大。个人觉得上手快的方面,形意拳要比八极拳快些。但是总体性能方面,八极拳比形意拳要更全面些。
但是很多的东西也是要事在人为,拳没有完全的好与不好,只有人练的好与不好。
男人没有不出轨的,女人没有不后悔的!
发表于:09-06-25
拳多好拳炼好多一样!
发表于:09-06-25
太极十年不出门那是教外姓的练法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提示您:你还未登录。
没有账号?
恭喜你获得新机会
输入好友ID
本次机会已经送出,可复制一下链接给好友!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编号:
该商品已下柜,非常抱歉!
加载中,请稍候...
形意拳与八极拳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服务承诺:
京东平台卖家销售并发货的商品,由平台卖家提供发票和相应的售后服务。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iframe(src='///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极拳掌门吴连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