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住在杨家坪步行街的老年朋友参加运动

运动的人生
运动到底有什么好处
美国运动医学学院发起了一项旨在研究运动保健功能的大规模研究,对过去10年里科学期刊上发表的所有与此话题有关的科研论文进行了系统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如果一个人能达到美国政府健康指南所推荐的最低运动水平,即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或者跳舞),或者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比如骑自行车或者游泳),那么他的非正常死亡率就会降低16%左右。
运动的一个最显著的好处就是加强心血管功能。美国南卡罗米纳大学运动医学系教授史蒂.&布莱尔曾经在2009年对5万多名志愿者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心血管系统功能弱是非正常死亡的最大原因,甚至占到总死亡率的16%左右。
运动的另一项重要功能就是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的杰森.吉尔教授今年二月份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运动能够增加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分子的体积,而这种分子的体积越大,就越容易被降解。VLDL是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的主要形式,其在血液中的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大关系。换句话说,运动能够起到冲洗血管的作用,其“救命指数”约等于服用降胆固醇特效药他汀(Statin)。
运动对于预防糖尿病的功效也是有科学根据的。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科学家发现,肌肉的收缩能够激活一种名为AS160的信号蛋白,从而给肌肉和脂肪细胞发出信号,加速从血液中吸收葡萄糖,而这个降糖效应在运动结束后几个小时内仍然有效。统计显示,运动的降血糖功效是常见降糖药二甲双胍(Metformin)的两倍。
频繁跑马拉松或早死普通人每天剧烈运动别超50分钟
就在昨天,美国心脏专家在著名的医学杂志《心脏》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首次阐述了为什么过度频繁的马拉松会导致人突然死亡,这再度引起了马拉松爱好者对猝死的关注。
“过度频繁的马拉松会杀死你。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医生的警告。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医学家们并不了解,为什么很多人在马拉松跑道上会突然猝死?昨天,美国医疗研究机构的研究表明,人的一生中跑太多次的马拉松,将对心脏产生致命危险,最终导致早死。
位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圣·卢克心脏研究所和潘宁顿生物医药研究中心的卡尔·拉维博士与詹姆斯·奥基菲博士的研究报告表明,心脏是专门为剧烈运动的“短暂波动”而设计的。《英国每日电讯报》在引用这份医疗报告时说,“马拉松运动将迫使心脏不得不迸出大量的血液,时间长达数小时,导致心室的过度拉伸,以致加厚心室墙壁,和电子信号的变化,这些将僵化心脏的功能。
“长期的过度运动将加速心脏的老化,因为加速了冠状动脉的钙化,导致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大动脉血管壁的僵硬,”研究者在学术杂志《心脏》上写道,“跑得太快、太多、时间长达数年,将加快一个人走向人生终点。
如果你喜欢马拉松,那么最好是跑一次或少量几次马拉松。心血管专家引用了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麦卡.苏的例子,他在今年三月过世,年仅58岁,他每天都跑一次马拉松,但是,由于他的心脏过度老化,导致早逝。同样的情景还出现在其他马拉松运动员身上。
“他们的心脏健康被破坏了。
”科学家们认为,许多人应该将剧烈运动限制在每天30—50分钟以内。“如果你从来不运动,那么最好不要参加马拉松。 ”
终点线是“最危险的地方”
马拉松的终点线,是跑步者最欢欣雀跃的地方,可它也是最危险的地方。马拉松赛跑者,往往在将耐力撑到最后的时候,也就是闯过终点线时,迎来了最危险的时刻。
据美国《费城询问者》报道,去年,一名40岁的长跑者在很好的状态下突然在距离终点线不远处倒地,随后死亡。一名21岁的学生也在结束了半程马拉松后,失去了生命。
在长距离耐力跑之后,长跑者往往在距离终点线不远的地方死去,这是为什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的教授威廉·罗伯茨说,“每个人的原因各不相同,无法确认到底是什么让心脏停止跳动。死亡的原因可能是肾上腺素的突然增多,血液中氧气的极速降低,或者其他原因。
受过训练的马拉松运动员比一般人群有更好的心血管状态。《马拉松方法》的作者、长跑教练汤姆.霍兰德在他的书中说,“跑到4.8公里的时候,很多人将迎来最艰难的时刻,这个时候,似乎跑得再远一些,将变得很难。”霍兰德将这个距离称之为
“心血管的转折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转折点,无论你是在12公里,还是10公里,在克服了难点之后,跑步将变得越来越快乐。
不过,如果你在跑过了一段时间后,开始坚持不下去,也不要勉强自己,虽然“坚持就是胜利”,但在马拉松跑道上,坚持不一定是胜利。最聪明的做法是,立即停下来,然后告诉自己,“我在一生中已经参加了一次马拉松,我已经足够伟大。
美国中美心脏研究所的欧克菲(James
O'Keefe)博士与奥克斯纳心血管研究所的拉弗(Carl
Lavie)博士,在分析数个研究后发现,跑步可以让人延年益寿,但也可能让人提早步入棺材!他们的研究在《心脏》里登出。
研究员在一个研究中花30年的时间,追踪5万名成人的状况后发现,有跑步习惯的1万4,000名成人,死亡率比起其它人少了19%,但是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只有每周跑8-32公里的人才有得到长寿的益处;跑步距离更长的人则与一般人相同,没有获得长命的益处。
研究员还发现,跑太快也不会得到长命的益处,轻松的跑反而可以得到最大益处,而一周跑步2-5天比起天天跑效果更好;另一项丹麦针对2万人的研究也显示,慢慢的跑步可以在延年益寿上带来最大的益处。研究员下结论表示,适度的活动才能带来的益处。
美国心脏学家建议,一天跑步30分钟到50分钟就够了,除非目标在参加马拉松赛,才需要每天训练,但他们并不鼓励人们经常参加马拉松赛。他们说,每天剧烈运动1-2小时以上者,可能会伤害到心脏,造成心脏肌肉组织的拉伤,进而发生心律不整;如果只是想活得健康,适度的运动就够了。
北京“阿甘”跑25公里去上班最后阶段冲刺
  金鱼池小区49岁居民孟广平坚持跑步上班6年;夺得“挑战8小时”公益比赛第一名
  家住金鱼池小区的49岁居民孟广平,6年来爱好长跑。
  他上班的工厂离家25公里,孟广平每周5天里至少3次跑着上班,风雨不误。
  在新京报举办的“挑战8小时”公益比赛中,孟广平夺得40公里挑战赛第一名。
  跑25公里最后还冲刺
  昨天早晨5点50分,太阳低低的,孟广平整理了一下黑色运动衣,手握一瓶矿泉水,将手机钱包装进腰包,从金鱼池小区大门口“起跑”。
  他要从金鱼池小区一路向南,跑到距家25公里外的工厂上班。
  天坛北门、左安门、亦庄桥……匀速前进。他偶尔拧开矿泉水,咕咚灌一口。
  他身材略显削瘦,但步履轻盈。记者跟他“体验”了几公里,不足五分钟,即被落得老远。
  “1,2,3……”沿途,他低声数着自己的步频。“现在每分钟已能跑180步”,这在他看来“比较满意”。
  在亦庄线经海路地铁站附近的工厂门口,距离办公楼200米,孟广平突然加速,“最后200米,我要冲刺。”
  7点51分,太阳已爬上树梢。孟广平25公里长跑结束。之后,他舒臂抻腿,缓解长跑中疲劳的肌肉。
  舍公交 靠双脚
  孟广平称,6年前,他更喜欢放风筝、抖空竹、游泳。
  真正开始跑步是在2006年。由于平时工作较忙,孟广平已没有时间放风筝。他想培养一种新爱好。
  一天早晨,他从小区出发准备坐公交上班。
  “为什么不跑步去上班呢?既环保,又健身。”孟广平离开小区附近的公交站,一路小跑。
  当时的工厂距小区约16公里。不足5公里,气喘吁吁的他又搭上了公交车。
  第二天,孟广平又开始小跑。但不足半个小时,他又搭上了公交车。
  渐渐地,孟广平搭公交车的时间和次数越来越少。半年后,他已能顺利跑着去上班。
  “我是和自己在比赛”
  2个月前,工厂搬到距家25公里的亦庄线经海路地铁站附近,孟广平制定了长跑计划,“每周5天里至少3次跑着上班,风雨不误。”
  “我以职业运动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即使天气不好,马拉松比赛也不可能被取消。我是和自己在比赛。”孟广平说。
  昨天,孟广平的同事李洪星说,“老孟从6年前开始跑着上班,本以为他跑几天,兴奋劲儿过了就会放弃,没想到一直坚持到现在。”
  孟广平的爱人郭建华觉得老公是“傻人一个”,但他既然爱好跑,就支持他。
  近日,在新京报举办的“挑战8小时”公益比赛中,孟广平夺得40公里挑战赛第一名。新京报记者 申志民
  “跑步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新京报:长跑也上瘾吗,还是一直坚持的?
  孟广平:刚开始跑的时候只是想挑战一下自己,看能不能跑到工厂,没想到越跑越想跑,慢慢上瘾了。
  新京报:跑这么远的路,你上班还有精力吗?
  孟广平:我一般5点起床,洗漱后做简单的健身运动,5点50分左右从家开跑,7点50分左右到工厂。我不是超人,为保证精力,下班后我会坐地铁、公交回家。
  新京报:每天自己跑,会不会觉得孤单?
  孟广平:我还约不少跑步爱好者利用周末一起跑,还参加长跑比赛。跑步中,大家简简单单的,开心。
  新京报:坚持长跑,对新手而言,有何建议?
  孟广平:建议一点点让距离“长”起来。就我而言,我的“距离”是慢慢攒出来的,刚开始5公里,每周给自己加码2公里,半年后,才渐渐跑着上班。特别肥胖的人不适合长跑,长跑时,沉重的身体会对膝关节、踝关节等带来负荷,可能导致损伤。
  新京报:你知道美国有部电影叫《阿甘正传》吗?
  孟广平:我看过那部电影,但我做不了阿甘,主要是做不到“为了跑步抛弃一切”,跑步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只是一个乐趣,我还有工作和家庭,都需要做好。
老人风雨无阻晨跑30多年&
  30多年来的坚持,几乎风雨无阻。如今,81岁高龄的离休老干部张翻身具有与年龄“不相称”的硬朗身体。目前,张翻身已经接到通知,正式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手。5月26日,当奥运圣火传到合肥时,他将亲手举起“祥云”传递200米。
  曾经身经百战
  家住省城汽修厂宿舍的离休老干部张翻身,30多年如一日的晨跑,不仅让他收获诸多奖牌和荣誉,还赢得了比“黄金还贵重”的健康。爽朗的笑声,硬朗的体魄,敏捷的思维,稳健的步伐,面前这位老人,无法让人感受他81岁的真实年龄,
  张翻身出生于山西运城,15岁时参加了八路军,他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来又参加了抗美援朝,参加大小战斗近百次。解放后,张翻身转业到合肥市南门汽车修配厂。
  晨练从1971年起步
  因为长期经历战争硝烟,老人身体多处负伤。艰苦生活和恶劣环境也使得他体质不是很好。身体极度虚弱,走路都很困难,住院进行了治疗后,张翻身在部队时的老团长来看望时,鼓励他用坚持跑步的方式锻炼身体,战胜病魔。“于是,自那以后,我开始了每天坚持跑步的生活习惯。”老人回忆道。
  80岁高龄勇当奥运火炬手
  当时没有人会想到,他这一跑竟再没有停下来,一跑就是30多个春秋。张翻身说,他最初从慢跑100米、200米开始。张翻身说:“身体逐渐适应后,又加跑到1000米、2000米;坚持一段时间后,自己的疾病全好了,也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后来,他每天早晨坚持跑10公里,无论酷暑严寒从不间断,这样坚持了几十年。“现在老了,不再像以前那样长距离跑步了。”张翻身说,“我现在改成了慢步走,每天坚持步行5~10公里。年初大雪封路的时候,我也没有间断过。”
  在几十年的跑步中,老人先后参加过全省万米长跑、门球等多项体育比赛,多次获得过第一名、第二名等好成绩。在社区里,老人通过自己的影响,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加入到锻炼的队伍当中。
  当北京奥运会选拔火炬手时,经省老年体协推荐,张翻身凭借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参与精神,脱颖而出,成为一名正式的奥运火炬手。今年5月26日,奥运圣火传到合肥时,张翻身将亲手举起“祥云”。
<font STYLE="FonT-siZe: 16px" COLOR="#年没观众照跑马拉松每天要跑30公里
今年51岁的赵平是位普通的下岗工人,年轻时痴迷上了长跑这项运动,一坚持就是几十年,在这期间除了有一年因为腿伤未能参赛外,赵平参加过大连市举办的所有级别的马拉松大赛,成绩一直不错。为了今年能赛出更好的成绩,赵平每天苦练数小时……
因经常生病,开始练习长跑
赵平家住周东社区49号楼,邻居们都知道他是一个长跑能人。“其实我练习长跑不是为了参加比赛,我是真的从心里喜欢这项运动。”赵平说,在他20多岁的时候身体不好,经常生病,为了强身健体开始练习长跑,赵平没想到自己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甚至觉得一日不跑,人就会没精神。
十几年前,赵平从大连高压阀门厂下岗后,靠四处打零工养家,但工作的变动,并没有影响他对长跑的执著。“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的体质已经完全转变,现在身体强壮,几乎不生病。”赵平乐呵呵地说,长跑能增强体力、磨炼意志力,一举多得。
牛肉太贵了,能吃鸡蛋就不错了
为了能取得好成绩,今年赵平从春节后就开始了加强训练。如今赵平在金三角旧物市场做保安,每隔一天一个夜班。赵平就自己安排时间,上早班时就晚上5点到8点之间训练,上晚班时就早晨5点开始训练,训练地点被赵平安排在大纺到金州之间车辆较少的乡级公路。“我每天都能跑个三十六七公里,平均每隔一周就跑一个超42公里的加强训练,因为我报名参赛的项目就是42公里的。”赵平告诉记者,记得刚过完年的一天,起了大雾,能见度很低,而且特别冷。赵平没有犹豫,戴上了口罩跑出了家门,一路顶风跑到了金州。
训练强度大,可赵平的补品就是鸡蛋。“家里条件有限,能吃鸡蛋已经很不错了,至于牛肉什么的太贵了,不想买。”赵平说,他家是社区的低保户,应该节俭,不能再给社区添麻烦了。
妻子、孩子不“支持”他跑
早在1982年大连举行过市级的马拉松赛,赵平以跑着玩的心态获得了第18名。次年的马拉松赛中,赵平一举跃到第5名的好成绩。自1987年开始,大连市举办了国际马拉松赛,赵平年年报名参赛,每次比赛成绩都比较靠前,还认识了不少各地爱好长跑的朋友。只有第9届马拉松赛,赵平因推车卖雪糕时在火车道旁摔坏了腿,而错过了比赛。“在比赛中结识的朋友没有一个坚持到现在的,都因为取不上好名次或年纪大了等原因而放弃了,也渐渐失去了联系。”赵平遗憾地说:“我的孩子在外地上学,妻子总怕我跑多了伤身,不太支持。所以这么多年我也没什么观众,但还是坚持了20年了。”
“我不在乎名次,就希望能发挥正常水平就行。这么多年了能坚持过来,我觉得已经没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赵平说,他不知道自己这样练是否正确,希望以后有机会能有个专业的教练帮他指导一下。
孙师傅赤膊跑每天30多公里
身患心脏病 自创独特健身方式 不吃主食——
  &#9632;出镜人物
  孙世斌年龄:57岁数字之最:坚持五六年,每天赤膊慢跑30多公里
  清晨4点,当大部分人还沉浸在睡梦中的时候,一个光着膀子、腰间系一个10厘米宽的“板带”的中年男子,已经沿着北三环开始他每天的第一次慢跑——他就是家住东城区东河沿的孙世斌师傅。
  上午两趟、下午两趟,每天慢跑30多公里的孙师傅,在东河沿小区无人不知,“春夏秋冬都光膀子,而且从来不生病,小区独一个。”附近的居民说。
  昨日下午,记者见到这位“闲不下来”的孙师傅。今年57岁的孙师傅,腰板笔直,全身除了一个白色的手表印儿,上身和双腿皮肤都黝黑发亮,体型与同龄人相比更为匀称。让人难以相信,眼前这位老人,几年前还因为心脏病发作,三次挣扎在死亡线上。“因为坚持慢跑,最近几年我连一片感冒药都没吃过,心脏病的药也停了。”说起自己现在的身体状况,孙师傅很是自豪。
  从北京冬天最冷的零下十几摄氏度到夏天最热时的30多摄氏度,孙师傅只要是出门跑步就绝对不穿上衣,光着膀子。用他自己的话讲,“这样可以降低体温,进而减慢身体代谢速度。”
  据了解,孙师傅为了保持体重,减轻心脏负担,自定了一个不吃主食的规矩。就这样,孙师傅已经坚持了五六个年头。
  医生说法
  就孙师傅特殊的生活方式,记者咨询了北京市第六医院的营养师王蕾。她表示,孙师傅如果长期不吃主食是非常危险的。每天不吃主食,长此以往身体会产生酸中毒,不仅如此,体内的各种脏器也会受到损伤。
  其次,主食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如果缺少这种物质,人体会产生供氧不足,大脑系统逐渐衰退,使人的记忆力下降。
  光着上身跑步,这属于个人习惯,只要孙师傅自己能够适应就可以,但孙师傅每天应该保持适当的运动量,以免给他的心脏造成不必要的负担。最后,王医生建议普通市民不要轻易模仿孙师傅的健身保健方式。
他每天坚持长跑20公里参加业余马拉松30年
阳台上有9双旧跑鞋,李海平随手拎起一只给记者看,他的每双鞋都自己换过底,延长了一倍寿命。
  中国徐州网-彭城晚报讯
50岁出头的李海平正在备战2012北京国际马拉松。14日下午,他在风华园30号楼的家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这是李海平的普通一天:早晨5点出门,沿矿大跑到云龙湖,游泳1600米,上岸;10公里环湖跑;换赛车,骑行40公里回家。晚上再去云龙湖跑一圈。每天自由跑保持在17至20公里。三十多年,日复一日。以30年计,李海平跑过的路超过26万公里,相当于围着地球赤道跑了6圈半。
  30年获75枚奖牌
  深秋已经颇冷,李海平依然穿着短裤t恤。
  看记者来了,李海平从桌子底下拖出一个麻袋,哗啦一倒,一堆金灿灿的小圆饼叮叮当当滚了一地。全是奖牌。
  他又拉开抽屉,半抽屉奖牌堆成小丘。沙发缝里还扒拉出一枚金牌。
  李海平歪着脑袋有点得意,又拖出一箱奖杯,中式的,欧式的,陶瓷的,玻璃的……五花八门。奖牌和奖杯,究竟有多少,李海平没数过。
  为了拍照,记者用两根1米多的木条挂起奖牌,还剩下许多。在大伙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数清了——75枚。
  2012年初,这些奖牌使李海平当选“感动中国百名矿工”。
  李海平拽出一个1米多高撑得快爆裂的编织袋,里面的t恤印着:“厦门马拉松留念、北京马拉松留念……”涵盖祖国大江南北。“我夏天很少买衣服,这些穿不完还送朋友。”
  阳台上有9双旧跑鞋,李海平随手拎起一只给记者展示,他的每双鞋都自己换过底,延长了一倍寿命。“你就穿这鞋拿的冠军?”“恩,捡100多元的买,最贵的200多元,大品牌的咱买不起。”老李一年得跑坏七八双鞋,这几十年跑坏300多双。
  50岁出头的李海平参加马拉松30年,国家级以上长跑比赛、马拉松赛事、铁人三项赛赛事54次,而且每去几乎都得奖,屡获冠军。
  他是国内马拉松业余组年龄段名副其实的领军人。
  一天一个半程马拉松
  李海平普通一天自由跑保持在17至20公里。
  三十多年,日复一日。
  李海平周末尽量爬山,这样周一可以多工作,少运动,保持运动总量。
  每天20公里长跑从不间断,参加全程马拉松50多场,每场42公里,半程马拉松20多场。以30年计,李海平跑过的路超过26万公里,相当于围着地球赤道跑了6圈半。
  李海平少年时报考航校曾被确认身体素质为甲级,曾在体校打过6年乒乓球,每天挥拍1000下。单身时代每天下班沿着三环路飞奔20多公里。
  李海平1979年进入煤机厂工作。1983年代表徐州市参加江苏省马拉松赛获第6名,第一次拿到马拉松奖项。1986年北京国际马拉松,应煤炭部点将,以2小时57分的成绩代表中国煤炭工人踏上征程。“人山人海,红旗招展,在天安门毛主席眼皮底下跑步,那叫一个紧张。”这是李海平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成绩并不理想。除了紧张,更在于他是以业余选手身份和国家、省队的专业运动员同台竞技。老李没气馁,这股劲,一直伴随着此后30年他和专业、业余选手的竞争。
  “体育个体户”&
  李海平享受过的唯一的专业跑步训练,就是上世纪80年代被单位送到市体校培训。从那以后,李海平就成了“体育个体户”。没有专业教练,他依照书籍训练;没有补品,白糖、盐水就是营养源;没有器械,他克扣自己的工资买。如同久病成医,李海平摸索出诸如“20公里后补水,过早补水会水中毒”的许多经验,他能稳定地控制自己的状态,连续两年他的北京马拉松成绩只相差1分钟。
  参加比赛很烧钱。从1986年至今他参加马拉松70多场,目前的比赛频率是每年10场左右,一年费用至少1万多,耗去了他绝大部分的薪水。
  每次比赛李海平都希望得奖,除了荣誉,奖金能让他“路费有着落”。他说全程赛第一名能奖励1000元。“10年,到嘉峪关的硬座票价从100多元涨到了200多元。我周六参加比赛,周日就回家,省一天的住宿费。”老李掰着指头算着最便宜的已经消失的绿皮车和旅馆,还是嫌贵。从上世纪80年代起,每次比赛前,他的老母亲总是几百元不等地资助他。起初完全自费,后来厂里报销几百块。2011年,徐矿集团工会发现了他,开始为他报销部分经费,这让李海平觉得自己不再是单打独斗。但无可改变的是,设备上的乏力和无奈很快残酷地表现在赛场上。
  设备落后体力凑
  别的选手住星级酒店积蓄体力,专业营养调配;李海平找最便宜的小旅馆,吃面条馒头,最奢侈的营养是喝牛奶。晃荡30多小时的火车已然严重耗损了体力。老李已经习惯了这一切,他30年的比赛,就是这样走来,他70多枚奖牌,就是这样拿到的。
  物质艰苦可以忍受,最让他难堪的是竞技设备。李海平在嘉峪关参加过8年比赛,他发现,因为无钱更新,自己的装备已经落伍于其他选手到天壤之别。
  嘉峪关比赛铁人三项,需要在祁连山上融化的雪水中游泳,水温只有17摄氏度。“老外运动员都穿防寒服,业余防寒服一般1000元到3000元,专业队国家拨款,我没这么多钱烧。”李海平说,每逢这时就对自己说不冷,不知是不是意念作用,真就挺过去了。事实上,他很清楚运动员如果缺乏保护,在过凉的水中游泳可能导致肌肉瞬间抽搐僵硬。自行车一般7000多元,有的国外选手的车达到几万美元,李海平1500元的自行车还是2003年省吃俭用几个月买的。“太老了,磨损厉害。看着差不多,一上脚差别大了。好车省力,眼看着人家蹭蹭地从身边过去,心里干着急没办法。我就想,人家蹬一下,我蹬两下,只能这样。”
  老李说,只有对设备依赖最少的长跑,才能凸显他的身体素质优势。很多次铁人三项赛,他经常用长跑的速度甩其他选手一截,来弥补自行车赛程中因为设备不给力输给别人的时间,取得艰苦的胜利。
  “铁人精神奖”和“10年特别奖”
  2007年嘉峪关国际铁人三项赛,李海平被授予“铁人精神奖”,男子短距离老龄组冠军。接近终点时,人和车一起飞了出去,他挣扎着爬起来,1分多钟才恢复意识,接过观众扔来的纯净水,冲掉腿上的血污,摇摇晃晃拎起车上路。李海平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撞破终点。
  嘉峪关国际铁人三项赛,李海平去了8届,带回8块奖牌。国家体育局领导承诺,等这两人参加到第十个年头的2014年,组委会一定给这两人发一个特别奖。
  日,李海平夺得福州国际铁人三项冠军,短短20天后,拿下嘉峪关国际铁人三项冠军杯比赛半程赛冠军。由于表现突出,国家体育总局再次将比赛中唯一的“铁人精神奖”奖杯授予了李海平。
  目前,李海平在世界铁人三项赛业余组总成绩排名中列前50名,国内业余组总排名23名,50—59岁组第1名。
  收获煤矿工人的精气神
  有记者问过李海平:“你拿了金牌,企业会给你发多少奖金?”李海平说他自己:“不是为奖金,为着煤矿工人的精气神。”
  运动不仅给他带来几十年没生过大病的好身体,还给他带来荣誉感和朋友。李海平说,铁人三项赛的圈子里80%的人都认识他。他因为厦门马拉松结识了中央台体育人间栏目的编导。“体育人间播过我好几次,中央台晚间新闻我也露过好几回脸呢!有人看到,上班问我:是李海平啊!”老李很开心。
  “累也是乐趣,跑起来像飞,没了杂念,心胸一下就变得开阔。这跑步跟人生一样,往往坚持一步,事儿就成了,不成也别太在意,起码咱努力过,心里舒坦。”
海盐有位马拉松达人每天跑20公里
“一路上不断有人倒下,跑到了终点,有人跟你拥抱,有人跟你握手,有人问你怎么锻炼身体的,有人要跟你合影,那时候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这是武原街道62岁的长跑达人陈家良跑完马拉松赛全程时的激动心情。
  跑步健身摆脱高血压
  陈家良今年62岁,家住武原街道新城花苑,瘦瘦高高的个子,看上去精神抖擞,说起为何会喜欢上长跑,陈师傅告诉记者,2000年他查出患上了高血压,医生让他必须吃药。
  当时一方面嫌药贵,另一方面他觉得年纪太轻,长年吃药也不是办法。为了改善体质,陈师傅开始跑步锻炼。陈师傅说:“刚开始跑步的时候,就是跑50米他也觉得提不起脚来。”但陈师傅还是坚持了下来。现在他每天从新桥路上东西大道环城长跑20公里,最远是花五个多小时跑到过上海金山收费站。
  十几年的坚持跑步,使得陈师傅的高血压也消失了,陈师傅现在还保存着他几年前吃过的高血压的药盒子,现在只有这些药盒子还能证明现在身体健康的陈师傅曾经也是一位严重的高血压患者。
  跑成了马拉松达人
  陈师傅这十几年来越跑越欢畅,同时也越来越关注长跑这个运动项目。他曾经居住在北京两年,那时正好北京举办国际马拉松比赛,陈师傅抱着试试的心态,以不报名跟着跑的形式参加了比赛。那次比赛后,陈师傅就强烈的喜欢上了马拉松比赛这种长跑形式。
  回到海盐后,陈师傅一直想去参加马拉松比赛,但由于马拉松比赛一般都在外地,家人担心陈师傅一个出去参赛存在安全问题,所以一直不支持他去。今年上半年,陈师傅终于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随即报名参加了天津国际马拉松赛和杨州国际马拉松赛。
  陈师傅一个人背着双肩包赶往举办比赛的城市,为了节约经费,陈师傅只在比赛的前一晚和比赛结束那晚住宾馆,其它时间他都住在火车站,但相对艰苦的参赛条件丝毫也不影响陈师傅的参赛热情。
  国际马拉松比赛全程一般42.195公里,天津国际马拉松比赛,报名参赛选手有一万多人,最终规定时间内跑完全程的不过一千多人,陈师傅就是其中一员,也是唯一的嘉兴人。陈师傅说比赛时气氛非常好,参赛选手都很兴奋,一路上不断有人倒下,救护车呼啦啦在路上来回个不停。跑到终点,年轻人可能不觉得什么,可是他这个年纪的选手到了终点可就不一样了,有人跑来跟你拥抱,有人要跟你握手,有人问你怎么锻炼身体的,有人要跟你合影……
  陈师傅从网上查到下个月(也就是9月份),国内有三个城市要举办马拉松比赛,由于时间太接近,陈师傅报名参加了环海跑的山东烟台国际马拉松比赛。
  马拉松达人的目标和愿望
  在陈师傅家里,陈师傅给记者看了一张中国经国际田径协会相关组织认证可举办马拉松比赛的40个城市的详细名单,陈师傅说这40个城市的马拉松赛他全部要去参加一次。陈师傅上半年已拿到了两块马拉松奖牌,记者请他拿出来戴上拍个照时,陈师傅坚决不肯,他说:“现在才两块,太少了,以后达到十块了,你再拍。”
  陈师傅说他最大的愿望是可以绕着台湾岛跑一圈,为此他还多次专门去公安部门出入境处咨询过,但现在个人去台湾还是必须跟团游,而且最多七天,除非台湾那边有人邀请他去才可以。陈师傅表示虽然现在条件还不允许,但他一定会努力去实现这个愿望。
马拉松达人4年跑14场国际赛年近五旬首次参赛
&“马拉松早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就像玩游戏会上瘾一样,我对跑马拉松也有瘾了。”河南省精神病卫生中心的老员工张胜利,2005年开始跑步健身,机缘巧合知道了马拉松,从此迷上了这项锻炼意志和耐力的运动。日,首次参加了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直到今年5月13日参加东营国际马拉松赛,4年赛了14次,“今年10月我还要参加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呢。”张胜利告诉记者,他想一直跑下去,直到跑不动的那天……
跑步健身竟跑成了名人
“刚结束的一次比赛,我又跑了新成绩,3小时23分45秒。还有不到100天就要举办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啦,我的目标是跑3小时20分。”昨天,张胜利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
“你给人的感觉刚四十岁出头。”听见记者这么说,张胜利摆摆手,“我都50岁了,不信的话可以看看身份证。”之后他娓娓道出了自己与马拉松的不解情缘。
2005年,为缓解腰部不适的毛病,张胜利开始参加体育锻炼。“我觉得跑步既不用占场地,也没有什么花费,就选择了跑步”。
从开始绕人民公园跑一圈(3公里)要休息几次,到后来一口气绕着人民公园跑一周,张胜利就这样将跑步作为每天必做的事情,并坚持下来了。
“2007年,我们单位举办运动会,同事说‘既然你跑了这么久了,要不试试’?”张胜利在同事的鼓励下,参加了1500米和3000米长跑。结果令自己也很意外,“我都是第二名。”
第二年的比赛,他拿了两个第一。就这样,张胜利为了锻炼身体而跑步,无意间参加了单位比赛,竟一下子出了名。“后来,我还是每天都坚持锻炼,慢慢我总结了一些跑步技巧,跑得越来越快了。”
年近五旬首次参加马拉松赛
2008年,47岁的张胜利看新闻,看到马拉松比赛,“我天生喜欢挑战,很渴望跑马拉松”。张胜利开始了这方面的训练,一跑就是近一年。转眼到了2009年,张胜利听说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即将举行,就跃跃欲试,但又存在顾虑,“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锻炼,自己到底是什么水平,能不能跑马拉松呢?”
同事们和家人都鼓励他,“你一定可以的,单位跑步的人,你年龄算大的,还拿最高的名次。”不久,他就报名参加日举行的郑开国际马拉松赛。
报名之后,张胜利开始找参加过马拉松赛的长跑爱好者学习,同时上网搜查一些参赛小知识、马拉松比赛技巧等。2009年3月,张胜利跟着几名长跑爱好者第一次一口气跑完了42公里,除了腿部稍有不适外,其他感觉还行,这让张胜利很激动。
当年4月5日,张胜利站在了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的起跑线上。4小时零27秒,排名477位,第一次跑马拉松取得这样的成绩。“不管怎样,在规定时间内跑完了全程就是成功。”张胜利至今想起来都很兴奋。
4年跑了14次马拉松比赛
从第一次参加马拉松赛,张胜利就与它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同年10月18日,张胜利又参加了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马拉松赛。
2010年和2011年,从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到东营国际马拉松赛再到北京马拉松赛、上海马拉松赛、重庆马拉松赛,就这么一路跑来,张胜利跑了9次马拉松赛。
今年3月、4月,分别参加了一次马拉松赛。5月13日,张胜利参加东营国际马拉松赛,3小时23分52秒,他跑出了几年来的最好成绩,虽然一次次跑完都不是很容易,但看着自己的排名一次次提高,张胜利开心不已。
“毛主席说过,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现在的张胜利,已经有一个详细的锻炼计划,在保证尽量减少身体伤害的同时,力求成绩逐渐提高。
马拉松让他越活越有“精气神”
“马拉松早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就像玩游戏会上瘾一样,我对跑马拉松也有瘾了。”张胜利现在每天早上4点起床,隔一天跑个半程马拉松,周日跑个全程马拉松,每周至少跑80公里。
“我不吸烟不喝酒,也不玩麻将,你说再不跑跑步,上班以外的时间我不闷死?”从爱上跑步开始,张胜利又学了很多体育方面的项目,比如玩单双杠,“太极轮”等,简直成了“体育全才”。
“多运动对身体好,你看我现在腰疼病也好了,还很少感冒,浑身都是劲儿。另外,跑马拉松也让我的生活更有规律了,以后还会继续跑下去。”体育运动尤其是跑步让他越活越有“精气神”,体质也比以前大大增强了。
马拉松是一项极限运动,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张胜利说,体育健身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科学的方法。几年的马拉松经历让他慢慢琢磨出了跑马拉松的一些技巧和规律。“我希望可以一直跑下去,直到跑不动了……”目前,张胜利正为10月份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积极准备,“我这次的目标是3小时20分,我相信可以达到这样的成绩”。
煤烟熏出的马拉松健将
  他是国家二级运动员,主攻铁人三项、马拉松等项目。20多年来,他先后参加了数十次大型国际比赛。他获得的奖杯、奖牌及荣誉证书足足装了两麻袋。
  谁知,他竟是渝中区一位普通的疏浚工,而他最初开始跑步,竟是为了躲避邻居老太清晨烧火产生的煤烟。他首次参加马拉松比赛,连身体要抹油的常识也不懂……
  昨日,正在积极备战10月举行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田洪泉,讲述了他跑步的故事。
  普通疏浚工
  “疏通下水道是我的本职工作,长跑是我的爱好,我觉得两者并不矛盾。”
  “解放碑有一个下水道堵了,污水正往外冒,臭气熏天,请赶快去疏通!”昨上午,解放碑房管所疏通组的电话响了。
  不久,两名头戴安全帽、手提工具箱的工人赶到。“糟了,堵得有点实,得用竹块捅!”年纪稍长的一位工人毫不顾忌满地污水,撬开窨井盖,匍匐窨井口,将头探下细细察看。随后,两人抄起一根3米长的竹块,熟练地朝下水道一阵猛捅。“哗……”一股污水喷涌而出,溅了两人一身,恶臭随之扑鼻而来,过往市民掩鼻逃离。
  年长的工人正是我市长跑健将、52岁的田洪泉。他说:“我17岁开始从事这类工作,从未挪过窝,现工龄已有36年。上危墙、钻化粪池是我的专长,也是我谋生的手段。”
  田洪泉身高约1.6米,瘦削,两鬓渐生白发,但他肌肉结实、精神好得很。他从1986年开始进入正式比赛,直至今日。他的马拉松(42.195公里)最好成绩为2小时55分23秒;铁人三项(游泳1500米、自行车40公里、跑步10公里)的最好成绩为2小时37分,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他获得的奖杯、奖牌及荣誉证书足足装了两麻袋。
  “疏通下水道是我的本职工作,长跑是我的爱好,我觉得两者并不矛盾。”田洪泉说。
  病号变健将
  “我得感激清晨烧煤的邻居老太,不是她就没有我今天的运动成绩。”
  谈及自己的运动生涯,田洪泉半开玩笑地说:“我得感激烧煤的邻居老太,不是她就没有我今天的运动成绩。”
  1955年,田洪泉出生于渝中区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他自幼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病号,常患感冒、气管炎,肠胃功能也不好,人瘦得皮包骨。拥有一个健壮的身体,是他儿时的梦想。
  1980年,他搬家到渝中区十八梯,住的是一间“口袋”屋。邻居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太。老太每天清晨5时过便起床生火做饭,烧的是煤球,煤烟直往田洪泉的房间灌,呛得他十分难受。是年,石板坡长江大桥刚好竣工。为躲避煤烟,田洪泉在老太生火时,便躲去石板坡长江大桥散步——从桥头走到桥尾,再折返。走了一年多,见桥上常有人晨跑,他的心也痒起来。于是,买了一双胶鞋,跟着跑起来。“人是有惰性的,起初我经常起不了床,但老太的煤烟像闹钟一样,每天准时催醒我。”田洪泉说,他渐渐养成了晨跑的习惯,只要哪天不跑,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几年下来,他不但跑步水平有提高,更惊奇地发现自己的身体素质得到极大提高——生病的时间越来越少,饭量日渐增多。过去,他吃一个鸡蛋就会拉肚子,后来吃两个也不觉得胀肚;每顿若再吃一碗饭,不到两个小时就饿得慌;再后来,他冬天穿两件衣服也不觉得冷,还多次到长江里冬泳,身体壮得像头牛。
  后来,渝中区成立长跑协会,田洪泉很快加入协会。在跑友的鼓励与帮助下,他正式开练长跑。至此,他从长江大桥走进了运动场,开启了自己的运动生涯。
  长跑界笑柄
  他首次参加比赛,竟被一名9岁小孩赶超。
  岂料,田洪泉第一次走进赛场就遭遇了“当头棒”——不但像老农进城,更被一名9岁小孩“洗刷”,成了重庆长跑界至今的笑柄。
  1986年,成都举办了万人国际马拉松赛。作为长跑界初生牛犊的田洪泉,邀上几位跑友一起参赛。
  “我站在起跑线上时,好想挖个洞钻进去!”田洪泉回忆,在起跑线上,其他选手清一色的专业装备——长跑鞋、田径裤。而他的胶鞋只有五元,运动装仅仅十五元!还有,他连比赛规则也一概不知。“我以为跟我们平时练习差不多,大家站在一起,说跑就跑,谁先跑完谁赢,完全没想到还要戴号码牌!当时的感觉就像长居深山的老农突然进城。”
  随着发令枪响起,田洪泉还是硬着头皮跟着大部队出发了,并利用跟跑战术跑在队伍中间。但没过多久,他就感觉十分难受,胃里一阵翻江倒海,脚像灌了铅……跑到20多公里时,他听见路边观众的掌声突然热烈起来,以为是观众见他跑不动了,在鼓励他,心里一阵暗喜。但他很快发现是“自作多情”——原来,身后一名9岁小孩正在奋力追赶他,观众的掌声是送给小孩的。“我再不行,也不能输给小孩!”他下定决心。而这位小孩仿佛有意与他为难,死死“咬”住他,他的体力迅速下降。跑了约一公里,两人出现交替领跑状态;再跑了四公里,小孩顺利地将他丢在身后……
  三个多小时后,田洪泉记不清有多少人超过了他。他最终撞了线,却一头倒在地上。队友把他扶回宾馆,他整整睡了十多个小时才恢复过来。
  此时,他才发现自己的脚已大面积破皮。随后,他才明白:跑马拉松时,运动员要在脚丫、腋下等部位抹油,以免擦伤,还明白了“节奏”、“合理分配体力”等基本常识。“跑马拉松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我发誓不再练长跑。”这是田洪泉处女秀后的结论。
  拖垮年轻人
  “我虽然52岁了,但不要小看我。”
  “就这样放弃酷爱多年的长跑?”回渝后,因首次比赛的成绩达到国家三级运动员水平,重庆市体育局给田洪泉颁发了国家三级运动员证书。“我一个病号,能取得国家三级运动员证?”田洪泉手捧证书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再练一下,不是可以拿国家二级证?
  田洪泉没有放弃长跑。清晨5时起床,从解放碑跑到杨家坪、观音桥,再折返;时常邀约跑友,跑南山、歌乐山……他的运动量为每周至少跑3天,每天不低于10公里,并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连节假日也不例外。除此,他还利用一切机会练习,如每天跑步上班、跑步到亲友家串门等。“我一年至少节约几百元车费,更免去了无法统计的医药费。”田洪泉打趣地说。
  为进一步提高水平,田洪泉还采用了以赛代练的策略。20多年来,他先后参加了昆明万人国际马拉松比赛、大连国际马拉松比赛、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等数十个大型马拉松赛事,他取得的成绩在重庆长跑界屈指可数。
  “我虽然52岁了,你千万不要小瞧我哟!”田洪泉说,今年5月,他参加了郑汴国际马拉松比赛,当时气温高达30多摄氏度,根本不适合马拉松比赛。很多选手中暑,10多辆救护车参与施援。其中,一年轻选手出发后就跟他较劲,最后他在十多公里处将对方拖垮,并最终取得70多名的成绩。“我知道自己早已过了长跑运动员的最佳年龄,但我之所以继续跑,完全是出于个人爱好。”田洪泉说。
  对于下月即将在京举行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田洪泉的态度是:“积极备战,重在参与。”
谢占军:疯狂的“中国阿甘”
东莞工人谢占军用时172天,跑完10589公里,平均每天61.5公里,相当于一天跑1.5个马拉松
“我想为中国民间马拉松争一口气,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也有耐力很强的人。”
“旁人越觉得我是疯子,我就越要证明给他们看,我要用我的行动来使他们信服。”
———东莞长安一流水线工人谢占军
9月1日晚11时,在站了24个小时的火车之后,谢占军终于回到了这个他为之奋斗的城市———东莞。他顾不得满身的疲惫,甚至来不及吃上一口饭就连忙赶回公司,因为他想为每个支持过他的人,做一张感恩卡。
曾用一个月时间从河南老家跑回东莞长安的谢占军,刚完成挑战红军长征路的“疯狂”征程———172天,16个省市,总行程10589公里。
谢占军,河南新乡人,东莞长安一家鞋业公司流水线上的工人,疯狂的奔跑被人们称为“中国阿甘”。
奔跑已有二十年
今年33岁的谢占军已经奔跑了20多年,从一个“奔跑”少年,成了一名四处漂泊的打工者。
自小学开始,家住新乡市封丘县的农村娃儿谢占军对跑步就情有独钟,在家与学校的5公里路段上来回奔跑。
“那时候,我的身材非常瘦小,脚够不着自行车的踏板,为了赶时间上学,只能跑着去。”谢占军说。
随着年龄的增大,奔跑逐渐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在东莞长安上班之后,谢占军沿着公路跑去过深圳、大岭山、虎门。每到星期天,他总习惯性地沿着工厂至莲花山的路线跑一个来回。
2007年,谢占军产生挑战马拉松的冲动,他希望从这项最为考验人类“奔跑”毅力的项目中检验自己。那年5月4日,谢占军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马拉松比赛———2007年郑汴国际马拉松赛。用时4小时4分4秒后,他跑完全程,虚脱瘫倒在地,但内心却激动不已。
此后,谢占军成为国内马拉松比赛中的常客,4年间,他参与了28个马拉松比赛,最好的成绩是2小时50分30秒,这个成绩相当于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水平。
跑着跑着,马拉松对谢占军已经没有挑战。去年4月初,32岁的他从河南老家跑回了东莞长安。之后,他又萌生了重跑长征路的想法。
雪山顶上险丧命
日,这个被人们誉为“中国阿甘”的狂人谢占军从江西瑞金开始了他重跑长征路的征程。很多人在他出发前就断言:“这个人跑不完全程,就算跑完腿也会瘸了。”
“刚出发的时候,天气非常冷,人们都穿着棉衣棉裤,我却身着短袖短裤。”谢占军说,“因为我特殊的穿着,许多人把我当成了疯子或傻子,纷纷从我身边逃走。”
3月10日中午,谢占军到达阳山县岭背镇,跑了一个上午的他身上结满了盐巴与灰尘,肚子咕咕作响。当他寻找到一家餐馆准备吃饭的时候,却被老板娘当做乞丐挡在了门外。
乐观与倔强的谢占军说:“旁人越觉得我是疯子,我就越要证明给他们看。”
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四川、甘肃到达陕西延安,还有之后的山西、北京、山东、河南,在10589公里的奔跑路上,谢占军经常风里来雨里去,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脚上也起了泡,脚指甲盖里也都是血,光鞋子就跑烂了20双。肩膀被背包磨得又红又黑,不断掉皮又不断结痂。一路上,谢占军遇到过泥石流塌方,独身一人闯过野狼窝……
6月11日中午,雅克夏雪山上大雾蒙蒙,天空飘起了雨,这是他“征服”的第三座雪山了。谢占军艰难地登上4460米的山顶时,右脚一滑便顺着70度的山坡翻滚下去,直到脸部撞到一块大石头才停了下来,身后,是几千米深的悬崖。至今,谢占军的鼻梁边依旧留着一条近两厘米的疤痕。
腿不瘸永远跑下去
跟谢占军聊天,他永远都在笑,坚定的眼神充满着对生活的向往。每当提起他的工作,他总很严肃地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
在没有比赛的日子里,他和中国千千万万的农民工一样,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洗漱,准备一天的饭菜,七点半准时上班,直到晚上9点。谢占军是鞋厂里机械组的一名打磨工,平均下来,一天要打磨3000双鞋底。酷夏的车间又闷又热,汗水湿透了谢占军的工衣。“比我跑步的时候流的汗还多。”谢占军笑着说,对于这份薪水并不高的职业,谢占军打心里热爱,“没有一家工厂能这么支持我去实现我的梦想,就算这里的工资不高,我也觉得很值!”
聚光灯的背后,谢占军的心态很平和。“我永远只是一名普通的员工,一个平凡的农民。”谢占军说,他所做的这一切,除了想带动全民健身外,更重要的是想为中国民间马拉松争一口气,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也有很强的耐力,他还希望更多的人像他一样,挑战自己的极限,用一生去做自己所喜欢的事情。
“只要我的双腿不瘸,我就会永远地跑下去。”谢占军说,9月9日,他还将参加全国第一届登山比赛。
孙继昆3天跑102.295公里跑步像吃饭一样不能少
  2011贵州黔东南国际挑战赛。第一天跑45.56公里,孙继昆用时4小时02分;第二天35.29公里,花了4小时17分;第三天路程是24.65公里,用了2小时。累计时间是10时20分10秒,第69名。
  2012年赛事更名为贵州环雷公山国际挑战赛,线路有所变化,总长为102.295公里,孙继昆用时9小时27分05秒,名次提高到第46位。
  孙继昆是普陀区中医医院器械工程师,这是他的超长马拉松日记。52岁开始加入长跑队,4年里参加大大小小的马拉松赛20来次。几天前,他和大华长跑队队友一起挑战超100公里跑国际挑战赛,是引以为傲的“壮举”。“跑步,让我觉得自己很幸福。现在我的生活里,跑步和吃饭睡觉一样,一个也不能少。”
  超级挑战
  知天命的年纪,孙继昆一头闯进了长跑世界,他每天凌晨4点多钟起床,一周7天,其中5天要跑10公里以上。
  练了两年,孙继昆第一次报名参加杭州马拉松赛,连半程也没敢报,而是选择了13公里的健身跑。老孙做梦也想不到,练长跑的第4年,自己能参加100多公里的超级马拉松赛,而且一参加就是两届。
  “黔东南的超长马拉松,都在大山里的盘山道上跑,难度不小。”今年,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的高手来竞争,220个选手中,最终完赛的只有78人。“第一天跑一个马拉松要求在5个小时跑下来,大部分选手都没问题。第二天紧接着再跑38公里,4小时内跑完,把不少参赛者拦在了门外。”
  孙继昆最难忘的是第一次到贵州挑战的经历。“头一回挑战100公里很兴奋,可惜第一天跑完上吐下泻,连水也喝不下。”半途而废?老孙不甘心。第二天一大早,他在腰包里放了半个苹果,半块压缩饼干,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踏上了征程。行进中,一难过,老孙就掏出苹果啃一口。就这样,在当天规定的完成时间内,他跑完了35公里的距离。最后一天抵达终点时,学生和穿着民族服装的当地百姓夹道欢迎,老孙伸出了双手,和大家击掌(见上图孙继昆供图),泪水浸湿了双眼。终点处,观众拿出T恤衫让他签名。“至少签了几十个。”老孙说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是个运动员,很棒。
  走遍天涯
  跨过石阶,趟着溪水,穿越茶园、田地……28公里,翻越4座大山,杭州西湖跑山赛是老孙最喜欢的比赛之一。2010年,孙继昆第一次参赛,翻越4座大山用了3小时39分,他不敢相信自己获得老年组第五名。
  “到终点时,工作人员跑上来,给了一个号码,让我留下来。”老孙一愣,问对方为什么。“给你颁奖呗。”一句话让老孙既惊讶又惊喜。第二年轻车熟路,孙继昆虽然又跑了第五名,但那一次,他把用时缩短了24分05秒。
  今年夏天,孙继昆和队友踏上了环青海湖徒步赛的旅程。青海湖一圈360公里,今年的赛程是120公里,3年正好走完青海湖。和超长马拉松的“关门时间”相反,徒步大会设的是5小时“开门时间”。也就是说,如果参赛者4小时抵达终点,会被认为是跑步前进,不准走进终点线。
  “以前到各地区跑马拉松都住酒店。这次去青海,我特地买了一顶帐篷。吃住在野外,是一种风景。”一路上,老孙双脚磨出了大水泡,可他还是乐呵呵地回来与长跑队的队友分享经历。“明后两年我还想去参加徒步赛,争取3年走完青海湖。”
  青海之旅让老孙许下了一个新愿望:回到上海把身边不运动的人也组织起来,假期到近郊徒步。“运动的方式有很多种,重要的是找到合适自己的运动,持之以恒,成为爱好,受益一生。”
马拉松狂人连跑100天只为兑现死去好友承诺
早上6点半,马修·路德伸展了一下全身酸疼的肌肉,吃了一碗麦片粥,就匆匆忙忙地“开工”了。对马修来说,这份“工作”是他以前从未尝试过的马拉松。这样的生活马修已经持续了73天,他的目标是在100天里连续跑100个马拉松。
一个马拉松就是42.195公里,相当于杭州汽车西站到临安市区的距离(42.1公里)。有人跑马拉松是为了锻炼身体,有人是为了挑战自己的体能极限,还有些人则是为了出名,如此疯狂的马修为什么跑马拉松?“很简单,就是为了兑现我对一个死去好友的承诺。”马修说。
被野狗咬伤也只休息三天
46岁的马修是葡萄牙人,在阿尔加维开了一家脚手架公司,衣食无忧的他向来喜欢慢生活,从来不参加剧烈运动。“别说长跑,就连长时间走路,我都没有尝试过。”但今年1月14日,马修却和妻子儿女挥手告别,然后开始了自己的马拉松挑战,“虽然我没有跑过马拉松,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不能跑马拉松。我要对那些说我不能坚持5天的人说:‘你们错了,我就是累死,也一定要做到。’”
按说,这样高强度的马拉松之旅,应该有一个支援团队才行。但和马修同行的,只有他84岁的老爸汤姆·路德一个人。老路德开着一辆装满能量棒、水、食物和急救药箱的小车,一路给儿子做后勤工作。晚上,父子俩就在价格低廉的酒店或者帐篷里过夜,有时候也在车上将就一下,但不管什么地方,马修都是倒头就睡,因为这样的运动量是他从没体验过的,他实在太累了。
沿大西洋海岸线路北上的马修,前几天虽然跑得很慢,但过程基本顺利。一进入西班牙境内,不懂西班牙文的马修就遭遇了麻烦。“我能大致听懂西班牙语,但看不懂他们的文字,尤其是那些路牌。所以我经常跑错路,然后问了人后才调头,这浪费了我不少体能和精力。”
在西班牙北部山区,马修遇到了大麻烦,几次遭到野狗攻击,脚踝处还被咬出了一个大口子。伤口感染的马修只好停止跑步去当地医院进行治疗,没想到这一停就是三天。“太可怕了,那3天我什么事也做不了。”马修说,“第4天感觉稍微好点后,我就上路了,因为我不能再浪费时间了。”为了完成100天跑100个马拉松,此后的几天里,马修每天都要多跑几公里,把休息三天该跑的120多公里补回来。
只练了4个月就上路有残疾危险
“虽然除了我老爸,没人对我监督,但我不能作弊,因为100天100个马拉松,是我对菲尔的承诺。”马修认真地说,“或许,菲尔一直在天堂里看着我跑步。”
菲尔·莱瑟姆是马修好友伙伴,但前年只有36岁的他却因为癌症去世了。菲尔住院时,马修曾多次去医院看望好友。“有一天我去看医院,菲尔的情绪非常不错,看上去就像马上要出院一样。他当时对我说,等他病好了以后,要为年轻的癌症患者做点点事。我当时就对菲尔说:‘是个好主意,我们就来次徒步之旅,我会和你一起走到底。’菲尔当时很高兴,我们甚至开始制定徒步路线。”马修伤心地说,“没想到,菲尔终究还是离开了我们,他的心愿,我一定要帮他完成,还要为青少年癌症慈善机构募集10万英镑的善款。10万英镑不是个小数目,徒步旅行可能影响力不够,所以我决定跑马拉松,而且要在100天跑100个马拉松。”
去年9月把公司的事务交代妥当后,马修开始了平生第一次长跑训练。“每天我都在不停地跑,及时脚上长满了水泡,我也还在坚持。”马修说,
“菲尔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我要兑现自己对他的承诺。”虽然教练建议马修训练一年后才开始冒险之旅,否则巨大的运动量,可能会对马修的肌肉和骨骼造成永久性的伤害,甚至可能因此残疾。但只练了几个月的马修戴着卫星导航手表上路了。
<font STYLE="FonT-siZe: 16px" COLOR="#岁维修工坚持跑步17年 总里程绕地球一周
  一身灰色工作服,脖子上却挂着国际马拉松的奖牌。李剑华平凡的人生充满着传奇色彩。
  去年11月25日,他第一次参加国际马拉松比赛就获得了奖牌,并在跑进4小时的1700多名选手中名列第1560名。他坚持跑步17年,总里程可以绕地球一周。
  44岁的李剑华是神龙汽车有限公司的一位普通员工,一位守护着5个动力站、300多台设备的一线维修工人,也是地道的武汉人。带着好奇,前不久,记者走进这位维修工的长跑世界。
  正处寒冬,李剑华也只穿着两件单薄的长袖T恤衫。
  每周平均跑60公里
  从沌口跑步去东湖看日出
  他从1995年开始跑步,不论春夏秋冬,坚持每天跑步1~2个小时。李剑华说那时沌口还很荒,除了上班的神龙公司外,周边少有健身场所,“每到晚上下班回家,我只有通过跑步来锻炼身体,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释放下工作压力。”2006年,因为工作要倒班,李剑华减少跑步次数却拉长每次跑步的距离,每次都在20公里以上。经过几年的锻炼,李剑华现在每周至少要跑60公里,而且还经常在周末的清晨,从位于沌口神龙大道的家中出发,一路跑步到武昌东湖边看日出。
  工作跑步两不误
  组建沌口首个路跑协会
  在李剑华眼里,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需要的是坚忍不拔。在维修钳工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爱岗敬业,乐于奉献。面对日常生产任务重,人员紧张的现状,当公司领导安排他倒班时,他二话没说就立即倒班,在参加北京马拉松比赛前他还在上夜班。李剑华笑着说:“我在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都是在晚上下班后跑步,有时候儿子也跟着我跑步,这对工作没有任何影响。”
  后来在朋友建议下,李剑华成立了公益性质的路跑协会,吸收喜爱跑步锻炼的朋友进来,一同科学健身。
  现在路跑协会已发展到30多人,神龙公司的员工有10多人,北京的国际马拉松比赛就有4个队员参与。
  每年跑烂10双鞋
  跑步碎掉肾结石
  李剑华告诉记者,妻子每次逛超市,除了买些生活日用品外,都是给李剑华买的水果、牛奶和跑步鞋,“跑步鞋每次都是两双一买,因为跑步太耗鞋了。”
  李剑华每年用在跑步锻炼上的费用至少有1万元,从1995年跑步至今,他至少花费了20万元。
  李剑华透露,“我也担心跑步坚持不下来,甚至因为营养补充不科学,曾患上严重的肾结石。”他笑着说,“随后我逐步掌握了科学的训练方法,并进行合理的营养调节,原本要手术取出石头,但通过跑步,石头自动碎掉了。”
  “我最该感谢的是我的妻子和我的儿子。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我坚持不到现在。”谈到同在神龙公司工作的爱人陈盛霞和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李剑华表现出了深深的愧疚,只要是休息,李剑华总是承担着所有的家务。
六旬老人每天跑30公里穿坏百双鞋
  曾因自由把玩一对重达12.5公斤铁球而两上央视的明光市“长跑狂人”汪月庭,11月14日再度完成了一项长跑计划——在此前7天时间里,他跑了350公里。在汪月庭家里,记者发现了一大堆破旧但洗得干干净净的运动鞋,他说,这全是他跑步穿坏的。
  老人每天跑步超30公里
  在明光市,提及汪月庭无人不知。一对重12.5公斤的铁球在他手中像玩玩具一样任意把玩,因此他两上央视。现在,每天早晚当地人都能看到一位身形健硕的老人,或围着南湖公园一圈又一圈地奔跑,或在高低杠上上下翻飞轻如飞燕。
  “这几天每天至少跑50公里!”15日,汪月庭告诉记者,跑步已经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平时每天也要跑30公里以上。
  “这双鞋又要坏了!”汪月庭说,他脚上的鞋看似表面还好好的,可是鞋底后跟的橡胶已经磨得只剩下薄薄一层。他说,这双鞋穿的时间并不长,由于运动量大,平均每15天就要穿破一双运动鞋。记者发现,在汪月庭家中的一个房间内,堆积着大量破旧但都洗得干干净净的运动鞋。“很多都丢了,现在大概有100双吧!”汪月庭说,这些都是他穿坏的,洗干净好留作纪念。
  生活简朴一天吃五顿饭
  64岁的汪月庭如今独自生活,日常生活十分简朴,每日主食除大米外,还有玉米、红薯,并辅助以蔬菜,有时时间紧张干脆就以饼干充饥。
  如此大量的运动,仅仅靠这些来补充营养怎么能够呢?见记者有些担心,汪月庭起身从厨房端出一个铁锅,说里面是牛身上的好东西,当地人称“老鹰膀子”。他说,这些脆骨不仅价钱便宜,而且极富营养,“我就靠它来补充体力!”
  汪月庭告诉记者,现在为了锻炼健身,他每天要吃5次饭。凌晨5:00起来吃点东西后跑步锻炼,上午8:00回来再吃一顿然后又去锻炼,午饭后休息;17:00吃完晚饭后继续锻炼,21:00左右再吃一顿。“少吃多餐是我的养生之道!”汪月庭说。
  曾以跑步宣传奥运精神
  汪月庭说,虽然他退休赋闲在家,但十分关心国家大事,锻炼之余他的最大爱好就是观看新闻。每逢国家大事,他都要“庆贺”一番,而“庆贺”的惟一方式就是跑步。
  为了宣传奥运精神,经过3年的筹备,2004年12月他徒步跑了20080华里,途经19个省;为了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他历时60天长跑6000华里……“跑步庆贺感觉很舒畅!”汪月庭说:“到我90岁时,我再出本书总结一下锻炼强身之道。”
每天坚持跑15公里
“清凉翁”晨跑50年
  早春三月,春寒料峭。3月24日一早,沈城室外气温零下5摄氏度。街上的行人裹着厚厚棉衣还瑟瑟发抖,可是,在陵北街人行道上,一位老人身着背心短裤在晨跑。这不仅吸引了众多路人的眼球,连来往行驶的车辆也放慢了速度……
  坚持,一跑就是50年
  记者禁不住好奇,跑上前与这位老人唠起了家常。老人家住北三台子田义屯,正要跑去北陵公园健身。他叫荆兴义,今年74岁,是沈阳教学仪器有限公司的退休工人。从17岁上班就开始晨跑。最开始长跑时,每天5时出发,跑上两个小时,7时回家吃了早饭,夹着饭盒走着去上班。
  荆大爷说:“我跑步纯粹是个人爱好,也没参加过什么比赛,从年轻时候就喜欢跑。”1980年因犯了腰脱病,40岁的他先择了退休在家休养,但是疾病并没有使他放弃晨跑。“那时候腰疼得都起不来炕,腰好点了,我就跑步。慢慢地跑,跑不动了就走会儿,不能因为自己有病了,就一点儿也不运动了啊!后来,慢慢地腰脱就好了。”
  毅力,每天跑15公里
  荆兴义是喷漆工,待身体有点起色的时候,闲不住的他自己开了一家金属制造厂。那时候由于白天工作太忙,荆兴义就等工人们下班以后,围着厂里的院子一圈一圈的跑。后来,厂子交给女儿看管,自己没事做了,从此就把晨跑当做每天的工作。
  “我每天9点从家里出发,沿着马路跑到北陵公园,从北门进去,然后边踢着球边跑,绕着公园跑一大圈,再原路跑回去。一天差不多能跑15公里!”这条线路已经跑了8年了。“我天天都跑,一天不跑就难受,跑完啦,感觉一天干啥啥顺!”
超长距离徒步装备清单:
太阳眼镜百分百防紫外线
高帮登山鞋或旅游鞋
短指棉手套口罩内裤若干
牙膏牙刷袜子洗发水
家庭便装若干包括长短袖t恤秋衣秋裤一套保暖衣羽绒服休闲裤等
洗衣粉防晒霜毛巾求生哨子
太阳帽针线包军刀强光手电或头灯或手压式手电登山杖指甲刀剪刀打火机
1升以上水壶背包腰包帐篷防潮垫不锈钢锅不锈钢饭盒十米尼龙绳睡袋
手机手表充电器洗衣粉纸巾湿巾
走路时间长脚上会起泡的本质原因:出水泡是因为脚上局部的组织经过长期的强烈摩擦而引起的组织细胞破裂继而产生的“水”泡。走路时间长脚上会起泡的具体原因:鞋子太硬、袜子太粗糙(起不到缓冲脚部摩擦的作用),运动量太大,所以会起水泡。
1、首选一双合脚的徒步鞋远途行走,鞋底要厚些,鞋号要比平时的鞋大一号,因为走远道,脚会涨大,平时正好的鞋你就会觉得小、挤脚起泡。鞋面要透气性好。而且买鞋要尽量早买,最好在出发前一个月或半个月买,这样可以有较长时间磨合。一双鞋是否合脚,一定要走一次长途才能试出来,切忌出发时穿新鞋。鞋还是旧的好。(有一种僧鞋,底很软的,但透气性不好。出家人也是可以考虑到户外店去看看,也不要登山的那种,太重,去五台的路不需要那样的登山鞋。)
2、鞋垫走长途对脚掌是很折磨的,为了让脚舒适些买双鞋垫很必要。最好选松软的毡垫,而且,要在出发前几周,走一次较远的路(20、30公里)垫好、试穿,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鞋垫是否合脚。如果路途上怕鞋垫乱串,可以在鞋垫下粘上双面胶固定。而且最好试好两双鞋垫。每走半天,休息是就将鞋垫换下,以保鞋里干爽。3、袜子走长途脚会出汗,为了保证不出汗一定要勤换袜子。大约20公里或感觉脚湿了就要换双袜子,这样鞋里始终干爽,出泡的几率就很小。
4、绑腿将腿绑起来走路,腿脚不会很涨,这样也会减少脚起泡的可能性。
5、其他在出发前把怕起泡、或感觉要起泡的地方用医用药布保上,这样就降低了起泡的几率。路途中如果感觉鞋里有东西,一定要马上脱鞋,检查,千万不要对付。最后是学会走路,走路的姿势一定要正确,脚跟先着地,然后脚掌均匀的挨地直到脚尖。千万不要怕某个部位起泡而让脚的一侧持重,这样长时间走路,脚就会起泡。
41小时跑了255公里 中国人陈盆滨获极限马拉松季军
第三届希腊德尔斐—奥林匹亚极限马拉松赛北京时间5月4日结束,中国选手陈盆滨用时41小时12分钟6秒,成功完成全长254.95公里的德尔斐—奥林匹亚考古遗址征程,获得这一极限马拉松赛事的第三名。他同时也成为参加并完成这一赛事的第一位中国人。赛后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眠不休地奔跑,身体已到极限,途中三次出现幻觉,以为已到终点拿亚军。
德尔斐—奥林匹亚极限马拉松 陈盆滨终点
德尔斐—奥林匹亚考古遗址这条充满古希腊沧桑感的赛道为挑战人类体能极限而设,包括60%的土路、森林道路和步行小径,以及40%的沥青路面,沿途设置29个检录点,只有25%选手完赛。比赛要求运动员在48小时之内完成,最高点海拔1100米,总爬升高度为4500米,下降高度为5100米。
当地时间5月2日下午5时,陈盆滨展开三天两夜的极限跑旅。早段赛程以平地跑为主,陈盆滨采用节省体力策略。不过,当他到达第11个检录点里奥(110.8公里)时,双脚已经磨出大量水泡,浮肿程度超出预估。检录点医生为他进行简单处理,然而陈盆滨重新起跑时依然一瘸一拐。赛事从里奥起进入伯罗奔尼撒半岛,地势转变为更艰险的山地。但陈盆滨反而凭借强大的体能和丰富的经验,逐渐完成调整,并一度在深山小镇米拉里追至榜眼位置。
可是因为路上没有任何睡眠,身体处于不停超负荷运作的状态,陈盆滨在5月3日到5月4日的晚间迎来最大考验,包括两次不知不觉地停下脚步、一次山间迷失方向,还曾绕着某村落跑了两圈。期间他被身后选手超过,跌到第三名。天色鱼肚白时,陈盆滨终于重回正轨。他用两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完成最后两个检录点之间的5.65公里,最终成功到达古奥林匹亚遗址终点。
“不眠不休地奔跑,身体已到极限,以致最后出现幻觉,跑着跑着下意识就停了,身体已经不听使唤了,脑子里浮现自己已经到终点,拿了第二名的画面,还接受了颁奖。以前参加比赛从来没出现过这样的情况。”陈盆滨说这样的情况至少出现过三次,“等反应过来,我只能再接着跑。”
47岁的西班牙选手尤西比奥&布库恩斯以38小时38分2秒的成绩获得冠军。55岁的芬兰选手萨卡利&哈卡获得第二名,成绩是38小时47分55秒。
和古奥林匹克比赛一样,这项赛事不设任何奖金,但戴上象征完赛的橄榄枝头冠,看着胸口贴的五星红旗,古希腊英雄一般的豪情也在陈盆滨心中升腾起来。
陈盆滨说,奥林匹亚是奥运会的发源地,德尔斐也非常有名,他对在希腊完成比赛感到非常高兴。他还说,跑步是非常好的一项运动,它能使人活得更健康,更有质量。
将成世界首位完成七大洲极限马拉松的跑手
陈盆滨生在浙江台州一个渔村,家人都是地道的渔民,直到2000年县里举行俯卧撑比赛,他一口气做了438个,拿到600元冠军奖金,由此走出了小渔村,走进了广阔的户外天地。
凭借一月内完成三项赛事、共计六百多公里极限耐力跑的壮举,陈盆滨被冠以“中国耐力王”、“中国铁人”等称号,也成为登上美国《户外》杂志封面的第一个中国人。他改变了外国人对中国户外选手的看法,也影响着户外极限运动在国内发展的轨迹,他让中国的国旗多次出现在了顶级国际极限赛事上。
陈盆滨给自己设定了退休时间:“希望能跑到40-50岁,这张黄色的面孔一直出现在国际赛场,让老外知道中国人也能参加这样的比赛。”
陈盆滨此前曾参加过希腊雅典斯巴达超长距离极限马拉松,本次重返希腊,实则是为年底终极一战热身。他将挑战11月22日的南极100公里极限马拉松,在让人望而生畏的南极冰原拔足狂奔。假如他能冲过终点,将成为全世界首位完成世界七大洲极限马拉松顶级赛事的跑手。
以下是他此前的记录:
南美洲巴西亚马逊254公里丛林马拉松第2名
欧洲希腊斯巴达246公里极限马拉松第51名
大洋洲澳大利亚昆士兰100公里极限马拉松第7名
北美洲美国西部100英里极限马拉松第200多名
非洲摩洛哥撒哈拉沙漠241公里地狱马拉松第56名
亚洲新疆戈壁长征250公里极限马拉松第3名
  一装备
  个人装备:鞋、袜、护膝、舒适的T恤及短裤、适合1日行程的小型轻便背包或水袋式背囊、登山杖、反光物、头灯、手电、少量的药物、轻便雨衣、高能量的食品及个人用品。可公用的东西带一套即可,例如每队一个小药箱。
  1、背包:好的背负系统很重要,装包要平稳四正,不装任何不必要的东西。
  2、鞋子:最好轮换(每隔一小时)使用两双不同质地、不同鞋垫的徒步鞋或运动鞋。大一号的在尾段时穿着会较为舒适。登山鞋重,鞋底硬,公路长距离徒步不宜选择登山鞋。新鞋容易引致脚部不适,刺激水泡形成,最好穿着练习时穿过的鞋。鞋带要系紧,使鞋子包脚良好。
  3、袜子:几双厚而干爽的袜子,多换几次,以降低起水泡的机会。有经验的行者建议在穿袜前在足趾背上涂适量凡士林膏,或用医用胶布把脚趾个别分开包扎,或尝试用橡皮膏和泡沫双面胶贴于足底。
  4、衣服:建议内裤选择不摩擦大腿根的四角内裤,有透气排汗性能的更好。根据活动性质和天气状况,选择合适的衣物备用。
  5、其他:柔软的擦汗毛巾、遮阳透气的帽子和防晒霜。
  二行进
  1、徒步是全身运动,注意通过摆臂来平衡身体、调整步伐。不定期地变换行走姿势,如走跑结合。平路时放松,用大腿带动小腿。步伐均匀,有节奏感。
  2、不要去追赶别人,走自己的节奏。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不要时快时慢,时跑时停,尽量保持匀速。
  3、当感觉脚趾或脚掌痛,勿只用脚掌一侧行走,这样造成脚的局部受力,时间长了会极为痛苦。
  4、肩沉背挺,用腹部深呼吸。
  5、上坡时先深呼吸,上身前倾;下坡时,如果加速或跑,身体后仰,降低重心,不可受伤。
  6、欲速则不达。重在安全完成,快慢在其次。
  三休息
  2至3小时休息一次为好,时间15分钟左右,调整并补充水分和一些易消化的食物。休息时可脱下鞋袜和护膝,做一下大小腿的松弛和按摩。
  四水泡的处理
  不影响行走的小水泡,可以暂不刺穿;如水泡增大,感到肿胀及痛楚,可用消过毒的针刺破水泡,释放积液,然后包扎患处;如水泡已穿破,不要将表皮剪去,然后包扎患处。
  一、40岁以上的人以及平时运动很少的人不适宜长途徒步
  专家建议,40岁以上的人以及平时运动很少的人,都要考量徒步这项运动对于自己的适宜性。中老年人过量使用骨关节,容易造成损伤,而且很难恢复;而平时运动很少的人,在高强度的快速行走后,容易发生疲劳性骨折。
  二、患有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的人不适宜长途徒步
  内科专家提醒运动者注意,患有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徒步的时间不要持续太长,应量力而行。
  三、骨关节磨损或致永久损伤
  人在正常活动时,骨关节有肌肉骨膜等保护,长时间的运动肌肉疲劳后保护性能下降就容易扭伤。骨膜在关节运动时充当了润滑剂,损耗过度,关节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损,大到一定程度身体自身无法修复,这种损伤将伴随人终身。
  四、过度徒步对肝脏不利
  过度徒步对肝脏也不利。有一种说法认为,徒步对于脂肪肝的治疗效果很好,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如果运动量过大,反而会加重肝的代谢负担,给肝带来负面影响,严重的甚至引起肝衰竭。部分脂肪肝患者过度徒步反而会加重病情。因此,专家建议肝病患者要慎选徒步这项运动。
  饮食注意事项
  一个体重70公斤的人,在平地上以每小时6公里的速度步行,那么每小时消耗的热量至少是360卡路里。这个人步行24小时后,消耗的热量不会少于8640卡路里,相当于一个同等体重的人日常能量消耗的两倍甚至三倍以上,所以必须及时补充能量。
  1、在徒步途中,因胃肠消化功能自然减弱,所以不宜食用肉类等高脂肪高蛋白不易消化的食品。碳水化合物是供给人体主要能量的营养物质,易消化,并能迅速释放能量。所以应补充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粥、米饭、粉、面、馒头等谷类食品和蔬果、运动饮料等易消化食品。
  2、过多过杂的各种饮料,会使徒步人员感到肠胃不适。建议喝普通饮用水加适量运动饮料、葡萄糖水、淡盐水等。
  3、尽可能少食多餐,以保持稳定的能量供应,并可避免多食少餐所引起的胃部饱胀。沿途吃一些干果、饼干,隔段时间吃一只香蕉。
中国目前有超过6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
参考消息网9月18日报道
外媒称,糖尿病已经是流行病,中国控制这一危机的难度将高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如果想让中国的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得到国家资助的常规护理,那么花费可能会占到中国医疗保健开支的一半以上。
彭博社网站9月15日发表题为《糖尿病会让中国脱轨吗?》的报道称,目前全世界有四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在中国。这相当于1亿多人。英国《柳叶刀·糖尿病和内分泌学杂志》上周发表了一组有关中国糖尿病问题的由三部分组成的组稿。文章说,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几乎注定会大幅增加。目前有超过6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处于这一阶段的人的血糖水平高于正常水平,如果不进行治疗,就有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
报道称,糖尿病已经是流行病,中国控制这一危机的难度将高于美国(有9.6%的美国人患有糖尿病)和其他发达国家。上述组稿的作者写道,遗传因素和其他生物学因素让中国人“特别易患”2型糖尿病。而且中国的医疗保健制度在向数以亿计的农村居民提供平价医疗方面已经步履维艰,它离为数以千万计的慢性病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更是差得太远。中国目前的糖尿病治疗重点是控制并发症和临终关怀。据估计,如果想让中国的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得到国家资助的常规护理,那么花费可能会占到中国医疗保健开支的一半以上。
确实,糖尿病有可能会造成经常与传染病联系在一起的那种社会和经济动荡。《柳叶刀》杂志在与上述组稿有关的卷首语中写道:“在一个经济越来越强大的国家,糖尿病现在可以被视为实现进一步增长和稳定的道路上的一个可量化的障碍。”
报道称,中国的卫生官员面临着发达国家同行不会面临的两个挑战。第一,中国人似乎比其他国家的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东亚人容易积聚腹部脂肪,而腹部脂肪是与2型糖尿病有着极大关系的危险因素。第二,经济发展导致人们在生活中久坐的时间增加,饮食习惯也发生了不健康的变化,这一变化极难逆转。根据《柳叶刀》援引的一项研究,2010年仅有11.9%的中国成年人进行日常锻炼。在1991年至1997年间购买汽车的中国男人比没有购车的多增加了1.8公斤的体重。
此外还有《柳叶刀》杂志组稿作者所说的“西化饮食习惯”。特别是在城市中产阶级人群中,日常食物摄取现在包含了更多的含糖饮料、膳食脂肪、红肉以及细粮。这种饮食习惯可能会在劳动力人口中诱发糖尿病。
报道认为,中国将必须建立一种可以向数以千万计的患者提供平价护理与药品的社区医疗制度,以便使年轻患者保留工作能力。这样做的开销不会很低。从2009年到2013年,中国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医改,包括扩大医保以及公共卫生项目的受益范围。仍然难以享受医疗服务并在支付医药费方面存在困难的患者对医改反应不一。为了使治疗糖尿病的支出发挥更大的效用,就必须对高风险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同时利用中国强大的宣传机器来向公众宣传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方面的知识。政府还必须赶在这一艰巨挑战真的变得无法控制之前立刻采取行动。
马拉松猝死与体质无关
完成一次马拉松,曾被认为是健康的象征。然而,几乎每年都会有关于马拉松选手中途猝死的报道出现。在历史悠久的英国伦敦马拉松中,一项数据显示,自从1981年赛事创办以来,已经有11名选手不幸逝世。据国外权威统计,国际马拉松赛事的死亡率在五万分之一,因此马拉松和赛车、柔道、滑雪、搏击等运动一样,都被视为高危运动。
在广州马拉松出现猝死案例后,很多人认为这是中国人体质下降的体现。然而,据世界著名的非传统医学专家莫科拉博士的研究,跑马拉松死亡,并不能简单用体质问题总结。马拉松猝死个案中,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心脏病发死亡,但中暑、喝水过多导致血钠过少也可能是致死原因。
莫科拉博士指出,业内常用“逆效果”来形容马拉松中猝死的个案,即通常对人有益的事情,如果过量,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2010年蒙特利尔的加拿大心血管峰会上公布过一项研究数据表明,虽然经常锻炼能降低30%至50%的心血管病风险,然而如果是马拉松,心血管病发的危险会提高7倍。
研究者发现,在马拉松途中心脏过半数部位都会因为血液流动下降和炎症介质增加而停止活动,这种暂时性的心脏受损现象,可能是造成猝死的原因之一。哈佛大学麦克林医院的内科专家西格尔博士发现,长距离跑步造成的炎症也可能引发心血管问题,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循环》上刊登的一篇论文则证实了马拉松运动中血液流入心脏的方式会变得畸形。
也可能心脏病猝死
很多心脏专家都强调,即使很多经常跑步的人,也不代表就肯定能远离心脏病。美国的一项统计显示,每年该国有32.5万人遭遇心脏病发作,其中40%的直接造成猝死,而多数心脏病发事前都毫无征兆。美国心脏学家保罗?汤普森博士指出:“运动不是救世主。但风险很低,因此总体而言还是利大于弊。”
经常运动就像“长线投资股市”,你希望你的股票价值可以提高,但你偶尔也会遭遇熊市。即使48小时内通过了压力测试,完全健康而且低胆固醇的运动员同样存在运动中猝死的风险。但这种危险不会改变健康生活的模式,汤普森博士打了个比方:“如果你希望长寿健康,你应该每天做一小时中等强度锻炼;如果你的目标只是未来几个小时没事,你可以去睡觉。”
长距离跑步损害心脏
你是否为你能跑很长、很远的距离而自豪?你是不是觉得这是光荣的挑战?然而,最近的科学研究却有不同的结果,《应用生理学》期刊的一篇论文指出,通过研究跑过100次以上马拉松比赛的健康老运动员,他们发现半数以上的选手心脏肌肉都存在一定程度疤痕。而通过实验室的小白鼠,科学家们证实了长期有氧运动可能损害心脏。
心脏原本健康的老鼠,经过在实验室中进行类似人类马拉松运动量的锻炼后,大部分老鼠的心脏都留下大量疤痕,就跟人类长跑选手的心脏情况类似。因此,部分科学家认为,长跑会让人类的心脏处于危险的状态中。
据莫科拉博士介绍,科学家现在认为,最佳的健康养生方法应该是类似人类祖先狩猎活动的运动,即多种短时间高强度运动的组合,而非马拉松等单纯的长跑。这种新的运动模式简称高强度训练,被比喻为“狩猎式健身”,即像古人打猎一样,需要经历攻击猎物、与猎物搏斗、将猎物搬回家等高强度活动。
正确的健身运动计划应该具有挑战性,但又不能过量,而且,其间必须有充裕的时间让身体康复。因为运动量太少,则无法让身体受益;运动量过大,则跟马拉松一样可能伤害运动者的心脏。数据研究结果证明,短时间的高强度锻炼,即使每周只做几分钟,对健康和体能的好处也不逊色于几个小时的长跑等传统运动。
高强度训练无需装备
高强度训练只要每周做3分钟,连续4个星期内即可有明显收效。而且,这种锻炼无需去健身房,甚至不需要装备。最简单的锻炼方法,就是间隔地进行跑步和步行,这种锻炼无论在室内或室外,不管是马路或者跑步机、健身单车都可进行,这种锻炼方法也是健身界最受推崇的方式,即间歇式训练。
莫科拉博士提供的最理想化高强度锻炼指引包括五大要点:1.
经常进行多样化锻炼,例如举重、有氧运动和拉伸等;2. 高强度的训练日子中间需间隔低运动量的日子;3. 每周进行一两次间歇式训练;4.
每周至少两次练举重;5. 锻炼后安排充足时间休息。
了解自己的身体合理强度
如果从绝对科学的角度考虑,人们不仅平时要有良好的锻炼运动习惯,而且在比赛前一定要做全面的体检,确保身体没有隐患。进行长跑训练,要注意循序渐进,遵循由弱到强,由慢到快的原则,逐步提高长跑的距离和速度。而且,跑前要做好饮水、穿衣等准备工作;跑中注意动作正确,避免伤害身体;跑完后还需放松,而且不宜马上大量喝水。
不少人认为长跑是一种“挑战”,因此跑步途中即使遇到不适也经常硬扛,这是不科学的做法。如果是身体疲劳、脚软等状况,用意志克服没有问题,但若是心脏等身体器官不适,应马上停止运动,必要时求救求医。
6类人不适合长跑
马拉松是田径运动中距离长、消耗大、负担重的一个项目。有的人,比赛前后称体重,可能相差五六斤,甚至10斤以上。因此,对人的健康素质要求很高。6类人不适合长跑:
1.心脏有疾病的人。
从心脏疾病来说,患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人不适合长跑。此外,近期内犯过心脏病的人、有严重冠状动脉病(心绞痛)的人,或是在做轻微活动时感到胸痛,运动中脸色发白发青的人,都不适合长跑。
最糟糕的是,有的心脏疾病平时没什么症状,连病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心脏有隐疾,这类人跑长跑最危险。
所以许多医生建议,人的一生最好在成年之前去医院检查一下心脏。
2.感冒病人。
像病毒性感冒,会诱发心衰和心肌炎。特别是暴发型病毒性心肌炎会有突然死亡的可能。所以感冒如果长达两周没有好,还伴有咳嗽、胸闷、心慌、憋气,就要引起重视,及时就诊避免诱发心脏病。
3.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心律不齐的人。
跑步后,肾上腺素上升,血压和心率上升,容易导致血压飙升和心律失常,诱发危险。
糖尿病人可以跑长跑,但要慎重。如果激烈运动后糖原储备不足,就容易导致低血糖引起危险。另外,糖尿病也会引起小血管微血管的病变,在跑步中带来血管方面的风险。
4.过于肥胖的人。
肥胖者往往有代谢障碍,当长跑运动消耗过大时,就容易引起危险。
5.平时没有运动基础的人。
缺乏训练或身体状况不佳时长跑,容易头晕且身体负担不了这么大的运动量。建议参加马拉松赛或长跑的人,一定要有长期锻炼的基础,赛前最好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身体合格者再参加比赛。
6.幼童和年纪过大的人。
负担量过重、消耗过大、持续时间过长的运动,对幼童的生长发育不利,还会破坏他们生长发育规律。年纪过大的老人,因为内脏器官和组织老化,生理功能弱,也不适合大强度的马拉松或长跑。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家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