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石镇电影院上洞舞草龙视频

          
数码娱乐DVD导刊双语学习报
当前位置:
桃源:中秋之夜舞“草龙”
&来源:&&作者:
  每年的中秋,祁门县闪里镇桃源村村民都要扎“草龙”、舞“草龙”,今年也不例外。据了解,这一风俗在当地已传承了好几百年。
  9月8日傍晚,记者见到几名年长者正在抓紧完成“草龙”的最后一道工序。一条基本扎好的“草龙”摆放在路边,它形象逼真,草绳密密匝匝绑紧,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总长22米,龙头高1.5米,龙身、龙尾因今年是润年为13节,龙头用稻草分别编成了上颚、下巴、龙舌、龙眼,整条龙看上去抱朴守拙,又不乏几分灵动。
  今年六十多岁的桃源村民陈厚本告诉记者,“草龙”看似简单且实则复杂,主要是取材于干稻草、竹篾、木头。扎草龙的时候要按龙头、龙身、龙尾的顺序来扎。由于龙头的构造最为复杂,一般要由好几个技术熟练的人来编扎,光编扎龙头就要大半天,而全部扎好“草龙”要一两天时间才能完成。
  天色渐渐地暗下来了,明月升空,在皎洁的月光下,一阵秋风佛过,满园的稻花清香扑鼻,舞龙也在这稻花香里正式开始。在一阵鞭炮、鼓乐声中,首先举行的是插香仪式,为了讨个好兆头,很多村民都争着插一把“龙头香”,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全村平安。不一会,草龙全身插满香火,变身为一条火龙。随着“绣球”的舞动,火龙腾云驾雾,穿梭在村庄小道上,起舞于稻田旷野中,时而腾空疾飞,时而逶迤蛇行,千姿百态,变幻莫测,“草龙”经过各家门口时,户主纷纷在自家门口燃放鞭炮和焰火,以示喜庆秋熟、福满家园。舞龙从晚上七点开始,一直要持续到深夜,其间,整个村庄一片沸腾,充满了浓郁的节日气氛。
  几百年来,桃源村民为何一直传承每年中秋之夜都要以“五谷之王”的稻草扎龙起舞这一传统习俗呢?桃源村主任陈季方解释道,中秋是丰收的季节,在这天舞“草龙”是为了庆祝用汗水换来一年的好收成及六畜兴旺,表达大家的喜悦心情,同时祝愿来年获得更大的丰收。所以,桃源村村世世代代就这么流传下来,并保持至今。
  结束后,村族中年长者率众队员来到村中溪河边祭上香火纸钱,带着全村人的祈愿与祝福将“草龙”投入河中,任由其随波漂去,所谓“龙入海水,正得其所”。(黄山新闻网)
延伸阅读:
 08月16日
 08月07日
 08月05日
 08月03日
 07月29日
版权声明:
①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中安在线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须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②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
24小时新闻排行
安徽国内国际12版:旅游周刊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 &&& 往期回顾 & && &&&
中秋之夜舞草龙
吴志轩文并摄
中国青年报
&&&&扎好的草龙静待夜晚来临
&&&&今年中秋是在江西省婺源县清华镇花园村度过的。月圆之夜,村中集资舞龙。香火草龙我从未见过,难免好奇。村支书说本村青壮年均上阵舞龙,需要一把子力气,问我是否愿意?我连做摩拳擦掌状。村支书叮嘱着穿长衣,戴草帽,以防草龙上撒落的香灰,并带木棍一根,届时需插入龙身做舞棍。&&&&草龙是当日制做。村里的妇人都来参与搓草绳,绳长30余米,双股,有拇指粗细,贯穿龙身以作筋络。龙身有小腿粗细,也用稻草绑扎。龙头处有成人的大腿般粗细,草绳密密匝匝绑紧,顶端一刀砍下,齐刷刷一个脸面。再用七八根竹条,分别作了上颚、下巴、龙舌、龙须、龙眼,整条龙除几根竹条外,全用稻草做成,抱朴守拙,又不乏几分灵动。&&&&村里人嘱咐我早去,抢占前部位置,因为舞龙路途遥远,如果力窘不支,在前边的人会轻松些。我晚上7点半到,惊觉只剩下尾部尚无人驻守,只好慨叹一声“做事要趁早也”。谁知龙尾是重要部位,必须熟手担纲,有好心人怜我是外乡客,让我前移数位,从龙尾到了龙臀。&&&&龙眼处置电筒两个,目光炯炯,光射斗牛。龙项挂红灯笼一盏,以作龙珠之象。龙身遍插香火,如金鳞片片,熠熠生辉,仿若银河跌落人间。香火之意,在于驱邪除疫。今日香火是盛到极处,自从起龙那一刻,我便泪流满面。非是悲秋,实为熏目,恨不能戴上泳镜才好。偏偏双手持棍不得闲,只能任由两行清泪恣意流淌,流了个稀里哗啦。&&&&草龙不好舞。普通花灯龙、板凳龙,各节之间都分开做软性联接,所以每节都比较松动自在,而草龙浑然一体,前后节之间紧凑,每个舞龙者受前后两人影响极大,整条龙基本操控于龙头龙尾两人。而龙尾之人似乎存心捣乱,弄得我们这舞龙的人也仿佛醉汉一般,东倒西歪,还得防着头顶的电线和身边的鞭炮,颇有些狼狈不堪。&&&&鞭炮是主角之一。龙过家门,都须放鞭接龙,但见红光耀地,巨响震天,团团烟雾腾空而起,加之龙身香烟缭绕,一时仿似不在人间。我们穿行其中,如入雷阵,腾挪跳跃,躲闪不及,贴身炸开,更有灼烫香灰掉落手上,好在天黑看不见我们的窘态。&&&&村里男女老少,跟着草龙玩闹,村支书又事先安排专人沿途燃放鞭炮和烟花,一路火树银花,锣鼓喧天,喜庆热闹得很,确是过节的样子。舞龙的队伍沿村里各条巷路绕了一圈,又回到出发点,众人休息,草龙倚墙而放,香火渐熄,原来已是一炷香的工夫过去了。我以为活动到此结束,但又纳闷似乎不该是这样一个结尾,村民告诉我,这只是上半场,舞龙者休息,其他人赶紧换香,不一会儿,草龙又重焕光芒,二次出发。&&&&下半场草龙将剩余人家游到。从小路绕到大路,过里正家门口,准备了村里最大的一挂红鞭,还有自家买的烟火,因地势开阔许多,灯火映着周遭远近的山峦、古树、竹林、明月,眼前终于明朗起来。&&&&从大路进谷场,我以为又要休息了——不可否认我期盼着这一刻的到来。谁曾想到这里才进入高潮,才是真正的“舞”龙!耳听得锣鼓声声急促,眼见得烟火处处绚烂,草龙摇头摆尾,姿态万千,舞龙的人都跟打了鸡血一般紧步疾走,回环曲折,这龙便腾跃飞旋,在这不大的谷场中,真可知何谓“矫若游龙”了。&&&&舞龙尾的人搞怪。原本应该做盘龙,龙身围成一圈时,龙头应正好出现在龙尾后面,便可循着空隙出来。舞龙尾的人故意慢些,如此龙头欲出时,正好龙尾挡着,草龙只好摇头晃脑,急不可耐状,众人哈哈大笑。烟花燃放许久才渐渐熄灭,于是草龙离开谷场,往村头石桥飞去——夜色中不见舞者,只间一条火龙凌空舞动,真如飞一般。&&&&舞龙的最后节目是草龙跌落河中,任由其随水漂去,所谓“蛟龙入水,正得其所”。众人渐渐散去,月华如水,山村复归于宁静……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东莞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东莞日报社旗下媒体:  
舞草龙 拜月姑 放孔明灯
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让莞邑中秋佳节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气息
钟祺 潘少婷 徐德昭 王敏
  ■中秋之夜,企石上洞村村民齐聚一起舞草龙,场面热闹非凡 本报记者 程永强 摄
  自中秋节被列入国家法定假日之后,这个传统节日与春节一样,成为人们典藏美好回忆的一大节假日。今年,中秋与国庆长假的重合,莞邑大地更是处处洋溢着传统习俗的味道。  每逢中秋,一些镇街的民俗传统活动如火如荼展开。昨晚,大朗、企石等镇街的村民以拜月姑、舞草龙、放孔明灯等传统形式贺中秋,处处呈现一片热闹祥和的景象。   【镜头一】  舞起草龙祈幸福  6条草龙齐聚在姚姓宗祠口,村民击鼓敲锣燃放鞭炮,几十位舞龙的村民举起手中的竹棍,舞动着“龙头”、“龙身”……昨晚,企石上洞村沉浸在鞭炮和锣鼓声中。村里一年一度的中秋“舞草龙”让村民过了一个热闹祥和的中秋节。  晚上7点多,村里孩子们舞着插满线香的草龙挨家挨户“拜门”驱邪。9点半,6条草龙齐聚在姚姓宗祠口“游龙”。按照习俗,草龙最后要在宗祠的池塘边烧掉,村里人把这叫“化龙”,寓意龙“升天”了。  “龙身插满点着的香,整条龙才能活起来。”据村里的长者介绍,每逢农历八月初十,他们就开始制作草龙,草龙以一根粗尼龙绳作骨,龙身以稻草捆扎而成,直径30厘米,全长20米。龙头由从博罗买来的稻草编成草辫后捆扎而成,手电筒当龙眼,红彩灯当龙牙,拆开的蛇皮袋线作龙须。  草龙舞在上洞村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村民以“五谷之王”的稻草扎龙起舞,目的是了庆祝丰收,祈祷明年风调雨顺。舞到最后就以火化龙。每人分一把香回家,以保佑家庭幸福。“游龙”时,旁观者可向舞龙的青年人身上丢鞭炮,迫使舞龙者不停跳动以取乐,祈求健康、活力、幸福。  【镜头二】  赏月之前拜月姑  八月十五月上中天最圆的时刻,不少东莞人按照传统习俗祭神、&赏月。昨晚,大朗大井头社区的芳姨吃完团圆饭后,又张罗忙着拜月姑(拜月亮)。  入夜时,芳姨将灯笼用绳系在竹竿上,然后竖起竹竿高高挂在天台上。芳姨说,按照传统习俗,拜月姑就是对着月亮出来的方向,摆上月饼、禾椂(柚子)、芋头、菱角、香蕉等,对月而祭。而拜月姑用的禾椂和芋头芋仔是寓意为“和睦”、“富足”和“母子相连”合家团聚。  “拜月姑还要烧香点烛、烧元宝,同时还要对着月亮开禾椂(柚子)。”  拜完月姑后,芳姨一家人围坐在天台上,一边赏月吃田螺,一边畅叙至深夜。在大朗流传一种说法,中秋之夜必吃炒田螺,对月啜螺肉,越啜眼越明。  此外,记者了解到,除了挂灯笼赏月外,一些青年人也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姻缘”。  【镜头三】  中秋放盏孔明灯  对于传统习俗来说,企石镇的孔明灯也颇具地方特色。湖美村作为当地唯一有中秋放孔明灯历史的村,每逢中秋,村委会就买来纸和油,由村里几位热心人士来做,不过会做孔明灯的人,现在都已经年过半百了。  在企石镇湖美村,几个老民间艺人正精心制作一盏直径为2.3米,高为4.5米的“孔明灯”。据了解,该村每年这个时候都会集中一些能工巧匠,制作三四盏“孔明灯”,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进一步活跃节日气氛。每逢放“孔明灯”,附近村委会的群众都会前来观看。  晚上8点,记者在现场看到,每盏孔明灯的直径约为2米,外面用宣纸密密包扎,形状像一个倒挂的布袋,里面搭着一个空架,空架上放着一个火盆,点燃后,热气充满灯内,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追逐。  由于今年中秋节与国庆长假结合,前来观看燃放孔明灯的群众比往年都有所增多,除了本地的群众之外,更是有不少来自桥头、横沥、茶山等周边镇街以及惠州博罗等地的群众,他们共同在这里度过一个具有浓郁传统气息的中秋佳节。  【镜头四】  山下唱响皮影戏  看月姑,舞草龙是东莞地地道道的中秋节目,外地来的皮影戏也一样受到欢迎。昨晚,一场皮影戏就唱响了黄旗山脚的黄旗印象广场,赢得观众的好评。  皮影戏号称京剧的民间版,活动主办方光大地产负责人凌展飞说,今年的国庆与中秋前后相近,刚好可以借助中秋这个传统节日来温习一下传统文化。“黄旗山又是东莞的宝山和文脉所在,选定这样一个场所来演出皮影戏也别有韵味。”  记者看到,观众中不少是新莞人,一位来自湖南的胡大妈说,今年国庆假期很长,在东莞工作的女儿特意把她接来东莞过中秋,没想到在东莞能看到皮影戏,非常亲切。  在东城文化中心,昨晚上演的群众游园活动十分精彩,现场猜灯谜送饮品活动更是吸引了众多群众参与。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中年男子连下八“谜”,抱走了八瓶可乐,成为当晚最大的赢家。  城区39对新人喜结良缘  本报讯&(记者&洪厦芳)昨日是花好月圆中秋节,好意头十足,吸引了不少新人在这一天登记结婚。记者从市婚姻登记管理中心了解到,昨日城区共39对新人喜结良缘。  莞城李先生和黄小姐选择在昨日登记结婚。李先生说,中秋节象征着团圆,意头很好,此外,这个日子也好很记。“现在的纪念日很多,像相识纪念日、认识100天纪念日、认识200天纪念日、生日等,日子多了有时会忘记。”李先生笑着说,一旦忘记了纪念日,后果很严重,太太会很不高兴,因此选了中秋节登记,以后都不会忘了。  中秋出游人数同比增两成  本报讯&(记者&吴云辉)对于大多数的莞人而言,中秋节是同家人团聚的时候。不过,由于今年的中秋在国庆假期内,所以出游人数比去年上涨两成。线路安排方面,市民已经从传统的观光逐步向休闲度假转变,其中,不少市民选择在莞旅游。  记者昨日从我市多家旅行社了解到,由于今年的中秋在国庆假期内,许多选择中长线路旅游的市民就不能返回,因此相比去年,今年的中秋出游人数增长二成左右。从不少报名的热门线路来看,市民在省内旅游已经从观光转向休闲旅游。随着漂流逐渐淡出,温泉线路逐渐火爆,台山龙潭峡漂流、海角城金沙滩畅泳、富都温泉二天游的线路最受欢迎。市民陆先生就安排了一次从化流溪河自助两天游。他说:“就想简单地放松一下心情,好好休息一下。”  另据了解,一些不愿意出远门的市民,在家一样可以过一个舒适的假期。东莞帝豪酒店就推出了SPA二天399元,价格超值。此外,包括松山湖凯悦酒店、御景湾酒店等都推出了不同的优惠活动,以吸引市民的目光。  石排:游园晚会&精彩纷呈  本报讯&(记者&彭争武)品尝传统地道小吃,观赏美轮美奂的节日灯饰,看中华绝活杂技,猜灯谜……昨日,石排镇的节目可谓精彩纷呈。  昨晚,在石排公园的中秋游园晚会,作为该镇“第二届体育文化艺术科技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大批市民。观众不仅可以参与包括猜灯谜、敲铜锣等蕴涵中国味的传统活动,还能进行同心协力、坦克行军等别具新意的亲子活动。一家大小,轮流上阵,团结协作,赢取小礼品,自然欢乐无限。同时,公园内的四川自贡节日灯饰绚丽精致,有八仙过海,有卡通人物,无不吸引市民观赏。  在石排公园的水边剧场,上演着一场由石排本地文艺爱好者创排的文艺晚会。在石排影剧院,“岭南中国星”的精品演出,名为“中华奇人绝活挑战惊喜之夜”,内容多姿,有厨房厨具可以当演奏乐器,真人版明星脸来以假乱真,运动组合变身龙的化身,搞笑二人转掀起东北风,奇人奇技当让观众目瞪口呆,满场喝彩。在石排公园南路举办的中国镇美食、服饰、购物嘉年华及民科企业产品、观赏鱼展销会则进入展销的最后一天,各商家使出浑身解数,吸引了大批顾客。  常平:“水上芭蕾”&令人叫绝  本报讯&(记者&王松平&通讯员&张良玉)以一根竹子作舟,人站在上面,玩着劈腿、倒挂金钩、金鸡独立、八仙过海等招式,人稳若水鸟,竹犹如小舟。中秋节当天,被誉为“一苇渡江”和贵州“水上芭蕾”的独竹漂绝技在东莞常平绽放,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上午9时,丽城隐贤湖畔,5名身穿民族服饰的男女来到湖岸。湖边漂浮着5根大毛竹,只见几名表演者各手持一根长4米左右的小竹竿,像“蜻蜓点水”一样轻轻地跃到大毛竹上。竹子晃动了几下,就稳稳地停泊在湖泊上。他们用手中的小竹竿一点水,大毛竹像离弦之箭一样,辟波向前,表演者漂行水上如履平地。随着大毛竹的速度,5名表演者时而变换“劈腿漂”、“弓步漂”、“翘竿漂”、“倒挂金钩”、“金鸡独立”等姿势。  看到这些绝技,游客拍手称绝。来自东城的马先生说,没有想到一根竹子就可以作舟,在湖面上轻松自如地行走、漂动。  据一表演者介绍,独竹漂是表演者脚踏漂流在水面上的单棵毛竹,依靠小竹竿划动实现水上漂行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求表演者集力量、耐力、意志、协调为一身。  ■小资料  独竹漂是少数民族的绝技,起源于许多年前的赤水河流域,被誉为“贵州水上芭蕾舞”。过去,贵州山高路险,河流湍急,交通十分闭塞。赤水河盛产楠竹,老百姓为了出行方便就脚踏独竹,手持长梢,沿河激流而下。近年来,独竹漂已经发展成为综合传统体育项目,极具竞技性和观赏性。  第九届《东莞日报》购车节昨日再售238辆,今日为最后一天  现场卖出辆百万保时捷  本报讯&(记者&吴云辉)昨日的购车节上可谓是捷报频传。记者从车展组委会了解到,虽然昨天是中秋佳节,但是仍没挡住市民看车和购车的热情,当天成交量基本与10月2日持平,共售出238台。比较抢眼的是,当天还有一辆百万元名车售出。另外,组委会方面提醒市民,今天是本次购车节的最后一天,看中了爱车的市民应尽快出手。  昨日的购车节现场成交量继续一路高歌,共售车238台。其中,东莞东神、别克、永佳丰田的成交量包揽了前三名。另外,本田、马自达、现代等品牌汽车的销量也同样呈现火爆上升的趋势。  记者注意到,除了在新车亮相和促销力度增大之外,各汽车经销商在现场举办的创意营销也成了吸引消费者购车的一种新模式。比如T台秀、魔术表演等等都为现场增色不少。  当天的车展现场因为中秋节的到来,更显得氛围浓郁。在车展现场,记者看到,不少市民一边提着月饼礼盒,一边逛车展。现场一位姓鲁的市民说:“我平时也比较关注车市动态,我每次都来参加《东莞日报》的购车节。国庆期间,在东莞举办的车展我基本都看过了,而《东莞日报》的购车节还是最吸引我的。”  在昨日的购车节现场,除了经济型家轿车销售走红之外,豪华车阵营里也亮点多多。其中,一辆一百多万元的保时捷卡宴在车展现场成交。  据车展组委会透露,售出该部车的经销商是“新力车行”。“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一般来讲,在东莞的汽车展上,直接在现场成交这样级别的车还比较少见。从另一个侧面也表现出来,市民对《东莞日报》的车展还是很认可的。”主办方有关人士说。
——澳媒调侃阿博特普京尴尬相遇——习近平称赞梁振英——高校出版《男生安全手册》称——环球时报发表评论第A24版:珠三角新闻·透视;珠三角新闻·社会
三百七十年的民俗:舞草龙庆中秋
  草龙龙头制作过程颇为复杂  羊城晚报东莞讯&记者唐建丰、通讯员刘苏东摄影报道: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临近,每年中秋节的前几天,东莞企石镇上洞村村民都会自发在一起扎制草龙,并在中秋节当晚进行盛大而热闹的舞龙祈福庆中秋活动。在中秋节当晚舞草龙祈福,是上洞村源远流长的一项民间艺术形式,这一传统民俗至今已延续了三百多年从未间断,上洞草龙舞也于2010年正式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企石镇上洞村,中秋前已提前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氛围。入夜,静谧的小村庄随着一阵喧闹的鞭炮、锣鼓声开始沸腾了起来。只见村头祠堂里,长者焚香祭祖,村民也陆续将点燃的线香插在稻草扎成的“龙”身上。随后,十几个少年手举草龙,在人们的簇拥下走村串户,所到之处鞭炮、焰火齐鸣。夜幕下,遍体线香的草龙如一条金龙,随着少年们的舞姿上下穿行,大有腾云驾雾之势。  今年73岁的姚耀深老人,在上洞村扎了大半辈子草龙,草龙舞对他来说,可谓毕生为之着迷的爱好。他自孩提时就开始舞草龙,年纪稍长时就为村子扎草龙,还曾自编过一首“舞龙拜门歌”。  “我们上洞村的草龙舞,最早可追溯到1642年,迄今已有371年历史,舞龙习俗从未间断过。”老人介绍说,相传那一年8月,村子因旱为患,疫情发生,时任吏部稽勋司郎中的姚钿让村民扎了一条大草龙,晚上在村中舞龙祈雨,祭祀完后果真下了场大雨。后来疫情得到缓解,上洞村便将中秋舞草龙的习俗流传至今。  每年中秋,村民都会先编扎好草龙,然后再交到少年们手中,敲锣打鼓舞着草龙、唱着“拜门歌”四处巡游,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草龙队伍巡游到民居前,主人家要在龙身上添香、给“利是”,以示对草龙的欢迎。祭祀仪式过后,各个坊就会组织舞龙队开始巡游。  据东莞文化部门有关资料记载,中秋舞草龙曾经在东莞横沥、企石、石排、桥头等镇流行过,在二十年前开始衰落。“近些年来会扎草龙、舞草龙的人已经为数不多。”
唐建丰、刘苏东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三百七十年的民俗:舞草龙庆中秋》由金羊网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业务联系电话:020-13358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莞市企石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