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从牛背山攻略归来。牛背山攻略登山途中通过云层能看到的雪山是什么山?

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此帖于荣登社区头条
更新于& 13:05
当我一回头,看到贡嘎雪山羞涩的露出半个脑袋的时候,第一反应并不是拿起相机,而是呆住了,我们几个同时兴奋的大叫,眼泪都快出来了,并不是没看过雪山,只是,那种等待了几年,那种失而复得,那种所有人都说你们看不到,天气不好,那种差点放弃却想试试,结果一份礼物砸向你的感觉,真是太棒了。我们看到的牛背山不及网上那些照片的百分之二十美,但,这次旅程,却是独一无二的,我的牛背山,我不能评价它值不值得,只能感谢,感谢醉语大哥跟成都妹妹的陪伴,感谢一路遇到的你们,感谢牛背山,没有让我失望而归。看到回复有人说危险,只为几张照片不值得,我想说,我这次照片真的拍的很一般,若我只是为了照片,那就背长焦头而不是我的宾的KR标准头了。不过,经历只有自己有,他人确实无法体会。我不求活着,但求活得让我自己觉得值得与开心。体验人生,才是我的价值观&
TA共获得:
评分共:12 条
共获得金币 8
发表于 20:39
牛背山,我真的是等待了很多年,大概是3年前知道这个地方,照片中的牛背山,美得不像话,云海,日出,雪山,星空,每一样都深深吸引着我,为什么那么多年没上去,大概是觉得时机未到吧,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地方一直在我脑海里,去年十一月,好像一个声音,告诉我,你该去了,去吧,牛背山等着你。一冲动,就开始找人,做攻略,拖到一月,那个声音越来越大,我实在忍不住,一任性,就出发了。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徒步,下一次的牛背山,徒步,等着我。&&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发表于 20:40
&&往返坐车24小时,住一晚,又回重庆,这种事,大概只有我做得出来,因为时间原因,只去两天,26晚上动车到成都,28晚上动车回重庆。其实牛背山离海螺沟相当近了,只是预算有限,加上时间也是个问题,只去了心心念的牛背山,有时间的亲们,可以牛背山-海螺沟一条线,也可以再走远点,川西那边一起走。说到坐车,我真的是第一次坐那么久的车,成都出发,六个多小时到冷碛镇,再三个多小时到达山顶,一气呵成,因为某些原因,这十个小时,起码有八个小时的烂路,那种灵魂都要抖出窍的感觉...简直是倍儿棒,加上前一晚在成都青旅只睡了两三个小时,山顶海拔3600多米,一到山顶,整个人都不好了,头疼,饿,吃饭前完全没了力气。开车的师傅带我们去一家家的客栈串门,由此认识了成都骑自行车到山脚,再爬山上来的姐妹,玩户外的一个阿姨,独自摩托车上山的贵州大叔,从山东一路摩托车过来的情侣,还有俩徒步上山的兄弟,大家围坐在一起,等吃饭,烤火聊天。大叔很开朗,噼里啪啦一直说,我人不舒服,静静烤火,等饭吃。其实当时心情不太好的,上山前,就被告知你们看不到东西的,山上也是灰蒙蒙一片。大叔说,没事,下次再来,大家一起烤火聊天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只是想到一路颠簸,跑来3600多海拔的高山,冷,没电,没网络,等待那么多年,却真的什么都看不到么,说实话,是有一点灰心的。好在,山上的土豆烧鸡真的是人间美味,温暖的食物,总算是温暖了一下拔凉的心。土豆很甜,鸡很嫩很糯。吃完饭,回我们自己住宿的地方,碰到一对重庆来的情侣和一个广东的大哥,大家一起聊了会天,就断电睡觉了。师傅说,第二天你们七点起来,看到很大的雾的话,就继续睡吧。什么也没想,静静睡去。&&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发表于 20:44
&&第二天起床,出门一看,心又瞬间回到拔凉的状态,雾还是很大,如果不是重庆那一对情侣跟广东大哥坚持要上山顶去看看,大概我已经死心了。既然来了,上吧。山上温度大概零下十度,冷,坡也比较陡,我们还未爬到山顶,一回头,看到了最高的贡嘎雪山微微露出一个脑袋,雾被风吹散开了一点点,那时,天还没亮,宝蓝色的天空中,出现了一点白色的山头,我第一反应并不是拿起手中的相机,而是愣住,随后尖叫,激动的眼泪快要出来,我们同行五个人都兴奋道不行,大叫有希望,往山顶冲去。&&(你微微露出一个脑袋,调皮的像个小孩子,却惹得我们兴奋不已)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发表于 20:48
我现在 回复是不是拆楼了~~ 等到看~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20:48
到山顶,我们静静等待,不一会,昨天遇到的其他人也都爬上来,大家一起等,等风来,等风把雾吹散,把遮挡雪山,日出的云吹开。一会,雾开了,太阳出来了,整个山顶一片沸腾,相机,手机,齐齐上阵,又一会,雪山的雾被吹散,正好看到日照金山,虽然没有完整的一片雪山,虽然有的只是山头,可是,足够了。&&&&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发表于 20:55
雪山跟太阳就像调皮的孩子,一会躲进云里,躲进雾里,一会又露出来,每一次的展现,都不一样,有时候,它是金色的,有时候是雪白的,太阳早就出来了,只是又被云雾给遮住,&有个男生开始脱衣服,大家一起起哄,给他加油。那天的山顶,就我们十多个人,大家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直念叨,运气还是不错,至少看到了所有,虽然不够完美。知足啦!!&&&&&冻得不行了&&&
TA共获得:
评分共:1 条
发表于 20:56
&山顶很冷,手机,IPAD一会就没电了,我的小白宾得KR还算坚挺,它陪我去了那么多地方,第一次来海拔那么高,那么冷的地方,虽然镜头脏得很,开久了就起雾,但,小白,你还是辛苦啦,嘿嘿,直到最后也还有电。这次没拍到很美很美的云海,没拍到有人像的大片,是因为,太冷了,而且所有东西时隐时现,又激动,拍的照片不够完美,但,真的真的满足了。&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发表于 20:58
&站在山顶,那一刻,我感触很多,面对大自然,面对浩瀚云海,那白茫茫一大片像牛奶般的云海,面对那一面雪山,等着风散开,那一刻,你真的可以抛开所有烦恼的东西,该放下的,就放下吧,你只需要等风来,给你的,便是那厚厚的云海,美丽的雪山。所有人告诉你不行的时候,坚持一下,说不定,你能看到更美的景色呢?相信自己,坚持你所热爱的。抛下所有不必要的应酬,人际,我只想,简简单单,做我的减法,减掉世俗,留下那一刻,雪山一般的心境。等,等风来。&&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发表于 21:02
我是第一个看到佛光的人,云层中,隐隐约约我看到彩虹一般的东西,我兴奋的大叫,看佛光,却没人理我,他们都没看到,只有我,被那一圈很浅的光晕给吸引了进去。随后,雾再散开,佛光变得非常明显,这一次,大家都看到了。云海,日出,雪山,甚至佛光,都被我们这群被告知看不到东西的人看到了。感谢。、&&&&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发表于 21:06
接近九点,大家陆陆续续看到好几次雪山云海,依依不舍的下山,吃完饭,我们便下山了,很可惜,那一对山东的情侣跟贵州的大叔没能上山看到这样的美景,也许是没抱希望了吧,可是,这一路的经历,他们也会留一辈子了,能骑摩托车上山的人,都是不怕死的人,心里得多豁达,才会做这样的事情,又是怎样一种心情,那个女孩子愿意陪她心爱的人,一路从山东摩托车上山,祝福他们。&&&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发表于 21:22
景色也太美了吧!!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爱秀,爱护肤,爱腐败的美女,请加时尚圈微信:cqmmgossq和QQ群:、。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以上方式找到桃子,还能在里面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哦!
发表于 21:22
& 下山的路,跟上山时一样,我们却看到了美得不能再美的雪景,山中大雾,两旁的山都是白茫茫,雪挂在树上,晶莹剔透,白茫茫,似雪白的珊瑚,真美啊。一路走走停停,拍照,惊叹。三小时,下山。牛背山,再见,再见即下次还会见。也许四五月,我还会再来,下一次,我会穿一双舒适的鞋子,徒步上山,这次看到的景色,也许只有牛背山百分之二十的美,但对于我们这十多人来说,真的足够了,留有遗憾,才是最好的旅行,不是么。&&&&&&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发表于 21:27
关于牛背山:&2009年,牛背山荣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并被称为&中国最大的观景平台&。& 牛背山海拔3600米,位于四川雅安荥经、天全和甘孜州泸定三县交界处,是青衣江、大渡河的分水岭。&《 中国国家地理》对牛背山的描述:&泥巴山、瓦屋山、峨眉山、夹金山、四姑娘山和二郎山在前,贡嘎雪山在侧,大渡河大峡谷在后,几乎天府之国的所有名山峻岭在此时都变成了玲珑盆景。而翻滚的云雾之下,群山丘陵逐级降低,缓缓融入稻浪翻滚的天府平原&&&。好吧,这些是网上抄的。&&&&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发表于 21:32
如何上山:1.自驾到冷碛,包车上山2.动车到成都,成都大巴到冷碛,包车上山(成都到冷碛,大巴早上九点半才有,每天一班,也可以坐到海螺沟的车,到冷碛后需要住宿一晚,第二天上山,晚上上山毕竟比较危险)3。跟团:我选择的这种方式,动车到成都后,报的成都那边的一个户外团,550,包成都到山顶往返加山顶一晚住宿。&全程无其他消费,大巴到山脚,换越野上山,小王人很好,哈哈,本来安排我们三个坐大巴到冷碛,结果大巴早上六点才告诉他坐满了,我给他打电话时,他才起来,只有自己开越野送我们过去,头一晚三点才睡,又开六个小时到冷碛,高速怕睡觉,就开了一路的烂路,小王,你真是够了!!!不过我还是要给你打广告,看得出来,你是个耿直的人~!~小王QQ:,电话:.主要是我们人数不够包车上山,跟他的团,反正就是550,不用自己转车,还是很方便。价格的话,跟你自己去差不多,比较便宜。那天我们就三个人,他还是把我们安全往返于牛背山,下山回成都时,还打电话问我出发没。好吧,给你赞啦!!4:坐车到冷碛,爬上山,这是我一直想的方式,可是冬天,真的很冷啊,云海人家以上都是冰雪路,比较危险,冬天穿的又多,这次就算了,下次,我一定会徒步上山,徒步上山其实很容易,不需要很专业的装备,平时没爬过山的人也可以,只要你有毅力,并且年轻,哈哈。毕竟,8-10小时的路程还是很难的。如果爬山,头一晚住鱼进沟,离冷碛镇有一小段距离,可以坐摩的之类的过去,住邓军长家(貌似爬山的大家都住他那里,他开了很多年了,有手绘地图,很靠谱,第二天一早直接爬上山顶)5,:你要牛逼,摩托上山也行,不过冷碛到山顶的路,真的是其烂无比,很险。&&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发表于 21:38
说了那么多,我唯一不建议的就是自驾上山,你可以自驾到山底,但请不要自驾上山顶,牛逼的越野车也不要,除非你技术特别特别好,特别是冬天。牛背山很多包车上下山的师傅,全是越野车,价格一车1200左右,可以坐4,5个人,为了舒适度,建议最多4人,那个路真的是,我现在想起来脑花都痛。。。抖得肝颤。。。。送我们上下山的师傅是个藏族小伙,叫桑吉哏呷,健康平安之意,开车技术简直是一流,听他自己说,这条路开了十几年了,也是最早一批山顶开客栈的人,其他的不说,技术真的是很好,其他师傅最上面那一截路都要绑防滑链,他任性不绑,下山的时候感觉车要冲向悬崖了。。。。不过我们很相信他,不过,大哥你下次可以把车里的音乐关小一点不,还有不要放那些雷得死人的歌好么??哈哈哈!~~师傅电话:. & 还有一个包车师傅叫木头,之前看微博加了他,聊了很多,最后因为我们人数不够包车,只有作罢,不过师傅人也很好,电话:.留着都做一个参考吧,旺季或者人多,两个师傅都可以问问,微信就是他们的电话,可以加上,问天气。&&&
TA共获得:
评分共:2 条
使用(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下载19楼客户端回帖双倍威望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新浪微博&
热门推荐:
版权所有 ICP证:渝B2- 渝ICP备
&&&&&&&&&& &&&&&&&&&&&&&&从土耳其回来后就开始关注牛背山的天气,可泸定的七天预报一直是“阴有时有阵雨”,再看"牛背山吧”的消息,得知山上确实下雨不断。
&&&&实际上预报七天的气象,后面四天不一定准,当突然发现后三天转晴时,赶紧订火车票和汽车票,因为从杭州到徒步登山至少要4天的时间,后面的天气好不好就只能凭运气了。
&&&&为了不想在成都住宿,我买了早晨4点半到成都的车票,下车后先吃早餐,然后找到西广场公交总站。黝黑的路灯下站着一堆来候车的人,我打开手电,确认公交导航栏下有55路可达新南路,就和大家一起等待6点开门。
&&&&这里赞一下成都的公交,上车后,驾驶室后上方的显示屏即刻打出某车长的欢迎词,以及前方站和下一站的站名,其间还插播成都市区的路况,这给外地乘客带来很大的方便。后听成都的朋友介绍,在成都坐公交刷一次卡,两个小时內可转两趟车不需要另付费了,真希望我们杭州也能这样。
& 到了新南门车站取了票,一看时间才6点半,离发车还有整整3个小时,傻等吧。
看着一拨一拨的年轻人背着户外装备,上了去璧锋峡的车,心里真是羡慕,羡慕他们年轻,有大把的时间走遍四川。自己虽说来过N次了,但是还有好多地方没去,因为四川的美景往往都在高海拔地区,LP有严重的高反,超过3500就不行了,这次我就一个人来了,心里总是有些遗憾。
终于上车了,车是发到海螺沟的,我在冷碛下车,因不熟悉地方让司机到时招呼我一下。中午时分车到雅安,7年前我来过雅安,也是这个车站饭店,和以前一样。我们车上的人没几个下去吃饭,两个老外自己带着干粮,两个小青年买了点小蕃茄,这样的黑店我也不会再去吃了。
小蕃茄不能当饭吃,但干净有营养。
& 318国道在修路,我们绕道天全,车过二郎山后天就阴了,到冷碛雨已经有点大,司机一声叫,车上下了4个人,我想在这里下车的肯定是去牛背山的,一问果然都是,只是其中的李先生准备租车上山,经动员他也决定和我们一起徒步。于是女青年马上联系了邓军长,按照邓的指示我们找到了邓军长青年旅社接待站的“大众湯锅”,并得知还有两个大学生先于我们到达,他们正在去魚进沟的路上。
& 等车时,我们到小超市补充了食品。一辆7座的小面,我们4人,加行李加汤锅店老板娘,好不容易地坐下了,再捡上两个大学生,简直无法想象,前座的行李要抱着,后座的不但要抱着行李,头颈还得撑住行李箱上的包,车摇晃着颠簸着终于到了鱼进沟。
两个学生正冒雨向鱼进沟前进
鱼进沟是徒步牛背山的起点,邓军长青年旅社就在那里。邓军长不是军人,是网友给他的雅号,只要是徒步的,没人不知道邓军长,久而久之他正式挂起了"邓军长青年旅社"的牌子。&
旅社是个二层楼的农家院,有四五个房间是对外接待的,每个房间两张双人床,人多的时候每张床要睡四五个人,这次我们只去了6个人,可以每人一张床,感觉很幸运。
& 旅社条件比较差,收费也不高,住宿加早晚餐每人50大洋。只是现在要邓军长带路,价格从原来的200元提高到300元,这个涨幅有点大。
早晨起来,在门口就能看到日照金山,几个年轻人一阵兴奋,纷纷拿出相机拍照。趁开饭前我们拉来邓军长一起拍照,这是我们团队的第一张集体照,拍完照我拿出纸让大家写上自己的QQ号,然后各自用手机拍下,以便以后联系。
我们团队的第一张集体照,右二是邓军长。&
&&&&早餐后,我们这支由老中青组成的队伍开始了自虐之旅。
第一段路程计划两小时,目的地是蒲麦地。刚走出不远就差点走错了路,幸好及时纠正过来。
按照前人的攻略沿着水管一直前进,很快就到了天险“瓦板岩”,这是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队友们摆起了POSE拍照留念,算是轻松穿越。其实这一段路难度不高,坡道上升缓慢,虽然也有比较陡的地方,但沿途有些箭头标志,碰到难以辨认的路,只要认真观察就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到瓦板岩了
& &队友们穿越天险“瓦板岩”
& &这段路很陡,后面的已经手脚并用了。
转过山岙,出现了一大片乱石堆积的“河滩”地,大家决定在此小憩,并留下了第二张集体照,勤快一点的还在这里拍了慢门流水。正当大伙尽完兴背起背包出发时,却发现一条溪流横在前面,已经没路可走了。由于昨天的雨,水面宽了不少,在确认必须过溪后,就开始寻找最佳点,年轻的找了水面较窄处一跃而过,而我估摸着也能跨过去,但又怕万一有闪失影响了大家的行程,还是学李叔吧,脱掉鞋子涉水过溪,虽然溪水凉得很,但图个安全。
第二张集体照
小伙子是这样过去的
淑女是这样过去的&
我是这样过去的
蒲麦地村是这次徒步的第一个补给点,远处有个小伙早早地等在那里,他主动带我们去小卖部,并指着沿途的红色箭头,告诉我们这些都是他画的。
& 我们到小卖部是10点钟,比原计划多走了半个小时。这时小店出来一位坐着轮椅的店主,拿出热水瓶招呼大家休息,看着墙上“轮椅哥小卖部”的招牌,旁边写有24小时免费供水的告示,山里人的质朴和热情顿时让我们感动,大家赶紧在这里补充了饮料和食品,不敢多作停留,立刻向第二个目标“街心花园”出发。
& &&轮椅哥小卖部补给点
走出村庄踏上碎石公路,没转几道弯,年轻人就把我和李叔拉开了距离,走到第六道弯口时,我觉得体力有点下降,赶紧吃了馒头和营养米线,顿觉有了力气。
不远处有一条小路,我打开手机上保存的图片比对,应该就是这条路。在此等候李叔上来时,有牛队过来,问了赶牛的山民,得知他们是把牛赶到牛背山去吃草。等李叔上来后,我们一起走上这条牛道,也不知道前面几位是否也在这条道上?
艰难的徒步在这里才算开始,牛道泥泞湿滑,到处都是牛粪,两脚很难找准着落点,且山路陡峭,基本呈45度上升,每走几十米就得息一息,只感觉腿部肌肉紧张、僵硬,握登山杖的手也越来越软......好不容易见到一块可以休息的大石头,赶紧放下背包喘了几口气,我开始大声吼叫,希望跑在前面的几位能听见。过了一会果然传来了回音,但是怎么听,声音都像在后面,又吼了几嗓子,确信他们在后面,我俩就安心地等他们。年轻人脚步就是快,不一会儿我们就会合了。原来他们错过了小路口,在上面等我们,现在又走到这里,也够累了。
这次徒步,三个男生都带着帐篷,睡袋,防潮垫,其中小宋的背负是最重的,因为他带的是双人帐。但他的体质也是最好的,他经常骑行旅游,看他的腿就知道他多有劲了。我的背负是25斤,李叔比我更轻。李叔感叹地说,在他们团队里,他是最好的,在这里他却排在最后了。
& &泥泞的道路无从下脚
& &&我们就走这样的牛道
真的有点累
&&&&休息不能太久,大家打起精神又出发了。遇见前面有一条叉路,往右的树枝上结有红丝带,照理应该往右走,但右边的路口又倒伏一棵树,看上去是人为的,按通常的理解就是不要走这条路。而左边的路上没有红丝带,也没有拦路的树,这使我们不好分辨。为谨慎起见,我让两个大学生分头各走50米视察路况,5分钟后他们回来,两条路上都有矿泉水瓶和糖果纸,经过分析我们还是朝结有丝带的那条路走,因为丝带肯定是驴友系上去的,倒伏的树或许是牛撞到的或许是其他的自然因素。
终于走到公路了,按攻略指点左边是街心花园,右边可以不经街心花园直接从小路上去,李叔的意思就走街心花园,我想既然有小路就走小路吧,这样能节省时间和体力。谁知这一决定却铸成了大错,在最不应该发生错误的地方发生了错误。我虽然看到了路边有条很小的路,但大家一致认为不可能是这么小的路,加上走公路能看到一排雪山,年轻人都兴奋极了,一路拍照,摄像,全然没有意识到是在往三合方向走。直到有一条较大的叉路出现,认为应该是从这里上了,但越走越觉得不对,于是我和小陈前去探路,原来这是一个矿山,再进去就是死路一条。
当后撤的时候我抬头看我们走过的路,突然发现后面的盘山公路在攻略上看到过,直呼我们走错了!我心里很是内疚,浪费了大家的体能和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一直往错误的方向走了半个多小时,才知道前面的矿山是个死胡同。
这一次重新走到了街心花园,这里是第二个补给点,也可吃饭住宿。看见门口停着越野车,李叔见车就不想走了,因为他的腿在登山时已经好几次抽筋。问了老板的价格,要我们每人一百,除李叔外我们5人还是想走上去,告别了李叔,我们继续前行。
& &&终于到了街心花园
&&&&盘山公路是Z字形的,我们在Z道中间的小路上直行着走,时间是节省了,可付出的体力决不亚于走盘山公路,因为小路都是乱石,几乎呈70度的攀爬,等手脚并用爬到公路,好像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了。
& 这里的海拔已达3000米,几次的攀爬已经很耗体力,坐在地上等气息平缓后,只能靠能量棒补充了。这时来了一辆越野,小陈忙竖起拇指示意搭车,可车并没有停下,正当我们绝望的时候,车却在前面稍宽的路上停下来了,我们连忙赶过去。他们是重庆过来的色友,哥们几个非常仗义,下车迅速整理行李箱,硬是把我们几个大包塞了进去,因为只能带一个人,队友们毫不犹豫地让我上车,那时已是下午两点半了,我已走了整整7个半小时,据说从云海人家到山顶的路更加艰难,我不能与队友风雨同舟了,人虽然上了车,可心里还是有些失落。
艰难地从小路走到公路
仗义的重庆色友
重庆色友一路拍摄,一路说笑,嘻嘻哈哈很快到了山顶停车场,我拿下背包再三谢过。
&&&&正当面对5个大包不知所措时,过来一个大姐,说她的旅社就在山顶,而且拍日出日落非常方便。于是我和大姐分两次把大家的包背到旅社,并关照管理处人员,如看见三男一女学生样没背包的人,就请他们去山顶的“牛背山之旅”。
所谓的旅社就是先用木条搭架子,防雨布包裹,再用铁丝绕过屋顶,两头绑上大石头以防被大风刮掉。室内左右两边铺好床板,再不规则地用机制板分割成双人,四人,六人间,(我住的是双人间,老板娘特别照顾让我一人住)中间窄窄的走道上间隔着挂了几个灯。进门比较宽敞的地方算是餐厅了,有三张小桌子,可以轮流吃饭。隔壁是厨房,有煤气灶,煤饼炉,几个装滿水的大塑料桶。灶台边上堆有一些蔬菜和薰肉,梁上挂着菜单和账本。卫生间在小山坡的另一头,就用几根棒棒搁在山沟里,外面围上防雨布,简陋得你都不敢站上去。
&&&&感觉他们差不多快到了,出去没走几步就看到小宋和小刘上来了,小刘见到我好像久別重逢一样,又是叫又是跳,混不知手机已经蹦出口袋,等她想用手机的时候才知道丟了,急忙回找,居然就在刚刚蹦跳的地方。原来他俩也搭了一小段车,估计后面两个还要走半小时才能到。安顿好小刘又去停车场接小邓和小陈,心里还牵挂着李叔,真不知他是怎么上来的。
&&&&等最后两位小伙子上来已经6点半了,山上的气温下降很快,他们汗淋淋的身体经冷风一吹,不知是感冒还是高反,两个人都感到头疼。
赶紧换了衣服还可以拍几张晚霞,在山顶我们碰见了李叔,得知他是乘摩托上山的,并已找地方住下。我们6人终于又聚在一起了,吃完晚饭,小宋他们在外面搭帐篷睡,两个头疼的就住在室内了。今天一天是非常累了,早点睡觉明天还要早起。
贡嘎山晚霞
& 早晨五点半,山上已经摆开了阵势,长枪短炮都已上架,其实太阳要6点40才出来。
天空没有一丝云彩,整个群峰寂静无声,大家耐心等待着。终于东面天空泛起了鱼肚白,太阳露头了,&静等红日沐浴的貢嘎群峰,瞬那间被抹上了金色的一笔,甚是辉煌。多么壮观的日照金山,把背上山的所有镜头,从广角到长焦都拍了一遍才算过瘾。
开始拍集体照和个照了,面对如此壮美的景色,大家的情绪都调动起来了,从“走起”到跳起,从牛背论剑的对决到独门武功的展示,把想到的招数都使了出来了。
& 摄友们慢慢下山了,山上又回归了宁静,我独自一人找了个角度,拍了8幅接片的小全景。
小邓的工作照
查看拍摄参数
牛背山上第三张集体照
& & 慢步飞翔
&开始各显神通了
&这个动作怎么90后也会做?
牛背山小全景
&&&&今天虽然看到了日照金山,但没有云海,牛背山的重点是云海,是回去还是继续留下是该选择了。我和李叔肯定留下,小陈高反去意已定,剩下的几人还须再作考虑。
&&&&即将分别时,大家围坐小桌一圈,有些依依不舍。小邓建议每个人都作个自我介绍,或说点感想之类的,于是小邓自己先说了,等轮到小陈讲的时候他突然觉得应该用视频摄下来,为此等大家讲完后他又认真地讲了一遍。大家的认真劲让旅社老板娘听了很感动,她也谈了自己的感受,这让我们感到很意外。(这个视频应该是小邓整理好发给大家的,可不知何因我还没收到。)
&&&&小刘小宋准备到停车场搭车,小陈请老板娘联系了一辆摩托车下山。下午就收到了他们平安到达的消息。
&&&&傍晚时分,天空还是阴阴的,山口边出现了一条云带,其实这就是瀑布云。只是规模小一些,没有阳光,反差不大。这时右边山口的云也不断地漫过云来,两边的云都往中间山谷涌来,奇怪的是左边过来的瀑布云,到山谷后真像瀑布一样向下流去,而右边过来的云到了山谷却是向上升腾,然后往回形成了壮观的“幕布云”,(哈哈,这是我命名的。)&阴凉凉的天空时而也有暖暖的光线漏出,这些偶尔的霞光和云瀑构成了牛背山特有的景色。
在我机位下方的小山包上,有个穿红色冲锋衣的始终在那个位置拍摄,看上去像李叔,我下去一看果然是他,在这里我也拍了几张。
不管怎么说也算看到云海了,小邓和李叔认为今天留下来是值了,他们准备明天回家。但我还不过瘾,我还想呆下去,上牛肯山之所以选择徒步,一是时间可以自由控制,二是考验一下自己65岁的年纪,还能不能参加这种強度的活动。
右下角的人影是李叔
云像幕布一样拉过来,场面极为壮观。
走的走,来的来,上牛背上的人真是不少,晚饭后又来了二十几人,有4个大学生住我们这里,两男生是武汉的,两女生成都的,他们都是网约。其中小李喜欢摄影,我们约定半夜两点一起拍星星。
& 我在半山腰支好架子,为的是把山顶作为前景,因为我想拍星规,曝光时间要长达30分钟。这期间不能有任何灯光出现,但实际很难做到这样,不时有人打手电上来,好不容易曝光10多分钟,在山顶的同学经不住寒冷,打着强光手电来拿衣服,我只好再重新开始,第二次曝光到中途,角架不小心被碰了。我的第一次拍星规就这样折腾了一个多小时以失败告终,倒是小李拍的银河系非常成功。
小李拍的银河系
第三天又是一个好天气,这次拍了日出。日照金山再拍一遍,心情已没有那天激动了,送走了小邓和李叔,我一人又登上了山顶,想找一点错过的风景,没想到山上只有我一个人,于是突发奇想,从没给自己拍过照的我居然对着镜头玩起了自拍,其实就是想玩玩,没想到上来一个热心的摄友一定要帮我拍,弄得我很不自在。
这位色友住荥经,因为离牛背山近,已来过多次。我向他了解天气情况,他说天气预报不能听,预报说今天有暴雨,你看这万里无云的那像有暴雨?真是万里无云啊,我在山顶找了个位置,调整好脚架,拍了一组360度的接片。
在这里等待一场日出,看阳光一点点洒满群山,炽烈而又温柔。
“山”字形的山峰是雅拉神山。
此时山上就我一个人,我开始自拍。
& 上午的任务完成了,我在门口晒太阳,帮老板娘理理蔬菜,顺便聊聊牛背山。
牛背山是摄影人发现的,走红网络是近两年的事,我知道最初搞接待的是张春林,他有辆二手越野车,又在山顶建了一个客棧,没想到现在山上有了这么多的客栈,接待能力已达800人了,发展的好快。
&&&&老板娘姓石,名片上写着石大姐,她说张春林是队长,自己是书记,二年前她借了10万元钱,辞职到山上建“牛背山之旅”客栈。这个投资她一年半就收回了,现在还买了一辆二手越野车,是她老公在开。她有三个儿子,其中两个儿子帮她组织客源,旅社的琐事全靠她一人打理,人多的时候光烧饭莱就累得够呛,她老公从不帮忙,对此她很不满意。
& 牛背山行政管理归属荥经县,开矿权却属泸定县,合同要到2015年结束。目前山上的旅社基本上是泸定人开的,荥经也开了两家,现在荥径已派管理人员上山,在山上建了停车场,并挖断了上山路面,禁止一切车辆上行。据报导荥经已有一家企业准备投资36亿,要把牛肯山建成现代的旅游景点,我想那时来牛背上,门票一定很贵的。石大姐说,其实在山上建混凝土结构的房子很难,整个山体基本上被挖空了。的确,我们在山上看到好几个10来米深的大坑。
我们队里的年轻人都喊我“张叔”,而新结识的大学生管我叫我“爷爷”,他们一个个都热情好客,这让我感到非常温暖。
一位男生拿出一小瓶劲酒,大家面对连绵的雪山,沐浴着高原的阳光,呼吸着清晰的空气,慢慢地品着小酒,那种惬意真是难以言表。中饭时年轻人又拿出方便面和鸡蛋叫上我一起吃,我也拿出从杭州带来肉脯,特别的午饭吃得特别的开心。
面对雪山品着小酒
喝完酒,一同学问老板娘:“牛背山之旅”的广告牌太破了,有没有新的?我们要拍照。老板娘还真有备货,立马拿出一大快刚刚打印好的“横幅”。于是同学们马上来了精神,操起各种家伙,充当不同的角色,拉着老板娘拍起了广告片,我也背起了箩框积极加入,感觉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为“牛背山之旅”做广告
今天是星期五,上山的人比较多,最先到的是“江苏越野俱乐部”团队,来了三辆车八九个人,一看就是财大气粗和我们不一样的人,吃着老板娘给的瓜子乱吐乱扔,习惯不好。
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刚刚还是好好的,突然就起了雾,能见度很差,可山下的人还是一拨一拨地上来,老板娘又要接待又要烧菜忙得不可开交。得知下面还有两个骑车的要上来,因为雾大,分不清东南西北,她想叫儿子去接,可是电话又打不通,急得老板娘不知如何是好,为解老板娘的燃眉之急,我自告奋勇下去接人。雾实在太大了,山上本来就没有路,只能朝着大概的方向走,像我这样上下好几次的人居然也一下子找不到管理处。
等接两位到旅社的时候,里面的人已经开吃了,俱乐部的几位把两张小桌拼在一起,上面放满了菜,有的是这里炒的,有的是自己带的,猪肉、鸡肉的加上啤酒摆满了整整一桌。
四个大学生挤在一角,他们看到我来就招呼我一起吃了。可是俱乐部的这帮人喝起来没完没了,这边还没喝完又想着半夜喝夜老酒,还把酒菜放在桌上不让收拾,搞得其他人只能在厨房吃饭,真的难以容忍。其实夜老酒是喝不成的,因为旅社的发电机只工作到晚上10点。
半夜里轰隆隆地下起了雷阵雨,看来气象预报还挺准的,到后半夜静悄悄的已经不下雨了,心里期盼着明天能晴,能看到最向往的牛背山云海。
& 第二天早上兴冲冲地起来,推门一看,哇!漫天大雾,地上积了厚厚的雪,原来昨晚后半夜静悄悄的是在下雪!
简单的吃过早饭,俱乐部人准备走了,他们昨天下午上来,今天早晨什么都没看到就要回去了,于是他们自嘲地说“我们人品不够好啊!”。我知道他们注重的是过程,只要来过了就行,他们的行程还很长,还要走青藏线,祝他们一路顺风!
稍等雾散,我和两个学生出去找景,正在拍摄,忽听隆隆之声传来,脚下微有颤动,山上一众惊呼“地震了!地震了!”。很快,网上传来消息,芦山发生7.2级地震(后改为7级),死了多少多少人,情况有点严重。&&&
& 震心离我们约70公里,对山上的我们影响不大,等雾散以后我还拍了点雪挂。令人奇怪的是,这场大雪只下在牛背山上,周边的群山和昨天一样,没有任何变化,真是不可思议,难道这么极端的气象就是地震的先兆?
回到旅社,看到贵州的色友有个大的充电宝,其中一个接口空着,赶紧充了一会儿电,我知道这个时候家里可能会来电话,(我的手机昨晚在充电,早晨过去插头却掉在下面,根本没充上。)果然,我女儿就来电话了,家里急得不得了,要叫我赶快下山。其实我知道山上还是安全的,反而下面路况不明不安全,我决定等到明天再走。中午管理处的人上来,告知往三合的路有三处塌方,已经不能通行,冷碛方向有块大石头掉在路上正在排除,而此时的牛背山已经封山,所有车辆只能下不能上,并一一劝告山上的游客尽快下山。
正在这里拍摄,脚下感到颤动,地震来了。
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雪只下在牛背山上,难道与地震有关?
昨晚住在这里的人上半夜可能成了泡面,下半夜再住就成冰棍了。
& 下午4点50左右,山谷那边又出现一条白色云带,我赶紧背起家伙和两个学生一起下去,今天的瀑布云有点意思了,晚霞也比那天好看,正拍得起劲忽听后面一个女声说“这里太漂亮了”,回头一看,是刚刚还在旅社洗脚的贵州妹,她看到我们背着相机匆匆下去,连忙跟了下来,而她的同伴这时正在山上。半小时后,她同伴也来了,其中一个颇为专业的男士说“原来最佳的摄影点是在这里啊”,这时我才发现树干上钉着一块小小的牌子,“牛背山云海最佳摄影点”。
& 其时小李同学拿出ipad,打开网上下载的瀑布云照片进行比对,感觉应该还要往左,小李建议我到那边山上,刚走了几步我就停了下了,我认为,瀑布口在这里,再往左去会偏离瀑布口,拍不到瀑布向下的气势,结果我们一直在这里拍到日落。
云雾中的摄影人
牛背上就像一座天空之城,随处可见的云海在山峦间奔流不息,远处的雪山山脉映着万道霞光。
一直期盼的瀑布云终于来了。
趁着天还没黑,我们还是想去左边的小山转一转,这山上根本就没有路,开始时贵州的那几位还跟着,到最后只剩下我和小李两个了,路上碰到回撤的色友说“你们来迟了”,我不能确定来迟了是对还是错。走到小山,天已快黑了,急急忙忙拍了两张慢门,往回赶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回家后我对小李说:“后悔当初没听你的,最起码也要留个十几分钟给小山上”。小李说:“留个遗憾也好,给下次再来找个理由”。
用慢门拍摄的小山
& 晚饭很简单,我建议同学们都吃蛋炒饭,吃完后大家都说好吃,饱肚子还干净。
等发电机打开后,我把手机和小邓留给我的充电宝都充上电,明天和家人的联系全靠了。或许是地震后功率放大的原因,本来中国电信的手机都要跑到山上才打得通,联通的连信号都没有,地震后反而收到了电话和短信。
& 家里来消息,告诉说成都的火车已经停开,只能坐飞机了;318国道只允许抗震救灾车辆通行,停止一切社会车辆通行;到成都的车一律绕道石棉等,并给出了各种回家的方案。我的外甥女说要联系当地人来接我,朋友想托浙大救援队的人来找我,先期下山的队友纷纷来电询问,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十分感动,我想我是该下山了。
& 下山的车是旅社老板的,4位学生在地震前已经约好上来了,因为是单趟,费用要比来回包车高一点,每辆一千元,我们5人均分。吃完早饭告别老板娘,跟着老板一起下山,走掉了一段弯道险路后才上车。
& 坐车下山大概也要4小时左右,路况比想象的要好一些。快到冷碛时,老板开始找联系人,准备下一步送我们到成都的车,正常情况下联系到车,他可以收每人10元的服务费,可今天是非正常时期,所有能走的人都想快点离开震区,因此可发的班车全都滿员了。于是老板建议我们先包车到石棉,从石棉坐班车去成都,一问包到石棉的车要100元/人,被我们一口回绝。老板没有招了,就想把我们放在冷碛完事,说是所有到成都的车都要经过这里,我们要求送到甘谷地,告诉他这是走以前跟老板娘说好的。
& 甘谷地是个三叉口,在318道口上有一告示牌,禁止一切社会车辆通行。我们问了在此维持交通的协警,能不能搭到去成都的班车,回答是“恼火”(四川话意思很难,很麻烦)。刚好有班车过来,赶紧上去,一问滿员。这时旁边有辆面包车,要价每人200元,一个抱着小孩的少妇也要去成都,她见我们有5个人,主动去和面包车司机商量,希望每人150元谈下来,司机不同意。
& 还是成都的女生小刘能干,別看她在山上受高反影响精神不佳,在这里她看到川A的车都拦住求搭,一有希望就叫“爷爷,爷爷”,好不容易拦到一辆愿意搭人的车,首先照顾的是我和那个带孩子的妈妈,我来不及和同学们告别车就走了。
我们最终选择到甘谷地搭车是正确的,甘谷地是个交通要道,道边立着一块告示,车到这里都要减速或停车了解前面的路况,这就便于我们寻找搭车的机会了。当我搭的车再过冷碛时,看见很多从牛背山下来的游客还等在那里,有的还是昨天下山的。
我们的车主胡先生是个年轻人,好像说是到泸定的一所学校去筹建一个项目。一路上我们聊牛背山,他和我们聊成都。车一直沿着大渡河开,其中有一段准备建水库,所以这条路是要淹没的,路况很差,已经不做保养,山上另有新路在造,崖壁时有飞石落下,我亲眼看到一块石头离我们车头一米处堕落。
& 在牛背山上我们都穿羽绒衣裤,可山下温度大概在25度左右,甘谷地时一心想着搭车,没有感到热,现在坐在车上被太阳一烤,混身热得难受,也顾不上那么多了,把羽绒服和羽绒背心全脱了,只是羽绒裤一直捂到吃中饭时到洗手间才脱,这时的气温起码有28了。
这里的饭店建在湖边,环境优美饭菜也很可口,是我出来以后最美味的一顿饭了。饭后很快到了石棉上了高速,没想到地震后的高速还免费通行。我开始联系女儿购火车票,当时查到还有两张软卧,但是女儿不放心路况,说是等过了雅安再买票。
车经雅安,看到许多救援车辆在此结集待发,次序井然,道路通畅,于是我告诉女儿可以买票了,但此时已晚,软卧也卖完了,只能买机票了。我想,女儿是不想让我再坐火车累着,找个理由让我坐飞机早点回家。当即订好晚上8:25到杭州的机票,我告诉车主胡先生,我改坐飞机了,他连忙问我是哪个航空公司,如果是川航就在T1航站楼,其他航空公司都在T2航站楼,刚好国航小秘书发来短信,胡先生热情地送我们到航站楼,下车时我们付胡先生的车费,胡先生执意不收,说是非常时期这是他应该做的。我真的没想到一路上遇到这么多的好心人,我喜欢四川这片美丽的土地,还喜欢更多像胡先生那样怀揣着美丽心灵的四川人,只能默默地祝福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少点磨难,也望灾区人民早点恢复正常的生活。
到机场后一切都很顺利,取票,过安检,当到候机室放下包洗手的时候,抬头一看镜子里的我,焦黑正在脱皮的脸,厚厚的肿胀的嘴唇,长长的花白的胡子,我简直不认识自己了,不知道安检是怎么让我过来的。
& 在候机楼我开始打开手机,把这次认识的新朋友或加QQ,或加微信,并向他们通报了我的现时情况。由于班机延误,我也有时间联系了单位同事,确认明天参加社庆30周年的乘车地点。这次手机能在候机室维持两个小时的联络工作,全靠小邓留下的充电宝,再次谢过。
回到家里已是凌晨两点,全家人都没有睡觉,像是迎接来自地震灾区的幸存者。脱鞋时只见闪光灯闪了好几次,女婿手脚麻利地摁下我进门的一瞬间,他怎么也没想到闪光灯下的头像会有这么黑。
第二天,我的嘴唇开始慢慢消肿,耳朵上和脸上的皮能一块块地撕下来,高原阳光真的厉害。
牛背山的8天之行在我心里烙下了很多感人的事和感激的人,而我又不善表达,惭愧,这是我由生以来写过的最多文字(不能称文章),虽然是流水账,权把它当成牛背山之旅的纪念吧。
(途中拍摄的花絮全由文中提到各位友情提供,特此感谢。)
流石&2013年5月23日
&&&&流石是我老公,我们退休后每年都要出去几次,以往都是两人出行,这次没陪他去牛背山,是怕自己再一次的高原反应。从来没有写过东西的他,这次是逼上梁山了。在此给他鼓鼓劲,不仅收获图片,也要收获感想,与众多朋友分享怎么说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牛背山星辰客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