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阿伦出手速度高度不够 速度太慢

体育俱乐部乒乓球——前冲与高吊的本质区别流体力学,乒乓球,关键词,抛物线
  乒乓球——前冲与高吊的本质区别摘要:引入冲角这个概念,根据当用最大力全速拉球时也能拉到台上的冲角范围这一要素,来作为判断是否为前冲弧圈的关键所在。如果在这个冲角范围外哪怕差很微小的角度也会导致必须大大减少力量和增加旋转才能上台这一特点,是对这种判断前冲方法的最有力的支持和证明。关键词:冲角(拉球出手时出球方向与此球刚刚能拉过网的出球方向之间的夹角)抛物线(球在重力作用下飞行的弧线,当速度不是特别快时可以看作抛物线,一般中等速度的球的飞行路线可以看作抛物线)弹道曲线(由于空气阻力对球飞行弧线的影响很大,所以在球飞行速度越快时,飞行的弧线不能完全看成抛物线而是弹道曲线,即越到后来弯曲越强的曲线。一般较大速度飞行的球就得看成弹道曲线)强制弧线(不考虑重力的影响,而是流体力学使高速旋转的上旋球飞行时产生的弯曲的弧线)关于前冲和高吊一直没有较明确的区分一、高吊弧圈虽又称加转弧圈,意味着从旋转上会有差别,个人并不认为可以仅从旋转上来区分前冲和高吊。因为高手拉的前冲的旋转也比低手的加转旋转强,如果说磨擦的比例导致“旋转除以速度”所得的值来区分的话也不准确,因为不同人拉球的这个比值不尽相同,实际上也不能说相对于速度来说旋转强一些就是加转(高吊),速度快一些旋转相对弱就是前冲。因为这些都没触及我所认为的有关前冲和高吊的实质性的东西。从动作上来区分前冲和高吊也不准确。因为不同人的打磨比例不同,挥拍轨迹也不尽相同,但综合起来实际效果针对同一种来球却可能基本相同,而且往上动作多些并不等于不是前冲。往前动作多些并不等于是前冲。二、从弧线上来分析,具体地说就是从球出手后的冲角来分析(球拉出手时与台面的夹角),而不是单从旋转来分析。为了研究方便,这里首先 :假设1:下面所说的弧圈是普通的弧圈球,即磨擦的厚度不是太厚也不是特别薄的一个固定的值,拉球的人也要基本掌握拉球的要领和动作(根本拉不好球的人就不要谈前冲了)。并且动作相对固定且磨擦和打的掌握也比较稳定。也就是说旋转和速度的比值是固定的,此情况下的球飞行时旋转产生的强制弧线较明显。弧圈球弧线的特点:乒乓球在飞行中的飞行曲线受两个因素影响,1、一个是抛物线和弹道曲线,抛物线的弧度是由重力产生,空气阻力则是使弧线更加向弹道化方向发展。弧度会随着球的飞行速度的增加而真在台面范围趋于较平,随着飞行速度的减慢而在台面范围趋于弯曲。如果我们拉不转的假弧圈或直接往前上方抬球,就会发现随着对球力量的增加,球速开始加快,即使冲角很小的情况下球也会越来越出台。这就是传统攻球(不带弧圈)打那种击球点离网上沿的延长线在对方球台前缘之外时,发力越大时球速越快越容易失误的原因,特别是在球离网越远,可用的击球点又不高时,因为如果球速越快的情况下,对可打到台的的冲角范围要求也越来越小,如果球速快到一定程度,抛物线或弹道曲线产生的弯曲不足以使球弯到对方台面就会失误。但是那种近网且越高的球来说,击球点到网上很高的位置的延长线都在对方球台的前边缘。这种球可用的攻球冲角范围很大,在这个冲角范围内可以不考虑抛物线或弹导曲线,因为即使直线飞行就可以打到对方球台,所以这种球直接发最大力扣就可以。但加上弧圈后可以因强制弧线而弯曲(此种弯曲程度是固定的,在一定冲角内不随速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少弯曲程度,下面有叙述),使球更容易上台。因此,这也是现在对不是特别近网和特别高的半机会球以暴冲代替打的原因。2、而强制弧线是从空气动力学上来的,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对于较快速度旋转并前进的上旋球,上部和下部相对于空气的速度不同,空气使球体上下会产生压力差,上面压力大,下面压力小,这个压力差使球的产生相对于普通弧线(弹道曲线)上更大的弧线,我称之为强制弧线(即在原来正常弧线上强制产生的更大的弯曲弧线)。弹道曲线的弧度会随着球的飞行速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强制弧线却不是这样,强制弧线在一般我们打球的弧线冲角不太大的情况下(现在我们讨论的前冲和高吊弧线的冲角基本上都不会过大)有个特点,就是如果拉球磨擦厚薄固定的话,也就是说打磨比例固定,随着击球速度增加,速度分解到球切线方向的速度和沿球心方向的速度都同样增加,这样球切线速度和向前的速度比例几乎不变,在冲角变化范围不太大情况下以及人力量所限,所能使球产生的最高速并不是特别的快情况下,这个强制弧线随球的速度快慢而变化影响很少,也就是说假设1的情况下,无论人打出的球速最快也好,稍慢点也好(特别慢的就不必说了),飞行的强制弧线几乎固定,这是很关键的一点。(有个问题还有待于更准确的研究,就是是否存在球的旋转切线速度和球的飞行速度比值在某一临界值时,球飞行产生的强制弧线不随球飞行速度而变化。或者对于相同打磨比例的球无论速度是否相同飞行时的强制弧线均相同。是否可以简单认为同样动作同样角度同样轨迹打磨同样的球,但用力不同时,旋转切线速度与飞行速度成正比。)假设2:拉球的高点期,球高点期基本与网的高度相差不多(此种情况很普遍,比网高太多的球基本上不会有人去拉出高吊,高点再怎么低也不会比台面低吧,特别低的以后再谈。)假设3:来球本身旋转基本固定(此点其实对于王大力级的暴冲影响不是很大。因为那种水平的选手大力拉冲时主动发力极大,回出的球的旋转和速度主要受自身发力的影响,原来的旋转基本抵消且影响不大,当然在动作上会有适当的调整,但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使拉出的球的冲角还是原来的冲角,在假设2的前提上对假设1影响不大。只要能使球上台的冲角范围不变,回球就会上台。不过如果来球是极转的下旋或极转的上旋,应该会对回球的磨擦产生一些抵消作用。但这是特殊的情况,也会对假设2和假设3产生影响,此种情况会对前冲和高吊的冲角范围划分界限产生些影响。将来再讨论,目前尽量针对同一种来球讨论前冲和高吊的区分。)在以上3个假设为前提的基础上,前冲和高吊的定义为:前冲弧圈:是冲角(球按不同方向拉出手时球飞行线路之间的夹角)限制在一个较小角度的范围内的,这个范围的要求如下:在此冲角下并在以上3个假设为前提的基础上,强制弧线的另一端在对方球台面内,此时,即使人在自己动作不变形的前提下,以所能发出的极限力量拉球时,即使球速快到弹道曲线都可以被忽略的情况下,球也不会出台(见图2),当然中等力量拉球时由于弹道曲线的参与更加不会出台,不过太小力量拉球会下网哈。冲角在此范围内就可以叫前冲。此时拉球的特点就是,可以拉出最大速度也几乎不会出台失误。这也符合现代弧圈球中强调暴的特点。也就是说前冲弧圈可以拉出最暴的球也几乎不会失误。高吊弧圈:冲角超出这个范围后,空气在努伯利原理(流体力学原理)下所导致的强制弧线的弯曲程度并没有什么变化,但会开始逐渐随着冲角的加大,弧线的另一端开始越来越弯出台面。在冲角稍稍超出前冲弧圈的冲角范围的临界值即使相当小的情况下,有以下几点可以使球还能上台:1、可以通过明显减少球的速度来借助于弹道曲线的作用使球弧线加强。大家注意要通过明显减少球的速度这一点。就会明白我说的临界点对区分前冲和高吊的重大意义。因为在超过这个临界冲角后,强制弧线已经够不上台面,如果是大力拉球,比如王励勤拉出的那种超高速的弧圈,自然会出台这一点不必提,但即使王大力减少一些速度,也会因为速度还是太快,弹道曲线在此速度下的效果不明显而出台。必须速度减少到一定程度差不相当于我们爱好者的那种暴冲(哈哈)的速度才可以够得上弹道曲线的修正范围内。2、通过增加磨擦来加强强制弧线的弯曲程度,此时球旋转强了,但向前速度也明显减少,这样才能上台。也就是说冲角越大的情况下(或者说吊得越高),必须大大增加磨擦和不断减少球的飞行速度才能上台。但当冲角稍大,磨擦又相当薄的情况下,这种球无论如何拉的速度都不会太快,但旋转却当强。这时即使发大力也比较容易上台。这也就是最强的高吊弧圈吧。还有一种,你磨擦极薄,而冲角又很小,拉出的球速度也不慢,旋转也极强,此种球算另类弧圈吧。或者再加上一种冲角极大,磨擦极薄的传统高吊,不过这种球现在一般用的人并不多了。因为速度太慢,弧线又高,虽旋转强,却容易被脚下快,手感好的人一下拍死。要注意一点,对于具体某个人来说,拉球动作的不同,比如来球是下旋要向上的多些,来球是上旋要向前多些,并不会对前冲的划分产生多大的影响,因为无论怎么样的动作,最后也是为了保证球最后出手时的一定的冲角,当然,动作导致磨擦比例的不同会对冲角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过对业余爱好者来说,由于发力不会象专业选手那样,即使最大力量球的速度也可能只有专业选手的一半吧,弹道曲线的作用相对较明显。所以前冲和高吊在业余球友里面的用以上冲角来区分相对专业来说并不是太明显。但很显然,越高水平的选手,在以上三个假设的前提下,用冲角的临界值来划分前冲和高吊越明显。这个前冲的冲角范围的划分大家可以在以上3个假设的条件下,试着用最大力量来拉,看看球出拍后究竟在多大角度范围内能上台。如果你水平够高,相对较容易得出结论,一般冲角范围应该较小。水平低,则结论比较模糊。如果弧圈水平相当一般也许你在冲角较大范围内都能得出你拉的都是前冲的结论呢(哈哈哈!其实好多业余选手包括我也都是这样)。不过对于一般业余选手来说,你就认为你拉的这种球就是前冲也可以吧。从前冲的难度来说,冲角最小值越小,越容易拉,冲角范围越大,越容易拉前冲,比如半高球冲角最小值可以是负值,冲角范围也相对较开网,最容易拉前冲,和网同高的球冲角接近零,比网低的球冲角要大于零,相对就难度高了点,拉前冲失误的可能性就会因为容易拉出超过冲角的正常范围而失误。如何根据不同来球来决定拉前冲和高吊的简要结论:1、如果来球速度不是特别快,角度不是特别刁,也就是说较容易找到高点,并且高点不是明显低于球网。那么这种球拉前冲的冲角范围很大,拉前冲不容易失误。即使下旋强些也不太影响拉前冲。此种情况下离网越近越容易拉出前冲。2、上升期拉前冲相对难度高很多,主要是冲角范围变得小了。而且也不容易及时拉到这个点,由于球拍拉下升期时切球角度不容易恰到好处,往往切球较厚,使磨擦效果下降,此时如果球下旋很强的话拉前冲要极高的暴发力。而且失误率也很高。3、下降前期并不比高点容易拉前冲,主要是球高度降低,导致冲角范围变小,但差别不是很大。下降后期球高度较低,位置较后,此时冲角范围更低。拉前冲的难度也相当高。虽然高点冲角范围最大,失误率低,最有利于拉前冲,但是并不是我们非得拉高点,很多球拉高点还是上升期还是下降期还要考虑拉哪个点难度的问题。如果这个球你根本来不及找到高点,或者球速太快在高点很不好拉,那么你就只能考虑拉下降前期了,比如国手比赛对拉时往往拉下降前期就是因为球在高点速度太快,挥拍和步法都很难及时跟上。有些球相对慢旋转不太强可以拉上升后期,虽然冲角范围不如高点那么适合拉前冲,但其拉起后的威力大和考虑到失误率在可以接受范围,这种球就可以拉上升后期。以下这段主要是对上面的3个结论的详细分析证明。冲角在以上三个假设之外的修正及此时前冲和高吊的运用:1、首先引用:“假设1:下面所说的弧圈是普通的弧圈球,即磨擦的厚度不是太厚也不是特别薄的一个固定的值,拉球的人也要基本掌握拉球的要领和动作(根本拉不好球的人就不要谈前冲了)。并且动作相对固定且磨擦和打的掌握也比较稳定。也就是说旋转和速度的比值是固定的,此情况下的球飞行时旋转产生的强制弧线较明显。”冲角修正:如果磨擦得比正常的薄的话,并不影响你自己得出的冲角数据。但你的冲角范围可能会比别人大些。拉的球速度也会慢一点,前冲和高吊的界限相对不是特别明显。如果你拉得比正常厚一点,旋转相对弱了,速度相对快了,冲角范围将更小,冲角临界点对前冲和高吊的划分影响将更明显,这样拉前冲的难度也高了,因为强制弧线曲度减少。而球速快了,过了临界角后的弹道曲线修正作用将更弱,必须大大减低速度才能上台。或者需要明显增加磨擦的比例才能上台。2、其次引用:假设2:拉球的高点期,球高点期基本与网的高度相差不多(此种情况很普遍,比网高太多的球基本上不会拉出高吊,高点再怎么低也不会比台面低吧,特别低的以后再谈。)冲角修正:拉上升前期的一般在近台,此时动作会稍有不同,向前多一些。但这不是主要的。此时离台近,击球点又低,此时由于球是向上迎拍的,即使球拍完全向前挥才能保证较好的切球弧线。但球拍完全向前挥也不行。所以此时磨擦想薄也不可能,如果来球下旋又强些,需要极强的暴发力,才能抵消来球的旋转和碰板后向下走的力量,较费劲地将球带起,此时拉出的球磨擦比例不够大,强制曲线弧度较小,冲角范围较小,冲角最低角度要大些(不然打到网上),难度极高,不过此种球由于要切球尽量薄些,所以拍形前顷也较多,想拉出高吊也难啊!拉不了前冲基本就是个失误。拉上升后期相对容易点,击球点稍后,球位置也高了点,切球也好些,可以向上发力多些拉出高吊,但一般还是向前向多些挥拍较合理,此时拉出前冲的冲角范围多了些,但比拉高点期还是范围小点,冲角最低角度也比高点要大点。即使从冲角要求上来看,拉上升期的难度较高。而且又由于不切球要尽量薄的原因,想拉出高吊看来反而比拉前冲更难。拉球下降期一般情况下是错过高点,可是是因为球比较转、在下降前期时球速太快不容易找到切球点、或者来球是很强的前冲弧圈在近台速度太快不好拉等等,这种球如果由于下降期比网低了,想拉出较小的冲角都不行(冲角太小会容易碰网,容易失误),所以此种球拉前冲稍为困难,在下降前期还好点,因为此时球不算太低,基本和拉高点冲角类似但冲角范围小了点,冲角的最低角度也要大了点,此时拉前冲的相对容易拉出冲角的范围而失误,拉高吊相对容易些,命中率也高。至于拉下降后期,冲角范围小了,球低使冲角的最小值也要大些,较难拉出前冲,但离台远了,空气阻力影响而使弹道曲线的影响相对加强,如果掌握得好也可以全力拉出前冲,只是难度越来越高而已。3、最后引用假设3:来球本身旋转基本固定(此点其实对于王大力级的暴冲影响不是很大。因为那种水平的选手大力拉冲时主动发力极大,回出的球的旋转和速度主要受自身发力的影响,原来的旋转基本抵消且影响不大,当然在动作上会有适当的调整,但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使拉出的球的冲角还是原来的冲角,在假设2的前提上对假设1影响不大。只要冲角不变,回球就会上台。不过如果来球是极转的下旋或极转的上旋,应该会对回球的磨擦产生一些抵消作用。但这里特殊的情况,也会对假设2和假设3产生影响,此种情况会对前冲和高吊的划分界限产生些影响。将来再讨论,目前尽量针对同一种来球讨论前冲和高吊的区分。)在假设3之外的就是旋转变化,比如下旋球由于要用更强的旋转来抵消原来的的顺转,磨擦可能要相对多了些,也可能要用大力拉来抵消顺转,不过由于拉的速度总是会大大强于球的下旋,所以最终结果是球更转了,此时强制曲线弧度增加,相对来说冲角的范围更大了些。所以容易大力拉出前冲。不过速度会有所减少。上旋球会因为逆转,拉球会借上逆转的力量,所以最终效果是拉出的球旋转稍弱,速度更快,冲角范围小了,难度高了。 此种球在高点又由于得尽量盖住球磨擦,不方便高吊,所以大力拉前冲容易失误,可以适当小点力量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container: s,
id: 'u1442766',
scale: '20.3',
display: 'inlay-fix'木联能李伟宏的“i光伏”,要做光伏界的阿里巴巴?_能源_界面新闻华夏能源网+凤凰能源工作室联合出品‖凤凰&能说会道 胡学萃/文
李老板今年挺忙的。自从年初推出&i光伏&平台开始,半年的时间几乎有一大半在为&i光伏&奔走&&这个平台汇集了4000多座光伏电站的静态信息,其中三分之二的运维信息能够做到每月发布。李老板说,他的目标是要做到每天的运维数据实时掌握。
李老板名李伟宏,北京木联能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按照木联能在其官网上的定位,他们要做可再生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专家。尽管&互联网+&概念提出以来,已经有许多企业投身其中,但能源互联网也好、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也罢,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
木联能现在所做的平台,到目前为止,已掌握4000多个电站信息和运行数据,这是先天优势。但李伟宏说,他们还是做得很艰难:第一,如何用一系列的专业咨询服务来支撑软件平台的运转从而让大家愿意到&i光伏&平台上来开展交易;第二,如何走到下一步能够将大数据活用创造出金融衍生品并真正将可再生能源资产管理起来;第三,如何避免许多中间商被交易双方抛弃在半路上的窘境。这是李伟宏现在每天都在琢磨的事儿。
李伟宏做软件出身,有着IT男的一板一眼,每次见到他喜欢穿淡蓝色衬衫、熨烫得一丝不苟,冬天的时候就在衬衫外面套一件深色西装。在采访他的一个多小时里,他甚至连一口水都没喝。当被记者问到&i光伏&平台是不是光伏界的阿里巴巴时,李伟宏说,&i光伏&要做的事儿,远在淘宝天猫之上,他们要做类似会计师或者拍卖师做的事儿:包括光伏资源评估、给待售的光伏电站评级或给电站资产估值定价、满足客户委托的找资源找项目找资金等一系列服务要求&&
6月15日,木联能与山东润峰集团达成一项合作:双方约定将在光伏电站开发和组件市场销售方面在&i光伏&平台上展开合作,这是&i光伏&近一个月来达成的第三个合作协议。
木联能最早是做水电站业务起家,目前已经将其业务拓展至风电和光伏领域,&i光伏&推出之时,正是&光伏整体解决方案&滥觞之日,包括原先卖逆变器、组件出身的光伏设备供应商,都在纷纷转型、对外宣称自己是&光伏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整体解决方案&到底应该包含哪些内容?&i光伏&能否摸索出一个成熟并被市场广泛认可的商业模式?平台初创之时如何避免不被交易双方抛弃在半路上?线上交易和线下交易如何界定和区分?凤凰财经Ifeng-Energy专访李伟宏,听听他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以下是对话实录:
&&i光伏&就做了两件事&
Ifeng-Energy:当初为什么想到要去做&i光伏&这个平台?
李伟宏:首先就是我们掌握的项目比较多,几乎全国所有享受电价补贴的项目信息i光伏平台都有,每个电站都有需求,比如前期的咨询设计和工程建设要找EPC、建成了有的要卖或者要运维,我们帮他们找厂商推荐,所有进入到我们这个平台的电站都要进行评级和认证,我们就是在这个产业链里面帮大家做对接。
现在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互联网事业部在做&i光伏&这个平台,包括你们看到的网上平台和基于微信的APP应用。从今年年初到上海SNEC我们都在布局&i光伏&,平台上积累数据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木联能参与运营的可再生能源附加管理平台,所有拿国家补贴的4000多座电站都在这个平台上申报;第二个来源是用过我们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用户数据,大约4.5GW左右,这个是项目的实时运行数据。以上的2个数据来源对我们做电站的评估和大数据分析奠定了基础。
Ifeng-Energy:&i光伏&我们也看了,是不是有点像电商平台?像淘宝天猫一样,目前有没有竞争?
李伟宏:其实就是做资源的整合,我们不卖东西,我们做信息的对接,比如有人有资源、有屋顶、有项目要出售,原来这些信息是不对称的,有人有钱也不知道去哪里找项目,现在就可以在上面进行对接了。现在类似平台都还没有一个做成的,还没有形成市场谈什么竞争呢?还在初级阶段、摸索阶段。
Ifeng-Energy:有一些所谓的中间商,如果不是在行业深耕多年,刚刚介入的时候是很容易吃亏的,因为交易双方很容易就在对接之后在半路上把你抛弃了,做光伏的电商平台会不会也有这样的问题?
李伟宏:当然也会有这种可能性,这就需要一些机制来保障。但是电站的交易是一个很大的标的,不像客户在淘宝上买一个杯子那么简单,比如我们有光资源产品和电站运行对标产品,我们会对光伏资源进行评估,对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评估;比如电站要交易,我们会对电站进行评级和估价。这其中包含大量的技术评估、财务评估和法务评估的工作,&i光伏&不仅仅是一个信息对接的平台,里面有很多产品和服务在支撑这个平台,说白了,就是大数据应用。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互联网交易平台的第一步,第二步才是如何让大家愿意在这个平台上交易。
假如挂出来的光伏屋顶根本就不可能去建光伏电站或者建电站收益不高,或者说交易的电站实际质量及运行水平堪忧,这个信息放在平台上不但没有用,反而变成了垃圾信息或者对买方造成一定的困扰,因此这里面有我们的过滤,我们通过专业的服务经过筛选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Ifeng-Energy:照您刚才所说的涉及到评估,在中国做评估或者认证,一般来说都需要有一个官方的背景给你背书才行,光伏行业是个什么情况?
李伟宏:光伏行业本来就是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行业,参与厂家众多。它也是个新兴产业,谁做得好谁就能够脱颖而出,都没有人做过的事情哪里有人来背书或者发证?当然我们也有相应的检测资质来证明我们的专业能力,但是很多事情只有先做出来,才有人愿意买单,在现阶段我觉得行动更胜于门槛,对于新生事物就是这样。所以,&i光伏&实际上就是做了两件事:第一就是信息的对接;第二就是通过大数据应用让对接更加顺畅,促成交易。
Ifeng-Energy:&i光伏&将来会做成什么样子?
李伟宏:第一步就是现在&i光伏&这个平台,最近大概就有3-4个项目在上面交易成功,按每瓦收取服务费。第二个就是做碳交易,原来的CDM是面向国外,主要是在欧洲,现在欧洲市场不景气CDM停了,以后我们预计市场肯定会转向国内。现在国内正在做碳交易的试点,主要是CCER,也有一些光伏电站做成功了。
&i光伏&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把电站变成资产,变成金融或者投资产品,像余额宝一样的理财产品,因为光伏电站是有稳定收益的,尽管现在因为补贴不到位等种种因素很难稳定,但这需要时间。等到条件具备以后就会出现两种形态:一种是全部卖给一家然后再转租;或者拆成一个个单元之后再卖。这样就会催生第三类厂商,就是专业的运维公司,就像专业的物业公司一样,也有可能不叫运维公司,叫资产管理公司,就是把光伏这个资产管理起来。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Ifeng-Energy:木联能做的那一套系统叫什么名字?
李伟宏:以前做的那一套就是CGD,就是ChineseGuangDian,它就是一个商标,是一堆的应用产品,从对标开始,到远程诊断、运行分析、现场排查,形成一个闭环。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整套思路,包括远程诊断也是要靠一系列软件产品来支撑:电站的监控系统、运行管理系统,集中的运营管理平台、集中的控制系统等。它和水电风电不一样,那么多设备,可能去换一个电池板很简单,但难就难在如何定位哪里出了问题,如果不知道发电量就损失掉了,因此需要有软件和大数据的定位、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Ifeng-Energy:咱们分析和利用数据的那个东西不就是咱们的软件吗?可不可以认为木联能其实还是在卖软件?
李伟宏:不光是软件,有的问题能做到软件里,有的则不能。比如远程诊断也是需要人的,但这里面需要的是10%-20%的问题需要人解决,这些问题可能侧重在新问题和还没有找到普遍规律的问题上,这些不能做成型的问题,还是需要一些专家来分析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及服务。
同时我们也在扩大线下的咨询服务规模,现在4000多座电站里面大约有三分之二有运维数据了,现在是一个月的数据,希望未来能做到每天。这些数据最终用起来的目的是:首先提升效益让每个电站的出力达到最理想的状态;第二就是做衍生出来的交易和金融产品,现在还需要行业信息更透明才能将产品做的更好。
Ifeng-Energy:行业圈子就这么大,&i光伏&上面信息一发布大家就都知道了,如果信息透明了,中间商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李伟宏:圈子是只有这么大,目前我们拥有的数据大约占全国所有电站数量的80%-90%,按装机容量算比重就更大了。而且光伏电站数量一直在持续增加,并且互联网时代,信息原本就是趋于透明化,另外互联网讲的就是给用户做服务,比如大家为什么要去链家地产上找房子,无非看重的就是它对房源信息的掌握程度以及它促成交易的能力。可能房源信息很多中介都有,但关键还是看它能不能促成交易。
比如我们之前虽然卖软件,但长期都在给客户做远程诊断服务,因此我们才掌握了这些电站的运维数据。还有一些大的业主,委托我们帮忙找各个阶段的项目,找到之后按照每瓦多少钱的价格收取服务费,这乍看起来和房屋中介差不多,但是又大不相同,因为标的没那么简单,需要有人给客户做很多专业的评估和分析,有点类似企业并购前请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做尽职调查,又或者类似一件物品要拍卖需要请专业的拍卖师对该物品进行估值。我们有专业的队伍,有那么多项目,市场需求就自然来了,这就是我们说的&&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i光伏&虽然也有点中介的角色,但如果没有背后的技术和大数据支撑,交易很难达成。中间商的价值在哪里?不是说像淘宝一样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就行了,还要有一个真货假货评级,没有好评差评否则服务商都做不下去。再者好比卖方便面的厂家,为什么需要超市作为中间商?因为消费者可能不止买方便面,还要买油盐酱醋,单一供应商一来满足不了客户需求二来成本太高。因此,作为中间商如果能够做到帮助客户筛选过滤打包、有效沟通或提升效率,那就有它存在的价值。
&需求催生市场&
Ifeng-Energy:现在大家都在讲智能运维,智能运维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李伟宏:智能运维要关注两个方面,第一是设备安全,第二是发电效益。智能运维是运维业务走到今天IT高度发达,DT日渐盛行的一个必然,其实也是在不断的演化过程中。比如我们之前的运维,需要工作人员带着设备去现场巡检,现在我们在系统里面设置一个功能,哪一串组件出问题系统会直接报警,然后工作人员直接到发生故障的地方去就行了,不用巡检了,事实上,目前我们已经做到组串的低电流报警了。再就是我们前期做的一些软件,就包含了智能运维的概念在里面,通过技术手段和数据之间的分析,诊断发电是否正常,设备是否安全。
Ifeng-Energy:但是这个和信息化有什么区别呢?
李伟宏:智能化是信息化发展的新的阶段,信息化是将传统业务IT化,智能化在此基础上强调更高的效率,更少的人力成本,更安全的系统保障,更快的协同机制。目前,电站运维的模式变了,不单单是信息化的问题,电站的运维主体或者业主更加关心运维质量、运维效益和运维成本。
Ifeng-Energy:无非就是我不需要那么多人了嘛。
李伟宏:不光是人的问题,有一些光伏电站,设备的数量是非常多的,是风电的几何倍数。以一个10万千瓦的电站为例,一台风机2兆瓦,风电场就是50台设备,光伏电站电池板则需要40万块。原来运维是50个对象,现在变成40万个对象;50个设备里面出问题一下就能看到,这40万个对象里面如果有100个出问题,人是根本没办法去找到的,&大海捞针&一样。这就有一些分析的方法在里面,因此数据的作用就更关键了,大数据的概念就是从这里来的。沿着这个思路,就能提升电站的运维水平,不仅是找到缺陷,还要对标,比如与理论发电量比、与优秀的电站相比。对标的宗旨是如何提升电站的发电量和收益,这就不是软件要做的事情了,涉及到咨询服务:第一步使用这些软件看到数据进行远程诊断,分析电站有没有提升空间;第二步根据我们的诊断再给出解决方案。
Ifeng-Energy:假如我现在要去找项目,原来很多人倒卖路条,有的是建好了之后交钥匙,也有自己投资再运维的,这些情况各占多大比例?
李伟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因为指标的分配问题,但不管最终能否拿到指标。如果时间再往前推两年,前面的两种情况基本上不存在,都是投资完了找人建设运维。但是后来慢慢就有业主发现速度不够做得太慢资源都被分完了,于是就希望有人做好了去收购。当然了可能也有一些企业动机不纯,比如有的实际上是为了消化自己的产能,有的是因为与当地政府的关系能拿到一些指标,有些也可能是发现持有电站的利润并不低于是就握在手里,如果资金量跟不上那就卖掉一部分持有一部分。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是社会分工的一种进步,好比卖房子,有的房子是毛坯自己买回来装修、有的是精装修拎包就可以入住,都是需求催生市场。
&能源互联网不需要定义&
Ifeng-Energy:&i光伏&刚推出的时候,就有人认为它跟能源互联网扯不上关系,它只能算一个互联网应用。
李伟宏:这就是最典型的互联网应用。比如嘀嘀打车算不算互联网?它是典型的用互联网在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比如你想在某个地区投资一个光伏电站,在你不了解的情况下用手机一摇就知道当地有多少个电站、什么样的发电水平,这就是用互联网的方式,通过网络、GPS和数据来解决你原来解决不了的问题。
互联网就是解决信息的快速对接。互联网就是一种基础设施,我们讲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在传统的产品思维、用户思维的基础上,使连接变得更容易、信息获取更快捷。例如现在的自媒体,原来是中心化的,一个电视说了算,它播出什么受众只能被动接受,现在人人都是传播者,这就是互联网。只要这些思维和手段同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在能源的方式上结合起来,它就是能源互联网。如果这个不是,那什么是?
Ifeng-Energy:到目前为止,在能源互联网这个概念上,似乎光伏行业是呼声最响亮的,现在很多企业都想搭上能源互联网这辆快车纷纷给自己打上了能源互联网的标签,您认为他们真正理解了能源互联网的概念了吗?
李伟宏:回望2000年的时候,中国市场也是和今天一样。纳斯达克泡沫的时候,所有的企业都会&触网&,一个做钢铁的企业,建了一个网站就变成了互联网企业,好像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在后面+一个&&com&,就能在纳斯达克上市,所有的企业都削尖了脑袋往里钻,都要跟&.com&沾点关系。但一个企业的主营业务决定了它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而不是说靠卖一些概念就可以宣称自己就是能源互联网企业。
Ifeng-Energy:如果要给&能源互联网&下一个定义应该怎么下?
李伟宏:阿里有一个CEO前段时间讲了一句话,他说以后&电子商务&这个概念可能就消失了,以后基于互联网的交易可能无处不在,就像自来水一样渗透到各个环节各个业务领域,任何地方都和网络有关系。总理说的&互联网+&,+能源之后不就是能源互联网吗,不仅是体现在电力的输配和供应上,它无处不在。从这个思路上看,&能源互联网&这个概念可能都不存在,无非就是把从能源的生产到供应的每一个环节都囊括进来。
我认为&能源互联网&这个定义可有可无。往大了讲,很多人讲着讲着就讲到第三次工业革命上去了,比如分布式能源、微网,这些肯定都是能源互联网中的一部分。如果非要用&能源互联网&这个概念来框的话,恐怕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互联网这个方式还行不行得通?如果没有互联网它也能行的话,它就跟互联网扯不上关系。使用互联网的技术或者互联网的思维做了能源的事,就是能源互联网,它包罗万象。只要是跟能源相关、采用了互联网的技术和思维解决一部分问题,就是能源互联网,只不过我觉得在&能源互联网&里面讲的互联网更多的还是侧重于技术而不是思维。
现在有些企业宣传的能源互联网,看起来很玄乎和高大上,实际上你要去看它到底卖什么东西。归根结底,互联网就是做整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信息的透明和交互,再就是方便消费者提升效益,互联网就是做这两件事情。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夏能源网、凤凰网联合出品的原创文章,网络转载使用,需获得本网授权,并务必请注明作者、出处,否则将视为侵权行为,华夏能源网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界面JMedia联盟成员华夏能源网官方微信,高端能源人社群新媒体相关文章乐趣热文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
推荐阅读加入界面,感受更精致的新闻体验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投篮出手速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