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一款苹果旧字形的楷体字体转换PCMyungjo

韩国楷体(GungSeo Regular)旧字形楷体下载_字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09贴子:
韩国楷体(GungSeo Regular)旧字形楷体下载收藏
这是一款来自的字型,属於楷书体,从笔画的构造上来说属於旧字形,下载如下:
1楼 23:11&|
韓國楷體(GungSeo&Regular)下載:
下載說明:點擊上述網址,關閉彈出的廣吿網頁,輸入驗證碼後稍等片刻再點選下載。
安裝說明:解壓下載完的rar文檔,得到ttf字型文檔之後,拷貝(Ctrl+C),再打開C:\WINDOWS\Fonts,粘貼(Ctrl+V)。為了保證字型的使用不出意外,建議重啟電腦。
補充下載地址:
下載說明:點擊網址連結,關閉彈出的廣吿網頁。&&&
在「文件信息」一欄下面,點擊「進入下載頁」-「立即下載」-&滑鼠右鍵另存為。&&&
安裝說明:解壓文檔,打開電腦的C:\WINDOWS\Fonts&(或者打開「控制台」-「字型」)
拷貝剛才解壓完的字型,粘貼到這個資料夾裡面。為了保證字型的使用不出意外,建議重啟電腦。
2楼 23:11&|
谢谢楼主分享,不过这个不是标准的安装字体方法吧,好像是打开FONTS文件夹或字体选项,点“文件”---安装“新字体”。
3楼 21:26&|
两个地址一个没法下,一个下来没法解压缩~
4楼 21:29&|
我刚试过,两个都可以下载。你多试几次看看。
5楼 03:20&|
很抱歉,你访问的网页不存在
6楼 00:41&|来自
贴吧贡献榜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内&&容:使用签名档&&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H-宫书下载|H-宫书(旧字形中文字体) 绿色版下载-字体下载|零度软件园
_官方软件下载_绿色软件_游戏下载_值得信赖的下载站!
您的位置:
H-宫书(旧字形中文字体) 绿色版
H-宫书相关软件
H-宫书软件介绍
软件标签:
H-宫书(旧字形中文字体),采用旧字形的楷体字体,古香古韵,让人心醉神迷,用来做广告logo,印刷书面都很适宜 每个汉字均有三个属性:形状(形)、声韵(音)、逻辑(义),统称“形音义”。
简体字可能不全
H-宫书预览图片
H-宫书(旧字形中文字体) 绿色版下载地址
H-宫书(旧字形中文字体) 绿色版电信下载: 网通下载: 专用下载:
猜你还喜欢
H-宫书下载说明零度破解版软件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
发现很多朋友都不知道怎么下载H-宫书,请点击右上方的 下载帮助 可以看到具体的下载办法。
零度所有软件经过严格安装检测,保证不会有任何病毒木马等信息,请大家放心使用;大家在安装的时候务必留意每一步的Next;强烈推荐使用 网际快车 或 迅雷下载 下载本站软件以获取最佳的下载速度。
本站提供的软件,统一的解压缩密码是:。
零度提供的软件包含破解版和注册码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上述行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如果您觉得零度还不错,请把零度加入到您的收藏夹里 以便下一次的访问 ^-^ ^-^
我要评论H-宫书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本类精品软件
48.3M / 简体中文 / 10.0
89.8M / 简体中文 / 10.0
341KB / 简体中文 / 10.0
9.5M / 简体中文 / 10.0
9.6M / 简体中文 / 10.0
5.5M / 简体中文 / 10.0
14.5M / 简体中文 / 10.0
精品软件排行榜
相关软件推荐
收藏本站合作: QQ: Email:
版权所有 蜀ICP备号-12
本站提供的所有软件均来自互联网下载纯属学习交流之用,如侵犯您版权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改正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这个非常简单&br&&br&先打几个字存成一个图层,把背景渐变调一下&br&&img src=&/1cdddd6ba1fc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1cdddd6ba1fc_r.jpg&&&br&&br&&br&然后把字切了&br&&img src=&/5d84d04bd2d63faf37b1b76f_b.jpg& data-rawwidth=&555& data-rawheight=&4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5& data-original=&/5d84d04bd2d63faf37b1b76f_r.jpg&&&br&然后选择从图层创建3D Extraction&br&&img src=&/ebced2688ef1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ebced2688ef1_r.jpg&&&br&会出来这个&br&&img src=&/c8e85c95eee2b7afa071bac77a695f3d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c8e85c95eee2b7afa071bac77a695f3d_r.jpg&&&br&&br&然用上面3D Mode那排键调个角度(上端界面)&br&&img src=&/d005e718c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d005e718c_r.jpg&&&br&&br&然后点一下这个3D对象,调节一下厚度(右侧上半部界面的滑条)&br&&img src=&/b9e3d3d73d308ad6be9201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b9e3d3d73d308ad6be9201_r.jpg&&&br&&br&再点下标尺上面的那个白色灯泡调下角度&br&&img src=&/eda151aacb214a80e3d955db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eda151aacb214a80e3d955db_r.jpg&&&br&然后切换回原理模式图层&br&&img src=&/613dbcb376b1067fadef41eac040b6d0_b.jpg& data-rawwidth=&566& data-rawheight=&3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6& data-original=&/613dbcb376b1067fadef41eac040b6d0_r.jpg&&&br&这种程度的加工仅需5分钟&br&&br&当然,这里只是提供一个思路,字体、颜色、排版、视角和光线角度的配合在设计中才更加重要。
这个非常简单先打几个字存成一个图层,把背景渐变调一下然后把字切了然后选择从图层创建3D Extraction会出来这个然用上面3D Mode那排键调个角度(上端界面)然后点一下这个3D对象,调节一下厚度(右侧上半部界面的滑条)再点下标尺上面的那个白色灯泡调下角…
老朋友 snlchina 翻译的 Alec Julien 写的几篇博文, 也是我接触比较早的入门教程.&br&&br&&a href=&http://article.yeeyan.org/view/snlchina/3336&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article.yeeyan.org/view&/span&&span class=&invisible&&/snlchina/3336&/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http://article.yeeyan.org/view/snlchina/3432&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article.yeeyan.org/view&/span&&span class=&invisible&&/snlchina/3432&/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http://article.yeeyan.org/view/snlchina/3433&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article.yeeyan.org/view&/span&&span class=&invisible&&/snlchina/3433&/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原文链接: &a href=&//so-you-want-to-create-a-font-part-1/&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200&/span&&span class=&invisible&&7/10/22/so-you-want-to-create-a-font-part-1/&/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老朋友 snlchina 翻译的 Alec Julien 写的几篇博文, 也是我接触比较早的入门教程.原文链接:
&p&能不依依?——我的心跡&/p&&p&(p.s.昨晚張貼於字嗨fb)&/p&&br&&p&能不依依?——我的心跡&/p&&br&&p&昨天在工作忙得要命時,傳來噩耗——史上最具野心的開源中文字型,正體中文只備「台標」寫法。事態嚴重,即使有多心力交瘁,我也怱怱忙忙地,盡力在一些有丁點兒希望力挽狂瀾的地方,嘗試發聲。正如在下一貫所說,我不反對有人喜歡「台標」,但請給其他人有權選擇傳統寫法——那是許多人由小開始就習慣的寫法,那是在美觀上以及字理上都客觀地勝過「台標」的寫法。&/p&&br&&p&單是發一發聲,已耗掉不少時間,有些地方也即時有一些反彈要回應。然而工作的死線在即,即使多不安也不得不集中面對工作。今天,工作完了,也不出所料,在下受盡千夫所指,沒有多少人確切探究我指出的問題,然而許多人卻繼續抱他根本早已說明不成立的「『理』由」,不是用來反駁我,而是人身攻擊我、替我扣帽子。&/p&&br&&p&然而,我仍無悔發這聲。只恨個天都唔鍾意我,總要逼我在最惡劣的條件時面對最惡劣的情況。&/p&&br&&p&從小我就對中文很敏感。小一時,科學科老師在黑板上寫下「菜」字,从「艹」从「釆」。我馬上擧手指老師寫錯字,她不屑地說:「咁寫都得?。」卻沒有提供任何證據。數週後,中文科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今」字,第三筆是點。我見課本楷書是橫筆,問老師有何分別,她卻說:「咪咁吹毛求疵啦!」我總覺得她們的回答並非答案,無法用道理或事實來說服我。後來,跌跌碰碰裏,城市高高低低間,轉了校,遇到一些好老師,又似懂非懂的看過許多書,小三時老師推薦的中文字典逃不過韋編三絕之命運,小五時老師就推薦我買《辭海》,那時我說服父親把《康熙》、《說文》也買回來。至於老爸以前用的那本字典,早就遭我批改得花哩花碌——那本字典是大陸學者編的。繁簡體、異體,歐體、顏體等等,也認眞學過。雖然自己的書法……還是着實不敢獻醜。&/p&&br&&p&只於字型設計的概念,都是自修。但那時不論公立圖書館還是書局,都較缺這類書。於是吸收得甚爲陳雜斑駁。中學時,美術室老師好人,額外花時間給我這個進了理科班的文科人講解,才使我可以較有系統地重整這些知識。由Arial與Helvetica說起,不,由Arial的「A」字內裏並非三角形、兩斜有弧度說起。而中文的相關概念,還是自己慢慢補完。漸漸,我明白爲何香港的小學敎科書都只用楷書(因為《常用字字形表》的編者明白箇中道理,只對手寫楷書提供一個參考標準,若敎學用途上要確保標準,就不用亂用其他字型);學會欣賞《紅樓》、《三國》那鉛字印刷再複印的痕跡;知道張愛玲小說的字體爲何討我歡心(那是照相植字機印刷的明體);開發過「日和字集」和輸入法……&/p&&br&&p&本來只是默默去惜字愛字。唸中文系,鑽經典,千山萬水我獨行。卻漸漸看見寂寞夜空,思念滿溢,起舞飛騰,繼而消失。世界變革,命難逃逸,守護之物,消逝何急!破碎壞滅,沒入漆黑。大環境如是,自己喜歡的語言、文字,皆如是,無法獨善其身。&/p&&br&&p&工作與語言有關;工餘時做的事,要麼與語文有關,要麼與創作有關。親身經歷許多旁人不爲意、不在乎的直接衝擊。對蝗語(中共劣質中文),港人幸好已有一些覺醒;對來自台灣的衝擊,卻有許多人不以爲意。例如工作上,許多盲從附和者就經常拿着不合粵語發音的台灣國語譯名、不合粵語習慣的台灣詞彙或語句,去聲稱在下或同事的香港版本「譯錯」,要我們「改正」,要我們用粵語來說那些國語音譯名或台灣詞彙、語句。&/p&&br&&p&至於字型,也是如此。小時慣看的舊字形漸漸褪色,變成新字型。漸漸多書刊用蒙納系排印,地鐵宋換上儷宋,也許字型設計美感上不差,我還是默默無聲(蒙納宋和儷宋,部分筆畫是「新字形」,但沒有全依,保留了一些在美觀設計上需要的寫法)。《明報》先由直排改橫排,再由舊字形改新字形,我就不再買了。諷刺的是,有時看到它的新字形字型裏,夾雜了一兩個不太工整的字,是刻意把該字元修改回舊字形寫法。可是,視窗的系統字型變細明爲標宋,我已覺得不可接受。我並不介意有傳統字型和「台標」字型並存,供用戶選擇。正如書法上,有些字哪怕不合字理,但符合若干的條件,此道中人莫不接受。大家按喜好、按需要,選擇寫甚麼異體字形,各適其適。但我反對剝奪用戶的選擇權,令大家若使用那一套系統,就被迫要對着「台標」。&/p&&br&&p&「台標」字型有甚麼問題?我早已花許多筆墨說過。簡言之:&/p&&br&&p&其一,醜。字除了用來傳意,也反映人類智慧的結晶、對美的追求。一套「標準」,定得很大程度背離了美學,爲趨近楷型而強改明、黑,破壞印排字型本來的筆畫設計,對美有要求的人怎不痛心?我寧可在敎學用途上廢了其他字型,但凡與敎學有關者,一律只用楷書,還印版字型應有的空間。在這方面,「台標」有些規定比「陸規」更離譜,例如「又」部件,即使次筆作點時,仍要在左上角相接,這規定既無字理支持,也使「又」部件失去平衡。&/p&&br&&p&其二,違背字理。日常書寫時,只要不致於張冠李戴令人誤會,許多異體都可以接受,不會說錯。但若是要說「標準」談「正字」,就不可以不衡量字理。大陸尚且眞小人,在製訂「陸規」時就說明從簡從俗,字理比重甚少。「台標」卻很僞君子,一邊高擧六書、《說文》,說甚麼字爲何怎麼寫,一邊奉一大堆不合字理的字爲「標準」,但那合字理的形體,明明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本來就習已爲常地使用着的,卻將之淘汰。&/p&&br&&p&到目前爲止,沒有誰可以從在下所指出的這兩點,用文明來說服我。大家對我的反駁,要麼就是說其他論點,逃避我指出的問題,要麼就是對我人身攻擊,根本不是論事。&/p&&br&&p&其中一點最常見的,就是叫我去批評台灣敎育部,而不是這字型開發或維護者,開發者只是依一個標準而已。其實我對這計劃畢竟是感謝的,始終他們釋出這了不起的開源字體。但其正體寫法的確獨尊「台敎」,的確令人若使用它就失去選擇權。打一個比喻,有人起了一道高牆,圍困着雞蛋。那麼,是設計出這高牆圖則的人之過?還是興建這高牆的人之過?又或是呼籲建這高牆的人之過?整個過程中,誰都有其責,而我則盡力向所有責任者發聲。台灣敎育部,我寄了又寄,卒之都係得個吉,但我久不久又會再寄。誰都可以嘲笑我精衛塡海徒勞神,但誰都不能老屈我沒向台灣敎育部提出異議。我還未計算我向推普碎粵團體、向反粵譯人士等等所提出的同類異議文書。我向某些人或團體指出問題,不是說它是唯一的責任者,但不等於他應無視這問題。&/p&&br&&p&至於從晚期資本主義運作角度提出的反駁,例如說人家只是公司或專案小組生產一個產品,你不爽就不要用之類,我必需指出這是忽略了人類文明的文化責任。尤其是倘若一個產品有不小的覆蓋性或壟斷性,即使它無此意,但其造成的環境就有一定程度的逼迫性。電腦或手機作業系統的系統字型,本來就與作業系統困綁,要換走它方法未必容易,可能有後遺症,甚至本來的設計就是不想你換走它。而數個寡頭壟斷的系統,不論Windows系、蘋果系、開源系等,若果都把系統字型設定作台標,而沒有給用戶簡單平衡的選擇時,這就構成更大的逼迫形勢。我不爽,不用A產品,結果換了B產品、C產品也如此。這絕對會改變文化版圖,對本來安好的文化造成損失。普通一款電腦字型市售產品,還可以說它有許多平衡的競爭。然而思源字型專案的願景,相信從各方資料都可看到。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對文化方面皆是。他朝沒有了晚期資本主義的運作,漢字也不會消失,但扭曲了的文化版圖、消亡了的語文,就神都難救。&/p&&br&&p&有人換換說法,說不爽就自己folk。這種說法,其實無視高牆與雞蛋勢力間之差距,把高牆裏的問題轉移到雞蛋身上,要雞蛋去承受。不過,我個人反正已習了愚公移山,移得年紀還輕就已兩鬢斑白(絕非誇張法),早前就發佈過「IPA明體」的舊字形補完和改造版(&a href=&http://goo.gl/yylKEU&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造字:開源字型_i.明體
[刻石錄]&i class=&icon-external&&&/i&&/a&),這字型尚未完工,還會增修改進。同時,我也龜速地一個人嘗試在花園字型維基上造舊字形字型,以及與朋友龜速地嘗試改成一條開源的香港敎育局標準標書。本來也想在若干年後,完成這些愚公計劃時,就補完M+字型或Nanum font的,卻苦惱於兩者在設計上各有其缺點。現在思源的恩賜正好取代之。誠然,個人修改,路漫漫。若有喜歡舊字形的朋友一同參加,眾志成城,當然是美事。不過我有朋友也說,民間修訂版本,力量與官方版本相差若何?若屆時有有心人彌補這差距,例如官方也宣傳該舊字形修改版,那就好。&/p&&br&&p&然而,有人出力自行修改,不等於這個專案整個過程沒有問題。據資料說這專案花了三年時間,在下自問這段時間內,在不少字型網上社區都活躍,但從不見到有關諮詢,卻反而不知從甚麼途徑,專案的一眾負責人,竟依了一位爸爸之倡議,那位爸爸不懂手寫體與印刷體之別、不懂不同字體和字型於不同用途時的需求。這個立足點已有問題的倡議,旁觀者看來,彷彿獲得特權看待般。然後得知此事時,米已成炊。盲從「台標」的人仍然可罵我「人家的過程干卿底事」,但既然這個專案對漢字有心,這樣的運作過程就未免太無心了。&/p&&br&&p&有人找碴說我所謂的「康熙字典體」不標準,或者無現行政權承認。這些我在舊文早已解說過。《康熙字典》裏個別字的寫法已out了,給民間眞正約定俗成的寫法取代,例如「在」、「壺」等字,但爲數不多,而且其取代局面有目皆見,根本就沒有爭議,update之便可。日本update它後,製成的《大漢和》舊字形標準,仍依習慣稱作「康熙字典體」。那些人也要找碴嗎?政權之說更可笑。哪個政權都不可能千秋萬代,都會更替。漢字卻是由古代一直傳承至未來的。要說字型,何者才是重點?不是顯然易見嗎?&/p&&br&&p&也有說已不是給你「陸規」的,很好吶。這種說話,與跟一個香港人說:「已不是給你唐英年吶,有梁振英,很好啊!」邏輯上有甚麼分別呢?&/p&&br&&p&還有那些說甚麼「根本就不是平時手寫出來的東西、一點親近感也沒有」去盲捧「台標」的人,我懶得再詳細反駁了。連說了這麼久的手寫體與印刷體之別,說話的人都沒搞懂。我倒想看看他平時手寫時,寫出的是否眞的都是明體或黑體。&/p&&br&&p&去除一大堆迴避我指出的問題之論點,剩下的是甚麼呢?&/p&&br&&p&我說分開台灣中文,還回傳統中文的空間,結果被罵「企圖讓Adobe把國字標準字體給廢掉」、「如果要讓舊字型徹底取代國字標準字體、讓大家沒有國字標準字體可用的話,我只能說髒話了。」&/p&&br&&p&我如實地指出不同正體中文地區的用字情況,如實地簡述「台標」問題,提出如蒙應允不勝銘感之請求,結果被罵「下三濫的革命開炮方式」、「洗洗睡」等等(請恕例子從略)。&/p&&br&&p&連我去發一個聲,運用一個普通草民的卑微言權——那並不是與官方有甚麼途徑聯絡以左右之的特權,我也自問只是發表有事實根據的言論,都可以被罵「還特地註冊一個 GitHub 帳號去抱怨這件事,實在是夠了」。&/p&&br&&p&我無意呼天搶地說我心靈受創了甚麼甚麼,我想說的,是請發表這些言論的人,不要雙重標準地,看看一件事,評一評個道理。2009年,一個作業系統採用了一款系統字型,寫法是舊字形的。有人不但發聲,更是呼籲大家「一人一信」去抵制。其人所言的內容更是不如實的、指鹿爲馬的、顚倒黑白的,例如一個明明在字典裏的正確寫法,他們就冤枉它是錯字。即使別人已把其謬告知他,他依然不理,繼續散佈顚倒黑白的訊息。他發動的要求,並不是說多設立一個寫法,供用戶選擇;而是要徹底取代舊字形,令大家沒有舊字形可用。&/p&&br&&p&以大家對我這卑微如實發聲之評價,要是秉持相同的標準,大家會怎樣評價他這個行爲?&/p&&br&&p&還有,那人成功了。我再看着寂寞夜空,思念滿溢,起舞飛騰,繼而消失。世界變革,命難逃逸,守護之物,消逝何急!破碎壞滅,沒入漆黑。&/p&&br&&p&在下對原則素來執着。對各種意見,特別是與自己相反的,都會仔細思慮。一大堆邏輯、三段論證……等運作過後,確實於理不是,一定由衷道歉,不會走數;但若不能以文明說服我,我所言確實有理,就自會尖銳指出。過程中會傷到人——若是如此,一郎先行鄭重道歉,一郎並不是要傷害他人,而是要恪守眞相和道理。相比現在這樣說,我更希望去做。一個人實在做不了甚麼,若有人願意同行,一起努力,實在是渺小的在下幾生修到的大幸。言詞朝夕沒甚麼好爭,我始終依依不捨的,是舊字形的復興——不是要其他人只能用舊字形,而是希望想用舊字形的人,在他希望的場合裏,都能使用舊字形。&/p&&br&&p&==========&/p&&br&&p&補充:&/p&&p&無心於明顯不是講道理、探討問題的口舌之爭。問過幾位朋友,都說在下「我說分開台灣中文,……,大家會怎樣評價他這個行爲?」之問相當清晰,不明白爲何有人會看不到,要求我再列出甚麼。我一向不喜歡把說過的話兒再三重覆。故此也不再回應。&/p&
能不依依?——我的心跡(p.s.昨晚張貼於字嗨fb)能不依依?——我的心跡昨天在工作忙得要命時,傳來噩耗——史上最具野心的開源中文字型,正體中文只備「台標」寫法。事態嚴重,即使有多心力交瘁,我也怱怱忙忙地,盡力在一些有丁點兒希望力挽狂瀾的地方,嘗…
是优衣库自制的一套字体,名字就叫uniqlo,优衣库所有产品上的字体都是这个。由佐藤可士和(Kashiwa Sato)设计,他的个人主页:&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KASHIWA SATO ||| 佐藤可士和&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img src=&/bcd70fc37f3ba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1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bcd70fc37f3ba_r.jpg&&
是优衣库自制的一套字体,名字就叫uniqlo,优衣库所有产品上的字体都是这个。由佐藤可士和(Kashiwa Sato)设计,他的个人主页:
来自子话题:
方正目前的字体主要分四种版本: 简体 (GBJ), 繁体 (GBF), GBK, BIG5, (另有 GB18030 版本, 因不常用所以不在讨论范围). 这是用四个版本的字体分别输出同样的字所呈现的效果:&br&&br&&img src=&/4fb40ef202b0e77e2d08b24f2d8d43dc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2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4fb40ef202b0e77e2d08b24f2d8d43dc_r.jpg&&&br&&br&&ul&&li&GBJ 即采用 GB2312 字符集标准的字体, 文字写法依据大陆标准; 收字数量少, &u&不含繁体字, 日韩用汉字, 及一些罕用字&/u&[黄色].&br&&/li&&li&GBF 即采用 GB12345 字符集标准的字体, 文字写法依据大陆标准; 收字数量与 GBJ 基本相当, 最大的不同是&u&简体字会自动被显示为繁体字&/u&[绿色], 而&u&真正的繁体字&/u&[蓝色]却无法显示.&br&&/li&&li&GBK 文字写法依据大陆标准; 收字数量在这四个版本中最多, 含有繁体字, 日韩用汉字, 及一些罕用字.&br&&/li&&li&BIG5 &u&文字写法依据港台标准[粉色&/u&]; 不含简体字, 日韩用汉字, 含有一些罕用字.&/li&&/ul&
方正目前的字体主要分四种版本: 简体 (GBJ), 繁体 (GBF), GBK, BIG5, (另有 GB18030 版本, 因不常用所以不在讨论范围). 这是用四个版本的字体分别输出同样的字所呈现的效果:GBJ 即采用 GB2312 字符集标准的字体, 文字写法依据大陆标准; 收字数量少, 不含繁…
来自子话题:
华文黑体不符合微软在 Windows Vista 时寻求的字体风格 [1],而且它不是天生为屏幕设计的字体,更没有为 Windows 的需求而优化。即使不顾风格问题而要用到 Windows 里也需要繁重的 hinting 工作而且最后效果还好不了。&br&&br&而且华文黑体并不是一款多么好的字体。苹果至今还在用它只是历史遗留问题,当年选了它似乎也只是没什么字体可选吧,华文黑体差强人意而已。微软要是有点品位,如今何必再选华文黑体?&br&&br&另外:微软在 Windows Phone 上用方正等线其实很奇怪,因为方正等线和 Segoe 并不搭,它更接近华文黑体这种传统的黑体设计。或许是因为微软雅黑口碑实在太差然后 Windows Phone 又不用亚像素抗锯齿吧。&br&&br&* * *&br&&br&Windows 的字体渲染风格与技术,导致轮廓字体必须为其特地优化乃至为屏幕特地设计才可在正文字号下清晰显示:&br&&ul&&li&Vista 以前提供的西文字体是 Tahoma、Verdana、Arial、Georgia 等,无不经过 hinting,而且 Tahoma、Verdana、Georgia 等是天生为低分辨率屏幕设计的字体;CJK 字体在正文时全是点阵的。那时 Windows 的字体渲染技术无法在正文字号把汉字显示清楚。&br&&/li&&li&从 Vista 开始全面启用 ClearType,并提供了一批为 ClearType 做亚像素 hinting 的字体。西文有 Segoe UI 和 Calibri、Consolas 等一组 C- 开头的字体;CJK 有微软雅黑、微软正黑、Meiryo 和 Malgun Gothic。&/li&&/ul&&br&ClearType 让 Windows 在正文字号用轮廓字体成为了可能,但问题很大:&br&之所以微软有能力从 Vista 开始用黑体/哥特体/无衬线体 CJK 字体,就是因为开始用亚像素抗锯齿了。但又因为过于强调锐利,于是 ClearType 这一亚像素抗锯齿技术渲染出来的文本还有很强的点阵风味(不平滑),于是在正文字号下仍然依赖 hinting。如果没有 hinting,笔画会被强制对齐到亚像素网格去,字形完全被扭曲。但大家也看到了,即使经过繁重的 hinting,这一代 ClearType 的 CJK 字体仍然扭曲不堪。&br&&br&专为屏幕设计并专为 ClearType 做 hinting 的字体都只能达到这样不堪的质量,你让微软怎么随手找个华文黑体就用?微软的屏幕字体必须特地设计、制作,不能像 OS X 那样随意使用任何字体。&br&&br&* * *&br&&br&DirectWrite 让 TrueType 轮廓在大字号下终于平滑了,让 PostScript 轮廓在任何字号的效果都很不错了。&br&&br&* * *&br&&br&[1]「微软在 Windows Vista 时寻求的字体风格」:Segoe、微软雅黑、微软正黑、Meiryo 和 Malgun Gothic 等字体的风格,很明显吧?把华文黑体和它们放一起看看:&img src=&/691e9bac3_b.jpg& data-rawwidth=&766& data-rawheight=&6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6& data-original=&/691e9bac3_r.jpg&&&br&* * *&br&&br&电脑快没电了,先匆忙写这些。&br&知乎的图片上传机制连几百 KB 的 PNG 都要统一再压缩成 JPEG,这实在太讨厌了。
华文黑体不符合微软在 Windows Vista 时寻求的字体风格 [1],而且它不是天生为屏幕设计的字体,更没有为 Windows 的需求而优化。即使不顾风格问题而要用到 Windows 里也需要繁重的 hinting 工作而且最后效果还好不了。而且华文黑体并不是一款多么好的字体。…
这是 Morisawa 森泽字体自家对不同规格的称呼。&br&&br&&br&前缀的 A, G, U 之类是规范名称代号:&br&&br&A-OTF = Adobe Japan Character Collection for CID-Keyed Fonts,也就是按照 Adobe 的字符集规范的产品。这个规范在日本是事实标准。&br&&br&U-OTF = U-PRESS 社团法人共同通信社向日本全国的报社等发稿时使用的编码。实际上,而森泽的这套产品基本是在 A-OTF 的基础上针对报社的需要补充而成的,差别主要是人名地名出现的异体字。&br&&br&&br&G-OTF = 学参 (gakusan) 字体。在日本,对小朋友学写字的字形有特别标准,比如走之的写法。所以这套字的字形也不一样。&br&&br&&br&后缀的 -Pro 之类的指对 Adobe-Japan 1 字符集的支持程度&br&&br&Adobe-Japan 1-3 = Std = 9,354字&br&Adobe-Japan 1-4 = Pro = 15,444字&br&Adobe-Japan 1-5 = Pr5 = 20,317字&br&Adobe-Japan 1-6 = Pr6 = 23,058字&br&&br&同是 Adobe-Japan 1-6 还有一个 JIS2004 对应版,型号是 Pr6N,字数和 Pr6 一样是 23,058字,但有一些字,如「葛」「辻」的字形不一样,义这就不详说了,有点复杂。&br&&br&&br&这些内容在其官网都有介绍,当然,都是日文。&br&&a href=&http://www.morisawa.co.jp/font/about/knowledge/charset.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morisawa.co.jp/font/abo&/span&&span class=&invisible&&ut/knowledge/charset.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是 Morisawa 森泽字体自家对不同规格的称呼。前缀的 A, G, U 之类是规范名称代号:A-OTF = Adobe Japan Character Collection for CID-Keyed Fonts,也就是按照 Adobe 的字符集规范的产品。这个规范在日本是事实标准。U-OTF = U-PRESS 社团法人共同通信社…
首先,华文细黑的西文部分并非如 &a data-title=&@Linkzero Tsang&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bc99ea20a899db6a2eaa& data-hash=&bc99ea20a899db6a2eaa& data-tip=&p$b$bc99ea20a899db6a2eaa&&@Linkzero Tsang&/a& 所说,采用了 Avant Garde Gothic 的蓝本——虽然它们在很多字母上的确很像。但是有一款名为 Century Gothic 的字体,和华文细黑的西文部分&b&几乎完全一样。&/b&&br&&br&&img data-rawheight=&474& data-rawwidth=&676& src=&/201b0cae58910cbd27f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6& data-original=&/201b0cae58910cbd27f4_r.jpg&&&br&(没有找到 ITC Avant Garde Gothic 的 Regular 字重,暂只对字形研究。)&br&&br&观察图片可以注意到:其实 Avant Garde Gothic 这款字体的 e, s 字母的笔画末端都是如 Helvetica 一样&b&切成水平&/b&,但 Century Gothic 却是&b&斜切&/b&的。&br&&br&华文细黑的西文部分采用了&b&斜切&/b&的方式,这点和 Century Gothic 更加相仿,或说完全等同。又如一些比较容易出卖一款字体的字母 Q,华文细黑与 Avant Garde Gothic 几乎截然不同,但却与 Century Gothic 的处理方式一样。&br&&br&由于两套字体的相似性,或许可以说:&b&Century Gothic 采用了 Avant Garde Gothic 的蓝本,但是华文黑体在设计西文时并没有采用什么「蓝本」,而是纯粹套用了现有的一款西文字体。&/b&&br&&br&对于华文宋体,情况相似,直接套用了 Garamond 字体(不是 Adobe Garamond)的西文,且契合度几乎满分:&br&&br&&img data-rawheight=&331& data-rawwidth=&576& src=&/7fca1b5da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7fca1b5dae_r.jpg&&&br&在这里,我想起来应该看一下两个字体中字形的锚点组成,以确定它们究竟是不是完全相同。&br&&b&但是结果却是有明显差异的:&/b&&br&&br&&img data-rawheight=&342& data-rawwidth=&712& src=&/d1500e5cab2a9d4e654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2& data-original=&/d1500e5cab2a9d4e6544_r.jpg&&&br&&b&字形看起来契合度如此之高,但是锚点却不一样,&/b&我猜测可能是华文处理字形转曲的时候,&b&变换了曲线的格式,&/b&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曲线。&br&&br&这方面我不是很熟悉,前些时日我为此提了一个问题,可以参见:&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TTF格式字体转换为OTF后会对曲线造成什么损伤?&/a&&br&&br&下面是华文几款其它字体西文部分与国外已有字体的对照:&br&&br&第一眼看到华文新魏的西文部分时候,并无法立刻判断这到底是什么西文字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b&也是用的别人家的。&/b&&br&毕竟字形被设计得质量还算高,那么这就不会是华文设计的。(有点寒酸……)&br&&img data-rawheight=&354& data-rawwidth=&651& src=&/de1a017a604d994cfc9d7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1& data-original=&/de1a017a604d994cfc9d71_r.jpg&&&br&后来从 What the Font 上查询得到了套用的是 Maiandra GD 字体,也是和华文新魏西文部分完全一样。&br&&br&之后我打算看一下华文行楷。这是很明显的 Brush Script (MT?),一款在前些年代被滥用而臭名昭著的字体。不作比较了,结果应该和上面的如出一辙。&br&&br&&img data-rawheight=&174& data-rawwidth=&523& src=&/0b84f5caf887ad50d8bd5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3& data-original=&/0b84f5caf887ad50d8bd51_r.jpg&&&br&所以,经过上面这些比对,我的分析是:&b&华文并不存在「具有避嫌之意的细节差异」,因此还是有一定可能拿到了授权。&/b&&br&&br&但是中文字体内带西文字体的授权,的确应该是非常昂贵的。再鉴于国内版权意识的低下,该可能性并不大。&b&我很大程度上仍倾向于华文并没有拿到相应授权,而是直接套用,并在字体曲线格式转换时些许破坏了原字体的曲线,于是成为了现在的这个样子。&/b&
首先,华文细黑的西文部分并非如
所说,采用了 Avant Garde Gothic 的蓝本——虽然它们在很多字母上的确很像。但是有一款名为 Century Gothic 的字体,和华文细黑的西文部分几乎完全一样。(没有找到 ITC Avant Garde Gothic 的 Regular 字…
来自子话题:
用的应该是日本森泽公司(Morisawa)的「A1明朝」。这在日本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商业字体。官网是&br&&a href=&http://www.morisawa.co.jp/font/fontlist/details/fontfamily006.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morisawa.co.jp/font/fon&/span&&span class=&invisible&&tlist/details/fontfamily006.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从风格上属于老式明朝,中宫偏紧。其最大特色是笔画交叉部的圆滑处理,使造型上带有类似照排字体墨迹晕开的效果。&br&&br&和其他日文字体一样,整体排印灰度很均匀,但很多单字有重心不稳之嫌。
用的应该是日本森泽公司(Morisawa)的「A1明朝」。这在日本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商业字体。官网是从风格上属于老式明朝,中宫偏紧。其最大特色是笔画交叉部的圆滑处理,使造型上带有类似照排字体墨迹晕开的效果。和其他日文字体一样,整…
分情况讨论。&br&&br&&ol&&li&所使用的字体家族本身没有粗体,或是类似方正兰亭黑家族一样,没有将各个&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D%97%E5%9E%8B#.E7.B2.97.E7.B4.B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字重&i class=&icon-external&&&/i&&/a&合并到一个家族中。这样,渲染程序遇到调用粗体的时候,只能采用算法加粗,也就是所谓「自动实现」。这样的自动加粗效果相当不佳。&/li&&li&当字体家族中具有多重字重的时候,通常在程序中调用粗体,能够使用真正的粗体。这样的例子,有冬青黑体简体中文、微软雅黑、Source Han Sans 等等。这里的粗体是经过独立设计的,笔画构件、负空间等得到了人手的优化,是正如
&a data-hash=&560dbad83a1b4deb709f6& href=&/people/560dbad83a1b4deb709f6&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梁海& data-tip=&p$b$560dbad83a1b4deb709f6&&@梁海&/a& 所说的,「是字体设计师的汗水凝结而成的」。&/li&&/ol&具体的例子,可以比较 Windows 里中易宋体(字体名称为「宋体」)和微软雅黑的粗体表现。注意在小字号下,微软雅黑的粗体表现因 ClearType 而显得糟糕,建议放大字号。&br&&br&此外,用 multiple master 技术可以插值生成一个字体中两个字重之间的中间字重,在 Source Han Sans 等具有多个字重的字体的设计中,应用很广。但是两段的字重亦是需要人工设计的,而且我估计中间插值的字重可能也需要经过人工调整。总之,当你见到一个具有多个字重的字族时(包括兰亭黑这样的不同字重没有合并到一个家族的字体),请记住这是字体设计师付出不少心血和汗水的产物。&br&&br&最后,请避免使用算法加粗的粗体。
分情况讨论。所使用的字体家族本身没有粗体,或是类似方正兰亭黑家族一样,没有将各个合并到一个家族中。这样,渲染程序遇到调用粗体的时候,只能采用算法加粗,也就是所谓「自动实现」。这样的自动加粗效果相当不佳。当字体家族中具有多重字重的时候,…
受邀回答,自己也查了一些资料,答案较长,慎入。(声明:提问者和我都把字体的 weight 暂时翻译成『字重』。后文有解释。)&br&&br&简单来说,
&br&&b&1. 这种字重表达方式来自国际标准 ISO,已经比较古老,且非强制。
&br&2. 根据标准,各个字体厂商在设计上有不同解读,这不是一种绝对度量,仅为一种相对度量。&/b&
&br&&br&纠错:
&br&1. 这种方式中 W1 并不是元单位
&br&2. 这种方式和 W3C 中 font weight 属性规定以及苹果的 CoreText 没有直接关系
&br&&br&正文开始——
&br&&br&开门见山,这种表达方式来自国际标准 ISO/IEC9541-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Font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 Part 1: Architecture (第一版诞生于1991年),关于 weight 的定义在正文 8.6.12 。
&br&&br&第二:和所有 ISO 一样,各国都照搬到自己的国家标准中,所以这部分搬到中国内地国家标准,就成为
GB/T 7 《信息技术 字型信息交换 第1部分:体系结构》,搬到日本就成为 JIS X4161 内容一样。我们先看ISO 的英文原文。&br&&br&------引用开始-----------
&br&8.6.12 Weight (WEIGHT),
&br&WEIGHT is a Code, indicating the coded weight of the typeface of the font resource relative to all font resources of the same font family (FONTFAMILY) and data Source (DATASOURCE), according to the judgment of the data S one of
0 = not applicable?
1 -& Ultra light (lowest ratio of glyph stem width to font height);
-& a Ultra bold (highest ratio of glyph stem width to font height).
&br&WEIGHT Codes are ordered according to increasing weight. All other weight Codes are reserved for future standardization.
&br&&br&(代码略)
&br&&br&NOTE 15 A font family-independent approximation of absolute weight adequate for matthing operations across all font re- sources and all font suppliers tan be derived using the nominal capital stem width (NOMCAPSTEMWIDTH) and capital height (CAPHEIGHT) properties:
&br&&br&AbsoluteWeight = NOMCAPSTEMWIDTH / CAPHEIGHT
&br&--------引用结束--------
&br&&br&同样的内容,我们再来看内地的国家标准把它弄成中文是什么样子:
&br&&br&------引用开始-----------
&br&8.6.12
权(WEIGHT)
WEIGHT是一个代码,它指示该字型资源的字体相对于同一字体族和数据资源中所有字型资源的权的编码,根据数据资源判断,它是下述代码之一:
1→特细(字形主干宽度对字型高度最低的比率);
2→非常细;
9→特粗(字形主干宽度对字型高度最高的比率)。
权代码是按权的增加排序的,所有其他权代码被保留给将来的标准化使用。
权-特性::=权-名称,权-值
权-名称::=STRUCTURED-NAME
--GB/T 16964.1//WEIGHT
权-值::=CODE
注15:一个可以满足整个字型资源和所有字形提供者的匹配操作,与各字形族无关的绝对权的近似值,可通过标称的大写主干宽度和大写高度特性导出:
绝对权=标称大写主干宽度/大写高度
&br&--------引用结束--------
&br&&br&解读:&br&&br&1. 第一是吐槽,翻译实在晦涩,而且 weight 被翻译成『权(重)』。个人认为还是『字重』好理解。&br&&br&2. 0-9 都只是代码,并不是绝对数值,最后『注15』中提到的按照『绝对权』的公式算出来的肯定是一个小数。因为公式里的参数可以按照标准中其他定义换算成 大写字母 I ÷ 大写字母 X 的宽度。&br&&br&3. 这种表达中 0 是『不用』 (英文原文是 N/A),即字体文件中没有该信息。不过“数字越大,字越粗”是规定好的。&br&&br&4. 这种表达中 1 不是起点。因为所有字型不可能都从『特细』开始。实际上,很多字体一般把 W3 当作一般正文的 Regular 粗度。&br&&br&5. 这都是相对标度,一个家族字体不一定全有 1-9 这十种字重,但为了留有后即开发的余地,编号不一定连续。比如 Hiragino 最常用的字重标为 W3 和 W6,然后各个系列有不同的展开。如日文 Hiragino 明朝目前制作的只有 W2-8 七种,而同为 Hiragino 系列的 KakuGothic 则 1-9 都有,MaruGothic 只有偶数的 W2 W4 W6 W8 等等。 苹果 Mac 系统预装的是 明朝 W3 W6 两款,KakuGothic的 W3 W6 W8 三款, MaruGothic 的 W4一款;中文的『冬青黑体简体』也是W3 W6 两款。&br&&br&6. 这个标准不是强制执行,很多厂商并不用。所以即使进行家族展开,直接用英文代号的也很多。比如 Adobe 的小冢字体使用的是 EL, L, R, M, B, H 。即便是同样的设计师,比如 Hiragino 设计的字游工房的其他产品如『游明朝体』系列也用的是 R,L, M,D。日文厂商中,Hiragino 系列、平成系列字体、Motoya 公司常用这种数字标度,而森泽和 FontWorks 的产品一般都不用数字。&br&&br&&b&结论,是否使用以及如何使用都没有规定,即非绝对标准;但一个字体家族内部的粗细区分,完全是设计师在字体的早期企划阶段,根据字形笔画、灰度、中宫等元素进行阶段管理,精心策划后再进行制作的。&/b&&br&&br&各种日文字体在字重上考虑的重点,可以参考如下日文网站。每个设计师考虑的角度不一样。&br&[1]游Gothic体
&a href=&http://www.jiyu-kobo.co.jp/ytl/ygf_more.html#Anchor-yg_more03&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jiyu-kobo.co.jp/ytl/ygf&/span&&span class=&invisible&&_more.html#Anchor-yg_more03&/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2]平成字体
&a href=&http://www.jagat.or.jp/story_memo_view.asp?StoryID=6074&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jagat.or.jp/story_memo_&/span&&span class=&invisible&&view.asp?StoryID=6074&/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至于为何日文字体常见的问题,我的意见是&br&&br&1. 从定义可以看出,这种『字体家族』的展开原本只适合西文,而对于亚洲字体来说,家族化涉及大量繁重的工作,除了大厂商投入人力物力来做,个体设计师很难进行家族展开。整个行业来说,日本做的比中国领先,这是不争的事实。&br&&br&2. ISO 在制定阶段,日本有很大参与(阅读全文就知道里面有很多针对日文的特殊内容,国标引进的时候照搬了),所以对日本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都比较积极,相对中国,日文字体使用这种做法比较多。&br&&br&3. ISO/IEC9541-1 制定于1991年,所以那个年代开始策划的字体,有使用这种度量的倾向。大家知道,一套字体的开发不是一年两年就可以完成的,尤其是这种家族展开,工作量都是按照年度算的。&br&&br&&br&&br&纠错部分:&br&1. 这种方式中 W1 并不是元单位&br&上面的解读部分已经说了,W1 是 UltraLight 。事实上很多日文字体设计师都说,开始入手设计的一般都是从 W3 这一常见字重开始的。&br&&br&2. 这种方式和 W3C 中 font weight 属性规定以及苹果的 CoreText 没有直接关系 。&br&&br&和 ISO/IEC9541-1 相比 W3C 里 CSS的 font weight 属性诞生时间相当晚了,应该说是 CCS 表达借鉴了ISO/IEC9541-1 做法。作为 web 新时代的标准,代码做成三位数估计是为了今后开发预留空间,因为西文的字体设计有很多这种编码的做法,单纯一位数可能不够。 ISO/IEC9541-1 本身也说『所有其他权代码被保留给将来的标准化使用。 』而且数字值 400 相当于 normal,700 等价于 bold。&br&&br&至于苹果的 CoreText,我查了开发者文献,里面提到&br&-------&br&The weightOfFont: method returns an approximate ranking of a font’s weight on a scale of 0–15, where 0 is the lightest possible weight, 5 is Normal or Book weight, 9 is the equivalent of Bold, and 15 is the heaviest possible (often called Black or Ultra Black).&br&&br&-------&br&可见这个标度 0 是最细(而不是 N/A),且尺度是 0-15,数字值 5 相当于 normal,9 等价于 bold。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系统。&br&&br&
受邀回答,自己也查了一些资料,答案较长,慎入。(声明:提问者和我都把字体的 weight 暂时翻译成『字重』。后文有解释。)简单来说, 1. 这种字重表达方式来自国际标准 ISO,已经比较古老,且非强制。 2. 根据标准,各个字体厂商在设计上有不同解读,这不…
作為兩方也有涉獵的中文字體設計師,我認為兩者各有其難度。&br&&br&中文的難處:&br&中文字體設計師要在大小統一(monospaced) 的空間分割成正空間和負空間分割。由於是表意文字,因此一個字一意思,一套終極完整中文字庫需要二萬至三萬多字。&br&中文字體,若以內文字起計,如宋體、黑體等(LOGO不在此談,因為沒有準則可言),最大的難度就是要將二萬至三萬多字統一風格、大小高度比例,其注入的時間和耐力可想而知。&br&&br&英文的難處:&br&拉丁字母為表聲字,字數雖少,但致命點在於,英文並不如中文一字母一字,而是多字母才組成一字。而且每個字母大小不同(variable width),因此要先將字母大小比例均一(這是新一代的做法,還未計古典類,如Garamond, Bembo一類字母間比例大不同的字款),在基本測試成功後(如Hamburgefonstiv, a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lazy dog, etc.)再做kerning pair. 若果字母比例好的話後期工作就沒有那麼辛苦。&br&&br&基於中國與西方的文字文化不同,公平點說是各有各難度。由設計師朋友Petr Bilak口中得知於拉丁入門門檻較易,因此競爭十分劇烈,當然競爭是很正面的,就是鬥質素了。
作為兩方也有涉獵的中文字體設計師,我認為兩者各有其難度。中文的難處:中文字體設計師要在大小統一(monospaced) 的空間分割成正空間和負空間分割。由於是表意文字,因此一個字一意思,一套終極完整中文字庫需要二萬至三萬多字。中文字體,若以內文字起計…
我来玩玩~Mathematica大法~不要管我,你们继续讨论。。&br&&br&1,首先,把三个字给弄出来,空点间距:&br&text = Graphics[&br&
Text[Style[& M
K &, FontSize -& 32, &br&
FontFamily -& &Helvetica&], {0, 0}], Background -& LightGreen, &br&
ImageSize -& 150]&br&&img src=&/62a42a3deb01cba790273ede308a08be_b.jpg& data-rawwidth=&597& data-rawheight=&2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7& data-original=&/62a42a3deb01cba790273ede308a08be_r.jpg&&2,变成图片剪裁一下:&br&textImage = ImageCrop[ Rasterize[Text@text, ImageSize -& 300], {300, 150}]&br&&img src=&/9fb1c17b3b288fdc14028_b.jpg& data-rawwidth=&572& data-rawheight=&1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2& data-original=&/9fb1c17b3b288fdc14028_r.jpg&&3,模糊化一下:&br&blurredTextImage = ColorConvert[Blur[textImage, 8], &GrayScale&]&br&&img src=&/3f8d723fa6f0a1ea0420b9_b.jpg& data-rawwidth=&524& data-rawheight=&2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4& data-original=&/3f8d723fa6f0a1ea0420b9_r.jpg&&4,获得长宽值先。。&br&{m, n} = Dimensions[ImageData[blurredTextImage]]&br&&br&5,取出每一行的像素值作为一个list,对其进行插值拟合,得到一个f(x)函数,图像m行得到m个插值函数,欧对了,黑色值要比白色的f(x)值大,所以取个反:&br&flist = Table[ListInterpolation[1 - ImageData[blurredTextImage][[i, ;;]]], {i, 1,m}];&br&&img src=&/c251b52a8b75d2135ead2ba2d9865f8b_b.jpg& data-rawwidth=&837& data-rawheight=&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7& data-original=&/c251b52a8b75d2135ead2ba2d9865f8b_r.jpg&&6,最后把所有线画一下,由于行数太多比较密,所以还是每两行画一根:&br&ListPointPlot3D[Table[Table[{i, t, flist[[i]][t]}, {t, 1, n, 0.1}], {i, 1, m, 2}], &br&
PlotRange -& {0, 1.5}, Boxed -& False, Background -& Black, PlotStyle -& {White}, &br&
ImageSize -& 800] /. Point -& Line&br&7,旋转到某一个角度。。收工!&br&&img src=&/3f20f957c7eb_b.jpg& data-rawwidth=&589& data-rawheight=&5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9& data-original=&/3f20f957c7eb_r.jpg&&啊,视角没调好,歪了,横坐标精度不够。。嘛,算了(逃
我来玩玩~Mathematica大法~不要管我,你们继续讨论。。1,首先,把三个字给弄出来,空点间距:text = Graphics[ Text[Style[" M O K ", FontSize -& 32, FontFamily -& "Helvetica"], {0, 0}], Background -& LightGreen, ImageSize -& 150]2,变成图片剪裁…
来自子话题:
說一下對 2 塊錢(家庭版)定價的看法,而我因不從事字體製作行業的關係,與釗立兄討論此事時,皆對此「大甩賣」之舉對字體製作行業的影響不明,所以僅作拋磚引玉之用。&br&&br&當初知道有賣 2 塊錢的字體,是方正顯仁,因爲此款字體自開始製作以來就宣傳不斷,廣告詞「『方正顯仁簡體』50 年內的全部版權收益都歸『粉筆哥』崔顯仁先生所有。&b&您的正版使用,將改變他的生活!&/b&」,這種將正版使用與公益掛鉤的行爲的確很有成效,截至現在方正淘寶頁面上預售的方正顯仁已售出了 3,493 件[1],而方正官方新浪微博的相關討論下也不乏溢美之詞[2],甚至也有人一次性購買了 5 份。&br&&br&當字體與公益扯上關係後,字體本身的質素在公衆的眼裏,或許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動人的故事,以及一個有良心的企業。&br&&br&但爲什麼在方正淘寶販賣的其他所有字體,都要跟公益字體定成一個價呢?&br&&br&2 塊錢,真便宜,反響似乎還可以,回到方正官方新浪微博吧,他們轉發了&a href=&/n/%E5%8F%98%E6%80%81%E8%BE%A3%E6%A4%9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变态辣椒&i class=&icon-external&&&/i&&/a& 的一個微博:&br&&blockquote&作为多年使用免费字体的设计师,我问心有愧,这次以实际行动支持字库厂商&a href=&/n/%E6%96%B9%E6%AD%A3%E5%AD%97%E5%BA%93%E7%BE%8E%E4%B8%BD%E7%9A%84%E5%AD%97%E4%BD%9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方正字库美丽的字体&i class=&icon-external&&&/i&&/a& 感谢你们多年的努力,带给我们这么多优美的字体。用户支持正版,你们才会继续有动力做下去,加油!每款家庭用正版字体仅售2元,辣椒自发广而告之并购买16款字体,戳右边链接==& &a href=&http://t.cn/zTxUWO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首页-方正字库&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 然後還轉發了用戶名&a href=&/n/%E6%96%87%E5%88%80%E7%94%B1%E8%B5%B0d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文刀由走de&i class=&icon-external&&&/i&&/a& 的:&br&&blockquote&以前想使用方正字体,都不知道去哪购买。这次方正上线了众多字体,都很漂亮的说,而且个人使用才¥2元每款,相当超值。刚在淘宝店一口气买了56款,这下“再也不用担心没字体用了!”支持正版字体,从我做起!&/blockquote&&br&很勵志,不是麼?&br&&br&2 塊錢的定價看起來很有好處:例如像&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闻夕语& data-hash=&be0b8f827effa62fce896& href=&/people/be0b8f827effa62fce896& data-tip=&p$b$be0b8f827effa62fce896&&@闻夕语&/a& 所說的,諸如「可能会有不少人知道这件事之后才知道“哦原来字体是要卖钱的啊”」,諸如「我更觉得这只是一个开端,等到什么时候方正字库开始封杀网络资源之后,才会有更多的人跑来买字体,逐渐将整个市场变成良性循环」,或許當我家親戚的小孩要做 PPT 課件的時候,我會推薦他去方正淘寶花幾塊錢買上幾款字體,版權意識要從小培養。&br&&br&那麼, 2 塊錢的字體(家庭版),初步成效如何呢?&br&&br&&blockquote&方正淘寶銷售量排行:&br&1.方正顯仁簡:3,230 件&br&2.方正清刻本悅宋簡:15 件&br&3.方正博雅宋簡:10 件&br&4.方正風雅宋簡:6件&br&5.方正蘭亭纖黑簡:6 件&/blockquote& (順帶一說我不知道淘寶「30 天售出」,和「銷售量」有什麼差別,但看起來是「30 天售出」的數量更多,例如方正清刻本悅宋簡 30 天售出了 145 件,方正博雅宋簡 30 天售出了 28件)&br&&br&說說我自己的看法:&br& 我覺得 2 塊錢(家庭版)的定價是基本沒有考慮購買對象的,這價格有點太自暴自棄了,2 塊錢即使是學生也會覺得便宜,即使是學生,也有足夠的能力一次性購買 10 款,甚至 50 款,但他真的會用得到這麼多的字體麼?或者說,他是出於足夠的需要,去甄選並購買這些字體的麼?使用字體最多的地方或許會是漫畫的文字排版,除了正文之外藝術字的表現也是漫畫的一個構成部分,但在一個單行本的容量裏,一般也不會使用超過 10 款字體。&br&&br&2 塊錢的價格,或許是有點低廉了,特別是當把 63 款字體與一款出生頭上就頂着「公益」兩字的字體,定成同一個價格的時候(這要多大的勇氣啊),字體其本身的質素反而容易被所謂的「习惯为版权付费的公益」[3]所埋沒。版權意識可以有,但還有一個東西,說得難聽點叫節操,說得好聽點,就是字體使用者自身的職業規範。&br&&br&***&br&&br&現在方正的字體基本已全線上架,定價皆是 2 塊,比較熱門的字體都有上千或近千的銷量。&br&&br&&br&&br&[1]&a href=&/item.htm?spm=a1z10.3.w.11.ZJDIuG&i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方正显仁简体(家庭版)&i class=&icon-external&&&/i&&/a&&br&[2]&a href=&//zshMkFB8X?ref=http%3A%2F%%2Ffangzhengziku#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方正字库美丽的字体的微博 新浪微博&i class=&icon-external&&&/i&&/a&&br&[3]&a href=&//zsV1WhNzO&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方正字库美丽的字体的微博 新浪微博&i class=&icon-external&&&/i&&/a&
說一下對 2 塊錢(家庭版)定價的看法,而我因不從事字體製作行業的關係,與釗立兄討論此事時,皆對此「大甩賣」之舉對字體製作行業的影響不明,所以僅作拋磚引玉之用。當初知道有賣 2 塊錢的字體,是方正顯仁,因爲此款字體自開始製作以來就宣傳不斷,廣告…
不泻药。抛砖引玉,我试着来回答一下。&br&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可能刚接触漫画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这logo是漫画家自己设计的吗?好厉害哦!&br&其实就不同情况不同来看,我先给结论:&b&可以自己设计,也可以请平面设计师来设计,也可以自己画个手稿交给平面设计师细化,提高质量。&/b&&br&&br&&br&&u&根据自己的需求有不同的选择。&/u&&br&&br&1、有些同人游戏同人漫画就作者自己上了,反正差不多就行了,有这样想法的人也很多。因为日本有很多logo设计的书和教材(资源丰富),就算自己来,最终成品也还过得去。&br&&br&2、对logo有点要求想好好做个logo就要请平面设计师做顾问了。特别是如果漫画将连载更加需要一个高质量的logo了,漫画家可以自己画一个logo告诉平面设计师我需要这样感觉的,然后互相探讨可能性,由平面设计师来操刀做成品。&br&&br&3、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漫画专门学校也开课教授如何制作漫画的logo。比如日本漫画艺术学院(专门学校)就会教你上机用 Adobe Illustrator制作自己漫画的logo,还会教画册的装帧等。&br&&img src=&/b1ad5ff7f388b_b.jpg& data-rawwidth=&359& data-rawheight=&44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9&&&br&图片来源:&a href=&http://www.nmg-nagoya.ac.jp/blog/2013/11/post-859.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タイトルロゴ作り+?&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专职专供,像轻小说的logo,电视剧的logo,动画的logo,电影的logo……都会请平面设计师参与设计。&br&&br&logo制作的流程一般经由漫画家确定铅笔稿后,先制作黑白稿。比如像这样~&br&&img src=&/9d023dbf48cc7e5e2910c5_b.jpg& data-rawwidth=&708& data-rawheight=&3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8& data-original=&/9d023dbf48cc7e5e2910c5_r.jpg&&这可以说是母型。矢量文件。主要修正的包括统一字体灰度,统一笔形,统一平衡,西文字体和日文字体的组合,视觉补差等。然后根据不同需要设定不同环境下的使用。&br&比如放在蓝光DVD上的设计就被设定成反白+阴影&img src=&/5622ddcc2f044cb1f269f1fb0624df97_b.jpg& data-rawwidth=&361& data-rawheight=&29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1&&&br&宣传类的海报则设定成换一种颜色的阴影。&br&&img src=&/dca7a53798e_b.jpg& data-rawwidth=&422&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2& data-original=&/dca7a53798e_r.jpg&&&br&运用在网上可能还要对固定尺寸的logo像素点进行优化。&br&&img src=&/e03b5dffa75c9f0618cd01_b.jpg& data-rawwidth=&1099& data-rawheight=&3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99& data-original=&/e03b5dffa75c9f0618cd01_r.jpg&&这些都是logo制作后期要设定好的。&br&姐妹作品鲁路修的logo后期也制作成了彩色稿。&br&&img src=&/bd6c5b163b70480ab20ffb_b.jpg& data-rawwidth=&433& data-rawheight=&2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3& data-original=&/bd6c5b163b70480ab20ffb_r.jpg&&以上图片来自官网或者宣传品的截图。&br&如果你需要制作这样的logo可以联系设计师或者设计公司,日本有专门从事影视作品logo或者宣传等的设计公司,比如&a href=&http://www./Logo.html#6&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Logo.h&/span&&span class=&invisible&&tml#6&/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以上。
不泻药。抛砖引玉,我试着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可能刚接触漫画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这logo是漫画家自己设计的吗?好厉害哦!其实就不同情况不同来看,我先给结论:可以自己设计,也可以请平面设计师来设计,也可以自己画个手稿交给平面设计师细…
我觉得只有靠多看,小时候觉得所有的动作片看起来都一样,花了好久才分清楚苍井空、吉泽明步、立花里子、麻美、松岛枫、北原多香子等等等等
我觉得只有靠多看,小时候觉得所有的动作片看起来都一样,花了好久才分清楚苍井空、吉泽明步、立花里子、麻美、松岛枫、北原多香子等等等等
追随許瀚文的队形:&br&&ul&&li&在印刷与 OS X 等正常的栅格化环境中:Source Han Sans 的设计风格比微软雅黑好(主要因为字距与字面合更理;然后我个人喜欢 SHS 较雅黑少一些为黑度平均而做的妥协),但执行质量(尤其简中部分)不如雅黑成熟(最严重的就是间架结构未经足够优化、笔画冲突较多)。&/li&&li&在 Windows 的栅格化环境中:雅黑是大众能接触到的唯一提供了 ClearType hinting 的简中黑体,因此在 Windows 全面迁移至 DirectWrite 的抗锯齿风味以及 PC 普遍使用高分辨率屏幕之前,雅黑是唯一能满足 Windows 用户的简中黑体。因此目前 SHS 和微软雅黑没有可比性。等以后 DW 与高分辨率屏幕普及了,Windows 的情况会向印刷靠拢。&/li&&/ul&至于 GHOST 提到的标点、西文与数字的问题:&br&&ul&&li&SHS 的标点设计目前并不理想,尤其与逗号形态相关的标点,不过当然,雅黑那边彻底是奇葩。&/li&&li&中西文的尺度与对齐关系上,SHS 的效果的确较为成熟,雅黑那边让人感觉就是不懂中西文混排的人做的(仅较 OS X 的华文黑体略好一点)。&/li&&/ul&
追随許瀚文的队形:在印刷与 OS X 等正常的栅格化环境中:Source Han Sans 的设计风格比微软雅黑好(主要因为字距与字面合更理;然后我个人喜欢 SHS 较雅黑少一些为黑度平均而做的妥协),但执行质量(尤其简中部分)不如雅黑成熟(最严重的就是间架结构未…
&b&离开具体环境谈字体就是耍流氓。&/b&&br&&br&既然你提到要把字体用于班报当中,那么就应当把这些内容打印出来再比较。如果只是在屏幕上看,无疑,宋体更加漂亮。因为宋体是专门为屏幕显示而优化过的字体,而博雅宋是为了打印印刷而制作的字体。不打印出来具体比较,你是无法说服你的同学的。&br&&br&最后,打印的时候不妨也加入博雅方刊宋,另外记得不要标出字体名称,让你的同学做单盲测验。&br&&br&=====================&br&&br&关于共产中文,先截图收藏:&br&&br&&img src=&/0dfbce767bcec0a06bc9bc11_b.jpg& data-rawwidth=&641& data-rawheight=&3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1& data-original=&/0dfbce767bcec0a06bc9bc11_r.jpg&&&br&&br&然后再放图打脸:&br&&br&&img src=&/f57fee9a38e82cd774ef5c_b.jpg& data-rawwidth=&660& data-rawheight=&3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0& data-original=&/f57fee9a38e82cd774ef5c_r.jpg&&&br&总有优越感爆棚的人会自己扇自己耳光,要发现这一点你只需要一次Google。&br&虽然我被某人划进了语言品味不正常的范畴,不过既然某人自己也跳了进来,我也就无所谓了。&br&&br&欢迎折叠。
离开具体环境谈字体就是耍流氓。既然你提到要把字体用于班报当中,那么就应当把这些内容打印出来再比较。如果只是在屏幕上看,无疑,宋体更加漂亮。因为宋体是专门为屏幕显示而优化过的字体,而博雅宋是为了打印印刷而制作的字体。不打印出来具体比较,你是…
谢邀,零散发表几点&br&&ul&&li&&b&信息量≠质量&/b&&br&这个信息量其实是特征信息量,而不是质量的信息量,类似一种参考线的存在。用来开始的字包含了各字母的常见特征(也就是分类)。然后通过这些字确定字体的整体特征、风格和用途&b&定位&/b&。方便后面的字的制作。比如你说的高度、比例这些,其实也都是风格的事,和质量没关系。&br&而且具体从什么字开始做,每个设计师有自己的喜好,比如你说的helvetica是从hop开始做的。也有从xbp开始的,也有从RSOgfl开始的,有nbvoAOH开始的,有从aeg开始做的,还有很多不选字随便开始的。&br&&img src=&/777e85ce889c14d9dc1d_b.jpg& data-rawwidth=&938& data-rawheight=&4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8& data-original=&/777e85ce889c14d9dc1d_r.jpg&&&img src=&/c602d82fbc427c3c140d565e67316f5d_b.jpg& data-rawwidth=&455& data-rawheight=&5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5& data-original=&/c602d82fbc427c3c140d565e67316f5d_r.jpg&&比如这个是日文假名的特征分类,同一类里你喜欢从哪个就从哪个开始好了。&br&漢字的可以看&u&許瀚文&/u&的答案&br&&br&&/li&&li&&b&离开整体效果谈字体质量是耍流氓&/b&&br&说耍流氓是言过了,但肯定是不能只从单个字来说字体的质量的。字体(相对书法)非常看中的一点是整体的(成篇的)效果,总的来说就是各种统一:&br&灰度的统一(平均分布);kerning/tracking(中文没这个虽然)的自然与否;重心是否统一;风格是否统一;规律是否统一等等。这些都是字体设计里最微妙最有趣的地方之一。&br&很多字看个别不太看得出花头,但是一排出来就知道孰好孰坏了。&br&当然,从个别字也是能看出一些的,比如视觉修正有没有、字体平衡如何、负空间分布如何、曲线的绘制技术如何之类的。&br&&br&&/li&&li&&b&常用又比较难做的字&/b&&br&硬要说从个别字看质量话,我觉得应该就是看那些难做的字做的怎么样吧。简单的字反而很难掌握好平衡,也相对看得出水平。和&u&許瀚文&/u&的答案里提到的一些字有重叠。下面粗体的是尤其需要注意的字&br&「&b&小子木&/b&水&b&家&/b&勞近衫藤霧覽働風成&b&北汽&/b&政&b&心&/b&派光&b&代&/b&狗&b&系&/b&和兆錢場安&b&母衣&/b&乙株式物節武永&b&会&/b&議」&br&&br&如果要再增加、細分些的話:&/li&&ul&&li&&b&橫豎分割&/b&類型里相對難且有代表的:&br&「生言日吉買電&u&理&/u&社書詰月&u&野&/u&口填國西&u&取&/u&川目&u&現&/u&前同府南京&u&町昭&/u&井皿手無&u&時&/u&神&b&彥&/b&阪&u&都項&/u&世&b&問&/b&市章可」&br&&u&下劃綫&/u&的字要注意左右平衡,&b&粗體&/b&的注意上下的平衡&/li&&li&&b&撇捺主導&/b&類型里相對難且有代表的:&br&「寸才不斗所入出山事章可大東米春条後人&u&合&/u&番&u&分&/u&業&u&少右&/u&夕有第園医父&u&冬&/u&魚発女長灰号&u&公&/u&」&br&&u&下劃綫&/u&的要注意上下的平衡,「父女」的相交曲綫是個難點。「山事大東」和他們旁邊的字的大小平衡要注意&br&&br&以上一共差不多140字,漢字結構上也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字,可以用來做字練習。&/li&&/ul&&/ul&
谢邀,零散发表几点信息量≠质量这个信息量其实是特征信息量,而不是质量的信息量,类似一种参考线的存在。用来开始的字包含了各字母的常见特征(也就是分类)。然后通过这些字确定字体的整体特征、风格和用途定位。方便后面的字的制作。比如你说的高度、比…
操作系统自带的一切字体都是由字体设计师、字体厂商设计制作的。&br&&br&操作系统自带的仅仅是:1. 字体文件的一份拷贝;2. 允许你使用这款字体的&b&授权&/b&(注意「授权」和「版权」的区别)。&br&操作系统自带的多数字体都是操作系统厂商从字体厂商那里购买&b&授权&/b&而来的(比如&u&中易宋体&/u&、&u&Arial&/u& 等),也有一些字体是操作系统厂商委托字体厂商设计制作然后自己持有&b&版权&/b&的(比如&u&微软雅黑&/u&、&u&Segoe UI&/u& 等)。&br&Microsoft Office、Adobe Creative Suite 之类软件自带的字体同理。&br&&br&名为「方正某某」的字体来自&u&方正字库&/u&。方正字库来自&u&方正电子&/u&(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方正电子属于&u&方正集团&/u&。&br&&u&方正电脑&/u&曾经也属于方正集团,和方正字库没什么关系,而且目前似乎只剩下租给宏碁的品牌和渠道了。&br&操作系统自带的方正字体是从方正电子购买&b&授权&/b&而来(再次注意,不是「购买」,也不是「购买版权」,仅仅是「购买授权」)。&br&&br&名为「华文某某」的字体授权自&u&常州华文印刷新技术有限公司&/u&,名为「汉仪某某」的字体授权自&u&北京汉仪科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u&……&br&Windows 自带的所谓「宋体」「黑体」「楷体」等字体授权自&u&北京中易中标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u&,所以最好称之为「中易宋体」「中易黑体」「中易楷体」等。
操作系统自带的一切字体都是由字体设计师、字体厂商设计制作的。操作系统自带的仅仅是:1. 字体文件的一份拷贝;2. 允许你使用这款字体的授权(注意「授权」和「版权」的区别)。操作系统自带的多数字体都是操作系统厂商从字体厂商那里购买授权而来的(比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楷体字体转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