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罗辑思维u盘化生存学编写者王珂

《太极》—思维法(4)
&&&&&&&&&&&&&&&&&&&&&&&&&&&脑太极
思维是人脑的功能,所以我们研究太极思维法也必须了解人脑。人脑也是一个太极,我们称它脑太极(“脑太极”这个概念是功勋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最早提出的)。&
一、结构复杂,确分两仪大脑是神经系统的中枢,是由具有不同功能的神经细胞构成的,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一个神经元具有大约两万个树突和轴突。两个神经元之间,由前者的轴突和后者的树突通过吸盘一样的组织相联接,连接的地方称为“突触”,树突可以感受刺激和传出冲动,传递冲动的物质叫“递质”,递质的种类很多,其中有许多至今尚未弄清楚。冲动的传导只能单向进行,不能反向进行。
人的大脑由大约几千亿个神经元构成,它的重量平均为一千四百克。其主要部分,皮层有许多皱折,所以皮层的展开面积可达二千二百多平方厘米,皮层厚度平均二点五毫米,一般分为六层细胞:⑴表面层或分子层,平铺着称为水平细胞的微结构;⑵颗粒细胞层,细胞小而微圆;⑶锥体细胞;⑷颗粒细胞密集部;⑸较多较大的锥体细胞层;⑹小棱柱细胞基底层。各种细胞层都有专门的机能。
大脑由一条纵沟分为对称的两个半球,习惯称为左脑和右脑。两个半球之间由胼胝体及海马体相联。胼胝体和海马体由两亿多个神经细胞把左右脑互相沟通。纵沟的中部有一块只有拇指大小的网状组织,这个网状组织有特殊的作用,有人把它比作大脑的总开关。通向身体各部分的神经纤维在脑干中交叉,左脑直通身体的右半部,右脑直通身体的左半部分。两半球的各个部分被皮层皱折区分为许多小室(或称为叶),各室可比喻为中央政府的部、司、局、室。各室有精细的分工和联系。
大约几千亿个大脑细胞之间的联系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复杂的体系。英国实验生物学家苏珊·格林菲尔德女士作过一个很恰切的比喻,她说:“为了感觉一下几千亿究竟有多大,亚马孙雨林提供了一个恰切的类比。亚马孙雨林面积七百万平方公里,约有几千亿棵树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相联接,就像这些树木,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苏珊·格林菲尔德女士又说:“只考虑大脑的外层──皮层。假如你用每秒钟一个的速度数其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它将花去你三千二百万年!请记住,人类进化仅始于七百万年前,因而你得用四倍于人类进化的时间来数完它。至于皮层中连接的不同组合的数量,它将超过整个宇宙中带正电的粒子数。”(苏珊·格林菲尔德《人脑之谜》第六十一页)。&&
尽管这种系统庞大而复杂,但神经元之间传递冲动的速度是很快的。即以联结左右脑的两亿多细胞来看,每条神经纤维的平均冲动频率以二十赫兹计,则总通信量为每秒4&&次冲动。这可以保证脑半球任何一部分的活动能有效而及时地传递到另一个半球或同半球的任何一室。
生物科学家和医学家们新近的研究发现,脑细胞和身体其它部分的细胞一样也在进行不断地新陈代谢。脑内有一种干细胞可以在脑内的不同部位,发育成为任何形式的新细胞以代替该部位被淘汰的或损伤掉的细胞。这说明脑细胞可以把干细胞“克隆”为它的继承体,在这个过程中基因起着决定的作用。
这一点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就是人脑在其遗传进化过程中能够记录它先天和后天所得到的某些信息:人类的文明能在人的主体生理和人群环境的复杂作用下得以继承和发展。英国学者帕特里克·贝特森和保罗·马丁在一篇综合报导基因研究的文章中曾综述人们在基因与蛋白质、基因与个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在谈到基因与环境时曾写下这样的话:“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经常共同发挥作用,这个作用要比其中一个因素单独发挥作用大得多。”&(见1999年11月16日《参考消息》)接着他用科学家对于家庭史和双胞胎的研究为这段话作了注脚。
关于脑的这一方面有大量研究文献,都给了我们关于中华祖先创造八卦符号以及太极思维法的过程的启示,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不是某一个人一时一事的创造,而是长期生活实践和长期遗传进化的积淀互相作用而形成的。
关于脑的现代科学研究成果,要详细介绍的话,需要写下卷帙浩繁的专门著作,&那已超出了本书的任务范围,而我们除了作最一般的简述之外,最感兴趣的是:现代生物学和医学关于脑的生理解剖和机能的研究成果,都可以支持我们把脑认作一个由阴、阳两仪构成的脑太极。
二、机能奥妙,全在阴阳&如果从宏观上大体区别的话,大脑的右半球可以称作阳半球,或简称作阳脑;脑的左半球可以称作阴半球,简称作阴脑。当然,左右脑以及各脑区之间的分工并非是绝对的划分,而且,当一部位脑发生障碍时,其功能还有向别的部位转移的趋势,所以说,阴阳脑的构成确乎相像于太极图。
有的研究者把右脑,即阳脑叫做祖先脑,认为人类脑在遗传进化中积累的先天功能都集中在阳脑之中,而阴脑功能多属在后天的学习中得到。
更可靠的说法是人脑中可以由遗传基因在先天,或儿童发育时期生成许多布线,而这些布线有的是先天沟通或不靠自身的意识而启动的,有的则要靠感觉器管接受外界种种剌激才逐渐沟通或启动。这种布线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类肉体进化和文明进化的影响。
巴甫洛夫关于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区分也和阴阳脑的区分一致。第一信号系统功能的主要负担者是阳脑;第二信号系统功能的主要负担者是阴脑。由脑所协调的人体的植物性神经,同样反映出阴阳颉颃的功能(见下表)。
&&&&植物性神经系统主要机能简表
&&&&作用对象&&&&&&&交感神经(阳)&&&&&&&&&&&&&&副交感神经(阴)
&&&&心&&&&脏&&&&&&&加速心跳&&&&&&&&&&&&&&&&&&&&减缓心跳
&&&&动&&&&脉&&&&&&&收缩动脉&&升高血压&&&&&&&&&&扩张动脉&&降低血压
&&&&消化器管&&&&&&&减缓蠕动&&降低活动性&&&&&&&&加速蠕动&&增加活动性
&&&&膀&&&&胱&&&&&&&松弛膀胱&&&&&&&&&&&&&&&&&&&&收缩膀胱
&&&&支气管肌肉&&&&&扩张通道利于呼吸&&&&&&&&&&&&收缩通道
&&&&虹&&&&膜&&&&&&&扩张瞳孔&&&&&&&&&&&&&&&&&&&&收缩瞳孔
&&&&汗&&&&腺&&&&&&&增加分泌&&&&&&&&&&&&&&&&&&&&降低分泌
&&&&毛发肌肉&&&&&&&收缩&&毛发竖立&&&&&&&&&&&&&&松弛&&毛发平伏
&&&&代&&&&谢&&&&&&&促进糖元分解&促进分泌代谢&&&抑制糖元分解&&促进合成代谢
阴阳脑机能差别示意图(采自《右脑风暴》张庆源著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图略,编者注)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阴阳脑的大体分工。阳脑也被称为“形象脑半球”,主要功能是感知、绘画、音乐、想象等形象的感受和描述。阴脑的优势是言语功能和计算功能,包括说话、书写、言语感觉以及数学的推理与计算,所以它被称为“抽象脑半球”。
关于人脑的生理解剖至今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但是,从现在科学研究所达成的共识中,我们完全可以肯定从神经系统的每一个细胞直到它的中枢──大脑的构造及其功能,都可以分成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因而,我们把大脑称为“脑太极”是十分恰切的。&&
&&&&第四章
&&&&&&&&&&&&&&&&&&&&&&&&太极思维法的程序
一、太极思维是形象(阳性)思维和抽象(阴性)思维的谐同作用在各种书籍和人们的口头上,思维的名称很多,这是因为人们为思维分类的标准不同。如果根据思维的对象或影响思维的因素来给思维分类,自然可以在思维一词的前面加上各种各样的定语。比如:在《理性的艺术》一书中,作者就在“现代思维”的概念之下分出六类:敛散型思维、网络型思维、系统思维、动态思维、求同求异思维、定量思维。这六类之下的每一类又分出三至五种思维方式。有位朋友做过大略的统计,关于思维的提法超过三百种。
当然,我们并不反对这样来给思维命名,因为这样给叙述带来方便。但是,我们主张弄清楚分类的标准,这样才好弄清什么是思维的基本方法。
思维是脑的功能,思维的进程是由于脑的生理活动的推动,所以,我们认为思维的生理机制是给思维分类的根本标准。
我们按照脑的左右两半球(阴阳脑)的生理机制(这和两个信号系统的机理是一致的)来给思维分类,可分成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也称逻辑思维)两种。形象思维主要是阳脑的作用,所以我们称它为阳性思维,灵感思维是阳性思维的一个特殊阶段;抽象思维是阴脑的作用,所以,我们称它为阴性思维。
在我国学术界曾有很长一个时期,不承认形象思维是思维的一种形式。《现代汉语词典》对思维的解释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肖峰先生在《理性的艺术》中说得更明确:“思维作为人类的认识,并没有囊括人类的一切认识活动。从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来看,人的认识通常被区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而严格意义的思维并不包括感性认识,而是专指理性认识,即概念水平以上的抽象认识。”这里都已把形象思维排除在思维之外。我国学术界对形象思维的研讨是一九七八年毛泽东给陈毅关于诗的一封信公开发表以后才活跃起来的,人们才承认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本世纪八十年代后,在钱学森先生的推动下,有一批学者对形象思维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杨春鼎先生《形象思维学》的发表可以说是具有阶段性的成果,是一个里程碑。
在研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关系时,人们普遍遇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粗略看上去,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具有十分清晰的分野,泾渭分明,但要精细地将二者加以区分,却是十分困难的。比如,诗人在吟咏“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时,好像脑子里汹涌的全是形象,该是典型的形象思维了,但仔细想一下,所有那些形象的产生都已经历了抽象的过程,因为诗人再登高望远也不可能望到千里万里以外,那些景象都要经过推理的过程才能得知,更不要说时间在几百年几千年以前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了。再比如爱因斯坦在创立相对论的时候,应该是典型的抽象思维了,但是他也要靠形象的帮助,要设想坐在以光速提升的电梯里而梯外有光透进的情况;要设想一只被二维空间压扁了的臭虫对三维空间的感觉,从而去想象抽象的四维空时。至于丹麦的著名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在强调形象思维时,曾训诫他的一个学生说:“你不是在思考,只是在作逻辑推理。”
区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困难的深层原因在于二者从产生之初就密切相联,就是阴阳脑协同作用的结果,以至于我们分别说出二者的诸特征之后,还难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就像区分动物植物时遇到眼虫那样。
现在,我们在研究易学所使用的思维方法──太极思维法时,一方面认为科学家对脑,对思维的研究成果为太极思维法提供了很多的证据和很深刻的思想,但还不能原盘不动地利用现有的成果。左右脑的研究可以为阴阳脑提供一个解剖上的大致根据,但从功能上说脑还确实存在着一定的混沌性,脑太极的阴阳脑和解剖上的左右脑还不能百分之百地吻合。从功能上看,脑更符合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太极,它只能大致上分开,而不能绝对地机械地一刀切开。同样,我们把形象思维归入阳性思维,把抽象思维归入阴性思维,也不是把它们绝对分开,而是把思维的每一个具体成果都看成二者的协同作用──太极思维的结果。就像是对于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大致看出男人和女人的作用不同,但我们却不能说清楚哪一方面纯是男人的作用,哪一方面纯是女人的作用。“女人能顶半边天”,我们却不能用经纬仪在男女两半边中间测出一条直线来。
但是,男女毕竟有别,在军队中拿枪炮的男人居多,在纱厂中挡车的女工居多。在一个家庭中男女也有比较明显的分工。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毕竟是不同的,我们认识它们就不能只看见混沌,看不出阴阳,就必须对它们加以界说,比如,我们可以说形象思维具&有多环节性、形象性、跳跃性;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则是“三段论”,它的推演过程中不要求形象的伴随,它是直线的,连贯的,严密的。但这样说总还让人觉得不够清楚。要区分它们,就必须抓住它们的根本区别,就像区分男女抓住他们身体上生殖系统的不同一样,要区分阳性思维(形象思维)和阴性思维(抽象思维)的不同,就要找出思维的阳性特征和阴性特征。
思维的阳性特征是形象;思维的阴性特征是语言。
在思维过程中形象的活动是阳性活动,语言活动是阴性活动。在阳性思维中,以阳脑为主,以阴脑为辅,以形象的感受、识别贮存、描述为主,语言只处于辅助地位,思维的产品是形象。
在阴性思维中以阴脑为主,以阳脑为辅,从语言或语言符号的摄入,经过分析、综合、概念、判断、推理的过程达到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形象只处于或明或暗的比喻、例证的地位,阴性思维的产品是用语言或数字表述的的理性的结论。
太极思维是阳性思维和阴性思维的协同进行。在太极思维过程中阳性具有发动力和推动力,它更活跃、有跳跃性;阴性则是相对被动的,冷静的、线性的、细致的、严密的。&&
&&&&二、太极思维方法以阳性思维为主
《易经》中所使用的思维方法,是太极思维法,是以阳性思维为主的太极思维法。它的核心就是“易经”中的“象”。这里所说的“象”,和传统的说法有区别,这里不仅指阴阳符号和八卦所代表的基本形象,主要是,指卦爻辞描绘的典型形象。
我们对易象的研究主要根据《易经》。其他关于易学的著作,包括《易传》在内的关于易象的解释都作为参考。
中华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积累了对客观世界的丰富经验和认识,这就是他们要在《易经》中表达的意,但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故而“立象以尽意。”也就是说易作者是抓住了客观事物的无限可比性,把他们丰富的意寄蕴在他们创造的一系列形象之中了。朱熹说:“易难看,不比他书。《易》说一物,非真是一个物,如说龙非真龙(《语类》)”。这都说明《易经》中的思维是以阳性思维为主的,它是以观象始,以象会意,以象表意,最后将象加以物化,形成符号和文字的记录。所以,我们想用易的思维方法来思考易中的问题,就要把易象的研究当成一个重点。
毫无疑问,易象的来源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具象,比如山泽风雷等等,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具象进入大脑有各种各样的情况。一、进入的途经不同,可以色、气、声、味和冷、热、压力等作媒介,通过眼、鼻、耳、舌、身传入大脑。一个具象可以通过一条途径或多条途径同时进入大脑,从而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单一的或综合的反映。二、具象所形成的剌激强弱不同,在脑内引起的反映也有强弱之分。最弱的剌激可能引不起反映;强的剌激可进入大脑引起深层次的连锁反应;介于强弱之间的剌激可以在大脑中形成各种不同情况的反映,有的可能通过阳脑进入阴脑,有的可能暂时停留在阳脑那里形成一定的贮存,即所谓进入潜意识之中,这种贮存是在被激活的一部分神经布线上的停留,这种贮存可能在它积存够一定量时,或在其他剌激将其激活时进入显意识之中。
比如,空气中的某种污染,人将其吸入身体,其剌激不够强时,它引不起人的注意,但是这种剌激达到某种强度时,他可能在人的梦境中反映出来,形成光怪陆离的形象,而当这种剌激进一步加强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并让人采取相应的行为。
具象在进入大脑有一定的强度时,在脑中形成表象。在形成表象的过程之中或形成表象之后,它可能接受来自两方面的加工。一是来自人体内部信息的加工,这内部信息可以是先天的,或者是接通、激活了先天已经存在的某种布线,或者通过先天存在的网络而将其扩散到脑的其它“联合区”。这种内部信息还可以是身体的生理机能,比如内分泌所提供的信息。二是经验,亦即大脑在接触本次具象之前曾接受过的外界信息的积累。
表象经过脑的加工,可以产生变形,或者由诸多表象的积累,从而在大脑中产生意象或灵感。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参与对表象加工的除了上述两个方面外,还会有客观发生的即时信息,同时上述两种情况也会因这些即时信息而变得更深刻,更加强烈,即以情绪、意志、联想、欲望等形式参与对表象的加工改造,从而影响着脑所形成的意象或灵感,所以,意象和灵感就透露着个体的知识、修养、道德、观念、信仰、生活阅历等方面的信息和影响,也因而传达出个体所在社会和时代的种种信息。还有因为这个加工过程主要是在阳脑中进行的,阴脑只处于辅助地位,其诸影响因素多不是经过语言表达的,它可能是脑中多种布线的突然沟通,所以它的出现常具有跳跃性、突然性,甚至是在梦中出现。同时也常因其不完整、不系统而有待于阴脑的进一步加工。
这个加工过程是脑的一个重要工作形式和阶段。许多哲学家和神经生理学家都对它作过论述。生于十九世纪的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有一段话说得很深刻。他是以动物心理学的大量实验观察为基础,并以此为开端进入人类心理学研究的,他说:“个体的最初发展阶段包含他所有的身体和心理能力的雏形,这是不可能有任何疑问的。但是,我们既不能确定这些身体和心理能力雏形有哪些内容,也不能列举在个体生活的历程中发挥作用的那些影响。在将个体的特定结构与个体出生的那个社会的一般性质联结起来的系列过程中,我们主要倾向于承认在这个系列过程中不存在任何鸿沟。这一个倾向使我们努力去获得一种单一的理论,它既可以用于个体的智慧,又可以用于社会的智慧。如果个体的性格产生于个体以外的因果关系,那么意志的决定因素也必须在个体生活以外去找,而且影响它的因素是无数的。在个体存在的背后有各种原因,其中每一个原因都是更为遥远的因果关系的链条的结果,倘若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追踪到这根链条的终端,将追踪出宇宙万物的因果关系。由此便将发现宗教观点的正确性,它以象征的手法使意志成为上帝的恩赐。”(《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第464页,浙江教育出版社)。
当然,这段话还牵涉到一些其它问题,但它很好地说明了大脑在把表象加工为意象以表达意志、愿望、判断、认识时的复杂性。而在这种复杂性难以表述时而采用象征性的手法把它说成是上帝的恩赐。
这段话对我们理解易象系列的产生和意义有很好的启示作用。中国古人之作易者深知象的产生的复杂性。他们对从客观的物象到主观的意象,到灵感的往返变易也感到奇妙,并对它的规律进行代代相传的摸索,从中创造出关于易的学问来。古人把灵感的出现形容为神。《说文解字》中说,“神者伸也”,即延伸的意思,是指从象到意,从意到象的延伸,特别是到灵感意象的延伸。《易经》中一系列形象的积累记录、完成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往返延伸的。在灵感积累升华到一种超凡境界时,就谓之化。所谓出神入化指的就是思维的一种境界。《易经》中记录的象在当时看就是这种境界。所以在哲人那里神只是一个动词,形容词,是比喻,在智者那里它可以被利用为工具,在愚者那里它就成了一种虚妄的存在。
意象或灵感产生以后,思维主体就产生了对它们进行表述的需要和愿望。这个表述过程常常需要阴脑较多的参与,有时甚至是以阴脑为主的工作。实际上这是又一番加工过程,因为意象被表述的结果和原产于脑的意象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何况思维主体在表述中总还有一种主观上的追求,希望它更完美,更能传达其意志。
意象的直接表述,即意象的物化结果,被称作形象,所以也称为形象表述。形象表述要通过媒介,媒介可以是语言(声音的或文字的)、音乐、图画、雕塑、舞蹈等。媒介传达形象要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一是媒介本身的制约,如语言本身就存在着发展过程,一个民族早期的语言往往都不够清晰。《易经》中的语言在一代一代人的解释中有很大的差异,引得千百人为它作注。这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而语言本身的难懂是主要原因。二是表述者对媒介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同。例如画家的画与儿童的画都表述一样内容时,所表述出来的形象却有明显的不同。
在形象表述的过程中有一个象和意互相转化的过程。思维主体把脑中产生的象表述出来时,他总想通过这个象来表达一定的意&。而这个象一经被物化为形象的时候,很难与思维主体的意完全契合,它只能较多地或较好地表达了意,或者相反,是较少较差地,甚至基本上表达不出思维者的意。比如一个母亲给了儿子一个爱抚或一个吻,她的爱子之意全表达出来了吗?很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完全表达了陶渊明的心意吗?如果是这样就没有历代许多学者去对其评述研究了。当然,也有另外的情形,思维主体表述出来的形象,所传达的意多于或者远远多于他所要表达的意。例如:《红楼梦》所能传达的当时社会的许多政治、经济和阶级关系的信息,恐怕曹雪芹并没有意识到。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被称为当时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镜子里边所能反映的诸般现象,造镜者大约并不完全深刻理解。当时的俄国社会给托尔斯泰造成苦恼的原因,他自己也说不清楚,而后人却从镜子中找到了那些原因。
当然,这些又牵涉到形象欣赏者,接受者的问题了,后边我们还将讨论这个问题。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思维主体想要表达的意是自己也难以言表,是处于朦胧之中的,是不能形成一个具体形象的,这是思维主体的脑中出现的一种境,在这种境中能够催化,产生某种情和意。于是思维主体就通过语言、图画或其它媒介造出这种境来,这也是一种阳性思维的结果。心理学家中有人把这种境叫作“场”或“格式塔”,好像这种情况下的物的形象也都具有了人的情感,可以向接受者表现出人的情感。“外部事物和艺术形式之所以具有人的情感性质,主要是外在世界的力(物理的)和内在世界的力(心理力)形式结构上的'同形同构’或'异质同构’,这两种结构之间质料虽然不同,但由于本质上他们都是力的结构,所以会在大脑生理电力场中达到合拍、一致或融合,当这两种结构在大脑力中达到融合或契合时,外部事物(艺术形式)与人类情感之间的界限就模糊了,正是由于精神与物质之间界限的消失,才使外部事物看上去有了人的情感性质。”(高楠《艺术心理学》第七章第一节)。
经过表述的形象还要经过接受的过程才能在思维者和思维者之间进行跨越时间和空间障碍的传递、交流和传播。
一个被表述出来的形象所形成的“格式塔”力的图式,到了接受者那里,它又成了外物,尽管它是精神产品而不是自然之物,它在进入接受者之脑之后,就要再经历前一番那样的加工过程,它的表现是后一个思维者的意志、情感、情绪受到前一个思维者的影响,从而引发出新的意象或灵感来。
《易经》中的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六爻所保留下来的象就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中形成的一大套“格式塔”系统,它可以让每一个读易者、用易者在不同情况下产生不同的意象,会启发出他们新的灵感来。它的活力是无限的,因为每一个思维者都以新的大脑面对它。
在以上关于形象思维的叙述中用了较大的篇幅来简述现代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是因为这有助于揭开历史所蒙在易象上的神秘面纱,使我们能平易地接触易象的实质。为了更进一步说明易象的实质,下面我们再以易象中的,也是中华文化中的的典型形象“龙”来作为例证。
我们的祖先对天气现象是特别关心的,他们注意到每年到一定的时候,天上就会出现电闪雷鸣。浓云密布的天空会突然出现一道飞舞的亮光,接着发出隆隆(龙龙)的声音。这种现象和他们生活的关系太密切了,好像那光亮在行云布雨,使庄稼丰收,也可以造成山洪暴发,带来水灾,甚至能把人畜加以雷殛。于是人们就把这种似乎对世界操有生杀予夺权力的闪光认作是东海升天的神兽。它的形象反映在人脑中就是有头有角有须有身有腿的活物,物象到表象就起了变化。当人们对此现象长期观察之后就认为那响声宣布的就是它的名字:龙。并且画下了它的形象:龙。它是公正的、无私的、正直的、刚健的,同时具有生杀予夺的无上权力。这就成了人脑对之加工而成的又予以表述的意象。这在第一个发现这些或不经传授而领悟这些的人那里,就是灵感。
龙成了社会公认的形象之后,接受的人还会对它进行不断地加工,“二月二,龙抬头”,人们要过节,要吃玉米花,就是对于“龙”出现时间的经验性猜测。
到了阶级社会,国君国王就把自己抬到具有生杀予夺权力的高位上,说自己是“真龙天子”,于时龙就成了权力的象征又具有了另一番意义。
《易经》的乾卦中就综合利用了“龙”这一形象,使它成了纯阳的象征,使它成了可以比,可以兴的永久典型。
与龙相似的是凤的形象。它是与闪电相随相伴的风的形象。龙和凤也就构成了一对阴阳。读者去仔细揣摩一下,会感到十分有趣的。&
以上我们对易学的思维方法即太极思维法过程的描述中,好象一直都在说的形象思维,但细心的读者会觉得我们一直也没有离开逻辑思维,他们的感觉是对的,因为阴阳什么时候也分离不开。太极思维法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以逻辑思维为辅的。这也是宇宙中一切事物共同遵守的规律。关于太极思维的系统构成,我们可以大致用下图来表示:太极思维系统图(图略,编者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辑思维u盘化生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