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是什么缺失 失信成本是什么意思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
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正案(草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正案(草案)》。
会议认为,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既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增强经济社会活动的可预期性和效率,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更好做到“放”“管”结合的必要条件。抑制不诚信行为,对鼓励创业就业、刺激消费、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也极其重要、势在必行。但目前信用缺失仍是我国发展中突出的“软肋”。制假售假、商业欺诈、逃债骗贷、学术不端等屡见不鲜,广大企业和公众深受其害。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改善社会信用状况。
会议原则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年)》,并要求:一是全面推进包括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等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政府要以身作则,带头推进政务公开,依法公开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提高决策透明度,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二是加强基础建设。制定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推动地方、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及互联互通,逐步消除“信息孤岛”,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在保护涉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信用信息的基础上,依法使各类社会主体的信用状况透明、可核查,让失信行为无处藏身。三是用好社会力量。企业要把诚信经营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切实做到重合同、守信用。发挥行业组织自律和市场机制作用,培育和规范信用服务市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合力。四是加快推动立法。把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作为重要基础性工作,列入立法规划尽快推进实施,使信用体系建设有法可依。
会议强调,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积极推进。要把社会各领域都纳入信用体系,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保障、金融等重点领域更要加快建设。要完善奖惩制度,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使失信受惩的教训成为一生的“警钟”。加强诚信文化建设,让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通过持续努力,打造良好信用环境。
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正案(草案)》。草案更加突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事前预防,重点强化了三方面的要求:一是强化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对重大安全隐患加大处罚力度;二是强化政府监管,完善监管措施,扩大监管范围,严肃查处监管人员失职渎职、不作为等行为;三是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加重对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责任人的处罚,让肇事者、责任人付出更大的代价。会议指出,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认真汲取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教训,加大执法力度,用更严格的法制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坚决遏制安全生产事故易发多发状况,尤其是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会议决定,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责任编辑:国务院: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食品药品为重点领域
&&&&来源:&&&&
&&&&&&字号
原标题:国务院: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 食品药品为重点领域
  据新华社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昨天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正案(草案)》。
  会议认为,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目前信用缺失仍是我国发展中突出的“软肋”。制假售假、商业欺诈、逃债骗贷、学术不端等屡见不鲜,广大企业和公众深受其害。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改善社会信用状况。
  会议原则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年)》,并要求:一是全面推进包括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等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政府要以身作则,带头推进政务公开,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二是加强基础建设。制定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推动地方、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及互联互通,逐步消除“信息孤岛”,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在保护涉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信用信息的基础上,依法使各类社会主体的信用状况透明、可核查,让失信行为无处藏身。三是用好社会力量。企业要把诚信经营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切实做到重合同、守信用。发挥行业组织自律和市场机制作用,培育和规范信用服务市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合力。四是加快推动立法。把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作为重要基础性工作,列入立法规划尽快推进实施,使信用体系建设有法可依。
  会议强调,要把社会各领域都纳入信用体系,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保障、金融等重点领域更要加快建设。要完善奖惩制度,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使失信受惩的教训成为一生的“警钟”。
  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正案(草案)》。草案加重对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责任人的处罚,让肇事者、责任人付出更大的代价。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责编:崔东)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频道精选|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缺啥?_中山文明网
当前位置:
《中山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逾八成市民曾因他人失信而吃亏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缺啥?
日 来源:中山日报
商务领域中市民认为失信最突出的行业
市民对当今社会信用现状的评价
&&& 路边有人向你要几元钱坐车回家,你给还是不给?在车站里有人向你借电话,你是否能坦然地以诚相待?看到倒地不起的老人,你扶还是不扶?如果这些情况时常让你陷于选择困惑,那就说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亟需完善。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灵魂,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在当前社会信用缺失问题较突出的情况下,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甚为紧迫。为切实加强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发展改革局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社会发展研究院共同组成课题组,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2 月到中山市24个镇区开展中山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本情况专题调研。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的市民遭遇过因他人失信而吃亏的现象,超过九成的市民认同和支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食品、餐饮业被认为是失信行为最突出的行业,过半市民期盼加强重点涉信行业和部门信用制度建设。  ■逾八成市民曾因他人失信吃亏  本次调查共向中山市24个镇区、各行业、各种职业身份的市民发放问卷2100余份,收回有效问卷2040份。其中,83.8%的市民表示,自己遭遇过因为他人的失信而吃亏的情况;76.2%的对他人不守信用行为、现象表示反感。一个有趣的现象是,91.6%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基本遵守信用的,但在对他人诚信状况的评判方面,总体肯定度却不高。  为什么会形成这一反差?调查组认为,由于较多市民均有过因他人失信而吃亏的经历,社会上各种失信现象和行为的客观存在,社会信用环境欠佳,对社会生活造成各种不良影响,使不少受访者产生各种各样的人际信任障碍和交往困境。27%的市民认为 "公民诚信意识淡薄",29.6%的市民认为"个人欺诈、违约现象比较普遍";27.3%的市民认为 "人际交往中自我设防现象严重",36.3%的市民表示"不轻易信任人"。  ■逾九成市民支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当前我市正深入开展"三打两建"工作,92.3%的市民认为"两建"中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是必要的。62.1%的市民认为近年来经过"三打两建",中山的社会信用状况变化及体系建设总体进展良好,市民对我市社会信用现状及其体系建设的总体评价持正面看法的高达90.3%。对近年来企业信用(商务信用)的现状及体系建设、公民个人信用的现状及体系建设、社会信用宣传教育信用组织建设现状的总体评价持肯定态度的达80%以上,对政务信用的现状及体系建设、司法公信的现状及体系建设、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和法治保障现状、社会信用缺失行为惩戒整治现状、社会信用意识道德约束和社会环境现状、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及其实际效果等的总体评价持肯定态度的分别也达到70%以上。  ■食品、餐饮成失信行为最突出行业  总的来看,市民反映社会信用缺失最严重的是商务领域的失信行为。在商务领域中,市民认为失信行为最突出的行业,前五位分别是:食品、餐饮、药品、化妆品和保健品、中介服务业,其中,49.5%的认为是食品行业,38.9%的认为是餐饮行业,34.9%的认为是药品行业,34.3%的认为是化妆品、保健品行业,32.6%的认为是中介服务业。  市民认为中山市商务领域的失信行为较为突出的主要表现为:虚假广告,虚假承诺;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价格欺诈;发布虚假信息,误导投资者或消费者;变相压低工资、拖欠工资等五方面。  商务领域失信行为多发、频发,问题严重、突出,主要原因何在?51.4%的市民认为主要是 "信用制度建设不健全",49.2%的认为主要是"失信可获利,企业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 46.6%的认为主要是"信用监管不力"等方面;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市民认为主要是"信息不对称"(32.6%)、"失信成本代价低"(31.5%)。过半市民期盼加强重点涉信行业和部门信用制度建设。  建 议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缺啥?  调查显示,22.4%的市民对当前的社会信用意识、道德约束和社会环境现状感到不满意;18%的市民对社会信用宣传教育、信用组织建设现状感到不满意。市民希望我市在社会信用相关法规体系、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征信数据的市场开放度、失信惩戒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建设。  调查组建议,要借助全民修身行动、法治中山建设等东风,全面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是要加强诚信宣传教育,以全民修身引领信用文化建设。从实施诚信教育、提高社会主体的守信意识和维权知识、引导和培养市场主体重视自身信用程度的社会评价等入手,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二是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筑牢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制基础。在全国性法律出台前,可根据中山实际,制定信用信息管理规范、信用评价管理规范、信用中介服务组织管理规范、企业信用自评和公告制度、失信惩戒办法等地方性规章,创造一个信息开放和公平使用信息的良好环境。  三是建立“信用中山”信息平台,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以企业信用信息为重点、个人信用信息为基础,由各相关部门牵头共同建设 “信用中山”信息平台。并建立统一的对外发布查询平台,实现行业和部门间信用信息的互通共享。  四是构建失信惩罚机制,强化成本约束。依托联合征信数据库系统平台,探索建立公民、法人诚信档案,加强对失信行为的监管。通过对失信者在法律范围内进行披露、曝光,建立“黑名单”制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和严格执法等措施,真正发挥对失信行为的约束惩戒作用。  五是制定全市统一的信用信息技术标准和规划。明确使用信用产品的范围、程序以及激励、惩戒措施,界定失信行为类别,通过设定指标,明确守信和失信行为判定标准。
文/记者郭锦润通讯员黎艳萍 制表/解元杰
【】【】【】
 精彩图文
广东省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联系电话:0
设计制作及技术支持:  中山文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利润除以成本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