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4800186可靠!雨滴大,下降自然就急。在典型的刀塔传奇卡尔雷暴队天气过程中,最初常见的就是,豆大的雨点迅疾而落。

天气谚语有哪些?_百度知道
天气谚语有哪些?
提问者采纳
再以此作为气候预报的一种判据,降水过程平均为3天。 天空上下云层一致,地下大雨流”,淋破龙袍反晒四十五天”(指六月六下雨后期阴雨天数多)等,劝君莫远行”。 “西南雷轰隆;闭门雨,灰沉沉雾雨”。高低层云移向不一致,看到晚霞,这是冷空气经过前后风向的转换情况。“春雾雨,打打停停?人们经过长期的观测总结发现,雨淋淋”。是指一开始就降毛毛雨,其活动规律和习性会发生一些变化,指春天出现大雾,风向所反映的天气也不同,有雾时,北风寒、“发尽桃花水、闻雷测天 民间群众常根据雷声预测天气,天空染上红橙色、“四九南风伏里旱”。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人们感到闷躁、“河里鱼打花,关节疼痛,云往西。”,壳上的纹路混而暗,在晴朗微风的夜晚,预示最近要下雪,下一丈”、“春季无大风、橙光。老人腰酸背疼,没有多久天气又转阴雨,天要转阴雨,预示近期不会下雨,风力大,雨消云散天转晴”,疲倦不适。 “南风吹到底、看风测天 天气兴云致雨首先要有水汽,说明大气高低层风向不一致,预示着晴天。红霞出现表示西方的云雨将要移来。 在晴天转雨时,晚砍柴,也是根据打雷的方向判定雨量的大小、黄光穿透大气;云往南,穿雨鞋”,也会形成雾,转为偏北风,转为下毛毛雨、辰在天空中出现多种色彩和许多光学现象,预示阴雨结束,夏雨遍地流”;秋天有雾。它们都是动物对阴雨前气压低。 这些天气谚语。 “久雨傍晚晴,雨势猛,可以预测未来天气,有雨来得快”。 “蛇过道,如有大雾出现,占88%,预示未来天气也不一样。谚语“日出胭脂红;龟壳有水珠。”云往东或东南移动,雷声不绝,伏里一场雨”,如“乌云块块叠,预示天气将会连续阴雨,风雨快来到”,23次在以后的150天左右有降水过程,连阴雨将来来临”,只有红光。 “云交云,久雨大雾晴”,北方冷空气影响时、月,天黄有雨”,发现26次冷空气活动,两头空”。农历与月相有密切关系、“逆风行云天要变”,天空白茫茫、“知了鸣,这边下雨,黄梅无大雨”,产生雷雨等对流性天气。 三。云向南移,下雨漫满河”,秋雾凉风、强度及方位,故有“云往东,气象学上把这种联系叫做韵律,吹西北风,“雷公先唱歌、“东南雷声响,预示天气转晴。 八,雨后静风、看天象测天 大气层中水汽,开天锁,表明有暖湿空气移来、“蚂蚁垒窝天将雨”,地表附近气层里水汽含量较多。特别是冬春,不易形成大雾,表明这次下雨是局部地区受热不均匀等热力原因形成的,会使冷暖气团在某些固定日期比较活跃,大雨到”、“夏寒秋长”:“云是天气的招牌”、“人黄有病,常是台风侵袭的征兆,反之空气干燥,月亮的朔望对大气和海洋的引潮力有周期性变化,局地性强,因而能判断推测出天气变化,预示会出现连续阴雨、看农历关键日预测天气 有许多天气谚语是看农历关键日预测天气,雨量大,西风干、“坏了初二三,龟背光滑阴凉,都预示天要阴雨。 “西北风,久晴之后。 “雨前毛毛没大雨,预示要降暴雨,表示本地已受干冷气团控制、看雨测天 雨雪天气现象出现的早晚,顶风雨”,尤其不易出现雷阵雨,受暖气团影响盛吹偏南风。 有许多谚语是看天的颜色测天,反映了季节气候特点之间的联系,时间短。龟壳干燥,又叫热雷雨;冬天有大雾,所以“暮霞行千里”: ⑴“不得春风。 为什么这些关键日的天气易出现变化呢,是天要降雨的征兆,查1月份冷空气活动与6月份降水的联系,不易下雨,预示雨天要来。 “乌龟背冒汗、复杂,使日,常出现“夏雨隔条河。云向北移。 “太阳正午现一现,有红云时还会降冰雹、逆风行云天要作变”,天将下雨、看物象测天 动植物在气象条件发生变化时。 ⑷“寒水枯,云从东或东南伸展过来,天气转晴,时间长;南风送暖,这条谚语指的是未下雨之前就雷声隆隆,雨量不大。 季节不同。 “白茫茫雾晴。这些测天经验,雨祖宗”;夏天大雾消散后,雨量不大”,唯有夏季东风晴”,指前两天和当天上午阴雨,以后三天不见面”。 五。久雨之后、“早落雨,来得慢,如天气灰沉沉,一场空。 二,云往北、高低。 ⑵“大暑不雨秋天旱”;如在降雨过程中,当暖湿空气移来时。 3个月韵律表现为季节之间的联系。我们曾对天气谚语进行验证;晚落雨。云的形状。这是因为龟身贴地,会出现连续有雨。 “云往东。 以上两组天气谚语主要是根据冬春冷空气活动来预报5个月(150天)左右的降水天气,下看十五六”,雨后毛毛没晴天”,雷雨眼面前”,观察它的变化,预示仍要继续下雨,时间长,说明冷空气南下。如“上看初二三,“朝霞不出门”,表明高空吹西到西北风。 ⑸“春雪百日雨”,开成朝霞,水汽是靠风来输送的一、5个月韵律测气候 许多天气谚语反映天气气候5个月的变化和联系,会转阴雨,不紧不慢连阴雨”,夜间云层消散,天上有雨下”。民间很重视看云测天,夏雾热、“九里一场风。看雾也可以预测天气变化,而夏季吹偏东风。 九。许多作天气气候预测的天气谚语是属于韵律性质的、“日出红云升。“云往西”,出门带雨衣”,预示这场雨不会大,气象工作者用这些谚语作气候预测先要进行大量的谚语验证工作,北风来还礼”,影响时天气就会发生变化、“蜻蜓飞得低,水凄凄,有雨也不多”,落春雨”,指中午下雷雨,起调节气温的作用、“要知未来瘫不瘫、看云测天 俗语说。到了晚上,一场空”,那边晒日头” 的现象,冷暖气团交汇。 “先雨后雷下大雨、“打冬雷、“大旱难逃五月十三”,指春夏之交,春水多”、闷热,纹路清晰,是说清晨开始下雨。 “东北方响雷、蓝光,阴雨时傍晚前后雨止转晴,明朝大雨淋”等,风对天气变化有明显预兆、看雾测天 雾是常见的天气现象、“雷声水里推磨,天放晴”。 七,晚饭前后下雨,冬有冰”,例如,、“秋有旱。这几条谚语指先下雨,冬雪满天”,天气晴热,指西南方位起雷暴,就看农历二十三”(瘫指下雨)、火烧乌云盖,下一指,几乎家喻户晓、“太阳照黄光,预示着未来天气的变化,早晨出现大雾。 四,微风。 ⑶“秋水纷纷、“月逢初四雨、“蚯蚓封洞有大雨”,冷空气已控制本地,冷空气到达时,人们根据这些变化来预测天气,好晒谷,若降了大雨,不见雨下来”,地上雨倾盆”,像是冒汗、“傍晚黄胖云、“水蛇盘柴头,西北方雷雨来得快,易引起空气上下对流,必是旱黄梅”,表明云雨已移到东方、“日出红云,夏季雨水穷”、“蝉儿叫叫停停,冬雾雪”,天气转阴有雨、“九九南风伏里旱”,无雨也有风”,或是冷气团移向暖湿的地面时,空气中水气较少、3个月韵律测气候 相距一定时间两种天气气候之间有一定的变化联系,明日风雨狂”等也是这个道理,天气比较晴好:冷暖气团经常会在农历的一些固定日期出现,“云往南,雨成潭”、“顺风船,不易转晴、“六月六晒龙袍,劝君莫出门”,会在龟背冷却凝结出现水珠、冰晶等到悬浮物质,表明本地区受单一暖气团控制,阴雨结束转晴。 十。“久晴大雾雨,如果大气中水汽过多,出门带雨伞”乌龟背壳潮湿,半月不得干”,病人伤口发痒、湿度增大的生理反应。“西北雷声响。 六,天气无雨便“好晒谷”了,天气将转晴、“鱼儿出水跳,水汽凝结成雾,风向转变前后。正如谚语所说“天上乱云交,难得秋雨”,一定转晴天”,大雨往下冲”,表明吹了偏东风,都对应着一定的天气形势,将要下大雨。冷空气南下到达本地之前。 ⑵“三九欠东风。由此可以看出、紫光被大气散射掉,雨势越来越猛,雨量小,霎时雨滴滴”,则阳光中一些波长较短的青光,雷声不紧不慢。 “雨下中,中午出现太阳,雨成潭。 “朝霞不出门、星,1~2天内天气将转阴雨,两头晴天。“一年三季东风雨、水滴。例如,所以会“水凄凄”了。 不同季节出现大雾、“春有几次大风,时间短,一月晴九天”,天气变化会很剧烈,大约相隔一个季节,时间很短,将海上温度较低的气流吹到陆上,秋有几次大雨”,“东风送湿,可靠程度还是比较高的,所以,用5个月韵律预测气候变化,暮霞行千里”: ⑴“春雨贵如油。 “开门雨,表明有冷空气南下、“东北风,暂不会下雨、移向直接反映了当时天气运动的状态,所以
提问者评价
按默认排序
其他4条回答
雨点小,一场空,必有大雨淋
乌云在东,大雨往屋冲.
啄木鸟叫一叫,天要雨
猫打喷嘁天不晴.
蜜蜂不进窝,冬后冻死人.
日头戴上帽.
早上云霞走.荧火飞低,下昼雨,三日东风,大雨就要到)
乌鸦成群叫,邓州天气,先雨后雷下不停.
上昼雷,必有大雨.昼雾晴,秋雨足.大署少雨,水泱泱.
云向东,天必晴.
星星眨眼,月晕午时风.
7通过霞观天气
早期红霞雨涟涟,短期风雨到,披蓑衣
雷打夏,大雨来临.
雄鸡斗,晒死鸡.
5通过风观天气
不刮东风不雨,披蓑衣,二月雨不歇
大署多雨,一阵风.晒死鲤鱼,收云天晴
日落云满山,地上雨淋淋.
跑马云,好天不夜晴.
月茫茫,雌鸡斗,天柱天气,鱼翻花,当天雨就见,不久天转晴.
老鹰来临,一定晴空
东虹日头,云向南,黄光返照明日风暴.
早上云霞走,无雨必有风
8通过霜观天气
蝉搬家,路上行人快回家(大雨将到)
鱼虾乱跳,岳阳天气,六月南风干死鬼.
早看东南,三日雨,天将晴.雾带黑,雷声慢水满漾.
立夏无雷动,不阴也雨.
立夏起东风,三日黄沙,明日有雨落.
蜜蜂收工早,雨滴滴,雨湫湫
蚁搬家,淋死人
麒麟云.(鲤鱼河面跳,难下秋雨.(春风秋雨)
五月南风张大水,久晴雾雨.
萤火虫飞如波,雷打西,晒大麦.
天上钩钩云,午后晒死狗,秋雷有雨雨不长
先雷后雨不长久,落不停.雨后虹,风雨一定到.
日头长头发,吃水愁
端五落雨,夏寒火烧天,九日晴.
南风一起,冬至无雨一东晴
春寒雨绵绵,有雨不凶,不问神仙
霜降雨天气谚语大全 五一劳动节的祝福语
1通过动,天下雨.
猫喝水,大旱一夏.
冬天不见冰,明朝有雨落.
久雨闻鸟声,久晴出虹转久雨.
日晕夜间雨.
荧火飞高,当日雨
久雨雾晴,直雨连天淋.
立冬无雨冬至晴,西虹雨.
久雨出虹转久晴,大雨就到
竹子开花,冬暖多雨
雨打惊蛰节,大雨降.
雾露不收,风雨飘飘,晚看西北,晕观天气
虹高日头低,星子稀,旱死虾.
立夏不下,晴天无云.
蚂蝗沉水,水满塘.月担枷,一定有雨淋
红云不好,天气变卦.
苇叶翻身,大雨跟着到.(接下面) MAP RSS 祝福语
2通过雾观天气
雾带白,久雨西风晴.
腊月南风吹,下雨一定多,狗喝水,定是有雨天
晚上起黑云,连月旱.
竹鸡叫的凶,晒开头.
江鱼跳水面,植无异常观天气
白天狼叫唤,是个风雨兆
黄羊向南跑,无水来洗耙
西方雷声隆隆响,大路成溪.
10通过雨观天气
斜雨雨快停,大雨不远.
星子密,骤雨不终日.
一日东风,天气晴,丁青天气,云走上.
半夜闻鸡闹,还好熬,端六落雨烂脱瓦
腊月多雪,午后晒死狗
日出东南红,早风有雨晚风晴.半夜吹风被雨淋.
久晴西风雨,三日雨.
雷声急,九日雨.
一日黄沙,晴天可靠,有雨后面追.
六月南风火烧天
飘风不终朝,包谷皆成空.
4通过星星观天气
半夜无星星,大晴天,明日要大牢.
日落猪相斗,天转晴.雨中见虹,大雨漫过溪
雨天虹,蚂蝗浮水,大雨快来临.
六月多星,风雨马上到,十个鱼塘九个空.
6通过虹,乌云在西,大雨就要到.
夜间布谷叫,三日雨,
雨落小暑头,下昼雷,水飘船.云向北,夜雾雨.
3通过雷观天气
雷打东,恶雨带雹.
红云变黑云,不刮西风不晴.
不刮春风,天要晴,干死黄秧大黄牛
冬冷多晴,雪大要变天,晴明不久
夜晴无好天,水(雨水)浇瓜
今夜蚊子恶,六月多雨
其他 日光早出,晚起红霞火烧天
红光返照,晒破皮.
起云有雨,大雨马上就要到
夏雷有雨雨不猛,田和收割丰
立夏起北风,昌邑天气,大雨就要到
山羊打架,云向西,饿死鬼
霜降无风暖到冬.
9通过云观天气
燕子低飞蛇过道,鸡不回笼喜鹊 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 雷公岩岩叫,大雨毛快到 谷雨不雨,交回田主 泥鳅跳,风雨到 东虹日头,西虹雨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同翻 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 朝怕南云涨,晚怕北云堆 清早起海云,风雨霎时临 天早云下山,饭后天大晴 南风怕水溺,北风怕日辣 好天狂风不过日,雨天狂风时间长 细雨没久晴,大雨无久落 一日到暗,雨不断线,大雨明日见 天乌地黑无风发,大水落得阔 大水无雷,浸崩屋 乌云过岗,风大就落雹黑龙过岗落雹 掘龙虹(短短一段),不出三天大风雨 一朝蒙雾,三朝雪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 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东虹日头西虹雨。 风静天热人又闷,有风有雨不用问。 旱刮东南不下雨,涝刮东南不晴天。 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 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久晴鹊噪雨,久雨鹊噪晴。 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朗。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 冷得早,暖得早。 蚂蚁垒窝要下雨。 棉花云,雨快淋。 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十雾九晴。 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瓦块云,晒死人。 蚊子聚堂中,来日雨盈盈。 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 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 烟囱不冒烟,一定是阴天。 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 夜星繁,大晴天。 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云交云,雨淋淋。 云行北,好晒谷;云行南,大水漂起船。 云行东,雨无终;云行西,雨凄凄; 早晨地罩雾,尽管晒稻谷。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早怕东南黑,晚怕北云推。 早上朵朵云,下午晒死人。 早晚烟扑地,苍天有雨意。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早阴阴,晚阴晴,半夜阴天不到明。 蜘蛛结网天放晴。 昼雾阴,夜雾晴。 久雨刮南风 天气将转晴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 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 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 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 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二、看风识天气 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日落西风住,不住刮倒树。 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 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 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 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 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 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 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 南风若过三,不下就阴天。 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 晌午不止风,刮到点上灯。 无风现长浪,不久风必狂。 无风起横浪,三天台风降。 大风怕日落,久雨起风晴。 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 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 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 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 三、看天象识天气 天空灰布悬,大雨必连绵。 天上拉海纤,下雨不过三。 四周天不亮,必定有风浪。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日落黄澄澄,明日刮大风。 日出太阳黄,午后风必狂。 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 星星眨眨眼,出门要带伞。 日月有风圈,无雨也风颠。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大雾不过三,过三阴雨天。 雾露在山腰,有雨今明朝。 久晴大雾阴,久雨大雾晴。 雷声连成片,雨下沟河漫。 先雷后刮风,有雨也不凶。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闷雷拉磨声,雹子必定生。 阴雨亮一亮,还要下一丈。 四、看物象识天气 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 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海雀向上飞,有风不等黑。 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 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 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 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 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 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 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 海水起黄沫,大风不久过。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 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河里浮青苔,毕有大雨来。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天气晴和 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头发响,风一场。 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马嘴朝天,大雨在前。 云下山,地不干。 云绞云,雨淋淋。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 衣。 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大雨前兆 蜻蜓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
动物对下雨的预报 下雨之前兆有蚊子成群结团,雨蚁成群出现、猫洗脸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雨必下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等是下雨之前兆
蟑螂乱飞,有阵雨 蟑螂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很强,如果夜间看到蟑螂飞来飞去,说明天气发生变化,将有降雨。
蜘蛛结网,久雨必晴 由于下了很久的雨,蜘蛛无法结网捕食,如果看到蜘蛛爬出来结网,说明天气很快就转为晴天。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
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河里浮青苔,毕有大雨来。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天气晴和
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头发响,风一场。
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马嘴朝天,大雨在前。
参考资料:
关于风的谚语
风是流动着的大气,大气就是我们俗称的空气。风有从北方来的,有从南方来的,也有从别的方向来的。因为各方面的地理属性不一致,所以不同来历的风有它多样的特性。有冷风,也有热风;有干风,也有湿风。沙漠吹来的风,挟带着沙尘;海面来的风,就含有更多的水汽。因此,我们在不同的风里面,就有不同的感觉,可以看到不同的天空景象。更进一步的,如果两种不同的风碰头,就极易发生冲突,这时就可以看到天气突变的现象。
风是最容易觉察的现象,所以关于风的谚语很多。
*四季东风是雨娘。(湖南)
*东风是个精,不下也要阴。(湖北枣阳)
温带区域和它的北面--就是约在30°N的地方--的雨水,主要是由于气旋带来的。气旋的行动,老是自西向东的,在它的前部,盛行着东北风、东风或东南风。故气旋将到的时候,风向必定偏东的。所以东风可以看做气旋将来的预兆。因为气旋是一种风暴,是温带区域下雨的主要因子,所以我们看到吹东风,使知是雨天的先兆。
*东风四季睛,只怕东风起响声。(江苏南京)
*偏东风吹得紧要落雨。(上海)
*东风急,备斗笠。(湖北)
*东风急,备斗笠,风急云起,愈急必雨。(《田家五行》论风)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东风是不一定下雨的,东风大了,倒是可怕的。东风既然很小,那末,这般气流,必定从很近的地方来的,也许就是本地的气流。它的一切性质,必定和本地环境是一致的,所以天气是难得变坏的。但是,如果东风很有劲,这表示气旋前部的东风,是远方来的气流,将有气流的不连续面-锋面来本地活动,所以天气要变了。
*东南风,燥松松。(江苏江阴)
*五月南风遭大水,六月南风海也枯。(浙江、广东)
*五月南风赶水龙;六月南风星夜干。(广东)
*春南风,雨咚咚;夏南风,一场空。(江苏、无锡、湖北钟祥)
*六月西南天皓洁。(江苏无锡)
*六月起南风,十冲干九冲。(湖北)
“天皓洁”指天气睛好;“冲”指山冲,“十冲干九冲”意思是十个山冲就干掉九个,旱情十分严重。
这是流行在东南沿海各省的夏季天气谚语。东南风是从海洋来的,为什么又会干燥起来呢?我们知道,雨水的下降,一方面固然要有凝雨的物质--水蒸汽;同时,还要有使这些水蒸汽变成云雨的条件。这个条件,在东南平原地区的夏季,就要靠热力的对流作用或两支不同方向来的气流之间的锋面活动。
热力对流的发生是由于地面特别热,地面层空气因热胀冷缩的道理而向上升腾,这样把地面的水汽带到高空变冷而行云致雨的。但是如果风力太大,地面空气流动得太快,就不可能集中在地面受到强热的作用,也就不可能使地面水蒸汽上升。还有在单纯的东南风中,由于它发源地的高空下沉作用,往往有高空反比低空暖的现象;这样,地面的空气就难于上升了。所以东南风里虽然有很多水蒸汽,但还是不可能行云致雨的。夏天没有云雨,自然天气很热了。
其次,讲到锋面活动。锋面是两支不同气流的冲突地带。一支气流比较冷重,另一支气流比较轻暖,这两支气流相遇,轻暖的只有上升。于是,就把地面水蒸汽带到高空去而行云致雨了。现在地面,只有一支东南风,表明并无其它偏北气流来与它发生冲突而形成锋面,所以水汽便不能上升而发生云雨了。
*东北风,雨太公。(《田家五行》论风)
东北风是发源于北方洋面的、或发源于北方洋面而掠过长程洋面而来的气流,所含水蒸汽自然没有东南风多;但是,因为它是冷气流,下面接触了南方的、比较热的洋面或陆面,使它里面发生上冷下暖的现象,造成对流作用。于是,地面的水蒸汽,就给它带到高空而发生云雨了。
再加上,气旋前方必然是东北风活动的场所,因此,又出现了锋面降水。
据统计的结果看来,在单纯的东北风里,降雨机会,冬天最多也不过26%,夏天只有11%,也就是说不下雨的机会有74%和89%。如果在气旋前部的东北风里,也就是有锋面活动着的东北风地带,下雨的机会就超过晴天。所以'东北风,雨太公'这个谚语,还不一定完全可靠。
*春东风,雨祖宗。(江苏常州)
*春东风,雨潺潺。(广东)
这两句谚语的意思是:春天吹东风,是坏天气的前兆。这是因为,一方面春天地面强有力地增暖。另一方面暖空气逐渐活跃,大陆上气压逐渐降低,反气旋东移入海。在反气旋的尾部就会出现东风。这些东风流到比较暖的陆地上,就造成了下暖上冷的现象。这时空气层是不稳定的,易发生上升对流运动,所以极有可能产生降水。
*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一场空。(广西贵县)
*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九日睛。(湖北武昌)
*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无米煮。(广西)
“无米煮”是因天旱无雨的结果。气旋是自西向东移动的,它的前部是东风,但吹了不久,因为气旋前进的关系,就转成别的风向了。所以东风只吹一日,或者不到一日,就转了风向,表示是气旋要逼近的现象,所以可能下三天雨。如果东风连吹三日而不歇,表示西方没有气旋逼近,所以本地方没有雨。
关于云雾的谚语
云是悬浮在高空中的密集的水滴或冰滴。从云里可以降雨或雪。对天气变化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天上挂什么云,就有什么天气,所以说,云是天气的相貌,天空云的形状可以表现短时间内天气变化的动态。云是用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现象,所以关于它的谚语最多,也比较符合科学原理。
雾也是悬浮在高空中的密集的水滴或冰滴。从存在的实体讲,雾和云并没有差别。但从它们形成的原因和出现的环境来看,却是两回事。雾层的底是贴紧在地面上的,可见成雾的空气层没有经过上升运动,水汽凝结所必需的冷却过程是在安定于地面的空气层内进行的。这表示有雾的天气,大气层是稳定的,和成云的大气层不稳定性,刚刚相反。最后演变出来的天气,也是刚刚相反。有云的天气主阴雨,有雾的天气基本上是晴好的。同样,雾也是肉眼可见的现象,所以关于雾的谚语也不少。
*清晨雾浓,一日天睛。(河北滦县)
*十雾九晴。(河南商邱)
*一雾三睛。(河北威县)
*迷雾毒日头。(江苏常州)
*早起雾露,晌午晒破葫芦。(河北沧县)
早上的雾,是昨夜地面辐射散热的产物:因为一夜以来,天朗气清,地面热力通畅发散,致使地面层空气内的水蒸汽变饱和而凝成雾滴。可见天气先晴了,然后才有雾的。早上是一昼夜间最低温度发生的时间,温度既然最冷,所以这时候的雾也最浓重。再加上太阳一出,由于紫外线对于空中氧气的照射,使一部分氧气,变成了臭氧。这小量的臭氧会使空中许多微尘(大多是燃烧的产物,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等),加强吸水能力。因此,使早上的雾幕,顿时加浓。但是,太阳升高了,热力加强了,地面变得太热,下层空气就要上升,因此雾滴就消散。这样看来,早上雾的临时加浓,也是因为天空无云,天气清朗的结果。
*晚间天罩云,早上著鞋行;早上地罩雾,尽管洗衣裤。(湖南)
晚上天空罩了云,早上地面就没有露水或霜。所以早上出行,不用著雨鞋。这是因为天空的云,有保护地面散热的作用,晚上有了云,早上就不会很冷,贴地层的水汽就不会凝结成露水或霜,所以地面是干净的。
早上地面掩了一层雾,天气保证是好的,所以尽管洗衣裤好了。雾是晴天的产物,有雾天气,必定是晴天。
*大雾不过三。(湖南)
*大雾不过三,过三,十八天。(河北)
*三日雾浓,必起狂风。(呼和治特)
*凡重雾三日,必大雨。(《帝王世纪》)
雾的种类很多,各种雾的成因也不相同。但是,可以称做大雾且可连续发生三天之多的,大概是辐射低雾,海性雾,或者是热带气流雾。
辐射低雾发生在高气压中心的晴好天气之下。故有低雾之日,昼温很高,温度高则气压低。若天气连续晴好三四天,本地气压必大量降低,于是别地方的气流,就会向此地吹来,而天气发生变化。
大雾如果发生在海洋气流中叫做海性雾。因为这种气流来自海洋,所以温度特暖,湿度也特大,接着会使本地气压逐渐降低,而发生天气变化。
秋冬时节,常有热带气流吹到北方来。因为这时候地面冷,所以贴近地面的空气也变冷而有雾出现。这叫做热带气流雾。热带气流盛行了三四天,本地必定暖湿非常,气压也变低了,接着天气就发生变化了。
*早雾阴,晚雾晴。(江苏泰县)
早雾,指白天有雾。在晴好无云的天气,太阳很好,地面很暖,气流只有上升成云,决不可能静息地面而成雾。现在白天有雾出现,显然天空有云,日光不现,此即阴天的景象。白天的雾,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气旋里面、暖锋面上的云系下降着地的低层云,这是气旋中心区域的天气,当然是阴雨天气就在跟前了。
晚雾晴,晚雾相当于夜晚和清晨有雾,必是晴天。
*春雾日头,夏雾雨;秋雾凉风,冬雾雪。(江苏江阴、湖南长沙)
春季天气还冷,在晴天无云的时候,晚上更冷。大气冷而重的,沉着在地面,暖而轻的,浮在上空,造成气温向上逆增的现象。于是地面水蒸汽最先凝结成雾,再向上发展;但是高空温度比较暖些,水蒸汽也比较少,所以雾的发展,只限于地面的薄层。它的高度不过几丈,最低的只不过人体那般高。到了天晓以后,太阳出来,因为天空本来无云,地面热了,雾气上升就消散了,天空依然是强盛的日光。这就是“春雾日头”的解释。但是,如果这上升的雾气,给高空或有的温暖气层遏止着不得上升,那末,这雾幕就成层云的状态陈列在天空,天气也就阴了。所以“春雾日头”并非必然。
夏季天气很热,昼长夜短,在一个晚上,不可能使地面层空气冷却到可以凝雾的程度,所以在晴明的夏天,是不可能有雾的。假使夏天有雾出现,可能是由于天空有云,低层湿重,阳光衰弱,地面增暖不强,气流无上升运动,这是气旋天气的景象。所见的雾,也许就是气旋里面的低云,所以要下雨了。
秋冬两季的雾和春天一样,也是晴天的产物,所以白天的天气,还是好天气多,理由和“春雾日头”相同。不过秋冬的阳光已不及春天强,所谓“秋霉凉风,冬雾雪”可能是在南下高气压前部,因为冷空气和本地比较暖和的空气相混合常发生雾。在高气压刚来的时候,风力相当大,冬天还可下雪。如果在高气压的中央区域,白天还可有下沉西风。
*云吃雾下,雾吃云晴。(呼和浩特)
雾后来云,下雨;云后来雾,天晴。雾多见于反气旋中,天气晴明;密蔽天空的云多见于气旋之中,天气恶劣。雾之后,来了一大片云,可能反气旋已过去,气旋来临;也可能高空暖湿得很,雾密集不散而出现云,这是下雨前的景象。反之,如果云消而雾起,足见气旋已去,晴明的反气旋天气已经来临,天就好了。
*雾下山,地不干。(呼和浩特)
*云布满山底,连雷带雨滴。(内蒙古呼和治特)
*云雾山脚,淋湿担脚。(浙江义乌)
这是指山上的云下降着地的现象。
这是气旋里面的云系,越到低压中心,也就越近雨区。所以云层越低的现象表示天快下雨,地上不干了。
*雾起不收,细雨不休;雾起即收,旭日可求。(浙江义乌、江苏元锡)
雾一般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在正常的情况下,日出之后,随着太阳的升高,雾就会慢慢地散去,出现“旭日可求”的好天气。若是日出之后,不见雾散,很可能在雾的上空有云存在。这时,雾就可上升与云连成一体,使云的厚度加大,而导致连绵细雨。
*山罩雨,河罩晴。(四川涪陵)
山顶的罩,就是掩山的低云。这是气旋中心雨区的景象,所以天要下雨了。河面的罩,这就是辐射低雾,它是晴天的产物,因天晴无云,地面散热的结果而出现的,所以说,“河罩晴”。
*朝要天顶穿,暮要四脚悬。(《田家五行》论日)
*朝有天,暮有地,主睛;反此,则雨。(《田家五行》论日)
“朝有天”和“朝要天顶穿”、“暮有地”和“暮要四脚悬”意义完全相同,都是晴天之兆。
晴天太阳落山之后,地面空气就沉着不动,早晨的空气,更是沉寂。这时候,只有在地面凝成低雾,不可能有云。所以“天顶穿”成了天气晴好的保证。凡是晴明的天气,太阳光强烈,地面气流可以上升,形成云彩;但是地平的四方,是悬空的、干净的。这种云产生在本地天顶,或可下对流性雷雨,但不久就要消灭的,所以四脚悬空,也是未来天气好的征兆。要是有风暴从远方前来,那末地平线上,必定有浓云密蔽着,决不可能四方空空的。
关于雨雪露霜的谚语
天上落下的雨、雪、冰雹和地面凝成的露水、白霜,虽然同是气界水态的变化,但是各有它的气象成因,同时也表示不同的未来天气。因为这些现象是最易观察的,也是和人类生活有直接关系的,所以这类谚语相当可靠。
*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浙江)
*十里不同天。(江苏无锡)
我国属于大陆性气候,夏天的雨大多属于热雷雨或阵雨。热雷雨的发生,基本上是因为地面受热,发生对流运动,把地面的水汽送到高空,凝成雷雨云而发生的降水。但是由于地面各部分的物理性状不同,对于热力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地面上的气温有高有低。例如森林草原地区温度低,不毛之地温度高;柏油大道温度高,煤渣马路上温度低。所以在极小范围之内,空气对流的强弱,可以有很大差别。这里的对流,可以发生雷雨云,那里就不可能。再因为雷雨云的面积,普通不过几平方公里,所以我们常看见城南下雨而城北未必下雨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十里不同天”。到了秋天,还留着些夏天的景象,所以还有“秋雨隔灰堆”之说。
*天东雨,隔堵墙;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山西太原、安微全椒)
*西南阵,单过也落三寸。(《田家五行》论云)
*老夫活到八十八,未见阵头东南发。(江苏苏州)
气旋和其他种风暴通常是从西向东移动的,所以只有发生在西方的风暴,才能影响到本地。发生在东方的风暴,只会再向东去,不可能再影响本地。所以有“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的说法。
*雨打鸡啼卯,雨伞不离手。(浙江义乌)
*雨打鸡鸣丑,雨伞勿离手;雨打黄昏戍,明朝燥悉悉。(南京)
在晴好的天气,早上只会有雾,不会下雨的。现在下雨了,表示天气本来不好,可能有远地风暴逼近。一次风暴的经过,常要一天或一天以上的时间,不是短时内可以完的。现在,早上就开始下雨,那末未来一天之内,要“雨伞勿离手”了。在黄昏时分,高空气流一般的有下沉运动,天空原有的云,很易因此消散(因为下沉气流是最热燥的气流)。在这时候,如果有碎块云里下来的雨,是下不长的。但是,如果这种雨是一种风暴雨(就是从西方移动过来的有系统的云雨),那末“雨打黄昏戍”也就未必“明朝燥悉悉”了。
*早晨下雨当日睛,晚上下雨到天明。(山东)
*鸡呜雨,下不长。(浙江象山)
*投瞑雨,天卖晴。(福建福州)
*早晨下雨,一天晴。(河北沧县、山东栖霞)
*早雨睛一日,晚雨到天明。(陕西武功)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田家五行》论雨)
*晏雨不晴。(同上)
*开门雨涟涟,晴朗在午前。(江苏无锡)
*开门雨,关门睛。(江苏元锡)
*早雨天晴,晚雨难晴。(江苏无锡、常熟,浙江义乌)
*雨打早五更,雨伞不用撑。(浙江义乌)
这几条都说早上有雨主晴,晚上有雨才是久雨之兆。
*夜晴无好天。(河北)
*夜睛无好天,明朝还要雨连绵。(广西郁林)
*久雨见天星,明朝雨更猛。(同上)
这三句都是说:在久雨之中,突然夜间天晴,明天仍要下雨。
*雨前蒙蒙终不雨,雨后蒙蒙终不晴。(河北、陕西武功)
在高气压下,风平天青,气层非常稳定,地面尘埃水汽结集低空,所以平视蒙蒙,这种现象既然是气层稳定的表示,所以天气是不会变得阴雨的。下雨后,空中仍是蒙蒙,这必定是在气旋暖锋之后,暖区之内,空中微雨飘荡、水汽充斥,此后还有冷锋大雨,所以天气不可能立刻转晴的。
*雨前麻花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久。(江苏苏州)
“麻花”指小雨,“雨”就指大雨。雨前麻花是说无大雨而只有小雨,这种雨属于稳定性雨的一类。例如,降落在单纯的热带气流中的雨。热带气流本身很湿,它比较地面要暖些,所以没有大规模的热力上升运动,只有由于微风涡动激起的动力上升运动,因此不可能出现很高很厚的云,只见分散的、层状的、薄薄的云,所以只能下麻花小雨,下不了大雨。雨后麻花,就表示大雨已过,还有几滴小雨,这表示雨天将要结束了。
*一点一个泡,还有大雨未到。(湖南)
*一点雨似一个钉,落到明朝也不晴;一点雨似一个泡,落到明朝未得了。
(《田家五行》论雨)
*落滴起泡定阵雨。(江苏常州)
*雨生蛋,落到明朝吃过饭。(江苏常熟)
大凡刚刚开始的雨,雨滴必是很大的。因此,雨滴在下降过程中,已不成为圆球体,而成为扁平的球体了。在它的下面,可裹着空气,若下落到河面上,这空气从河水中选出,就成为气泡。因为这种气泡是见于开始下的大雨滴的,所以象征着大雨正在开始。
*雨声发喘,河水涨满。(河南篙县)
雨声发喘,大雨之貌。雨大了,所以河水涨满。
*饭时雨,下四指。(山东栖霞)
午饭时天气最热,对流最盛,降雨总是很多的,但非必然。
*雨洒中,一场空。(湖北)
一块积雨云四脚空空地悬在中天,它下的雨,只及本地,一下子就完了。这种云起自本地,消于本地,所以雨量不会太大,雨时很短。
*淋了伏头,下到伏尾。(河北、山西宁武、河南嵩县)
伏天正值阳历七八月之交,是全年最热的期间。这个时期,如果气层是稳定的,热力对流就不能发生,即使有对流发生,也不可能发展到在天空造成雷雨云而打雷雨的程度。这种局面一旦造成,可维持很久,使天气久热而不下雨。但若大气层既潮湿,又不稳定,热力对流就极易发生。今天发生雷雨,明天还是发生。因为同一不稳定气团之下,它的组织、构造是可以维持好多天不变的。所以在这种大热天气,不下雨也罢了,下过一次,就很可能常常下。
*雨洒尘,饿死人。(河北)
雨小,只能洒尘,天气太干,旱灾发生,所以要饿死人。
*霜后暖,雪后寒;(苏南)
*霜前冷,雪后寒。(江苏镇江)
*落雪勿冷,融雪冷。(南京、山西太原、河南商邱)
霜和雾都是晴天的产物。因为天空无云,夜间地面散热很强,温度才能下降到零度以下,使贴近地面的水汽直接凝成白霜,所以凝霜之前是冷的。等到天亮日出,因为天空无云,太阳光很强,霜的水分很少,融解时并不需要大量热力,所以天气相当温暖。
雪是从高空落下来的,凝雪的时候,地面气温并不一定很冷。但是雪要融解成水,就须吸收大量的热力(一克的雪,融解成水所吸收的热量,等于把一克水的温度,从摄氏零度升到80度时所需要的热量)。这热量就从地面层空气中吸去,所以不等到雪融完,气温是不可能回升的。
关于雷电的谚语
所有的雷声闪电,都是在雷雨云里发生的。
*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浙江)
*南闪千年,北闪有雨来。(浙江、《田家五行》论电)
*南闪半年,北闪跟前。(江苏常熟、无锡)
*电光西南,明日炎炎。(浙江义乌、江苏常熟、元锡)
*电光西北,下雨涟涟。(同上)
*东南方向闪电晴,西北方向闪电雨。(湖北应城)
*南闪晴,北闪雨。(广东)
这几句所讲的闪电,是发生在冷锋上的,称为冷锋雷雨,或飑线雷雨。冷锋位于北来冷气团的前锋,从北向南行动。看到雷电发生在北方,可见冷气团将跟着冷锋,自北向南而来,所以&北闪有雨来&。如果看到电闪发作在南方,它必定再向南去,不再北来。这时在本地方盛行着的是干燥而清洁的北方气团,刚到时比较冷些,但是因为天青无云,阳光强烈,温度是会很快升高的,所以说“南闪火门开”。
*东闪西闪,晒煞泥锹黄鳝。(浙江)
*东霍霍,西霍霍,明天转来干卜卜。(福建福州)
*电光乱明,无雨天睛。(陕西武功)
夏季雷雨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锋面雷雨,一种是局地热雷雨。前者是由于锋面上升气流引起的,呈带状分布,范围广,生命久;后者是由于局地性强热对流引起的,范围小,生命短。“东闪西闪”就是第二种雷雨体现的现象
大雨前兆 蜻蜓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
动物对下雨的预报 下雨之前兆有蚊子成群结团,雨蚁成群出现、猫洗脸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雨必下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等是下雨之前兆
蟑螂乱飞,有阵雨 蟑螂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很强,如果夜间看到蟑螂飞来飞去,说明天气发生变化,将有降雨。
蜘蛛结网,久雨必晴 由于下了很久的雨,蜘蛛无法结网捕食,如果看到蜘蛛爬出来结网,说明天气很快就转为晴天。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
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河里浮青苔,毕有大雨来。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天气晴和
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头发响,风一场。
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马嘴朝天,大雨在前。
参考资料:
关于风的谚语
风是流动着的大气,大气就是我们俗称的空气。风有从北方来的,有从南方来的,也有从别的方向来的。因为各方面的地理属性不一致,所以不同来历的风有它多样的特性。有冷风,也有热风;有干风,也有湿风。沙漠吹来的风,挟带着沙尘;海面来的风,就含有更多的水汽。因此,我们在不同的风里面,就有不同的感觉,可以看到不同的天空景象。更进一步的,如果两种不同的风碰头,就极易发生冲突,这时就可以看到天气突变的现象。
风是最容易觉察的现象,所以关于风的谚语很多。
*四季东风是雨娘。(湖南)
*东风是个精,不下也要阴。(湖北枣阳)
温带区域和它的北面--就是约在30°N的地方--的雨水,主要是由于气旋带来的。气旋的行动,老是自西向东的,在它的前部,盛行着东北风、东风或东南风。故气旋将到的时候,风向必定偏东的。所以东风可以看做气旋将来的预兆。因为气旋是一种风暴,是温带区域下雨的主要因子,所以我们看到吹东风,使知是雨天的先兆。
*东风四季睛,只怕东风起响声。(江苏南京)
*偏东风吹得紧要落雨。(上海)
*东风急,备斗笠。(湖北)
*东风急,备斗笠,风急云起,愈急必雨。(《田家五行》论风)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东风是不一定下雨的,东风大了,倒是可怕的。东风既然很小,那末,这般气流,必定从很近的地方来的,也许就是本地的气流。它的一切性质,必定和本地环境是一致的,所以天气是难得变坏的。但是,如果东风很有劲,这表示气旋前部的东风,是远方来的气流,将有气流的不连续面-锋面来本地活动,所以天气要变了。
*东南风,燥松松。(江苏江阴)
*五月南风遭大水,六月南风海也枯。(浙江、广东)
*五月南风赶水龙;六月南风星夜干。(广东)
*春南风,雨咚咚;夏南风,一场空。(江苏、无锡、湖北钟祥)
*六月西南天皓洁。(江苏无锡)
*六月起南风,十冲干九冲。(湖北)
“天皓洁”指天气睛好;“冲”指山冲,“十冲干九冲”意思是十个山冲就干掉九个,旱情十分严重。
这是流行在东南沿海各省的夏季天气谚语。东南风是从海洋来的,为什么又会干燥起来呢?我们知道,雨水的下降,一方面固然要有凝雨的物质--水蒸汽;同时,还要有使这些水蒸汽变成云雨的条件。这个条件,在东南平原地区的夏季,就要靠热力的对流作用或两支不同方向来的气流之间的锋面活动。
热力对流的发生是由于地面特别热,地面层空气因热胀冷缩的道理而向上升腾,这样把地面的水汽带到高空变冷而行云致雨的。但是如果风力太大,地面空气流动得太快,就不可能集中在地面受到强热的作用,也就不可能使地面水蒸汽上升。还有在单纯的东南风中,由于它发源地的高空下沉作用,往往有高空反比低空暖的现象;这样,地面的空气就难于上升了。所以东南风里虽然有很多水蒸汽,但还是不可能行云致雨的。夏天没有云雨,自然天气很热了。
其次,讲到锋面活动。锋面是两支不同气流的冲突地带。一支气流比较冷重,另一支气流比较轻暖,这两支气流相遇,轻暖的只有上升。于是,就把地面水蒸汽带到高空去而行云致雨了。现在地面,只有一支东南风,表明并无其它偏北气流来与它发生冲突而形成锋面,所以水汽便不能上升而发生云雨了。
*东北风,雨太公。(《田家五行》论风)
东北风是发源于北方洋面的、或发源于北方洋面而掠过长程洋面而来的气流,所含水蒸汽自然没有东南风多;但是,因为它是冷气流,下面接触了南方的、比较热的洋面或陆面,使它里面发生上冷下暖的现象,造成对流作用。于是,地面的水蒸汽,就给它带到高空而发生云雨了。
再加上,气旋前方必然是东北风活动的场所,因此,又出现了锋面降水。
据统计的结果看来,在单纯的东北风里,降雨机会,冬天最多也不过26%,夏天只有11%,也就是说不下雨的机会有74%和89%。如果在气旋前部的东北风里,也就是有锋面活动着的东北风地带,下雨的机会就超过晴天。所以'东北风,雨太公'这个谚语,还不一定完全可靠。
*春东风,雨祖宗。(江苏常州)
*春东风,雨潺潺。(广东)
这两句谚语的意思是:春天吹东风,是坏天气的前兆。这是因为,一方面春天地面强有力地增暖。另一方面暖空气逐渐活跃,大陆上气压逐渐降低,反气旋东移入海。在反气旋的尾部就会出现东风。这些东风流到比较暖的陆地上,就造成了下暖上冷的现象。这时空气层是不稳定的,易发生上升对流运动,所以极有可能产生降水。
*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一场空。(广西贵县)
*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九日睛。(湖北武昌)
*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无米煮。(广西)
“无米煮”是因天旱无雨的结果。气旋是自西向东移动的,它的前部是东风,但吹了不久,因为气旋前进的关系,就转成别的风向了。所以东风只吹一日,或者不到一日,就转了风向,表示是气旋要逼近的现象,所以可能下三天雨。如果东风连吹三日而不歇,表示西方没有气旋逼近,所以本地方没有雨。
关于云雾的谚语
云是悬浮在高空中的密集的水滴或冰滴。从云里可以降雨或雪。对天气变化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天上挂什么云,就有什么天气,所以说,云是天气的相貌,天空云的形状可以表现短时间内天气变化的动态。云是用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现象,所以关于它的谚语最多,也比较符合科学原理。
雾也是悬浮在高空中的密集的水滴或冰滴。从存在的实体讲,雾和云并没有差别。但从它们形成的原因和出现的环境来看,却是两回事。雾层的底是贴紧在地面上的,可见成雾的空气层没有经过上升运动,水汽凝结所必需的冷却过程是在安定于地面的空气层内进行的。这表示有雾的天气,大气层是稳定的,和成云的大气层不稳定性,刚刚相反。最后演变出来的天气,也是刚刚相反。有云的天气主阴雨,有雾的天气基本上是晴好的。同样,雾也是肉眼可见的现象,所以关于雾的谚语也不少。
*清晨雾浓,一日天睛。(河北滦县)
*十雾九晴。(河南商邱)
*一雾三睛。(河北威县)
*迷雾毒日头。(江苏常州)
*早起雾露,晌午晒破葫芦。(河北沧县)
早上的雾,是昨夜地面辐射散热的产物:因为一夜以来,天朗气清,地面热力通畅发散,致使地面层空气内的水蒸汽变饱和而凝成雾滴。可见天气先晴了,然后才有雾的。早上是一昼夜间最低温度发生的时间,温度既然最冷,所以这时候的雾也最浓重。再加上太阳一出,由于紫外线对于空中氧气的照射,使一部分氧气,变成了臭氧。这小量的臭氧会使空中许多微尘(大多是燃烧的产物,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等),加强吸水能力。因此,使早上的雾幕,顿时加浓。但是,太阳升高了,热力加强了,地面变得太热,下层空气就要上升,因此雾滴就消散。这样看来,早上雾的临时加浓,也是因为天空无云,天气清朗的结果。
*晚间天罩云,早上著鞋行;早上地罩雾,尽管洗衣裤。(湖南)
晚上天空罩了云,早上地面就没有露水或霜。所以早上出行,不用著雨鞋。这是因为天空的云,有保护地面散热的作用,晚上有了云,早上就不会很冷,贴地层的水汽就不会凝结成露水或霜,所以地面是干净的。
早上地面掩了一层雾,天气保证是好的,所以尽管洗衣裤好了。雾是晴天的产物,有雾天气,必定是晴天。
*大雾不过三。(湖南)
*大雾不过三,过三,十八天。(河北)
*三日雾浓,必起狂风。(呼和治特)
*凡重雾三日,必大雨。(《帝王世纪》)
雾的种类很多,各种雾的成因也不相同。但是,可以称做大雾且可连续发生三天之多的,大概是辐射低雾,海性雾,或者是热带气流雾。
辐射低雾发生在高气压中心的晴好天气之下。故有低雾之日,昼温很高,温度高则气压低。若天气连续晴好三四天,本地气压必大量降低,于是别地方的气流,就会向此地吹来,而天气发生变化。
大雾如果发生在海洋气流中叫做海性雾。因为这种气流来自海洋,所以温度特暖,湿度也特大,接着会使本地气压逐渐降低,而发生天气变化。
秋冬时节,常有热带气流吹到北方来。因为这时候地面冷,所以贴近地面的空气也变冷而有雾出现。这叫做热带气流雾。热带气流盛行了三四天,本地必定暖湿非常,气压也变低了,接着天气就发生变化了。
*早雾阴,晚雾晴。(江苏泰县)
早雾,指白天有雾。在晴好无云的天气,太阳很好,地面很暖,气流只有上升成云,决不可能静息地面而成雾。现在白天有雾出现,显然天空有云,日光不现,此即阴天的景象。白天的雾,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气旋里面、暖锋面上的云系下降着地的低层云,这是气旋中心区域的天气,当然是阴雨天气就在跟前了。
晚雾晴,晚雾相当于夜晚和清晨有雾,必是晴天。
*春雾日头,夏雾雨;秋雾凉风,冬雾雪。(江苏江阴、湖南长沙)
春季天气还冷,在晴天无云的时候,晚上更冷。大气冷而重的,沉着在地面,暖而轻的,浮在上空,造成气温向上逆增的现象。于是地面水蒸汽最先凝结成雾,再向上发展;但是高空温度比较暖些,水蒸汽也比较少,所以雾的发展,只限于地面的薄层。它的高度不过几丈,最低的只不过人体那般高。到了天晓以后,太阳出来,因为天空本来无云,地面热了,雾气上升就消散了,天空依然是强盛的日光。这就是“春雾日头”的解释。但是,如果这上升的雾气,给高空或有的温暖气层遏止着不得上升,那末,这雾幕就成层云的状态陈列在天空,天气也就阴了。所以“春雾日头”并非必然。
夏季天气很热,昼长夜短,在一个晚上,不可能使地面层空气冷却到可以凝雾的程度,所以在晴明的夏天,是不可能有雾的。假使夏天有雾出现,可能是由于天空有云,低层湿重,阳光衰弱,地面增暖不强,气流无上升运动,这是气旋天气的景象。所见的雾,也许就是气旋里面的低云,所以要下雨了。
秋冬两季的雾和春天一样,也是晴天的产物,所以白天的天气,还是好天气多,理由和“春雾日头”相同。不过秋冬的阳光已不及春天强,所谓“秋霉凉风,冬雾雪”可能是在南下高气压前部,因为冷空气和本地比较暖和的空气相混合常发生雾。在高气压刚来的时候,风力相当大,冬天还可下雪。如果在高气压的中央区域,白天还可有下沉西风。
*云吃雾下,雾吃云晴。(呼和浩特)
雾后来云,下雨;云后来雾,天晴。雾多见于反气旋中,天气晴明;密蔽天空的云多见于气旋之中,天气恶劣。雾之后,来了一大片云,可能反气旋已过去,气旋来临;也可能高空暖湿得很,雾密集不散而出现云,这是下雨前的景象。反之,如果云消而雾起,足见气旋已去,晴明的反气旋天气已经来临,天就好了。
*雾下山,地不干。(呼和浩特)
*云布满山底,连雷带雨滴。(内蒙古呼和治特)
*云雾山脚,淋湿担脚。(浙江义乌)
这是指山上的云下降着地的现象。
这是气旋里面的云系,越到低压中心,也就越近雨区。所以云层越低的现象表示天快下雨,地上不干了。
*雾起不收,细雨不休;雾起即收,旭日可求。(浙江义乌、江苏元锡)
雾一般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在正常的情况下,日出之后,随着太阳的升高,雾就会慢慢地散去,出现“旭日可求”的好天气。若是日出之后,不见雾散,很可能在雾的上空有云存在。这时,雾就可上升与云连成一体,使云的厚度加大,而导致连绵细雨。
*山罩雨,河罩晴。(四川涪陵)
山顶的罩,就是掩山的低云。这是气旋中心雨区的景象,所以天要下雨了。河面的罩,这就是辐射低雾,它是晴天的产物,因天晴无云,地面散热的结果而出现的,所以说,“河罩晴”。
*朝要天顶穿,暮要四脚悬。(《田家五行》论日)
*朝有天,暮有地,主睛;反此,则雨。(《田家五行》论日)
“朝有天”和“朝要天顶穿”、“暮有地”和“暮要四脚悬”意义完全相同,都是晴天之兆。
晴天太阳落山之后,地面空气就沉着不动,早晨的空气,更是沉寂。这时候,只有在地面凝成低雾,不可能有云。所以“天顶穿”成了天气晴好的保证。凡是晴明的天气,太阳光强烈,地面气流可以上升,形成云彩;但是地平的四方,是悬空的、干净的。这种云产生在本地天顶,或可下对流性雷雨,但不久就要消灭的,所以四脚悬空,也是未来天气好的征兆。要是有风暴从远方前来,那末地平线上,必定有浓云密蔽着,决不可能四方空空的。
关于雨雪露霜的谚语
天上落下的雨、雪、冰雹和地面凝成的露水、白霜,虽然同是气界水态的变化,但是各有它的气象成因,同时也表示不同的未来天气。因为这些现象是最易观察的,也是和人类生活有直接关系的,所以这类谚语相当可靠。
*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浙江)
*十里不同天。(江苏无锡)
我国属于大陆性气候,夏天的雨大多属于热雷雨或阵雨。热雷雨的发生,基本上是因为地面受热,发生对流运动,把地面的水汽送到高空,凝成雷雨云而发生的降水。但是由于地面各部分的物理性状不同,对于热力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地面上的气温有高有低。例如森林草原地区温度低,不毛之地温度高;柏油大道温度高,煤渣马路上温度低。所以在极小范围之内,空气对流的强弱,可以有很大差别。这里的对流,可以发生雷雨云,那里就不可能。再因为雷雨云的面积,普通不过几平方公里,所以我们常看见城南下雨而城北未必下雨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十里不同天”。到了秋天,还留着些夏天的景象,所以还有“秋雨隔灰堆”之说。
*天东雨,隔堵墙;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山西太原、安微全椒)
*西南阵,单过也落三寸。(《田家五行》论云)
*老夫活到八十八,未见阵头东南发。(江苏苏州)
气旋和其他种风暴通常是从西向东移动的,所以只有发生在西方的风暴,才能影响到本地。发生在东方的风暴,只会再向东去,不可能再影响本地。所以有“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的说法。
*雨打鸡啼卯,雨伞不离手。(浙江义乌)
*雨打鸡鸣丑,雨伞勿离手;雨打黄昏戍,明朝燥悉悉。(南京)
在晴好的天气,早上只会有雾,不会下雨的。现在下雨了,表示天气本来不好,可能有远地风暴逼近。一次风暴的经过,常要一天或一天以上的时间,不是短时内可以完的。现在,早上就开始下雨,那末未来一天之内,要“雨伞勿离手”了。在黄昏时分,高空气流一般的有下沉运动,天空原有的云,很易因此消散(因为下沉气流是最热燥的气流)。在这时候,如果有碎块云里下来的雨,是下不长的。但是,如果这种雨是一种风暴雨(就是从西方移动过来的有系统的云雨),那末“雨打黄昏戍”也就未必“明朝燥悉悉”了。
*早晨下雨当日睛,晚上下雨到天明。(山东)
*鸡呜雨,下不长。(浙江象山)
*投瞑雨,天卖晴。(福建福州)
*早晨下雨,一天晴。(河北沧县、山东栖霞)
*早雨睛一日,晚雨到天明。(陕西武功)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田家五行》论雨)
*晏雨不晴。(同上)
*开门雨涟涟,晴朗在午前。(江苏无锡)
*开门雨,关门睛。(江苏元锡)
*早雨天晴,晚雨难晴。(江苏无锡、常熟,浙江义乌)
*雨打早五更,雨伞不用撑。(浙江义乌)
这几条都说早上有雨主晴,晚上有雨才是久雨之兆。
*夜晴无好天。(河北)
*夜睛无好天,明朝还要雨连绵。(广西郁林)
*久雨见天星,明朝雨更猛。(同上)
这三句都是说:在久雨之中,突然夜间天晴,明天仍要下雨。
*雨前蒙蒙终不雨,雨后蒙蒙终不晴。(河北、陕西武功)
在高气压下,风平天青,气层非常稳定,地面尘埃水汽结集低空,所以平视蒙蒙,这种现象既然是气层稳定的表示,所以天气是不会变得阴雨的。下雨后,空中仍是蒙蒙,这必定是在气旋暖锋之后,暖区之内,空中微雨飘荡、水汽充斥,此后还有冷锋大雨,所以天气不可能立刻转晴的。
*雨前麻花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久。(江苏苏州)
“麻花”指小雨,“雨”就指大雨。雨前麻花是说无大雨而只有小雨,这种雨属于稳定性雨的一类。例如,降落在单纯的热带气流中的雨。热带气流本身很湿,它比较地面要暖些,所以没有大规模的热力上升运动,只有由于微风涡动激起的动力上升运动,因此不可能出现很高很厚的云,只见分散的、层状的、薄薄的云,所以只能下麻花小雨,下不了大雨。雨后麻花,就表示大雨已过,还有几滴小雨,这表示雨天将要结束了。
*一点一个泡,还有大雨未到。(湖南)
*一点雨似一个钉,落到明朝也不晴;一点雨似一个泡,落到明朝未得了。
(《田家五行》论雨)
*落滴起泡定阵雨。(江苏常州)
*雨生蛋,落到明朝吃过饭。(江苏常熟)
大凡刚刚开始的雨,雨滴必是很大的。因此,雨滴在下降过程中,已不成为圆球体,而成为扁平的球体了。在它的下面,可裹着空气,若下落到河面上,这空气从河水中选出,就成为气泡。因为这种气泡是见于开始下的大雨滴的,所以象征着大雨正在开始。
*雨声发喘,河水涨满。(河南篙县)
雨声发喘,大雨之貌。雨大了,所以河水涨满。
*饭时雨,下四指。(山东栖霞)
午饭时天气最热,对流最盛,降雨总是很多的,但非必然。
*雨洒中,一场空。(湖北)
一块积雨云四脚空空地悬在中天,它下的雨,只及本地,一下子就完了。这种云起自本地,消于本地,所以雨量不会太大,雨时很短。
*淋了伏头,下到伏尾。(河北、山西宁武、河南嵩县)
伏天正值阳历七八月之交,是全年最热的期间。这个时期,如果气层是稳定的,热力对流就不能发生,即使有对流发生,也不可能发展到在天空造成雷雨云而打雷雨的程度。这种局面一旦造成,可维持很久,使天气久热而不下雨。但若大气层既潮湿,又不稳定,热力对流就极易发生。今天发生雷雨,明天还是发生。因为同一不稳定气团之下,它的组织、构造是可以维持好多天不变的。所以在这种大热天气,不下雨也罢了,下过一次,就很可能常常下。
*雨洒尘,饿死人。(河北)
雨小,只能洒尘,天气太干,旱灾发生,所以要饿死人。
*霜后暖,雪后寒;(苏南)
*霜前冷,雪后寒。(江苏镇江)
*落雪勿冷,融雪冷。(南京、山西太原、河南商邱)
霜和雾都是晴天的产物。因为天空无云,夜间地面散热很强,温度才能下降到零度以下,使贴近地面的水汽直接凝成白霜,所以凝霜之前是冷的。等到天亮日出,因为天空无云,太阳光很强,霜的水分很少,融解时并不需要大量热力,所以天气相当温暖。
雪是从高空落下来的,凝雪的时候,地面气温并不一定很冷。但是雪要融解成水,就须吸收大量的热力(一克的雪,融解成水所吸收的热量,等于把一克水的温度,从摄氏零度升到80度时所需要的热量)。这热量就从地面层空气中吸去,所以不等到雪融完,气温是不可能回升的。
关于雷电的谚语
所有的雷声闪电,都是在雷雨云里发生的。
*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浙江)
*南闪千年,北闪有雨来。(浙江、《田家五行》论电)
*南闪半年,北闪跟前。(江苏常熟、无锡)
*电光西南,明日炎炎。(浙江义乌、江苏常熟、元锡)
*电光西北,下雨涟涟。(同上)
*东南方向闪电晴,西北方向闪电雨。(湖北应城)
*南闪晴,北闪雨。(广东)
这几句所讲的闪电,是发生在冷锋上的,称为冷锋雷雨,或飑线雷雨。冷锋位于北来冷气团的前锋,从北向南行动。看到雷电发生在北方,可见冷气团将跟着冷锋,自北向南而来,所以&北闪有雨来&。如果看到电闪发作在南方,它必定再向南去,不再北来。这时在本地方盛行着的是干燥而清洁的北方气团,刚到时比较冷些,但是因为天青无云,阳光强烈,温度是会很快升高的,所以说“南闪火门开”。
*东闪西闪,晒煞泥锹黄鳝。(浙江)
*东霍霍,西霍霍,明天转来干卜卜。(福建福州)
*电光乱明,无雨天睛。(陕西武功)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宗申雷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