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微生物群落结构时为什么物循环封闭

(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能量输入(供应) (2)有机物 250 (3)(4)营养级 (5)铅、汞对4种生物生存的影响;D内两种污染物的RQ&1,B内汞(Hg)RQ&1,铅、汞会威胁这些生物的生存,而汞的威胁更为严重。由于A和C生物的RQ&1,生物A及C的生存不会受到此两种污染物的威胁;对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若D和B死亡,低营养级的生物数目将会增加,而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会降低,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可能会被破坏。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生物
某环保研究所搜集了一个生态系统中4种生物的资料,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并用于生态风险评估(见下表)。
生态系统的成分
某种小乔木
某种植食动物
某种大型真菌
某种肉食动物
(1)如果在一个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有阳光普照,无需从该系统外获得&&&&&&& 就可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
(2)利用表中表示的生态系统成分,在下列碳循环简图上填上相应的字母,并补充漏掉的箭头。
(3) 表中数据显示,汞和铅的污染程度会随着&&&&&&&&&&&&&& &而增加。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届湖南省湘潭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题型:综合题
某环保研究所搜集了某地4种生物的资料以研究环境污染对当地生物的影响,并用于生态风险评估(见下表)。请回答以下问题:A某种小乔木0.550.75B某种植物食动物0.841.36C某种大型真菌0.480.91D某种肉食动物1.352.05&&(1)生态系统的成分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封闭的、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无需从外界获得物质就可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但是如果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断绝对它的____,这个生态系统就会自行消亡。(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循环以主要以____的形式进行。若D每增重10kg至少消耗A____kg。(3)用表中字母绘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简图。(4)在能量流动的渠道中,____越高,生物铅、汞的浓度也越高,即有毒、有害物质沿食物链传递中具有富集作用。(5)进行生态风险评估时,需要计算出一个风险商数(RQ),每一种生物的RQ是污染物的摄入剂量与临界水平的比率。RQ&1显示污染物对生物的健康只构成风险,RQ≥1则显示污染物可能对生物有害。请运用表中RQ值预测污染物对4种生物生存和对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届湖南省湘潭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题型:综合题
某环保研究所搜集了某地4种生物的资料以研究环境污染对当地生物的影响,并用于生态风险评估(见下表)。
&&& 请回答以下问题:
某种小乔木
某种植物食动物
某种大型真菌
某种肉食动物
&& (1)生态系统的成分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封闭的、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无需从外界获得物质就可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但是如果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断绝对它的____,这个生态系统就会自行消亡。
&&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循环以主要以____的形式进行。若D每增重10kg至少消耗A____kg。
&& (3)用表中字母绘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简图。
&& (4)在能量流动的渠道中,____越高,生物铅、汞的浓度也越高,即有毒、有害物质沿食物链传递中具有富集作用。
&& (5)进行生态风险评估时,需要计算出一个风险商数(RQ),每一种生物的RQ是污染物的摄入剂量与临界水平的比率。RQ&1显示污染物对生物的健康只构成风险,RQ≥1则显示污染物可能对生物有害。请运用表中RQ值预测污染物对4种生物生存和对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科目:高中生物
(分)某环保研究所搜集了某地4种生物的资料以研究环境污染对当地生物的影响,并用于生态风险评估(见下表)。
&&& 请回答以下问题:
某种小乔木
某种植物食动物
某种大型真菌
某种肉食动物
&& (1)生态系统的成分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封闭的、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无需从外界获得物质就可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但是如果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断绝对它的____,这个生态系统就会自行消亡。
&&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循环以主要以____的形式进行。若D每增重10kg至少消耗A____kg。
&& (3)用表中字母绘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简图。
&& (4)在能量流动的渠道中,____越高,生物铅、汞的浓度也越高,即有毒、有害物质沿食物链传递中具有富集作用。
&& (5)进行生态风险评估时,需要计算出一个风险商数(RQ),每一种生物的RQ是污染物的摄入剂量与临界水平的比率。RQ&1显示污染物对生物的健康只构成风险,RQ≥1则显示污染物可能对生物有害。请运用表中RQ值预测污染物对4种生物生存和对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生物竞赛辅导 14:种群、群落、生态系统1、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正负反馈模型(实线表示正反馈,虚线表示负反馈) 。其中错 误的是( ) 。 A.① B.② C.③⑤ D.④⑥ 2、 两种鸬鹚均以鱼类为食。 它们能在同一区域捕食, 并在同一区域营巢育雏。 原因很可能是 ( ) 。 A.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共生关系 B.它们所捕食的鱼的种类有很大差别 C.它们营巢用材不同 D.
它们的亲缘关系很近 3、 如图表示种群存活曲线。 请判断错误的命题是 ( ) 。 A.生活在自然界的海龟种群变化较接近曲线① B.海洋珊瑚种群符合曲线② C.自然界不存在呈现曲线③方式发展的种群 D.一个农场中的肉用鸡种群符合曲线④的发展方式 4、 (多选)与一般的生态系统相比较,还必需满足下列哪些特别的条件时,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 中的生物量金字塔呈倒锥形?( ) A.第一营养级生物繁殖力极强 B.第一营养级光合作用效率较高 C.第二营养级体型比第一营养级小 D.第二营养级生物高强度取食 5、 (多选)两个物种之间的捕食关系可产生以下哪些相互动态变化?( ) A.协同进化 B.趋同进化 C.种群数量周期性变化 D.生态位分化 6、 (多选)一个草原生态系统,植物固定的太阳能通过食物链传递;这种传递( ) A.是能量流动的渠道,其中捕食链是主渠道 B.可以通过寄生关系建立 C.可以通过真菌传递到动物 D.每一环节的生物量都比上一环节少 7、下表中数据说明: 中国南北方几种兽类颅骨长度 种类(北方)颅骨/mm 东北虎 东北赤狐 东北野猪 雪兔 331―345 148―160 400―472 95―97 种类(南方)/mm 华南虎 华南赤狐 华南野猪 华南兔 273―313 127―140 295―354 7―86A.恒温动物体型大小受温度影响 B.肉食动物大脑较草食动物发达 C.同种生物在中国南北地区广泛分布 D.哺乳动物颅的进化由较短到较长 8、相似的气候条件下,人工林中的枯枝落叶的分解速度明显比天然林慢,原因是 A.人工林环境不适宜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的生活 B.天然林的保持水分能力比较强 C.人工林中以生物遗体为食的生物种类较少 D.天然林的植物种类较多 9、生态系统能维持现状的调节机制属于( )。 A.负反馈调节 B.正反馈调节 C.负信息干扰调节 D.正信息干扰调节 10、农作物产量最接近农田生态系统的以下哪一项?( )1 A.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B.农作物呼吸消耗剩下的能量 C.人消耗的能量加上分解者消耗的能量 D.人获得的能量 11、生物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关系通过以下哪种形式体现?( ) A.新陈代谢 B.生物富集作用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食物链 12、不符合生态演替规律的是( ) 。 A.弃耕稻田变化为树林 B.过度放牧草场变 化为沙漠 C.热带雨林变化为土壤丰厚的耕地 D.淡水湖泊变化为森林 13、地球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调节能力。与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相比 较,热带雨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以下哪一组特点? A. 种群数量调节能力强,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 B. 分解力弱,生产力强 C. 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强,自我恢复能力弱 D. 能量流动速度快,物质循环速度慢 14、任何动物的任何形式的捕食行为都必然包含 A. 能量得失的选择 B. 成功率的权衡 C. 考虑将受伤几率降至最低 D. 保证食物链不中断 15、鸽能通过体内节律与太阳位置来进行远距离飞行定向。如果人为改变鸽的生物节律,让其 与自然节律相差 6h。在远离鸽巢处将其放飞。与正常鸽相比,其飞行将是 A. 偏离 90?飞行 B. 不定向飞行 C. 先偏离正确方向飞行,后迅速调整至正常 D. 朝相反的方向飞行 16、共同生活在某个生态系统中的一种跳鼠和体型与它相近的一种蜥蜴相比较,跳鼠的 A. 营养级较高 B. 种群较稳定 C. 能量同化率较高 D. 能量摄入量较多 17、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 A. 每种生物都将能量传递到下一营养级 B. 每种生物都位于一条食物链的规定位置上 C. 由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构成 D. 随着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化而增加其食物链的环节 18、某种群数为 N,雌雄比例为 1∶1。假如雌性个体一生繁殖后代数为 300,平均成活率(达 到生殖年龄)为 1%,问:第 t 代将产生子代数是 A. 3tN B. 3Nt-1 C. 15t-1N+N D. 1.5tN 19、 (多选)棉盲蝽是一年多次繁殖的棉花害虫。棉花在每年的 7 月上旬蕾期和 8 月中旬的铃期 都可能因这种害虫而造成减产。 棉盲蝽种群每年的季节消长随气候条件而变化, 这些变化主要有 4 种类型(见下图) 。据图预测下列导致棉花开花量大幅度减少的气候有 A. 干旱年份 B. 水涝年份 C. 先涝后旱年份 D. 先旱后涝年份 20、 (多选)在各种类型的生物固氮过程中下列哪些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A. 固氮酶 B. 还原剂 C. 电子受体乙炔 D. ATP 21、 (多选)下列有关环境对生物性状的影响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 后天获得一性状,其出现频率一般都符合孟德尔规律 B. 环境对体细胞所造成的改变不能遗传至下一代 C. 能生存下来的物种,种群中所有个体都是适应环境的 D. 遗传性状的表现,经常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22、 (多选)高等植物生长的“S”形曲线中,纵坐标可由以下哪些量表示? A. 时间 B. 叶面积 C. 植株高度 D. 细胞数目 23、 (多选)P.A.Haefner 对三种生态因素在决定褐虾的最适耐受范围中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 其研究的部分数据绘成如图曲线(曲线旁的百分比为褐虾死亡率) 。据图分析回答:2 与低溶氧水体比较,在高溶氧水体中,褐虾的最适温度和盐度范围变化趋势为 A. 褐虾的最盐温度范围向低变化 B. 褐虾的最适盐度范围向高变化 C. 褐虾的最适温度范围向高变化 D. 褐虾的最适温度范围向低变化24、 (多选)接 23 题。褐虾对温度和盐度的耐受性相互关系有 A. 在低溶氧水体中,随盐度升高,褐虾对温度的耐受性越好 B. 在低溶氧水体中,随盐度升高,褐虾对温度的耐受性越差 C. 在高溶氧水体中,随温度降低,褐虾对盐度的耐受性越差 D. 在高溶氧水体中,随温度降低,褐虾对盐度的耐受性越好 25、 (多选)接 23 题。在高溶氧水体中,褐虾对温度的最适耐受性为 A. 当盐度为 20%时,褐虾最适耐受温度是 25℃左右 B. 当盐度为 30~35%之间时,褐虾最适耐受温度是 0~25(或 20)℃ C. 当盐度为 20%时,褐虾最适耐受温度是 15℃左右 D. 当盐度为 30~35%之间时,褐虾最适耐受温度是 5~23(或 20)℃ 26、 (多选)接 23 题。在高溶氧水体中,褐虾对盐度的最适耐受性为 A. 当温度为 5℃时,褐虾最适耐受盐度是 20~40% B. 当温度在 10~15℃时,褐虾最适耐受盐度是 20~40%(或 38%) C. 当温度为 5℃时,褐虾最适耐受盐度是 23~35% D. 当温度在 10~15℃时,褐虾最适耐受盐度是 15~45%(或 38%) 27、 (多选)接 23 题。综上所述,生物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 A. 有当一种生态因素偏离最适范围而过高或过低时,生物的耐受范围将变窄 B. 有当一种生态因素偏离最适范围而过高或过低时,生物的耐受范围将不变 C. 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作用具有综合性 D. 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作用 28、 (多选)Tilman 等人研究了两种淡水硅藻的竞争。硅藻需要硅酸盐作为其细胞壁的原料。实 验中不断地定期加硅于培养液中。两种硅藻单独培养(上图)和一起培养(下图)的种群变化曲 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以下正确的选项是 A. 与单独培养相比,混合培养时两种硅藻的种群指数增长时间缩短了 5~6 天 B. 与单独培养相比,混合培养时两种硅藻的种群指数增长时间延长了 5~6 天 C. 当种群密度不再上升时,培养液中硅藻的数量是该培养实验条件下该种群的生物容纳量 D. 当种群密度不再上升时,培养液中硅藻的数量是该培养实验条件下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29、 (多选)接 28 题。据图分析,以下正确的选项3 A. 单独培养的两种硅藻相比较,硅藻 A 对硅的利用量多 B. 混合培养时, 由于硅藻 A 对硅的利用使培养液中硅浓度低于硅藻 S 所能生存的水平以下, 导致竞争的结局是硅藻 S 取胜,硅藻 A 被排斥掉 C. 混合培养时, 由于硅藻 S 对硅的利用使培养液中硅浓度低于硅藻 A 所能生存的水平以下, 导致竞争的结局是硅藻 S 取胜,硅藻 A 被排斥掉 D. 混合培养时, 由于硅藻 S 对硅的利用使培养液中硅浓度低于硅藻 A 所能生存的水平以下, 导致竞争的结局是硅藻 A 取胜,硅藻 S 被排斥掉 30、 (多选)短日照处理菊花(短日照植物)植株下部有叶部分,而长日照处理该植株上部无叶 部分,植株开花;作为对照,长日照处理另一植株下部有叶部分,短日照处理上部无叶部分,植 株不开花。此实验能够证明 A. 芽受日照时间的长短不影响花芽的分化 B. 叶日照时间长短影响而产生影响花芽分化 C. 上述影响花芽分化的物质上移到芽,使芽分化为花芽 D. 光能刺激植物产生一种叫成花素的植物激素使花芽分化 31、在自然界中,种群密度的极端值很少能够达到。这是因为种群调节机制的存在。最适合解释 限制种群数量偏离平衡水平的机制的是( ) 。 A .种群本身的内在增长率是稳定的 B .种群的内在增长势与环境限制力存在动态平衡 C .生态因子对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决定作用。 D .种群内部通过种群关系实现对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平衡的调节 32、在一个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中,环境对各种群的适宜程度呈周期性波动变化。在此波动变化 过程中( ) 。A、 典型的 K 一对策生物的种群密度波动范围比较窄,而且接近其 K 值 B . R 一对策生物种群的死亡率随出生率变化而发生波动 C .负相互作用之间的两个种群的种群波动节律重合 D .增殖率越高的种群,其群体大小的波动范围越窄 33、描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有多种表示方法。主要有: ①摄食效率(林德曼效率)=该营养级摄食量/前一营养级摄食量 ②同化效率=该营养级同化量/前一营养级同化量 ③生产效率=该营养级净生产量/前一营养级净生产量 ④利用效率=该营养级摄食量(或同化量)/前一营养级净生产量 请回答(1) 、 (2) 、 (3) 题: (1) 、草食动物的摄食效率一般低于浮游生物的摄食效率,正确的解释是( ) 。 A .前一营养级都不存在摄食量,摄食效率只与同化效率有关 B .前一营养级生物量差别大 C .草食动物采食时存在较大的选择浪费 D .浮游生物采食受限制于被捕食者的体型 (2) 、某营养环节的摄食效率高于同化效率,所以( ) 。 A .该营养级的生产效率高 B .该营养级对前一营养级的采食比例低 C .上一营养级有较多能量流向分解者 D .上一营养级有较多能量在呼吸中消耗 (3)一般来说,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与能量从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相比 较( ) 。 A .前者的摄食效率比较高 B .后者的同化效率比较高 C .两者的生产效率比较接近 D .后者的利用效率比较低 34、温带草原生态系统 〔 〕 A .植物以一年生禾本科种类为主 B .营养级至 少有 7 个水平 C .植物的净生产量绝大部分流向腐食性食物链 D .含有丰富的腐殖质意味着微生物活动非常活跃 35、 (多选)有分析表明,落叶林中一些生活在阔叶树上,以其叶片为食的食叶甲虫是落叶林中 的重要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以下分析错误 的是( ) A .食叶甲虫属于群落中的分解者 B .食叶甲虫属于群落中的消费者 C .食叶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 D .食叶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最基础的底部 36、 (多选)以下对生态系统中有机物的分解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4 A .非生物的作用使有机物形成腐屑 B .生物的作用使有机物形成腐屑 C .腐屑主要由食腐动物彻底分解 D .微生物将腐屑分解后产生无机物 37、 (多选)下列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中,生态因子仅起间接作用的是( ) A . 光照不足,人体易患佝偻病 B . 海拔高度不同,植物形成垂直分布 C . 沙类土壤中的小麦根系长而细小稀疏 D .植株密度过大而不通风导致光合作用效率下降 38、 (多选)在集约型畜牧业中,氮循环受阻的环节有( ) A .产生硝酸盐 B .硝酸盐还原 C .反硝化作用 D .氮的同化 39、 (多选)原生动物门动物的营养方式有( ) 。 A 动物式营养 B .腐食性营养 C .光合自养 D .化能合成自养 40、 (多选)人与野生动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下列有关这些差别的叙述,正确 的有( )A .人类的高死亡率年龄段集中在高年龄段中,野生生物多数是均匀分布的 B .稳定型年龄结构的人类种群,出生率很低,稳定型年龄结构的野生生物种群,出生率 一般处于高水平状态 C .人类的存活曲线(以时间为横坐标)是矩形曲线,野生生物多数是指数形式变化的双 曲线或介于两者之间 D .人类存在老化现象,野生生物老化现象很少 41、最近科学家在水深约 3200 米的太平洋底部的一副鲸的骨架上,发现 T 两种新型蠕虫。这些 蠕虫没有消化器官, 他们通过附肢里的细菌摄取营养。 像树根一样的附肢可用于在鲸的骨髓里 “挖 掘” ,细菌就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行生命活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这些蠕虫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B.蠕虫与细菌的关系在生物学中属于互利共生 C.附肢中的细菌在繁殖时不可能发生有丝分裂 D.附肢中的这些细菌如果放在一个富含氧的环境里,其数量的增加速率将会大大提高 42、 (多选)某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丁,其中甲是自养 型生物。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 a、b、c、d。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A.甲从无机环境中获得的能肯定大于 a 所含的能 B.若 b&0.2a,则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C.丙种群个体对 c 的平均值肯定大于了种群个体对 d 的平均值 D.这四种生物能构成一个群落 43、 (多选)右图表示的是鹞鹰在对不同的鸽群进行攻击时成功的概率,并以此表示鸽群的功能。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单独的鸽子比在鸽群中的鸽子被抓住的概率更小 B.鹞鹰攻击较大群体的鸽群时不大容易成功 C.鹞鹰只攻击单独的鸽子 D.攻击成功的比例与鸽群的数量成反比 44、 (多选)假设要进行生物样方法调查,有如下情况〈如图),相关的处理,正确的是( ) 说明:(1)圆圈代表被调查生物; (2)大方格代表调查区域; (3)小方格代表样方 A.被调查生物为煌虫幼虫跳蝻,应改用标志重捕法 B.被调查生物为蚁巢,大方格为整个接调查区域,约 100Km2, 应将小方格再划分为 1m2 的小样方 C.被调查生物为杂草,大方格为使用过除草剂后随机选择的样本, 计数时压线个体只计数样方左侧线和上方线,不计数右侧线和下方 线 D.被调查生物为趋光性农业害虫,应改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计数方法5 45、 (多选)现有如图所示植物的生态,其叶片具有泌盐功能。该类植物 A.材质致密,是优质木材的重要来源 B.能构成物种多样性很丰富的生态系统 C.能构成抵御暴风潮对陆地侵袭的屏障 D.以其特殊的“胎生”方式繁殖 46、某生态农业示范村设计的食物链中,有一个环节是:利用作物秸杆培养草菇,这个环节中的 能量从上一营养级流向草菇这一级时,主要发生下列哪一项的大分子物质的变化? A.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B.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C.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D.核酸分解成核苷酸 6 47、测得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折合为葡萄糖约有 1.4× 10 kg/公顷 /y,则该系统每年固定的二氧化碳量每公顷为 6 6 5 6 A.0.7×10 kg B.2.05×10 kg C.5.6×10 kg D.6.687X10 kg 48、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假如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生物数量关系肯定会构成倒金字塔形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仍可能从分解者身体再流向消费者体内 C.两个无人为干扰的天然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能量输入和输出的比值越大,分解者的数 量越少 D.适当放牧的草原生态系统的植物的竞争激烈程度不及没有放牧的草原 49、一个海岛因火山喷发而完全被岩石覆盖。一段时间之后,光裸的岩地逐渐出现地衣,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A.这是群落初生演替的第一阶段 B.地衣能够分泌有机酸,这是地衣能够在光裸岩地生长的原因 C.漫长的年代之后,苔藓将继地衣之后出现,原因是地衣进化 D.假如该海岛最终出现森林,那么,地衣将不复存在于该海岛上 50、生态学家高斯(Gause)在 0.5mI 培养液中放入 5 个大草履虫,在培养第 5 天之后大草履虫 的数量基本维持在 375 个左右,将此数值定为 K 值。关于 K 值的描述,正确的是 A.高斯实验得到的 K 值仅仅适用于该物种在该培养环境条件下 B.根据实验的可重复性,在其他培养条件下,大草履虫的 K 值是相同的 C.不同的物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K 值是相同或近似的 D.相同的物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K 值有可能不同 51、关于生态系的描述,下列何者是正确的? A.能量在不同营养级问流动时,均有耗损 B.是一个能量与养分封闭的系统 C.组成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部分 D.阳光是唯一的能量来源 52、用英文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用箭头表示食性关系,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下列哪种食物链或 食物网中 a 种群较为稳定 D53、下面 4 个金字塔哪一数量金字塔与“小麦→粘虫→病毒”这一食物链有关D54、选出下列正确的答案A.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生态系统6B.所有的自 然生态系统都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C. 森林生态系统在早期是开放的生态系统, 成熟期是封 闭的生态系统 D.湖泊生态系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55、在大西洋的马尾藻海,夏季阳光辐射强,但浮游植物的产量低,而在冬季(11 月一次年 4 月) 其初级生产量却高于夏季,最可能导致冬季初级生产量高的原因是 A.冬季表层水温和下层水温一致 B.冬季表层水温高于夏季表层水温 C.冬季表层水含营养物量大于夏季 D.冬季表层水含 CO2 量高 56、 (多选)三种动物之个体生存曲线如下图,试问下列叙述何者正确?A.第Ⅰ型有可能是人类 B.第Ⅱ型有可能是珊瑚 C.3 种类型的动物都采行以子代众多 取胜的生存策略 D.仅第Ⅲ型动物采行以子代众多取胜的生存策略 57、 (多选)在无明显陆上标志的海面上,生活于巴西海岸的绿海龟(CheI inianydas)要到远隔 1400 多海里的阿森松岛上筑巢产卵,它们依据的定向线索是 A.地球磁场 B.大洋中波浪运动的方向 C.食物的季节变化 D.太阳的位置 58、 (多选)一块地若连年种植花生,容易因虫害(蛴螬)减产,若连年种植甘薯,产量也会逐 年下降。但若花生与甘薯轮种,两者都能增产。这一“轮种”措施,基于下列哪些生态工程基本 原理?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物种多样性原理 C.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 D.环境承载力限度原理 59、 (多选)下列何者属于生态学研究的范围 A.生物种类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B.两 种生物的相互关系 C. 生物种类在世界的分布 D. 一种生物的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 60、 (多选)依照能量金字塔绘制原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下列指标有可能构成倒金字塔形的是 A.某热带雨林中的全部生物个体数目 B.城市中全部生物个体数目 C.天然湖泊中的全部生物个体数目 D.人工养殖池塘中的全部生物个体数目 61、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在以下哪种情况下不会产生攻击行为( )? A.争夺交配对象 B.遇到敌害 C.食物短缺 D.占领巢区 62、 适宜用于测定水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指标是( )。 矿物质 B. A. 02 c. 糖类 D. C02 63、下列自然水体生态系统中,生产力最高的是( )。A、浅河口湾 B、池塘 C、湖泊 D、水库 64、生态学家研究了美国 Mendota 湖的能量流动。得数据如下表(单位:卡/cm2.y)。 浮游植物 入射日光能 118.872 生物量 299 呼吸 100 其他植物 生物量 22 呼吸 7 动物摄食量 42 分解者分解量 10据表回答下题,以下是根据表中数据所得的该生态系统的比率,其中最准确的是( )。 2 A.太阳能利用率约 0.4% B.散热量约 159 卡/cm .y 2 C.第一营养级能量有大约 13%流向第二营养级 D.湖底有机物沉积量是 269 卡/cm .y 65、 (多选)自养生物( )A.在任何类型的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都处于基部7 B.除少数特化出部分异养功能的种类外,一般只从无机界吸收无机小分子物质 C.除少数寄生种类外,一般都可以利用太阳能 D.在任何类型的食物链中都处于第一环节 66、 (多选)某些热带雨林中的一些有毒两栖类,其皮肤有剧毒,同时还具有鲜艳的颜色。据此 做出的以下分析,正确的有( )。A.这类动物的体态叫做拟态 B.这类动物的体 色叫做警戒色 C.这类动物一般不具有攻击性 D.这类动物的行动一般不特别敏捷 67、 (多选)下列农业生产模式中属于生态农业范畴的是( )。 A.养鱼塘的分层养殖 B. 农田的间作套种 C.海洋的网箱养殖 D. 稻田养鱼或养鸭 68 、 (多选 )热 带雨林 里的 动物 具有 的生态 特征有 ( ) 。A .生 态位很 窄, 食性 特化 B.活动性相对低,少有季节性迁移 C.生态位重叠种类多 D.边缘物种多 69、 (多选)下图表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某些途径。据图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能进行 a 过程的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主 要的生产者 B.某些生物进行 b 活动会降低土壤肥力 C.某些植物可以进行 c 过程,例如豆科植物 D.能进行 c 途径的微生物,在实验室中培 养时,其培养基不需要添加氮元素 70、将 a、b 两种草履虫分别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在成分和温度等条件完全相同的培养液中, 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培养产生的结果可以推断( )。A.在绝大多数自然条件下,有 b 存在,a 就不能生存 B.在绝大多数自然条件下,a 和 b 能够共存,但 b 的数目肯定多于 a C.在该实验培养条件下,b 的生存能力肯定强于 a D.在该实验培养条件下,a 和 b 的生存关系变得相互依赖 71、下列现象不属于拟态的是( )。 A.枯叶蝶停在树枝上模样像枯叶 B.某些无毒蛇也具有酷似毒蛇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C.某种昆虫的体色与树干、树叶的色彩相似 D.西藏野牛休息时与岩石状态相似 72、生态系统中生物蛋白质代谢途径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1) ①过程的完成主要是通过生物固氮 (2) ③过程的变化中必须经过脱氨基作用 (3) ②和③过程的相同点是都必须经过脱氨基作用 (4) ④过程为动物提供的除必需氨基酸外还有一些非必需氨基酸8 (5) 完成⑤和⑥过程的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上是相同的 A.(1)(2)(3)(5) B.(1)(2)(3)(4) C.(2)(3)(4)(5) D.(1)(2)(3)(4)(5) 73、在一个 100 平方公里的草原中,猎豹种群密度是 0.1 头/km2,鬣狗种群密度是 10 头/km2, 蝗虫种群密度是 10000 只/km2,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能量从鬣狗流向猎豹的效率为 1% B.猎豹和鬣狗属于同一营养级,猎豹体型大于鬣狗 C.蝗虫属于第一营养级,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含能最多 D.猎豹与鬣狗存在捕食关系,所以两种生物种群密度不同 74、 (多选)马尾松选作荒山植树造林常用树种的原因包括( )。 A.在所有树种中其生存竞争能力最强 B.能延缓木材用林的群落演替,维持松林生产效率 C.耐贫瘠和干旱,容易在杂草丛中成活 D.成材后有较高经济价值 75、 (多选)下列过程符合图中曲线变化的是( )。A.个体一生中年轻细胞比例,横坐标为一生的年龄段 B.燕麦胚芽鞘实验中芽鞘的弯曲度,横坐标为生长素浓度 C.荒漠群落演替中物种数目变化,横坐标为时间,单位是万年 D.晚饭后到第二天凌晨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变化,横坐标为时间,单位是小时 76、 (多选)如图表示两种不同植物在一天中的气孔张开面积变化。下列对这两种植物的判断, 正确的有( )。 A.植物 I 可以生活在沙漠 B.植物 II 不能生活在沙漠 C.两种植物的固碳途径不相同 D.两种植物根部的吸水能力相似 77、 (多选)在生态系统固定的太阳能沿着营养结构流动过程中,总有一部分能量未被生物利用 而较长时间存在于生态系统中,这部分能量的存在形式可能是( )。 A.热能 B.光能 C.动植物遗体 D.化石燃料 78、 (多选)图中所示为一个简化的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据图对图中箭头 的含义进行表中所列项目的分类,正确的有( )。A.①――(2)(3)(5) C.④――(2)(3)(5),⑤――(2)B.②――(5),③――(1) D.⑥――(4)(5),⑦――(1)9 79、 (多选)下图是根据最适觅食策略的理论,预测一种捕食者在被提供低、中、高三种食物量 的状态下,取食 L、M、S 三种食物取食量的情形。依照此图的内容推测,错误的是( )。A.L 食物是最被喜爱的食物种类 B.在食物较为缺乏时,该捕食者宁愿捕食 M 而不愿捕食 S C.S 种食物量的多寡会影响捕食者选择食物的种类 D.在食物较为充足时,这三种食物都被该捕食者所选择 80、 (多选)下图表示一个牧场生态系统中的两种类型食物链(A 至 D 和 E 至 G),以及它们之间 的能量流动关系。 的能量分配是: A 20%流向 B, 80%流向 E, 据图所作以下分析, 正确的是( )。 A.E 从 A 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是分解 B.E―F 和 F―E 是该生态系统所特有的一种捕食关系 C.C 是该生态系统的一种分解者 D.减少 B 中不属于被饲养的牲畜的成分能有效提高牧场产量 81、生物圈中 90%种类的光合色素存在干( )。 A.被子植物中 B.热带雨林中 C.藻类植物中 D.光合细菌中 82、 (多选)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循环路线是从地球表面进入大气圈,从大气圈回到地球表面 B.生物在水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C.水循环带动了大量物质在地球上运动 D.陆地的蒸发量和大气圈的降水量每年基本持平 83、 (多选)要建立一个专为医学研究提供实验动物的小鼠种群,要求该种群各基因型频率相对 稳定, 除符合要求的饲养条件外, 还需要采取下列哪些措施才能保证实验小鼠种群的基因频率相 对稳定? ( ) A.种群封闭,不与外来种群发生杂交 B.种群封闭一定年限后引入外来优良个体使种群复壮 C.种群封闭达一定年限后才供应实验研究使用 D.分笼饲养,选育良种 84、 (多选)一定时间内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两个种群,其变化曲线符合图中所示的有( ) A.春季森林中的某种乔木和某种草本植物 B.雨季热带稀树草原中的蒲公英和斑马 C.稻草培养液中的草履虫和变形虫 D.在光照条件下,无机盐培养液中的大肠杆菌和绿藻 85、 多选) ( 生物学家对福建泉州湾东海新旧两个虾池进行定点采样, 并分析其浮游植物的种类多样性和种群动态。结果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10 A.春季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没有明显的摄食偏好 B.新虾池的自动调节能力强于旧虾池 C.相比干新虾池,冬季旧虾池有更多浮游植物灭绝 D.研究浮游植物数量有助子估算幼虾的生态容量 86、假设某池塘中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5%,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0%。某杂食性鱼既吃浮游植物也吃浮动动物,由于池塘水体轻度富营养化造成该鱼食物成分由 1/2 浮游植物+1/2 浮游动物改变为 2/3 浮游植物+1/3 浮游动物,假设单位时间内鱼的含量不变, 那么,食物成分的改变将( )A.不会影响该鱼的生长速度 B.使鱼的生长速度加快约 15% C.使鱼的生长速度减慢约 2.5% D.使鱼的生长速度加快约 12.5% 87、 (多选)当食草动物从天然草场的生态转移后,将看到下列哪种现象? ( ) A.植物竞争强度增加 B.植物竞争强度降低 C.物种类增加 D.植物种类减少 88、 (多选)下图表示某种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 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 a 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 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 b 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 C.图③中 c 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由干该种群密度过高而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城市灭鼠工作 89、 (多选)两个物种之间的捕食关系可产生以下哪些相互动态? ( ) A.协同进化 B.趋同进化 C.种群数量周期性变化 D.生态位分化 90、优势种为壳斗科的落叶乔木,其次为桦木科、槭树科、杨柳科等的一些树种;哺乳动物有鹿、 麝、獾、棕熊、野猪、狐、松鼠等;鸟类有野鸡、莺等。上述生物所在的生态系统是 A.北方针叶林 B.热带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 91、某草场中的草原犬鼠种群年增长率为 0,这说明( )。 A.该草场载畜量是合理的 B.该草场有较多的鼠类捕食者 C.该种群数量在该区域已经达到 K 值 D.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t 92、 (多选) 以数学模型 Nt=N0λ 表示种群数量变化(Nt 表示 t 年后的种群数, 0 表示种群起始数, N λ 表示该种群数是一年前种群数的倍数)。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 A.只有λ 大于 1,种群才呈 J 型增长,这种情况只出现在实验室人为设置的条件下 B.任何条件下,λ 都不等于 0 C.当λ 为 l 时,种群增长率等于 0,在自然条件 下,这种情况不一定说明种群数量已经达到 K 值 D.种群呈 J 型增长至某一年,出现 Nt=N0 的情况,说明λ 等于 1,这意味着种群数量已经达到 或者接近 K 值 93、 (多选)下列哪些属于次生演替?( ) A.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B.大兴安岭火灾后森林的恢复 C.裸岩的风化 D.荒化的农地 94、 (多选)高山植物都较矮小且通常花色较艳丽,其原因是 A.高海拔地区干旱缺水 B.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则使花朵呈现五颜六色 C.空气稀薄、风力较大、气温低等环境因素恶劣 D.紫外线能够抑制植物生长11 95、 (多选)种群的衰落与灭亡的原因有: ( )A.不利的气候变化 B.人工过度捕杀 C.栖息地的破坏、植被减少 D.种群密度过低,近亲繁殖,种质下降 96、动物的警戒色是用来: A.吸引配偶 B.提醒捕食者自己是不可食的 C.保证动物体色与周围环境颜色一致 D.吸引传粉昆虫 97、在动物种群密度测定中常见的方法如(1)粪堆计数法,(2)鸣叫计数法, (3)标志重捕法,(4) 毛皮收购记录法,(5)单位渔捞努力的鱼数和生物量测定法;其中哪个(些)方法属相对密度测 定法? A.以上皆属 B.(1)(2)和(4) C.(1)(2)(3)和(4) D.(1)(2) , , , , ,(4)和(5) 9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温度生态效应的是: A.北大西洋涛动(NAO)使挪威国鸟河乌的存 活率上升,种群数量增加 B.北极狐的耳朵比非洲狐的小 C.帝企鹅冬季繁殖时雄鸟集群孵卵 D.温带森林中的啮齿类毛色较热带森林中的栖居者毛色浅 99、以下关于种群分布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在自然界中种群均匀分布不是普遍现象 B.种群密度的变化往往导致分布型的改变 C.成群分布增加了对食物、领域及光线的竞争 D.生境的多样性促进随机分布 100、西藏高原的白菜与萝卜比我国其它地区生长的要大的原因是: A.昼夜温差大 B.阳光辐射强烈 C.白天温度高 D.降水多 101、检验种群的内分布型时,当方差与均值相等,即 A2/m =1,该种群属于_分布。 A.均匀型分布 B.成群型分布 C.随机型分布 D.随机与均匀型分布 102、群落空间结构决定于两个要素,即群落中各物种的_及相同生活型的物种所组 成的层片,它们可看作群落的结构单元。 A.种类 B.生活型 C.生态环境 D.生态型 103、 (多选)下列选项中能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发生生物富集的是: A.重金属 B.热量 C.碳水化合物 D.氯代烃类杀虫剂 104、 (多选)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其结构和功能特征会发生明显变化,其中: A.发展期的生态系统,P/R(总生产量/总呼吸量)>1;而在成熟稳定期 P/R &1. B.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向成熟期的发展过程中,矿质营养循环由相对开放趋向于更加封闭 C.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向成熟期的发展过程中,有机化合物多样性逐渐增加,群落代谢过程中向环 境中排出的产物增加。 D.发展期系统内部的嫡值明显较成熟期为高 105、 (多选)从营养结构上分析,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是: A.非生物环境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106、 (多选)植物群落的形成,可以从裸地上开始,也可以从已有的另一个群落中开始。但是任 何一个群落在其形成过程中,至少需要经过阶段。 A.繁殖体的传播 B.植物地上部分郁闭 C.植物地下部分相互交织 D.植物体的定居 E.植物体之间的竞争 107、 (多选)下列有关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B.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不单单是捕食关系 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D.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 108、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中不经历: A.沉水植物阶段 B.浮叶根生植物阶段 C.沼泽植物阶段 D.富营养化阶段 109、在生态金字塔中,哪种不可能形成倒锥形? A.数量金字塔 B.生物量金字塔 C.能量金字塔 D.都不可能 110、下面哪种有关生物圈碳循环的说法是错误的? A.海洋储存的碳比大气储存的碳多很多 B.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同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大致相等 C.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同人类排放的碳大致相等12 D.人类排出的二氧化碳大部分被海洋和陆地植物吸收 111、硝化作用是指将氨转变成硝酸盐,反硝化作用是指 A.将氨转变成分子氮 B.将氨转变成亚硝酸盐 C.将硝酸盐转变成分子氮 D.将亚硝酸盐转变成硝酸盐 112、以下关于生态位的术语哪个是不正确的: A.生物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B.用来表示栖息地再划分的空间单位 C.是一个多维的超体积空间 D.是一组生物所占有的环境 113、 生物防治在防治有害生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 1957 年广东从国外引进澳洲瓢虫防治木 麻黄上的吹绵介壳虫,长期以来,澳洲瓢虫已在广东省许多地方定居并持续发挥其控制害虫的 作用。试问这属生物防治类型中的: A.输入 B.接种 C.增补 D.大量释放 114、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生产能力最强的是: A.稀树草原 B.温带灌丛 C.山地草甸 D.热带雨林 115、生态等值种具有相同的: A.栖息地 B.食物 C.环境 D.生态位 116、下面不属于内温动物对低温环境生理适应对策的是: A.阿伦规律 B.逆热流交换机制 C.产热 D.局部异温性 117、生活在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的植物通常采取的生活史对策为: A..r―对策 B. 杂草对策 C.竞争对策 D.胁迫忍耐对策 118、北美洲在过去的 18000 年中,云杉、白桦向北推移的原因是: A.潮湿气候的区域已经向南推移了 B.飓风发生的频率增加了 C.年平均温度升高了 D.年均降水量增加了 119、在以下各植物群落中,一般来说,具有最小叶面积指数的植物群落是: A.荒漠 B.热带雨林 C.草原 D..落叶林 120、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 其价值主要包括 提供产品:水供应、土壤肥力形成和水土保持;抗干扰和调节:传粉、传播种子和生物防治以 及休闲、娱乐和文化等。请判断在海洋、海岸、湿地、湖泊河流、森林、草地和农田这 7 类生 态系统中单位面积价值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 A.湿地,农田 B.海岸,草地 C.森林,湖泊河流 D.海洋,湖泊河流 E.农田海洋 121、盐碱地土壤对非盐碱植物的危害主要是因为它导致植物: A.生理干旱 B.同化速度加快 C.呼吸作用增强 D.水分消耗过快 122、 (多选)生态系统发育到成熟阶段时,下列哪些特征是正确的; A.总生产量大于群落呼吸量 B.净生产量高 C.食物链以碎屑食物链为主 D.物种多样性高 的物种选择压力为 K―选择 123、 (多选)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各种群体特征,这些特征多为统计指标,常被称为初级 种群参数的是: A.增长率 B.出生率 C.死亡率 D.迁入率 E.迁出率 124、 (多选)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生态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取 4 个密闭、透明韵 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图中“1”表示有,“0”表示无。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 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甲瓶是最稳定的 B.乙瓶中,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降维持恒定 C.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 D.甲瓶的氧含量比丁瓶的高 125、 (多选)下列有关能量转化说法错误的是: A.恒温动物的同化率很高,但生长效 率极低 B.变温动物的同化效率高,生长效率也很高 C.变温动物的总能量转化效率13 比恒温动物低 D.变温动物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是非常有效的“生产者” E.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植食动物比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食动物能利用较多的初级生产量 126、最近科学家在水深约 3200 米的太平洋底部的一副鲸的骨架上,发现了两种新型蠕虫。这些 蠕虫没有消化器官, 它们通过附肢里的细菌摄取营养。 像树根一样的附肢可深入到死鲸的骨髓里 “挖掘”营养, 其中的细菌就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行生命活动。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 确的是: A、这些蠕虫与细菌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B、 蠕虫与细菌的关系在生物学中属于互利共生。 C、 这种细菌在繁殖时不可能发生有丝分裂。 D、可创造一个富含有机物和 02 的人工环境培养这种细菌。 127、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 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 说明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C、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 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128、 (多选)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 2 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 4 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 ) 调查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有利于农田产量增加 B、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 C、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 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 129、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属于气体型循环 B.地球 上最大量的碳存在于大气圈中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死亡分解是碳循环的一部分 D.全球气候变暖和地球上碳的收支不平衡有关 130、仔细阅读以下陆地生物群落类型的描述,选择符合描述顺序的选项( ) (1)通常可分为 4 层,树冠层、下木层、灌木层和地面层(由草本、蕨类和苔藓组成) (2)分布在非洲中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和巴西西北部,垂直结构不发达,水平结构明显 (3)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的北部,属于严寒的大陆气候,季节变化极为明显。常见鸟类有榛 鸡、雷鸟、交嘴雀等 0 (4)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10 之间,生活着 90%的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 A.热带季相林,草原,苔原,热带干旱林. B.热带季相林,草原,苔原,热带干旱林 C.温带针叶林,热带干旱林,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 D.温带阔叶林,热带稀树草原,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 131、应该以下列哪一项指标判断一个物种为群落中的优势种。 ( ) A.群落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物种 B.在群落中作用最大的物种 C.占有最大生存空间的物种 D.有最大生物量的物种 132、某种群的增长过程如下表,以下阐述中错误的是: ( )14 A.种群所在的环境无食物和空间的限制 C.种群增长符合方程 dN ? rN K ? N dt KB.种群存在内禀增长率 D.此物种属于 r 对策的物种133、以下哪两个物种之间的关系属于拟寄生( ) A.多鞭毛虫和白蚁 B.杜鹃和大苇莺 C.华肝蛭和淡水螺 D.赤眼蜂和玉米螟 134、下面关于磷循环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几乎没有例外,磷不经过氧化一还原反应 B.除了灰尘,磷不以任何形式进入大气 C.在酸性土壤中,磷是最可被植物利用的 D.在水生系统中磷的流入能够刺激初级生产量 135、没有被食草动物消耗的初级生产进入了下面哪个食物链( ) A.食肉动物食物链 B.腐质食物链 C.化石燃料食物链 D.人类食物链 136、为了研究植物的初级生产,你将某种植物放到恒温(25℃)、透明、配备有能够探测到在房 间内二氧化碳浓度一瞬间的变化的红外气体分析器的实验箱内。首先将叶子完全地暴露在阳光 2 下,测得二氧化碳在每小时每 100 cm 的叶面积上减少 12mg.当用铝箔将实验箱完全覆盖时,箱 2 中的二氧化碳以每小时每 100cm 的叶面积 4mg 的速率增加。那么这种叶子的总生产量是多少? 2 A.每小时每 100 cm 的叶面积 16mg 二氧化碳 B.每小时每 100 cm2 的叶面积 12mg 二氧化碳 2 2 C.每小时每 100 cm 的叶面积 8mg 二氧化碳 D.每小时每 100 cm 的叶面积 4mg 二氧化碳 137、 (多选)以下有关地衣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 B.可进行无性生殖 C.极端条件下可进入休眠状态 D.生长在湿润的土壤中 E.是一种对环境有广泛适应性的物种 138、 (多选)下列属于演替过程的有( ) A.深水池塘内逐级有挺水植物长出 B.弃 耕农田中植物的生长 C.草原上灌木丛的比例增加 D.森林火灾引起的变化 139、 (多选)下列关于种群中个体分布型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生境条件是否均匀直接影响分布格局的类型 B.动物对食物资源的利用、对生境的选择和种群内的社会关系会影响分布型 C.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往往会导致随机分布 D.种群内个体间的协作关系往往会导致集群分布 E.该种群物种行为与种群分布型无关 140、 (多选)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水循环的主要路线是从陆地表面蒸发到大气圈,再从大气圈降水返回陆地表面 B.陆地的蒸发量和大气圈的降水量每年基本持平 C.陆地上的地表径流是水循环的一部分 D.水循环带动了大量物质在地球上运动 141、种群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下面的逻辑斯谛增长方程 dN/dt=rN(K-N)/K 表示。方程中 N 是个体 数量,r 是内禀增长率,K 是环境容纳量。根据此方程,该种群的平衡数量将决定于: A. 只有 r B. 只有 K C. r 和 K D. N 和 K E. r 和 N 142、下列哪项不属于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 A. 空间特征 B. 数量特征 C. 形态特征 D. 遗传特征 143、雨影(rain shadow)指降雨量在山脉( )减少,从而导致相对干燥的地表环境条件。 A. 迎风向一边的 B. 高海拔地区 C. 背风向一边的 D. 低海拔地区 144、 为建立赛加羚羊的行为谱, 研究者按固定的时间间隔对一组羚羊的行为逐个进行观察记录,15 这是行为学研究的哪一种取样方法? A. 连续取样 B. 扫描取样 C. 目标取样 D. 行为取样 145、 下列哪项属于动物个体间化学通讯? A. 一只蚂蚁用其触角和前颚轻轻拍打另外一只蚂 蚁的尾部 B. 雄性蜘蛛献给雌性蜘蛛一个猎物 C. 大熊猫向墙壁上擦蹭其肛周腺的分泌物 或者尿液 D. 蝙蝠通过回声来定位猎物和障碍物的位置 146、臭鼬在遇到危险时,会释放刺鼻的气味,而多数入侵者会选择回避。这种气味的可能作用 是: A. 提醒捕食者自己是不可食的食物 B. 吸引配偶 C. 警告和驱赶入侵者 D. 吸引同类个体前来御敌 147、(1)-(2)草履虫(Paramoecium caudaturn)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实验材料。现将100只草履 虫移入l50ml稻草培养液中进行常规培养,并每天固定时间对其进行观察和计数。下图所示为此 次实验记录的每日草履虫数量。(1)、(多选)下述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在实验开始后的第4~7天,观察到较多二裂生殖的情况 B.在实验开始后的第4~7天,观察到较多接合生殖的情况 C.在实验开始后的第9天以后,观察到较多二裂生殖的情况 D.在实验开始后的第9天以后,观察到较多接合生殖的情况 (2)、下面哪一种叙述是正确的 A.在实验最开始时计数草履虫密度,必然是O.67只/ml B.此次实验中草履虫的增长符合logistic增长 C.此次实验中该培养液中最多可容纳约800只草履虫 D.草履虫之所以不能无限制增长是由于空间不足 148、(多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又称为地球化学循环,包括下面哪些基本类型(2分) A.气体型循环 B.海洋型循环 C.沉积型循环 D.大陆型循环 149、下面关于次级生产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利用生态系统中现有的有机物质再生产有机物质,即为次级生产量 B.次级生产量的食源都是初级生产量 C.次级生产量的制造者都是异养生物 D.在所有生态系统中次级生产量都要比初级生产量少得多 150、(多选)一般来说,演替成为顶极群落时,它和演替中的群落之间的区别有哪些(2分) A.项极群落物种多样性高,而演替中的群落物种多样性低 B.无机物循环在顶极群落中较封闭,而在演替中的群落中较开放 C.顶极群落内部共生关系发达,而在演替中的群落内部共生关系不发达 D.顶极群落的抗干扰能力强,而演替中的群落的抗干扰能力弱 151、哪种类型的群落具有这样的特征①降雨量少,水分蒸发量大②优势植物包括蒿属植物、藜 属灌木和肉质旱生植物③动物通常会采取冬眠或夏眠的方式来渡过不利季节 A.寒带针叶林 B.热带稀树草原 C.苔原 D.荒漠 152、(多选)下列哪些方法不适用于野外蝴蝶数量的调查 A.标记重捕法 B.灯光诱捕法 C.样方调查法 D.红外触发相机照相法16 153、某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组成图的基部比较狭窄而顶部较宽,下列哪个特征是错误的 A.这是一个下降型的种群 B.幼体比例较大,而老年个体比例较小 C.种群的死亡率较大 D.种群的出生率较小 154、(多选)为了验证车轴草和粉苞苣这两种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实验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1)将两种植物种在同一一花盆内,但地上枝叶部分分隔开,粉苞苣的干重为单独生长时的65%; 2)将两种植物分别种在不同的花盆里,但地上枝叶部分挨在一起,粉苞苣的干重为单独生长时的 47%; 3)将两种植物种在同一花盆内,地上枝叶部分也挨在~一起,粉苞苣的干重为单独生 长时的31%。 这些实验结果能得到下面哪些结论 A.这两种植物在一起生长时会竞争阳光、营养物质和水等重要资源 B.对阳光的竞争与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C.阳光的竞争对植物生长所产生的影响大于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所产生的负作用 D.水分的竞争对植物生长所产生的影响大于营养物质的竞争所产生的负作用 155、(多选)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有哪些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和不可逆的 B.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源头主要是太阳能 C.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会急剧减少,主要是因为每个营养级都会储存下不少能量 D.如果断绝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立即消亡 156、( 多 选 ) 家 燕 、 欧 洲 燕 和 沙 燕 每 年 在 古 北 区 的 西 部 和 非 洲 之 间 进 行 迁 徙 , 1972年 R.E.Moreau 估计,每年秋天飞往非洲的家燕约为9000万只,欧洲燕约2.2亿只,沙燕约 3.75亿只。这3种鸟的数量比非洲大陆上的31种不迁徙的燕子的总数还多。下列说法哪些 是对的 A.这3种迁飞燕的祖先以前是在非洲大陆进行繁殖的 B.在古北区的西部这3种燕所遇到的食物竞争者更少 C.古北区的话部夏季白天较长,可以增加捕虫时间,这有利于其繁殖 D.长距离的迁徙可以增强体质,提高繁殖成功率 157、Photuris属中某些种类的萤火虫的雌虫是肉食性的,它们会模拟同属其他3种萤火虫 雌虫的发光频率对其雄虫作出应答,诱使异种的雄虫靠近,进而捕获、杀死并吃掉它们。对 于3种受害萤火虫的雄虫来说,下列策略哪个可行 A.完全不理会雌虫的应答 B.发现应答的雌虫就直接飞去交配 C.变换发光频率吸引雌虫 D.发现应答的雌虫后缓慢靠近 158、(多选)海蛞蝓生有鲜红的乳突,在受到骚扰时,这些乳突就会不停摆动,鱼类便会攻 击乳突。乳突被咬掉后可以再生,且乳突中含有有毒物质。对二r这种行为的解释哪些正确 A.次级防御 B.转移攻击者的攻击部位 C.警戒色 D.初级防御 159、在发情季节,红项侏儒鸟的雄性会聚集在相对较小的一个区域中,以特定的步伐和拍 翅行为来吸引雌性,从上述特征,可以认定此物种的一雄多雌制属于下列哪种类型 A.保卫妻妾型 B.保卫资源型 C.争夺竞争型 D.求偶场型 160、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根细胞的关系是: A.共生 B.寄生 C.兼性寄生 D.转主寄生 161、 (多选)下列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中,哪些属于相对密度调查方法? A.去除取样法 B.单位时间(距离)内记录到的动物数量 C.痕迹计数 D.标志重捕 162、雄性棘鱼在看到另一条雄鱼的红色腹部时,通常会发起攻击行为。而当看到大的红色腹斑 时,雄性棘鱼会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由此,大的红色腹斑是: A.保护色 B.警戒色 C.超常刺激 D.反常刺激17 163、在繁殖季节,雄性麋鹿具有把尿喷洒在自己的身体表面,并引起其他个体嗅闻的行为。由 此,尿喷洒行为的作用最可能与下列哪个选项有关? A.是传递发情状态的信号 B.对抗捕食者 C.领地标记 D.防暑降温 164、灰林^在繁殖期间每一对都占有一定面积的林地,而且是终生占有,不允许其他个体进入。 灰林^的这种行为属于: A.觅食行为 B.领域行为 C.学习行为 D.生殖行为 165、(多选)在我国一些地方,人们从宠物市场上买来巴西龟放入当地的河流和湖泊中,结果 发现随着巴西龟数量的增加, 当地的龟类和鱼类数量和种类明显减少, 导致巴西龟数量增加的原 因有哪些? A.当地的气候适宜巴西龟 B.当地没有巴西龟的天敌 C.巴西龟繁殖率高 D.巴西龟是捕食者 166、在自然环境中,下面各类型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层最厚的是: A.温带草地 B.北方针叶林 C.阔叶灌木林 D.热带雨林 167、 下列可用来判定小兽是否适应缺水生境的最明显性状是: A.基础代谢水平 B.体色 C.鼻腔的构造 D.褐色脂肪组织 168、某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很大一部分流向捕食食物链,则该生态系统最可能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河流生态系统 D.湖泊生态系统 169、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 A.某一特定年龄个体的数量 B.种群中不同年龄个体所 占的数量比例 C.对种群中个体不同年龄阶段的划分 D.种群中处于繁殖期个体的年龄占个体平均寿命的比例 170、 (多选)加拉帕戈斯企鹅就生活在赤道附近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其个体较生活于南极洲的阿 德利企鹅和皇企鹅小很多。这一现象可作为下列哪些特征的具体实例? A.竞争性 B.适应性 C.遗传性和变异性 D.应激性 171、 (多选)下列哪些选项可构成生态系统: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置于阳台上的水箱,内有金鱼、蟹、水草、沙石、水、金鱼食物 C.一块生活有鼠类的草地 D.生活有小鱼、大鱼、浮游植物的池塘 172、关于逻辑斯蒂增长的数学模型:dN/dt=rN(1-N/K),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分) (1 A.如果 N 趋向于零,则几乎全部空间已被利用,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不能实现 B.如果 N 趋向于 K,则几乎全部空间尚未被利用,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能力能充分实现 C.当种群 N 由 0 逐渐增长到 K 值,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可实现程度逐渐提高 D.当种群 N 由 0 逐渐增长到 K 值,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可实现程度逐渐降低 173、 (多选)下列哪些植物不能作为欧亚草原指示种: A.针茅属植物 B.蒿属植物 C.双子叶植物 D.羊茅属植物 174、在研究田鼠行为的实验中,观察者选定了一个家族群作为观察对象,每天从 6:00 至 18:00 按顺序观察每个个体 20 分钟, 观察期间记录全部行为。 这种取样方法包括了下列哪些项? (多选) A.点取样 B.扫描取样 C.目标取样 D.随意取样 E.连续记录(取样) 175、在分析长白山一棵古树的年轮时,发现年轮间距在某一段异常加宽,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相应年份生长季异常温暖 B.相应年份降雨量异常少 C.相应年份与该树木相邻的树木死亡,竞争压力减小 D.相应年份对该树木遮荫的上层树木死亡,光照条件改善 17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到成熟期的发育过程中结构和功能特征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成熟生态系统的矿物质营养循环相对更开放 B.成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较高18 C.在发展期的生态系统中,抗外部干扰能力良好 D.在发展期的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较低且各物种生态位较宽 177、 (多选)动物为集群生活所付出的代价有哪些? A.竞争随群体大小的增加而增加 B.增加疾病和寄生物传播的机会 C.容易发生近亲交配 D.被捕食的机会增大 178、 黄巢的著名诗作: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 这里所指的影响开花的生态因素是 ( ) A.光照强度和温度 B.长日照条件 C.短日照条件 D.湿度和温度 179、硫循环不同于碳循环的主要是 ( ) A.进入生态群落的途径 B.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形式 C.通过微生物从大气进入植物体 D.在生态系统内通过有机物传递 180、很多蛾类都是利用性信息素来吸引异性,通常是雌蛾呆在一处释放这种物质,而雄蛾则从 远处飞来找到雌蛾。其具体途径是: A 雄蛾被性信息素激活,逆风飞向气味源(趋风性) ,最终靠信息素引导降落在雌蛾附近 B 雄蛾被性信息素激活,利用气味浓度梯度来导向和降落 C 雄蛾被天气条件激活,先作随机飞行,直到感受到性信息素后才能发现附近的雌蛾 D 雄蛾被天气条件激活,依靠天空中的信息作定向飞行,最终由性信息素引导它降落在雌蛾附 近 181、发生在自然种群中的利他行为(如狮群中的雌狮保护所有幼仔)是因为: A 有利于物种的延续 B 有利于家族的延续 C 有利于家族成员共有基因的传递 D 群选择(group selection)机制 182、一个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大意如下图所示。以下的哪一类细菌将把蛋白质转化为 NH3? A 分解者 B 化能合成细菌 C 氮氧化菌(Nitrogen oxidizers) D 自由固氮菌 E 氨氧化类(ammonia oxidizers) 183、请指出下列表述的氮进入生态系统各种途径中错误的一项: A 蓝细菌 B 大气 闪电 C 工业合成氮肥 D 大气含氮化合物在土壤中的沉积 E 反硝化作用 184、 在一个富营养化的淡水湖中有大量的蓝绿藻使得这个湖泊不再适合人们进行娱乐消遣活动。 下面的哪一种措施最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大量减少这些藻类? A 大量引入肉食性鱼类(如河鲈、狗鱼等) B 大量引入吃鱼的浮游动物 C 完全除去吃鱼的浮游动物 D 完全除去肉食性鱼类 185、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描述能量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下面的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 位于生态金字塔顶部的消费者生态效率最高 B 约有 10%的能量可以从一个营养级进入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量中 C 在每一个营养级可刮用的能量中有 10%以热的形式或在细胞呼吸中散失 D 只有 25%的能量可以从一个营养级进入下一个营养级 186、稻田中存在下面的哪一类植物时可以少施甚至不施氮肥? A 红萍(Azolla 属,与蓝藻共生) B 绿藻 C 褐藻 D 苔藓 187、在两个生态系统(草原和森林)的交界处有一个过渡区(生态交错区) ,生活在这个过渡区 中的动物的特点是: A 与两个邻近生态系统相比动物多样性较小 B 与两个邻近 生态系统相比动物多样性较大 C 与两个邻近生态系统相比植食性动物较多19 D 与两个邻近生态系统相比捕食动物和寄生动物较多 188、动物种群的增长主要决定于下面哪两个重要参数的共同作用? A 出生率和食物供应 B 死亡率和迁移 C 死亡率和种群所占地域的大小 D 出生率和死亡率 E 食物来源和领域大小 189、下面的哪一个序列属于原生演替的实例? A 苔藓一地衣一草本植物 B 地衣一草本 植物一苔藓 C 地衣一苔藓一草本植物 D 草原植物一苔藓一地衣 E 草本植物一地衣一苔藓 190、下图是温带地区原生演替过程中代表两种数值变化的两条曲线,这两条曲线所代表的是:A Ⅰ=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 Ⅱ=整个植被的生物量 B Ⅰ=整个种群的生物量 Ⅱ=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 C Ⅰ=土壤腐殖质的总量 Ⅱ=整个植被的物种多样性 D Ⅰ=食肉动物的物种多样性 Ⅱ=食肉动物的总生物量 191、右下图是两个生态系统中腐殖质总量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情况,这是指哪两个生态系统? A 热带草原 热带雨林 B 热带雨林 温带阔叶林 C 冻土苔原 热带雨林 D 热带草原 温带草原 192、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两类细菌竞争食物的实验。在两类细菌的混合培养液中测定了第Ⅰ类细 菌后一代(即 Zt+1)所占总数的百分数与前一代(即 Zt)所占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在下图中,实 线表示观测到的 Zt+1 和 Zt 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 Zt+1=Zt 时的情况。从长远看,第Ⅰ类和第Ⅱ 类细菌将会发生什么情况?A 第Ⅰ类细菌与第Ⅱ类细菌共存 B 两类细菌共同增长 C 第Ⅰ类细菌把第Ⅱ类细菌从混合培养液中排除掉 D 第Ⅱ类细菌把第Ⅰ类细菌从混合培养液中排除掉 193、在一鲑鱼养殖场中进行了一项密度实验,下图是初始密度和最终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最 终密度的测定是在鱼池中鲑鱼产新一代鱼之前完成的。 应如何解释实验中的这一现象, 即当初始 密度较高时,最终密度不再依初始密度而变化?20 A 鱼池中有害物质的积累 B 密度制约死亡率刚好补偿出生率 C 密度制约出生率刚好补偿死亡率 D 密度制约死亡率过度补偿出生率 E 密度制约出生率不足以补偿死亡率 194、下图表示了大型动物和小型动物在各种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由此我们对落叶层的分解速 度和腐殖质的积累应得出什么结论?落叶层分解速度 A 冻土苔原 B 冻土苔原 C 热带雨林 D 热带雨林 低 低 高 低腐殖质的积累 低 高 高 高195、下图表示的是一次森林火灾后次生演替过程中三种量的变化,这些量是:A Ⅰ 植被生物量;Ⅱ 初级净生产量;Ⅲ 次级生产量 B Ⅰ 初级净生产量;Ⅱ 植被生物量;Ⅲ 初级净生产量与植被生物量之比 C Ⅰ 次级净生产量;Ⅱ 初级净生产量;Ⅲ 三级净生产量 D Ⅰ 生态系统呼吸;Ⅱ 初级净生产量;Ⅲ 三级生产者生物量 196、在过去的 10 年里,大气中的 CO2 浓度逐渐增加,以下因素中的哪一种与这一现象无关: A 砍伐热带雨林 B 燃烧化石燃料 C 大量使用汽车作为交通工具 D 非洲撒哈拉大沙漠日益扩展 E 世界范围内初级生产量增加 197、下面的说法中哪一种是错误的有? A 两个物种之间的种间竞争总是会导致其中一个物种被排除 B 植物和动物都有生态位分化 C 生态位分化可以增加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 D 植物的自疏现象是种内竞争的结果 198、种群的增长速度经常用下面的逻斯谛增长方程表示:dN/dt=rN(K-N)/K。方程中 N 是个体数量,r 是内禀增长率,K 是环境负荷量。根据此方程,种群中个体的平衡数量将决定于: A 只有 r B 只有 K C r和K D N和K E r和N 199、在许多实验中已观察到,植被的消光量随叶面积指数( LAI:每 m2 地面上总叶面积的 m2 (- × ) 数)而增加,其公式是:Id=I0×e K LAId 。公式中的 Id 是在植被中 d 处(从植被顶到 d 点的距 离)的光照强度;I0 是植被之上的光照强度。K 是消光系数;LAId 是积累的叶面积指数(从植被 顶端开始测量) 。以下的哪一种说法不正确?21 K 随着下列各项而增加: A 叶片厚度 B 叶片中叶绿素的浓度 C 植被中叶的量 D 植被中光的反射量 200、下图中曲线Ⅰ~Ⅳ是在 W、X、Y、Z 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这四种条件是:W――不断提供食物、水、氧气并除去废物 X――随时间的延续,食物耗尽,有害废物积累 Y――随时间的延续,食物耗尽,无害物质积累 Z――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由于突变出现了新的菌株,它们能代谢原有细菌产生的有害 废物 以下哪一项的曲线与生长条件的配对是正确的? Ⅰ A B C D E W X Y Y X Ⅱ X Y Z X Y Ⅲ Y Z W Z W Ⅳ Z W X W Z201、下图比较了两类牛的外形――A 型和 B 型。两种牛哪一种能更好地适应和耐受高温? A202、 (接 201 题)上图中的两种牛在热带的一个实验站中进行了一项实验,实验中牛在阳光和遮 阴条件下运动。 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对牛体温和呼吸速率的影响。 请注明每一条曲线代表哪一 类型的牛。 (曲线 1、3B 曲线 2、4A)203、植物能运动。我们把运动分为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写出发生这两种运动的最常见的机理。 .... ....22 从下列表述中选择一项。 答案: 向性运动 B, 感性运动 F) ( .... .. ..... . A 通过收缩蛋白 B 通过有关的一群细胞的延长 C 通过抑制有关的一群细胞的分裂 D 通过刺激有关的一群细胞的分裂 E 通过改变原生质膜的透性 F 通过有关的一群细胞的吸水 204、有五个营养级的一条食物链,第五营养级的生物,体重啬1KG,理论上至少要消耗第一营养 级多少千克( )(A)25kg (B)125kg (C)625kg (D)3125kg 205、下列关于动物攻击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攻击行为是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的争斗 (B)攻击行为有利于种族的繁衍和生存 (C)攻击行为都有身体的直接接触 (D)公鸡的争斗就是一个实例 206、三刺鱼在繁殖季节,雄鱼对腹面红色的各种模型奋力攻击,对腹面不是红色的鱼形模型, 反而无反应。这种行为属于( ) (A)习惯化 (B)固定动作格局 (C)敏感化 (D)经典条件反射 207、蛾类结蚕有利于保护自身,然而金小蜂借助于茧顺利地把卵产到棉红铃虫体内,使之死亡, 真是“作蚕自缚”。上面事实不能揭示下列哪种生物学现象( ) (A)适应 ( B)寄生 (C)共栖 (D)适应的相对性 208、某植物群落中,植物生长迅速,分解速度快,腐殖质积累少,植物层次分明,该群落应该 是( ) A.北方针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草原 D.热带雨林 209、有些植物的种子成熟后,即使有适合萌发的条件也不能萌发。例如有些植物的种子秋天成 熟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才能萌发,这类植物最有可能是自然分布在哪里的植物?( ) A.低纬度地区 B.低海拔地区 C.低降水量地区 D.高纬度地区 210、(多选)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 A.植物和动物都有生态位的分化 B.生态位分化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 C.植物的自疏现象是种内竞争的结果 D.两个物种之间的竞争总会导致其中一个物种被排除 211、中点象限法适于测量: A.陆生草本植物种群密度 B.木本植物种群密度 C.群落物种多样性 D.水生植物群落 212、下列哪一因素是种群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A.气候因素 B.食物因素 C.传染病 D.抑制物的分泌 213、下列对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无须外界的能量输入 B.涉及能量的循环和物质的流动 C.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进入生物群落,最主要是依靠光合作用 D.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214、下列关于生态演替的句子是正确的: 1)可利用的养分逐渐增加 2)随着生态演替 的进展,物种的多样性下降。 3)一组新的植物种将慢慢占优势,排斥掉先前存在的物种。 4)随着生态演替的进展,植被的高度和生物量逐渐增加。 5)每一组物种修饰生活环境,使之对其他物种更有利。 A.1),2),3) B.2),3),4) C.3),4),5) D.1),3),4),5) E.1),2),4) 215、下列植物中,光能利用率最高的是 A.地衣 B.森林植物 C.农作物 D.藻类 216、(多选)下列大气中的气体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CO2 B.CH4 C.CFCl3 D.N2O E.N2 217、(多选)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包括: A.营养结构 B.年龄结构 C.生长结构 D.物种多样性 E.优势种 F.相对丰盛度 G.社群结构 H.性别比例 218、(多选)热带雨林的下列特征中,正确的是: A.有丰富的攀援植物和附生植物 B.土壤肥沃(腐殖质多)23 C.植物的根入土较深 D.动物种类虽多,但每种个体数却较少 E.地面上的矮小植物大多是喜湿而喜阴的生物竞赛辅导 14: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参考答案1B 2B 3C 4AD 5AC 6BCD 7A 8C 9A 10B 11D 12C 13C 14A 15A 16D 17C 18D 19BC 20ABD 21BD 22CD 23AC 24BC 25CD 26BC 27ACD 28AD 29AC 30AB 31B 32A 33(1)C (2)C (3)B 34C 35BC 36ABD 37BD 38ABC 39ABC 40ABCD 41D 42ABD 43BD 44CD 45BCD 46C 47B 48A 49A 50A 51A 52D 53D 54A 55C 56AD 57AB 58BC 59ABC 60BD 61B 62B 63A 64A 65AB 66BCD 67ABD 68AB 69BD 70C 71C 72B 73B 74CD 75AD 76ACD 77CD 78BD 79CD 80AD 81C 82AC 83AC 84AD 85BC 86C 87AD 88AB 89AC 90D 91C 92BC 93BD 94BCD 95ABCD 96B 97D 98D 99D 100A 101C 102B 103AD 104BCD 105BD 106ADE 107BCD 108D 109C 110B 111C 112D 113A 114D 115D 116A 117D 118C 119A 120A 121A 122CD 123BCDE 124ACD 125BC 126D 127A 128BC 129B 130D 131B 132A 133D 134C 135B 136A 137ABC 138ABC 139BD 140CD 141B 142C 143C 144C 145C 146C 147(1)AD (2)B 148AC 149B 150ABCD 151D 152BD 153B 154ABC 155CD 156ABC 157D 158ABC 159D 160A 161BC 162C 163A 164B 165ABC 166B 167C 168D 169B 170BC 171BCD 172D 173BCD 174BE 175B 176D 177ABC 178C 179A 180A 181C 182A 183E 184C 185B 186A 187B 188D 189C 190A 191C 192D 193B 194B 195B 196E 197A 198B 199C 200C 201A 202(曲线 1、3B 曲线 2、4A) 203( 答案: 向性运动 B, 感性运 ..... . ... 动 F) .. . 211B .. .. 218ADE ... ... 204C .. .. 212A .. .. 205C .. .. 213C .. .. 206B .. .. 214D .. .. 207C .. .. 215D .. .. 208D 209D 210AB .. .. .. .. ... .. 216ABCDE 217ACDEF .... .... .... ....24
生物竞赛辅导14: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缪运良)―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物地理群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