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演讲者模式的第一要务?

还没有账号
TED:那些7500美元的演讲
第一财经周刊 沈从乐 郭苏妍
TED的观众和演讲者之间已经存在一种默契和信任:凡是出现在TED上的想法都是有价值的,并不仅仅是智力价值,还是投资价值。TED大会的门票价格为7500美元,TEDActive为3750美元(2013年会降到2500美元),而TEDGlobal门票需要6000美元。是什么让四天的若干场演讲价值7500美元?
“你没有PPT?手稿呢?道具,也不要?”日,南京人段新星在TEDActive上要做一段时长大约5分钟的演讲,主题是中国功夫;他没什么演讲辅助准备,这让负责前期沟通的TED工作人员很为难。
但与其说这种“孑然一身”的状态让段新星没什么演讲安全感,还不如说TED无法按照那些惯有的控制要素来确保这场演讲足够好看。正常情况下,他们不仅要提前一个月确认演讲者PPT或者Keynote的具体内容,还会详细调试里面的图片长宽比例、文字行数。
段新星参与的活动叫做“TEDYou”,这是TEDActive中的一个观众分享环节。也许你知道TED是一个全球知名演讲会议,但能分清TED Conference、TEDx、TEDActive和TEDGlobal的人并不多。
简单来说,段新星参加的TEDActive是在美国加州棕榈泉举办的TED年轻版,与每年2月底至3月初的TED Conference同步举行,除了直播部分TED大会的演讲,还有很多户外互动项目和小型讨论会(Workshop)。而每年在长滩举行的TED Conference为期四天,有超过50名来自科技、娱乐、设计以及更广泛领域(TED分别是Technology、Entertainment和Design的首字母缩写)的演讲者,进行每人18分钟的演讲。当它扩展到欧洲的时候,就叫做TEDGlobal;而TEDx则是一种品牌授权形式。
但还有一种看待TED系列的方式:TED大会的门票价格为7500美元,TEDActive为3750美元(2013年会降到2500美元),而每年7月在欧洲举办的TEDGlobal门票需要6000美元。TEDx要不要钱得看主办方。
是什么让四天的若干场演讲价值7500美元?维珍航空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在2007年TED上讲了自己3万英尺高空的生活,2008年霍金把自己向宇宙提问的场所搬到了TED的舞台,比尔·盖茨则从2009年开始连续三年在TED大会上诉说盖茨基金会的进展,有一次还把一群蚊子当做道具放了出来—但名人只是其中最浅显的原因。
有一种答案是段新星说的:“TED相信并且努力去挖掘那些正向的、可以去鼓舞人们思索的、能够改变世界的观念,这是被人们长久以来忽略的巨大的力量。”这是大多数人看待TED的方式,有时候他们甚至怀有一种宗教般的情感。比如TEDxShanghai的创办人徐宗汉,“现在整个世界都在找寻些什么,很多时候是在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在TED就有。”
TED的观众和演讲者之间已经存在一种默契和信任:凡是出现在TED上的想法都是有价值的,并不仅仅是智力价值,还是投资价值。在今年的TED大会上,演讲者Bryan Stevenson提出自己想做一个帮助减少美国青少年犯罪率的法律援助项目,当场就有观众提供1000美元至10万美元不等的赞助,几天之后,他很快募集到了112万美元。而2009年“第六感”的发明者普拉纳夫阐述完自己的概念之后,立刻有微软和谷歌对他的想法表示有兴趣。
所以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是什么让TED找到足够优秀的演讲者,吸引到一群高质量的观众,还让他们至少掏出7500美元?
在说出那个让工作人员很为难的话之前,段新星其实已经填了一份申请表,录制了一分钟试讲视频,还接受了几次TED工作人员的Skype面试,虽然他要做的只不过是跟TEDActive的观众做一个非正式的分享。
“他们在Skype上要我更详细地讲讲半步崩拳和咏春拳诞生的故事。我试讲完之后,对方发现用时超过了预定的5分钟,就建议我把两个故事缩减成一个故事,或者两个故事都讲,但都更简明扼要一些。”段新星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任何一个环节他们都会反复确认好。”
当然,这都是演讲者身份确定下来之后的事了。你可以在旁边的图表里看到一个“TED筹备时间轴”,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寻找合适演讲者。这种田野调查式的工作方式事无巨细,但人力资源并不对等——在不到100人的TED团队里,只有3个人会负责演讲者的挑选和决策。
“我们通常选择这些演讲者的方式,是通过人们的推荐,我们一个一个地做调查,进行大量地阅读,看视频等等方式去了解这个演讲者。当我们想要去探寻更细节、更具体的内容时,我们会去问一些我们所熟识的人,了解他们的感受,同时会去看这些演讲的主题是不是符合那一届大会的主题。”TED的内容主管Kelly Stoetzel告诉《第一财经周刊》。他是那3个内容决策者之一,另外2个分别是TED的总策划人Chris Anderson和一个研究部门的成员。
2013年TED Conference的主题是“年轻人、智者和未被发现的事物”,这意味着Kelly Stoetzel从现在开始就要去寻找符合TED2013主题的演讲内容,并思考它们以何种形式呈现。“我们会想如何让演讲者的内容迎合每个主题。”为了实现这个目的,TED会点名一些知名人士作为演讲人参加,他们的内容将构建起整场大会的框架。正因如此,很多知名的TED演讲人和Chris Anderson成了朋友,他们会为TED的主题和组织方式提供更多意见。
“整个进程其实非常慢,我们花一年的时间在上面,这是保证TED优秀质量的前提,然后你才会接着找到想要的演讲者,”Kelly Stoetzel说。
TED演讲人的选择范围包括全世界,当一些候选人作品很多,但在互联网上可以搜寻的资料很少的时候,TED会做更多了解,目的是“确保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一个叫姚坤杰的TEDx组织者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如果你要跟一个人完全讲清楚,再加上一些技术上的指导,一共至少需要9个小时至12个小时,需要见面2次至3次,这还是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如果有趣的人因为准备不足而讲不出有趣的故事,这是个遗憾。”
为了2013年主题发现更多有意思的内容,TED第一次开放了网上直接申请。而以往,除了自己做功课之外,TED一般依赖推荐提名的方式:在参加完一场TED Conference以后,参会者会给TED提出很多演讲人的推荐建议,在之后的调查研究中,TED又会发现更多合适的演讲?人。
“我们把演讲者分成不同的组,这样做既可以形成一种叙事,同时也给观众留下自己思考的空间,以及和演讲者交流的时间。”Kelly Stoetzel说。有趣的是,TED Conference并不允许观众提问,因为“会让场面失去控?制”。
一旦演讲者在TED Conference的身份确认下来,他就进入了下一个被一些人称之为“训练”(Coaching)的流?程。
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天生的演讲者,哪怕他们的想法是一个绝世好主意,也未必就能用语言表达出来。TED要做的,就是把那些“值得传播的想法”包装起来。
段新星最后没能提前到TEDActive的现场进行彩排,因为那天他以TEDx创办者的身份被邀请去长滩观摩TED大会的准备。他进会场的时候,可以容纳1500位观众的座位席还空着,TED策划人Chris Anderson正坐在前排观看第11场的9位演讲者预排。演讲者们则依次登台,在舞台上自己揣摩演讲的内容和形式,偶尔与Chris Anderson进行交流。
在TED Conference开幕前的48小时里,Chris Anderson可能就这么坐在那儿,按照TED媒体渠道经理卜秋静的说法,“一天10个小时”。Chris Anderson要看的是彩排各个程序之间的衔接,“Chris Anderson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我们承包出去的电脑特效,就算他在纽约看过Demo,但在剧场里可能放出来会不一样,所以会有临时的调整。开会的那一个星期他几乎是不睡觉的。”卜秋静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演讲者预排在大会开幕前的两天就已经开始,在大会举行期间,Chris Anderson甚至还会召集尚未登台的演讲者在晚上进行排练。不过现场彩排几乎是TED对演讲质量控制的最后一环,在这之前,TED的工作人员从演讲者确认开始,就不停地与他们进行演讲内容上的沟通和讨论,这个过程往往要反复好几轮。
Kelly Stoetzel认为,TED的工作人员与演讲者的沟通主要并不是指导他们的演讲技巧,而是帮助他们找到最值得讲的内容。
“我们要做的最多的就是去听演讲者自己会说些什么,需要专注于听他们谈论自己的工作,因为那是他们最兴奋的部分。不过任由他们自己发挥总是会大大超过演讲的18分钟限制,我们必须要帮他们找到其中最有意义的点,这样才能在舞台上呈现出一个精彩的故事。”Kelly Stoetzel并不喜欢用“训练”这个词形容这个过程。
“TED侧重于发掘,当认为你本身有故事,本身想法不错的时候,才会去邀请你。哪怕演讲的时候有磕碰,都是真情流露的过程,由内而外生发的过程,而不是经过系统排练之后的结果。这反而是最出彩的地方。”段新星说。这和Kelly Stoetzel的想法多少有点相似,后者认为,正是每个演讲中个人化、情绪化的部分让演讲变得与众不?同。
在2009年的TED India大会(TED官方在印度举办的专门会议)上,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学生普拉纳夫·米斯特里(Pranav Mistry)展示了自己在第六感技术上的研究成果。他记得当时Chris Anderson与他沟通演讲内容时也没有提什么要求,“只表示希望演讲者可以最好地、最大程度地表达出他们的想法。”当然,如果演讲者需要,TED方面也会提供演讲技巧的指导。比如Chris Anderson就会告诉演讲者,如果需要在舞台上走动,就一定要自信地迈开步子。
18分钟是TED与演讲者沟通时最强调的部分,Chris Anderson在现场彩排时也会把演讲者们召集到舞台上,提醒他们在演讲时注意留心舞台前部中间的18分钟倒计时提示器,当演讲超过18分钟时,演讲者需要尽快结束。“18分钟不至于太短暂,你可以严肃地提出一个话题,然后讨论它;但18分钟也足够短,能够让人们愿意抽出时间来,喝一杯咖啡,顺便看一个演讲,它是一个拥有传播力的时间长度。” Chris Anderson说。
沟通的内容还包括演讲者如何把PPT与演讲内容结合得到最佳效果。TED会邀请总部位于硅谷的PPT制作公司Duarte帮助演讲者找到合适的PPT展示方式。Duarte的创始人兼CEO Nancy Duarte在与演讲者们的沟通中发现,很多演讲者并不理解如何把故事组织到他们的演讲中去。
“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重新组织并补充他们想要讲述的内容。”而更常见的问题是,很多演讲者会在一张幻灯片上堆放太多的内容,Nancy Duarte和她的团队就会指导演讲者把内容拆散分开写在不同的幻灯片上,确保在一张幻灯片上只写明一个点,并且每个点之间有所间隔。调整完后,他们还会与演讲者在电话上进行排练,确保演讲可以在规定的18分钟内完成。
如果没有Chris Anderson,TED在呈现方式上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1984年,Richard Saul Wurman在加州蒙特雷举办了第一场TED。在那场会议上,苹果公司搬来了刚研发的Macintosh电脑,数学家Benoit Mandelbrot演示了分形理论,索尼公司展示了最新的激光唱片。但这场售价3000美元的TED只来了300个观众,其中有一半还是为了填满座位而免票进入的。
由于第一场TED亏损严重,直到1990年Richard Saul Wurman才下决心举办第二届TED。而到了1992年,TED一口气请到了比尔·盖茨、Adobe创始人John Warnock、信息设计大师Edward Tufte,以及苹果当时的CEO John Sculley。大腕云集让TED在科技、设计和娱乐这些新兴的行业里名噪一时,便固定下来成为每年定期举办的会议。但直到2001年Chris Anderson从Richard Saul Wurman手中买下TED之前,TED一直没有限制演讲时长的传统,而对于报名参加的观众,也是采用先到先得的方式。
2001年,Chris Anderson通过他自己的种子基金会(Sapling Foundation)以6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TED。在2002年的TED大会上,以现在的眼光看是个糟糕的演讲者的Chris Anderson,哆哆嗦嗦地从舞台一角拉了一把椅子坐下,时不时地用手摸着自己的脸,朝台下前倾着,开始讲述他对TED未来的规划:不改动TED的核心价值,利用种子基金会的运作使TED脱离商业化,以及增加各种限制。
这些限制包括你之前看到的18分钟演讲时长,也包括对观众入场资格的审核─也就是说,即便你付得起7500美元,你也不一定能成为每年1500名TED Conference观众的一员。那些想进入长滩艺术中心的人,必须要填写一份长长的表格,包括你从事的职业、教育背景等等。
这样的限制带来了两种效应,第一种是普拉纳夫和大多数演讲者感受到的,TED Confrence上的观众可能是他们见过最友好的那种,“他们给予每个演讲者高度的注意力、肯定和善意,现场氛围非常好。”
段新星则把观众的反应用鼓掌的形式归了类。“稀疏的鼓掌、热烈的鼓掌、一部分人站起来鼓掌、集体站立起来鼓掌,并持续非常长的时间。”他对《第一财经周刊》说,“演讲者在场上也可能出现很多差错,但下面观众很配合,卡住的话也会有热烈的掌声鼓励。比较感兴趣的话,观众就会起立鼓掌。场上座位上到处都是随意放的iPhone、MacBook,很少出现安全事故。”
另一种效应,则是TED近年来持续受到的“精英化”质疑,反对者们声称TED Conference成了美国白人男性说了算的交流活动─不管这种质疑正确与否,在某种程度上,Chris Anderson的18分钟规定否定了这一点。
18分钟的演讲时长和互联网的结合让TED真正在全球流行起来,进入普通大众视野。2006年,网站的上线。这一年,Twitter刚刚创立,Facebook走出校园向所有互联网用户开放注册,Google以1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Youtube,当时这个视频网站上已经有超过1亿个视频。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TED大会的演讲视频开始陆续上传到上,正在进入社交媒体时代的人们开始可以在这里免费观看到TED的演讲。这直接导致了TED团队中,25人的媒体团队成为了最庞大的一个部门。卜秋静在6个月前刚加入了TED的媒体团队,负责联络Hulu、Youtube、赫芬顿邮报等网站转载TED演讲视频。她的同事中有3位是负责演讲视频剪辑的编导,他们中还有人在好莱坞做过电影剪辑师。
TED有一个高效的媒体团队。在TED大会期间,每场演讲8个机位拍摄的素材片在休息时间传回媒体工作室,编导往往花一个通宵就能把部分视频剪辑出来,并立即上传到网站上。网站上线后,TED随后推出翻译计划,邀请全球各国的观众用不同的语言为TED翻译字幕。
卜秋静来到TED的时候,媒体团队正在扩张,“我们开始往传统的媒体渠道上扩张,最近TED的演讲会在NPR、NHK等电视台上播出。”同时,上所有的演讲视频都采取了版权开放政策,它鼓励人们随意地下载视频,并上传到个人博客、视频网站等其他的个人媒体平台,以吸引更多的人看到TED演讲。
有意思的是,免费和民主化非但没有使TED演讲贬值,反而让去TED大会现场听演讲的那张7500美元门票成为了TED粉丝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这看起来就像是那些想得更明白的音乐人,免费发行单曲,但总有办法让你去看演唱会。根据《纽约时报》杂志的估计,由于TED高昂的门票价格,不断攀升的品牌价值,以及近年来新增的TED在线直播和广播直播等新的收入来源,每办一场TED大会,就有至少2300万美元进账。
2009年3月,TED向全球推出了TEDx本土会议授权,世界各地对TED演讲形式感兴趣的人都可以申请自己举办一场类似的演讲会,邀请当地的人们到现场参与,并在会后把精彩的演讲视频上传到上。这大大拓展了TED的品牌,因为这意味着大学里几个志同道合者也可以举办一个TED式演讲会,“x”后面可以跟上任何名称。尤其是,不是有那么多人明白什么是TED,而什么是TEDx。
徐宗汉在2009年和两位朋友一起申请了TEDxShanghai的活动牌照,成为国内最早一批的TEDx创办者。他在上海出生,5岁时跟随父母移居法国,在欧洲、日本、马来西亚生活多年后又回到中国做创意设计,徐宗汉说自己“了解中国的一些好故事,想要把它们讲给世界听,或者给中国人?听。”
TEDx的创办者往往会很努力地去模仿TED的成功,尽管TED官方并没有在TEDx的组织上有太多的一致性要求。“TED如果是个圆圈,TEDx就是个半圆。”姚坤杰说,他在去年5月举办了他的第一场TEDxFSS(五角场)演讲会。
姚坤杰告诉《第一财经周刊》,TED会授权所有的品牌、使用商标、文化等等虚拟财产,但不会给TEDx举办者们实在的支持,反而会给一些限制。在一本34页的说明里,详细列出了TEDx举办者们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且后者占了大多数。“这个文本并不能够保证按照这个做就能做出一个符合TED要求的TEDx,在一些模糊的区域还是要问他们的。比如LOGO不能出现在哪里。”在TED全球团队里,负责授权项目的不到6个人。
“为什么TED值那么多钱?因为它这么多年只做一件事情,就是找好的演讲者来演讲。积累下来的数量慢慢就变成了质量。”姚坤杰说。
编辑:一财小编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第一财经网微信号
一财工作坊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沪备2014002 沪ICP备号
版权所有 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上海第一财经技术中心[转载]许小年《结构性衰退及其医治》演讲:第一要务是活着
许小年:任何行业产能都过剩,我在等“三次探底”
日 14:59来源:
许小年“11.6”温州演讲实录:“我在等三次探底”
11月6日下午,由温州市工商联、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共同主办温商论坛(第十讲)暨中欧EMBA管理论坛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发表《结构性衰退及其医治》主题演讲。在许小年看来,以温州为代表的中国结构性衰退调整,医治的方法是要通过全面的实质性的减税、土地制度改革、资本市场开放、减少管制与垄断。但他也坦承,此举阻力很大。
我今天在这里讲的题目是“结构性衰退及其医治”,一个主要的观点就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经济困难——经济速度的放缓。温州地方大家比我知道的更清楚,它在过去十几年间经济的高速增长所积累的问题现在逐渐的暴露出来了,有很多严峻的挑战。
那么,如何去看待这些问题,我的一个核心的观点就是,这些问题是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结构出现失衡所产生的问题,这种增长速度的放缓我把它称之为结构性衰退。衰退它用词的含义并不是我们通常讲的经济要负增长,而是增长速度的放慢。结构性衰退和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周期系衰退有根本的区别,周期性衰退就像春夏秋冬四季循环一样,现在天气冷了大家不用担心,因为你熬两三个月气候自然转暖,你扛一阵也就过去了。而结构性衰退和周期性衰退它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如果不能够纠正结构性的扭曲,衰退将持续较长时间,它不能自动恢复,必须要推行结构性的改革和结构性的调整,所以这是我今天讲的一个主要观点。
OK。我们现在讲一下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是什么?中国经济的结构失衡从数字上非常明显的是投资和消费的失衡。投资每年增长20%,消费每年增长不到10%,两者相差一倍,或者投资增长率是消费的两倍。这样带来什么结果?投资是要形成生产能力,投资的增长长期地领先于消费的增长,就使得生产能力的形成超前了社会需求,结果是过剩产能,中国现在最大的结构失衡就是过剩产能。你去看一下哪个行业产能不过剩,全都是过剩产能,过剩产能对经济的危害是什么?恶性竞争、价格不断下跌,因为产能过剩大家都是发愁自己的产品怎么卖出去,于是在市场上恶性竞争,所以互相比赛降价,降价的结果是企业的利润率越来越薄,最后发生亏损,亏损的时间长了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不稳定出问题,而企业一旦倒闭银行坏账大量出现。
中国经济目前的结构性问题看上去就是投资和消费的严重失衡,社会购买力跟不上,整个全社会供应能力的增加。哪里产能不过剩,传统的制造业全都产能过剩,、水泥、玻璃、建筑材料、电解铝、煤化工、发电量、发电设备、多晶硅、风电设备、、印刷、造船、航运、化肥、电视、冰箱、手机等,没有一个不是产能过剩的行业,传统制造业通通产能过剩。这些过剩产能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这些产能所用的银行贷款就无法偿还,那银行坏账是必然的,银行现在老做手脚,把坏账藏着,各种各样的猫腻,过桥贷款等等,无非是忽悠上级,说坏账率双降。还双降呢!应该是“霜降”,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坏账率双降,应该是双升。为什么双降?造假账,忽悠领导。
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企业不敢投资了,于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就放慢了,因为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我们主要是依靠投资才增长,现在面对过剩产能企业不敢投资了,经济增长速度自然就放慢了,所以我们把它叫做结构性衰退,是由于结构失衡出现投资增长速度的下降,带来的是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这样的结构性衰退,政府采取的政策不应该是拉动内需,在2009年的时候,我们应对国际危机推出4万亿,其实根本不止4万亿,大概投入的资源有10几万亿。这10万亿的资源投入中主力军是银行,财政投入大概也就一两万亿,其余的都是银行,所以银行今天不出坏账事情就很奇怪了,那中国还真是地球上非常特殊的国家。如此大规模仓促的投资、项目的上马,没有经过仔细的论证和风险的评估居然没有坏账,这个难以现象。
我们为什么反对政府干预市场,因为政府的干预打乱了市场的正常运行,给企业带来了一种错觉甚至是幻觉,以为强大的政府可以人为的制造经济景气,跟着政府冲进去了,现在被套了没人给你解套。跟着政府投光伏的、投风电的现在什么情况?全都被套了,所以基本的经济规律你是不可以违反的,你要是违反了一定受到惩罚。4万亿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总体的运行事态,在这里我们没有用,为什么没有用大家都知道,现在连领导都不用GDP了,我们为什么要用GDP,外国记者问领导,“你看中国的经济形势,你看什么呢?”领导说我不看GDP,我看三个指标,第一叫发电量;第二叫铁路货运总量;第三叫中长期贷款,这就是后来着名的“克强指数”,这是克强总理观察中国经济所用的指标,所以我们要听领导的话,才用“克强指数”,而不用统计局的GDP.
发电量非常清楚,深谷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高峰是4万亿。4万亿实际上是十几万亿,只维持了几个季度的繁荣,经济就一路下滑,所以不要迷信政府这只有形之手,把自己的事做好,根据市场基本的规律来安排企业的发展,不要听政府说什么,要听消费者说什么。当然你要知道政府它想干什么,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政府对经济有很大影响力的国家中,你完全忽视政府的政策也不太可能,但是不要把企业的经营发展和政府的政策挂起钩来。
一路下滑滑到了二次探底的谷底,二次探底出现在去年的下半年,二次探底以后政府又急了,又来了一轮“4万亿2.0”,“4万亿2.0”大家知道的不多,为什么啊?因为这一次是转到地下了,打枪的不要,悄悄的进去,发改委不知不觉中几千亿的项目就批出去了,资本市场不知不觉若干万亿的资金放出去了,于是“4万亿2.0”持续到今天大家感觉到的所谓企稳,现在官方、民间宏观经济用的词不是2009年的强劲反弹了,而是回落企稳。那我们知道这企稳是假的,它是“4万亿2.0”的作用,七八月份一直延续到九十月份,各位感觉日子好过了一点,原因是“4万亿2.0”的余威以及最近在房地产上的放松,所以让大家感觉到似乎又过去了。没有,只要结构性的问题一天不解决,任何反弹和企稳都是暂时的,所以我在等着三次探底,三次什么探底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它一定会发生,因为结构性问题没有解决。同样的结构性的分析,我知道欧洲经济会继续下滑,滑到什么时候是最低点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它会继续下滑,因为它的结构性没有解决,它的过度负债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我们的过剩产能问题刚开始被官方所承认,于是政府又制定这规划那规划来消除过剩产能,我想说你们还是定规划吗,过剩产能全是你规划出来的,现在你又来规划扫除过剩产能,你放一把火现在又来积极的救火。铁路货运总量的趋势跟发电量完全一样,不用我解释,大家一看就知道,最近铁路货运总量虽然有一点点反弹,但还是负增长,只不过负增长比以前小了一点,仍然是一路下滑,挡不住。
下面一个问题要问的是什么?我们解释了什么叫做结构性失衡,也指出了中国经济结构失衡在什么地方,那就是投资与消费的失衡,那就是生产能力的扩张超过了居民购买力的增加。这种投资和消费的结构性的失衡原因是什么?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够对症下药,既然是投资增长两倍于消费,那我们一个很自然的猜测是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是不是投资主体收入增长超过消费主体的收入增长,带着这样的猜测看了一下数据,发现果然如此。在这个经济中投资主体是政府和企业,消费的主体是居民,那我们接下去要研究的问题就是收入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分配,过去十几年间发生的是什么情况?我们在这里用了清华大学两位教授的研究结果,发现在过去十几年间投资主体的投入确实在上升,而消费主体的居民收入在下降。当然居民收入的下降我在这里讲的是相对下降,而不是绝对的下降,我想强调这个概念。什么叫相对下降?就是在总收入的份额中下降,就是它的增长率落后于政府和企业收入的增长率。
两位清华大学教授的研究表明,从1993年到2007年收入分配占GDP的比重,居民的份额从63%降到52%,降了11个百分点,这是中国消费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居民收入增长的相对滞后。而企业的收入从20%微升到22%,最大的获益者是政府,政府的收入从17%上升到26%,所以数据支持了我们的猜想,投资和消费的失衡是由于在国民收入分配方面的失衡造成的。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国民收入的分配有利于投资主体(政府和企业),而不利于消费主体(居民).
下面就要谈对策了,怎么去调整收入分配?收入分配的问题是什么呢?是政府收入份额在不断上升,企业只是微升,居民的收入份额在不断下降,对策是全面的实质性的减税,减少政府的收入份额。三中全会会讨论这个提议吗?有人仍然抱有信心,我不知道会不会,我也没接到会议通知,如果有幸去列席的话我要提出解决目前中国经济目前的问题,要全面的实质性减税,政府手里掌握的资源太多了,政府掌握这么多资源全是浪费掉的,而且它使经济结构严重失衡。你要减政府的税,你去问问政府恐怕没有一个官员会同意,官员会瞪大眼睛说:“教授你说什么,减税?我们现在钱还不够花呢,怎么可能减税啊,我们现在离开土地财政日子就过不下去了。”我想说:“领导,你知道不知道,正因为土地财政,你造成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为什么土地财政会造成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什么叫土地财政?土地财政就是政府一手低价从居民和农民那里征地,而且低价供给企业去投资、去扩张,同时高价在市场上拍卖商业用地。巨大的土地增值收益政府拿走了,主要是政府拿走了,政府把土地增值收益拿走投资去了。另外一方面,由于农民、居民没有得到足够的补偿,所以在这个收入方面居民、农民拿不到市场价格,拿不到土地增值收益的大部分,对什么不利?对消费不利。
所以你看结构性的失衡到最后一项一项地去分析,你就能够找到我们将来改革的目标在哪里,我们的对策应该是什么。我们的对策刚才已经讲了,要全面减税。要解决土地财政的问题,怎么解决?有什么对策?土地供应的市场化。那我们提出的方案是什么?我们提出的方案从农民土地确权开始,就是确定农民土地的权益,然后在确定土地权益的基础之上,如果我们不动土地制度,现在集体用地的经营权进入市场,拓宽土地供应渠道,打破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第三步是什么?土地私有化,把土地还给农民。土地制度改革它的目标是什么?使得土地增值收益农民和居民获得更高的比率,有助于消费。
当然,这个土地改革也有助于社会稳定,你看一看全国的群体性事件,有很多群体性事件都是和土地连在一起的,都是在土地权益产生的纠纷,最后矛盾激化成为群体性事件。所以你为了其他的目标,你为了社会公平与正义,你为了扭转结构性失衡,都要推进土地制度的改革。除了土地制度的改革以外,还有资本市场的改革,因为在资本市场上,政府的过度管制也使得投资越来越重,消费越来越轻,什么管制?利率管制,利率是政府管制的。当然在贷款方面现在全放开了,但是有一个重要的存款利率没有放开,政府人为的压低存款利率,以便向企业、向政府、向国企提供低息贷款。提供低息贷款鼓励什么?鼓励投资,而人为的压低存款利率受损的是居民,居民的储蓄收入因此而减少,居民的收入减少了当然对消费不利。不仅在银行,在信贷市场上,就在股票市场上政府也是压低融资成本,A股市场上的市盈率是20倍、30倍,创业板上市发行率是50倍,如果发行市盈率20倍,20倍是什么意思?20倍就是用1块钱的盈利融资融20块,那企业的融资成本是5%,所以市盈率的倒数大致来讲,不严格,市盈率的倒数就是融资成本。
所以我们现在陷入的是改革的悖论,这个悖论是什么呢?我们依靠政府去推动改革,但是政府没有改革的激励,因为所有的改革将伤害政府的利益,这就是改革的悖论。能不能从这个悖论中走出来我本人信心不足,这也是我不愿意谈三中全会的一个原因。所以对策都是有的,你要开放,金融行业要开放,医疗卫生要开放。现在一说医患关系的紧张就说医改失败了,北大有一位教授说:“这是哪门子的医改,还没改就失败了。”现在的问题是不改革造成的,还没改革就说失败了,失败什么啊,你根本就没改革,现在80%、90%的医疗资源全是国有的,民间有资金、有人力就是进不去。问题在于政府过度管制、供应严重不足,凡是能投资的地方产能全过剩,全是不过剩的地方都不能投资,就是这个问题。
其他方面今天没有办法再一一讲了。小结一下,你要开放,改革开放这两大国策你要继续下下去,但是今天的改革开放和30年前比起来有很大的困难,不仅是因为小平那样的领袖人物不再有了,而且改革的阻力大大超过小平时代,这个改革的阻力就是既得利益。如果我们改革不能推进,中国经济的前景是什么?前景就是结构性的扭曲长时期存在不能矫正,于是经济长期在衰退中。我刚才讲的改革措施,各位自己思考一下可能性有多大,我刚才讲的改革措施全面减税、土地制度改革、资本市场开放、垄断性行业和政府管理性行业开放,可能性有多大自己估计一下,30%的概率你比我还乐观,我们自己估计一下就可以知道这个冬天有多长,这个冬天有多冷,自己就可以知道了。
但这不是说冬天这么长、这么冷就不干事了,研判宏观经济并不是说大家什么都不干了,正像我们看天气预报一样,今天刮风下雨你就不出门了?不对,不是这逻辑,今天刮风下雨照样出门,但是要做好准备,做什么准备?带把雨伞就完了。冬天很长、冬天很冷,做好准备,准备什么?棉衣、干粮。棉衣、干粮就是你的现金流,好好把你的现金守住,一切以现金为基础来进行规划,没有现金回流的项目你跟我说的天花乱坠我也不碰,除非我能看到这个项目能产生收益,我才投资。把自己的现金流守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有很多的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你们改变不了中央的决策,我也改变不了中央的决策,你改变不了别人那就改变自己,你总要生存下去。
改变自己怎么改?谨慎经营。这个时候不要再想你的资产在今后两三年翻几番,别再做这个梦了,这属于过时的中国梦。面对现实,在这个冬天中,第一要务是生存下去,第一要务是活着,只要你活着,过了这个冬天春天来的时候自然有你一份,到明年我再来温州的时候,希望看到在座的各位依然活着,谢谢大家!只要活着比什么都强,那个时候咱们再来探讨经济、再来探讨企业,咱们再一块来打场球。
我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演讲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