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医学核心期刊有哪些产业有哪些

||||||||||
最新播报:
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增强宁波城市经济辐射功能
城市经济是以城市为载体和发展空间,二、三产业繁荣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高度聚集,能对周边区域产生辐射效应的地区经济。宁波发展城市经济、发挥城市经济的引领作用,应当重在发挥城市产业的集聚效应,科学选择和大力发展宁波城市经济的主导产业,增强宁波城市经济的辐射功能。
一、城市经济发展的根源在于集聚效应
城市经济是以城市为载体的经济,反映为城市二、三产业为主体的一切部门的经济联系和经济活动的总和。城市经济不同于县域经济和市域经济,县域经济和市域经济包括农业经济,而城市经济不包括农业经济,这是县域经济和市域经济区别于城市经济的最大差异。城市经济也不同于都市圈经济,都市圈经济实际上是城市群经济,是众多城市经济的集合体;而城市经济是指单个城市所辖的经济。
城市经济发展的历史是各种要素不断向城市集聚的过程,是集聚经济的必然产物。集聚经济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这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因为,要素在空间上的集聚,可以扩大市场规模、降低运输费用、促进企业间的交流与学习、促进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建设与充分利用,甚至还会伴随着大量高素质劳动力的集中。
从产业角度上说,城市经济是经济集聚过程中由集聚产业点向集聚产业区、集聚产业核心区发展的过程。由于城市经济存在规模经济效应,引起经济集聚,首先形成的是以企业为主体构成的集聚产业点。这是经济集聚区域的基本组成单元,一般地域范围不超过几平方公里,集聚了少数几个规模不大的企业,结构较简单。集聚产业点形成后,由于范围经济的作用,经济进一步集聚,吸引更多的外来要素,企业间关系变得复杂,形成了多样化经营与联合化生产,形成具有一定地域范围的企业群体。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共同推动下,企业群体发展为集聚产业区。集聚产业区一般在几平方公里到几十平方公里不等。集聚产业区内逐渐形成了共同的基础设施(交通、通讯、动力等),大大节约了企业外基础设施投资。集聚产业区与周围城市的经济关系逐渐密切,外部经济继续作用使得集聚产业区规模继续扩大,逐渐形成集聚产业核心区。集聚产业核心区一般在几十平方公里以上,成为区域一个或多个行业的增长中心,核心区内部经济联系紧密,与外部的经济联系更加广泛,成为大量生产要素(人口、资本、信息、技术等)的集聚体,不仅吸引生产性行业,而且也诱导生产性服务业(信息业、咨询业、运输业、金融产业等)的集聚,使集聚核心区的功能得到健全和发展,乃至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城市。
因此,从世界城市发展史看,城市迅速发展是在工业革命以后,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以及工业生产内在属性和产业分布的经济技术合理性的要求,生产迅速趋向集聚,主要是向自然条件、燃料与原料条件、位置与交通信息条件更为优越的地方集聚,从而形成了工业区、工业中心以及后来相伴随的商业区、金融区等,并逐渐演变为现代城市。这一过程表现为,城市都是产业集聚区,由早期的工业到后来的服务业,都在城市中产生、在城市中发展,城市也由早期的工业集聚区发展到后来的服务业集聚区。
产业集聚效应的结果是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发展极,而城市经济是发展极的典型表现形式。在经济增长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一地方或大城市聚集,形成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发展极。发展极由于本身所拥有的对发展要素的巨大吸引力,因此使其具有一种自我发展的能力,可以不断地积累有利因素,促进其进一步发展。而且,发展极的优先增长,还可以带动相邻地区的共同发展。
二、科学选择宁波城市经济的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的某阶段,能够依靠创新获得快速增长,对经济发展和产业演变起着导向性和带动性的产业。特定城市经济主导产业的选择,要考虑到该城市产业的发展基础、产业关联性大小、未来的发展空间等因素,即应当选择那些既具有产业核心竞争力又具有较高产业关联性、并且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那些产业。根据宁波实际,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应当是未来宁波城市经济的主导产业领域。
明确主攻方向,努力提高服务业比重。从动态视角看,城市经济的产业结构是一个不断调整、变化的过程,从世界城市经济发展的历史上看,都经过了工业经济向服务业经济转型的过程。世界不少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在20世纪70年代或以前就完成了由制造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过程。尤其是高端服务业在这些区域制造业衰败过程中的快速发展,使国际化大都市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领头羊”。这种产业转型,既是三次产业演进的必然规律,也是城市经济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城市产业结构的不断提升。特别要指出的是,相对于其它产业,服务业的能耗强度、污染强度都比较小,发展服务业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宁波的客观要求。因此,服务业是宁波未来城市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这一点必须明确、必须坚定不移。而且,对照“十五”、“十一五”时期宁波产业结构的目标值与实际值(2005年服务业目标值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1.0%,而2005年实际值仅为39.4%;2010年服务业目标值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3.0%,而2010年实际值仅为40.2%),可以发现,宁波“十五”、“十一五”规划中,产业结构的调整目标未能实现,服务业比重增长的目标也未达到,从这个角度上说,宁波迫切需要加快发展服务业,以增加服务业的比重。
确立产业目标,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不同于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指那些依靠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生产者提供中间投入的知识、技术、信息密集型服务部门,其核心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如金融服务、商务服务、政务服务、信息技术与网络通讯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物流服务,以及一部分被新技术改造过的传统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宁波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在于:一要促进金融创新发展,打造成为与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和国际贸易口岸地位相适应的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二要壮大旅游会展产业,围绕宁波成为国际会展之都的目标,推进全市会展业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三要推动总部经济发展,实现总部企业数量在全省领先,总部经济政策、服务、环境在全国一流,基本形成区域性企业总部中心城;四要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宁波支柱性产业,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五要延伸城市港口服务业,进一步开辟腹地通道,健全航运高端产业的配套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港口经营、船舶服务、船舶融资、海事保险、资金结算等航运服务高端产业。
聚焦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制造业是宁波城市经济的优势所在,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但宁波制造业存在着明显的素质性和结构性问题,表现为产业层次比较低,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少;企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缺少核心竞争力。在能源资源价格上升、土地供应日益紧张、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的背景下,在世界制造业高技术化、环保化、信息化的大趋势下,宁波制造业必须转型。因此,宁波要发展的制造业,是先进制造业不是低端制造业,不是低附加值的制造业,也不是高耗能、高污染的制造业,而是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制造业。为此,宁波要以战略眼光聚焦宁波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点,从产业发展基础、产业关联性、产业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充分考量,把装备制造产业、石化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新材料产业打造成国家级乃至世界级产业基地。要通过制造业价值链的延伸促进产业高端化,要以提升质量效益、减少污染排放为目标,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向技术自主化、产品品牌化、产业集聚化、市场全球化发展。
宁波发展先进制造业,就必须走出传统制造业发展的路径依赖,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一方面,要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培育更多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作用。要增加政府的研发投入,鼓励和引导企业的研发投入。完善自主创新的金融和税收支持政策,并严格执行和落实国家鼓励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围绕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瞻性技术加强科技攻关,营造高效优质的创新环境,建设国内一流的创业创新基地。
三、努力增强宁波城市经济的辐射功能
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总是由少数区位、资源条件优越的点先成为经济发展极,然后向周边地区辐射。发展极的极化与辐射过程,表现为通过发展极的极化效应使资金、能量、信息、人才等向发达地区集中,之后再通过辐射效应把经济动力与创新成果传导到广大的腹地。城市经济作为一个区域的发展极,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辐射效应,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之间进行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要素的流动和转移,以及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这种辐射过程往往是以城市中高端的产业、先进的技术、科学的思维方式替代相对落后的产业、技术、思维方式,从而提高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
增强宁波城市经济的辐射功能,既是宁波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宁波城市经济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因为,在城市经济辐射过程中,城市经济与周边区域存在着双向辐射,是一个互相辐射的过程。前者向后者传递先进的科学技术、资本、管理经验、信息、思想观念、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等,从而带动城市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后者向前者提供自然资源、人才、市场等要素,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源泉。具体来说,一、在宁波市域范围内,宁波市区在服务业上具有较大优势,特别是在口岸贸易、金融服务、科技教育、文化、人才等具有较强的服务辐射功能,而宁波余慈地区则具有巨大的人力资源和市场容量,宁波南三县(市)具有特别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海洋资源,因此,通过宁波城市经济与周边区域的双向辐射,必然有助于宁波整体经济的发展;二、在宁波市域范围外,相对于浙中西部地区、相对于江西、安徽等省,宁波拥有港口、海岸优势,浙中西部地区和江西、安徽等具有巨大的资源、劳动力、市场潜力,完全可以通过双向辐射实现经济发展的双赢。
要提高宁波城市经济的辐射功能,主要思路:一是进一步提升宁波城市经济的功能。城市经济的功能越强,则辐射力越强,辐射面就越广。总体上看,宁波城市经济总量不足、盘子较小,依然是应该正视的主要问题,因此,宁波要进一步通过产业集聚加强城市经济的增长动力培育,增强城市经济功能;二是要进一步扩大开放交流,因为扩大城市经济辐射功能的前提条件是经济开放和资源自由充分流动。宁波对外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流程度决定了宁波城市经济的能级、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三是要加速建设城市经济辐射的媒介,主要是交通网、信息网,等等,因为经济辐射是通过交通、信息进行的。为此,要进一步延伸宁波交通圈,交通建设会拉近周边区域与宁波城市经济的时间距离。实践证明,交通时间距离越近,城市经济的辐射性就越强,辐射的速度就越快,辐射的程度就越高;四是要加强宁波与其它周边城市、省份之间的协作“关系网”,因为“关系网”也是城市经济辐射的重要媒体。浙东经济协作区、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等等这种“关系网”会增强宁波城市经济的辐射效应。毫无疑问,要增强宁波城市经济的辐射功能,宁波城市经济的辐射面不能仅仅局限于浙江省,更不能仅仅局限于浙东区域,而应该辐射到江西、安徽等省,所以,宁波应当积极组织、参与各种经济协作组织和网络,进一步加强和拓展这种关系。
[责任编辑:当前位置:首页&>&应用经济学&>&工业经济学
&&&&&&正文字号:【小】【中】【大】
后工业化时代沿海副省级城市经济发展及其驱动力研究
——基于深圳、厦门、青岛、宁波4市的实证研究
夏向阳 张红辉
    摘 要:选取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深圳、青岛、厦门和宁波4个沿海副省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分析 其经济发展速度、工业化进程和大众消费水平,明晰了后工业化时代沿海副省级城市的经济发展现状;通过对4市经济发展驱动力的实证研究,探寻了驱动其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实证研究表明:沿海副省级城市当前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即将迈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并进入大众消费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仍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主,逐渐呈现出以进出口贸易和第三产业带动发展的局面;宁波市的经济发展则相对滞后。  关键词:后工业化时代,沿海副省级城市,经济发展
  0引言  二战后,主要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陆续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即农业和工业占就业和产出的比例越来越小,以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第三产业取得长足进步,并成为主要的经济部门,这一变化致使这些国家在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消费内容等多个方面产生巨大变迁。   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1]在1973年出版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确立了“后工业社会”的中心思想,他认为在即将来临的后工业社会,人类将过渡到主要以服务产品为消费对象的阶段,全社会大多数人口在第三产业就业,知识、科学和技术在社会中占据首要位置,专业和技术人员在社会中有卓越的社会地位,价值体系和社会控制方式将从经济模式转变到社会模式。后工业化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趋势,其对各个地区的影响程度与该地区经济纳入全球体系的程度有关,更与该地区经济的发展阶段有关。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国家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所以区域经济发展阶段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经济学家、地理学家以及政府管理者关注的热点问题。西蒙•库兹涅兹、井村干男、蒋海清、弗里德希•李斯特、埃德加•胡弗和约瑟夫•费雪、W•W•罗斯托、弗里德曼、萨米尔•阿明、H•钱纳里分别提出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国内学者李娟文、王启仿[2]、韦素琼、陈健飞[3]、赵伟[4]、姜绍华[5]、张健等[6]、李影[7]、汤萱[8]从国家、省际、省域、市域等不同层面和不同视角,对我国部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有益借鉴。纵观这些文献,不同学者对经济发展有各自的独特见解和主张,形成了不同的经济阶段划分理论或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经济发展阶段演替的不同特征和普遍规律,但是通过同一类型发达区域间的比较,进行更为细化的经济发展阶段判断和经济发展驱动力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深圳市、青岛市、厦门市和宁波市4个沿海副省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4市经济发展速度、工业化进程和大众消费水平的基础上,明晰后工业化时代沿海副省级城市的经济发展现状,通过对这4个城市经济发展驱动力的实证研究,探寻驱动其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1 沿海副省级城市经济发展现状  关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有多重标准,标准不同,结论亦不同。从理论性和权威性来综合考虑,人均GDP、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阶段论最具影响力[9]。因此,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以GDP和人均GDP为代表的经济发展速度、以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为核心的工业化进程和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3个视角入手,在对深圳、青岛、厦门和宁波4市经济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和对比的基础上,判断其经济发展阶段,以厘清沿海副省级城市的经济发展现状。   1.1以GDP为表征的经济发展速度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4市凭借自身优势、先发优势、国家优先发展政策、各种资源投入优势等的支持,经济发展领先于全国其它地区,经济发展阶段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跨越。2009年虽然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但4市的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8201.32亿元、4853.87亿元、1 623亿元和4329.3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7%、12.2%、8.0%和8.9%,如表1所示。
  为了正确判断4市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本文采用H•钱纳里[10]的经济阶段划分方法,见表2。
  从年人均GDP来看,年厦门人均GDP在4市中排名第一,2009年与深圳市基本持平,宁波人均GDP始终排在第三位,略高于青岛。参照文献[11]中采用年央行公布汇率的几何平均值折算当年人均GDP的计算方法,4市按2000年美元计算的2009年人均GDP分别为:1 1781美元、7271美元、11 646美元和9653美元。根据美国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教授对工业化进程与经济增长的时段划分标准(见表2),深圳处于后工业化阶段的经济发达初期的最后阶段,即将进入经济发达后期,厦门紧随其后,而青岛即将结束工业化阶段,宁波则由2008年的8850美元提升至2009年的9653美元,刚刚进入后工业化经济发达初期(见图1)。
  本文主要以产业结构作为衡量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指标进行分析。对产业的划分,最基本的方法是克拉克(C•G•Clark)产业分类,即把全部的经济活动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根据库茨涅茨、钱纳里、西姆斯等的研究成果,工业化时代往往是产业结构变动最迅速的时期,其演进阶段也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动过程表现出来。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变化的核心是农业和工业之间“二元结构”的转化。在工业化起点,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二产业比重较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相应有所提高,且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幅度大于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优势地位被第二产业所取代。当第一产业比重低于20%,第二产业比重超出第三产业时,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当第一产业比重低于10%,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升时,标志着工业化进入后期;此后,当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并持续不断上升时,标志着后工业化时期的到来,即经济趋于稳定增长或有所下降。   1981年深圳产业结构变化进入第一个拐点,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三次产业比例为26.9∶32.3∶40.8),意味着深圳经济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1985年进入工业化中期;1993年和2005年第二产业发展进入高峰,最高值达到53.4%,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2008年开始,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且第二产业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呈持续上升趋势,标志着2008年深圳正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见图2)。
  青岛作为工业重镇,第二产业比重一直较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第一产业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稳步趋近于第二产业,到2009年已高达45.4%。从图3可以看出,1993年青岛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2007年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见图3)。
  厦门工业基础较好,第二产业一直是主导产业,但是年被第三产业超过,2009年又被第三产业超出(三次产业比重为1.3∶48.4∶50.3)。从图4可以看出,1984年进入工业化中期,2003年厦门开始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2009年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其进入后工业化时期(见图4)。
  1978年以来,宁波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均高于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比重自1997年以来一直居于10%以下;第二产业比重1992年攀升至60.41%,随后降至1993年的60.02%,直到2009年一直徘徊于54%~57%之间;第三产业2003年突破37%,2006年突破40%,直到2009年一直稳步上升(见图5)。按照库兹涅兹的理论,工业化完成阶段的基本标志是工业产值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后,由于第三产业更为强劲的增长而使第二产业比值开始下滑,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直至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而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因此,从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的动态变化和趋势来看,宁波1992年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成工业化进程,第三产业的比重较低,离现代产业发展要求差距还很大,所以,宁波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发展实际,在“二、三、一”的箱体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大致为27%~45%。换言之,只有突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45%的“箱顶”,宁波经济才能实质性地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
  综上,深圳进入后工业化时期,青岛进入工业化后期,厦门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宁波尚处于工业化中期,即宁波落后于青岛一个时期,滞后于深圳、厦门两个时期,在时间上与后二者至少相差8年。   1.2经济发展阶段演进   罗斯托[12]将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6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起飞”阶段、向技术成熟过渡、高额大众消费时代、“后工业社会”阶段。罗斯托将向技术成熟过渡阶段定义为“一个社会已经把(当时的)现代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它的大部分资源的时期”,其主要标志是制造业发展的多样化、新的主导部门逐步发展壮大并代替“起飞”阶段的老部门。对于大众消费阶段,罗斯托认为,若一国社会经济发展趋于成熟,就可能启动这个阶段,其前兆是社会关注力与资源配置会发生由偏重生产向偏重消费的历史性转折,社会的主要注意力由生产问题转向消费问题和最广义的福利问题,同时,资源越来越倾向于被引导到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和大众化服务的普及。根据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对4市大众消费状况(以城镇居民消费为例)进行对比,则可初步判定4市已基本完成罗斯托的“起飞”阶段,并将要进入大众高额消费时代。   从表3可见,4市高档耐用消费品的普及化已提升到一定高度,以前仅少数富人能够享用的耐用消费品大量进入普通家庭,中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各市正从过去更多地强调生产逐渐转向现在更多地关注消费。与此相对应,地产业、电子通讯业、休闲旅游业等日益成为当地经济的主导部门和主要经济增长点。由于消费快速扩张,服务业迅速崛起,“消费主导-服务业推动”的组合将逐渐成为新的增长动力。改革开放至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宁波居民的收入大幅度增长,消费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2009年,宁波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5.4%,比2008年下降了1.85个百分点。按照恩格尔系数标准来衡量,目前宁波城镇居民生活已进入相对富裕阶段。今后一段时期,随着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宁波居民的消费结构将加快向以住房、汽车、教育、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为主的享受型、发展型方向转变,消费质量、消费能级将不断升级,以住房、家用轿车为主的10万元级以上的富裕型消费将成为主流。
  2 沿海副省级城市经济发展驱动力分析  2.1模型的建立   为了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一般根据现有的样本资料建立比较合适的回归方程。为分析深圳、厦门、青岛和宁波4市社会经济发展驱动力及其差异,通过建立代表二者发展水平指标间的函数来分析检验4市人均GDP与经济发展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以人均GDP为被解释变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额、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进出口贸易额为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通过建立模型,使用SPSS18.0分析软件,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对模型进行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及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设因变量y与自变量x1、x2、x3、x4、x5、x6有统计的线性关系,其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式(1)中,y为各市人均GDP,αi分别是各项回归系数,xi分别为各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实际利用外资额、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进出口贸易额,e是随机变量,且随机扰动项满足同方差和两两不相关的假定,c为常数项。   2.2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的是4市年的人均GDP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额、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以及进出口贸易额7项指标作为经济发展及其影响因子数据。   2.3结果分析   2.3.1相关性分析   通过对年间4市人均GDP与经济发展影响因子之间的Pearson相关分析(见表4),可知:
  (1)4市发展的影响因子存在较多相似性,即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贸易和第三产业,然而这一时期深圳、青岛的进出口贸易对经济的影响略高于厦门和宁波;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影响方面,宁波超过青岛和厦门,也略超过深圳,这与近年来宁波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分不开的。   (2)经济发展影响因子对4市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外资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方面,深圳、宁波明显高于青岛和厦门,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推进青岛和宁波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这与近年来宁波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国际港口城市和全国重要资源配置中心建设的政策关系密切。   (3)第二产业与宁波经济发展呈现0.05水平上的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与宁波工业发展趋向成熟并强烈寻求转型升级有莫大关系。   2.3.2回归分析   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4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且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利用SPSS18.0分析软件对人均GDP与各经济发展影响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以看出:①最近20年来,深圳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其次为进出口贸易和第三产业的发展;②青岛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进出口贸易,其次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第三产业的发展;③厦门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进出口贸易;④宁波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宁波、厦门与深圳、青岛相比,经济发展驱动因素较为单一,尤其是宁波,主要依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发展。   3 结语  通过对4市经济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后发现:①从人均GDP总量来看,深圳和厦门领先于宁波和青岛,处于后工业化时期,宁波处于后工业化初期阶段,略领先于青岛;②按工业化进程来判断,深圳和厦门已经进入后工业化初期阶段,青岛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宁波略滞后,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③按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来讲,4市均将迎来大众消费时代。   出现这种格局,一方面是因为虽然均为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但深圳和厦门作为经济特区的领先优势,使得它们在政治、经济等发展环境上较青岛和宁波更为宽松,更容易获取资源,政策更为优惠,支持更为充足,超过青岛和宁波成为必然;宁波和青岛的发展水平接近,但宁波中小民营企业居多,发展过程中难以获得更多的国家政策和资源支撑,一旦遭遇金融危机和外贸壁垒,企业经济发展必然遭受重大冲击,从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而青岛央企和国企居多,发展后劲和抗风险能力强,而且工业发展历史久远。另一方面,从4市经济发展驱动力来看,深圳、厦门和青岛已呈现出以第三产业(含进出口贸易)为主导的经济形态特征,除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因素外,深圳和青岛还凭借进出口贸易和第三产业拉动区域经济大幅增长,厦门地少而稀,主要依靠进出口贸易获得经济增长的持续发展;宁波则驱动力较为单一,主要依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尚未步入内涵式发展道路。   作为发展中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驱动与低碳减排的全球共同行动提前结束了我国的工业化时代,自“十二五”开始,我国将步入后工业化时代[13]。后工业经济是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因此在后工业化时代,沿海副省级城市尤其是宁波市必须充分考虑后工业经济的时代特征,尊重后工业化时代的经济运行规律,发挥工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与增长中的重大作用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使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驱动区域经济发展。   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2008GXQ6D175);宁波市软科学计划项目()  参考文献:   [1]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到来:社会预测初探(中译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李娟文,王启仿.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现状分析[J].经济地理,):6-9.   [3]韦素琼,陈健飞.闽台经济发展阶段辨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41-45.   [4]赵伟.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三个视点的判断[J].社会科学战线,2007(5):42-49.   [5]姜绍华.省域经济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与合理定位:以山东为例[J].山东社会科学,2007(2):130-132.   [6]张健,陈逸,濮励杰,等.区域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合理判定——以广西崇左市、安徽滁州市、江苏南通市为例[J].经济地理,):714-718.   [7]李影.山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J].管理观察,2008(11):65-67.   [8]汤萱.广东经济发展阶段与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四个维度的判断[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9(4):81-85.   [9]赵伟.企业国际化的战略理念:四个宏观视点[J].浙江经济,2007(15):18-20.   [10]H•钱纳里.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中译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   [11]刘平辉,叶长盛,姜勇彪,等.江西省经济发展变化及其所处阶段的分析与判断[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23-126.   [12]罗斯托.经济增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中译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3]文宗瑜.我国后工业化时代的产业升级与企业转型之路[J].中国财政,2010(13):51-53.  作者简介:夏向阳(1976-),男,河南宝丰人,管理学博士,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知识产权管理;张红辉(1976-),女,浙江舟山人,硕士,宁波市科技信息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
责任编辑:何容 
文档附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核心价值观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