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战棋类单机游戏游戏从古至今有什么发展,变化

跳棋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跳棋[tiào qí]
跳棋是一种可以由二至六人同时进行的棋,棋盘为六角星形,棋子分为六种颜色,每种颜色10或15枚棋子,每一位玩家占一个角,拥有一种颜色的棋子。跳棋是一项老少皆宜、流传广泛的益智型棋类游戏。外文名Halma类&&&&别益智型棋类游戏棋&&&&盘六角星形参与人数二至六人
跳棋跳棋的游戏规则很简单,棋子的移动可以一步步在有直线连接的相邻六个方向进行,如果相邻位置上有任何方的一个棋子,该位置直线方向下一个位置是空的,则可以直接“跳”到该空位上,“跳”的过程中,只要相同条件满足就可以连续进行。谁最先把正对面的阵地全部占领,谁就取得胜利。一玩就懂,所以几乎每个人都下过跳棋。在香港跳棋被称为“波子棋”。跳棋跳棋1880年在创立,英文名称:Halma(文“跳跃”的意思),最初的棋盘是正方形的,共有256格,开始时棋子分布在四个角落,以最快跳到对角为目标,规则和中国跳棋雷同。不久就有人改成星形棋盘,由一间公司Ravensburger取得专利,称为Stern-Halma。20世纪30年代起在开始流行,并改了Chinese Checkers(跳棋)的名字。当这种棋子传到中国时,称为波子棋,实质上跳棋并不是起源于中国。
跳棋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普及的之一。关于跳棋的第一本书早在1531年就已经在出版。在跳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际跳棋在许多国家受到欢迎。国际跳棋联合会已经有50多个会员国。
据史料记载,跳棋最早出古埃及、、。人们已经从的坟墓里找到下跳棋的画。在英国的博物馆里珍藏着古埃及的狮子和羚羊下跳棋的篆刻画。卢瓦尔存放着两个从附近挖掘出的大理石跳棋棋盘。古代跳棋传到、亚洲、和北美洲,以后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许多国家形成了民族跳棋。棋盘的格数在大多数国家是六十四格,称为:六十四格跳棋。但是在为一百格,称为:百格跳棋。的跳棋为一百四十四格,双方各有二十枚棋子。国际跳棋比赛“相邻跳”:则可以直接跳到该空位上,跳的过程中,只要相同条件满足就可以连续进行。
“等距跳”:棋子的移动可以一步步在有直线连接的相邻六个方向进行,如果在和同一直线上的任意一个空位所构成的线段中,只有一个并且位于该线段中间的任何方的棋子,则可以直接跳到那个空位上,跳的过程中,只要相同条件满足就可以连续进行。
一局跳棋,可以分为、、(借用围棋术语)三个阶段。开局一般指的是从双方棋子的出动到子的初步相互接触为止的过程,一般在10步棋以内;中盘是指双方的子力纠缠在一起,争夺出路,同时又给对方设置障碍的阶段;收官则是双方的棋子基本分开,各自按自己的方式尽快进入对面的阵地。当然,这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就像一场短跑比赛中起跑、中途跑、冲刺,要求起跑不能落后,中途跑要能跟上,冲刺的时候一鼓作气,才可能取得胜利,任何一项落后,就会与胜利失之交臂。在一局跳棋中,开局的时候就要看清中盘的发展方向,为中盘做准备;而中盘快要结束的时候,又要提前为自己的收官设计最佳方案。如果这些都能成竹在胸,那么你也就迈入跳棋高手的行列了。开局
开局在一局跳棋中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像是里的起跑,落后就几乎没有机会了,所以在跳棋高手的中,如果开局犯下错误,就会被对方潮水般的进攻打的毫无还手之力,狼狈不堪。当然,像其他棋类一样,跳棋开局也有其固定的走法及相应的对策,不妨借用一下围棋中的术语“定式”来表示。说到跳棋开局定式,就是跳棋开局中的基本走法,按此走法进行,双方均能较快的出动己方的子力,同时还根据对方的走法来牵制和反牵制,到双方子力开始初步接触,也就是定式进行完的时候,局面相当,保持均势发展。
跳棋的中盘战是千变万化的,机会稍纵即逝。所以在跳棋的中盘战中,即要准确的把握机会,也要会创造机会。跳棋的中盘虽然变化多端,无迹可寻,但是也有需要把握的技巧:1.跳棋之所谓跳棋,跳是其最大的特色,只要满足条件,就可以连续不断的跳下去。所以在中盘的战斗中,要以跳为原则,要修好自己的“跳路”,尽量的使自己的跳路通畅,同时还要注意,不能让自己修的跳路给对方提供跳的便利。此称之为攻。2.就是不但要自己跳好,同时还要防止对方的跳。如果对方有一条很好的路,你不管他任他一路跳下去,那么你多半离输不远了。这就是防。要求你把握局面的关键,制约对方的跳。攻防是跳棋最关键的内容。攻和防不是独立的,只攻不防与只防不攻都不是取胜之道。只有把握好攻防之间的,才能百战不殆。
跳棋的收官以快为原则,通过运用技巧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对面的阵地。对于跳棋来说,收官之有一个原则:快,就是追求最少的步数。收官要求你必须了解每个位置的子的功效、子力布局的安排和合理运用,最重要的是确立步数的概念,不论过程是如何,最少的步数是第一位的。游戏参与人数不能是1个或5个人。4人或6人时,一方的对角必须是另一方。3人时,一方的对角不能是另一方。
以完全占领对角阵地的走子次数决定胜负、名次。
30步内必须将自己的所有子移出自己的角,否则算负。跳棋比赛中国跳棋1880年在创立,很快地分散到全球。原本的游戏在16乘16棋盘进行,但由于显示有限即支持8乘8以及10乘10棋盘。两个变体有相同的规则(除了一条关于走出己方的角)。
开局时双方的区被棋子填满:
目标为将所有己方的棋子跳到对角,此棋手为胜。
棋子既可以向相邻的空格移动一格,也可以跳过相邻的棋子(己方,对方皆可),落在该棋子前面的一格。每步骤走一子。
玩家可以在一次走棋中跳多步,下面有跳棋前后的(白棋跳过一只白棋及两只黑棋):
既然跳棋可选,棋手跳多棋步骤中可以随意停止跳棋,即按提交t钮为走完步。在春秋战国之际,除六博、围棋以外,人们创造出一种名叫“格五”的棋戏。格五与六博的区别在于六博是掷“著”或“琼”行棋,而格五则采用一种特殊的用具—簇(sai,通塞字),所以又称为“塞戏”。格五的行棋方式,类似如今的跳棋,可以说格五是古代的跳棋游戏。
玩格五时,先掷簺,掷出塞、白、黑可按数行棋,掷到五,则停止行棋。至于如何行棋方式,类似今天的跳棋。格五或塞戏到南北朝时有所变化,棋子变为黑白各五枚。《南齐书》中说:沈文季“尤善簺及弹棋,簺用五子。”。到唐宋时,称“格五“为“蹙 融”这种游戏一直流传到明清。清朝人翟灏《通俗编》卷三十一《格五》条说:“今儿童以黑白棋子各五,共行中道,一移一步,遇敌则跳越,以先抵敌境为胜,即此(格五)。”可见,格五的行棋方式与跳棋相似,所以说格五或塞戏是中国古代的跳棋游戏,对后世跳棋游戏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
根据前人的记载,簺是一个六面体,除去两面各有一个尖头以外,还剩有四面。这四面之上是:第一面刻一画,叫塞;第二面刻二画,叫白;第三面刻三画,叫黑;第四面不刻,叫五。
塞、白、黑代表赢,五代表输。这种四面刻采的“簺”,起着骰子的作用。明清时流行升官图游戏,使用一种骰子,也是四面,其中“德”、“才”、“功”三面表示赢,“赃”代表输。清人郭庆藩讲塞戏不用琼,是指不用那种14或18面的“琼”。行棋规则
对局开始的时候,由执白棋的一方先走,以后双方轮流走棋。直到棋局结束为止。
(一)兵的走法和吃子规则:
1、兵每次只能向前方斜走一格至下一排的一个空格。兵移动时,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2、当己方的一只兵,在它所处的斜线上遇到对方的一只与它相邻的棋子时,如果对方的这只棋子后面是个空格,则己方的兵必须跳过对方的这只棋子,并占据这个空格,同时把对方的这只棋子必须立即从棋盘上拿走,这就是兵的吃子过程。兵可以向前方也可以向后方吃掉对方的棋子。
3.兵在吃子的过程中,当它遇到对方另一只与它相邻的棋子,并且对方的这只棋子后面也是个空格,那么这只兵必须再次跳过第二只,第三只以及更多可被吃掉的棋子,最终占据到最后被吃掉的棋子后面的那个空格子。被吃掉的棋子按照吃子上升或下降的顺序逐个依次从棋盘上拿走。
兵在连续吃子的过程中,允许多次跳跃同一个空格,但禁止第二次跳跃对方的同一个棋子。 也在连续吃子的过程中,禁止跳跃己方的棋子。
(二)王的走法和吃子规则:
国际跳棋培训1、当一个兵走到并停在对方上的任何一个升变格内时,它将升变为王,并在这只兵的上面叠上另一只同样颜色(即同一方)的兵来表示。王可以在它所在的斜线上,向前方和向后方移动任意格数的距离。
2、当己方的一只王在相同的斜线上遇到对方的一只与它相邻或不相邻的棋子时,如果对方的这只棋子后面有一个或多个空格,那么这只王必须跳过对方的这只棋子并占据它后面的任意一个空格,同时对方的这只棋子必须立即从棋盘上拿走。这就是王的吃子过程。王可以向前方也可以向后方吃掉对方的棋子。
3、王在吃子的过程中,在相同的斜线或与它垂直的另一条斜线上遇到对方的另一只与它相邻或不相邻的棋子时,如果对方的这只棋子后面有一个或多个空格,那么这只王棋必须跳过对方的第二只棋子,第三只以及更多可被吃掉的棋子,最终占据到与最后被吃掉的棋子同一条斜线上后面任意的一个空格,被吃掉的棋子按照吃子上升或下降的顺序逐个依次从棋盘上拿走。这就是王连续吃子的整个过程。
王在连续吃子的过程中,允许多次跳跃同一个空格,但禁止第二次跳跃对方的同一个棋子。也在连续吃子的过程中,禁止跳跃己方的棋子。
(三)必吃规则
王与兵有跳吃对方棋子的机会时,不管对自己是否有利,规则要求必须选择吃掉对方棋子的着法。
俄罗斯跳棋图1
(四)自选规则
王与兵在跳吃对方的棋子时,如果棋盘上出现一种以上的吃子路线的话,吃子方可以自由选择其中的任何一种吃子的路线。
白方可以选择1.h6:f8:d6:b4的吃子路线,也可以选择1.h6:f4的吃子路线,也可以选择1.h4:f6的吃子路线。俄罗斯跳棋规则允许这种多种选择,即自选规则。
(五)升变规则
当一个兵走到并停在对方底线上的任何一个升变格内时,它将必须升变为王。
当一个兵只能路过在对方底线上的任何一个升变格,而不能停留在哪个升变格内时,也可以而且必须升变为王。并且继续吃下去的时候,必须根据王棋的走法来跳。
白方必须选择1.h2:f4:h6:f8:b4:e1的吃子路线,而且从f8到b4再到e1的吃子走法是王棋走法。俄罗斯跳棋的这一规则与国际跳棋不同。
(一)胜与负:战胜对手的一方为胜方,对手则为负方;负棋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所有的棋子都被对方吃掉;
2、残留在上的棋子,被对方封锁住,轮到己方走棋时,无合乎棋规的棋可走;
3、自己主动认输;
4、超时被判负;
5、因严重违犯比赛规则,被判作负棋;
(二):当谁也无法战胜对方时,对局结果为和局。和局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双方同意和局;
2、相同局面重复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而且每次都轮到同一方走棋,对局结果应该作为和局。
3、局面符合以下的规定:
(1)在连续30个回合中,双方没有吃掉任何一枚棋子,对局结果应该作为和局。
(2)在棋盘上出现一方拥有三王对对方单王的局面后,强方在18步以内,未能吃掉对方的单王时,对局结果应该作为和局。棋盘与棋子
国际跳棋棋盘是由深浅两色间隔排列的一百个小方格组成的正方形,(即:10小方格X10小方格)深色的小方格里都有阿拉伯数字的号码叫做棋位,号码是作为棋局记录使用的。
棋子是圆柱形的,子各二十枚,棋子表面上有螺纹,这种棋子叫“兵”把兵翻过来(或两兵叠起来)就是“王”(兵跳到对方的底线升变为“王”或称为王棋)
3、棋子的原始摆放位置
行棋前,把棋盘摆在对弈者中间,双方面对棋盘的左下角是黑格,黑兵摆在1至20的棋位上,白兵摆在31至50的棋位上,对局开始执白棋者先行。
所有棋子均在黑格子中行走
1、兵的走法
兵的走法是:只能向前斜走一格,不能后退(见图)。
2、兵的跳吃
兵的跳吃是:黑白两枚棋子紧连在一条斜线上,如轮到某一方行棋时,对方棋子的前后正好有一空棋位能跳过对方的棋子,那么就可以跳过对方的棋子把被跳过的棋子吃掉,并从棋盘上取下(见图)。
3、国际跳棋兵的连跳
兵的连跳是跳过对方的棋子以后,又遇上可以跳过的棋子,那么就可以连续跳过去,把被跳过的棋子吃掉,并且从棋盘上一次取下(见下图)。兵的走法是不能后退,但是遇到跳吃或连续跳时,可以退跳或吃子。
4、兵的升变
对局开始前双方在棋盘上摆的棋子都是兵,兵在对局过程中,走到或跳到对方底线停下(中途经过不可以),即可升变为“王”刚升变的王要到下一步才能享有王的走法的权利。
5、王的走法
王的走法是:王在其位于任何一条斜线上均可进退,并且不限格数。(类似的象的走法)
6、王的跳吃
王的跳吃是王与对方棋子遇在同一斜线上,不管相距有几个棋位,对方棋子的前后只要有空棋位,那么王棋就可以跳过去吃掉对方的棋子,而且跳吃时要跳过的对方棋子前后面的那一个空位里。
7、王的连跳
王的连跳与兵连跳的情况基本上相同,只是不限距离。
1、有吃必吃
凡有跳吃或连跳机会时,不管对自己是否有利都必须连续跳吃或跳过,尤其是王。如果有连跳的局面,必须将对方所有的棋子跳完,直到无可再跳时才能停下。
2、吃多数棋子(必须吃多不能吃少)
如果有两条路线或2枚棋子都能吃对方的棋子,那么不管是否对自己有利,必须吃多的棋子。例如:同时在两条路线上可以吃对方的棋子,一条路线上能吃3枚棋子,另一条路线上能吃2枚棋子,必须先跳吃3枚棋子(的线路)。按规则要求:黑方必须吃多数的棋子,轮到白方走则吃掉黑方的4枚棋子而最后获胜。
在连跳时,王或兵都必须将对方所有可能跳过的棋子跳完以后,才可以将对方被跳过的棋子从棋盘上一次性取下。一着棋连跳中即不允许跳一枚(棋子)取一枚(棋子),也不允许重复地两次跳过对方的同一枚棋子。利用这条规定形成的吃子方法叫做土耳其打击。
1、所有的棋子都被对方吃掉为负棋。
2、残留在棋盘上的棋子,被对方封锁,无子可动为负棋。
3、棋局进行到最后无任何可能战胜对方时为和棋。对局双方最终目的是击败对方,取得胜利。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做题,一开始可以做坂田吾郎的三手胜120题,较为简单,然后练天狗道场,这个比较难。&br&VCF题可以提高计算深度,因为防点单一。通过实战提高计算速度和广度。
做题,一开始可以做坂田吾郎的三手胜120题,较为简单,然后练天狗道场,这个比较难。VCF题可以提高计算深度,因为防点单一。通过实战提高计算速度和广度。
这个是在百度文库里看到的,感觉很有道理。我稍作修改了下,放在这里。&br&&br&&br&入门级: &br&1.
认识棋盘棋子,知道简单的无禁规则。&br&2.
了解禁手规则。(学习简单的假禁,认识多重禁手)&br&3.
学习专业规则(比赛规则)。三手交换、五手二打&br&4.
学习常用术语(43胜等)学会记录棋谱,认清手数概念。&br&5.
了解民间阵型样子(燕阵,梅花阵,八卦阵,剑阵)&br&6.
了解五子棋历史和发展现状。&br&7.
认识开局名,知道公开的黑必胜开局两个(花、&b&蒲&/b&) &br&
实战不少于30局(经过学习后的30局) &br&
初级:&br&1.
了解26个开局的优劣。&br&2.
学习花、蒲定式,对大部分变化有所了解,主要掌握攻防的方法。&br&3.
对做棋有个自己的认识。&br&4.
欣赏名局10-20局&br&5.
对局中能时刻判断局面优劣 &br&
.实战不少于70局(从学习初级部分起开始算)&br&&br&
中级:&br&1.
学习花、蒲开局的五手两打点。&br&2.
选择一种非花、蒲的开局,着重学习。&br&3.
培养对大局观的认识与了解。&br&4.
欣赏名局10-20局。&br&5.
对做棋有新的认识。 &br&
.实战不少于100局(从学习高级部分起开始算)&br&&br&
深造:&br&1.
定式记忆、定式研究。&br&2.
提高算力&br&3.
分析比赛的棋局,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这个是在百度文库里看到的,感觉很有道理。我稍作修改了下,放在这里。入门级: 1.
认识棋盘棋子,知道简单的无禁规则。2.
了解禁手规则。(学习简单的假禁,认识多重禁手)3.
学习专业规则(比赛规则)。三手交换、五手二打4.
学习常用术语(43胜等)…
因为五子棋的规则简单,计算量少,人脑就可以驾驭,所以机器的优势不大.&br&&br&或者说,&b&五子棋没有留下给程序发挥的空间.&/b&&br&&br&不妨把五子棋的例子极端化,放大缩小各来一次.&br&&br&最简单,不用五子棋,就两字棋,两个棋子连起来,就赢,你和AI,随机的先手.&br&&br&你倒是给我写出个牛逼的程序来赢我试试啊!&br&&br&放大,100子棋,不去管那些什么alpha-beta算法之类,就直接假定AI的运算速度是无穷大.&br&&br&你觉得你还能下的过AI ?
因为五子棋的规则简单,计算量少,人脑就可以驾驭,所以机器的优势不大.或者说,五子棋没有留下给程序发挥的空间.不妨把五子棋的例子极端化,放大缩小各来一次.最简单,不用五子棋,就两字棋,两个棋子连起来,就赢,你和AI,随机的先手.你倒是给我写出个牛逼的程序来…
只是时间问题,我觉得我有生之年肯定能看到电脑围棋战胜人脑的。&br&&br&本人曾经参加国机器博弈相关的比赛,略了解一些。&br&所谓计算机博弈或者机器博弈,顾名思义就是让计算机学会人类的一样思考、能够像人一样下棋。&br&&br&&b&如何让计算机下棋?&/b&&br&&ol&&li&首先要让计算机&b&看懂棋盘&/b&棋子,这对应的是机器博弈中的&b&&i&棋盘表示&/i&&/b&;&br&&/li&&li&然后是&b&看懂棋局&/b&,知道输赢、知道哪儿可以落子,对应的是&i&&b&判断输赢与&/b&&/i&&i&&b&走法生成器&/b&&/i&;&br&&/li&&li&之后是知道&b&落子的优劣&/b&,对应的是&b&估值函数&/b&;&br&&/li&&li&最后是知道&b&在哪儿落子&/b&,对应的是&b&搜索引擎&/b&。&br&&/li&&/ol&&br&&b&棋盘表示、走法生成器、搜索引擎和估值函数,&/b&可以说&b&所有机器博弈程序的基本组成部分。&/b&&br&&br&由于围棋的棋盘为19*19=361,棋盘较大,且下棋过程中会出现提子(吃子)的情况,较为复杂。客观上来说,围棋状态复杂度与博弈树复杂度都是公认的第一。&br&&img src=&/bea82b7e14d3a6da20463_b.jpg& data-rawwidth=&651& data-rawheight=&6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1& data-original=&/bea82b7e14d3a6da20463_r.jpg&& (简单来说状态复杂度就是棋盘上可能出现的棋面状态的个数,博弈树就是从最初棋局根据落子的各种可能展开的树型结构最外层叶子点的个数。如果没记错的话。)&br&&br&机器博弈最简单的做法就是让计算机根据当前棋局去枚举下一步所有可能的走法,然后再这一步的走法中选择最好落子点,然后落子。&br&这只是一步搜素,通常人在下棋的时候并不会只去想下一步棋,高手会思索当前步数之后五至十步,&b&通常来说只要你对局面或者对方心理了解得当,是可以预判、预估对手下一步落子,你思索的层数越深,则你做出的选择就会越得当。&/b&&br&而这个思索的过程牵扯到大量的棋类知识以及大量运算对人脑来说极其复杂,而对于计算机来说也是同样复杂,只不过&b&复杂难点在于其牵扯到的大量棋类知识&/b&。&br&&br&所说的&b&思索就是搜索引擎、棋类知识就是估值函数&/b&,计算机只能通过值来判断优劣,它永远不会有感性认识,&b&如何把棋类知识抽象成估值和评分标准&/b&是非常考验棋力的。&br&在得当的估值函数作用下,&b&搜索引擎的作用就是较快的找出给定n步上&/b&&b&较好的落子点&/b&。&br&注意,是较好,因为在速度和质量之间需要有所取舍,通过舍弃、剪枝等一系列算法减少计算机在每一步的候选搜索落子点,来提高速度,从而使得可以想更深的层数去试探搜索。&br&近些年蒙特卡洛算法在棋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高,相信计算机的搜索能力会越来越好,较好可能会变成最好。&br&&br&像围棋这一类会出现吃子情况的棋类,在搜索的时候会出现搜索树(当前棋局之后可能产生的各种局面展开构成的一棵树)回溯的情况,就是当前步走完之后出现了和上一步重复的棋局(典型代表就是围棋里的“打劫”),也会给搜索的过程带来麻烦。&br&在实现的时候需要特殊处理。&br&&br&另外,在&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江曦& data-hash=&eb445f9eee& href=&/people/eb445f9eee& data-tip=&p$b$eb445f9eee&&@江曦&/a& 回答中&br&&blockquote&但是围棋相反,一开始盘面是没有棋子的,可以选择的步骤极多,相应想进行深度计算就难,这个时候人类就占有极大的优势,在计算机获得优势前就已经战胜计算机了。 &/blockquote&我是十分赞同的,&b&棋类的开局非常重要&/b&,在处理开局的时候通常使用开局库以及机器学习的方法,开局库就是所谓的经典围棋开局,以前书店里20块一本的那种,当然还有残局库,都是好素材,录入到计算机里会大大减少开局时计算机走昏招的概率。&br&而机器学习通常和开局库残局库结合使用,最简单的方法,通过对开局库每种开局胜负情况的统计,修改开局库每种开局的评分,让计算机去选择获胜几率较高的开局或者残局。&br&&br&&b&计算机围棋想要战胜人脑,其前提是人类对围棋的逐渐研究透彻,只有人类对围棋的理解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将人类的智慧抽象成计算机可以理解的数据。&/b&&br&本人曾做过六子棋相关的机器博弈,水平有限,做出来几MB的程序,六子棋创始人做的程序单独一个bin文件就80MB,而且反应速度极快,个人推断这个bin文件存储的就是开局库(可能还会有残局库)。&br&&br&&b&的确计算机没有人类下棋的思维,但是在积累了足够多的前人的下棋经验,并将其转化成开局库或者残局库的形势,计算机可以利用自己存储与运算的优势,将无数棋谱记住,也许今天计算机使用的是开局库或者残局库,在不久的将来计算机使用的可能就是局部的残局库。你和电脑下棋的时候,这一秒他是常昊,下一秒他就变成了武宫正树。&/b&&br&&br&&b&电脑的棋力和人脑一起进步的,并终究会超越人脑。&/b&&br&&i&PS. 程序员万岁。&/i&
只是时间问题,我觉得我有生之年肯定能看到电脑围棋战胜人脑的。本人曾经参加国机器博弈相关的比赛,略了解一些。所谓计算机博弈或者机器博弈,顾名思义就是让计算机学会人类的一样思考、能够像人一样下棋。如何让计算机下棋?首先要让计算机看懂棋盘棋子,…
围棋完全可以做到和自己对弈,而象棋可能有些难度。这取决于棋种的类型、目的和复杂度。&br&&br&对于象棋而言,我们的目标是&b&将死对手&/b&,在和其他人下棋时,自己总是有一个规划:得子,取得优势,最后得到将死对手的机会,对于高手而言,这种规划往往是非常隐秘的,&b&加以伪装的&/b&,取胜之道,就在这计划执行的&b&电光火石之间&/b&,象棋的乐趣便也在这里。如果是和自己下棋,就很难有这种”神秘“的感觉,因为自己知道”对手“要偷袭自己什么地方,所有的计划都无效,所以非常容易下成和棋……所以,和自己下棋,只能用来研究某一种下法的可行性,但很难感到乐趣。&br&&br&但是围棋不同,围棋的目的是取得最终的胜利,它是一个&b&漫长的圈地过程&/b&。一盘棋,就像一个漫长的战役,在这一个过程中,一个人完全可以扮演两种风格的棋手去演绎好这个战役。其实,在围棋对弈中,与象棋不同,&b&棋子是一个个落下而不是移动的&/b&,局面相对能看得更清楚,无论多么缜密的计划,对于高手而言,伪装不再那么重要,从局面上来看,很容易了解对手想要干什么,而自己能做的,就是使出最强手段,让对手的计划执行地不顺利,这便是围棋的乐趣。&br&&br&综上,&br&象棋的胜负往往是突然死亡的,某一步棋很可能决定胜负,取胜的精髓是&b&伪装&/b&的艺术;&br&围棋的胜负往往是慢慢积累的,一步棋对胜负的作用往往没那么大,取胜更多得靠硬碰硬的&b&手段&/b&。&br&&br&显然,后者更能让自我对弈显得自然,&b&尽管自我对弈依然比两人对弈要少许多乐趣&/b&。事实上,很多下围棋的人,在没有两人对弈的条件时,往往会把自我对弈作为提高水平,修生养性的方法。&br&&br&其他棋类,大致也分成这两类,前者包括国际象棋、五子棋、军棋等,它们的胜负只和一个子的存活与否联系起来,目的明确,不容易实现自我对弈。&br&后者包括国际跳棋、黑白棋等;它们的胜负需要漫长的积累,目标比较远大,更容易实现自我对弈。
围棋完全可以做到和自己对弈,而象棋可能有些难度。这取决于棋种的类型、目的和复杂度。对于象棋而言,我们的目标是将死对手,在和其他人下棋时,自己总是有一个规划:得子,取得优势,最后得到将死对手的机会,对于高手而言,这种规划往往是非常隐秘的,加…
不从各种棋的发展演变,单从棋本身考虑该问题。&br&首先应该界定何为“设计的好”。各人认为应该考虑公平性、耐玩性、独特性。&br&&br&对于公平性来说,各棋类都无法避免的问题就是先后手带来的差异。&br&&b&通过设计规则去界定先、后手的优势,使得双方尽可能的均衡,才能体现出阴阳调和的美感。&/b&&br&双陆棋、飞行棋等需要骰子的棋类非常倚重运气成分,因此不考虑先后手的问题。但过多的引入运气就已经在设计上输了一分。&br&中国象棋、国际象棋等以胜负平为最终结果的棋类很难量化先手的优势(有控制先手方用时的方式。个人认为把时间作为一个因素去衡量双方棋艺的高低,不妥)。&br&五子棋则需要设定复杂的三手交换五手两打来确定先手不能必胜,在设计上就更不美了。&br&围棋的结果是数目(黑白棋也类似),因此能够简洁的使用贴目去解决先后手公平性(虽然目前的贴目不一定是公平的,但至少它可以通过调整贴的目数去尽可能的公平)。&br&&b&可见,围棋的公平性应该是诸多棋类中最佳的。&/b&&br&&br&对于耐玩性来说,需要考虑的是棋局变化量/规则数量。&br&&b&通过少量的规则去衍生出丰富多彩的变化,才能体现出大道至简的美感。&/b&&br&飞行棋等平时娱乐为主的棋类,变化程度明显不够。&br&中国象棋、国际象棋等有诸多不同子力的棋类,变化过多倚仗子力的不同,变化套路也不够复杂(不然也不会被电脑击败了)&br&五子棋的规则在有了禁手之后就略微复杂,同时多了一份人为刻意的感觉,破坏了大道至简的美感。变化套路也略显单调。&br&围棋的规则比较简单(规则不多,但是下棋需要掌握的策略非常丰富),但是变化实在是太多了,现在的年轻棋手是越来越敢下了。&br&黑白棋的规则好像更简单,但是受限于棋盘大小,变化也不是太多。(不知道黑白棋要是搞成19*19的会咋样)&br&&b&因此,围棋此处脱颖而出。&/b&&br&&br&对于独特性来说,需要考虑的是该棋类不易被其它棋类所替代,有自己的风格。&br&&b&该棋类最初的设计,使得其自身是独特且无法被轻易改变的,才能体现出浑然天成的美感。&/b&&br&象棋、国际象棋是不是同源不知道,但是他们之间的确有非常多的东西是类似的。同时如果对其本身的子力规则修改的话,也能成为一种新的棋类(比如说将中国象棋中调整兵和卒过河后可以后退,并不影响棋局本身的进行,只是会极大的改变现有的行棋策略)&br&围棋(黑白棋再次类似)看上去是最浑然天成的,现有的运子规则看上去就没有能动的。似乎能改变的只有棋盘的大小了。&br&&b&由是,围棋此处再胜一局。&/b&&br&&br&&b&综上,围棋处处体现着设计的美感,毫无疑问的夺得了最佳设计奖。&/b&&br&黑白棋看上去也不错,就是变化略有不足&br&&br&本人接触棋类有限,会遗漏较多棋类,欢迎补充。&br&对于以上提及棋类的评价,纯属自己多年下棋的体悟,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谢谢。
不从各种棋的发展演变,单从棋本身考虑该问题。首先应该界定何为“设计的好”。各人认为应该考虑公平性、耐玩性、独特性。对于公平性来说,各棋类都无法避免的问题就是先后手带来的差异。通过设计规则去界定先、后手的优势,使得双方尽可能的均衡,才能体现…
既然说中心内容,自然只有2个字:圈地(围空)。&br&&br&你的一切战略意图,都是要围绕这两个字实施的。&br&&br&但是为了保证你的战略意图有效,保证战术实施成功,你必须进行大量的计算与死活的练习,去记定式、做死活题、打谱,去了解怎样有效率地规划战略,去有效地圈地,去了解圈到的什么是地,什么可能成地,什么地大,什么地小,什么是无价值的。&br&&br&但围棋的复杂之处就在于,规则、战术和全局的关系没有那么显然。看明白规则却不知道怎么实施战术,知道很多战术却忘了全局关系,贪恋局部最优而忽视全局。其实,主要还是忘了“圈地”这两个字。
既然说中心内容,自然只有2个字:圈地(围空)。你的一切战略意图,都是要围绕这两个字实施的。但是为了保证你的战略意图有效,保证战术实施成功,你必须进行大量的计算与死活的练习,去记定式、做死活题、打谱,去了解怎样有效率地规划战略,去有效地圈地…
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比较擅长的围棋领域,提供点个人观点。&br&围棋归根结底就是一种游戏,在古代,古人没有电子游戏,没有电脑游戏,没有手机游戏,就搞出来这种游戏。&br&对于你所说的“中心内容”指的是什么我还不清楚,因为你的目的是什么?比如你想多了解围棋去了解围棋的本质,还是为了能够下好围棋去抓住围棋的实战实质去短期迅速提高棋艺?在我眼里,这两者是有比较大区别的。那么我就分别说下这两个方面。&br&&br&先说下围棋的实质吧。围棋和象棋是有比较大区别,因为目的不一样。我和一些象棋手聊过,相比较起来,象棋偏战术为主,而围棋偏战略为主。象棋目的就是万军之中取上将(帅)首级,而围棋则是对于一个大空盘的瓜分。就像三国时,大家先跑马圈地,先把空城占了(一些无实力的地方军阀可以看成空城),然后遇到摩擦,互不相让,好了,这时我派关羽,你派张辽,来杀一场,看谁把谁歼灭掉从而占地。到最后,大家地都分完了,而势力间谁也没有能力去歼灭掉对方,终局了。当然,围棋只有两家来争。&br&由于中日韩规则稍有不同,我以中国规则为例。围棋盘19见方共361格,可以认为一格是一子,在没有先行贴子的情况下,谁占得多,即占满181子或以上即为胜,而如果双方都是180子半的话则为和局(在双方出现有眼双活时)。所以双方的目的都是尽量地多占地,双方斗智斗勇,各种计算其实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比对方多占一些地,哪怕是多那么一丁点。围棋十诀第一诀不得贪胜就说明了这一点,在围棋胜负中,杀光对方占得全部地盘和只赢对方半目或1/4子的效果是一样的。诚然,以屠龙结束对局可以使心情相当舒爽,但是有时候在费尽心机,使尽奸诈之后能赢个半目,那也可以使我相当愉悦。我记得小时候有盘棋在拉锯之后输了半目,数完子之后立马泪如雨出,真是好个梨花带雨,半个小时后心情才平复下来。而其他被人屠杀的棋印象则没有这么深。好像扯得太远了。&br&总结起来,围棋的中心思想就是要比对方围出更多的地盘,所以&b&围&/b&这个字已经深刻地体现出了围棋的实质。至于如何围出比对方更多的地盘,或者说空,就是我们所要学的技术。因为围棋是每人轮流一手,双手落在棋盘上的棋子是基本相等的,所以要想比对方围得更多,就要让自己的棋子比对方的棋子更有效,这个就是所谓的子效,而我们下棋的目的,就是使自己的每一颗子的子效更高,这就体现出围棋水平来。&br&&br&入门者学围棋的中心内容,就是要怎么提升自己的子效。对于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年龄,所要学习的方面还是有所不同的。估计你也不是小孩了,所以就当成是大人的入门爱好者学习好了。刚才说了,围棋偏向战略,但是战略是以每一场战争做基础的。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以前韩国压倒中日就是暴力围棋,而中国现在压倒韩国,是靠着比韩国更暴力的围棋,所以现在暴力围棋成了主流,更何况我们业余爱好者。在围棋盘上,我们既要做将军,也要做士兵。士兵是当前冲锋流血拼命的,将军是指挥全局的。如果士兵是一帮七老八十的花眼老人,就算是一位统智都达到120的将也打不赢吧。所以我个人建议你先学习当一个士兵,怎样把自己锻炼成一个中国城管。即先提高局部计算力。如果你已经掌握了基本规则和基本知识,比如气、真假眼、提子,分辨死棋活棋,甚至对劫有一定了解,哇,那已经很好很厉害了。那你就可以学习基础的吃子技巧了。这些技巧一般的入门书都会有,我也不再详细推荐了。然后多做些题,会在实战中运用出来。而现阶段,你下棋的目的就是尽量多吃对方棋子,不要管是否比对方多围到空,只要有机会,就算自损1000,也要杀敌1人。只要对方有孤棋,就想方法能否吃掉对方,只要对方棋没有摆出两只真眼,就是死棋尽量去杀掉。反正就是尽量贴身肉搏吧。至于行棋一个大方向,大致了解金角银边草肚皮就好了,先下完四个角再下四条边最后下中间,不要在一路上钻,少在二路上爬,那是在钻狗洞乞求。等你有一定的吃子技巧后再慢慢学习大局观吧。当不了好士兵的将军不是好将军。如果纯看书的话,至少需要个一年半载,而且还是天资聪颖的情况下。&br&&br&最后,说下围棋境界吧,一般是指围棋大局观,当然大部分时候被我们这帮老棋手当作遮羞布。唉,现在这帮90、00后小孩太疯狂了,我都已经成为一个老棋手了。然后被这帮小孩杀得连内裤都没了,还非腆着脸和他们说,你们这帮小屁孩,我可以在境界上指导下你们。
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比较擅长的围棋领域,提供点个人观点。围棋归根结底就是一种游戏,在古代,古人没有电子游戏,没有电脑游戏,没有手机游戏,就搞出来这种游戏。对于你所说的“中心内容”指的是什么我还不清楚,因为你的目的是什么?比如你想多了解围棋…
感谢纳米黑客的再次邀请。&br&我的习惯性思维方式常常是这样,先把一个词阐开,广义的到处引申,然后在感觉成熟的时候试图进行狭义而精确的玩耍。&br&&br&还是照例说说围棋的势好了。希望大家有什么看法一定发表一些评论,一个人干讲这种实战性很强的东西很腻歪的,回头改也不晓得怎么改。&br&桑原道节在《发阳论》的跋文中曾说过:“类似棋的配置、结构那样的东西可以称为‘阴’,而棋形中所隐伏手段则可称为是‘阳’。&无论什么棋类,都可以化用这一句话的指向意义,从所谓的 阴阳的角度来进行二维的思考。实战中,棋的配置、结构不停地在变化,而相对的,其中隐伏的变化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strong&这变化的可能性的整体分布,就可以作为理解势的切入点。&/strong&&br&一盘棋是这样,如果你走到了里面,那别人的棋肯定相对来说就走到了外面。当然,因为棋盘有边界,所以只要走到边角里面的棋没有死掉,就肯定有地。那么这时候不少人就要问了,别人拿了地,我拿了什么?&br&那就有三种可能,一种是获得了孤棋,一种是获得了厚势,还有一种,就是自己死了一块在外面。&br&&br&如果只把势当做是一种可以寻求回报的投资,大概可以有以下的观点吧。&br&一,&strong&薄势,&/strong&比如孤棋一般来讲就是单薄的棋,这种棋,因为自身棋形和占地不佳,不能够就地做活,或者需要损失不少才能勉强做活。这种孤棋一般是用来跑路的,一蹦一跳向更宽阔的地方行走,同时伺机钻钻敌人围追堵截的空子拿到便宜。不过孤棋其实也可以说成是一种势力,一种薄势。因为一般来说,孤棋本身的意义往往是破坏了对方的大模样,这样的话,为了争胜以及给全局一个主旋律,攻击一方就要对你形成持久攻势,一般子力都会稍有薄味,或者以牺牲一些官子便宜为代价获得更厚实的进攻姿态。这对于有自信精确计算的同学来说,是一种可以获得回报的投资。更不用说通过对局部手段的把控,很有可能出现攻守逆转的情况。&br&二,平常说的&strong&厚势&/strong&,一般来讲,真正意义的势都是非常厚的棋,什么叫厚呢,首先是棋型结构完整有一定弹性的棋型,所谓厚势不围空,说的就是通过攻击别人,逼着他向你的厚势方向行棋,做有价值和无价值的交换。&br&围棋的本质是对效率的追问和实战探讨,一切都是分寸之间的比拼,厚势的存在能让一方更好的放开手脚。(不过有时候我的乐趣是吃敌方那个厚势,哈哈,妙不可言)&br&三,最后一种就是死棋,死棋这东西很考验人对整个局面的理解,大家往往都是大棋一死,心情基本就凉了。不过死棋之中往往也蕴含很多奇妙手段,杀棋过程也是往往很损官子的,巧妙利用的话也能利用外围的弱点获得一些收益,有时候对手因为吃了棋,也容易陷入过分乐观的环境中,局部容让的手段也会增多。有时候棋就是这样,你越退缩,手段越多,被欺负的越惨。也许对手乐观过了头,退了几步被追回来没了优势也说不定。也&strong&勉强算是一种心理势&/strong&吧,好多次比赛,我都感觉到劣势下拼搏带来的快感大于优势下经营的感觉。加上目睹了很多回李世石的死棋活用法,感觉真是,只要相关计算力深度和次序能培养出来感觉,围棋可以更自由。
感谢纳米黑客的再次邀请。我的习惯性思维方式常常是这样,先把一个词阐开,广义的到处引申,然后在感觉成熟的时候试图进行狭义而精确的玩耍。还是照例说说围棋的势好了。希望大家有什么看法一定发表一些评论,一个人干讲这种实战性很强的东西很腻歪的,回头…
第一,门槛低。虽然看似规则多,但是目标明确,容易掌握;就是捉将么!捉将不行就吃子。而围棋呢?初学者无从下手。要围空,怎么围?要对杀,怎么杀?两眼可以做活,那我平时走棋是不是应该赶快做出两只眼?有很多人想跟我学围棋,都是很快就觉得无所适从,好像走什么都可以,但是走什么又都不对;要跟他解释为什么,太难了,长篇大论,令人昏昏欲睡;&br&第二,节奏快,时间短。半小时可以完成一局质量不算太差的象棋;而围棋,如果半小时就结束,那不是在数豆子就是杀崩了。&br&第三,便于携带。只有32个棋子,可以整整齐齐的放在盒子里面,很好收拾,也不太重。&br&第四,价格便宜。比围棋便宜多了,上学时被收掉不知道多少副象棋了,不心疼。
第一,门槛低。虽然看似规则多,但是目标明确,容易掌握;就是捉将么!捉将不行就吃子。而围棋呢?初学者无从下手。要围空,怎么围?要对杀,怎么杀?两眼可以做活,那我平时走棋是不是应该赶快做出两只眼?有很多人想跟我学围棋,都是很快就觉得无所适从,…
国际象棋:1997年5月,由美国IBM公司研制的超级计算机“深蓝”,曾与国际象棋世界棋王卡斯帕罗夫进行了一场“人机大战”,结果卡斯帕罗夫以2.5比3.5的总比分落败。&br&状态空间复杂度(用于搜索):10的46次方。&br&博弈树复杂度(用于决策):10的123次方。&br&&br&中国象棋:由浙江大学开发的“奇兵”象棋对弈软件,曾以不败战绩夺得了在中国台湾举行的“世界中国象棋软件比赛”冠军。2005年,当时风头正劲的特级大师“岭南双雄”吕钦和许银川都双双败在“奇兵”手下。2006年,中国棋院派出以柳大华领衔的五位象棋大师参加“浪潮杯”人机大赛,经过了三个小时的激烈搏战,在十局比赛中,2胜5平3负,以 9:11的总比分最终负于浪潮天梭。&br&状态空间复杂度:10的48次方。&br&博弈树复杂度:10的150次方。&br&&br&围棋:现在最强的围棋对弈软件可以达到被职业棋手让大约7-9子的水平,目前还看不到能与人脑抗衡的希望。&br&状态空间复杂度:10的172次方。&br&博弈树复杂度:10的300次方。&br&&br&理论上最难的是围棋,但实际上三种棋下好都不容易,都很难。国象玩儿的人太少,身边几乎没有对手,儿子小时候陪他玩儿过,仅此而已。中国象棋是一种非常非常锻炼人耐心的游戏。高手的招数也没什么特别,就是耐心,不为任何诱惑所动,坚持把一丝丝毫不起眼的优势积累起来最后化为胜势。所以跟象棋高手玩儿起来很难受,就像掉进了盘丝洞,自己的力量一点儿都发挥不出来,整个儿就是受一盘罪。围棋可以大砍大杀,输就输了,输他一个荡气回肠。另外,围棋的战略战术更多一些,有时候甚至会为自己的“阴险”感到不好意思。&br&&br&如果必须放弃两种,我肯定是选择保留围棋。这是一种能够上瘾的游戏,可以最大限度最全面地考验一个人的智力和素质。我目前在新浪围棋的ID是沙尔克05,欢迎约战。
国际象棋:1997年5月,由美国IBM公司研制的超级计算机“深蓝”,曾与国际象棋世界棋王卡斯帕罗夫进行了一场“人机大战”,结果卡斯帕罗夫以2.5比3.5的总比分落败。状态空间复杂度(用于搜索):10的46次方。博弈树复杂度(用于决策):10的123次方。中国象…
1.复盘和记忆力关系不大。&br&2.下棋时,每走一步棋都是有原因的,都是经过思考的,复盘时,多是&b&依据逻辑&/b&。&br&3.前期布局和边角走法中存在大量定式,学棋时要求会背。&br&4.复盘的原因,一般是自省,或请老师指点,该局中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多半是下完该局之后的&b&当天或近期进行,所以可以记清&/b&。
1.复盘和记忆力关系不大。2.下棋时,每走一步棋都是有原因的,都是经过思考的,复盘时,多是依据逻辑。3.前期布局和边角走法中存在大量定式,学棋时要求会背。4.复盘的原因,一般是自省,或请老师指点,该局中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多半是下完该局之后的…
首先要明白一点:复盘的过程,对于棋手而言,不是一个简单的记忆棋子坐标顺序的过程。试想如果一盘棋平均200手计算,精确地顺序记忆两百组坐标是非常困难的。&br&&br&棋手在复盘的过程中,主要依靠几个方面完成准确的复盘:&br&1. 连贯的思维逻辑(从抽象的角度看)。每一手棋的落点,是综合了棋手本人的全局战略设计以及局部缠斗计算形成的。也就是说每一步棋或者是和本方既有的落子序列严密相关,或者是和对方既有的落子序列严密相关。以此形成了一个连贯的思维逻辑关系。通俗地说,相当于有一条线将所有黑白棋子按顺序串在了一起,当你能够记忆前几手,就自然能按这个顺序回忆起整盘棋。&br&2. 棋子的位置关系(从具象角度看)。当你在看围棋讲解的时候,会看到棋手多数情况是以棋子与棋子之间的位置关系来交待每一手棋的位置的(如:尖,飞,跳,拆等)。复盘的记忆也多是记忆本手与上一手的位置关系,这样也使得复盘过程变得简单而连贯。&br&3. 围棋的前半盘,经常伴随较多的定式的演绎。熟记定式的棋手实际上在复盘过程中仅需记忆双方打出一个什么样的定式,并不需要记忆定式的具体落子顺序。而围棋在后半盘的很多环节,应对顺序是强制性的(即命令型的招法),不需要特别记忆下来。比如涉及棋块的死活的应对等。这实际上也减少了复盘的记忆量。&br&&br&以上涵盖的大部分复盘涉及的情形,但是也有例外。当一盘棋涉及极其复杂的打劫过程时:&br&1. 手数可能超过300手,这加大了记忆难度&br&2. 某些时候,打劫的找劫过程(劫材选择的先后顺序)并不存在顺序上严格的逻辑必然性,这也加大了精确回忆对局落子顺序的难度&br&3. 复杂的打劫局面,如两段劫、连环劫,多劫循环等,记忆难度也相当大&br&因此,正式比赛时候,都需要有专人跟随对局过程记录棋谱。当双方对胜负出现争议时,如双方复盘不能解决争论,需要核对棋谱来判定。&br&&br&此外,需要说明的是:&br&1. 按中国规则,需要收完所有单官。单官并无落子顺序上的严格逻辑必然性,但因为绝大多数情况并不影响胜负关系(除撑劫收后外),复盘时可以忽略单官部分。&br&2. 现代围棋比赛注重时效性,很多比赛用读秒或包干用时制度。用时耗光的情况下,为避免超时负,经常出现后半盘落子如飞的情况。比如昨天的倡棋杯比赛(使用应氏规则,罚点换取包干用时)中,胡耀宇对江维杰的一盘,棋局终了,胡用时仅剩11秒。&a href=&http://slides./vw/.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倡棋杯再现鏖战 胡耀宇终局时仅剩11秒&i class=&icon-external&&&/i&&/a&。在前几天的倡棋杯复赛中,常昊也出现了终局用时仅剩14秒的情况。&a href=&.cn/go//.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常昊仅剩14秒完成对局 对手被罚2点常昊1点险胜&i class=&icon-external&&&/i&&/a&。相信用时如此紧张的状况下,对于终局前与时间赛跑的落子顺序,棋手们复盘时也未必能做到100%精确无误吧。
首先要明白一点:复盘的过程,对于棋手而言,不是一个简单的记忆棋子坐标顺序的过程。试想如果一盘棋平均200手计算,精确地顺序记忆两百组坐标是非常困难的。棋手在复盘的过程中,主要依靠几个方面完成准确的复盘:1. 连贯的思维逻辑(从抽象的角度看)。每…
虽然下不好围棋,但是作为古琴爱好者我很能理解棋友对此的厌恶。&br&&br&电视剧中95%出现古琴的画面都有错误,不是琴头方向摆反,琴轸摆在桌子上,琴样式不对,指法不对,就是弹古琴放古筝,弹古琴放电音一类的雷人错漏,让我们琴友都觉得道具师导演演员的文化素养太低,对我们古琴就是一种侮辱,对广大的观众是一种误导。甚至一部电视剧里多次出现的古琴摆放都不同。&br&&br&&br&&img data-rawheight=&768& data-rawwidth=&1024& src=&/1cfc6c814f88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1cfc6c814f88e_r.jpg&&《神雕侠侣》中小龙女弹古琴就把左右放反了,这只是其中一例,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br&&br&&br&仅仅有个别的5%的电影电视剧导演是对这些细节负责任的,研究调查过古琴的背景,古琴的文化,甚至专门请来专业的琴人来做指导,甚至是做替身。例如《英雄》,就直接请了浙派大师徐匡华先生来演弹琴的戏;又如《赤壁》中弹的古琴,就用了手替,从指法到音效上完全做到严谨。&br&&br&我想,中国的电影电视娱乐业值得反思,对于中国传统的文化都做不到尊重和严肃,还拍什么古装影视剧呢?
虽然下不好围棋,但是作为古琴爱好者我很能理解棋友对此的厌恶。电视剧中95%出现古琴的画面都有错误,不是琴头方向摆反,琴轸摆在桌子上,琴样式不对,指法不对,就是弹古琴放古筝,弹古琴放电音一类的雷人错漏,让我们琴友都觉得道具师导演演员的文化素养…
任何比赛,尽自己的全力就是对对手的最大尊重。
任何比赛,尽自己的全力就是对对手的最大尊重。
  以前听过有一代本因坊 算是大器晚成,少年时期并不是出类拔萃,但是后来变得很厉害,不过最终也不能称国手吧。实在是想不起来是谁了。&br&【其实这个人被尊为和道策,秀策合称的三圣。而我却因为记忆模糊说他不能称之为国手,是在是糊涂。不删以自省。】&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a href=&/people/kitsch& class=&internal&&Kitsch&/a& 说对了。是本因坊丈和。【以下内容引自维基百科】&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C%AC%E5%9B%A0%E5%9D%8A%E4%B8%88%E5%92%8C&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zh.wikipedia.org/wiki/%&/span&&span class=&invisible&&E6%9C%AC%E5%9B%A0%E5%9D%8A%E4%B8%88%E5%92%8C&/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  丈和的棋艺&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wiki/%E5%B1%9E%E4%BA%8E&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属于&i class=&icon-external&&&/i&&/a&&b&晚成&/b&一型,&b&二十岁时不过初段而二段之间&/b&,在所谓修行时代,关于丈和有这样的说法“&b&在十六岁成为初段,锋芒渐显,不久就渐渐湮没,想要成为国手恐怕无望。&/b&”那时丈和曾因事一度脱离坊门,虽然不久复归,但人们对他十分不看好。由于前期历程的迂回曲折,早期丈的的棋谱未能流传下来。&br&
丈和在围棋史上的出现,是自二十一岁时前往山形挑战长坂猪之助的二十一番棋才&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wiki/%E5%BC%80%E5%A7%8B&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开始&i class=&icon-external&&&/i&&/a&的。。。&br&——————————————————————————————————————&br&  【请允许我偏个题自我拓展一下  &br&  不知道题主为何要问出这样的问题,私以为题主想学棋但是又已经错过了学棋的最佳时间。所以如果是想知道【大器晚成在围棋方面的可行性】的话,从@&a href=&/people/li-ao-wen& class=&internal&&李傲文&/a&举出的那些例子也可看出,即使是大器晚成,也得有晚成的条件:即早期的学习基础。&br&  其实,围棋也算是一个技能或者一种知识,它的掌握并没有什么年龄限制,就好像一门功课一种语言。但是生来就用这种语言当做母语的人,和到了二十岁才开始学习这种语言的人,对于这种语言的运用和理解一定是不一样的。&br&  这个例子略牵强些,但是大致可以代表我的观点。重申一遍:大器晚成其实是&b&厚积薄发&/b&。
以前听过有一代本因坊 算是大器晚成,少年时期并不是出类拔萃,但是后来变得很厉害,不过最终也不能称国手吧。实在是想不起来是谁了。【其实这个人被尊为和道策,秀策合称的三圣。而我却因为记忆模糊说他不能称之为国手,是在是糊涂。不删以自省。】___…
&p&这种说法为什么会有?&/p&&p&其实原话不是二十岁,而是十五岁,因为职业棋界的人士长年观察下来,十五岁尚不能定段的后来的职业之路普遍发展性不强。&br&简而言之,在任何一个职业化高、竞争激烈的行业,想要做到顶尖没有一定的天赋是不行的。&/p&&br&如果你觉得你是大器晚成,这句话绝对成不了你的障碍。如果你是业余爱好,这句话只是告诉你以围棋为生的人们竞争多激烈。
这种说法为什么会有?其实原话不是二十岁,而是十五岁,因为职业棋界的人士长年观察下来,十五岁尚不能定段的后来的职业之路普遍发展性不强。简而言之,在任何一个职业化高、竞争激烈的行业,想要做到顶尖没有一定的天赋是不行的。如果你觉得你是大器晚成,…
无禁手的五子棋是很容易获胜的,事实上有禁手的五子棋也早就研究出必胜了。google一下“花浦月必胜” 背一下,基本上&b&一下午&/b&就记住了。(&b&玩过五子棋,有一定基础的同学认真看一下午&/b&)&br&&br&我想说的是,必胜只是基础,初学者学习必胜的定石或者说走法并不是以网上下棋的时候先手怎么赢,而是要了解先手的情况下如何把握和扩大优势,同时理解后手的各种强防思路。&br&&br&以下的讨论,希望您有一些基本的五子棋技巧基础,并且会使用google。&br&首先,黑棋第一手走在中间,白棋第二手一般只有2种走法,我们叫做直指和斜指。当然你还可以说白棋的2离得更远,但是那些都会很快死掉。&br&&br&直指如图,标记S的点(黑棋第三手的走法)都是可以必胜的,标记A的点优势也非常大,一般都可以获胜。&br&&img src=&/8c5ae2ca7504bdd38afc_b.jpg& data-rawwidth=&256& data-rawheight=&23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6&&&br&&br&其中这样是最强的,我在图上标了几个白棋比较强的防御,这里不打算再细说了。这个开局叫“花月”。开局命名方法我就不扯淡了,个人觉得对初学者没意义。&br&&br&&img src=&/2c700a8c3f5ba1c40af0c3fefb2d9961_b.jpg& data-rawwidth=&279& data-rawheight=&22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9&&&br&斜指也是一样,先手的优势依然巨大。&br&&img src=&/227bfec3caeb_b.jpg& data-rawwidth=&340& data-rawheight=&25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0&&&br&&img src=&/7d7e55ac838e8c8afe06c9_b.jpg& data-rawwidth=&272& data-rawheight=&25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2&&&br&以上内容并不是说你照着我的图摆上3个棋子就可以干掉对方,后续内容挺多的请自行网上搜索,网上资料不少。基本掌握的话需要一下午左右的时间认真学习。&br&&br&关于“必胜了还有什么好下的”的问题,请搜索RIF规则、山口规则等关键词,了解职业五子棋的竞赛规则。&br&&br&附推荐书籍:坂田吾朗先生写的所有书都是入门的好教材;李洪斌老师写过一本书也不错,另外各地协会可能会有复印版的叫做《五珠定石》的书,也不错;很久以前新井华石先生写过一本小册子,大概已经买不到了,叫《五子连珠必胜法》,基本就是类似新手外挂一样的神器。&br&-----7月22日 update:-------&br&&a href=&/u/&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上海五子棋的微博 新浪微博&i class=&icon-external&&&/i&&/a& 是我们协会老师,有问题可以问他。
无禁手的五子棋是很容易获胜的,事实上有禁手的五子棋也早就研究出必胜了。google一下“花浦月必胜” 背一下,基本上一下午就记住了。(玩过五子棋,有一定基础的同学认真看一下午)我想说的是,必胜只是基础,初学者学习必胜的定石或者说走法并不是以网上…
第1天:&br&花1个小时把规则搞清楚,主要搞清楚什么是气,什么是死活。胜负计算都不用看,网上对弈自己会帮你算胜负。&br&然后就可以上qq找最菜的互菜几盘。&br&&br&第2~100天:&br&上网互菜&br&死活题&br&&br&第101-200天:&br&上网找比你强一点的找虐&br&死活题&br&看书学基本布局&br&基本定势&br&&br&第201-300天:&br&上网找比你强一点的找虐 &br&死活题&br&常用定势&br&常用手筋&br&常用中盘定势,这个对加强中盘对抗能力很重要&br&学点官子&br&还可以学点欺招骗招,玩弄相同水平一下的有奇效。碰到高手就歇菜了&br&&br&300天以后就看你天分了。后面两个阶段可能远远不止100天这么简单。围棋天分决定90%,特别是计算能力,因为业余棋手基本上都是中盘定胜负的,官子对盘面和局部计算能力要求也很高。1d被3d收官刮10目甚至20目都是很平常的事。&br&&br&业余棋手,没有正规培训,高手长期辅导的情况下:&ol&&li&一般人下一辈子2~3d到顶。我就不幸属于这类。我认识的大部分人都这样。我见过几个老头子下几十年了,1d都够呛。但他们都很乐观。围棋的魅力就是不管强弱都能体会到快乐。&br&&/li&&li&聪明人,3-4d到顶,见过几个这样的同学,但多数练过童子功,有过一定的拜师学艺经历,或由长期下彩棋的经历。彩棋也是业余棋手提高战斗力的特殊手段。职业棋手下棋认真也是因为每盘都下很大的彩头,冠军跟亚军奖金差距几万几十万,换成谁都会拼命,算清楚每一个变化。&br&&/li&&li&很聪明的5~6d。我见过最聪明的一个校友,大一开始学,大四毕业的时候达到6d水平,这个水平可以跟最菜鸟职业棋手对砍&br&&/li&&li&至于野路子能达到职业高手水准的,这样的人地球上也没几个。&/li&&/ol&
第1天:花1个小时把规则搞清楚,主要搞清楚什么是气,什么是死活。胜负计算都不用看,网上对弈自己会帮你算胜负。然后就可以上qq找最菜的互菜几盘。第2~100天:上网互菜死活题第101-200天:上网找比你强一点的找虐死活题看书学基本布局基本定势第201-300天…
围棋是安静的游戏。&br&围棋让无数涉足其中的人沉醉一生,几千年来一直传承下来,魅力到底有多大,奥妙又有多深每个人自然有不同的看法,之前因为中日擂台赛热烈一时,近几年来因为人们逐渐开始普遍认同学习围棋会一定程度增强注意力和思维韧性,所以低龄学棋风潮更劲。对于成人,我以为围棋更多的是一种打开新的交友平台的敲门砖,值得多年钻研的内涵,在棋盘上认真交流切磋的形式拥有很多游戏所不具备的奇妙乐趣和质朴简洁舒畅的交流乐趣。&br&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围棋。&br&&br&&br&初看围棋很容易,规则极其简单,只有两点:&br&&b&一,无气的子不能存在于棋盘上。&/b&&br&&b&二,围地多者胜。&/b&&br&&br&&br&&u&&b&第一点&/b&&/u&稍作解释就能理解,先说什么是气:&img src=&/dc73c68a045f75dbc70a45_b.jpg& data-rawwidth=&235& data-rawheight=&23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5&&&br&如上图就是紧邻的交叉点。当紧邻点被对手或自己的子力占据,气也会相应产生变化,如图:&br&&br&&img src=&/53b7c3fbf8e10a_b.jpg& data-rawwidth=&239& data-rawheight=&2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9&&本来不靠着边界的子一个四气,挨着走之后变成平均每子三气,边界上的也是这样,分别从平均每子三气和两气变成平均两气和一点五气。&img src=&/f0d0c8bb085fbec0d1ad_b.jpg& data-rawwidth=&192& data-rawheight=&33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2&&&br&这是接触走棋,互相限制了气数,但是最上面的黑棋三子和最下面的白棋五子面临被吃的危险。如果气被占尽也就该被从棋盘上拿走了。&br&&br&&br&&b&&u&第二点&/u&&/b&稍作解释怎么定胜负。&br&&b&先确认死子,之后根据赛前商议的贴目数,贴目一方的实空减去贴目数之后和另一方实空比较。&/b&&br&&b&具体解释看文字图片太呆板了,来看这里系列入门视频吧:&a href=&/index/select?_id=0b9f0c8b458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围棋TV&i class=&icon-external&&&/i&&/a&&/b&&br&&br&&br&&br&&br&&b&上一张国外推介围棋的海报&/b&&br&&img src=&/31dc3bfcf9dbe79ef1338_b.jpg& data-rawwidth=&679&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9& data-original=&/31dc3bfcf9dbe79ef1338_r.jpg&&&br&&br&&br&&br&某云一年多以来收到不少知友学棋的私信,近来决定成立一个方便愿意入门围棋的知乎围棋群:&br&&p&进群请报知乎id,群名片也改成知乎id.群人数太多,每天限额入群了。&img src=&/cbbfe51c_b.jpg& data-rawheight=&768& data-rawwidth=&13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cbbfe51c_r.jpg&&&br&围棋这东西有个好处,就是学习起来其实是有很多很多条路可以走的,而这很多很多条路,往往都是面对着同样追求东方博弈智慧的各式人群开放的。我希望在大家各自走出适合自己的一条棋力提升之路之余,总结一些各个水平的共同的需求方向。&/p&&p&&br&&br&流传甚广的说法讲最早围棋是用来解释易经的,而易经核心在于变化本身以及变化之理,而围棋充当了一个训练思维的工具。&br&围棋如今则成了人工智能领域模糊计算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想要更多了解请移步:&a href=&/talks/alex_wissner_gross_a_new_equation_for_intelligenc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lex Wissner-Gross: A new equation for intelligence&i class=&icon-external&&&/i&&/a&&br&围棋很巧妙的用极为简单明了的规则在一个大小仿周天之数的棋盘上&b&讲述了人脑如何应对变化同时怎样看待胜负的富有生命力的故事群。&/b&&br&围棋的核心正如大部分棋类一样,都是建立在计算力的基础上的,计算力和棋力是直接相关的,&br&而围棋妙就妙在它的让人惊异的极其简单的规则以及广阔的施展空间让模糊的分析也变得十分有趣富有实战性和趣味性。&br&文青在下棋的时候可以联想到历史和战略典故,数理迷可以看到精确计算得以实现的极大乐趣,心理剖析爱好者会痴迷于从每一手对手的步伐中揣摩其细微的心理波动,而能不断在对局过程中总结各种实战经验的人,会逐渐收获一种非常冷静的思维习惯,这种思维习惯会让你学会合理认识自己的第一感,合理使用自己的分析方法,会习惯性地做全局分析,习惯性地多角度思考。&br&&br&有句话说的很好:&u&很多人没有学会自己这个领域的游戏规则就死了,而阻挡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自以为是。&/u&&br&围棋爱好者在经常参加比赛后,会发现自己善用的套路早就被有心人拆解透了,会发现自己得意的招数原来早有破解之法,会发现自己偷着乐的小算盘早被看穿,通过围棋,不断和生活中的事情交织起来思考,会得到不同于各种书里临时看来觉得经典的话语带来的收获,会从根本上一点一点塑造思维习惯。&br&我想,棋类游戏对于玩家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创造了一个便于决定胜负的平台,而且无形之中会把每个人求胜的心态展示出来,而&b&不同的心态会让你在和同样水平的对手对决的过程中产生出不同的胜率来&/b&。我做投资年头不长,初期明显感觉到常常判断还可以但是因为心态不稳做了后来看起来成交价卖出价很离谱的交易,这个过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放平心态的价值,也使得我从一个凭借着那点计算力好勇斗狠和人棋盘上拼刺刀大砍杀的走钢丝暴力棋选手变成了从厚实和均衡中慢慢品味棋局的偏求道型棋手。所以围棋本身不一定就肯定会让一个人走向求道的路,但是它之中蕴含的道理,其中凝结的前人的智慧的确会在你碰壁之后棋盘前反省之时默默地呈现出来让你放飞思绪获得棋理以外的收获。&br&&br&———————————
以下是重要的资源汇总
—————————————&br&下面先提供全面的资料和链接,之后的探讨留到简单把我提供的链接看过之后在讨论吧。&br&&br&围棋的规则是很简单的,参见这里:&a href=&http://weiqi./secondary/wqzl/guize/cn_new_1.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OM棋圣道场&i class=&icon-external&&&/i&&/a& ,不想呆板地看文字?&br&&/p&&br&强烈推荐来这里:&a href=&/index/video_play?videoId=53c744fa8b479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围棋TV&i class=&icon-external&&&/i&&/a&看围棋tv精心制作的系列围棋入门视频节目。&br&怀旧一些推荐去优酷,土豆这样的视频网站去看邱百瑞讲解围棋入门的相关视频。&br&&a href=&/programs/view/FGTKODOrjT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邱百瑞-围棋入门(流畅)&i class=&icon-external&&&/i&&/a&&br& 这是个多年以前的入门讲解视频。讲的全面朴实。&br&还有一个入门讲解视频,和上面的风格不太一样,由前国家队王元职业八段讲解,带有更多文化气息:&a href=&/programs/view/ZfpFW5uSms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围棋入门快易精01_在线视频观看&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不仅如此,优酷上面还有大量围棋视频,比如&b&邹俊杰变化解析&/b&系列、&b&黑白死活&/b&系列&b&、围棋对杀技巧&/b&系列。&br&还有一个专门收集以视频为主的围棋资源网站,叫做梦溪围棋网:&br&&a href=&/index.ph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梦溪围棋网 -
Powered by Discuz!&i class=&icon-external&&&/i&&/a&&br&另外推荐一个围棋学研网,&a href=&/asp/Chinese.as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围棋学研网 - 围棋入门&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个网站有非常全的围棋资料,。&br&一般来说,棋友大都会订阅《&b&围棋天地&/b&》,也推荐一下吧。&br&&br&仍然要重磅推荐 一个超级好的围棋网站 &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围棋TV网&i class=&icon-external&&&/i&&/a&
,已经好到属于不看不行级别的了。&br&想在电脑上单机自己摆棋研究的话,可以考虑下载 stonebase 这个软件。网上随意一搜可以搜到。 &br&&br&&b&围棋是实战哲学,尤其在入门阶段还是通过多对局来掌握规则比较清楚明快。&/b&&br&网上对弈,可以考虑 弈城围棋,tom棋圣道场。注册之前先注意一下段级位规则。一般来说,刚入门是25+级水平(对局平台一般把最低级定为18级),水平提高,级位减低,逐步到1级。1级之后是业余1段,此后随着水平提升段位逐渐升高。到了业余5段就可以有资格参加面对25岁以下棋手的全国定段赛(分18岁以下组 和18-25岁组),大概每年会录取不到20个名额,定段成功的就是职业1段,随着战绩等级分提升段位提升。这并不是说业余5段是业余最高段位,业余5段如果在6个省以上规模的业余比赛获得相当靠前的名次,可能有机会升业余6段,全国业余冠军貌似能升业余7段。此外任何能获得一年一度陈毅杯业余大赛冠军的棋手,不论年龄,不但能获得12万奖金,还能获得申请职业1段的资格。&br&&br&能耐着性子把前面的链接至少完整的看完两三个的同学,看来是对围棋确实有一定兴趣。下面我来讲一些我个人的认识好了:&br&&br&开宗明义一句话,围棋首先是实战和局后复盘,其次是大量的题目,最后是学习前人总结的大量局部招法和定式。活学活用,追求最终下棋的时候可以自如的开展全局化的谋篇布局,因动而动,控制可变变化。&br&这样之后一个是懂得围棋之中的取舍的宏观道理,二是掌握了大脑中自在演算各种棋型的能力,三是通过理论化自己的实战经验,冲向滴水不漏,妙到毫巅的细致与风林火山大开大合两相宜的追求。&br&&br&&b&我假设看到这里的同学应该是看过一些入门视频,至少懂规则并且会简单下棋的了&/b&,我下面将顺便上一些棋谱来辅助解说。&br&&br&其实只有一点,就是需要不懈追求最符合全盘局势的一步好棋的强烈欲望。&br&&br&阐开来说:围棋棋盘比较广阔,而局部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全局。现代棋与古代棋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古棋对局部的重视超过了全局的平衡把握。围棋的实质提高在于训练性比赛或者对局的时候敢于穷尽自己的思考能力去计算分析。这样下棋的好处一个是绝少遗憾,很多收获。另外一个在碰到高手的应对的时候能够迅速的深入理解。&br&要想下出当前局势的最善一手,一方面需要冷静分析全盘局面,不至于局部计算过头而只去追求蝇头小利;一方面想到灵活处理学习过的手段的问题,过去学的定型技巧等等终究只是前人在其对局后总结的结果,一旦掉进盲目模仿的陷阱会吃很多的亏。不过这不是说掌握一些形而上的总结式知识就能不吃亏或者说一路坦途,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吃亏是福。有了一定的实战积累后,可以考虑看看这两本书:影山利郎《&b&业余棋手十大恶手&/b&》,小林光一《&b&围棋吃子技巧&/b&》。&br&&a href=&/subject//?qq-pf-to=pcqq.grou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围棋吃子技巧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subject/1059517/?ADUIN=&ADSESSION=&ADTAG=CLIENT.QQ.5287_.0&ADPUBNO=2629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业余棋手十大通病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我当然希望真正愿意的学棋的,至少能多少翻一翻这两本书。下面摆两个题,能把第一道瞬间解出来的,再接着看下文吧。第二题就当挑战题吧,如果是初学围棋经过看书和实战能做出来的话,请私信,有神秘礼品赠送,绝对超值啊。&br&&br&第一题,黑先吃白一子。&br&&p&&img src=&/bdb4e5f4ca98ddb7a8eeb_b.jpg& class=&content_image&&&br&第二题,黑先,吃掉分断了黑棋三块的白棋两子。&img src=&/7d02a1cfe_b.jpg& class=&content_image&&&br&我相信如果知友能通过摆棋或者认真地心算把这道题解出来的话,肯定会获得非常大的思维的乐趣。&br&确实,如果能全靠自己就把第二道解出来,可以说是计算的条理性 有一定基础了。&br&应要求给个不直接的提示:要有利用每一颗子的计算。&br&下面说说,&b&条理地进行围棋推理计算的基础&/b&。&br&基础问题分两大块,一个是杀气的基本计算,一个是死活的基本分析。&br&职业化的训练角度来讲呢,做题之后是要背题的,多一口气少一口气,子的排列变化导致的要点的变化,都是做完以后要背的。&br&很多初学的棋友表示,做题的时候无论如何不知道怎么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被这个问题困扰而无法做题的同学们,如果对自己在围棋上的预期比较高,就要在这里有意识的下极大的辛苦来追寻解题之后的对题目君临天下的通透感和畅快感。如果是顺其自然派的呢,多实战吧,实战多了经验也会告诉你对手大致怎么走。&br&&br&另外,下面有关于解题方面思想讲解详细的视频:&br&&br&围棋对杀技巧:&br&&a href=&/search_video/q_%E5%9B%B4%E6%A3%8B%E5%AF%B9%E6%9D%80%E6%8A%80%E5%B7%A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围棋对杀技巧 搜库&i class=&icon-external&&&/i&&/a&&br&围棋基本死活:&br&&a href=&/search_video/q_%E9%BB%91%E7%99%BD%E6%AD%BB%E6%B4%BB&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黑白死活 搜库&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推荐两本书,《&b&围棋死活辞典&/b&》《&b&围棋手筋辞典&/b&》,在这里可以直接在电脑上做死活题:
&a href=&/asp/ShowAllProblems.as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围棋学研网 - 围棋入门&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每次感觉有一些收获的时候呢,就去网上或者找棋友实战演练演练吧。&br&关于心算的计算力深度,虽说到了一定水平深度基本上就是看时间有多久。不过对于新手来说肯定还是想知道自己算到多少会出现模糊吧。下面提供一道征子题,其中极少分支计算,可以说是提供给棋友初步衡量直线计算深度的一把标尺,选一道御城棋时代林元美的一道征子题,希望读到这里的棋友能耐下心来纯粹靠着心算来看看自己能走多远(征吃标着三角的六子):&img src=&/29412b5edc3f61bce40d7f6_b.jpg& data-rawheight=&529& data-rawwidth=&5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0& data-original=&/29412b5edc3f61bce40d7f6_r.jpg&&也可以拿来充作一段时间的心算俯卧撑训练。&/p&&p&&br&下面还有一道兔子形状的征子题目:&/p&&p&&img src=&/fe7a1dd0f_b.jpg& data-rawheight=&539& data-rawwidth=&5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1& data-original=&/fe7a1dd0f_r.jpg&&黑棋红点位置打吃以后是什么结果呢?&br&&br&试一试下面几道题,看看计算基础如何了,最后一题解出来还是有奖哈:&br&第一题,吃掉白棋那颗妄图切断黑棋的子。&br&&img src=&/61e0fb5ea990ae480851d_b.jpg& class=&content_image&&&br&第二题,吃掉白棋中间那一团。&img src=&/d7aca480c179f0eafde2ac7ecb481afa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第三题,黑先,角里是什么情况。&img src=&/25b6bfb3fd5fc5a1dd46bcca6ff99f42_b.jpg& class=&content_image&&第四题
黑两子与白两子对杀,黑先,什么情况?&img src=&/cdcbad76826dcfd0_b.jpg& class=&content_image&&&br&挑战题 白先做活&/p&&br&&p&&img src=&/77fddfbee356_b.jpg& data-rawheight=&361& data-rawwidth=&38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2&&&br&其实围棋的乐趣就在静静的推敲计算之中,既要想自己的棋路,还要思索对方的应对。在一招一式的你来我往之中,相互之间进行了深层次的交流,正所谓棋如其人,交流围棋能感受到棋手细微的情绪波动等等等等无法言传的信息,这也就是围棋被称为手谈的原因。&br&&br& 在我看来,&b&计算力的基础可以说是今后的大局或者说官子的最重要的基础,计算力上不去,大局也好,官子也好,都是空中楼阁,徒有其表&/b&。所以我会用这样多的篇幅来先说计算力。有人喜欢把计算力多少归结到天赋成分上,或者认为自己年事已高难以持久计算或者认为自己是什么文艺青年,只崇尚感性的东西……我不打算说服任何怀有此态度的人,我就说说我的想法:&br&&br&围棋之所以魅力无穷以致于吸引那样多的棋友终其一生来走在围棋道路上,正是因为围棋里面有很踏实,很实战的哲学思想。我们能够从最初的盲目计算,逐渐发展到控制变化,把握局面,形成迅速有效地分析思路。说实在的,棋盘虽小,乐趣真的很大。而如果棋友只是简单追求表面的乐趣,却不愿意计算之中找到一步一步走向正解的快感,如果不是时间太紧缺,就只能说是某种片面了。&br&&br&请五道题至少能解出三道的继续往下看:&br&围棋有几个重要概念:&b&厚薄、均衡、先后手、轻重。&/b&&br&这些个概念就是接下来是否能从更高的视角把握局面流向的重要手段和工具,通过对这些概念理解的不断深入,不但能够更好的分析,还能够减少很多无谓的计算,更好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子力搭配等等方面。&br&当然随着棋力的提高,对这几个概念的认识应该会逐步发生本质的飞跃吧。&br&比如说可以看看下面这题:&br&黑先,如何杀掉白棋五子从而联络?&br&&img src=&/cc9fc7d3ffca2e18cd5d61e_b.jpg& class=&content_image&&&br&像这种,单讲计算深度是不高的,不过却要求有有一定的突破性感觉的分析水平。能默默解下来的,相信一定能斩获很好的心情和心境。&br&关于厚薄轻重,可以考虑先看看 吴新宇六段 的 屠龙记忆系列视频。&br&&a href=&/search_video/q_%E5%B1%A0%E9%BE%99%E8%AE%B0%E5%BF%8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屠龙记忆 搜库&i class=&icon-external&&&/i&&/a&&br&邹俊杰 变化解析&br&&a href=&/search_video/q_%E9%82%B9%E4%BF%8A%E6%9D%B0%E5%8F%98%E5%8C%96%E8%A7%A3%E6%9E%9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邹俊杰变化解析 搜库&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说实在的,上面两个视频系列内容却是好是没有错,不过也有一定的难度了,如果没有几百盘的认真实战的经验,或者说业余有段或者明确说业余3段以上的实力,估计不容易看进去。不过随便看看的话,学些招数,走马观花,也能有收获。如果一时吃了模仿的亏,吃一堑长一智。&/p&&br&&br&&br&按道理说应该讲讲布局,中盘,不过这就不是一篇文字配上几个图,能够达到的了。本来打算随手写一些我自己的想法,打了很多回腹稿,不过每隔一段时间写出一个版本来回头看看都会觉得这不是我这水平能言传的东西,经验成分太多。另外本人水平实在太有限,读者能把计算力提上去,自有属于你的布局套路。&br&推荐几本书,小林光一《&b&不用定式取胜法&/b&》
赵治勋《&b&超越实地与模样&/b&》 石田芳夫《&b&围棋官子基础&/b&》&br&坂田荣男 《&b&坂田荣男全集&/b&》
大竹英雄《&b&围棋定式快速理解&/b&》 权甲龙《&b&精妙收官&/b&》 张栩《&b&张栩诘棋精选&/b&》 ,这些书能买实体书的话,还是实体书感觉好些。下载倒是也方便,随便搜搜就能搜到了。&br&&br&&br&古典作战名题,云成起霞阁(白先吃掉黑棋棋筋):&img src=&/a1c242cef7d8bba40cac4_b.jpg& data-rawheight=&425& data-rawwidth=&36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3&&&br&&br&&br&还是那句话,每次感觉有一些收获的时候呢,就去网上或者找棋友实战演练演练吧。毕竟书本究竟只是一个简单的总结,远远不如实战更富魅力和未知性啊。&br&我之前总结过大雪崩的一些变化,写在了百度百科词条上:&a href=&/view/663491.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大雪崩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br&大家可以参看一下,不过现在下雪崩的已经很少了……&br&&br&围棋这东西从古至今始终被士大夫们追捧,也算是近于风雅的一门游戏,写到最后了,贴一些前人的诗句和心得吧。&br&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br&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br&&br&围棋有五得:得好友,得人和,得教训,得心悟,得天寿。&br&围棋有十诀:一. 不得贪胜 二. 入界宜缓
三. 攻彼顾我 四. &u&弃子&/u&争先
五. 舍小就大 六. 逢危须弃 七. 慎勿轻速 八. 动须相应
九. 彼强自保 十. 势孤取和&br&&br&最后的最后留给清代施襄夏国手的诗句:&br&&br&布置无形推动静,行机有象贯虚灵。&br&须知中道原无异,莫误旁门失典型。&br&&br&弗思而应诚多败,信手频挥更鲜谋。&br&不向静中参妙理,纵使颖悟也虚浮。&br&&img src=&/cc67c01faf57ba9129fa_b.jpg& data-rawheight=&512& data-rawwidth=&9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8& data-original=&/cc67c01faf57ba9129fa_r.jpg&&
围棋是安静的游戏。围棋让无数涉足其中的人沉醉一生,几千年来一直传承下来,魅力到底有多大,奥妙又有多深每个人自然有不同的看法,之前因为中日擂台赛热烈一时,近几年来因为人们逐渐开始普遍认同学习围棋会一定程度增强注意力和思维韧性,所以低龄学棋风…
7346 人关注
652 个回答
2121 人关注
230 个回答
354 人关注
136 个回答
413 人关注
1759 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sp战棋类游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