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运动员专项运动员有氧代谢特点

文档分类:
在线文档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对女子马拉松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生理生化指标的评定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对女子马拉松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生理生化指标的评定 学校代码:l旦!盟分类号:G804y 88817‘研究生学号:!Q2QQ2QQ塑!!Q3密级:玉⑧东牡h予荭大孽硕士学位论文对女子马拉松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生理生化指标的评定A Probe into the Assessment of Biochemicaland Physiological Indexes for Female Marathon Runnersin Aerobic Endurance Training作者:李静指导教师: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学位类型:刘伟副教授运动人体科学运动生理学学历硕士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2006年6月摘要中国的马拉松运动特别是女子长跑曾在世界范围内创造过辉煌,在中国田径运动发展史上有过闪光点,使人们至今记忆犹新.不过,近几年来有些沉闷,尤其是参加世界性和亚洲大赛尚未有过突出表现,这从体育运动的发展规律来讲,也属正常。从目前来讲,中国的耐力项目尤其是马拉松运动正处于积蓄实力的一个时期。近年来,运用生理生化指标在运动训练中应用已成为国内外比较热门的研究课题。本论文文旨在通过对优秀马拉松运动员有氧耐(来源:淘豆网[/p-5060753.html])力训练中一些生理生化指标如,心率(HR)、血乳酸(BLA)、血清肌酸激酶(CK)、血乳酸(BLA)、血尿素氮(BUN)等长期跟踪监测,找出这些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及特点,来评定运动员的有氧耐力训练。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三个阶段的无氧闽测试时心率监测,在训练负荷递增的情况下,心率值有所下降。因为心率与运动强度之间呈线形相关,心率数可以作为评定运动强度的指标。三个阶段的无氧闽测试心率指标对比,表明训练效果良好,训练成绩明显提高。血乳酸也是代表运动员目前所承受的生理负荷的重要指标。。三个阶段的无氧闽测试血乳酸指标对比,表明训练效果良好,训练成绩明显提高。高水平运动员在同一跑负荷下的血乳酸的突然增加意味着机能水平的下降,而血乳酸的稳步下降则意味着其有氧能力的改善。因此,也可以通过对运动后血乳酸的阶段性测定来评价这一阶段的训练效果,并通过这一次的测试结果,安排下一阶段的训练负荷。2.在马拉松队长期进行训练监控中发现,对于预防过度疲劳,监测训练强度用晨脉结合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酸激酶的监控方法较为(来源:淘豆网[/p-5060753.html])理想。晨脉是一个既简单,又容易实施的敏感指标。基础心率一般较为稳定,随着训l练年限的延长和训练水平的提高而缓慢降低。如果在一个训练期内,基础心率突然加快或减慢,常常是机能状况不佳的表现,若伴有其它不适症状,则提示有过度疲劳的可能性,应引起重视。对于预防过度疲劳,血尿素用以评价一周的训练量,血清肌酸激酶用以评价一周的训练强度。通过3个月血尿素氮,肌酸激酶和心率的综合分析评价运动员的状态,教练员可以从中看出运动员的生理负荷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训练负荷。关键词:马拉松运动员; 心率;血乳酸; 血尿素氮:血清肌酸激酶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缝日期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来源:淘豆网[/p-5060753.html])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盟日期:超』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工作单位:宣挂生直堂暄通讯地址:篮耋直自由盘堕!!!!曼指导教师签名:日期:电话邮编30022瘦体重呈高度相关。clerkson啪1认为,血清cK活性与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的横截面积比例呈正相关,而参与运动的肌纤维的类型和数量也能影响血清酶水平。另外,在高原、低气压或周围有噪音的环境下运动时,运动后血清cK活性的增加高于平原、常压或安静环境;人在高温环境中运动引起血清酶活性的增加比在常温环境中更加明显。运动引起的血液浓缩及改变也可使血清酶活性升高,因此,很多因素都能影响运动后血清酶活性的变化。运动导致血清酶活性升高是这些影响(来源:淘豆网[/p-5060753.html])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项目类型对血清CK活性的影响也不同。冲击性较大的运动项目,如跑、跳、摔、举重等项目血清cK活性变化幅度较大;球类、水上、白行车等项目血清cK活性变化幅度较小。通常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肌纤维受损程度高度相关。1.2,1.4血清CK作为评定运动员机能水平指标的研究cK是评定肌肉承受刺激的敏感指标,研究证明。“,无论是大强度还是低强度的训练都会使血清中CK活性增加。由于肌细胞和血液中CK的数量差异特别大(约为5×1051),因此可以把它看成作为评定肌肉承受刺激的一个敏感指标。CK与其它酶相比,不仅分子量小(约为84000)容易脱离细胞,而且能通过肝脏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得到较快的分解。金特曼。”认为,一个训练良好的运动员,进行大强度或持续长时间训练后,CK值一般在24h恢复到正常水平,若明显减慢或要几天才恢复到正常水平,预示运动员可能出现疲劳症候。因此,动态测定血清cK活性,对监测运动员疲劳的出现和恢复程度具有实践意义。近来有文献报道。“,运动所致肌肉损伤均与血清c(来源:淘豆网[/p-5060753.html])K活性的变化有关,cK活性变化可作为了解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一个敏感生化指标。1.2.2运动与血尿素氮的关系1.2.21运动量与血尿素氮的关系医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人体内血尿素氮的含量主要来源于人体内蛋白质的代谢,正常人体由于其生成和排泄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其体内的含量保持相对的稳定,运动时由于能量的平衡系统遭到破坏,蛋白质等代谢加强,导致运动后人体中血尿素的含量增加,并且大量的研究证明人体内的血尿素氮的含量与运动量、运动强度的大小极其恢复程度有关。研究证明。“一般在30min以内,运动时血液尿素变化不大,只有超过30min的剧烈运动后,血液尿素氮才有明显增加。血尿素氮的变化与运动量、负荷强度、负荷时间关系密切。当量、强度、时间较长时,其增加明显,次日晨恢复也较慢,这是因为蛋白质和氨基酸要经过较长时间负荷时才大量参与分解代谢,同时肾脏排出也受到影响,血液也相对浓缩,引起血尿素氮上升。谭丽宏【l 0】等对14名优秀射箭、23名射击运动员大强度和中强度运动后血尿素氮明显增高,超过了7.7~8lIIIn0(来源:淘豆网[/p-5060753.html])1/L,说明负荷强度对血尿素氮水平的影响是肯定的。杨海平【11]对5名男子中长跑运动员,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血尿素在运动后明显升高,在次日晨恢复至正常水平或比原来水平低比.姜传银【l2】等对12名散打运动员训练量监测发现l周的大运动量训练后血尿素氮平均值为6.74±1.78mm01/L,优秀组运动员的血尿素氮值为5.89±11.9咖01/L,一般组运动员的血尿素氮值为7.92±1.89ⅡlIllol/L(仄O.105),具有显著性差异。范春燕【13]对大学足球队15名队员不同训练负荷3血尿素氮的变化研究报告,运动员在基础状态、中等强度训练(中量课)和高强度训练(大量课)中的血尿素氮值明显不同(F=176.12,p&O,01),血尿素氮值的变化随着运动训练强度的增加而升高。周保卫【¨1对中国国家队6名女子自由摔跤重点运动员赛前训练前阶段强度训练期的研究结果发现大强度训练期的血尿素氮显著升高(p&0.01)。1.2.2.2运动训练后血尿素氮活性变化(来源:淘豆网[/p-5060753.html])的规律有报道o23指出运动后血尿素氮升高的幅度及运动后的恢复情况可以作为评价运动员身体机能和运动量大小的灵敏性指标。项汉平13 7J等研究表明,武术训练中运动量加大的程度与血尿素氮的增高成正比关系。金特曼口l】的研究指出,清晨空腹安静时血尿素氮达8.83mmol/L时为过度训练,而林文弼138】等研究发现,当运动员安静血尿素氮值为7.5_8mm01/L时已达过度疲劳;所以,当训练后血尿素氮达到或超过8咖ol/L时,又比训练前升高约2mmol/L左右,则可认为运动量大,运动员对训练量不适应。许豪文(17】等报道速度耐力训练后,20h(次日晨)的血尿素氮仍高于安静值。刘同为【15]对我国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四个整套的大负荷训练后血尿素氮值男女升高幅度分别为2.1mm01/L和1.93mmol/L,与训练日晨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C序O.01),说明运动量较大,运动员不能适应。1.2.2.3血尿素氮作为评定运动员机能水平指标的研究血尿素氮在评定机体机能状态时,可概括出三种变化类型:(1)训练后次日晨血尿(来源:淘豆网[/p-5060753.html])素含量不变,说明运动量小,对身体刺激不大;(2)在训练初期晨血尿素氮上升,然后逐渐恢复正常,说明运动量足够大,但身体能适应;(3)在训练中晨血尿素逐日上升,说明运动量过大,身体不能适应。因此,在训练期可每天或隔天、或大运动量训练目后,次日晨测定血尿素,来评定身体机能状态。也可观察每周一晨的血尿素以了解机体的恢复情况。在一次训练课后,次日晨血尿素超过8.Ommo儿,就是运动量过大,要注意调整运动量。1.2.3运动与心率的关系l_2.3.1运动中心率的关系运动中心率是运动员目前所承受的负荷造成的各运动系统变化的一个重要的综合表现之一。安静时普通人的心率通常为70一80次/分钟,而运动员心率通常为40一50次/分钟,个别优秀耐力性项目运动员心率可达30次/分。与普通人相比,运动员的每搏量明显增大,而心输出量变化不大。说明在安静状态下运动员心脏保持着良好的能量节省化状态,心肌耗氧、耗能量维持在最低水平,保持着良好的心力储备。运动时心率加快是血液循环机能变化中最易察觉的一种变化。观察表明人体不仅在运动时(来源:淘豆网[/p-5060753.html])心率加快,有时,甚至在运动开始之前,特别是在含有竞技性质运动之前,心率即明显加快。心率对工作的反应十分迅速,在剧烈运动开始仅15秒便可增加一倍。运动开始心率的急速增加可能是由于迷走神经对心脏的刺激减小,而交感神经活动增加,这些神经性反应是自然的反射,表现在它们的快速和超量效应,在中等强度运动开始时,心率迅速增加,然后下降几次并保持稳定,随工作继续进行,产热增多而使心率又有所升高。运动时心率的增快与耗氧量之间也存在线性关系。训练虽能导致运动时心率增快4的幅度变小,但同时耗氧量也减少,所以仍能保持心率耗氧量相关的关系。先行研究表明,在运动开始阶段,心输出量的增加,在40%V02max以下、心率110次水平工作时,依靠每搏输出量和心率的增加,而在超过40%v02max时,每搏输出量只发生很小的变化,但心率继续升高。显然,在高、中等强度时,心输出量主要是靠提高心率而增加,而不是靠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与心率的关系表明,甚至在心率很高时,每搏输出量仍能保持最大水平,然而如在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静(来源:淘豆网[/p-5060753.html])脉压,每搏输出量动脉压逐渐下降,而又仍能保持相对不变,心率增加说明在高强度工作时交感刺激增强,这些心血管变化的原因可能在于外周循环而不是心脏的疲劳,因为每搏输出量和静脉压的下降说明静脉回心血量减少。显然,这与心脏疲劳无关,因为即使在肌肉严重疲劳时,正常人的心脏机能也未下降。心脏抗疲劳可用马拉松运动员证明,他们能在最大心输出量的75%~80%的水平下运动2小时以上。在离体心脏实验中也表明,最大心输出量可以保持在2小时以上而无任何显著损伤。在离体心肌研究中有时尽管发生心肌疲劳,但经过休息后便会恢复。1.2-3.2运动中每搏输出量、心率与心输出量的关系交感神经使心肌力量增加而使心率和每搏量增加,运动对心率的影响已经知道的较清楚了,但是对每搏量的影响不清楚。心率与静脉回心血量和心肌力量等因素的关系并不密切,而每搏量却不然。静脉回心血量,收缩期心肌力量和心率都影响每搏量,如果在运动开始,静脉回心血量增加的比心率快,每搏量就增加到安静时水平以上,然而,如果心率增加得比每搏量快,那么在运动开始每搏量实际是稍有减少的。虽然根据交感活动的程度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多少使心率和每搏量有一定的变化,但在运动中心输出量可以保持相对稳定,埃克布洛姆(Ekdlon)等人清楚地阐明了这一问题,他们在四种不同实验条件下使心率与相对耗氧相关。受试者在下述条件下进行次最大和最大工作:(1)对照(2)阻断支配心脏的交感冲动;(3)阻断支配心脏的副交感冲动(4)阻断支配心脏的交感和副交感刺激。在对照条件下,心率安静时的60次持续上升到最大耗氧量时的195次。当去掉交感神经对心脏的影响时,心率在安静时稍有下降,而随着工作强度增加而差距增大。当达最大耗氧量时,心率约为160次,显然低于对照条件下的195次。消除副交感神经型对心脏机能的影响,可见这些神经对心率的抑制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即使在安静时,心率也几乎增加到对照条件下的两倍。心率增加主要是因为去掉了副交感神经对心率的抑制作用,而使交感刺激相对增强,随着工作强度增加,抑制副交感神经型对增加心率的作用越来越小。达到最大耗氧量时,副交感被抑制后,交感活动并不能使心率显著增加,因为此时心率已基本与对照条件下相等。去掉植物性的外控制,便表现出血流对心率的内在控制。安静时心率增加,但是随着工作增加,当超过50%最大耗氧量时,心率下降E到对照水平以下,心率下降的程度接近交感神经不起作用时的值。而且在没有植物性神经影响心率时,工作时间显著低于条件正常时,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心率变化可从160次达到195次,在各种实验条件下心输出量值却是相似的。这种稳定性使在各种条件下都可能达到最大摄氧量,由于O=SV。HR,在心率增快时每搏输出量显然会下降,而在心率下降时增加。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这些心率变化是在工作时相对缩短的情况下发生的。但是即使在长时间的工作中,心率和sV发生变化,心输出量也仍然保持相对不变。1.2.3.3训练对心输出量的影响有相对较大肌肉群参加的练习可以提高有氧能力,但是运动的重复次数必须较多,而且时间较长,才能使供氧系统承受到超负荷。当然,每次肌肉收缩的力量要较小,以便氧和血液能满足组织对氧的需要,从心输出量与耗氧量的关系中可以看到心输出量在有氧能力中的重要性。心输出量较大的人能从血液中获得大量的氧。这一关系不难理解,因为心脏射血的能力决定于工作肌肉所能利用的氧量,训练水平较高的运动员的心脏每分钟可射出约38升的血液。与未经过训练的人的平均值20升相比较,不难理解为什么运动员在高强度运动中能消耗更大量的氧。决定负荷大工作中心输出量的因素,即每搏输出量和心率,经有氧训练后的变化并不一致,实际上,最大心率并没有明显变化。不同年龄心率最大值的曲线适用于任何人,而与有氧能力无关,因此,训练的效果主要是反应在每搏输出量增加。由于每搏输出量与耗氧量之间有密切关系,能促进有氧系统的活动,也能使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增加。运动中当大肌肉群收缩时,对氧转运系统的要求大于小肌肉群工作,因此,象自行车和长跑之类的运动对发展有氧适应能力是最好的,它们可以使心脏和循环机制产生最大应激。研究表明,当耗氧量达最大时,心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也达到它们的最大值。进一步研究表明,在次最大负荷工作中可以消耗最多的氧。以能发挥100%v02max的次最大负荷训练,运动员能持续工作5分钟以上。然而,以发挥v02maX的最大负荷训练却不能进行长时间工作,因为此时无氧代谢参加。产生过多乳酸,最后引起力竭,就心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产生的变化而言,正好以V02max的负荷训练产生的变化最大,此时运动时间最长,对氧转运系统产生的刺激也比最大工作负荷时大。增强有氧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保持高水平心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的时间。以低于100%V02max但高于80%v02max最大值的负荷训练,持续时间越长,效果越好。1.2.4运动与血乳酸的关系1.2.4.1血乳酸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血乳酸的变化和动用的能量系统有关系,运动时以动用磷酸原供能为主,血乳酸较少,一般不超过4mmol/L左右:以糖酵解系统功能为主,可达15mmol/L以上以有氧氧化系统供能为主,则在4mm01/L左右。运动时乳酸主要在骨骼肌中生成,然后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在正常情况下,乳酸的生成和消除处于动态平衡血乳酸浓度为1.2mmo儿x最大值的负荷训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对女子马拉松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生理生化指标的评定.pdf
文档介绍:
对女子马拉松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生理生化指标的评定 学校代码:l旦!盟分类号:G804y 88817‘研究生学号:!Q2QQ2QQ塑!!Q3密级:玉⑧东牡h予荭大孽硕士学位论文对女子马拉松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生理生化指标的评定A Probe into the Assessment of Biochemicaland Physiological Indexes for Female Marathon Runnersin Aerobic End...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耐力素质练习的方法、手段
&您现在的位置:&&&&&&&&&&&&&&&&&&&&&内容
耐力素质练习的方法、手段
耐力素质练习的方法、手段
作者:.&&&&来源:.&&&&点击数:1493&&&&更新时间:&&&&录入员:zwf
一、耐力素质练习的一般方法  耐力素质练习的方法较多,而且各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总的来说,这些特点基本上又体现在耐力素质练习过程中,在练习强度、持续时间、间歇时间与方式、重复次数等因素的组合与变化上。目前,常用的耐力练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耐力素质练习  持续练习法  重复练习法  间歇练习法  变换练习法   比赛游戏练习法 循环练习法  高原训练法  (一)持续练习法  持续练习法是指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不少于30分钟),以较为恒定的强度持续地进行练习的方法。持续练习法具有持续刺激机体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均衡性,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能较经济地利用体内储备的能量,有利于发展有氧和一般耐力。  持续练习法由于持续时间较长,又没有明显的间歇,所以总的练习负荷量较大。但是练习时的强度较小,而且比较恒定,变化不大,一般在60%的强度上下波动。练习对机体产生累积性的刺激比较和缓。持续练习时,内部负荷心率一般控制在140~160次/分钟的范围内为宜,优秀运动员可达160~170次/分钟。  构成持续练习法基本要素是重复练习的方式、时间与强度,在方式固定的情况下,练习的时间与强度可作相应调整,如练习强度大,时间可缩短;练习强度小,则适当延长练习时间。  (二)重复练习法  重复练习法是指不改变动作结构和外部负荷表面数据,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照既定间歇要求,在机体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反复进行练习的方法。重复练习法能使能量物质的代谢活动得到加强,并产生超量补偿与积累,既有利于发展有氧耐力,又有利于发展无氧耐力。重复练习法每次练习的负荷量与强度可大可小,根据具体任务、目的而定。由于每次练习前均需恢复到原来开始练习前的水平,即心率在100~120次/分钟的水平上,故每次练习可以保证强度在中等偏大或极限强度(90~100%)范围内,从而使有机体的耐力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如长时间的重复练习,强度稍大于持续练习法,有利于有氧耐力的提高,而强度在90%以上的练习,则有利于无氧耐力的发展。  (三)间歇练习法  间歇练习法是指在一次(或一组)练习之后,按照严格规定的间歇负荷和积极性间歇方式,在机体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从事下一次(或一组)练习的方法。  间歇练习法与重复练习法较相似,主要区别在于间歇上的不同要求。重复练习法的间歇是采用完全恢复的间歇负荷和无严格规定的间歇方式(多以消极性的静息为主)进行的。而间歇练习法则是以未完全恢复的间歇负荷和积极性的间歇方式进行的。运动员总是在未完全恢复的状态下进行下一次练习,有明显的疲劳积累,对机体的刺激强度较大。间歇练习法间歇后心率一般在120~140次/分钟以上,明显高于重复练习法,但其练习强度因间歇负荷水平较高而无法达到重复练习法的水平。练习时一般心率在170~180次/分钟,负荷强度70~80%,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心肺功能和无氧代谢能力。  间歇练习法的持续时间与练习强度之间形成一种对应关系,强度大、时间少;强度小、时间稍长。据此间歇练习法可分为"低强度间歇练习法"和"高强度间歇练习法"。  低强度间歇练习法也称非强化间歇练习法,其负荷在周期性项目中,一般为本人最大强度的60~80%,在非周期性项目中为50~60%,负荷持续时间为45秒至1分半钟,此方法有助于发展有氧无氧混合代谢能力和专项能力。  高强度间歇练习法也称强化间歇训练法,其负荷强度在周期性项目中一般为本人最大强度的80~90%,在非周期性项目中为70~80%,每次练习的时间因强度较大而相对较短,约15秒到1分钟。这种方法对发展速度耐力和专项耐力均有较大作用。在周期性项目中运用时,有时也可用小段落和短间歇的方式进行安排,这有助于提高无氧非乳酸代谢能力。  在练习时要严格掌握间歇时间和间歇的方式。当心率降低到120~140%次/分钟时,必须及时让运动员进入下一次练习,心率处于不低于120~140次/分钟时,心脏每搏输出量和耗氧量达最大值,最有利于提高心肺功能。心率降到120~140次/分钟的时间,一般占练习后完全恢复时间的一半不到。如练习后完全恢复的时间为3分钟,那么未完全恢复的时间在1分半钟之内。至于积极性的间歇方式可采用走、慢跑、活动性体操等形式,采用积极性的休息方式能对肌肉中的毛细血管起到"按摩作用",使血液尽快回流心脏,再重新分配到全身,由此迅速排除机体中堆积的酸性代谢产物,以利于下一次练习。  构成间歇练习法的基本要素有练习的数量、强度、间歇的时间与方式和重复次数等。不同的练习目的对这些要素的组合变化要求也不相同。如以周期性项目中跑的练习为例,发展一般耐力时,每次练习的距离要长,组数要多,中小强度;发展力量耐力时,负重量较轻、中等强度,练习次数和组数较多。又如可在练习中提高每次练习的强度(适用于周期性短跑项目和举重项目),增加重复练习的次数(适用于周期性长跑项目和球类项目)和调整间歇时间等基本要素,加大对运动员机体的刺激,贯彻超量负荷原理,从而提高有机体的机能能力。  (四)变换练习法  变换练习法是在变化各种因素的条件下反复进行练习的方法。由于耐力练习比较枯燥,采用变换练习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运动员的练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练习的效果。  变换练习法所变换的因素一般有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时间、练习的次数、练习的条件、间歇的时间、方式与负荷等。以上因素只要改变其中一个因素,就会由于这一因素的变化对运动员机体造成负荷刺激的变化。因而变换练习法的核心是变换运动负荷。  变换运动负荷的形式一般有三种:  一种是不断增加负荷,  一种是不断减少负荷,  第三种是负荷时增时减。在实际练习中究竟采用哪一种形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要加大对机体的负荷刺激,就要增加负荷。如要提高机体对负荷刺激的适应能力,就应注意负荷的变化,时增时减。"法特莱克法"是变换练习法的一种特殊形式,也可以理解是一种由持续练习法和变换练习法综合而成的组合练习法。其特点是在各种变换的外界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持续、变速的跑的练习,时间长达1~2个小时,强度自我调节,有节奏的变化。如在草地、树林、小丘、小径等自然条件下,把快慢间歇跑、重复跑、加速跑和走等方法不规则地混合起来练习,跑的距离可为5~15公里。法特莱克练习对练习的过程没有明确的限制,运动员可自由选择地形、确定速度和路线。因此,这种方法能使耐力练习变得较为生动,使得运动员在练习中能主动投入,积极进取,有利于发展一般耐力。  变换练习法可以提高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运用时要注意贯彻循序渐进原则,各种因素的变换一开始不能太突然,以免机体一下子不能适应,造成受伤。  (五)游戏与比赛练习法  游戏与比赛练习法是指运用游戏与比赛的方式进行练习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较快地提高运动员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在练习中充分发挥主动精神,使机体能够承受较大强度的负荷,有利于提高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游戏法与比赛法是两种有紧密联系的练习方法,比赛法是从游戏法发展而来的,但练习强度于游戏法。故儿童少年时期发展耐力的方法不采用比赛法,一般由玩耍性的游戏练习逐步过渡到带有比赛性质的游戏练习。生长发育过程基本成熟后,就可采用比赛法来加大练习的强度,从而提高专项耐力水平。  发展耐力素质的游戏法有球类游戏和田径游戏,常用的比赛法有训练课中安排的"练习赛"和"对抗性练习"等。无论是游戏法还是比赛法,都容易激发运动员的练习性情,以至难以控制自己。因此,采用游戏与比赛练习法时,应控制运动员的热情,掌握好运动负荷,以免因过于兴奋和体力消耗过大而造成有机体损伤或机体工作能力下降。  (六)高原训练法  主要利用高原空气稀薄,在缺氧情况下进行训练。这有利于刺激机体,改善呼吸及循环系统的机能,提高最大吸氧能力,刺激造血功能,增加循环血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提高输氧能力,因而高原训练具有提高运动员对氧债的承受能力,进而提高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水平。  (七)循环练习法  循环练习时的各站内容及编排,必须符合专项特点的要求进行选择和设计,同时应根据"渐进负荷"或"递增负荷"的原则安排练习。  以上所介绍的耐力练习方法基本上是单一类型。在实际发展耐力素质的练习过程中,往往还要采用综合练习法,即组合练习法和循环练习法。通过各种方法的综合排列,使得练习过程变化更大,更具选择性,从而有效提高耐力水平。   二、发展一般耐力(即有氧耐力)  有氧耐力是一般耐力的基础,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即供给运动中所必需的能源物质的储存,为肌肉工作不断提供ATP所必需的有氧代谢能力以及肌肉、关节、韧带等支撑运动器官承受长时间耐力工作的能力。因此,通过提高运动员的摄氧、输氧和用氧能力,保持体内适宜的糖元和脂肪的含量,以及提高肌肉、关节、韧带等支撑运动器官承受长时间负荷的能力,是发展有氧耐力的基本途径。  有氧耐有氧代谢能力  摄氧能力 输氧能力 用氧能力  能源物质的储存 糖元、脂肪  支撑运动器官的功能  有氧代谢能力是有氧耐力代谢活动的重要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能决定有氧耐力的水平。然而,有氧代谢能力又直接受到最大吸氧量的制约。我国优秀中长跑运动员最大吸氧量可高达70毫升/公斤、分钟左右,世界水平的运动员可高达80毫升/公斤、分钟左右。由此可见,最大吸氧量和有氧耐力之间紧密相连。所以,要发展有氧耐力首先要设法提高最大吸氧量在耐力练习中提高最大吸氧量的主要训练手段是周期性练习,这些练习的强度必须控制在主要通过有氧代谢供能的幅度之内。这就涉及负荷安排问题。有氧耐力练习的负荷安排中,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是练习的强度与练习的时间。  (一)练习强度  单纯发展有氧耐力的练习强度相对要小,一般说应低于最大强度的70%,并以有氧系统供能为主。练习强度通常可用心率负荷来控制。如一般运动员练习时可控制在140~160次/分钟之间,对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可控制在160~170次/分钟之间。根据这个强度进行长时间的工作,可使有氧系统供能得到改善,心肺系统的机能水平、肌肉供血和直接吸收氧气的能力得到提高。由于人与人之间耐力水平发展不平衡,故发展有氧耐力的适宜心率可以用公式推算来确定:适宜心率=安静时心率+(最大心率-安静时心率)×60~70%。  心率控制在这个水平,可使心血输出量增加,吸氧量达到最大值的80%左右。练习结果还能使心脏容量增大,有利于促进骨髂肌、心肌的毛细血管增生。如练习强度超过这一水平,心率达170次/分钟以上,就会产生氧债,从而使练习向无氧代谢方向转化。但练习强度会低,心率在150次/分钟以下,提高有氧能力的有效性就会降低。在径赛项目的有氧耐力练习,练习强度的大小往往是由跑的速度来决定的,所以经常用无氧阈速度作为有氧练习的强度指标,用无氧阈进行练习可使人体有氧供能系统处于最大的负荷状态,发展有氧耐力最为利。目前,常用无氧阈速度的70~90%作为发展有氧耐力的主要手段。不过,采用无氧阈度进行练习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无氧阈速度具有个性化特点,这是由于训练程度、机能力、代谢水平等个体化特征所决定的。二是无氧阈速度具有变化性,当训练水平得到提高,人体的适应性过程得到加强,与血乳酸值在36毫克%时对应的无氧阈速度也会发生变化。  (二)练习时间  有氧耐力的练习时间,一般可根据训练水平而定,受过训练的运动员可长达2小时,但至少也要维持20分钟以上。时间越长,对机体有氧代谢过程的刺激也就越大。同样,有氧耐力练习只有维持较长时间,才能使全身血量和红血球增加,提高每搏输出量和机体的摄氧、输氧和用氧能力,达到发展有氧耐力的目的。   三、发展专项耐力(即无氧耐力)  无氧耐力是专项耐力的基础。运动员无氧耐力的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第一是无氧代谢能力,这是构成无氧耐力的最重要因素。第二是能源物质(ATP、CP、糖元)的储备。第三是肌肉、关节、韧带等支撑运动器官承受大强度工作的能力(见图4--4)。因此,提高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和肌肉活动时必需的能源物质储备以及支撑运动器官的功能,是发展无氧耐力的主要途径。  无氧耐力可分为非乳酸无氧耐力和乳酸无氧耐力,二者区别主要在于能量机制不同。非乳酸无氧耐力的供能机制是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的无氧分解,而乳酸无氧耐力的供能机制是糖酵解。  无氧耐力 无氧代谢能力  无氧糖酵解能力 抗乳酸能力  血液综合能力 脑细胞耐酸力  能源物质的储存 ATP、CP、糖元  支撑运动器官的功能
  (一)发展非乳酸性无氧耐力训练  间歇练习法是提高非乳酸无氧耐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一般采用90~95%左右的强度,心率可达180次/分钟以上。这种强度可造成机体供氧、供能的很大困难,心舒张期明显缩短,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从而提高运动员承受"氧债"的能力。同时也能发展ATP、CP的有氧再合成水平和提高肌肉中肌红蛋白的含量。训练不采用100%的强度,这可保持一定的练习次数与组数,避免产生"速度障碍",也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及改进技术。发展非乳酸性无氧耐力,一次负荷的持续时间一般为3~8秒(20~70米的跑、8~20米的游泳等),负荷时间超过8秒,代谢性质就要发生改变,达不到发展非乳酸性无氧耐力的目的。  发展非乳酸性无氧耐力训练的休息间歇,由于氧债的偿还速度相对较快,待机体氧债基本得到偿还时,就可进行下一次的练习,所以练习与练习间(次数间)的休息可相对短些,如2~3分钟。组与组之间的间歇时间可相对长些,如4~5分钟,这是因为肌肉中有磷酸、肌酸的储备量有限,有3~4次重复练习中差不多已耗尽,组间较长的间歇可促进能源物质的恢复。但间歇时间也不能太长,以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本质的下降。  练习的重复次数与组数,是以不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工作的强度为原则。一般重复练习的次数比组数少些为宜。如重复练习3~4次,重复组数可达5~6组。   (二)乳酸性无氧耐力训练  运动员机体是以糖酵解方式供能,在糖酵解过程中产生乳酸。由于乳酸的产生,改变了血液的酸碱度,使血液向偏酸方向变化,这可刺激机体,特别是神经系统,从而提高无氧耐力水平。为达此目的可以采用间歇练习法和重复练习法,负荷的强度应低于非乳酸无氧耐力训练,高于有氧耐力训练的强度,这个界限大约处于本人可以承受的最大强度的85~90%,心率处于160~180次/分钟之间。由于人体产生乳酸的时间大约是机体剧烈活动35秒以后,所以负荷时间应长于35秒钟。为了使乳酸达到一定值,刺激机体能力的提高,应保持一定负荷的持续时间,这负荷时间可控制在1~2分钟之间。  负荷间歇时间,有人做过试验,练习次数之间的间歇时间逐渐缩短比固定的间歇时间的效果要好。如第一次与第二次练习之间休息7~8分钟,第二与第三次练习间休息5~6分钟,其结果乳酸不断增加。如果每次练习后都休息4分钟,结果乳酸上升比较少,甚至到后来还出现血乳酸下降现象。  这是因为血乳酸的最高含量不是在练习刚结束时,而是在几分钟后才出现,随着练习一次次重复,乳酸的最高含量的出现就逐步靠近负荷结束阶段。练习间歇应越来越短,所以重复次数不可太多,重复次数过多,加之休息时间又短,就必定会降低负荷的强度,达不到训练的目的。一般对有训练基础的运动员可安排4~5次、4~5组,对无训练基础的人要相对减少。组间的间歇时间应以能消除氧债为原则,大约15~20分钟左右。  (三)肌肉耐力的训练  发展肌肉耐力多采用克服自身体重或负重训练法,即让运动员承受一定的负荷,进行多次重复抗阻力的练习。影响肌肉耐力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完成这些练习的负荷强度及重复次数或时间等。应根据各专项的要求,练习的方法可以采用动力性练习,也可采用静力性练习。对于耐力性运动专项,似乎与负荷强度大小关系不大,而与重复的次数或时间有着密切关系。即以小负荷强度,坚持较多的重复次数,也可以使肌肉耐力得到发展。所以发展肌肉耐力的原则是让运动员坚持达到再不能继续的极限次数为止。但是,在训练中应有一定强度要求,这是因为要有一定的负荷强度,以免由于负荷时间过长而浪费时间。在训练实践中常用中等负荷的强度,即能坚持重复13~18次练习的负荷。据有关资料,用最大力量的四分之一以下的负荷进行力量训练时,参与工作的是红肌纤维,影响着耐力的发展。根据各项肌肉工作的性质与方式不同,肌肉耐力练习的负荷特征也不同。具体安排可参考力量训练部分。  运动员承受某一负荷强度的重复次数,在某些情况下与本人力量有关。如用较大负荷训练时,力量较大的运动员要比力量较小的运动员完成的重复次数要多;用力较小的负荷训练时,完成练习的重复次数多少与本人的力量关系不大。  肌肉耐力训练,一般要在提高循环系统机能和呼吸系统机能的基础上进行。因为肌肉耐力的发展与肌肉毛细血管网的扩展程度有很大关系。因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机能的提高,肌肉毛细血管网扩展,有利于肌肉耐力的发展。   四、发展耐力的素质的具体方法  在发展耐力素质时,一般注重肌肉耐力,有氧、无氧耐力的训练。以下根据教学训练的体会,提供一些发展耐力素质的方法,供教学训练时参考。  (一)肌肉耐力练习  肌肉耐力练习的内容与力量练习大致相同,只是负荷的强度较小,练习持续的时间、反复次数要长与多些,具体练习应针对各运动专项的特点、要求,选择不同的练习、持续时间(或重复距离、次数)以及强度的要求。  常用的练习有:  1、1分钟立卧撑   撑由直立姿势开始,下蹲两手撑地,伸直腿成俯撑,然后收腿成蹲撑,再还原成直立。每次做1分钟,4~6组,间歇5分钟,强度为50~55%。要求动作规范,必须站起来才算完成一次练习。也可以穿上沙背心做该练习。或做立卧撑接蹲跳起,则强度稍大,做30次为一组,组间歇为10分钟。  2、重复爬坡跑   在15度的斜坡道或15~20度的山坡上进行上坡跑,重复5次或更多些,跑距250米或更多些,间歇3~5分钟。强度为60~70%。也可根据训练目的决定强度,可以心率控制运动强度,也可穿沙背心进行。  3、连续半蹲跑   成半蹲姿势(大小腿成100度角左右),向前跑进50~70米,重复5~7次,每组间歇3~5分钟,强度为60~65%,不规定速度,走回来时尽量放松,在进行下次练习前,可做15秒贴墙手倒立。   4、连续跑台阶   在高20厘米的楼梯或高50厘米的看台上,连续跑30~50步,如跑20厘米高的楼梯,每步跳2级。重复6次,每次间歇5分钟,强度55~65%。要求动作不能间断,但不能规定时间,向下走尽量放松,心率恢复到100次/分钟时可开始下一次练习,也可穿沙背心做该练习。  5、沙滩跑   在沙滩上做快慢交替自由跑,每组500~1000米,也可穿沙背心跑,速度变化和要求可因人制宜,做4~6组。组间歇10分钟,强度为50~55%。  6、逆风跑或负重耐力跑   遇飓风天气(风力不超过五级)可在场地或公路上做持续长距离逆风跑,也可做1000米以上的重复跑,重复次数4~6次,间歇5分钟。强度55~60%。可穿沙背心进行负重耐力跑,要求与间歇同。  7、原地间歇高抬腿跑   原地或前支撑做高抬腿跑练习。每组100~150次,6~8组,每组间歇2~4分钟,强度为55~60%,要求动作规范,不要求时间,但动作要不间断地完成,也可负重做练习,但每组练习次数及组数可适当减少。  8、原地间歇车轮跑   原地做车轮跑,每组50~70次,6~8组,组间歇2~4分钟,强度为50~60%,也可扶墙借助支撑物完成。  9、后蹬跑   后蹬跑每次100~150米或负重后蹬跑60~80米,6~8组,组间歇3~5分钟,强度为50~60%。  10、连续换腿跳平台   平台高度30~45厘米,单脚放在平台上,另一脚在地上支撑,两脚交替跳上平台各30~50次,要求两臂协调配合,上体正直,重复3~5组,组间歇3分钟,强度55~65%。  11、长距离多级跳   在跑道上做多级跳,每组跳80~100米,约30~40次,3~5组,组间歇5分钟,强度为60~70%,如果规定完成时间,强度会大大提高,注意组间的恢复情况。  12、半蹲连续跳   在草地上做连续向前双脚跳,落地成半蹲(膝关节90~100度角),落地后迅速进行第二次。每组20~30次,(也可50~60米),重复3~5组,组间歇5分钟,强度为55~60%。  13、连续深蹲跳   原地分腿站立,连续做原地深蹲跳起或在草地上向前深蹲跳。要求落地即起。每组20~30次或30~40米,重复3~5组,组间歇5~7分钟,强度55~65%。  14、沙地负重走   沙滩上,肩负杠铃杆,或背人做负重走。每组200米,5~7组,组间歇3分钟,强度为55~60%,注意心率指标保持在130~160次/分钟之间。  15、沙地竞走   沙滩或沙地上做竞走,每组500~1000米,做4~5组,组间歇3分钟,强度55~60%,要求动作规范,尽可能提高速度。  16、沙地后蹬跑或跨步跳   沙滩或沙地上做后蹬跑或跨步跳,每组后蹬跑80~100米(跨步跳50~60米),重复3~5组,组间歇5分钟,强度55~70%。  17、水中高抬腿跑   在40~50厘米深的浅水池中,做原地高抬腿跑,每组100次,4~6组,组间歇十分钟,强度为55~60%,也可穿插进行行间高抬腿跑,间歇则就稍长些。   18、水中支撑高抬腿   在40~50厘米深的浅水池中,两手扶池壁前倾支撑做高抬腿练习,每组50次,4~6组,组间歇5分钟,强度为55~65%,也可在水中行进间后蹬跑穿插进行,间歇则应延长到8~10分钟。  19、负重连续转跳   肩负杠铃杆等轻器械做连续原地轻跳或提踵练习,每组30~50次,重复6~8组,组间歇3~5分钟,强度为40~50%。  20、连续跳推举   原地蹲立,双手握杠铃杆,提铃至胸后,连续做跳推举杠铃杆。每组20~30次,4~6组,间歇3分钟,强度为40~60%。  21、连续跳实心球   面对实心球站立,双脚正而跳过球后,迅速背对球跳回。往返连续跳,每组60次,4~5组,组间歇3分钟,强度为50~55%。  22、双摇跳绳   原地做正摇跳绳,跳一次摇两圈绳,连续进行。每组跳30~40次,做4~6组,组间歇5分钟。强度为55~60%。该练习必须熟练掌握二摇一跳的技巧;心率必须在恢复到120次/分钟以下时,方可进行下一组练习。  23、连续跳深   站在60~80厘米高的台阶或跳箱上双脚向下跳,落地后迅速接着向上跳上30~50厘米高的台阶或跳箱上。连续跳20~30次为一组,3~5组,组间歇5分钟。强度为60~65%。  24、连续纵跳摸高   在摸高器或篮球架下站立,连续纵跳双手摸高。每组30次,4~6组,组间歇2分钟。强度40~60%。  25、连续跳起投篮   在篮下持球站立,听口令后跳起投篮,接球后再投。每组20~30次,做4~6组,间歇2分钟。强度为40~55%。可以规定时间及必须投进篮的次数。  26、连续跳起传接篮板球   在篮下站立,双手持球跳起将球掷向篮板,待球弹回接球后再跳起掷球。连续30次为一组,4~6组,组间歇3分钟。强度为40~60%。不要求跳起高度,但动作必须连贯、协调不间断。  27、连续反复传接实心球   用实心球做篮球传接球练习。每组50次,3~5组,组间歇5分钟。强度为50~60%。可选用1~2公斤实心球。  28、连续跳起扣吊球   将10~15个吊球并排悬于空中,每个间隔1米,高度为练习者跳起能扣球为宜。听口令后连续跳起扣球,每组扣一轮,5~8组,组间歇3分钟。强度为55~60%。可以规定完成一组的时间。  29、连续跳起网上击掌   排球场上两人隔网相对站立,同时跳起两人在网上双手击掌。每组20~30次,4~5组。组间歇2分钟。可原地或移动中完成。  30、连续跳栏架   纵向排列20个高30~40厘米的栏架。做双脚起跳连续过栏架练习。往返一次为一组,8~10组,间歇3分钟。强度为55~60%。  31、跳连环马   10~15人,间隔2米成纵队,每人俯背拖腿成"人马",排尾开始连续跳过人马至排头即加入"人马"行列。每组一轮,6~8组,间歇3分钟。强度50~55%。  32、划船练习   水中划小船,每次10分钟,4~5次,间歇10分钟,强度为55~65%。可采用单浆和双浆交替进行。规定10分钟内划出去的距离。33拉胶皮带 结合专项练习或专门练习做连续拉胶皮带练习。如拉胶皮带扩胸、或拉胶皮带作支撑高抬腿等。根据练习的用力程度及运动员水平决定强度和次数。一般强度为55~60%。  34、连续引体向上或屈臂伸   连续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或双杠上做屈臂伸。每组20~30次,4~6组,组间歇5分钟。强度为50~60%。  35、双杠支撑连续摆动   双杠上直臂支撑,以肩为轴做摆动,每组40次,4~5组,组间歇3分钟。强度为40~55%,前后摆两腿要摆出杠面水平,两腿并拢、伸展。  36、双杠支撑前进   双杠上直臂支撑,两臂交替前移,每组往返5次,3~5组,组间歇5分钟。强度为50~55%。两臂各前移5次才返回。  37、吊环或单杠悬垂摆体    握环(或单杠)成悬垂,做向前向后的悬垂摆体。每组30次,4~5组,间歇5分钟。强度为50~55%。摆动时身体保持直立,摆动幅度越大越好。  38、手倒立   独立完成手倒立或对墙做或在帮助下完成。每组倒立静止2~4分钟,3~4组,组间歇5分钟,强度控制在40~50%。  39、俯卧撑或俯卧撑移动   在垫上连续做俯卧撑30次为一组,4~6组,或成屈臂俯卧撑姿势,用双臂双脚力量左右移动,每组20~30次,4~5组,组间歇4分钟。强度为50~55%。俯卧撑时身体要保持伸直。移动时始终保持屈臂俯卧撑姿势。  40、爬绳 两手握绳,依次连续捣手向上攀爬(不能用脚)。  每组两次,5~10组,间歇5分钟。强度为40~55%。下滑时可用脚协助,不限完成时间。  41、攀爬横梯   两手握横梯横木,依次捣手攀爬前进。每组捣手20次,3~5组,间歇5分钟。强度为40~55%。  42、仰卧起坐   仰卧两手抱头起坐,连续做50次为一组,重复4~6组,组间歇3分钟。强度40~50%。起坐时要快,仰卧时要缓和,连续不间断进行。也可在起坐同时两腿屈膝上抬成"元宝",收腹。  43、收腹举腿静力练习   在双杠、吊环或垫上做收腹举腿(直角支撑)动作,每次静止1~2分钟。3~5次,间歇5分钟。强度为40~50%。静止时躯干与大腿间的夹角不能大于100度角,静止时间由30秒开始,逐渐增加。  44、半蹲静力练习   躯干伸直,屈膝约90成半蹲姿势后静止30秒至1分钟。4~6次,间歇5分钟。强度为40~50%。每次练习结束要放松肌肉,做些按摩摆腿或放松跑活动。  (二)无氧耐力练习  1、原地间歇高抬腿跑   原地做快速高抬腿练习。如发展非乳酸性无氧耐力,则可做每组5秒、10秒、30秒钟快速高抬腿练习,做6~8组,间歇2~3分钟。强度为90~95%。要求越快越好。为发展乳酸性无氧耐力,则可做1分钟练习,或100~150次为一组,6~8组,每组间歇2~4分钟。强度为80%,要求动作规范。也可前支撑做高抬腿跑练习。  2、高抬腿跑转加速跑   行进间高抬腿跑20米左右转加速跑80米。重复5~8次,间歇2~4分钟。强度为80~85%。  3、原地或行进间间歇车轮跑   原地或行进间做车轮跑,每组50~70次,6~8组,组间歇2~4分钟。强度为75~80%。  4、间歇后蹬跑 行进间做后蹬跑,每组30~40次或60~80米,重复6~8次,间歇2~3分钟。强度为80%。  5、反复起跑 蹲踞式或站立式起跑30~60米,每组3~4次,重复3~4组,每次间歇1分钟,组间歇3分钟。  6、反复跑 跑距为60米、80米、100米、120米、150米等。重复次数应根据距离的长短及运动员水平而定。一般每组3~5次,重复4~6组,组间歇3~5分钟。强度一般的心率控制,如短于专项的距离,练习时心率应达180次/分钟,间歇恢复至120次/分钟时,就可时进行下次练习。如发展乳酸耐力,距离要长些,强度小些。  7、间歇行进间跑 行进间跑距为30米、60米、80米、100米等。计时进行。每组2~3次,重复3~4组,每一次间歇2分钟,组间歇3~5分钟,强度为80~90%。  8、计时跑 可做短于专项距离的重复计时跑或长于专项距离的计时跑。重复次数4~8次(根据距离而定),间歇3~5分钟。强度为70~90%,根据运动员水平及跑距而定,距离短,强度大些。  9、间歇接力跑 跑道上,四人成两组,相距200米站立,听口令起跑,每人跑200米交接棒,每人重复8~10次,要求每棒跑的时间。  10、迎面拉力反复跑 跑道上,两队相距100米,每队4~5人,迎面接力跑,每人重复5~7次,要求每棒时间。强度为70~80%。  11、反复加速跑 跑道上加速跑100米或更长距离。跑完后放松走回再继续跑,反复8~12次。强度为70~80%。  12、反复超赶跑 在田径场跑道或公路上,10人左右成纵队慢跑或中等速度跑,听口令后,排尾加速跑至排头,每人重复循环6~8次。强度65~75%。  13、变速跑 变速快跑与慢跑结合进行。快跑段与慢跑段距离,应根据运动员专项而定。如发展非乳酸性无氧耐力,则常采用50米快、50米慢、100米快、100米慢或直道快、弯道慢或弯道快、直道慢等。为发展乳酸性无氧耐力,常采用400米快200米慢,或300米快200米慢,或600米快200米慢等。强度为60~80%。  14、反复变向跑 在场地上听口令或看信号做向前、后、左右的变向跑。每次进行2分钟,重复3~5组,组间歇3~5分钟,强度为65~70%。变向跑的每一段落均为往返跑,即跑出去后,返回起跑位置,每一段落至少50米。间歇后心率恢复到120次/分钟以下,再开始继续练习。  15、变速越野跑 在公路、树林、草地、山坡等地进行越野跑,在越野跑中做50~150米或更长些距离的加速跑或快跑段落。加速或快跑的距离为米,强度为60~70%。  16、反复连续跑台阶 在每组高20厘米的楼梯或高50厘米的看台上,连续跑30~40步台阶,每步2级,重复6次,每次间歇5分钟。强度为65~70%,要求动作不间断,也可定时完成。  17、球场往返跑 篮球场端线站立,听口令起跑至对面端线后再转身跑回。每组往返4~6次,重复4~6组,强度为60~70%。  18、连续侧滑步跑 跑道上,身体侧对前进方向,做侧向滑步跑100~150米。重复5~6组,组间歇3~5分钟,强度为60~70%,每次心率达160次/分钟。  19、综合跑 在跑道上,做向前跑、倒退跑及左右滑步跑,每种方式跑50~100米,每次跑400米,重复3~5组,组间歇3~5分钟,强度为60~70%。  20、法特莱克跑 在场地、田野或公路上,用不同的速度跑米,强度为60~70%,可以采用阶梯式变速方法,如50米快、100米慢、100米快、150米慢渐加式等等。  21、水中间歇高抬腿 在40~50厘米深的浅水中,做原地高抬腿,每组100次,4~6组,组间歇3分钟。强度为60~65%。也可与水中行进间高抬腿跑交替进行,行进间练习的间歇为4~5分钟。  22、分段变速游泳 以50米为一段落进行变速游泳,每组250~300米,4~5组,间歇10分钟,强度为65~75%。快速段落要达到本人最快速度的70%以上,放松段落根据水平要求。  23、水中变姿变速游 同上段落,但以各种姿势混合游泳,每组各种姿势各游50米,3~5组,间歇10分钟。强度同上。  24、水中短距离间歇游 50米、100米或更长段落的反复,或不同距离组合的间歇游。做3~4次为一组,3~4组,每次间歇2~3分钟,每组间歇10分钟。强度为60~70%。  25、水中追逐游 两人相距3~5米,同时出发,进行追逐游,每次50米往返,做3~5组,强度为65~75%。心率达160次/分钟以上。游的姿势两人必须一致。  26、游泳接力 两人或四人50米往返接力,也可混合姿势游。每人游4次为一组,3~4组,组间歇5~8分钟。强度为60~70%,也可比赛进行。  27、两人追逐跑 跑道上两人一组相距10~20米(根据水平不同)。听口令后起跑,后面人追赶前面人,800米内追上有效,间歇3~5分钟,下次交换位置。重复4~6次,强度为65~75%。也可以要求在最后100米内追上方为有效。  28、上下坡变速跑 在7~10的斜坡跑道上做上坡加速快跑100~200米,下坡放松慢跑回起点。每组4~6次,3~5组,组间歇10分钟。强度为65~75%。  29、往返运球跑 在篮球场,由一端线运球至另一端线,然后换手运球跑回,往返6次为一组,做4~6组,组间歇2分钟。强度为60~75%。  30、往返运球投篮 在篮球场,由一端线运球至另一篮下投篮后,再运球返回投篮。每组往返4次,4~6组,组间歇3分钟,强度为55~60%。投持不限方式,要投中反返回。  31、运球绕障碍 篮球场上纵向放置5个障碍物,间距2米,听信号后做快速运球绕过障碍物往返跑,也可以竞赛方式计时。不得触碰障碍物。每组往返3~5次,3~5组,组间歇5分钟。  32、全场跑动传接球 篮球场上两人一组,由一端线开始,至另一端线后再传球跑回。每组往返4次,4~6组,组间歇8~10分钟。强度为60~70%。组间心率恢复到100次/分钟以下,开始继续练习。  33、跳绳跑 跑道上做两臂正摇跳绳跑,每次跑200米,5~8次,间歇5分钟。强度60~70%。要求每次结束时心率达160次/分钟,间歇恢复到120次/分钟以下时开始第二次练习。也可规定速度指标。  34、跳绳接力跑 在跑道上,两组相距100米,做往返跳绳接力跑。每组往返4次,4~6组组间歇5分钟。强度60~65%。应有一定的速度要求。  35、双脚或两脚交替跳藤圈 两手握藤圈,原地双脚连续跳藤圈或双脚交替连续跳。双脚跳每组50~60次,交替跳每组100次,都做4~5组,组间歇3分钟。强度为50~60%。  36、两人踢传球→绕障碍运球→跑动射门的组合练习 在足球场两人从底线开始向前跑动踢传球,过半场后,两人交叉运球,传接绕障碍(10个实心球,相距2米),然后跑动射门。往返2次为一组,4~6组。组间歇5分钟。强度60~65%。射门时由一人传球,一人射门。未射门的人,取球后两人向反方向再做上述练习。  37、两人跑动传接球→抢断球→连续射门 在足球场,两人跑动传接球,100米往返3次→两人一组抢断球3分钟→连续射门10次。2~3组,组间歇3分钟,强度为55~70%。跑动传球时尽量不丢球,从中圈开始运球跑动射门。  38、连续滑步→侧倒体垫球→滚翻 在排球场,根据教练员的手势及抛球动作做连续滑步移动→侧倒体垫球→接滚翻动作。连续做8~10次为一组,3~4组,组间歇8~10分钟,强度为65~75%。  39、沙坑纵跳→途中跑→双杠臂屈伸→双杠支撑前进 沙坑中纵跳20次→途中跑50米→双杠臂屈伸10次→双杠支撑前进,往返3次为一组,3~5组,组间歇5分钟。强度60~70%。沙坑纵跳为全蹲跳起,途中跑为70%速度,双杠臂屈伸符合标准,支撑前进不能间断或掉下杠来。  40、结合各专项动作循环练习 以各专项的专门练习或辅助练习等组成一套练习,反复循环进行。强度为65%左右。   (三)有氧耐力练习  1、定时跑 在场地、公路或树林中做10~2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定时跑。强度为50~55%。  2、定时定距跑 在场地或公路上做定时跑完固定距离的练习。如要求在14~20分钟内跑3600~4600米。强度为50~60%。  3、变速跑 在场地上进行。快跑段、慢跑段距离应根据专项任务与要求决定。一般常以400米、600米、800米、1000米等段落进行。例如中距离跑运动员常用400米快跑,200米慢跑的变速或600米快跑,200~400米慢跑等变速;长跑运动员常采用1000米快、400米慢等变速。重复次数一般4~8次为一组,1~2组,组间歇10~12分钟。一般以心率控制,快跑段落心率控制在140次/分钟左右,慢跑段心率恢复到120次/分钟以下,间歇时心率恢复到100次/分钟以下时,开始下一组练习。  4、重复跑 在跑道上进行,重复跑的距离、次数与强度也应根据专项任务与要求而定。发展有氧耐力重复跑强度不应大,跑距应较长些。一般重复跑距为600米、800米、1000米、1200米等,重复次数一般为4~10次。强度为50~60%。  5、越野跑 在公路、树林、草地、山坡等场地进行。如此跑的距离要求,一般在4000米以上,多可达1米。如以时间计算,一般在20分钟以上。多可达1小时多。强度为40~50%左右。  6、法特莱克跑 在场地、田野、公路上进行,自由变速的越野跑或越野性游戏。最好在公园、树林中进行,约30分钟左右,也可更长些时间。强度为50%左右。  7、定时走 在场地、公路或其他自然环境中按规定时间做自然走或稍快些自然走。一般走30分钟左右。强度为40~50%。  8、大步走、交叉步走或竞走 在场地、公路或其他自然环境中做大步快走,交叉步走或几种走交替进行。每组1000米左右,4~6组,间歇3~4分钟。强度为40~50%。  9、沙地连续走或负重走 海滩沙地徒手快走或负重(杠铃杆或背人)走。徒手快走每组400~800米,负重走每组200米,做5~7组,间歇3分钟。强度为45~60%,心率控制在160次/分钟以下。  10、沙地竞走 海滩沙地上竞走练习,每组500~1000米,4~5组,间歇3分钟。强度为55~60%。  11、竞走追逐 在跑道上,两人前后相距10米,听口令开始竞走,后者追赶前者,每组400~600米,4~6组,强度为50~60%,必须按竞走技术标准的要求,不能犯规,每组结束放松慢跑2分钟。  12、水中定时游 不规定游泳姿势及速度,规定在水中游一定的时间,如不间断地游15分钟、20分钟等。强度为40~50%,要求不间断地游。  13、水中快走或大步走 在深30~40厘米的浅水池中,做快速走或大步走练习,每组200~300米或100~150步,4~5组,间歇5分钟。强度为50~55%。  14、连续踩水 在游泳池深水区,手臂露出水面做踩水练习。每次2~4分钟,4~5次,间歇3分钟。强度为45~60%。也可以要求肩部露出水面,加大难度。  15、5分钟运球跑 篮球场内,以单手或双手交替运球跑动5分钟,3~5次,间歇2分钟。强度为45~60%。要求不间断进行,或要求一定距离。  16、10分钟带球跑 足球场内不限区域,中速带球运球跑10分钟,2~3组,组间歇5分钟。强度为40~50,要求不间断跑动,不能静止运球。  17、3分钟以上跳绳或跳绳跑 在跑道上做两臂正摇原地跳绳3分钟或跳绳跑2分钟。4~6次,间歇5分钟。强度为45~60%。要求每次结束时,心率在140~150次/分钟,恢复至120次/分钟以下开始下一次练习。  18、登山游戏或比赛 在山脚下听口令起动,规定山上终点的标记,可以自选路线登山或规定路线登山,可进行登山比赛或途中安排些游戏,如埋些"地雷",规定各队要找出几个"地雷"后集体到达终点,早者为胜等等。强度为40~60%。  19、长时间滑雪、滑冰 连续不间断地进行15分钟以上的滑雪及滑冰活动。强度在40~60%之间。  20、长时间划船 连续不间断地进行20分钟以上的划船。强度在50~60%左右。  21、30分钟以上的足球游戏 在足球场或手球场打比赛性游戏  22、篮球"斗牛"游戏 篮球场上打半场或全场比赛性"斗牛"30分钟以上。强度为45~60%。  23、5分钟以上的循环练习 根据专项选择8~10个练习,组成一套循环练习,反复循环进行5分钟以上。3~5组,组间歇5~10分钟。心率在活动结束时控制在140~160次/分钟左右,休息恢复到120次/分钟以下,开始下一组练习。强度控制在40~60%。  24、5分钟以上的跳舞 如健美操、迪斯科舞蹈等,不间断地跳5分钟以上。4~6组,组间歇5~8分钟。强度为40~60%。心率控制在160次/分钟以下。   
  发展耐力素质的注意事项  一、耐力素质练习应遵循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  耐力素质的发展水平与其他素质一样,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影响。如果耐力水平与生长发育水平不相一致,非但不能收到良好练习效果,可能还会严重地损害人体健康。因此,根据运动员的发育水平,合理地安排耐力练习,是发展耐力素质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一般来说,儿童少年时期正处于一般耐力和有氧耐力的敏感发展期,在这期间可进行一般耐力和有氧耐力的练习。男14~16岁,女13~14岁以后进入无氧耐力的敏感发展期,这时就可进行无氧耐力的练习。另外,耐力练习时的负荷安排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通常以130、150、170次/分钟的心率指标作为儿童少年小、中、大的适宜负荷强度标准。青春期后,负荷要求就要大得多。此外,耐力练习方法与手的采用,也要根据不同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从实际出发。  二、注意在耐力素质练习中体现个体化特点  要最大限度地发展耐力水平,就必须在练习中体现大负荷练习的原则。然而,由于运动员之间训练程度、机能水平、项目要求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因此,耐力练习的方法与手段应有所不同。而且练习的强度、练习的持续时间、间歇的时间与方式以及重复练习的次数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具有差异性。  三、耐力练习中应注重呼吸方法、节奏和深度  发展耐力素质,特别是发展有氧耐力水平,正确的呼吸是十分重要的。呼吸的作用在于摄取发展耐力的必要氧气。机体摄取氧气是通过呼吸频率和加深呼吸深度来实现的,二者之间,后者更重要。耐力训练对氧气的需求量大。运动员更应重视呼吸问题。有训练的运动员的呼吸,不是靠加快呼吸的频率,而是以加深呼吸的深度、特别是呼气的深度。只有呼气深,呼吸道中的CO2气吐得多,才能吸进更多的氧气。同时应培养运动员用鼻子呼吸的习惯(游泳除外),因为鼻腔有粘膜可以净化空气,也可以使氧气暖和一些再吸入气管,还可减少尘埃和冷气进入肺部。有人还认为用嘴呼吸会出现以横隔膜升降的浅呼吸,用鼻呼吸就可避免这种现象。  对各项目的运动员都应注意练习他们呼吸的节奏与动作节奏的协调一致,呼吸节奏紊乱,就会使动作节奏遭到破坏,也会使能量物质的消耗增加,不利于耐力水平的提高。  四、耐力练习注意激发练习者的主动性  运动员在练习中是否主动投入,对练习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主动投入时,中枢神经系统、内脏系统和肌肉系统等都能处在一个良性状态下,为机体承受较大的运动负荷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有利于耐力水平的提高。耐力练习中影响练习主动性的因素较多,主要是和兴趣、意志品质、目标追求、思想认识等有关。所以,耐力练习除了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与手段激运动员的兴趣外,还要注意培养运动员刻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另外,也可有生动的例子说明耐力水平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使运动员从思想上加深对耐力练习的认识,并溶于行动之中。提高运动员的练习主动性还可通过建立逐级目标来达到,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逐级目标,每当运动员达到一个目标,就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做能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练习信心,会使运动员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到耐力练习之中。
  五、注意有氧耐力练习与无氧耐力练习相结合  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虽然在代谢过程中表现出较大差异,但是两者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有氧耐力在基础,无氧耐力的发展是建立在有氧耐力提高的基础上。通过有氧耐力练习能使心脏体积增大,每搏输出量提高,从而为无氧耐力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一开始便是无氧耐力练习,就很难提高每搏输出量,还会影响全身血液的供给,对今后发展不利。反过来,发展有氧耐力过程中,穿插一些无氧耐力练习,能改善运动员的呼吸能力和循环系统的功能,这有利于提高机体输送氧气的能力,对提高有氧耐力水平极为有利,由此可见,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所以,在耐力练习中要注意两者的结合,至于有氧耐力练习和无氧耐力的练习的比例,应视实际情况而定。  六、耐力训练要根据各专项的特点要求,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  教学训练的实践证明,不同强度的负荷对发展某一代谢能力作用不同,如短跑运动员必须在有氧代谢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无氧代谢能力,以短距离大强度负荷为主。马拉松运动员必须重点发展有氧代谢能力,以强度不大的慢跑为主。不同强度的负荷对人体内有氧及无氧代谢供能上比例不同。  七、发展耐力素质时,应严格技术要求  长时间进行有氧耐力训练时,对运动员的技术运动有严格要求。使之保持正确、协调、运用自如、准确。这可使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合理、稳定,有节律地交替,从而推迟疲劳的产生。   八、耐力练习后应注意消除练习者的疲劳,使其尽快恢复  耐力练习时间长,消耗的能量大,所以训练后积极补充能源物质很重要,它使练习者机体更快地恢复及获得超量能源的储备。另外还要采取有效地措施和手段,使疲劳的肌肉及神经系统得以放松和极早消除疲劳,为下次练习创造条件,这对耐力性项目的运动员极为重要。因为恢复性措施及恢复性训练,直接影响系统训练及大运动量训练的效果。   九、在耐力练习中要注意加强医务监督  由于耐力练习时间较长,运动负荷较大,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也比较深刻。如果运动员在健康水平不佳或者机能能力有障碍的情况下,进行大负荷的耐力练习,就容易对人体各系统的功能造成严重的损害。所以在耐力练习时加强医务监督就非常必要。  耐力练习中的医务监督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练习前的机能评定,简单的有血压、心率情况以及运动员的自我感觉等。  二是练习时运动员对负荷安排的承受情况,如重复动作的变异程度、运动员练习时的面部表情等。一但发现异常情况就应根据实际情况,或减量或中止练习,以防不测。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与我们联系:Email:wjljzwf. Tel:
主办: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基教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氧代谢能力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