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网与东盟旅游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网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加强中国与东盟旅游产业合作对策研究——基于当前国际背景下旅游合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重要性视角--《东南亚纵横》2012年10期
加强中国与东盟旅游产业合作对策研究——基于当前国际背景下旅游合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重要性视角
【摘要】:中国与东盟旅游合作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国际环境下,加强双方旅游合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双方旅游合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面对新形势,要在合作突破口、合作内容、合作环境等方面有新作为,才能有效加强双方旅游合作,从而推进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592;F593.3【正文快照】:
中国与东盟旅游合作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加强中国与东盟旅游合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在现有的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旅游合作,从而带动双边经贸合作深入发展,促进双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秦慧;阮思阳;;[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刘倩;朱明玥;;[J];经济论坛;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贺友桂;;[J];东南亚纵横;2006年06期
刘庆;;[J];大众科技;2010年11期
贺勤志;;[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年10期
赵本灿;;[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刘倩;朱明玥;;[J];经济论坛;2010年01期
秦艳萍;;[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建军;[D];云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胜男;[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伍百军;[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王宇;[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胡晓玲;[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孙巍;[D];厦门大学;2008年
户怀树;[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陈娟;[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唐书娟;[D];云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秦慧;阮思阳;;[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程大兴;[N];广西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影响
JavaScript is disabled for your browser. Some features of this site may not work without it.
dc.contributor.advisor
dc.contributor.author
dc.date.accessioned
T02:00:44Z
dc.date.available
T02:00:44Z
dc.date.issued
10:40:50.0
dc.identifier.uri
http://dspace.:8080/dspace/handle/
dc.description.abstract
目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两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与特征。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双重推动下,区域旅游合作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旅游业是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旅游合作的程度将会更深,范围将会更广,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旅游业也会迅速发展。而随着中国—东盟区域旅游合作的拓展与深化,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将加快。 本文共分为三部分,即前言、正文和结语。本文旨在尝试运用旅游学、旅游经济学和国际关系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实证分析的方法,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对中国—东盟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进行分析。并尝试对东盟的中国旅游客源市场的特点和发展进行分析,努力探析中国游客的增多对东盟国家、中国以及中国—东盟关系的影响,希望通过以上分析能够为未来中国—东盟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一些借鉴。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东盟国家的重要旅游客源国,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到东盟国家旅游,对东盟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东盟国家的旅游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也对中国软实力的提升以及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dc.description.abstract
At present,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re two important development tendenc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world economics. Under the dual impetuses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turns into an inevitable tendency. Tourism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cooperation of trade area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Along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the degree of tourism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will be deeper, the scope will be broader, the tourism among members will develop rapidly. As the expansion and deepening of China-ASEAN 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the process of China-ASEAN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will also speed up.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namely foreword, text and conclusion. The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progress of 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with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tourism, tourism econom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t also tries to analyze the Chinese tourists source market of ASEAN. With the above analysis, the paper hopes that it able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future of the 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At present, China already became the important tourist source country of the ASEAN countries, more and more Chinese citizens go to travel in the ASEAN countries. It has material effects on ASEAN countries, China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dc.language.iso
dc.relation.uri
http://210.34.4.28/opac/openlink.php?strText=29016&doctype=ALL&strSearchType=callno
dc.source.uri
http://210.34.4.13:8080/lunwen/detail.asp?serial=32609
dc.subject
中国—东盟; 区域旅游合作; 客源市场
dc.subject
China-ASEAN; Regional Tourism C Chinese Tourists Source Market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影响
dc.title.alternative
China-ASEAN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Influence
dc.date.replied
00:00:00.0
dc.description.note
学位:法学硕士
dc.description.note
院系专业:南洋研究院_国际关系
dc.description.note
条目中的文件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_旅游业的 ...中国-东盟探索发展旅游业促进减贫_旅游频道 - 中国经济网
&&&&&&&&&正文
中国-东盟探索发展旅游业促进减贫
来源:广西日报
  在全球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借助旅游业,拓展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合作与交流、共同减贫,成为当下中国与东盟各国关心的议题之一。
  11月1日,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大湄公河次区域工商论坛主办、自治区工商联承办的“中国-东盟旅游促进减贫研讨会”在南宁举行,与会的中国与东盟嘉宾一致表示,中国与东盟同为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是区域合作的重要目标,双方旅游资源独特且丰富,应深化各种旅游合作,探索民间资本进入旅游业,开发区域内旅游资源,促进区域内减贫。
  以山水田园、民族风情为代表的旅游业,不仅成为广西贫困地区摘掉“贫困帽”的利器,更是广西与东盟合作最先取得实效的先导产业。
  吃旅游饭 走致富路
  “旅游业是当今全球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旅游产业密度高、链条长,对地区经济有着巨大和快速的帮助作用,同时也是帮助民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大湄公河次区域工商论坛主席孙安民如是说。
  “旅游减贫这一全新模式已成为扶贫的重要途径。”自治区副主席杨道喜说。
  广西龙胜,平均海拔700米,是一个典型的90%是山,5%是水,5%是田的贫困县。可龙胜“贫”却并不“丑”,其生态环境优越,不仅有号称“华南第一泉”的温泉,“天下一绝”之美誉的龙脊梯田景区,且民俗风情浓郁,“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政府主导实施旅游开发扶贫后,“龙脊梯田”、“红衣节”和温泉让龙胜声名鹊起,壮乡、瑶寨、侗家、苗山大变样:昔日自食的红薯、芋头、蕨菜、竹笋成为商品;自酿自食的水酒、自产自食的茶叶,成了客人必喝的名酒名茶;独具民族风味的油茶令客人垂涎;香菇、木耳、龙脊辣椒变成白花花的钱;送给情郎的绣球与日常穿戴的服饰成了旅游纪念品……旅游业直接和间接带动了龙胜2.5万人脱贫,成为广西第一个受到国务院表彰的脱贫先进县。
  “广西是全国重点扶贫地区之一,也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旅游与扶贫对接,成为广西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自治区旅游局副局长余小军说。
  巴马,挖掘长寿养生资源,整合特色强势推出,最近5年,年均接待国内外游客将近100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收入21亿元,创汇800万美元,扶持贫困农户13741户,直接和间接减贫人口6.5万人,创造了广西旅游发展史上的“巴马现象”。
  广西边境建设大会战后,一条起于东兴市竹山村,终于百色那坡县弄合村,与云南省富宁县相连,途经与越南接壤的东兴、防城、宁明、凭祥、龙州、大新、靖西、那坡等8个县(市)的“兴边富民沿边公路”建成。
  这条公路,串起了边境线上一个个风光秀美的景区:大新德天瀑布、明仕田园风光、靖西通灵大峡谷、宁明花山壁画,让边境旅游成为广西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路通后,“德天跨国大瀑布”火了,大新县旅游热了,这个桂西南新兴旅游名城,成为广西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广西依托贫困地区和旅游资源优势和扶贫龙头企业带动,成功推出了一系列以民族风情、红色旅游、自然山水、边关览胜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开发了大批旅游产品,带动了大量贫困劳动就业。开发一方景区,繁荣一方经济,致富一方地区的比例在广西比比皆是。”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莫雁诗说。
  通过扶贫开发,广西集中资金集中力量,10年间投入117亿元进行6大会战,全面改造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并开发了一批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为一体的民族旅游乡村,反过来又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期待多方共同发力
  与广西一样,东盟很多国家旅游资源丰富,魅力独特,未来中国与东盟该怎样深化合作,给区域内民众,尤其是仍在贫困中的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大湄公河次区域工商论坛秘书长、老挝国家工商会副会长欧迪特·苏旺那旺建议,中国与东盟可共同开发一些主题性的旅游圈,如湄公河三角以及南海岸走廊、湄公河发现之路、湄公河遗产道路、湄公河喀斯特地貌的旅游线路、湄公河茶马道等,推动旅游发展,致力减贫。
  泰国旅游科技协会董事会主席阿皮查萨库勒苏瑞雅达说,中国与东盟需要举办论坛来推动旅游业、旅游产品的销售、旅游服务的销售,创造更多的就业。
  来自缅甸旅游公司的吴南南韩说,中国与东盟应拿出一个总体规划,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商会、旅游协会参与其中。
  柬埔寨律协商协会会长冲·萨姆巴斯提倡发展生态旅游。柬埔寨政府已经圈定4个地区来发展生态旅游,这样不仅能减贫,而且可以让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丘德彬建议让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跨区域经济发展中,资源配置、产业布局、资金运用、人才交流等方面存在协调与作等诸多问题。而代表企业利益与政府沟通的商会组织,能把多方利益更有效融合,更好地促进产业调整、资源配置。特别是吸引更多有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参与旅游扶贫开发,才有机会尽更多力量通过旅游促进贫困减少。
  全国工商联旅游业商会会长王平指出,旅游产业若想高速发展,必须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等条件进行系统规划,让老百姓尝到甜头。以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例。迪庆海拔高,生态完整,是藏族居住地,2003年全国工商联接手做扶贫项目的时候,游客不到目前的10%。根据迪庆的生态环境特点,扶贫项目组将迪庆定位为中高端旅游市场,把当地的传统文化、农业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物、服装全部恢复。如把所有酒店改造成当地特色风格的建筑,说服当地政府官员和百姓穿传统民族服装,引进基金帮扶引导百姓制作传统手工艺品,恢复种植青稞,形成了一个个专业村和旅游产业链。经过数年运作,目前迪庆已是中国第三大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值达到GDP的56%,当地老百姓就业率50%。
  自治区工商联主席磨长英提出4点建议:建议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基础设施、旅游项目进行整合,并合理规划,鼓励各种资本投资次区域旅游产业,为推动旅游项目投资与合作;建议加大政府间旅游业的开发与合作,加大贸易便利化战略框架的实施,为跨国旅游提供便利和制度保障;建议发挥商会作用,开展广泛深入的旅游合作与交流;建议加强合作,提高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协调旅游利益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分配,引导各种资本致力于减贫工作。
(责任编辑:刘晓冉)
风尚热图推荐
今日最推荐
热文点击排行榜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期共收录文章14篇
  摘要: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行零关税正式启动。本文根据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从纵向和横向来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经济的实证影响和广东采取的措施办法。 中国论文网 /2/view-378557.htm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影响;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752.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日全面启动。标志着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组成、接近6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额的区域,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广东与东盟各国不仅有地缘上的优势,而且无论在人缘关系还是投资习惯上都具有一定优势,同时广东也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先锋,这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将会对广东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一、自由贸易区对广东经济近年的纵向影响及对策   (一)2005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经济的影响   广东与东盟的贸易自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据海关统计,广东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在2005年就达到了369亿美元,占广东对外贸易总额比重的8.62%。其中,自2001年到2005年短短的五年间,占全国对东盟贸易总额的33.18%。广东也由此成为了中国走向东盟的龙头,东盟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广东第五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但统计却表明,当全国都聚焦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时,广东却对东盟市场进行“冷处理”,在年期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以年均33.03%的速度增长,而同期广东的数据却仅为22.74%,比全国平均增速低了10.29%。总体而言,在2001年至2005年期间,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经济的影响可以归纳为双边贸易稳步发展,但后劲不足。   造成广东增速慢的原因主要是长三角地区的迅猛发展。长三角地区的优势不仅在于其出口方面增速快,而且还在与其善于利用东盟的石油、天然气等有限资源发展自身经济,在这一点上广东应该多向长三角地区学习,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力度,力求出口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改变过去三来一补的加工模式,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已经创造自由品牌。   (二)2006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经济的影响   2006年,广东企业得益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及部分货物贸易降税计划的启动,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对广东进出口的刺激作用渐显,广东出口企业更多地利用此政策来获取关税优惠。2006年,广东检验检疫局共为企业签发的中国-东盟优惠原产地证书签证份数和签证金额分别是2005 年的3.5倍和5倍。总的来说,广东与东盟的双边经贸合作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   (三) 2007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经济的影响   过去,广东在出口市场上一直严重依赖于欧美日三大市场,不少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利用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手段实现其反倾销战略,因此广东的出口常常受到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困扰和威胁。据省外贸厅统计,广东被卷入贸易摩擦的企业应诉率从2001年的44%上升到2006年的90%,其中欧美地区更达到100%。广东地区的贸易摩擦在过去几年越演越烈,迫使广东开拓新市场,降低贸易风险。2007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贸易区内的优势使广东企业有效降低对外贸易的风险,同时也实现其出口市场的多元化。   (四)2009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经济的影响   2008年底,中国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之间已有600项产品实现零关税,其中一半以上涉及到传统产品,例如家电、服装纺织品、鞋帽、塑料制品等.2009年广东大力发展的电子信息、机械电器和石油化工三大新兴产业将与东盟国家相对薄弱的基础工业有巨大的互补空间,这将为广东的新兴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出口市场,同时更蕴含着巨大商机。概括而言,2009年广东经济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积极影响之下,其传统产业的出口仍然保持强势,同时也扩大了广东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   (五)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2010年广东经济逐步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基于欧美日经济逐步复苏,其对进口需求的增加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对广东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的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巩固发展自身与东盟的经贸关系。   为此,广东应该采取以下几点对策,紧抓机遇,更好的发展自己。   1.进一步发展产业内贸易,优化广东的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具有鲜明的多层次性,可分为基于生产工艺分工和基于产品差异化的产业内贸易。目前,广东地区与东盟的贸易主要是产业内贸易。据数据显示1993年―2000年期间,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内贸易的增加约有80%是源自于产业内贸易。可见产业内贸易的增长前景非常乐观。同时由于东盟各国经济、文化的差异和偏好的不同、技术水平的差异,广东作为与东盟接触最早、接触最广的地区之一,可在多个层次上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国际分工,从而扩大自己的出口额和市场占有率。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领跑者,省内具有诸多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这样便可以充分利用彼此间的资源优势和关联关系,创造更多财富。例如,可利用东盟境内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的生产资料,在东盟地区设厂生产半成品,然后在广东的公司再进口装配后出口到欧美日等地。这样就可以比直接在省内采购原材料、生产产品节约大量成本。   2.重点推进四大产业与东盟的合作,加快产业升级    首先是加大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分工合作。服装、纺织品向来都是广东地区出口贸易中最有竞争力的行业之一,但由于不断受到欧美各国的限额壁垒限制,使得很多企业的出口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限制。现在,广东企业可以通过东盟作为跳板,先把产品通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现零关税的出口到东盟,再把纺织品、服装等从东盟出口到欧美地区,从而规避欧美对我国纺织品、服装的限额限制。   其次,东盟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天然气、石油、铜、铁等等,要保证广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首先要保证各项资源的有效持续供给。所以广东可以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东风,同东盟各国研讨,进口相关资源,以保证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服务贸易作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广东应给予充分的重视。随着《服务贸易协议》的签订,广东与东盟各国在金融、商业服务、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机遇也大大提高了,广东企业应牢牢抓住机遇,抢占市场,极力发展第三产业,从而优化产业结构。   最后,对外承包工程也是广东的重点产业之一。我们可以利用地缘优势与人缘优势,巩固并发展对东盟地区的工程承包。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彼此间的工程贸易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广东企业重点发展东盟市场,把此看成是自身发展的重要战略。    3.利用地缘优势,打造广东成为物流中心   广东应充分利用自身与东盟的地缘优势,建设海上通道,发挥港口航运业的龙头作用,逐步发展成南方地区的物流中心。目前,广东已初步形成以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为首的五大枢纽港。据海关数据显示,仅2006年前11个月,泛珠三角九省区经广东口岸就对东盟出口货物135.3亿美元,广东应进一步加大对港口航运业的投入,使其继续发挥华南乃至中南、西南地区的龙头作用。此外,随着陆路运输与航空运输的不断发展,广东也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加快建设通往东盟的运输通道并做好通关、仓储业的配套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把打造成物流中心,更好的为全国企业、乃至东盟企业服务。
  4.借助相关政策优惠及香港的国际地位,鼓励广东企业“走出去”,投资东盟   根据2006年签订的《投资协议》,我国政府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用于支持我国企业投资的优惠贷款将逐年递增,在2009年达到80多亿美元。同时,因为国内法律的不断完善,劳动成本的不断上升,政府应该鼓励优质企业到东盟设厂,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利润率。   此外,香港作为亚洲地区的产品转口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广东企业可充分利用香港,实现自己“走出去”的投资策略。例如,广东企业可在香港开设关联企业,在港代理广东公司与东盟的出口加工企业之间的进出口业务,从而充当进出口组织者;此外香港也可以为广东企业提高国际化的融资服务。   通过分析2005年至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经济的各种影响,我们可以概括为积极影响为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断促进广东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的良性发展。对此,我们总的对策应该是紧抓机遇,在保证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加大力度发展新兴产业,着重加强研发能力创新能力,进一步落实“走出去”策略,充分利用东盟的各项优势资源,发展自身特色经济,保持经济强省的地位。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经济各方面的横向影响及对策   (一)农业方面的影响及对策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在经济中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广东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农产品贸易特征   目前,东盟已经成为广东农产品的第五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广东进口东盟的农产品数量快速增加,同时出口量却呈现逐步下滑的趋势。广东与东盟各国在农产品贸易结构上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但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的不同,在产品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双边贸易间也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首先,农产品贸易逐步由产业内贸易转变为产业间贸易。近年来,广东与东盟都开始调整农产品的产业结构,集中资源生产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使得广东与东盟的农产品双边贸易以资源为基础的程度逐步加强。广东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由2002年的0.68下降至2006年的0.4,进一步说明了农产品贸易正在向产业间贸易转变。   其次,不同农产品的贸易情况相异。基于不同农产品的生产条件、要素需求的不同,广东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同时具有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情况。例如在动物产品和植物产品上,广东分别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呈现产业内贸易;在食品、烟草及制品上,广东与新加坡和泰国间也呈现产业内贸易;而在动植物油脂上,广东则与所有东盟国家呈现产业间贸易。   随着时间的推移,广东与东盟在农产品贸易上的重心会不断向产业间贸易转移,仅有少数种类的农产品存在产业内贸易,例如广东与泰国的蔬菜、水果等。因此广东应该大力发挥比较优势,适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与东盟的互补性,并重点培育竞争力强的产品,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外贸市场。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进口东盟农产品的影响及对策   广东人一向喜欢吃水果,尤其是进口的热带水果,以前很多人都会因为进口水果比较贵而偏向于国内的温室水果。但是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彼此间货物实行全面零关税,大家可以享受到物美价廉的进口热带水果。据海关数据显示,广东从东盟进口的水果主要包括榴莲、龙眼、山竹和香蕉,广东作为东盟水果的主要消费市场,其进口量占我国东盟水果进口总量的60%以上。2009年,广东仅从泰国进口的水果就已经超过了2万吨。 为此,广东通过进口东盟农产品的数量和品种知道广东市场上的需求所在、鼓励企业和农民按市场需求合理规划生产;同时观察进口农产品的质量,对广东企业和农民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援,使其所生产的产品可以达到进口农产品的质量,增加其市场竞争力。   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农产品出口东盟的影响及对策   柑橘作为广东重要的出口水果之一,以柑橘的出口为例,说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2009年1月,广东对东盟出口柑橘已达到3万吨,东盟成了广东柑橘最大的外销市场。其中,对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越南分别出口1.5万吨、4550吨、1989吨和610吨。广东柑橘对东盟出口显示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但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出口企业大多是规模较小,受到资金、技术等限制,难以把整个柑橘产业做大做强。广东应该正视目前农产品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合理布局柑橘品种结构,构建生产基地,加大科研力量,对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指导,保证柑橘质量,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二)制造业方面的影响及对策   随着欧美经济继续笼罩于金融危机中,东盟市场对广东企业的重要性是越来越明显的。下面我们以家具业和自行车为例说明东盟市场对广东企业的重要性,广东企业应该继续发展比较优势,进一步了解东盟市场规律、运行规则和消费习惯,逐步创立自有品牌,不断加大研发、生产、销售、市场、服务等各个环节的连接配套,为保护和发展好东盟市场铺就更加宽广和长远的发展道路。   1.广东家具业出口东盟的情况及对策   虽然美国依然是广东家具出口的最主要市场,但广东家具出口东盟的数量增长快速。据海关统计,2009年广东出口家具将近10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近20%。广东企业可以改变策略,把东盟作为出口的首要市场,进一步了解东盟各国在家具上的喜好,根据市场需求设计生产有针对性的产品,进一步扩大并巩固东盟的市场份额。   2.广东自行车出口东盟的情况及对策    2006年,东盟已经超越了欧美,成为广东自行车出口的第五大市场。目前出口的自行车基本上以价格较高的山地车为主,2009年的出口均价已经超过了每辆40美元,同比增幅达到8%。此外,附加值较高的越野自行车也越来越受到东盟消费者的青睐,全年对东盟的出口量已经超过8万辆。广东企业可以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不断设计生产附加值更高的产品,改变过去以廉价品为主的生产模式,逐步提高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转向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3.第三产业方面的影响及对策   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地位愈加重要,其中旅游业正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标志。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广东一些旅行社推出大量包机直飞东盟国家的旅游产品,抢占东南亚旅游市场。东南亚国家一直是广东游客钟情的出境游目的地,其业务份额占了各大旅行社出境游总额的30%以上。随着贸易区的启动,旅游费用下降、签证手续的进一步简化,也会使东盟国家旅游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此外,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各成员国均打开国门,欢迎区域内的别国到境内投资,逐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同时在逐步开放的过程中也逐渐引入竞争,促进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随着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各国的第三产业融合程度也会进一步加深,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为此,广东政府应该进一步扩宽对东盟开放第三产业的领域,引进更为先进的理念、同时也给本地第三产业带来竞争,在竞争中学习、进步,为“走出去”打下良好基础。   4.产业升级方面的影响及对策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广东与东盟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经济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和潜力巨大。正如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说所的,广东将把发展与东南亚各国的经贸关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将鼓励和组织广东企业到东盟投资,加强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旅游、现代物流等领域的合作,共同解决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双方合作取得更大成效。
  广东在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自身存在着一系列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劳工成本提高、土地成本上升、生产原料能源价格高涨、严重的环境污染等等。广东只能通过产业升级或者把现有产业中已失去竞争优势的产业外迁到国际分工中处于更低级的地区,空出广东本地的生产空间给新兴产业发展,让其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   东盟十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广东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不同东盟国家继续拓宽合作领域实现产业升级。首先,广东可以加强与新加坡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新加坡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具有高科技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而且对外投资非常活跃。与广东经济结构有很强的互补性,利于促进广东的产业升级。   其次,可以加强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的能源合作。马来西亚是传统的产油国和世界上重要的石油、液化天然气的输出国;印尼是东盟最大的石油产国和出口国;菲律宾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广东与这些国家地缘相近,可以进行能源资源合作,优秀企业更可以利用自身的资金、技术参与相关国家能源资源的勘探与开发,进一步加深合作。   最后,广东可以加强与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的制造业合作。这些国家经济、技术相对落后,广东具有比较优势。广东可以利用上述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在当地设厂,与当地企业合作产业内分工,积极向外投资,转移竞争力较弱的产业。   三、结论   本文以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经济影响及对策,分别通过按时间顺序和按产业类别讨论其影响及对策。在时间顺序上,从2005年至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东经济主要起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双边贸易发展、降低贸易风险、扩大广东对外市场以及带动新兴产业等方面。总体而言,广东的对策应该是充分发挥现有优势产业的积极作用,同时加大创新力度,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贯彻“走出去”战略,反客为主,积极投资东盟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和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惠政策。   在产业类别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广东各行各业分别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对农业主要是促进其转向产业间贸易;对制造业主要是促进其产业升级、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对第三产业主要是促进其良性循环;而对产业升级方面则是促使广东与东盟各国实行不同领域的合作。所以,广东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在农业上积极实现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在制造业方面积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其具有独特性;在第三产业方面则是在竞争中不断学习提高自我;在产业升级方面则是分别与东盟各国在不同领域进行不同合作,彼此实现互补,共同发展。   基于上述论述,有理由相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会大大刺激我国经济,使其步入可持续发展阶段,但该作用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体现,因为在贸易区启动后彼此间必然会存在磨合期,包括我国产业的升级换代也将在该阶段完成,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整合之后,其积极作用才能有所体现。      参考文献:   [1] 杨国昌,刘长庚.东盟合作与APEC进程[J].世界经济,2002,(7).   [2] 马来西亚中国经济贸易商会.东盟中国:营造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M].世界知识出版社.   [3] 苗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意义及展望[D].2003,(12).   [4] 郑一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东南亚研究,2005,(1).   [5] 尹宏帧.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我国经贸的影[D],2004,(4).   [6] 廖成萍,林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十年回顾[N].广西日报,.   [7] 陈建荣,张振江.广东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J].东南亚研究,2005,(3).    (编辑:何乐)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