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东风吹来,落叶归根说向东飞翔..范文

[转载]我的作文教学
如果你想知道我们到底可以飞多高,请给我们一片足够高的天空。在这样的天空下,你才有可能区分麻雀与雄鹰。
——致2013年高考作文命题组
我的作文教学
不同民族语言的物质外壳只是一种载体,如同笛子、吉它、钢琴等不同乐器千差万别的形制结构;真正让我们爱上它们的原因不是它们的物质外形,而是从它们里面发出来的充满了情感和意味的声音。
同一首曲子用不同的乐器演奏,会有不同的情调韵味、相同的审美享受;同一个故事用不同的语言讲述,会有不同的特色风格、相同的感动启迪。
促进学生以写作为乐,要着眼于生活感受和生命体验的积淀,辅之以激发机制,并适应学生的表达需要而在写作技巧方面作适当引导,为学生的生活意识向写作思维过渡搭桥。让学生内心产生创作的冲动,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而且知道怎样以一种艺术的、审美的方式去说。
培养丰富的内心世界。
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是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志。真理的追求。”日本于1989年改善教育课程的标准,修改后特别注意4个基本方针,其中第一个方针就是“培养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坚韧不拔的人。”
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由于语言本身具有的生活性、人文性、思想性、移情性等特点,使得华文教师透过阅读来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成为可能。同时,每一个语文教师自身也是一种资源。教师自己丰富的情感和美丽的内心世界也可以诱发、引导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果没有充分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写作中往往会词不达意,满脑子的想法却没有办法表达和呈现,思想无法物化,精神不能外显,就会陷入困顿挫败,逐渐失去写作的兴趣和信心。这样的积累与运动是非常必要的,但又不能让学生感到疲劳厌倦,那就需要注入老师的活力和激情,每次阅读他们的作业本时,都要灌注真情的赞美和鼓励,给他们写下贴心的话语。
同时,教师要不断用新鲜的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创作冲动。例如课前五分钟创意活动、课本剧创编表演赛、传统文化情境对话(例如“吴刚与嫦娥”“断桥相会”“牛郎织女”等等)、对联成语大赛、谈古论今、中西文化对对碰、故事接龙、课堂人物速写、三月诗会、专题研究、
“十佳”讲坛、黑板报每日主题论坛、创作班歌(学生自己作词作曲)、古诗词酬唱、颁奖辞类型的人物素描、影视欣赏……
二、以读促写,指导方法。
联系阅读进行写作指导,联系生活体验,以经典语言来强化语感和创作意识。这是写作教学的学理性基础——在感受美鉴赏美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创造美。
例如关于描写的专题指导,可概括出几条原则并辅以实例进行解说——“描写五要五不要”。
①要想象,不要直白。
描写要善于调动生活经验和生命感受,善于想象和联想,例如:
“然而天山的两侧都苏醒了,就像高峻的鼻梁两旁一先一后睁开的两只眼睛”“夏来了,蝉声呼唤着绿阴,绿阴涨满了黄河两岸”这样的句子,就极富想象和联想。张晓风《秋天·秋天》的开头:“满山的牵牛藤起伏,紫色的小浪花一直冲击到我的窗前才猛然收势。”这样的描写,有点有面——既写出了满山遍野的如花的海洋一般的牵牛藤的整体形象,又写出了冲击到“我”窗前的一小片牵牛藤的小浪花的局部形象;有动有静——由远处的“起伏”到近处的“冲击”最后“猛然收势”,戛然而止;有形有色有神——满山地起伏着,紫色的小浪花,富有生命力,如同一个倔强而顽皮的孩子。作者不仅抓住了形象的特征,而且写出了其动感与活力。不仅写得“像”,还写得“活”,不是“纸花”、“塑料花”、“绢花”式的美丽,而是形神兼备,活色生鲜。再平凡不过的藤蔓,再普通不过的花朵,在作者眼中,却充满了诗意的美。又如刘亮程的句子:“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开花,在有诗心的人眼里,是一个美妙的童话。又如鲍尔吉·原野的句子:“没有什么生物比蝴蝶更了解空气。透明的空气在蝴蝶看来,像海浪一样,是浩浩荡荡的。”以蝴蝶的视角来感受空气,居然能够想到浩浩荡荡的“海浪”,实在是平中出奇。
②要具体,不要概括。
在描写的语言表达方面,我们首先应该注意的是:要具体,不要概括。
譬如看到下面的文字:
“天空是蓝色的,鸟儿飞来飞去,远方的山模糊不清,绿色的田野散发着好闻的香味。”
我们会立即知道我们面对的是一位低年级小学生。为什么呢?因为这段描写是以概括的方式,描绘了一幅既模糊而又毫无重点的场景。我们完全可以对这一景色作出另一番描写:  “天空是孩子们画中的那种天空,彻头彻尾的深蓝色。绵延的山脉看上去就像恐龙的脊背,人字形的大雁在头顶盘旋。青翠欲滴的田野散发着阵阵新割的牧草的清香。”
就拿中国的古典诗词来说吧,“愁”是一种很抽象的情感,你看不见摸不着,但优秀的诗人可以把它演绎得很具象。
如李白写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有多长啊,像三千丈的白发那么长。
李清照写道:“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有多重啊,船儿都载不动。
李煜则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是什么样啊,就像那春水流也流不尽。在这三位姓李的诗人笔下,看不见摸不着的“愁”有了长度,有了重量,还有了形态。
而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则这样写道: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云鹤的《野生植物》是这样写的:
有叶/却没有茎/有茎/却没有根/有根/却没有泥土/那是一种野生植物/名字叫/华侨
显而易见,这里要说明的问题就是,“在细节描写中要具体”。
因此,当你动笔写作的时候,请记住,不是“一杯饮料”而是“一杯柳橙汁”;不是“一只狗”而是“一只长卷毛狗”;不是“一束花”而是“一束郁金香”;不是“一顶帽子”而是“一只破毡帽”;不是“一幅画”而是一幅“梵高的《向日葵》”……
③要艺术化,不要照搬生活。
描写的语言要追求艺术化的特征,它应该是独具特色、蕴藉凝练、耐人寻味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将种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训练到炉火纯青,使用起来丝毫不着斧痕。
例如潘向黎的短篇小说《白水青菜》中对男主人公喝汤的感觉的描写:
就那么一口,整个胃都舒服了,麻木了一整天的感官复苏,脸上的表情都变了,好像一个薄薄的壳被敲碎了,所有的肌肉、每一条纹理都活了起来。真是好汤!
后来,他不只一次怀念那时的生活。那种安宁,那种坐在餐桌座前等着妻子把瓦罐端上来的感觉,掀开瓦罐的盖子时看到的好看的颜色,第一口汤进口,微烫之后,清、香、甘、滑……依次在舌上绽放,青菜残存的筋脉对牙齿一点儿温柔的、让人愉快的抵抗,豆腐的细嫩滑爽对口腔的爱抚,以及汤顺着食道下去,一路潺潺,一直熨贴到胃里的舒坦。(《小说月报》2004年第4期)
这里的喝汤,其实是“喝”家的感觉。频繁的应酬使男主人公已经“昏迷了味蕾”,其实是昏迷了情感,只有在妻子每天特地为他精心煲制的汤中才想到了家的温馨。当经不住诱惑而离家别恋的他在身心俱疲之后,不由自主又时时怀念起喝汤的感觉。作家在这段细腻的精致的文字中,把常人无法体会到的喝汤的生理和心理感觉描摹得栩栩如生,可感可知。看起来似乎不动声色,其实已经非常形象独特地演绎了男主人公对家的怀念和失去家的无奈。而文字里边使用的比喻、夸张、比拟、移就等修辞手法,也十分精纯熟稔。
再譬如南郭沫若将“六十五个国家在天安门城楼上欢笑”改成“半个世界在中国的阳台上谈笑风生”,这样的灵感又有几人能够在瞬间获得并划时代地在历史的上空永远闪耀光辉?
又如屠格涅夫在写一个老太婆死去时只用了这么一句话:“一只苍蝇从她蓝色眼膜从容地爬了过去”,“从容”一词用了比拟的手法,令这带着腐朽气味的画面给读者带来了惊心动魄的印象。
④以景传情,不要为写景而写景。
如汪曾祺《八月骄阳》里的一段话:
柳树上知了叫得非常欢势,天越热,它们叫得越欢。赛着叫。整个太平湖全归了它们了。
张百顺回家吃了中午饭。回来,那个人还在椅子上坐着,望着湖水。
粉蝶儿、黄蝴蝶乱飞。忽上,忽下。忽起,忽落。黄蝴蝶,白蝴蝶。白蝴蝶,黄蝴蝶……天黑了。张百顺要回家了。那人还在椅子上坐着,望着湖水。
蛐蛐、油葫芦叫成一片。还有金铃子。野茉莉散发着一阵一阵的清香。一条大鱼跃出了水面,s_的一声,又没到水里。星星出来了。
作者用十分细腻的手法,一笔一笔描绘了老舍生命的最后瞬间,极尽渲染之能事。知了的喧闹反衬了主人公的安静,忽上忽下忽起忽落的蝴蝶一如主人公投湖前纷乱的内心世界,而蝴蝶、蛐蛐、油葫芦、金铃子、野茉莉、大鱼等种种生灵的美丽、生机、宁静、祥和,又间接表现出主人公对这个美丽尘世的眷恋。
又如老舍《月牙儿》中的一段景物描写:
这是个春天,我只看见花儿开了,叶儿绿了,而觉不到一点暖气。红的花只是红的花,绿的叶只是绿的叶,我看见些不同的颜色,只是一点颜色;这些颜色没有任何意义,春在我心中是个凉的死的东西。我不肯哭,可是泪自己往下流。
这里既是写景,更是写人,它通过一个被蹂躏被践踏,处在社会底层的苦恼人的眼睛去看春,虽然也有绿叶红花,但不过是个凉的死的东西。这样,就把人物的悲苦心情更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值得我们学习。
⑤要摇曳多姿,不要呆板单一。
例如下面这段话:
许多人注意到树会开花,开花时,天空的一角就闪亮着五颜六色;树会结果,长长圆圆大大小小的果实,可以食用,也可以玩赏;树会落叶,落一点凉意,落一些愁绪,落一个秋天;树会造型,一年十年百年的造型,千年万年的造型,各自透露着生的意志,流动着美的气质。
然而,树还有一个迷人的地方,是静。静,是树沉思的方式;静,是树与树交流的方式。一棵树,就有静的感觉;几棵树在一起,就有静的声音;许多树在一起,静就能把不属于静的声音区别出来,驱赶出去;一个森林或者几个森林在一起,静就有震慑邪恶的力量,也是安慰心灵的药剂。
这样的语言,句式、修辞都是多样化的,还用了一些叠词,营造出一种韵律美,极富生命的张力。
通过这样联系实例的写作指导,学生在艺术审美和文学意识方面会得到很大提高。
写作教学最重要的原则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鼓励。马克·吐温说:“一句好听的赞辞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三个月。”鼓励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教师必须变着法儿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惊喜。
1、搭建舞台,展示精彩。
让写作成为一件幸福的事,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却又是不可不为并且为而后能乐之的事。写作怎样才有可能提供幸福感?笔者曾经做过如下尝试:
鼓励学生写“笔记本”博客,每日组内交流,发帖子,每周集体交流,评优秀作品集;班与班之间互相批阅作文并作书信交流,不定期地举行诗歌创作朗诵赛、辩论赛、手抄报竞赛;优秀作文打印出来制作PPT,配上音乐、图片,在全班播放;编辑奇思妙语录(学生作文当中精妙的句子或段落)、每个同学都有属于自己的笔名及相关诠释,汇编学生自己写作的文学专题研究论文集、打印佳作期刊印发供班际交流,并设阅读导航……(亲手为学生打印佳作,已经成了我将近20年的习惯)
下面就是一次作文训练之后打印出来的佳作集的封面导读:
《治旧迎新》(刘述博)P2
《新新旧旧,旧旧新新》(张闻远)P3
《我们的出路何在》(叶扬韬)P3
《引一眼活水》(沈茜)P4
《孔明之死》(张晓欣)P5
《日新·月异》(何明靖)P6
《日光之下无新事》(李璐)P7
《从七十岁出发》(罗佳)P8
《蜕变》(张琰)P9
《面试》(江潮)P10
《假如我是土匪》(姬)P11
2、挑战思考,张扬个性。
落叶与大地的对话
落叶说:为了归根我才飘落
轻轻的不曾碰上损害些什么而人们仍在我身上随意践踏竟然使我受这样的凌辱和折磨
“你看,在我身上万物生长,而我呢”大地说:“却日益贫困饥薄看来你终究知道点什么是幸福不然你的话语怎这么尖刻?”
落叶不再说什么而我却明白了许多
我们一起阅读了林觉民的《与妻书》,又谈到《庄子》里抱柱而死的尾生。我们讨论幸福的话题,看尾生和林觉民两种不同的壮烈。有人说,林觉民是壮烈而崇高的,他因为她而为了大家死(“);尾生是壮烈而懦弱的,他因为她而为了自己死(他完全可以上岸等她,大可不必抱着桥柱淹死,只是他无法面对被女子拒绝的事实,内心绝望,与其在无爱的冰窖中延长痛苦,不如为“信”而死,为自己的脆弱寻找一个伟大的理由)。他们的死同样是因心爱的女子而起,然而死的目的和意义却有天壤之别……
天有人在办公室里推销太平人寿的保险,这让我想到了人生的一个大问题——“保险”。我们穷其一生努力地追求那些我们以为能够让我们活得更保险的东西:更高的学历、更多的财富、更响的声誉、更大的权势……孩子们大概也常听父母在耳边叮咛:“考上名牌大学,找份好工作,你的人生就保险了”。什么样的人生才是保险的呢?什么样的东西是值得保险的呢?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抵押来获得那份保险呢?后来我让学生以“保险”为话题,说说自己的想法,尽量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保险”这个话题。结果出现了几篇不错的作品,后来发表在《少年作家》的“同题作文”栏目中。
③宽度上有挑战。
宝玉和他的三根“肋骨”——黛玉、湘云、宝钗,意外地碰撞出一个见解:这三个女人恰好对应了一个人三个层面的需要:灵、魂、体。黛玉是宝玉灵(精神)里的伴侣,湘云是宝玉魂(情趣)里的伴侣,而宝钗的丰腴常逗引得宝玉心猿意马,正是他体(肉体)方面的伴侣。大家由此生发了许多新的见解,从而冲击到《红楼梦》的所谓“反封建”的主题。由此,我们又谈到卓文君、杜十娘、杨玉环、李清照、貂婵、杜丽娘等人,包括林语堂对中国女人的评议,最后以“中国女人”为研究课题,写了研究性学习论文,佳作颇丰。
2008在选材宽度上极具挑战,学生很感兴趣,也有多篇佳作发表在《少年作家》。
3、精彩评点,真诚对话。
师生之间的写作互动、精彩评点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重要元素。
也可让学生互评。学生互评之后,教师再对学生的评点给予评点或归纳,会让写作活动的层面更为丰富生动,我有时候会给学生评点的风格流派做一个简单的归纳,譬如:
这些评点和互动让他们的写作处于兴奋状态,他们说:“老师,你让我们的写作如火如荼……”坚持一件幸福的事情是容易的,当写作成为活着的必需品,成为快乐的必需品,文学便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世界。
①概括式
选取典型的意象重重叠加,将秋的意味濡染得浓而又浓,作者的心和眼却躲在文字的背后静观细赏,暗品偷笑。笑城市的枯槁,笑城市里面人的孤寂,笑所有繁华背后的萧瑟,笑人与自然在现代时空中的荒唐错位……作者无意于尖刻的嘲讽,只将画面直直地推到读者的眼前,镜头所展示的景象层次清晰,立面繁多,细节真实,富有生活的质感。
②譬喻式
《生命?生命!》:
生命是什么,我们永远无法回答,就好像一只手表永远无法回答手表是什么一样。
只有造手表的人才能够告诉我们手表是什么。
但是,手表自己也必须用不停的行走来作自己生命的注脚,否则任何说明与诠释均告无效。
生命是什么,需要生命的状态来作注释。
对于不同的人,它有不同的义项。
我们每个人从父母那里所承接的,只是它的本义。
我们必须自己给它一个引申义,或者比喻义。
《一些旧事》(怀念爷爷):
说是记不清了,而每一个细节无不关乎爷爷。爷爷的爱就在一个个细节当中,在一桩桩旧事当中,每一个做菜的步骤都是爷爷爱的行程。在过程中,爱与被爱的人都享受着生命的快乐、人间的幸福。记忆如此清晰,真情含蓄而固执。记忆永不朽,爷爷也便永不朽。爷爷活在他的菜式中,而菜式已融入“我”的血液中。
④濡染式
《一天》:
真实的细节,灵动的笔触,空灵的想象,婉转的抒情,含蕴的意趣——小说家的手笔。
略微有一点颓废,略微有一点消极,却仍然是生活的写真,生命的素描。
蕴藏在最底层的,恰是对生命热烈的向往。就算是阴雨,也仍然挟裹了一些清丽,融化了些许激情;涤荡了尘埃,也摒弃了死寂。
明天仍旧需要开窗,阳光仍旧悄然守候,植物的叶子或许多了一丝润泽,跑道的长度或许还会加长,公车上的人无疑仍旧沉默,唱机里的音乐应该已经换了主角,无形的试卷不会比有形的试卷少,人生的使命就是不断奔跑。
每天离自己远一点,最好。
⑤附和式
有很多时候,对于学生的作文,我们只附和一下,凑个热闹,增添一点情趣与意味,反而比居高临下的评点更能制造气氛。
《明白不明白》:
列宁如果不革命,他会活得不自在;林觉民如果不献身,他会活得不快乐;秋瑾如果不反叛,她会活得没滋味;鲁迅如果不骂人,他会活得很苦闷;德勒撒修女如果不奉献,她会活得很痛苦;吴士宏如果不折腾,她会活得很寂寥。也许可以说他们高尚,也许可以说他们善良,也许可以说他们坚强,但是,事实却与高尚无关,与善良无关,与坚强无关,如同猫头鹰只能在夜间活动,鹓鸟只吃竹子结的果实,蝙蝠只能拥有没有羽毛的“翅膀”,鱼儿离开了水就不能存活……那些“高尚”,那些“善良”,那些“坚强”,也是他们无从选择无法拒绝的一种“先天”。尽管那些美好的伟人素质客观上成就了美丽的世界,然而反过来说,他们也有一种主观的“无奈”——非如此不能安然的存留,非如此不能坦然的行走。
天下万物,不过如孟子所言:“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人的天性决定着人的一切选择或行动,他(她)只可能按照自己心灵的渴求去顺应生命、推进生命或者翻转生命。
⑥调侃式
《鸡的教育》:
一向很喜欢周瑞的语言风格和个性思想。飞扬恣肆,放达飘逸。这篇文章所表达的一些理想,我基本赞同,譬如快乐学习、因材施教、自主学习、顺应天性、多些鼓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等。不过,还是觉得应当更好的把握分寸:鸡鸭的学习是动物的本能,而人是高等动物,在学习动机、学习过程以及结果方面,我们和动物是有差异的。严格说来,鸡鸭的“学习”不能称之为学习。兴趣,也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分,因着对结果的期盼而在枯燥的过程当中保持恒久的兴趣,那是间接兴趣,这种兴趣必须借助人的思维才能想象和理解,还必须借着意志来维持。因着思维与意志,人才成为了万物之灵长。何况,子非鸡,亦非鸭,又怎知它们在觅食游水的过程中就只有快乐没有痛苦?呵呵,笑谈。无论怎样,喜欢你的文章,一如既往。
⑦煽情式
《那只是借口》:
好一个“只是借口”!明白如话的语言,流转自如的笔触,开合有度的层次,玲珑有致的结构……生活中的一个点滴而已,朋友间的小小不快而已,故事中最常见的结局而已,内心深处最细微的渴望而已,人性当中最脆弱的一面而已,然而,最敏感的心灵发现了,捕捉了,思考了,表达了。轻挥慧剑,斩断一切美丽的谎言,掐灭一切自欺欺人的幻想,直面清晰的现实,重建心灵的家园——无需春天般温暖的安慰,无需夏日般热情的鼓励,就算与金秋的硕果擦肩而过,也能气定神闲的穿枝拂叶,从容自若的直奔目标。知道前方是冬季,知道春天还很遥远,知道连虫儿都会匿影敛迹,知道白雪融化道路应当更加泥泞……但是,生命无需借口,心灵拒绝谎言。
&&&&&&&&&&&&&&&&&&&&&&&&&&&
&&&&&&&&&&&&&&&&&&&&&&&&&&&&&&&&&&&&&&&&&&&&&&&&&&&
&&&&&&&&&&&&&&
Westfallemer
&&&&&&&&&&&&&&&&&&&&&&Westfallemer
&&&&&&&&&&&&&&&&&&&&&&&&&&&()
&&&&&&&&&&&&&&&&&&&&&&()
!&&&&&&&&&&&&&&&&&&&&&&&&&&&&&&&&&&&&&&
&&&&&&&&&&&&&&&&&&&&&&&&&&&&&&&&&&&&&&&
&&&&&&&&&&&&&&&&&&&&&&&&&&&&&&&&&&
4、相约经典,走近大师
阅读经典,能增强文化底蕴,丰富生命的营养。读读写写,文化便在生命当中流动了起来。
例如读《论语》,读《庄子》,读鲁迅,读李白,读苏轼,读余光中,学生都写了一系列的好文章。
5、接轨时代,牵手生活。
帮助学生将个体生命经验与文本意义经验建立联系,帮助学生从生活体验向创作思维过渡,只有让阅读、写作跟学生的生命建立联系,才有可能让读和写成为一种快乐,成为一种生命运动的必需。
2008年,我在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的论文《与文学共舞,让青春欢歌——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影响》中以这样两句话作结:
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但是,佩索阿说:“写下即永恒。”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一片树叶向下跌落,树叶说:“我想落到大地上”西风刮起并改变了树叶大方向,树叶说:“其实我正想向东飞_百度知道
一片树叶向下跌落,树叶说:“我想落到大地上”西风刮起并改变了树叶大方向,树叶说:“其实我正想向东飞
一片树叶向下跌落,树叶说:“我想落到大地上”西风刮起并改变了树叶大方向,树叶说:“其实我正想向东飞翔”。转眼东风刮起把西风压倒,树叶说:“向西飞行其实不妙”接着是势均力敌,西风对抗东风,树叶说:“理智告诉我悬浮在空中”东风和西风都停了,树叶坠然跌落,树叶说:“我已经决定径直走向地球” 求作文或者素材
提问者采纳
这是几年级的
你一点思路没有啊?
有,有好的心态,乐观
但不知道有什么素材
你可以写人们对生活的态度
有的乐观有的悲观
就想有一杯水,乐观的人说还有一杯水,悲观的说就剩一杯水了
就是心态决定一切
我给你找个范文
你参考一下
嗯嗯谢谢咯
你参考一下,自己就按这种写
我坐任务,需要你的采纳
麻烦采纳我一下呗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额,人生就想这个树叶一样啊……
亲,我写作文呢,议论文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北京四中,人大附中老师面对面教学,每天学习1小时,成绩提高30分。快来免费试听。
本题由精英家教网负责整理,如果本题并非您所查找的题目,可以利用下面的找答案功能进行查找,如果对本题疑问,可以在评论中提出,精英家教网的小路老师每天晚上都在线,陪您一起完成作业。你可以将你的习题集名称在评论中告诉我,我们将会在最短时间内把你的习题集解答整理并发布。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套作。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卷
题型:写作题
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位禅师问他的徒弟:“这个房间里你最喜欢什么?”机灵的徒弟指指酒杯——酒杯是用黄金和大理石制成的。“那好,拿走它吧。”禅师说。徒弟立刻用右手紧紧抓住了那个酒杯。“你不想放开它吧?”禅师接着问,“别的你还喜欢吗?”徒弟承认,桌子上的那个胀鼓鼓的钱袋,也不惹他讨厌。“没关系,你也拿去吧。”禅师说。于是徒弟又欣喜地用左手抓过钱袋。“现在呢?”徒弟有点紧张地问禅师。“现在你挠挠自己看。”禅师说。徒弟当然做不到,除非他能放下自己紧紧抓住的东西。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年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树人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题型: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公鸡登上一堆沙土,在上面刨了个不亦乐乎,它忙忙碌碌地想找点食物,最后却翻出了一颗珍珠。公鸡说:“这个宝物尽管光彩夺目,对我却毫无用处,还不如找到一颗麦粒,用它来填饱肚子。咱们庭院里的鸡鸭羊猪,都喜欢吃麦粒,要这珍珠干什么呢?我用不着佩戴这个宝物,也不想用它来打扮自己,就让人们去把它当作宝贝吧!”说罢,公鸡把珍珠丢到一边,继续去翻找它的麦粒。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5届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成千上万的蜂儿携带着它们的尖刺气势汹汹地杀来。可漫山遍野的植物却绽开了它们的“笑脸”——用一簇簇娇艳的鲜花来迎接这些不速之客。结果,一副和谐、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色出现了:蜂儿在植物间忙忙碌碌,替它们采花授粉,而植物又提供芳香的花蕊,让辛勤的蜂儿酿蜜。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广东省中山市高三级9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澳大利亚一个草原里,草儿都长得特别好,所以那里生长着的羊群规模越来越大。随着羊群不断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走在前面的羊群总能够吃到草,而走在后面的羊群总是只能吃剩下的,于是后面的羊群在前面羊群吃草的时候就会跑到队伍前面,就这样,羊群为了争夺食物,都不愿意落在后面。
羊群开始不断地往前奔跑。刚开始的时候,跑在前面的羊群还会知道停下来吃草,但到最后,所有的羊都知道:只要想吃到草就要拼命跑在最前面。
羊群都朝一个方向不停的奔跑。可是草原的尽头是一个悬崖,羊群跑到悬崖边缘也全然不去理会,于是整群的羊就往悬崖下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落叶归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