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杂志增刊有增刊或者副刊吗

学术论文发表如何防范假刊,增刊,副刊!!!_太仓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7,603贴子:
学术论文发表如何防范假刊,增刊,副刊!!!收藏
近年来,由于教师、单位职工评职称,学生毕业论文的发表。假刊增刊也随之而来。那么在这种假刊增刊横行的时候怎么辨别正规的学术期刊呢。第一。在新闻出版总署查询。只要在此网站有记录的刊物均是可以放心发表的第二。在中国知网查询。中国知网可谓是近几年评职称发表论文所依据刊物的主要依据网站。再次提醒大家发表论文不要因版面费便宜就往增刊假刊投稿。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而且发出来如果不管用不就白白浪费了钱吗!!发表论文不知道如何防范假刊,增刊,副刊的朋友们欢迎咨询兰兰编辑QQ: 为您解忧
部分刊物已排至年底左右,欢迎咨询Q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什么杂志评职称可用 - 论文发表 - 133学术网|论文发表|杂志投稿|学术期刊|论文代发|评职晋升|文章加急快速
欢迎来到133学术网&&&&
联系电话:024- 在线时间:08:00~17:30(节假日休息) 投稿邮箱:&&&&&&&&在线投稿:
论文写作指导
&&&&当前位置: >
什么杂志评职称可用
时间: 16:54:21 浏览:0 【
评职称学术期刊真假鉴定指南一、关于论文发表 1.国内学术期刊,目前90%为收费发表论文,也就是说,作者发表论文需要支付版面 费。 2.学术期刊在发行方面一向比较艰难,这个问题很容易理解。一般作者是不会花钱买 一些学术性质的杂志来看的。因为这个原因,国内学术期刊自2003年的事业单位转到企业 单位后,一切运营要自负盈亏。所以自2003年来,学术期刊陆续开始在稿件审核通过后收 费发表论文。 3.论文发表只为职称只求毕业的多。这是我们国家目前学术期刊的现状。 4.不收版面费的学术期刊现在很少了, 而且其稿件的审核时间往往至少需要2-3个月的 时间,然后再等2-3个月等待文章发表出刊。 (到时文章没有录用,白等了这么长时间,评 职称的机会错过了,得不偿失) 5.风险提示:并不是所有的杂志发表了论文都有效的。杂志有正规的有非法的,因为 期刊行业开始了收费发表论文,所以很多不法分子使用非法期刊征稿,其目的无非就是敛 财。非法期刊发表的论文属于无效的。 6.如何辨别期刊的真伪?新闻出版局工作人员回答:凡在国家新闻出版局查询系统里 查询不到的刊物,均为非法刊物。所以作者可以通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数据库进行刊物 查询。 7.查询系统里查不到的是非法期刊,那查得到的一定是正规期刊吗? 答案:非也。很多不法分子通过盗用刊号,私自印刷等手段,使广大作者分辨不清真假。 但作者们需要注意,盗用了别人的刊号或刊名的非法期刊是无法将文章登陆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查询系统的。所以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在某些程度上成了期刊鉴 定的又一方法。很多单位都要求文章能够登陆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才算。 (万方数据库是国家信息中心建立的网上数据中心) 8.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不能查询到的刊物,一定是非正规期刊吗? 答案:非也。中国期刊网目前并没有完全收录所有的合法杂志,所以对于一个杂志的合法 性并不能单一的用中国知网来检测(知网是清华大学建立的网上数据图书馆) ,而是需要 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并通过新闻总署提供的相关信息询问当地的新闻出版局来 确定刊物的合法性。这样一方面确定了杂志的合法性,另外一方面也排除了杂志可能出现 的假刊等现象。 二、再谈真刊与假刊,曝行业内幕 再谈真刊与假刊,很多作者对刊物并没有鉴别能力,常出现以假刊价格跟真刊比较。这就好像用盗版系 统盘跟正版系统盘比价格,山寨机跟品牌行货比较一样。在此,我们特别撰写此文,以揭 示假刊为什么便宜,假刊的操作,以及为什么正规的期刊不便宜的一些行业内幕。 在谈假刊和真刊前,我们要先理清一个概念,什么叫假刊?什么叫真刊?有什么制度 规定或判断标准?真刊,是指国内公开发行的,拥有独立的 CN 刊号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规 出版物的原本。因为期刊是连续出版物,所以期刊的原本是每期的原本。 假刊,假刊就是不是真刊的所以版本。它包含,私自编造刊名,克隆伪造真刊原本, 盗用他人刊号,规定外出版的增刊,副刊等一切刊物。 为什么真刊的费用都比较高? 主要是真刊要有独立的 CN 刊号。这个刊号应该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发放的。自 己编造的并不算。一般刊号的注册前后需要的费用大概是数百万元。国内目前的 CN 刊号 一般都是企事业单位注册的,或历史遗留下的。比如《吉林教育》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 CN 刊号的注册基本上也是教育厅注册的。这些正规发放的 CN 刊号,是可以通过新闻出 版总署的期刊查询里查询到的。一般在查询系统里查询&吉林教育&就可以查到刊物的刊 号信息和主管主办单位信息。 假刊是查不到的。 而且目前国内的 CN 刊号注册已经停止 (即 暂停注册了) 。目前市场上的真刊,属于数量有限了。因为真刊发表论文在各类职称评审 中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并且目前学术期刊杂志社的运营情况艰难,所以真刊上发表论文, 一般都是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个费用,是由各杂志社根据自身的市场情况自定的。比如 发的多的教育类、 医学类和社科类的杂志, 社里的费用可能就高, 征稿比较难的专业类的, 费用就可能低一些。 为什么假刊费用低?而且屡禁不止? 当前市场上出现的假刊基本集中在几个方面: 1.是私自编造刊名,自称正规期刊来坑人。比如: 《创新教育》等杂志,这些杂志根本 在新闻出版总署上查不到。也不可能有它自己的 CN 刊号。但他们杂志上却印刷上了自己 的 CN 刊号和 ISSN 刊号。甚至主管,主办单位都有,跟甚至还可以自己印刷个**核心的 字样。其实这都是编造的,在这种杂志上发表论文在职称中,原则上是无效的(为什么说 原则上,等后面再提) 2.是克隆伪造正规杂志,自称杂志社编辑部来坑人。比如:河北《基础教育》杂志。 正规的《基础教育》在上海正常出刊,但河北省一些不法分子,盗用《基础教育》的刊号, 甚至封面等信息,私自印刷出版。这类杂志上发表论文原则上也是无效的。 这些假刊有个共同点在于,费用比较低,名字很动人。但名字都在新闻出版总署上查 费用比较低,名字很动人 费用比较低 不到。只所以假刊一般会名字叫《**教育》《中华**杂志》主要是因为一些有影响力的刊 、 物都是这类的名称,用通俗的话说&它们只是在傍名牌&。假刊费用低,因为他们印刷杂 志不用通过新闻出版总署的清样审核,不需要支付刊号使用费等。他们只需要排版好,然 后送印刷厂印刷出来就可以。一本杂志的印刷费用不过20元到40元之间。刨去其他开支, 假刊,一篇文章收费50元都是赚的。所以他们的价格可以便宜到100-300元都行。这完全是 个暴利行业。从河北省的《基础教育》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晰了解到,这些不法分子,出 版了不到10期的杂志,就坑骗作者了近百万。这完全就是个小作坊作假的行为。跟媒体报 道的冰红茶冒充什么血蛋白利润上绝对有得一拼了。 可笑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地方在职称论文材料的审核上都比较严格的。部分地区基本 上是有杂志就可以通过。 《基础教育》的很多作者都是在公安局电话取证的时候,才知道 自己发在了假刊上。就是这么一个问题,让我们的期刊市场如此混乱。特别08年以来,各 地对刊物的鉴别力度都加大了,一大批作者深受其害。 但暴利驱使这些假刊的制造者仍在继续。 《创新教育》被媒体曝光,他们又会冒出《创 新教育研究》来。这让很多的作者是防不胜防。因为成本的超低,这些假刊采取见刊付款 的方式。因为一般的刊物在出刊后的当时,很难区分真假。但正规的期刊,出刊后,文章 会被登录中国期刊网或万方数据库。所以这些期刊数据系统成了鉴别是不是克隆伪造的期 刊的手段。 有些期刊数据库,实际是民间机构,不具备行政功能。他们为了自身的运营,也会降 低对刊物正规性的检查。某些网站上的刊物,是新闻出版总署查不到,中国知网、万方数 据登录不了的期刊。很多都是典型的假刊,却在这些网站上能够查到。这对于一些不懂鉴 别期刊的作者来说,更是麻烦得很。 大家不妨通过以下方式来辨别: 1、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2、万方数据库: 来鉴别期刊的真伪。 三、评职称发表论文如何避免上当受骗每年的上半年都是众多的老师评职称寻求发论文的高峰期,也是很多学生毕业需求 论文的黄金时间,由于职称评定、毕业使得您必须发表论文,找中介机构要上当受骗,直 接找号称杂志社的也要上当受骗!境外刊、假冒刊、增刊、副刊随处可见! 如何才能把自己的文章安全发表在正刊上? 现在介绍下发表论文如何防止上当受骗,网上也有很多对非法刊物的特点和名单进行了介 绍,但都有局限性,记住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最有效的方式。 发表论文上当受骗的途径有两种情况: 1、找号称杂志社的发表论文:某些人打着杂志社名义做非法刊物(不信你可以在百度 里面搜索&核心期刊&试试)&&对策:a.直接登录杂志社官网,查询是否有***编辑这 号人物;b.直接联系官网服务 QQ 或拨打官网上公示的编辑部电话,查询此人信息真假, 查询您的稿件是否已被杂志社收录。 2、找代理机构发表论文:现在代理机构超过五成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欺骗。 发表论文被骗的方式有两种情况: 1、直接骗发表费用; 2、发表的刊物是非法刊物、增刊、假核心刊物等,比直接被骗损失更大,除了损失 钱还耽误时间。 真假期刊最便捷的的查询方法: 1、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上查询: 2、中国记者网: 3、万方数据库: 4、刊物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主管部门 别迷信被某期刊网收录的刊物就是正规刊物 现在有很多刊物堂而皇之的上了几大期刊网 只要您发表论文的时候别太懒,按以上几点查询下,就能做到刊物真假万无一失,刊物核 实完成后就得注意投稿的过程,论文投稿后,交版面费用之前,一定要登录杂志社官网或 直接找杂志社电话查稿。杂志社不允许一稿多投,这种做法本身会导致权利与义务失衡, 这是不争的事实,而职称评定又正等着论文刊登。如果杂志社编辑没有直接找您采稿,那 么把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交给擅长的人去做,这也是聪明的做法,找论文代理代劳也不失为 一种好的选择,但如何识别论文发表机构的诚信是除了识别刊物真假后的第二道坎。 代理机构骗人的伎俩: 1、直接骗钱(汇款后消失的无影无踪) ; 2、钓鱼策略:先以低价或少收定金为诱惑,等您汇完定金后就告知原来协商的刊物 涨价,或要求换别的刊物其主要原因是原定的时间发表不了,或者告诉你文章质量不好发 表不了,如果退钱需要扣除审核费等等。 3、发问题刊物:现在有很多刊物都有几个副刊,也有增刊,开始协商告知是发在正 刊上,等您收到刊物后才发现是发在增刊、副刊上的(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 4、发假冒刊物(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也许是自己家给你印刷的杂志) ; 5、 把刊物封面上标注有&人文社科类核心&、 &教育类核心&或者&xx 部核心期刊& 的刊物当作您要求的核心刊物推荐。 6、堂而皇之的告诉你虽然是增刊但杂志封面上没有增刊、副刊、专刊等字样,或者 杂志封面上印有&核心&字样。 目前职称评审部门要求的核心期刊主要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和南京大 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为主。核心期刊必须以这两大目录收录 为准,以上3、4条是无法从国家有关部门查询到真假的,因为您发表之前告知您的相关刊 物信息是真实的,所以能从国家有关部门查询到该刊物的信息,只有发表后才知道上当。 要想避免这些情况发生就只能靠您的智慧来分析您所委托的机构是否可靠。现在的论文发 表网站千篇一律讲自己的优势,保证自己的诚信,都是假、大、空,其实那些所谓的优势 都是无法落到实处的,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保证诚信,请问拿什么保证?骗子最会保证, 骗子要不保证就不会有骗与被骗发生了。行胜于言,衡量可靠与否的方法看是否具有实实 在在的措施保护作者的权益。 可疑机构的特点: 1、联系方式只有 qq 号、手机号、无办公地址或办公地址不详细; 2、号称有 N 多博士、教授(教授都忙着搞自己的科研,图名图利,有必要出卖自己 的成果吗?) ; 3、可以代发几百种刊物,几乎能满足所有作者的需求; 4、超低的版面费(大家可以问问现在的印刷业的成本) 。 5、超级快的出刊速度(也许就是自己给你印刷的) 。 6、一个人一天可以给你完成近万字的原创(打字员估计可以完成) 。 因为识别代理机构的诚信很关键,所以我就对以上四点具体说明下, 第一点:骗你没商量,被骗后根本没地找他主张您的权益去,QQ 号、手机号不可信, 没有具体的地址(xxx 路东100米,这些都是障眼法) ,一样不可信; 第二点:稍微想一下就能明白,一个发论文的机构能养得起那么多高素质的人才吗? 这就开始骗人了;再有那么多高素质人才为什么自己不进行科研立项,非要把自己的成果 卖给你去换得报酬呢! 第三点:碰到这种情况您先别高兴,想一下既然作者自己去投稿很难,如果一个机构 告诉您什么刊物都能发,除非他是神仙,发表文章都得有自己特殊的关系,能发的刊物也 是有限的。 并非所有期刊都能发表学术论文 新闻出版总署计划财务司发布的《2006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 :2006年全国 共出版期刊9468种。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发布《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 (试行) 的通知(新出期〔号) :将期刊分为&学术理论类&、&互作指导类&、&时事 政治类&、&文学艺术类&、&综合文化生活类&、&教学辅导类&、&信息文摘类&等 七类,在万方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可以查到数字化期刊&学术理论类(共有2397种刊)。约占2006年全国共 万方数据库 出版期刊9468种的25.32%,即四分之一。 并非所有期刊都是学术理论类期刊, 即并非所有的 刊物都能发表学术论文。 附录: 国内统一刊号采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类号一览表(参考件)A B C D E F G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哲学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G0 G1 G2 G3 G4 G5 H I J 综合性文化刊物 世界各国文化事业 各项文化事业 科学、科学研究工作 教育 体育 Q R S T 生物科学 医药、卫生 农业、林业 工业技术总论 TB TD TE TF TG TH TJ TK TL TM TN TP 一般工业技术 矿业工程 石油、天然气工业 冶金工业 金属学、金属工艺 机械、仪表工业 武器工业 动力工程 原子能技术 电工技术 无线电电子学、电讯技术 自动化技术、计算技术 语言、文字 文学 艺术 K N O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O1 O3 O4 O6 数学 力学 物理学 化学 U V X Z TQ TS TU TV 化学工业 轻工业、手工业 建筑科学 水利工程 交通运输 航空、宇宙飞行 环境科学 综合性期刊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会提出。 本标准由第七分会&书刊号标准化工作组&负责起草&&
建议及投诉电话:024- 建议投诉
建议及投诉Email:
国家信息产业备案号码:辽ICP备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学术源网唯一论文发表合作伙伴★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健康时报第65期是否有增刊
健康时报第65期是否有增刊
09-10-20 &匿名提问 发布
2003年第12期增刊. 日出版. 主管单位:广东省交通厅 ...... 客运企业经营 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安全生产,促进道路运输业健康、持续发展, ..... 中山 7市的城区发往各地的直达班车的票价可在基准价基础上上浮不超过65%,其他地区 ...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梁实秋简介:    梁实秋(1903.1.-)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    1915年秋考入清华大学。在该校高等科求学期间开始写作。第一篇翻译小说《药商的妻》1920年9月发表于《清华周刊》增刊第6期。第一篇散文诗《荷水池畔》发表于日《晨报》第7版。1923年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第二年到上海编辑《时事新报》副刊《青光》,同时与张禹九合编《苦茶》杂志。不久任暨南大学教授。    最初他崇尚浪漫主义,发表不少诗作。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时受新人文主义者白壁德影响较深。他的代表性论文《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1926年在《晨报副镌》发表,认为中国新文学存在浪漫主义混乱倾向,主张在理性指引下从普遍的人性出发进行文学创作。1930年,杨振声邀请他到青岛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长。1932年到天津编《益世报》幅刊《文学周刊》。1934年应聘任北京大学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1935年秋创办《自由评论》,先后主编过《世界日报》副刊《学文》和《北平晨报》副刊《文艺》。    七七事变,离家独身到后方。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到重庆编译馆主持翻译委员会并担任教科书编辑委员会常委,年底开始编辑《中央日报》副刊《平明》。抗战胜利后回北平任师大英语系教授。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后改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后兼系主任,再后又兼文学院长。1961年起专任师大英语研究所教授。1966年退休。    40岁以后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辑。30年代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40载,到1970年完成了全集的翻译,计剧本37册,诗3册。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著作书目:《冬夜草儿评论》(评论)与闻一多合著,1923(自费刊印)《浪漫的与古典的》(评论集)1927,新月《骂人的艺术》(杂文集)1927,新月《文学的纪律》(评论集)1928,新月《偏见集》(评论集)1934,台.正中《约翰孙》(评论)1934,商务《雅舍小品》(散文集)1949,台.正中《实秋自选集》1954,台北胜利书局《谈徐志摩》(散文)1958,远东《梁实秋选集》1961,台北新陆出版社《清华八年》(散文)1962,重光《秋室杂文》1963,文星《文学因缘》(散文)1964,文星《谈闻一多》(散文)1967,传记文学《秋室杂忆》(散文)1969,传记文学《略谈中西文化》1970,台北进学书局《实秋杂文》1970,仙人掌《关于鲁迅》1970,台北爱眉出版社《实秋文存》1971,蓝灯《西雅图杂记》(散文)1972,远东《雅舍小品续集》 1973,台.正中《看云集》(散文)1974,志文《槐园梦忆》(散文)1974,远东《梁实秋自选集》 1975,黎明《梁实秋论文学》 1978,时报《梁实秋札记》1978,时报《白猫王子及其他》(散文)1980,九歌《雅舍小品》(3、4集),台.正中《雅舍杂文》 1983,台.正中《雅舍谈吃》(散文集)1986,九歌《英国文学史》1985,台北协志工业丛书出版公司翻译书目:《阿伯拉与哀绿绮斯的情书》(散文集)英国密尔顿著,1928,新月《结婚集》(短篇小说集)瑞典斯特林堡著,1930,中华《潘彼得》(小说)英国巴利著,1930,商务《西塞罗文录》 罗马西塞罗著,1933,商务《职工马南传》(长篇小说)英国哀里奥特著,1932,商务《威尼斯商人》(剧本)英国莎士比亚著,1936,商务《奥赛罗》(剧本)英国莎士比亚著、1936,商务《哈盂雷特》(剧本)英国莎士比亚著,1936,商务《暴风雨》(剧本)英国莎士比亚著, 1937,商务《吉尔菲先生之情史》1944,黄河书局《情史》英国乔治.艾略特著,1945,重庆黄河出版社《咆哮山庄》(长篇小说)英国 E.勃朗特著,1955,台.商务《百兽图》英国奥威尔著,1956,台.正中《莎士比亚戏剧集20种》 1967,文星《雅舍译丛》(诗文集)1985,皇冠《莎士比亚全集》(戏剧37集、诗3集)1986,远东  梁实秋(1903.1.-)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  1915年秋考入清华学校。在该校高等科求学期间开始写作。第一篇翻译小说《药商的妻》1920年9月发表于《清华周刊》增刊第6期。第一篇散文诗《荷水池畔》发表于日《晨报》第7版。1923年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第二年到上海编缉《时事新报》副刊《青光》,同时与张禹九合编《苦茶》杂志。不久任暨南大学教授。  最初他崇尚浪漫主义,发表不少诗作。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时受新人文主义者白壁德影响较深。他的代表性论文《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1926年在《晨报副镌》发表,认为中国新文学存在浪漫主义混乱倾向,主张在理性指引下从普遍的人性出发进行文学创作。1930年,杨振声邀请他到青岛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长。1932年到天津编《益世报》幅刊《文学周刊》。1934年应聘任北京大学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1935年秋创办《自由评论》,先后主编过《世界日报》副刊《学文》和《北平晨报》副刊《文艺》。  七七事变,离家独身到后方。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到重庆编译馆主持翻译委员会并担任教科书编辑委员会常委,年底开始编辑《中央日报》副刊《平明》。抗战胜利后回北平任师大英语系教授。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后改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后兼系主任,再后又兼文学院长。1961年起专任师大英语研究所教授。1966年退休。  40岁以后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辑。30年代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40载,到1970年完成了全集的翻译,计剧本37册,诗3册。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    梁实秋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
梁实秋(1903.1.-)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 1915年秋考入清华大学。在该校高等科求学期间开始写作。第一篇翻译小说《药商的妻》1920年9月发表于《清华周刊》增刊第6期。第一篇散文诗《荷水池畔》发表于日《晨报》第7版。1923年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第二年到上海编辑《时事新报》副刊《青光》,同时与张禹九合编《苦茶》杂志。不久任暨南大学教授。 最初他崇尚浪漫主义,发表不少诗作。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时受新人文主义者白壁德影响较深。他的代表性论文《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1926年在《晨报副镌》发表,认为中国新文学存在浪漫主义混乱倾向,主张在理性指引下从普遍的人性出发进行文学创作。1930年,杨振声邀请他到青岛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长。1932年到天津编《益世报》幅刊《文学周刊》。1934年应聘任北京大学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1935年秋创办《自由评论》,先后主编过《世界日报》副刊《学文》和《北平晨报》副刊《文艺》。 七七事变,离家独身到后方。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到重庆编译馆主持翻译委员会并担任教科书编辑委员会常委,年底开始编辑《中央日报》副刊《平明》。抗战胜利后回北平任师大英语系教授。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后改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后兼系主任,再后又兼文学院长。1961年起专任师大英语研究所教授。1966年退休。 40岁以后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辑。30年代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40载,到1970年完成了全集的翻译,计剧本37册,诗3册。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 著作书目: 《冬夜草儿评论》(评论)与闻一多合著,1923(自费刊印) 《浪漫的与古典的》(评论集)1927,新月 《骂人的艺术》(杂文集)1927,新月 《文学的纪律》(评论集)1928,新月 《偏见集》(评论集)1934,台.正中 《约翰孙》(评论)1934,商务 《雅舍小品》(散文集)1949,台.正中 《实秋自选集》1954,台北胜利书局 《谈徐志摩》(散文)1958,远东 《梁实秋选集》1961,台北新陆出版社 《清华八年》(散文)1962,重光 《秋室杂文》1963,文星 《文学因缘》(散文)1964,文星 《谈闻一多》(散文)1967,传记文学 《秋室杂忆》(散文)1969,传记文学 《略谈中西文化》1970,台北进学书局 《实秋杂文》1970,仙人掌 《关于鲁迅》1970,台北爱眉出版社 《实秋文存》1971,蓝灯 《西雅图杂记》(散文)1972,远东 《雅舍小品续集》 1973,台.正中 《看云集》(散文)1974,志文 《槐园梦忆》(散文)1974,远东 《梁实秋自选集》 1975,黎明 《梁实秋论文学》 1978,时报 《梁实秋札记》1978,时报 《白猫王子及其他》(散文)1980,九歌 《雅舍小品》(3、4集),台.正中 《雅舍杂文》 1983,台.正中 《雅舍谈吃》(散文集)1986,九歌 《英国文学史》1985,台北协志工业丛书出版公司 翻译书目: 《阿伯拉与哀绿绮斯的情书》(散文集)英国密尔顿著,1928,新月 《结婚集》(短篇小说集)瑞典斯特林堡著,1930,中华 《潘彼得》(小说)英国巴利著,1930,商务 《西塞罗文录》 罗马西塞罗著,1933,商务 《职工马南传》(长篇小说)英国哀里奥特著,1932,商务 《威尼斯商人》(剧本)英国莎土比亚著,1936,商务 《奥赛罗》(剧本)英国莎士比亚著、1936,商务 《哈盂雷特》(剧本)英国莎士比亚著,1936,商务 《暴风雨》(剧本)英国莎士比亚著, 1937,商务 《吉尔菲先生之情史》1944,黄河书局 《情史》英国乔治.艾略特著,1945,重庆黄河出版社 《咆哮山庄》(长篇小说)英国 E.勃朗特著,1955,台.商务 《百兽图》英国奥威尔著,1956,台.正中 《莎士比亚戏剧集20种》 1967,文星 《雅舍译丛》(诗文集)1985,皇冠 《莎士比亚全集》(戏剧37集、诗3集)1986,远东 ~~~~~~~~~~~~~~~~~~~~~~~~~ ~~~~~~~~~~~~~~~~~~~~~~~~~ 梁实秋与鲁迅 关于鲁迅 梁实秋 近来有许多年青的朋友们要我写一点关于鲁迅的文字。为什么他们要我写呢?我揣想他们的动机大概不外几点:一、现在在台湾,鲁迅的作品是被列为禁书,一般人看不到,越看不到越好奇,于是想知道一点这个人的事情。二、一大部分青年们在大陆时总听说过鲁迅这个人的名字,或读过他的一些作品,无意中不免多多少少受到共产党及其同路人关于他的宣传,因此对于这个人多少也许怀有一点幻想。三、我从前曾和鲁迅发生过一阵笔战,于是有人愿意我以当事人的身份再出来说几句话。 其实,我是不愿意谈论他的。前几天陈西滢先生自海外归来,有一次有人在席上问他:“你觉得鲁迅如何?”他笑而不答。我从旁插嘴,“关于鲁迅,最好不要问我们两个。”西滢先生和鲁迅冲突于前(不是为了文艺理论),我和鲁迅辩难于后,我们对鲁迅都是处于相反的地位。我们说的话,可能不公道,再说,鲁迅已经死了好久,我再批评他,他也不会回答我。他的作品在此已成禁书,何必再于此时此地“打落水狗”?所以从他死后,我很少谈论到他,只有一次破例,抗战时在中央周刊写过一篇“鲁迅和我”。也许现在的青年有些还没有见过那篇文字,我如今被催逼不过,再破例一次,重复一遍我在那文里说过的话。 我首先声明,我个人并不赞成把他的作品列为禁书。我生平最服膺伏尔德的一句话:“我不赞成你说的话,但我拼死命拥护你说你的话的自由。”我对鲁迅亦复如是。我写过不少批评鲁迅的文字,好事者还曾经搜集双方的言论编辑为一册,我觉得那是个好办法,让大家看谁说的话有理。我曾经在一个大学里兼任过一个时期的图书馆长,书架上列有若干从前遗留下的低级的黄色书刊,我觉得这是有损大学的尊严,于是令人取去注销,大约有数十册的样子,鲁迅的若干作品并不在内。但是这件事立刻有人传到上海,以讹传讹,硬说是我把鲁迅及其他左倾作品一律焚毁了,鲁迅自己也很高兴的利用这一虚伪情报,派作我的罪状之一!其实完全没有这样的一回事。宣传自宣传,事实自事实。 鲁迅本来不是共产党徒,也不是同路人,而且最初颇为反对当时的左倾分子,因此与创造社的一班人龃龉。他原是一个典型的旧式公务员,在北洋军阀政府中的教育部当一名佥事,在北洋军阀政府多次人事递换的潮流中没有被淘汰,一来因为职位低,二来因为从不强出头,顶多是写一点小说资料的文章,或从日文间接翻译一点欧洲作品。参加新青年杂志写一点杂感或短篇小说之后,才渐为人所注意,终于卷入当时北京学界的风潮,而被章行严排斥出教育部。此后即厕身于学界,在北京,在厦门,在广州,所至与人冲突,没有一个地方能使他久于其位,最后停留在上海,鬻文为生,以至于死。 鲁迅一生坎坷,到处“碰壁”,所以很自然的有一股怨恨之气,横亘胸中,一吐为快。怨恨的对象是谁呢?礼教,制度,传统,政府,全成了他泄忿的对象。他是绍兴人,也许先天的有一点“刀笔吏”的素质,为文极尖酸刻薄之能事,他的国文的根底在当时一般白话文学作家里当然是出类拔萃的,所以他的作品(尤其是所谓杂感)在当时的确是难能可贵。他的文字,简练而刻毒,作为零星的讽刺来看,是有其价值的。他的主要作品,即是他的一本又一本的杂感集。但是要作为一个文学家,单有一腹牢骚,一腔怨气是不够的,他必须要有一套积极的思想,对人对事都要有一套积极的看法,纵然不必即构成什么体系,至少也要有一个正面的主张。鲁迅不足以语此。他有的只是一个消极的态度,勉强归纳起来,即是一个“不满于现状”的态度。这个态度并不算错。北洋军阀执政若干年,谁又能对现状满意?问题是在,光是不满意又当如何?我们的国家民族,政治文化,真是百孔千疮,怎么办呢?慢慢的寻求一点一滴的改良,不失为一个办法。鲁迅如果不赞成这个办法,也可以,如果以为这办法是消极的妥协的没出息的,也可以,但是你总得提出一个办法,不能单是谩骂,谩骂腐败的对象,谩骂别人的改良的主张,谩骂一切,而自己不提出正面的主张。而鲁迅的最严重的短处,即在于是。我曾经写过一篇文字,逼他摊牌,那篇文章的标题即是“不满于现状”。我记得我说:“你骂倒一切人,你反对一切主张,你把一切主义都褒贬的一文不值,你到底打算怎样呢?请你说出你的正面主张。”我这一逼,大概是搔着他的痒处了。他的回答很妙,首先是袭用他的老战术,先节外生枝的奚落我一番,说我的文字不通,“褒”是“褒”,“贬”是“贬”,如果不作为贬用,贬字之上就不能加褒,(鲁迅大概是忘记了红楼梦里即曾把“褒贬”二字连用,作吹毛求疵解,北方土语至今仍是如此。)随后他声明,有一种主义他并没有骂过。我再追问他,那一种主义是什么主义?是不是共产主义?他不回答了。(当面对被揭出的人生黑暗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智者将以深思,回省自身,然后择法改之;愚者不谋自赎,反指责对方不详细告知自己哪里是坦途。----宇慧按) 不要以为鲁迅自始即是处心积虑的为共产党铺路。那不是事实,他和共产党本来没有关系,他是走投无路,最后逼上梁山。他从不批评共产主义,这也是不假的,他敞开着这样一个后门。所以后来共产党要利用他来领导左翼作家同盟时,一拍即合。事实上,鲁迅对于左倾分子的批评是很严厉的,等到后来得到共产党的青睐而成为左翼领导人的时候,才停止对他们的攻击。大约就在这个时候,他以生硬粗陋的笔调来翻译俄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这一本“文艺政策”的翻译,在鲁迅是一件重要事情,这很明显的表明他是倾向于共产党了。可是我至今还有一点疑心,这一本书是否鲁迅的亲笔翻译,因为实在译得太坏,鲁迅似不至此,很可能的这是共产党的文件硬要他具名而他又无法推卸。这一文件的寿命并不长,因为不久俄国的文艺界遭受大整肃,像卢那卡尔斯基,普列汉诺夫,玛耶卡夫斯基,全都遭受了最悲惨的命运,上海的“普罗文艺运动”亦即奉命偃旗息鼓,所谓“左翼作家同盟”亦即奉命匿迹销声,这一段戏剧式的转变之经过详见于伊斯特曼所著之“穿制服的艺术家”一书。经过这一段期间,鲁迅便深入共产党的阵营了。 在这个时候,我国东北发生了中东路抗俄事件。东北的军阀割据,当然是谁也不赞成的。可是当我们中国的官兵和苏俄帝国主义发生了冲突,而且我们的伤亡惨重,国人是不能不表关切的。这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同情者是一个考验。我很惊奇的在上海的马路旁电线干及各处的墙壁上发现了他们的标语“反对进攻苏联!”我很天真的提出了询问:是中国人进攻苏联,还是苏联侵入了中国?鲁迅及其一伙的回答是:中国军阀受帝国主义的唆使而进攻苏联。经过这一考验,鲁迅的立场是很明显的了。 鲁迅没有文艺理论,首先是以一团怨气为内容,继而是奉行苏俄的文艺政策,终乃完全听从苏俄及共产党的操纵。这种判断句毫无力度。 鲁迅死前不久,写过一篇短文,题目好像就是“死”,他似乎感觉到不久于人世了,他在文里有一句话奉劝青年们,“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们也不必以人废言,这句话便是:“切莫作空头文学家。”何谓空头文学家?他的意思是说,文学家要有文学作品,不是空嚷嚷的事。这句话说的很对。随便写过一点东西,便自以为跻身文坛,以文学家自居,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怪不得鲁迅要讽刺他们。可是话说回来,鲁迅也讽刺了他自己。鲁迅死后,马上有人替他印全集,因为他们原是有组织的、有人、有钱、有机构,一切方便。猩红的封面的全集出版了,有多少册我记不得了,大概有十几册到二十册的光景。这不能算是空头文学家了。然而呢,按其内容则所有的翻译小说之类一齐包括在内,打破了古今中外的通例。鲁迅生前是否有此主张,我当然不知道,不过把成本大套的翻译作品也列入全集,除了显着伟大之外,实在没有任何意义。幸亏鲁迅翻译了戈果里的“死魂灵”而未及其他,否则戈果里的全集势必也要附设在鲁迅全集里面了。 鲁迅的作品,我已说过,比较精彩的是他的杂感。但是其中有多少篇能成为具有永久价值的讽刺文学,也还是有问题的。所谓讽刺的文学,也要具备一些条件。第一、用意要深刻,文笔要老辣,在这一点上鲁迅是好的。第二、宅心要忠厚,作者虽然尽可愤世嫉俗,但是在心坎里还是一股爱,而不是恨,目的不是在逞一时之快,不在“灭此朝食”似的要打倒别人。在这一点上我很怀疑鲁迅是否有此胸襟。第三、讽刺的对象最好是一般的现象,或共同的缺点,至少不是个人的攻讦,这样才能维持一种客观的态度,而不流为泼妇骂街。鲁迅的杂感里,个人攻讦的成分太多,将来时移势转,人被潮流淘尽,这些杂感还有多少价值,颇是问题。第四、讽刺文虽然没有固定体裁,也要讲究章法,像其他的文章一样,有适当的长度,有起有讫,成为一整体。鲁迅的杂感多属断片性质,似乎是兴到即写,不拘章法,可充报纸杂志的篇幅,未必即能成为良好的文学作品。以上所讲也许是过分的苛责,因为鲁迅自己并未声明他的杂感必是传世之作,不过崇拜鲁迅者颇有人在,似乎不可不提醒他们。 在小说方面,鲁迅只写过若干篇短篇小说,没有长篇的作品,他的顶出名的“阿Q正传”,也算是短篇的。据我看,他的短篇小说最好的是“阿Q正传”,其余的在结构上都不像是短篇小说,好像是一些断片的零星速写,有几篇在文字上和情操上是优美的。单就一部作品而论,“阿Q正传”是很有价值的,写辛亥前后的绍兴地方的一个典型的愚民,在心理的描绘上是很深刻而细腻。但是若说这篇小说是以我们中国的民族性为对象,若说阿Q即是典型的中国人的代表人物,我以为那是夸大其辞,鲁迅自己也未必有此用意。阿Q这个人物,有其时代性,有其地方性。一部作品,在艺术上成功,并不等于是说这个作家即能成为伟大作家。一个伟大作家的作品,必须要有其严肃性,必须要有适当的分量,像“阿Q正传”这样的作品似乎尚嫌不够把它的作者造成一个伟大作家。有一次肖伯纳来到上海,上海的所谓作家们便拥出我们的“伟大作家”鲁迅翁来和他会晤,还照了一张像在杂志上刊出来,一边站着的是一个身材高大须发银白的肖伯纳,一边站着的是身材弱小头发蓬□的鲁迅,两相对照,实在不称,身量不称作品的数量分量也不称。这种比较倒实在有胡搅蛮缠之嫌。 在文学的研究方面,鲁迅的唯一值得称道的是他的那本“中国小说使略”,在中国的小说方面他是下过一点研究的功夫的,这一本书恐怕至今还不失为在这方面的好书。我以为,至少这一本书应该提前解禁,准其流通。此外,我看不出他有什么别的贡献。有人说,他译过不少欧洲弱小民族的文学作品。我的知识太有限,我尚不敢批评那些所谓“弱小民族”的文学究竟如何。不过我想,鲁迅的翻译是从日文转译的,因此对于各民族的文学未必有适当的了解,并且鲁迅之翻译此类文学其动机可能是出于同情,对被压迫民族的同情,至于其本身的文学价值,他未必十分注意。 五四以来,新文艺的作者很多,而真有成就的并不多,像鲁迅这样的也还不多见。他可以有更可观的成就,可惜他一来死去太早,二来他没有健全的思想基础,以至于被共产党的潮流卷去,失去了文艺的立场。一个文学家自然不能整天的吟风弄月,自然要睁开眼睛看看他的周围,自然要发泄他的胸中的积愤与块垒,但是,有一点颇为重要,他须要“沉静的观察人生,并观察人生的整体。”(To see life steadilyand see it whole)。这一句话是英国批评家阿诺得Matthew Arnold批评英国人巢塞Chaucer时所说的话。他说巢塞没有能做到这一点,他对人生的观察是零星的局部的肤浅的。我如果要批评鲁迅,我也要借用这一句名言。鲁迅的态度不够冷静,他感情用事的时候多,所以他立脚不稳,反对他的以及有计划的给他捧场的,都对他发生了不必要的影响。他有文学家应有的一支笔,但他没有文学家所应有的胸襟与心理准备。他写了不少的东西,态度只是一个偏激。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