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技术?

&当前位置: >>
BPRC第五期蛋白质组学技术与应用高级培训班(第二轮通知)
16:26:33&&
浏览次数:0&&文字大小:【】【】【】
蛋白质组学是揭示生命现象和规律的必由之路,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各个领域,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重要战略前沿和主要突破口。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蛋白质组学发展,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于-20日在北京举办&第五期蛋白质组学技术与应用高级培训班&。 培训班由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军事医学科学院等从事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线专家亲自授课,通过技术讲座结合实验操作,展示应用实例,现场解答科研疑问,帮助学员拓展研究思路,提升科研水平,增加职业竞争力。
一、主办单位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BPRC)
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KLP)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CNHUPO)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是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体,是国家蛋白质组学研究基地和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HLPP)执行总部,建立了系统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牵头承担着中国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国家973和863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0余项重要科研项目,拥有行业内高端实验设备及研究人才。
二、培训内容
(一)技术讲座
蛋白质组学理论、策略与应用&&&&&&&& 钱小红
蛋白质组学前沿与热点&&&&&&&&&&& &&& 秦&钧
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样本制备技术&&&& 姜&颖
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分离技术&&&& &&& 张养军
生物质谱及其在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应用&蔡&耘
蛋白质组信息学 &&&&&&&&&&&&&&&&&&& 朱云平
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与应用&&&&&&& &&& 应万涛
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实验设计&&&&&&&& 徐&平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与应用&&& &&& 王&建
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分析&&&&&&&& &&&& 李&栋
多肽组学技术与应用&&&&&&&&&&&& &&& 魏开华
参观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二)实验演示观摩(每项半天时间)
1、二维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技术(2DE-DIGE)
在一块胶中使用三色荧光标记,同时对两个样品进行比较,大大减少了实验误差,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和动态范围,自动分析软件简化分析流程。特别适用于入组标本例数较多,个体差异较大的差异蛋白质组比较研究。
2、色谱分离技术
结合分析型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高效液相色谱以及与质谱的联用,重点介绍一般色谱系统的基本组成、各部件的基本功能、基本操作和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全面了解高效液相色谱在蛋白质和多肽分离中的应用。
3、MALDI TOF/TOF质谱仪操作使用
主要包括:样品脱盐、基质配制、点靶、硬件检查与参数设置、样品表编辑、激光控制、手动采集、自动批量采集、仪器校正、二级谱采集、谱图平滑与基线处理、标峰、DataExplore操作、数据导出、数据库维护、仪器维护等。
4、液质联用质谱仪鉴定蛋白
液质联用(LC-ESI-MS)技术是针对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复杂样本的最佳鉴定手段之一。反相HPLC连接纳升级的电喷雾离子源,以线性离子阱质谱作为手段,能够高效、准确、灵敏地连续鉴定。本期介绍实现最佳鉴定效果的关键:液相分离条件和质谱仪参数的设置以及搜库技巧等。
三、时间和地点
培训:7月17-20日,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报到:7月16日全天,北京扬子江药业海诺康会馆(北京市昌平区生命园路16号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内);17日8:30-10:00,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33号,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内)。
住宿:北京扬子江药业海诺康会馆,标准间298元/天(含早餐)
四、培训费用
(一)讲座
6月15日前注册:每人1300元,学生1100元。
6月16日至7月17日之间注册:每人1400元,学生1200元。
(二)实验演示观摩
6月15日前注册:每人650元/项/半天,学生450元/项/半天。
6月16日至7月17日之间注册:每人700元/项/半天,学生500元/项/半天。
其他优惠:同一单位2人参加相同课程,每人可以享受10%的优惠;3人以上参加相同课程,每人可以享受20%的优惠。
提前注册截止日期:日,以银行汇款凭证为准。
网上注册地址:
学生报到时须持学生证。
培训费用包含会务费、培训资料和会期用餐。食宿统一安排,住宿费用自理,需住宿的学员请在网上注册时填写住宿信息。
五、注意事项
1.培训结束后颁发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和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训证书,如果需要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证书的学员需要另交1张2寸免冠照片及20元工本费。
2.中心通过了ISO/IEC 17025实验室认可,为社会各界提供科研技术服务。参加本期培训班的学员可以享受中心提供的技术服务优惠政策。技术服务项目请看网站
六、汇款信息
帐&&& 号:0041055
账户名称: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开户银行:工商银行北京市永定路支行
注:汇款时请务必注明学员姓名、单位和&蛋白质组学培训班&字样。汇款后将汇款凭据传真至中心,或将扫描电子版发送至邮箱sky_,以确保汇款安全到账。
七、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注册:董&微(010)&
咨询:史冬梅(010)&&&
传&&& 真:(010)
电子邮件:sky_
通信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33号(102206)
报到及住宿酒店位置
提示:如需乘做出租车,请随身携带路线图,以便指引司机。
地点:北京扬子江药业海诺康会馆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生命园路16号,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内
会馆电话:010-
住宿:标准间298元/天(含早餐)
乘车路线:
外地学员:
1、从北京站:从北广场出站乘地铁2号线至&西直门&站下车,换乘城铁13号线至&西二旗&站下车,出站后乘出租车至生命科学园扬子江药业集团海诺康会馆(车费约22元)或换521路至&生命科学园&站;从北京站直接乘坐出租车至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约30公里。
2、从北京西站:从北广场出站乘320路或特6路至&中国农科院&站下车,换乘运通205路至&生命科学园&站;从北京西客站直接乘坐出租车至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约30公里。
3、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大巴08号线到&回龙观(华联商场门前路边)&站下车,换乘昌61路直接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或者在&回龙观(华联商场门前路边)&站下车,直接乘出租车至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或从机场直接乘坐出租车至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约37公里)。
北京市内学员可培训当天报到
1、城铁13号线:在&西二旗&站下车,换521路至&生命科学园&站,或换乘出租车至BPRC(车费约22元);在&回龙观&站下车,换昌61路至生命科学园内第二站下车回走80米。
2、自驾车路线:市区经八达岭高速---北安河出口(九号)下高速---辛庄桥下左转向西---沿北清路直行第二个红绿灯见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入园后约50米到丁字路口左转约500米即到海诺康会馆(丁字路口右转200米到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交通路线图:
诺康会馆到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BPRC)路线图:
版权所有 & 2012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Copyright & 2012 &Beijing Proteome Research Center中心电话:010- 传真:010-您现在的位置: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新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新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在线支付满48免快递费
作 者: 编著
ISBN:7出版时间:页数:190
包装:平装开本:16开字数: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新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简介: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新分析技术及其应用》(作者陈执中)阐述了最新发展的分析技术及其在蛋白质组学研究及新药研究中的应用。内容共分21章:1章介绍蛋白质组学概念和人类蛋白质组学计划;2~4章对蛋白质三维分离、快速鉴定进行了阐述;5~15章对近代新的分析方法、分析技术及新的联用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述;16~21章对蛋白质-DNA相互作用、蛋白质复合体混合物分析和鉴定及蛋白质复合体相互作用以及其他分析鉴定新技术进行了讨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新分析技术及其应用》可供从事蛋白质组学研究、蛋白质分析工作者及从事蛋白质、肽类基因工程药物研究分析的科技人员,药厂新药研究开发中心及质量控制工作人员,高等医药院校的师生参考。
暂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新分析技术及其应用》作者简介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新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目录:1& 绪论 1.1& 生命的物质——蛋白质 1.2& 蛋白质组和蛋白质组学 1.3& 人类蛋白质组计划 1.4&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领域 1.5&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平台和研究策略 1.6& 差异显示蛋白质组学(比较蛋白质组学) 1.7& 翻译后修饰 1.8& 蛋白质组学研究与医药科学的发展2& 蛋白质组分析中蛋白质的分离 2.1& 细胞和亚细胞提取物的制备 2.2& 蛋白质的分离3& 蛋白质快速分离和特性快速鉴定技术 3.1& 快速蛋白质液相色谱法 3.2& 蛋白质二维色谱分离技术 3.3& 蛋白质特性快速鉴定技术4& 灌注色谱法 4.1& 理论基础 4.2& 灌注色谱预填充柱 4.3& 灌注色谱分离技术 4.4& 应用5& 新型免疫检测技术 5.1& 新型免疫检测器及检测系统 5.2& 新型免疫检测法 5.3& 应用6& DNA芯片技术 6.1& DNA芯片 6.2& 微流路芯片7& 蛋白质芯片技术 7.1& 蛋白质芯片的种类 7.2& 光学蛋白质芯片技术 7.3& 高通量蛋白质荧光芯片 7.4& 生物分子的蛋白质芯片纯化和鉴定技术 7.5& 应用8& 生物质谱分析法 8.1&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法 8.2&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四倍飞行时间质谱法 8.3&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法及其在蛋白质分析中的应用9&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 9.1& 生物传感芯片 9.2&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原理 9.3& 分析仪器及检测技术 9.4& 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9.5& 在新药开发研究中的应用10& 新的生物活性测定法 10.1& 新的生物活性测定法 10.2& 生物活性检测仪——BIACORE□probe 10.3& 应用11& 液相色谱-大气压离子化质谱联用技术 11.1& 液相色谱-大气压离子化质谱 11.2& LC/MS的应用12& 新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 12.1& LC/MS新离子化技术 12.2& 新的离子阱LC/MS/MS系统 12.3& 展望13&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质谱法联用技术 13.1& BIA/MS联用的分析技术 13.2& BIA/MS联用技术的应用 13.3& 展望14& 高速逆流色谱新技术和高速逆流色谱联用技术 14.1& 离子对逆流色谱 14.2& pH区带逆流色谱 14.3& 新的色谱系统与高速逆流色谱联用技术 14.4& 高速逆流色谱-质谱联用技术15& 纳级液相色谱-纳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技术 15.1& NanoLC/namo ESI-MS系统及分析技术 15.2& 应用16& 染色质免疫沉淀 16.1& ChIP技术 16.2& 活细胞中质白质-DNA相互作用测定 16.3& 应用17& 核素编码亲和标记法 17.1& ICAT法的特点 17.2& ICAT法的原理和分析步骤 17.3& ICAT法的应用18& 串联亲和纯化技术 18.1& TAP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18.2& TAP技术的应用 18.3& 展望19& 其他分析鉴定技术 19.1& 绿荧光蛋白技术 19.2& 蛋白质复合体的直接分析鉴定 19.3& 多维蛋白质鉴定技术 19.4& 图像质谱法20& 微流路芯片毛细管电泳法及其与质谱联用技术 20.1& 微流路芯片毛细管电泳法 20.2& 微流路芯片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 20.3& 应用21& 纳米粒子-DNA生物条形码测定法 21.1& 纳米粒子-DNA生物条形码测定法的发展 21.2& 蛋白质的测定 21.3& 多种蛋白质的同时检测 21.4& DNA特异性序列检测 21.5& 展望附录1& 参考表 1.1& 十进位数量词头及符号表 1.2& 氨基酸的英文缩写附录2& 缩写词的英文中文名称对照
商品问答(0条)
暂时没有问答
本期限时抢购
抢购价:?3.981.0折
同类图书热卖榜
&45.6057折
&35.9052折
&20.0057折
&35.4060折
&57.6060折
&22.0063折
&46.8060折
&54.0072折
淘书推荐特价好书
&60.0040折
&10.0036折
&12.6036折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随着大规模测序计划的完成,人类又面临一个新的、更加艰辛的科学挑战--学的研究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是一项系统性的多方位的科学探索。其研究内容包括:蛋白质结构、蛋白质分布、蛋白质功能、蛋白质的丰度变化、蛋白质修饰、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蛋白质与疾病的关联性。目前科学家常用的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手段有分析技术(Mass Spectromotry,MS) 和蛋白质芯片技术(Protein Microarray)。
分析技术是发展蛋白质组学的一项重要技术。它是一个由离子源、高通量分析仪和检测仪组成的体系, 目前市场常用的分析技术有以下四种:离子阱质谱(Iron trap)、飞行时间质谱(Time-of-flight)、四级柱质谱(Quadrupole)和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它能从复杂的样本中定性、定量分析蛋白质。该技术相对经济实惠,操作简单方便,灵敏度高。但是,其精确度和分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为质谱分析技术准备样本的方法以二维凝胶电泳(Two-Diment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为主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另一重要技术是蛋白质芯片技术。基于功能的不同,它分为分析芯片(Analytical Microarray)和功能性蛋白芯片( Functional Protein Microarray)。前者是把一系列顺序排列的蛋白质特异性配体,主要是抗体,点样到特殊性材料表面,监测蛋白质的差异表达、进行蛋白质的表达谱分析或者应用于临床诊断、预后判断等等。后者是把蛋白质或蛋白质结构域点样到特殊性材料表面,着重于解读复杂的细胞调控过程,比如:、生长因子信号、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等。高特异性、高亲和性抗体的开发,齐全的、高纯度蛋白质的表达以及新型特殊性材料表面的研究是目前大量开展蛋白质芯片技术有待解决的问题。 破解蛋白质组学的秘密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就象人类完成基因组测序计划,它更需要全球性合作、多行业参与、多技术支持,最终实现基因结构、基因表达、基因功能、蛋白质结构、蛋白质调控和基因治疗的完美统一。
众说风云 (已有0条评论)
* 游客填写 & &* 用户名
上海、北京及广州生物技术相关行业最新的职位信息,尽在生物招聘。
成功的秘诀
为你的职业拓宽道路
Eppendorf 荧光定量 PCR仪
ABI Stepone TM 实时定量PCR仪,最新的软件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
各种厂家和各种规格的PCR产物纯化试剂盒
最全的定量PCR试剂
从引物设计到实验全程服务当前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发现疾病标记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当前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发现疾病标记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08-12-29 &匿名提问 发布
蛋白质是所有生命形式和生命活动的主要载体和功能执行者,蛋白质科学既是当代生命科学的前沿,也是生物技术与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源泉。“蛋白质组研究计划”作为四大基础研究计划之一,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日前,以“蛋白质研究”为主题的第280次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多位专家,就我国未来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目标和关键科学问题等进行了研讨。    ■相关研究方兴未艾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IBP-清华-南开”结构生物学联合研究组饶子和院士在题为“蛋白质研究展望”的主题报告中介绍说,生命体的生长发育、遗传变异、认知与行为、进化与适应性等一切生命科学问题的奥秘,都可以而且必须从蛋白质及其与其他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中找到证据和答案。蛋白质科学是研究生物体蛋白质的时空分布、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方式的科学,旨在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是理解生命现象和开启人类健康大门的金钥匙。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何大澄教授介绍说,蛋白质组学研究在过去的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发展快速,尤其是在定量质谱、蛋白质芯片技术、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复合物分析技术,以及相关数据库和分析软件等方面尤为显著;二是大量研究数据呈几何级数增加;三是研究正在从蛋白表达种类与数量谱向功能谱研究的转移,如疾病标志蛋白的研究目前正得到空前广泛的关注与开展,同时许多有影响的实验室已从开发技术和积累数据,转向寻求对生命科学问题的解决。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杨芃原研究员在“疾病分子标记物和药靶的功能蛋白质组学”的主题报告中,将国内外蛋白质组学研究动态的基本特点归纳为:生命科学前沿研究的发展和蛋白质组学新技术的涌现,使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入了可以规模化和通量化地研究功能蛋白质组的新时期,并正在重大疾病的研究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疾病研究方面,目前国内外也正积极采用蛋白质组方法对心血管疾病等进行研究。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在癌症研究中的广泛应用,癌症的发生机制正在逐渐被揭示。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呼唤灵敏、特异的肿瘤标志物的发现,研究癌症相关蛋白的修饰由于可能导致发现新的特异抗癌药物靶蛋白而备受关注。    ■研究技术面临新挑战    杨芃原研究员说,“十五”期间以及更早时期,我国对中国人类疾病(如肝病特别是肝炎和肝癌疾病)的研究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这些研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机制以及疾病防、诊、治的分子标记物和药物靶标。但是,以肝脏疾病为例,由于肝脏疾病问题的复杂性和目前研究手段的不够完善,科学家发现,不同实验室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寻找到的肝脏疾病的分子标记物和药物靶标还有较大的差异;同时,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的分子标记物和药物靶标,和用基因组学技术和转录组学技术发现的也有较大的离散性。直到现在,国内外科学家对这种离散性尚没有一个很好的解释。    杨芃原研究员说,目前科学家发现,现有的技术只能分析和鉴定约l/3的高丰度和中丰度蛋白质,低丰度蛋白质的分离和鉴定仍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因此,今后几年低丰度蛋白质的分离与鉴定新技术将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何大澄教授认为,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上始终存在突出的难点包括对微量蛋白的检测、对大量获得初步鉴定的蛋白在生物学上的确认等,而对生物活性小肽和不同转录本的检测等,则是该技术所面临的新挑战。    ■着眼于解决关键问题    饶子和院士强调,后基因组时代的蛋白质科学研究呈现出规模化的特点,对蛋白质的研究需要整合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信息并相互印证、互为补充。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积极面对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规模化、集成化的挑战,纷纷启动了生命科学领域的大科学计划、筹建大规模或专业研究中心,并加强统筹规划、加大投资力度。    对即将实施的我国“蛋白质组研究计划”,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贺福初院士认为,应关注的重点基础科学问题包括:一是“人类基因组”、“水稻基因组”等的系统注解、破译,对应蛋白质组的建立,绘制其蛋白质“全组分谱”等;二是对人类、水稻等重要生物蛋白质作用网络及重要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网络等的结构及其组装、迁移、识别、调控规律的系统揭示;三是对具重要生理功能或重大病理意义的微生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中,蛋白质组及蛋白质作用网络的生物学功能的认识;四是生物信息学等系统生物学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建立;五是人类重大疾病、作物重要农艺性状与重要微生物等的分子标志及药物、疫苗、诊断与作物、工业微生物改良等系列靶标的规模筛查与确认;六是突破制约蛋白质科学发展的技术瓶颈,培育一批生产尖端蛋白质组研究设备与产品并能占领国际市场的高技术企业。    “十一五”期间我国疾病蛋白质组研究将如何实施呢?杨芃原研究员说,“十一五”期间“重要疾病分子标记物和药靶的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要解决如下关键问题:一是高丰度背景下的低丰度蛋白质的高效分离与富集和特效鉴定与分析的问题、规模化蛋白质后修饰谱的选择性鉴定和结构分析问题、通量化蛋白质相互作用和连锁图以及功能验证的研究问题等;二是重大疾病(如肝炎、肝癌)分子标记物和药物靶标的深层次的发现和验证问题,解决如何对蛋白质组学发现的潜在分子标记物和药物靶标,用功能蛋白质组学的技术和方法,加以规模化、通量化地确认和验证问题;三是如何用生物信息学比较组学的手段和系统生物学的手段,对功能蛋白质组学验证的分子标记物和药物靶标进行再分析和验证的问题,确实为疾病的防、诊、治提供可靠的分子标记物和药物靶标;四是针对药靶开展药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筛选潜在的药物。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研究生论文参考文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