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综合性学习习不会做 说明了什么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012年北京市中考二模试题综合性学习汇编.doc1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6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2012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二模试题汇编
综合性学习
【12东城2】三、综合性学习(共10分)
自1997年以来,本市已进行了八次“北京市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活动。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9.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请你说说北京市公民在具备科学素养方面呈现出哪三个特点。(3分)
【材料一】
北京市公民具备科学素养基本情况调查表
目 18―39岁 40―54岁 55―69岁
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 14.3% 7.5% 3.6%
最感兴趣的科技信息 计算机与网络 经济学与社会发展 医学与健康
(数据来源:《第八次公民科学素养抽样调查》)
【材料二】
1997年,北京市首次开展“全市公民科学素养调查”。1997年,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有4.0%,2002年增至6.6%,2007年达到9.2%,最新一次调查又攀升至10.0%,15年间增加了1.5倍,年均增长率达到7.3%。
10.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进行了现场采访。下面是对初中学生、在职人员、居家老人的采访记录。请你说出这些记录分别说明了什么,从这些记录中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5分)
初中学生:我最喜欢去北京海洋馆、北京植物园、北京科技馆等地方参观。不仅玩得开心,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增长了见识。
在职人员:我的科技信息和科学知识主要来自报纸和网络,看报纸和上网是我每天的固定“节目”。
居家老人:我特爱看电视上的“养生堂”“生活与健康”“快乐健身一箩筐”节目,多看看这些,对怎么样科学地保养身体有帮助。
11.这次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一份研究报告,请你根据以上搜集到的材料和采访记录,给你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初三综合性学习要怎么做 各种题型讲出来以及思考的方法_百度知道
初三综合性学习要怎么做 各种题型讲出来以及思考的方法
提问者采纳
不要天天想这么大的问题,综合性学习很笼统,其实很简单,就是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尽量学好自己的每一科,不会的时候嘛,别急着问别人,自己努力想想,自己独立想通了的感觉很爽!综合性学习,不在于大的方面,而是在于细节!做好自己的事!尽至吾力,尽志无悔,努力吧!
提问者评价
就你是手打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2012年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集锦(含答案)八所中学初三年语文组一、综合性学习(6分)手机作为现代通讯的重要手段,日益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渐渐成为了人们联络感情、互通信息的必需品。手机也悄然走进校园,成为了中学生的喜爱品。据调查,目前有60—70%的中学生佩带了手机,80%多的中学生主张带手机。那么,中学生究竟应不应该带手机进入校园,成为我们青少年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某中学初三(1)班召开了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 为了让同学们对能否将手机带入校园有个清醒的认识,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用一句话概述你提取的信息。(2分)【材料一】对某中学150名中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统计用
途玩游戏听歌攀比发短信聊天便于和父母联系问同学作业所占比例38%20%39%2%1%【材料二】据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一种时尚。学生攀比成风。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机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今年全国人大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市外国语学校副校长任美琴代表建议: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禁止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你提取的信息:
2、 据统计,80%以上的老师和家长认为中学生不应带手机进入校园。针对这种情况,请结合实际,发表你的看法(50字以内)。(2分)你的看法:
3、为了解决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出现的诸多问题,同学们经过讨论,研究出几条解决方案,请你找出其中不恰当的两项,将序号填写在括号里。(2分)① 凡是学生自己带手机的,都请家长签个名,证明确实是因特殊原因为了家长与孩子间联系及沟通。② 教育学生,当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不必带手机。③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手机并非拿来招摇过市,用来炫耀。告诉学生应以怎样的方式使用手机。④ 告诉学生,手机里面有闹钟装置,早晨起床时可以使用。你找出其中不恰当的两项:
二、综合性学习(5分)
为了引导同学们对生命价值有更深的思考和理解,学校准备开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4、 同学们拟定了以下几个标题,你认为不适合做为选题的一项是(
珍爱生命与保护环境
珍爱生命与仿生技术C
珍爱生命与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与见义勇为5、假如你们小组的综合性学习报告题目拟定为《珍爱生命需要智慧》,你会选用下面哪一则材料,为什么?[甲] 邰丽华身残志坚,为实现梦想,她和同伴们一起克服重重困难,经过艰苦训练,终于为人们奉献了精彩绝伦的“千手观音”。[乙] 22岁的乐刘会,困在地震废墟中冷静等待救援。听不到任何声音,她就平静呼吸,保存体力;听到有人经过的声音,她就大声地呼救。在被困70多个小时后,她终于获救。选择材料:
三、综合性学习6、同学们在“我爱文学”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到图书馆、阅览室选择了文学书刊进行了广泛的阅读。现语文老师请你策划一次有关“我爱文学”的班级交流、评价活动,你拟采用的活动主题是什么?你所准备的活动方案是什么?7、很多同学认为当代社会只有数理化才重要,语文、历史等学科学不学无关紧要。针对这种情况,初三(4)班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赛,正方主辩以“有‘理’(数理化)走遍天下”为论点展开论述。①假如你是反方主辩,你确立的观点应该是:
②请你围绕你的观点写出两条理由。
8、许多有创意的广告巧妙利用汉字的特点,让人过目不忘,起到了超乎寻常的宣传效果。有一则宣传“臭豆腐”的广告是:臭名远扬,香飘千里。①
请解释“臭名远扬”中“臭”字的含义。
②请谈谈这则广告妙在哪里?
9、生活是一部教科书。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逢年过节的风俗,吃饭穿衣的习惯,无不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请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思考,完成下面试题。(1)用一句话概述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2)近年来,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外来节日备受青睐,其火热程度有时甚至超过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阐述观点。10.现代社会,上网已经成为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许多人都有一个新颖独特的网名,例如“追梦少年&、“快乐小猪&、“诗坛雏燕&、“睡梦中的雄狮&、“醉里挑灯看剑&等等。这些网名或寄托理想,或凸显个性,既生动形象,又好懂易记,让人过目难忘。
请你为自己另行设计一个具有个性特征和积极意义的中文网名(不少于四个字),并将你的命名缘由写在下面。我的网名:
命名缘由:
。11.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请你读一读,然后完成(1)~(4)题。
①这个时候,所有的仆人和着优美的音乐,轻盈地跳起舞来。②于是,小美人鱼伸出那双白皙、细嫩的手,脚尖掂着地,轻柔地、优雅地在地板上跳起了舞……③人们都在为她鼓掌;为她喝彩,不停地赞叹她的舞姿。④她跳得比以前任何一次都要优美,
她的脚尖在触到地板时就如踩在锐利的刀尖上一样,她
感觉不到痛。
(1)第①句中,加点字“和”的读音为:
(2)第②句中,有一个错别字,它是:
,应改为:
(3)第④句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4)读了这段优美的文字,你一定会想到你读过的不少中外文学名著,请从下面所提供的名著书目中任选一部,按要求填写读书资料卡。书目:《名人传》
《格列佛游记》
《繁星·春水》读书资料卡作品 作者 主要内容 注:“主要内容”以30字左右为宜。12.学习了“鸟”、“广告多棱镜”两个专题,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请运用相关知识完成下面的任务。(1)选用一句切合语境的唐诗填空。如果我们不采取护鸟措施,可能会导致“千山鸟飞绝”;如果我们都做护鸟卫士,祖国大地便会“
”。(2)请用简洁的语言评点下面的一则广告。虽为毫末技艺,都是顶上功夫。(理发店广告楹联)评点:
(3)请你拟一则宣传保护鸟类的公益广告。(不超过20个字)1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材料一:各种媒体上经常可见“绯闻”一词,①许多人甚至一些著名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都把“绯”读为“fěi”,其实“绯”的正确读音是“fēi”材料二:②有人对某中学高二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全班共45人,其中39人认为“绯闻”的“绯”读“fěi”6人认为读“fēi”;前者还认为“绯”是多音字,在“绯闻”中读“fěi”,在“绯红”中则应读“fēi”。材料三:调查结果还显示,③学生对“绯闻”的认知来自平时收看电视、网络及广播的娱乐节目,而“绯红”一词则是通过正式的课堂学习获得的。材料四:在一些新闻报道中,“绯闻”一词常被误写成“诽闻”。如“④编造同事诽闻被判3000元。”(注:“诽”读“fěi”,意思是说别人的坏话。)⑴从第二则材料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⑵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绯”字读错的原因有几条?⑶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纠正这种错误?⑷在上述材料的画横线句中还有两处语病,请指出错处序号并改正。
14.请你参加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学习活动,并完成下列题目。(1)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填写相应的节日名称。①农历九月初九日,有敬老和登高的风俗。
②公历5月第二个星期日,用康乃馨花表达感恩之情。
(2)请根据下表显示的调查结果,回答下面问题。认同程度调查结果统计表项目对象认可度快乐度结果节日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春节高高中高中低圣诞节低中高低中高①请简要概括青年人对中国传统节日和“洋”节日的认同情况(不超过25个字。)
②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请谈谈看法。
③结合“相关链接”,就如何“保卫”传统节日提出你的建议。一家青少年研究所进行一项调查活动,分别对日本、美国和中国大陆的高中生进行“受你尊敬的人物”的问卷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的统计表。(空白处内容已删除) 调查对象名次日本15所高中学生1303人美国13所高中学生1051人中国22所高中学生2201人第一名父亲父亲  第二名母亲    第三名  母亲  第十名    母亲第十一名      父亲 15.用文字表述上面的调查统计结果。  (1)日本:
  (2)美国:
  (3)中国:
16.从这份调查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17.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请你写出一条建议。
18.为了加强子女与父母的沟通,班委会决定举办两项活动。(1)邀请家长与同学们一起参加“沟通,从心开始”的座谈会。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你为这次座谈会设计一段不超过60字的开场白。(2)创办一份刊物,刊物已设计了“成长路”、“寸草心”等栏目,请你为这份刊物拟一个恰当的刊名,再为该刊物拟两个新栏目。(每个栏目名称不超过6个字,)(1)
19.学校举办“推广普通话活动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1)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2)就学校如何推广普通话问题,请你向班主任提出一条富有创意的建议。
(3)有时候,课堂上老师上课也用方言,校报记者请你结合此现象谈谈对推广普通话的看法,你说道:
四、综合性学习。20、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利用双休日、节庆长假自驾车涌入周边乡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品民俗文化,各地“农家乐”旅游异常火爆。听一位朋友介绍,他这次五一长假在“农家乐”玩得很开心。我问他都玩了些啥,他介绍了几项:一是在树干上“荡秋千”,二是在林子里用弹弓打鸟,三是到小河里抓青蛙。还有一些人在“农家乐”摆阔炫富,乱丢垃圾,赌博酗酒等。可见,目前“农家乐”旅游尚待引导规范。⑴、请你对不文明的游客说一句得体的话。
⑵、为保护环境,增进城乡文明交流,请你为“农家乐”接待方设计一条宣传标语。⑶、请为你熟悉的村庄写一段推荐性的文字,以吸引游客前来度假。内容可以包括山水田园景色,或民风民俗,或饮食文化,或特色游玩安排等。
五、综合性学习。21、从2008年开始,国务院规定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一天,此举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在规定发布之前,某民意测评机构做了“你更喜欢过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目还是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目”的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调查对象调查项目中 老 年
青 少 年城镇居民乡村居民城镇居民乡村居民更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73.8%95.5%58.3%70.1%更喜欢过西方节日26.2%4.5%41.7%29.9%(1)根据上表得出结论: (2分) (2)对国务院的举措,你所持的态度及理由:(2分) 六、综合性学习。22、某班级举行了一次“走进文学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在活动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你能帮助他们解决其中的疑难吗?请按照提示完成①—③题。①.活动中,有同学犯了一些读音和书写的错误,请你帮助改正。(4分)(1)某同学的开场白是《致文学》,他读错了两个字:(2分)你(指文学)是广袤(máo)的大地,是辽阔的天空;你是崇山峻岭,是江海湖泊(bó)你用彩色的文字,描绘出世界上可能存在的一切美妙景象。…… “袤”应该读成
“泊”应该读成
(2)某同学摘抄了一段名言,他写错了两个字:(2分)人最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亏……(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字应该改成
字应该改成
字②.某同学被名著中的人物感动,写了一副对联。请你写出对联涉及的人物名字。(2分)上联:搏命运风浪,巨人谱写英雄乐曲。(人名:
)下联:斗邪恶妖魔,大圣取回西天真经。(人名:
)③.某同学阅读一首古词,出了两道习题,请你完成。(4分)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七、综合性学习。23、探究题(2分)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只要写出你的一点探究结果,多写不加分)。一只狼吃饱了,安逸地躺在草地上睡觉。另一只狼气喘吁吁地从远处跑来。这使躺着的狼十分惊奇,它问:“你在追赶羚羊吗?”“没有!” “有人在追赶你吗?”“没有!”“那你为什么没命地奔跑呢?”那只狼说:“听说狮子要来了。”“狮子要来?”听了这话,它放下心来,“狮子是我们的朋友,有什么可怕的呢?你去跑你的吧,我要睡觉了。”后来,狮子真的来了。由于它的到来,整个草原上的羚羊的奔跑速度变得极快,这只狼不再那么容易得到食物了,不久便饿死了。临死前它不住地怨恨,认为狮子破坏了自己平静的生活。
八、综合性学习。24、读下面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请写出你探究的结果。(2分)在一座小岛上,住着一位老渔翁和他的妻子。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岛上,它们是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的。老夫妇见到这群天鹅,非常高兴,于是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鱼虾招待它们。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丝毫没有继续南飞。湖面封冻,老夫妇就敞开他们的茅屋的门让它们在屋里取暖,并且给它们吃的,这种关怀一直延续到春天来临,湖面解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这对老夫妇都这样奉献他们的爱心。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从此消失了,不过它们不是飞向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时饿死了。2012年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集锦(参考答案) 八所中学初三年语文组 参考答案: 1、
中学生使用手机不当的行为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而且大家普遍认为应禁止中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意对即可) 2、我赞同老师和家长的意见,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后就无心上课或上课的时候经常分神,会给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意对即可) 3、②③
5、(略) 6.示例:向你介绍我最喜爱的文学作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我的影响 ①各小组推选2~3名代表准备参加班级交流、评价活动。②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一个语文主题活动小组。安排活动主持人,规定交流顺序,确定活动的评委。 ③各小组代表交流
④主持人根据评委意见,宣布结果。 ⑤语文老师或主持人对本次活动作出小结。 7.①无“文(语文历史等文科)寸步难行”。(意思对且简洁即可) ②第一、语文是工具,学好语文,才能增强理解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基础;第二、学好文史,通晓古今,有助于理清事物的来龙去脉。(意思相近突出语文重要性即可) 8.①“臭”指“臭豆腐”。
②通过双关和对比,突出“臭豆腐”的名声大,气味香,此外还利用矛盾法吸引人的注意力。(意思相近即可) 9.(1)要求点明节日名称和相应习俗,并说出其寓意。答案示例:清明扫墓,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中秋吃月饼,象征团团圆圆。
(2)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 10.不设统一答案,所取网名和取名缘由符合题目要求即可。示例一:网名
我特别喜欢被尊为“花中君子”的兰花,我要学习它超凡脱俗、独立不阿、高雅纯洁的品格,所以我取名为“空谷幽兰”。示例二:网名
我喜爱足球运动,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为我国的足球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所以我取名为“足球小子”。 11. (1)hé(2)掂
(4)《名人传》
罗曼·罗兰本书叙述了贝多芬等艺术家苦难、坎坷的一生,讴歌了这些心灵伟大的英雄。
《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本书叙述了主人公格列佛流落到小人国等地的经历,讽刺了当时社会种种丑陋现象。
施耐庵本书记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繁星·春水》
冰心本书以篇幅短小、蕴涵丰富的诗歌,歌颂母爱、童真和美丽的自然。 12.(1)处处闻啼鸟(其它符合语境的唐诗亦可) (2)答题要点:语义双关,“毫末”、“顶上”巧扣“理发”;也道出该店理发师技艺高超(顶上,最好)。
3)答案示例: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给鸟儿一片树林,还自然无限生机。 我们应与鸟儿心灵相沟通,生命相维系。 13.⑴大多数学生将“绯闻”中“绯”读为“fěi”,并且认为“绯”是多音字。 ⑵①受多数人和媒体误读的影响。②受“诽”词义和读音的影响。 ⑶①注意语文学习的课内外结合、书本与实践缬合。②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传媒从业人员的语文素养。 ⑷③“收看”后加“收听”。④“判”后加“赔”或“罚”。 14. (1)重阳节
(2)①答出“对‘洋’节日的认同度高于中国传统节日”(或:更喜欢“洋”节日);或“对‘洋’节日认同度高,对中国传统节日认同度低”即可。 ②【答案示例】“洋”节日较传统节日形式新颖活泼,新鲜感强,符合青年人好奇和求新的心理。或:认同感高的“洋”节日生活气息和人文色彩较浓厚,符合人们的情感需要和精神追求。(能谈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语言简明、顺畅即可。) ③【答案示例】加强保护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增强保护意识。或:加大政府保护和扶植力度,尽早将一些重要且影响较大的传统节日纳入“申遗”程序。或:进一步加强国际间文化交流,扩大中国传统节日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认同感。或:保护传统节日也要树立品牌意识,可精心打造一批知名节日。或:应坚持继承、保护、改造、创新并重原则,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使其更生活化,人文化。(有自己的见解,言之有理,语言简明、顺畅即可) 15.(1)日本:父亲第一 母亲第二;(2)美国:父亲第一 母亲第三; (3)中国:母亲第十 父亲第十一  16.中国学生对父母的尊敬程度远远不如日本和美国。 17.(答出下面其中一条即可)(1)全社会都应该对学生加强爱父母的教育;(2)作父母的要注意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3)学生应该理解父母,多与父母沟通等。 18.(1)示例: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的座谈会。许多时候.我们相互埋怨,父母子女之间产生了距离。今天,让我们敞开心扉,来一次心灵的交流。(此题为开放性的,只要称呼恰当、有欢迎语、能说明这次座谈会的目的并表达简明得体的即可)
(2)刊名示例:《心之桥》、《沟通》、《心音》;栏目示例:“舔犊情”、“我心你心”。(本小题为开放性的,刊名和栏目名抄袭题干上的示例均不得分。) 19.①如:普通话是我们沟通的桥梁  ②多利用广播、电视的影响;多开展竞赛活动;……
③课内不宜使用方言教学,否则不利于推广普通话。 20、⑴、示例:这一方美丽和谐的净土,需要您用心呵护。(得体即可) ⑵、示例①:留下城市文明,带走农家快乐。 示例②:“农家乐”,乐农家。
(要求内容明确,表述明晰)
⑶、要求:推荐内容要具体,特点要鲜明;语言表达富有文学性。 21、①在我国中,中老年人比青少年更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
②在我国中,城镇青少年比乡村青少年更喜欢过西方节日。 态 度:赞同 理由:①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②有利于培养亲情; ③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④有利于丰富百姓的生活。 22、①.(1)“袤”读mào
“泊”读pō)(2)“保”字改为“宝” “亏”字改为“魁”(每个1分,共4分)②.贝多芬
(每个1分,共2分) ③.(1)D (2)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言之成理即可) 23、○1生于安乐,不能发现看似平常而又安逸的生活中潜在的挑战,必然危机四伏。○2居安思危,永不懈怠,必然赢得竞争,成为时代的弄朝儿。○3生活不可能时时处处都适应人们,但人们必须学会时时处处适应生活。
24、面对他人困难,不要急于奉献爱心,而更多的则是激励他们勇于接受困难的挑战。
综合性学习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教学专题——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如何在活动中突出“语文味”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教学专题——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如何在活动中突出“语文味”&&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教学专题——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如何在活动中突出“语文味”发布时间: 02:35 浏览:-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教学专题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如何在活动中突出“语文味”温州实验中学分校&& 朱彬茹各位老师下午好!很高兴又获得了一次与大家面对面真诚交流、学习的机会。今天布置给我的任务是介绍一下在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过程中应如何突出“语文味”。我觉得这是一个挺大也挺现实的话题,因为新课程教学中的“语文味”包涵了太多的内容,从语言本质的把握到民族精神的沉淀到高尚情感的体验等等,而“语文味”教学的具体操作又是有待界定的,所以我只能从我自己现有的思考出发,企望能对这个话题有些许理解。一、总体目标:我将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主要定格在写作上,希望通过写作这一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让综合性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对这册综合性学习的总体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1、知识和能力:能根据综合性学习内容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主动参与到探讨的过程中来,综合运用语文和其他学科知识,对问题进行研究,并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课件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 2、过程和方法:围绕感兴趣、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交流形成认识,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能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并根据要求进行写作。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具有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及主动的参与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关心、尊重自己身边的文化生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需要澄清的两点是:第一,当我们把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主要定位在写作上时,并不是否定了它本身的“综合性”,综合性学习过程是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的过程,作为构建语文基本素养的这四个方面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为学生插上了聆听世界和心灵的耳朵、带来了讨论质问的声音、拓宽了阅读触发的视野、提供了情感体验的过程,只是现在有所侧重而已;第二,《课程标准》中虽然强调学生的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即要求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但同时它也对学生的写作提出了具体的规范性要求,比如“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等,可见对涉足写作不深的学生而言,必要的规范的写作指导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这依然是一个“带着镣铐跳舞”的过程。二、本册综合性学习说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和以往的教材一样一共设置了三大三小六个综合性学习活动,无论它们强调的是“综合性学习”还是“写作·口语交际”,最终都要求落实在具体的文字写作上。当我们把这六个综合性学习中关于写作要求的内容进行一番审视和梳理后,我们会大致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关联:记叙性文章的写作:《献给母亲的歌》(怎样写人)、《到民间采风去》(怎样记事)景物性散文的写作:《寻觅春天的踪迹》(写景散文写作)、《背起行囊走四方》(游记性散文写作)科普性写作:《科海泛舟》诗词对联写作:《古诗苑漫步》在进行这些综合性学习时,可以从总体上把握这样几个问题:第一、综合性学习是与阅读教学密切照应的。每单元的阅读课文与综合性学习在内容上大致是互相勾连的,这样就使得综合性学习成了该单元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如,第一单元五篇阅读文章都是写人为主的,《献给母亲的歌》就可以结合这五篇阅读文章进行写人记叙性文章的指导;第四单元以民俗进行组元,五篇文质优美的名家作品后安排了《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活动,可以给学习以很大的提示。第二、教师要有意识地在综合性学习中渗透写作的指导。在每个综合性学习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捕捉隐含的写作信息,比如给照片取名、为图片添写说明介绍、采访笔录、活动感受记录、话题作文等,随时随地给予学生相关的写作指导,并且应当在每次习作结束后安排专门的批改讲评课。第三、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安排可以有较大的伸缩余地。开展综合性学习,可以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也可以不受教材的限制,根据当地的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更换,就学生更感兴趣的主题,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选择学生最喜欢的语文表达形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第四、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有更多的理性参与。对于本册编排的六个综合性学习,我们会发现它在具体内容的设置上呈现出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剃度过程,要求学生不仅仅停留在对事物观察、记录,对资料搜索、整理的浅层面上,而且还要求学生以此为基点的理性思考和总结。三、单元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建议:下面我就结合每个单元综合性学习,有详略地谈谈我的一些初步尝试和设想。《献给母亲的歌》“献给母亲的歌”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这是在学习了胡适先生《我的母亲》一文后,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旨在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引导他们感受爱、理解爱、奉献爱。本次综合性学习,主要任务有二,一是开展四项学习活动,二是在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完成一篇习作。对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目标我是这样制定的:知识和能力:多角度地认识自己的母亲,体会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尊重母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感情。过程和方法:培养搜集、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学会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真情实感,学习写人记叙性文章的写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活动,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情感,学会理性得思考母爱及其内涵。活动设计:(一)道不尽的母爱1、每位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搜集一到两则歌咏母爱的信息,内容包括:1、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2、新闻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3、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4、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广告等作品;5、与母亲有关的格言﹑俗语。2、然后将你找到的内容整理到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本上,并为它们写上简明的文字说明:你为什么选择它?这一内容何处打动了你的心?它让你联想到了什么?……3、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这方面资料搜集展示的同时要求他们能朗读自己写下的文字说明,并对两方面都予以点评。【镜头一】有学生朗读了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这篇文章,我们先从朗读的各项要求给他进行了点评,然后他再朗读了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简短说明:“这篇文章让我想到我母亲曾经打我的经历,当时和事后我一直都在心里对这件事耿耿于怀。后来我看到这篇文章,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我仿佛一下子被什么东西触动了一下。俗话说‘打在儿身,痛在娘心’,我的母亲也一定如此吧。”我对他这段话的点评是,能由此及彼进行了联系,并真实地诉说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变化,同时体会到“打在儿身,痛在娘心”的深沉母爱,实属不易。【镜头二】有学生找到了这样一幅画,但他在自己的说明中写到:“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母爱啊!”很明显这样的表述是离语文很遥远的,于是我就组织学生帮他改写文字说明,要求首先要用简短的文字向没有看过这幅画的人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再说说你在这幅画里读到了什么。学生经过讨论后将其修改成:“当孩子面临困境时,一个母亲会将她所有的智慧、能力甚至生命幻化成无私的母爱,帮助孩子渡过去。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开展本项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围绕“母爱”这一主题把目光投注到各类文学艺术的题材和体裁中去,并通过为你选择的信息写作简短文字说明的练习,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解读、思考、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这是一种写作训练的方式。(二)照片背后的母亲1、找出母亲往日的照片,然后通过采访的形式让母亲说一说照片背后的故事。2、根据采访日记整理你的采访过程,尤其是其中的采访记录,要求:第一、以问答的对话式描写来记录;第二、注意母亲和你的语言描写要符合各自的身份、知识水平、阅历经验和当时采访的环境;第三、这是对采访内容的整理,注意详略安排和内容取舍。附:采访记录表采访主题&被采访人&采访人&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记录&&这一环节是由“剪不断的‘脐带’”中延伸出来的,开展这项活动,是促使学生主动了解属于自己的那份“母爱”,体会母爱。教材中列举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既不是要求面面俱到,也不是仅此而已,只是举例,旨在提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因此我以照片作为突破口,以采访记录作为形式,重在要求学生通过采访学习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写人。(三)母爱、我、一件事、一种感悟1、回忆发生在母亲和我之间的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然后再简短地说说你对这件事的想法。(事情可以是你和母亲的一次分歧,要求简单说明分歧产生的原因、具体述说分歧双方的表现、简单说说分歧最终的结果,还有你对分歧的看法,比如现在和以前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也可以是母亲某一举动对你的影响,具体说说母亲是通过何种方式对你产生影响的,比如语言、行动等,这件事给你今后带来了怎样的触动等)2、将这件事和你的想法写到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本上,或者列一个简单的提纲,准备在课堂上进行口头表达。【镜头三】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写到这样一位母亲,她说:“小时候,妈妈为了告诉我注满水后的热水瓶是危险的,她就把我领到热水瓶边,拔下盖子,拿起我的小手在冒热气的瓶口上轻轻一放,然后再对我说:‘热水瓶千万不要单独去碰,你瞧,它冒出来的烟已经这么烫人了,里面的热水更可怕。’从此,我记住了怎样去面对这个对我来说还是危险品的东西。还有一次是在晚饭后,妈妈在匆忙地收拾桌子,我就坐在一旁喝可乐。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我故意将装可乐的杯子拿在手上晃来晃去。妈妈好几次提醒我要小心,不要把可乐洒在她刚买来的漂亮桌布上,可我就是不听。终于可乐和杯子一起落在了那块崭新的桌布上。妈妈一下子从厨房冲了出来,看了看桌布,又抬眼看着我。一段暴风骤雨肯定躲不过了,我以为。可妈妈只是用很冷静但却很严肃的口吻问我:‘你说妈妈是会选择桌布还是你?如果我现在很严厉地骂你,你一定会觉得委屈,这个家就剩你和我,我不希望咱们母女再产生什么矛盾,所以妈妈选择了你;但这件事你的确错了,所以惩罚你把这块桌布洗干净。’后来妈妈告诉我,当时她的确是气坏了,但在气头上那一刻,她突然想到了自己曾在《读者》上看到过的一篇文章,就选择了用这种方式。这就是我的妈妈,她用她包涵母爱的方式教育着我,让我从她身上学到了怎样去面对和处理我将来遇到的事情。”这个学生的文章很真实很感人,她那么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母亲的良苦用心,并懂得用自己的感情和思考去回应和体味这份母爱。同时她也能用具体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去传递这份情感。【镜头四】有学生在写自己母亲的文章里出现了这样的语句:“母亲为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欢乐。”类似这样的句子经常在学生的文章里出现,这可以说也是学生的一种感悟,只是它的表达无论在语法上还是逻辑上都存在问题,需要老师对其语言给予纠正。这个环节是由“多角度看母爱”的延伸。如果说,前两项活动侧重于了解和感受,那么这项活动则侧重于对母爱的理性思考。而且在写作训练上,更注重指导学生通过行动描写来写人,通过对文章内容的详略处理、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来写人。(四)报得三春晖1、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你已经做了些什么?以后打算怎么做?请你为母亲献上一份子女之爱。2、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开头,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心声。(五)写作练习以“母爱”为话题写作一篇文章。温馨提示1、文章可以这样进行组织安排:以“道不尽的母爱”中找到的信息和文字说明作为文章的开头,以“照片背后的母亲”和“母爱、我、一件事、一种感悟”中的事例作为文章的主题部分,注意通过语言、行动的描写和详略的安排来写人物,以“报得三春晖”中“妈妈,我想对您说”为开头写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来完成一篇记人的文章。当然这不是简单的叠加过程,需要同学们重新再创作。2、根据提示1中的内容,可以写作日记、书信等不同的文章格式。在这个活动中,我旨在通过设计突出如何写人这类记叙性文章的写作指导。其一、必须有切身的体验和感悟,其二、必须有事例作为文章的内容,其三、要运用语言、行动等描写来写人,同时这些描写还必须是个性化的,其四、在写人的文章中面对多个事例要懂得详略安排并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其五、写作的开头和结尾都是需要加工修饰的部分。(54页《自传和小传》,我觉得还是在学完《五柳先生传》后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比较可取。)&《寻觅春天的踪迹》按照课程时间安排开展此项活动时正值春季,相信学生能够对活动产生充分的兴趣。本活动围绕“春天”的主题设计了三项内容,分别是“编一辑‘自然日志’”、“谱一支‘春天的赞歌’”、“创作一幅‘诗画’”,对于这三项活动涉及的相关内容,其实很多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需要教师在活动之初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活动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改编。我在设计和进行这次活动时,是对这三项活动做了一些调整,活动1名之为“春天的足迹”,活动2名之为“春天的赞歌”,活动3名之为“诗情画意的春天”,然后让学生从三项活动中必选活动2,任选活动1或3来进行。这样处理的原因是考虑到活动时间、活动精力的安排,同时教材对本次活动的定位是“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写作和口语交际”,因此我力求能通过设计达到有重点地让学生进行写景的写作尝试。活动目标:知识和能力:学会用心观察、勤于记录,了解春天对于生命成长的意义。过程和方法:在寻觅、观赏、赞美春天的过程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学会用描写和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有灵性地抒写自己对春天的感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热爱春天的情感和对自然初步的观赏能力,对艺术的欣赏能力。活动设计:活动1:春天的足迹1、通过网络、书籍或请教他人等方式了解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相关内容,比如:“二十四节气”的起源、时间、特征等。2、在校园里、社区中或家庭内,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以“自然日志”的形式记录下它们在春天的变化。活动方式:小组合作活动准备:选择好观察目标,了解“自然日志”的写法。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在记录方式上可以是文字与图片(比如照片)相结合的形式。比如:摘自学生的一页观察日志观察时间:日观察对象:校园操场边的冬青树观察主题:冬青叶片在春天的生长参与观察人员:郑伊濛、张雨卉、谢瑶记录员:郑伊濛观察记录:前两天冬青的枝杈顶端抽出了几片新叶,今天我们来看时这些新叶的数量增加了很多,好像突然冒出了好几节。叶片是粉嫩的翠绿色,在阳光下是半透明的,和老的浓绿色的叶片呈现完全不同的感觉。观察感受:朱自清在《春》这篇文章里描写春天的小草是“嫩嫩的,绿绿的”,现在我们看到的冬青新叶也是这番感觉。春天真的有魔力,她让生命在她的季节里不知不觉就焕发出成长的气息。3、请科学老师对学生的“自然日志”进行评价。:(1)国学网——二十四节气表: /history/jq/jqb.htm(2)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3)二十四节气释义二十四节气中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意义。节气的名称便已说明这段时间的气象条件及万物之变化。现简述如下:夏至、冬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快要到来。中国各地最热的月份是七月,夏至是六月二十二日,表示最热的夏天快要到了;中国各地最冷的月份是一月,冬至是十二月二十三日,表示最冷的冬天快到,故称为夏至、冬至。又因夏至日白昼最长,冬至日白昼最短,古代又分别称之为日长至和日短至。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此两天昼、夜相等,古时统称为日夜分。这两个节气又正处在立春与立夏、立秋与立冬之间,把春季与秋季各一分两半,因此也有据此来解释春分和秋分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按照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划分季节的方法,是把四立作为四季之开始,自立春到立夏为春;立夏到立秋为夏;立秋到立冬为秋;立冬到立春为冬。立,是开始的意思。故此四个节气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雨水表示少雨水的冬季已过,降雨开始,雨量开始逐渐增多。惊蛰蛰是藏的意思,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入蛰,至第二年回春后再钻出土来活动,古时认为是被雷声震醒的,故称惊蛰。从惊蛰日开始,可以听到雷声,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被雷声震醒,出土活动。清明天气晴朗、温暖,草木开始现青。清洁明净的风光代替了草木枯黄、满目萧条的寒冬景象。谷雨降雨明显增加,雨水促使谷类作物之生长发育,古代称为雨生百谷。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未有成熟,故称小满。芒种芒指有芒作物,种是种子。芒种表明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可以收割。小暑、大暑暑是炎热之意,是一年中最热之季节。小暑是开始炎热,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处暑处是终止、躲藏之意。处暑表示炎热的夏天快要“躲藏”。白露处暑后气温降低,夜间温度已达到成露条件,露水凝结得较多,呈现白露。寒露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也更凉,故称寒露。霜降气候已渐寒冷,有白霜出现。小雪、大雪入冬以后,天气冷,开始下雪,小雪时,始下雪。大雪时,雪下得大,地面可有积雪。小寒、大寒寒是寒冷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气候开始寒冷,称为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称之为大寒。(4)二十四节气农谚歌春社日雨年定丰 秋社日雨年丰稔正月岁朝蒙黑四边天大雪纷纷是旱年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二月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佳三月风雨相逢初一头沿村瘟疫万民忧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有收四月立夏东风少病遭时逢初八果生多雷鸣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虫损稻禾五月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美亦然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蔬园内受熬煎六月三伏之中逢酷热五谷田禾多不结此时若不见灾危定主三冬多雨雪七月立秋无雨甚堪忧万物从来一半收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八月秋分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禾最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九月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天晴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遇雷声菜价高十月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此日更逢壬子日灾殃预报损人民十一月初一有风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灾魔冬至天晴无雨色明年定唱太平歌十二月初一东风六畜灾倘逢大雪旱年来若然此日天晴好下岁农夫大发财(5)节气与气象的农谚我国是以农立国,历代乡贤老农口语,根据他们对云、雾、雷、风、雨、旱、潦、丰、歉的历久观测所得的经验,用来编造许多农谚作为终年耕种作息的依据。虽不一一应验,但亦有些可靠性,对从事农时和预防灾害的降临,有备无患而极有裨益。兹举我国民间有关天气之晴雨预测农谚供参考。“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种。”上元若下雨,清明定放晴。“顶看初三,下看十八。”每月初三日与十八日若有雨则继续下。“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则直至清明这段期间雨量较多。“春寒雨多,冬寒雨散。”春天若天气寒冷,雨水必定多,但冬天天气寒冷,雨水必稀少。“春黑冬白,雨仔泄泄。”春天满天布黑云,冬季满天白云,则细雨绵绵,下不停之意。“早春晚播田。”立春日如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也。“春雾曝死鬼,夏雾做大水。”观早晨之雾来卜晴雨。“春南夏北,无水磨墨。”春天若吹南风,夏天若吹北风,则雨水甚少,有旱灾之虞。“二月二打雷,稻尾较重捶。”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生日,这一天若打雷,卜早期稻谷丰收。“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日有雨,则病人就少。“雨打五更日晒水。”即五更忽然下雨,中午必晴。“一点雨一个灯,落到明朝也不晴。”即一点雨水一个泡,落到明天早也不会停,而继续有雨。“清明风若从南起,定主田禾大有收。”清明日若有南风吹,可卜大丰收之年。“三月死鱼鳅,六月风拍稻。”三月若过份酷热,水中部分泥鳅酷死,象征台风及早来,六月稻谷会受其吹毁。“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芒种日若下雨,则五月少有晴天,而六月则干旱无雨,酷热异常。“西北雨,落不过田埂。”夏季常见的雷雨(骤雨)来自西北方向,愈下得快,愈停得快。“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放。”端午节后始无寒气。“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小暑前后十天内,若吹东风,则有台风来袭。大暑前后早晚泛出红霞,表将有台风。“空心雷,不过午时雨。”早晨一阵雷响,中午前一定有雨。“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六月初一日,如有雷鸣,年中则少有台风。“六一九,无风水也哮。”六月十九日必定有风,否则必有雨。“七一雷,一雷九台来。”七月初一日若有雷鸣,年中台风必定很多。“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菜园内受熬煎。”夏至日吹西北风,可卜年中什稻有歉收之虞也。“立秋无雨最堪悲,万物从来只半收。”立秋日若无雨,万物可能不丰收。“东闪太阳红,西闪雨重重,北闪当面射,南闪闪三夜。”夏秋相交时,东闪电表无雨,西闪电重重有雨,北闪即有雨,南闪卜迟迟少雨。“雷打秋,冬半收。”立秋雷鸣,则迟禾少收之报。“好中秋,好晚稻。”中秋月明朗,预卜丰收。“快雨快晴。”骤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突然起风不到明天,突然下雨不会到天黑。“重阳无雨一冬晴。”九月初九日若无雨,可卜下半年雨量稀少。“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立冬日之天干逢壬字,来年高处之田有歉收之虞。“冬至天阴无日色。”可卜来年定唱太平歌。“十二月南风现报。”十二月间若吹南风则马上下雨。“大寒不寒,人马不安。”大寒日不冷,可卜人畜多疾之情。“晨雾罩不开,戴笠披水衣。”观早晨之雾若久久不散,往往变雨,农夫下田不得不披上水衣。“送神风,接神雨。”十二月廿四日是送诸神上天的日子,这时若吹风则下年正月初四日接神下凡时则会下雨之卜测。(6)二十四节气推算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计十二个节十二个气,即一个月之内有一节一气。每两节气相距,平均约三十天又十分之四,而阴历每月之日数,则为二十九天半,故约每三十四个月,必遇有两月仅有节而无气、及有气而无节者,有节无气之月,即阴历之闰月,有气无节之月不为闰月。兹将节气与阴历月份关系,表列于后:立春正月节 雨水正月气 惊蛰二月节 春分二月气 清明三月节 谷雨三月气立夏四月节 小满四月气 芒种五月节 夏至五月气 小暑六月节 大暑六月气立秋七月节 处暑七月气 白露八月节 秋分八月气 寒露九月节 霜降九月气立冬十月节 小雪十月气 大雪十一月节 冬至十一月气 小寒十二月节 大寒十二月气(7)观察日志记录形式:观察时间、观察对象、观察主题、参与观察人员、记录员、观察记录、观察感受等。活动2:春天的赞歌1、在课堂上开展“一句话形容春天——一段话描写春天——一篇文章抒写春天”的写作练习。2、将同学们优秀的习作整理编排出一期黑板报。活动3:诗情画意的春天1、教师先组织学生欣赏一些“诗配画”和“画配诗”的作品,然后讲述一些有关的故事,给予学生以这方面的知识和启发。比如:“深山藏古寺”、“踏花归去马蹄香”的故事,告诉学生无论是“诗配画”还是“画配诗”,首先要能理解诗歌或绘画作品的题意,另外要懂得巧妙构思和选择适当的表现手法,就好像写作一样,仔细审题,选择新颖的表现角度,巧妙地构思都是一篇成功习作的因素。另外我觉得台湾绘本作家几米的作品是很好的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的例子,比如他在《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里所展示的一幅作品,就极好地启示学生,以我手写我心,以我手画我真将是多么可贵的。2、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查找有关“诗配画”和“画配诗”的作品,进一步了解这种形式的创作。关于这方面的资源现在网络上很丰富,学生可以找到许多很优秀的作品。3、展示并解说自己小组或个人课外制作的“诗配画”和“画配诗”的作品。4、由全班同学根据“诗画配合是否恰当,画作诗作选择是否富有意境和情趣,作品是否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等要求投票选出“我们最喜欢的作品”。:(1)“深山藏古寺”:宋代的徽宗赵佶喜爱书画,常出题考画家。有一次考试,主考官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要画好并不容易。有的在山腰间画座古庙,有的把古庙画在丛林深处。庙,有的画得完整,有的只画出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残墙断壁……。主考官司一连看了很多幅,都不满意。就在他感到失望的时候,有一幅画深深地吸引了他,他再仔细端详了一番,便连连点头称赞,说:“好,好,这才是‘魁选’之作呀!”魁选,即第一名。那幅画好在哪里呢?好就好在构思巧妙,那位高明的画家,根本就没有画庙。画的是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了泉水倒进桶里。就这么一个挑水的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表现得含蓄深邃极了。和尚挑水,当然是用来烧茶煮饭,洗衣浆衫,这就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庙;和尚年迈,还得自己来挑水,可以想象到那庙是座破败的古庙了。庙一定是在深山中,画面上看不见,这就把“藏”字表现出来了。这幅画比起那些画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墙垣的,更切合“深山藏古寺”的题意。那些落选的画家并非画技不好,如果不好,根本就没资格参加应考了,他们落选的原因是因为构思平庸。而那位聪明的画家过人之处未见得是绘画技术,但由于他巧于构思,选择了老和尚挑水的角度,就使画面含蓄,能启发别人的联想。对于作文来说,仔细审题,选择新颖的表现角度,巧妙地构思是十分重要的。(2)“踏花归去马蹄香”:北宋皇帝宋微宗赵佶喜欢绘画,他本身也是一个善于画花鸟的能手。他绘画特别注意构图的立意和意境,所以在朝廷考试画家的时候常常以诗句为题,让应考的画家按题作画择优录用。有一次,朝廷决定考试天下的画家。诏命一下去,各地的画家都纷纷来到京城。到了考试那天,主考官出了一个命题:“踏花归去马蹄香”,让画家按这句的内容体现出来。开始,画家们个个都面面相觑一筹莫展。过了一会儿,便先后动起笔来。有的画家绞尽了脑汁,在“踏花”二字上下功夫,有画面上画了许许多多的花瓣儿,一个人骑着马在花瓣儿上行走,表现出游春的意思;有的画家煞费苦心在“马”字上下功夫,画面上的主体是一位跃马扬鞭的少年,在黄昏的疾速归来;有的画家运思独苦,在“蹄”字上下功夫,在画面上画了一只大大的马蹄子,特别醒目。只有一位画家独具匠心,他不是单纯着眼于诗句中的个别词,而是在全面体会诗句含义的基础上着重表现诗句末尾的“香”字。他的画面是:在一个夏天的落日近黄昏的时刻,一个游玩了一天的官人骑着马回归乡里,马儿疾驰,马蹄高举,几只蝴蝶追逐着马蹄蹁跹飞舞。考卷交上来以后,主考官一幅一幅地审看。看了一张不满意,放在一边;又看了一张还是不满意,又放在了一边```````等到看见蝴蝶追逐马蹄蹁跹起舞这一幅时,他脸上立时现出了喜悦的微笑。他连称赞:“好极了!好极了!”于是选中了这一幅。因为只有这一幅画真正表现了“踏花归去马蹄香”的含义。在这句诗题里,“踏花”、“归去”、“马蹄”都是比较具体的事物,容易体现出来;而“香”字则是一个抽象的事物,用鼻子闻得到可用眼睛却看不见,而绘画是用眼睛看的,所以难于表现。没有选中的那些幅画,恰恰都没有体现出这个“香”字来:而被选中的这一幅,蝴蝶追逐马蹄,使人一下子就想到那是因为马蹄踏花泛起一股香味的缘故,所以是成功的。(2)几米绘本作品:《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月亮忘记了》等。以上三项活动要求学生必选第二项,任选一、三两项进行。下面简单讲述一下第二项活动“春天的赞歌”中几个实施片断。本次活动中要求学生“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写一首诗、一篇散文或一篇杂感,写下你对春天的感受与赞美”,或“在开展活动的基础上,整理有关材料,以‘我心目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为题写一篇作文”。这两个写作的要求虽然提得很自由,但却很宽泛,尤其是面对“春天”这个学生接触颇多的话题,他们从小学到初二,肯定写过不止一次了。如果就这样笼统地要求学生进行写作,他们的写作态度和习作质量必然会不尽如人意,所以我设计了“一句话形容春天——一段话描写春天——一篇文章抒写春天”有剃度的写作练习,提倡学生特别注意有灵性的个性语言表达。从“一句话形容春天”的训练开始,一是为了让学生觉得任务很轻松,乐意去参与去思考去实践,二是我认为一篇文章哪怕只有一句令人刻骨铭心的语言就很不易了,杜甫就曾言:“为人性僻眈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镜头】步骤一:用范例开路出示名家写作春天的句子:春天是冒泡的天。(司马中原)春天是从冬眠中刚刚醒来的岁月。(蓉子)春天是期待一种绽放的心情。(杨锦郁)春天不在枝头的花朵,也不在空中的鸟声,而在人的一颗跃动的心。(马森)一个隐约的角落打开,迎接温柔。(叶姿麟)步骤二:指导学生进行鉴赏教师:“这5句话描写春天你觉得好吗?为什么?”学生:“它们都没有停留在春天的表象描写上,而是抓住了春天的本质——春天是四个季节中最有生机的一个季节来进行描写。”教师进一步在语言思维上启发:“描写要抓住事物区别与他人的特征。这5句话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春天的特征?”学生:“第一句‘冒泡’是说不断出现新的东西,比喻春天是充满生机的季节。”学生:“第二句话从季节的更替来写。”学生:“第三句话作者从花朵的角度来写。”学生:“第四句话把春天和人的心情联系在一起了。”学生:“第五句话写春天给人的感觉,类似朱自清写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教师:“看,作家们眼中的春天拥有多么丰富的侧面,我们也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事物,力求新颖。那么这5句话又各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春天呢?可以从表达方式、写作手法、修辞手法上考虑。”学生:“第一句用动态来描写。”学生:“第二句用拟人的手法。”学生:“第三句也用拟人的修辞,而且从花的角度来写,写出花也和人一样期待争奇斗艳的心理。”学生:“第四句用了‘不在……不在……而在……’的句式,通过对比来写。”学生:“第五句用了诗一样的语言,很含蓄。”步骤三:我也来试一试要求学生每人写出2-3句形容春天的句子,并交流,然后请同学点评。学生:“春天像五线谱里的一个音符,刚一弹响,就拨动了人们的心弦。”学生:“春天小河胖了,草儿绿了。”点评:前半句写得特别好,用拟人的修辞和含蓄的表达描写出春天给河流带来的变化,并且富有童真。学生:“春天,杨柳羞答答地在水里照了个影儿。”点评:丰富的想像、生动的拟人。……总结:如何让描写的语言插上灵性的翅膀?第一、要抓住事物的特征,第二、要多角度、新角度地观察,第三、要综合运用多种写作、修辞手法,第四、丰富和想像和联想不可少。在一句话形容春天的基础上,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想象奇特了,接着再要求学生进行一段话描写春天的练习,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述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写作的顺序,然后是一篇文章抒写春天,可以是诗歌、歌词、散文等等不同的体裁,注意谋篇布局,最后将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学生优秀作品整理编辑一期黑板报。在编辑黑板报时学生自己命名的刊题是“让春天做主!”,将学生的习作刊登在黑板报上时,不要忘了写上该学生的姓名,这对他个人来讲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在这项活动结束后令我倍感欣慰的是,学生呈现的习作或多或少都闪现着他们独有的灵气,而非一片用成人眼光装点的矫揉造作。让学生的语言拥有灵性的翅膀,让学生的心灵具有震撼的琴弦,一直是我认为理想的写作教学境界。美国哲学家弗也阿本德有一个绝妙的论点:“科学的唯一方法论原则就是‘怎么都行’,科学讲求‘最佳生态位’。”语文教学也应当致力于最佳方法和形式的探索,尤其是作文教学。综合性学习可以为作文教学开辟一片新天地。&《科海泛舟》由于我们学校从实施新课程以来,一直开设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尤其是八年级下学期,实施的课题就是“研究性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所以我们这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是由研究性课程的老师根据课程要求来开展的。如果说在这个活动中如何突出写作训练,我想其中的第二项活动设置“思考自然的启示”比较适合,可以结合这个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说明性文字、科学小品或科幻作品的写作。&《到民间采风去》这项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更多的是本着这样几个原则出发的:其一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主动性,按照本地情况和学生实际来确定活动主题,不求大而全,务求有实效,所以我们对主题活动的定位是——“到民间采风去之温州端午篇”;其二是联系阅读教学,力求以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为根本,所以,我们将这项活动安排在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鸭蛋》这篇文章的教学之后来实施;其三是通过活动让学生得到触发进行体验和思考性的记事写作。活动目标: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采访整理、辨正思考的能力。过程和方法:在围绕自己家乡端午民俗开展的活动中,学会感受、学会积累、学会思考,并能用语言进行叙述性的表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欣赏、尊重民俗文化,增强继承、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活动设计:(一)“端午”寻根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寻找端午起源的学说,并把你找到的资料整理到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本上。:端午节起源说一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端午节起源说二是伍子胥的忌辰;端午节起源说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端午节起源说四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二)“端午”习俗揽1、采访身边的老人、长辈,调查温州端午的有关民俗活动。2、将你的采访结合有关资料和自己平时过端午的经历,选择其中你最感兴趣的一项记录在综合实践活动本上,要求:能详细地描述这项民俗活动的经过、适当介绍它所涉及到的物品、它的起源和它所蕴含的意义、自己对这种民俗的看法等内容。3、课堂上结合相关图片和课件进行民俗活动的介绍。学生找到、写道的风俗比如:赛龙舟、包粽子、撞蛋吃蛋、悬艾叶和菖蒲、写符念咒、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饮雄黄酒等。有学生写道:“端午节这天,温州有这样的风俗,家家户户的门前挂着菖蒲(一种绿色的大树叶),然后把它剪成两柄剑型交叉着贴到大门上,据说是为了避邪。人们还要喝雄黄酒,还在小孩的额头、胸前、耳根抹雄黄,以去腐除尘,驱疫避邪。过去,老人们还会在端午用艾叶草熬成药草汤为小孩子洗头,也是为了防止孩子来年长一种类似于疮的皮肤病。这些民俗活动也许在过去那个卫生条件欠缺的年代是有一定的防病意义的,其实它们更多的是代表了人们一种美好的愿望和寄托,希望每个人尤其是孩子来年平平安安的。可惜我们现在的端午节只是吃吃粽子而已,即使是粽子也是父母去店里买现成的。难怪我们现在的传统节日都过得没有印象和乐趣。”:叶大兵《温州民俗研究》(三)“端午”文化管窥1、搜集有关描写温州端午的文学作品、诗歌、民谣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仔细去品味这些蕴含乡土生活气息的文字,将它们搜集、整理到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本上。2、课堂展示。有学生找到林斤澜的作品,还有学生找到了这样一首用地道温州方言写作和朗读的端午民谣《重五谣》:“吃爻重五粽, 破碎远远送。吃爻雄黄酒,毒蛇远远游。重五草头汤,疤瘰洗精光。重五吃麦麦,字眼学起快。吃爻重五卵,做个生员卵。重五吃大蒜,读书做高官。”(四)“端午”的根在何处?这是我在网上寻找资料的时候偶然在一个论坛里发现的一个帖子,据说韩国正准备申请将端午节确定为自己国家的民族节日。后来我就临时把这个内容增加到此次活动中来,让学生针对这则帖子以论坛的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学生对这篇帖子的反响超出我的意料,他们纷纷在综合实践活动本上写下这样的字句:学生:“想想我们自己,一提到吃就是肯德鸡、麦当劳,一提到节日就对圣诞节异常热情,一说到穿肯定首选耐克,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又真正了解关注过多少呢?”学生:“不要再让属于中国的东西白白流失了。不是说只有国家的才是世界的吗?”学生:“民俗是我们和中国文化联系的血脉,没有继承和积淀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五)“端午”的鸭蛋让学生每人从家中带来一个鸭蛋,在本次活动的尾声以温州端午特有的撞鸭蛋的形式来欢度我们的端午,来纪念属于我们的端午。(六)习作:《端午随写》温馨提示:1、这是个极其宽泛的习作话题,请你真实地记录下在本次活动中有关端午内容的点点滴滴;2、内容可以按照本次活动的流程来记叙:先写家乡关于端午的起源、接着介绍一下家乡端午的习俗、其次再说说家乡关于端午的文学作品、然后谈谈你对韩国申请端午为自己国家民族节日的看法,最后不要忘了,就像我们的活动一样,随笔性的文章除了要有丰富的内容,还必须有一条串连它们的线索——那就是端午这个主题;3、记叙还必须要与议论等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对这些问题和现象写下你最真实的感受和看法就是议论,如果这种看法是高于别人的、深于别人的就是精彩的见解,试试看吧。: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汪曾祺散文》、《周作人散文》、梁实秋先生《雅舍小品》等闲适派随笔性文章,让学生了解这类作品的写法。这次活动的主题围绕温州的地方特色,还可以设置为“到民间采风去之温州旧历新年篇”、“到民间采风去之温州南戏篇”、“到民间采风去之温州瓯塑篇”等。&《古诗苑漫步》著名红学家周汝昌老先生曾经说过:“中国诗词就是中国文化。”教材编排了这样一次综合性学习,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在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诗词海洋浅滩上拾取一两颗精美的贝壳,从而让他们对这片浩瀚的文学世界充满探索的情趣。因此这次综合性学习我们围绕几个活动的开展和评比,旨在激发学生参与其中并学有所得的乐趣。活动目标:知识和能力:让学生学习欣赏、吟诵、演唱古诗词以及围绕一个主题查找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积累名言警句,发展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过程和方法:通过此次活动,激发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通过漫步古诗苑的活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古代诗词作品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和一定的审美情趣。活动设计:活动准备:1、全班在自由组合和协作搭配的原则上分成5个小组,注意小组分配上学生之间能力的协调。2、各小组推选一位同学组成评审委员会。3、本次活动参与竞赛性质,分别设单项奖、集体奖和总分奖。活动1:秉烛夜编1、以《课程标准》和七年级、八年级教材中所出现的古诗词为基准,结合课外搜集,各小组选择一个专题,按照编写要求辑录成诗集。:(1)参考专题:古诗中的春夏秋冬、古诗中的山水风光、古诗中的风花雪月、古诗中的名胜古迹、古诗中的茶酒书琴等。(2)中华诗词网:/indexgb.htm:/Search/Search.asp:http://chinese./tang/:http://162.105.161.41/songpoem/index.htm全宋诗检索系统:http://cls.admin.yzu.edu.tw/QSS/home.htm(3)推荐参考书目:《唐诗选》、《唐诗三百首》、《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词林观止》等。(4)诗词编辑体例:书名、前言、目录、入选诗词15至20篇(题目、正文、注释)作家简介、作品背景、简单赏析、编后记等内容。(5)诗歌编排分类:可以按照诗歌年代早晚、作家、诗歌体裁等进行分类。(6)为诗集设计和内容相符合的封面。2、各小组展示自己编辑的诗集,同学之间互相传阅。3、由评审委员会评选出“最佳诗集奖”、“最佳美工奖”等奖项。活动2:围炉对诗1、各小组以《课程标准》和七年级、八年级教材中所出现的古诗词为基准,适当结合课外搜集,每小组编写10道难度不等的题目,以背诵考查为主。2、每小组推荐2位选手参加类似于“开心辞典”形式的“围炉对诗”比赛。3、由评审委员会确定“最佳选手奖”。活动3:抚琴高歌1、各小组推荐2位选手参加“诵诗会”,要求:选择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认真领会其意境,揣摩语言,把握节奏,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还可以装扮成诗歌作者的形象,声情并茂地参加比赛。2、由评审委员会评选出“最佳朗诵奖”、“最佳形象设计奖”、“最佳风度奖”等奖项。3、介绍、欣赏有关唱古诗的内容,组织学生集体演唱《水调歌头》、《月满西楼》等诗词音乐作品,并鼓励学生用现代的音乐旋律对古典诗歌进行合理的创造性演唱。:朗诵天地http://www.langsong.net/活动4:妙手联对1、学习教材213页“对联常识”的相关内容,搜集、欣赏优秀的对联作品。2、以小组为参赛单位,开展由对联竞猜、填写对联等环节组成的“妙手联对”竞赛。3、由评审委员会确定“最佳小组奖”。活动5:诗外之趣1、各小组推荐组内有特长的一位同学以书法或课件或绘画或音乐等的形式来表现某一首古诗词。2、评审委员会根据情况确定分值。最后进行各个奖项的颁奖活动。&《背起行囊走四方》活动目标:知识和能力:培养留心观察、勤于考证的意识,在活动中以写作导游词的形式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感受文化的能力。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体会语文蕴含的文化意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初步认识到“行万里路”是增长人生见识的必要途径,感受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活动设计:环节一:“走”的故事1、全班同学在自由组合和分工搭配的原则上分成东、西、南、北、中五个小组。2、小组任务:结合同学们自己的旅游相册等资料,用编写导游词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旅游故事。比如有学生写道江心屿、雁荡山、杭州西湖、黄山等等。在这个环节之后,我发现学生在讲述自己旅游故事的过程中,能基本把握住记叙的要素,也有对景物的适当描写和对事件的记叙,但这些仅仅是构成一篇游记散文较浅层面的内容,而本次活动要求学生不仅能记叙事件和描写景物,还要能从中初步体验出这段行程蕴含的文化意味。因此,就有了我们的第二环节——“走”的发现。环节二:“走”的发现【镜头】在充分肯定了同学们辛勤的努力和精彩的表现之后,我继续追问学生:“同学们想一想,现在有两位导游,他们都热情周到、都口齿伶俐,但一位在带领你游览景物时仅仅向你介绍风景,另一位在介绍风景之余还会告诉你许多关于这些风景背后的故事,假如你是旅游者,你会更喜欢谁?为什么?”学生纷纷表示喜欢后者:“因为风景是我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得到的,而这些风景背后的故事则是需要导游介绍的,跟着这样的导游去旅行才会觉得更有趣味性。”教师:“那么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同学刚刚写作的导游词,更接近于是哪一位导游呢?如果要作一个优秀的导游,思考一下我们还可以给我们的导游词增添哪些内容?”在经过简短的讨论思索后,学生:“添加一些和这个风景有关的神话传说,增加神秘感。”学生:“介绍一下景物名称的由来。”学生:“如果是名人故居就要介绍一下这个名人的生平等内容。”学生:“还可以介绍和这些风景点有关的诗歌文学作品,对联等内容。”……教师:“看来一处风景之所以能历经这么长的岁月、吸引这么多人的原因,除了它本身拥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就之外,还因为它自身所承载的一段经历和故事,比如岳阳楼因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名垂千古,比如杜甫草堂因诗圣悲天悯怀的情感而万古长存。看一片风景绝不仅仅是看它外在的风光和照几张照片,更多时候是在读一个人、读一段历史。那么我们刚刚天南地北行程中所遇到的这些景物,它们身上又有多少故事是我们还未曾在‘走’的过程中发现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疑问通过搜集资料等方式来继续改写你的导游词。”几天后学生们再次展示了自己小组经过加工修改后的导游词,比如:介绍江心屿的一组学生增加了江心成为“诗之岛”的内容,例举了不少文人墨客写作江心的诗篇,介绍了文天祥、谢灵运等历史名人与江心的关联,还举了江心寺前南宋状元王十朋“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的名联。介绍杭州西湖十景的一组学生,在介绍苏堤春晓时引用了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在介绍曲苑风荷时引用了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在介绍断桥残雪时讲述了“白蛇传”的故事等等。从这个环节中我发现学生在如何写作导游词写作方法的指导下,能认识到将饱含文化气息的内容融入写景、叙事的文字中,为自己的文章添加了厚度。但这种融入的技巧还是比较刻板的,如何让他们的写作更富有行云流水般的自然之趣呢?于是我们开展了第三个环节的活动。环节三:“走”的文学1、推荐观赏影视作品:凤凰卫视的追求——“永远的三峡”、“两极之旅”、“欧洲之旅”、“千禧之旅”、“纵横中国”、“穿越风沙线”、“走近非洲”的记录报道。2、推荐阅读:余秋雨与《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唐师曾与《我钻进了金字塔》;周国平与《南极无新闻》。3、“走”,其实是一种文化追求,一种理想实现的过程。我们在“走”中寻找人类精神的家园。这些优秀的现在人行走、追求、思索的旅程,一定会给我们的写作以更多的启示。写作有时候就是这样一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再次发现问题不断提升的过程。当我们在文字的世界里遇到高山峡谷时,需要有人正确的引领,需要探索未知的勇气,如此方能有领略生命壮绝奇绝风景的机会。我想,我们的经历如此,学生亦是如此。&以上就是我尽量从写作的层面对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活动做的一点回顾和设想。衷心希望得到在座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上一篇:下一篇:你可能还感兴趣的相关文章12/2412/1611/2009/1709/1109/0508/3007/2507/2507/2407/2207/1607/1607/1207/0509/1212/2006/3009/1509/0209/2604/1905/1112/2509/1803/1307/0312/0602/2610/1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综合性学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