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格式中 期刊可以重复引用吗

问题补充&&
     在国内就是知网/维普/万方这三大系统,这里面的资源是不断更新的,每一年毕业生的论文除有保密要求外的基本上都是收这三大系统收录作为比对资源库,所以你就可不能大意啊国内就是三大系统,知网/维普/万方知网不对个人开放,维普及万方对个人开放万方不检测互联网及英文,知网及维普都检测互联网及英文。现在,所有学校对于硕士、博士毕业论文,必须通过论文检测查重才能算合格过关。本科毕业生,大部分211工程重点大学,采取抽检的方式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检测查重。抄袭或引用率过高,一经检测查重查出超过百分之三十,后果相当严重。相似百分之五十以下,延期毕业,超过百分之五十者,取消学位。辛辛苦苦读个大学,花了好几万,加上几年时间,又面临找工作,学位拿不到多伤心。但是,所有检测系统都是机器,都有内在的检测原理,我们只要了解了其中内在的检测原理、系统算法、规律,通过检测报告反复修改,还是能成功通过检测,轻松毕业的。   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面总结几个常见问题:  一、有些书籍的年份久远,知网等检测系统没有收录这些材料,大段大段的copy是不是很安全?也有同学认为,数据库大多是往届学生论文和期刊的文章,书本和政府工作报告等暂未入库,直接抄书一般也不会“中招”。  答:这些做是存在风险的。第一,虽然中国知网没有收录书籍,但是可能存在a同学或者老师,他同样也抄了同样的内容,并且已经将其抄书的论文发表了,中国知网能数据库全文收录a的文章,那么你再抄同样的内容,在进行论文检测的时候,很可能指向a的文章,将会被认定为抄袭。  “但如果所抄书本,前几年有人抄过,还是会被测到,因此大家会选择最近两年出版的新书来抄。”但是,新书也可能存在抄别人或者被别人抄的现象。另外,在论文评审的时候,评审专家的经验和理论水平比较丰富,你大段的引用可能被这些老专家们发现,到时候结果就很悲催了!  二、现在有些网页上也有很多相关材料,撰写论文能不能复制上面的内容?比如百度文库、豆丁?”。  答:也是很危险的。网页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期刊网,不少文章是摘抄期刊网上的文章,通过n篇论文粘贴复制而成。另外有些数据库已经将互联网网页作为数据库的组成部分之一。   连续13个字相同,就能检测出来你可以把原文的内容,用新的文字表达出来,意思相似就可以了,最好用联想法,就是看一遍用自己的语叙述出来,但要做到专业性,就是同义词尽量用专业术语代替,要做到字不同意思相同。例如主动句改成被动句,句式换了,用同意词或是用专业术语代替等等。还要注意论文框架。  降低抄袭率率的方法:  1划分多的小段落来降低抄袭率。
2.很多书籍是没有包含在检测数据库中的 ,比如论著。可摘抄3.章节变换不可能降低复制率4.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符号,但是在抄袭检测软件中,例如一篇文章有5000字,文章的1%就是50字,如果抄袭了多于50,即使加了参考文献,也会被判定为抄袭。
只要多于20单位的字数匹配一致,就被认定为抄袭修改方法:首先是词语变化。文章中的专业词汇可以保留,尽量变换同义词;其次,改变文中的描述方式,例如倒装句、被动句、主动句;打乱段落的顺序,抄袭原文时分割段落,并重组。
   知网查重是以句子为单位的。即将文章以句子为单位进行分割,然后与知网数据库中的论文逐句对比,若其中有主要内容相同(即实词,如名词、动词、专业词汇等),则标红。若一个段落中出现大量标红的句子,则计算在论文重复率中。按照我自己的经验,避免查重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别人论文中的相关段落改成......余下全文>>
Q是 &3-10 18:31
     在国内就是知网/维普/万方这三大系统,这里面的资源是不断更新的,每一年毕业生的论文除有保密要求外的基本上都是收这三大系统收录作为比对资源库,所以你就可不能大意啊国内就是三大系统,知网/维普/万方知网不对个人开放,维普及万方对个人开放万方不检测互联网及英文,知网及维普都检测互联网及英文。现在,所有学校对于硕士、博士毕业论文,必须通过论文检测查重才能算合格过关。本科毕业生,大部分211工程重点大学,采取抽检的方式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检测查重。抄袭或引用率过高,一经检测查重查出超过百分之三十,后果相当严重。相似百分之五十以下,延期毕业,超过百分之五十者,取消学位。辛辛苦苦读个大学,花了好几万,加上几年时间,又面临找工作,学位拿不到多伤心。但是,所有检测系统都是机器,都有内在的检测原理,我们只要了解了其中内在的检测原理、系统算法、规律,通过检测报告反复修改,还是能成功通过检测,轻松毕业的。   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面总结几个常见问题:  一、有些书籍的年份久远,知网等检测系统没有收录这些材料,大段大段的copy是不是很安全?也有同学认为,数据库大多是往届学生论文和期刊的文章,书本和政府工作报告等暂未入库,直接抄书一般也不会“中招”。  答:这些做是存在风险的。第一,虽然中国知网没有收录书籍,但是可能存在a同学或者老师,他同样也抄了同样的内容,并且已经将其抄书的论文发表了,中国知网能数据库全文收录a的文章,那么你再抄同样的内容,在进行论文检测的时候,很可能指向a的文章,将会被认定为抄袭。  “但如果所抄书本,前几年有人抄过,还是会被测到,因此大家会选择最近两年出版的新书来抄。”但是,新书也可能存在抄别人或者被别人抄的现象。另外,在论文评审的时候,评审专家的经验和理论水平比较丰富,你大段的引用可能被这些老专家们发现,到时候结果就很悲催了!  二、现在有些网页上也有很多相关材料,撰写论文能不能复制上面的内容?比如百度文库、豆丁?”。  答:也是很危险的。网页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期刊网,不少文章是摘抄期刊网上的文章,通过n篇论文粘贴复制而成。另外有些数据库已经将互联网网页作为数据库的组成部分之一。   连续13个字相同,就能检测出来你可以把原文的内容,用新的文字表达出来,意思相似就可以了,最好用联想法,就是看一遍用自己的语叙述出来,但要做到专业性,就是同义词尽量用专业术语代替,要做到字不同意思相同。例如主动句改成被动句,句式换了,用同意词或是用专业术语代替等等。还要注意论文框架。  降低抄袭率率的方法:  1划分多的小段落来降低抄袭率。
2.很多书籍是没有包含在检测数据库中的 ,比如论著。可摘抄3.章节变换不可能降低复制率4.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符号,但是在抄袭检测软件中,例如一篇文章有5000字,文章的1%就是50字,如果抄袭了多于50,即使加了参考文献,也会被判定为抄袭。
只要多于20单位的字数匹配一致,就被认定为抄袭修改方法:首先是词语变化。文章中的专业词汇可以保留,尽量变换同义词;其次,改变文中的描述方式,例如倒装句、被动句、主动句;打乱段落的顺序,抄袭原文时分割段落,并重组。
   知网查重是以句子为单位的。即将文章以句子为单位进行分割,然后与知网数据库中的论文逐句对比,若其中有主要内容相同(即实词,如名词、动词、专业词汇等),则标红。若一个段落中出现大量标红的句子,则计算在论文重复率中。按照我自己的经验,避免查重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别人论文中的相关段落改成......余下全文>>
Q是 &3-10 18:31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Copyright &
.&&闽ICP备号&&&
Powered by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SCI论文写作与投稿中的一些细节问题.ppt14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 SCI论文写作与投稿中的一些细节问题 ――从论文选题、投稿期刊选择、英文论文写作技巧到同行评审
Email address:
Pass words:
对SCI认识中的一些误区 1.1 ISI Web of Knowledge Web of Science 包括6类数据库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科学引文索引 ,简称SCI
1900- 2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简称SSCI
1956- 3 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 ,简称A&HCI
1975- 4 EI Compendex Web 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
5 ISI Proceedings 国际会议 包括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简称ISTP)和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会议录索引(Social Sciences & Humanities Proceedings,简称ISSHP) 6 两个化学信息事实型数据库 Current Chemical Reactions, 简称CCR
75万条化学反应
1840- Index Chemicus, 简称IC
150万个化合物
1 SCI、SSCI、AHCI收录期刊种数(内外圈误区) 2007年SCI Expanded扩展版收录期刊6623种( 种, 种,种,种,种,种)。 2007年SCI核心版收录3734种(种,种,种, 种,种, 种)。 2007年SSCI收录期刊1962种(种,种,种, 种,种, 种)。 2007年A&HCII收录期刊1158种(种,种, 种)。 SCI对非期刊型文献每年只报道约250余种重要的专著和丛书。 Advances in Physical Organic Chemistry《物理有机化学进展》 Methods in Enzymology《酶学方法》 Methods in 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方法》 SCI 期刊数量:无论内圈还是外圈,每年都有期刊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
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或被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
“CNKI核心资源规划建设研讨会”用户代表提问解答
编者按:为了广泛征求用户对“中国知网“”十二五“规划和CNKI核心资源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本次会议各单元都安排了大会讨论。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在会上全部回答代表提出的问题。本报编辑部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类整理,请电子杂志社和同方知网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了解答。如有遗漏和不妥,请来信提出,我们将转告有关部门做出进一步解释。
  一、有关“中国知网”“十二五”规划问题
  1、问:《总库》整合学术期刊是否有政策保证?(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刘毅,馆长)
  答:《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是新闻出版总署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出版工程,体现了国家推动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实现知识资源社会共享的发展战略,但它属于国家支持的产业化项目,要通过产业化、市场化机制运营。学术期刊是在国家发展战略指导下,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愿加入《总库》的,国家不可能有任何强制性政策。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同方知网作为本项目的承担单位,一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运营宗旨,追求建设我国知识基础设施(CNKI)的战略目标,不断创新项目运行机制,以法为本、以诚信为本规范产业行为,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和快速增长,建立和发展与全国广大学术期刊的长效双赢合作机制。十五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在产业化机制下稳定运营、不断发展《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集中体现了大多数学术期刊及其作者的根本利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学术出版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合理地调整项目体制、机制,特别是与学术期刊的合作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学术出版和知识服务产业与事业发展的新需求,全面实现国家“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强知识创新国际竞争能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战略目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就一定会得到健康稳定的持续发展。
  2、问:出版产业转型后,数字出版如何改变基于一次出版的二次出版模式?(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李健康, 馆长)
  答:基于一次出版的二次出版,是指与一次出版内容基本相同的数字出版模式。出版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具体讲一是指传统出版把数字出版作为一次出版的一种手段,将印刷等传统出版物与其对应的数字出版物同时出版;二是指没有对应传统出版物而独立出版的数字出版物。
  在第一种情形下,转型意味着以数字出版为主要出版方式,虽然内容基本相同,但出版时间将不受传统出版的限制,出版手段也会采用计算机、电视、手机、移动阅读器等多种手段,出版过程和方式也会做出相应调整。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创刊以来,提前或同时数字化出版的期刊越来越多,近年来,《北京大学学报(自科版)》、《清华大学学报(自科版)》等期刊开始在“中国知网”出版预印本。从发展趋势看,随着加快出版流程和技术的改革,大范围实现学术期刊以数字网络出版为主的一次出版将为期不远。“中国知网”将和广大学术期刊密切合作,积极推进这一进程。另外,“中国知网”将在今年底开始手机等移动出版。
  基于一次出版的二次出版,出版内容和形式也可以与一次出版不完全一样。在“中国知网”,所有有利于阅读研究的内容都以“知网节”和关键词链接的方式整合起来,不仅是方便了检索,更重要的是拓展、延伸了内容本身,为原文献赋予了非线性的内容表达形式,更加接近表述作者阐述观点的本来思路,更加有利于读者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审视文献的价值。因此说“中国知网”基于一次文献的二次出版是一种对文献内容的增值出版。这种整合出版方式,无论是对一次还是二次出版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利用数字出版手段直接从事一次出版,难点之一是对海量文献的选择,《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法律知识仓库(案例库)》等都属于没有对应传统出版物的纯数字出版,因此“中国知网”在这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经验,但是要做到创建优秀学术期刊品牌、严格控制文献质量力量不足。因此,我们将和优秀学术期刊编辑部合作,组建一批纯网络期刊编辑出版机构,以较大规模发展我国的纯网络学术期刊。另外,我社已经开始和出版社合作,基于“中国知网”和互联网资源,创作出版多媒体的、知识网络化的数字书,我们称之为“知网书”。
  3、问:今后纸质出版和数字出版是否共存?两者各占多少比例?数字出版会完全取代纸质出版吗?(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图书馆,金兰惠)
  答:纸质出版物相对数字出版物易于长期保存,篇幅较长的作品出版印刷品更便于阅读,印刷精美更具收藏价值,以及阅读习惯和心理、出版管理和发表认可等等因素,都是印刷出版物的优点,短期内数字出版还难以达到。因此,尽管数字出版具有极强的内容表现力和传播效率,但一般而论两种出版必然共存,其市场占有比例会根据两者的优势、劣势在不同作品形式上体现出不同。从全球现状和趋势看,在学术、实用技术、科普、教育、游戏、工具书和新闻等方面数字出版优势显著,纸质出版物将逐渐减少。但在数字出版物长期保存问题解决之前,优质品牌的纸质出版物仍然是图书馆和一些专家必藏的。对于文学文艺作品的大众化创作和平民化阅读,网络出版已经表现出很大优势,但全面取代印刷出版的可能性还有待研究。总的来说,从满足读者需求角度分析,数字出版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完全取代纸质出版。
  4、问:出版业转型使出版社从印刷版获取的利益必然减少,如果完全由数字出版来弥补,是否意味着数字资源的必然涨价?(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图书馆,张慧,主任)
  答:一般而言,基于一次出版的二次数字出版会导致印刷版发行下降,但也不乏数字出版为印刷出版打造品牌、开辟市场、扩大发行的例子。无论印刷还是数字出版,都含有创作、采编、技术的智力投资以及产品制造和发行服务投资,如果数字出版导致印刷出版利益减少,数字出版将必须给予弥补。如果数字出版物已经成为读者的主要使用方式,数字出版必将成为出版社的主要盈利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基于一次出版用数字化搞二次出版,基本盈利增长模式有两个:一是利用传播优势扩大市场,二是涨价。导致涨价原因很多,合理涨价是正常的。目前,“中国知网”主要是按数据库产品收入的一定比例给传统出版支付版税制稿酬,力争通过各种知识服务扩大市场增加对一次出版的回报,效果也来越明显。但随着出版体制改革,传统出版产业摆脱事业体制转为市场主体,单一依靠扩大市场的增长模式可能不足以满足这种变革,部分产品价格出现小幅慢涨也是可能的,但不可能普遍地超出用户的购买力。
  5、问:出版新业态、新体制是同方一厢情愿,还是与期刊出版机构的共识?(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李健康, 馆长)
  答:我们已经和期刊编辑部在这方面达成了较为广泛的共识,而且就新体制来讲,新闻出版总署就出版体制改革已经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6、问:电子期刊可否与纸质期刊捆绑发行? (沈阳理工大学图书馆,阮铮,副馆长)
  答:这是学术期刊的一种集约化生产营销模式,很可能形成学术期刊与图书馆共赢机制。1997年我们曾经做过尝试,但因电子期刊出版刚刚起步,供需双方都持观望态度。总的来说,这样运行的条件越来越好,我社将重新立项进行调研。
  7、问:“中国知网”怎样解决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问题?(解放军炮兵学院图书馆,贾彩莲 ,馆长)
  答: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涉及计算机硬件、软件、存储设备、数据库产品标准、保存条件与机制等非常复杂的技术和制度问题。CNKI系列数据库资源采取三级保存方式:在企业保存方面,我社目前采取光盘、硬盘、纸质三种载体保存,对原始资料、元数据、全文、数据库软件建档保存,并设有5个安全保存点;近期还将启用缩微胶片和磁带保存技术。在国家保存方面,我社积极配合了国家图书馆战略保存工程,以便在出现不可抗力或我社无法向用户服务时,由国家提供长期服务保障。在用户保存方面,我社向用户提供光盘出版产品,保证用户恢复硬盘数据和软件系统。此外,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方知网不断跟进新技术,保证数字资源在新技术条件下的可用性。尽管如此,目前我们还不能说彻底解决了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问题。这一问题的彻底解决,可能需要国家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
  二、文献著作权相关问题
  1、问:CNKI如何解决与国外数据库链接的版权问题?是否已取得具体进展?(山东大学图书馆,杨锦先,副馆长;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叶艳鸣,副馆长)
  答:“中国知网”正在加速与国外数据库的整合,均严格按双方的合作协议进行。目前签约合作的国外数据库有Springer、大英百科、Taylor等。合作方式是将这些数据库的元数据安装在“中国知网”中心网站,与“中国知网”的有关数据库进行跨库统一检索和“知网节”链接,读者可以从各厂家站点获取全文。目前,这种合作还不能向用户提供镜像服务。
  2、问:文献资源的独家授权出版是否违反了垄断法?(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图书馆,张慧,主任)
  我国垄断法禁止的与独家授权行为有关的垄断行为有:
  (1)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下列垄断协议:
  1)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
  2)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3)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
  (2)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下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1)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
  2)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3)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
  4)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
  5)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
  6)没有正当理由,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差别待遇;
  7)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这里交易相对人指用户和读者。
  (3)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在我社获得期刊出版者独家授权的经营行为中,我社为经营者,期刊出版者为交易相对人。无论我社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即所占市场份额达到50%),我社均未限定期刊出版者只能与自己或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也未在取得独家授权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因此我社获得期刊出版者独家授权的经营行为不属于上述被垄断法禁止的任何一种垄断行为,因此并不违反垄断法。
  3、问:目前有多少研究生培养单位与你社签订了出版协议书?(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张大苹,资源推广部主任)
  答:目前与我社签订集中组织投稿合作协议的研究生培养单位有清华大学、吉林大学等500多家。其他单位同意出版,但出于各种原因没有集中组织投稿,我社可以直接与作者约稿。对出版而言,这种合作方式也是正常的。
  4、问:研究生培养单位“统一投稿”,稿酬如何支付?作者是否认可?版权问题是否真的解决了?(东北财经大学图书馆,林鹏云,副馆长)
  答:准确地说不是“统一投稿”,而是由研究生培养单位“统一组织投稿”,作者是要签授权书的。正式刊物一般都是在稿件录用后支付稿酬。我社一直执行的是“直接支付作者”或“由培养单位代付”两种办法,各单位已将稿酬标准和支付方式告知作者。作者如不认可,可以选择不投稿。对毕业离校前未收到稿酬的作者,我社通过“中国知网”、培养单位网站,以及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等多种途径发布“学位论文作者稿酬领取公告”,联系作者支付稿酬。从类似的法院判例看是认可这种做法的。
  5、问:学位论文库是否能够长期稳定出版?(大连海事大学图书馆,王英春,主任)
  答:“两刊”是目前我国唯一正式出版的学术电子期刊,创刊8年从未间断,而且论文数量、质量都在逐年提高,说明它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普遍认可。2007年“两刊”荣获我国出版界最高奖项“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网络出版物奖”的提名奖。
  我国学位论文的大规模数字出版,由于业内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规范行为而造成了一些不稳定因素,我社也曾经因此出现一些著作权纠纷,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但是,我社的出版管理体制整体上是健全的,绝大多数研究生培养单位认真负责地履行了与我社签署的论文出版授权制度,“两刊”的绝大多数稿件都得到了作者的授权。为了彻底规范“两刊”出版,我社已经删除了未经作者授权的论文,并制订了善后处理方案。只要正视问题,积极依法规范出版行为,“两刊”一定会越办越好。
  6、建议:关键是解决版权问题,这是阻碍发展的最大障碍。(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陈孝林,常务副馆长)
  答:是的。我们一定要严格依法规范解决著作权问题,正视并彻底纠正任何不规范行为,确保“两刊”健康稳定发展。
  三、客户服务问题
  1、问:《科技文献总库》面向最终用户的推广和培训体系是如何建立的?(兰州理工大学图书馆,李演军,主任)
  答:科技文献总库》将来自许多种数据库的中英文期刊、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报纸科技新闻、科技年鉴、国家科技项目、专利、标准、科技成果、科学数据、科技工具书等12种资料整合到一起,提供了跨库、跨语言、跨平台的搜索、初级检索和“知网节”,全文中配置了参考文献和工具书条目链接,这些功能易于理解,操作简单,用户基本上不需要经过培训即可使用。
  众所周知,搜索和初级检索模式虽然使用方法简单,但查全查准性能、内容揭示功能较差。为了使《总库》体现文献检索的权威性,支持对研究课题的系统性调研,并尽可能细化揭示新内容和重要内容,系统还配置了规范读者检索步骤的“标准检索”和“专家检索”功能,提供了多种分组、排序、出版报表、检索报告等内容分析系统。使用这些功能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才能正确理解功能用途和用法,对初学者而言需要培训。
  培训工作由公司培训部组织实施。一是培训图书情报部门的专业培训人员,间接实现对最终用户的培训,二是直接培训最终用户。但这类培训都难以覆盖所有最终用户。为此,公司将拍摄培训教学片广为散发。
  2、问:可否将用户每年的使用情况反馈给用户?(菏泽学院图书馆,潘秀平,馆长)
  答:本单位使用情况可实时查询:包库用户在“中国知网”的“我的CNKI”和“机构馆管理平台”查询,镜像用户在本地的统计系统中查询。如有其它需求可与公司客服中心联系。
  四、产品质量问题
  (一)学位论文
  1、建议:加强稿件审核,保证文献质量与内容纯洁,使读者放心使用。(东北财经大学图书馆,林鹏云,副馆长)
  答:已经和将要采取如下措施:
  (1)为供稿单位提供质量控制手段。已为3500多个期刊编辑部和320多个研究生院配置了“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应用效果很好。一年内将推广到所有供稿单位。
  (2)建立稿件二次编审制度。电子杂志社将利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来稿进行二次检测,并对抄袭、剽窃、伪造、一稿多投、格调低下、明显低水平重复、表达严重不规范的稿件予以退稿。
  2、问:请解释生物医学类学位论文为何比别的数据库少得多? (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李健康,馆长)
  答:原则上,不同数据库的文献收录对比分析应该由用户自己进行。为方便做好这项工作,用户可参照《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特刊)》、《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特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特刊)》的论文目录。
  3、问:学位论文涉密管理体系是如何建立和执行的?如何处理论文新颖性与保密的关系?(兰州理工大学图书馆,李演军,主任)
  答:论文是否涉密首先由供稿单位审定,涉密论文不向我社投稿。我社审读室要对论文涉密标志逐一审查。如有论文作者漏标密级,供稿单位疏忽投稿导致出版,一经发现,立即在所有产品中删除。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希望所有用户认真配合。保密是严格的法律责任,任何理由都不可违背。解密后论文可以发表。
  4、问:由“两刊”唯一收录的学位论文是否有名录?能否公布?(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刘毅,馆长)
  答:2006年以来由我社唯一收录的博士学位论文30786篇,2007年以来我社收录的硕士学位论文251046篇,已编为“两刊”特刊出版,论文名单已经印发。其他数据正在统计之中。
  5、问:论文收全率是体现数据库价值的重要因素,但我们发现收全率不足?(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陈孝林,常务副馆长)
  答:“两刊”迄今已出版学位论文88万余篇,博士论文的收全率约75%,优秀硕士论文的收全率约80%,但一些重点院校的论文收全率不足。尽管收全率是相对论文质量标准而言的,收全率对产品的价值也是相对的,但进一步提高重要论文的收全率,仍然是“两刊”面临的重要任务。
  期刊文献作者本来就是投稿发表,期刊编辑部容易获得其对数字出版的授权。学位论文原本不是直接用来发表的文献,发表是否合适,作者、导师、培养单位需要多方斟酌。更重要的是,作者发表论文需要认同出版品牌。“两刊”虽已有了一定品牌影响,但仍有相当差距。只要我们坚持质量原则和规范出版,“两刊”一定可以成为具有高学术影响力的期刊品牌,吸引更多作者向其投稿,重要论文的收全率将不断提高。
  6、问:收录的硕士论文不够优秀,请解释。(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图书馆,张慧,主任)
  答:本产品所指优秀论文不是一个泛泛概念,是根据《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标准》定义的。该标准规定的论文收录范围是,有博士点学科的硕士论文,无博士点学科的校级优秀论文,两个导师推荐的论文。在此范围内,有的论文可能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优秀论文。不少用户认为在文献情报服务意义上这一标准规定的收录范围偏小,部分培养单位为了使学位论文得到社会监督,希望尽可能全部出版。因此,我社在执行标准时的确有所放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质量下降。作为正式出版刊物必须控制文献质量,我社将召开编委会讨论修订出版标准。
  (二)期刊
  1、问:我发现数据库出版与纸质期刊出版有一定时差,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和价值,希望通过出版体制改革逐步解决。(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陈孝林,常务副馆长)
  答:按照2005年制定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标准》,在“中国知网”中心网站该数据库期刊文献出版相对印刷期刊的出版平均时差为滞后2个月。滞后的主要原因是期刊编辑部对影响印刷版发行的担心。有些期刊提前或同步出版,有的要求滞后时间超过2个月。4年来,实际的平均滞后时间为1.5个月左右。如果是镜像用户,会多滞后1个月左右,为此很多镜像用户都采用了“镜像托管模式”。
  出版体制改革与消除滞后没有直接联系,关键在于数字出版能否通过及时出版增加对传统出版的回报。这个问题的解决关键还在于广大用户对出版时效性价值的实际认可。
  2、问:社科类文献库有哪些新产品?今年为何没有收录《中国翻译》等权威刊物中的文章? (台州学院图书馆,王秀萍,馆长)
  答:今年推出的社科类文献库新产品有:《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EXCEL)》《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社科)》、《国外标准数据库(社科)》、《中国标准数据库(社科)》、《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社科)》、《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社科)》,以及科普、文化、文艺、经济信息等数据库。
  《中国翻译》为我社收录的合作刊物,最新文献没有上网是因为正在和该刊编辑部协调网络出版有关事宜,预计年底前全文可上网。
  (三)工具书类
  1、 1.问:工具书是进行跨学科学习时的最好工具,也是各图书馆必备的资源,《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作为数字化的工具书,它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大连海事大学图书馆,王英春,主任;沈阳工业大学图书馆,伊雪峰,咨询部主任)
  答:《工具书总库》目前收录正式出版的工具书近4000种,内容权威性强,包括汉语词典、双语词典、专科辞典、百科全书、图谱年表、手册、名录、语录、传记等,内容涵盖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各个领域,约含有1500万词条,80万张图片,相关词条链接构成知识网络,使用方便,可以通过CAJ浏览器链接到“中国知网”上各类文献的相应词条,是数字图书馆支持跨学科学习和研究的最佳工具。
  2、《工具书总库》有何计划增加科技类专业工具书收录?(郑州海新智能建筑工程中心,秦鹏鑫,主任)
  答:2009年,《工具书总库》科技类工具书收录已有较大增长,如医学、农业、电力、建筑、轻工、交通、冶金等工具书的收录相对完整。特别针对建筑行业推出了《建筑工程预算造价与规范数据库》。目前,科技类工具书收录计划正在加快推进。如用户有急需,可与我社工具书出版分社直接联系。
  3、《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能否保证收全内容?(沈阳工业大学图书馆,伊雪峰,咨询部主任)
  答:目前由中国统计出版社连续出版的统计年鉴有156种,《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已全部收录;该库还收录了125种暂时休刊或已停止连续出版的统计年鉴。全部统计年鉴共计2192册。此外,该库还收录了336种各类普查资料、调查资料和历史统计资料汇编共792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覆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18个领域/行业,囊括了我国所有中央级、省级和地市级统计年鉴,可以说目前我国已出版的统计年鉴已经收全。
  4、为什么统计年鉴单独建库,而不整合在《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中?(沈阳农业大学图书馆,王世富,馆长)
  答:统计年鉴以统计图表为主,数据结构和内容与其它年鉴很不相同,一并检索难度较大,却意义不大。统计数据单独建库规范了指标数据检索,也构成了统计指标数据的专业分析系统,对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决策支持大有好处。为此,《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还收录其他各类统计资料汇编、普查资料、调查资料,特别是来自国家/省市统计局、各行业协会发布的实时月度/季度数据
  为支持研究工作需要,《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可以通过“知网节”链接《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
  (四)《总库》及其他数据库
  1、问:能否以个案说明《总库》应用存在的问题?(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刘毅,馆长)
  答:毋庸讳言,尽管《总库》应用效果越来越好,但肯定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我社设有“全程质量监控中心”,每天都要发现或听到用户提出的一些关于产品质量和服务的问题,并通过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加以解决。特别是新系统刚推出时问题会更多一点,至今也有一些细节问题还没有解决,甚至没有发现。但是坚持创新,是提高应用水平的本质需要。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将进一步规范技术和产品开发流程,把问题尽可能消灭在新系统正式推出之前。同时,也希望广大用户在发现问题时及时通报我们。
  2、问:《总库》的开放性如何?能否与其他Database Vender融合?跨库配置的难易度怎样?(北京印刷学院图书馆,张雄刚,技术部主任)
  答:《总库》检索平台本身支持用户纳入其它异构数据库进行统一检索。另外,同方知网还研发了一套资源整合门户平台,专门用于统一检索各种异构数据库,包括互联网上的各种开放资源。该平台可以很容易地配置支持OpenURL、Z39.50等多种标准协议的数据库,对非标准数据库也可通过页面分析、元数据迁移实现整合,但元数据迁移需要用户征得数据库厂商的同意,以免发生版权纠纷。
  3、问:科技成果的全文如何获取?新版总库界面的“翻译工具”在哪里?(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蔡恒,信息咨询部主任)
  答:近期将在《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中提供成果鉴定意见等全文信息,包括:成果推荐单位、登记日期、推广应用前景与措施、主要技术文件及来源、鉴定委员会专家测试报告、鉴定意见、鉴定证书号、鉴定批准日期等。“翻译工具”在主页右侧“数字化学习研究平台”中。
  4、问:有的文献应属冶金类,但在该类中检不到,在其他类中反而检索到了。希望进一步明确文献分类规则。(鞍钢技术中心情报室,吴美庆,主任)
  答:如果这篇文章的主题确属冶金,这种现象的出现就是分类错误。目前《CNKI系列数据库产品分类质量标准》定义的三级以上分类正确率标准为98%,明年起将调至99%。如果该文只是应用了冶金方面的某种知识,而主题是其他学科,那就属于分类规则问题。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学科发展很快,很多新情况按《中图法》还不能明确处理。我社总编室正在以《中图法》为基础,参照有关规范标准,制定更加适合基于内容检索的文献分类规范。
  五、机构/个人数字图书馆问题
  1、问:用户如何与CNKI合作实现更好的个性化服务?(吉林大学图书馆,朱婕,副馆长)
  答:目前,用户可以在“中国知网”的中心网站上自己建设本单位/本人的“机构/个人数字图书馆”,今年10月,同方知网将推出“机构/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本地版,届时,用户就可以在本单位局域网上构建机构/个人馆。
  机构/个人馆建设的资源与功能配置很简单,用户按系统配置说明就可以自己建馆。如果要达到系统设计预期的服务精度、深度和广度,则需要对本单位按系统设计要求,规范个性化服务需要的本单位信息。如本单位组织机构名称、本单位承担项目名称、本单位作者及其曾在单位名称等。同方知网已经建立了《全国一级机构名称规范数据库》,并由此建立了相对一级机构的作者规范库,如果用户单位较大,需要针对二级以下机构提供服务,就应当建立自己的机构、作者等规范库。同方知网已经为用户开发了一套方便的数据规范软件,可免费提供。
  2、问:在新的总库检索平台上可检出用户未订购的内容,是否可加以限制?(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白首晏,信息部主任)
  答:在“中国知网”上任何检索操作以及题录摘要和“知网节”的浏览都是免费的。放宽用户检索范围,本为使用户获得更多信息情报,支持用户充分利用“知网节”的知识发现功能。如果用户认为没有必要,可以只限在已购数据库范围检索。
  3、问:可否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定期、定内容的服务? (北京商贸学校图书馆,徐英,馆长)
  答:可以提供。机构馆、个人馆的个性化服务是可以由用户任意定制内容和服务功能的,也可自由选择服务时间。
  六、软件产品问题
  1、问:用户自建特色库可以利用CNKI系统的关联检索功能延伸引文追踪吗?(安徽蚌埠汽车管理学院图书馆,方莹,馆长)
  答:原则上说,只要对文献题录和引文进行了规范著录,并提供了数据库接口标准,就可以实现不同数据库的引文关联。目前,DOI作为商业标准并未在海量资源中得到应用,“中国知网”通过规范加工积累了近亿条中英文规范数据,实现了海量中英文文献的引文链接,也形成了海量引文规范库,可以支持用户规范特色文献引文。用户如采用同方知网的TPI数据库建设管理系统建设自己的特色库,就可以利用CNKI独有的“知网节”技术及OpenURL技术,自动支持特色库与CNKI系列数据库的引文关联和其它“知网节”关联。如果用户采用其它软件建库,也可通过规范数据和标准接口与CNKI系列数据库进行引文链接。
  2、问:查抄袭论文能否与科技处的需求挂钩?(沈阳理工大学图书馆,阮铮,副馆长)
  答:目前已有一些单位的科技处、人事处等部门使用了这一系统。他们有一些专门的需求,需要专门开发一个新的版本,近期将会推出。
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或被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毕业论文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