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 直到世界尽头音译 英文版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京 东 价:
¥24.30 [7.0折][定价:¥35.00]
温馨提示:
其它类似商品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林丹自传:直到世界尽头
查找同类商品
世界羽坛唯一全满贯林丹,首次亲自出书讲述自我锤炼之路,讲述他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小伙子成长为世界冠军。“不是你今天感觉不好,就可以随随便便输掉的。”
  世界羽毛球比赛排名第一的运动员林丹,首次出书述说自己的成长之路。
  从5岁开始练习羽毛球到成为世界首位拿到羽毛球全满贯的运动员,林丹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如何在逆境中调整好状态重新出发?如何在人生低谷沉住气等待转机?除了剖白自己的心路历程外,林丹更书写了与教练、队友、对手的相处以及与妻子谢杏芳的感情。给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立体的林丹。
  林丹,1983年出生,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人,羽毛球世界冠军。执拍24年,12年国手生涯,横扫一名男单选手所能赢得的所有大赛冠军。完成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汤姆斯杯、苏迪曼杯、全英、亚锦赛、亚运会冠军于一身的超级全满贯。截至2012年7月,林丹共夺得16项世界冠军头衔。伦敦奥运会,林丹以男单卫冕冠军身份,迎来他的第三届奥运会。
  林丹推动技术革命 五项第一独步天下。
  &&《星洲日报》
  With his spiky hair, bad boy attitude and famous girlfriend, men's world number one Lin Dan is very much a new kind of sporting hero for China.
  &&路透社
第一章 梦想从上杭启程
第二章 从&林一轮&到世界冠军
第三章 有多少四年可以重来:终成全满贯
第四章 谢谢你的爱
第五章 一路上有你
第六章 赛场之外的精彩
  PART 1 梦想从上杭启程
  一、上杭的童年时光
  &现在,世界冠军林丹的扣球又成功了!&5岁的我学着宋世雄老师解说时的腔调,在沙发上手舞足蹈,又蹦又跳。电视里正在播的是女排世界杯的比赛。
  有一天,我的启蒙教练陈伟华到我家来家访,刚一进门,就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这成为大人们对我的童年往事记忆最深刻的一幕,被他们津津乐道了许多年。
  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我们是伴随着&女排精神&成长起来的一代。&世界冠军&对于5岁的小男孩来说,就是这世界上最了不起的成就。在我只有羽毛球拍一般高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梦想&&成为世界冠军。
  真的成了世界冠军后,很多人知道我是福建人,或者知道我来自八一队,但具体就不是很清楚了。其实,我出生在福建龙岩的上杭县,一个很小的县城。
  后来长大一些,我知道上杭是革命老区,从这儿走出了多位将军。毛主席的诗词&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写的就是我的家乡。
  说起来,福建上杭古田是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而我爸给我取名的时候,也带着当地的特色,跟这个&红&有不少关系。想来想去,起个什么名字呢?最后想了个&丹&字。父亲那一辈的人敬仰刘志丹等老革命家,也特别喜欢赵丹等老一辈电影演员,单名一个丹字又好记又好写,不管是男是女都能用。而且父辈觉得名字中有个&丹&,将来一定根正苗&红&,肯定有出息。
  也是因为这名字男女都能用,大人们&丹丹、丹丹&地叫,妈妈也喜欢女孩儿,所以小时候把我打扮得很像小姑娘。现在看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头发很长,眼睛又生得大,衣服都是妈妈亲手织的毛衣毛裤,确实太像女孩了。
  这里还有一件趣事。2012年汤尤杯 在武汉举行的时候,其间有个跟球迷互动竞猜的小游戏。主办方跟我妈要来我100天时的照片放在大屏幕上,让球迷猜是谁。选项A是鲍春来,选项B是林丹,还真有人猜是鲍春来的。也难怪,谁能知道那个打扮秀气的小孩后来长大变成了这样。
  小时候,脑子里没有故乡的概念,还感受不到那里的山水之美,直到日后亲近的机会少了,才发现是那么想念。童年最开心的就是每天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四处嬉戏打闹。这是我现在回想起来最深刻的记忆,也是迄今为止最自由烂漫的一段时光。
  那时候,我妈在上杭县医药公司当营业员,在她工作的药店旁边有一大片晒中药材的晒场。那里距离我上的小学不过几百米,我把童年的大部分时光都留在了那里,那也是现在我梦里最常出现的故乡的模样。
  刚出生那会儿,我爸还在做货车司机,后来开客车,要跑长途,凌晨四五点就要出门。妈妈在医药公司又是三班倒,很辛苦,中午通常会抓紧时间补一觉。但我那么调皮,哪里待得住?经常是等我妈睡着了,我就偷偷跑出去了。后来,连药店里的叔叔阿姨都帮着&站岗放哨&,一见到我从值班室门后探出头来,都说:&林丹你怎么又跑出来了?你妈睡着了?&
  上了小学后,我基本上是中午吃完饭就跑出去玩,从不待在家里睡午觉,没有养成这习惯。周末的时候也是,星期六一下课,大家都不回家,都在外面玩,自然也少不了我。
  但这样幸福的日子没能持续几年,我爸就调去了老干部局,进了机关单位。机关里中午有午休时间,盯着我睡觉的任务就转移到了我爸手中。我照旧趁他睡着后偷偷溜出去,一开始还能得逞,但后来他也有了经验,会装睡。我刚蹑手蹑脚摸到门口,身后就响起一个声音:&林丹,回来!&为了这个,我没少挨打。小时候,我爸会动手,而且他是家里的主力啊,下手肯定狠。
  现在想起来,那时也没有什么天大的事,非要让我如此&冒险&。20世纪80年代的小县城,能玩的东西很有限,无非就是小伙伴们跑来跑去,互相追逐。我们一帮小孩玩得最多的就是&躲猫猫&,好像永远都能找到想不到的地方可以躲,对世界颇有&探险&精神,所以总是玩了又玩,一点也不觉得无聊。
  一个人偷跑出来的时候,去得最多的地方还是药店的那片晒场。各种中药材在正午的大太阳底下散发出好闻的气味,我就在中间穿八字似的跑来跑去,常常把各种药材都弄混在一起。大人们发现后也不打我,就跟我妈告状,我自然少不了挨一顿骂。最过分的一次,我把一大片晒干的药材都浇湿了,我妈终于把我一顿&胖揍&。
  长大后,小时候的这些&不良记录&常被爸妈拿来念叨。当年的那片晒场早已被拆掉围墙,现在成了老年人闲时打太极晨练的健身广场。
  不过,调皮归调皮,一到&办正事&的时候,我也一点都不马虎。我爸后来说,逼我睡午觉是有原因的。我刚学羽毛球那会儿,早上5点多就要起床,天蒙蒙亮就要出早操,沿着上杭县城一跑就是三圈;上了一天的课后,下午5点还要训练,连他也想不明白我精力怎么那么旺盛。那时候大冬天也要早上5点起来,上杭的冬天又特别冷,我就让我妈提前10分钟叫醒我,自己先在被子里蹬蹬腿热热身,到点起床后就不会觉得那么冷了。
  在上杭体校初学羽毛球时,压韧带是训练里最苦、最让我感到恐惧的一项了。而且我很爱哭鼻子。那时候韧带还没拉开,腿压不下去,教练就让我们叉开两腿,上身挺直,他把两手按在我肩膀上一点一点往下压,常常疼得我眼泪直流。但白天刚哭过,晚上回到家好像就忘了疼,我会让妈妈继续帮我&开小灶&,这样第二天训练时就能轻松过关,我会因此得意很久。可一旦比赛中输了球,哪怕对方是比我大的小孩,教练都还没说什么,我自己倒先哭起来了。我妈说我不服输的性格,从那时起就显露无遗了。
  调皮归调皮,但学校的老师们都挺喜欢我。听我妈说,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班上调整座位,我一定要坐在中间,不然就在老师面前哭。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能说,我从小就特别倔强,这也让老师们对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直到现在,我的小学班主任蓝红老师还会经常跟我妈说起:&现在的学生哪,很少有像林丹小时候那样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你看他上课的时候好像没有在听讲,可是问他什么,他又答得出。&在老师们眼里,我是&人小鬼大&的那种学生。虽然不如有些同学那么守规矩,课堂上能够坐着一动不动,可是我学习能力特别强,作业做得也快。于是,还给我分配了一个小组长的职务。
  我好像是很会察言观色的那种小孩。虽然惹妈妈生气的时候不少,但我也会懂得献殷勤,比如主动要求&妈妈,我来帮你扫地吧&,&妈妈,我去帮你倒垃圾&。这招似乎还挺有效,我妈原本一肚子的气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这种让大人&又爱又恨&的性格后来也让我吃到了苦头,但它一直伴随着我,影响着我后来的羽毛球之路。
  遗憾的是,这样尽情玩闹的欢乐时光并没能持续太久。自从我进了体校,就跟儿时的伙伴慢慢失去了联系。那时候我并不知道,多年后,我也会成为一名军人。虽然不能像刘志丹那样成为战功赫赫的将军,但过的却是另一种&兵戈铁马&的生活。
  比起那些伙伴,我离家的日子来得有点早。入体校的经历也让我比同龄人更早地明白&故乡&是什么,更早地体会到了那种思乡之苦。
  二、我的父亲母亲
  也许是受了父母的影响,从小我就特别好动。当我慢慢长大后,父亲跟我讲起,他原来读书的时候曾是体育委员。虽然他个子不是很高,但是打排球入选过县队,打篮球进过校队,另外田径、游泳都会一点。
  当然,我今天的一切也要感谢我妈。如果不是她从福州来到上杭,最后留下来扎根在上杭,今天可能就没有我。我妈常说,只要命运有一点偏差,哪里来的&超级丹&?
  我母亲是家里的长女,我还有一个舅舅、一个姨妈。1969年,外公一家作为下放干部从福州来到上杭,那时我妈才12岁。母亲在上杭一中认识了比她高一届的父亲,但两人从没讲过一句话。直到高中毕业上山下乡,我妈被分配到上杭县的芦丰公社,才发现我爸就住在她楼上。
  福州来的&大小姐&突然要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干各种农活。春耕、夏种、秋收,每天出早工,天黑了还要加班。干完知青点的活儿,还要帮生产队插秧、挑谷子、割水稻。就连洗衣煮饭的水,也要大家轮流去小溪里挑回来。最苦的时候,晚上肚子饿了却没东西吃。能吃上面条就算不错了,但面汤里没有一滴油水。
  父亲算是生产队的精壮劳动力,那时一天最高8个工分,能拿5毛5分钱,我爸总能拿到4毛多。像他们这样的知识青年,第一年每个月还有政府补贴的8块钱伙食费,第二年是4块,到第三年就要自食其力,不再发放了。
  好在三年后,知青就迎来了招工考试。那时候外公外婆已经返城回福州了。当时每家可以照顾一个孩子,母亲就把这个名额主动让给了姨妈。在那个年代,我妈算是个子高的,在篮球队里打的是中锋的位置,干农活再不济也比年纪更小的姨妈强,所以她就那么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
  1978年,父亲被招工去了龙岩汽车公司上杭车队。他成了母亲在上杭唯一的依靠。第二年,母亲也通过考试,在上杭医药公司当起了营业员。那个年代的种种动荡,父母都赶上了。好在母亲生性乐观,虽然上杭距离福州近600公里,但她总觉得日子会好起来。
  这中间还发生了一段插曲。为了改变命运,刚到芦丰公社不久,母亲曾动过要去参军的念头。当时南京部队来要人,只有一个名额。我妈找公社书记帮忙,把年龄改大了一岁,好让部队领导不能以她年纪太小为由,第一轮就把她刷下来。考试的项目有定点投篮、三步上篮、俯卧撑等。结果,我妈输在了俯卧撑这一项上。她从来不知道、也没见过俯卧撑是什么。而她的竞争对手以前是练体操的,在这一项上挣了不少印象分。再加上对方那时已经下乡两年了,我妈到底还是个高中刚毕业的小丫头。就这么阴差阳错的,部队选了别人,我妈的参军梦没能实现。
  如今,我在部队已经待了17年,母亲的参军梦也早已被淡忘,她反倒开始庆幸当初没被选中。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我要真的去南京部队当了护士,哪里来的&超级丹&?&母亲生在南京,长在福州,最后留在了上杭,谁能说这不是一种命运的安排呢?
  也许因为是家里老大的关系,我妈从小胆子就特别大。外公作为南下干部来到福州后,被分配到福建省京剧团。京剧团家属大院里没有别的娱乐设施,最多的就是篮球架。那会儿,学校每个班级之间常有比赛,我妈是他们班的中锋。
  福建省京剧团离西湖 很近,所以我妈从小就习水性,还进了小学游泳队。这还不是最厉害的,到了五年级那年,她居然开始玩起了跳水。三米台、五米台、七米台&&也没什么花哨的动作,就是像根冰棍似的扎进水里。可那也非常了不起了,把她同学都羡慕坏了。
  后来外公一家被下放到了上杭,可我妈小时候的这些&英勇&事迹却没有人走茶凉。直到前几年,还有她当年的同学从福州打电话问我妈:&那个打羽毛球的&超级丹&是不是你儿子?&据说打电话之前,他们几个同学怕认错人,还事先商量了一下:&肯定就是我们班那个高秀玉 !她小时候在七米台&跳冰棍&,别人都不敢,就她敢跳。&超级丹&是她儿子,肯定没错。&看来,我的体育细胞多少是有些渊源的。
  体育也曾给我父母上山下乡那段艰苦的日子带去不少慰藉,直到有了我。每年上杭县商业系统会在元旦节、妇女节、劳动节、国庆节这些节日组织活动,一拉就是十几支队伍,我妈自然是主力。她也总把我带在身边,大人们在球场上打比赛,我就在旁边帮他们捡篮球。拔河比赛的时候,我也混在大人队伍里掺和一把。小的时候调皮,但大人们见到这么个小不点,都还很喜欢。现在想来,从那时起,我就已经对各种体育活动耳濡目染了。
  三、电影院对面的粉干店
  小时候,我其实不喜欢在家吃早饭,而是特别喜欢去吃一种米粉。那是我们上杭特别有名的米粉,叫作粉干。到现在我都觉得,在所有的小吃里,那真的是人间极品。
  一碗粉干很简单,配料就是猪肉、猪油加葱花。
  以前我每次回上杭都会去吃。这两年放假的时候,不巧都是春节,粉店老板回家过年去了,没开门。这让我觉得很可惜,非常可惜。
  我记得那时候粉干店就在上杭的人民电影院对面,是一个很小的门面。小时候卖得很便宜,也就一块、一块五一碗,现在涨价涨到五块了。
  因为我爱吃,所以我妈就学着做粉干(当然,妈妈自己也很喜欢吃)。到现在,每次来北京,她都会从老家带米粉。自己做的当然也好吃,但我总觉得哪里不一样,总觉得还是人民电影院对面的那家更好吃。我妈是在家现煮,而店里的猪肉是长时间在炉子上用小火慢炖,肉骨头、汤头的味道就会不一样。那是我最怀念的家乡的味道。我想它现在应该还在那儿吧。朋友们将来有机会去上杭的话,一定要去尝一尝。
  这么多年了,店里的碗还是那只碗,汤还是那个汤。我不知道其他从家乡出来的人有没有这种感觉&&无论你走多远、走多久,有些东西都还在那里等着你,保留着最初的味道。
  我在上杭只待到9岁。等我后来去了体校,再回老家的时候,慢慢就看到熟悉的街道变得不一样。这边多了一家超市,那边多了一家服装店。哦,那边的小店还是原来那家小店,地址还是那个地址&&
  我记忆中的家乡还有上杭的白斩鸡、客家的鱼板。这些年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小时候的记忆却反倒越发清晰。我想,每一个离家的游子,都会有类似的感触吧。
  北京奥运会夺冠后的第二天,曾有出版社委托朋友找到我,问可否愿意将那些年的故事结集成书?我没有多想,就婉拒了。一来,对25岁的我来说,著书立传离我太遥远。再者,我的人生才刚驶上高速公路,怎么就要开始回忆了呢?
  从北京奥运会到今天,转眼又一个四年过去了。运动员这个职业,尤其是中国运动员,有时不得不用多少个四年,来衡量你职业生涯的长度。我们无奈着,却也更尊重它、珍惜它。
  从北京到伦敦,12304公里。当伦敦刚刚入夜的时候,北京的天空正要微亮。而对我来说,从北京到伦敦的距离,是整整四年。它漫长难耐,又让你觉得只争朝夕。
  三届奥运会,我用12年国手生涯证明,我依然是教练的首选,是可以让球迷放心的那个林丹。
  2008年之后,我始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抱有更多的期待。我拿下看似不可能的&全满贯&,成为这个星球上拥有最多荣耀的羽毛球选手。我的人生也更宽阔了,生命中不再只有羽毛球,还有家人、有朋友。在我与谢杏芳牵手走到第8个年头时,我们许下了对彼此未来的承诺。
  在赛场上拼杀了这么多年,我早就学会了什么是宠辱不惊。男子单打从来不乏天王级的巨星,然而,在每一场看似是一对一的决斗背后,凝结了太多的情感与传奇。我发觉,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多少个冠军头衔,更是那些人与事在我生命中留下的刻痕。
  一年多以前,我在微博上征询大家的意见:如果有一本关于林丹的书籍,该叫什么名字才好?后来收到了不少热情的回复,给了我要与大家来分享这些故事的动力。
  结果,因为奥运积分赛的开打,这事又搁置了下来。直到今年出征伦敦奥运会前夕,在各方朋友的助力下,才有了现在躺在你手中的这本纪念册。
  对,我更愿意称它为&纪念册&。我不想高高在上地说教,也不想让人把我当作范本,造物主造就了不同的你我,就一定预设了无数种成功的可能。我只希望在有限的文字里,纪念我们走过的荣辱与共。
  我只是普通人家的儿子,有着朴素的情感,和每个&80后&一样,我也爱看《机器猫》或是樱木花道,热爱生活,热爱一切新鲜的潮流,偶尔有点怀旧,年龄越大越常思考生命的意义。有一天晚上跟朋友聊起小时候打球的趣事时,我突然发觉那些故事中的主角如今都已散落在各地,有的甚至已经离开了羽毛球。某一刻,我说:&好吧,我知道了,这本书就叫《直到世界尽头》。&因为他们实实在在地存在过、灿烂过,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那些共同的记忆,还会延续下去,直到世界尽头。
  过去这么多年,你们在赛场上见证了不同时期的每一个我,那都是真实的林丹。每一次火热的比赛现场背后,也许隐藏着这个世界不为人知的冷酷;每一座冠军奖杯的取得背后,必定有更多的失败与曲折。满身风雨走到今天,是他们教会我怎样做一个更本色的自己。我也有伤心、失落、被误解的时候,我并不是拥有钢铁之躯的羽坛外星人。
  12年国手生涯,我辗转于世界各地,几乎每个月甚至每个星期都会出现在不同的赛场。我扮演着中国羽毛球男单的头号人物,扮演着世界羽坛的&全满贯&。然而,我的舞台不应该只是那不到一平方米的领奖台。
  多年来,繁忙的行程、密集的训练与比赛,让我鲜有时间可以静下来,与自己也与一路陪伴着我的你们谈谈心。
  你们知道,我写微博有时都不用标点符号,因为那样更快。可当我坐下来,开始在时光隧道中遇见10年甚至20年前的自己时,光阴突然缓慢起来,定格在某一刻。这一幕幕交织的是一段奋斗史,更是点点滴滴的感动。如果你愿意,我打算慢慢说来给你听。
  我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真诚、坦然与从容。这也是我作为一个羽毛球运动员、一个即将到而立之年的男人最朴实的心情实录。
  从小到大,我就不是教练喜欢的&三好学生&。但是我跟我妈说:&没关系,美国有乔丹,中国有林丹。&人生如赛场,即使不被看好,也能实现反转。
  直到几年前看到一本迈克尔&乔丹的自传&&《我的天下》,我才开始觉得,与其说是老天选择了赋予我们不一样的使命,不如说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对于我们热爱的运动,对于我们身处的时代,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体坛有太多的后起之秀,他们不想成为第二个林丹或者第二个姚明、第二个刘翔,他们只想做自己。没错,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自己&。
  中国羽毛球队在青岛集训备战伦敦奥运会的时候,体能训练中经常会去爬崂山,这并不是我最擅长的。这些年来,总有新的目标在我的前方,让我没有一天不敦促自己向上攀登。即便我站上了世界之巅,心中也只剩下五个字&&那又怎么样?
  人生的精彩不在于你站得有多高,而在于生命的宽度。现在,我也想看看我左右的风景,甚至站在不同的角度回头看看来时的路。于是,我看到了你们,在我生命中为我欢呼、为我喝彩,抑或使我沮丧、使我受伤的你们。
  就在我思考着与你们说这些话的时候,队医正在&蹂躏&我身上的每一块肌肉。每天训练后的放松时间几乎都在一小时以上,有时疼得我不得不停下来喘口气。这些年,最了解我的就是这副身板了,因为是&超级丹&,所以它也被要求像外星人一样无坚不摧。
  与一生相比,我过去的岁月只能算是匆匆片刻,我也不过是在羽毛球领域里做成了一些事情。现在,让我只做林丹,做回自己。那个从福建龙岩的小县城里走出来的小伙子,他平凡如你,正在书写未来。
《直到世界尽头》内容相关
北京奥运会夺冠后的第二天,曾有出版社委托朋友找到我,问可否愿意将那些年的故事结集成书?我没有多想,就婉拒了。一来,对25岁的我来说,著书立传离我太遥远。再者,我的人生才刚驶上高速公路,怎么就要开始回忆了呢?
  林丹推动技术革命 五项第一独步天下。
  &&《星洲日报》
  With his spiky hair, bad boy attitude and famous girlfriend, men's world number one Lin Dan is very much a new kind of sporting hero for China.
  &&路透社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七日畅销榜
新书热卖榜林丹:做自己,直到世界尽头
&&&&来源:&&&&&
& & 9月23日林丹与谢杏芳婚礼,在他们获得北京奥运会金牌银牌的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盛大举行。这对被称为羽坛的神雕侠侣终于结束了爱情长跑,修成正果。
8月5日晚,在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的决赛中,林丹险胜马来西亚选手李宗伟,夺得金牌,这场被称为巅峰对决的比赛,使“超级丹”成为世界羽坛唯一全满贯得主。由凤凰出版社首次出版的林丹自传《直到世界尽头》,也在当晚全国首发。“Until the end of world”直到世界尽头,林丹在右手上臂文上了这句话。在林丹的羽毛球世界里,尽头也许没有冷酷仙境,却有太多的人和事值得铭记―――从5岁开始练习羽毛球到成为世界首位拿到羽毛球全满贯的运动员,林丹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如何在逆境中调整好状态重新出发?如何在人生低谷沉住气等待转机?除了剖白自己的心路历程外,林丹更书写了与教练、队友、对手的相处以及与妻子谢杏芳的感情。本版刊登此文为林丹自序。
和每个“80后”一样,我也爱看《机器猫》或是樱木花道,热爱生活,热爱一切新鲜的潮流,偶尔有点怀旧。
从小到大,我就不是教练喜欢的“三好学生”,但是我跟我妈说:“没关系,美国有乔丹,中国有林丹。”
北京奥运会夺冠后的第二天,曾有出版社委托朋友找到我,问可否愿意将那些年的故事结集成书?我没有多想,就婉拒了。一来,对25岁的我来说,著书立传离我太遥远。再者,我的人生才刚驶上高速公路,怎么就要开始回忆了呢?
从北京奥运会到今天,转眼又一个四年过去了。运动员这个职业,尤其是中国运动员,有时不得不用多少个四年,来衡量你职业生涯的长度。我们无奈着,却也更尊重它、珍惜它。
从北京到伦敦,12304公里。当伦敦刚刚入夜的时候,北京的天空正要微亮。而对我来说,从北京到伦敦的距离,是整整四年。它漫长难耐,又让你觉得只争朝夕。
三届奥运会,我用12年国手生涯证明,我依然是教练的首选,是可以让球迷放心的那个林丹。
2008年之后,我始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抱有更多的期待。我拿下看似不可能的“全满贯”,成为这个星球上拥有最多荣耀的羽毛球选手。我的人生也更宽阔了,生命中不再只有羽毛球,还有家人、有朋友。在我与谢杏芳牵手走到第8个年头时,我们许下了对彼此未来的承诺。
在赛场上拼杀了这么多年,我早就学会了什么是宠辱不惊。男子单打从来不乏天王级的巨星,然而,在每一场看似是一对一的决斗背后,凝结了太多的情感与传奇。我发觉,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多少个冠军头衔,更是那些人与事在我生命中留下的刻痕。
一年多以前,我在微博上征询大家的意见:如果有一本关于林丹的书籍,该叫什么名字才好?后来收到了不少热情的回复,给了我要与大家来分享这些故事的动力。
结果,因为奥运积分赛的开打,这事又搁置了下来。直到今年出征伦敦奥运会前夕,在各方朋友的助力下,才有了现在躺在你手中的这本纪念册。
(责任编辑:夏丽娟)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独家:林丹否认6月复出传闻 已准备好出战全英
外媒报道截图1月23日北京讯(记者张楠())日前,国际最大的英文羽毛球网站badzine发布了一条关于林丹( )的消息,称原本计划3月复出的他将会把复出之间推迟到6月,而且将会因此错过全英、公开赛以及5月的苏杯。针对此事,腾讯体育记者今天也专访了林丹,不仅否认这条消息,林丹还坚称自己已经做好准备参加3月初的全英公开赛。今天中午,腾讯体育记者拨通了林丹的电话。刚刚结束自传《直到世界尽头》成都签售的他依然还在享受自己的假期,听说6月复出的消息,林丹笑了笑:“不可能的!我从来没有说过我6月复出。我跟队里面请假就是请到3月份,这个不会改变的。”之前,林丹也强调过自己的复出战就是全英公开赛,而今年的全英在3月5日开始,如果3月才归队,是否来不及训练就要参加比赛?或者会因为时间太紧,放弃全英?林丹说不会有这样的变化:“我已经跟教练说了给我报名全英公开赛,我自己也做好这样的准备,至于身体状态,不是问题。”虽然已经跟队内报假半年,但林丹却并没有因为休息或者忙于商业活动而放弃训练。这几个月,只要人在北京,林丹每周都会出现在总局的训练房内,即便离开北京,他也会在酒店的力量房进行训练。所以3月复出,在身体状态的恢复上并不是问题。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新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排名球队胜/负胜率/胜差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到世界尽头音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