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亚当斯密"全民经济人人"的观点

人力_源培_教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35页免费15页免费54页免费76页免费32页免费28页免费11页免费5页免费4页免费5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页免费117页免费4页免费18页免费16页免费
人力_源培_教案|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267.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复习题-西方管理理论研究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云南分院
经济管理专业2007级
《西方管理理论研究》考试复习题
(一)古典管理理论学派(第一分支)
科学管理理论(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之父)
1、科学管理有三个基本出发点:(1)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2)谋求取得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3)劳资双方互相合作、共同努力。
2、科学管理四条原则:(1)动作的科学研究,代替凭经验的方法(2)制定科学培训工人的方法(3)与工人亲密协作,保证按科学方法实施(4)分清劳资双方各自的职责。
3、在作业管理方面,泰罗制定了四项管理办法:(1)制定科学的管理办法(2)制定科学培训工人的办法(3)实行差别工资制度(4)劳资双方精神革命——注意力不是关注分配,而是如何把蛋糕做大。
4、提出管理例外原则: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
1、对经营与管理作了区分:认为经营有六种活动,即(1)技术活动(2)营业活动(3)财务活动(4)会计活动(5)安全活动(6)管理活动。管理只是经营活动中的一种。
2、提出了管理五职能:(1)计划,就是预测未来,制定行动方案(2)组织,体制、制度、人、财、物的整合。(3)指挥,就是全面考虑,使每个人都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使组织有效运转。(4)协调,就是协调各部门和各个职工的活动,引导他们走向共同目标。(5)控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
3、提出十四项一般管理原则
(二)第二代:行为科学理论
1、时间:20世纪20年代——40年代。
2、标志:对人的认识由“经济人”到“社会人”的飞跃。
3、管理侧重点:人本至上。
4、主要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包括人际关系理论、个体行为理论、团体行为理论、组织行为理论等。
5、产生标志:霍桑实验(主要有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电话装配实验)
实验结论:(1)人不仅是经济人,人是社会人;2、最早提出在正式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3)照明、劳动工具的改善不是决定效率的直接原因,起决定作用的是工人的士气。
(三)第三代:现代管理理论
1、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70年代末。
2、标志:现代科学成果、现代技术手段在管理中的广泛运用,使管理理论焕然一新。
3、管理侧重点:组织目标+人
4、主要理论:
(1)社会系统学派理论
(2)决策理论
(3)管理过程学派理论
(4)系统管理理论
(5)经验主义学派理论
(6)权变理论
(7)战略管理理论
(四)第四代:比较管理—企业文化理论
1、背景:日本的迅速崛起
2、直接原因:美日比较
3、管理重点:制度+文化
(1)美、日之间的差距主要不在技术方面,而在管理方面。
(2)美注重理性管理,日注重社会层面、文化层面。
(3)美注重管理中的“硬”因素和“硬”技术,日则较重视管理中的“软”因素和“软”技术。
(五)第五代管理:泛指90年代以后的西方管理理论
1、非理性管理
2、知识管理
3、全球竞争
4、虚拟管理
5、学习型组织
6、流程再造
7、创新管理
二、十大派
(一)古典学派。以泰罗、法约尔为代表
管理就是如何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二)行为科学理论学派。
管理是通过他人使事情办成的一种方法和艺术。行为科学理论包括人际关系理论、个体行为理论、团体行为理论、组织行为理论等。
(三)社会系统学派。以巴纳德为代表
社会系统学派管理思想,核心是把一定目的的群体关系或行为,都看成是一个人的意见、力量、愿望和思想等方面广泛协作的社会系统,以此为基点论述企业内部平衡和外部适应问题。
(四)决策理论学派。
西蒙决策理论的主要思想是:管理决策置身于管理的全过程,是管理的中心,管理就是决策。
(五)管理过程学派。
孔茨认为,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来使事情做成的过程。管理人员的职能有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五项,并按此来分析、研究、阐明管理理论。
(六)系统管理学派。
把一般系统理论应用于工商企业管理,系统地阐述了系统观点、系统分析、系统管理三者的关系,侧重以系统理论的术语、方法分析和考察企业的组织结构模式及各项管理职能。
(七)经验主义学派。以德鲁克为代表
经济主义学派主张管理不应是理性的推理或分析,而必须从企业管理实践出发,在企业管理成败的各种实例中概括出理论性的原理或方法。
(八)管理科学学派。
主张采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有效的工作方法或最优方案,以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
(九)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理论党派基本的管理思想是:在企业管理中,没有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企业管理必须随着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变化而随机应变。
(十)战略管理理论。
战略管理理论学派认为,在现代管理活动中,复杂多变的经济、政治环境要求管理主体必须高瞻远瞩,把握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必须胸有全局,把握事物内部与外部的本质联系。这样,才能适应日益剧烈的竞争和快速多变的环境的需要。
十大理论可以记忆为:古行社决管,系经管权战(前管是管理过程,后管是管理科学)
三、三个维度
三个维度:人、环境、目标
五大要素: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目的、管理环境、管理方法和手段
四、五大线索
1、对人的认识的变化: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文化人—自我实现的人
2、市场经济演变:
(1)自由竞争——宏观调控(两只手理论)
(2)卖方—卖方(生产者中心—消费者中心)
(3)投资需求为本—消费需求为本
(4)国内市场—全球市场
3、生产关系的变化:雇佣关系—契约关系—盟约关系(相关理论:要素分配、人力资本理论)
4、竞争方式的变化:成本—质量—速度
5、管理的变化:
(1)观念:由内向外
(2)管理主体:一把手—团队管理
(3)组织机构:“金字塔”—扁平化
(4)管理客体:物本—人本
(5)市场:推销—营销
一、简答题
1、简述例外原则。
答: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2、简述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1)企业职工是“社会人”。
(2)生产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满足职工的社会欲望,提高职工的士气。
(3)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
3、简述需求层次理论与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区别。
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就需要和动机而言,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就满足需要的目标(诱因)而言。双因素理论的重点是人们对待工作或劳动的态度,如保健因素是人们对外在因素的要求,激励因素是人们对内在因素即工作本身的要求。
4、简述经济人的主要特点。
答:第一,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第二,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之下从事工作。
第三,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
第四,人的感情是非理性的,会干扰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个人的感情。
5、简述系统管理的特点。
答:(1)以目标为中心,始终强调系统的客观成就和客观效果。
(2)以整个系统为中心,决策时强调整个系统的最优化而不是强调分系统的最优化。
(3)以责任为中心,每个管理人员都被分配给一定的任务。
(4)以人为中心,每个工作人员都被安排进行有挑战性的工作,并根据其工作成绩来付给报酬。在系统管理体制下,工作的安排可能较为专门化,但系统能适应需要的变化而作出调整,以便鼓励职工在智力上发展和成长。
6、什么是目标管理?
答:目标管理是使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达到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
7、简述行为科学提示的人的行为一般规律。
答: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决定行为,行为实现目标。
8、简述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答:具有促进信息传递的机能;具有通过影响组织成员的协作意愿来维护正式组织内部团结的机能;具有保护个人人格和自尊心的机能,并抵制正式组织在这方面的不利影响。
9、简述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观念、系统分析、系统管理三个方面。
10、简述企业文化的作用。
答: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教育作用、宣传作用。
11、权变理论的含义:P293
答:所谓权变,简单说就是权宜应变。所谓权宜,又指因时因事而变通的方法。
权变理论,是指以系统观点为依据,研究一个组织(企业)如何根据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可变因素的性质,在变化的条件下和特殊的情境中,采用适用的管理观念和技术,提出最适合于具体情境的组织设计和管理活动的一种管理理论。
12、简述法约尔关于管理的定义。P52
答: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13、简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P85
答: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地位或受人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4、简述非理性主义倾向。P357
答:所谓非理性主义倾向,是指管理的软化和柔性化倾向,强调以人为核心,注重感情的管理模式。
二、辨析题:
1、科学管理理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的。& P4
答:错。科学管理理论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的,是在批判经验管理的基础上诞生的,标志着资本主义国家由经验管理转向了科学管理。
2、在具体的管理方式方法方面,美国人更重视管理中的“软”因素和“软”技术,而日本人则比较重视管理中的“硬”因素和“硬”技术。&
答:错。在具体的管理方式方法方面,美国人更重视管理中的“硬”因素和“硬”技术,而日本人则比较重视管理中的“软”因素和“软”技术。
3、企业再造理论是对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P410
答:错。企业再造理论要求彻底抛弃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面对市场,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将分割过细的工作按业务流程的内在规律,并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上重新整合起来,通过合并工作、简化流程、组织扁平化等建立起灵敏迅速的信息传递机制,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4、家长制管理方式是目标管理成功的关键。& P277
答:错。目标管理是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实行自我控制,以达到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它综合了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既是一种民主管理,也是一种参与管理。而家长制管理方式是命令式的管理。
5、企业文化理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知识经济的兴起。& P363
答:错。企业文化理论产生的原因有三个:
(1)是美日管理比较的直接产物;
(2)是对传统管理理论继承和发展的产物;
(3)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6、所谓例外原则,就是原则规定之外的事。& P41
答:错。所谓例外原则,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7、管理过程理论主张以目标为中心建立管理理论体系。& P195
答:错。管理过程理论主张以职能分析为中心建立管理理论体系。管理过程学派将管理理论同管理人员所执行的管理职能,也就是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联系起来,认为管理活动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职能逐步展开和实现的过程。因此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的职能作为研究的对象,先把管理的工作划分为若干职能,然后对这些职能进行研究,阐明每项职能的性质、特点和重要性,论述实现这些职能的原则和方法。管理过程学派认为,应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把管理工作的主要方面加以理论概括并有助于建立起系统的管理理论,用以指导管理的实践。
8、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其实是一回事。& P93
答:错。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就需要和动机而言的,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就满足需要的目标(诱因)而言的。双因素理论的重点是人们对待工作或劳动的态度,如保健因素是人们对外在因素的要求,激励因素是人们对内在因素即工作本身的要求。
9、所谓第五代管理是指M·萨维奇《第五代管理》一书。&
答:错。第五代管理理论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后产生的新的管理理论。时代的到来以及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显得陈旧和落伍,对于如何管理好知识以及掌握知识的人,传统管理思想已经显得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第五代管理思想顺应而生。
10、非理性主义倾向是指管理向软化发展。√ P357
答:对。非理性主义倾向是指管理向软化和柔性化发展,强调以人为核心,重视企业文化,带有感情色彩的一种。
11、根据权变理论,外部环境变化快、内部各种产品之间工艺技术差别大的企业,其组织结构应采取矩阵制。&
答:错。根据权变理论,外部环境变化快、内部各种产品之间工艺技术差别大的企业,其组织结构采取事业部形式。(外部环境的因素变化较快,内部产品品种较多,但工艺技术上差别不大的企业,采取矩阵组织形式;外部环境较为稳定,产品品种较简单,工艺技术较稳定的企业,采取职能组织形式;外部环境因素十分稳定而产品非常单一的企业,采用高度集权式)
12、所谓目标管理,就是领导定目标,然后下属遵照执行。& P277
答:错。目标管理是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实行自我控制,以达到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
三、论述题:
1、试分析“经济人”的特点,对“经济人”的管理方式上应怎样管理?P109
答:由于对人的本性的认识不同,因而对人性的假设也就不一样。经济人假设,是古典经济学和古典管理学关于人的特性的假设,盛行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这种假设从一种享乐主义哲学观点出发,认为人的行为是在追求本身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的动机是为了获得报酬。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罗就是持“经济人”观点的典型代表。他们把经济人的假设归纳为以下四点:
(1)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2)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之下从事工作。
(3)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
(4)人的感情是非理性的,会干扰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个人的感情。
从上述的假设出发,管理者在对人的管理中必然要采取“命令与统一”、“权威与服从”的管理方式。管理者着重注意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把物质刺激作为主要的激励手段,把惩罚作为有效的管理方式,采取软硬兼施的管理方法。强调严密的组织和制定具体的规范和工作制度,如工时定额、技术规程等。管理人员主要是应用职权,发号施令,使对方服从,让人适应工作和组织的要求。例如:经济人以经济利益为核心,要围绕物质刺激来进行管理。经济人是理性的,考虑划算不划算,在制度设计上要科学、要合理、要具体、要明确。经济人主动性差,要进行激励、约束。激励要到位,约束要严格。
2、联系实际谈一谈科学决策应遵循哪些程序?(案例分析)案例:某县县委书记上任后,根据他在某地的经验,提出要在当地搞万亩果园计划,县上主要领导分别抓落实,经过努力,很快取得成功。问:这是不是科学决策,为什么?P242
答:这不是科学决策,而属于经验决策。因为科学决策应该遵循以下程序:
(一)确定问题。决策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确认问题,对问题的性质、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估价,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决策的目标是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来确定的。
(二)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决策的根本在于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备选方案的数量和质量对于作出合理的决策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应尽量多地提出各种可能的方案,以免漏掉最好的方案。
(三)搜集信息。信息的收集是决策的基础,就是从多个备选方案中看看这个方案如何,那个方案怎样,以便给选择备选方案提供必要的信息。
(四)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替代方案。即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测,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一个最合适的方案。
(五)拟定实施计划并执行决策。拟定决策的实施计划,实际上就是拟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决策。
(六)评估和审查。这一步骤必须反馈至第一步骤,在执行决策的过程中,通过评估和审查,可以确定决策执行的情况,以便发现和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修正决策本身。
根据科学决策的步骤分析得出结论:该县委书记所做的决策,并不是科学决策。他作出决策的根据是“他在某地的经验”,这是经验决策,也可以说是“领导决策”。虽然取得了成效,但依然不是科学决策,因为他没有遵循科学决策的步骤。在本案例中,只有一个可选择的方案,而没有其他备选方案,也就不存在选择最佳方案。发展万亩果园尽管取得了成效,但也许还存在着其他更有成效更适合于当地发展经济的产业。
3、结合我国实际,谈一谈X理论、Y理论各自的特点及管理方法。P113
答:麦格雷戈认为,有关人的性质和人的行为的假设对于决定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来讲是极为重要的。各种管理人员以他们对人的性质的假设为依据,可用不同的方式来组织、控制和激励人们。基于这种思想,他提出了X理论——Y理论。
(一)X理论
麦格雷戈把传统管理理论中对人性的看法称为X理论,X理论假设较低层次的需要支配着个人的行为,其主要观点是:
(1)认为“人之初性本惰”,大多数人都是天生不喜欢工作,尽量逃避工作;
(2)他们缺乏雄心壮志,不愿承担责任,宁愿被人领导;
(3)多数人必须用强制办法乃至惩罚、威胁,使他们为达到而努力;
(4)只在生理和安全需要层次上起作用;
(5)绝大多数人只有极少的。
根据X理论的假设,管理人员的职责和相应的管理方式是:
(1)管理者主要是应用职权,发号施令,使对方服从,让人适应工作和组织的要求,而不考虑在情感上和道义上如何给人以尊重。
(2)强调严密的组织和制定具体的规范和工作制度,如工时定额、技术规程等。
(3)以物质刺激来获取职工的效力和服从。
(4)重视惩罚,认为惩罚是最有效的管理工具之一。
由此可见,此种管理方式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一方面靠物质刺激,一方面靠严密的控制、监督和惩罚迫使其为组织目标努力。
(二)Y理论
麦格雷戈针对X理论中的消极假设,提出了相反的Y理论。Y理论假设较高层次的需要支配着个人的行为,其主要观点是:
(1)认为“人之初性本勤”,一般人会把工作看成与休息或游戏一样自然的事情。
(2)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寻求发挥能力的机会。
(3)能力的限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去为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唯一办法。
(4)激励在需要的各个层次上都起作用。
(5)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类广泛具有的。
根据以上假设,管理人员相应的管理措施为:
(1)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创造良好的、宽松的组织环境,使人们的智慧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2)对人的激励主要是给予来自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让他担当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担负更多的责任,促使其工作作出成绩,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3)在管理制度上给予职工更多的自主权,实行自我控制,让职工参与管理和决策并共享权力。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来看,人性是复杂的,“经济人”是基础,“自我实现人”是发展方向。大多数人还是把经济利益的实现作为基础,但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必然产生更高层次的追求。由此分析,不应该纯用X或纯用Y理论来实施企业的管理。应当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而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在工厂,X理论更适用,因为大多数工人不需要参与决策和承担责任,他们需要更正规化的组织结构和条例规章,遵守规章的职工就是好职工。而Y理论则适合于研究所,因为研究人员需要的是更多的自治责任,发挥个人创造性。又如:对于处在不同阶段的人来说,也应该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对刚涉足社会的人,由于存在不适应期,不喜欢工作,在工作中难以找到乐趣,在这个时期就需要用X理论来管理。等适应期过后,懂得了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就适合Y理论了。对于那些天生就是懒惰而不愿负责任的,应用Y理论进行管理难免会失败。
4、结合实际分析人的需求层次及管理对策。
答:(一)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即:
第一级,生理上的需要:它包括人体最基本的需要,如衣、食、住、行等。在这一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以前,其他各级更高的需要不会发挥作用。
第二级,安全上的需要:当生理上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安全上的需要就成为重要的事情。安全需要是有关免除危险和威胁的各种需要。它包括:劳动安全,职业安全,人身安全,心理安全等。
第三级,社会交往的需要:包括同家属、朋友、同事、上司等保持良好关系;给予别人并从别人那里得到友爱和帮助;进行社会交往,成为社会集体中的一员,获得某一集体的承认,自己有所归宿等。这类需要关系到人的社会性质,比上两类需要更细致、更难捉摸,但对大多数人来讲是很强烈的一类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人精神上的健康。
第四级,地位或受人尊敬的需要:包括自尊心、自信心、能力、知识、成就和名誉地位的需要,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等。由于这类需要是无止境的,因此,很少得到完全的满足。
第五级,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一级的需要。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只有在其他各种需要都得到满足后才有可能得到。
(二)针对五个层次所追求的目标应采用不同的管理对策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我们进行各种有效管理很有现实意义。马斯洛认为,人们在某一特定时期总有某一级别的需要发挥独特的作用,处于主导地位,其他级别的需要处于从属地位。例如
(1)针对生理需要,其追求的目标是工资、健康的工作环境、各种福利。则采用提高福利待遇、奖金;改善住房条件等对策。
(2)针对安全需要,其追求的目标是职业保障、意外事故的防止。则采用就业保障、退休金制度、参加各类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等保险。
(3)针对社会交往需要,其追求的目标是人际关系和谐、团体归属感。则采用组织团体活动、教育培训活动等对策。
(4)针对尊重需要,其追求的目标是地位名誉、权力、责任、与他人对比等,则通过人事考核择优进行表彰、晋升、选拔进修等对策。
(5)针对自我实现,其追求的目标是环境保障、挑战性工作、个人与组织发展等,则采用授权、参与决策、制定组织与人人发展的共同目标。
5、联系实际分析组织对内对外平衡的条件。案例分析:某企业,对内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而人心涣散,对外由于某种原因产品销售不畅,请用组织平衡理论分析说明。
答:(一)巴纳德提出了一个组织必须保证对内平衡和对外平衡的思想,并信为这是组织能否存续的条件。其内容如下:
(1)组织的对内平衡,是指通过把创造出来的经济和非经济诱因有效地分配给各个成员,保持各个成员的“诱因”和“牺牲”的平衡,从而保持成员协作积极性的过程。“诱因”和“牺牲”的平衡实质上就是组织的对内平衡,当诱因≥牺牲时,组织就能存续和发展。
(2)组织的对外平衡。就是指组织作为一个整体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过程。这个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经济、技术等环境。巴纳德认为,组织的平衡归根到底是组织同组织外部的全部情况的平衡,组织必须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组织的对外平衡对组织的存续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案例中某企业现状进行分析:
(1)该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而人心涣散。根据巴纳德的“组织对内平衡”理论,当组织提供的诱因大于或等于组织成员提供的牺牲时,组织成员得到满足,为实现组织目标的积极性就高,组织就能够存续。反之,当诱因小于牺牲时,组织成员就不满,丧失了积极性,组织目标就难予实现。该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即诱因小于牺牲,因此造成企业员工人心涣散。
(2)企业对外由于某种原因产品销售不畅。根据巴纳德的“组织对外平衡”理论,为了保证组织的对外平衡,使组织适应环境的变化,需要经常地改变原来的组织目标,不断地重新确立新的组织目标。也就是说,组织的目标,应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达到动态平衡。而该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随市场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因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销售不畅。
6、试比较美日文化的主要区别。
答:美国是一个以欧洲移民为主的国家。其文化基本以欧洲文化为基础,同时也融进了其他民族的文化;而日本是以东方民族文化为主。要比较美日企业文化的主要区别主要有几点:
(1)从社会文化背景方面看:美国企业文化强调个人能力主义,具有冒险性与流动性;日本企业文化则注重家庭主义和集体主义,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与稳定性。
(2)从人际关系方面看:美国企业文化在血缘关系观念方面表现比较淡漠,更多的是以平衡的契约关系来维系;日本企业文化则比较注重血缘关系和团队精神,因而在管理中比较强调精神因素和社会责任。
(3)从企业风格方面看:美国企业文化中从业人员对企业的归属意识薄弱,只重视个人能力,强调对个人的尊重和自我实现。日本企业文化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偏重强调“诚”和“忠”,员工归属意识强,对企业“从一而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