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社会学包括哪些的具体研究方法有哪些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简明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pdf30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8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简 明社会学研究方法
风笑天 编著
华 文 出 版 社
社会研究方法是社会学以及各门社会科学在探索社会世界规
律的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重要工具。它是将有关社会结构以及
社会发展的相关理论与大量具体的、经验的、不断变化的社会现
实联系起来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我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转型的变动时期,各种新的社会现象不断涌现,各种新的社会问
题KR待人们去认识和解决。学习和掌握社会研究方法的知识无疑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适应党员、干部和读者全面提高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的
需要,我们特邀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南京大
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导师风笑天教授撰写了这本 《简明社会学研究
方法》。作者结合其多年从事实际社会研究和讲授社会研究方法的
实践经验,以其撰写的高等学校社会学专业教材 《社会学研究方
法》为基础,针对成人学习的特点,突出教材内容的基础性。同
时,结合社会学研究方法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在教材结构上进行
了一些调整,加强了应用性。在语言表述上,力图做到通俗易懂,
简单明了,以帮助读者通过课堂教学、课后自学以及社会研究的
实践,达到有效掌握简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目的。本书结构合理,
体系规范,解释清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书适合于党校、行
政学院、高等院校和其他成人高等教育有关专业教学使用。
本书中存在的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今后进一
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打开微信扫一扫,关注圣才:
sc100xuexi
认证官方微博
认证官方微博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学习指南
◇ 教材介绍
&一书是国家教委审定的高等院校统编教材,社会学专业的必修课程。社会调查与社会研究方法是人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分析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解释与预测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本书可作为文科有关专业和从事社会学教学科研人员、实际社会调查研究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一书于1997年,在全国高校中广为采用,发行量巨大。2013年重排重校再版,以便于广大师生学习使用。是在旧版的基础上重排重校的基础上成书的,因此,两版教材内容基本相同,其主要内容如下:
全书对社会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围绕社会研究的原理、逻辑策略和科学程序,从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研究方法及技术三个层次,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解释与评估的各种方法、技术及其应用。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吸收了当代国外的最新发展成果,引用了大量国内外研究的成功案例。
教材共分为三篇:社会研究的原理和过程、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其特点主要是:
1.注重理论、方法论、调查研究方法、资料分析方法这几者间的相互关系,强调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必要性;
2.重借鉴和吸收国外近年来在科学方法领域的先进成果。本教材对于我国读者不太熟悉的一些方法和理论加以重点介绍,如科学方法论、测量理论、问卷和量表设计、社会研究中的数理分析、网络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等;
3.注重以研究案例来说明社会研究的原理、方法和过程。在案例的选择上,既有国外社会学的经典研究(如杜尔克姆的&自杀论&、怀特的&街角社会&),也有我国老一代社会学家的研究范例(如李景汉的&北京郊外之农村家庭&、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严景耀的&犯罪问题研究&);既有定量研究的案例,也有定性研究的案例;
4.注重教材的先进性、系统性和规范化。本教材试图反映80年代国内外社会研究方法的先进水平,并将各种科学方法与我国社会调查研究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化、规范化的社会研究方法体系做出贡献。
圣才学习网()独家推出【】。圣才3D电子书(题库)()五大特色:
1.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好玩的全新学习体验
2.质量保证:每本e书都经过图书编辑队伍多次反复修改,年年升级
3.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4.功能强大:记录笔记、答案遮挡等十大功能
5.品种齐全:包括全部资格职称考试、考研考博e书、经典教材e书
◇ 作者简介
1.基本信息
袁方,生于1918年,湖南汉寿人。我国著名社会学家。
1942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社会学系,获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此后曾于等多所高校任教。
1982年社会学系成立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曾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组员、北京市人民政府专业顾问、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等职。
2.个人成就
袁方的研究领域相当广泛,主要包括社会学方法、劳动社会学、人口学、社会保障、社会工作和老年学等,研究中尤为关注中国的人口与劳动两大社会问题。
其研究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用科学的方法认识社会,改进社会,在社会学研究中主张&以人为中心&,以社会调查为依据,注重汇集各家之长,强调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相结合,社会学方法和人类学方法相结合。
在学术研究方面,袁方主持了&六五&和&七五&时期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陆续发表了一系列论文,组织社会学系师生编写了各类教材。
袁方教授一生从事社会学教学和研究,他把自己的全部精神、才智、经验和时间献给了社会学事业。他心里只有事业,而没有自己。他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社会学事业,而乃至全国社会学的发展默默记叙着他的贡献并将其功绩彪炳于世。
日凌晨2时,袁方先生溘然长逝,享年82岁。
3.主要作品
《新中国人口计划生育和出生率降低的初步分析》(1983)
《中国老年人在家庭的地位和作用》(1987)
《中国当前的劳动就业问题》(1990)
《中国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1989)
《社会统计学》(主编,1988)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主编,1990)
《我国生育率下降趋势和问题》(主编,1990)
《劳动社会学》(主编,1992)
《老年学导论》(主编,1995)
《社会指标与社会发展评价》(1995)
《社会学百科辞典》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主编,1997)
小编留言:网站部分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但有时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作者姓名或出处在转载之前已经丢失,或者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等,因而可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或出处。如果任何人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 指定院校
◇ 配套教辅
推荐的课程《三亚学院学报》第九期
【印岭纵横】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
&& [作者简介]& 沈关宝,社会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三亚学院副校长
&&&&&& 2012年4月,我应三亚学院博士沙龙的邀请,以社会研究方法为题作了讲座,由学报编辑部党阳根据录音整理,再由我校正而成此文。
&&& 关于社会研究方法,我曾出版过一本20多万字的教材,也曾对复旦大学的研究生讲过64个学时的课程。今天要把这么大量的内容放在一个小时内进行讨论,并把它讲清楚,我自己觉得是个难度非常大的事情。
&&&& 这里我依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来概述研究方法的一些主要问题。所谓社会研究方法,包括三个层次。第一是方法论,讨论的是哲学层面的问题,这里略而不谈。第二是研究的主要方式和方法。在我看来,应该包括四种方式。即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和田野研究。做社会研究的人,必须知道这四种最基本的方式。对社会实验,我今天不展开来谈。社会实验法是控制一个或者几个变量,来考察另外两个或多个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大家在社会上听到的社会实验大概只有一种,譬如说实验小学、实验中学。社会实验牵涉到社会公平的问题,假如说某个社会实验最后证明对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活是有害的,那么研究对象就会问,为什么要对我施加这样的实验?假如对他是有益的,其它人又会问,为什么我们不能得到这样的实验?故实验法不能轻易使用。在我们社会学中所采用的实验法往往是&事后实验&。譬如说选定两个样本,一个样本是关在监狱、劳教所的青少年,另一个样本是在社会上正常念书的青少年,来做一个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研究,这个事后所控制的变量实际上已经存在,所以它不存在社会公正问题。文献法和历史研究的文献考据有所不同,但因为大家都知道文献该怎么查,所以也不展开来说。田野研究最早是从人类学里借鉴过来的,在英文里面叫&FieldWork,可以翻译成不同的词语,如&田野研究&、&实地调查&等。
&&&&&&&上述四种方法构成社会研究方法的一般框架,看似很简单,但是每一种方法衍生出来的问题很多。调查法又分为两大类,一是普查,就像我们通常所知道的全国人口普查和政府的GDP统计等,就是对研究对象的整体调查。比如大家要想知道&中国现在究竟有多少人,一般都采用普查的方式。我国现在每过十年就会有针对全体中国公民的人口普查。大家都知道普查的特点是完整、准确性高,但是成本很高、难度较大。如果普查的基础不扎实,还是会有误差。比如我国的人口到底是多少?现在国家公布的数字是有问号的。我就知道有些人被漏掉了,首先&&中国公民&这个概念看起来很简单但有时候很难掌握,比如那些手握着双重、甚至多国国籍的人算不算&中国公民&?情况的确很复杂。又譬如一个山东的朋友告诉我,他们那边的人们为了逃避计划生育和罚款,有很多孩子出生后不报户口,于是这些孩子就被排除在普查范围之外。那么这些没有户口的孩子长大了怎么办呢?听说有些&黑&孩子去捡那些已经死去的兄弟姐妹名字顶上去。像这样的情况多了,普查的数据的准确性就会大打折扣。另外一类是抽样调查,抽样调查就是从研究总体中选取若干个个案作为样本,对样本进行调查,了解样本的数量特征,然后把样本的数量特征推论到总体。抽样调查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它牵涉到如何抽取样本,如何进行推论等很多统计问题,最后所得结论的科学性与数理统计息息相关。以后假如有机会我再跟大家一起来讨论。
&&&&&&& 第三个层次是研究程序和具体技术。我今天要讲的就是这些程序和技术问题。
二、研究程序
&&& 我觉得做社会研究的人必须知道社会研究的一般程序是什么?应该如何去把握这个一般程序?我个人认为,这个一般程序就是由&理论&再到&理论&的几个阶段。准确地说,社会研究都是从理论出发的,有些人肯定会问,从理论出发去进行实证研究,这里是否有矛盾?我这里所讲的从理论出发就是指进行科学研究时,不管你选取什么样的课题,最初的第一步工作,是必须了解这个课题在前人的研究里已经获得了什么样的成果、到达什么样的地步?我觉得这个把握非常重要,如果不把握的话,你做出来的东西要么跟其他的研究者、特别是处在前沿的这些研究者没法对话,要么你最后的研究报告是&自说自话&,跟人家不能进行交流。如果做了他人已经做过的、结论已经广为人知的重复研究,你的结论就没有什么意义,也不会找到发表的地方。
&&&&& 所谓从理论出发有两个含义,一是了解你所要研究的课题在这个领域已经做到了什么地步,一旦知道了这一点,你就知道了你所做的研究新意何在。现在一些博士生经常自说自话,称自己的博士论文有几个创新之处,有的是乱写一通的。二是你需要对将要研究的课题进行一个理论的梳理,确认研究的最后结果是在和理论界对话,这就是所谓的从理论出发。
&&&&& 然后是经过下面四个研究程序,最后回到理论。这四个程序很简单,概而言之是准备阶段、收集资料阶段、分析阶段和总结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准备阶段,这里面有很多的内容。主要是通过理论梳理进一步明确问题,并做出研究的具体计划、制作研究工具等。这里限于时间无法细述。
&&&& 第二个是收集资料阶段。从社会研究的角度,这一阶段就是拿着准备阶段所准备好的工具,譬如说问卷、结构式访问提纲等去收集资料。收集资料会遇到很多困难。我认为对于社会研究者而言,最大的困难是研究者是否能&进得去&、&出得来&的问题。因为我们的研究对象跟自然科学有很大的不同,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思想、与你同样的人。所以能否很好地接触到研究对象,并取得他们的信任是一个问题。只有取得研究对象的信任,你才能&&进得去&,才能获得准确的信息。比如我曾指导两个研究生去所谓的&金三角&地区,即去中缅边界调查毒品的流转和吸毒问题。这两个学生为了方便起见假扮夫妻,一个进入贩毒、吸毒人员内部,一个在外围保护他。这一研究很危险,他们进去了,这是需要为研究而献身精神的,他们不害怕,但是我害怕了,让他们马上退出来。因为如果他们出了意外,我对不起他们的父母。所以这个研究就中止了。现在社会现象很复杂,比如想研究领导干部的收入、财产等情况,网上虽有很多乱七八糟的爆料,但是要真实地研究现实的状况以及这些状况背后的原因,需要&进得去&又要&出得来&,这是非常非常困难的。美国曾有一位教授,他设法打进黑社会,并一直当到黑社会的第二把手。出来后写了一本《街角社会》,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在学术界也传为美谈。
&&& 取得准确的研究资料,除了上述的&进得去&、&出得来&之外,还要对你面对的资料进行比较。譬如我在写博士论文的时候,在文献法上用了彭泽益先生的《中国近代手工业史》&,在座学经济史的知道那是几大卷书,是彭先生对中国封建末期手工业状况所做的研究。我摘取其中的很多数据,进行了新的统计,统计出来的结果跟我找到的建国以后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得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结论:就是整个建国初期的工业基础,大体等于当时的家庭手工业总和。还有一个结论更有意思,就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统购统销以后政府对农民的税赋总额大体等于我国50年来的工业积累。所以我在论文里大胆的写上了一句:新中国的工业基础,是以对乡村的&剥夺&为基础的。结果导致乡村经济的绝对贫困甚至崩溃。这里年纪大一点的人都知道,年纪轻的或许也会听你们的父母讲起过60年代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当时乡村严重缺粮,饿死很多人。其实那几年并没有太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正常,农产品甚至是丰收的。但是这些农产品的大部分运往前苏联去换机械设备。这段历史的教训是很深刻,值得我们牢牢记取。
&&&& 第三个阶段是资料分析阶段。资料如何分析?对于社会研究而言,最主要的分析手段就是社会统计,即在数理基础上的社会统计。数理统计方法是从赌博开始的,比如拿一个骰子投出5或4的概率是多少呢?&数理统计就是在这样的追问中发展起来的。现在有人说概率不是纯粹的科学,一些自然科学家甚至不承认社会科学是科学。因为对他们来说1加1严格等于2,而在概率上99%还是不等于1,对此学界还在讨论。我曾在复旦学过物理学,知道自然科学中也并不那么确定和纯粹,现在大家都知道有测不准的定律。譬如测量距离也不可能量得很准确。以前在中学时代我有一件印象很深的事,老师拿铂金做成的1米长度的测量器,放在严格恒温的玻璃箱里,然后说这个长度是&1米&,地理课本上也讲地球的赤道是多少多少公里就是用这个米尺测量出来的。但是现在发现&1米&经常在变,即使后来用了科学手段如光谱等,仍然测量不那么精确。所以我认为自然科学的&测不准&与社会科学的&概率&很相似。
&&&&& 最后一个阶段是总结阶段。即通过统计分析得到了概念之间的某种确定的联系,研究者要把这种联系用学术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理论概括。理论是什么?这里有很多哲学界年轻的朋友,你们可以评判我的观点。我认为理论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概念之间联系的学术表述。譬如最简单的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吃饭人是要死的,或者人是必须要吃饭。这个理论就是把&人&和&吃饭&两个概念联系起来,所以理论就是概念关系的陈述。在最后的总结阶段,根据统计结果得到的&联系&,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得出的可能就是一种新的理论。当然,一般在社会研究中,全新理论的提出是很难得和稀有的,所谓的新意往往是社会学借用了其他学科的某种思维方式,譬如用哲学里现象学的方法来看待传统功能主义的研究结论,这也是一种新意。还有一种新意是研究对象的扩展,如果他人研究了&张红&,而我不仅要研究&张红&,还加上&李红&,这也是创新。除了研究对象的扩展,还有研究变量的扩展,譬如原来研究的是单变量,现在研究多个变量。这些我们都可以说是理论创新。
&&&& 我在进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的通讯评审时,对课题成果的创新评价,第一步先看研究方法怎么样。第二步看参考文献是什么。譬如研究妇女问题,我就看全世界研究妇女问题达到权威状态的几个人的文献你有没有引用。如果没有被列入你的参考文献,那就谈不上什么创新。第三条看你以前写过哪些文章。这三条标准,第一表明你的研究能力,第二表明你的研究高度,第三表明你研究的学术积累。这三条看完了如果都是OK,我会打9分甚至10分,如果这三条标准都达不到,那显然不能通过。所以大家申报课题时要注意,像我这样的评委估计不会少。我听说有一位评委,他什么都不看,只看参考文献,按照参考文献直接进行评定。
&& 上述四个阶段,组成一个社会研究从理论出发到理论终结的周而复始的全过程。在座写过博士论文的同仁都很清楚,每一种研究都是这样。早几年的博士生心气比较高,他们的研究都做得很扎实,论文写完了还有一大堆的问题提出来,这些问题一时回答不了,留作将来自己的博士后研究或者其他更有能力的研究者去研究,也可以作为自己一生的学术追求。但是现在有不少博士生,论文做完以后,提出的新问题越来越少,有的索性没有问题。其实每个研究做完后引出的新问题是不少的,这些新问题会指引你继续研究的方向。爱因斯坦曾讲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引出新问题,继续做研究,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
三、&&&选题、选题的途径、明确选题
&&&&&& 以上是社会研究方法的大体框架和程序。下面我想在这个框架和程序里面挑三个问题来讲。
&&&& 第一个问题是选题,怎么选题?翻开所有的理论书籍,关于社会调查方法和研究方法都会讲一大通。根据我个人的经验,选题必须想明白三点,第一点:它为什么值得你去做,即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何在?你自己必须回答清楚这个问题为什么值得去做;
&&&& 第二点:这样做有什么样的创新或者创造性,填补了某方面的空白吗?现在填补空白的东西不多了。我前几年在上海市做一个重大课题项目组的评委,那里每个项目的资助都要几十万、甚至百万以上,因为那些课题大多是填补空白的。譬如有个项目是研究敦煌莫高窟藏的经卷和文献,现在这些文献的原件绝大部分在大英博物馆。文献里的佛教经典和佛教思想,大家研究得很多。而在这些经卷和文献里有大量的社会资料,偏偏很少有人问津,其中有一份我看到过,是一份关于古代婚姻的契约。这个课题的负责人发现了这方面研究上的空白,就提出来要花多少年的时间,把敦煌藏经洞文献里的社会信息全部翻译出来,他从数量上做了一个估计,准备要写十二卷以上。这样的研究就是填补空白的,是以前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但是像这样没有人做过的社会研究课题,现在越来越少了。我联想到当年的傅斯年和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史地所。清王朝覆灭时,有不少宫廷档案被当做废纸卖给琉璃厂,这些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差一点变成纸浆。在这紧要关头,傅斯年等人正好发现,凑钱把这一批档案买回来,变成了当时史地所开展研究的最重要的资料。
&&&& 第三点必须想明白的是研究的可行性。不要想一口吃胖子,根本不顾自身的条件。条件就是人、财、物。要对自身估价,能不能够拿得下来?当年如果没有费孝通先生指导,我承担的两个国家级重点课题是没有办法完成的,心气高也没用。因为有他的帮助,我取得了对方的信任,这使我感觉到很幸运。如果没有费先生,我去华西村不可能采访到吴仁宝,他那时候还很年轻,在兼做村党支部书记。这位吴书记很有策略,他在乡镇工厂的门口挂了农机厂的牌子,里边生产的是城市居民所需要的日用塑料制品。我说这是挂羊头卖狗肉,他说是为了应付上面。
&&&& 我在吴江庙港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调查,对那里的缫丝厂很熟悉,与当时的厂长交上了朋友。但是我在博士论文快完稿的时候,那位厂长请我吃饭,喝酒以后他醉醺醺地对我说:&沈老师,我老实告诉你,你辛辛苦苦在我们厂的档案室里搜集的所有数据,全部都是假的&。这把我惊出了一身冷汗,因为如果我看到的所有有关乡镇企业的数据都是伪造的,那研究的结论还有什么意义呢!好在他还告诉我,几乎所以的乡镇工厂都有三套数据,第一套是应付乡镇企业局的,第二套是应付县政府的,第三套才是真的。那么真的在哪里?他说在他口袋里,他随手掏出一本大号的工作手册,上面都是工厂运行的真正数据。酒醒以后我马上把他的本子借过来,同时再对我曾经调查过的工厂重新进行调查,把所有的数据纠正过来。有一些企业的数据实在无法纠正,就根据这些工厂的一般比例进行增减。一般规律是实际利润的上报数总是偏低,而生产成本的上报数总是略高。于是我花了很长时间重新修改论文,把所有的数字改正过来。
&&&& 完成一个研究是非常不容易的,历时很久,时间够不够?经费够不够?研究力量够不够?这些问题必须考虑周全,有足够的准备才能做好研究,所以我曾跟研究生们说,科学研究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件有钱、有闲、有兴趣的人所做的一项事业。因此选题过程中必须把值不值得做、有没有新意、能不能做这三个问题想清楚,你对自己的题目就有把握了。
&&&&&& 下面谈选题的途径,题目从哪里来?从理论上讲有三个,现实生活,你的个人经历和兴趣,现有文献的检讨。
&& 所谓的现实生活就是说你应有广泛的兴趣和敏锐的触觉。譬如说当我看到学院中有好几位博士都已人到中年,可是他们的妻子即年轻又漂亮。我马上产生一连串问题:为什么老夫少妻现象在中年知识分子中很盛行?原因是什么?可能有什么样的后果?或许这一发现会形成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对此的研究有可能会帮助我们对当代婚姻的形式以及婚姻的本质有更丰富的认识。另外我要补充一点,我认为在社会研究者眼里,谈任何社会现象的时候都不应有价值判断,譬如对偷盗、抢劫、卖淫、吸毒者,如果他们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者决不能事先带上有色眼镜,用对与错、好与坏去加以评价。在这一点上,我跟我的老师有一点小小的分歧,因为我一直坚持价值中立,如果一旦有价值倾向牵涉到其中,对所选的课题早有偏见、早有定论,就难以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来。社会现实生活的丰富性会出来很多题目,譬如现在几代人之间的关系,我以前的感觉是代沟的时间差大概差不多在十五年或以上。譬如复旦物理系我原先的老师谢希德院士和王迅院士,我认为他们是我的长辈,是在我心目中真正值得尊敬的长辈和老师。但现在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有一次去参加复旦附属小学选班长的活动,每一个同学都在做竞选演说。这给我两点启示,第一,中国不是要政治改革吗?到了他们这一代,利用&死亡法则&大概就容易办一些,因为那些孩子才八、九岁,就会在台上讲&我如果当了班长就怎么样怎么样&;第二是在这些学生身上发现,他们大多把比自己大三、四岁的高年级学生列为&上一代&。这一现象是否意味着代沟的时距越来越短?它究竟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发生怎样本质上的变化?如果立一个&认识代沟&的题目,调查不同的年龄群、同龄群,对&代沟&做出估计和调查,对其中的原因做出解释和分析,或许就是一篇很好的论文。这些就是在现实生活中进行选题的例子,其实所有的社会科学研究题目都应该源于实际的社会生活。
&&&& 第二个是个人经历,个人经历对你研究的问题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个根本没有生活经验的人不可能选出好的研究题目,比如说让一个青年学生去了解妇女产后为什么要减肥康复的问题,对他个人而言恐怕难度很大。我始终相信,这个世界上最基本的矛盾之一是男女两性的矛盾,我认为我自己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女性。可能为了取得某个女性的青睐,会说我很&了解&你,但那其实是谎话。比如女性的心理过程以及她们生孩子时候的痛苦,我们男性永远不会真正了解,只不过我们是用自己经历过的最痛苦的事情进行想象而已。当然,因为我们研究的是社会现象,就要注意到个人经历会随着整个社会体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 又譬如我之所以做中国失地农民问题研究,是跟我的个人经历、家庭经历有关的。在我的家庭里,父亲从小流落到上海,是一个早期的上海&新移民&。他在基督教青年会做电工,因为收入很稳固,工资也不低,所以一生勤俭,积蓄颇丰。我父母结婚组建家庭后,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我两个哥哥出生了以后,父母两个人讨论,这笔积蓄到底用来做什么好?我父亲说他在市区看好了两栋房子,因为当时已经是1946年了,形势有些不对,不少房主要去国外和香港避战乱,所以如果现钱交易的话,房价很便宜,我父亲的积蓄可以买下这两栋房子。我父亲的意思是给两个儿子置房。可是我母亲不同意,她说房子越住越旧,过一段时间还要维修,要不断地花钱。故与其买房子不如到老家松江去买地。地年年出产、年年有收入。结果我母亲的意见占了上风。于是我家1947年买地,1948年雇了几个短工和亲戚帮忙种地,1949年发了大水没有什么收成,同年5月份上海解放。1950年土地改革,被划成&小土地出租者&,因为我父亲是工人不能定为地主。最后那买来的土地到哪去了?大家都很清楚,无需我多言。
&&&& 我把这个例子讲给博士生听,说中国旧时代,或者推翻帝制以后的共和时代,到底是男权还是女权社会?我说答案不清楚,反正我家里是母亲做主。我父亲还根据自己的这一教训告诫过我,说是让我千万记住,以后&讨了娘子&(此为上海方言,意即娶了妻子),大事你要自己做主,不能听娘子的。从个人的经历来说,那些土地是我父亲一辈子劳动的积累,既是财产又是我父亲的人格,还是我们生活的保障,但是最后我家的遭遇却是不公平的。
&&&& 现在城市扩张了,地方政府用农民集体的土地做城市建设。正是这些土地的流转使我们的政府手里很有钱,可以说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最富裕的强政府之一。但是政府强而不等于国家真正强大,一个国家的真正强大应该是民众的普遍富裕和文化的繁荣。如果每个家庭都能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如果社会秩序井然,如果司法公正,如果日常生活多彩安全,那才是中华民族的强盛。现在老百姓的日子比以前好很多,但离普遍富裕还有距离。为了缩短这一距离,科学研究者也应该贡献自己的力量,那就是通过研究去获得对我国国情的科学认识。
&&&& 这里我还想说一个插曲。有不少学生说我温文尔雅,非常绅士,问我是不是在英国时间呆久了,所以什么事情都讲究女士优先?我说这不是英国人教给我的,而是我家的传统。因为我们六兄妹,五男一女,我们兄弟从小就怕妹妹。只要妹妹一哭,父母就要责罚我们,所以&女士优先&是我们家教的自然结果。
&&&&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经历很多事情。在座各位比我年轻,但是经历的事情不一定比我少,因为当今时代变化太快太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你躺在那里想一想经历过的事情,有哪一些是值得玩味的东西?或许就能找到一个很好的课题。
&&&& 第三,我简单地讲一下文献调查。研究者要经常去读那些顶尖的刊物,比如国际上的《科学》和《自然》等,国内的《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等。要认真地读这些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在读的时候既不要有轻蔑的态度,也不要有过分崇拜的态度。过分崇拜看不出问题,太轻蔑表示你自己分量不够。最好是带着质疑和想象力去读,那样会发现很多问题。
&&& 一旦初步选定题目,下一步工作就是使得课题更明确和清晰。课题的明确主要是文献阅读。文献阅读的来源可以查找资料索引,最好是通过SSCI去查找。你要研究什么问题,通过这些中英文的文献索引,大体上就可以知道自己想做的研究,别人已经做到什么程度,而且能找到跟你的题目大体相关的、概念大体一致的,读了以后你将对自己选定的课题更明确。
四&&操作法
&&&& 明确选题之后,接着就要制定研究计划,研究计划的关键是将学术概念操作化。我们今天讲的是科学研究和科学知识,可是请大家注意,人类知识除了科学知识之外还有很多,譬如像宗教的知识,意识形态的知识、地方性的知识等等,整个人类的知识范围很广,有不少知识不包括在科学知识之内。有时候我们觉得一个人没有知识,他只不过是没有科学研究的知识,其他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强。所以这里我做个补充,现在讲的是仅限于社会研究于科学知识之内。
&&&&&& 所谓操作法,一言以蔽之,理论性的概念如何变为可以观察的、可以测量的变量,这就是操作法。
&&&& 大家知道理论性的概念都是抽象的,譬如说万有引力。我去看过牛顿故事中的那棵苹果树,估计不是当年的那棵,因为我见到的树很矮小,人躺在树下,树叶都可以扫到脸上。不管故事是真还是假,在牛顿的这个概念出现以前,多少人看到天上下雨?多少人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我第一次到海南,看到那么多椰子树,就担心椰子会不会砸到人。如果这个概念没被发现,我们不可能理解地心引力,&重力&这个概念尽管很抽象,但它无所不在,是最普遍的一个定理,所以概念必须来源于科学研究。
&&& 概念本身很抽象,我儿子学了哲学,有一天我说,你去给我找只笔来,他说爸爸到底是什么&笔&呀,这就是哲学里的&白马非马&,说明概念中包含很多范畴。概念本身是无法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在社会调查里没法直接看到。
&&&&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观察概念、测量概念呢?这就需要我们把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可以直接观察、测量的事物,这一过程称为概念的操作化。操作化牵涉到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概念可能有几个范畴,譬如&性别&,它至少有&男&&女&两个范畴。我说至少是指还有除男、女之外的情况,譬如古已有之的两性人,今天的变性人等。又譬如说&职业&也是一个概念,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的范畴也越来越多。可以说概念越是层次高,越是包含的范畴多,越是包含的亚概念多,当概念有若干个亚概念、若干个范畴的时候,就演化为变量。当然有些概念是不变的,只有一个范畴,称之为常量。
&& 在社会研究中我们必须把握变量的两个特点。第一,变量一定是包容性的,它必须包括这个概念所指示的全部范畴,如果这点发生问题就无法做社会调查。在调查中,当你发现某一个研究对象没法纳入到研究中去,这个时候必须要反思这个概念对不对。简单的举一个例子,我研究&家&这个概念,&家&大家都非常熟悉,任何人都有家。但是对&家&这个概念如何进行操作,是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人,还是一对夫妇以及他们未婚的子女、长辈,有血缘关系的人?我在做&家&的研究的时候,对这个概念整整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的思考,因为这里面的情况非常复杂。在江苏做调查的时候到一户人家,我问主人:&这位老伯是你家里什么人?&他说:&这是我的舅舅,他死了妻子,身体又不是很好,所以就跟我们一起住。&在这个时候你把他划出去还是归进来?如果单纯地给家下一个定义:具有血缘关系的一个群体,住在一起,共同消费、共同生活就是家,这在理论上说起来容易,现实中就是会找到某一种特例,没法纳入到你的概念中。譬如说AA制的家庭就没有共同收入、共同消费这一条,很难将其归类。所以变量必须是包容的,调查的所有对象都能纳入到变量中来。第二,变量必须是互斥的,如果不互斥,像我刚才说的&两性人&就没法定义了,既是男又是女,分在哪一类里?所以它必须是要排斥的。变量必须具有这两个特性才能做具体的考察,否则就成了问题。
&&&& 在社会调查中,大家还必须认识到变量有四个不同的分析层次:定类、定序、定距、定比。有些变量只能做类别区分,称为定类变量。譬如说性别,性别分类中男女两性不能做高下之分,男高女低,女高男低都不合适,事实上男人就是男人,女人就是女人,没有高下之别,仅是一种类别。这是最低的变量层次,在社会统计里是无法做加减乘除的,男加女等于什么?不知道。社会职业也是一个类别变量,因为从一般意义上说社会分工没有高低之分。有些变量不仅能做类别区分,还能做高低区分,这就是定序变量。比如大家都熟知的受教育年份,人们有接受五年教育的、九年教育的、二十几年教育的,所以受教育程度就是一个定序变量。不同的变量层次在最后的统计分析中要运用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有些变量不仅能区分类别、高下,而且能知道具体的差距,这类变量就是定距变量。譬如说收入,你8000元我5000元,不仅你比我高,而且高3000元,可以计算差距。它在数学性质上可以加减。同理,定比变量可以乘除。所以先确定好变量的层次,对后面分析是非常有帮助的,请大家留意这一点。
&&&&&& 接下来我们必须把概念打碎成若干个变量,譬如社会阶级是一个概念,那社会阶级怎么衡量?我们通常采用的是马克思&韦伯的三个标准:收入、职业、社会声望。
&&&& 社会声望跟职业具有的社会责任相联系,一般我们会认为教师、医生等职业声望最高,但是现今有很多职业的声望在社会的转型中发生变化。譬如在中国,听到警察我原有的概念是警匪一家,好像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老传统,我的老家就一直流传&好男不当兵&的说法。可是在苏格兰的时候,我发现那里警察的职业声望很高。有一次我找不到旅馆,又不想露宿街头,就开车到警察局求助,没有想到的是那个警察非常耐心,叫我坐下来等,他自己则打了二十多分钟的电话给当地的每家旅馆,询问是否有床位。之后还把有床位的旅馆地址写在一张纸上给我,是一家带有早餐的家庭旅馆,在英国叫&B&B&,纸条上甚至还标有开车路线,我表示感谢,他却说是应该做的。当然这不仅仅是孤立的一件事,在伦敦遇到一件事情也让我感触很深。元旦来临时很多英国人在鸽子广场庆祝,当新年的钟声响起时,所有的人都狂欢了起来。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那一刻很多男青年去拥抱女警察,女青年则去拥抱男警察。英国的男女警察都很英俊、漂亮,所以拥抱可能带有爱美之心的成分。但是我作为研究者,我思考的是社会规范和个人生活,因为警察代表的是国家、强制力量、法律,是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力量,但是在狂欢的时候,人们会把社会规范暂时地忘却。就像中国人有&结婚三日无大小&的习俗一样,把规范礼仪暂时抛在一边。这个拥抱里有各种含义,但是肯定与警察平时在他们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有关。
&&&& 衡量社会阶级,可以用收入、职业、社会声望三个指标为标准。但在确定这一指标的时候,要考虑到时代变化的因素。已有的理论源自于原来的指标,根据测量内容的不同,放到当下可能不一定准确。因此必须要考虑指标的效度和信度,即指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指标的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不要用一个跟测量的概念根本无关的指标,不然测量出来肯定无效,就像射箭一样,要射到靶心。指标的信度是指指标的可靠性,即测量的稳定性,如果用一杆秤称两公斤的一个物体,第一次称出两公斤,过了五分钟再称同一个物体,结果显示的是两点五公斤,这就是信度不高。在反复去测量的时候,结果会变动而且变动很大,表明这个指标信度很低,不适用。指标既要有效又要稳定。信度和效度,是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譬如说测量工作积极性、事业心有多重,当你观察这些的时候要有一种可以观察的指标,指标在不同时代的增减变化或许就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创新程度。
&&&& 在科学研究中,学界老前辈为我们留下了很多这样的指标,但是更难测量的指标、变量往往是涉及到人的态度、看法、意见等,这一类我们称之为主观变量。在社会调查中测量这一类主观变量,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是各种各样的量表,譬如说里克特量表,或者大家更熟知的关于智商的量表。IQ测量是有很多个组织起来的问题让被调查者回答,根据回答的结果进行统计,确定IQ超过多少是天才、超过多少是聪明人、低于多少是傻瓜。其他的测量比如关于事业心、对改革的看法、对政府的信心、生活意愿、心理承受能力等,研究的时候也有量表。量表的意义在哪里?前人发明出这个东西是要尽量来控制被调查者由于个人情绪波动而给出不稳定的回答。比如今天警察执法不公,我对警察非常气愤,调查时你问我对执法队伍的状况有没有信心,这时如果直接问的话,我给出的肯定是情绪化的意见。但如果用量表,哪怕我情绪再大,回答完量表上的问题,最后得到的结论仍然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我的真实态度,不会受当天不好情绪的影响。再如今天晚上我跟老婆吵了一架,第二天看天空都是灰色的,什么意见、什么回答都是灰色的,这些都是很主观短暂的情绪,量表能把这种暂时情绪的影响尽可能地减少。量表的背后,有一个理念型,即把所有正的问题、负的问题以及他们的权重都考虑进去。理念型是在理论上把一个事物置放在两个极端,把这两个极端连起来就成为我们的测量标杆,每个被研究对象都能在这一标杆上找到他相应的位置。根据这些位置的统计,在与不同的研究地域、不同研究者的结论进行比较,就能获得科学的结论。
&&&& 以上有些泛泛而谈,操作化应该具体讲一些例子,如果有机会以后我再跟大家深入探讨。总而言之,操作化应该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界定概念,第二个是如何发展指标。
&&&&& 最后一个问题,我简单地讲一讲社会统计。
&&&& 人类社会生活一刻也离不开数字,特别是在信息化、数字化的今天。社会统计是一套处理社会信息、社会数据的方法,借助这一方法,我们可以更清楚的了解社会运行的规律。但是如果你不明了社会统计的原理,或者不预防其中的问题,社会统计也会起到非常坏的作用。
&&&& 最简单的社会统计是单变量分析。譬如北方人的身高与南方人身高的比较,涉及到的变量只有身高一个。单变量统计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显示统计值的问题。稍稍复杂一点的社会统计是双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最复杂的社会统计是对社会变量的建模。
&&&& 这里我想说说社会统计使用不当有可能造成的误导和危害,譬如在平均数里最大的问题是特殊数据对社会事实所起的掩盖作用。前些年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提倡领导干部年轻化,在这个过程中平均数起了极坏的作用,如某地七个常委或者九个常委的年龄都是六、七十岁,而其中有一个是三、四十岁,然后常委的平均年龄就变成五十多岁了,这不是掩盖了事实真相吗?!还有现在公布的人均储蓄额、人均收入等数字,对我们有意义吗?很多媒体公布的数据都是在糊弄人。一个人本来工资一千块,和几个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一起平均一下,他的收入就变成了几十万、上百万。现在的青年人要讨娘子、买房子、养孩子,这是很重的负担。但是从人均收入上看,好像大家都很富裕,没有负担。所以很多数据在应用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它是不是受特殊数据的影响。大家知道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赛时几个评委打分,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目的就是要排除极端数据对结果的影响。调查人员如果碰到比较多的极端数据,那就说明你在设计研究框架时,需要把这些极端的数据与一般数据区分开来,可能在社会意义上更合理。另外,单变量分析的图示要美观,图文并茂现在是国际上科学论文普遍的要求。
&&&&& 单变量分析还要注意离散数据。离散数据表明集中数据究竟有多大的代表性。譬如说某一个医院的产房有几十个婴儿,他们平均体重三公斤,那么三公斤的意义和代表性多高,可以用一个数据来说明,那就是离散系数。离散系数越小,表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强,反之则表明平均数没有什么代表性。
&&&& 第二个问题是对双变量的相关分析。我刚才讲过,所有的理论都是概念之间关系的陈述。双变量分析可能是目前社会科学研究最主要的工具,即我们希望找到两个现象之间的相关性。双变量中必须首先要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当自变量变化时,应变量也会有相应的变化,此时我们就认为这两个变量之间有较大的相关性。譬如说,我假定,社会人口流动程度越大,离婚率越高,或者妇女就业率越高,离婚率越高,并且通过研究证明在中国某地确实是这样,而在另外一个地方不是这样。之后就可以再深入探讨这两个地区文化上的差异。譬如我们这里属于东南沿海,在历史上,男子去旧金山淘金也好,下南洋赚钱也好,家里留下的老婆都是矢志不渝的等着自己的丈夫。最后丈夫带了小老婆回来,她们也认可,这是一个地方文化长久积累的影响。如果是在当代社会,一对恋人,男孩子离开了一个星期,女孩大概要说拜拜了。
&&&& 根据探索性的先导研究来提出一个假说,这种假说就是上面说的选题。结合个人经验,发挥对社会现象敏感度和想象力,加上对文献阅读的总结能力、批判能力、审视能力,得出一个结论,或者叫假设、假说。然后通过这个假设说明什么叫社会流动程度?高和低怎么确定?就是我刚才讲的操作化。离婚率高低怎么判定?是看民政局统计的数字呢,还是别的?是真离婚还是假离婚,包括事实上的离婚、分居等等,需要一连串的考察,之后选择一个适合的抽样办法。
&&&& 讲到抽样,我简单讲几句。如果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整体情况很熟悉,可以采用判断抽样的办法,即根据自己的判断来抽样,准确率比随机抽样高。但是当你对整体情况认识不清的时候,进行判断抽样就会有重大失误。此时用偶遇抽样的办法,科学性也不高。这时选择随机抽样,远比非随机抽样准确率要高得多。
&&&&& 双变量相关分析的结果可以用相关系数来显示,相关系数出来以后要经过大量的考验。我曾经讲过一个例子,在上海有一个数据,病人的死亡率和医生的医术水平两个数据高度相关。从统计数字来说是医术越高明的医生,在他手上死亡的病人越多。这好像不符合逻辑,但是很符合事实。原因是这两个变量看起来高度相关,但它们不是因果关系,它们都受到第三个变量的制约和影响。这第三个变量就是病人的病情,一般而言,重症病人往往去找好医生,而重症病人的死亡率很高。所以受病情这个变量的影响,医术和死亡率这两个变量才有相关,其实他们之间是伪相关。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一旦找出相关系数,要用各种详细分析的手段来考证它们是不是伪相关,是否同时受到第三个变量的影响。如果你能找出这第三个变量,你的创新就不言而喻了。譬如校医院,所有高校医务室里的医生,大多不是医术高明的医生。但那没关系啊,学生都是青年人,生病本来就少,最多是在球场上擦破点皮,去医务室涂点红药水、紫药水即可。因此在这些医生手上基本上没有死亡的病案。可以说他们往往看不好病,但绝对医不死人。
&&& 社会统计中的多变量分析,如果不采用计算机软件,计算的工作量将会十分巨大,甚至无法进行。所以掌握统计软件也是社会研究所必须的。譬如SPSS等统计软件等。以前我们的前辈科学家很厉害,在没有计算机的时代,他们计算到9个变量之间的相关,今天我们很幸运,有高速运算的计算机帮忙,就不用那么辛苦了。但是基本的原理要懂,否则数据出来以后也不知道怎么解释,不会解释的话就影响你的研究的质量。如果大家想把自己的研究做深入的话,想让研究结果为社会建设所用的话,我建议最好认真去读一读社会统计,这对社会研究有很大的益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劳动社会学重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