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品社下册教案中国运动员夺冠什么心情

六年级品社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0.5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六年级品社试题
六​年​级​品​社​试​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泰山版六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设1---6课
1、屈辱的历史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当时侵略给国家与人民带来的巨大打击与苦难,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能力目标:阐述自己的感受,同时知道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加努力,国家的发展是自己肩上的责任。
知识目标:1、让学生知道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暴行等基本事实,了解当时列强在侵略时所作所为,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2、感受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儿女进行英勇反抗的原因。
教师:准备有关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中国共产党成立经过的资料;查找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28年的历史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辉煌的历史,又让我们引以为骄傲的古代科技文化,但也有着近代的屈辱和血泪。请同学们读课文导语。
2、今天我们就一起回顾一下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二、回首灾难深重的祖国。
不堪回首的近代历史是一部国家的屈辱史,我们课下已收集了这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一)屈辱的开始——第一次鸦片战争。
1、第一个闯入中国的强盗是英国。英国首先用鸦片贸易的手段敲开了中国的大门。
2、通过图片和数据资料,了解英国的鸦片倾销给中国社会造成的深重的灾难和严重的危机。
结论:为打开中国大门的侵略战争
3、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教师总结:这是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屈辱的延伸——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第二次鸦片战争。
(1)简介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2)通过影像资料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过程。
2、中日甲午战争。
(1)简介中日甲午战争。
(2)简介《马关条约》。突出赔款、割地两项,以及“退还辽东半岛付酬银”事件,引导学生感受“屈辱”。
3、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朗读法国大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描写:&“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宝岛,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出示图片,介绍圆明园昔日的秀丽风光。(让学生为我国有这么一座“万园之园”感到自豪。)
(2)然而今天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观看圆明园遗迹。
播放被烧毁后的圆明园的录相,引导学生想象圆明园遭遇浩劫时的情景。
(3)看教材第3页下面的三幅图,引导学生想象当年国宝在圆明园被抢走的情景。让学生在感悟的同时,学会历史的思考问题。
(4)讨论:侵略者为什么会肆无忌惮的掠夺我国珍贵的财宝呢?当你看到被掠夺的国宝,需要用重金买回时,你的感受和心情是什么?我们在享受和平生活的今天,是否应该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历史?
总结:屈辱历史的背后有着历史的原因,不能忘记这些屈辱,了解过去引以为鉴,才能让我们不再重蹈覆辙。类似的悲剧,类似的屈辱,类似抒写在国宝中的痛楚往事,我们不想再有。今天这些曾经被掠走的中国国宝在无声展示&中传递给我们历史的反思的警示。让历史永远都不会再重演!
4、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简介签订“二十一条”经过及内容。
小结:三次侵华战争以及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程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在同学互相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讨论。在此过程中,可以将问题更深入的讨论,比如:“我们的国家还有被强占或租借的地方”让学生知道,国土曾因为许多不平等条约而被瓜分,中华民族饱受侵略者的欺辱和蹂躏。
6、在班级交流基础上,让一些学生阐述自己对此的看法。
四、&作业设计:
1、将自己所搜集的关于国土被瓜分的资料,制成图表。
2、写篇小作文,谈谈自己对于祖国所受侵略的看法,感受。
&&&&&&&&&&&&&&
&&&&&&&&&&&&&&&
&&&第二课时&
一、罪恶的鸦片
导语:祖国的百年屈辱史,也是广大中国民众的百年苦难史。大片的领土被帝国主义列强任意践踏,国家毫无尊严,民众的生命、尊严、人权更是毫无保障。
播放:鸦片、吸食鸦片等相关的图片。结合教材介绍鸦片。小组讨论:人们大量地吸食鸦片会产生什么危害?
全班交流。
过渡语:鸦片有这样大的危害,英国人自己吸食鸦片吗?
学生交流。
小结:英国第一任印度总督哈斯丁斯在1773年的宣称:“鸦片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有害的奢侈品,除仅仅为对外贸易的目的外,它是不被容许的,明智的政府应该严格地限制鸦片的国内消耗。”在这里,英国资产阶级认为鸦片有害,应严格限制国内消耗;而一方面为了获取巨额利润而鼓励外销。
二、汇报交流:悲惨的华工
(1)导语:西方列强的入侵,使我国主权不断丧失,人权难以保障,他们还在中国贩卖大量的华工出国,有关这方面,同学们收集了哪些资料?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补充资料:据不完全统计,年,出洋至中美洲、南美洲及美国的华工约有53500人。数量如此众多的华工都是用海船运送的。西方学者曾把这些运送华工的船只称为“浮动地狱”。这些船“同以前的黑奴船完全一样”
1859年10月,一艘贩卖华工的船,在航行中触礁沉船。西方人贩子只顾自己逃生,锁在舱内的850名华工连同沉船一起被大海吞没。
(5)小结:西方列强捕掠华工的手段是十分卑鄙的。外国人口贩子专门招募了一批中国的流氓地痞,采用各种威胁、利诱、欺骗的手段,说外国人如何好,工资又如何高;或是设赌局为陷阱,令赌输了的人卖身出国;或用药酒将人灌醉,然后直接押上洋船;在更多的场合,是有暴力强行捕掠。绝大多数的被掠者是广东、福建两省的农民和城市贫民,被掠后往往先押往“猪仔馆”中暂时囚禁,侯船到时再运往国外。
3、故事演讲:可恶的租界
(1)导语: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后,在各大城市设置“租界”,通过“租界”保护特权,欺凌中国人,为非作歹。
(2)讲讲发生在租界里的故事。
学生谈观后感。
(3)结语:本来是我们的土地,殖民主义者在租界里开设公园,在公园的游园须知里写上“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等侮辱性的文字,作为一个中国人,听了同学们讲的这些故事,我们多心酸呀!
4、总结谈话:
(1)过渡语:列强的入侵,落后的国家,让我们苦难的同胞身体被摧残,心里被折磨,人格被侮辱,此时此刻,你们还想说什么?
小结:这是一段让人想起就要落泪的日子,是中国人民最深的痛,是我们心中难平的疤痕。无论是谁看到自己苦难的同胞被西方列强如此的残害,都不会忘却。我们时时刻刻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
&&&&&&&&&&&&&&&&&&
&&&&&&&&&&&&&&&&&
&&&一、苦难的同胞。
没有国家的完整哪有人民的安宁。祖国饱受屈辱的时候,我们的同胞更是流离失所备受摧残。
1、阅读材料提供的资料。
&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
1、&师:1931年的9月18日晚,是所有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的一个夜晚。就在这一天日本侵略者侵入中国,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2、播放电影片段(日军在入侵中国以后的所作所为,给当时的国人所带来的伤害)展开讨论:你所了解的日本侵略事件,你的看法,以及你的感受。
&&日军惨无人道的杀戮,对我们国家的沉痛打击,南京大屠杀的耻辱是国人永远抹不去的伤痛,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耻辱。
&&&3、播放《松花江上》一歌,让学生感受当时遭受侵略时,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痛苦呼声。&
&&&4、日军在我国东北犯下滔天罪行,用活人做试验,后来一名日本士兵为什么出庭作证。
5、加入你面对这位老兵,设想:你会问他什么问题?
6、出示资料:数十年过去了,日本侵略者当年留下的后患,仍在伤害我们的同胞(谈体会)
7、就在这个国土如此破碎的国家里,老百姓过的是什么的生活呢?你们知道吗?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也可以结合从电影、电视和书籍中了解到的谈一谈!
&&&&&二、南京大屠杀。
导语:日,南京沦为人间地狱,日本侵略者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六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这是人类的忌日,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是最惨无人道的法西斯暴行。
播放电视短片:南京大屠杀。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教材第7、8页的问题:这段屈辱的历史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忘记它?
&&三、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谈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1、出示以下数字:八年抗战,血雨腥风!日军暴行,惨绝人寰!
3500万中国军民惨死在日军屠刀之下!
200万人受害于日军的化学武器与细菌武器,其中27万人死亡!
1000万人被日军强行争为劳工!其中大部分被活活折磨至死!
3000人被日军细菌731部队作为细菌实验活体解剖的对象!
360万件又1870箱的珍贵文物被日军掠夺,至今日本依然拒绝归还!
&&2、讨论:想我中华民族泱泱大国,曾经何等辉煌和荣耀,可如今,国土流失,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生活如此悲惨,甚至生命都无法保障,就连一个小小的日本国都能在我们头上为非作歹,这一切都是因为什么?&
&&&3、现在,日本政府部分官员还是逃避历史事实,一再美化当初的侵华战争,对此,你想说点什么?
4、总结:从历史的回忆,新闻报道、忏悔、受害者哭诉等多个视角,呈现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血腥历史,同时也反映了历史在近日生活的积淀及其影响力。
5、练习设计:(家庭作业)
引导学生利用收集的材料(日本侵略者残暴和灭绝人性的行为)(手抄报)
三、结束语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所遭受的欺凌,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要努力学习,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让中华民族毅力与世界民族之林。
2、&&不屈不挠的斗争
1、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知国耻、明国情,了解中华民族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引导他们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2、能力目标:
3、知识目标:了解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历史意义。知道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等仁人志士的主要事迹。
教师准备: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文字和影视;
学生准备:、孙中山。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840年鸦片战争标志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的魔爪伸向了中国,中国人民饱受侵略者的欺辱和压迫。中华儿女奋起反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去爱国壮歌。今天就让我们重温他们的风采。
二、读书交流,感悟史实
1、学生读教材9—11页,思考课文中介绍了哪些英勇不屈的抗争史实。
2、学生自学教材。
3、讨论交流,中国近代史上的抗击外来请略的主要历史事件。
3、小结显示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定决心。
三元里抗英
1、课件出示:三元里抗英的影视、图片资料。
2、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议一议这次抗英斗争的历史意义。
3、读一读张维屏写的《三元里》诗歌,体会战争的英勇场面。
义和团运动
1、课件出示义和团运动的影视、图片文字资料。
交流义和团运动爆发背景、抗争形式、结果。
2、出示义和团歌谣:义和团,东山起,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
3、小结: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自发组织起来的反帝爱国运动,虽已失败而告终但充分表明了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者不屈不挠的精神。
1、抗日战争是在什么事件爆发的?
2、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了那些滔天罪行?
3、讲讲抗日战争的英雄故事。
4、唱一唱《义勇军进行曲》。
三、拓展延伸,强化认识
1、中国人民英勇抗争的故事还有很多,你们还搜集了哪些抗争史实?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结束语: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百余年来,无数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的爱国壮歌。一个个感人的英勇抗争故事,无不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自豪。
&&&&&&&&&&&&&&&&&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孕育情感&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屈辱史。在中华民族最为王的时刻,邓世昌。孙中山等一批又一批的民族英雄和志士仁人,挺身而出,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救国救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民族的脊梁。
&&&二、读书交流,敬仰先辈
&&1、自学课文,了解课文中介绍了哪几位革命先驱的爱国事迹。
&&2、分组进行自学:
&&&&&一、二组学习“民族英雄邓世昌”;三、四组学习“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
&&3、汇报交流,初步感知民族英雄的事迹。
&&&&、民族英雄邓世昌
播放课件:电影片段《甲午风云》和《中日甲午战争》“日军进犯”“清军进军”线路示意图。
讨论:读了课文,听了介绍,看了课件战线的壮烈场面,此时此刻你有何感受?想说些什么?
、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
出示课件: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电影片段《辛亥革命》
讨论:为什么把孙中山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有哪些先进的革命思想?
读孙中山的名言,说说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集体交流搜集的资料,感受孙中山怎样为民主革命做出贡献的。
、小结:我们了解了邓世昌的英雄壮举,孙中山探索生平事迹。他们真了不起,我们敬仰他们。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有许多为了民族利益勇于抗争、勇于探索的革命先辈。
三、拓展延伸,深化教育
1、分组交流中国近代史上为救国救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民族英雄事迹。
2、选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3、为了救国救民,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不知有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精神永远存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四、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1、学生自由谈论收获。
&2、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还认识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五数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不畏强暴,用生命和鲜血,筑起一道钢铁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永远缅怀他们。
&&&&&&&&&&&&&&&&&&&&&&&&&
板书设计:
&&&&&&&&&&&&&&&&&&&&&&&&&&&&
&&&&&&&&&&&&&&&&&&&&&&&&&&&&&2、不屈不挠的抗争
&&&&&&&&&&&&&&&&&&&&&&&&&&&&&&&&&&&&虎门销烟
&&&&&&&&&&&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斗争&&&三元里抗英
&&&&&&&&&&&&&&&&&&&&&&&&&&&&&&&&&&&&义和团运动
&&&&&&&&&&&&&&&&&&&&&&&&&&&&&&&&&&&&抗日战争&&&&&&&&&&&&&&&&&&&
&&&&&&&&&&&&民族的脊梁&&&&&&&&&邓世昌&&&&&孙中山&&&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党的情感,立志长大后投身到祖国建设事业中的使命感。&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的结果,也是由中国共产党性的质和宗旨所决定的。
&能力目标: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分析问题,提高科学鉴别能力。
教师:准备有关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中国共产党成立经过的资料;查找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年的历史资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听歌曲,谈感想。
1.播放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学生欣赏歌曲并交流从歌曲中,你认识到了哪些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并写在黑板上。
小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最终走出黑暗,走向光明,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雪耻梦想
二、回顾历史,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史;也是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求救亡图存之路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有过许多尝试。&
&学生列举中国近现代进行的救亡图存的尝试并说明其结果。&
(让学生用已有的历史知识理解中国近代仁人志士为国家的独立与富强而进行的探索,这些探索失败的事实,为学生理解是中国人民选了中国共产党奠定基础)。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教师: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最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它们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存在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2.学生自由阅读14、15页第一个版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你认为是重点的地方画上横线,并把你自己的感想和疑问标在相应的位置。
3、教师了解学情,并重点弄清以下问题:
(1)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2)1920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相继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3)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等13名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的中国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在上海望志路106号小楼里召开了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这次会议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简介中国共产党的党旗。
4、看图,巩固以上知识。
学生读14、15页的图,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知道的相关知识。
小结:同学们,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党领导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走向解放,走向幸福,因此,人们深情地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一、承接上节课,引出下文。
教师:通过阅读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下面我们来一起研究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28年中进行的斗争。
引导学生承接上节课的内容,充分认识到以往的各种努力和斗争失败的原因,从而为下面内容的引出奠定基础&
强调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弄清党的历程。
1.呈现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照片,以及&PPT《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若干大事》中新中国成立以前的部分内容,让学生简单地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就。&
2.教师: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收获。
4、教师了解学情,并适当补充。
(1)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1、7——1927、7)
①,新中国成立后,把八月一日定位建军节。
②—。
(2)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坚持8年抗战,赶走了人本帝国主义,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全面胜利。
(3)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10月)
中国共产党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1、2、3、
四、小结:&
&4、永久的缅怀
1、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爱戴革命先辈,奋发图强的报国。
2、能力目标:收集的资料,了解他们的事迹,摘录他们的名言;就近参观革命遗址、先辈人物纪念馆或烈士陵园,感受为人的人格魅力。
3、知识目标::周恩来、李大钊、詹天佑、华罗庚等先辈
教师1、视频《清明时节祭英烈》祭扫烈士墓活动。
2、歌曲录音带《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学生:采访当地革命老人,了解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报效祖国的英烈人物和家乡人民革命斗争的事迹,
活&&&&动&&&&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通过前面的几课学习,我们了解到祖国曾历经沧桑,为了民族的独立,为挽救苦难的民族,无数民族英雄、革命先驱,赴汤蹈火,流血牺牲,换来了今天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强大,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我们,要永久的缅怀他们。
二、讲述故事,激发情感
&(1)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强大,在中国现代史上,涌现出无数爱国的仁人志士,他们从小立志,奋发图强报效祖国。
&(2)学生自学课文,思考:教材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爱国的仁人志士?这些仁人志士有哪些爱国事迹?
(3)汇报交流。
&&教材中介绍的爱国之士及主要爱国事迹。
(4)归纳总结:
&&周恩来&&&从小立志,报效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张之洞&&&创办纺织局、汉阳工厂、科技文化书院,发展中国民族工业。
&&陶行知&&&&留学回国,发展中国教育事业;“捧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
&&詹天佑&&&&设计修筑京张铁路,为中国人民争气。
&华罗庚&&&&谢绝挽留,毅然回国;“活着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祖国”。
(5)讨论:了解到这些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后,你有何感想?
&小结:爱国仁人志士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命运融为一体,从小努力学习,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全部奉献给了我们的祖国。
三、拓展交流,升华情感.
&1、明确交流内容
你还知道哪些爱国仁人志士?讲讲他们的爱国事迹。
2、小组交流,推选代表。
3、集体交流。&&&&&&&&&&&&&&&&&&&&&&&&&&&&&&&&&&&&&&
四、交流先辈名言,树立爱国之志
&1、虽然许多爱国志士已离我们而去,但是他们留下了许多名言佳句,激励人们奋发进取、报效祖国。你搜集了哪些爱国志士的名言佳句?谁来给同学们讲讲。
2、这些爱国名言对你有何启发呢?
3、写下自己最欣赏的名言佳句。
五、辩论言行,指导言行
1、出示辩论观点:我们现在还是小学生,报效祖国是将来的事、以后再考虑。
2、自由组合,分正反两方,推选代表进行辩论。
3、辩论开始。推选三位同学为评论员。
4、小结:通过辩论,你们懂得了什么道理?有哪些收获?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打算。
&&&&&&&&&&&&&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每年的4月5日清明节到来前夕,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敬献花蓝、花圈,到烈士陵园扫墓,到革命纪念馆参观,你们知道为什么举行这些活动?
2、出示课件:观看视频《清明时节祭英烈》祭扫烈士墓活动。
3、讨论交流:在这段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从花圈、花篮和无数小白花、小花棒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小结:从视频中我们看到扫墓的人流,看到深沉的默哀仪式,让我们想到在敌人面前英勇不屈的革命先辈,是他们用生命与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我们永远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
二、了解纪念方式,缅怀革命先烈
1、导语: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但并没有忘记为革命捐躯的英烈,并采用多种纪念方式,寄托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那么,我国人民采用了那些纪念方式呢?读教材解决问题。
2、学生自学21—22页,了解我国人民纪念烈士的方式有哪些?
归纳板书:修建纪念碑、纪念碑、烈士陵园、组织纪念活动等。
3、出示课件:“人民英雄纪念碑”了解其内容与意义。
(1)谁去过北京?参观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吗?能不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那里的情况?
(2)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它的修建有什么意义?
(3)读一读碑文,说说碑文的含义。
4、自学教材22页“革命圣地延安”,欣赏插图,读相关文字,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
议一议:为什么把延安称为中国革命的圣地?如果你去过延安,请介绍一下那里的风景及相关情况。
三、拓展交流,升华情感.
1、小组交流。我国还有哪些革命纪念地?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推选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
2、在我们家乡,有哪些革命圣地或烈士纪念馆、纪念碑?你参加过哪些纪念活动?我们家乡有哪些报效祖国的英雄人物?讲一讲他们的英雄故事。
3、讨论:从全国各地到我们的家乡,有这么多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馆和革命圣地,有这么多的革命英烈,这说明了什么?
4、面对无数的革命先烈,我们应该怎么办,才能不辜负先辈的期望?
5、小结: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生命为我们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不仅要缅怀革命英烈的丰功伟绩,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努力学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先辈们的遗志,踏着烈士的足迹前进,为建设祖国做好准备。
四、齐唱少年先锋队队歌,树立报国之志
1、自由谈论收获。
2、我们的中国—东方雄狮从“沉睡”到觉醒,从徘徊到奋进,从落后挨打、受人欺凌到不畏强暴、搏击豪强,从被人轻蔑的“东亚病夫”到受人尊敬的“东方巨人”,中华民族历尽艰辛,百折不挠,无数革命先烈创造了感天动地的英勇壮举和丰功伟绩。让我们齐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表达我们少年儿童对革命先辈的缅怀之情。
&板书设计:&&&&&&&&&&&&&&&&&&&&4、永久的缅怀
&&&&&&&&&&&&&&&&&&&&&&&&&&&&&&&&&&&&周恩来
&&&&&&&&&&&&&&&&&&&&&&&&&&&&&&&&&&&&张之洞
&&&&&&&&&&&&&&&&&&&爱国的仁人志士&&&陶行知
&&&&&&&&&&&&&&&&&&&&&&&&&&&&&&&&&&&&詹天佑
&&&&&&&&&&&&&&&&&&&&&&&&&&&&&&&&&&&&华罗庚
&&&&&&&纪念革命先烈&&修建纪念碑、纪念碑、烈士陵园等&
&&&&&5、人类文明的摇篮
情感态度价值观:1.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埃及人民运用智慧和力量创造出的世界古代一大奇迹,从而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还有尼罗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3.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世界上的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体现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知识目标: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地理位置、以及古埃及对人类文明所做的重要贡献。金字塔是埃及国王的陵墓。古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来源来源:学科
能力目标:能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师:准备有关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四大文明古国的资料。
第一课时&&&神秘的金字塔
一、导入新课。
出示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同学们请看屏幕上的图片,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他们是古代埃及早期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成就,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他们分别是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中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诞生于亚非大河流域的人类早期文明。
〔板书〕第5课&人类文明的摇篮
 二、自主探究奥秘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23页到第24页有关埃及的内容,了解埃及文明的特点。〔学生看书〕……
2、〔教师引导〕从课本中能获得哪些有效信息?
3、〔学生回答〕埃及是金字塔的国度,埃及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
4、尼罗河&&&胡夫金字塔
〔教师组织〕利用多媒体手段,放映有关尼罗河风光、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的资料片,让学生尽可能多角度地获取课本外的知识信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5、〔教师引导〕在看完有关尼罗河风光等内容后,我们来看一组课件。
〔课件显示〕 问题一:金字塔的神秘在哪儿?
问题二: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筑的?
问题三:古埃及的法老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法老”是什么人?&
问题四:你们还了解哪些关于“金字塔”的传说?&
〔学生讨论〕……(讨论时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最后选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作最后总结)
&三、知识拓展延伸,体会探究乐趣。
&1、谁愿意把自己对古代埃及感兴趣的是进一步介绍给大家?
2、你知道埃及的位置吗?
3、古埃及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那些贡献?
4、为什么古埃及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第二课时&&璀璨的两河文明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提到过,在大河流域的文明,除了埃及文明以外,还有两河流域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二、汉谟拉比法典
1、师: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利用各国连年打仗彼此削弱的机会,经过战争统一了两河流域。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自称是“月神的后裔”,自比作“宇宙四方之王”,建立起以巴比伦为首都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汉漠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制定了一部法典,这就是我们面将要讲述的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板书)
2、介绍汉谟拉比法典。
自由读文,学生介绍有关叙述。
汉谟拉比让人用楔形文字把法典的全部内容刻在一根黑色的石柱上,所以该法又称"石柱法"。请同学们看图:这根石柱高约71厘米,石碑全长213厘米。法典的上部是巴比伦人的太阳神沙玛什向汉谟拉比国王授予法典的浮雕。太阳神形体高大,胡须编成整齐的须辫,头戴螺旋型宝冠,右肩袒露,身披长袍,正襟危坐,正在授予汉谟拉比象征权利的魔标,表现了君权神授的观点。这种把国家典律和艺术结合起来的形式,后来成为古代纪功碑的一种范例。
3、想一想,法典维护谁的利益?
该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奴隶对奴隶主仅说一声"你不是我的主人"就被割掉耳朵,理发师剃去奴隶头上的标志,要被截断手指,等等。所有这些条文都说明了这部法典维护奴隶主专政的实质。它是迄今所发现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尽管奴隶主用种种方法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古巴比伦的强大还是没能维持多久,汉漠拉比死后古巴比伦王国衰落下去,两河流域重新陷入分裂。
4、了结了汉谟拉比发典后你想说什么?
三、议一议,古代世界奇观空中花园。
1、空中花园的地理位置在今天的什么地方?
2、空中花园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奇观?
3、讲讲有关空中花园的故事。
四、聊一聊,古巴比伦的文明成果。
1、播放课件。
2、这些楔形文字有什么特点?
3、从楔形文字是否能联想到中国古代的甲骨文?你对甲骨文有哪些了解?
4、古代巴比伦取得了哪些文明成果?
5、说说古巴比伦的地理位置。
6、古巴比伦文化与什么有关?
教师小结。
&&&&&&&&&&&&&&&&&&
&&&&&&&&&&&&&&&&&
&&&&&&&&&&&&&&&
&第三课时&&佛教的发源地
一、揭开古印度文明之谜。
1、大家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那么西游记中的唐僧到哪儿取经呢?唐代高僧玄奘从长安西行,不畏艰险,过流沙,翻雪山,经新疆,中亚等地,往南到达佛教发源地天竺,带回大量的佛教经典,写就了《大唐西域记》。古代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
二、组织讨论:
1、古代印度的佛教,又传到了哪些国家?
2、古代印度对人类文明还有哪些贡献?
三、揭开四大文明古国之谜。
1、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是哪几个国家?
2、举例说说我国古代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3、四大文明古国都位于大河流域,中国、印度、巴比伦、埃及分别有哪些流域?
4、这些大河流域与人类文明有没有关系?
5、教师小结。
&&6、丰富的思想宝库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科学家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勇于挑战权威、捍卫真理的事迹,使学生端正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2、自觉地学习名人追求真理、勤奋钻研、勇于实践和毕胜奋斗的精神。培养崇敬之情。
知识目标:1、了解为推进人类进步,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的科学家、思想家。2、通过介绍两位科学家的故事使同学们明白了他们对天文学做出的贡献。3、教学生理解封建教会支持“地心”说和上帝创造人的理论。
能力目标: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师:教师准备哥白尼和达尔文的肖像挂图,自制或复印哥白尼观测天象,达尔文在荒岛上采集标本的挂图。
一、导入新课
&&&&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人类为发现科学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这课我们就来学习两位著名的科学家。也造就了许许多多才华横溢的的人类精英,他们在各自领域展现了迷人的风采,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思想宝库。揭示课题:丰富的思想宝库。
二、教学新课,探索新知:走近科学家画廊
1、引导学生认识哥白尼。
多媒体课件出示人物肖像(哥白尼的头像及哥白尼的日心说文字材料)作介绍。
思考:(1)、学习了哥白尼的哪些故事?
&&&&&(2)、人们为什么尊敬哥白尼呢?你最佩服哥白尼什么精神?
师生交流。
2、引导学生认识达尔文。
课件播放达尔文的头像及有关文字材料。
(1)、达尔文对人类的贡献是什么?
(2)、从达尔文的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3)、达尔文的什么精神最值得你学习?
3、查找有关资料,讲一个哥白尼或达尔文进行科学探索的小故事。
&&&4、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科学家的故事、文字、图片资料、成果等。
〈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伟大的科学家不迷信权威、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顽强探索的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板书设计:
&&&&&&&&&&&&&&&&&走近科学家画廊——&哥白尼和达尔文
&&&&&&&&&&&&&&&&&&&哥白尼——日心说
&&&&&&&&&&&&&&&&&&&达尔文——进化论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勇于挑战权威、捍卫真理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学习两位伟人——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
二、&讲述革命导师故事。
1、&课件播放马克思、恩格斯的画像。
2、&认识马克思、恩格斯。
3、&小组讨论,通过课本中的资料了解他们的贡献。
4、&学生交流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解放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5、简要介绍《共产党宣言》。
5、&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故事。
三、&讨论交流:
1、&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被称为共产主义先驱?
2、&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什么作用?
3、&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起到了什么作用?
具体联系推翻“三座大山”的实例。
四、&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介绍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哲学家的文字、图片资料以及故事等。
2、&学生畅谈体会。
3、&教师小结。
&&&&&&&&&&&&&&&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年级品社期末试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