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副论文发表,很安全,没有让企业进行评价,导致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社会需求脱轨器。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服装企业人才需求与教育断层问题思考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 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竞争,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如何适应市场竞争中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服装毕业生就业困难和企业人才难觅的矛盾所产生原因,提出需要政府、企业、学院、媒体共同来解决目前这一瓶颈问题的相应对策,以求有效解决我国服装企业的升级及教育与企业之间的断层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及质量。 中国论文网 /2/view-476524.htm  [关键词] 就业瓶颈;问题分析;方法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F407.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8)11-0041-03   [作者简介] 章建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与教育。   (江西 南昌 330028)      市场竞争实质是人才竞争,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如何满足企业对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对现有服装教育模式下的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培养模式及企业人才需求关系上存在着严重的错位:一方面毕业生存在就业难,另一方面高速发展的中国服装企业急缺应用型人才。这一度形成了冰火二重天的态势,针对这一瓶颈问题,我们必须积极了解现状,究其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现状分析      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以往的“天之骄子”正普遍遭遇求职难,从梦想到现实,毕业生往往需要至少3年的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内,一部分学生历尽艰难终于在服装企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另一部分学生发现自己可能更适合这个领域的其他部门,于是重新进行自己的职业定位,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由于无法协调和承受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最终永远脱离了服装这个行业。据对以往服装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了解,实际从事与服装并无太大关系职业的学生至少占有50%以上。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除了学生自身的问题外,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服装专业陈旧的教学模式,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能力差   现在的服装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需求,教学活动没有真正走向社会,闭门造车,纸上谈兵,服装专业学生学的是准理念型的,思维无法拓展,市场应用能力差,属纯学院派风格,不少学生毕业后都感到在校所学知识无法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2.高校的扩招,服装市场的预期变化直接造成了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长,而原来容纳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单位的工作岗位并不能如扩招一样急剧增多,二者的增长不成比例,产生严重的供大于求现象。   3.目前中国服装企业处在升级、产业转型期间,这进一步加大了就业的难度   中国一直处于纺织服装业加工大国的地位,行业主要依靠加工费而生存,这些年随着人民币对外币升值,世界经济大环境的恶化,服装行业依靠外贸加工的利润已在削减,本国劳动力的成本提高,无疑使我国外贸服装企业的生存空间更窄。今年深圳、珠海、江苏、浙江、广东一带服装厂倒闭就很多,导致就业情况更为严峻。   4.服装企业急需服装人才,然而又遭遇人才的瓶颈现状   企业普遍反映:现在的大学生所学与社会需求脱轨,但要求又高,虽掌握了理论知识,会操作,技术较为全面,但技术熟练程度有待于提高、经验还有待于进一步积累,尤其缺乏实践能力。现在的企业急需懂技术、动手能力强、了解市场动态并能准确把握流行信息、表达品牌风格的高技术人才,希望引进的人才能尽快为公司创造价值。比如,在温州一些企业已开始淡出“学历、资历”方面的框框,主张“运用才是硬道理”;将拥有业绩、成果,具备真才实学,为市场所检验的具有创新思维和发展潜质的人才,纳入引进的主视野。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解决服装教育与服装企业之间的断层问题,必须了解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标准以及企业家的人才观,通过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进行研究、分析及改革,实现服装教学与服装企业之间人才需求的协调平衡,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空间。这需要政府部门、服装企业、服装教育,新闻媒体等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来推动服装企业人才的发展。只有大家的合力,才能有效解决我国服装企业的升级及教育与企业之间的断层问题,才能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及质量。   1.政府部门:引导、扶持并利用相应的政策倾斜来扶持产业升级   服装企业面对如此恶劣的竞争环境,要生存,必须学习欧美,从产业链的前端发展来获取巨大利润,这就需要政府的指导与支持。一方面,政府必须加强对服装业自创品牌的重视和关注,并加大对品牌发展、产业规划建设等相关政策的扶持,比如税收、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以求对中国服装业飞速发展赋予最有力的保障及助推剂。同时,亦能拓宽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考虑长远的国家来说,对于人才培养,教育的投入应该是放在首位的。比如:置身于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制衣学院的工业中心,其拥有的先进的专业机器设备,给人感觉犹如进入了现代化的纺织服装厂。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马上可到工业中心去实践,不单只练习某种流程,而且能了解各种运作流程之间的关系和怎样从这些关系中求创新、求进步。而目前内陆却存在“教育滞后”的现象,还有不少服装院校用的是工厂里淘汰下来的机器,许多先进的设备学生在参加工作之前从未见过。因而,政府还应加强对教育投入的力度,力求将学校办成仿真的实训中心,给学生创设直观、真实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模拟企业生产现场,仿真企业实际运行过程,营造出一种真实的职业氛围,以求达到学生能力与素质同步培养的目的。   2.企业方面:快速实现产业升级,开创品牌化道路   中国服装业虽已成为服装加工、消费、出口贸易的大国,但欧美发达国家在整个纺织服装的产业链中却占据了主宰地位,他们掌控着从原材料、设计、打版、物流、品牌、销售等主要环节,而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的产业链上定位为加工制造,只是按图样制版,处于产业链中最未端,是依靠劳动力成本低来赚取利润最少的加工费,况且这一产业还存在诸多弊端:包括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剥削劳工、缺乏定价权。目前,由于通货膨胀导致了劳动力成本提高,而发达国家把这种加工产业又转移到了劳动力成本更便宜的土耳其、非洲等国家。经济学家郎咸平分析:目前广东企业在这种压力之下,停工和半停工的企业几乎达到30%,而江浙两省停工和半停工的企业也达到20%.虽很多企业还没关停,原因是他还在观望,并不是他做得很好,但按照这种趋势走下去,到了年底停工和半停工的企业可能达到50%。可见,目前服装企业已经到了产业链战争的时代。唯有开创本土国际品牌,以拓展生存空间,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企业要摒弃同质化的加工业务,要快速实现产业升级,开创品牌化道路,无疑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服装人才储备。在相关调查中,较为突出的现象是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不能畅通有效地让大学生了解,这其中主要原因是缺乏沟通。由于高校培养大学生有自己一套体系,而与用人单位联系却很少,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企业是否该主动走进学校,多与学校进行联系、沟通,将人才需求、市场的资讯等通过讲座,或作为客座教授的形式传播于学校,力求同学校一起定向培养所需人才,以做到人才的有效使用,从而实现以产促教、以教兴产的良性循环。此外,企业要打造品牌,创造力是极其重要的条件,这对服装人才要求更高。为了给品牌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企业方也可聘请亚洲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优秀设计师带队,对一批本土服装人才加以深层次培养,以打造出有敏锐时尚触觉,独特设计理念,能根据国人的喜好、结合国际流行趋势设计出领导亚洲时尚的服装产品的高端国际化人才。
  3.服装教育方面:努力弥补服装教育与服装企业之间人才断层,提高服装教育质量   为了弥补服装教育与服装企业之间人才断层,提高服装教育质量,培养出适应市场的人才,服装院校应通过教学、实践、服务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贴近实际、贴近生产、贴近市场,提高学生的临场应变、实景操作的能力。这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结构   国外许多高校的服装设计教育特点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强调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因而学院培养计划中专业课程设置应重在与市场结合、与实际结合、与具体课题结合、与企业结合。比如:在厂校合作的研究计划中,应针对企业的需要选择研究课题,同时可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主题,这样既填补了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需要,又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与具体的课题结合后,市场的瞬息万变也将迫使教师不断更新,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防止空对空的只讲解理念性东西。况且,目前中国服装业的产业转型、人才多元化,对服装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服装专业课程设置也应随时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教学的内容,迫切需要增设服装英语、商务策划、国际贸易、设计管理等相关课程,从而为把学生培养成既能组织和管理企业内部生产,又能灵活机动地迎接市场挑战的综合型应用性人才打下必要基础。因而院校必须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结构,制定出一套有科研、有设计、有经销、有管理,从最原始的原材料到最后成衣终端都有相关的培养计划。   (2)加大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建设,加快最新教材编写   我国高等教育中担任专业教学的师资中大部分对实际产品生产运作及市场营销规律都缺少相应的了解和认识,以致长期以来专业教学的内容形式脱离了社会实际,建设双师型师资力量已是当务之急。专业教师只有通过参与企业产品、企划、设计工作的实际操作,认识市场、把握市场的规律,才能将新课题、新观念、新知识带到专业教学的实践技能中去。同时,学院还可聘请一定数量的服装企业技术骨干、业内专家参与到教学中来,使专业教学内容始终与企业发展状况及产品市场形成紧密相连,尽快建立一批既掌握专业教学规律,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对教学有着更直接、更有效、更实际的指导作用。因此,应把长期在实践中创造积累的丰富经验加以总结,提高并上升为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由于服装企业技术在不断更新,流行周期日益变短,要锻炼快速编写能力,并要重视研究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来不断丰富我们的教育理论,以尽快编写出适合学生的发展和企业人才所需的最新教材。   (3)因材施教,建立各种工作室,加强学生定向学习后的实践经验积累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现在的服装专业毕业生并非每个人都适合成为设计大师,有些学生还喜欢从事服装销售、服装教学等职业方向。因而,学院应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给予其更灵活的选择空间,并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和专业方向选择,并围绕着目标方向进行重点学习。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根据学校的条件和社会所需,可以建立职业装、舞台、展示装、婚纱、女装、服饰配件、形象设计等工作室,争取利用有限的资源,让同学们学到更多实战的经验,传播课堂上所不能学到的更多的知识,不断加强学生定向学习后的实践经验积累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4.新闻媒体方面:传播最新时尚资讯,发布人才与企业的信息,促进本土服装业的发展   服装业是一个对资讯要求极高的行业,流行的周期越来越短。一方面,新闻媒体应加强与国外媒体的合作,快速传播最新的时尚资讯以及前瞻性的设计理念,指导与提高现代服装的设计意识及更新与完善服装教育的知识与理念。另一方面,还应利用媒体优势,根据衣着消费市场的运行规律,及时将市场中的人才信息、供求关系、企业用工情况进行报道,引导品牌经营和大众消费。同时,加大对我国各大中城市服装业发展态势的报道,总结分析各地发展的优势、劣势,以鞭策和促进本土服装品牌的创建和发展,做好宣传和桥梁作用,使中国的服装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综上所述,需要政府、企业、院校、媒体共同来解决目前这一瓶颈问题,以求促进服装教育的发展和企业的品牌的建立。      参考文献:   [1]邹曙光.服装专业口径教学模式的设想与探索[J]服装设计师,2001,(10).   [2]罗再.21世纪企业对人才的需求[EB/OL].http://www.省略/data_test_7/167789.shtml,.   [责任编辑:喻 俊]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标题:【论文文献】服装企业人才需求与教育断层问题思考....&#46..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论文文献】服装企业人才需求与教育断层问题思考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对三本院校人才培养的分析和对策
一、三本院校的产生背景三本院校是年间发源于公立高等学校内部以民办机制运行的二级学院,形成规模于1999年高等学校的扩招,命名定位于2003年的教育部8号文件。为广大学生圆了上大学的梦[1]。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三本逐渐成为独立招生和培养的院校,成了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在我国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三本院校是高等教育发展到市场经济时代,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的产物。由于我国三本院校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着计划管理体制与市场运行机制的矛盾,经营性与教育的公益性的矛盾,个性化发展与宏观政策统一性的矛盾。在发展阶段面临的这些矛盾,使得培养方式也和原来本科不一样。三本院校属于第三批次招生,因此生源质量较低,在培养过程中无论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管理模式上都应具有其独特的地方,这些都需要时间来研究。另外,三本是在全日制高校的基础上创办的,许多教师和管理人员来自全日制高校,讲授内容深度把握不是很好...&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1引言三本院校的教学模式大多是拷贝主办院校的。三本院校开办时间不长,师资力量薄弱,无论是办学环境还是教学经验,都比主办院校差得很多,再加上三本院校生源较差这个重要原因,导致竞争力不强。如果不改革教育方向,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肯定是没有出路的。因此,创建一种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很有必要。2三本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找不到合用的人才,是目前存在的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教育必须进行改革,由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三本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应用型本科人才”,与传统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大区别就是注重实践。培养出的人才不但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经济类型等实际情况,以确保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满足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而且,在培养方法上,要强调充分利用实践性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切实掌握服务于社会的技能。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在“工学结合”的机制上取得了初步...&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实力的大幅提升,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快速增大,近几年来我国硕士生每年以20%~30%的速度递增,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十年扩招了一倍多。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有了很大的滑坡,从西安的几所大学来源来看,有来自重点院校,也有来自普通院校、三本,更有甚者还有来自专科院校的专升本生源,面对基础如此参差不齐的学生,如何将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硕士研究生,如何在硕士阶段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研究生培养和教育中的当务之急。而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与学科专业结构、课程教学、指导老师队伍、培养模式、培养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1研究生创新的必要性创新从广泛意义上意思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完善自身的过程中,不断地推陈出新,创造新理论,新形式、新方法、新手段的发展过程,创新是永无止境的,而研究生的创新教育是指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对于...&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1三本院校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三本院校是依托于全日制一本或二本母体高校以民办机制运行的独立学院,在第三批次中单独招生。目前我国已有三百多所三本院校,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高校本科扩招任务的三分之一以上是由三本院校承担的。三本院校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解决教育经费短缺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三本院校针对自身面临的实际问题,与人才市场对接,积极探索适合三本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然而,由于三本院校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办学经验。在某种程度上还受制于母体学校。因此,大部分三本院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完善,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照搬母体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当一部分三本院校对市场需求缺乏调查分析,对自身的办学模式不能准确定位。基本上克隆母体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2)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轨。有些三本院校缺乏对人才市场近、中期需求的预测和分析,基本上是沿用母体学校开设的专业,造成专业设置滞后于市场发展...&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异军突起,正处于蓬蓬勃勃的发展阶段,日趋显示出它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科技、人才、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几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在发展过程中,
目前还处于开拓、创建、探索前进的时期,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需要去奋力探索。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考察,借鉴成功经验,阐释基本理论,提出发展思路和对策,立足云南,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其持续稳定发展而予以探讨。&
(本文共114页)
权威出处:
一、三本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流向的调查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宁波大红鹰学院2008届英语专业200名毕业生毕业流向,我发现50%的毕业生选择的是外资企业,20%的毕业生选择的是私营企业,选择民营企业的是巧%,5%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选择政府机关的毕业生占5%,3%选择的国营企业,还有2%的毕业生选择其他。通过对在外资企业工作的毕业生调查得知并非所以毕业生都是做与英语相关的工作,其中30%的学生是做文秘类工作,70%主要是外贸业务员等。根据调查得知,他们的专业基础相对较差,对于口译,教师等专业知识较强的工作,他们还是无法胜任的。同时社会竞争激烈,每年都有大批应届生毕业,社会上的英语专业的人才较为饱和。对于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很多同学表示对于自己喜欢的课程安排的时间太短了,比如像翻译,口译这类的课程只安排一个学期,刚刚产生兴趣,学校就停止教授,自己自学花费的时间太长,很少会有所收获。而对于一些研究性的课程安排的时间过长,如:终合英语,...&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浅谈高校人才培养泡沫化问题_《教育政策比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0
&&¥2.00
&&¥3.00
&&¥3.00
&&¥2.00
&&¥2.00
&&¥2.00
&&¥1.00
&&¥2.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浅谈高校人才培养泡沫化问题_《教育政策比较》
浅​谈​高​校​人​才​培​养​泡​沫​化​问​题​_​《​教​育​政​策​比​较​》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文档免下载券下载特权
全站付费文档8折起
千本精品电子书免费看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虽然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然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却不乐观。面对这种现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都必须分析原因,并找到解决的途径。本文分析了当前电子商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中国论文网 /1/view-288598.htm  Abstract: With the Internet economy, although the demand for e-commerce business more urgent, however, the employment rate of graduates in e-commerce is not optimistic. Faced with this phenomenon, the creation of e-commerce profess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analyze the causes and find a solu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education, commerce, and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电子商务 实践 课程体系   Keywords: electronic business practice curriculum system      我国的电子商务目前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各行业各领域都逐渐意识到互联网将打破传统的运作模式,企业管理者和创业者越来越重视采用先进的技术与新商业模式拓展发展空间。据2006年成立于杭州的第三方非营利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10年(上)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0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到2.25万亿元,预计2010年全年交易额将超过4.3万亿元。截至2010年6月份,国内个人网店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200万家,报告显示,电子商务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30万人,间接带动就业逾1000万人。从目前的供需比例来看,市场上从事电子商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人才缺乏已经成为中国电子商务规模化发展的软肋之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导致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庞大急切需求。为了培养社会急需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教育部在2001年3月首次批准华中师范大学等13所高校开办电子商务本科,2002年批准了中国农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石油大学等83所大学,2001年至今全国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已经超过1000所。   但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却成了电子商务教育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一方面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高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所学的知识、所受训练与社会需求脱节是主要原因。针对上述状况,重新定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是迫在眉睫,尤其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独立学院和高职院校而言更是当务之急。   一、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1.专业培养定位模糊,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脱节   对于开展电子商务教育的高兴而言,电子商务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不甚了解,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定位模糊,培养目标过于宽泛。学校在所有电子商务应用所涉及的领域都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专业研究缺乏深度、没有特色,在教学上存在各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电子商务就是简单的“计算机技术+管理”,在教学内容上无侧重,各方面都学一点,但都不精通;把电子商务的教学等同于商学院各专业中传统的教学;高度重视各种计算机网络技术,而忽视了经济管理知识的学习。造成“商务知识竞争不过经济类学生,计算机实践无法与专业信息管理人才相比”的现状。   对于将要开展电子商务的传统企业而言,开展电子商务是一个过程,它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以电子商务为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是变化的。起初,主要需要的信息技术类人才,用于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与维护、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当企业的信息化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做好准备之后,它所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又转向商务领域,希望电子商务人才能够从事商务活动,包括营销、物流、支付与结算、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由于不同地区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同,所以对电子商务人才规格的需求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时间差异性,这使得教育者对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电子商务人才不好判断。   2.师资队伍薄弱   我国高校从事电子商务专业教师队伍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从计算机专业或信息技术专业转行而来;一部分是从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等专业教师转行而来,即使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教师也是由“出校门进校门”模式培养,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没有经过系统的电子商务知识学习,也没有在电子商务企业实际运营管理的工作经验,使得在电子商务案例来源、分析讨论、校企合作、实践指导、实创意培训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在从事电子商务教学时不能尽善尽美,师资力量的薄弱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   3.实验室、教材等硬件设备建设不全   电子商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很高的专业。它的许多课程如电子商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网络营销、PKI技术与应用、网页制作等需要大量的实践课时。目前,许多院校都建立的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实验室,并配有供学生进行实训的ERP、网上支付、网页设计等相关软件,但是模拟软件和实际应用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不能真正反映现实商务运作环境,而且许多软件更新不及时,操作任务单一,不能如真实环境一般的有互动联系。学生的实训在缺乏互动、缺乏挑战性的环境中进行,无法适应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现实应用中的困难,这将导致与社会需求脱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另外,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不紧,校外实习技能指导薄弱。比如在我国的很多地方,电子商务企业很少,联系实习基地非常困难,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缺乏实践训练的机会。   4.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融会贯通   电子商务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计算机、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安全、货币银行学、物流、知识产权等多方面的综合学科。因此,科学规划教学体系,使学生既能全面了解与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又能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是电子商务专业教育者长期追求的目标。目前,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设置缺乏设计,基础课教材是其他专业现有的(如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而专业主干课程很难找到合适的教材,内容交叉重复或课程之间不能融会贯通,且部分内容重复导致有限的教学资源浪费。   二、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对策   1、逐步培养应用型教学的师资队伍   电子商务是作为一个应用型专业,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培养符合实际的应用型人才,首先要培养一批了解企业需求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高校可以采取如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到相关企业去兼职、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等措施;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派遣青年教师出国进修、攻读学位或者作为访问学者等措施培训教授队伍。另外可邀请校外人士如企业家或企业高管来校演讲或者担任兼职教师共同开发模拟实战的实验室,使学生所学到的更贴近实际、知识结构更合理。   2、改进教学手段   电子商务是一个交叉学科,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都很强。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既要学习商学院的课程又要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因此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从高校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学校初步建立一个电子商务实验室,安装了一套简单的模拟实验系统,部分学校还没有实验室,甚至不具备上网的条件。我国可以学习外国高校的经验,如欧洲高校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另外,通过自建或与电子商务企业联建等方式建立电子商务专业实践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电子商务的实际活动,体会电子商务的运营情况,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3、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目的是为了给用人单位提供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每一种教学模式,无论是重技术重商务还是复合型培养模式,都必须符合我国电子商务起步阶段的实情,在基础理论课和基础实践课安排上应该大致统一,以形成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统一标准。建议将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分为为课程实验、校内实训和社会实践三个部分,其中,课程实验根据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而定,由三部分内容构成:基础课程实验;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和专业主干课实验以及听校外人士讲学构成。校内实训安排在专业主干课程学习完毕之后,形式上可以选择课程论文和项目实践(如案例调查、组成项目小组等)。社会实践部分包括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两个方面,旨在逐步实现实验实践项目与社会经济活动紧密接轨。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例如校内的商务、交易和支付活动;校内网站建设等。另一方面学院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积极争取与知名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让学生有机会在真实的环境中去体验电子商务,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使学生在毕业时不仅可以获得学历证书,还可以获得计算机等级证书、电子商务师等相关证书,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曲秀丽.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与实践[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12卷第4期:76-78   [2] 许忠,张征.我国高校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8-141   [3] 李立威,薛万欣.中美高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教育比较研究[J].现代情报,5-121   [4] 李琪,彭丽芳.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M].高等教育出版社,   [5] 杭州市信息化办公室,杭州市电子商务协会. 中国电子商务之都2008年度发展报告[M]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脱轨时代 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