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中物理小论文科技小论文2篇 1000字以上 谢谢

初中生科技小论文(1000字左右,不要太多)_百度知道
初中生科技小论文(1000字左右,不要太多)
最好贴近生活些
告诉你,让观众不受回声的干扰。如果再用布擦一擦。  浓度不同的醋溶液。接着,我终于知道了皮鞋越擦越亮的秘密啦。据富有种花经验的人告诉我们,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可改善盆花的生长?为了探索这些问题、自然界给我们启示?我们怀着好奇心。我发现A区擦拭后、0.0001%(pH值≈6)三种浓度不同的溶液。同时,擦鞋的时候这些小颗粒正好可以填入皮鞋表面的凹坑中。然后。同样道理。茎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质部木纤维承担,设计试验,花期也延长了,花卉则能净化生态环境:醋对花卉有什么影响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三棱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最大,矮个圆锥体形树干承受风力最大,了解到植物的茎有支持植物体?圆锥状树干有哪些好处,其形态可用于建筑方面;(3)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分别编号,这样可以使声音大部分被吸收掉。  通过实验,仔仔细细地擦一擦,我们发现,醋酸过浓则会伤害花卉、试验和分析过程中,A区涂上鞋油并仔细擦拭。  这项实验的结果是,就会使皮鞋的表面变得光滑,具有最大的横向承受力:(1)横截面积和长度一定时,然后涂上鞋油,让鞋油涂得更均匀些,具有更强的机械强度,皮鞋就会变得又亮又好看了。我们选取长势相同的满天星,所以看上去没有什么光泽,在放大镜下鞋面显得凹凸不平的,我们取食用白醋配制成1%(pH值为2~3)。树木的茎主要由维管束构成,它的表面当然更加的不平,加上庞大根系和大地连在一起;圆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不如三棱柱状物体,虽然木本植物的茎会逐年加粗,但仍无法与新皮鞋相比,我们围绕树干横截面面积一定,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我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如果是旧皮鞋。  通过这次实验,光线照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产生反射。   在我的观察,反而使花朵过早凋萎。近似圆锥状的树干、报春花,醋和花卉有什么关系呢,分为四组。不过要掌握好醋液的浓度,重心低,逐渐解释?  我想到在物理课上老师曾经讲过:种花时适当喷洒一些醋液,B区不涂鞋油作空白对照,而且放在阳光下也比B区有光泽,受风力的影响。这一点我们在实验中很快就证实了,我再在皮鞋上圈出两块表面都比较粗造的A区和B区树干为什么是圆的 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树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2)等质量不同形状的树干,我们可以告诉你,树干各处的弯曲程度相似。  皮鞋的表面原来就不是绝对的光滑,假设树干横截面长成不同形状,光线就会向四面八方散射掉。我先用手触摸两双皮鞋的鞋面;(4)树干横截面呈圆形。范文2,也就是树木茎的横截面面积一定!拿到沾满灰尘的皮鞋后,开花期提前,如电视塔。  你是否想到过。旧皮鞋涂上鞋油,我总要完成妈妈交给我的擦鞋任务,反射光线的能力也加强了?这是我们第二阶段的实验,增加花朵,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假如这个平面是光滑的、分析研究,例如角钢等,不管风力来自哪个方向,能经受住风的袭击,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范文3,花苞多,每天分别给三组盆花固定喷洒一种醋液。同时;喷洒中等浓度醋液(pH值≈4)的花卉明显长得比其他几组好,树干的形态都近似圆的——空圆锥状,每组(三盆)各有三种花卉,而且花色较浓艳。  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类似形态的建筑材料随处可见,茎的木纤维数量是一定的:影剧院墙壁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喷洒pH值2-3的高浓度醋液后。每五天观察记录花卉的生长情况、平整、揭示了树干呈圆锥状的奥秘,但横向承受力最大,具有最大纵向支持力,并美化我们的生活,对盆栽花卉施些醋溶液,但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仔细擦过后,开展了这个课题的探究:(1)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状物体,重心降得更低,第四组盆花洒不含醋的清水,这样它就不能使光线在一定的方向上产生反射。  经过实验,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一定的方向上看到反射光:皮鞋为什么越擦越亮每到星期天,可以减少损伤,假如这个平面是高低不平的,还初步学会了科学观察和分析方法,稳度更大、0.01%(pH值≈4),表面明显变光滑了许多。  以上的实验反映了自然规律、贴上标签。而鞋油中有一些小颗粒,虽然亮了许多,发现新皮鞋的表面比旧皮鞋的表面光滑得多、运输水分和其他养分的作用。皮鞋的亮度是否与鞋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呢、月亮花各四盆,影响着树木横截面的形状和树木生长的高矮,对花卉有不同的影响吗,增长了知识、电线杆等;(2)横截面是圆形的圆状物体,而且花艳叶茂,横向承受力最小,探索树干呈圆锥状的原因和优点。为什么两者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呢?  我取来一双没擦过的旧皮鞋:喷洒低浓度醋液(pH值≈6)对这几种花卉没有明显影响,我先把鞋面的灰尘擦掉,树干不易受到破坏,这可是我一星期零花钱的来源哦。树干为什么是圆锥状的,可使花卉长得更好。可这是为什么呢  我找了同样牌子同样款式的新旧两双皮鞋进行对比观察
其他类似问题
科技小论文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求一篇1000字的数学论文,急救,还剩一天了,急救~好的论文送10QB_百度作业帮
求一篇1000字的数学论文,急救,还剩一天了,急救~好的论文送10QB
对于“黄金分割”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由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过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的作图,因此现代数学家们推断当时毕达哥拉斯学派已经触及甚至掌握了黄金分割.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索斯第一个系统研究了这一问题,并建立起比例理论. 公元前300年前后欧几里得撰写《几何原本》时吸收了欧多克索斯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系统论述了黄金分割,成为最早的有关黄金分割的论著. 中世纪后,黄金分割被披上神秘的外衣,意大利数家帕乔利称中末比为神圣比例,并专门为此著书立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称黄金分割为神圣分割. 到19世纪黄金分割这一名称才逐渐通行.黄金分割数有许多有趣的性质,人类对它的实际应用也很广泛.最著名的例子是优选学中的黄金分割法或0.618法,是由美国数学家基弗于1953年首先提出的,70年代在中国推广.也许,0.618在科学艺术上的表现我们已了解了很多,但是,你有没有听说过,0.618还与炮火连天、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惨烈、残酷的战场也有着不解之缘,在军事上也显示出它巨大而神秘的力量?一代枭雄的的拿破仑大帝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命运会与0.618紧紧地联系在一起.1812年6月,正是莫斯科一年中气候最为凉爽宜人的夏季,在未能消灭俄军有生力量的博罗金诺战役后,拿破仑于此时率领着他的大军进入了莫斯科.这时的他可是踌躇满志、不可一世.他并未意识到,天才和运气此时也正从他身上一点点地消失,他一生事业的顶峰和转折点正在同时到来.后来,法军便在大雪纷扬、寒风呼啸中灰溜溜地撤离了莫斯科.三个月的胜利进军加上两个月的盛极而衰,从时间轴上看,法兰西皇帝透过熊熊烈焰俯瞰莫斯科城时,脚下正好就踩着黄金分割线.古希腊帕提侬神庙是举世闻名的完美建筑,它的高和宽的比是0.618.建筑师们发现,按这样的比例来设计殿堂,殿堂更加雄伟、美丽;去设计别墅,别墅将更加舒适、漂亮.连一扇门窗若设计为黄金矩形都会显得更加协调和令人赏心悦目.有趣的是,这个数字在自然界和人们生活中到处可见:人们的肚脐是人体总长的黄金分割点,人的膝盖是肚脐到脚跟的黄金分割点.大多数门窗的宽长之比也是0.618…;有些植茎上,两张相邻叶柄的夹角是137度28',这恰好是把圆周分成1:0.618……的两条半径的夹角.据研究发现,这种角度对植物通风和采光效果最佳.黄金分割与人的关系相当密切.地球表面的纬度范围是0——90°,对其进行黄金分割,则34.38°——55.62°正是地球的黄金地带.无论从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年降水量、相对湿度等方面都是具备适于人类生活的最佳地区.说来也巧,这一地区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多去观察生活,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奇妙的数学!数字中国有一个成语——“顾名思义”.很多事物都能顾名思义,但是也有例外.比如,阿拉伯数字.很多人一听到阿拉伯数字,就会认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但事实证明,不是. 阿拉伯数字1、2、3、4、5、6、7、8、9.0是国际上通用的数码.这种数字的创制并非阿拉伯人,但也不能抹掉阿拉伯人的功劳.其实,阿拉伯数字最初出自印度人之手,是他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 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数字就已经比较进步,并采用了十进位制的计算法.到吠陀时代(公元前1400-公元前543年),雅利安人已意识到数码在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创造了一些简单的、不完全的数字.公元前3世纪,印度出现了整套的数字,但各地的写法不一,其中典型的是婆罗门式,它的独到之处就是从1~9每个数都有专用符号,现代数字就是从它们中脱胎而来的.当时,“0”还没有出现.到了笈多时代(300-500年)才有了“0”,叫“舜若”(shunya),表示方式是一个黑点“●”,后来衍变成“0”.这样,一套完整的数字便产生了.这就是古代印度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印度数字首先传到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等国.7-8世纪,随着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崛起,阿拉伯人如饥似渴地吸取古希腊、罗马、印度等国的先进文化,大量翻译其科学著作.771年,印度天文学家、旅行家毛卡访问阿拉伯帝国阿拨斯王朝(750-1258年)的首都巴格达,将随身携带的一部印度天文学著作《西德罕塔》献给了当时的哈里发曼苏尔(757-775),曼苏尔令翻译成阿拉伯文,取名为《信德欣德》.此书中有大量的数字,因此称“印度数字”,原意即为“从印度来的”. 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约780-850)和海伯什等首先接受了印度数字,并在天文表中运用.他们放弃了自己的28个字母,在实践中加以修改完善,并毫无保留地把它介绍给西方.9世纪初,花拉子密发表《印度计数算法》,阐述了印度数字及应用方法. 印度数字取代了冗长笨拙的罗马数字,在欧洲传播,遭到一些基督教徒的反对,但实践证明优于罗马数字.1202年意大利雷俄那多所发行的《计算之书》,标志着欧洲使用印度数字的开始.该书共15章,开章说:“印度九个数字是:‘9、8、7、6、5、4、3、2、1’,用这九个数字及阿拉伯人称作sifr(零)的记号‘0’,任何数都可以表示出来.” 14世纪时中国的印刷术传到欧洲,更加速了印度数字在欧洲的推广应用,逐渐为欧洲人所采用. 西方人接受了经阿拉伯人传来的印度数字,但忘却了其创始祖,称之为阿拉伯数字.数学很有用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各门科学的数学化 数学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同其他科学一样,数学有着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认识它的过去,就是为了了解它的现在和未来.近代数学的发展异常迅速,近30多年来,数学新的理论已经超过了18、19世纪的理论的总和.预计未来的数学成就每“翻一番”要不了10年.所以在认识了数学的过去以后,大致领略一下数学的现在和未来,是很有好处的. 现代数学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各门科学都在经历着数学化的过程. 例如物理学,人们早就知道它与数学密不可分.在高等学校里,数学系的学生要学普通物理,物理系的学生要学高等数学,这也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了. 又如化学,要用数学来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温度等作为变量,用方程表示它们的变化规律,通过方程的“稳定解”来研究化学反应.这里不仅要应用基础数学,而且要应用“前沿上的”、“发展中的”数学. 再如生物学方面,要研究心脏跳动、血液循环、脉搏等周期性的运动.这种运动可以用方程组表示出来,通过寻求方程组的“周期解”,研究这种解的出现和保持,来掌握上述生物界的现象.这说明近年来生物学已经从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也是要应用“发展中的”数学.这使得生物学获得了重大的成就. 谈到人口学,只用加减乘除是不够的.我们谈到人口增长,常说每年出生率多少,死亡率多少,那么是否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每年的人口增长率呢?不是的.事实上,人是不断地出生的,出生的多少又跟原来的基数有关系;死亡也是这样.这种情况在现代数学中叫做“动态”的,它不能只用简单的加减乘除来处理,而要用复杂的“微分方程”来描述.研究这样的问题,离不开方程、数据、函数曲线、计算机等,最后才能说清楚每家只生一个孩子如何,只生两个孩子又如何等等. 还有水利方面,要考虑海上风暴、水源污染、港口设计等,也是用方程描述这些问题再把数据放进计算机,求出它们的解来,然后与实际观察的结果对比验证,进而为实际服务.这里要用到很高深的数学. 谈到考试,同学们往往认为这是用来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其实考试手段(口试、笔试等等)以及试卷本身也是有质量高低之分的.现代的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就是通过效度、难度、区分度、信度等数量指标来检测考试的质量.只有质量合格的考试才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 至于文艺、体育,也无一不用到数学.我们从中央电视台的文艺大奖赛节目中看到,给一位演员计分时,往往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就剩下的分数计算平均分,作为这位演员的得分.从统计学来说,“最高分”、“最低分”的可信度最低,因此把它们去掉.这一切都包含着数学道理.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关肇直先生说:“数学的发明创造有种种,我认为至少有三种:一种是解决了经典的难题,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工作;一种是提出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其实在历史上起更大作用的、历史上著名的正是这种人;还有一种就是把原来的理论用在崭新的领域,这是从应用的角度有一个很大的发明创造.”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正是第三种发明创造.“这里繁花似锦,美不胜收,把数学和其他各门科学发展成综合科学的前程无限灿烂.” 正如华罗庚先生在1959年5月所说的,近100年来,数学发展突飞猛进,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无处不有数学”来概括数学的广泛应用.可以预见,科学越进步,应用数学的范围也就越大.一切科学研究在原则上都可以用数学来解决有关的问题.可以断言:只有现在还不会应用数学的部门,却绝对找不到原则上不能应用数学的领域.关于“0”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有点乱,但是加油哈 一个专业论文网/预祝马到成功o(∩_∩)o...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求一篇初中化学论文1000字谢谢!_百度作业帮
求一篇初中化学论文1000字谢谢!
化学论文  三聚氰胺的假蛋白原理及鉴别  摘要:  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了三聚氰胺的有关性质,我深入探究了近日奶粉事件中所涉及的化学原理,并根据其性质探究出在家中即可鉴别三聚氰胺的方法.通过研究,使我更加深入的认识了三聚氰胺,也了解了生产奶制品的内幕.  关键词:三聚氰胺、假蛋白原理、凯氏定氮法、溶解度.:  正文:  前言:近日的“三鹿奶粉”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其根本原因就是奶粉中的添加剂“三聚氰胺”.  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究竟用意何在?如何利用简单的实验来鉴别三聚氰胺呢?这些都是人们关心的问题,这些知识对于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都是有必要进行研究的.“奶粉事件”在国内外影响极大,导致了许多婴儿中毒并患有肾结石.通过查阅资料、理论分析和实验得出:1、添加三聚氰胺是利用了假蛋白原理,从而降低成本,欺骗消费者.2、家庭可用类似降温结晶的方法,检测出三聚氰胺,降低中毒的可能.  主体与讨论:三聚氰胺,化学式C3H6N6,简称三胺,又叫2 ,4 ,6- 三氨基-1,3,5-三嗪、1,3,5-三嗪-2,4,6-三胺、2,4,6-三氨基脲、蜜胺、三聚氰酰胺、氰脲三酰胺、蛋白精.  一、假蛋白原理:牛奶和奶粉添加三聚氰胺,主要是因为它能冒充蛋白质.  食品都是要按规定检测蛋白质含量的.但商家为谋取暴利,给牛奶掺入大量的水,这样蛋白质含量就会降低.于是商家就利用了蛋白质监测方法上的漏洞,蒙混过关.  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平均含氮量为16%左右.由于直接对蛋白质进行检测太复杂,因此食品工业上检测牛奶蛋白质含量被定为国家标准的是凯氏定氮法.原理很简单:蛋白质含有氮元素,用强酸处理样品,让蛋白质中的氮元素释放出来,测定氮的含量,就可以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经计算得出,三聚氰胺的含氮量为66.7%,含氮量为蛋白质的四倍多,白色无味,是理想的蛋白质冒充物.鲜牛奶的国家标准是100毫升≥2.95克,各个品牌奶粉中蛋白质含量为15-20%,蛋白质中含氮量平均为16%.以某合格牛奶蛋白质含量为3%计算,含氮量为0.48%,某合格奶粉蛋白质含量为18%计算,含氮量为2.88%.而三聚氰胺含氮量是牛奶的139倍,是奶粉的23倍.每100g牛奶中添加0.1克三聚氰胺,理论上就能提高0.625%蛋白质.有人估算在植物蛋白粉和饲料中使测试蛋白质含量增加一个百分点,用三聚氰胺的花费只有真实蛋白原料的1/5.三聚氰胺作为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没有什么气味和味道,所以掺杂后不易被发现.  奶粉有毒是因为其中含有的三聚氰胺,可能是在奶粉中直接加入的,也可能是在原料奶中加入的.  这就是所谓的“假蛋白原理”.  二、家庭检测三聚氰胺的方法  三聚氰胺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因此可以利用三聚氰胺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利用类似降温结晶的方法,对三聚氰胺进行粗略检测.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家庭检测三聚氰胺的小实验  [实验日期]
[实验员] 刘琳  [实验目的]通过不同奶粉的对照实验,确定出检测三聚氰胺的方法.  [实验仪器和药品] 四个玻璃杯,两块黑布,筷子,冰箱,三鹿奶粉(找邻居家借的),红星奶粉,热水,清水,一杯冷水.  [实验步骤及现象]   1.取等量的红星奶粉和三鹿奶粉分别放入两个玻璃杯中,分别向两个杯中加入等量等温的沸水(比平常冲奶粉的水要少一些),用筷子充分搅拌两杯牛奶,使牛奶完全溶解.观察两杯牛奶无明显差别,红星奶粉的颜色略微深一点.分别给两杯牛奶的外壁贴上标签,以便辨认两杯牛奶.  2.将两杯牛奶同时放入冰箱,待牛奶静置降温一小时.  3.将两杯牛奶取出,仔细观察两杯牛奶,发现三鹿奶粉杯底有少量沉淀,红星牛奶无明显变化.  4.准备好一个空杯,将一块黑布罩在其中一杯牛奶的杯口上,用手把布紧紧固定,将杯子倒置,让牛奶透过黑布过滤到空杯里.用同样的方法,使用另一块黑布对另一杯牛奶进行过滤.  5.过滤完毕,将两块黑布进行对比.发现三鹿奶粉的黑布上有少量白色块状固体,红星奶粉的黑布上无明显固体出现.将黑布合上,用清水反复进行冲洗.打开,三鹿奶粉的黑布上仍存有少量白色晶体.将白色晶体倒入一杯冷水中,固体沉入水底.  [实验解释及结论] 三聚氰胺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在冷却热的三聚氰胺溶液后会有三聚氰胺的固体析出,为白色晶体,密度大于水.因此三鹿奶粉中过滤出的沉淀很可能是三聚氰胺.在家中可以用这种方法监测出三聚氰胺.  [实验评价与讨论] 这是一个难度不大、不需要专业仪器、每个人都可以做的生活实验.它惟一需要的是平静的心态和仔细的观察,而不是很深的理论知识或者过硬的实验操作水平,而且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还是无法排除其他物质的可能,不能有力地证明沉淀就是三聚氰胺.前景在于还是可以有效的防止饮用添加三聚氰胺的奶制品,使人们的生活多一份保障.  通过研究三聚氰胺的有关性质,提高了我提取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我对化学产生了更大的兴趣.评论 | 10 2 18:31 热心网友 最快回答浅谈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关键词:化学课程 社会生活摘要:化学与生活互动能激发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化学教育富有生命力.基础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是我国教育的重大改革,它为中小学教育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而素质教育旨在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坚持教好化学知识的同时,应不断地把已有的或新接受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社会实际相联系,给学生以“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与改造社会”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最终达到他们主动、深入地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中学化学课本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常识的教育内容,对这些内容加入挖掘、整理、补充、丰富,然后生动地介绍给学生,不失时机地把社会生活研究与化学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把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与社会生活研究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学生综合素质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以化学史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讲授中增加一些化学史的内容,不仅仅使教师讲来娓娓动听和学生听宋津津有味,而且使学生对化学概念理论的来龙去脉更加清楚,易于理解,加强记忆.同时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如:逻辑思维和科学研究的热情,包括:求实、批判、创新等内涵.如:化学的发展史,尤其是我国的化学发展史,从拉瓦锡的燃烧学说到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从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到我国的杰出制碱科学家候德榜,到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李远哲.以伟人的事迹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鼓励他们求实创新.二、以化学工业内容教学为基础,引导学生走出课本,接触社会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有许多与化学工业有关系的内容,这些内容若不能很好地加以处理,而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学生的学习就会很枯燥、乏味,也不能很好地把学生的学习引入广阔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来,更不能由此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高中课本中的工业问题主要有:硫酸工业、硝酸工业、炼铁工业、炼钢工业、水泥工业、铝的冶炼、氯碱工业、石油产品概述、煤的综合利用等等.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己深入地去思考一些问题,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生,因为他们对工业生产了解很少(尤其对大型企业知之更少).在进入工业内容学习时,先让学生在已有的对工厂的认识的基础上去预测所学内容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原料及其处理、运输、厂址选择、副产品及其应用、环境污染及其应对措施等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大而庞杂,但若能全面(即使是粗略的)考虑也能很好地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更多地接触生活,了解社会.当然,教师还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安排一些当地的化学工业考察或观看录像等手段.三、把化学教学与社会生活常识相联系,着力提高学生化学兴趣化学的实用性表现在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特点,使学生觉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从而引导学生学化学,用化学.如中学教材中《卤素》一章中讲到由氯气可以制漂白自来水的漂白粉、碘的酒精溶液可以用以消毒、氢氟酸可用于雕刻玻璃、氟化钠可以用来杀灭地下害虫、溴化银可应用行照相技术、碘化笋可用于人工降雨等,这些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展开来,介绍它们的其他用途.在介绍与社会生活内容相关联的化学知识时,还应适当地去启发学生,诱导学生用化学科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甚至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来思考现实中的问题,如中学课本中讲到硫酸钡可用于钡餐,可以问学生钡餐喝卞去在医院里是如何检查的,为什么可以在X光下检查胃及消化道是否发生病变,硫酸钡对人体是否有毒,硫酸钡最后怎样排出体外的等,从而激发他们去观察去思想去调查.四、以环境保护知识教育为契机,使学生逐步养成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环境保护作为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已迫切地摆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也成了“十五”国家发展计划讨论中极为重视的一个话题.虽然中学生尚不能去全面理解臭苎空洞的变大会有什么危害,长江三峡建设会有什么负面影响,内陆学生也无法真正懂得赤潮的形成及其后果.但是我们通过可以接触到的一些化学知识来丰富他们的思路,增强他们的意识,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如在讲到化肥知识时可以从已有的知识设问他们;为什么农田不能多依赖无机肥、土壤改良的措施,在硫酸及硝酸工业教学中可以问他们何为酸雨,酸雨的危害有哪些,从而进一步阐述人为什么要进行尾气吸收,为什么尾气处理在解决了环境问题的同时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等.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此类问题更丰富,与生活更贴近,如白色污染问题、毒品问题、无铅汽油问题,以及近年来发现的英国的疯牛病问题,比利时的二恶英问题等.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适时地与课本知识相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社会生活,增强他们的社会贡任感.五、结合课本,介绍高新科技的发展,激励学生为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作贡献化学与其他理工科一样,作为自然科学,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但社会却又是瞬息万变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有具有时代气息,能结合时代要求.在生活中我们常可以接触到一些新产品和新材料,我们可以适时地鼓励学生去了解这些产品或材料的组成部分、合成、制造方法、主要用途以及它们的副作用.比如日常生活中塑料包装代最初生产出来时,以它方便、快捷的作用深得人们的青睐,而目前其降解难的问题却深深困扰着人们,多鼓励学生去作一些深层次的探讨.结合社会生活的化学教学,才不致于脱离生活,不致于培养出只会读书的“人才”.我们在教学中应适时地适当地启发学生去关心身边的事,关心他们生活生存的空间,提高综合素质,使其成长为真正有益于社会的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