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好人榜名单第二支维和防爆队员名单2014

中国首支维和步兵装备:重型防弹衣全重超40公斤|维和|单兵装备|中国_新浪军事
中国首支维和步兵装备:重型防弹衣全重超40公斤
  中国首支以营为建制的700人维和作战部队刚一亮相,新型单兵装备即惊艳四方。而前不久媒体还在为解放军单兵装备值几部iPhone而争执不下。
  谁才是单兵装备的灵魂
  联合国在各个任务区内,通常部署多个国家的维和部队。对于单兵装备,联合国会提出通用标准,由各出兵国按清单采购和配发部队。
  笔者曾在联合国多个维和任务区采访,观察到各国部队的单兵装备五花八门,但有两样必不可少:一是头盔,二是防弹背心。
  中国维和部队也因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成建制装备防弹背心的部队。在国内,防弹背心一般只装备特战分队。
  这一次,维和营的头盔并无什么变化,防弹背心却早已经不是背心,而是堪称铠甲的重型防弹服――无论是防护面积还是防护能力,都明显优于中国其他维和部队的“背心”。乍看和电影里拆弹专家身上的防爆服差不多,除了可以防护心脏等重要部位,还加强了档部和颈部部位的防护。
  有来自苏丹达尔富尔任务区的消息说,有叛军武装狙击手专打维和人员的脖子,已造成多人伤亡。
  维和营的防弹服引起了网友的争论。反方意见主要有两点:一是认为过于厚重,全重超过40公斤,影响了单兵机动性;二是认为防弹服和战术背心分离,不利于战场救护。
  在雨季气温20~40摄氏度、干季气温30~50摄氏度的南苏丹,负重数十公斤,穿得像个未来战士,然后钻进装甲车,想起来就让人冒汗。可战争就是这么残酷,如果多穿10公斤可以多一些生存机会,相信大多数人会选择穿上。
  与美军宁愿放弃部分灵活性而选择达60公斤的全战斗负重来说,解放军的单兵装备不算是最重的。
  还有人提出为什么不将防弹衣和战术背心合二为一,一旦人员受伤就需要像剥洋葱一样一件件脱下装具。但事实上,这样的设计仍然是“模块理念”,可以根据任务性质选择是否穿戴战术背心。
  一个手链反射出的光芒
  细心者会发现,步兵营的士兵右手手腕上都戴着一条军绿色的手链。
  这就是传说中的“救生手链”――由高品质的伞绳编织而成,拆开后可以成为一根约4米长的救生绳,可以承受约100公斤的拉力,链扣还是一个救生口哨。
  关键时刻,也许这条绳子就能救命。这样的细节,在维和步兵营的单兵装备中随处可见。
  头盔虽是全军通用头盔,但加装了风镜、战术手电;四肢配备了护膝、护肘和战术手套,可以加装一个图囊;作战靴也有改进,更加轻便透气。
  在经过改进的战术背心上,一个细节值得关注。以往穿上战术背心后,军衔和军兵种标识很容易被遮盖。新的战术背心除了功能上的改动外,还特别增加了显示军衔的位置,在作战条件下便于友邻识别。在军装胸前,还增加了中英文姓名牌。
  同样有人提出疑问:这么多的零碎物件,有几个用得上?比如风镜,可能在风大沙多的西北地区管用,在高热的南苏丹也许就是个摆设。
  这显然也犯了逻辑错误。过去,我军在单兵装备的设计和配备上,一个显著缺陷就是种类不全、功能单一。比如个人用品中,很多年来一直没有枕头,夏季没有轻便被褥,一年四季只有一床棉被。袜子也只有一种,不分冬夏。
  这些问题近年来引起了后勤和装备部门的重视,已有改观,单兵装备的种类不断增多。有或没有,全或不全,不仅是一支军队现代化水平的体现,更是战斗力生成的手段之一。
  遗憾的是,在步兵营的单兵装备中,仍然没有看到“狗牌”的身影。这种诞生于一战时期,用来记录军人姓名、血型、部队番号的金属“身份确认牌”,已被全世界大多数军队采用,并在战争中为抢救伤员、搜寻阵亡者起到了积极作用。
  微声冲锋枪彰显自卫原则
  除了军迷们熟悉的95式自动步枪,还有一款不多见的短款枪械也在誓师大会上亮相。
  这款枪学名叫“05式微声冲锋枪”,是一种近距离自卫武器,其威力与精度都比不上95枪族,但后坐力小、射速快、装弹量大。也就是说,攻击时不好使,但近距离防卫却比手枪强得多。
  在联合国对于维和部队的要求中,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非自卫不使用武力。这次中国派出的是一支硬朗的作战部队,其中包括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以82人抗击日伪1000余人进攻、最后全部壮烈殉国的“刘老庄连”。步兵营进行这样的单兵武器改装,体现了中国维和部队恪守联合国宪章、维护世界和平的基本准则。
  说到维和部队的装备,不得不再说一说军车。
  笔者曾参访过多个维和任务区的战区司令部,也到过多国维和部队的营地,包括巴基斯坦、蒙古、柬埔寨等亚洲国家,也包括尼日利亚、肯尼亚等非洲国家。印象最深刻的是,日本车遍地都是。
  知情人介绍说,这是日本采取以装备抵联合国会费的方式,推广日本汽车。这个说法未得到证实,但在有联合国维和军人的地方,就有日本的尼桑和丰田,目测其通用车辆的份额能达到90%左右。
  在中国已派往其他任务区的几支维和部队中,使用的是国产的“猛士”和“勇士”。中国工兵装备的大型挖掘机、压路机也是清一色的国产货。中国军车停靠在路边,会有其他国家的军人好奇地凑上来这里摸摸、那里看看。
  前不久,埃博拉病毒在西非爆发后,国内又紧急向利比里亚任务区部队增派了在“猛士”底盘上改装的新型防疫车,也被热切关注。
  维和步兵营的中国战车中,“猛士”的改装种类和功能又有所增加。除了指挥车外,还有突击车、运兵车、通信车、救护车等多种改装型号。特别是突击车,具备清障、防暴和攻击能力,在处置突发事件时有较强的优势。
(新浪军事)
(编辑:SN100)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点评中国首支维和步兵装备:防弹衣更像防爆服_凤凰军事
点评中国首支维和步兵装备:防弹衣更像防爆服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步兵营的士兵右手腕上都戴着一条军绿色的手链&&由高品质的伞绳编织而成,拆开后可以成为一根约4米长的救生绳,可承受约100公斤的拉力,链扣还是一个救生口哨
中国首支以营为建制
步兵营的士兵右手腕上都戴着一条军绿色的手链&&由高品质的伞绳编织而成,拆开后可以成为一根约4米长的救生绳,可承受约100公斤的拉力,链扣还是一个救生口哨
中国首支以营为建制的700人维和作战部队刚一亮相,新型单兵装备即惊艳四方。而前不久媒体还在为解放军单兵装备值几部iPhone而争执不下。 谁才是单兵装备的灵魂 联合国在各个任务区内,通常部署多个国家的维和部队。对于单兵装备,联合国会提出通用标准,由各出兵国按清单采购和配发部队。 笔者曾在联合国多个维和任务区采访,观察到各国部队的单兵装备五花八门,但有两样必不可少:一是头盔,二是防弹背心。 中国维和部队也因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成建制装备防弹背心的部队。在国内,防弹背心一般只装备特战分队。 这一次,维和营的头盔并无什么变化,防弹背心却早已经不是背心,而是堪称铠甲的重型防弹服&&无论是防护面积还是防护能力,都明显优于中国其他维和部队的&背心&。乍看和电影里拆弹专家身上的防爆服差不多,除了可以防护心脏等重要部位,还加强了档部和颈部部位的防护。 有来自苏丹达尔富尔任务区的消息说,有叛军武装狙击手专打维和人员的脖子,已造成多人伤亡。 维和营的防弹服引起了网友的争论。反方意见主要有两点:一是认为过于厚重,全重超过40公斤,影响了单兵机动性;二是认为防弹服和战术背心分离,不利于战场救护。 在雨季气温20~40摄氏度、干季气温30~50摄氏度的南苏丹,负重数十公斤,穿得像个未来战士,然后钻进装甲,想起来就让人冒汗。可战争就是这么残酷,如果多穿10公斤可以多一些生存机会,相信大多数人会选择穿上。 与美军宁愿放弃部分灵活性而选择达60公斤的全战斗负重来说,解放军的单兵装备不算是最重的。 还有人提出为什么不将防弹衣和战术背心合二为一,一旦人员受伤就需要像剥洋葱一样一件件脱下装具。但事实上,这样的设计仍然是&模块理念&,可以根据任务性质选择是否穿戴战术背心。 一个手链反射出的光芒 细心者会发现,步兵营的士兵右手手腕上都戴着一条军绿色的手链。 这就是传说中的&救生手链&&&由高品质的伞绳编织而成,拆开后可以成为一根约4米长的救生绳,可以承受约100公斤的拉力,链扣还是一个救生口哨。 关键时刻,也许这条绳子就能救命。这样的细节,在维和步兵营的单兵装备中随处可见。 头盔虽是全军通用头盔,但加装了风镜、战术手电;四肢配备了护膝、护肘和战术手套,可以加装一个图囊;作战靴也有改进,更加轻便透气。 在经过改进的战术背心上,一个细节值得关注。以往穿上战术背心后,军衔和军兵种标识很容易被遮盖。新的战术背心除了功能上的改动外,还特别增加了显示军衔的位置,在作战条件下便于友邻识别。在军装胸前,还增加了中英文姓名牌。 同样有人提出疑问:这么多的零碎物件,有几个用得上?比如风镜,可能在风大沙多的西北地区管用,在高热的南苏丹也许就是个摆设。 这显然也犯了逻辑错误。过去,我军在单兵装备的设计和配备上,一个显著缺陷就是种类不全、功能单一。比如个人用品中,很多年来一直没有枕头,夏季没有轻便被褥,一年四季只有一床棉被。袜子也只有一种,不分冬夏。 这些问题近年来引起了后勤和装备部门的重视,已有改观,单兵装备的种类不断增多。有或没有,全或不全,不仅是一支军队现代化水平的体现,更是战斗力生成的手段之一。 遗憾的是,在步兵营的单兵装备中,仍然没有看到&狗牌&的身影。这种诞生于一战时期,用来记录军人姓名、血型、部队番号的金属&身份确认牌&,已被全世界大多数军队采用,并在战争中为抢救伤员、搜寻阵亡者起到了积极作用。 微声冲锋枪彰显自卫原则 除了军迷们熟悉的95式自动步枪,还有一款不多见的短款枪械也在誓师大会上亮相。 这款枪学名叫&05式微声冲锋枪&,是一种近距离自卫武器,其威力与精度都比不上95枪族,但后坐力小、射速快、装弹量大。也就是说,攻击时不好使,但近距离防卫却比手枪强得多。 在联合国对于维和部队的要求中,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非自卫不使用武力。这次中国派出的是一支硬朗的作战部队,其中包括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以82人抗击日伪1000余人进攻、最后全部壮烈殉国的&刘老庄连&。步兵营进行这样的单兵武器改装,体现了中国维和部队恪守联合国宪章、维护世界和平的基本准则。 说到维和部队的装备,不得不再说一说军车。 笔者曾参访过多个维和任务区的战区司令部,也到过多国维和部队的营地,包括巴基斯坦、蒙古、柬埔寨等亚洲国家,也包括尼日利亚、肯尼亚等非洲国家。印象最深刻的是,日本车遍地都是。 知情人介绍说,这是日本采取以装备抵联合国会费的方式,推广日本。这个说法未得到证实,但在有联合国维和军人的地方,就有日本的尼桑和丰田,目测其通用车辆的份额能达到90%左右。 在中国已派往其他任务区的几支维和部队中,使用的是国产的&猛士&和&勇士&。中国工兵装备的大型挖掘机、压路机也是清一色的国产货。中国军车停靠在路边,会有其他国家的军人好奇地凑上来这里摸摸、那里看看。 前不久,埃博拉病毒在西非爆发后,国内又紧急向利比里亚任务区部队增派了在&猛士&底盘上改装的新型防疫车,也被热切关注。 维和步兵营的中国战车中,&猛士&的改装种类和功能又有所增加。除了指挥车外,还有突击车、运兵车、通信车、救护车等多种改装型号。特别是突击车,具备清障、防暴和攻击能力,在处置突发事件时有较强的优势。
[责任编辑:吴雨洪]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2/22 07:00
02/21 18:19
02/21 18:20
02/21 18:20
02/21 18:20
02/23 09:04
02/22 15:37
02/22 12:00
02/22 12:01
02/22 12:01
02/22 15:37
02/23 08:34
02/17 08:39
02/23 10:06
02/23 11:42
02/23 11:42
02/23 10:06
02/23 10:07
02/23 09:23
02/23 09:24
02/22 09:31
02/21 10:13
02/22 09:31
02/22 06:21
02/23 09:51
02/23 09:51
02/23 09:51
02/23 09:51
02/23 09:51
02/23 08:33
凤凰军事官方微信
播放数:3509820
播放数:479602
播放数:1052432
播放数:230030
48小时点击排行胡运旺:维和没有“故事”,有的只是“事”
 |  |  |  |  |  |  |  |
胡运旺:维和没有“故事”,有的只是“事”
临危受命四个月后,他率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从海地平安归来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4版
&&&&胡运旺想不出这些例行工作里,有什么故事可以讲给远离海地的人们听。但是中国医疗队副队长孙岩松曾说:“没有中国防暴队,我们不要说在海地救治当地灾民了,只怕会寸步难行。”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王京雪
&&&&终于,胡运旺率着中国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回来了。
&&&&5月4日上午11时许,搭载着126名海地维和防暴队队员的联合国包机,出现在首都机场上空。机轮着地的刹那,“真的高兴,轮子擦着地面,轰轰轰轰往前滚,大家都使劲鼓掌。”队员蒋云忐边说边手指并拢,手掌向前、向下那么一划,做了个示意飞机着陆的动作。
&&&&作为这支队伍的主帅,胡运旺坐在专机第一排的座位上,没有鼓掌,只是心里总算踏实下来,“终于把每一名队员都平平安安带回来了”。
“没有啊,就是去开会”
&&&&这次去海地,胡运旺堪称是临危受命。
&&&&1月13日,海地地震,8位中国维和警察壮烈牺牲,其中包括第八支防暴队政委李钦。
&&&&1月14日,作为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政治部主任,胡运旺来北京参加海地维和宣传报道会议。离家前,妻子问他:“是不是又要派你去海地?”胡运旺说:“没有啊,就是去开会。”
&&&&15日深夜11点多,胡运旺突然接到公安部边防局领导电话,“有重要会议”。他有预感,可能是要去海地了。果然,领导宣布了公安部领导的决定,派他急赴海地增援,接替李钦的职位,主持第八支防暴队的全面工作。
&&&&“我们的天职就是绝对服从!”他没有二话,毅然领受了任务。
&&&&胡运旺坐次日最早航班,回广州准备行装,登机前还给妻子打了个电话,说明情况。一进家门,9岁的女儿一把抱住他,眼神里满是不舍。胡运旺说,爸爸会很快回来,女儿又问“明天就能回来吗?”
&&&&胡运旺后来在海地呆了96天。
&&&&拿上妻子准备好的行李,抱了抱女儿,胡运旺匆匆登上16日下午的航班,飞回北京待命。 
&&&&24日,他和另外三名增援队员从北京出发,于当地时间25日抵达海地首都太子港。
“那是我们队有史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日子”
&&&&去海地维和,胡运旺不是第一次。
&&&&2007年4月,他担任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政委,带队完成为期8个月的维和任务后,于2007年12月回国。那一回,他率领的第五支维和防暴队出色完成了近200次高危、紧急的防暴任务,创造了中国维和防暴队历史上的36项第一,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赞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使者,中国的骄傲”。
&&&&2007年,时任联海团团长埃德蒙?穆莱特将团长一职交给继任的安纳比,也是2007年,时任第五支防暴队政委的胡运旺将海地维和的接力棒交给时任第六支防暴队政委的李钦。
&&&&一场地震,联海团失去了安纳比,防暴队失去了李钦。代理联海团团长的穆莱特与接替李钦职位的胡运旺又在海地碰了面,“他跟我抱在一起,说一见到熟悉的面孔,心里也踏实了很多。”
&&&&1月末的海地,狼藉一片,到处是坍塌的废墟,饥饿的人群。
&&&&胡运旺看得心酸,想起2007年他回国时这里正在不断变好,而如今,眼前的海地,除了坍塌的楼群,最显著的变化是“帐篷多了”。
&&&&1月末的第八支防暴队,刚在地震中痛失主帅及其他7位战友,人人黑着眼圈,红着眼睛。
&&&&“那是我们队有史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日子,”队员王琦说。海地地震后,除了搜救被掩埋在废墟下的战友,防暴队几乎所有人都在哨位上。震后治安混乱,到处都有枪击抢劫,据联海团的数字统计,震后海地的刑事案件数量是震前的4倍。
&&&&形势恶化、任务增多、一度缺水断粮,还有战友生死未卜,“虽然每天可以休息3、4个小时,你睡得着么?当时通信已经断了,所有和现场联络都通过对讲机。可以休息的时候,你躺在帐篷里,睡在地板上,也会戴着耳线,开着声音,掌握现场情况是怎样的?会不会有奇迹?会不会,就像我们都以为的,他们肯定不会有事……”
&&&&震后几天,防暴队没人能休息好、睡得着。
&&&&当地时间16日下午,8位战友遗体都被找到,整个防暴队陷入巨大悲痛之中。
26%的防暴队队员心理受到很大冲击
&&&&胡运旺赶到海地时,防暴队正处于最低潮的状态。
&&&&救援队当时的一份心理测试显示,受地震和失去战友两大因素影响,26%的防暴队队员心理受到很大冲击,焦虑、烦躁、悲伤、恐慌等情绪在队伍里蔓延。
&&&&胡运旺接手防暴队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迅速融入队伍,改变低落的士气。
&&&&他在队员里进行大范围谈心,了解队员的心理。定下目标,1个月内记住所有队员的姓名、籍贯、出生年月、入伍时间。
&&&&心理干预工作也在同期展开。通过心理医师授课,问卷调查等方式,逐步了解了整个防暴队队员的心理状况,把存在的问题一个个点了出来。
&&&&胡运旺这回到海地算得上“阵前换帅”,队伍不是自己从组队时就开始带的队伍,又刚历经劫难、情绪悲痛,要融入这样一支队伍并不容易。但队员们很快接受了他。
&&&&有队员提到他有带队经验,和原政委李钦曾是同学、战友,这让队员们从心理上有亲近感,而更重要的是“我们怎么悲痛,他也是那么悲痛,理解我们的感受”。胡运旺到海地后组织了很多悼念活动,纾解队员们内心的悲痛,也重新激发他们心中的信念。
&&&&春节临近时,防暴队员们一同去战友牺牲的废墟前祭奠,打开几瓶家乡的矿泉水,点上几支家里带来的烟,举起右拳,再次念起入党誓词“我志愿……”
&&&&就是这些一点一滴的关怀,让队员们逐渐摆脱了地震造成的阴影。
维和没有“故事”
&&&&维和没有“故事”,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工作,一点一点积累的“事情”。
&&&&生活上,队员们说胡运旺心细。
&&&&准备来海地的行李时,他想到防暴队员的烟差不多快抽完了,特地捎上了100来条,又叫女联络官购置女队员需要的生活用品。
&&&&队员们都记得他在饭堂发过一次火,因为菜不够,后打饭的队员没有菜吃。“工作这么辛苦,一定要让每名队员都吃饱。”
&&&&春节时,他组织队员们包饺子。很久没吃过饺子,大家在营地里吃得好不快活。但在外面执勤的同志还没吃到饺子呢!夜里11点多,胡运旺和几个队员坐着装甲车,把热腾腾的饺子送到每个外勤队员那里,“他们高兴到什么程度,满脸笑容,都说从来没有想到。”
&&&&这些小事就像“催化剂”,慢慢让营地的气氛发生变化。
&&&&“他很和蔼,容易和人走得很近。当然他威信很高,批评人很严厉。我们都服他!”王琦这样评价心目中的胡政委。
&&&&一边做好心理疏导,一边严抓勤务工作。在胡运旺的带领下,整个防暴队的工作又重新走上正轨。
&&&&地震后的防暴队,勤务量大大增加。送走救援队迎来医疗队,既要完成联海团正常布置的勤务,又要确保中国医疗队等人员的勤务,还把中国民事维和警队和商代处的同志,以及在海全部华人华侨接到营地给予保护和援助。在这种情况下,胡运旺率领全体队员忍受着失去战友的巨大悲痛,率先恢复了联合国维和行动,与中国救援队并肩作战,在城市废墟中抢救幸存者,与中国医疗队并肩作战,在灾民区医治受伤民众,与外国部队并肩战斗,维持灾后社会秩序,全程执行了太子港14个点的救灾物资分发护卫工作,中国防暴队亲民爱民的执勤形象在海地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海地灾民永远记住了袖口飘扬五星红旗的身影。
&&&&在海地震后重要而敏感的时期,胡运旺提出了维和勤务要善始善终严格勤务纪律、展示良好形象、保证绝对安全、服务海地民众、做好沟通协调等执勤理念。在他的带领下,防暴队先后担负了太子港家乐福、佩森威尔、德尔马斯、国家城堡、夸得布格等中心城区的武装巡逻和定点查缉任务,负责维持太子港中心城区救灾物资发放点的秩序,护卫救援队、医疗队等救援组织进行救护工作……同时,他还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实行带勤制度,日常勤务由党支部委员带勤,高危勤务由党总支书记及总支委员带勤。96天来,他多次率队开展执勤,亲身示范、指导队员科学、规范地开展执勤工作。
&&&&胡运旺想不出这些例行工作里,有什么故事可以讲给远离海地的人们听。但是中国医疗队副队长孙岩松曾说:“没有中国防暴队,我们不要说在海地救治当地灾民了,只怕会寸步难行。”负责太子港家乐福地区物资发放任务的加拿大籍民事警察巴尔塔扎曾说:“这是我负责地震后物资发放秩序最好的一次,中国防暴队的专业表现是今天我们发放这么顺利的关键。”联海团团长爱德蒙?穆莱特也说过:“我特地来表达我的敬意。地震后,你们在痛失战友的情况下,全力支持联海团的工作,迅速投入海地灾后救援,为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维和没有“故事”,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工作,一点一点积累的“事情”。
&&&&完成任务归国后,胡运旺感叹,“96天,在海地的这96天比我2007年的那8个月艰难得多。”
我的任务是把同志们平安地带回来
&&&&赶赴海地增援时,胡运旺说:“我的任务是把同志们平安地带回来,不出现任何纰漏,更不能有伤亡,这是第一要务。第二是尽最大努力,发挥潜能,积极履行联合国维和任务,为海地人民多做工作,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96天后,他和他率领的第八支防暴队圆满完成任务,安全归来。
■人物简介
&&&&胡运旺,广西桂林黄关人,男,1966年生。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政治部主任,大校军衔。2007年4月,率领中国第五支联合国维和防暴队,远赴局势动荡、环境恶劣的海地,出色完成近200项高危、紧急重大等警卫勤务任务,创造了中国维和防暴队历史上的36项第一,实现了维和交往层次、范围新突破。2007年8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赞他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使者,中国的骄傲”。
■海地维和
&&&&●2004年9月,应联合国请求,向海地派遣首批维和警察防暴队。
&&&&●2005年4月,向海地派遣第二支维和警察防暴队。
&&&&●2005年12月,向海地派遣第三支维和警察防暴队。
&&&&●2006年8月,向海地派遣第四支维和警察防暴队。
&&&&●2007年4月,向海地派遣第五支维和警察防暴队。
&&&&●2007年12月,向海地派遣第六支维和警察防暴队。
&&&&●2008年8月,向海地派遣第七支维和警察防暴队。
&&&&●2009年6月,向海地派遣第八支维和警察防暴队。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发表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百富榜2014名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