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一天什么时候锻炼最好较好

梅城幼儿园 “庆国庆民间游戏”亲子运动会
发布者: 兰斐
访问次数:1775
&加油!加油!& 9月30日上午 梅城幼儿园的操场上一片欢腾,这里正在举行&庆国庆&亲子运动会。在嘹亮的运动员进行曲声中,亲子运动会拉开了序幕。运动会上大、中、小年段的幼儿手持道具进行了入场仪式。全体运动员与家长入场后红红的五星红旗缓缓的升起,借此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幼儿园园长李小玲为此次运动会致词并与 全体 老师、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庆祝我们伟大的祖国61华诞,一起祝福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此次活动以年段为单位进行,全体小朋友们都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进行了&小鸭竞走&、&袋鼠跳&、&过河拆桥&、&踩气球&等很多富有童趣的亲子游戏,场上气氛热烈。运动会不仅使家长和幼儿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还让他们体会到团队精神,增进了父母与孩子的感情,拉近了家长与幼儿园的距离。本次运动会准备充分,家长热情参与,各个环节紧扣,取得了圆满地成功,小朋友们也进一步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  
 &小运动员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入场了! 
 &&&&&&&&&&&&&&
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
园长妈妈正在为此次运动会致词!
全体老师、家长和小朋友们一起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看,托班的宝宝们也参加到活动中来了!
小班宝宝们也不赖哦!加油!加油!
中班的孩子和家长们其乐融融!
团结就是力量!
建德市梅城幼儿园 ICP证0455865号 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
技术支持:杭州长河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1(主) 7
客服QQ: 服务邮箱:据了解因我市原有的科目二考试场地不适合智能话考试,为此我市从4月1号开始停止考科目二广大驾校停滞,近期新闻发出将近4个月驾考科目二新考场终于完善,据说这个月中旬到下旬能考,我市挤压有学员6万多等待考科目二(估计将近2年都可能消化不了)
新的考场通过难度加大,这个才是我们市民所关心的问题啊!!!据教练说考试的难度堪称可以比的上考教练证的难度,考试标准比原有更加严格,考试是否合格全靠电脑智能化,学员考试难度所谓历年之最啊!!
强烈建议:
梅州驾校能增加夜间练车时间,让上班一族能有更多时间练习,这样的话,就算加涨价也涨的让我们心服口服!!!通过率很低听到这些我们很焦虑不算,还说什么涨价,就只会说让我们多练习多练习,如果家里没有车情况话:每个驾校都挤压那么多人,梅城上班族每个星期休假一天,一天去练不到3-4个小时,一个月就不到12-15个小时,要何年何月才能练会才能考试?驾校又不是一对一的教法,你让我们怎么考?怎么努力练习? 还提涨什么价?
来自腾讯QQ
来自网络问政平台
来自网络问政平台
网络问政网友回复
网友正在问
[反腐倡廉]
[劳动就业]
[交通道路]
[投诉举报]
[反腐倡廉]
[劳动就业]
[交通道路]
[投诉举报]
最近被关注的领导
猜您关注的领导
问政平台图集
最新回复领导
最近问政观察员水木-浙江大学-重走西迁路
主题文章列表
下一页&共1页&
重走西迁路
发信人:&sinzaghi&(让这口烟跳升,我身躯下沉。),&信区:&ZJU
标&&题:&重走西迁路
发信站:&水木社区&(Sat&Aug&13&15:40:52&2005),&站内
浙大学子二十八天重走“文军长征”浙大西迁之路&
阅读次数:85&
来源:中国新闻网&时间:&17:40:08&&
--------------------------------------------------------------------------------
&&&&浙江大学十五名学生十二日骑着自行车,从浙大紫金港校园出发,准备用二十八天的时间长途骑行、踏访当年“浙大西迁路”。&
&&&&记者从浙江图书馆事业研究所所长林祖藻处了解到当年浙大西迁的故事: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抗击日军的淞沪会战打响,战火很快波及浙江。九月二十四日,一年级新生一千多人迁至西天目山禅源寺上课。&
&&&&十一月十一日开始,学校本部在竺可桢校长率领下,携带大批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分三批出发,于十五日全部到达建德。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在杭州沦陷之日,浙大师生开始撤离建德,行程七百多公里,迁至江西吉安。&
&&&&一九三八年二月,迁至江西泰和。&
&&&&一九三八年八月,迁至广西宜山。&
&&&&一九四0年一月,迁至贵州,在遵义、湄潭、永兴等地坚持办学。这是浙江大学重要发展时期,至一九四八年三月,已发展成设有文、理、工、农、医、法、师范七个学院,二十五个学系,九个研究所和一个研究室,两千余名学生的著名综合性大学。&
&&&&在浙江大学西迁“流亡办学”过程中,一大批著名科学家如竺可桢、谈家桢、苏步青、卢鹤绂、王淦昌、贝时璋、陈建功等相聚到浙大,力克千难万险,潜心于科学研究,使浙江大学崛起为中国著名高等学府,被誉为“东方剑桥”。中国核弹先驱王淦昌教授关于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就是在这里完成的;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李政道博士就是从这里读出去的。被国际数学界称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的苏步青教授在这里完成了许多数学论著。&
&&&&浙江大学的西迁办学被中共领导人彭真称为“文军长征”。&
&&&&此行,浙大学子将沿途经浙江建德,江西吉安、泰和,广西宜山,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寻访、追溯六十八年前浙江大学在抗日战火中举校西迁的历史篇章。
&&&&(记者袁胤)&
建德寻踪(重走西迁路之一)&
阅读次数:1536&
来源:钱江晚报&时间:&10:01:12&&
--------------------------------------------------------------------------------
&&&&自从12日雨中出征以来,今天进入第三天。12日晚到达桐庐已全身湿透,但是心情的舒畅却写在每个人脸上。13日,骑行队伍早上9点从桐庐出发,沿320国道继续前行。天气阴沉,时有大雨,中午12点到达建德新安江,总行程61公里。
&&&&下午3点,全队人员分成三批开展活动:一队6人前往梅城,寻访当年浙大办学点;一队5人,前往码头寻访当年浙大到建德的上岸点;其他人员留在新安江处理琐碎事务,给明信片盖邮戳、联系新闻媒体等。
&&&&1937年11月,浙大师生在竺可桢校长带领下,走水路从杭州分几批到达建德。据有关资料记载,浙大千余师生及眷属到达建德梅城后曾借用当地林场、天主堂、孔庙及民宅为教室和师生宿舍,并且还出版“浙大日报”。我们的任务是寻找当年留下的办学遗址及走访经历过当年那段历史的老人。
&&&&我们先寻找到资料中记载的天主堂旧址,但是现在已经被改建成电影院,没有留下任何遗迹,从附近居民口中得知天主堂在40多年以前就已被改建了。
&&&&在去孔庙途中,询问到一个对当年那段历史比较熟悉的老人,叫汪天保,80岁,他带我们到了当年浙大在梅城的办学总部,地址是梅城镇总府街114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老旧的二层楼。在门口我们看到一块1990年刻的石碑,上面明确指出当年竺可桢校长曾在此办公,在楼上我们找到竺可桢校长当年的办公室,并且通过里面居民(新安化工职员金子林)了解到,这里在浙大之后又成为另一所学校——浙江冶金学校的办公楼,并且对楼房进行过改造。
&&&&在当地居民的热情帮助下,我们了解到当年的孔庙现在是建德县第二医院,由于时间久远,知道这里原来是孔庙的人已不多,寻遍整个医院,我们找到三块石碑,一只用于安放石碑的石头乌龟,以及半只石头香炉。有两块石碑上的字迹已模糊不清,其中有一块字迹比较清楚,是清朝光绪年间立的关于重建建德学堂的。但是这些都只是证明这里是曾经的孔庙,并没有西迁的痕迹。
&&&&后来在医院中我们碰到一位白发老人,老人名叫张霖,今年83岁,浙大西迁到建德的时候老人在当时的严州初级中学念初一,他给我们回忆了那段历史,从他口中证实了当年浙大确实在孔庙办过学,并且在离开建德的时候把书籍和仪器送给了当时的严州中学,所以那时的严州中学是全国少有的不缺少仪器的学校。
&&&&以前的资料曾提到,那时的学生宿舍是在中心小学和一个叫万源当的当铺附近,但是这些建筑现在都已不在了,甚至连能记起它们的人都不多,所以没法考证。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浙大学子,通过挖掘这些被时间掩埋的历史,看到当年在战火硝烟中仍能坚持办学的前辈们的求是精神,以及老人们回忆往事时的激动与感慨,我们也被感染——在远离故乡的异地会有不同的梦吗?明天等待我们的会是什么?
&&&&(骑行队员阿MEI、BOY、枫沓、猴子供稿 戛戛 整理) &
吉安中学风貌依旧(重走西迁路之二)&
阅读次数:1661&
来源:钱江晚报&时间:&10:02:50&&
--------------------------------------------------------------------------------
&&&&7月14日晚,我们一行15人分两批踏上金华至江西吉安的火车,因为行程安排紧,所以全部都是站票。于是我们在各自车厢的一头占下一席地,先是站着聊天,还到乘客当中去讲我们的活动,我们的追求,然后铺上蓝色大垃圾袋,席地而坐。后来,困得不行的人倒地便睡。
&&&&夜深人静的时候,背贴着火车皮而坐,耳边是有规律的火车与铁轨的碰撞声。虽然闭着眼,却仿佛看到深山中穿行的火车和一眼望不尽的铁轨延伸到远方。
&&&&第二天早上9点多,我们在吉安站下车。因为一夜的通宵火车都没好好睡,大家精神普遍不好,于是到了住处就整顿休息。下午3点,我们便出发去白鹭洲寻找当年浙大办学的遗址。
&&&&据校史记载,“从日至次年1月20日,浙大师生从浙江建德出发,经金华、玉山、樟树,转抵江西吉安,行程752公里,平均每天30公里,饱受惊吓和风霜之苦,经受了考验和锻炼,幸亏人员和物资都无损失,平安到达目的地。”
&&&&“吉安在江西中部,位于赣江及其支流禾水汇合处。浙大迁到吉安后,教职员住在乡村师范,眷属租用了当地一些居民住房,学生则全部住入白鹭洲上的吉安中学。”
&&&&我们后勤队员四人先行去了白鹭洲上的白鹭洲中学(原吉安中学),在办公楼找到了办公室主任韦国平老师。简单的交流之后,他很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情况,还带领我们及后来赶上的11名骑行队员一起参观了白鹭洲书院和白鹭洲中学校史馆。关于浙大37年迁入办学,校史馆内也有记载。另外,韦老师还指出几座自当年一直保存至今的建筑。
&&&&后来,他又带我们去寻找当年浙大师生上白鹭洲的码头。时近傍晚,落日的余辉下,我们穿行在高高的蒲苇丛中,清风吹过来,是一种洗涤身心的舒畅。似乎在物质垃圾中埋浸得太久,好容易见到这样一所历史悠久,集现代教学、体育运动、户外野趣美景于一体的清新自然的学校,心中当真为之一震。当年竺可桢校长选址在这所有着将近700年历史的学校办学,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可想也是浙大能在那个战火硝烟动荡不安的年代得以生存发展的因素之一。
&&&&(苏波平) &
泰和遗迹湮灭多年(重走西迁路之三)&
阅读次数:1613&
来源:钱江晚报&时间:&10:05:07&&
--------------------------------------------------------------------------------
&&&&本报讯 昨天,“重走浙江大学西迁路”的15位队员已顺利抵达广西鹿寨县四排乡。
&&&&从12日出发至今,已经整整13天。我们一路风雨兼程,同时又要经受烈日暴晒,体力消耗巨大。目前,沿途经过了浙江、江西、湖南和广西4省。
&&&&我们每天骑自行车赶路的是11人,另有4人选择坐车,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轮换,这样可以保证大家有足够的体力骑行全程。
&&&&据粗略估计,出发至今我们行进的总路程已接近2000公里,而骑行的路程超过1000公里。
&&&&我们寻访西迁历史的第三站是泰和县。从江西吉安市到泰和县距离是45公里,自行车骑行3个多小时。这一路程并不很远,但一路上都是连绵起伏的山路,上坡连着下坡。当好不容易爬上一个坡欣喜往下望时,却发现迎接自己的是另外一个长坡,那时心里的感受真是有些无望。
&&&&不过,大家的意志都很坚定,加上一路的田园风光,这一段的爬坡并没有难倒任何一位队员。
&&&&当年西迁文风鼎盛
&&&&泰和又名白下,浙江大学迁往泰和之后将临时校址选在泰和城西2.5公里的上田村。该村古时有两座书院,即大原书院(又名千秋书院)和华阳书院,还有趣园和遐观楼(即藏书楼),当年远道学子负笈来学,文风鼎盛。当年,浙大师生抵达泰和后,稍事安顿,便继续教学,科研也未停顿。这在抗战时期国内各大学中是不多见的。当时教育部派人到全国各地巡视,认为浙大是所有西迁大学中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坚持较好的一所。
&&&&我们一行11人前往上田村寻找浙大办学遗迹。这时候刚好是农家收割期间,放眼望去全是金灿灿的稻谷,在阳光下闪着迷人的光芒。
&&&&经过一番询问,我们发现当年浙大西迁办学的遗迹差不多都消失了。68年时过境迁,当年的人与物都已不在。大原书院(浙大当时在泰和县的校本部)已被拆掉,改建成机械厂。当时浙大的大礼堂——萧氏祠堂现在的位置是在泰和六中内。遐观楼、趣园(当年浙大图书馆和部分教室所在)现都不见了,现在是一个电机场。唯一留下的是一行苍天古树,这是由当年浙大师生种下的。
&&&&筑堤垦殖惠存当地
&&&&当年,浙大师生留驻泰和期间,除办学以外,还为当地人民做了三件好事:修筑防洪大堤、创设澄江学校、协助开辟沙村垦殖地。但是现存的仅有一个旧码头和一条小路(当时的防洪大堤)。澄江学校当时叫实验小学,我们在途中遇见一位生于1935年的老人说,她念小学时实验小学已不存在。而垦殖场现已一片荒芜。看着这些历史的痕迹慢慢被时间冲散,无法再聚在时人眼前,心情也随之失落。
&&&&将近日暮时,我们抱着希望去寻找竺可桢老校长的夫人——张侠魂女士的坟墓。当年竺校长为学校日夜忙碌,无暇顾家,甚至其妻张侠魂和次子竺衡病逝都未及安葬又为迁校而奔波。日,张侠魂和竺衡母子葬于泰和松山。我们赶到松山姚家,但却从一位老人口中得知,大概上世纪70年代时所有的古坟墓都已被挖走。
&&&&在我们前往上田村的同时,另一队人去了泰和县档案局寻找当年浙大西迁泰和办学的档案,寻找到一份1936年度的《国立浙江大学教职员学生通讯录》。
&&&&西迁是浙江大学办学历史中很重要的一个时期,但是我们在泰和寻访的一路上,看到的却都是已被忘记的遗迹。现在记下这些支离破碎的片断,也仅仅只是一次经历的记载,如果能够成为浙大历史的一部分补充,能够引起更多人关注这一段历史,那也算是小小成果。
&&&&(本报通讯员 苏波平 阮氏妹) &
宜山依旧校舍无踪(重走西迁路之四)&
阅读次数:1726&
来源:钱江晚报&时间:&10:09:47&&
--------------------------------------------------------------------------------
&&&&昨天傍晚,我们“浙大学子重走西迁路”的15名队员,顺利到达广西宜州市,当年被称为“宜山”。一路骑行追思当年从鹿寨到宜山有150公里左右的路程,在一路美景中骑行,我们的心情不由得飞翔起来,那火辣辣的阳光似乎也变得稍许柔和了一些。
&&&&黄昏时分,快到宜山城区了。夕阳中,奇峰秀石的剪影变成了淡蓝的颜色,在夕阳的微红映衬之下散发出浪漫和温柔。
&&&&我们一边用力骑行,一边欣赏风景。与此同时,一种思绪渐渐涌上心头:我们的先辈当年在鹿寨到宜山的路途之中,是否也有我们今天的心情?
&&&&回忆当年,1938年的8、9月间,因形势所迫,浙大师生举校从暂借了8个月的江西泰和开始迁往广西宜山。行走到鹿寨、宜山之间的路途时,当时的气温、沿途的风景应该跟我们现在这个时节相差不远。但是,由于当年师生们大多数是徒步前行,所以迁徙的疲惫亦是不言自明。
&&&&烽烟年代勤练不怠我们对于浙大当年西迁宜山办学记忆的最直观印象,是一张浙大师生在宜山标营浙大操场打篮球的照片。画面上师生们在操场上的运动姿势,一如今天浙大校园各个篮球场上生龙活虎的年轻人。
&&&&只是,宜山浙大操场的背面是广西桂林、河池一带特有的山峰轮廓,这种特有的轮廓与“浙江大学”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这照片上的运动就变得不再是单纯的快乐,这场球赛也因此有了历史的韵味。校舍无觅感慨万千
&&&&今天,我们一路寻觅,终于来到宜山标营当年浙大校舍所在地。当年的校舍不见了,带来快乐的篮球场不见了,当年浙大办学的些微痕迹也不见了,一切都消失在历史的烟云里了。
&&&&然而,当我们一抬头,那张照片上的山峰轮廓却赫然展现在我们眼前,一下子把我们带进历史的轮回里。这曾经让我们在几千公里之外的杭州反复想象、回味的轮廓,如此真实自然,没有老照片的灰暗和陈旧,只是蓬勃满山的绿,沉静自如的安然,好像那沉重的昨天刚刚从它的脚下过去。
&&&&对着那刚刚闯入眼帘,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山峰轮廓,我们长久地注视着。
&&&&在它面前,曾经有几百名万里长征的浙大师生在此晨操、诵读、思索、研究;它的身畔,曾安卧着浙大的校舍、操场,有书声琅琅,有大师智慧的脚步;它也曾惊诧愤怒,当118枚日军飞机的炸弹炸毁了简陋的校舍、珍贵的教学实验仪器,还有走过千山万水的浙大惟一的那架钢琴!
&&&&龙江水仍偎依在山峰旁边,静静地流淌着。当年,我们的前辈也曾饮过龙江水,趟过江水躲避日军的炸弹。江水无语,江水带走她可以带走的那些,但是留给我们的,还有很多很多。 
&&&&(本报通讯员 王玲玲) &
重回苏步青的“山洞课堂”&(重走西迁路报道之六)&
阅读次数:132&
来源:钱江晚报&时间:&17:10:13&&
--------------------------------------------------------------------------------
&&&&8月6日,我们到达青岩。青岩距贵阳城不足60公里,是建于明代的古堡,当地人把堡字念作pu,是朱元璋为守护贵阳城在此修建的十个屯堡之一,一条窄小而平滑的青石小道,穿越小镇,也穿越了时空,迎祥寺的师悟法师说,我们是他接待的第一批浙大客人。
&&&&这条小镇上的主干道两旁都是小店铺,摆放在门口的大多是干菜、干豆、干椒和十分结实的豆制品,比如足有十公分厚的香干,有做成球状的,里面还夹着粒粒油肉的,今天对外人来说,只是好奇和采风,对65年前从宜山跋山涉水迁来的浙大师生则无疑是天堂里的美食了。
&&&&1939年西迁到黔的浙大师生中,一年级学生留在了青岩,分别在龙泉寺和迎祥寺上课。龙泉寺因失火现正在复建中。我们是在迎祥寺中探访时,偶遇了师悟法师。师悟法师对这段历史十分了解,他带我们来到了迎祥寺大殿的侧殿,那年,著名数学大师苏步青只有38岁,携妻儿一家数口人就住在这间侧殿中。
&&&&据史料记载,浙大数学系第一个微分几何的研讨班就是在迎祥寺旁的一个山洞里办起来的。迎祥寺是依山建筑,师悟法师领着我们在复杂的建筑中穿进,过堂、过廊,见到了隐蔽的洞口。这个山洞的洞口很小,里面的面积也大约只有20多平方米,但很长,一直可以通到两公里外的广场,当年,是青岩百姓躲避日机的天然防空洞,现在,它已被泥土堵塞,渐渐,记得的人就不多了。
&&&&我们钻进洞中,很暗,除了凉爽,够不上“别有洞天”,但苏步青很喜欢,他把大家带到洞里,对数学系的师生们说,“……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数学研究室,山洞虽小,但数学的天地宽阔,大家要按照已确定的研究方向读书,定期来这里报告,我们互相讨论……”,在这个无名的山洞里,苏步青向大家谈了自己近期研究微分几何的心得,这算是研讨班的首场报告吧。
&&&&为我们准确指点出浙大当年办学地点的,是现任贵州大学的党委副书记韩卉,她正是青岩人,而将她介绍给我们的,是贵州大学校长陈叔平,曾是浙大理学院的常务副院长,现在仍是浙大的教授。在我们相见的第一时间里,韩书记就将一份材料交到了我们手里,这是从《明清古镇——青岩》一书中复印的两页,介绍了苏步青教授在青岩一年中的点点滴滴。我们在青岩小镇上,见到比较多的是贵州史学会等编辑的另一套丛书中的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青岩名流与文物古迹》,介绍的人物有状元赵以炯、诗人周渔璜、孙中山的秘书平刚先生,再就是苏步青了。
&&&&一所大学,最终会被历史记住的,一定是那些对社会、对人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的人们。
&&&&(单泠/文 卢绍庆/摄) &
胜利会师第二故乡(重走西迁路之七)&
阅读次数:115&
来源:钱江晚报&时间:&17:24:49&&
--------------------------------------------------------------------------------
&&&&昨天上午,浙江大学8支肩负不同使命的小分队在遵义可桢大桥畔的《国立浙江大学黔省校舍记》纪念碑旁汇合。
&&&&在“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求是精神”的圆拱门下,8支队伍兴奋合影。他们分别是浙大学子自行车骑行文军长征路、浙大学生重走红军长征路、浙大青年教授支援第二故乡科技咨询、浙大博士生报告团、浙大研究生遵义挂职锻炼、追寻浙大文脉新闻采访活动、浙大教师自驾重走西迁路、浙大人文学院社会实践。
&&&&浙大党委常务副书记陈子辰在浙大师生“重走西迁路,会师第二故乡”纪念仪式上讲话中介绍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沿着抗战时期浙大的西迁路线风尘仆仆,一路赶来,相会在第二故乡。其目的就是为了重温光荣历史,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求是精神;就是为了不忘遵义人民的养育之恩,把前辈学长与遵义人民缔结的传统友谊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前来参加仪式的遵义市委副书记陈凌华说,我们是站在以竺可桢先生名字命名的桥旁,是历史把浙大与遵义紧紧联在一起,是艰难历程凝炼了浙大人代代相传的求是精神。浙大之于遵义,无疑是播撒科学的种子,遵义人民为铭记浙大特别是竺可桢老校长为遵义作出的巨大贡献,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座大桥,以光校长之德,以志市校之情,以扬求是之风。
&&&&《国立浙江大学黔省校舍记》为竺可桢亲题,立于1945年6月,碑文详记了浙大西迁的经过。这块石碑曾被埋于土中,1982年省立三中扩建校舍时被发现,后重立于大桥旁。为纪念石碑的经历,在石碑后不远,又有一块纪念碑,纪念了这段过程。
&&&&浙大校友幸必达正是西迁时期的浙大学生,他曾在浙大附中,继而又在浙大求学7年,他对今天的浙大学生们说,求是精神不仅过去有用,现在有用,将来也有用,不仅对青年人有用,对我这个80多岁的老人也有用。“求是”精神,让我受益了一辈子。
&&&&浙大人文学院学生潘慧敏说,“求是”不是简单的两个字,当年报考浙大时,只知道浙大是一所知名的大学,现在通过寻访,了解了浙大不平凡的这段历史,我为自己身为求是学子而自豪。
&&&&(本报通讯员 单泠) &
我們不是天使 我們終將飛逝 淪落在五光十色裡流浪
※&来源:·水木社区&newsmth.net·[FROM:&218.108.206.*]
下一页&共1页&“我运动、我快乐”――“农家乐”课程下的户外体育锻炼
&|& |& |&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我运动、我快乐”――“农家乐”课程下的户外体育锻炼
作者:&&&&校园采风来源:&&&&点击数:578&&&&更新时间:
校园采风录入:梅城幼儿园&&&&责任编辑:张雪&
上一篇校园采风: 下一篇校园采风:
【】【】【】【】【】
&建德教育信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建德教育信息网(包括相关部门、科室、学校)”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建德教育信息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德教育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建德教育信息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建德教育信息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建德教育信息网联系。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建德市教育局主办 建德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承办] 联系电话:5 技术支持: 网管信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时候跑步锻炼最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