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帮我ipad注册facebook账号个Facbeook账号

你的位置: >
> 【整个互联网的竞争完全进入了高节奏的竞争,拼的就是这种眼光和时间点的博取。你说,6个月的时间到底值多少钱?】重磅好文深度剖析移动互联网天价收购案:What’s up? WhatsApp!了解新生代的沟通习惯与数据之后,未来的FB依然可以继续辉煌
作者:牛牛同学综合整理网络资源最近的whatsAPP一下子进入了国内互联网讨论圈,什么都弱爆了,什么都资本、什么产品、什么用户、什么广告、什么小而精、什么大而全、什么套套、什么煎饼、什么牛腩、什么的什么?你们卖一个190亿刀试试。日,互联网界又讲述了一个屌丝逆袭的感人故事——FB收购Whatsapp,就连大洋此岸的牛牛同学也被震也被鸡汤到了。这又是一个国外很火国内很跛的应用,Whatsapp却低调的坐拥4.5亿活跃用户(微信约3亿)。现在,Facebook刚刚宣布,与移动即时通讯应用WhatsApp达成了190亿美元现金加股票的收购协议。就像之前对Instagram的收购一样,WhatsApp在被购后依然保持运作的独立性,特别是有别于Facebook Messenger。Facebook称,该收购将加速Facebook连结世界与信息的能力。而WhatsApp联合创始人兼CEO杨·库姆表示,“WhatsApp拥有极高的用户粘性和增长速度,这来自于我们说提供简单高效的即时通讯能力。我们很激动与荣幸可以与扎克伯格和Facebook合作,推动我们的产品继续增长面向全球更多用户”。根据Facebook发布的信息,190亿美元收购额里,包括40亿美元现金与价值大概120亿美元的Facebook股票。此外,协议还额外给WhatsApp创始人及团队提供大概30亿美元的四年行权的限制股,如果要把这一点加上,整个交易规模将达190亿美元。而WhastsApp的CEO 杨·库姆也将加入Facebook董事会。据称,WhatsApp现在的月活用户达到4.5亿,其中70%的用户每天登录,现在每天还新增100万用户,每天WhatsApp上发送的消息规模达到全球电信的短信数量,每天有10亿张照片、2亿条音频消息、1亿条视频消息通过该软件传输。据说,日,WhatsApp用户当天在上面发送180亿条消息,收到360亿条消息,三倍于上一年的水平。这对致力于连结互联网人与信息的Facebook来说,是一个莫大的威胁。去年11月份时,WhatsApp仅有50名员工。跨平台通讯应用WhatApp创办于2009年。WhatsApp应用非常简单。朴素简洁的界面,没有任何花哨的功能,核心功能就是帮助用户收发消息。相比于亚洲聊天应用微信、Line、KakaoTalk里的卡通聊天表情、游戏、社交圈分享等功能,WhatsApp一概没有。联合创始人兼CEO杨·库姆(Jan Koum)此前在雅虎工作过10年,他表示,深切地知道广告会如何破坏公司产品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他痛恨为了广告商去破坏用户体验,所以WhatsApp的收入一直是靠向用户收费,即用户下载WhatsApp需要每年交0.99美元。在去年7月,WhatsApp从一款一次性收费0.99美元的产品转变成每年收费0.99美元的产品,而且首次下载后可免费使用一年。这意味着对于想尝试使用WhatsApp的用户,这个产品可以免费使用了。这对吸引用户体验产品有很重要的鼓励作用。降低用户使用的门槛,可以看成是WhatsApp在应对越来越多聊天产品竞争的改变。过去,盛传有巨头有意收购WhatsApp时,库姆在Twitter上写下了Kanye West的这句歌词:“宝贝,你以为你自由了,但你只不过是金钱的奴隶。”现在看起来,只要价格足够有吸引力,歌词的寓意也是可以通融的。WHATSAPP的专注还是待价而沽,这个世界的变化太大,一个哈欠过去说不定就成就了160亿,似乎whatsapp有了励志的含义,但FB也不会是傻缺,第一代FB真在老去,凑巧WHATSAPP的用户年龄段真是18岁以下人群,对于谷歌的收购为何是10亿而不是160亿,因其二者的看待WHATSAPP的角度不一样,所以导致价值差异巨大, 毕竟谷歌是优秀的广告大师,从广告的层面上估算10亿的价值不算低,但FB需要是习惯,而不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当一个群体习惯这种沟通方式就难以改变,他可以很好的延续FB的社交模块,在了解新生代的沟通习惯与数据之后,未来的FB依然可以继续辉煌着,虽然WHATSAPP全年营收也就1亿美金,所以,从市值上来说,FB做了一个巨大的蛋糕,甚至这个蛋糕异常让人垂涎,但是每个人都在品尝着这蛋糕,160亿的轰动远胜过一切营销。在未来的一段日子,WHATSAPP都会印上FB大方慷慨的烙印,也再次让FB展现出一次肌肉,相比谷歌的10亿来说,FB又一次让新兴的创业公司了解到,被FB收购那才是核算的,谷歌被FB160亿拉入层次落差的营销陷阱之中,依然记得,对岸烽火来照的时候,有人被击中,有人逃生,有人被降服,最后的胜者与败者,又开始不断的轮回,犹如FB,犹如谷歌,下一个160亿的局依然还是值得期待的。牛牛同学认为:国外投资比较看重的是在未来趋势下创业的创新团队,国内投资比较看重的是产品背后的商户资源。前者要的是技术+商业潜质,后者要的是现成的商业资源。前者考验的是对未来的洞察力,后者考验的是对市场的把握度。所以国外巨头在进攻,国内巨头在围城。周鸿祎“今天中国互联网有了几个巨头公司,我认为他们很了不起,他们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互联网市场的价值。如果过了十年,还是只有这几家巨头公司,他们都是全业务,然后全竞争,那我觉得这个行业肯定不会有更大的前途”下面几篇文章分别是科普、数独、价值分析和产品人眼里的Whatsapp、好故事和背后的故事。非常精彩。欢迎小伙伴们留言拍砖。================================找牛网华丽的分隔线(序)Facebook天价收购WhatsApp的理由的市场因素分析1、收购是为了获得用户的移动通讯数据即时通信一直是Facebook的短板,前阶段收购Snapchat失败,就足以证明Facebook在获取移动通讯用户数据上表现的非常焦虑;而自身的Facebook Message一直没有令人惊叹的表现。其实我们可以把Facebook理解成为微信的朋友圈,用户在facebook上发布照片、文字状态、给好友点赞等等,这些数据的流动性和实时性都不如即时通信数据。因此,Facebook急需要一个能够和微信一样的产品,使得原有的数据和通信数据相互流动和打通,这样才能进一步的构建属于自己的移动生态圈,包括现在已经在微信、Line以及KakaoTalk 上已经证明了的游戏、增值服务以及O2O。2012年Facebook收购的Instagram并没有很好的补充Facebook在移动通信世界的数据,因为Instagram的架构和Facebook的架构并没有太大的差别,都属于社交分享网络。从大数据的价值角度上来说,第一,数据的数量决定了大数据的商业价值的基数是高还是低;第二,数据的维度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阿里巴巴有着大量的用户电商数据,但是它没有社交数据,这也是为什么阿里巴巴一直对社交网络念念不忘,在移动时代力推来往。而同样的道理也在腾讯的身上上演。无论是国内的阿里和腾讯,还是国外的谷歌和Facebook,都希望构建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用户数据,如果哪一天Facebook强大到收购eBay或者Amazon,也是不足为奇的。2、收购是为了增加与用户接触的时间早在2012年,就有一位名叫肯·塞纳的华尔街分析师就指出facebook面临大量年轻人流失的风险和趋势,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201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用户花费在Facebook网站的时间同比下滑12%。造成这种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12岁到17岁之间的用户和18岁到24岁之间的用户使用量下滑,这两个用户人群使用量分别比前一年同期下滑42%和25%。2013年Facebook发布第三季度财报的电话会议上,CFO伊博斯曼亲自确认这一事实:“环比来看,美国青少年的Facebook使用量整体呈现稳定,但我们发现日用户量出现了下降,特别是年龄较小的青少年。”为应对青少年用户流失,用户访问时间下降的趋势,Facebook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但是看它的策略,似乎是通过建立应用群来增加和用户接触的时间。比如Facebook推出独立新闻应用Paper,独立聊天应用Message,收购图片分享应用Instagram(instagram推出短视频功能,相当于是再生一个短视频应用)。我一直相信一个观点:用户时间恒定。用户看新闻,就没有时间看视频;用户看视频就没有时间看听音乐。但是有一件事情,却可以横贯多个场景,那就是即时通信。因此,即时通信无论在PC还是移动时代,都是基本的刚性需求,通过在即时通信上占据有利位置,就能最大程度占据用户的互联时间,其余的都可以向外延展和扩散。对即时聊天应用行业的影响今天在公司内部,也发起了一项关于190亿美元收购WhatsApp将会对全球即时聊天应用行业影响的讨论。从上面那张图,你会看到在拉丁美洲和部分欧洲国家,WhatsApp占据绝对尖峰的份额,微信在中国,Line在日本,KakaoTalk在韩国同样表现了一个尖峰结构。因此,我的观点是,只要现有这几大聊天应用,微信、whatsapp、line以及KakaoTalk不犯错误,市场格局已经基本定了。因为关系链产品几乎是很难相互渗透,唯有的突破就是迅速抢占尚未被开发的处女地或者说各方竞争优势还不是特别明显的国家或者地区。微信在哪里打,首先应该突破的就是东南亚,其次就是美国、加拿大、澳洲,第三就是中东和非洲。================================找牛网华丽的分隔线(正文阅读第一部分)《WhatsApp是什么?和微信区别是什么?》原载:搜狐IT 作者:晴然被FB收购的WhatsApp是美版微信吗?是,也不是。WhatsApp是个风靡英语国家的跨平台移动聊天应用(支持所有还活着的移动OS:Android, iOS, Windows Phone, Symbian……),在基本功能上跟“微信”在功能上非常类似;两者的图标还都是绿色的,都能通过手机里的联系人信息,查找也在使用该软件的人。图注:怪了事儿了,这些移动短信应用都偏爱“绿色”图标:微信、WhatsApp,Line,包括iOS自己的都是绿色。同样是利用网络传送短信,WhatsApp能像微信一样传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还能共享地理位置和联系人的名片。跟微信不一样的是:1. WhatsApp没有类似“朋友圈”这种泛社交功能,没有神马公共账号,不具备媒体属性。2.没有游戏平台,也没有表情商店。3.不支持PC端,不能扫什么二维码,没有类似“一起按”这种简便的加好友功能。4.在聊天过程中,不会出现“对方正在输入…”这句话,但是如果你的信息传送成功,会在信息方框右下角显示一个绿色小勾勾,如果对方“已读”该信息,则会出现两个小勾勾(如下图)。另外,WhatsApp还会显示对方最后上线时间,这点微信是木有的。图注:打两个小绿勾就代表对方已成功接收并且阅读我发出的信息。5.可以一键拨号,但是通话不会通过互联网,而是你的电信运营商。6.每个用户必须自定一个别人能看得到的状态,可选状态都是WhatsApp预先设定好的,如有空、正忙、在学校、电池快没了、在睡觉……不能自定义。一点点背景资料:WhatsApp是由两位前雅虎员工创立的,总部也设在硅谷。“WhatsApp”介名字的灵感源于英语中略带调侃意味的招呼用语“What’s up?”,也就是后者的谐音。2013年12月,WhatsApp宣布其每月活跃用户数已达4亿,高于微信同时期公布的2.7亿月活跃用户。此外,WhatsApp在全球范围内(尤其美洲)的接受度灰常可怕!小编从2013年底市场分析公司OnDevice的报告中举几个代表国家:截至2013年11月,WhatsApp在美国(北美代表)移动用户中的使用率已达35%,仅次于FacebookMessenger的46%,位列第三的是24%的Twitter。在巴西(南美洲代表)的移动用户中,WhatsApp的使用率已高达72%,高于第二名FacebookMessenger的49%,位列第三的是30%的Skype。在印尼(南亚代表)的移动用户中,WhatsApp的使用率高达68%,高于FacebookMessenger的47%,BBM位列第三,使用率是34%。另据应用分析公司Onavo2013年6月的数据,WhatsApp在欧洲地区众多国家的iPhone用户覆盖率都已超过90%。当然啦,中国(除台湾香港)的格局截至去年底依然长成介德行:微信使用率93%,新浪微博46%,Skype6%。Facebook收了WhatsApp,等于吞下一块世界人民(除了中国银)都爱吃的大饼,以后胃口只能越来越大。微信野心重重的全球化征程是不是又要yellow了?!春节前发给北美用户的那些免费餐票是不是都白瞎了。================================找牛网华丽的分隔线(正文阅读第二部分)搞明白啥是WhatsApp,我们来看看关于WhatsApp的若干数据,量化的感受一下WhatsApp的强大和“NoAds! No Games! No Gimmicks!”的理念。个人建议:在我朝做产品,不要盲目的因为WhatsApp的漂亮数据,就把纯粹的极简奉为产品圣经,还是相时而动为妙……《数读WhatsApp的故事:450、32、1、和0》原载:36氪 作者:Chloe2011 年 Sequoia Capital 给WhatsApp 投了800 万美金,如今后者以190 亿美元天价卖给了Facebook,回报不须多说,看投资方SequoiaCapital拿四个数字讲述 WhatsApp的故事:450、32、1、和0。450mWhatsApp拥有4.5 亿的活跃用户,而且比其它任何一家公司达到这个Level 用的时间都要短。就在9 个月前,WhatsApp对外公司的活跃用户量还是2 亿,不过已经超过Twitter 了。难以至信的是,WhatsApp的日活跃用户(针对那些仅是每月登录的用户而言)已经攀升至了72%。整个行业的标准水平也不过10%-20% 之间,仅有少数公司达到了50%。WhatsApp是过去150 年中驿马快信、电报、航空信直至电话、电子邮件上一环,是当下个人通信的代表。32即便按照世界上最为牛B 的科技公司的标准,WhatsApp也很精益。仅有32 名工程师,相当于1 名开发者支持1400 万用户,这惊人的比例业界从未听闻。这个传奇般的团队搭建的服务稳定、低延迟,每天利用Erlang 这种编程语言跨跃7 个平台处理500 亿条消息,且保持99.9% 的正常运行时间。1Jan Koum 一直把 Brian Acton(两位创始人)给它的一张便利贴(题图)在桌子旁,上面写着,“NoAds! No Games! No Gimmicks!”。以此提示自己专注于营造一种纯粹的Messaging 体验。这个原则在WhatsApp 不寻常的经营方法上可以看到。免费一年后,该服务定价1 美元/ 年——没有额外通讯费。Facebook 向Jan 和Brian 保证 WhatsApp将继续无广告,不会伤害 WhatsApp 的原则。Jan 作为Facebook 董事会的新成员,将继续捍卫这样的权利。0WhatsApp 至今在营销上未花一分钱。不像其它竞争对手,它在获取用户上也是零成本,该公司甚至没有雇佣一个PR。不过它的确与用户形成了强烈的情感纽带。Facebook花了190亿美元收购了即时通信应用WhatsApp。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笔很大的买卖。当然,我们在现实生活无法量化这笔钱到底有多少。但凡事有参照物,就可以给出一个相对直观的感受。接下来,我们就通过科技圈内的收购案给大家展示一下Facebook才是真土豪。2012年,Facebook收购图片社交网络Instagram,斥资10亿美元,因此WhatsApp值19个Instagram。2013年,雅虎收购轻博客Tumblr,花费11亿美元,因此WhatsApp值17.3个Tumblr。2014年,谷歌斥资32亿美元收购了智能家电制造商Nest,因此WhatsApp值5.9个Nest。2005年,新闻集团出资5.8亿美元收购了社交网站MySpace,因此WhatsApp值32.8个MySpace。2006年,谷歌收购视频网站YouTube花了16.5亿美元,因此WhatsApp值11.5个YouTube。2011年,微软出资85亿美元收购了网络通话工具Skype,因此WhatsApp值2.24个Skype。2012年,微软斥资12亿美元收购了企业社会化网络服务Yammer,因此WhatsApp值15.83个Yammer。2013年,微软收购诺基亚,花费72亿美元,因此WhatsApp值2.64个诺基亚。2005年,雅虎出资3500万美元,收购了图片分享网站Flickr,因此WhatsApp值542.9个Flickr。这个就不用图展示了,实在画不过来。================================找牛网华丽的分隔线(正文阅读第三部分)有理念,有数据就能触动FB的食指把WhatsApp一口全吞下吗?对FB有什么好处?WhatsApp为什么又愿意卖?分享这篇文章主要是来窥一窥WhatApp到底牛在哪里(此文微信其实是个打酱油的)。《WhatsApp和微信的价值分析》原载:企业网D1Net国内国外的互联网企业并购起来都是疯狂的。Facebook宣布将以16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IM软件全球老大WhatsApp。这将是近十年来最大的并购交易,同时也预示这Facebook下一个五年的发展方向。有意思的是,FacebookCEO扎克伯格将在下周举行的MWC2014上进行主题演讲,收购WhatsApp无疑让他和通信圈联系了起来。根据SEC文件披露,根据交易条款,Facebook将以1.839亿股Facebook股票,价值120亿美元,及40亿美元现金,全权收购WhatsApp。此外,Facebook还将向WhatsApp创始人和员工提供另外30亿美元的限制性股票,可在交易完成四年后执行。为何WhatsApp值160亿美元?宣布这笔收购后,Facebook股价下跌2.29%,市值为1735亿,这笔收购也就占到了公司的十分之一。无疑,这笔收购是一个重大举措。回顾WhatsApp的发展历程,2009年,两位雅虎离职员工美国人布莱恩·艾克顿(BrianActon)和乌克兰人简·库姆(JanKoum)创立,推出定位就是手机短信的代替品。从功能上看,WhatsApp非常简洁,就是帮用户收发信息。相比于亚洲聊天应用微信、Line、KakaoTalk里的卡通聊天表情、游戏、社交圈分享等功能,WhatsApp一概没有。2013年6月,WhatsApp在拉美和欧洲地区的iPhone用户覆盖率超过90%。这也是为何Line和微信无法顺利在欧美发展的原因。到今天,WhatsApp目前月活跃用户4.5亿。产品收入来源为用户付费。每个用户首次下载需要付费0.99美元,每下载一次后可以免费用一年。Facebook花巨资收购WhatsApp的强势理由有三:1.获取用户,虽然前者已然是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并且拥有FacebookMessenger这款社交软件,但在IM软件快速发展的市场中,WhatsApp依然垄断着欧美市场,自己做的机会不大。2.整合商业模式,用户群的导入后,Facebook会开始寻找整个人群的细分点,事实上,Line、微信等模式中的免费使用、社交游戏收费的方式是被证明成功的案例,这样的商业模式变化可能会融合出新的空间。3.收购WhatsApp有助于Facebook继续收编全球市场。目前Facebook用户超过10亿,但扎克伯格一直的梦想是纳入全球用户,两款软件依然有不同的用户群,这也符合Facebook国际化的路线。对于WhatsApp来说,卖给Facebook也有这么一些好处:1.谨慎的商业探讨。WhatsApp早晚会更商业化,而Facebook自己就是连续运营了多年,非常谨慎地迈着商业化的步子,卖给扎克伯格不会有过大的压力。2.依靠大平台后有利于拓展其他市场。如同Line很难进入欧美,其实WhatsApp也很难进入亚洲,目前三大IM软件在全球划地盘的初期已经结束,可以扩展的疆土几乎不剩,这时背靠大树,有利于新的拓展可能。3.可以更专注产品。接入大平台后,WhatsApp可以继续延续自己产品的发展,更为专注。虽然业务已经很庞大,但从公司规模上来说WhatsApp还是一个中小型公司。前辈卖了160亿美元那微信值多少?先来看看数据对比,WhatsApp目前月活跃用户4.5亿,而在去年Q3腾讯公布财报时曾透露,微信的月活跃帐户达到2.719亿,这里的数据包括了WeChat。在财报发布后,里昂给出了微信175亿美元的高估值,而高估值的核心在于上升势头强劲,东南亚、欧洲、拉美的市场发展相当迅速。但要注意的是,微信的高估值和内部整合的游戏、朋友圈社交、表情等内容有着很大的关系,这是商业化运作之后的形态。回头来看Line,去年Q3,Line透露计划在东京或纳斯达克IPO,外界的估值最高在280亿美元。这里面的溢利情况主要源自Line的高商业化程度。微信的所有商业化尝试都是在践行Line已经实验成功了的。不过,Line目前公布的月活跃度只有7300万用户,远低于微信和WhatsApp,所以前面的280亿估值也有不少水分。================================找牛网华丽的分隔线(正文阅读第四部分)好吧,以上三篇文章这个那个那个这个balabala了一大堆,由于小编层次太低,其实看完了也还是云山雾罩摸不着北,下面这篇产品人对WhatsApp的看法,编倒是颇有共鸣:“归根到底,互联网还是传统人类社会的信息化影射,一切的本源都是人”。这是最后一篇,来吧,撸完就更透彻了。《也谈谈对WhatsApp被收购的看法》作者:war132553 (来源: )这桩收购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多年来,Facebook一直在尝试介入IM领域,但始终不得法,尽管Messenger已经有了很大的占有率,但其固有的产品形态已经形成了太深的用户认知,总是无法抢占到领头羊的位置。Facebook和WhatsApp的关系,很像QQ和微信在中国市场。QQ和Facebook都积攒了大量的关系链,繁杂且冗余,用户已经懒得去管理,或者说无从管理。Facebook已经远远不再是私密社交了,太多的非私密关系链的引入,让这里更多的成为信息发布和接收平台。而WhatsApp则和微信一样,在一片从未耕耘过的土地上,凭空崛起,将旧的关系链一并拔除,重新建立起新的,且基于移动互联行为的关系链,基于手机通讯录,实名且保证信息真实性。这两种关系链的区别是什么呢?社交关系可简单划分成公开和私密,公开关系只需要单项确认,典型是Twitter;私密关系需要双向确认,典型的是Facebook。随着互联网发展到这个阶段,私密社交关系也产生了进一步的分化,即熟人私密关系和非熟人私密关系,二者在沟通场景和频率上明显不同。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中国,你有个工作合作伙伴,最先与其沟通的方式肯定是QQ,关系如要更进一步,你会加他的微信。微信挑战QQ就是抓住重建关系链这一条契机,但微信会革了QQ的命吗?不可能,两种私密社交圈只会有份额的互相抢占,不可能完全吞并另一方。这是人类社会关系决定的,互联网只是将这种关系信息化了而已。我们会使用两种产品来分别维护两套关系,并且这种关系的分化还会继续进行并强化。目前来看,普适的社交关系只集中在这两种,但将来会有第三种么?也许会,到时候没准会又促生另一个伟大的产品。回到Facebook和WhatsApp,同样的道理,Facebook想要在IM领域做到霸主地位,需要最适合且稳固的熟人关系链作为基础。但其已有的关系链已经是非熟人私密关系了,不可能精简。而WhatsApp则成功地抓住了这个契机,将熟人关系的IM做了起来。Facebook不想也不可能颠覆自己的关系链,这是大公司的通病,也是发展的规律。所以,Facebook只能收购WhatsApp,一是为了更加赚钱,二是为了活得更久。因为早晚会有一个产品,搭起新的关系链,并在这个关系链上建立一个王朝。啰嗦了一堆,回到WhatsApp这个产品本身。简单试用了一下,不细谈产品体验细节了,只有个明显的感受,这绝对不是一家中国企业的产品。很典型的欧美文化,平等、公正、直来直往,不会绕圈子,没有乱七八糟的推荐,整个产品只有一个目的:即时通讯。WhatsApp在全球做了4.5亿的份额,在最重要的北美地盘,微信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为什么?一个产品要聚焦没有错,但从开发储备、产品架构、设计、细节体验来讲,微信并不输对手,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但市场份额却始终被打压。我觉得,这已经上升到文化层面了,已经不再是产品设计、技术优化能够解决的问题。欧美市场有普遍的付费习惯,有尊重知识产权的习惯,中国有?欧美有普遍的隐私意识,中国有?欧美有公平的开发者-用户关系,中国有?开发者巴不得跪在地上求用户用自己的产品。这话说得稍显极端,但事实就是如此。所以,用户下载WhatsApp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在重建新关系链的过程中,选择自己最舒服的,意识形态上最能接受的一种APP。Line和微信现在玩表情,我和美国的叔叔聊天,最多就是笑脸“:)”,简单、直接、聚焦,这是一种观念上的挑战。至于将来WhatsApp会不会也做其他的SNS功能,会不会与Facebook做进一步的整合,倒也说不准,但归根到底,互联网还是传统人类社会的信息化影射,一切的本源都是人。P.S.我所说的,都是错的。上述结论都是基于成功者的事实,仅供大家一乐。================================找牛网华丽的分隔线(正文阅读第五部分)从WhatsApp 190亿美元被购,再看科技之朝生暮死当初百度收购91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战略布局是不能用价钱去衡量的。190亿美元,贵(小米当初若知道IM如此值钱……脑补ING……)!但却拥有了一个广阔的未来,若不搏,活不过明天,贵与不贵也就都与之无关了。至少这魄力,就让很多被新一代互联网人打败的老一代们心服口服。就像当年陈天桥在游戏免费大潮来临时的壮士断腕一样,一个字→_→帅!这一次,马克……性感……记得WA以前是说不卖的,呵呵……看来还是只有谈不拢的价钱,没有谈不拢的买卖啊。~_~对于这件事,腾讯应该会觉得蛮提神的。其一,至少证明了自己的战略战术是正确的→_→IM+社交;其二,国内虽然敌人林立,但也算是优势、差距明显,但国际化的道路就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了→_→士志于弘道,任重而道远,市值比腾讯还大的FB已经开窍,是该提提神啦。10亿美元拿下Instagram,你当时认为Facbeook疯了。30亿美元求买Snapchat,你又觉得Facebook是在烧钱。190亿美元收购WhatsApp,你终于吐槽说Facebook是在为“钱多得没地方花”寻求解决方案。吴军在《浪潮之巅》里如此总结科技行业的发展规律(详细请参考找牛网文章《》):“科技的发展不是均匀的,而是以浪潮的形式出现,每当浪潮交替期,便会涌现新的窗口机遇,能否看清并赶上下一波浪潮,是决定大公司未来成败的关键要素。”这是一个关乎时间尺度的动态命题。“基业”的概念都在被颠覆,谈何”长青”?在二十世纪,被商业管理奉为圭臬的《基业长青》在全球范围内筛选被其认为符合“基业长青”原则的公司时,使用了以下六大标准:1、处于所在行业中第一流的水准;2、广受企业人士崇敬;3、对世界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4、已经历很多代的CEO;5、已经历很多次产品生命周期;6、在1950年前创立;最后,《基业长青》的这份列表只剩下了十八家公司,其中就包括摩托罗拉,《基业长青》的作者认为摩托罗拉拥有“不断的自我创新”、“不断改进公司的一切作为:创意、品质与顾客满意度”等优质基因,必然能够永续经营。然而,2011年,摩托罗拉作价125亿美元卖给了Google,在度过了难以止亏的三年之后,Google又以不到收购价的1/4(仅仅29亿美元),将摩托罗拉卖给了中国的科技公司联想。就像考古学家很难理解“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原因,《基业长青》对于工业革命的频率预估,仍然远低于后者的裂变速度。莱特兄弟1903年才发明第一家飞机,不到60年之后,阿姆斯特朗就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块脚印;市值一度超过2500亿美元的北电网络在十年时间内就遭破产清算,新的巨头苹果公司仅用25亿美元就收购了它的大部分专利;当腾讯在市值上跻身全球第三大互联网公司(仅次于Google和亚马逊)后,马化腾公开“危言耸听”,称自己很害怕,“巨人倒下时,身上还是暖的”,而素来以“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著称的腾讯,也开始频频收购,承认自己纵使家大业大。也走不了世界上所有的路。尽管《基业长青》已经洞察了“边破边立”的商业进化论,但是“基业”本身概念的颠覆,则使哈佛商学院们迫于变化压力而亟待更新教材了——Flappy Bird就是一个例子,没有公司,没有股东,没有财报,只是一个越南极客开发的手机程序,就在短短数月的时间席卷全球,用产品创造了全新的“基业”,更酷的是,人家压根就不追求“基业长青”,一旦觉得困扰多于快乐,就主动为Flappy Bird的生命周期画上了句点。以硅谷为代表的美国西海岸开创了新的基业共识,用太祖的的经典台词来说,就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无论是创业还是守业,都是以分秒为单位来应对环境变迁,与百年老店有关的理想,反而迂腐——iPhone出来之前,任谁都不会否认黑莓将成为一家基业长青的公司,谁都理解骆驼能被羽毛压倒,但是无人能够想像得到,那堆羽毛不是一根一根慢慢飘落上去的,而是转瞬之间就成吨的倾倒到了看似壮硕的骆驼身上。借由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新的窗口期,硅谷再次涌动起了恍如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创业热情,来自华尔街的扶持更使这一批电脑天才摆脱了车库的简陋环境,他们一如既往的爆发创意并通过编写代码将之实现,但是他们同时开始懂得资本财务、商业模式和市场营销的重要性,在与VC会面时也懂得换掉拖鞋。更重要的是,与乔布斯和比尔·盖茨那一代不同,他们没有过于浓厚的企业家情结,只要价码合适,他们并不反对将事业并入互联网巨头的矩阵里,与其说是享乐主义,不如说是性情使然——毕竟,自我价值的实现有太多种,将人生独占性地捆绑在事业上被认为是可悲的。WhatsApp的创始人Jan Koum四年前从雅虎离职时求职Facebook被拒,还曾排队领过食物救济券,当他创建WhatsApp并收到Facebook的求购邀约,按照苦大仇深的小说剧情,此时他定然应该轻蔑拒绝然后放出“滚回去等着爷过几年来收购你丫吧”之类的豪言吧,但是Jan Koum偏偏还就接受了,他还曾拒绝苹果和Google的会议邀请,却在2013年跑去诺基亚的世界大会,仅仅是因为对诺基亚的铃声有感情,硅谷更多的创业者们,大抵都是如此。“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浪潮带来了醉生梦死的人生价值观,同时也带来了朝不保夕的企业经营观,危机意识压在组织的最顶端,一边向下分解形成张力,一边驱动跑马圈的运动永不停歇。无论是CEO还是股东,都意识并相信时间的不可挽回性,他们就像在情歌里唱诵“有些事情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的男主角,人到中年蓦然回首,发现只有东莞能够提供暗恋学妹的体验,于是甩出大把钞票,企图拾回埋首书本时错过的情窦初开。皮条客们喜不自禁的迎接着一轮又一轮的土豪,并且尽心尽力的提供着“硅式服务”——“八号来自帕洛阿尔托,是您错过的移动照片应用程序,已经被用户点过八千万个赞,只要二十亿美元,不喜欢?没关系,请看下面的九号,清音、柔体、易推倒的她来自圣何塞,是您错过的……”在整个2013年,科技公司在美的IPO数量创下自2000年以来的新高,达到45家。而根据《福布斯》的统计数据,在105家市值高于50亿美元的科技股中,有70家跑赢了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尽管“并购取代了创新”的评价不绝于耳,但是仍有来自银行的大量投资者将科技股当作避风港,将曾经不屑一顾的TechCrunch拉入新闻订阅列表,对那群“疯狂的黑客”保持关注。中美两国巨头投资收购的同与异当Facebook巨资收购WhatsApp的消息传到中国,在时间上和大众点评宣布接受腾讯参股的发布会相隔不到十二小时,两起事件虽然各自独立,却颇为巧合的具备些许共同因素。Facebook和腾讯一样,都是PC网络社交领域的绝对霸主,而且基本都已在用户规模上触到天花板(或称之为“增长可预期”),在将PC资源向移动端进行移植时豁然发现效率太低,而且由于家大业大,整体转型速度远比不上早就在巨头盲区中耕耘生长多年的产品或服务,自己做太慢,又无稳操胜券的把握,只好砸下重金购买被自己荒废掉的时间成本。但是Facebook和腾讯——或者说中国与美国——在近年以来的并购案例上有着较大的趋势差异:中国的BAT皆是成立并领先十年以上的巨头,固然没能罩住整个互联网,但是相对结构稳定,线上的产值几乎已被瓜分完毕,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则成为了新的增长机会,加上中国行政力量的神出鬼没和不容忽视,纯粹互联网的雷区太多,最终还是要向传统行业示好,用资本整合的力量来改造传统社会形态。而在美国,除了Google之外,很难再有一家巨头能够与BAT一样涉足之广,而硅谷存在的愿景,至始至终就是为了颠覆传统社会形态,像Hulu这样被传统行业杂交出来的怪胎,只会在饱受鄙夷之后沦落到无人愿意接盘的地步,所以哪怕是像Airbnb、Uber这类与实业经济关联紧密的产品,也极力维持轻巧的本质,不愿过多的去与传统行业融合。所以Facebook收购WhatsApp,看中的就是WhatsApp的创新模式以及优质团队,是精英与精英之间的惺惺相惜,而腾讯投资大众点评,醉翁之意却在后者积累下来的商户资源,与大众点评是否是大众点评,其实毫无关系。早在2012年年末的时候,Zuckerberg就与Jan Koum有过接触,时值Facebook股价一泻千里,美国科技媒体猜测Zuckerberg可能对WhatsApp有兴趣,但是最终两人只是保持了良好的私人关系。在最近一次财报的电话会议上,Zuckerberg还在对股东承诺Facebook正设法改善Messenger在社交通讯领域的扩张,直到今年2月9日,Zuckerberg以“让我们一起连接世界”为开场白向Jan Koum伸出了橄榄枝,经过几天的考虑,就在刚刚过去的情人节当天,Jan Koum跑到Zuckerberg的家里,打断了Zuckerberg与妻子Priscilla Chan的晚餐,说“我想好了,我愿意”。(这段故事来自科技博客网站BusinessInsider,我知道看起来的确有点儿怪,但我绝对没有杜撰任何内容……)产品易朽,通讯永生通讯是社交网络行为模式中的终点应用,尤其对于公共社区而言,无论沟通得如何热烈,最终都需要用户相互交换通讯地址来实现社交关系最为根本的联系纽带。当邮箱承载着通讯工具的使命时,微软拿出4亿美元收购了Hotmail(与之同时,中国早期的ISP多以邮箱服务起家);当在留下即时通讯的帐号成为流行,AOL斥资2.87亿美元收购了ICQ(与之同时,中国的腾讯QQ开始一发而不可收拾);当Facebook和Twitter的主页地址被印入名片,资本市场先后以高估值拥抱了它们(与之同时,新浪微博在中国网络社交市场呈现出寡头格局);当得到WhatsApp之后,Facebook直接抬升了Kakao Talk、Line以及微信的身价,基于通讯录(熟人关系)的移动通讯工具,不仅是手机短信的掘墓人,也是搅动成熟社交市场的鲶鱼品种。就在2013年,Facebook的移动广告收入超过了PC广告,移动用户的高黏性打消了受限于移动终端屏幕而无法放置更多广告展示位的忧虑,尽管承诺会让WhatsApp独立发展,但是WhatsApp拒绝商业化的历史仍有可能就此终结,因为除开WhatsApp之外,所有崇尚简洁的移动通讯工具——比如Kik、TalkBox等——都在市场上败给了有着资本后盾和商业运营的竞争对手。让我想想,自从Instagram加入Facebook之后,坚持了约有一年半的时间,在2013年10月,Instagram正式宣布添加广告系统,在一份数据中显示,Instagram的广告表现在信息流中能够达到超过5%的点赞率,被Facebook认为会增加其业务规模。由于收购WhatsApp几乎用掉了Facebook接近1/3的现金,所以至少在继续积累几个季度盈利成果之前,Facebook都很难再出度阔绰出手。值得关注的是Google,自从Android发展顺利之后,Google就不再热衷于布局社交市场,它曾试探性的想要收购Snapchat和Path,却遭遇以热贴冷的滑铁卢,连雅虎在收购Tumblr之后,都在去年10月的全美流量排行榜上击败Google重夺第一的名次,坐拥近500亿美元现金储备的Google应当出来活动活动了。最后,据说阿里巴巴正在接触Line,从商务到资本层面的可能性都不排除,这是真的吗?* 一张图告诉你,移动互联网里的“一年”时间,价值几何:================================找牛网华丽的分隔线(正文阅读第六部分)国内很多人可能不清楚,之前messager 独立产品化之前,FB他们产品思路是取代邮件,不是短信,所以当初还主打每一个人唯一的邮件地址,向GMial挑战,互联网思惟,导致产品方向不同,移动互联网加速所以显得动作慢 ,他们以前认为会通过社交取代传统邮件,没想到其实发生革命的是IM 短信取代邮件!金山CEO对190亿是不是天价这个问题,讲了四点看法:1、从行业大势来看,互联网已经由最初单纯的产品单点竞争演变为“产品+资本”的立体竞争。资本的重要度在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将进入互联网,加大竞争程度。比如Facebook市值1600亿美金,以前大家所谓的“天价公司”,包括小米第四轮融资100亿美金估值,这一切都让你发现,资金在更快速地进入这个行业。同时,它也使得资金正在成为竞争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变化就在于:以前只用产品竞争的互联网公司现在开始解决问题了,这是一个行业进入最繁盛期的一个标志。以前大家对于资金都不管不问,因为少嘛,所以只能用产品竞争。现在,当大家拿资金去解决问题后,中国这种大并购就开始大幅地出现。而且,一旦资金被认可后,你的每一次并购,就像百度花19亿美金收购91助手,最后得到的都会是更多的资金回报。2、从移动市场的权限来讲,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可能会变成基础构件,绝对不是一个小属性或简单的应用。在移动社交这块的市场,我觉得它不是PC社交的10倍,可能是100倍。因为移动跟身体贴得越来越近,使社交被极大地延展。马化腾曾经总结说,QQ差点被微信颠覆,也就几个月的时间。包括我们一年前推出的一款清理手机垃圾的移动工具——猎豹清理大师(Clean Master),它现在在Google play的全球下载总榜排名第五,而排在它之前的四个应用和之后的两个应用都是社交,只有我们一家是工具。这充分说明了,移动互联网正在极大地扩展了社交的品类。大家对社交的这种依赖性在急剧增加。我认为,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就是通过移动社交来完成。还比如微信红包为什么对阿里的支付宝冲击那么大?因为在PC互联网,社交只是你的一个小属性而已,或者一个简单的应用。但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可能会变成一种基础构件。今天整个行业表现出来的这种势头也在不断佐证这一点:有数据显示,除夕和初一两天,参与微信抢红包用户就超过500万;包括快得打车,上线也就不到两年,现在每天全国的交易额已经达到了1.8亿。我认为,在社交领域还会非常多新的机会,Facebook在这方面大力的投入也是值得的。3、从竞争格局来看,whatsapp、line、微信等新的竞争对手的快速崛起,使得竞争不断加剧。如上文所说,社交的爆发力正在强劲地迸发,它可能会成为移动互联网操作系统的一种新的形式。既然它的能量那么大,巨头们肯定要重视。而且,随着instagram、whatsapp、line等社交纷纷崛起,微信在海外也做得不错,slapchat也在快速疯追,这个市场的变化速度非常快。而且,Facebook Messager 虽然量很高,但是它在Google Play 的评价上非常低。如果Facebook不去加强这一块,它所面临的威胁就会很大。毕竟社交市场远远不如搜索市场那么稳固,这样的话,Facebook出于自身安全的角度也是必须做出这样的举措。4、从自身和未来的发展来说,Facebook190亿收购WhatsApp实则是加强自身优势,不贵!在大鳄的核心领域,一旦出现被创业者领先的机会,是非常危险的。如果能用资金解决时间壁垒,再贵也值得。贵和不贵不是从经济学角度出发的,而是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出发的。互联网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成本,时间一旦被攫取了,就像马化腾说的,微信如果晚3个月,腾讯可能就被颠覆掉了。但是,微信早了两年,来往肯定就没机会嘛。这个就是同质化竞争的后果。我始终强调一点:互联网最可怕的壁垒不是资金,技术,而是时间。时间上一旦落后,大鳄也可能会被颠覆。这种颠覆的速度比我们想像来得还快。所以,Facebook出价的逻辑不是资产、收入、用户,而是自己被颠覆的可能性。如果腾讯购买了WhatsApp呢?用这个逻辑思考,从1000亿美金的角度来看,不贵。还有一个要强调:互联网赶超式的竞争基本没有成功的。除非领先者犯错,否则后来者想赶超它很难。对Facebook来说,不想做同质化地赶超,最好就是把它收购。此外,整个互联网在加速发展,如果我们用过去的眼光看未来就必然造成短视。回顾历史,当时看来的天价收购,现在证明都不贵。比如Google 12亿美金收购Youtube、雅虎10亿美金投资阿里、Facebook 10亿美金收购instagram,事后证明所谓“天价”都很便宜。因为整个行业在加速,若拿过去的经验做判断,这些公司好像都贵得离谱。等你再过一两年回头看,今天的Youtube是多么重要的内容资源,Instagram的图片制造量完全超过了Facebook,发展都非常好。从这个路劲来看,不是谷歌发疯了,而是它站在了一个我们没有看到的角度去看问题。如果我们认定社交会是一个一万亿美金的市场,如果你拿1000亿美金买下这块市场,未来它可能会由1000亿变成2千亿,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买呢。从投资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讲,道理也是这样。整个互联网的竞争完全进入了高节奏的竞争。传统的法则基本不怎么适用了。我们现在要拼的就是这种眼光和时间点的博取。你说,6个月的时间到底值多少钱?对于一个人来说,6个月只值半年的工资。而对于Facebook来说,6个月的时间可能就会占据互联网的半壁江山。况且,Facebook留那么多现金在账上也是没有意义的。今天的资本市场已经完全发生了颠覆,现金再多也比不上银行多。那么,现金怎么花出去,让它变得更有价值,就成为最关键的问题。或许,传统公司比较讲究资本回报率,而互联网则是通过对单一行业的主导之后形成不可想象的颠覆。互联网公司玩起资本这套,基本是传统公司所望尘莫及的。斗胆说一句,当资金大规模进入互联网的今天,互联网公司的任务就是把钱花出去。转载请注明: &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个facebook账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