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小架视频有多少种架

陈式太极拳的七种拳架
笔者收集有陈氏太极拳七种不同练法的录像,把这不同的打法作一比较,可以给人以启发。&
  一、传世的陈氏太极拳有多种法,温县陈家沟陈正雷所练的陈氏拳,称为老架。其一路拳第八式“搂膝”,在其它传世陈氏拳中叫做“初收”或“提收“。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杨氏大架中的“手挥琵琶”与这个“搂膝”很相象,套路结构及出现的顺序也很接近。众所周知,杨氏拳源于陈家沟之陈氏拳。从1849年前后杨露禅闻开陈家沟,到1935年以前杨澄浦定式杨氏大架拳,前后也不过80多年的时间,以杨氏拳为参照,可以看出陈正雷演练的陈氏拳,确是当年陈氏拳中兴大师、14世陈长兴所传的陈氏正宗老架。陈家沟人至今大多练的是这种拳架,陈氏18世陈照丕是这套拳的传人。60年代陈照丕回归故里陈家沟,陈氏19世陈小旺、陈正雷皆受其教益。这套拳架还可以与陈小旺所著《世传陈氏太极拳》一书相互对比参考。&
  二、陈家沟陈伯先所传陈氏小架拳,与陈氏老架一路拳布局也很接近,惟动作有所简化。老架一路中所谓“搂膝”的动作,在这趟拳里又叫做“初收”,再次出现时叫“再收”,左脚尖在前作虚步着地状,杨氏拳“手挥琵琶”双手与此动作相同。这趟拳的最大待点,是从一势向另一势转折时,腰胯有一个瞬间转体发劲动作,这个动作对转腰活胯很帮助。在腰胯发劲时,即便是“掩手肱捶”这样的发劲,手臂似乎并不主动向前弹抖,而是仅靠腰胯带动而已。此“陈氏小架拳”,与当年武禹襄赴赵堡镇得陈青萍所传之小(新)架,不知是什么关系。&
三、陈小旺在记录片《陈氏太极拳》中演的陈氏拳一路、二路片段,是陈氏17世陈发科晚年所定式的陈氏拳。陈发科于1928年应许禹生之邀,赴北京教拳,直到1957年去世,主要生活在北京。所以,北京练太极拳有成者多出于陈发科门下。据说,陈照丕
之父陈登科不习拳脚。陈照丕“学拳从祖延熙、鑫及族叔发科”。陈氏老架在陈照丕那里还没有变化,但从陈长兴晚年到陈发科晚年总计100年,陈氏拳有了一些变化,除多了缠绕外,还增加了不少细致的动作。仍以“提收”为例,在老架里名为“搂膝“,在陈发科定架里,这个拳式改为左膝提起、双手向前推按。令人印象很深的是,陈小旺在左腿提收时非常放松,脚而并未像长拳那样绷得很紧,符合顾留馨在《太极拳研究》一书里所说的对下肢、腿部的一些要求。&
  陈发科晚年定式的这一套陈氏拳,一路拳由原来的70多式增加至83式;二路拳由原来的40多式增加至71式。&
  四、陈发科幼子陈照奎,是18世陈氏太极拳传人,1928年生于陈家沟,1932年随父赴北京,1981年5月病逝。陈照奎是陈氏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大家。陈照奎所传的陈氏拳,是在其父晚年所定拳式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陈氏拳架。该拳式不但完全具备陈氏老架风格特点,而且有所发展,是陈氏拳发展过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其“金刚捣碓”在左脚铲出、右脚上步的同时,左掌手背向空中一个上撩掌,显得是那样的轻松活泼;“掩手肱捶”的多种打法;中盘、退步压肘、双震脚、左右金鸡独立之间转换时的双脚腾踏……无不给人极其强烈的印象。该拳有细腻的动作要求,演练起来十分引人入胜。初学时难度很大,学会之后渐入付佳境,玩味其中,使人有物我两忘之感。该拳仍沿旧习,自称为83式,其实何止83式。以中盘为例,退步压肘之后,1.先是一右手向外折打;2.然后身子下沉成仆步;3.再把重心移至左脚成独立步,右脚抬起、两掌推出;4.经过右脚下震等两个小过渡动作后,双脚腾空跃起、双脚踏地,双手交叉下叉;5.右手上撑、左手下榻,不计中间小过渡动作,如此五个节奏明确的动作才把中盘动作完成。由于拳架强调走低架子、裆走下弧,整套拳架运动量很大,所要以求演练者要有很好的腰腿功夫。石家庄的马虹先生是位知识分子,以中之躯从事陈(照奎)氏拳修练,知认方面最少迷惘,且前后八年追随照奎先生,是不可多得陈(照奎)氏太极拳传人。马虹先生以近古稀的年龄,录像教学,一招一式弥足珍贵。欣赏马虹先生打拳,犹如品味一幅有书卷气的传统中国画,充满了古老的东方文化气息。&
  有人以为这套陈氏拳与陈氏架相比变化较大,如果把陈发科晚年所传拳架说为“定架”的话,陈照奎的这套拳可称之为“定架”的话,陈照奎的这套拳可称之为“新架”,但马虹说“陈老师认为这是不对的”。马虹追随陈氏多年,定然不会妄语。据说陈照奎练拳,立身中正,拳势低沉;舒展紧凑,潇洒大方;阴阳转换,刚柔开合;配合巧妙,趣味天成。真是动如猛虎,静如处女;轻若流云,稳若泰山;似彩球滚动,似蟒蛇翻腾。惜哉,一代宗师之绝艺,今日已不复再见矣!&
  五、从1928年至1957年,陈发科在北京传拳近30年。北京是人杰地灵之所在,王建春录像所演练的陈氏一路拳,是在陈氏晚年所定的拳架基础上有所变化,赋予了陈氏拳另外一种风格,缠绕环的动作,把各个拳式连接起来,使人耳目一新。这趟拳从起势的金刚捣碓,右手的撩掌至右膝上方即下再上走,然后一个右手握拳向内螺旋转环,在旋转中把拳举起,然后向下再完成“捣碓”动作;由第八式的“斜行拗步”至第十式的“前堂拗步”,中间要经过一个“提收”,王建春在演练这三个式子时,通过一系列在右手复杂的旋转动作,一气呵成,不留一点痕迹;5个“左右倒卷肱”连续不断,在两个动作的衔接之间,有一个类似形意拳退步劈掌的瞬间发力。诸如此类在陈氏拳缠丝劲基础上的丰富变化,是不胜枚举的,最精彩的是收势前的“当头炮”,使拳套达到高潮。观赏完王建春的这趟拳,再体会一下王宗岳说的:“太极拳,一名长拳,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太极拳应该怎样炼,不是一目了然了吗?这趟拳以中速进行演练,不可太慢,太慢则神滞。对于中年人来说,以中架演练,运动量亦属中等,一趟拳打下来令人有心旷神怡之感。这趟拳虽有所变化,但并未离陈氏拳之本,只是加强了陈氏拳的“诸靠缠绕”之连贯性,不知是否可以称之为“变架”。&
  六、冯志强是在世的一位陈氏拳大家,他18岁向胡耀贞学气功,20岁向陈发科学太极拳。经过继承和研究,又加上自己的心得,创编了太极混元功。将太极混元功法揉进陈氏拳,马志强不仅在修练陈氏拳,而且在修练混元内气功。所以说,马志强的陈氏拳偏重强调的是“气”,这是陈氏拳原来所不具有的。冯志强演示的陈氏一路拳,根据一些学习者的愿望,把重复的式子去掉,不重复的一个不少,缩减为“陈氏太极拳精炼48式”;二路拳则依原来的结构未予缩减。冯志强在演练这两路拳时,细节动作变化较大,其定势时尚可窥陈氏拳之原貌,过渡式则有不少新意顺势而出。冯志强以几十年对气功和陈氏拳的体悟,演练起来似不经意之中随心所欲而不越规矩。中国写意画论中有“得意忘形”之说,以“内家拳”明、暗、化三种境界之旧说,冯志强可说是“得意忘形”已臻化境矣。整个教学演示的每个招式,都是由冯志强亲自示范。或许是年龄的关系,冯志强教拳不主张太大的发力,即使是陈氏二路拳亦是如此要求,这是对的。老子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是说大风大雨总不能长久,“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轻缓的练法对人“直养而无害”,太极拳之所以有广泛的适应性,其特点也正在于此。冯志强似乎并不反对陈氏拳“闪惊巧取”之技击特点,在教一路拳的“摆莲跌叉”时,镜头中特别出现了一位年轻人,腾空一跃作摆莲然后落地跌叉,动作十分精彩。冯志强大约对此位弟子是很得意的。&
  中国古代哲学中“气”的问题,是一两句话说不清楚的。气是“物质之气”还是“概念之气”?气功之气和修道之气,具有普遍性吗?没有一个近代科学意义上的明确说法。总之,“气”给人一个很“玄”的感觉。陈氏拳也讲“气”,从马虹的演示中,也只是体现了呼吸与动作的配合,是所谓“内家拳”心与意合、气与力合中的一个训练环节罢了。陈照奎曾有一个很明确的说法:“练拳式时,……还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丹田,动作都由带动,在这种情况下,凡意守的有关部位的神经都处于一定程度的兴奋状态,而致血液循环加快,毛细血管扩张,发热,发胀,出汗,并有如蚂蚁爬行般的刺痒感觉。手臂足部运动时,如同以小棍拨水的簌簌抖动的感觉,会阴、涌泉等穴位和小腹部分的震动和冲击等等
。这是我们已经体验到的,其他未列在内,其中有些感觉和现象是其他远动后所没有的。对这有什么功能,我们虽还抱着存疑的态度,但从根本说,只是生理所固有的而平常不显著的现象罢了。”陈照奎特别指出:“人体的动动虽然很很复杂,但所遵循的仍然是人体力学的规律”,“既使‘内劲’到了‘相当’火候,也同样得遵守客观规律。”所谓太极“内劲”、“内气”,如此而已!录至此处,使人不能不感叹陈照奎的实诚,惜哉,一化陈氏拳宗师!&
  七、门敢红演练的陈氏拳竞赛套路,可说是陈氏拳的现氏型。全套81式无有重复,是陈氏拳一路和二路的综合,其中“单鞭”、“六封四闭”、“掩手肱捶”等多个拳式出现了左势,是陈氏拳原来所没有的。陈氏拳竞赛套路的出现,无疑丰富了陈氏拳的内容。在练法上,竞赛套路廛究每一招式的规范化,从比赛角度看,一人打一个样,各人打一种风格,是无法进行比赛的,不规范化怎能进行比赛呢?毫无,在比赛场上,把套路规范化是非常的重要的,规范化过程中,为了比赛的需要,在不悖于太极拳的原则下,稍稍离开一点陈氏拳的原貌,也在情理之中。比如,传统陈氏拳的“二起脚”是在原地所谓“旱地拔葱”平地跃起,门敢红在演示时往前跨一步跳打,也并没有什么不好。门敢红打的陈氏拳竞赛套路,如游龙戏水、吴带当风,其动作势正招圆,规范到位,松稳低沉,难度大、运动量大,达到如此之境界,确须下一番功夫。总之,是美不胜收,令人百看不厌。&
  传统陈氏拳为了适应比赛的需要,制定规范化竞赛套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留传统陈氏拳风格多样化问题,解决好传统与现代的统一问题,是摆在武术工作者面前一个艰巨的任务。瞎子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改编成弦乐四重奏和弦乐合奏,美则美矣,但失复了阿炳如泣如怨的风格,不无遗憾。如陈氏拳在武术运动会上,风格仅限于规范化的陈氏竞赛套路一家,则不利于上述各具风格的陈氏拳之发展。竞赛套路美则美矣,但并不能概括陈氏拳的全貌,如何解决?这是一个难题。&
  如果用书法艺术来比较以上七家陈氏拳风格的话,陈氏老架、小架拳犹如秦汉篆隶,古拙典雅;陈发科定架如晋唐正楷,端庄大方;陈照奎拳架如欧阳率直,法度森严;王建春演练如行书,流动飘逸;冯志强拳法如大草,狂放不羁;门敢红竞赛套路则如现代书艺,美不胜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教学--陈正雷
视频分解教学
第一式 预备式             第二式 金刚捣碓
第三式 懒扎衣             第四式 六封四闭
第五式 单鞭              第六式 护心拳
第七式 斜行              第八式 回头金刚捣碓
第九式 撇身拳             第十式 指裆
第十一式 斩手             第十二式 翻花舞袖
第十三式 掩手肱拳           第十四式 腰拦肘
第十五式 大肱拳小肱拳         第十六式 玉女穿梭
第十七式 倒骑龙            第十八式 掩手肱拳
第十九式 裹鞭炮           & 第二十式 兽头式
第二十一式 披架子           第二十二式 翻花舞袖
第二十三式 掩手肱拳          第二十四式 伏虎
第二十五式 抹眉肱           第二十六式 黄龙三搅水
第二十七式 左冲            第二十八式 右冲
第二十九式 掩手肱拳          第三十式 扫堂腿
第三十一式 掩手肱拳          第三十二式 全炮捶
第三十三式 掩手肱拳          第三十四式 捣叉捣叉
第三十五式 左二肱右二肱        第三十六式 回头当门炮
第三十七式 窝底大捉炮         第三十八式 腰拦肘
第三十九式 顺拦肘           第四十式 窝底炮
第四十一式 回头井栏直入        第四十二式 金刚捣碓
第四十三式 收式
陈式太极拳相关资料:
相关章节视频
相关名家视频相关演练视频相关视频
本栏全站武师武馆排行榜
论坛最新话题
全站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太极拳网您现在的位置:陈式太极功夫:老架二路
陈式太极功夫:老架二路
在线支付满99免快递费
作 者: 著
ISBN:7出版时间:页数:163
包装:平装开本:16开字数:
《陈式太极功夫:老架二路》简介:  文字通俗:是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写的书,文字浅显,图文并茂,每式配有“歌决”“释名”“图解”“要点”及“代表拳势”,便于初学者模仿自学。拳理统一:针对以往太极拳著作拳法与理论混乱,造成的拳术与理论不统一的现象,完全以陈式拳理立论,对陈家沟古典拳论进行释义。突出传统:以“传统的才是民族的”为出发点,突出原汁原味陈式太极的传统风貌,既有低势的跌叉,又有高起的跳跃及高腿法,是陈式太极的传统演练方法;推手、散手均突出了传统的技击形态。揭秘真传:太极内功、推手、散手是陈式太极秘不外传的功夫,本系列首次披露太极内功功理、功法、太极推手巧要,太极散手技法。
《陈式太极功夫:老架二路》作者简介:  马国相,出生于中医世家,陈式太极拳十二代传人,职业太极拳家。师承于陈家沟太极名宿陈启旺、朱天才二位大师,多次在国际、国内武术赛事上获得金牌。1987年在东北传播陈式太极拳,并首创“马国相太极武术学校”;2002年在广东珠三角地区创办“马国相太极武馆”,弟子遍及港澳台地区,在国际、国内武术、太极拳竞赛中摘金夺冠:教学之余撰写了数十篇武术教学、太极拳技击论文,发表于《中华武术》《武林》《武魂》等杂志上;2000年荣获全国陈式太极拳“十大名师”称号;同年被国际太极拳年会评定为“太极拳名师”,2001年5月创建了专业太极拳网站“马国相太极世界”,2009年荣获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称号;著有《我的太极之路》《太极初步》《太极拳的神韵》等专著。现任太极武馆馆长兼总教练。
《陈式太极功夫:老架二路》目录:第一章
陈式太极老架二路概论
陈式太极老架二路的形成与演变
一、老架二路来源于陈氏家传炮捶
二、老架二路的演变与完善
陈式太极老架二路的特点
一、中气贯足,蓄发相变
二、螺旋缠丝,虚实莫测
三、大开大合,舒展潇洒
四、蹿蹦跳跃,闪展腾挪
五、震脚发声,劲整威猛
老架二路的基本技法
老架二路的技法要领
一、平心静气,神舒体松
二、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三、沉肩坠肘,松腰落胯
四、内动外旋,随方就圆
五、手随身运,步随身换
六、气势鼓荡,震足促发
陈式太极老架二路学练程序
一、逐式分解,分段学练
二、明辨八法,由方到圆
三、先慢后快,先柔后刚
四、完整组合,一气贯串
五、快慢相间,节奏分明第二章
陈式太极丹田气的修炼
丹田与丹田气
修炼丹田气的步骤与方法
一、步骤与方法
二、注意事项
太极拳发劲窍要
一、逆腹式呼吸法
二、气沉丹田与丹田内转
三、太极拳发劲要领
1.丹田吞吐逆呼吸
2.擤气口呼“哼”与“哈”
3.蹬地拧裆紧四梢
4.内开外合对称求
四、太极拳发劲举要第三章
陈式太极老架二路
陈式太极老架二路拳谱
陈式太极老架二路图解第四章
陈式太极拳论释义
陈鑫太极拳论释义
一、《太极拳经谱》
二、《太极拳著解》
陈照丕太极拳论释义
太极功夫三段论
商品问答(0条)
暂时没有问答
本期限时抢购
抢购价:?3.501.0折
同类图书热卖榜
&10.1036折
&14.6049折
&13.0036折
&13.0036折
&10.1036折
&10.1036折
淘书推荐特价好书
&16.7049折
&12.2049折
&12.2049折
&13.7049折
&14.7049折
&11.8049折陈式太极拳家传功夫架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陈式太极拳家传功夫架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陈式家传功夫架又叫陈氏拳家传架,简称太极功夫架。功夫架分为一路89式和二路炮锤72式,是————陈瑜单脉相传的拳架,是最传统、最正宗的陈氏太极拳。为什么叫“家传”,顾名思义就是家里面传的拳架,这个“家”的范围有多广呢,大家查查资料应该就可以知道,以前“家传”基本上只等于父传子,子传孙。又&&&&叫陈氏拳家传架分&&&&类一路89式和二路炮锤72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的搏斗技击功能已经退居其次,所以以前只在“家”里面流传的拳架才慢慢传到外面,慢慢的被越来越多的人认知。陈氏太极拳功夫架第九代传人陈发科陈氏太极拳功夫架第十代传人陈照奎
陈氏太极拳功夫架第十一代传人陈瑜家传功夫架第十二代嫡传陈世武与其父陈瑜笔者学拳前也很苦恼,市面上有那么多种陈式太极拳,而且个个都标榜自己是最古老、最正宗的。那到底应该怎么区分功夫架、新架与老架呢,他们的区别在哪里?笔者查了很多资料,问了很多人,真是众说纷纭,在这里我就简单地用几句话概括一下:所谓老架就是在还很保守的年代最先外传到市面上、最先被人认知的拳架,故称“老”,也可以叫简化陈氏太极拳架;所谓新架就是在越来越开放的年代往外传得更多一点的拳架;所谓家传功夫架就是陈氏单脉相传的拳架。其实他们都是同一套拳,区别仅在于哪套拳训练体系更完整。
很多练习陈氏老架的“大师”们,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老架即架,但是他们又抛出了另一种说法,宣称老架是基础,练完老架才能练新架或者功夫架。试问以前陈氏闭门在家里面练的拳是不是也要先练老架?本来就是一套拳又何来先后?其用心可见!又说功夫架不合适老年人,只合适年经人,真是胡扯。
上文说过,功夫架、新架与老架的区别仅在于训练体系完不完整,笔者看到很多练习太极拳的朋友膝盖伤得哭爹喊娘的,实在于心不忍,这都是被“大师”们忽悠造成的结果。太极拳的训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没有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很难出功夫,而且还很容易出差错,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大师”和所谓的“太极拳冠军”练拳练到最后膝盖要动手术的原因。这些问题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方法对了,只要有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
天下太极一家,笔者并不是想引起争斗,只是希望能够帮助初学者明辨是非,希望太极拳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造福大众。功夫架在全国各地及海外地区都有流传,陈瑜老师有弟子100余人,许多弟子都在各地努力地传播这套拳架。
陈瑜老师是陈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照奎独子,功夫相当惊人,被人们称为“雄狮猛虎”,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正是陈瑜老师无私的把家传的最正宗的太极功夫架教给世人,我们才得以领略到太极拳的真正魅力。
陈瑜老师自17岁开始独立授拳至今,已近35个年头。为传播陈氏太极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曾到驻马店、丹东、汕头、长沙、常德、广西、河南温县、瑞士、珠海、揭阳、江苏的昆山、俄罗斯、香港、深圳、浙江、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授拳。慕名而来的还有英国、瑞士、新加坡、韩国、台湾、俄罗斯、日本、保加利亚、意大利、美国、法国、叙利亚、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员,以及全国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经他亲自指导的学员有几千人之多。经过其指导的部分学员在国内外武术大赛和国际太极拳年会中均获得了优异成绩。
陈瑜在继承家传套路的基础上,还创编了四十三式太极拳、二十六式太极拳。上海电视台、焦作日报、人民日报、重庆电视台、珠海电视台、湖南电视台、中央国际电视台、韩国电视台、《中国之翼》杂志、《2005年中国体育年鉴》美国英文国际武术杂志、德国武术杂志、俄罗斯电视台、《中国体育》、《珠海日报》、日本《武艺》、《武术》、香港《新武侠》杂志等新闻媒体都先后报道过他的功夫以及他的教拳事迹。
日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陈式太极拳的精髓,方便与拳友共同交流切磋。在弟子的协助下,做客太极网聊天室、日在太极网开辟了“陈瑜说拳”栏目。
日创办了“陈氏太极拳陈照奎拳术研究社”、并于2004年12月正式被北京武术运动协会,北京民政局批准,同时将名字更改为《北京武协陈照奎太极拳社》。并以“传承太极文化,弘扬武术精神”为拳社宗旨。
2005年、2006年4月先后两次协助北京市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举办了《第二、第三届陈照奎杯武术太极拳比赛暨太极拳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大赛》。
2006年创建陈瑜太极网,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在传播家传功夫架的练习方法及分享练功心得体会。[1]
2007为了更好的推广家传功夫架,陈瑜老师先后批准成立陈照奎太极拳社深圳培训基地,陈照奎太极拳社贵州培训基地,陈照奎太极拳社辽宁培训基地,并分别任命其徒王敏夫、曾召弟、宋玉芹等为负责人及教练。
2010年在北京成立北京世传精武太极文化有限公司,由陈瑜先生出资,主要从事陈氏太极拳功夫架的培训与推广等工作。
2012年10月起实行“培训授权”制度。先后获正式授权的培训分部计有天坛总部、陈瑜武馆、香港一分部、深圳一分部、黑龙江一分部。江湖有言:“教拳不教桩,传拳不传胯”;可见站桩和练胯的重要性。笔者练拳多年,总结出了一点门道:练拳应该从下往上练!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要先站桩练腿力,等站桩有了一定的基础就可以开始练胯,然后到腰,最后到肩膀到肘,然后手才能发力。这个顺序是不可颠倒的,否则你就会走很多弯路。
陈氏太极拳基本功之入门桩功我在这里就不详细叙述了,大家可以参考“-百度百科”,这个是入门增长腿力最快的方法,笔者站了整整两年。这里讲讲之练胯方法——定步云手涮胯。
定步云手涮胯跟一般的定步云手只有一点点区别,就是步子开到尽可能大,臀部要平行于膝盖或者低于膝盖(这不叫荡裆,这是练胯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尽快把胯练开、练活。以下是参考会长,深圳市、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老师的文章编辑整理的练习步骤:
双脚并步站立,两手自然垂于体侧,中指在裤缝的位置,沉肩坠肘,微收,脖子轻贴衣领之意,两肩自然下垂,胸微含犹如叹气时的状态。眼睛自然平视。耳听身后。
双腿自然屈膝下蹲,胯根内收,身体犹如微微鞠躬状,力量在两大腿上,双手同时从体侧向身体前方微双顺缠提起,然后身体微微左转,右手继续微微顺缠在体前中心线向前上方穿掌至嘴的高度(掌心斜向左上方,指尖斜向前上方),左掌同时向前按出在中心线右肘的高度(掌心斜向右下方指尖斜向右上方)。眼看前方微微偏上。耳听身后。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定步云手涮胯
身体微微右转、右掌同时逆缠向前微微偏右棚出(掌心向前指尖斜向左上方),左掌同时微顺缠向前偏右方微微切出(掌心斜向右上指尖向右前方)。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微微提起以脚跟里侧轻贴地向左侧磴出,要尽可能的把步子开大,尽可能的蹲低,臀部最好略低于膝盖。眼看左侧磴脚的方向。耳听身后。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定步云手涮胯
(一)身体微微右转,微沉右臀,右膝微微顺缠打开,同时双手在整体松沉的基础上自然外棚。
(二)身体右转,同时蹬右腿合左腿,重心左移;同时穿左掌,沉右掌,两手如同抱球状,右掌至中心线下颌的高度,左掌至肋间脐部略偏上,两手心斜相对。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定步云手涮胯
(三)身体左转,左掌同时逆缠向右上方棚出,高度在右太阳穴的高度(掌心向前微微偏右,指尖向右上),右掌同时顺缠向肚脐前中心线切出(掌心向左上,指尖向前微偏下),右肘的方向与右小臂的方向一致,不可夹或架。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定步云手涮胯
(四)身体微微左转,同时左臀微沉,左膝微微顺缠打开,双手在整体松沉的基础上微微自然外棚;
(五)蹬左腿合右腿,重心右移,同时身体继续微微左转,同时穿右掌沉左掌,两掌心斜相对如同抱球状,右手在中心线下颌的高度,左手在肋间肚脐偏上一点的高度。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定步云手涮胯
(六)身体右转,同时右掌逆缠向右太阳穴前棚出(掌心向前微微偏右,指尖斜向左上),左掌同时顺缠向肚脐前中心线切出(掌心斜向左上,指尖向前略偏下),左肘劲力方向与左小臂一致,不可夹,不可架。
如此反复练习,重心左右移动算一次。基本要求一组三十次到五十次。每天十组为度。坚持练习,可以快速把胯练开,练活。[2]前面讲过了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定步云手涮胯,讲讲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太极尺功活腰。
笔者把太极拳基本功训练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长腿力阶段,这一阶段得靠站桩,站板凳桩、无极桩等等;第二是开胯、活胯阶段,这一阶段最好是练定步云手涮胯;第三是活腰、合腰阶段,这一阶段得靠太极尺辅助训练。当然笔者不排除有其他的分法和方法,这些方法只是笔者本人觉得最有效、最的方法,愿与大家交流分享。
第一、第二阶段是最辛苦的阶段,这两个阶段练好了,到了第三阶段你基本上就可以体会到苦尽甘来的感觉。可惜的是,很多人吃不了苦,或者是找不到正确方法,一直在第一、第二阶段停止不前,这就他们所谓的“太极十年不出门”,其实只要方法对了,肯吃苦,太极拳跟任何武术一样都是可以在同样的时间里出功夫的,而且可能更快。
这几个阶段是无法跨越的,如果有哪怕一个阶段的基础没打好,太极拳别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一辈子也出不了功夫。当然养生的另外,但是如果养生的能稍微吃点苦,身体会好得更快,养生效果会更好。
闲话少说,我们进入正题。
太极尺有好几种练法,每一种练法都有不同的作用,这里我们只讲讲里面王敏夫老师传授的最常练的活腰方法。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太极尺功活腰1、预备式
两脚水平打开大概两步的距离,半蹲,双手向上托起太极尺到胸前高度。重心在两腿中间。沉肩坠肘,下颌微收,眼睛自然平视。耳听身后。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太极尺功活腰
(一)身体微微右转,右手往上、往里拧。同时右膝微微顺缠打开,蹬右腿合左腿,重心左移。左腰下沉。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太极尺功活腰(二)重心继续左移,身体左转,右手向下拧至肚脐高度,左手往里裹,右腰下沉。
3、左回式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太极尺功活腰
左膝微微顺缠打开,重心微微右移,右手回到预备式位置。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太极尺功活腰(一)左手往上、往里拧。蹬左腿合右腿,重心右移。右腰下沉。
(二)身体右转,重心继续右移,左手向下拧至肚脐高度,右手往里裹,左腰下沉。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太极尺功活腰
右膝微微顺缠打开,重心微微左移,右手回到预备式位置。
然后再到左式,如此循环。
此太极尺练法主要是训练腰胯一体,初学者经常是扭着腰,腰胯没有一起动,有时候胯动腰不动,有时候腰动胯没动,这样打出的劲力是不整的,没有杀伤力。只有把腰胯练到一体了,发出的力才透,才整。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太极尺功可以跟第二阶段定步云手涮胯交叉着练,只要架子放低一点,此功法同样对开胯、活胯有显著作用。[3]有了前面的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定步云手涮胯和太极尺功活腰基础后就可以开始练习太极球功。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太极球功也有好几种练法,每种练法都有自己的功用,这里只介绍一下陈式太极拳家传功夫架太极球功常练的两种方法: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太极球功1、两脚打开大概与肩膀同宽,膝盖微曲,含胸收腹,气沉丹田,双手抱起太极球在肚脐高度。
2、蓄力,双手垂直往上抛出太极球。注意:胯一定要放松,感觉力从地起,通过大腿到腰,再从手发出去;主要是用腰力,手只是起到一个辅助作用。另外不要憋气,初练此功不要刻意追求呼吸,只要自然呼吸就好。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太极球功
3、待太极球落到一定高度双手顺势把球接住,回到肚脐高度。再重复抛出。
注意:量力而行,不要砸伤自己的手脚,太极球抛出的高度要根据个人功力的深厚而定,太极球的大小、重量也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此功法主要是练习腰的发力,是陈式太极拳最常练的发力方法之一,坚持练习可以快速增长腰力。
二、前后运球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太极球功王敏夫老师演练1、两脚大步打开,半蹲,两手掌心相对夹住太极球在胸前高度(注意,不是两手向上托住太极球,而是两手心相对把球夹住,这样夹住的目的是起到锻炼手臂的作用),先吸一口气,沉肩坠肘,呼气时把太极球水平向前推出。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太极球功2、吸气,同时把太极球收回。呼气时再把太极球推出,如此一呼一吸,一出一回反复练习。注意,练习时动作要尽可能的慢,推出太极球时两手要尽可能往前推伸直。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太极球功此功法对锻炼臂力有很好的作用,同时对开肩也很有帮助。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太极球功是在练习者腰胯有了一定基础后才开始练习的,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容易练出死力。
另外笔者不太喜欢用钢制的那种太极球,太硬了,容易摔坏。笔者家里用的是一个里面灌满细沙的篮球,大概有13公斤重,手感还不错,大家可以拿一个旧的或者买一个新的篮球,在气嘴那个地方钻一个孔(其实就是把气嘴往球肚里面捅进去就自然有一个孔了,很简单),然后往里面慢慢灌沙子,最后再用东西把孔堵住,一个完美的太极球就做好了。[4](王敏夫老师根据在北京领拳时口令整理)
1、预备式  2、起势
提,双手到肩膀高度往远探,下沉,按,收到预备式位置  3、金刚捣碓  提,重心右移动,左手在左膝上方右手在腹前中心线,略走上弧线,挤,重心左移,左手在中心线右手在右膝上方,按,合,重心右移,右掌在中心线左掌在左膝上方,穿掌,右掌到嘴的高度,坐按,略走上弧线捋,重心左移,左掌在中心线右掌在外侧,右转身转右脚,裆走后弧线倒重心到右腿,双手前掤,收左脚提膝,斜角方向蹬出,略扣脚落地,坐按,翻掌挤,左掌在中心线右掌在右膝上方,左转身转脚到预备式的方向,移重心到左腿,撩左掌在太阳穴的高度,略下沉,合,收右脚上步穿右掌,翻左掌握右拳,提右膝同时沉左掌冲右拳,震  4、懒扎衣  冲右拳重心右移,推左掌重心左移,下沉,挂,重心右移,右拳变掌插,重心还在右,双手上掤到头的高度,翻掌打同时重心左移,坐按重心在左,双掌上下拉开重心右移,移重心穿左掌同时沉右掌,下沉,合,收脚,提右膝穿右掌,左掌在右小臂上立掌,下沉,蹬脚,移重心穿右掌,翻左掌坐按,拉开重心还在右腿,放远  5、六封四闭  右掌下沉合,重心移右,双掌提重心还在右,翻右掌掤重心左移,下沉按右掌翻右掌挤,叼托重心右移,下沉左右拉开重心到右翻掌略上掤,翻掌合手挑肘重心还在右,下沉合右腿挤肘,收左脚双掌按出  6、单鞭  双掌下沉开,重心在右,下沉合,穿左掌重心左移,右掌合在左小臂,右掌大中指捏拢,下沉掤圆,重心右移拉开,右勾手在肩高度,左手在腹前中心线,收左脚提膝,下沉蹬左脚,移重心,勾右脚,穿左掌到嘴的高度坐按,翻掌略走上弧线拉开,下沉放远  7、第二金刚捣碓  切下来重心继续左移,双掌上掤,翻掌挤,略走上弧线右捋同时重心右移,双掌下沉按掌,挤,重心左移,双掌上掤到头高度,翻掌挤略走上弧线右捋同时重心右移,坐按,翻掌挤,左转身转左脚移重心,撩左掌下沉合,收右脚上步穿右掌,翻左掌握右拳,提,震  8、白鹤亮翅  冲右拳重心右移,推左掌重心左移,下沉,挂,重心右移,右拳变掌插,重心还在右,双手上掤到头的高度,翻掌打同时重心左移,坐按重心在左,双掌上下拉开重心右移,移重心穿左掌同时沉右掌,下沉,合,收脚,提右膝穿右掌,左掌在右小臂上立掌,下沉,斜角蹬出,微扣脚,移重心穿右掌,坐按,收左脚同时双掌拉开,下沉放远  9、斜行  搓,重心继续右移,从中心线沉右掌重心同时左移,穿左掌,到头的高度翻掌同时挤右掌,以右脚跟为轴转身,劈左掌按右掌,移重心到右腿,提左腿,穿右掌,下沉,蹬左脚拉开,合,右掌到脖子根左掌切到左膝上方,捏左勾手,移重心到左腿,同时提左勾手按右掌,右掌从中心线上掤,拉开,下沉放远  10、初收  左勾手变掌,下沉双掌往中心线合,重心继续左移,上掤,拉开重心右移,下沉翻掌合重心左移,按,重心右移,收脚,提膝按掌  11、前蹚拗步  下沉,捋,双手上掤到头的上方,翻掌,蹬左脚劈,脚落地搭手,脚落实坐按,重心在右,转身转脚,移重心,收脚提右膝,下沉蹬,双掌上掤移重心到右腿,拉开,下沉放远  12、第二斜行  下沉重心左移,左掌在中心线右掌在外侧,坐按右移,右掌在中心线,左掌在外侧,坐按略走上弧线重心左移,左掌在中心线右掌在外侧,转身转右脚,移重心,收左脚,提,下沉斜角蹬出,双掌继续外掤,坐按,合,重心继续右移,左掌在左膝上方,右掌在脖子根左掌切到左膝上方,捏左勾手,移重心到左腿,同时提左勾手按右掌,右掌从中心线上掤,拉开,下沉放远  13、再收  左勾手变掌,下沉双掌往中心线合,重心继续左移,上掤,拉开重心右移,下沉翻掌合重心左移,按,重心右移,收脚,提膝按掌  14、第二前蹚  下沉,捋,双手上掤到头的上方,翻掌,蹬左脚劈,脚落地搭手,脚落实坐按,重心在右,转身转脚,移重心,收脚提右膝,下沉蹬,双掌上掤移重心到右腿,拉开,下沉放远  15、掩手肱拳  握右拳冲,重心右移,上掤合,重心左移,下沉挂重心还在左,拉开重心右移,上掤重心左移收脚提右膝,扎右拳左掌在右小臂上,震脚移重心,提,斜角蹬出,开,重心在右,合重心左移,拉开重心右移,右拳在右膝上方左掌在左肩的高度,掤,重心左移,双手继续上掤,下沉合,重心右移,握左拳移,重心打出右拳  16、十字手  开重心继续左移,左掌在软肋的高度,右叼手在太阳穴的高度,左手上掤右手下沉重心继续左移,合,重心右移,坐按,错步发力,重心偏左  17、第三金刚捣碓  双掌拉开重心右移,勾左脚合左掌收左脚提膝,斜角蹬出,移重心穿左掌沉右掌,翻掌合,收脚上步穿掌,翻掌握拳,提,震  18、庇身锤  推,重心左移,挂,重心右移,右拳变掌拉开重心还在右,翻掌斜前方插,双掌上掤,重心左移,跨右步合掌,握拳,拉开重心右移,下沉,双拳下扎,上掤,重心在右,下沉合重心左移,右拳在中心线左拳在外侧,右转身砸拳,下沉移重心到右腿掤右拳沉左拳,下沉扎右拳,从中心线上冲右拳,左拳同时拉到左软肋,双拳同时翻拳下沉,掤,重心右移沉压左肘掤右拳  19、青龙出水  重心左移掤砸右拳掤左拳,下沉,移重心掤右拳沉左拳,挑右拳,拉左拳,右拳翻拳合,插左掌,重心左移,握左拳合,重心右移,打  20、双推掌  右拳下沉合,重心在右,变掌提,翻掌右下掤出,翻掌挤,重心右移穿右掌收左掌,左转身转脚,移重心,收右脚上步穿右掌,下沉拉开,翻掌合手挑肘蹬右脚,移重心挤肘,收左脚推掌  21、三换掌  开,重心在右,下沉合重心左移,坐按拉开重心右移,翻左掌沉右掌打重心左移  22、肘底锤  拉开重心右移,穿左掌沉右掌重心左移,握右拳下沉合重心在左  23、倒卷肱  右拳变掌拉开上掤重心在左,翻掌合重心右移,右掌在脖子根左掌在中心线,收脚合,退步拉开,下沉放远,开,翻掌上掤重心在右,合,重心左移,收脚合,退步拉开,下沉放远,开翻掌上掤,重心在左,合,重心右移,收脚合,退步拉开,下沉放远  24、退步压肘  下沉左移,左掌在中心线右掌在外侧,坐按右移右掌在中心线左掌在外侧,坐按,左移左掌在中心线右掌在外侧,抱球重心右移,叼左手,砸肘重心左移,收脚,斜后方撤步打左掌,右掌在胸前  25、中盘  开,重心在右,合重心左移,开重心到右,下沉,按,捋,重心左移,翻掌,提膝打,震,移重心到右腿,收左脚提,斜后方撤步,合重心左移,拉开重心继续在左  26、白鹤亮翅  提左掌沉右掌盖,重心在左,拉开重心右移,穿左掌沉右掌重心左移合,移重心穿掌,坐按,收脚拉开,下沉放远  27、斜行拗步  搓,重心继续右移,从中心线沉右掌重心同时左移,穿左掌,到头的高度翻掌同时挤右掌,以右脚跟为轴转身,劈左掌按右掌,移重心到右腿,提左腿,穿右掌,下沉,蹬左脚拉开,合,右掌到脖子根左掌切到左膝上方,捏左勾手,移重心到左腿,同时提左勾手按右掌,右掌从中心线上掤,拉开,下沉放远,左勾手变掌,下沉双掌往中心线合,重心继续左移,上掤,拉开重心右移,下沉翻掌合重心左移  28、闪通背  下沉合肘重心左右,勾右脚移重心,扫腿打肘,下沉撩掌重心左移,坐按合肘重心右移,掤圆拉开重心在右,提左掌沉右掌转身盖,移重心,提左腿,斜前方蹬步,移重心穿右掌按左掌,双掌上掤到头顶翻掌同时以两脚掌为轴转身,扫右腿劈左掌按右掌  29、掩手肱拳  握右拳提重心继续左移,挂,重心右移,拉开重心左移,上掤扎右拳左掌在右小臂上震脚,移重心到右,提左膝,斜角蹬出,开,重心在右,合重心左移,拉开重心右移,右拳在右膝上方左掌在左肩的高度,掤,重心左移,双手继续上掤,下沉合,重心右移,握左拳移,重心打出右拳  30、大六封四闭  右拳提下沉合,重心在左,变掌提,翻掌掤重心右移,略走上弧线挤重心左移,下沉翻掌按重心右移,转身转脚,移重心,收脚提腿叼托,下沉拉开,上掤翻掌合手挑肘同时蹬脚,移重心挤肘收左脚双掌按出  31、单鞭  双掌下沉开,重心在右,下沉合,穿左掌重心左移,右掌合在左小臂,右掌大中指捏拢,下沉掤圆,重心右移拉开,右勾手在肩高度,左手在腹前中心线,收左脚提膝,下沉蹬左脚,移重心,勾右脚,穿左掌到嘴的高度坐按,翻掌略走上弧线拉开,下沉放远  32、云手  右勾手变掌按,左掌在中心线,重心左移双手上掤,到头的高度翻掌挤,左捋重心右移,右掌在中心线左掌在外侧,下沉坐按,收脚,提腿蹬,移重心穿掌翻掌坐按,收手收脚,移重心穿掌,翻掌坐按,蹬脚,移重心穿掌翻掌坐按,收手收脚,移重心穿掌,翻掌坐按,蹬脚  33、高探马  穿掌,翻掌挤,转身转脚,移重心,撩掌,下沉合,收脚提膝穿掌,下沉斜角蹬,坐按重心右移,上掤拉开重心左移,开,翻掌上掤,合,勾右脚移重心扫左腿推掌  34、右擦脚  下沉合,提重心在右,翻掌掤重心左移,下沉按,叼托重心右移,提左腿沉右掌提左掌,盖,移重心,双掌上掤,打脚  35、左擦脚  开,下沉合脚落地,坐按,转身转脚,移重心,双掌上掤,打左脚  36、转身左蹬脚  下沉,捋,翻掌提,打,转身按右掌撩左掌,左脚勾提,下沉合,握拳提,蹬  37、前蹚拗步  双拳变掌下沉合,脚落实坐按,转身转脚移重心提右腿,下沉蹬,双掌上掤移重心到右腿,拉开,下沉放远  38、击地锤  下沉重心左移,左掌在中心线右掌在外侧,坐按右移,右掌在中心线,左掌在外侧,坐按略走上弧线重心左移,左掌在中心线右掌在外侧,转身转右脚,移重心,收左脚,提,下沉斜角蹬出,双掌继续外掤,坐按,双掌握拳合,重心继续右移,左拳在左膝上方,右拳在脖子根,移重心提左拳扎右拳,左拳在太阳穴高度,右拳在中心线  39、翻身二起脚  左拳下沉合,打右肘,重心右移,左拳在左膝上方,勾左脚掤右拳翻左拳,移重心扫右腿砸右拳同时兜左拳,左拳前掤右拳下沉,右拳上翻和重心右移,提,打  40、护心拳  双掌下沉,右掌在中心线左掌在外侧,穿掌提膝,震脚横打掌,移重心到右腿,收左脚提,斜后方撤步,双掌下沉,翻掌挤重心左移,收右脚,双掌握拳下沉扎,掤起来,合,蹬脚,右转身砸拳,移重心冲右拳沉左拳,开胸,打,重心在右  41、旋风脚  双拳变掌往左下方切,双手上掤到头的高度挤重心在右,双掌右捋,重心左移,下沉翻掌挤出去重心还在左,收脚提右膝穿右掌,开,合,脚落地,坐按,转身转脚移重心,打脚,下沉转身双掌上掤,合  42、右蹬一根  双掌下沉拉开,重心在右,往中心线上掤,合,拉开跨左步,合,收右脚,握拳提,蹬脚  43、海底翻花  双拳下沉,提右拳扎左拳,右脚勾,提,打  44、掩手肱拳  左拳变掌下沉,上掤提右膝,扎右拳左掌在右小臂上震脚,移重心到右,提左膝,斜角蹬出,开,重心在右,合重心左移,拉开重心右移,右拳在右膝上方左掌在左肩的高度,掤,重心左移,双手继续上掤,下沉合,重心右移,握左拳移重心打出右拳  45、小擒打  开重心继续左移,左掌在软肋的高度,右叼手在太阳穴的高度,左手上掤右手下沉重心继续左移,合,重心右移,转身转脚,移重心收脚提膝,穿掌,脚落实坐按转身转脚,移重心,提,蹬脚拉开,移重心提左叼手,沉右掌,下沉按  46、抱头推山  双掌握拳拉开重心继续左移,翻,扎下来合,重心右移,双拳上提,掤,勾左脚,移重心,转身收右脚,掤,双拳变掌撩,重心在右下沉拉开,翻掌上掤,翻掌合手挑肘同时蹬右脚,移重心挤肘,推掌  47、三换掌  开,重心在右,合穿掌重心左移,坐按拉开重心右移,翻掌打出去重心左移,下沉重心右移,提,翻掌掤出,重心左移,下沉按右掌翻右掌挤,叼托重心右移  48、六封四闭  下沉左右拉开重心到右翻掌略上掤,翻掌合手挑肘重心还在右,下沉合右腿挤肘,收左脚双掌按出  49、单鞭  双掌下沉开,重心在右,下沉合,穿左掌重心左移,右掌合在左小臂,右掌大中指捏拢,下沉掤圆,重心右移拉开,右勾手在肩高度,左手在腹前中心线,收左脚提膝,下沉蹬左脚,移重心,勾右脚,穿左掌到嘴的高度坐按,翻掌略走上弧线拉开,下沉放远  50、前招  右勾手变掌按,左掌在中心线,重心左移双手上掤,到头的高度翻掌挤,左捋重心右移,右掌在中心线左掌在外侧,下沉坐按重心左移,挤,转身转脚,移重心,提左腿斜角蹬出  51、后招  穿掌,翻掌挤,转身转脚,移重心,上步穿掌,切,重心右移,上掤翻掌打重心还在右  52、右野马分鬃  抱球重心左移,右掌在腹前中心线,左掌在外侧,收脚提右膝,斜角蹬出去,移重心穿右掌,下沉,转身继续穿右掌,扣左掌  53、左野马分鬃  下沉左移,左掌在中心线,右掌在外侧,双手上掤,捋,重心右移,下沉,翻掌挤,以左脚掌、右脚跟为轴,同时右转身,右掌在太阳穴的高度,左掌在腹前中心线,移重心,收脚提左膝,斜角蹬出去,移重心穿左掌沉右掌,左转身,穿左掌扣右掌  54、大六封四闭  下沉合重心右移,右掌在中心线,左掌在外侧,上掤,捋,重心左移,下沉,翻掌挤出去,重心右移,双掌继续前掤,重心还在右腿,翻掌下沉右下捋,重心左移,翻掌提,左手变叼手,提,打,重心右移,上掤,捋,重心左移,下沉翻掌挤重心右移,转身转脚,移重心,叼托提右膝,下沉,开,翻掌合手挑肘同时蹬右脚,移重心挤肘,收脚按掌  55、单鞭  双掌下沉开,重心在右,下沉合,穿左掌重心左移,右掌合在左小臂,右掌大中指捏拢,下沉掤圆,重心右移拉开,右勾手在肩高度,左手在腹前中心线,收左脚提膝,下沉蹬左脚,移重心,勾右脚,穿左掌到嘴的高度坐按,翻掌略走上弧线拉开,下沉放远  56、双震脚  右勾手变掌切,重心右移左掌在左膝上方右掌在中心线,双手上掤到头的高度,翻掌挤,右捋,重心左移,下沉,翻掌挤,重心右移,翻掌,切,挑左掌切右掌,同时重心左移,盖,重心在左,拉开,重心右移,移重心穿左掌沉右掌,翻掌挤,收右脚合,翻掌下按,提腿震  57、玉女穿梭  双手前上托,提膝,蹬脚拉开,落右脚推左掌,上左步穿右掌,扫腿  58、懒扎衣  穿左掌沉右掌,翻掌合,合手跨步,移重心穿右掌,翻左掌坐按,拉开重心还在右腿,放远  59、六封四闭  右掌下沉合,重心移右,双掌提重心还在右,翻右掌掤重心左移,下沉按右掌翻右掌挤,叼托重心右移,下沉左右拉开重心到右翻掌略上掤翻掌合手挑肘重心还在右,下沉合右腿挤肘,收左脚双掌按出  60、单鞭  双掌下沉开,重心在右,下沉合,穿左掌重心左移,右掌合在左小臂,右掌大中指捏拢,下沉掤圆,重心右移拉开,右勾手在肩高度,左手在腹前中心线,收左脚提膝,下沉蹬左脚,移重心,勾右脚,穿左掌到嘴的高度坐按,翻掌略走上弧线拉开,下沉放远  61、云手  右勾手变掌按,左掌在中心线,重心左移双手上掤,到头的高度翻掌挤,左捋重心右移,右掌在中心线左掌在外侧,下沉坐按,收脚,提腿蹬,移重心穿掌翻掌坐按,收手收脚,移重心穿掌,翻掌坐按,蹬脚,移重心穿掌翻掌坐按,收手收脚,移重心穿掌,翻掌坐按,蹬脚  62、双摆莲  双上按重心左移,收手收脚,脚落实,移重心,双手上掤,翻掌挤,斜角蹬出,下沉,重心左移,左手在中心线右手在外侧,收脚,打  63、跌叉  握拳,左拳下扎右拳上提,震,双手掤圆移重心,提腿,拉开蹬脚  64、左金鸡独立  移重心冲左拳沉右拳,收右脚,冲右拳,双拳变掌,坐按,提右膝拉开  65、右金鸡独立  引一下下按震脚,跨左步,双掌右捋,双掌上掤,翻掌,捋,跨右步,下沉,收手收脚,翻左掌,拉开,提左膝  66、倒卷肱  双掌前后开,翻掌上掤,合,右掌在脖子根左掌在中心线,左脚下沉撤步拉开,下沉放远,开,翻掌上掤,重心在右,合,重心左移,收脚合,退步拉开,下沉放远,开翻掌上掤,重心在左,合,重心右移,收脚合,退步拉开,下沉放远  67、退步压肘  下沉左移,左掌在中心线右掌在外侧,坐按右移右掌在中心线左掌在外侧,坐按,左移左掌在中心线右掌在外侧,抱球重心右移,叼左手,砸肘重心左移,收脚,斜后方撤步打左掌,右掌在胸前  68、中盘  开,重心在右,合重心左移,开重心到右,下沉,按,捋,重心左移,翻掌,提膝打,震,移重心到右腿,收左脚提,斜后方撤步,合重心左移,拉开重心继续在左  69、白鹤亮翅  提左掌沉右掌盖,重心在左,拉开重心右移,穿左掌沉右掌重心左移合,移重心穿掌,坐按,收脚拉开,下沉放远  70、斜行拗步  搓,重心继续右移,从中心线沉右掌重心同时左移,穿左掌,到头的高度翻掌同时挤右掌,以右脚跟为轴转身,劈左掌按右掌,移重心到右腿,提左腿,穿右掌,下沉,蹬左脚拉开,合,右掌到脖子根左掌切到左膝上方,捏左勾手,移重心到左腿,同时提左勾手按右掌,右掌从中心线上掤,拉开,下沉放远,左勾手变掌,下沉双掌往中心线合,重心继续左移,上掤,拉开重心右移,下沉翻掌合重心左移  71、闪通背  下沉合肘重心左右,勾右脚移重心,扫腿打肘,下沉撩掌重心左移,坐按合肘重心右移,掤圆拉开重心在右,提左掌沉右掌转身盖,移重心,提左腿,斜前方蹬步,移重心穿右掌按左掌,双掌上掤到头顶翻掌同时以两脚掌为轴转身,扫右腿劈左掌按右掌  72、掩手肱拳  握右拳提重心继续左移,挂,重心右移,拉开重心左移,上掤扎右拳左掌在右小臂上震脚,移重心到右,提左膝,斜角蹬出,开,重心在右,合重心左移,拉开重心右移,右拳在右膝上方左掌在左肩的高度,掤,重心左移,双手继续上掤,下沉合,重心右移,握左拳移,重心打出右拳  73、大六封四闭  右拳提下沉合,重心在左,变掌提,翻掌掤重心右移,略走上弧线挤重心左移,下沉翻掌按重心右移,转身转脚,移重心,收脚提腿叼托,下沉拉开,上掤翻掌合手挑肘同时蹬脚,移重心挤肘收左脚双掌按出  74、单鞭  双掌下沉开,重心在右,下沉合,穿左掌重心左移,右掌合在左小臂,右掌大中指捏拢,下沉掤圆,重心右移拉开,右勾手在肩高度,左手在腹前中心线,收左脚提膝,下沉蹬左脚,移重心,勾右脚,穿左掌到嘴的高度坐按,翻掌略走上弧线拉开,下沉放远  75、云手  右勾手变掌按,左掌在中心线,重心左移双手上掤,到头的高度翻掌挤,左捋重心右移,右掌在中心线左掌在外侧,下沉坐按,收脚,提腿蹬,移重心穿掌翻掌坐按,收手收脚,移重心穿掌,翻掌坐按,蹬脚,移重心穿掌翻掌坐按,收手收脚,移重心穿掌,翻掌坐按,蹬脚  76、高探马  穿掌,翻掌挤,转身转脚,移重心,撩掌,下沉合,收脚提膝穿掌,下沉斜角蹬,坐按重心右移,上掤拉开重心左移,开,翻掌上掤,合,勾右脚移重心扫左腿推掌  77、十字单摆莲  开,重心左移,合重心右移,坐按,转身转脚,重心偏左,移重心提左腿,蹬脚拉开,移重心穿左掌沉右掌,盖,收脚,打  78、海底翻花  握拳,左拳下扎右拳上提,右脚勾提,转身打  79、指裆锤  震脚,移重心,提腿蹬出,挤,双拳崩重心右移,双拳上掤,重心继续在右,下沉捋,重心左移,翻拳提起来打,重心右移,双拳下扎重心在右,上掤重心左移,下沉合重心右移,打出去重心左移,右拳在裆的高度,左拳在左肋  80、白猿献果  右拳上体重心继续左移,左肘合,重心右移右拳往外掤,下沉,转身转脚,移重心,收脚提膝冲拳  81、小六封四闭  双拳变掌,开,翻掌合手挑肘,在胸前,同时蹬右脚,移重心挤肘,收脚按掌  82、单鞭  双掌下沉开,重心在右,下沉合,穿左掌重心左移,右掌合在左小臂,右掌大中指捏拢,下沉掤圆,重心右移拉开,右勾手在肩高度,左手在腹前中心线,收左脚提膝,下沉蹬左脚,移重心,勾右脚,穿左掌到嘴的高度坐按,翻掌略走上弧线拉开,下沉放远  83、雀地龙  双手握拳合,重心在左,掤圆拉开重心右移  84、上步七星  转身转脚,移重心,冲左拳沉右拳,收右脚,上步同时冲右拳,右拳在外,双拳变掌往上掤,超过头顶,双掌下沉到胸前同时上右步,移重心按掌跟左步  85、下步跨虎  双掌下沉翻掌收脚,勾脚,转身提膝,震脚,同时双掌外掤,下沉拉开重心在左,往中心线合,上掤,拉开同时跨右步,下沉移重心合,收右脚,坐按拉开,重心在右腿  86、转身双摆莲  右转身,提腿撩掌,下沉捋,蹬出去,下沉,挤,移重心,收脚,打  87、当头炮  双掌握拳下沉,提,蹬脚,打,下沉,重心左移,提,打,重心偏右  88、金刚捣碓  双拳变掌往前掤,重心左移,继续往上掤,捋,重心右移,下沉,翻掌挤出去,转身转脚,移重心,撩掌,合,上步,穿掌,翻掌握拳,提,震  89、收式  右拳变掌拉开,在体侧上掤,翻掌下按,收到预备式[5]1
四头当门炮
四头当门炮
飞步拗鵉肘
右黄龙三搅水
左黄龙三搅水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74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