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帆布鞋的初中女生跑步会影响成绩吗

手机扫描二维码,把小组装进口袋
第三方登录:> 好久没跑步了,数一数老鞋子(停止更新)
日期: 23:17:34| 来源:百胜通
2010年生日给自己买了双NB的复古跑鞋(好吧,其实就是一双休闲鞋)从而开始了解这个品牌以致从中了解到一些跑步的知识,出于实践的心态开始用行动去验证这些知识,从而走上跑马这条不归路。在业余中相信我不算高手,但是成绩单也还行,10K最佳成绩42分,半马最佳1小时34分,全马不行,30k之后减速严重,最佳成绩3小时32分。(更新一下成绩,5k最佳18分,10k最佳38分,半马最佳1小时24分)跟组里大多数人不一样,我跑步不是为了减肥——身高170CM,体重54KG,当然也不是出于热爱,是的,在我看来睡觉比跑步舒服,打球比跑步好玩,收藏球拍也比收藏跑鞋保值。就连自己也说不上为什么让我断断续续跑了几年的步,或许是出于对新事物的好奇吧,开始跑步是出于对跑法的尝试,从教科书式的传统跑法,到太极跑法再到后来的姿势跑法,都有或深或浅的尝试,从速度上,三者的关系是姿势跑法&传统跑法&太极跑法。喜欢竞速的可以尝试姿势跑法,健身跑的话太极跑法是不错的选择,至于传统的脚后跟着地跑法近年来网上一边倒的批评,其实我更相信这是某些商家的宣传,只要选对跑鞋,以及后跟过渡的前掌的动作迅速且不产生多余的翻转,传统跑法对膝盖的冲击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当然前提是下肢的力量必须足够强大,跑量跟速度是应该建立在下肢力量的基础上的,超出身体能力的加量跟提速才是受伤的根源。貌似有点跑题了,在对跑法的尝试之外,跑步的另一个乐趣就是对于跑鞋的测试,根据对跑鞋的数据的理解分析,对跑鞋进行定位,再从自己的实践中找出最适合跑鞋的路型,配速,用途,这确实是一个其乐无穷的过程啊。由于太久没有跑步了,现在让我说出有多少鞋子还真说不出。只记得慢跑的有NB的1225,第一双慢跑鞋,也是唯一一双,公路训练鞋有NB828,阿迪的F50Runner,赤足款有nike freerun跟brooks pure connect(所有跑鞋中出勤率最高的一双),公路竞速有nike lunar spider,通勤跑鞋有阿迪的marathon 10(压马路专用跑鞋),越野训练鞋有salomon xr crossmax,越野竞速鞋有brooks cascadia——WS100 冠军Scott Jurek参与设计个人认为鞋底最完美的一双越野跑鞋。今天就先从出勤率最高的brooks pure connect说起吧。
忽略脚毛吧
整体相当轻盈,从2012年brooks发布的pure系列矩阵中可以看出,connect是整个pure系列中第二轻的鞋款,最轻的那位兄弟我忘了是谁了,想得起的可以告诉我的。单只重量应该是200g左右吧,具体多少克我也忘了,对于我来说,只要是在轻量的范畴里面的,也就没有必要去考虑那几十克了,鞋底的弹性跟鞋子的包裹性才是我需要考虑的,幸好这两个要求connect都达到了。我不想突出说明鞋底的运用的是dna减震什么的,因为在我看来,一篇评测如果是基于鞋子的科技来写的,十有八九是枪文,评测本来就是写感受,以下便是我对鞋子的感受:鞋底弹性应该是connect的一大亮点,中底韧性很足,不会轻易产生形变,落地时形变很小,回弹速度极快,很显然这样的设计迎合了当前小步幅高步频的理念,当一双鞋子的回弹时间跟你的跑步节奏是一致的,那是一种漫步云端版的享受,并不是软的鞋子才能给人漫步云端的感觉,这点类似于球拍,球拍的回弹时间要跟使用者的发力时间一致,才会产生最大的威力。
从外侧看,鞋底成弧形,中掌部位鞋底最厚,向前后两端递减。设计初衷是足心着地,减少冲击,但如果用后跟着地的话,弧形鞋底也能带来良好的过渡,斯凯奇的gorun系列也采取了类似的设计。中掌部位没有使用tpu链接,足底支撑是个问题,但赤足跑鞋强调的不借助科技,并从中提升自身的力量,当然这样的设计就要去使用者尽量减少蹬地,事实上正确的动作应该是大腿的肌肉带动小腿做抬腿,如果一路蹬地跑42K,我只能说阁下真牛。鞋型设计还是挺跟脚的,这点很重要,在长距离的奔跑中可以节省不少体力,包裹性跟鞋面的支撑性也都属上乘。总的来说是一双值得推荐的跑鞋。记录:10k43分钟,半马1小时34分,最长距离26k(最终因磨脚而停止训练)。先到这里吧,睡了,有时间再写。预告,下一双要写的是salomon xr crossmax。
就当我是在晒小腿吧
情人节就快过去了,跟老婆大人说好了去看电影的,结果在家里看了一部叫《圣.拉尔夫》的关于马拉松的电影,然后上网投了几封简历,等老婆大人睡着了又接着连载了。日子总是这么平淡的过去,平淡地你都忘了自己的存在,只是随着时间流逝,如同落花流水,一切你以为轰轰烈烈的事情,最后都平平淡淡的上演了,正如我的第一次马拉松,我曾以为我第一次越过42195的那道线,我会欢呼或者是仰天长啸,但实际我没有——越过终点的那一刻,我摸了摸自己的胸口,心跳如此真实,然后低头略带自嘲的笑了,现在的我也不知道那时候我为什么会笑,而且还是自嘲的笑。马拉松,其实是一场修行,在超越极限的痛苦中找到然自己更好的途径,也在忘我地奔跑中感受平时无法体会的美好。貌似又跑题了,还是接着说鞋子吧。crossmax是一双主打door to trail理念的鞋子,主张训练从出门开始,鞋底的设计也在越野与公路跑之间做了个折衷,总的来说性能算不上很好,但是很实用。这双鞋应该是我所有鞋子当中最重也是最软的一双,虽说鞋底太软容易造成稳定性的不足,但好在贯穿鞋底的tpu在为鞋子增加推进力的同时也增加了稳定性。(下图鞋底红色部分便是)
从鞋底的花纹可以看出,crossmax推荐上坡时尽量前掌着地,减少压力,下坡时后跟或全掌着地,然后快速过渡至前掌(由于crossmax的tpu长度足以贯穿全掌,这个过渡动作做起来很自然)适当缓解肌肉的紧绷以及减速,以达到分散冲击力的效果(虽然前掌落地可以减少膝盖受到的冲击,但是会加剧肌肉的疲劳,时间长了造成肌肉力量下降,肌肉对关节的支撑效果也会相应下降,进而受伤,尤其在下坡时,更需要注重肌肉的放松)。中底貌似没什么可以说的,还是传统的后跟减震,前掌反弹的组合,大底还是很不错的,前后掌所使用的橡胶硬度的差异可以明显感觉到,虽说现在的主流设计都将前掌的橡胶做的比后跟软,但是能像salomon的这样硬度差异可以明显感觉到的却不多。
鞋面还是很不错的,侧边的tpu产生足够强大的支撑,前掌周围使用了弹性面料,刚开始的时候会对大拇指关节造成压迫,慢慢的就好了,磨合期约有半个月(视个人脚型而定)。美中不足的是后跟的泡棉,如果能换成记忆性材料就完美了,快速收紧鞋带不是我的菜,但也有人表示很喜欢,只能说见仁见智吧,因为我高足弓,喜欢自己调整鞋带。salomon一直是我很推荐的一个品牌,21世纪初经阿迪并购,形成adidas-salomon联盟,2005年分家,现在在阿迪跑鞋中大范围使用的formation后跟减震模块正是来自于salomon早期的gcs减震模块。crossmax也是唯一一款我买了两双的鞋子。
还是跟老婆大人的情侣鞋。
记录:10k45分钟,半马3小时03分(道路不同,跟公路跑鞋无法完全比较)下期预告,adids adizero F50Runner。
虽然有些年份了,但还是很舒适
这双鞋包含我的太多第一了,第一双阿迪的跑鞋,第一双非NB的跑鞋,穿着它跑完我的第一次全马,也穿着它跑完我的第一次山地马拉松,跟我的老婆第一次相遇也是穿着它。或许这样说你就明白我为什么到现在还保留着这双鞋子了,但是,他也不仅仅是回忆,上图拍自今天下午,现在穿着还算很舒服。F50runner定位是每小时10k的中长跑训练鞋,在adizero系列里面有一个现象,后跟有formation的定位都是慢速训练鞋或者入门马拉松比赛鞋,反之则是高手鞋,比赛鞋。F50很好的完成了他的定位,要知道在阿迪全系列里面他是所有配备formation的鞋子中最轻的。至于formation有什么作用还请自行百度吧。
两年前拍的照片了。
由于是训练鞋,而且还是慢速的,所以后跟比较厚实,大底也没有选择轻量且短命的颗粒胶,相遇的抓地力也不会太好。这里的不会太好并不是指打滑,而是你很难寄望它能把你的全部动力都原封不动地转化为向前的推力。鞋底虽然很厚实,但并不像想象中的软,原因是所使用的材料是反弹型材料,而不是减震型材料,但却因为厚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弹力十足。F50runner就是这么一个中庸的家伙,但是如果你是刚开始准备自己的马拉松之旅,那么这个系列会成为你忠实的伙伴,就算是挑战自身极限的高手们也可是拿来作为lsd训练鞋,毕竟他的耐用性要强于所谓的高手鞋,而且鞋面包裹性很好,几乎不会磨脚,这一点几乎是我所有鞋子中做的最好的,用了长距离低速跑真的很合适,值得一提的是这双鞋子并没有在后跟填充多少泡棉,只是后跟自身的形状很贴合我的脚,我想这也许就是我跟他的缘分吧。2011年adizero家族新成员F50runner跟feather对阿迪后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2012年开始阿迪旗下的铺天盖地的诸如crazylight之类的超轻篮球鞋都在某程度上借鉴了这两双跑鞋,但事实却是阿迪的篮球鞋产品线失去了T5时代的多样性。以上,只是感慨。记录:10k43分钟,半马1小时36分,全马3小时32分。下期预告:Brooks Cascadia
上一次更新是2月,两个月过去了,我懒起来连自己都会害怕。如果不是今天接了一个当地摄影老师的要求帮他们摄影协会做一个跑步入门教学的话估计都忘了这个帖了。这两个月里我又开始恢复了训练,并幸运的在本地的一个小型半马中拿了第17名,当天使用的是nike lunarspider,顺便下期预告lunarspider吧。cascadia我有两双,一双六代,是一位在brooks任职的朋友赠送的,一双七代,购于小区楼下的外贸鞋服店,brooks目前在国内还没有正规购买渠道,淘宝上的都是外贸货或者尾单什么的,码数严重不全。cascadia其实跟我们心目中的美式越野车很像,硬桥硬马,你甚至觉得拿来走路都嫌硬,但是到野路上跑起来那种弹性是一般的路跑鞋给不了的。在中国知名度不高,加之低调的外形,你很难想象这个系列伴随着美国超马名将Scott Jurek斩获ws100的冠军,而且Scott Jurek本人也参与到这个系列的设计中来,在国外也是屡获嘉奖。至于价格嘛,路边外贸鞋店买的,一双280,不过这个是可遇不可求的。接下来回归到鞋子性能上。鞋子的卖点在于强大的中底技术,号称适用于各种体重,各种速度。当然我无法增重到200斤再去试试脚感是否产生变化,但是速度上面还是可以进行测试的。从500配速到350配速区间,随着速度的逐步加快,可以感觉到鞋底的弹力在逐步加强。
大底还是典型的一体式大底,没有使用路跑鞋上大量使用的分离式大底,虽然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鞋子的重量,但是更能应对户外复杂的地形。整双鞋子最大的败笔在于鞋面,细沙可以从网布中渗透进鞋子里面,鞋头防撞的tpu保护层在下雨的时候有不错的锁水功效,感觉水在鞋子里面晃荡着,无语.这说的是六代,七代还没遇到这种路形。
据朋友说,六代跟七代用的是同一套底模,所以差别应该不大。但在我个人使用下对比出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首先七代后跟的泡棉质感不如六代,六代的后跟泡棉给我一种类似asics的记忆性材料泡棉的感觉,七代跟一般的泡棉区别不大,不在是不是为了给鞋子减重做出的选择。再者七代的脚感要比六代柔和一些,据我了解六代是第一双使用dna材料的cascadia系列,七代理论上会比六代更加成熟。所以我更推荐七代。
在国内说起越野跑鞋,相信多数人会想到salomon,tnf等经常在大赛中露面的品牌,正如nike与adidas对于足球的垄断,但你又何尝知道在商业体系不发达的南美洲,没有赞助的球员都自己掏腰包买mizuno。相信在未来的几年中,cascadia系列还是我征战越野赛的搭档,错过了八代,考虑买一对九代,朋友极力推荐呢。nike lunarspider
终于迎来了大牌钩子君了。在跑圈中对钩子君的评价还是比较不好的,当然这里面更多的还是偏见。这种偏见来源于对一个以跑鞋起家的牌子却在国内靠潮鞋来抢占市场,而宣传力度最大的跑鞋反而是free跟air max这样的产品(当然我从没觉得air max系列是跑鞋)。所幸近年来对于严肃跑鞋pegasus跟structure等的宣传力度逐渐加大,专卖店里面潮鞋跟跑鞋的比例也不再像之前那么夸张了,让人感觉钩子君就要回归正途了,从另一个侧面看,国内跑步市场慢慢的成型了。在此之前,我个人对于这个品牌的看法就是,有一些产品是比较严肃正统的,但是国内专卖不常见,相对其他品牌而言,竞速类产品更值得买。下面要说的lunar spider便是一双竞速鞋,在flynikt racer出现之前lunar spider跟lunar racer便频频出现在nike签约运动员脚上。回归到鞋子上吧,毕竟时间不早了,写完早点睡觉。从这个类似刺客足球鞋的外形便可以看出这是一双追求速度的竞速鞋了,重量约为160g,比adidas的主力马鞋adios系列轻了不少,当然为了减重鞋子也做出了不少牺牲,鞋底自是少不了的,但我们还是先说鞋面吧,鞋面薄的有点过分了,让人有种不放心的感觉,这么薄的鞋面为了加强支撑跟强度必定要做一些措施了,nike用的就是号称flyware的复合材料,不得不说,08年首度依附在hyperdunk篮球鞋身上问世的flyware毁掉了篮球鞋的黄金年代,从此塑料鞋横行。不得不说lunarspider的鞋面实在是败笔,虽然轻薄,但是脚感生硬,穿着久了十分难受。
如图,后跟高度约为18mm,前掌高度约为14mm,如此极端的设计注定这双鞋子只能是小众产品,只有拥有一定基础的跑者才能驾驭。
颗粒底,竞速鞋的标配。除了鞋面,其实lunar spider的确是一双不错的竞速鞋,推荐半马使用,全马慎重考虑。鞋底轻薄,但弹性令人满意,长距离中的表现令人满意,抓地力是我所有鞋子中最好的,唯独复合鞋面实在生硬,所以注定了只能跑半马。
记录:半马1小时37分(由于是休跑一年多之后跑出来的,所以还是要感谢鞋子的)  以上是本站为您介绍好久没跑步了,数一数老鞋子(停止更新),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发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做检查,一方面不会加速病情滋长,另一方面,早发现早治疗,节约费用。您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期待!相关文章:“有些女生爱漂亮,喜欢穿板鞋,但在中考体育时千万不能穿板鞋和帆布鞋。对比往年的中考项目,今年的三级蛙跳评分标准成绩比往年提高20厘米,即男生由原来的7.4米满分标准上调为7.6米,女生由去年的6.0米满分标准上调到6.2米。
“就要开始中考体育了,穿什么鞋子更容易拿高分?据说青岛某个牌子的运动鞋更给力……”这几天,家长“April3344”在杭州一论坛上求助,引来一堆家长的关注,不少家长还像业内人士一样分析,跑步要穿气垫鞋,这样对脚的压力要小,穿这些鞋子跳立定跳远也能够跳得远一点……
家长看似专业的分析,真的对吗?几位教体育的老师表示,明天就要开始考试了,家长千万不要在临考前让孩子换新鞋。“除了板鞋和帆布鞋,轻巧、穿着舒适的运动鞋就行。”
软鞋底横纹底的鞋子最好
“最近也有家长来问,孩子要中考体育了该穿怎么样的鞋子?”风帆中学的体育老师吕波说,穿什么牌子的鞋子无所谓,最好能够选鞋底软一点、鞋底纹路是横条摩擦大一点、穿着舒适的,千万不要在考前换新鞋。“如果穿得不舒服,影响考试发挥就可惜了。”杭十五中体育教研组组长方征也同意这个说法。她说,可能有些孩子平时穿习惯了有气垫的运动鞋,只要脚感舒适能够运动开的就行。
“有些女生爱漂亮,喜欢穿板鞋,但在中考体育时千万不能穿板鞋和帆布鞋。”保俶塔实验学校有30年运动员训练经验的卢雅仙老师说,这两种鞋太硬、摩擦力太小,会影响考试发挥。
对于穿着舒服,有家长觉得是不是穿了多次的旧鞋子最好呢?“千万不要穿鞋底已被磨平的旧鞋。”吕波建议。
1 总共: 2页进入模式
相关新闻:
名栏目推荐
热门关键词:
国考来了 你准备好了吗?...
24小时热文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帆布鞋可以跑步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