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可以吃自己的口水吗,开车摔跤口水一直流,跑男2什么时候开播可好啊,舌头都肿了,

昨天下巴和喉咙交接处痛,咽口水吃饭喉咙都有点痛,有异物感,我想可能是上火因为尿液有点黄,今天那个地方感觉有点肿(喉结上面的,咽口水会动的地方),摸上去还有点痛,有异物感,咽口水感觉有东西一上一下的,吃东西咽口水也痛。看了看小舌头发现有点充血,扁桃体充血有血丝,量了体温没有发烧,头
昨天下巴和喉咙交接处痛,咽口水吃饭喉咙都有点痛,有异物感,我想可能是上火因为尿液有点黄,今天那个地方感觉有点肿(喉结上面的,咽口水会动的地方),摸上去还有点痛,有异物感,咽口水感觉有东西一上一下的,吃东西咽口水也痛。看了看小舌头发现有点充血,扁桃体充血有血丝,量了体温没有发烧,头
补充:前天摸了摸下巴和喉咙交接处,不知道和昨天开始痛有没有关系。今天明明喝了好多水感觉喉咙还是有点干,没发烧也不头晕,讲话喉咙也不痛,舌头伸出来喉咙好像有点痛。不咳嗽。是咽炎吗可我是女的又不抽烟喝酒。到底是什么情况啊
补充:讲话的时候也不痛的。是淋巴的问题吗,会不会有肿瘤?希望不懂的人不要随便网上摘了点乱回复。
你已患慢性咽炎,常见症状如吞咽异物感及干呕或咯不尽白痰,痰核,舌根咽喉或颈子部终日肿胀难忍,打呼噜,或胸口胀闷,或口咽干燥痒咳嗽,咽部说话干燥刺痛,声音沙哑,咽部异物感清嗓子等为主要表现
见效再续服,可确保服拾剂见效,需煎煮内服中草药粉及自制外用药喷撒咽喉再口服小包穿山甲牛黄药粉才可治愈,欲知病根需经问诊,可观我方回答记录添加五五零九四零九九一问诊ALJNEFN
提问者 的感言:真心佩服你,谢谢!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外科领域专家每天早上起床都会有很臭的口水,还有眼屎,舌头发木发麻,尿黄,耳鸣,有时候还嗡的一声,都三四年了,吃_百度知道
问:每天早上起床都会有很臭的口水,还有眼屎,舌头发木发麻,尿黄,耳鸣,有时候还嗡的一声,都三四年了,吃
还有眼屎,尿黄,有时候还嗡的一声每天早上起床都会有很臭的口水,急死我了,吃了很多中药,没用,都三四年了,耳鸣,舌头发木发麻
图片仅提问者本人可见
来自汉滨医院
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对于饮食辛辣睡眠不好熬夜心情不好爱着急都有一定的联系,胃火旺的原因,可以用牛黄清胃丸龙胆泻肝丸,应该注意合理的锻炼身体您的情况应该是由于虚火上升
牙龈炎,龋齿,口腔溃疡等疾病,口腔卫生不良、抽烟、生病或吃了特定食物等都可能产生口...
指导意见:
引发睾丸疼痛的病因很多,睾丸炎、附睾炎、精索静脉曲张、鞘膜积液、慢性前...
问题分析:
考虑是存在肾阴虚的问题导致的。最好是去看下中 医调理一下
意见建议:
问题分析:
你好;根据你上面所说的情况和病情的症状的表现,这是由肝火旺盛导致的症状...
指导意见:
你好,对这耳鸣的病因诊。。断则需要借助一系列检查,包括耳鼻咽喉科的常规检...
* 百度知道专家平台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16日電)國家衛生研究院和國立體育大學的研究發現,每天運動15分鐘,可以延長3年壽命,死亡率降低14%,癌症死亡風險降10%,研究報告已在「刺胳針」期刊8月號網路版發表。
這項由國衛院客座研究員溫啟邦、體大運動科學研究所副教授衛沛文的研究,分析年期間41萬6000人的健檢報告,平均每個案例追蹤8年,結果發現每週運動92分鐘的人,比起不運動的人,平均壽命多3年。
溫啟邦16日受訪指出,不分男女老少,快走、慢跑、提前2個公車站下車走路,差不多每天至少15分鐘的運動,就有延年益壽的效果。
這項研究也顯示,即使每天只有15分鐘的運動,可以降低近1/6死亡率,效果相當於一般人成功戒菸。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長邱淑媞說,過去提倡每天運動30分鐘、每週3次、每次最大心跳達每分鐘130下,但很多人因為太忙很少能1次運動到30分鐘,溫啟邦等人研究顯示,15分鐘就有健康效果,可鼓勵從來不運動的人動起來。
邱淑媞說,有運動勝過沒運動,故意到較遠的菜市場買菜,或是多喝水多起身如廁,都是動起來的小秘方,國健局也新編15分鐘的新式健康操,取代傳統的8分鐘健康操,幫助大家動起來。
20:03:47 PM
資料來源:〔大紀元8月17日報導】
消化內科醫師陳明堯昨(16)日表示,有1名90歲老婦人,因全身黃疸嚴重、小便呈深茶色且食欲低落而求診,經抽血檢查發現,黃疸指數高達11.3,正常人應為1.5以下,且肝指數GOT、GPT也偏高;進一步做超音波和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肝臟內有1個約10公分大的囊腫,醫師為患者引流囊腫的過程中,赫然抽吸出1條長達15公分的蟲體,送檢驗科確認為來自狗或貓身上的蛔蟲。
可經由 糞口傳染
陳明堯醫師指出,隨年齡增長,肝臟可能會長囊腫,大小從1、3公分到10公分都可能,但不太會造成堵塞,該患者應該是蛔蟲寄生於囊腫,且壓迫到肝臟內的膽管,造成膽汁輸出不順,而引發黃疸、食欲不振等問題。由於老婦人家中養有多隻貓狗,推測可能是清理貓、狗糞便時,不小心讓糞便中的蟲卵沾附手上,再經由嘴巴吃入導致。
經引流囊腫和抽出蛔蟲後,老婦人的黃疸症狀已大幅改善,食欲也轉好,因擔心其體內藏有其他蛔蟲,因此讓她口服1禮拜的驅蟲劑,隔周再回診做糞便蟲卵檢查,後來已康復。
接觸寵物後 洗手
不少民眾家中養貓或狗,獸醫師林長青提醒飼主,每年至少帶寵物做1次健康檢查,包括打預防針、檢查糞便中有無蟲卵等;避免徒手清寵物大便,應戴塑膠手套或隔著紙類碰觸,接觸寵物後也應以肥皂洗手。此外,被污染的食物、沙子可能藏有寄生蟲的蟲卵,提醒盡量避免生食,玩沙後也應洗手,以防將蟲卵吃下肚。
資料來源:蘋果新聞
         
(中央社墨西哥蒙特雷9日法新電)墨西哥國立社會安全所(Social Security Institute)今天說,外科醫生已經縫合1名7歲孩童的臉部。這名孩童因被比特犬攻擊,導致臉部大範圍撕裂傷。
機構發言人沙拉薩(Juan Francisco Salazar)在機構所在的新利昂(Nuevo Leon)州說:「這是國內第一起成功的臉部再植手術。」
7歲的卡里薩雷斯(Raul Carrizales)6月26日在蒙特雷(Monterrey)市遭比特犬攻擊。這隻兇猛的鬥犬把他下半臉的大部分都給扯下來。
1名附近的警衛看到這起攻擊事件,撿起男孩撕裂的臉部放進塑膠袋中,然後在容器中冰鎮,此舉使得稍後的手術得以進行。
沙拉薩說,卡里薩雷斯的手術進行了大概6個小時。共有2名一般外科醫師、2名整形醫生、2名護士和1名麻醉師參與手術。
沙拉薩補充,「下一步就是復健,讓他恢復臉部知覺和動作。」(譯者:中央社黃齡儀)
03:38:47 AM
資料來源:大紀元8月10日報導
▲新光醫院一年來,為42位肩膀滑液囊炎病患進行超音波導
引注射類固醇及止痛劑,有9成病患的疼痛明顯改善。
(記者魏怡嘉攝)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50歲的張太太擔任國小英文老師,平常偶爾打桌球,最近3、4個月左肩疼痛得很厲害,就醫時有醫師診斷為「五十肩」,但理學及超音波檢查後,發現原來是肩峰下滑液囊炎,利用最新超音波導引注射皮質類固醇及局部止痛劑後,張太太的肩痛症狀立即改善,且追蹤一週未再復發。
超音波導引注射可改善
新光醫院復健科主任謝霖芬表示,滑液囊是一個囊狀構造,存在於身體各部位,包括肩膀、手肘、臀部及膝蓋等,主要功能為減少相鄰肌腱、肌肉或骨頭之間的磨擦,肩峰下的滑液囊,顧名思義就是位於肩峰之下、肱骨頭之上,主要功能在於減少肩峰與旋轉袖肌腱等肌腱摩擦。
滑液囊可能由於外傷、老化及肌腱炎等原因而引起發炎,進而造成肩膀酸痛、僵硬及活動困難,晚上甚至會因疼痛而無法安眠,就連「台灣之光」王建民也曾罹患此症。
謝霖芬指出,由於滑液囊與五十肩的症狀表現很像,臨床上有些醫師常會誤診,事實上,五十肩手拉到一個程度後就會拉不過來,但滑液囊就不會。
另外,近年來由於超音波解析度的改善,由影像可以清楚分出肌腱、肌肉及滑液囊的位置,更有助於診斷及治療,尤其在治療上,利用超音波導引,可以更準確將類固醇及止痛劑施打在患部,不僅可以提高治療效果,更可以減少注射劑量。
過去一年來,新光醫院復健科共針對42位肩膀滑液囊炎病患,在超音波導引下施行注射,追蹤一個月後,有9成患者症狀獲得顯著改善,約6成患者完全治癒,治療效果優於傳統注射,且患者幾乎沒有副作用,健保有給付。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電子報--健康醫療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9日電)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今天說,他治療過最年輕的大腸癌病患只有14歲,且開刀4個月後就病故。他用這病例提醒大家,多吃蔬果,不要吃燒烤、過度加工的肉。
王輝明今天出席台灣癌症基金會「蔬果飲食調查報告」記者會,他說,大腸直腸癌罹癌人數的增加幅度,連續3年高居所有癌症之冠,飲食相關的原因占3成,尤其是高油、亞硝酸鹽類添加物等肉食吃太多,而解決之道則在蔬果裡。
烤香腸正是集合高油脂、亞硝酸鹽、動物性蛋白的不利因子,王輝明說,那名14歲就大腸癌過世的孩子,父母雙方家族都沒有腸癌病史,推測致癌原因,極可能就是從小到大,天天吃烤香腸,偏愛燒烤食物,幾乎不吃蔬菜。
王輝明說,油脂吃得愈多,罹患腸癌、乳癌、攝護腺癌的危險愈高,肉類的脂肪含量高於植物,燒烤油炸後的香氣誘人,卻也會產生致癌物質異環胺(Heterocyclic Amine),尤其帶皮的雞肉含量最多,高於牛排、羊排、豬排、牛肉餡餅、培根等肉類。
王輝明茹素21年,非常推崇蔬果的防癌效果,他說,有些晚期的大腸直腸癌患者不僅接受療程,改變飲食習慣,多吃蔬食,迄今存活超過原先預估的壽命,國外也有類似的研究可以佐證蔬食能延長癌症患者生命。
此外,彙整文獻資料,王輝明說,日裔美籍的祖孫三代研究顯示,少肉多蔬的爺爺比多肉少蔬的孫子,不容易罹患大腸癌,素食主義的德國少數民族Hunze、少肉食的摩門教徒等,大腸癌症發生率也非常低。
蔬果中的抗癌物質包括維生素A、C、E、多酚類抗氧化物、類黃酮等,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教授劉珍芳說,簡單說,就是深色蔬菜水果、皮吃起有點澀、有點苦的,儘多吃、趁新鮮吃就對了,吃蔬果救自己的健康,也救救台灣的農民。
資料來源:(大紀元7月29日報導)
04:25:23 AM
本文網址: /b5/11/7/29/n3329059.htm天天吃燒烤肉--少年罹腸癌
&&&&&&&&&&&&&& &&&&&&&&&&&&&&&&&&&&&&&&&&&&&&&&&&&&&&&&&&&&&&&&&&&&& &&&&&&&&&&&&&&&&&&&&&&&&&&&&&&&&&&&&&&&&&&&&&&&&&&&&&&&&&&&&&&&&&&&&
(大紀元記者陳欣怡台灣台北報導)便當是上班族外食的首選之一,既方便又快速。 但光是一份炸排骨便當,肉類攝取量大概已是衛生署建議的一日標準。每日吃下過多肉類長期下來對健康恐造成隱憂。
台灣罹患大腸直腸癌的人數連續3年居冠,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王輝明主任表示,除了家族遺傳外,多肉類、少蔬食的飲食型態已經成為造成大腸直腸癌的重要因素。肉類中包含許多治癌物質,目前環境污染嚴重,戴奧辛容易經食物鏈濃縮而累積在動物體內,燒烤肉類及加工肉品中所添加的亞硝酸鹽,也都容易提高致癌的機率。
台灣癌症基金會今天公布「上班族蔬果579調查」結果,以及一日飲食拍攝調查,發現高達7成的上班族知道蔬果579指的是「每天應該要吃的蔬果份量」,但卻有9成9的人做不到。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蔡麗娟副執行長呼籲,許多民眾只控制飲食熱量,卻忽略了均衡飲食的重要性,外食選擇有限,民眾不妨自己帶便當更能兼顧營養與熱量控制。
其實多吃蔬果的觀念,國人並不陌生,但問題出在執行上。蔬果579如此知易行難,上班族該怎麼辦?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劉珍芳教授指出,在蔬果579的原則下,應該再加上「健康123」,上班族每天只要記得少吃1片肉(手掌大)、多吃2份水果、3份蔬菜,就能改善營養均衡度。同時也應多選擇營養密度高、抗氧化營養素、多酚類豐富的水果,讓一日飲食更優質。
資料來源:【大紀元日訊】
05:54:06 AM
本文網址: /b5/11/7/29/n3329140.htm
記者張聰秋/彰化報導
彰化縣一名16歲國三女生,每次月經來即痛到在床上打滾,除請假休息還需吃止痛藥,經就醫檢查,竟是發生機率僅有萬分之一的雙子宮、雙陰道病例。
醫師指出,這是先天性泌尿生殖道畸形的問題,早發現早治療,將來還是有受孕機會。
這名少女初經發生在國小6年級時,從那次開始,她總得忍受一個星期生理期的不舒服,一直到最近,因為經痛難耐,痛到無法到校上學,家人帶到醫院進行超音波和斷層掃描檢查,才發現是雙子宮和雙陰道作怪。
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婦產部主任醫師林坤沂表示,少女生殖構造為雙子宮、雙陰道,其中一個陰道因未發育完全而閉鎖,使得左側子宮與輸卵管積血嚴重,經血排不出去,瘀積腫脹,造成少女月經來就痛苦不堪。
林坤沂指出,這類病患通常只有一顆腎臟,因為這是一種學名叫做「穆氏管異常」的先天性泌尿生殖道畸形的疾病,胎兒發育時,因為腎臟發育不好只有一顆腎臟,連帶波及子宮發育不完全,造成雙子宮、雙陰道,如果雙子宮和雙陰道各有子宮頸口,經血可以雙向排出,如果其中一邊子宮頸口發育不好甚至閉鎖,就可能出現經血逆流,好比前述少女的狀況。
他說,病患一旦出現經血逆流,可能伴隨子宮沾黏和子宮內膜異位症等情況,需及早治療。
少女後來接受微創手術治療,清出體內800CC的積血,一併切除其中一個發育不全的陰道,保留2個子宮和輸卵管。
雙子宮會影響生育功能嗎?醫師林坤沂說,臨床經驗,有一名28歲已婚婦人經自然受孕,還懷了雙胞胎,所以雙子宮的人,只要把不孕的因素排除,還是可以自然懷孕的。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電子報--健康醫療
你會情緒失控對小孩吼叫嗎?其實九成以上的父母都如此。有一項最新研究讓人感到安慰:你不但不孤單,還可能在吼叫的過程中,讓孩子也學會情緒管理。
&&&& 美國有線電視MSNBC引用心理學家最新研究,「對孩子吼叫,可以讓他們學會如何面對負面情緒。」這樣的結果,讓多數的父母鬆了一口氣,也願意承認:「是的,我也會對孩子大吼。」
&&&& 美國達拉斯州南方衛理公會大學心理學教授霍頓(George Holden),針對達拉斯州三十六個志願參加研究的美國家庭進行長期觀察研究。參與被觀察的家庭,必須在家中裝置迷你攝影機,進行為期一整周的家庭生活錄影紀錄觀察。霍頓的研究團隊則在事後針對三十六個家庭生活所有錄影紀錄和分析。
&&&& 霍頓長期關注父母管教議題,這次研究最重要的發現就是,其實父母在情緒失控的狀況下對孩子大吼,反而可以讓小孩學息如何面對人際中的負面情緒。
&&&& 霍頓在之前的研究中得出的結論是,約有九成以上的父母都會對孩子大吼。但是最重要的是不能用言語汙衊孩子。同時還是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是愛他們,只是情緒爆發是人之常情。
&&&& 身為父母,面對孩子層出不窮的狀況時,都有抓狂的經驗,也往往在事後後悔不已。
&&&& 到底,發怒的最適界線在哪裡?美國《職業婦女》雜誌則提供一個具體小測驗。
&&&& 1.你是否曾有完全失控,不能掌握自己怒氣的經驗?
&&&& 2.你在最近有兩次以上,在深夜時須靠著喝酒才能冷靜心情?
&&&& 3.你是否曾在半夜瘋狂無目的上網數小時?
&&&& 4.是否常常晚上突然醒來就再也睡不著?
&&&& 5.是否常在發怒時,不經思考就對小孩或是先生怒吼?
&&&& 6.是不是總是看另外一半很不順眼,常常吵架?
&&&& 《職業婦女》雜誌建議,若以上六個問題中,有三個你的答案是肯定,那麼可能要考慮尋求心理的諮詢,解決憤怒的根源。
資料來源:
作者:陳雅慧編譯  出處:親子天下
(大紀元記者李永勝綜合報導)工作忙碌時處處可見人手一杯咖啡或茶飲來提神,美國最近一項有趣的研究指出,喝茶或喝咖啡,可降低鼻腔內遭受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帶原的比率。不過,喝茶或咖啡跟細菌帶原率減少的真正關係,還需要進一步再做研究。
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的一個獨特菌株,能抵抗所有青黴素,也被稱為超級細菌。有時它會停留在人的表面皮膚或是經由空氣進入到鼻孔內。對健康的人來說,這種細菌進入人體後並不會造成任何問題。
不過有報告指出,若是人體免疫防護出現問題而遭到MRSA感染的病人,平均住院時間是其他病人的三倍,死亡率是其他病人的五倍。而在美國,大約有1%的人鼻孔或皮膚上帶有這種超級細菌。
對此,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首席研究員馬西森(Eric Matheson)醫師組織的團隊,搜集了5,500名美國人的資料,發現其中喝茶或咖啡的人,鼻內帶有超級細菌的的比例降低了一半,這項結果刊登於《家庭醫學年鑑》(Annals of Family Medicine)。
馬西森表示,過去熱茶和咖啡就已經被證實具有抗微生物的功用,這也是他做這個研究的靈感來源之一。但他指出,這個研究結果並無法直接證實喝茶或是咖啡可以降低MRSA的帶原,因為還有其他可能因子也會影響,包括年齡、健康狀況等等。然而,他希望這個研究可以幫助帶動未來發展降低MRSA帶原率的方法。
除了可能減少鼻腔內金黃色葡萄球菌帶原之外,許多研究報告也指出,咖啡和茶對疾病的預防有一定療效,比如綠茶能防癌等等,對人體有相當的好處。但是,醫師提醒,咖啡及茶葉內所含的咖啡因,也容易使人心悸和多尿,對於心臟不好的人來說,還是要酌量飲用為宜。◇
02:50:14 AM
本文網址: /b5/11/7/19/n3319390.htm
資料來源:[大紀元日訊】
文/謝毓錫
許多人視做大腸鏡為畏途,但現在可不用那麼受罪了!繼以低壓充氣減輕患者疼痛後,更進一步研發出局部灌水的新檢查法,可以減少患者約1/3的不舒服程度,即使不麻醉,也不會痛苦難耐!相關研究論文並獲刊登於5月號「世界腸胃科學期刊(WJG)」。
大腸息肉是大腸癌的前身,絕大多數大腸癌都是由息肉經過數年時間後形成。現代人因飲食、生活習慣等問題,罹患大腸息肉的情況很常見,但由於大腸鏡檢查過程中,有時會造成極度疼痛,讓許多人因害怕接受檢查,錯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先機。
預防大腸癌及大腸息肉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做大腸鏡檢查,過去的研究顯示,可以減少70%至90%的大腸癌,現在除了改良式低壓充氣撐開大腸的方式外,更進一步發展以局部灌水取代空氣的檢查方法。
經臨床調查,受檢者在未使用麻醉藥的情況下,以問卷調查,10分最痛,0分不痛,以充氣方法進行大腸鏡,病人疼痛平均為3.4分;以局部灌水的方法進行大腸鏡,病人疼痛平均為2.5分,可以明顯減少病人的不適。
在進行大腸鏡檢查時,需將受檢者的大腸充氣,但若充氣太少,壓力不足,無法將大腸撐開,檢查速度較慢,且看不清楚「前方道路」;但若充氣過多,會造成患者腹脹不適,且乙狀結腸會變得更彎,使大腸鏡不易通過。
先前採用的大腸鏡新式低壓充氣法,已可減少患者的不適,在改採局部灌水法之後,乙狀結腸變彎的情況可以獲得改善,患者的疼痛也因而獲得更進一步的改善,之前世界各國仍未有相同研究。
大腸直腸癌佔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二名,所幸治療效果佳,尤其第一期患者的治癒率和存活率超過9成,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最有效。
提醒40歲以上民眾每年應進行一次糞便潛血檢查;50歲以上尤其有症狀者應考慮全大腸鏡檢查,有家族病史者最好提早至40歲。50歲以上是大腸癌好發年齡,目前政府針對50歲以上、未滿70歲的民眾,提供2年一次的免費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可多加利用。
(作者為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
資料來源:轉載自由時報電子報-- 健康專欄
尿結石患者增加 少量多次喝&
高溫使人汗如雨下、尿液減少,如喝水不足,可能引發尿結晶甚至結石,泌尿科醫師廖俊厚表示,最近每周都有因結石堵塞輸尿管,引發疼痛就醫患者,又以男性居多,且多半是工作常需在戶外勞動者如業務、工人,加上飲水不夠導致,提醒民眾每天至少攝取2000c.c.水分,採少量多次補充,有助預防尿結石形成。
腎結石 不一定會痛
廖俊厚醫師表示,尿結石多半在腎臟形成,不一定有明顯症狀或疼痛,患者常因腰痠背痛就醫,照X光或腹部超音波才發現,這時結石往往已很大,甚至因壓迫腎臟太久,造成腎水腫,嚴重會導致腎功能受損;因輸尿管直徑約0.3~0.4mm如原子筆筆心般細,結石一旦掉到輸尿管,會引發患者疼痛、血尿,堵塞嚴重時還會噁心、嘔吐,而少數男性因攝護腺肥大導致尿不乾淨,或長期臥病在床放置導尿管者,則較易在膀胱形成結石。
觀察 排尿次數顏色
發現排尿次數減少、尿不出來、小便帶血,應就醫找出原因治療。若因工作、運動導致流汗量增加,應喝更多水,透過觀察排尿次數、顏色,檢視是否攝取足夠水分,正常人一天排尿約5~8次,一次約300~500c.c.,尿液應呈透明或淡黃色,如呈茶色、有尿騷味,就代表飲水不足。有結石病史、尿酸高或痛風患者,要少吃螃蟹、蝦子、貝類、豆類等重口味食物,否則易使尿酸升高,提高結石形成或復發機會,啤酒、茶和咖啡,雖有利尿效果,但常喝會使體內水分不夠,且含草酸,易和體內鈣結合成草酸鈣,提高尿結晶與結石機會。
資料來源:推薦蘋果新聞:尿結石患者增加 少量多次喝水預防
乾麵的熱量高過湯麵,燙青菜要避免加滷汁,健康雜糧麵包其實熱量並不低!三餐老是在外的外食族,減重其實也有撇步,營養師表示,看清食物熱量標示、做好飲食紀錄和掌握幾個選擇外食的秘訣,外食族要減重也不是難事。
&&& 外食族的飲食五花八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周千欽提出幾點減重秘訣供民眾參考,例如吃路邊小吃攤時,不妨選用陽春麵、海鮮湯麵或8~12顆水餃,配上一盤燙青菜或滷海帶及豆干,記得要拒絕乾麵、炸豆腐、白切三層肉、酸辣湯的誘惑。
&&& 「這些含油量高、又勾芡的食品,絕對會讓您大大破功!」燙青菜方面,周千欽表示,也要改用蒜泥及醬油調味,避免添加肉燥或滷肉汁。
&&& 另外,吃自助餐時,儘量夾取餐盤上層的菜,才不會吃進過多的鹽分和油脂。而選用異國料理時,日式料理雖然熱量低,但是蔬菜不足,建議加點海帶絲、川燙秋葵或野菜沙拉來補充纖維質。吃西餐時,以清湯類取代玉米濃湯,主餐部分則選用雞肉、海鮮等較低脂的白肉類,飲料最好不要加糖。
&&& 正確解讀營養標示也是減重秘訣,周千欽表示,超商大部分包裝食品都有營養標示,但是標示的單位、方法不盡相同,民眾記得要看清份量和熱量,仔細的換算。
&&& 夏日超商的生菜沙拉相當熱賣,也適合減重一族,周千欽提醒醬料應儘可能選用較為低卡的和風醬汁,約可減少一半卡路里;若只有普通沙拉醬可選擇,不妨將醬汁倒在沙拉盒蓋上沾著吃,才不會把多餘熱量囫圇吞入肚子裡。
&&& 周千欽更提醒外食族,別陷入低卡迷思,小心越吃越胖。他說,許多麵包店推出健康雜糧麵包,多數消費者開始捨棄熱量較高的紅豆、奶油、奶酥麵包,卻往往忽略了「健康食物&低熱量」的重要性,掉入「已經都吃得很健康,卻怎麼也瘦不了」的黑洞中。
&&& 周千欽解釋,雜糧麵包畢竟還是算主食類,仍有相當熱量存在,所以在攝取這類食品時,以二片全麥吐司或一個普通菠蘿麵包大小的雜糧麵包為宜,最好再搭配一份拳頭大的水果、高纖豆漿,來提升飽足感。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大紀元記者鄒莉台灣新竹報導)臺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室日前一位30歲左右的女性,在半夜裡摸到棉被上有刺刺的東西,驚醒後嚇然發現是長4公分的褐綠色蜈蚣;患者被蜈蚣咬到後,右手腫痛緊急就醫。經醫師給予傷口消毒,施打止痛及抗過敏針,再開立消炎、止痛和抗過敏藥後已無礙返家。
氣候溫暖時有蜈蚣誤闖住家事件,蜈蚣的頭上有觸角,它們用氣管呼吸,為卵生動物,蜈蚣的腳(附肢)通常有21或23對,第一對附肢特化為毒爪,用來捕殺獵物。蜈蚣行動快速,生活在熱帶、亞熱帶區域。白天藏居於腐敗的落葉、朽木、石頭或瓦片下之陰濕處,晚上才爬出來獵食。
被蜈蚣咬傷會非常疼痛,且持續好幾個小時,咬到的地方可以看到一或兩個咬痕,傷口附近紅腫,並有發熱的感覺,有時會出現發燒、胸悶的現象,少部份人可能因感染而產生淋巴腺炎、心跳不規則,症狀在幾天後就會完全復原。
該院急診科醫師施兆明指出,主要預防方法是維護住家附近的清潔,清除腐敗的落葉及垃圾,避免蜈蚣滋生。另外,在戶外工作時,如需靠近進草叢或朽木堆積的地方,最好穿長袖長褲;不要穿涼鞋、拖鞋等保護功能差的鞋子,以避免被咬傷。同時,避免屋內潮濕也很重要,因蜈蚣喜歡躲在潮濕的地方例如浴室、廁所。
施兆明表示,治療蜈蚣咬傷,以症狀治療為主,民眾先不要自行塗抹藥膏,應先直接冰敷傷口,冰敷有消腫的作用,然後就醫治療。通常會施予破傷風類毒素0.5CC的注射,破傷風藥效可維持5年,所以5年內有打過的人可以不用再施打。醫師會給予傷口消毒,可能依病人疼痛或傷口情況施打止痛針及抗過敏針,再開些消炎、止痛和抗過敏的藥,回家後繼續冰敷。冰敷10分鐘、休息5分鐘後再繼續冰敷,以避免凍傷。2-3天後,可視情況決定是否再回外科門診追蹤傷口情形。
&美東時間:
01:46:07 AM
本文網址: /b5/11/7/14/n3315026.htm
資料來源:【大紀元日訊】
(據民視新聞報導) 國曆7月14日,是今年三伏天裡的「初伏」日,也是一年最炎熱、陽氣最盛的日子,中醫師利用這時候「冬病夏治」,以三伏貼的療法,改善患者過敏與氣喘的問題,大批民眾擠爆中醫診所,不過醫生也提醒民眾,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接受三伏貼的治療。
一早排隊民眾,還有爸爸媽媽帶著家中小朋友,幾乎快把中醫診所擠爆,他們都是為了三伏貼而來,三伏貼簡單來說,醫生於患者背上,找出治療的穴位,貼上調理身體的益元膏,據傳對於過敏氣喘的症狀,都會有所改善,不過平常也要注意飲食,不能喝冰涼的東西,以免效果打折。
今年三伏日是7月14日、7月24日、以及8月13日,患者必須作滿3次,每劑貼在身上6個小時,通常1~2年情況會改善,不過像是孕婦、二歲以下小孩,身體虛弱的老人,都不適合做三伏貼療法。
目前三伏貼,並不納入健保給付項目,3次要價1500元的療程可不便宜,調養身體,民眾可能得先多存點錢。
資料來源:【大紀元日訊】
夏日是發生食品中毒的高峰期,主要是因高溫多濕的環境極適於各種微生物繁殖,一旦食品烹調及保存不當,容易變質腐敗;由於氣候炎熱,民眾食用涼麵、涼拌菜、生魚片、生菜沙拉、冰品、冷飲等頻率較高,而未煮熟食品是微生物容易孳生的高風險食品,建議民眾儘量避免食用。若要購買生鮮截切蔬果、涼麵、三明治等即食食品,應選購信譽良好、有完整標示且有冷藏販售之商品。
在食品製備、烹調及儲存過程中需注意下列食品衛生安全原則:
1.&新鮮:多選用新鮮食品,配料及調味料需留意有效期限及保存條件,不使用來路不明的食材,也要避免剩餘菜餚反覆加熱食用。
2.&清潔:勤洗手、食材應徹底清洗,調理器具、容器均應保持清潔。
3.&生食、熟食分開處理:準備2套刀具和砧板,分開處理生、熟食,避免交叉污染。
4.&徹底加熱:食品中心溫度超過70℃微生物才容易被消滅。
5.&注意儲存溫度:冰箱冷藏溫度需低於7℃,冷凍溫度需低於-18℃,室溫下放置不可超過1小時。調味用之醬汁應置於冰箱冷藏,不可重複使用。
食品藥物管理局呼籲,當發生疑似食品中毒事件時,應儘速就醫,並於第一時間通報衛生單位,配合協助調查,才能儘早釐清中毒原因。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
預防中暑有4招!
「躲太陽、補水分、勤防曬、要通風」
自端午節過後,時序進入炎熱夏天!近年夏天氣溫屢創新高,中暑急診就醫人次亦逐年增加,國民健康局提醒民眾,應減少暴露於高溫,確實做好預防中暑方法:「躲太陽」、「補水分」、「勤防曬」、「要通風」。
依據衛生署「即時疫情監視及預警系統」,匯集全國177家醫院急診即時資料顯示:歷年來每年七、八月是中暑高峰期(圖一),且中暑就診人次逐年遞增,99年高達1510人次。今年1月1日至6月26日為514人次,較去年同期為342人次,增加172人次。今年自6月上旬起迄今,每天中暑人數開始逐漸增加,隨著氣溫持續攀升,接下來的7月與8月,預期將會有更多人中暑,更需要加強防範中暑。
易中暑高危險群,包括:老人、嬰兒及幼童、病患(包括心臟病、高血壓患者及正在使用藥物治療者)、工作過勞者或運動者、體重過重者,需小心避免中暑。國民健康局提供4個預防中暑的方法供民眾參考:
一、躲太陽:
選擇早晨和傍晚時間,進行戶外活動,並適時選擇陰涼處休息;注意氣象報告,避免於大太陽底下運動,尤其在上午10時至下午2時。
二、補水份:
隨身攜帶白開水,隨時補充水分,不管身體是靜態或在運動,室內或戶外,都要注意補充水分,而且不要等到覺得渴了才喝水,最好每小時就喝2杯到4杯(1杯等於240cc)的涼水。為減少體液流失,避免喝含有酒精或含糖飲料。為避免胃痛,避免喝太冰的飲料或水。
三、勤防曬:
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服,在戶外應撐陽傘、戴寬邊或通風的遮陽帽子及太陽眼鏡,外出前30分鐘應先擦防曬乳液。
四、要通風:
選擇通風或有風扇、空調地方(例如:公共圖書館、購物商場);勿將嬰兒、兒童、寵物單獨留置於汽車內。
中暑初期,會身體感覺很熱、皮膚乾且發紅、體溫升高、心跳加快、呼吸加快,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昏、頭痛、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民眾如果發生疑似中暑症狀,應儘速移離高熱環境,設法降低體溫。
國民健康局提供五個步驟供民眾參考:
一、蔭涼:儘快移至蔭涼地方
二、脫衣:鬆脫身上衣物
三、散熱:用水擦拭身體及搧風
四、喝水: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之電解質飲料。
五、送醫:儘快送醫處理(可撥打119)。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焦點新聞
(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市13日電)嘉義基督教醫院今天表示,3歲以前的幼童是聽力、語言的發展關鍵期,若能在6個月大前被診斷,並配戴適合的輔具,同時接受聽能創建課程,3歲時就能發展出同齡孩童的聽力。
嘉義基督教醫院聽力檢查室聽力師羅莊表示,有 1名3 歲的張小弟弟,剛出生時就被檢測出有聽力障礙,經醫師評估並配戴助聽器後,6 個月大就開始接受聽能創建課程,現在已能說出完整的句子,並充分表達自己的情緒。
嘉基耳鼻喉科主任黃威雄指出,聽覺能力在母親懷胎20週時就已發展,新生兒聽力損失依照可接收的音量分貝,共分為4 個程度:26至40分貝為輕度、41至70分貝為中度、71至90分貝為重度、91分貝以上為極重度聽損。
至於如何得知幼兒是否有聽損?羅莊表示,目前會使用「耳聲傳射檢查儀」或「聽性腦幹誘發電位測試儀」來為新生兒進行聽力篩檢,若生理檢測未通過,幼兒就可能有聽力損失的疑慮。
她說,如果持續追蹤幼兒的聽力狀況,直到6 個月大仍未通過檢測,院方將依檢測結果予以輔具介入及療育計畫。由於聽能訓練課程首重學習、複習及開發潛能,因此,家長或照顧者的全程陪伴相當重要。
羅莊指出,在一對一的療育課程中,老師會先示範教學,以遊戲的方式引導孩童發展聽能,並將示範技巧應用在家庭環境。若家長在家中隨時給予聽覺刺激,對孩童的聽能訓練會有更好的幫助。
黃威雄提醒家長,應隨時和幼兒說話並糾正發音,透過互動來增進幼兒的聽覺與語言能力發展,如果發現有異狀,應立即求診耳鼻喉科,及早接受聽力療育課程,才不會讓幼兒輸在起跑點。
23:55:17 PM
本文網址: /b5/11/7/13/n3313965.htm
資料來源:【大紀元7月13日報導〕
(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美國兒科學會兩項最新研究發現,兒童在家庭裡暴露於二手煙的環境中,罹患兩種(或以上)兒童神經行為紊亂的機率增加了50%。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哈佛公共健康學院和愛爾蘭杜布林(Dublin)的禁煙研究人員根據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和全國健康統計中心2007年的數據,做出了上述的結論。他們估計,將近5百萬12歲以下的兒童暴露於二手煙,其中8%的兒童,也就是274,000名兒童遭遇學習障礙的問題,例如ADHD(兒童多動症)及其他行為紊亂。
該項研究學者認為:「這項研究凸顯了兒童神經行為紊亂的健康阻力,可能原因是暴露於家庭當中的二手煙。」 「這對於已經負擔過重的健康醫療系統,又增加了兒童心理健康護理的負擔。如果家庭自願性禁煙政策能夠大面積實行的話,這個問題本來可以大幅減少。」
報告說,跟治療神經行為紊亂有關的每年醫療費用大約是每人14,576美元,或是全美總共每年92億元。
在第二項研究裡,研究者觀察生活在至少有一個成年吸煙者的家庭裡的8-13歲的兒童,發現那些描述煙味是「難聞嗆人」的兒童,比那些對於煙味沒有太多反應的兒童,養成吸煙習慣的機率減少78%。
研究人員還說: 「經歷過二手煙並且認為他們『難聞或嗆人』,可保護他們免於養成吸煙習慣,意味著這可能是防制吸煙的一個努力方向。」
全美成癮中心(CASA)最近報告發現,十分之九的成癮者在18歲之前就已經開始吸煙,喝酒或者吸毒,這在青少年群體中是一個很大的憂慮,因為他們的心智還不成熟,更可能去做一些危險的事情。
專家認為,樹立一個好的不吸煙的榜樣,多參與孩子的活動,是家長們可以防止孩子們吸煙的措施之一。家長們也可以通過強調吸煙的負面作用,比如對呼吸系統有害,對皮膚有害等來防止他們吸煙。
美國肺部協會也提供了一系列關於如何和孩子們談論關於吸煙,幫助他們戒菸等建議。
00:52:53 AM
本文網址: /b5/11/7/13/n3314006.htm
資料來源:[大紀元日訊】
(大紀元記者陳欣怡台灣台北報導)一名9個月大的小妹妹, 兩邊臉頰常常紅通通的, 一開始以為是天生的蘋果臉,但由於一直沒有消退且長出了紅色小顆粒,趕緊就醫,才發現是罹患了「口水疹」並引發念珠菌感染。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陳永綺指出,口水疹是一種皮膚接觸口水而導致的皮膚疾病,嬰兒自4個月大起,經常會不自主的流口水,皮膚長時間不斷的接觸唾液會過於潮濕,再加上口水中消化酵素的刺激,或是親友不時的親吻嬰兒,將口水留在嬰兒臉上,就會引發「口水疹」。
流口水是小孩成長中的正常現象,陳永綺指出,4個月到1歲的小孩最容易流口水,原因是嬰兒的吞嚥功能還未發展完全,開始長牙後牙齦的不適感也會使流口水的狀況更明顯。根據統計,這一年齡層的小孩有八到九成會罹患口水疹,其中約有一到兩成的病情較嚴重。
陳永綺表示,口水疹好發於兩頰、下巴、脖子、胸口、手等唾液容易接觸到的部位都有可能出現。常見症狀包括皮膚泛紅、長出紅色細微小疹子、微粗不平滑的觸感、甚至會起水泡、脫皮等。
應該如何改善呢?陳永綺表示,就是注意口腔和周圍的衛生,儘量保持皮膚的乾燥,當口水流下來時,趕快以棉布按壓吸乾,減少刺激皮膚,並適時的塗抹乳液。父母可用嬰兒清潔產品幫嬰兒清洗身體,對嬰兒皮膚的清潔效果較佳。另也可讓嬰兒吃奶嘴或其他輔具,可以幫助小孩吞嚥口水減少流口水的情形。
陳永綺提到,當症狀持續1周沒改善,且越來越紅、範圍越來越大時,就應醫尋求小兒科醫師的協助,看是否需要使用藥物治療。口水疹的範圍一般是局部的,長時間未改善可能範圍會逐漸擴大,甚至引發念珠菌感染,就是常聽到的「發黴」,或是細菌性等的感染,嚴重時還可能導致全身性的感染。◇
22:41:53 PM
本文網址: /b5/11/7/8/n3309255.htm
資料來源:大紀元日訊】
(據民視新聞報導) 塑化劑充斥在各種食物當中,吃什麼都不安全,天然ㄟ就好,尤其是多吃一點抗氧化的蔬果,像是時令的奇異果、芒果、胡蘿蔔、花椰菜等等,富含維他命、胡蘿蔔素和花青素,這些都可以幫助代謝掉體內的塑化劑。
大番茄、小番茄,過去大家都知道吃番茄美容養顏,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像是西瓜、奇異果和番茄等等,除了讓你水噹噹,還可以幫你代謝掉體內的塑化劑。
攝取均衡的營養有多重要,因為除了維他命C、胡蘿蔔素和花青素都可以幫助降低體內的塑化劑,幫助修補受毒素傷害的DNA,像是現在正值產期的芒果、胡蘿蔔、花椰菜或者是含有豐富黏醣蛋白的絲瓜等等,效果都很好。
現在很多民眾不喝外面的飲料,改成自己DIY打果汁,有一個重點一定要把握。而且榨成果汁,最好現榨現喝,以免營養流失,想要吃的健康安全,天然的最好。
10:17:32 AM
本文網址: /b5/11/6/6/n3278405.htm
資料來源:【大紀元日訊]
(大紀元記者陳欣怡台灣台北報導)習慣在床鋪上吃零食,又未做好清潔工作的民眾要留意了!近期一位16歲的女性,因幾個月來雙耳奇癢難忍,就醫後竟發現耳朵裡長出了一窩螞蟻。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洪元宗表示,病人自訴睡前常在床上吃甜食,甜食碎屑易殘留於床鋪上,又有邊吃邊抓耳朵的習慣。近來雙側耳朵反覆性搔癢,症狀久未改善,且偶有螞蟻從耳朵爬出,經醫師檢查後發現病人雙耳有許多螞蟻,雙側耳道和耳膜嚴重紅腫,經局部治療將螞蟻移除後,耳道耳膜已消腫。
若民眾發生類似情況應盡早到醫院求診,洪元宗表示,若確定是昆蟲跑進耳內可用燈照,或滴入5到6滴食用油讓小蟲窒息後再到醫院就診,勿用水滴入耳內,如此將造成耳內小蟲體積膨脹,反而增加取出的難度。
洪元宗指出,偶爾可見一些病人因為偶發性昆蟲跑進耳朵內(如:蟑螂、螞蟻)到門診求治,常見症狀為劇痛或者癢痛並陳,但一整窩的螞蟻住在耳裡的案例並不常見。一般除了局部治療,還要搭配藥物來改善症狀,最重要的是改善生活習慣。
01:17:12 AM
本文網址: /b5/11/5/20/n3262674.htm
資料來源:【大紀元日訊】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隨著天氣轉熱,腸病毒日趨活躍,台北市衛生局提醒預防腸病毒最基本的方法是落實正確洗手,只要藉由日常簡單的衛生保健即可有效降低感染機會,學校及幼托機構如發現有疑似腸病毒症狀的學童,應立即通報並做好相關防治措施。衛生局指出,每年大約自4月開始進入腸病毒流行季,於5月底至6月中旬達到高峰, 9月份開學後再度出現另一波流行。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通報資料顯示,今年截至5月5日止,雖尚無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但台北市上月急、門診腸病毒就診率有逐漸上升趨勢。
衛生局與教育局16日共同辦理「常洗手,趕走腸病毒」校園衛教宣導活動,藉由洗手歌帶動唱活動的方式,宣導關鍵的洗手五時機;用餐前、如廁後、擤鼻涕後、看病後、與小朋友玩前,落實洗手五步驟濕、搓、沖、捧、擦,將正確洗手觀念帶入校園,有效趕走腸病毒。
衛生局呼籲,如家中幼童出現發燒、嘔吐、疱疹性咽峽炎、手足及口腔出現小紅疹或水泡等疑似腸病毒症狀時,應盡速就醫,請假在家休息,避免病情惡化及傳染其他孩童。
建議漂白水泡製方式:(以市售漂白水次氯酸鈉濃?5%計算)
0.1% (1000ppm):免洗湯匙10瓢漂白水+ 8大瓶寶特瓶清水
0.05% (500ppm):免洗湯匙5 瓢漂白水 + 8大瓶寶特瓶清水
&&&&&&&&&&&&&& 〈資料來源/台北市衛生局〉〈施芝吟製表〉
預防腸病毒要點:
一、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二、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升免疫力。
三、生病時應儘速就醫,請假在家多休息。
四、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
五、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六、孕婦、新生兒及幼童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
七、新生兒可多餵食母乳,以提高抵抗力。
八、兒童玩具(尤其是帶毛玩具)經常清洗、消毒。
九、幼童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
十、一般環境消毒,使用500ppm濃度的漂白水;針對病童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物品或表面,建議用1000ppm漂白水。
&&&&&&&&&&&&&&&&& &&(資料來源/台北市衛生局)(施芝吟製表)
04:21:20 AM
本文網址: /b5/11/5/16/n3258637.htm
資料來源:【大紀元日訊】
大紀元記者陳欣怡台灣台北報導)部分過敏體質的人容易在唇部反覆出現濕疹的病症,有時醫院的藥用完了,為求簡便就自行到藥局購買藥膏塗抹。日前一位女病患將藥膏當成護唇膏使用,造成雙唇紅腫,經診斷發現感染了一種稱做念珠菌的黴菌。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指出,這位女病患為求盡快改善嘴唇乾裂脫皮的情況,將含有類固醇的藥膏越塗越厚,最後索性當護唇膏來用。這樣經過三個月不僅沒改善,反而更嚴重!當這位病患再度回診,發現浸軟性皮屑及紅斑環繞上下嘴唇一整圈,經顯微鏡皮屑檢查,證實為一種稱做念珠菌的黴菌感染。
外用類固醇藥膏普遍使用於濕疹等許多的皮膚疾患,潘企岳指出,醫師會依照年齡、部位、皮膚厚薄、病灶情況,處方合適的類固醇外用藥。一般正確的使用方法,是在皮膚上薄薄塗抹一層,每天1至2次,病灶消除即停用。
而針對此病患發生續發性黴菌感染的原因,潘企岳指出,應是未即時回診又塗抹過多藥膏,導致皮膚變得較薄,且皮膚皺摺對磨處及多汗潮濕部位,像是腋下、胯下、趾縫、嘴角等處,要小心續發性黴菌感染。潘企岳特別強調,傷口、皮膚感染不可使用類固醇,否則會延緩傷口癒合及加重感染情況。
潘企岳提醒民眾,即使外用藥也要遵照醫囑,切勿過量,塗抹次數不要過於頻繁,如果使用兩週未改善,就應儘快回診請醫師診察。藥用完後也需經醫師評估是否繼續治療,勿自行於藥房買藥長期塗抹,以免產生副作用而不自知。
03:52:03 AM
本文網址: /b5/11/5/20/n3262781.htm
資料來源:【大紀元日訊]
(大紀元記者秦飛編譯報導)美國的一項研究指出,抗生素與糖同時服用能大幅改善藥物對抗復發性感染的功效,並刺激細菌使它們變得脆弱。
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的研究發現:當細菌關閉並變成代謝休眠狀態時,人體通常會出現慢性及復發性感染。在數週或數月後,細菌重新存活並變得更強壯,更有攻擊性,患者就會舊病復發 。而這種細菌的耐藥性能使疾病延長幾個月並使感染蔓延到腎臟和其它器官。
不過,科學家利用了簡單的工具:糖,使細菌從休眠狀態中清醒過來,從而找到了阻截持久性細菌的新方法。
他們發現糖的刺激作用轉變了正常細菌的反應,使它們在受到抗生素攻擊時更脆弱。在測試引起泌尿系統感染的常見原因:大腸桿菌(E. coli)時,研究人員在兩小時內消滅約99.9%的持久性細菌。但如果沒有糖,他們所用的藥物就沒有效果。
研究人員指出,他們將致力於糖添加劑是否能改善結核病(TB)藥效的研究。這一研究結果可能對無數遭受復發性感染的患者帶來福音,也能大幅降低醫療費用。
此一研究結果發表於《自然》( Nature)期刊中。
22:42:39 PM
本文網址: /b5/11/5/16/n3258389.htm
資料來源:【大紀元日訊】
近年來氣候驟變與天然資源的缺乏都在提醒我們,拯救地球的行動已是刻不容緩,這項偉大工程並不困難。國民健康局在世界地球日提醒大家,只要力行「聰明吃、快樂動」、維持動態生活、把麵食換成米食,多吃一口飯、食用天然食材及少吃肉類,?身體作環保,也能減碳救地球。
「聰明吃」的選擇
一、 多食用米食:米飯不僅可以提供足夠的熱量來源,也可增加飽足感,種植水稻還具有減少溫室氣體的功能。根據統計,每公頃水稻田1天吸收二氧化碳量達423公斤,相當於一輛中型房車由北開到南來回兩趟的排碳量;若全臺每人每天多吃一口米飯,每年可促進水稻田種植面積達5,600公頃,可吸收約一輛中型房車繞行環臺海岸線約8,000圈的排碳量!
二、 少食用肉類:每生產1公斤肉類約排放36.4公斤的二氧化碳,相當於一輛中型房車自臺北一路開到臺中。由於飼養牲畜需有廣大土地以種植牧草,導致樹木遭到砍伐以換取更多牧地來飼養牲畜,所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不容小覷。若能多食蔬果、每日一餐無肉,可減少多餘脂肪、膽固醇及熱量吸收,也能挽救許多林木免於被砍伐的命運。
三、 多吃天然食物:食品在加工處理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溫室氣體,例如樹上的柳橙製作成1瓶500c.c.的柳橙汁,經加工、運送、販賣等過程,製造出約390公克的CO2,若能直接食用柳橙,不僅吸收到更多營養及纖維素,也更環保;而少喝1瓶600c.c.的可樂,改喝白開水,可避免288公克的CO2產生,也減少攝取過多糖分及熱量,因此多攝取天然食物,少吃過度加工的食品,有助於體內環保及地球環保。
「快樂動」的生活
一、 多爬樓梯少搭電梯:如能爬樓梯而不搭乘電梯,以5層樓而言,1趟就可減少排碳量達1.09公斤。
二、 多走路、少開車:短距離通勤若由開車改為騎自行車或步行,以6公里計算(約步行1萬步),單趟可減少1.42公斤排碳量。
三、 關掉電視來運動:每天少看1小時電視,改為出外散步或運動,也可以減少0.1公斤的排碳量。
若能善用上述小技巧,每人減碳1公斤並非難事,只要全臺每人每日減碳1公斤,等於一輛中型房車環台海岸線約8萬圈的排碳量,等於62座大安森林公園一整年時間所吸收的二氧化碳!
國民健康局於今年推動「健康100 臺灣動起來」,教導民眾將「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融入生活每個層面,實踐健康飲食及生活化運動,並維持健康體重,既能節能減碳又能健康滿分,歡迎揪團報名,人數不拘,可以從企業、機關、學校、醫院參加,或者是全家或親朋好友一起來報名;可以透過email、傳真、或打電話跟各縣市的衛生局及衛生所,或至各地衛生局公佈之報名地點報名。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
(中央社記者管瑞平苗栗縣26日電)苗栗1名愛看韓劇的婦人,近來發現視力模糊,以為老花眼加劇而不以為意,直到看不清劇中人物、劇情時才前往醫院求診,經診斷發現婦人右眼球黃斑部有嚴重破孔,有失明危機。
65歲的郭姓婦人是韓劇迷,因為看電視畫面日益模糊,甚至影響到對劇情的連貫,才到醫院就診。醫師透過眼底鏡檢查,發現婦人右眼黃斑部有嚴重破孔,造成視力模糊,看影像呈現扭曲變形。
苗栗為恭醫院眼科主任許俊泰表示,黃斑部位於視網膜中央,具有感光細胞,眼睛要看任何目標物,都靠黃斑部集中焦點,所以是視力最重要的地方,如果黃斑部中央發生病變,產生1個圓形的破洞,就稱作「黃斑部裂孔」,造成視力急遽減退。
許俊泰說,眼球玻璃體老化、纖維的萎縮對視網膜牽引都可能造成黃斑部裂孔,其他眼睛疾病如高度近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球外傷及黃斑部皺褶等也可能造成中心視力模糊及影像變形。
醫師指出,由於黃斑部位在眼球後方,外觀看不出異狀,且好發於60歲以上年紀的人,患者初期常誤以為是老花眼,導致延遲就醫而錯過手術的黃金時機,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可能引發視網膜脫落甚至導致失明。
醫師提醒,許多患者都從單眼開始發病,因為不痛不癢,且另1眼睛的功能仍正常,往往都是症狀嚴重後才就醫;建議民眾平常可以自行遮閉1眼自我檢查,如果有閱讀困難、物體形狀顏色有變化、扭曲變形等,就可能是眼睛黃斑部出現病變,應趕緊就醫。
20:34:31 PM
本文網址: /b5/11/4/26/n3239680.htm
資料來源: 大紀元4月27日報導
(大紀元記者蕭惠文編譯)你是不是經常覺得生活很乏味,儘管已看過《歡樂單身派對》這部喜劇片的重播,也曾經自己炫燿過自己,吃的霜淇淋也是不計其數,但還使無法快樂起來。也許你正是為數眾多的抑鬱症患者之一,正設法走出人生的低谷,正渴望著有種東西能提升生活品質。那麼,你不妨跟著我們一起快樂地閱讀篇文章,必會受益匪淺。
美國心理學家柳波莫斯基(Sonja Lyubomirsky)認為,快樂有很大比例是在我們的掌控範圍內。有時雖與先天所攜帶的基因有關,但後天的培養與練習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這些並不是靠物質的滿足所能達成,而是人格特質的培養如:尊重、樂觀、寬容或自我控制等。
美國「生活科學」網站(LiveScience) 提供了以下五種獲得快樂的方式:
1. 樂善好施:根據2008年的一項研究,每天只需花5美元幫助別人就能更快樂。無私的行為也能讓婚姻更加幸福美滿。行善後,人們會感覺更快樂且覺得生活更有意義。但是,行善後不要圖任何回報。
2. 樂觀積極:2005年的一項針對情緒的研究證明,人類比想像中的更加靈活且更具耐力。研究中針對一個星期須接受血液淨化療程的患者做了測試,但發現大部份時間他們的心情仍是好的,然而,當要求那些康復的病人想像自己正經歷這項費時辛苦的療程時,他們腦中卻是一種痛苦的感受。
正如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 所言:「悲觀者在機會面前看到的是困難,而樂觀者在困難中看到的卻是機會。」想想快樂的地方,或許就能克服自己障礙,沉浸在無限快樂的思緒之中。
3. 運動:不斷的出汗、加上藥物治療和個別輔導,能讓人削弱孤獨、脆弱的感覺,擊敗抑鬱。運動能影響體內兩種化學物質:皮質醇和內啡肽的含量,能改善人的精神狀態。生氣或受到驚嚇的人的腎上線能產生皮質醇,這會增加血壓和血糖、減弱免疫力,並可能導致器官炎症和器官損害。但鍛練身體能燃燒體內的皮質醇,使之恢復至人體的正常水準。
4. 人生歷練:研究發現,抑鬱症在40多歲的成年人當中非常普遍。在美國,40歲左右的女性和50歲左右的男性最為顯著。而上了年齡的人往往會把精力集中自己喜歡的地方,就不容易抑鬱。
5. 發揮所長:舉例來說,認為自己具備幽默感的人,可以試著說笑話炒熱辦公室氣氛,或讓難過的朋友擺脫陰霾,也能讓人更加快樂。
如果你擁有一個具備無私、樂觀和積極等特性的好的基因,但你仍然覺得自己情緒萎靡不振,那你不妨放慢腳步,給快樂多留一點時間吧。
22:11:21 PM
本文網址: /b5/11/4/20/n3233643.htm
資料來源:【大紀元日訊】
(大紀元記者林欣怡編譯報導)當孩子從椅子上摔落撞傷頭部、撞斷門牙、咬傷舌頭,孩子大聲哭叫、流血,該如何辨別情況,究竟送急診還是在家處理?有些父母慎重地將孩子送醫檢查,有時是虛驚一場,但有時的確挽救了孩子的生命。如何做出正確的決定與適當的緊急處理,才不會因一時疏忽,造成孩子一生的傷害?育兒網站提供兒科急診醫師們的專業見解,協助父母冷靜處理常見的兒童意外狀況。
兒科急診醫師莉伯納(Lara Zibner)說,除非有生命危險,否則將小孩送急診之前先致電詢問兒科醫師,醫師可透過電話判斷因應措施。若孩子需要送急診,醫師也會事先把關鍵資訊傳遞給急診室的醫護人員,節省候診時間。參考以下10種兒童意外傷害和因應措施,讓父母在面對緊急狀況時更容易做決定:
孩子臉部著地摔下來,牙齒搖搖欲墜,此時應先打電話給牙醫。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兒科急診醫師弗勒希(Karen Frush)認為,如果乳牙受損,直接拔掉以免孩子吞下鬆動的乳牙。乳牙嵌入牙齦中,也會損害發育中的恆齒。若是撞斷恆齒,應將牙齒保存在牛奶中,前往牙醫診所請醫師將牙齒重新植回原處。萬一找不到掉落的牙齒,而孩子正在喘息、咳嗽或無法呼吸,牙齒可能卡在肺部,應立即送醫。
誤食酒精飲料
如果孩子誤食紅酒,無法確定攝入量,應立即送急診。幼兒喝下少量的酒就會導致酒醉、酒精中毒,甚至嘔吐、窒息和呼吸衰竭。孩童不同於成人,他們的肝臟和肌肉無法儲存糖分,在酒精消退前,血糖值無法保持安全標準,嚴重的低血糖可能導致癲癇發作甚至死亡。最好尋求醫師協助,當孩子酒醒之後,可能需要靜脈注射補充糖分。切記將成人飲料擺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玩具車打傷孩子眼睛,若是一般受傷流血不須送急診,眼周的骨頭能承受撞擊力量,保護眼睛。眼周皮膚鬆弛,只受一點小傷就會瘀青、腫的眼睛張不開,好像很嚴重,其實只要冰敷數天,服用適量止痛藥即可。但若傷及眼球應立即送醫,並查看眼睛是否流血、紅腫、視力模糊或無法轉動、張開眼睛。若眼睛周圍眉骨或眼皮受傷需要手術縫合,先以紗布覆蓋傷口,對傷口直接加壓止血,隨即聯絡兒科醫師並詢問整形醫師。
孩子被熱茶燙傷,除非燙傷面積很大,燙傷臉部、手、腳、生殖器,或者達到三級燒燙傷,否則在家快速急救即可。先撕掉孩子身上的衣物,或全身大量沖冷水。手或手臂小面積燙傷,只要在水槽以冷水沖洗直到傷處摸起來不再發燙,切勿塗抹奶油、油、美乃滋或凡士林,以免悶住熱度,使得燙傷擴大到肌膚底層。燙傷處皮膚發紅或起水泡,先冷卻、塗抗生素藥膏並包紮,在包紮處冰敷。可讓孩子服用適量止痛藥
孩子在草地上嬉戲被蜜蜂叮,若屬過敏體質或初次出現過敏反應,應立即送急診。()
寶貝摔跤咬傷舌頭,大量流血,冷水浸濕毛巾直接壓迫傷處止血10-15分鐘,若仍然無法止血,才需送醫。舌頭佈滿血管流血量會很多,孩子大哭是因為流血、害怕,而哭泣往往加重出血情況,父母便擔憂孩子會失血過多。莉伯納醫生表示,從未看過孩童因為咬傷舌頭而流血致死。孩童舌頭的自癒能力很驚人,即使傷口嚴重,不須治療也能復原得很好。復原過程避免食用鹹、酸的食物,多吃涼食如冰淇淋和奶昔。
孩子被蜜蜂叮,若屬過敏體質或初次出現過敏反應,應立即送急診,若備有醫生為孩子處方的腎上腺素注射劑,請先注射。過敏反應要數分鐘到數小時才會顯現,如呼吸困難、喘息或吞嚥困難,臉部、喉嚨或口腔組織腫脹,傷口周圍起紅疹和搔癢,煩躁不安或暈眩。若無過敏反應,在家用鑷子儘快拔除毒針,便能減輕疼痛,再冰敷傷口。詢問醫師後再服用適量抗過敏藥,患部發癢可塗抹爐甘石洗劑(calamine lotion)。正常情況下患部會腫脹、不適、搔癢以及疼痛2小時。
兩歲孩子頭部摔傷、腫包、大哭,可能不用送急診,孩子大聲哭是健康的反應。大部份孩子的頭部外傷是無礙的,腫包大小和受傷程度鮮少直接相關。頭部和臉部佈滿血管,出現腫包就會特別大。但是一歲以下嬰兒的頭部創傷,必須詳細檢查,因為小嬰兒的受傷狀況不易察覺。一歲以上的幼兒只是哭鬧,還能爬起來走動,應該就沒問題。接著幾個小時應觀察孩子是否出現跛行或只使用一邊手臂、嘔吐、嗜睡、易怒。若孩子完全不動、失去知覺或拒絕移動,應立刻送醫。
車禍時哭叫
車子發生擦撞,孩子綁在安全座椅上不安地大哭,除非持續哭鬧15-20分鐘仍無法平靜,否則不須送醫。五歲以下孩童通常坐在適齡的安全座椅,受傷可能性很小。孩子若無法停止哭泣,可能已經遭受外力傷害,應送醫檢查。就算孩子能自由舞動手腳,最好還是把他抱起來,安撫並確定他沒事。數小時後孩子若尿液出血,繫安全帶的胸、腹部位瘀血,或拒絕移動、轉動頭部,應立刻聯繫醫生。
換尿布時孩子的胸、腹部佈滿紅色條痕,這是常見的蕁麻疹,大部份會自然痊癒,只是時間稍長。蕁麻疹外觀看起來較可怕,出現的位置會移動,疹子消失後,又會從其它部位長出來。外用藥膏和藥水對蕁麻疹不起作用,大部份醫師建議使用口服抗組織胺。蕁麻疹的過敏原可能是食物、藥物,也可能是外來刺激物如肥皂、洗髮精、紫外線、毯子、新衣服,還有氣溫變化和病毒也會在感冒流行季節引發蕁痲疹。有時蜜蜂叮咬會伴隨出現蕁麻疹,若孩子出現嚴重過敏反應,應送急診。
寶貝被玩伴咬傷、破皮,應即刻致電兒科醫師。醫師會根據傷口的位置和外觀,決定是否送急診。當下即刻以溫水和肥皂徹底清洗傷口,塗抗生素藥膏並包紮。莉伯納醫生指出,人類的口腔包含大量污穢的細菌,可能引起感染,因此為了確保安全,醫師可能會處方抗生素。
車子發生擦撞,孩子綁在安全座椅上不安地大哭,除非持續哭鬧15-20分鐘仍無法平靜,否則
不須送醫。()
07:24:40 AM
本文網址: /b5/11/4/19/n3232992.htm
資料來源:(大紀元日訊)
&(據民視新聞報導) 相信很多人都有失眠的經驗,所謂失眠,包括有不能入眠、有些時候是時睡時醒,或者是睡眠不深或不穩定,這種現象在醫學上被稱為睡眠障礙,而根據統計,台灣每四個人就有一個人有睡眠障礙的問題,有時候因為睡眠品質不佳,也會產生睡眠障礙,但到底怎麼定義睡眠障礙,現在有醫院成立睡眠實驗室,可以幫大家來評估,到底睡得好不好。
電影裡的男主角可以在夢境裡隨心所欲,要做什麼就做什麼,不過 在現實生活中,不斷反覆做夢,可就讓許多上班族深受其害。
晚上睡眠品質不佳,導致白天精神不濟,在電子業上班,不到30歲的汪先生,睡眠障礙已經有兩年的時間,過去為了入睡,長期服用安眠藥,但藥劑量越吃越重,狀況還是不見改善,不過安眠藥吃多了,可是會出狀況的。
不想再依賴安眠藥,汪先生不得不尋求專業協助,在四肢和頭部心臟分別加裝偵測的儀器,透過紅外線系統 和電腦連線,紀錄汪先生的睡眠狀態,就連半夜想上洗手間也得報備,鉅細靡遺的分析就是要知道睡眠品質到底好不好。
原來整個晚上睡眠,我們歷經深淺不同的四階段,第一期發生在睡眠的開始,眼球還有緩慢的運動,但睡眠者仍然認為自己是清醒的,第二期進入無意識階段,不過很容易便清醒過來,眼球不再運動,腦波偶爾會產生快速波動,第三期介於第二期與第四期之間的過渡期,delta波(&波)開始出現,第四期是深度睡眠期,身體也開始分泌生長激素,進行組織修復和細胞再生,但如果睡眠當中沒有循序漸進的四個階段,循環四到六次的週期,或者直接從第二期就醒了,輾轉反側,很可能就是所謂的睡眠障礙。
每次躺下來半小時睡不著就算失眠,這症狀持續3個月以上就是慢性睡眠障礙,因此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調查,全台灣有3成,也就是600多萬人曾經深受失眠所苦,也就是每四個人就有一個有睡眠障礙的問題。
現在的醫學期刊就發現,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甚至是憂鬱症的人,可能都有睡眠障礙的問題,所以有睡眠障礙的患者,醫生建議睡眠的時候臥室的光線色彩溫度,就連睡著時的聲音、床具舒適度,都要特別調整到最舒服的狀態,以及睡姿都要盡量放鬆,先從臥室的環境,來改善睡眠的品質,如果還是沒有效果,再尋求睡眠實驗室的治療。
資料來源:【大紀元日訊】
12:59:35 PM
本文網址: /b5/11/4/14/n3227349.htm
(大紀元記者陳燕威編譯報導)美國研究人員最近發布了一則醫藥快訊:動物研究顯示,由薑黃化學成分合成的一個新藥,能幫助中風後患者腦細胞的再生。這項新藥是以薑黃素(curcumin)來製作的分子化合物,不過到底什麼是薑黃素呢?又為何會對人體有幫助呢?
顧名思義,薑黃素來自於薑黃,是其中自然產生的一種黃色色素。而薑黃(Turmeric)這種多?生草本植物,原產於熱帶的亞洲南部,喜歡濕熱而陽光充足的地方,也喜好高降雨量。它的地下莖或根莖在蒸煮幾個小時後,烘乾、磨成粉狀能用做香料,在南亞或中東料理中十分常見,同時可以作為防腐及著色劑,也是咖喱粉的重要原料,自古以來常作為藥材使用。
咖哩調味料中含有的薑黃素,幾千年來一直被印度傳統醫學應用於治療抗過敏。而且薑黃還具有消腫作用,2006年11月份美國的關節炎和風濕病期刊(Arthritis & Rheumatism)一篇文章指出,咖哩中的薑黃素幾乎可以完全防止關節腫大、關節炎,並且對心血管疾病、癌症、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也有功效。印度人每天約食用100~200毫克的咖哩,其功效從印度的阿茲海默症患者四倍遠低於美國即可見一斑。此外薑黃也可防止肝細胞受化學藥品的毒害。
雖然薑黃能有這種對腦部獨特的效果,甚至2008年還有報告指出能增進記憶力並預防老年痴呆症。不過,由於薑黃沒辦法於體內被良好地吸收,或以高濃度的形式達到它要做用的目標器官(或組織),且會被一種人體的自然保護機制「血腦障壁(blood-brain barrier)」給阻隔在腦部之外,所以在過去一直存在著這方面的問題尚待突破。
西達斯西奈醫學中心(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的科學家保羅?拉普查克(Paul Lapchak)指出,這種新研發出的化合物「CNB-001」能跨過血腦障壁,快速分布至腦中,並調節數種神經元存活的關鍵機制,因此能起到良好效果。
拉普查克(Paul Lapchak)表示:「這個新藥能修補供給神經元養分的途徑,並計劃不久後將展開此藥物的人體試驗。研究顯示,這個新藥無法消除血塊,但施打在兔子身上,一小時內就能減少中風造成的運動障礙(肌肉及動作控制出現問題);若換算成人類,藥效發揮時間則為3小時。」
這項研究發現,已在美國心臟學會-國際中風研討會上發表。
醫學小百科:目前對於急性缺血性腦中風(acute ischemic stroke),只有一項被核准的藥物處方&纖維蛋白溶解劑tPA(recombinant tissue-plasminogen activator),它可有效地改善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患的神經症狀及功能,減輕其殘障程度(但對減少死亡率並沒有統計學上的差異),不過其在使用上有一定的規範及禁忌準則,使用之前須經醫師審慎評估。
19:23:33 PM
本文網址: /b5/11/3/23/n3206282.htm
資料來源:【大紀元日訊】
(大紀元記者蔡宜珊編譯報導)明年就是龍年了,相信想要在今年懷孕生出龍子龍女的準父母們應該不少,懷孕期間要注意的事情可是一項大學問,像是補充葉酸對很多女性朋友來說就是共同的經驗。而對葉酸能起到的預防不良預後的作用,醫學界也一直相當好奇。
最近一項就有新的研究結果表明,懷孕前或懷孕期間服用葉酸,並無法降低早產的風險。但是不論葉酸是否會降低早產風險,葉酸能顯著降低胎兒神經管缺陷(註)的風險已是醫學界的定論,因此生育婦女服用葉酸還是有相當大的好處。
這項新的研究結果在舊金山的母胎醫學年會中提出,該研究指出葉酸補充與否,並沒有顯著決定誰會是早產兒或足月兒。挪威的研究人員統計超過7萬名兒童,仍無法找到母親葉酸攝取與早產之間的顯著關聯性。
然而,此發現與一些以前的研究結果產生衝突。例如,2009年的研究,在PLoS Medicine雜誌表明,婦女在懷孕至少一年前補充葉酸,比沒有服用葉酸的女性減少50~70%的機率早產。
對此,研究葉酸的專家-佛羅里達大學教授貝利(Lynn Bailey)表示,這些互相衝突的證據都只是觀察性研究,而不是隨機對照試驗,因此對於早產與否證據性不強。而另一方面,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的作用已在隨機、對照試驗中被證明,透過實際的給予補充劑(因)、觀察到的結果(果),所以就可用因果關係做出結論。
在過去的15年裡,美國政府已要求,營養穀物必須包含葉酸。公共健康機構建議育齡婦女每天攝取400微克的葉酸,減少胎兒神經管缺陷的風險。
德克薩斯大學婦產科的助理教授布考斯基(Radoslaw K. Bukowski)醫師說:「許多婦女在一開始時不知道他們已懷孕,因此才建議擴大到所有育齡婦女。」
越早出生的早產兒,有越高的機率產生併發症,這些併發症包括呼吸困難,腦出血,腸道發炎和感染。具體原因早產仍是未知數,目前也並沒有明確方法被證明可以防止早產。一些研究表明,注射黃體素可以幫助子宮頸較短或曾懷早產的婦女避免早產,但這些婦女只佔5%左右的女性人口。
醫學小辭典:神經管缺陷包括脊柱裂和無腦症。發生原因是在懷孕早期胎兒形成神經系統時,發育成脊柱和脊髓的神經管沒有正確關閉,其中還包括了沒有正常發育出大腦的無腦症。
19:16:35 PM
本文網址: /b5/11/3/23/n3206278.htm
資料來源:【大紀元日訊】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2日電)在日本核電廠輻射外洩危機下,擔心「輻」從口入的民眾,參考專科醫師及營養學者建議,不妨從蔬果、燕麥、洋蔥、海藻等食物中,獲得天然的保護。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擁有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放射線物質操作認證,他指出,日常輻射防護有2大守則,第1是減少人體吸收,不要在輻射管制區進食或吸菸,第2是促進新陳代謝,縮短輻射物在體內停留時間。
江守山指出,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和衛生署已對日本進口食物進行輻射檢測,為民眾把關,進口食品業者也在尋找無輻射汙染的貨源,一般民眾不妨從食物中獲得天然輻射保護劑或是,減少輻射傷害。
他說,含有半胱胺酸等硫醇基化合物,是天然輻射保護劑,在雞肉、花椰菜,優酪乳、蛋黃、洋蔥、蒜、燕麥等食物中,含有豐富的硫醇基化合物。
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副教授凌美月則指出,一般民眾個人保健,可攝取海帶、海苔、螺旋藻等含碘食物,但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民眾不宜多食,不妨改食用大麥苗來保養甲狀腺。
江守山和凌美月也建議,蘋果,奇異果,番茄,洋蔥,胡蘿蔔等蔬果,富含維生素A、C、E、以及&胡蘿蔔素等抗氧化劑,可消除輻射傷害後所產生的大量自由基,強化肌膚表層與上皮細胞的防護力與修護力,並能強化細胞膜的健全度,提升黏膜細胞的防護力。
凌美月強調,碘片是4天內接觸到250毫西弗輻射劑量的民眾才要使用,沒事使用反而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的風險。
20:35:35 PM
本文網址: /b5/11/3/22/n3205460.htm
資料來源:[大紀元3月23日報導】
今日媒體報導各大便利商店販賣之微波飯類食品含鈉量超標!研究顯示由飲食中吃下過多的鈉鹽是造成高血壓的主要原因之ㄧ,而高血壓又是導致國人腦中風的最重要原因,98年國人因高血壓和腦中風死亡的人數高達14,104人,佔當年所有死因的9.9%。行政院衛生署邱文達署長指出,不論是一般人或是高血壓患者,若能減少鹽的攝取量,就能降低血壓,特別是高血壓患者,每日鹽分攝取若能降低至6公克以內,則血壓平均可下降2~8 mmHg,相當於每日服用1顆長效型抗高血壓藥物的效果!
衛生署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即鹽6公克),然而,兩次衛生署進行之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國人鈉攝取量都超標,特別是年輕世代都比過去吃的鹹!國內19~30歲男、女性民眾每日鈉總攝取量分別為4599毫克及4096毫克,達國人鈉攝取上限的1.9倍及1.7倍(國人鈉攝取量如表1、表2)。近年便利商店購物之方便性,是許多年輕外食族群解決三餐之便利地點,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指出,年輕族群不論是男性或女性,來自於加工或調理食品所致之鈉攝入都較年長族群來的高(國人鈉攝取來源如表3及表4)。呼籲除了需注意微波飯類食品含鈉量高之外,年輕族群喜歡拿來當成主食或點心的泡麵、杯湯,以及常吃的休閒零食(如豆乾、肉乾、魷魚絲、小魚乾等)亦需注意其含鈉量。依據國民健康局至各大超市或賣場所進行之瞭解,吃一碗泡麵所攝入之鈉量,已超過每日所需之一半以上;喝1杯200cc之杯湯當點心,就攝入每日所需鈉的四分之一;而看電視、電影或喝茶聊天時,隨口吃下100公克之魷魚絲或牛(豬)肉乾等零食,所攝入之鈉含量至少佔每日所需鈉的三分之一以上!
民眾是否知道自己購買的食品含鈉量是多少?依據國民健康局去(99)年最新完成之健康危害行為監測系統電話訪問調查顯示,有高達6成之民眾,在購買包裝食品前,從不會注意包裝上所標示之鈉含量。呼籲民眾選擇市售包裝食品時,第一步一定要記得先看營養標示,才能了解食品的含鈉量。為了讓外食族群也能吃的很健康,健康局分享以下「減鹽小撇步」:
1.外食族群減鹽絕招:
(1)要求店家烹調食物減少鹽及醬料使用。如:燙青菜少放肉燥、醬油膏。
(2)不要連醬汁一併食入;先撥去多餘的醬汁。
(3)儘量不要點醃、燻、醬、滷、漬等方式烹調的菜餚。
(4)不要添加過量的鹽、醬油或調味佐料,如吃牛排時減少黑胡椒醬之添加。
(5)口味過鹹或是過於鮮甜的湯不要喝完,或火鍋以白開水取代湯底。
(6)儘量少吃含鹽量高的小吃,如:鹽酥雞、重複塗刷醬料的碳烤食物等。
2.在外購物注意原則:
(1)多選購新鮮食物,減少購買含鈉量高之加工或調理食品。
(2)吃泡麵時,佐料包僅使用1/3~1/2。
(3)選擇市售包裝食品時,記得先看營養標示了解食品的含鈉量。
另為協助民眾將減鹽技巧落實於日常生活,健康局製作有「減鹽秘笈」小手冊,歡迎民眾索取。
索取方式:傳真02-
上網http://www.health99.doh.gov.tw/
或來電02-分機62855索取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上班族謝小姐,趁著公司團購買了10包牛軋糖,不到3天的時間吃完所有的牛軋糖,臉部也開始狂冒痘子。平安中醫診所院長袁國山表示,花生富含油脂易使皮脂腺過度分泌而堵塞毛孔,青春痘、粉刺等皮膚問題自然就接踵而來。
袁國山表示,一般造成青春痘的原因,大多是因為肝火上升、肝毒旺盛,造成內分泌失調,如果食用太多上火的東西,像是堅果類、炸雞、麻辣火鍋等,都是容易造成青春痘、粉刺、面皰等症狀。牛軋糖製作中常加入花生來增加口感,像花生這種容易上火的食物,通常體質偏熱的人吃了就容易上火氣。
冒青春痘可不止是年輕人的問題。袁國山指出,近3成的人在青春期後仍會冒痘,如果青春痘的續發部位持續停留在下顎和兩鬢,就應調理內分泌,因為內分泌失衡是誘發青春痘的重要元兇。另外,可以根據痘子生發部位,來辨別身體機能的狀況如,患部在額頭,代表肺火旺盛;患部在兩頰,代表肝燥熱;患部在下巴或是身體背後,表示腎火過旺;而患部在鼻子上,則表示有胃熱現象。
袁國山說,中醫治療青春痘主要以清肝解毒的藥方,將身體毒素排出並調整內分泌狀況,使身體恢復平衡,常用食材以金銀花、甘草、黃連、荊芥等清肝解毒的藥方來加減使用。
袁國山提醒,要避免青春痘其實很簡單,生活上盡可能在晚上11點半以前就寢,因為此時入睡可以調節肝臟運作功能,讓身心處於完全放鬆的狀態,痘痘問題自然改善;飲食方面也應多吃些退火的蔬果,如小黃瓜、胡蘿蔔、蕃茄等,對於辛辣、熱補及容易上火的食物則應忌口。@◇
資料來源:【大紀元日訊】美東時間:
06:54:54 AM
本文網址: /b5/11/3/15/n3198698.htm
台南市70254南區新和路40號 (安平工業區)
Tel:886-6- Fax:886-6-
││││││
版權所有&順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跑男2什么时候开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