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第一级瑜伽最高境界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佛陀的八正道和瑜伽的八支功法(下)
八支功法第四支——呼吸控制(pranayama)
根据帕坦伽利的修行系统,一旦练就了体位法,我们就可以继续修炼下一支pranayama,帕坦迦利所下的定义是“呼吸控制”,包括“中段入息或出息”。Pranayama的字面意义是“扩充生命能量或呼吸”。光是采取放松但稳定的坐姿,就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呼吸模式也随之又明显变化。瑜伽的修行,涵盖了找出那些阻碍能量运行、导致各种阻塞现象的不自觉呼吸模式,并且增长更有益健康的呼吸习惯。
如果把pranayama看成呼吸控制法,那么这个方法并未包含在佛陀的瑜伽中。事实上,很多佛学老师都会主动劝弟子不要练习这个方法。不过,我个人的经验倒是发现,有些呼吸控制的技巧对安定原本跃动不定的心帮助极大,不但能使我的注意力更集中专注,还能使原本不振或沉重的心恢复清明。不过,呼吸控制法的确可能遭到误用,我认为佛陀练习闭气的负面经验就强烈显示由此可能性。当然,佛陀提供我们建立、培养正念的主要禅修法门:入出息念(anapanasati),也相对使呼吸控制法没有存在的空间。因此,在觉知呼吸的修行中,并不会企图强迫改变当下正在发生的状况,也不会硬要创造出特定的经验,而是训练自己如实见到当下的状况,而心则安住在平静。
八支功法第五支——收摄感官(pratyahara)
古典瑜伽的第五支是pratyahara,常译为“收摄感官”。这是指把放在一个对象上的感官知觉(眼、耳、鼻、舌、皮肤)收回;就像乌龟缩回四肢一样,瑜伽士据称也“把感官收摄回自身”。感官相内收摄后,据称心也会随之平静下来。第五世纪的作者广博(Vyasa)在最早的评论《瑜伽经》的著作《论瑜伽》(Yoga-Bhashya)中写道:“如果女王蜂安定下来后,蜂群也会随之安定,同样地,当意识受到控制后,感官也随之控制下来。”这段主要的论点是,若瑜伽是融合为一的状态,那么,想透过禅定(瑜伽修行的精髓)来体验融合,就必须先处理好可能会阻碍融合境界的一切可能障碍。
前面的第一到第五支都可以看作是对治瑜伽各种阻碍的法门。外在行为控制(yama)和内在的自律行为(niyama)是处理可能会由良心所引发的阻碍。体位法减少来自身体的阻碍,方便我们能禅修良久。呼吸控制法让我们能充满能量,自由自在的呼吸,使我们的呼吸有助于培养稳定的心,“收摄感官”能驾驭我们的感官,使部之物往外奔驰,导致注意力随之散逸。
八支功法第六支——专注力(dharana)
有了这些修行的前导为基础,我们便可继续培养第六支dharana,即专注力(dharana的字根和dharma与dharani一样,也是dhri,意指“保持”或“维持”)。这是把注意力转住在一个对象上,以培养心一境性。Dharana是禅定的前导,可以专注于在各种各样的心的对象上,从呼吸到内心观想(internalized
visualization)或声音都包括在内。
八支功法第七支——禅定(dhyana)
深化的注意力可以导引我们进入第七支dhyana——禅定,帕坦迦利所下的定义是“生起一念的单一导向,导向所专注的单一对象。”单一导向意指心全神贯注在单一对象,决不受到外缘念头的干扰。
(在此要加一段有趣的典故,梵文的dhyana和相对应的巴利文jhana,都是中文“禅”的根源,中国佛教禅宗强调禅修及直接顿悟,而非钻研典籍的学术了解。禅最先传到韩国和越南后,韩国人把禅念成son,越南人则念成thien。当禅传到日本,发音变成zen。因此英文的Zen
Buddhism字面的意义就是“佛教禅宗”。)
八支功法第八支——三摩地(samadhi)
最后一支是三摩地(samadhi),帕坦迦利的解释是:“心在认知上的安止定,仿佛色、连心的形色都被掏空,只反映出所禅修的对象。”也就是说,在这种状态里,主体与客体所感知的分野已经消融殆尽。犹有甚者,瑜伽本身同时是企图达到融合的精神努力以及融合状态本身,因此三摩地实际上就是瑜伽的另一种定义。广博的《瑜伽论》开宗明义写道:“瑜伽即三摩地。”
这也是道家诗人李白在诗中所描述的境界: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间;
向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帕坦迦利指出,前五支都是“外在的支部”,而要同时修行的后三支,则合称自我控制(sanyama,“约束”或“自我控制”),常诠释为“完美的控制心灵”,属于“内在支部”。许多学瑜伽的学生都以为,三摩地是帕坦迦利瑜伽的最高成就,但其实他继续指出,即使是被称为内在支部的自我控制,仍是无种三摩地(nirbija-samadhi)外在的支部,无种三摩地较之安止定的三摩地是更进一步的境界。对于这个语言难以形容的境界,帕坦迦利描述说:“心止灭后,再也没有任何影像可言、完全开放、纯然透明、没有种子”。这种境界之所以被称为“无种”,是因为排除了致苦之因——无名、我慢、贪欲、恚与执着。
深入研究帕坦迦利的《瑜伽经》,揭露出他和佛教思维有无数相似之处。不论这是因为印度和佛教几乎在同时发展出瑜伽修行,还是如很多人所主张的,是因为《瑜伽经》受到佛教的直接影响,我们并不清楚。不过,如果帕坦迦利确实是在西元二世纪写下《瑜伽经》,由于当时影响深远,是有可能受到直接影响。
除此之外,佛陀的瑜伽和帕坦迦利的瑜伽就有很多明显差异了。如我先前所述,两者最大的不同是,帕坦迦利的瑜伽属二元论,因此对帕坦迦利而言,最高层次的解脱就是孑然独立(kaivalyam),而此境界只可能在瑜伽士的身体死亡后,丢弃了有限的身心,才有可能成就。瑜伽士把自己和大自然(prakriti)分割开来,然后住在纯粹绝知或自我的超越状态,成为许许多多的自我之一。
大多数倾向于“不二”的吠檀多学派,都视“现世的解脱”(jivanmukti)为理想境界。另一个和“现世解脱”类似、也用来描述或觉悟的模式,就是自发三摩地(sahaja-samadhi)。Sahaja的意思是“自然的”或“自发的”,自发三摩地据称是悟出了不间断、超越概念的三摩地,同时仍从事着日常生活的外在活动。有人主张三摩地是抽离身体、进入类似恍惚的出神的内在超越性意识的“石佛症候群”,而有些密教和佛教流派为了挑战这种三摩地的理念,这种吠檀多式的观念于焉兴起。自发三摩地把三摩地的专注觉知转到身体和世界上。觉悟的圣人虽自由地生活在人间,却决不会失去对绝对实相界的觉知。佛陀自己所描述的经验也符合自发三摩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账号 密码 没有账号?
今日去我院某教授跟门诊,有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因“反复失眠20余年”来就诊。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真正意义上的熊猫眼,不过今日可真的见识到了,特拍了一张照片:
刘某,女,32岁,第一次怀孕,停经已12周。该患者停经的第九周开始出现恶心呕吐,开始时呕吐尚不多,3-5次每天。后来呕吐逐渐加重,7-8次每天,呕不能食,呕出食物及黄胆水。
黄芪10克,党参(或太子参)10克,丹参10克,炒白术10克,薏苡仁15克,仙鹤草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甘草5克。功能
益气活血,健运脾胃。主治
适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或伴有肠上皮化生等
你现在的位置: >
瑜伽老师的条件,佛陀与瑜伽的关系
摘要:最近提问的问题比较多有些难以简单答复列出几个比较经典的问题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问题如下作
最近提问的问题比较多,有些难以简单答复,列出几个比较经典的问题,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问题,如下:作为一名瑜伽老师需要的五项条件:这五项条件分别是:智慧、奉爱、信念、身语意、平等心!智慧:指的是要有扎实的瑜伽学识理论基础、善于思考辨别,最后得出明确结论。奉爱,指的是要具备关爱之心,以同理心平等待人,并给予热情的解决瑜伽各种问题。信念:信念就有资源,始终坚信,最好的资源属于有志向的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好的成就来源于信念。身语意:身是行为,语是要善于运用令人愉快启迪的语言,意是思想,三方面都要堪做众人榜样。平等心,指的是一切以利人利己为出发点。提示:只有不断的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够真正做好一名出色合格的瑜伽老师!佛佗与瑜伽的关系:我们从瑜伽的历史简单说下,早在释迦牟尼佛创之佛教之前,瑜伽作为一种古老的哲学体系,就在印度源远流长了,它对释迦牟尼悟道传法产生了积极影响,反过来释迦牟尼佛又对瑜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印度最新的考古发现瑜伽有将近八千年的历史,瑜伽是先古人类智慧的结晶。从历史上记载,瑜伽被整合到印度的三大宗教中:佛教、印度教,耆那教。严格说瑜伽不是宗教,是共法,是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方法。瑜伽(YOga)一词由印度梵文词根YUJ衍生而来,最初原意是&驾驭牛马&,又指&连结、结合&的意思,从遥远的古代起,瑜伽就代表为帮助人们达到最高目的而进行的某些实践和修炼。在古圣贤帕坦迦利所著的《瑜伽经》中,准确定义为&调伏自心(也译为对心的控制)。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诞生了两位伟大的瑜伽成就者,一位是众所皆知的佛陀,另一位是印度传统的耆那教派的始祖大雄。释迦牟尼佛诞生时正是印度的瑜伽教派兴盛的时期,他初修之时,就跟随当时的两位瑜伽大师阿逻&迦罗摩和郁陀迦&罗摩子修炼瑜伽、学习《吠陀经》和《奥义书》,学习瑜伽禅定,以此找到解脱的途径。他学修&无所有处定&和&非想非非想处定&,都获得成就。但释迦牟尼发现这两种&定&都不能达到瑜伽最完美的境界,&我是谁&仍没有得到答案。这时,印度已经没有释迦牟尼可尊为师的人了,所以他便弃习瑜伽修了6年的瑜伽苦行,其严格程度超过所有人,但这样做并没有能开悟反而让他身心衰弱。于是觉得苦行也非正道,便放弃苦行。根据记载,释迦牟尼偶然想起自己7岁那年在田埂上打坐的事,他在田埂上打坐时,&不扰虑过去,不幻想未来,只是一心一意活在现在&。他想这或许是通向无上菩提的道路,所以他来到佛陀伽耶(今名)的一棵菩提树下静坐冥想。背向树,面向东,以八抱吉祥草铺成座位,抱着&若这样做不能得正觉,则我血干肉枯&的大决心,以般若智慧观照宇宙人生的缘起本心,这样经过七七四十九天,当东方闪出晶亮的启明星,黑暗渐渐退去,光明涌现面前,释迦牟尼终于达到了完美境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成为佛陀。从释迦牟尼佛成道的经历看,佛陀如果没有当年瑜伽禅定修行基础,不可能在短短四十九天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说佛陀是在古印度传统的瑜伽禅思冥想基础上创立了佛陀思想,佛教采用瑜伽始于佛陀。但是释迦牟尼佛不以瑜伽为达到解脱的唯一方法,他认为要配合戒和慧,要有正见,光有瑜伽修行是不彻底的。佛陀的智慧正见把瑜伽发挥到了一个极限的巅峰。佛陀关于瑜伽的闸述(记录在佛教经论中)比帕坦迦利的《瑜伽经》更加系统和精深。尽管如此,从佛教在印度创立之初开始直到衰落的历史看,其禅定学说和教法始终是在印度各派瑜伽学的相互影响中发展的。所以当我们学习帕坦迦利的《瑜伽经》及其创立的王瑜伽时,对其中关于&持戒&和&内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持戒&包括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邪淫、不贪婪&,&内制&包括&纯净、满足、克己、自我学习、敬奉神明&,这里有佛陀所宣讲的八正道中的&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的影子,很明显在佛陀后四个世纪诞生的帕坦迦利在写《瑜伽经》时肯定受到佛陀&八正道&思想的影响。而且王瑜伽的八支修行方法&持戒、内制、体位法、调息、制感、专注、冥想、入定(三摩地、三昧)&也借助了佛陀宣扬的戒而后能定的修持方向,但佛陀显然站得更高,站在智慧之巅,在戒定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定而后能慧,佛教的定学显然多了空性智慧的成分,所以说佛教的定学是印度瑜伽诸派系中最系统最精深的一大家。从释迦牟尼佛证道成佛、宣传佛法、建立佛教僧团组织的历史过程看,释迦牟尼佛传法中有相当瑜伽修行的成分。佛教的禅修,从佛陀住世时就以&牧牛&来譬喻调和身心的修行要领,《阿含经》中就有牧牛十二法,《大智度论》中有牧牛十一事,都是借譬喻的方法,使修行者领会调心,并降伏其心。《佛遗教经》里说:譬如放牛,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从这里我们自然会联想到瑜伽的原意&驾驭牛马&以及帕坦迦利对瑜伽的定义,所以当代不少修习者常把禅修和瑜伽等同起来。提示:佛佗和瑜伽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些话清楚,这里简短的说说,以正视听。嗡{ong}与噢姆&OM&的发音:古印度认为世界和《吠陀经》都源自&嗡&这个音节。《薄伽梵歌》中说:&诵念并且想念嗡的婆罗门会往前进,并弃绝身体,一直到最高的道路上。&《奥义书》中说:&嗡是弓,心智是箭,梵天是靶心。你必须专注地了悟梵天,视线完全盯在靶心上,然后,像箭与靶心合一一样,个别灵魂了悟梵天。在古老的印度经典中,我们反复地读到&嗡&这个神圣的音遍布物质世界、星际世界和因果世界。&噢姆&和&嗡&是古代汉语对这个咒字的音译,根据印度传统的读法,它应该被读作,以开口音&噢&开口音,然后是&噢&和&乌&合音,这个合音在鼻腔上方,通达&顶轮&方向,我们通过深度发音,可以感受头部和头顶部发音时,感受到有似麻麻的音振荡,最后是呼气后,自然的嘴合闭音节,我们很多人念习这个音,以为发的是噢姆,三个音要连贯读出,&M&这个音是不张口发出的,仅从鼻中发的合音后闭口的消音。以纯正古梵音来念&嗡&音,则对全身筋脉为之振奋,对身心有莫大的益处的;但若您不小心以&于阗语&来发音&嗡&音,则会将&嗡&或者念成&oum&音或&aoum&,这种以外道音来念&嗡&音种子轮字,则对身心的益处,会大大减损或者无益处。注:于阗国梵名Ku-stana,是西域的古王国,又作&于填、于殿、于遁、溪丹&。地点位于我国新疆西部,即今和阗之地。印度人则称为屈丹,自古即为印度、波斯、中国间之贸易途径,亦为东西文化之要冲。于阗语属于东伊朗语的一支。根据史料记载:梵文读o音,于阗音读成ou音,所以有人就om音读成oum音。又如梵音dra音,于阗音读如dla。又如梵音amogha,于阗音则读如amauha。一般来说,在印度教瑜伽中,&嗡&音它是宇宙原始生命能量的根本音,它含有无穷无尽的功能,我们可以根据瑜伽经典的记载的说:&嗡&是中脉音;是梵穴轮音;是人脑部音;在人体而言,&嗡&音它是头顶内部的声音。是人体中之气转向脑部所发之声。内闻时,它的声音与自己所听到的心脏与血脉流动的声音相近。通常的效果,它可以使头脑清醒,精神振发。伤风感冒,连续不断念此字&嗡&音,可使头部发汗,不药而愈。提示:&嗡&音的&m&是念完后要合嘴的消音。如果您念诵&嗡&音时,头脑并不会有麻麻振动的作用,那可能是你的&嗡&音发音有问题,或者是念错音也不一定!如果我们能如法的念诵&嗡&音,一口气顺着下来,则有助气机畅顺;念诵如果不如法,气就会外散,乃至散了气,甚至有入邪的可能,这点切记,不是危言耸听。关于国内开展修脉轮的培训:根据瑜伽的学理,认为人体是由五大元素所组合成的,即以太、气、火、水和土;并且由身体中不同的脉轮(cakras )所支配。人体身体内的七个脉轮,分别控制着身体的某个特殊部位和某些内分泌腺体。通过修炼,可以使身体充满能量。瑜伽修炼法门中,最重要的是对查克瑞(有些典籍也叫做查克拉)的修炼。他们认为,人体有七大查克瑞穴位,同时,存在三大经脉。脉轮学说建立在印度瑜珈学说它有自己的独有文化。查卡瑞梵文意思是轮;在身体拥有旋转的能量中心,看起来就像转动的纺车,这个中心被称做脉轮;意指能量在此积聚集中,循环转动,贯穿身体的前后部份,成为一个体内能量进出的管道。在印度和它的瑜珈灵性系统中,一个脉轮就被认为是在人身体的一个结点,人体分为七个能源中心,这七个能源中心因为是以盘旋的轮状出现,所以名为七重轮。将七个主要脉轮从脊骨底到头顶排列一行的提升圆形物。每个脉轮与某种颜色、多重特定功能、意识形象、古典元素和其它有区别的特征联系在一起,脉轮被认为激发了肉体和同肉体与精神两种本性的交互作用联系起来。气轮的能量可以运用不同的色光来做补足与排解,如红色解蓝色,橘色解紫蓝色,紫色解黄色等;气轮甚至有不同的专属频率或音符,这些音符会震动对应的气脉。<font color="#、第一个脉轮是海底轮( Muladhara Cakra ):位于肛门附近的腺体中心,是各种身体、心智、和灵性渴望的贮藏所,控制着人体中固体的成分,和身体健康、排泄功能有关。<font color="#、第二个脉轮是是生殖轮(Svadhisthana Cakra ):它位于生殖器官部位附近的腺体中心,它控制了性线及身体中的液体成分,主宰人的性功能。<font color="#、第三个脉轮是脐轮(Manipura Cakra) :位于肚脐附近的腺体中心,控制了身体中火的成分及胰脏和肾上腺的分泌,主导我们的活力和世俗的活动,支配人的精力和消化功能。<font color="#、第四个脉轮是心轮(Anahat Cakra) :它位于靠近心脏附近的腺体中心,控制着气体的成分,也控制了胸部的胸线和淋巴腺,和人体的呼吸、循环功能有关。<font color="#、第五个脉轮是喉轮(vishuddha Cakra) :它位于喉头附近的腺体中心,控制着以太成分及甲状腺及副甲状腺,与说话功能有关。同时也调整了人体的精力,并控制着人体的活动。<font color="#、第六个脉轮是眉心轮 (Ajina Cakra) :它位于脑的正中,它控制着脑下垂体并使用松果体和下视丘的荷尔蒙,主宰世俗和灵性的知识,支配着心神方面的功能。<font color="#、第七个脉轮是顶轮 (Sahasrara Cakra) :它位于脑顶,他超越了生物学及心理学的范畴,他的功能只能用哲学和灵性的语言来描述。根据瑜伽经典学派的说法,这七个脉轮和内分泌腺的平衡与否,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而内分泌亦由这七个脉轮所支配。人的疾病也是由于这些脉轮其中之一的衰退,或是一个以上的脉轮的功能失去平衡所致。瑜伽体位法的目的,即是透过伸缩及伸展,强化各个脉轮,使各种不同的内分泌腺的分泌功能处于均衡状态,以维持身体的健康。人体三脉人体有三大经脉。人体的中轴是修炼的核心,三脉分别位于人体中轴线附近。中脉靠近脊椎,左脉位于身体之左,右脉位于身体之右。中脉,从海底轮开始,顺人体的脊椎前向上直通入脑,到顶轮后,向前弯曲,直通两眉之间眉心位置,所以眉心又是各种意识能量进入人体的通道。左右二脉通于人体的左右两个鼻孔,上行入脑,夹中脉下行,至平等于脐下四指处的生法宫位置,与中脉会合,其中左脉为水脉,属阴,所以以称阴脉,右脉为火脉,属阳,所以称阳脉。提示:根据瑜伽记载,启动七脉轮有几组神秘的数字,其中一组是:3396815,这还只是其中的一组数字的,还包括更深密一层的数字,这里不做讲解,这般告诉大家的意思是,不要随便去修这些所谓的脉轮瑜伽功夫,不当的话,出现任何问题,是没人替你负责的,因为,脉修的传承很严格的,国内出现所谓的脉轮修炼和培训,基本属于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关于阿斯汤加瑜伽(Ashtanga Yoga )阿斯汤加瑜伽(Ashtanga Yoga )是来源于圣哲瓦玛塔瑞斯记录的一份古老的手稿《瑜伽合集》中的一种瑜伽体系。《瑜伽合集》是有关哈他瑜伽( Hatha Yoga)的韵文的选集。它包含一系列许多不同体式的组合,是非常原始的有关串联体位(vinyasa), 凝视法(drishti), 收束法(bandhas), 契合法(mudras )和哲理的学说。阿斯汤加瑜伽,从字面上的意思是&八支分瑜伽&。圣哲帕坦伽利(Patanjali )的《瑜伽经》中就描述了的这八支分的概要。帕坦伽利所写《瑜伽经》中提到:练习者要到达瑜伽的最高境界,需要按照八个阶段和步骤的内容练习,其中&Ashtanga&是&Ashta-anga&的合成,其中&Ashta&是八的意思,&anga&是指阶段和步骤的意思,所以我们通常情况下,把阿师汤伽瑜(Ashtanga Yoga)也叫八支分法瑜伽,王瑜伽(Raja Yoga),或指的帕坦伽利瑜伽(Patanjali Yoga)。阿斯汤伽瑜伽传到欧美后,衍生出了流瑜伽(flow yoga)、力量瑜伽(power yoga)等瑜伽。欧美人改造了这些古典阿斯汤伽瑜伽,直接衍生出来了力量瑜伽形体运动等练习,实际上,现代的阿斯汤伽瑜伽与古典阿斯汤伽瑜伽已经大不相同了。欧&彼&缇瓦瑞(Shri O.P. Tiwari)大师被公认为世界最著名的呼吸法大师之一。作为著名瑜伽科学先驱大师斯瓦米&库瓦雷阳南达(Swami Kuvalayananda)唯一在世亲传弟子,O.P. Tiwari大师一生致力于瑜伽呼吸控制法的习练和教学。Tiwari大师曾来中国, 在北京、广州、上海三地举办分别为期一周的揭秘瑜伽呼吸法和冥想巡回讲座。有一期《瑜伽》上有Tiwari的采访。谈到现代Ashtanga Yoga时,Tiwari说这是体育运动,并以他的理论来分析为何他持有这种观点。目前流行世界的阿师汤伽瑜伽(Ashtanga Yoga )并不是上述所提到的传统帕坦伽利的阿师汤伽瑜伽(Ashtanga Yoga ),它是由印度Pattabhi Jois开始教授的一种独特风格的瑜伽体系,因为在练习中有很多的vinyasa连接,所以为了有别于传统的帕坦伽利的阿师汤伽瑜伽(Ashtanga Yoga)体系,就把Pattabhi Jois传受的体系称为阿师汤伽温亚撒瑜伽(Ashtanga Vinyasa Yoga,下简称阿师汤伽瑜伽)。有时就被简称叫阿师汤伽瑜伽了,这样有时就会给一些初学者造成很大的困惑,对于这点,希望我们广大瑜伽爱好者和教练们清楚。对于现代国内热门的练习者来说必须承认,现代Ashtanga适合于身体非常健康强壮和喜欢挑战的人。我们把它当作健身手段和挑战自我的练习是可以的,但现在看到的结果是,不少练习者身体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伤害,这一点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适合少数人的运动,未必适合我们多数人,衍生出来的流瑜伽(flow yoga)、力量瑜伽(power yoga)等瑜伽,我个人的观点是,并不适合多数女性练习者! 一禅合十!
关于更多新闻
跟贴区发贴区昵称|山药网通行证:密码:&欢迎您! |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山药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可以输入300个字
&欢迎您!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可以输入300个字。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看法。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频道推荐·
点击排行榜···········
评论排行··········
精彩文章··········汇聚2000万达人的兴趣社区下载即送20张免费照片冲印
扫码下载App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集多年儒、释、道、医、武之修学经历悟证,倡导推广中华混元玄灵瑜伽养生修炼功夫......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阅读(155)|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佛陀与瑜伽的关系(转载)',
blogAbstract:'佛陀与瑜伽的关系(转载)&\r\n\r\n\r\n\r\n\r\n分类: '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您所在的位置: >>
>> 第一部分
为这个书签标记颜色吧
第6章 与佛同行――佛陀的教导(2)
  灵性的恢复会持续若干个世纪。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某个国家的国民全都是文盲,那么为这样的人开设大学又有什么用?首先,他们要从最僚本的字母表学起,他们需要先上小学。同样,佛陀的教导就是使人恢复正常的知觉,通向觉悟奉爱瑜伽的基石。从奎师那讲述博伽梵歌(五千年前),到屠杀动物的盛行,再到佛陀的显现,终止杀戮,韦达文化从盛行到衰落,失去本意,一共经历了两千五百年。相应的,要想重新建立最高的标准,仍需要更多的时间。实际上,要想使人们恢复纯粹的奉爱瑜伽,还需要更多机巧的铺垫和教育。
  当人们沉溺与肉食,他们的知觉就会受到污染,因此很难领会我们不是这个躯体,而是永恒的灵性灵魂。不仅如此,他们无法认识到是谁住在我们的心中,即“阿迪&#8226;布达” ,原初的佛。然而不幸的是,许多遵守佛陀的非暴力教导的追随者,虽然素食,但他们现在却并不清楚自身和他们心中的至尊(阿迪&#8226;布达)的关系。如果他们知道,那么他们也会享受到和至尊进行爱心交流(瑜伽)的喜乐,这一点,帕谭佳里&#8226;牟尼及其他韦达导师都暗示过。我们真诚的希望他们能从传统中受益,能对至尊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并认识到自己的真实身份。即使是在这个短暂的世界,虽然并不是我们真正的家园,我们也能与那些清楚认识到自己地位的人建立友谊关系,这样,我们也能更进一步的感受到与至尊的联结。 
  当佛陀传播他的训示的时候?他遭到已经堕落的祭司阶层的反对。因此,佛陀不承认他们的知识来源(韦达经典),因此对哲学所述不多。然而,哲学至关重要,否则我们就会成为感情用事,盲目的追随者,不知道修习的目标何在,也无法解释任何事情。当然,我们都知道佛陀是如何被广泛接受和尊敬,但并不是哲学使人们折服,而是他的个人影响,他堪称典范的生平事迹 。另外,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除非被至尊赋予了力量,否则没有人能够将大众提升至灵性完美,引向终极的奉爱瑜伽 。高塔玛&#8226;佛陀 就是被赋予能量的灵魂。韦达经典?虽然在五千年前编纂而成,但已经预言了这些被赋予力量的人物的出现,以及他们的使命 。
  无论一个人是否接受还是拒绝高塔玛&#8226;佛陀就是预言的佛陀,我们都不得不承认他在这一意义深长的的恢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以当时的环境而言,高塔玛&#8226;佛陀所展示的个人影响,吸引了当时那些堕落之人的心意,使他们追随他的教导。奉爱瑜伽,作为灵性完美的终极标准,还不适合当时的人们,因为人们还没为做好准备,因此奉爱瑜伽并不在他的使命之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他被赋予力量的人如商卡尔阿查尔亚(著名?非人格主义导师,在第二章有所介绍)显现于世,并再一次重新?立韦达的权威,虽然是一种折衷的方式。在他短短的32年的人生中,商卡尔以韦达的教导取代了佛教。从那时起,直至今日,佛教仍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与印度,不过只有一小部分人追随,只占全国人口的0.7%。在这一方面,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商卡尔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将人们从佛教转为追随韦达文化。然而,通过追随商卡尔和韦达经典,大众并没有再一次大肆屠杀动物。幸运的是,素食成为印度的主流直到今天。根据2001年出版的一项研究显示,83%的印度人口遵循素食的原则 。人们并没?推行,因为他们在赋予了力量的导师的影响下,已经晋升至更高的层次。佛陀第一个为这一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佛陀之后是商卡尔,接下来是茹阿玛努佳阿查尔亚 ,玛达瓦阿查尔亚 ,从此以后,瑜伽的教导又被注入新的动力。而这一重建的顶点是在公元1486年,柴坦尼亚与他永恒的同游一起显现,并且发起一场将奉爱瑜伽席卷全世界的运动,直至今天。1966年,当帕布帕德开始将奉爱瑜伽的宝贵典籍翻译为英文的时候,这场运动便已经冲破印度的国界。所有人,包括你我,亲爱的读者,都已经与这灵性的盛举相连。通过这一运动,任何足够真诚的人都可以成为?赋予能量的人,从而进入与至尊的联谊之中。在这腐朽的年代,对?所有堕落的灵魂来说,这是最无以伦比的灵性获益,是特殊的仁慈,使我们能达到圆满的觉悟。
定价:¥36.00 当当价:¥23.40
为这个书签标记颜色吧
小贴士: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按回车(ENTER)可返回该作品目录。鼠标双击滚屏
数据载入中 ...
您可以复制下面的内容,通过MSN或者QQ发送给朋友。
一起来阅读《瑜伽之道》吧!作者:(瑞士)桑克依坦?达斯
书籍简介:古老的瑜伽教导与我们当下的生活是否还有关系?
这个世界的状况已经越来越糟,不是么?
大自然的最后通牒就在眼前,我们已经无法视而不见。人类一直在积累的不当行为,终于将我们猛然推向不可征服的大规模灾难。作为个人,我们应该怎样渡过难关,或者采取什么措施来避免自身的悲剧呢?
巴克缇瑜伽的朝圣探索之旅为我们揭示了诸多未曾教导的机密知识。尽管本书的初?是为中国的瑜伽爱好者而作,但它的内涵适合任何一位有远见卓识的人。真正的瑜伽教导使人得到提升,达到“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境界。在这样一个灵性生活即将陷入崩塌的时代,无需太久我们就会认识到,即使是历经最危险的重重困境,瑜伽的教导依然屹立不倒。
对于那些想要探索终极真理的人,想要寻求生命的意义的人,想要认清世界的人,以及所有想要真正快乐的人,瑜伽是不二之选。
当当网免费试读此书地址:/book_15459?ref=read-7-shar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他瑜伽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