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县第一中学马坳镇中学第二届学生艺术节1视频观看

您现在的位置: >>
>> 查看信息
修水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修水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现状概况
一、县域概况
修水县隶属九江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湘、鄂、赣三省交界处,修河上游,东经113&56&23&P&&114&56&49&P,北纬28&41&41&P&&29&22&16&P,其东邻武宁、靖安、奉新,西毗湖北通城、湖南平江,南连铜鼓、宜丰,北接湖北崇阳和通山。县境东西长97公里,南北宽76公里,全县总国土面积4504平方公里,幅员为江西省各县之首,是&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其县城距省会南昌274公里,距九江市210公里。
至2002年末,全县辖有18个镇和18个乡,3个国营农场,2个垦殖场。全县总人口757255人,173867户,其中非农业人口78636人,占全县人口的10.35%,全县人口密度为168.13人/平方公里。
2001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193384万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产值80378万元,第二产业产值48850万元,第三产业产值64156万元,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为41.56:25.26:33.18。全县工农业总产值21.3233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2149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29.15%,工业总产值15.1084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85%。
修水县有着丰富的水电、矿产、山林资源,据资料分析,其水能蕴藏量达40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20万千瓦,矿产有钨、石煤、瓷土等,其中香炉山钨矿品位为全省之冠,储量居全国第一。山林面积373.78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3.5%,是江南48个重点林业县之一。
修水县山青水秀,历史悠久,其文化底蕴深厚,有着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和历史文物古迹,如宋朝爱国诗人黄庭坚、北宋名臣徐禧、近现代的陈氏三父子(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有着反映地方文化特色的傩舞、宁河戏、木雕、剪纸,还有历史文物如杭口双井黄庭坚墓,南山崖碑刻,秋收起义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馆、宋代佛教江西四大禅院之一的黄龙禅院等。
二、县城概况
县城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并逐步向东西延伸发展。修水县城驻地为义宁镇。2002年县城现状人口89707人,其中郊区人口23929人,流动人口13000人。现状建设用地625.58公顷,人均建设用地69.74平方米/人。建设用地偏低。
三、1995年修水县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1、修水县城的城市性质为:修水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教、科技、信息中心,以农、林、矿产品加工为特色的工、商、贸三位一体的山清水秀的现代化城市。
2、人口规模:近期1995年至2000年,全县人口达79万人,县城人口6.5&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万人;远期2001年至2010年全县人口达90万人,县城人口达10&1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9万人。
四、现状存在的问题
1、随着修水县经济的迅速发展,修水县城人口规模已突破1995年规划的人口规模,因此该规划的调整是当务之急,
2、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大,其公共服务设施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
3、修水县城地处山林地带,可建筑用地少,不能满足城市人口发展迅速的要求。
4、修水县城现状人均用地69.74平方米/人,其人均用地偏低,居住条件差。
五、规划对策
1、根据修水县经济发展状况及现状建设情况,规划在1995年修水县城总规的基础上进行调整,规划近期2010年人口12万人,远期2020年人口18万人。
2、现状县城人口89707人,接近10万人规模,为此,规划从其发展角度考虑,其公共服务设施按小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配套,增加其规模及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3、修水县城用地少,与日益发展的城市不协调,规划以环境容量来控制城市发展规模,把修水建造成环境优美的山水园林城市。
4、改造老城区,提高县城人均用地水平,严格按国家标准进行新的居住区建设。
第二章 城镇体系规划
一、现状分析
&& (一)基本情况
修水县辖36个乡镇,其中建制镇18个,乡18个,国土面积4504平方公里,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757255人。
(二)城镇体系现状特征
修水县境内各乡镇除义宁镇、渣津镇及三都镇外,其余乡镇的非农人口比例普遍偏低。按非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计算,2002年全县的非农化水平为10.35%。
修水县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尚未形成完善的阶梯结构,其中义宁镇具有明显的优势,渣津镇和三都镇略显优势。
全县东起黄港镇,西至山口镇,南至白岭镇,北临布甲乡,大致划分为东南片和西北片,东南片以黄港镇为核心,西北片以白岭镇为核心,总体来说,修水县城镇布局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城镇主要沿柯龙公路、羊南线分布。②东南片城镇较为密集,西北片较稀。③有些乡镇的规模偏小。
(三)现状城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城镇化水平较低
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体系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按城区实际居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计算,修水县城镇化水平为20.72&%。修水县城镇化水平略滞后于经济发展。应进一步加快县域的城镇化进程,增强中心城市和县域城镇对其周围地区的经济辐射功能,以带动和适应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市区规模集聚功能不够强
中心城市规模偏小,集聚和辐射功能薄弱,形成小马拉大车的局面。中心城镇与其他建制镇之间的规模差别不大,义宁镇总人口77799人,而渣津镇的总人口为42247人,其首位度为1.84,说明中心城市的规模较小,对县域其他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较弱,有待增强中心城市在整个县域的龙头带动作用。
3、城镇数量多,发育水平不高
修水县城镇数量较多,但整体发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各镇建成区的布局较分散,分散建设现象较为突出。乡镇数量多,规模小,2002年撤并乡镇后,全县乡镇36个,平均125.11平方公里1座,但除县城以外的各镇规模都偏小,大部分城镇缺少必要的配套设施,乡的规模就更小了。
4、乡镇职能分工趋于雷同
乡镇职能趋同,彼此之间分工协作程度低,横向联系弱,乡镇发展缺乏特色,乡镇第二产业相对较强,但通过本县的第三产业向其余省市县进行流通的机会较少,因此说明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剌激不足,县域城镇的商贸较弱,故而导致乡镇职能在分工上趋于雷同。
5、乡镇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乡镇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修水县各级乡镇之间的道路组织没有考虑镇区之间的顺畅联系,道路迂回率大,且县乡公路断头多,致使与相邻县以及各乡镇之间要绕道行驶,加剧了县域城镇之间经济联系薄弱的现象。乡镇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难以促进县域城镇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四)城镇体系发展条件分析
1、优势条件
(1)区位条件
修水县地处赣西北,湘,鄂,赣三省交界之处,在东西向联系上,紧靠湖南省,是湖南省西向联系的重要通道,在南北方向上,紧靠湖北省,是湖北省南向联系的重要通道;在九江市域城镇体系中,修水县是九江市的西北部门户,在九江市域城镇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2)区域经济环境
2001年九江市城市化水平34.15%,在江西省属于领先。九江市的经济一直以工业为主,工业化进程优于周边地区,且三省九县会议通过了&以修水县城为中心的两小时经济圈&的决议,这对修水县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交通条件
规划内蒙至深圳的高速公路穿越修水境内,从三都镇和上奉镇经过。现状省道柯龙公路是修水县主要的东西向通道,羊南线、铜修线、修水-南昌这三条公路构成修水县南北向通道,对促进和带动修水县经济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4)资源条件
水资源丰富,全县地表水年径流量为39.63亿立方米;山林资源独具特色、品种繁多,全县森林覆盖率73.5%;土地资源丰富,全县土地总面积4504平方公里,人均8.92亩;矿产资源储量大,品种多,有钨、金、钼、钒、瓷土、花岗岩、石煤等;旅游资源充足,风景名胜繁多,景点星罗棋布,有黄龙山、清水岩、南山崖、汤桥温泉、布甲溶洞等等。
(5)历史文化
修水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人文荟萃,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背景也将为修水县的发展添上一道重彩。
2、不利条件
修水县的规模经济和效益经济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农业上,多种经营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例不高;工业上,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带回资金、经验和活跃的市场经济意识,这将会对修水县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测
修水县近五年来经济发展较快,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001年比1997年增加了1.37倍,年均递增8.23%,其中第一产业比1997年增加了1.10倍,年均递增2.8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1997年的51.75%下降到2001年的41.56%;第二产业比1997年增加了1.30倍,年均递增7.16%,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1997年的26.60%下降到2001年的25.26%;第三产业比1997年增加了2.10倍,年均递增21.90%,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1997年的21.65%上升到2001年的33.18%。其主要原因是工业生产销售不景气,产业发展受阻,而第三产业由于市场的大力发展,商贸业、服务业、信息业等得以迅速发展,第三产业从而成为修水县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推动力。
从工农业总产值来分析,全县工农业总产值2001年比1997年增加了1.35倍,年均递增8.96%,其中,工业总产值增加1.61倍,年均递增14.82%;农业总产值增加0.98倍,&&&工农业结构发生变化,从1997年的59.7:40.3至2001年的70.9:29.1,表明修水县工业化进程加快。
据此,结合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以及修水县&十五&发展计划和远景目标,进行今后两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包括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的发展预测,均采用高、中、低三种发展指标推出三个等级规模,取其平均值实施。
1、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预测
根据现状发展分析,采用增量发展预测,到2010年高、中、低三个方案的递增指标分别为14%、12%、10%,推算出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62.89亿元、53.63亿元、45.60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3.25倍、2.77倍、2.38倍,取其平均值,则到2010年年均递增12.20%,总值为54.04亿元,是2001年的2.79倍;到2020年高、中、低三个方案的递增指标分别为12%、10%、8%,推算出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187.98亿元、154.18亿元、126.00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3.48倍、2.85倍、2.33倍,取其平均值,则到2020年年均递增10.15%,总值为156.05亿元,是2010年的2.89倍。
2、工业总产值发展预测
到2010年高、中、低三个方案的递增指标分别为11%、10%、8%,推算出工业总产值分别为38.65亿元、35.62亿元、30.20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2.56倍、2.38倍、2.00倍,取其平均值,则到2010年年均递增9.70%,产值为34.82亿元,是2001年的2.30倍;到2020年高、中、低三个方案的递增指标分别为10%、8%、6%,推算出工业总产值分别为99.35亿元、81.19亿元、66.10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2.85倍、2.33倍、1.90倍,取其平均值,则到2020年年平均递增8.14%,产值为82.21亿元,是2010年的2.36倍。
3、农业总产值发展预测
到2010年高、中、低三个方案的递增指标分别为8%、6%、5%,推算出农业总产值分别为12.42亿元、10.50亿元、9.64亿元,比2001年增加2.00倍、1.69倍、1.55倍,取其平均值,则到2010年年均递增6.41%,产值达到10.85亿元,比2001年增长1.75倍。2020年采用指标分别为5%、4%、3%,推算出农业总产值分别为18.56亿元、16.70亿元、15.02亿元,比2010年增加1.71倍、1.54倍、 1.38倍,取其平均值,则到2020年年均递增4.95%,产值达16.76亿元,比2010年增长1.54倍。
修水县近、远期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工农业总产值(亿元)
三、县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一) 县域总人口预测
根据历年修水县人口增长情况分析,修水县人口迁出量略大于人口迁入量,其人口增长主要是自然增长,随着修水县计划生育工作力度的加大,以及人们生活生育观念的改变,修水县域人口的自然增长已有所控制,满足国家计划生育控制指标。
规划采用自然增长率法进行人口预测。根据修水县人口现状情况及计划生育指标,确定近期至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远期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2002年末总人口757255人为基期人口,用下列公式计算:
P=P0&(HR)t
其中:P为规划年限人口
P0为基期人口
R为人口自然增长率
t为规划年数
由此计算得到2010年全县总人口80.60万人;
2020年全县总人口86.20万人。
&(二) 城镇化水平预测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城镇化水平发展与多个变量相关,考虑现状城镇化水平及城镇化水平发展趋势,同时参照《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中对九江市城镇化水平的预测,规划预测修水县域城镇化水平近期2010年及远期2020年分别为35%和45%。由此计算,2010年及2020年修水县域城镇人口分别为28.2万人及38.8万人。
四、城镇体系发展战略
(一) 构想一个理想的城镇体系空间布局
概括来说,20年后修水县的理想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经济力量取代行政力量成为修水在县域内各乡镇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2、城镇体系内部有明确的城镇职能分区,各城镇职能相互紧密联系,相互补充,形成区域特色经济;
3、县域城镇等级规模扩大,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明显增强,等级规模结构日渐完善;
4、县域内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在城市规划的引导下有序发展。
(二) 战略目标
1、提高修水县在赣西北地区的地位,成为全省城镇体系中的三级城市。
2、以修水中心城市为核心,以据点式开发的模式,形成定位科学,分工合理,层次清晰的县域城镇体系。
3、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至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45.0%。
4、以乡镇为载体,强化人口和生产要素的集聚功能,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5、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注重城镇的地方特色,推进区域共进,实现城乡持续协调发展。
(三) 战略方针
1、大力发展修水县城
重点是培育修水县城功能,扩大县城规模。除了积极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县城集聚外,还必须遵循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律,对县城的地域空间进行科学的重组。
2.积极发展县域副中心
积极扶持有一定基础,发展条件较好的渣津镇、三都镇,增强其集聚力和辐射力,协同修水县城带动全县发展。
3、合理发展小城镇
对于一般的小城镇,应该从数量的扩张向质量的提高转变。积极培育小城镇的服务功能,特别是为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生活服务的功能,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农业科技服务基地,农业生产资源供应基地,农产品初级加工基地和农民的生活服务基地。
4、战略步骤
近期:重点加强修水县城的建设,强化县城的中心功能,完成县城空间重组,形成功能协调,联系紧密的组合型县域中心;同时积极发展乡镇,形成县域城市发展的总体框架。
远期:继续加强修水县城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城的功能,形成以县城为龙头,县域副中心和中心镇为主体,小城镇为基础,功能明确,布局合理,联系紧密的合理的城镇体系。
五、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一) 城镇等级结构规划
考虑到修水县城镇化的特点,为促进全县域及各发展轴带之间的协同共进,加快人口在城镇体系中的再分布,通过不同规模城镇的梯度集聚和扩散效应,加速城镇化发展,依据修水县域中城镇的综合实力,在区域分工中的综合作用,以及考虑到各个发展轴带之间的人口规模和分工合作,将县域中心城镇划分等级结构如下:
修水县域城镇等级结构规划(2020年)
数量(个)
乡&&& 镇&&& 名&&& 称
修水县域城镇等级结构可分为三个等级,即第一等级为县域中心及副中心,第二等级为中心镇,第三等级为其余乡镇。县域中心是修水县城,承担全县经济,社会、环境等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功能,是县域城镇化发展、城镇职能分工和合作发展的核心调控力量。通过县城的核心带动作用,加快吸聚县域其他城镇和乡村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和乡镇通勤人口,促进其他地区的流动人口到县城务工经商,进而加速县域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发生转变,促进修水县域城镇化的进程。
县域副中心是渣津镇、三都镇,由于修水县地域广阔,对县域西部的辐射作用不足,渣津镇的区位及现状经济条件要求其分别发挥县域副中心的作用,三都镇地处柯龙公路东端,历为修水县及周边区域贸易重镇,故应继续发挥其优势,成为县域副中心。这两个副中心协同修水县城带动全县发展,应当抓住机遇谋求发展,增强自身对于县域内的辐射和集聚,与修水县城共同承担起对县域城镇发展的核心带动作用。
县域中心镇有白岭镇、黄港镇、上奉镇,是县域城镇发展轴线上仅次于两个副中心的重要节点,承担了促进各自发展轴带的城镇化进程的功能。现状基础条件较好,在县域乡镇中较有优势,应利用其城镇化基础条件较好的优势,加速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联手带动各乡镇发展带的城镇化发展。
县域其余乡镇包括11个建制镇和18个乡,即马坳镇、港口镇、大桥镇、山口镇、古市镇、全丰镇,杭口镇,四都镇,何市镇,黄沙镇,西港镇,路口乡,黄龙乡,上杉乡,余椴乡,水源乡,石坳乡,东港乡,程坊乡,上杭乡,新湾乡,布甲乡,大椿乡,庙岭乡,竹坪乡,黄坳乡,征村乡,漫江乡,复源乡。它们在整个县域城镇化发展中起重要的基础作用。利用第三级城镇体系结构接近乡村的便利条件,配合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吸纳一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进一步深化城镇化向乡村渗透发展的过程。
(二) 城镇规模结构规划
目前修水县人口城镇化过程正处于逐渐加速阶段,从1990年至2001年,修水县域非农业人口比例一直处于较平稳增长的状态,随着城镇化过程中修水县各乡镇直接的分工协作进一步细化,会促进县域乡镇中出现新的非农人口增长点,人口将在城镇化发展中加速梯度分布,进而完成城镇规模格局的裂变过程。综合比较县域各乡镇之间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各方面条件,确定修水县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如下:
修水县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2020年)
乡&&& 镇&& &名&&& 称
城镇化发展的人口汇集聚变过程中,城镇人口规模发展具有相对的规模梯度和性质特征,因此,依据修水县域城镇现有基础和潜质特征,确定人口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区域性空间布局策略和建立优越的城镇体系发展的等级规模序列如下:
1、县域中心(即修水县城)
为达到2020年左右实现城镇化水平45.0%的发展目标,修水县城人口规模的扩张将上一个新的台阶,以更好地起到吸聚人口的作用,促进和带动整个县域城镇化发展。从人口规模上强化县城对县域人口的吸聚和辐射,进而加强对其他城镇的调控和引导功能,成为有效地,因地制宜地带动地区发展的核心力量。
2、县域副中心
从完善城镇体系结构考虑,除重点发展县域中心之外,还应该考虑发展县域副中心,三都镇位于县域城镇发展主轴线东部中心位置,担负推动县域东部发展的重任,渣津镇位于县域城镇发展主轴线西部中心位置,担负推动县域西部发展的重任,这两个副中心在修水县域城镇体系中属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层次,规划其合理的人口规模为3万左右。
白岭、黄港、溪口、上奉这四个镇要从各地优势出发,以各自优势产业为依托,确定自身发展模式,努力提升镇区的人口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及公建设施的建设,强化功能,改善环境,配合县城的&极化&过程,形成次一梯度的人口吸聚核心及带动周边乡镇共同发展的基本力量。
4、一般集镇
&横向吸聚&是要在城镇化过程中重视中小型城镇对周围乡村的横向带动和吸聚作用,走具有修水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根据修水县2002年统计年鉴,县域共分布有18个镇,18个乡,鉴于修水县域乡镇合村并点后较分散的状况,完全依靠中心城市的&吸收&也不现实,倘若完全滞留在乡村或乡镇也不可行,因此重视增加中小型城镇的经济力量,促进工业和劳动力的集聚,为一定数量的剩余劳动力提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就业机会,是县域城镇化过程中对县域中心及副中心和中心镇的有益补充。
(三) 县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城镇的职能主要是指城镇为自身以外地域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作用,由职能等级,职能类型和职能强度三要素构成,它是城镇在县域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反映。
影响城镇职能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区位条件,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工业基础及区域产业结构等,每个城市都有自己发展的现实条件,潜在条件和限制因素,从而决定了各城市的职能分工,适宜发展产业以及限制发展产业等。
规划确定修水县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为:
城镇职能分工
旅游、商贸、轻工
商贸、轻工、食品(含农副产品加工)
旅游、轻工、商贸、果业
旅游、商贸、矿业
旅游、商贸、粮食
旅游、食品、林果种植
矿业、养殖业、茶
粮食(茶、蚕桑)
矿业、农业
农业、陶瓷、茶
农业、蚕桑、茶
林业、茶、粮食
茶、养殖、食品(含粮油加工)
农业、茶、农副产品加工
果业、农副产品加工
(四) 县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针对修水县地域辽阔,边缘地区受中心辐射较弱的现状,规划结合修水中心城市的建设,形成副中心城镇,以辐射整个县域范围,通过中心城市功能的培育与完善,扩大城市规模,壮大经济实力,形成县域经济增长极,增强修水县的竞争力,并通过增长极的扩散和辐射作用,带动县域城镇及经济全面发展。在近期内使修水县中心城市发展成为赣西北中心城市之一,完善赣西北的城镇体系布局和功能结构。
依托一主两副三条空间发展轴构筑城镇体系结构框架,主轴为沿柯龙公路构成的城市发展带,副轴为沿羊南线及修水至南昌公路的城市发展带。
六、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一)高速公路
规划中的深圳&内蒙高速公路纵贯修水县东部,结合该高速公路的建设,规划考虑芦塘大道与高速公路挂线。
(二) 公路
修水县域交通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规划近期改造柯龙公路,辽南线,修铜线及县级公路修三线(芦塘-三都)达到二级公路标准,远期改造县级公路罗庙线(罗溪-庙岭),山棋线(山口-复源),界茅线(杭口-溪口-港口),良大线(良塘-古桥),高余线(全丰-白岭-黄龙-水源-大桥-余椴)为二级油路,改造其余各乡镇道路达到四级晴雨公路标准,各乡镇建设汽车站和停车场,同时配合旅游规划,完善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联系。
(三)电力
规划将渣津变电站(35KV级)升级至110KV,与义宁中心变电站共同承担全县的供电任务。
2、负荷预测
至2002年末,全县总用电量为10862万度,分析修水县近五年总用电量,近期全县用电量增长率按9%考虑,则至2010年全县总用电量达21643万度,年最大利用小时按5200小时计,以此计算年最大负荷为42000KW,电网容载比取2.0,则义宁中心变电站容量达1&20000KVA+1&31500KVA,渣津变电站容量达1&40000KVA;远期用电量增长率按7.5%考虑,则至2020年全县总用电量达到48000万度,年最大利用小时按4800小时计,以此计算年最大负荷为100000KW,电网容载比取2,则义宁中心变电站容量达2&63000KVA,渣津变电站容量达2&40000KVA。
(四) 电信
规划远期县域电话普及率30部/百人,修水县城及副中心电话普及率达50部/百人。远期全县市话程控交换容量达30.0万门。
(五) 水厂
规划近期修水县城保留第二水厂,新建第三水厂,两水厂规模总计达7.0万吨/日;两个副中心城镇渣津及三都新建水厂,规模均达到1万吨/日。
规划远期修水县中心城市两个水厂规模总计达到12.0万吨/日;副中心渣津镇及三都镇水厂规模达3.0万吨/日;县域中心镇白岭镇、黄港镇、溪口镇、上奉镇扩建水厂规模达到1万吨/日;其余乡镇均应建设新水厂。
(六) 污水处理厂
规划县城设两个污水处理厂,即:规划在安溪河与修河交汇处设一污水处理厂,规模7.0万吨/日,占地7.2公顷,主要处理县城生活污水和宁红工业园区的工业污水;规划在吴都工业园区设一污水处理厂,规模3.0万吨/日,占地4.0公顷。远期各乡镇均应建设污水处理站。
(七)垃圾处理场
规划在柯龙公路以东枫树坪附近建一处垃圾处理场,年处理生活垃圾8.4万吨,填埋容量90.5万立方米。
(八)殡葬设施
规划在柯龙公路以南征村乡境内安排公墓区。
七、县域旅游规划
(一)旅游布局
根据修水县旅游资源分布状况与旅游资源特点,修水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修水县的旅游规划分为三个旅游功能区,这三个旅游功能区是:
1、省级南崖&&清水岩风景名胜区:规划重点以完善和建设为主,开发建设杭口黄庭坚墓、县城秋收起义纪念馆、黄庭坚纪念馆、陈氏故里、民俗文化一条街、抱子石等风景旅游点。
2、黄龙山风景旅游区:规划以山石温泉、瀑布等自然景观为主,结合佛教文化和建筑,建成湘、鄂、赣三省交界处重要的省级风景旅游区。
3、东津水库旅游区:规划利用东津水库开发景区,以水上旅游为主,建成县级休闲度假旅游区。
(二)旅游线路规划
旅游线路作为旅游产品可以由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管理经营机构与九江市的旅行社共同策划,因此本规划所设计的旅游线路只具有参考意义。
1、常规线路:南崖& 清水岩风景名胜区&&东津水库旅游区
&&黄龙山风景旅游区。
2、散点线路:①县城&&上奉古墓、新石器遗址&&白水洞瀑布&&汤桥温泉&&县城
②县城&&杭口双井黄庭坚故里 && 布甲溶洞&&渣津寺庙&&县城
(三)旅游接待设施规划
根据修水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将修水县城为接待基地,各旅游区设置接待点,规划修水县城新建一家三星级宾馆,改造三家宾馆为二星级涉外宾馆。各宾馆规模不超过200间客房。黄龙山风景旅游区、东津水库旅游区新建一家涉外饭店达到1&2星级标准,其规模不超过100间客房。在东津水库旅游区修建一综合型度假山庄,供避暑疗养、生态休闲、中小型会议之用,床位不超过200床为宜。
第三章 城市性质及发展规模
一、城市性质
城市性质:赣湘鄂边贸中心,以资源加工和发展旅游业为主,拥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山水园林城市。
1、修水县位于赣、湘、鄂三省界处,是江西省的西北大门。根据政府网站资料显示,1999年修水在边境三省九县中,修水人口及占地均位居榜首,国内生产总值位居第二,仅次于湖南平江县。根据三省九县联席会议精神,以修水县城为商贸中心。
2、修水县城2001年工业总产值3.44亿元。目前主要为茧丝、食品、药材、家具四大产业,均为资源加工型产业,其中以茧丝、茶叶、药材等绿色产业占县城工业总产值65%,现有桑园9.3万亩,药材8万亩,茶叶有闻名的宁红茶,形成以桑、茶、药材等为特色的资源加工型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3、修水县山青水秀,历史悠久,其文化底蕴深厚,有着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和历史文物古迹,如宋朝爱国诗人黄庭坚、北宋名臣徐禧、近现代的陈氏三父子(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有着反映地方文化特色的傩舞、宁河戏、木雕、剪纸,还有历史文物如杭口双井黄庭坚墓,南山崖碑刻,秋收起义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馆、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崖石刻,其历史文化名人黄庭坚纪念馆等。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4、修河东西向横贯县城,现状人均绿地9.3平方米,县城北部有凤凰山森林公园、鸡鸣山、九龙下海、旌阳山,南部有太阳山和葫芦山脉,具有良好的山水园林环境。
1999年三省九县社会经济表
二、城市发展规模
(一)城市人口规模预测
1、县城人口分析
规划县城范围现状2002年底总人口89707人,非农业人口50468人,一年以上暂住人口2368人,1990年至2002年年均人口综合增长率为120&,考虑1996年城市规划的启动,其行政区的扩大,城区人口增加11000人,造成人口的急剧上升。因此分1990年和1995年,和1996年至2002年两个阶段,人口变化情况来研究更符合现阶段人口发展状况。根据规划县城建成区现状人口分析,1990至1995年平均综合增长率为51.56&,1996年至2002年平均综合增长率为32.6&,取两阶段的平均值为42.08&。
总人口(人)
非农业人口(人)
自然增长率(&)
机械增长率(&)
年递增度率(&)
2、县城人口规模预测
修水县城人口规模预测采用城市人口递增率法,环境容量法,城市化水平效法二种方法进行预测,具体如下:
(1)城市人口递增率法:
P = P0(1+J)n
P:规划建成区常住人口
P0:规划建成区现状总人口
J:人口综合增长率
n:规划年限
规划城区现状2002年底总人口89707人,根据全县人口增长情况分析,1990年至2002年平均综合增长率为42.08&。规划采用人口递增率法计算,考虑修水县人口结构情况,规划年综合增长率取40&。
则:近期2010年人口规模为
89707&(1+40&)8=12万人
远期2020年人口规模为
89707&(1+40&)18=18万人
2、环境容量法:
根据修水县城用地评价分析,在规划控制区6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Ⅰ类用地7.29平方公里,Ⅱ1类用地15.64平方公里。考虑相对集中可以成片建设的用地为11.85平方公里,现状建成区6.25平方公里,则本轮规划建设用地在18.1平方公里,按生态建设环境来考虑人均用地按80&100m2,则可容纳18&22万人,其中最佳容量为18万人。
3、城镇化水平校核法:
根据县域城镇化水平预测,2010年县域总人口为80.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35%;2020年县域总人口为86.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5%。现状县城人口占全县城镇人口比重为45%,规划2010年、2020年县城人口占全县城镇人口比重分别为45%、47%,则2010年、2020年县城人口规模分别为12.7万人、18.23万人。
&& 根据以上三种方法预测,规划确定修水县县城人口近期2010年12万人,远期2020年18万人。
(三)用地规模预测
1、用地现状
修水县城建成区居住用地和主要公共设施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宁红大道两侧,分布工业主要分布于县城东部、宁红大道两侧,老城区有零星分布,现状建成区面积625.58公顷,按2002年未现状建成区人口89707人计,人均用地69.74平方米,现状居住用地占地较大,工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偏低。总体结构为居住用地占45.71%,公共设施用地占8.98%,工业用地占6.86%,对外交通用地占5.00%,道路广场用地占16.16%,公用工程设施用地占2.71%,绿地占12.93%,仓储用地占1.67%。
修水县城建设区现状用地一览表
对外交通用地
市政设施用地
&注:现状2002年底建成区人口89707人。
2、城市用地发展方向选择
修水县城现状建成区面积为6.25平方公里,总人口89707人,人均用地为69.74 平方米。根据规划人口规模18万人考虑,则将增加用地7至11平方公里。根据修水县城用地评价分析,县城南边为太阳山和葫芦山脉,不适宜为城市用地,县城北边为坡度较大的凤凰山、鸡鸣山,也不适宜发展,而东边和西边大部分为丘陵地,小部分为菜地,有良好的城市建设用地。而且西部还为城市的后续发展留下大量的城市发展备用地,因此城市发展用地方向为向西发展为主,向东发展为辅。
3、城市用地人均指标控制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标准,修水县城规划现状建成区面积为6.25平方公里,总人口为89707人,平均每人用地为 69.74 平方米。在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Ⅰ级范围内,根据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人均用地在Ⅰ级和Ⅱ级用地指标内调整,调整幅度为0.1&20平方米,规划2020年按人均89.46 平方米控制,用地指标在Ⅱ级用地范围内,其调整幅度符合国家标准《城市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因此,规划2020年人均建设用地89.46平方米是切合实际的、科学的、合理的。
4、用地规模预测
根据规划的城市人口规模2020年18万人,人均用地远期89.46平方米,则预测修水县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6.10平方公里,增加用地9.85 平方公里,其中丘陵河谷地9.35平方公里,菜地0.5平方公里。规划在良塘大道南侧设无公害蔬菜基地来安排被征用的菜地。
三、城市建设发展用地选择
(一)用地评价
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考虑20年一遇洪水受淹情况、地质承载、地下水位、用地坡度、占用稻田等因素对规划有可能发展的周边用地分三类四级进行综合评价。
I类用地:地基承载[R]=30~50吨/立方米,地形坡度小于10%,地下水位低于地面6&7米,在面标高大于H20(20年一遇洪水位),城市建设条件好,主要分布于良塘区。
II1类用地:地基承载力[R]= 30~50吨/立方米,地形坡度小于15%,地下水位低于地表水4&6米,地面标高大于H20(不超过1.5米),城市建设条件较好主要分布于中心区、黄田岭。
II2类用地:地基承载力[R]= 25~30吨/立方米,地形坡度在15%&30%之间地下水位低于地下2.5&4米,地面标高低于20年一遇洪水位采用适当的防洪措施可以建设的用地,主要位于修河两岸。
III类用地:地面标高低于H20(超过1.5米)为常年洪水淹没区,地形坡度大于30%,基本农田。不宜进行城市建设。
(二)用地选择原则
1、以选用I、II类用地为主,尽可能少占农田。
2、注意与现状建设用地的关系,有利于城市紧凑连片建设,尽快形成城市规模,降低城市基础设施费用。
(三)城市发展用地选择
现状城市建设用地6.25平方公里,按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尚需选择7至11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划城市发展用地以向西发展为主,向东发展为辅,将老城区、官塘宁城、吴都工业区联成整体。
四、规划区范围
根据《城市规划法》第三条,本次规划区的范围分为规划建成区、规划控制区。规划建成区:即本次规划拟作城市建设用地的区域,包括义宁镇政府所在地;规划控制区:为使城市长远发展有条不紊持续地进行并与本次规划合理衔接,规划认为有必要控制的地域,本次规划除选用的建设用地之外,规划控制区的其余用地均作为郊区进行规划,为城市发展留足备用地。
县城控制区范围:规划根据城市发展趋势、景观视线,城市附属设施等综合考虑,确定县城控制区范围为北起凤凰山、鸡鸣山,南至葫芦山脚,东起内蒙至深圳的高速公路,西至九龙下海,面积约60平方公里,并在此范围内选择城市建设用地。
第四章 城市总体布局
根据修水县城现状用地情况分析,规划以宁红大道城市主轴线,形成东西向条状空间发展模式。
一、城市发展轴线
规划以宁红大道为东西向城市发展轴线。
二、城市中心区
规划在周边设置县政府办公用地、市级公园、医院、旅馆、体育活动中心、文化娱乐、商业、学校以及汽车站等,构成城市的市级公建中心,该区成为市区的中心区。
三、城市分区
(一)城市功能分区
规划以修河、自然山体为界将城区分为四大功能区,四大功能区为老城区、中心区、城西区和工业区。
(二)居住区布局
&&&& 1、居住分区
(1)老城区:规划修水老桥南北两岸为老城区,该区规划以控制和改造为主,用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5万人。
(2)中心区:规划滨江西路与城南车站之间,宁红大道两侧为城市中心区,规划该区为县城的中心,以行政办公、文化娱乐为主,按排县政府办公用地,中心绿地广场、中学、体育馆等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占地面积3.9平方公里,居住人口5万人。
(3)城西区:规划宁红大道以南,展南大道以西为城西区,规划为城市的商贸中心,规划安排有大型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公园、广场、行政办公楼、文化娱乐及主要市政设施和居住用地,面积约4.9平方公里,居住人口6万人。
(4)工业区:规划宁州工业园区和吴都工业园区以及芦塘大道两侧为东部带状工业区,该区为工业、居住混合区,用地面积3.3平方公里,居住人口2万人。
2、居住区建设与要求
县城内大部分质量较好,但居住环境质量一般,因此居住区规划应以开发建设新居住区,改造老城区为主,做好居住区与居住小区详细规划及旧城改造规划,多安排公共绿地,以新居住区的开发推动老城区的加速改造。居住区应集中成片建设,推行商品房制,搞好道路、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严格按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由城建部门统一实施、统一开发。
一类居住用地: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为主的居住用地,其中包括旅游度假别墅用地和高级居住用地。主要为旌阳山组团。
二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主要为老城区、中心区和城西区。
三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主要为工业区部分用地。
3、中小学布局
规划将县二中与县一中合并为初中部中学,保留一小、二小,义宁中心小学迁入义宁镇中学,义宁镇中学并入县三中,保留其它现状中学用地规模,规划在中心区增设私人中学一所、小学二所,在城西区增设中学一所、小学二所、工业区增设一所小学,至规划期末市区共有六所中学、十四所小学。
(三)工业用地布局
现状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县城东部、宁红大道两侧,工业用地34.04公顷,规划原宁州工业小区为I类工业区,吴都工业小区为I类工业和 II类混合工业区,工业废水排入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并在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设置50&100米宽的防护绿带,规划工业用地242公顷,人均13.44平方米。
(四)仓储用地布局
规划在工业区设置仓储用地为工业区服务,另外在城西区设置仓储用地为大型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服务、规划仓储用地49公顷,人均2.73平方米。
(五)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1、行政办公用地
现状行政办公用地主要集中在老城区,规划保留部分现状行政办公用地,将县政府迁至中心区,并在中心区设置行政办公发展预留地,以促进市区中心的迅速形成,加快城市的发展,规划行政办公用地40公顷。
2、教育科研用地
规划在中心区设职业中学一所、市级图书馆,在城西区设培训中心、科技中心。
3、文化体育
在中心区西侧南边,设置大型体育馆一座,包括体育场、游泳馆、乒乓球、羽毛球等训练馆,并作为少年体校的教学训练基地,保留老城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在城西区设置文化娱乐中心,各居住区内均考虑设有配套文化设施,如:电影院、青少年宫、文化娱乐设施用地,方便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
4、医疗卫生
扩建县人民医院、义宁镇中心医院,规划在中心区新建妇幼保健站、中医院、传染病医院、防疫站等。规划在城西区设置一座综合性医院,工业区及各组团均设置医疗门诊部为小区居民服务。
5、商业金融
在城西区城西大道南侧设商贸城一座,形成商业服务中心,在各居住区内均安排有综合型市场及商业、饮食、修理、菜市场、生活服务网点为群众生活提供方便,在城西区宁红大道南侧部设置大型小商品批发市场。
公共设施总用地282公顷,人均15.67平方米。
6、其它用地布置详见各专业规划。
城市规划用地平衡表
第五章 基础设施规划
一、道路交通规划
&& (一)对外交通规划
修水县航运由于河床提高基本上已停航,公路交通成为修水对外交通的唯一方式,规划良塘大道、修清公路为综合型对外交通干道,规划在城西区新建汽车站,原汽车站用地改为短途车站,在城市的三个对外交通主要路口均设有加油站和停车场,停车场按200&400辆考虑,以满足对外交通的要求。
(二)城市道路规划
1、规划原则
1)建立与城市规模相适应的、布局合理的、快速通畅的道路网。
2)城市道路与城市用地规划相一致,促进土地价值的提升、改善城市土地开发条件,并以道路建设带动城市建设的开展。
3)适当提高城市干道网密度,解决好城市道路交通和对外交通关系。
4)完善交通设施及路网,使之交通便捷。
2、城市道路规划
规划以宁红大道40米为县城的主轴线。宁红大道、康顺路、滨江西路、城西纬二路、凤凰山路五条东西向主干道;站前大道、宁东大道、新桥南路、二经路、五经路、宁西大道、城西经三路七条南北向主干道,构成县城的主要道路骨架。
规划道路分为三级:一级为主干道,道路红线宽度为25&40米,其中40米为三块板,25&30米为一块板,主干道设置间距500&1000米;共设置16条二级道路为城市次干道,道路红线宽度16&24米为一块板,设置间距为200&500米;三级道路为城市支路,道路红线宽度12&15米,设置间距为100&200米。
规划在宁红大道与宁东大道交汇口处设一半圆形的交通广场,以解决交通问题。
规划主干道长41344米,主干道网密度为2.23公里/平方公里,道路广场用地面积214公顷,人均用地11.89平方米。
(三)城市静态交通设施
1、在城西区安排一社会性综合停车场,同时担负部分对外交通运输任务,规划停车1500辆,占地9.8公顷。
2、在各居住区均设置停车场,共设置7处停车场,为各居住区服务。
3、在宁红大道北侧设公交中心一处,为市区中巴、公共汽车停放点,沿主次干道设置6条中巴、公共汽车线路。
1)沿宁红大道、芦塘大道设置一条中巴、公交线路。
2)沿宁红大道、宁东大道设置一条中巴、公交线路。
3)沿站前大道、宁红大道、城东路、站前大道设置一条巴、公交线路。
4)沿宁红大道、站前大道、沿江路、新桥南路、宁红大道设置一条中巴、公交线路。
5)沿宁红大道、新桥南路、滨江中路、滨江西路、宁红大道设置一条中巴、公交线路。
6)沿城西沿河路、湖边大道、宁西大道、城西纬四路、城西经一路、城西沿路设置一条中巴、公交线路。
二、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修水县县城现有2座水厂,县第一水厂规模为7000 吨/日,水源采用安溪河水,94年已停产,现仅作为备用。
县第二水厂位于国家粮库的西南侧,1993年6月竣工投产,规模为10000吨/日,于1998年扩建,规模达30000吨/日,水源为安溪河上游水,选用南崖电站前池水,浑水引水渠道5公里左右,供水普及率达88%。县城用水由县第二水厂供给,2002年平均日供水量8068吨/日,修水县城自备水源单位有人民医院、丝绸公司、宁红集团、宁红宾馆、康顺集团,总自备水源量为1900吨/日,现状供水人口为77799人,县城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
2、供水规划原则
(1)依据城市用地规模、城市人口规模、工业发展规模以及居住水平、设施标准,合理确定城市供水规模。
(2)根据城市用水需求,选择水源及水厂。
(3)根据城市总体布局,用地发展方向和水源情况,确定供水系统布局。
3、城市用水量预测
根据修水县城市总体规划的阶段划分,将用水量按近期(2010年)、远期(2020年)两个阶段进行预测,按综合用水量指标来计算:
(1)近期(2010年):规划人口12万人,取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为550升/人&日,则近期县城最高日用水量为6.6万吨/日,
(2)远期(2020年):规划人口18万人,取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为650升/人&日,则远期县城最高日用水量为11.7万吨/日。根据城市用地性质用水量指标来校核远期县城用水量计算如下表:
根据城市用地性质用水量指标来校核远期县城用水量计算如下:
用水量指标
(吨/公顷.日)
同时考虑到旅游设施用水及用水量的弹性,则远期规划县城总用水量为11.7万吨/日。
4、给水工程规划
(1)水源选择
修水县地表水资源丰富,溪河密布,纵横如网,境内以修河为主流,修河是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发源于本县黄龙山,自西向东流贯全境,全长354公里,境内干流河长134公里,在本县境内总流域面积4227平方公里,约占全县面积的94%。安溪河发源于毛竹山林场南部千里峰北麓,境内长65公里,最大流量1170 立方米/秒,最枯流量2.32立方米/秒。黄港水(奉乡水)和安溪河水量充沛,水质良好,水质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H)Ⅱ类标准。规划取水水源以安溪河水和黄港水作为供水水原。
(2)水厂规划
规划修水县城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市政及消防用水由县自来水厂统一供给。根据用水量预测,近期(2010年)水厂规模为7.0万吨/日,远期水厂规模为12.0万吨/日。
由于县第一水厂位于安溪河下游,水源水质难于保证Ⅱ类水质标准,规划取消县第一水厂。规划近期保留县第二水厂,随着修水县经济及城区的发展,安溪水源不能满足今后的发展,同时县第二水厂无发展的余地,规划在城西区、新规划的芦塘大道的南侧新建第三水厂,设计规模达4.0万吨/日,水源采用黄港水;远期规划扩大县第三水厂规模,设计规模达9.0万吨/日,占地5.6公顷。县城用水由县第二水厂与新建县第三水厂联合统一供水。
(3)管网布置
规划采用分区供水,整个城区分为五个供水片区,即:中心区供水片区、修河以北老城区、宁红大道以南的城南供水片区、城西区供水片区、工业区供水片区及旌阳山老城区供水片区。城市的给水管网的结构采用环状与枝状相结合的布置形式,以提高其供水稳定性。县城供水管线基本上沿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进行布置。管径尽可能按远期考虑,近期对老城区管网逐步改造,使其合理完善,且能满足远期发展需求。给水管网布置详见《给水工程规划图》。
(4)高位水池
规划在宁红大道南侧、湖边大道的东侧的高山上建一高位水池,容积为5000立方米,以调节城市用水量。近期县第三水厂可采用定时供水,以节约第三水厂的运行费用,同时满足中心区用水的水量和水压的要求。
(5)加压泵站
随着工业区的建成,供水水压将满足不了用水区对水压的要求,规划在吴都工业园西侧、安溪河东侧设一加压泵站,占地1.1公顷,同时要求水厂采用变频调压水泵,以满足规划区对水压的要求。
(6)水源地防护措施
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必须设置卫生防护地带,应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H)Ⅱ类标准,并要求严格执行。
给水水源卫生防护地带范围及要求如下:
① 取水点周围100米的水域为一级保护区,严禁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
② 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水域及沿岸为二级保护区,不得排入工业污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设置有害化学物品的仓库或堆栈。
③ 二级保护区上游以外的范围河段划为水源准保护区,严格控制上游污染物排放量。
④ 水厂生产范围及外围不小于10米的范围,应明确划定禁区并设立明显标志加以保护。
(二)排水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修水县城现状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根据县城地形特点,依山就势排水,修河以北老城区、修河以南老城区两个排水区域,雨水、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及生产污水就近排入修河,给修河带来了污染。县城无污水处理设施。
2、排水规划原则
(1)修河以北的老城区采用截流式雨污合流,新城区、修河以南老城区及旌阳山老城区采用雨污分流、分区排水;污水集中处理,雨水分散排出,就近排入水体。
(2)满足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及城市总体布局要求,合理布置管渠和污水处理厂;考虑远近期结合,并结合现状,安排好分期建设。
3、排水体制规划
根据城区自然地理条件及排水现状,综合考虑经济及环境效益,规划中心区、修河以南老城区、城西区、旌阳山老城区、工业区采用雨污分流制,由于修河以北老城区街道狭小,建筑密集,不便于改造成雨污分流,规划采用截流式雨污合流制,规划近期沿沿河路设截流干管,沿修河设五个溢流井,截流倍数采用n0=2,雨天时超过截流倍数的部分雨污混合污水由溢流井排入修河,剩余的雨污水由截流干管把雨污水截流至修河下游,远期把雨污水截流至污水处理厂。
&4、排水系统规划
(1)排水分区
根据城区地势情况,结合自然地形条件,城区排水可分为七大排水分区,即:中心区排水分区(面积4.0平方公里)、修河以北老城区排水分区(面积1.6平方公里)、南崖景区以南区域排水分区(面积约0.9平方公里)、修水大桥以东至宁红工业园区排水分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城西区排水分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旌阳山老城区排水分区(面积约0.5平方公里)、吴都工业区排水分区(面积约4.0平方公里)。
(2)城市雨水排放
&&& 健全和完善城区独立的雨水排放系统,在老城区配套建设和完善排水管道系统,在中心区等新开发区按分流制配套分流制排水管道,使其雨水管的服务面积率达到90%以上。
① 雨水量计算
雨水量计算公式:
修水县暴雨强度公式:
&&&&&3246(1+0.78)LgP
&&&&&& (t+10)0.79
综合径流系数:&=0.55
设计重现期P取1年。
② 雨水管网规划
根据修水县城自然地理特点,雨水排放以分散就近排放为原则,规划充分利用县城区自然水体和流经县城的河流水渠,把山体间的自然冲沟改造成泄洪渠,把山洪引入修江,利用自然地形,采用重力流方式,将雨水就近排入水体。各分区雨水最终受纳水体为修河。雨水管网布置详见《排水工程规划图》。
(3)城市污水排放
① 城市污水量计算
污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80%计,至近期(2010年)城区最高日污水排放量为5.28万吨/日;远期(2020年)城区最高日污水排放量为9.36万吨/日。
② 污水处理厂选址及布局
由于县城建设用地紧张,地势复杂,加大了管线的敷设难度,因此,规划县城设两个污水处理厂,规划在安溪河与修河交汇处设一污水处理厂,规模7.0万吨/日,占地7.2公顷,主要处理县城生活污水和宁州工业园区的工业污水,考虑到修河以北老城区的雨污合流,规划在污水处理厂进水端设置调节池,减少雨天时污水的冲击负荷;规划在吴都工业园区设一污水处理厂,近期规模1.5万吨/日,占地2.0公顷,远期规模3.0万吨/日,占地4.0公顷,主要处理吴都工业区的污水。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分别排入修河和安溪河下游。
③ 污水管网规划
根据修水县城地形条件及污水处理厂位置,修河以北老城区沿修河北岸敷设截流干管,城西区沿宁红大道西段附设主干管,污水经中途泵站提升至中心区,中心区沿滨江路敷设污水主干管至南崖景区,污水经污水泵站提升后排入老城区截流干管;修水大桥以东至宁州工业园区排水区域沿工业大道及罗桥路敷设污水干管,污水经倒虹管排入老城区截流干管;吴都工业区沿安溪河东侧敷设污水干管,其它各污水支管、污水干管以重力流原则布置,污水尽量以重力流排入污水主干管,将污水输送入污水处理厂,但根据地形条件,同时考虑到污水处理厂的经济性及可行性,在城西区及南崖景区低洼处设置污水提升泵站,确保污水顺利输送污水处理厂,城区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水体。
④ 老城区排水管渠改造
规划整顿修河以北老城区排水管渠混乱的状况,远期要求用排水管道代替排水渠道,结合旧城改造,在现状排水渠道的基础上进行整顿,建设截流式雨污合流的城市排水体制,修河以北老城区管网要随着城市建设逐步建设完善。由于抱子石水电站的建成,修河城区段水位上升了5.5米,给老城区排水带来了困难。规划近期在修河以北老城区沿沿江路敷设雨污水截流干管后,设百卉泵站,以便帮助汛期修河以北老城区排水,规划远期完善修河以北老城区的管道系统,建成截流式雨污合流制。规划整顿修河以南老城区及旌阳山老城区排水管渠混乱的状况,远期要求用排水管道代替排水渠道,结合旧城改造,在现状排水渠道的基础上进行整顿,建设雨污分流的城市排水体制。
⑤&污水泵站
污水提升泵站一览表
1号污水泵站
2号污水泵站
南崖景区修河岸边
⑥ 污水处理
规划要求近期建好各区的污水主干管,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预处理,工业污水必须在厂区内预处理达GB8978-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三级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主干管,近期把污水排入修河下游,尽量减少污水排放口的数量;吴都工业园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水体。远期城区全部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须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水体。要求规划近期(2003&2010年)污水处理率达50%,远期污水处理率达100%。
三、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一)电力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修水县城现有110KV变电站(即义宁中心变电站)一座,占地1260平方米,主变容量51500KVA/2台,电源进线由武宁变电站提供,并与华中电网并网运行。城区主要由义宁中心变电站以10KV系统供电。
2002年末,全县总用电量为10862万度,县城总用电量7244万度,工业用电量4681万度,县城总用电量占全县总用电量的66.7%,工业用电量占县城总用电量的64.6%,县城人均综合用电量达807.5度/人&年,达到用电水平中等的城市。根据县城历年用电量统计,县城用电量年平均增长率为7.7%,其中:工业用电量年平均增长率为20%。
2、电力负荷预测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结合城市发展特点,考虑工农业增长,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根据修水县城历年用电量统计,规划近期用电量年平均增长率按10.5%计,则近期(2010年),县城年用电量为16102万度,用电负荷达3.1万KW(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取5200小时)。规划远期县城用电量年平均增长按9%计,则远期(2020年),县城年用电量为38119万度,用电负荷达7.94万KW(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取4800小时)。
根据历年用电量统计,近年来,由于县城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用电量增长的很快,规划近期工业用电量年平均增长率按10.5%计,则近期(2010年),工业用年电量为10105万度,用电负荷达1.94万KW(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取5200小时)。规划远期工业用电量年平均增长按9%计,则远期(2020年),工业年用电量为23922万度,用电负荷达4.98万KW(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取4800小时)。
3、电源点建设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随着修水县城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活用电和工业用电将大幅增长,为了充分发挥修水县小水电的资源优势,规划要求对现有的县属水电站的资源优势,规划要求对现有的县属水电站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深入挖掘潜力,提高上网能力,同时对乡镇电站能增容的进行增容,并纳入全县供电网络。
4、供电网络建设
为满足县城用电负荷增长的需求,提高供电可靠性,规划近期保留义宁中心变电站现状规模,远期将县城义宁中心变电站(110KV级)扩容,主变容量达到2&63000KVA。规划远期在工业区设一座35KV芦塘变电站,主要供工业区用电,根据工业用电量的预测,工业用电负荷为4.98万KW,容载比为1.7,则芦塘变电站的主变容量为3X31500KVA。规划在良塘设良塘开关站,县城供电由义宁中心变电站和芦塘变电站提供。
5、输配电线路规划
本规划县城用户均以10KV配电线路供电,同时要求供电部门搞好电力负荷等级划分,以便采用不同的供电方式,在主要干道、繁华区及居民密集区等地段,配电线路采用地埋敷设,配电变压器设置时应接近负荷中心,变压器选择应有10%的余地,10KV变电站采用户内式或地下式,单台变压器容量以不超过1000KVA为宜,供电半径不超过250米。规划电力线一般沿道路南侧或东侧单边敷设。
6、高压走廊
规划进一步规范城区内高压线进出线位置,县城110KV义宁中心变电站的进出高压线应留出足够的走廊带。高压线走廊结合自然山体布置,110KV线路高压架空走廊带宽度为15&25米,35KV线路高压架空走廊带宽度为12&20米。
(二)电信工程规划
1、电话:规划至近期2010年市话普及率达40门/百人,则近期市话容量达6.0万门;规划至远期2020年市话普及率达50门/百人,则远期市话容量达11.0万门。
2、移动电话:规划近期2010年移动电话普及率为40部/百人,移动电话户数达6.0万门;远期2020年移动电话普及率为50部/百人,移动电话户数为11.0万部。
3、规划保留现状县电信局,并扩建成为综合电信大楼,在中心区、城西区设电信支局,占地分别为0.3公顷和0.48公顷,在中心区宁红大道南侧增设电信所,占地0.28公顷,在城西区增设一个电信所,占地为0.63公顷,在旌阳山老城区增设一个电信所,占地为0.25公顷,在吴都工业区设一电信所,占地0.35公顷。
4、规划拟以综合业务数字网建设城市电信交换网,拟以光纤接入网建设改造城市电信用户网。
规划市话网建设改造要由传统的电话网实现向智能网的转变,发展光纤接入网,城区逐步实施光纤到大楼和光纤到小区组团,通过对市话用户线网的改造,实现市话由综合数字网向综合业务数字网的转变。
开放传真、高速数据传输、远端工作站与局域网互连、可视图文、可视电话等先进电信服务业务,为有业务需要的用户提供VPN虚拟专用网服务,加快城市电信网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5、敷设方式:城区各类电信线路均应穿排管敷设,管道孔数须满足电话光(电)缆、数据通信、其他通信、广播电视和备用线路的敷设需要,适当留有余地,一般敷在道路的北侧或西侧。
(三)邮政工程规划
规划按服务半径1.5&2.0公里设邮政支局,按服务半径0.8&1.0公里设邮政所。规划保留现状邮政局,并在中心区、城西区设邮政支局, 占地分别为0.59公顷和0.48公顷,并在老城区设邮电所,在中心区宁红大道南侧增设邮政所,占地0.25公顷,在城西区设一个邮政所,占地为0.43公顷,在旌阳山老城区设一个邮政所,占地为0. 3公顷,在吴都工业区设一邮政所,占地0.40公顷。所设置邮政所应结合居住区布置。
(四)广播电视规划
规划将广电局搬迁至中心区,占地0.71公顷,并对修水县无线广播和有线电视台站的各类技术装备更新改造,改善采访、编辑,演播环境和设施。
在光纤到小区和光纤到大楼的基础上完善城区有线电视网HFC混合网改造,逐步增加有线电视网的节目套数,除规定的中央、省、市节目外,要求积极引入中央和省市及其他省市的专业电视节目,实现电视节目的多样化,丰富电视文化生活。
充分发挥有线电视网传输信息量大且稳定的优势,在完成传递大量有线电视台节目和部分广播电台节目的同时,应利用该系统网络开通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图文电视、电视购物等信息、商务活动,即在有线电视专用网络中开设宽带综合业务数据网,实现一网多用,多功能发展。
有线电视线路与通信线路同侧敷设。
四、燃气工程规划
&&& (一)规划原则
&&& 1、为使城区保持良好的大气环境,规划使用清洁方便的能源。2020年城区全部以液化石油气为基本燃料,燃气气化率达到100%。
2、规划城区燃气系统主要供应居民生活、公共建筑用气和工业用气。
3、规划期限内将采取管道石油混和气和瓶装液化石油气两种供气方式。近期以瓶装液化石油气为主,远期逐渐过渡到管道石油混和气。
(二)气源选择
修水县城的主气源由九江市方向接入。
(三)供气规划
1、用气量预测
规划修水县居民气化率近期为90%,远期为100%。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确定居民生活耗气量近期为10千克 /户&月,每户按4.0人计算,远期为20千克/户&月,每户按3.5人计算,液化石油气的消费结构为生活用气:公建用气:工业用气=7∶2∶1,总用气量为:
近期(2010年)总用气量为0.52万吨。
远期(2020年)总用气量为1.76万吨。
2、燃气设施规划
远期在县城南部建设燃气储配站,根据县城地形地势及总体布局,规划在城区范围内建设13个中低压调压站,调压站的设置应满足如下安全防护距离要求:
A、用户调压站供气半径以0.5公里为宜,当用户分布较散或供气区域狭长时可适当加大供气半径。
B、调压站应尽量布置在负荷中心。
C、调压站应避开人流量大的地区,并尽量减少对景观环境的影响。
D、调压站布局时应保证必要的防护距离。
4、输配系统
修水县燃气输配系统用中压、低压二级管网系统,由气源厂送出的燃气先进入储配站的低压储气罐,然后由压缩机加压后送入中压管,再经调压站将压力下调,最后送入低压管网。
第六章&城市绿地规划
一、规划原则
1、根据修水县城的现状特点,增加公共绿地,提高城区绿化率,完善绿化设施,提高绿化质量,满足国家绿化指标标准。
2、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利用山体、洼地、水面建造公共绿地,营造出不同风格的绿色景观,创造绿色生态环境。
3、保护现有山体绿化及生态绿地。
二、规划布局
根据以上原则,完善的城市绿化体系,创造丰富的城市绿化景观,以达到城市园林化的目的。
1、规划根据总体布局安排城市公园、小游园、街头绿地等公共绿地。其中6处市级公共绿地如下:
1)桥头公园:位于宁红大道桥头,占地5.1公顷是以休闲观赏为主的城市公园。
2)中心绿地公园:位于城市中心区,占地3.5公顷,以休闲观赏为主为城市中心绿地,种植观赏价值高的植物、花卉为主,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休闲的场所。
3)水上公园:位于中心区老城之间的修河绿岛上,占地18.95公顷,规划为以昌上运动为主的水上公园,设置水上娱乐设施开展水上运动。
4)城西公园:位于城西区的良塘大道与城西纬一路交界处,占地5.4公顷,为综合性城市公园,为城西区居民提供游憩场所。
5)良塘公园:位于城西区、湖边大道以南,占地22.5公顷、结合山体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优势,配以亭台楼阁、园林小品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6)城东公园:位于城东区城东路南边,占地4.2公顷以休闲娱乐为主的综合性城市公园。
2、规划建设四条绿化带,即修河沿岸绿化带、高压走廊绿化带、工业区与生活区的防护绿带以及各城市主次干道的道路绿化。
3、加强对居住区庭院、各单位庭院的绿化和工厂企业的绿化指导和管理,逐步形成遍布全城的绿化&面&,突出透&绿&的特色。
第七章&城市景观规划
一、城市景观轴
根据修水县自然景观及现状、人文景观分析,规划安排一条人文景观主轴线和一条自然景观主轴线。
1、以宁红大道为城市人文景观主轴线,将城西大桥、商贸中心、城市中心广场、中心绿地、城市观景台、桥头公园、水上公园、吴都广场等联接起来,反映以城市生活景观为主题的城市景观特色。
2、 以修河为城市自然景观主轴线,通过水系纵横以及植物景观、城市雕塑小品反映修水县山水园林城市的特色。
二、景观风貌分区
根据修水县城景观现状及总体规划城市发展趋势,结合地质地貌及当地文化特色与自然景观风貌,规划市区形成古城景观风貌区和现代城市风貌区两大风貌区。
1、古城景观风貌区:规划主要以老城区为主,以保护和挖掘历史文化为主,形成以历史景观为主的古城景观风貌区。
2、现代城市风貌区:规划主要以中心区、城西区、城东区为主,以现代城市生活风景、建筑景观为主体,反映现代城市景观风貌。
三、城市主要景观节点
1、城西大桥:位于其城西部黄港河上,为县城到武汉的主要出口之一。
2、良塘公园:位于城西区的宁西大道与展南大道交界处,为综合性城市公园,展示现代城市居民生活的风采。
3、商贸中心:位于城西区,宁红大道南侧,为修水县城的商贸中心。
4、中心广场:位于中心区,县政府南侧,以大体量的县政府办公大楼为中心,空旷的视野,配以大量的草地、水面以及树木为衬托,反映修水县现代城市景观风貌。
5、桥头公园:位于宁红大桥桥头,以大面积草地为主,配以观赏花木、桌椅与宁红大桥,构筑现代城市居民生活风景线。
6、城市观景台:位于中心区,宁红大道南侧山头,设置观景平台和观景亭,可纵观修水县城风貌,成为城市重要的景观点之一。
7、宁东交通广场:位于宁东大道和宁红大道交汇,为一交通性广场,以城市雕塑反映地方文化内涵特色。
8、山谷广场:位于修水大桥南头东侧,设有黄庭坚纪念馆,为市民休闲的文化广场,展示修水地方文化内涵。
9、五杰广场:位于站前大道北部,为目前南昌进入修水的主要入口设有五杰雕像,展示地方文化名人风采,突出地方文化内涵。
10、吴都广场:位于吴都工业小区,以现代雕塑和大量硬质地面,高大建筑为主体,展示现代新型工业区景观风貌。
第八章&& 县城旅游规划
一、县城旅游布局
根据县城现状景观资源分析及县城总体规划的构思,规划将县城旅游分为五个功能区,即历史文化保护区、民俗文化景区、现代风貌展示区、水上运动开发区、旅游发展区。
1、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以老城区为重点,以历史文化保护为主,重点有秋收起义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馆、黄庭坚纪念馆、黄岭街等。
2、民俗文化景区:规划利用太阳山地形优势,重点以挖掘地方民俗文化为主,利用自然、峡谷、水体,以历史时代为背景,展示民俗文化特色,重点开发的有文化一条街、民俗文化展览馆、历史文化村落等。
3、现代风貌展示区:规划主要为中心区和城西区,主要以现代建筑形式反映现代城市景观风貌,突出修水的现代城市内涵。
4、水上运动区:规划主要为修河及两岸,以开展水上运动为主体,岸边设置桌椅、亭台、楼阁,展示十里修河的美丽景色。
5、旅游发展区:规划主要以黄田岭为主,安排文化娱乐、别墅等。
二、县城旅游线路组织
根据县城旅游功能布局,规划形成县城旅游主体游线:
1、历史文化保护区&&民俗文体景区&&水上运动开发区&&旅游发展区&&现代风貌展示区
2、开发十里修河游线,并与清水岩景区相联接。
三、县城旅游接待设施
根据县域旅游规划,修水县城为南崖&清水岩风景区旅游接待中心,具体接待设施安排如下:
1、建设南山宾馆为三星级涉外宾馆,床位100床左右。
2、改造二所老城区现有宾馆为二星级旅游宾馆,床位不超过200床。
3、在中心区建设一家三星级涉外宾馆,在城西区设置一家二星级旅游宾馆,床位不超过200床。
四、新开发的主要旅游景观
根据规划的特点及现状景观状况,规划重点开发的旅游景观有:文化一条街、民俗文化展览馆、历史文化村落、太阳山生态果园、城市观景台、水上漂流、丝绸城、蚕桑园、葫芦山森林公园等。
第九章&历史文化保护
一、规划原则
1、坚持&抢救、保护、继承、发展&的方针,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继承优秀历史传统,发展城市文化特色。
2、保护与发展相结合,保护与建设相协调。
3、历史文化保护与自然景观的开发利用和城市文化景观特色创造相结合,建设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山水园林城市。
二、规划保护措施
根据总体规划布局及现状实际情况,为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规划划定老城区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并制定以下保护措施:
1、重点保护和修复现存的名胜古迹和古遗址,发掘和展示修水悠久的历史文脉。
重点保护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黄庭坚纪念馆、南崖石刻;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王亚桥、西摆渡口桥、云岩寺、秋收起义纪念馆、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原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革命烈士纪念馆。
2、整治历史环境,保护古街区,保护古城历史风貌的相对完整性。
解放前夕城区由西摆、西门口、正街等主要街道和九井十八巷组成,由于缺乏保护,古街巷的历史风貌已不复存在。规划对黄岭路进行保护,理清其历史脉络,对于有传统价值的古建筑予以保护,逐渐恢复整个历史风貌。
3、规划对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特色突出的地段划定重点保护地段,实施建设控制和环境保护。具体如下表:
城区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一览表
文物古迹名称
严格保护区
建设控制区
秋收起义纪念馆
围墙范围内
围墙外100米
县级保护单位
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
第一师师部旧址
围墙范围内
围墙外100米
县级保护单位
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
第一团团部旧址
围墙范围内
围墙外100米
县级保护单位
革命烈士纪念馆
围墙范围内
围墙外100米
县级保护单位
桥周围30米范围内
县级保护单位
西摆渡口桥
桥周围30米范围内
县级保护单位
黄庭坚纪念馆
围墙范围内
围墙范围外100米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围墙范围内
围墙范围外100米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山院遗址
遗址范围外100米
文峰塔遗址
遗址范围外100米
围墙范围内
现有范围外100米
现有范围内
现有范围外100米
濂山书院遗址
遗址范围外100米
第十章&环境保护规划
一、环境功能分区
&&& 环境功能分区是实施城市环境分区管理和污染总量控制的基础和前提,可使城市内环境容量得以合理利用,做到各区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在整个城区得以合理分布,规划修水县城城市范围内划为二类功能区,周边生态圈划为一类功能区,划定依据主要是空气环境质量标准。相应的二类功能区又可分为工业集中区,文教居住区,混杂区等功能区。
空气环境功能分区
根据县城气象特征和国家空气环境质量要求,将城市空气环境分为不同的功能区,执行相应的空气质量标准。
一类功能区:一类区包括生态保护绿地、噪声标准0类区和旅游发展用地。
二类功能区:二类区包括除一类区外的所有区域。
水环境功能分区
修水县城地表水分为Ⅱ、Ⅲ、Ⅳ三个类别控制。其中,黄港河、安溪河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执行Ⅱ类水环境标准。
声学环境功能分区
各声环境功能分区执行国家标准中的相应噪声标准,分为0、1、2、3、4等五类。别墅区50 dB(昼间)40dB(夜间),居住、文教区55dB(昼),45dB(夜);混杂区及商业繁华区60 dB(昼)、50 dB(夜);工业集中区65 dB(昼)、55 dB(夜);交道干线道路两侧70 dB(昼)、55 dB(夜)。
二、环境综合整治措施
1、空气污染防治
① 合理利用空气环境容量
合理展开工业布局,有空气污染的工业布置在全年小频率风向上风侧,各空气污染源根据空气质量自净规律定量、定点向大气排放、科学利用空气环境容量。
② 以集中控制为主,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 从城市环境整体着眼,调整工业结构,改变能源结构,集中供热,发展无污染的新能源等宏观控制和综合防治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③ 强化污染源治理
&&& 治理老污染源,控制新污染源。县城各企业必须采用消烟、除尘、除硫设备。达到空气排放标准后才能排放、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④发展植物净化、设立不同类型的卫生防护带
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结合城市绿化,选择抗污染树种,吸收阻滞烟尘、S02等有害气体,工业区和交通干线沿线等设立绿化隔离带。
2、声环境整治对策
①有效控制中心城区的流动声源。
②建设噪声达标区,严格控制居住、文教、机关区域的噪声污染,逐步提高环境噪声达标区的覆盖率。
③对城市道路交通干线的噪声污染情况进行监测控制
3、水环境整治对策(水源保护)
根据相关规范,修水县的水环境可划分为:
一级保护区:第二、第三水厂取水点周围半径100米的水域和陆域。水质标准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二级保护区:第三水厂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第二水厂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处的水域,水质保护目标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Ⅲ类,相应二级保护区水域两岸河堤外坡脚向纵深200米的陆域范围。
准保护区:除一、二级保护区外的其他水域和陆域为二级保护区外的主要补给区。
三、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 1、垃圾量预测
根据相关规范,垃圾产量按人均1.0千克/人&天计,由公式Q=&nq/1000计算,&取1.3,近期12万人,垃圾转运量约156吨/天;远期按18万人计算,垃圾运量约234吨/天。
2、垃圾收集与处理
A、垃圾收集
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应超过70米。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在道路两旁设置废物箱,商业大街每25&50米、交通干道每50&80米、次干道80&100米设一废物箱。
垃圾集中至垃圾中转站后转运至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B、垃圾转运站的设置
小型转运站每0.7&1平方公里设一座,与周围建筑物的间距不小于5米;小型转运站总计16座。
C、垃圾处理设施
规划在柯龙公路以东、枫树坪附近建一处垃圾处理场。近期达到卫生填埋,远期部分处理;并增添垃圾焚烧炉等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
3、环卫所的设置
环卫所结合垃圾中转站建设,配备洒水车,并附环卫停车场地。
4、公共厕所的设置
逐步改造原有公厕,使水冲式公厕达100%。公厕设置密度应达到以下要求:主要道路500米设一处;其它道路800米设一处;停车场、体育场、影剧院、大型商业建筑等公共设施场所内应按标准配置公厕;各居住小区内公厕按300米服务半径设置,不少于2座。
每座公厕建筑面积一般为30&50平方米。
5、粪便收集与处理
粪便由化粪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经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水体。远离污水管道的住宅区可设净化沼气池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十一章 县城防灾规划
一、防洪规划
1、防洪原则
修水县城城区防洪规划工程原则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防治综合,以防为主。确保城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发展修水经济,美化城区环境,取得防洪和社会的综合效益。由于抱子石水电站的投产运行,修河县城段水位升高5.5米,应定期观察地质变化情况。
2、防洪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JJ50-92)的有关规定,规划至2020年,人口为18万人,为小城市,规划按四等城市设防,同时结合修水县城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确定修水县城区的防洪标准为二十年一遇。
3、防洪治理措施
① 规划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加固加高不足二十年一遇标准的防洪堤,劈山清障拓宽行洪阻水的山咀卡口河段,增加过水断面,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降低洪水位,沿河修建城南和城北两座防洪堤岸,使城区防洪能力达到抗御二十年一遇洪水的防洪标准。根据《江西省修河流域修水县城区防洪工程项目建议书》(2000年九月),修水县城堤防工程布置情况如下:
修水县城区堤防工程布置情况
② 截洪沟和泄洪渠:老城区有一面靠凤凰山,为减少山洪的影响,在凤凰山一线建一截洪沟,截洪流量1.5立方米/秒,全长1200米,采用矩形断面,净宽2米、高1.5米,三面用浆砌块石衬砌,规划沿吴都工业园靠山一侧设截洪沟,把山洪引入安溪河。保留现状河流、小溪和山体间的自然冲沟,并采用工程措施加于改造整治,使其能安全的把山洪引入修河。
③ 防洪闸:为了各防洪堤内水能及时外排,而汛期不至于倒灌,在各排洪渠出口处及安溪河出口处均设防洪闸,并采用钢闸门,螺杆式启闭机进行控制。
④ 排涝泵站:规划在老城区、中心区设四个排涝泵站,分别为百卉泵站、西茗泵站、云岩泵站、狮子岩泵站,总装机1900KW,设计排涝总流量16 立方米/秒。规划在城西区设一排涝泵站。规划设计排涝总流量为73.7立方米/秒。
⑤ 回水堤:内河回水堤全长4.2 公里,其中西茗坑回水堤1.8 公里 ,小水回水堤2.4公里, 均采用浆砌块石墙结构。
4、防泥石流规划
&& 保护好自然山体,尽量少开挖、少破坏自然山体,防止山体滑坡等泥石流的发生。沿山体建筑必须采取必要的工程防护措施,防止山体滑坡。
二、消防规划
1、消防规划指导方针
贯彻&以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在旧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中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防火规范,确定防火等级。
2、消防措施
(1) 消防管网
结合城市给水管网,沿道路布置消火栓,消火栓的间距控制在120米以内,并靠近路口。当路宽大于60米时,双侧设置,消火栓距离建筑墙体应大于50厘米,距离路边不应超过2米。消防给水管网可采用与生产、生活并管的低压消防供水管网,并结合水厂的规模和管网的现实情况,形成网状管网及分区供水。
(2)消防通道
城市道路应加强管理,严禁违章占道,居住区内部的道路应符合国家防火技术规范,确保消防车通道的畅通,老城区的居住区内部道路应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拓宽、拉直、并设置回车场,工业区、仓储用地要留有符合规范的消防通道和回车场,使消防通道能满足在接警5分钟内顺利到达现场并采取有效措施的要求。
消防站要根据有关的国家标准进行配备。规划保留现状消防大队并设消防指挥中心,根据修水县的规模和用地布局,按照相关标准,城区需设3个消防站,分别位于老城区、中心区及城西区,占地分别为0.25公顷、0.51公顷及1.9公顷,,以适应城区面积扩大、人口增长的需求。
三、城市抗震规划
修水县县城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6度。
1、抗震加固和新建设防相结合。修水县的新建建筑必须达到6度设防标准。
2、严格控制建筑密度,避免人口过于集中,建筑物过于密集,居住区要达到房屋间距指标。
3、新建的住宅区、工厂、学校等单位,按1&2平方米/人标准设置公共绿地和运动场地;已建住宅区,适当增加绿地,同时加设取水措施。
4、将部分城市干道设为城市内主疏散通道,要求为软性沥青路面,宽度不小于15米。
5、城内集中绿地、广场等宽敞地带可作为灾时就地疏散点。
四、城市人民防空规划
1、修水县应按&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军民兼用&的方针,贯彻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2、通过旧城改造,疏散过密的建筑与人口,在各项建设中留出足够的绿地、广场和疏散通道,减轻灾时人口疏散的压力。在居住用地内保证2%的地下空间,以利居民就地逃离,修水中心城区远期规划人口按18.0万人计算,按总人口的30&40%为留城人口,且人均1&1.3平方米的人防工程面积标准,则规划期末修水城区需要5.5&9.5万平方米的人防工程。
3、按国家有关人防工程建设规定,新建10层以上和基础埋置深度3米以上的民用建筑,必须严格按地面建筑底层建筑面积修建防空地下室,9层以下且基础埋深3米以下的民用建筑,按地面总建筑面积2&3%修建防空地下室,城市规划区(含新区、开发区、工业园区、重要经济目标区和旧城改造等)都必须依法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并着力于加强人民防空疏散基地建设。
4、加强对易燃易爆和剧毒化学品生产、储存和输送设施的管理,对易燃易爆的化工等工业企业及主要加油站、危险品仓库、液化石油气储罐站等基本设置于城市外围和城镇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位于城区内部的液化气供应点,部分中、小型加油站等应划定安全距离。
5、道路及市政公用设施要做到上下结合,环状连通,多路运输,以增强灾时应受能力。道路宽度及两侧建筑物高度需满足:
道路宽度+两侧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1/2(H1+H2)+4∽8米
(H1、H2为两侧建筑物高度)。
6、按人防要求安排好掩蔽工程、疏散手段和后方基地的建设。各类建筑按规定建设地下人防设施,并与地下空间开发相结合。建造城市人防工程网络,并逐步建立起城市地下指挥、通讯、医疗、消防、物资保障等系统以及水电供应和交通网络系统。
7、建立城市灾害预测和应急预警系统,加强城市要害部门的保护,健全城市防灾组织机构。
第十二章&旧城改造规划
一、改造原则
(一)疏通路网,清理断头路及道路边违章建筑。
(二)按规划对老城区局部用地进行调整。
(三)对沿城市主次干道的老城区沿街面进行改造。
(四)对老城区危房、破房逐步成片形式加以改造。
(五)加强老城区绿化,改善老城区居住环境。
(六)对老城区居住建筑,严格按房屋间距有关标准控制进行建设。
二、旧城改造
近几年修水县城在旧城改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可喜成绩。但由于城市发展步伐加快,旧城改造还有待继续深入和完善,规划根据以上改造原则,提出以下旧城改造的具体内容。
(一)完善老城区道路网
1、修建和改造凤凰山路、站前大道,使之形成十字形对外主干道。
2、修建和改造环城路、沿江路、北门路,形成老城区内部环状网络。
3、改造鹦鹉街、衙前大道,建设宁红大道与宁东大道交汇处的宁东交通广场,解决交通问题。
(二)老城区局部用地的调整
1、县政府搬迁至规划中心区。该用地改为公共绿地。
2、老城区工业用地迁至城东工业区。该用地改为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
3、广播电视局迁至中心区。该用地改为居住用地。
(三)对老城区主干道凤凰山路、站前大道的沿街面进行改造,沿街立面以山区建筑风格为主,建筑层数控制在三至五层以内。
县政府信息公开县直部门信息公开乡镇信息公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修水县政府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