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e用户 是如何种子用户的

滴滴、陌陌、美团第一批种子用户究竟是怎么来的? - A5站长网
当前位置:
滴滴、陌陌、美团第一批种子用户究竟是怎么来的?
09:22&&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导读:第一批种子用户的获取都是挺难的,不过总有些共同之处。找到自己的精准目标用户,不断地解决初期用户的麻烦,然后不懈坚持,不怕碰壁。
  3W精选自插坐学院
  经常有小伙伴问:刚开始创业,不知道如何推广,有没有什么好建议啊?于是我们便整理了这个专题&&那些牛逼的互联网公司,在发展初期是如何推广的?本期插坐菌选择了滴滴、陌陌、美团这三家公司初期推广的经验分享给大家。接下来大家想了解哪家公司的情况,可以在后台告诉插坐菌。我们会持续下去,将其做成一个系列专题。
  滴滴打车
  滴滴打车一开始只在一个城市(北京),用最精锐的部队验证自己的模式,成功时再横向复制,从而形成了今天的规模。但开拓北京的市场,却不像滴滴创始人程维想象的那样简单。
  推广初期,没有出租车公司愿意和滴滴合作,员工都很沮丧。程维鼓励大家:再坚持一下,跑完全部189家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跟我们合作,我们就认了、放弃!
  经过不懈的努力,滴滴终于谈下来第一个出租公司&&只有200余辆车的银山出租车公司,这家公司的老板允许程维他们在司机例会上演讲15分钟介绍产品。
  那场推广会有100个司机在场,但只有20位有智能手机。面对滴滴的讲解,司机们面面相觑,这又是新骗术吧?
  最后,有8位司机安装了客户端。程维拿着合同给其他出租车公司看&&人家都做了,你们也可以尝试一下啊!就是这样,滴滴敲开了第二家、第三家公司。地推团队也开始有了干劲儿。
  2012年9月,滴滴打车上线,有500位司机安装了客户端,但是上线的人数只有16个。程维给大家鼓劲:起码有16个司机相信我们,我们不能让这16个人失望!没有订单,我就找人去打车&&
  于是程维面试了一个人,每天给他400块钱,让他绕三环打车。当时还特意嘱咐:不要去昌平,资金有限,省着点花&&
  除了各个公司推广,滴滴的地推团队还设立了线下服务点,分布在北京西站、南站、南苑机场等司机聚集的地方,他们每天7点抵达开始工作,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出租车师傅慢慢驶过去的时候,地推的小伙子就抱着笔记本冲过去:师傅,你有智能手机吗?
  为了保证体验,地推的小伙们会考虑到每个细节:他们把安装时间控制在3、5分钟,最后压缩到1分钟一个,否则司机会不满。在司机方便的厕所发传单时,他们会考虑是司机进去的时候发传单,还是出来的时候。因为如果是进去时发的传单,出来时往往就被扔掉了&&
  就这样,滴滴慢慢积累了第一批种子用户。
  陌陌运营总监王力说:陌陌一开始也谈不上运营策略,就是一步步摸索着走。没有KPI,不怕丢脸,产品和运营都是尽快去碰壁,尽快去改进,尝试新的东西。但最重要的就是快。
  推广初期的陌陌资金有限,所以在渠道选择上比较有限,需要盘子大、用户基数大,但花费比较少的社区进行推广。符合条件的有两样:QQ空间和新浪微博。由于QQ空间年龄偏小,所以陌陌将运营重心放在了新浪微博上。
  一开始,陌陌只在微博上发传统信息,说有产品上线啦,亲朋好友帮忙给推一下。结果做了些推广之后,每小时的下载量居然最高能达到几百。这让他们觉得,这条路子是对的,但是形式肯定要继续优化。
  所以陌陌开始把产品放在场景里去讲故事,让用户置身那个场景的时候,会想起来去用。就比如一个小伙儿母亲病了,挂不上号,他就在协和医院走廊里刷陌陌,刷出来一堆医生护士。挑了一个护士开始聊天,结果聊了半天挺高兴。于是他跟人家说我妈病了,挂不上号,小护士马上说,没问题,我给你挂一个&&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而这样的故事多了,用户的使用场景也就明确了。
  在运营过程中,他们认为一个社区的活跃取决于女性用户的活跃,而女性用户的活跃度取决于她的需求是否被满足、这里是否有安全感。所以陌陌还在新浪微博上针对女性做了很多推广,用一些她们喜欢的情感方面的文案获取好感。
  并且组建了一个七八人的团队,每天处理举报信息,保证女性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为了不让用户简单地把陌陌理解为约炮软件,他们增加了群组功能,做基于地理位置的关系沉淀。例如基于小区的业主群,利用它你可以找到自己的邻居,慢慢转化成熟人关系,构建城市的社区文化。至此,陌陌完成了场景的转变,从一对一的网上社交场景,慢慢向社交、本地化方向转变,从线上走向了线下。
  在推广初期,团购网对国内商户是一个全新概念,所以并不好谈。第一单生意是一个舞蹈塑形班,女老板是饭否(美团网创始人王兴的另一个创业项目)的用户,觉得王兴靠谱就答应了。那一单卖出了79份,距离美团描述的&上千份&的蓝图有很大的距离,但也让商户们认识到了团购的价值。
  那时的美团只有十几个人,团队扩张也比较慢,每天一单,一个月下来才三十单,由于筛选严格,谈三四个单子才会有一个上线。美团希望用这样严格的标准,来保证服务质量。在扩张到其他城市时,美团在上海和天津选择了直营方式,其他多为代理或收购。就像哈尔滨、太原、唐山、东莞都是收购本地团购网站转化成美团分站的。
  这奠定了美团的基础。而运营上,美团有的放矢,十分注重目标人群的用户体验。以镇江为例,美团主抓年轻消费者&&教师、大学生、公务员、银行员工,这样喜欢时尚品类的群体。在团购品类上,也投其所好,主推韩国料理、日本料理、自助餐、火锅、电影之类的。
  与此同时,镇江的客服也做得很好,建立了很多会员群,会员有任何投诉,销售人员骑着电动车,15分钟内就会赶到处理。不过与对手相比,美团显然不够疯狂。不仅在收购时经常被竞争对手截胡,市场上被对手疯狂进攻,连团队成员也经常被对手以两三倍的工资挖走。
  当然,这并不合理,首先这些人员并不值这个价。其次,对方给这么高的工资势必会引起老员工反感,引发内斗。对此,美团的对策是,你要挖人,我就想办法拖、挽留,等过一两个月,先去的人感到问题了,这件事也就解决了。
  这时美团士气很低落,内部质疑是不是融不到钱了?同行都在打广告,在挖人,美团却一点动作都没有&&甚至有员工当面质问美团网副总裁王慧文:你别扯虚的,我就问你,到底投不投广告?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美团虽然没有投广告,但王兴有一个判断&&用户在线下看到了广告,终究要来线上消费,所以他在百度购买了团购的关键词。用户搜索团购,出现的第一位就是美团。
  对此美团高层有自己的判断&&疯狂烧钱,不理性竞争不会持续太久,团购资本市场的冬天很快就要到了。所以,在账面上还有1200万美元的情况下,美团按兵不动,继续融资储备资金,静静等待战机到来。
  2011年7月,用户对团购的消费习惯已经形成,但是资本市场却进入了冰川期,无法继续投入资金支持。而美团,却在这时候拿到了5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并将其公之于众。一时间舆论哗然。
  接下来,缺少资金支持的其他团购网站纷纷裁员、拖欠商家账期,而美团则稳扎稳打,或是彻底歼灭,或是收购兼并,慢慢站稳了脚跟。
责任编辑:安然
作者:插座学院
延伸阅读:关键词:
站长杂谈 草根站长信息中心
兄弟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编辑热线:5 |
A5站长网 版权所有.我曾经做过一家网站的种子用户。说说感受吧。
&br& 1.缘起。
&br& 我在进入那家网站的时候,是从豆瓣过去的,后来我成为种子之后,在08年的时候,给他们做了一个小调查,居然有40%的都是从豆瓣过去的。
&br& 所以你知道了,要想找到种子用户,到你目标用户喜欢玩的网站上去拉人。
&br&&br&2.发展。
&br& 我第一天在里面发了3篇内容,隔天有两篇登了首页。写了12条文案,被选了2条挂在网站首页。在进入网站2个月后,和他们的运营见面,聊天吃饭看展览,给我纪念品,嗯,还有各位老大们亲手写的给我的话。3个月后,他们把我的介绍挂到网站首页,挂了一个月。
&br& 我每次发了内容,里面的运营们,编辑们,都来吹捧。吹到我整个人飘飘然不知道东南西北。
&br& 后来我一直产出内容,一个月三篇,一直持续到2010年。完全是欢喜无限地心。每当他们要招聘产品经理,我还一直劝说谌斌童鞋去,谌斌童鞋一直说我对这个网站的忠心,日月可表,青天可鉴。
&br&&br&所以你知道了,动用你可以使用的一切资源,去留下种子的心,让他们从你的网站中获得赞美,获得朋友。和他们深入地交流,不敷衍,不造作。
&br&&br&3.难忘。
&br& 每个用户都有成长和衰退期,2010年之后,我基本不再产出内容了,但这个时候,网站已经有500w的注册用户了。08年底我注册的时候,才1w人。历史回顾的时候,还能照顾到我们这些个老用户的心,实属难得。
&br&&br&所以你知道了,种子用户每时每刻都在为你做良好的用户口碑传播,不信你看……
&br&&br&这个网站的名字叫“虾米”。
我曾经做过一家网站的种子用户。说说感受吧。 1.缘起。 我在进入那家网站的时候,是从豆瓣过去的,后来我成为种子之后,在08年的时候,给他们做了一个小调查,居然有40%的都是从豆瓣过去的。 所以你知道了,要想找到种子用户,到你目标用户喜欢玩的网站上去…
冷启动几个关键因素:&br&1、必须先找好最最早的种子用户(有影响力、且是典型用户)&br&不要问怎么找,如果你都不认识一些典型用户,就说明你还没验证过产品的可行性。&br&2、内容分享和邀请机制(让种子用户在其他SNS平台扩散,通过关系链导入他们的朋友,循环)&br&3、初期的内容先自己人工摘录,不用多,但要精准,符合典型用户的口味(对编辑能力有要求)&br&4、怎么引导用户?引导就是交换,你给予他某种好处(必须他认为对他有好处),以此换取他完成一个行为。必须是交换。&br&5、一个人怎样运营?你如果顺利地解决了邀请机制,那么推广的事情你暂时可以不费心,运营的工作也就只有引导用户和改进体验上了。一个人精力有限,所以一个时间段内只能抓一个重点,要学会容忍许多地方不完美,要放一放,先攻最重要的。
冷启动几个关键因素:1、必须先找好最最早的种子用户(有影响力、且是典型用户)不要问怎么找,如果你都不认识一些典型用户,就说明你还没验证过产品的可行性。2、内容分享和邀请机制(让种子用户在其他SNS平台扩散,通过关系链导入他们的朋友,循环)3、初…
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一个产品总是三分设计七分运营,冷启动是考验运营的基本功。&br&&b&第一步:搞清楚你的目标用户&/b&,千万别铺大平台,现在不缺平台,缺的是扎实解决小量用户垂直需求的精品,听人说过一句话:只做一厘米宽,100米深的事情,这时候搞清楚你所服务的那一小撮人是谁;&br&如果一旦不幸,你做了个平台,恭喜你,你得想清楚你的运营策略,先抓住某类用户,比如C2C你先服务好商家还是用户?这时候听听有经验的人怎么说吧,答案很简单——商家; &br&&b&第二步:用最土的办法低成本获得用户&/b&,搞清楚目标用户后,80%的情境就是你知道去那里找用户了,比如你就为中学生服务,去中学生扎堆的地方吧,发传单,设咨询台,找校方做赞助,做宣讲,总之别再家里呆着。让那些鼓励你去买百度关键词,去分众买广告,去CCTV砸钱的人去死吧;&br&&b&第三步:让第一批用户用的爽&/b&,我们只讨论运营层面,所以假定你产品设计和体验是OK的,这时候爽不爽全在用户的心理感受,不同产品G点不同,社交产品得“热闹”,工具产品得“高效”,内容产品得“有料”,如果没有咋办?好吧,社交产品你自己每天穿50个马甲不断激励你的种子用户,工具类产品不行就“人工智能”,内容产品你每天熬到深夜精选内容传上来再P个图发布;&br&&b&第四步:持续1~3步&/b&,运营就好比夏天吹空调,你面对的永远是个老旧空调,热的要死的时候打开空调没啥感觉,耐心等待,慢慢的温度就降下来了,爽点要在很久以后。而那些一开空调就冷气十足的永远是别人家产品,所以坚持,等待,你会让你的产品不再冷的~
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一个产品总是三分设计七分运营,冷启动是考验运营的基本功。第一步:搞清楚你的目标用户,千万别铺大平台,现在不缺平台,缺的是扎实解决小量用户垂直需求的精品,听人说过一句话:只做一厘米宽,100米深的事情,这时候搞清楚你所服务…
给冯大辉关注的所有人发私信,邀请内测,因为觉得他有影响力,关注的人大多又是移动互联网方面的,当初我就是这样做,的确邀请了大批的人,有些人非常nice,下载了那个app,使用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我都会积极的沟通,赢得一批优质的种子用户,同时他们还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忙推荐。&br&&br&后来我用这个方法又邀请了一些科技网站的作者采访报道,微博发体验评测,文章多了曝光多了,然后又吸引了大批的种子用户。基本没有花过钱。下载量最大的时候我被邀请的人挖了。&br&&br&&br&再邀请的过程中,邀请到了现在的老板,我就被挖到了现在这个很好的公司。从那个公司跳到这个公司工资只长了200,但是再次挖掘的种子用户就不一样了。新公司的产品是实物,可以送,我以滚雪球的方式每个月都在做这方面的尝试,科技的,旅游的,时尚的,等等,慢慢的也认识了很多名人,有的作家甚至还把我的工作态度写在了书里,其实很多都是副产品的。后来我也有了自己的小副业了,赚了钱也给公司带来了更多的好处。&br&&br&好的东西,都不是独来的,它伴着一切同来。&br&&br&然后种子用户现在还在滚啊滚,谢谢大辉~ &a data-hash=&19fabe7c& href=&/people/19fabe7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19fabe7c&&@Fenng&/a&
给冯大辉关注的所有人发私信,邀请内测,因为觉得他有影响力,关注的人大多又是移动互联网方面的,当初我就是这样做,的确邀请了大批的人,有些人非常nice,下载了那个app,使用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我都会积极的沟通,赢得一批优质的种子用户,同时他们还用自…
&p&By 彭萦,原麦山丘市场总监;Michael
Xu,YC首支华人团队Strikingly首席增长黑客&/p&&br&&p&创业公司的失败都是相同的,创业公司的成功却是不可复制的。&/p&&br&&p&Paul Graham蜀黍在YC孵化器里给创业者们最多的一个建议就是——Do things don't scale.在创业公司早期,你不可能等待用户们自己来,而是要主动地一个一个地赢得顾客。&/p&&br&&p&创业公司要从“笨”的事情做起。&/p&&br&&p&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很多成功的创业公司最早获得用户的方法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笨”。这些“笨”的方法一般只在获得种子用户的最初期那个阶段进行,它们没法大规模地去推行,它们看起来很慢、吃力、劳神伤财...这些事情看起来很“笨”,可它们却把一个公司从0变到了1。没有这最早的0到1,就不可能有后来的1到10,10到100。&/p&&br&&br&&p&&b&Airbnb&/b&&b&:房东拍的图片太丑,自己租相机上门一户户拍&/b&&/p&&br&&p&07年,设计界的一个大会在旧金山召开,当地酒店爆满。两个蜗居在家中的设计学院的毕业生忽然想到,他们可以给那些找不到酒店的设计师们出租充气床垫并提供早餐,这也是Airbnb名字的由来,breakfast&bed。一个星期之内,他们招揽来了3个租户,赚了几千美元。&/p&&br&&p&如果让普通人的家都变成旅店怎么样?&/p&&br&&p&现在你知道Airbnb市值100亿美元,很牛逼的一家公司。可是在当时,这个点子听起来是那么地蠢。公司也一度濒临破产,创始人找不到钱,刚好赶上了08年总统大选,于是设计了两款印有总统候选人卡通头像的AirBnB牌的早餐麦片才度过难关。&/p&&br&&img data-rawheight=&385& data-rawwidth=&550& src=&/500da7b12f234a946e216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500da7b12f234a946e2166_r.jpg&&&br&&br&&p&创始人从硅谷跑到纽约,从朋友们家的沙发睡起,然后再一家家的敲响陌生人的门,睡在陌生人的客厅里,拍下照片传到自己网站上。那时候是总统竞选大会,来纽约投票但是找不到酒店住的人有很多,他们也成为了airbnb的最早的一批用户。之后,他们举办了很多场派对,拉拢这些早期用户的心。与创始团队如此亲自接触和交流也使得一些用户变成了真爱粉,是这些人离开了纽约之后把Airbnb的理念带回到各自的城市里。网站上的用户也从曼哈顿的几个街区慢慢扩展到了纽约的大大小小的各个社区,再扩展到了全球各地。&/p&&br&&p&09年的时候,Airbnb每周的营收仅仅为200美元,公司的发展遇到的瓶颈。创始人说,“我发现了一个模式。这40个在列表中出现的房型都大同小异,没有好的图片。房东就只是随便拍拍照,或者是在一个角度拍。房客不会对这些看起来相同的房源有兴趣的。”他们尝试了告诉房东漂亮照片的重要性,也曾经想过写一个拍照tips的手册提升房东们的拍照水平,都不太奏效。最后,他们用了最笨的一个方法——去租了一台昂贵的相机,一个个联系网站上的房东,一家家上门去给他们的房间拍照,然后帮他们把旧的照片替换成漂亮的图片。一周之后,网站的营收就从每周200美元变成了每周400美元,这是8个月来,公司收入经历的最大增幅。&/p&&br&&img data-rawheight=&413& data-rawwidth=&620& src=&/76cbf9dc286c23c0f2b6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76cbf9dc286c23c0f2b63_r.jpg&&&br&&br&&p&&b&Strikingly:&/b&&b&约超级粉丝出来喝咖啡,给一个个媒体写自己的故事&/b&&/p&&br&&p&Strikingly一开头专注于找到一百个“超级粉丝”,并做出他们真正热爱的产品。筛选超级粉丝的方法很简单,就是问用户,如果明天没有Strikingly的产品了,他们的感觉会如何?如果一个人回答,自己的生活将受到很大影响,而且也愿意帮助让网站维持下去,那个人就是超级粉丝。&/p&&br&&p&最早的时候团队找到了公司周围所有学校的学生组织和创业公司,请他们都用strikingly做一个网站。几个创始人把最早的2千多个用户都加上了Facebook,每天在Facebook上和他们聊天。还一个个请他们出来喝咖啡,成为生活中的朋友。这些超级用户不但给产品提出了很多很宝贵的意见,也把产品主动介绍给了其他人。&/p&&br&&p&有一天当Strikingly在Facebook上看到一位用户非常生气地连续投诉自己地页面出现了问题,发了邮件也没有人搭理他,要求团队赔款。正当团队在试图寻找问题,想着如何安抚用户的时候。一位“超级粉丝”自告奋勇地站出来回复了这位用户的投诉,告诉他Strikingly的客服都十分的迅速,一定是当时在处理什么紧急问题,他自己来帮忙团队来解答这个问题。两个人在网页上来回交流了十几分钟,直到团队也加入了讨论,并一起解决了问题。最后那个生气的用户表示对如此热情的群体表示十分的感动,大家因此都成了朋友,他也成为了一位超级粉丝。&/p&&br&&img data-rawheight=&620& data-rawwidth=&803& src=&/b3c115b258df48ae4143596ead873c2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3& data-original=&/b3c115b258df48ae4143596ead873c27_r.jpg&&&br&&p&当Strikingly已经用尽了身边的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后,网站的增长到达了一个瓶颈期。这时团队找到一些相对垂直且小型的科技媒体和创业媒体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些媒体也比较乐意来发布产品相关的信息和介绍。得到第一轮的PR之后,团队把目标转向主流的大众媒体。可是大众媒体一般不愿意报道一个这么早期的产品。团队没有放弃,用google搜索,gooleapi和mturk等人工的方法搜到了一堆媒体的联系方式。一家一家去联系,给每一家媒体都写十分个性化的邮件,讲自己的故事。最后终于有一家纽约时报愿意报道他们的故事。在被纽约时报报道了之后,再联系其它媒体就变得容易多了。就这样,他们上了50多家主流媒体,获取了头2万名用户的增长。&/p&&br&&br&&p&&b&Quora&/b&&b&:没有用户回答问题就自己回答问题&/b&&/p&&br&&p&问答社区Quora已经成为了人们在互联网获取信息的一大平台,上面收藏着很多高水平的答案。但是它早期却面临着所有平台型网站都会遇到的鸡和蛋的问题——有内容才有用户,有用户才有内容。&/p&&br&&p&Facebook曾经的做法是,让新加入的用户在短时间内迅速关注十个人,这十个人产生的内容足够吸引一个新来的用户再次打开这个网站。作为前Facebook的CTO,Quora的创始人D’Angelo最早也特别发愁自己的网站上既没有人提问也没有人回答问题,而且这些问题还必须是高质量的。&/p&&br&&p&最后他们做的方法是——创始人以及最早期的员工们自己问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有了最早的这些高质量的问题和答案的存在,很多用户也留了下来。之后他们继续邀请一些测试用户来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和作出高质量的回答。直到网站的内容已经足够丰富,社区已经人气够旺了,他们才开放了整个网站,让所有用户都可以开始提问、生产内容和维护修改内容。&/p&&br&&br&&p&&b&Wufoo&/b&&b&:网上大赛奖品送巨型斧头,给每一个用户手写卡片&/b&&/p&&br&&p&从一开始,Wufoo就不甘于做一家普通的在线表单公司,而是一家能与用户一起成长并成功的公司。Wufoo他们希望做一家有爱的公司,做出用户热爱的产品。&/p&&br&&p&Wofoo最早的时候搞了一个编程大赛,让用户来参与制作他们的APP,想在市场营销上制造一点声势。其它互联网公司搞线上比赛的时候送出的一般都是iPhone、XBox这些能简单买到的奖品,Wufoo为了展现自己和用户们的极客精神,前所未有的找了一家动漫周边公司定制了一把巨型斧头(真的很大),把它作为奖品。这个斧头点燃了所有极客们的激情,本来Wofoo只是想着用这个比赛来提高用户的参与感,没想到大家热情太高,吸引来了很多编程大牛,结果他们成功地让用户们帮自己写好了iOS和安卓版的APP。&/p&&br&&img data-rawheight=&317& data-rawwidth=&500& src=&/52e3f2d3bc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52e3f2d3bcb_r.jpg&&&br&&br&&p&Wufoo还定期亲手给每一个用户写感谢卡。每周五,整个团队的所有人都一起坐下来,一封封地写卡片。卡片很简单,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设计,但是这种个人化的手写方式让用户特别感动。而且团队成员也在写卡片的这个时间里拉近了距离。用户不再只是屏幕背后的冰冷冷的“用户”,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始终相信第一亿个用户也要像第一个用户那样来对待,让每一个用户都能爱上自己的产品,这也成为他们起步以及最终成功的法宝。&/p&&br&&br&&p&&b&Twitter&/b&&b&:去展会上搞现场直播&/b&&/p&&br&&p&作为当今的一大互联网媒体平台,Twitter从一开始就认识到了媒体能极大的推动它的发展。当一个公司还在早期的时候,任何一次媒体曝光就是一个成长的重要时机。&/p&&br&&p&Twitter最早参与的一次活动是每年都在德州奥斯丁举行的SXSW大会。联合创始人EvanWilliams也是极客,参加过展会,直到等待进入会场之前大家都会百无聊赖地在走廊里等着。所以他为这个大会特别做了一些功能,使得参加会议的人都可以上网在Twitter上关注一些”Twitter大使”,得到关于大会的新闻和信息。他们直接从会务组租来了一个超大的等离子屏幕,把这些屏幕放在大会的走廊里,直播所有参会人在现场发出的帖子。后来会场的屏幕也不够用了,他们自己拉来了电视,完成了现场直播。&/p&&br&&p&他们的另一个尝试就是和当地的电信服务商合作,为大会创建了一个独特的频道(当时还没有#关键词一说),让用户发“joinswsx”的短信到一个制定的40404号码。这样,一旦有人成功发出短信,他的留言就直接显示到了大屏幕上。在这个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还未普及的年代,推特使用了最简单的办法完成了用户与网站的交互。&/p&&br&&img data-rawheight=&375& data-rawwidth=&500& src=&/6c658a831d7cf5f8d71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6c658a831d7cf5f8d714_r.jpg&&&br&&br&&p&会场里的几百人都开始用Twitter来评论这次展会里的所有产品,各个参与展会的人也在Twitter上发布自己产品的新闻。在大会上演讲的人也一再提到这个网站,很多来参加会议的知名科技博客的也在网上宣传它。这一次大会,Twitter获得了很大媒体曝光,也导致了第一次流量的高峰,推文从每天2万条迅速增长到每天6万条。&/p&&br&&br&&p&&b&聚美:大老爷们注册马甲伪装&/b&&b&BB&/b&&b&霜资深达人&/b&&/p&&br&&p&在做聚美之前,三个联合创始人做的是另一个游戏广告的项目。做了一年左右,把天使投资的那笔钱都快烧完了,游戏这个项目也没有任何起色。三个男人在低谷中寻求新的机会,当时正是团购开始火起来的时候,于是他们一拍大腿,决定切入做化妆品的团购。&/p&&br&&p&用两天时间迅速设计了logo,搭建完网站,他们发现公司已经没有钱请达人宣传,甚至都没有钱请人来做市场营销的活动。于是他们几个本来都是做互联网产品的大老爷们开始研究起化妆品的使用心得。联合创始人戴雨森在人人网上注册了一个马甲,伪装成一个用了好几年BB霜的资深达人,写了一篇帖子,告诉大家BB霜是什么,有多少种,对这些商品有什么看法等等。&/p&&br&&p&这篇文章火了。有几万人分享,几十万人阅读。文章的末尾有聚美的购买链接,这个帖子给他们带来了最早的几十万的销售额。&/p&&br&&p&当时也有不少化妆品B2C网站。他们的对手对化妆品更有经验,也更有供应商的资源。于是聚美需要每天只推荐一款产品,让所有顾客只聚焦在那一款产品上,提高转化率,提高单个产品的购买量,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他们发现大部分化妆品网站只是从品牌商的官方网站上抓了一个产品图,图片经常不清晰也不真实。可是女人是视觉性动物,东西好看不好看非常影响她们的购买欲望。于是他们自己在办公室单拿出一个工位,架起了白色的隔板,买了照相机,固定好位置,所有的化妆品都在这个小小的“摄影棚”里拍照。他们把产品照片在网站上用大尺寸铺排开来,再加上详细的口语化的商品描述,真的像是在给朋友推荐一个好产品那样。所以即便每天只卖一款产品,转化率也很高。&/p&&br&&br&&p&&b&野兽派:卖的不是花,是故事。&/b&&/p&&br&&p&刚开始,野兽派花店只是通过微博来销售,没有网站,也没有实体店。只有两种价格,小花束是150元一束,中型花束是300元一束。为了减少库存和降低成本,野兽派花店没有已经扎好的一捧捧花束,也没有太多花的品种的选择,都是顾客在预订了之后用当季的时令鲜花来搭配。&/p&&br&&p&既然选择有限,购买的花束也无法亲身挑选,野兽派为顾客特别提供的就是量身定制——订花的时候可以简单说说自己是想要温柔一点的,还是酷一点的,还是可爱一点的。野兽派的劣势也正是它的优势。耐心地听每一个顾客提更详尽的要求,为他们每一个人制作不同的花束,野兽派的老板娘也开始在微博上讲人生百态的花店故事。&/p&&br&&img data-rawheight=&666& data-rawwidth=&1000& src=&/abd58dce6ad6e4b43da8e0bce0b858d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abd58dce6ad6e4b43da8e0bce0b858d0_r.jpg&&&br&&p&顾客说:‘她比我大几岁,相遇时她已有将结婚的男友,我们连言语调情都没有过。但我失控地爱上,即使没可能,也想不顾疼痛努力一下。听说她已装修婚房,一着急坐在下班的破公交车上,向她求婚。但她说害怕感情过后不适合生活...'饱满花朵,犹如纯情男孩仰望的成熟女孩,她无法说我愿意,只能说对不起.&&/p&&br&&p&“顾客订制多肉盆景,赠送属牛的男士,要求里面有头牛。花艺师请采购部帮忙找...今早花艺师火急火燎打来电话:'牛收到了,为什么是头奶牛?!'&&/p&&br&&p&&顾客要求,为了纪念一段希望渺茫的感情——买鲜花但不拿走,存放在店里,让它自然枯萎腐烂,一年后发照片给他就行.&&/p&&br&&p&&顾客说:‘她要调走了。从来都是普通同事关系,虽听她老嚷着找不到好男人,我没有勇气哪怕约单独吃午饭(我比她矮一点)。希望能有放很久的花,在她新公司上班第一天送到。她能猜到是我吗?'...全部用永生花制成瓶花,我们帮你在卡片上署名?芦苇的花语是:自尊又自卑的爱。”&/p&&br&&p&顾客讲的形形色色的故事让每条微博的转发成百上千。野兽派也有了自己的网站,如今有了6家实体店。正如野兽派自己在网站上说的“感谢那些有故事的人们,野兽派才成为一个温暖有爱的小世界。”&/p&&br&&br&&p&&b&校内网:清华工科男擅长的是做产品,做推广先找自己做学生时的痛点&/b&&/p&&br&&p&校内网的联合创始人和早期员工都是工科男,擅长做产品设计和写代码,所以早期都在专心研究产品。校内网当时想做的是真实关系的社交网站,而不是陌生人的社交网站,所以很希望种子用户能填写详尽的真实信息。他们需要一个引爆点。&/p&&br&&p&王兴和王慧文都是清华电子系毕业的,他们想到了自己当初上学时候的一个痛点。电子系每年都有学生节,这是一个上千人的大系,但是礼堂只能容纳几百人,所以学生节总是一票难求,通常一个寝室里6个人只能分得2张票。校内联系到电子系的学生会,给他们做赞助,仅用了1000元就换来了100张门票。然后拿着这些门票在校内网上做抽奖。借着电子系学生节门票抽奖,他们要求所有注册的学生都要上传自己的真实头像,还要填写自己的邮箱、姓名、专业。就这样,他们得到了第一批800个种子用户。&/p&&br&&p&他们开始见投资人聊融资了,投资人问他们,你们怎么做推广。他们并没有任何思路,于是回答,学生快放寒假了,准备搞个活动。&/p&&br&&p&他们自己的一个早期员工经常租一辆大巴组织朋友们一起爬山。于是他们想到,为什么不租大巴将学生从学校送到火车站。因为当时的北京的公共交通不如现在,没有那么多地铁,很多学生需要半夜去火车站熬夜苦等到凌晨三四点上火车。&/p&&br&&p&于是校内网发起一个活动,学生们填自己的真实信息,学校、名字、专业,以及要乘坐的火车是哪一个火车站哪一列的。只要能在同一个地点同一个时间凑齐50个人,校内网就免费发一辆车送大家去火车站。学生们为了能坐大巴去火车站,主动帮校内网宣传四处拉人注册网站。一辆大巴一天的租金是500元,校内网一共花了1.4万拉来了8000名新用户。而且这个大巴送你去车站的活动仅在清华、北大、人大这三所学校进行,所以早期的注册用户都是这些学校的学生。哟了名校的光环,之后其它学校的学生也不断去这个网站上注册。&/p&&br&&br&&p&&b&课程格子:淘宝上买课程信息,到每个学校贴海报、招学生代表&/b&&/p&&br&&p&李天放是从硅谷回来创业的。当时他做的是一个日历的项目。但他发现有很多大学生在用活动日历,于是他们花了一周的时间做了一个简单的课程表,让学生可以把他们的演讲和社团活动放上去。刚开始这仅仅是一个sideproject,结果这个产品的用户增长超过他们的预期,远远超过了他们日历那个主产品。他们意识到这可能是更垂直的更大的一个需求,于是把更多精力放这上面。&/p&&br&&p&刚开始他们没有课程数据,于是找了零时工来一个个学校一个个专业手工添加课程信息。后来他们发现淘宝上有学校课程信息的excel文件,只需要10块钱就能买到很多个学校的课程信息。&/p&&br&&p&校园是一个很封闭的地方,一个网站如果没有人用就是真的没有一个人用。从0到50个用户很难,但是从50到500个到5000个用户反而更容易。当时公司还没有几个人,他们自己去北大发海报贴传单,也渐渐摸清楚了一天什么时候贴海报最有效。而且还能走进校园和学生交流。后来他们在每一个学校里招一个学生代表实习,称为校园大使。他们给这个学生代表提供一些T-shirt,抱枕、小卡片、卡套、笔记本这些小东西,用这些小东西做活动。&/p&&br&&img data-rawheight=&718& data-rawwidth=&960& src=&/ea08f098ee5bd1fd2e1c46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ea08f098ee5bd1fd2e1c46d_r.jpg&&&br&&p&李天放说,&每次与硅谷的朋友聊课程格子的大使系统与地推策略,他们都会表示惊讶与怀疑:'你们有1000个校园大使!''去数百个学校贴海报?!''听上去好头疼啊,难道不能用技术自动化或者依靠UGC吗?’硅谷的创业者都喜欢用技术手段解决问题,不喜欢做线下的运营,但是如果课程格子早期没有做这些很重很慢的线下运营,就不可能带来每个学校最早的那50个用户。”&/p&&br&&br&&p&&b&原麦山丘:每个店都定下让顾客白吃的&/b&&b&KPI&/b&&b&,为顾客提供分切面包服务&/b&&/p&&br&&p&原麦山丘在开第一家店之前就足足憋了一年两个月,但是开店的第一个小时就知道这个事情做成了。&/p&&br&&img data-rawheight=&678& data-rawwidth=&904& src=&/fe3794ebbed8e81d2c384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4& data-original=&/fe3794ebbed8e81d2c3849_r.jpg&&&br&&p&原麦山丘卖的面包是其它面包店的五到十倍,这其实不是简单的把面团弄大块一点,而是面包的一个新品类——软欧包,外表是欧式面包那样的粗犷朴实,里面却又是软韧有嚼头。开店之前他们很担心顾客没法接受这样大个头的软欧包。于是他们在开店之前就把门店周边的每一个写字楼的每一家公司都扫了一遍,在各个公司里办免费的试吃会,店还没有开就有很多顾客期待已久。&/p&&br&&p&开店之前的三个月创始团队都在等门店开门,都闲得心慌。创始人说,只要是有人聚在一起的活动,不管是20人还是200人,我们都去办试吃!于是任何美食活动、台湾相关的活动、美食新书的发表会,他们都去免费送面包。虽然吃过的人都说面包好,但是觉得好和愿意掏钱买还是两回事。直到第一家店开的那天,第一个小时店里就排起了长队,创始人才嘘了一口气,知道这事办成了。尚都SOHO开店两个月后就登上大众点评北京十万家餐厅第一名和甜品类第一名。&/p&&br&&p&原麦山丘很自信,任何人只要吃过一次自己的面包就会想吃第二次,所以在店里提供了免费的试吃。但是店长对试吃不太乐意,因为任何一个面包只要试吃掉了,都会造成他业绩的降低。为了让店内能提供大分量的丰富的面包试吃,顾客不会遭到店长和店员的白眼,原麦山丘给每个门店都设有试吃的KPI,每个店当周营收的2%就是下周的试吃的KPI。很多顾客甚至都抱怨,试吃能不能不要切这么大啊,这么慷慨干嘛,来店里吃几块试吃都已经吃饱了。甚至还有一些顾客自己倒上一杯柠檬水,拿几块试吃面包坐在木桌边当午餐白吃,吃完就走,也没有人会赶他。&/p&&br&&p&软欧包的个头比较大,而大部分中国人的家中没有吃这种大面包的面包板和面包刀,原麦山丘就给每个顾客提供面包分切的服务,让顾客体验优质的台湾服务。他们增添了专门分切面包的服务员,让顾客可以选择把面包切成两块到五块。另外,他们还不厌其烦地叮嘱顾客如何保存面包,也制作了小贴士卡片,告诉顾客不要把面包放入它们最容易老化的冷藏室,而是放入冷冻室,之后拿出在室温下解冻或放入烤箱以及微波炉里加温。&/p&&br&&p&正是因为这些笨的方法超出了顾客的期待,中关村和尚都SOHO两个店的月流水都超过一百万,达到了烘焙店平均流水的三四倍。&/p&
By 彭萦,原麦山丘市场总监;Michael
Xu,YC首支华人团队Strikingly首席增长黑客创业公司的失败都是相同的,创业公司的成功却是不可复制的。Paul Graham蜀黍在YC孵化器里给创业者们最多的一个建议就是——Do things don't scale.在创业公司早期,你不可能等…
这个要从小米的第一个产品 MIUI ROM 如何获得最初&b&100(没有万)&/b&个种子用户说起。&br&&br&2010年上半年,小米已经开始开发 MIUI ROM(以下简称 MIUI),至日,发布了第一个内测版:&br&&a href=&/thread-73-1-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 ROM 8月16日 首次内测VIP名单公布&i class=&icon-external&&&/i&&/a&&br&(出处: MIUI论坛)&br&当时 MIUI 团队对外口径还只是个民间 ROM 开发团队,MIUI 的前辈们搭建了一个基于 Discuz!的论坛,甚至还没有专职论坛运营人员,就这么上马了。名单上最初100个“梦想的赞助商”就是从机锋、安智等 Android 论坛拉过来的,不外乎就是发帖说我们开发小组搞了这么个 Android ROM,有兴趣的来刷刷看。&br&那时候的 Android 手机可以说既不好用也不好看,当时最华丽的 UI 不过是 htc 的 Sense,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应该都知道,系统卡顿、软件质量低(相对于 iOS)耗电等等都是当时 Android 突出的问题。&br&因此当最初100个发烧友体验过 MIUI 后,他们其中的一部分认为这个 ROM 又好看又好用:&br&&img src=&/1dbc2fafd77d_b.jpg& data-rawwidth=&428& data-rawheight=&5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8& data-original=&/1dbc2fafd77d_r.jpg&&&br&当时的 MIUI V1,我们去掉了原生 Android 的抽屉,将所有 app (不是快捷方式哦)直接放在桌面上;并着重开发了电话和短信相关功能,比如系统中集成 T9 拨号,这些功能在当时 Android 中需要安装第三方 app 才能实现。其它好用方面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进行展开和列举了。&br&&br&在当时能够给 Android 手机刷机的人,基本上都是智能手机用户中的佼佼者,在周围人群中有着智能手机意见领袖的地位。比如在 PC 攒机火爆时代,一般用户想组装个台式机,都会跟周围懂行得人打听,我这个预算电脑怎么配啊,我买来干嘛干嘛啊,是打游戏还是上网办公啊。然后 PC 的意见领袖就会告诉他怎么配置,甚至介绍熟识的商家,避免“小白”被坑。&br&&br&当时的Android 手机也是一样,很多新接触 Android 手机的人在论坛上,在生活中也会去询问手机发烧友。而 MIUI 恰恰就把产品最初用户群定位为这些发烧友群体。于是体验过并认同 MIUI 的发烧友就会通过论坛、微博、SNS 以及生活中向周边的人推荐 MIUI,比如我当时在用一代神机 htc HD2 也是当时的同事向我推荐并给我刷了 MIUI。从此算是掉进这个火坑了(玩笑^_^)。&br&&br&接下来不得不讲的是 MIUI 基于论坛的互联网开发模式:&br&由于日是星期五,发布了第一个内测包,从那时开始就每逢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发布一个 OTA,也就是“橙色星期五”的由来。结果大家发现,由于 MIUI 开发不久,当时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常常周五发布一个 OTA 后,问题不少,吐槽不少,周六又要发布一个补丁。所以 MIUI 就创立了“荣誉开发组”,这个用户组可以在每周二、三、四就拿到尚在公司内部测试的 OTA 包,并在周二晚上、周三、周四及时反馈问题,开发组及时处理,提高周五正式 OTA 的稳定性。&br&&br&而为了让用户更好地、更扁平高效地反馈问题,MIUI 并没有采取传统客服接触用户,收集反馈,公司内部再沟通这种链条比较长的方式,而是所有工程师、产品经理、运营、设计师全员泡论坛,用户在论坛反馈,工程师和产品经理在论坛即时答复,及时处理,减少无谓的中间环节。同时为了这个流程能够跑顺,还开发了相应的反馈平台:&a href=&/forum.php?mod=bugfeedback&fid=1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UGLIST - MIUI论坛&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那么站在用户体验的角度,就是用户会发现,这是一个他们能够和开发人员甚至决策层平等、直接沟通的渠道,他们反馈的问题进度可见,提出的建议有明确的答复和进展。这实际上就让用户感到这个产品(MIUI)不仅仅是我们开发出来他们用,而是用户和开发人员共同参与的成果,这份参与感我就不多展开了,阿黎书中都有讲。&br&&br&同时通过高效的反馈、高效的沟通,MIUI 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发烧友乃至“小白”用户的需求,使得 MIUI 越来越好用,好用带来更好的口碑,口碑带来更多的用户,因此用了一年多的时间,MIUI 就从零做到了第一个一百万。&br&&br&总的来说就是:&br&1、准确定位种子用户,对于早期 MIUI 就是 Android 发烧友;&br&2、不要害怕和用户直接沟通,高效沟通带来快速迭代,产品能够快速、准确地贴合用户需求;&br&3、在论坛、微博等新媒体高速发展浪潮下,意见领袖(发烧友)的口碑能量是非常巨大的。&br&&br&PS:答主为前 MIUI 员工。
这个要从小米的第一个产品 MIUI ROM 如何获得最初100(没有万)个种子用户说起。2010年上半年,小米已经开始开发 MIUI ROM(以下简称 MIUI),至日,发布了第一个内测版:(出处: MIUI论坛)当时 MIUI 团…
&p&&b&1.从竞品粉丝里去挖&/b&&/p&&p&代表案例:MIUI&/p&&p&雷军黎万强在很多场合里讲过,小米最开始做MIUI时第一批用户是小米的初创团队从各大手机论坛中一个一个地筛选、联系和争取,最终有100名用户成为了MIUI第一版的首批内测体验者。慢工出细活,这个故事或许能提醒很多创业公司的老板,一定要重视第一批用户,他们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定要整个团队人一起去挖掘。&/p&&p&再讲一个故事,2012年某浏览器上线前,为了征集第一批的内测用户,悄悄潜入竞品的粉丝群,挨个挨个加好友,最后把竞品粉丝群里的全部用户拉入到该浏览器的内测群中。这招够狠吧!&/p&&br&&p&&b&2.把市场声量做大&/b&&/p&&p&代表案例:锤子手机&/p&&p&也许你也骂过老罗,但是一点都不妨碍锤子的用户获取。锤子rom和锤子手机是典型得先把市场声量做大,不管产品做不做得出来,先让市场上满是讨论你家产品的声音。市场关注度上来了,这个时候绝对不愁第一批的种子用户。&/p&&p&这个方法适合有强大的市场公关能力的公司,其实做不做得好都可以一试。但切勿进行虚假炒作。&/p&&br&&p&&b&3.渠道倒流&/b&&/p&&p&代表案例:几乎所有大公司的新产品都会这么干&/p&&p&QQ、百度、360,但凡这些公司有新产品问世,必然会看到各种弹窗。无可厚非,互联网时代你做了人家的免费用户,就得接受人家的广告轰炸。360任何新产品一出,360安全卫士给谈个窗,3亿的推送量,不管什么产品都能把量给带上去。当然针对第一批种子用户,不适合弹全量,针对部分地区部分用户弹个100万就够了。&/p&&p&这个资源,新创公司只能羡慕嫉妒恨了。&/p&&br&&p&&b&4.KOL推荐&/b&&/p&&p&代表案例:知乎-李开复&/p&&p&早期玩知乎的同学都知道,知乎之所以IT界的用户这么多,跟当年知乎成名之路和注册机制有很大关系。李开复、雷军都为知乎初期做过背书,吸引了大批人到处求购邀请码,李开复雷军本来就是IT界的大佬,因此知乎的第一批用户也是IT圈的人占了多数。&/p&&p&这就是KOL的资源,非常适合创业公司。请务必抱好投资人的大腿!&/p&&br&&p&&b&5.硬广砸钱&/b&&/p&&p&有钱,任性,不解释。&/p&&br&&br&&blockquote&&a href=&/p/e63d8ebd5e4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冷启动:新产品如何获取第一批用户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号:白崎(baiqinote)&i class=&icon-external&&&/i&&/a&&img src=&/4c52b7d9a7b80d1de5a3c_b.jpg& data-rawwidth=&258& data-rawheight=&25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8&&&/blockquote&
1.从竞品粉丝里去挖代表案例:MIUI雷军黎万强在很多场合里讲过,小米最开始做MIUI时第一批用户是小米的初创团队从各大手机论坛中一个一个地筛选、联系和争取,最终有100名用户成为了MIUI第一版的首批内测体验者。慢工出细活,这个故事或许能提醒很多创业公…
这个想各种方式的都有,看你是什么门类的产品和有什么可以利用的资源了&br&&br&&blockquote&&p&&b&脸萌:应用商店推荐位,鼓励分享得到口碑传播&/b&&/p&&p&半年前,脸萌App正式上线。各大应用商店当时都给出了推荐位,比如APP Store的精品推荐等,但脸萌并没有登时火爆。经过两个月的攻坚期,用户突破百万。真正火起来却则是在三个月之后,人人网、朋友圈和微博开始出现刷屏现象。用户通过更换头像和发布萌图,各大社交网站纷纷被脸萌刷屏,形成一股“萌风”。数据显示,脸萌的下载量从5月底开始迅速攀升,四天内在iOS和Androd平台的下载量总计约120万。用户自发的病毒性传播在短时间内帮脸萌形成巨大影响力,但最开始脸萌的用户积累却来自应用商店的推荐。&/p&&p&和脸萌打法类似的还有我们之前介绍过的另一款“90后”App节操精选,他们同样是依靠产品的新鲜度以及有趣的名字得到了分发市场的推荐位;再通过鼓励分享获得更多用户。&/p&&br&&p&&b& 嘀嘀打车:靠烧钱+聪明的地推&/b&&/p&&p&打车软件作为一个平台,需要聚集司机与乘客两方面的资源,而在打车应用扎堆抢市场的初期,相比乘客,拉拢司机端的资源更为紧迫。&/p&&p&打车应用的做法通常是地推和烧钱。但嘀嘀作为市场的后进者,一开始在这两方面都有困难。当时摇摇招车一度包揽了垄断了机场的推广市场,而嘀嘀只能在西站附近抢夺司机资源。&/p&&p&除此之外,嘀嘀打车创始人程维说过,嘀嘀曾去跟几个出租公司谈合作,大家都说没有“红头文件”,怕调度出租车违法不敢做,后来嘀嘀终于在京郊找到一家出租公司肯合作,但那些出租师父却都需要手把手地教,才慢慢从10人发展到100人。后来嘀嘀花了几万元做个一则广告:司机只需发短信至12114即可获得下载链接,这也帮助嘀嘀获得了最早一批司机用户。&/p&&br&&p&&b&来往:马云强推,员工人人要出力&/b&&/p&&p&虽然阿里巴巴财大气粗,但其推出的来往仍就在苦苦找寻微信阴影下的发展路线,特别是来往积攒第一批用户的故事,让人看到就算是巨头也不是做什么都那么容易(世界还是公平的)。2013年10月一天,马云在公司内网中就来往就公开表态,呼吁阿里巴巴员工成为来往产品推广员的文章,并把来往挑战微信比喻为一场“战争”,他下达了死命令——阿里人11月底前不到100个公司外面的来往用户,视同放弃红包。“当然有100+未必有红包,没有100个是肯定没有红包。”&/p&&p&在这种量级的鞭策下,这两天,阿里员工们在微博、QQ、微信和朋友圈里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揽客”的群众运动。&/p&&p&当然,这种由上至下定指标的推广方针并非马云独创。国外的LinkedIn在寻找种子用户阶段,创业团队每人都有50个指标,在线下邀请高素质的商务用户,CEO则负责100个。  &/p&&br&&p&&b&腾讯系:庞大用户群,相互导流已经够可怕了&/b&&/p&&p&腾讯家族产品众多,以QQ为土壤,QQ空间、腾讯微博、QQ邮箱等产品,在最开始发展用户的时候,都利用了用户不得不看的王牌产品,强制推送链接,引导用户使用。这种运营手法已经非常成熟,不仅有直接的流量导入,互相推荐,还有QQ杀手级的“升级加速”和“点亮图标”推广手法。这一手法在QQ产品的推广中屡试不爽,迅速提高了市场占有率。&/p&&p&关于QQ如何获得第一批用户的,有网友分享说:97年以前,成气候的IM通讯软件只有以色列的ICQ,当时上网的人几乎都有一个ICQ号码,日常大部分沟通也在ICQ上;99年左右的时候,internet逐渐在国内普及,大量公司、个人及组织纷纷推出即时通讯类软件,但始终无法撼动已经建立用户间强关系链的ICQ。但1999年国庆时候,Yahoo、ICQ等服务器在国外的纷纷被墙,OICQ本身还算和ICQ相似,且又是原生中文界面,于是趁势而起。&/p&&/blockquote&&br&来源:&a href=&/.shtml#jtss-tsin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知乎、新浪微博、脸萌是如何抢到第一批用户的?&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另外推荐一些更详细的推广方式和推广平台:&br&&br&推广方式:&br&&a href=&/p/212752.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零经验接手APP运营推广,聊聊这两个月我是怎么熬过来的&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p/213476.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和一圈同行聊完APP市场推广,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果没有任何预算,该如何推广 App?&/a&&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何零成本推广一个app?&/a&&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针对 app 推广的成功的营销案例有哪些?&/a&&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关于App上架你有哪些经验分享?&/a&&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一个新的APP应该如何推广?&/a&&br&&br&推广渠道:&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何选择app的推广渠道?&/a&&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国内的 App 推广渠道有哪些?&/a&&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国内外比较有影响力的 App 应用推广商店有哪些?&/a&&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推广 Android 应用,除了第三方应用商店,有哪些软件站点的推广效果不错?&/a&&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国内 Android 的应用商店有 20 多个,令开发者维护和推广应用的成本很高,有没有统一的可能?有什么好建议?&/a&
这个想各种方式的都有,看你是什么门类的产品和有什么可以利用的资源了脸萌:应用商店推荐位,鼓励分享得到口碑传播半年前,脸萌App正式上线。各大应用商店当时都给出了推荐位,比如APP Store的精品推荐等,但脸萌并没有登时火爆。经过两个月的攻坚期,用户…
不请自来,以时间轴为顺序讲一讲我做的几个产品的故事吧。&br&=======我是分割线=========&br&2009年刚上大学,建立了人生第一个网站:寂寞网(现在已经倒闭关了),这个网站就是用开源软件Discuz做的论坛,论坛内容五花八门,是个没有中心主题的网站,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乱七八糟的网站,却活生生被我不花钱做了6万用户出来,论坛成立初期,由于没人知道,没钱推广,没人注册,我就自己花了48小时,手工注册了近1000个马甲账号,然后花了整整半个月,从别的网站到处搬来了很多有趣的内容,用不同的马甲分别发表,然后再用别的马甲回复顶帖,在一个看上去很热闹实际却只有一个人的网站玩的不亦乐乎,就这样搞了大概10天,网站终于迎来了第一位真实的注册用户,我就一直关注着这位用户,他发的帖子,我隔几分钟就换一个马甲去回复顶一下,之后就一直&b&坚持&/b&重复着这样的事情,慢慢的,网站真实用户数量渐渐上升,真实用户发帖数量也与日剧增,但是增幅非常的慢。&br&很快的,我发现以这种方式竭尽精力去维护非常费力,作为国内最早的一批iOS开发者,当时我做了一款软件(始终没上架,后来不维护了),这个软件是用来在特定学校的校园网拨号的客户端,属于强需求产品,有非常多的学生需要这个软件,只有装了这软件才能用iPad,iPhone在校园网上网。我给这软件录了个视频,传到了优酷上面,然后去那些学校的贴吧发帖子说有iOS版拨号客户端了,我把这个客户端(越狱版)首发到了我的寂寞网上,然后设置了下载需要50个金币,由于全网只有我这能下载,仅仅靠这软件就吸引了近2万用户来注册,他们为了下载客户端,也参与了论坛的互动,获得了金币并下载了软件,留下了相当多的一批用户,经常有人从我论坛下载了发到威锋论坛之类的地方,我总是及时第一个跑去公关删帖,保证全网只有我的论坛能下载到,后来由于网站始终没有主题搞不清网站定位,加上有段时间手头非常拮据,没钱支付服务器费用(网站不投放广告,没有收入),就把网站关门大吉了,在关门之前已经有了6万用户,几十万帖子。&br&虽然这网站最后关门大吉了,但是在运营网站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经验。&br&=======我是分割线=========&br&第二个产品是我在 人人开放平台的应用(现在已经停止更新),名字叫做好友拼图,是我突发奇想想到的idea,由于人人是个实名制的平台,大多数人都用自己的真实照片做头像,我就想,用好友们的头像拼成一张巨幅图像,这张图像正好又是自己的头像,于是我花了一个月,终于做出来了,玩法很简单,从自己的头像相册选一张自己的头像,然后等进度条从0%走到100%,就会输出一张超大的图片,这张就是自己的巨幅头像,100%的用户都选择把这个照片传到自己相册,靠着用户自发的宣传,这个app在人人网玩了一把病毒营销(完全没想到能火,只是自己觉得好玩随便做做的),无意间,我就冲到了人人开放平台APP榜单第一名,整整霸占了第一名的位置一个月,从人人获得了近百万用户和近60万的粉丝,那时的我不过是个乡下出来没见过世面的大二学生,一夜爆红之后自信心无限膨胀,接连做了几个别的App,但是一个都没火,用自己的大号资源去推广,效果也不好,不过就是给原本应该没人玩的app带了几千个几万个用户而已,一夜爆红之后的我,接受不了这样的落差,抑郁了很久很久,虽然后来慢慢地没落了,但是仅仅靠这个app就认识了很多的朋友,得到了很多人脉资源,还得到了一个60万粉丝的大号。&br&=======我是分割线=========&br&第三个产品叫沙漏网(目前已经倒闭关站了),是在pinterest最火的时候众多copycats之一,借鉴上两个产品的经验和资源,我组建了一个6人的团队专职运营这个网站,不过网站上线的时候非常的不巧,正好是2012年暑假,当时正在举办奥运会,每天的热点都被奥运刷屏,无论我们怎么努力,推广的效果都奇烂无比,最后痛定思痛总结了很多(执行力,产品理解不足等等),不过借这网站拿到了第一笔天使投资,工作室正式升级到公司,地点从南京鼓楼一个很破的10平方的废宅搬到了上海正式的写字楼里,随后我们做了别的产品&br&=======我是分割线=========&br&在介绍的第三和第四个产品之间其实还有好几个别的产品,不过这里不介绍了&br&团队拿到投资到上海之后,全队都进入自信心爆棚模式,非常的浮躁,由于是典型的大学生初次创业,虽说已经有一定资源和人脉,但是还缺了创业路上最重要的资源:&b&教训&/b&。(所以最终还是失败了)&br&很快我又进入了一次低谷,连环打击蜂拥而至,半年时间经历了比之前24年经历的还多的东西,在团队垂死挣扎的时候,突然爆出从小把我养大的最亲近的家人(奶奶)得了癌症,我眼睁睁的看着她被病魔折磨到死,我为了所谓的创业,连她最后一眼都没看见,只记得她在临死前1天,还嘱咐我要照顾好自己,为我的公司担忧,很快以奶奶的去世为导火索,自己的身体也奔溃了,相恋三年有余即将结婚的女友和我分手,团队失败完蛋了,原本和谐的家庭却出现父亲找小三和母亲天天吵闹的闹剧,那段时间每天都有坏消息通知到我,我曾2次想自杀,但都被热心人阻止了,最后我决心振作起来,坚持看病吃药身体渐渐好转,最难过的阶段一个人痛苦地熬过了。&br&调整&b&心态&/b&后,我毅然决定在创业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更认真的对待创业这件事&br&=======我是分割线=========&br&第四个产品,叫做《萌萌搭》,也是目前正在运营的产品,官网地址
&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class=&icon-external&&&/i&&/a&
,app store链接 : &a href=&/cn/app/id?mt=8&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cn/app&/span&&span class=&invisible&&/id?mt=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是一个移动社交产品,玩法如下: &br&打开app界面,每次都会出现一组(四张)只能朦胧看到轮廓的照片;只有当你选中其中一张并用你的照片交换后,才能完整看到该张照片。&br&交换完照片后,你便有权限在照片主人下方评论,并对照片进行评分。&br&一种不建立好友关系,而是基于“照片交换”的轻社交。&br&到达这个阶段的我们,有了更加系统的,更加高效的推广方法,总结如下:&br&1.充分利用自己的朋友圈,不用担心不好意思骚扰到自己的好友,真正的朋友绝对是第一时间支持你的人,他们绝对会支持你的软件。&br&2.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通过上述第二个产品中,我认识到许多美女,有空姐,有模特,有校花等,我一个一个请她们用我开发的软件,她们大多数都非常乐意支持我,也有少数不肯,但我厚着脸皮缠着他们,非常&b&真诚&/b&,结果是她们全部屈服了,最后选定了一个空姐朋友,以她的照片作为App Store截图宣传。社交软件一下子就导入了很多高质量女性用户。1分钱都没花。还认识了知名论坛版主,教授学者,同行朋友等,例如我们的算法和数据分析由复旦大学一位知名教授帮忙完成,同样也是1分钱都没花。我们同行朋友有200万粉丝的大号,请他帮忙发个广告也完全没问题,人脉完全可以用在&b&节省成本&/b&上。&br&3.坚定,坚持,我每天工作20小时,周末无休,只为产品能更好,任何问题都能在第一时间处理。&br&4.充分利用各大网站和平台的资源,比如36kr,36kr有一个新品平台
&br&&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我们的app 发布到这个平台的时候都快下午4点了,但是依旧如黑马般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排到了第二名,由此带来了很大的用户量,仅靠36kr的NEXT平台,就为我们的app带来了每分钟1个的用户注册量。&br&除此平台之外,还可以发布于百度贴吧,豆瓣等活跃的社区,效果亦非常不错。&br&5.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自己有60万粉丝的大号,这个就不说了&br&6.找同行进行资源&b&置换&/b&,以自己的资源和对方资源进行对等互换,不要钱。&br&7.找个app平台&b&签约首发&/b&&br&8.如果你的钱足够多,直接百度推广,腾讯广点通&br&9.越狱类渠道:PP助手、同步推、快用、91&br&10.线下渠道:&b&把自己的脸皮放下&/b&,找人多的地方,穿着印有自家app的广告衣服去推荐别人下载,脸皮一定要足够厚,实在怕丢脸,戴个猪头面具&br&&br&就这样子,自己的app才上线三天,效果已经远超我预期,很轻松的得到了足够多的种子用户,相信我这次的产品一定能成功
不请自来,以时间轴为顺序讲一讲我做的几个产品的故事吧。=======我是分割线=========2009年刚上大学,建立了人生第一个网站:寂寞网(现在已经倒闭关了),这个网站就是用开源软件Discuz做的论坛,论坛内容五花八门,是个没有中心主题的网…
日,我们的产品开始公测。&br&&b&前几名用户是发邮件邀请来的。&/b&产品能上线很高兴,想把开心的事情分享给朋友,于是第一封邮件发给了当时关系最好的几位同事。 然后发给做市场调研时聊了很多的一位童鞋。接着再发了几封给知道我在做这个产品的朋友。&br&&img src=&/882cbbaebf8_b.jpg& data-rawwidth=&1222& data-rawheight=&5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22& data-original=&/882cbbaebf8_r.jpg&&&br&&img src=&/f183ccbcf665fd36f9a2329a_b.jpg& data-rawwidth=&1232& data-rawheight=&3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32& data-original=&/f183ccbcf665fd36f9a2329a_r.jpg&&&br&&br&然后,发布了一条微博,吸引了几个朋友试用。&br&&img src=&/b91a03c9bafc50a077b547_b.jpg& data-rawwidth=&557& data-rawheight=&1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7& data-original=&/b91a03c9bafc50a077b547_r.jpg&&&br&&br&第二天又邀请了一些熟悉的朋友来体验。熟悉的朋友不会因为刚开始产品不完善就直接离开,不会有“第一印象”的问题,这是一开始我只邀请熟悉的朋友来使用的原因。&br&这些朋友中的少部分人有把产品推荐给了他们的朋友,或者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带来了一些新用户。&br&&img src=&/37d6a20fa2a27d0ea732f5_b.jpg& data-rawwidth=&560& data-rawheight=&2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0& data-original=&/37d6a20fa2a27d0ea732f5_r.jpg&&&br&&br&这个过程中,每天的新增用户是个位数,偶尔突破十的时候会感到高兴。&br&同时,我们抓紧时间改了一些产品上明显的问题。之后,我开始邀请更多的认识但不是很熟悉的朋友来试用,各种渠道都会用上,如QQ微博微信。之后开始邀请一些未曾见面但是还算认识的网友来试用。&br&&br&这个邀请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给对方发出一条信息就可以了。还要不断的和朋友解释和引导试用我们的产品。有时候,邀请一个用户要聊上几个小时。同时因为是社区产品,还需要在社区和大家互动。那段时间刚好是13年劳动节假期,带着兴奋的心情每天从早到晚给朋友们发消息、聊天、社区互动,持续了好些天,后来几乎忘记了时间,以至于看到有人上班的时候不相信已经过了七天。&br&&br&&b&前100名用户就是通过邀请认识的人获取的。&/b&同时再逐步优化了一些产品细节。&br&&br&&br&之后,开始想办法获取更多的用户。首先是在自己比较活跃的有目标人群 的QQ 群里面发消息,或者发QQ 群邮件来邀请使用。一些人数较多的群效果很不错,吸引来了挺多用户。后来通过关键词搜索有目标人群的 QQ 群,加入后发群邮件,也获得了一些用户。同时也在一些社区发过邀请试用帖,如豆瓣,V2EX, Rubychina,效果也挺不错,但也仅仅是第一次邀请大家试用的时候会有好的效果,因为大家会抱着好奇和尝鲜的心态来体验产品。再次发帖效果就比较弱了。&br&&br&&b&这时我们的用户突破了1000名。&/b&&br&&br&&br&同时我们开了官博,开始利用社交媒体获取早期用户,其中效果最好的一次,是一位有21万粉丝并且粉丝群和我们的目标用户重合度较高的大 V 转发了我们的官博。&br&&img src=&/bfa570cbaf6ab900b2f2_b.jpg& data-rawwidth=&559& data-rawheight=&3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9& data-original=&/bfa570cbaf6ab900b2f2_r.jpg&&&br&&br&&b&这时我们累积了约3000用户。&/b&社区的内容也有所积累,产生了不少的高质量内容。&br&&br&然后后我们开始争取科技博客报道。之前我预估科技博客的报道效果会挺好,因为和我们的目标人群重合度较高。为了尽量的利用难得的免费报道机会,我们并没有在产品上线不久之后就去联系报道,而是先让产品尽量完善。&br&日,我们获得了36kr 的报道: &a href=&/p/213538.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在社区的基础上搭建社会化协作平台,实现网想通过众筹的方式帮你实现产品梦&i class=&icon-external&&&/i&&/a&
。10月14日,我们获得了 PingWest 的报道:&a href=&/shixia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别浪费生活中灵光一闪的创意,发到实现网试试,万一实现了呢?&i class=&icon-external&&&/i&&/a&之后,我在知乎回答的一个问题,目前有700多赞同,也带来了一小波用户:&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 的页面&/a&&br&&br&还有一个隐形但是最重要的种子用户获取渠道,是口碑推荐。我们大多数用户是通过其他人推荐知道我们的。有用户通过朋友的SNS签名知道我们;有用户在面试时通过面试官推荐知道了我们;也有用户在参加线下沙龙的时候通过其他人的演讲知道我们。&br&&br&&b&日,我们的注册用户数突破了10000。&/b&同时也积累了更多的高质量内容,一些活跃用户已经保持每天登陆和使用。&br&&br&以上,是我的种子用户获取历程。&br&&br&&b&总结一下,我的第一批种子用户来源:&/b&&br&&b&1.熟悉朋友&/b&&br&&b&2.认识的朋友&/b&&br&&b&3.网友&/b&&br&&b&4.QQ 群邮件&/b&&br&&b&5.垂直社区&/b&&br&&b&6.社交媒体&/b&&br&&b&7.科技博客报道&/b&&br&&b&8.知乎&/b&&br&&b&9.口碑&/b&&br&&br&&br&P.S.&br&1.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主要讲到的是我获取种子用户的渠道,其实获取来用户之后,和喜欢你产品的用户交流,认识,交朋友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我这两年认识的好朋友中就有几名是因早期使用我们的产品而认识的。&br&2.有两名早期种子用户,一名是通过我的知乎签名吸引到我们社区的,另一名是朋友推荐使用的,他们来到社区之后都很活跃,贡献了不少内容,提供了不少意见,和其他用户互动,很热心。后来这两名用户成为了我们的团队成员。
日,我们的产品开始公测。前几名用户是发邮件邀请来的。产品能上线很高兴,想把开心的事情分享给朋友,于是第一封邮件发给了当时关系最好的几位同事。 然后发给做市场调研时聊了很多的一位童鞋。接着再发了几封给知道我在做这个产品的朋友。然后…
今日翻看纯银&蝉游记&的历史,不禁想回来分享一下。&blockquote&&b&运营准备&/b&&br&首先找朋友咨询过一轮,看看能靠交情搞到怎样的推广渠道,再去常规的付费渠道询询价。结论比较悲观。好吧,挽起袖子干体力活去。&br&&br&▎渠道准备&br&-查找各家微博上的旅行草根大号,咨询转发价格&br&-查找豆瓣所有活跃的旅行小组,向版主咨询付费推广价格(大部分版主很nice,说产品好的话不要钱也帮忙推)&br&-查找产品气质上、人群上有较多重合的APP,希望有一天能谈下来交叉推广&br&&br&▎种子用户准备&br&-从各大博客收集“旅行名博”名单,检查发现很多是水货,还得再筛选一次&br&-从十几个渠道,通过游记与旅行摄影的质量,寻找优质的种子用户人选,尤其是查找他的微博或博客地址。虽然我的定位很独特,又铁定不做社区,但还是不打算去疑似竞品那里拉人,宁肯放弃这批用户也不愿引来敌意,因此微博必然是推广主阵地&br&-收集驴友中的意见领袖名单(失败了,没找到几个)&br&&br&▎其他准备&br&-整理国内外的旅行热门目的地,了解这个才能继续细化运营方案&br&-在有可能推广的旅行论坛,提前半年以上,各注册3-5个ID,每个ID发发言,养1-2周&br&-在论坛尝试与活跃用户交交朋友(失败了,用户登录频度不稳定)&/blockquote&&b&原文链接:&/b&&a href=&http://firecacada./blog/stati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先行一步 - 纯银的日志&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lockquote&&a href=&http://mp./s?__biz=MzA3NTczODYxNQ==&mid=&idx=1&sn=b52ca24f182bae2f5b4391b3adaeb3bd&scene=0#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实现&i class=&icon-external&&&/i&&/a&
从0到1万 一个社区产品的种子用户积累之路&/blockquote&&br&&b&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是:&/b&&br&&b&不要冷启动!在启动之前找到你的种子用户,如果找不到,可能做的是个伪需求。&/b&
今日翻看纯银&蝉游记&的历史,不禁想回来分享一下。运营准备首先找朋友咨询过一轮,看看能靠交情搞到怎样的推广渠道,再去常规的付费渠道询询价。结论比较悲观。好吧,挽起袖子干体力活去。▎渠道准备-查找各家微博上的旅行草根大号,咨询转发价格-查找豆瓣…
在产品上线前要吸引用户最经典的案例应该是Dropbox吧,&br&当时Drew Houston在产品还没有的时候就做了一个视频放到网上去,&br&给大家讲这个东西是该怎么用,结果播放次数超百万,&br&大家都很感兴趣,就跑到一个网页里留了邮箱。&br&另外Mailbox发布的时候也类似,上百万人在排队。&br&&br&&b&所以我觉得推广的难度和产品定位的精准度是成反比的。&/b&&br&&b&需求定位越准确,推广的难度就越低。&br&&/b&&br&如果在产品早期就已经准确定位在某一个特定群体的迫切需求,&br&那么推广的时候自然就知道该去哪里找这批用户。&br&&br&比如你做的是垂直社区,那去贴吧、去豆瓣小组、去某些论坛或某些线下活动就好了,&br&去告诉大家我们要推出这个东西或已经有这个东西,&br&如果人们真的需要他,那自然会感兴趣,会主动来问你到哪里可以买到,可以找到。&br&&br&如果你的产品做到要上线了,还没有和这个领域内最典型的最有影响力的潜在用户交流过,&br&还不知道这类用户平时主要聚集的地点或他们未被满足的强需求是什么,&br&那上线后也多半会有一定的不如人意的磨合期。
在产品上线前要吸引用户最经典的案例应该是Dropbox吧,当时Drew Houston在产品还没有的时候就做了一个视频放到网上去,给大家讲这个东西是该怎么用,结果播放次数超百万,大家都很感兴趣,就跑到一个网页里留了邮箱。另外Mailbox发布的时候也类似,上百万人…
受邀回答。&br&
先说新浪微博,新浪微博推广采用的策略与新浪博客推广是一致的,就是邀请名人加入,然后剩下的普罗大众就尾随而至了。这个策略是新浪传媒基因下做出的自然选择。现在看来,很显然这个策略是比较成功的。让新浪第一次获得了千万级的用户。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后来QQ,人人网也开始试着邀请一些国内外明星开通和加入微博。不过对于普通创业者而言,这个基本是没有可能的,需要非常多的资源。很难模仿。&br&
然后是豆瓣,豆瓣的成长其实算是口口相传的吧!豆瓣是Web2.0的典型代表。它以其专注的定位,清新的界面让无数文艺不文艺的青年眼前一亮,继而不能自拔。就类似于最初Google简洁界面对用户的吸引力。&br&
知乎,和豆瓣的成长有点相似。人人乐于把这样一个非常独特的产品,一个悉心经营的氛围来告诉别人。所以你可以看到最初知乎邀请码被放在淘宝网上拍卖。当然创新工场以及李开复博士的影响力在知乎的发展过程也是非常的重要的。&br&&br&
基本就这些,总结一下,打造一个有吸引力的产品的前提就是能够为满足用户一个非常核心的需求。如豆瓣,知乎。如果产品一般,那么就需要有非常强大的运营能力,比如新浪微博。实际上追星也算是一个核心的需求了。&br&
综合前面你的问题,再补充一些。对于普通创业者而言,能够模仿或者借鉴的就是找到一个专注的方向和定位,打造出一个精致的产品,通过差异化竞争来赢得用户。&br&
基本就这些吧!可能没有多少新意,不过也可能是最实际的建议了。&br&
受邀回答。
先说新浪微博,新浪微博推广采用的策略与新浪博客推广是一致的,就是邀请名人加入,然后剩下的普罗大众就尾随而至了。这个策略是新浪传媒基因下做出的自然选择。现在看来,很显然这个策略是比较成功的。让新浪第一次获得了千万级的用户。而且我…
你不觉得在问题下面弄个下载链接比较好吗?
你不觉得在问题下面弄个下载链接比较好吗?
闷瓜爱游戏(已经上线了,可以这么叫了)的第一批种子用户是靠我的知乎签名档来的,当时我挂了个QQ群的群号,每天都有人加,后来我换了签名档就不再那么频繁来人了。这导致很多人进群之后就问馒头是谁,然后就有人加我QQ好友但又不知道说什么,通常憋了很久之后,我会说个你好,然后就基本没下文了……&br&&br&开始的时候因为我在群里“被”大家互动激烈所以人气一度很高,很多人把上班打卡、吐槽老板、调戏馒头并称人生的三大日常,后来有一段时间我吃抗抑郁药吃过量了,导致每天昏睡不醒,等我再度回QQ群的时候,人生的三大日常之一已经变成了调戏嫂子,因为每天都有很多发小广告的在群里说有事联系他嫂子,不用上班,在家上网,日薪200-300,有时发广告的说联系姑姑我们还会提醒他要改成联系嫂子,别穿帮了……&br&&br&当然,大部分都是这种吐槽……&br&&img src=&/cdbbaee181e0c5d2f96c3_b.jpg& data-rawwidth=&374& data-rawheight=&45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4&&(时间抹掉了……)&br&&br&靠这些朋友的帮忙度过了闷瓜电台最初始的阶段,那时候还不强调游戏评测的专业性,我还可以使性子写游戏试玩,使劲贴图片折磨公司的运营妹子,怎么搞笑怎么玩,后来闷瓜爱游戏上线了,我和王亚晖就跑到群里跪舔用户求下载,社区里总是来来回回的有几个铁打的老人,一堆流水的新人,总之大家觉得很好玩,但也大部分确实没什么耐心,再后来有人发现给我们投稿能拿稿费,而且王亚晖给钱很爽快,于是短暂地掀起了学习写评测的高潮,不久又重新陷入只有问早和道晚安的循环……&br&&br&目前QQ群由运营妹子猛力维持,我作息不稳定,常常不在群里,感到很抱歉,但仍然非常感激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感谢每一个艾特和调戏,感谢每一次关注,感谢每一次下载闷瓜爱游戏和每一次极不情愿地点开它再面无表情地关闭,我们尽力了,它也流了好多血……作为这款APP的创造者,这是我们夕阳,噢不,朝阳下的奔跑,以及正在勃勃勃起的青春……
闷瓜爱游戏(已经上线了,可以这么叫了)的第一批种子用户是靠我的知乎签名档来的,当时我挂了个QQ群的群号,每天都有人加,后来我换了签名档就不再那么频繁来人了。这导致很多人进群之后就问馒头是谁,然后就有人加我QQ好友但又不知道说什么,通常憋了很久…
SQL语句来的…
SQL语句来的…
国内太多。就没见几个是干干净净做起来的。&br&&br&国外互联网较少,MySpace 起步就不干净,当然后来又坠落了。&br&&br&国外色情不是原罪,盗版才是。
国内太多。就没见几个是干干净净做起来的。国外互联网较少,MySpace 起步就不干净,当然后来又坠落了。国外色情不是原罪,盗版才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ice用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