砾石骑行偏光镜镜

查看: 4121|回复: 26
明年走一趟如何?新藏线骑行攻略(草案)-图文并茂30天版(资料更新:12年01月21日)
TA的每日心情无聊 09:41签到天数: 17 天[LV.4]偶尔看看III
网上找的,根据我骑行川藏的经验,这里面有很多装备是狗屁,根本用不着的,尤其是那个内裤里面带卫生巾,简直是扯淡。参考吧。
新藏线以新疆叶城为起点,终点为西藏拉孜的318国道,全程2140公里。过拉孜后,再经400公里318国道,到达西藏首府拉萨。
它是世界上最艰险的公路之一。
它穿越举世闻名的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岗底斯山、喜马拉雅山,翻越16个冰大坂,涉44条冰河。
它全线经过的大部份地段为“无人区”,是几条进藏路线中最危险的。
它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途经海拔5000米以上的大山5座,最高的界山达坂海拔高达5248米。
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道路最险、路况极差和环境最恶劣的高原公路之一。
它需要经过界山达坂和死人沟。在短短的3天时间里,海拔从900多米的新疆,翻过5248米的界山达坂,再停到4500多米的阿里,加上复杂多变的气候,肯定已经超过了很多人身体正常承受的极限。
--这就是新藏公路,也被称作国道219线。
“新藏线,甚比蜀道难。库地达坂险,犹似鬼门关;麻扎达坂尖,陡升五千三;黑卡达坂旋,九十九道湾;界山达坂弯,伸手可摸天……”这段顺口溜,这是新藏线艰险的真实写照。
注意事项:
1、冬季使用的羽绒服或棉衣、厚手套是必须的。
1、骑行新藏线补给是个问题,食宿的话,在无人区,住,自带帐篷,吃,基本都是压缩饼干,方便面,特别注意要带足够的水。
2、这次装备全部大概有30公斤吧,水是很大的一部分重量。
3、一个队伍携带一个气炉,一套煮饭工具。
1、必须携带帐篷和睡袋,睡袋要求零下20度羽绒睡袋。
1、新藏公路现时没有公共汽车来往,交通主要依赖便车及租车。
2、一个人旅行,有一个原则:“早出发,早到达,不赶夜路。”
3、必须带边境证,边防证上最好写,西藏,新疆各地
1、一人1个外胎,2个内胎,5根辐条。
2、刹线、变速线、截链器、魔术扣是必须的。建议一个队伍带一根链条。
其它事项:
1、“达坂”源于蒙语dabaya(n),山口、山岭。
2、同内地的青山绿水不一样,新藏线是另一种感觉。只要路边看到绿油油的植被,就离人迹不远了。
3、新藏线全程几乎全种搓板路。新藏的烂路是不用说的,几乎全程都是搓板路,所不同的只是搓板的大小而已。
参考游记:
1、车友驴子,2009年6月
2、车友Trango,2009年5月
3、车友CyclingJ,日至7月21日,库尔勒-叶城-狮泉河。
4、死人沟的介绍
5、视频,新藏线骑行专辑
7、桂林梁大侠医生日:
8、车友小猪,2010年6月出发:
9、车友“牛仔流浪“(女生),骑行新藏线 + 自驾大北线,那一场混搭的旅行故事。推荐!
TA的每日心情无聊 09:41签到天数: 17 天[LV.4]偶尔看看III
这里面我觉得装备太多了!走在路上会累死的。
装备清单(注意:新藏线装备和川藏线大部分不一样)
自行车推荐为2000元以上的山地车。推荐车型:
捷安特:ATX770,2000左右;ATX780,2600元左右。
美利达:公爵,1898;公爵PRO,2780。
自行车前货架及后货架、挡泥板、水壶架、码表、车前灯或头灯;
修车套装(含:内六角1、活动扳手2、一字及十字螺丝刀1、鱼尾钳1)、补胎套装、轻便打气筒、车锁/钥匙
自行车前驮包及后驮包、车前包或杠包、腰包;
橡胶绑扎带兼晾衣绳4
刹车线及变速线套装(强调必备)(内含:刹车线前后各1、前后变速线各1)
外胎2、内胎4、刹车皮4(2对)(V刹系统)、【来令片4个(2对)(碟刹系统)】
备用辐条、备用链条、截链器、润滑油。
备用螺丝若干、备用铁丝(无合适螺丝时用于连接)
遮阳帽、保暖帽、头盔(强调必备,价格在100元以内)、魔术多用头巾2、骑行眼镜、水壶2(可用脉动饮料瓶子代替)
普通绵线手套若干(1元1双,方便擦鼻涕和汗)、冬季骑车用的棉手套
骑行雨衣、骑行雨裤
运动鞋2(1用1备。建议带解放鞋1加鞋垫,便宜好用)、鞋套若干(下雨时防鞋被打湿,也可用塑料袋代替)、塑料袋(用来包湿衣服等)、运动棉袜3
内裤(计划给大家搞正品CK哈,性感又保护PP)、运动短裤、&&运动短袖T恤2、袖套、秋衣、秋裤
长袖Tshirt2(用作骑行用,太阳太毒,穿短袖骑行请加袖套)
抓绒衫1(不要带毛线衣,透风的。不用太贵,我的是50元在沃尔玛买的)、棉衣1(或羽绒服,一般山顶或下坡时都比较冷,可能会用不上,但备用)
运动长裤2(1用1备)、 运动短裤1
绑腿带2、冲锋衣(GRO-TEX最好)、抓绒衣、COOLMAX内衣、速干裤、登山鞋(GRO-TEX最好)、凉鞋、外穿短裤、内裤、厚袜子、骑行手套、抓绒手套、骑行头盔、雨衣。
轻冲锋衣、冲锋裤、快干长裤、羽绒服、薄抓毛衣、快干内衣裤、厚骑行服、骑行短裤、COOLMAX内裤、快干袜子、骑行手套、厚手套、登山鞋、凉鞋、裤腿绑带、雨衣、防风抓绒衣
食物及相关:
锅及油炉(推荐PRIMUS的MULTI-FUEL系列的油炉,适合高海拔使用)、饭盒及餐具、
方便面(牛肉的)、方便米饭、米、挂面、汤料、巧克力、压缩饼干、方便面、VC片、口香糖、榨菜、盐、茶、火腿肠、麦片。小资的可以带咖啡。
注意:如果去道班泡面的话,尽量泡牛肉面,不要泡猪肉方便面一类。伊斯兰教禁忌的食品,新疆段沿途的道班工人基本是维族,是信仰伊斯兰教很严格的,尽量尊重别人,为以后的车友给道班工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手机及充电器、充电电池、头灯、相机及充电器,相机卡,相机脚架、收音机、GPS导航
毛巾、牙刷牙膏、香皂、肥皂、唇膏、洗发水、纸巾、洗衣粉(小半袋)、须刀、指甲剪、卷纸、刀子(有瑞士军刀就有点奢侈了)、小镜子、防晒霜40+
感冒药、退烧药、抗过敏药、医用纱布、泄立停、霍香正气水、麝香壮骨膏、阿莫西林(或其他抗生素)、
米多的也可以准备红景天(预防高原反应)、去痛片、速效救心丸、
速尿片(高原效应浮肿利害时,速尿片可以迅速排出体内积存水份,免得人全身肿胀,如同注水猪肉般)、
板蓝根、棉签、创口帖、脱脂棉、碘酒、医用纱布及胶布、眼药水、皮炎平。
攻略打印版(由于攻略时常更新,建议出发前才下载并打印)
身份证(学生证)及复印件、边境证、介绍信、邮政绿卡、银行卡(农行最好用,ATM多)、Money、记录本、笔、针线包、新疆及西藏地图等
不想带地图的,可以到以下网址下载Google手机地图,前提是你的手机须是微软WM6或塞班S6的操作系统。
睡袋(零下10度以下)、帐篷、防潮垫(最好是充气的)
骑行眼镜或近视眼镜(强调,骑行中风沙较大。);
数码相机、数据线、充电器、镜头纸;
海拔表、笔记本电脑、摄像机、备用电池;
移动硬盘或数码伴侣、MP3;
骑行裤(缓解摩擦。也可在内裤里夹“日用型护垫”来代替。不要笑!很管用,而且便宜。)、骑行手套(短)或骑行手套(长)、冲锋衣、冲锋裤、护膝;
大宝SOD蜜、电吹风(强烈建议带电吹风,这样路上未干的东东全可以用这个东东整爽。)
二孔插头的多孔电源插板(途中旅馆一房间一般只提供一个插座,而你要充电的东东一定有点多);
榨菜、压缩饼干、巧克力、火腿肠(建议少带,路上买点馒头,馍馍,饼之类的更管用);
胃药、云南白药气雾剂、皮炎平、正红花油(推荐10元左右质量较好的);
铝饭盒、打火机、车铃;
对讲机N个、若干小礼物。
TA的每日心情无聊 09:41签到天数: 17 天[LV.4]偶尔看看III
D00 叶城(K0 海拔1365)及叶城之前
有些车友是从乌鲁木齐开始自己的骑行的。由于乌鲁木齐到叶城路况较好,故我们只简单介绍这一段的情况:
乌鲁木齐到叶城基本上都是上好的柏油路。从英吉沙到莎车需经过80公里的戈壁公路,请提前准备足够的饮水。中途只有桥墩可停留避暑。
英吉沙汉人很少,招待所住宿的卫生条件很一般,莎车和叶城都还不错。
另外:边境城市通行证须用第二代身份证办理,一般推荐在户口所在地免费办理。叶城也可以办理边境城市通行证,但须缴费10元。
叶城位于昆仑山北和塔里木盆地交界处,周边较为干旱,沿途由绿洲逐渐过度为戈壁和荒漠,偶尔会出现丹霞地貌。叶城是新藏公路的实际起点,新藏公路上并无公共交通工具,除包车外,更多人在寻找便车。
请在叶城补充了路途所需的物资,比如说,方便面,压缩饼干,方便米饭,火腿肠,巧克力等等,这些东西还是在叶城买好,路途虽然上可买到,但是,比如巧克力之类就没有好东西啦。
叶城风沙大,叶城挺大,街道宽敞,也很干净。
D01 叶城(K0 海拔1365)-格克亚乡(K62)-普萨村(K72 海拔2183),里程:72km,总里程:72km
零公里起步
提醒:新藏线已经开修!0公里至普萨村的柏油路已成传说!准备好吃土!
0公里路标距离城区金太阳广场约7.6km。过0公里路碑不远曾有上书“走上高原,走向阿里”的铁牌,早已经没有了踪影。迎接我们的,尽是满眼黄沙。
出城全是超级大修路
今天出发时,请一定要带足够的饮水。到处乱哄哄,时常不见路碑。我们在K43附近的,可能会找到工棚补水。
K62到达柯克亚乡;柯克亚乡有很多维族餐馆和小卖部。准备午餐。
10km左右缓上坡,到达普萨村。,可自搭帐篷或借宿维族小餐馆。
途中休整地建议:达柯亚乡,维族旅馆。
住宿建议:普萨村道班。
D02 普萨村(K72 海拔2183)―团结桥(K90)―阿克美其特村(K100)―库地达坂(K111 海拔3250)-127道班(K127)-K130兵站-库地(K160),里程:93km,总里程:165km
今天实际里程93km左右。在团结桥之前,可能会有柏油路。过团结桥后,开始翻越库地达坂,全为面粉路,所以敬请早点出发。
回望普萨村
今天将翻越新藏线的第一座大山――库地达坂。从此,我们一头扎进了昆仑山脉的怀抱。库地达坂,维吾尔语称“赛里亚克达坂”,据说翻译过来是“猴子也爬不上的山崖”。
进入山区的最后绿洲
从普萨村出发,就一路爬缓坡。其间还有部分柏油路,过后便全是碎石路、砂土路和面粉路。K90团结桥以后,坡度突然加大,还挺陡。
K100到达阿克美其特村。这里只有一个小卖部,可补充烟酒和小食品。2.5km左右后到达一个废弃的房屋,从此开始盘山路。
翻越库地达坂
还以为高海拔路段的坡度不会很陡,实际上会出你所料,可能是因为海拔过高的原因吧。库地达坂位于K111,海拔约3250。
远远看到库地达坂的顶
到达坂顶端后温度聚降,一过山口,风更大,裤腿被吹得象塞了鼓风机,寒风嗖嗖往身体里钻。此地不宜久留。穿戴停当,戴好头盔,赶紧下坡。
库地达坂下山15km到达127道班。K130处过兵站,没有见到有商店或住的地方,提醒你注意兵站的狗。
17公里的连续下坡不比上坡轻松。路极烂,大块石头满路皆是、加上很厚的浮土,本就难骑了;还有一边是悬崖、还有不断的发夹弯、要命的垂直陡下…… ,稍不小心就会冲下去找老阎报到签名了。所以这段路竟然没什么照片,大家骑得小心冀冀甚至手心冒汗,直到最后捏刹车的手变僵变痛胳膊被颠的发麻!再然后冲在前面的戊名和好人锅停在路边,冲后队的青蛙和我叫停,说刹车需要凉一下,胳膊腿也需要活动一下,只坐在车上捏刹车却不敢蹬,腿都麻了,缓缓再下。而我和好人锅缚在行李外的几个馕,本来挺结实的塑料袋竟然被颠簸破大洞,两次三番滚的满路都是,又被我们疼爱地吹吹尘灰 捡起带上。
& && &下坡路又陡又烂,一个个聚精会神对付自己的车子和路,没人顾得上拍张照。也就是刚出山口那会,留了这么一张: 悬崖+陡坡+烂路:
& &&&翻这头一道达坂,就让我们领教了新藏线的厉害!不是狠上坡+烂路让人骑不成;就是疯下坡+绊脚石 让你不敢蹬;总之,今天这车骑的,不是推啊推,就是捏刹车一捏就是几十公里 捏到手痛腿麻也不敢蹬。开眼!
从K133开始,柏油路出现。溯河而上,过巴郎孜桥后路有一些起伏,但总体来说还是平路。35km后抵达库地(K160)。
车友“trango”的描述:“在有段爬小坡后有户人家,他家里有条狗非常疯狂,眼睛是红色的,我被这只狗追了近一公里,看着红色的眼睛,真还不敢下来打狗。”
从K133到库地的30公里是柏油路了,全程缓上为主。刚才疯狂冲下来海拔,现在又要一米米再盘上去!晕啊!
远远的看见库地
途中休整地建议:127道班。
住宿建议:重庆达子餐厅、四川达洲(这个字老板弄错了,正确的是“州”)饭馆。
提醒:库地边检站会检查边防证、身份证等。边防战士很认真,查得极严。
D03 库地(K160)-194道班(K194 海拔4200)-206道班(K206 海拔4300),里程:46km,总里程:211km
出库地就是检查站,现在检查站已经是24小时工作,随到随检,只是大家要准备好边境证,这里的检查蛮严格的。
库地出来后就一路爬缓坡,坡度不大,在山谷里曲折着。K170后坡度加大,雪山层出,沿途小型冰河较多。
约K176处,有桥,桥下清泉潺潺,桥边不远方,有个小小房子。这难得有一小片荫凉,还可停靠车子,赶紧冲过去:
过194道班后,柏油路结束,进入碎石路段,并开始盘山。接近204道班的路段稍微平坦。
小小发夹弯
206道班位于K206处。这里是一个重要的休整地,各国人都有,在道班的墙上留下了各种各样的涂鸦。
206道班对面的山
206道班海拔4200左右,七月的晚上都有可能下雪,非常的冷。由于海拔提升过快,部分人在此睡觉可能会有轻度高原反应。
途中可落脚的地方是K194道班。
TA的每日心情无聊 09:41签到天数: 17 天[LV.4]偶尔看看III
D04 206道班(K206 手机无信号)-麻扎达坂(K217)―普兰(麻扎兵站、麻扎道班 K241 手机有信号)-黑卡道班(K290),里程:84km,总里程:290km
206道班,清晨的雪
早晨起来时,你可能发现外面的沙山都是白茫茫的一片。204道班海拔较高,七月里下雪一点都不奇怪。你只要庆幸雪没积在路上就OK了。
知道“麻扎”在维语中是什么意思吗?说出来可能吓你一跳,是“坟墓”。
开始翻越麻扎达坂
麻扎达坂是新藏线最长的达坂。(从库地开始上坡51公里,下坡24公里)。204道班出来坡度加大,开始进入盘山路段,因为坡不是太陡的原因,所以估计难度不是很大。但由于海拔的上升,还是要大口喘气的。麻扎达坂位于K217里程碑过后大约200米,海拔约4950左右。
麻扎达坂后下山的路约24km,一路爽坡。--不要上当哈!这24km基本上全为浮土碎石路,很容易成为你就此告别新藏线骑行的借口。
加上厚衣服后,赶快下山。麻扎达坂下山之路非常陡,碎石很多,回头弯(也叫发卡弯哈)也很多,很颠,请注意控制车速。
麻扎道班和麻扎兵站均位于K241,很小,但食宿点满多。今天已经骑行了约37km,请自己权衡一下是否继续前行。如果想留下来,可随便找了家住下,反正条件都差不多。
麻扎兵站(道班)前面是叶尔羌河,往西的是通往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的叉路。麻扎道班有卫星电话。在这前几天基本上都还有手机信号,但不容易判断哪里有基站。但不管到哪儿,看到有信号就给朋友联络一下,麻扎以后手机信号就不能确定了,提醒注意一下。
出道班,一路石子路小搓板,起伏路面,基本上是上缓坡。K254处有废弃房屋,不过房门锁住了,估计进不去,前行至K272道班,有人,可以歇一会儿。
K275有个1.2km长上坡的小山口,到顶海拔约3900,K290到达黑卡道班。麻扎道班到黑卡道班这一段听说有儿狼,请注意千万不要夜骑。
远眺黑卡道班
黑卡道班已经变成301铁矿的办公场所,空房子蛮多,估计借宿还是没有问题的。
途中休整地建议:麻扎道班,住宿点较多
住宿建议:黑卡道班,空房子蛮多,但借宿情况暂不明。不推荐住宿301铁矿。
D05 黑卡道班(K290)-301铁矿-黑卡达坂(K309 海拔4930)-324道班-340道班(废弃)-赛图拉哨所遗址-三十里营房(K364),里程:74km,总里程:364km
过黑卡道班后2km的K292,是铁矿工人的食宿点,从这里开始,坡度开始加大,较陡,很辛苦。过K301里程碑200米,有一个小房子,这也是301铁矿工人的帐棚。
301出来的坡度依旧很陡,发夹弯一个接一个,坡度一点也没有减缓的感觉。你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黑卡达坂是新藏线3个达坂中是最凶狠的了!黑卡达坂的后段,盘山路回头弯非常震撼,下山的汽车和你只是高低着一段,可绕过来要好一会,可见盘山路之凶狠!根据川藏线的经验,在海拔如此之高的地区,你还是不要抄近路的为妙。
黑卡达坂上山的路
K309到黑卡达坂。黑卡达坂下山2km的爽坡后就减缓而且有些起伏,不过总体还是下坡居多,路况还是碎石路。
K324为一废弃道班,前行不久后将有两条河需要渡过,水流急不急要看天气。无桥,过河时请千万小心。K340道班同样被废弃,如果做午餐的话,注意道班房间的卫生条件不是很好。
K344上坡500m后,开始进入峡谷,这时候要看RP了,你是遇到顺风还是逆风。接近赛图拉哨所遗址前的一段路还有几个陡坡要爬,而且周围全是黄沙,一个人在这条路上骑车,真有种在火星上骑得感觉。
关于赛图拉哨所(转贴自“致龄”前辈)。
新藏公路354公里处,有一处清朝哨所遗址,赛图拉哨所。赛图拉,维语的意思是殉教者。
赛图拉哨卡的最早历史要追溯到1877年,左宗棠收复南疆后,清朝政府便在此设了卡。1928年设立了赛图拉边防局,不久又成立了边卡队,人数增至200人。1937年,盛世才统治新疆,继续在此设卡。195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师第十团一个加强连进驻赛图拉。国民党官兵以为换防的来了,哭喊着埋怨:三年了才来,怎么又换装了。可想而知,20世纪60年代之前没有公路,在赛图拉守防有多艰难。
  解放前,赛图拉哨卡是中国最西防区的大本营。这里的官兵要负责800里喀喇昆仑的守防任务。几百公里的巡逻点,海拔全在四五千米的生命禁区,全靠马队驼队做交通工具,驮上粮草,走冰山,穿戈壁,过盐碱沼泽,承受冰雹风雪的袭击和强紫外线的辐射,一次巡逻至少两个月时间。
  一个多世纪以来,守在这里的中国军人远离家人,与世隔绝,用青春的流失和生命的折损威慑外来侵略。他们有很多怨言,但只有一个想法,脚下的这块土地不能改变了主人。
& & 这条号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我今年是第二次来。我没有旅游者的兴致,也不具备探险者的心情,我是一个喜欢为生存而颠沛流离的汉子,偶尔也学会缅怀。
& & 就像这次的219新藏线之行,看到边境的事物,便凭地生出许多感慨。眼前的赛图拉遗址就是。
& & 自左宗棠在这儿建哨所已经133年了,祖国的脚步在133年中走过了多少雪雨风霜,今天共和国强大的国防曾经是过往多少忠魂烈士的付出。
& & 清朝之后,国民党军队也驻守过赛图拉。1950年,当解放军某集团军5师10团一个连历尽艰苦,来到赛图拉时,驻守的国民党军,连声埋怨,都几年了,现在才来换防,连服装都改了也不给我们换一身。——在那些没有公路的日子,无论清军还是国民党军,曾经用怎样质朴的军人职责,捍卫着昆仑山的尊严。——这忍俊不禁的故事里,有着多少离家弃子的酸辛与艰难!
& & 赛图拉,有多少祖国的“殉教者”在这里,血洒高原,魂归边关。
& & ——今朝边关景仰处,尤叹左公天涯心。
& & 想缅怀中国近代史,请到号称死亡之路的219国道来。海拔八千多米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就在这条路的北端。——这样的缅怀,需要高度。
& & 今年,有两部电视剧上了央视一套,一部叫《在那遥远的地方》,另一部叫《雪域昆仑》,讲述的都是发生在这条死亡之路上军人戍边的故事,这些故事就发生在赛图拉身边。
& & 早上高原冬日的太阳很耀眼,哨所像黑色的金属雕塑,在灿烂的背景映衬下,更显得雄浑而凝重,像中国近代史一样凝重。我举着傻瓜机的双手,不自主地颤抖。不是高原的早晨太冷,是心儿收得过紧。
& & 今天,共和国的版图已经向赛图拉前面推进了约两百公里,公元1962年那一场自卫反击战争,把曾经被英印强盗掠夺的国土收复过来了。离赛图拉9公里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30里兵站,这是生命线上海拔最低的兵站,其高度也在3900米。——曾经想过,这篇文字的另一个标题《看见赛图拉,缅怀毛泽东》。
& & 眼下的赛图拉,单调,孤独。在苍凉的背景下,更多了许多的悲壮,这雪域高原的哨卡,那斑驳的土墙身影,像一位老者,在跟我诉说那些恐怕被人遗忘的过往。
& & 要读懂读透赛图拉的全部故事,定会让自己在零下20度的早晨热血沸腾。
& & ——这个早晨,冬日的早晨,我缅怀过,以共和国最普通公民的身份,面对赛图拉,面对乔戈里峰。
喀拉喀什河
继续前行至喀什喀尔河,沿河而上,碎石加搓板路,起伏着到达K364的三十里营。
三十里营房在望
三十里营原来只有一个兵站,但近年却开设了不少饭馆、小卖部,令此地有如一个小城镇。走出营房往北行,公路的东旁有一列荒废土房,据说是国民党时期的营房。这里已经有手机信号。
住宿建议:世平饭店。三十里营可以洗澡,不过么,挺冷的,不建议。
D06 三十里营房(K364)-K386兵营-K410道班(废弃)-康西瓦达坂(K425 海拔4250)-烈士陵园-康西瓦道班(K437),里程:73km,总里程:437km
今天起进入五星级艰苦地带!
高原解放军的信心对面山上是驻地官兵用戈壁滩的石头镶嵌在山壁上再刷白而做出的标语,(据说一个字的直径是50米),耗时经年才成。
三十里营出来后沿河谷缓上,搓板路。过一个桥后,接着就是兵营,过兵营时有好多狗,注意千万别让它咬到你。
景色无甚变化。在这里行走,看到的除了空旷还是空旷、除了荒凉还是荒凉,城市中的喧嚣荡然无存。
K386道班是兵营还道班,我们不知道了,反正是没人。
K404左右是神仙湾路口。神仙湾哨卡位于喀喇昆仑山群峰之中。海拔5380米,是中国最高的哨卡。空气中的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48%,每年冰雪期长达10个月,被称之为“生命禁区”。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在那遥远的地方》,就是根据现实生活中“昆仑山神仙湾哨卡”里的真实故事所改编的。剧中的哨卡称为“圣女峰哨卡”。
K410道班已经废弃。从410道班开始爬坡,路直但缓,甚至还有几段下坡,坡度中等,路况还是碎石路,K425.5到达康西瓦达坂。
时间有些徬徨。
再看看路,又给自己鼓劲:新藏线,顺着电线杆子走就对了嘛!有什么好慌的!
翻过达坂后就可以远望康西瓦了。注意无法住宿 !
康西瓦达坂,无尽的荒凉
从康西瓦达坂下山路开始果然是新藏路的烂路之最,大砾石搓板路,骑行很辛苦。就这样颠簸着。不久到达康西瓦烈士陵园路牌,这里离康西瓦没有几公里了。
康西瓦烈士陵园是每个骑行新藏的人必定要去的地方,离路边约2公里,上70M左右的大坡。这里安葬着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牺牲的烈士。
通往烈士陵园的道路宽阔又平坦,路旁用石子铺了两道笔直的白边,一样的碎石路竟显得如此庄严。
]康西瓦烈士陵园和雪山
上个世纪60年代,我们在喀喇昆仑山上进行了一场举世注目的边境自卫还击作战。那时,我们的装备性能和保障条件比现在差得多,咱们的战场离后方比对方也远得多,那时的天气比现在也冷得多。当时,作战需要的物资都是汽车向上运一段,然后是骡马向上驮一段,最后是人工背到阵地上。说得悬一点,每一发炮弹、每一包物资,都相当于同等重量的汗水,甚至是鲜血。咱们的战士,在这地方行军打仗,据说当时许多人都用棉衣包着武器,以免枪机被冻住打不响。就是在这个被医学专家称为“生命禁区”,被军事专家称为“耸入云霄的战场”的地方,我们打赢了。
  打仗就得死人。打胜仗的军人也不是神仙,是有血有肉有生命的人。当年,我们许多战士就倒在了喀喇昆仑。他们有的是被敌人的枪弹打中的,有的是在阵地上待命出击被冻死的,有的是运送弹药和物资的时候累得扑倒在冰山上再也没有爬起来,还有的是被当时几乎无法医治的高原肺水肿夺去了生命。战斗结束后,一部分烈士的遗体被运到山下的叶城县革命烈士陵园。还有一部分烈士的遗体被运到了康西瓦。当时我们的前指就设在康西瓦,首长们在东面的山脚下选了一个地方,由部队和支前民工一起,为烈士们修了一个安息的家,这就是现在的康西瓦烈士陵园。那里背靠昆仑山,面向着烈士们曾经战斗过的喀喇昆仑,脚下是喀喇喀什河,在高原来说应该是风水最好的地方。此后,还有一些牺牲在高原的军人,也陆续被安葬在康西瓦,那里也就成为了我们国家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园。
& && & 康西瓦在高原军人的心中,是一块圣地。许多边防战士表决心的时候都说:“生在喀喇昆仑为祖国站岗,死在康西瓦为人民放哨”。高原遇险的人,常用“差一点进了康西瓦”来形容当时的危急情况。
& & 每逢清明,烈士墓前摆满了在高原难得一见的鲜花。汽车团的几十台大型运输车跑**,路过康西瓦的时候,一律减速慢行,跟烈士打招呼的喇叭声响成一片,在山谷中久久地回荡不息。
2002年左右,南疆军分区想把烈士们移到叶城,因为康西瓦实在太荒凉,4500米,没有人烟。但挖开后发现烈士们跟昨天阵亡时没有两样(下面1M就是永久冻土带),40多年了,62位烈士还是昨天的样子。没有他们,今天的阿里还在阿三手里。山下几公里有一大片房屋的废墟,有人说那是个战时的临时野战医院,反击战中被偷袭,医院没有战斗力而全部阵亡。也有说是各个战斗部队来不及后送的烈士。
不管烈士们怎样牺牲的,他们今天仍然在这里,陵园里还是有那么威严的气势。我们毕恭毕敬地鞠躬。烈士们啊,谢谢你们!没有你们用鲜血换来了这片土地,或许现在要去那里我们还要签证!我们真的是没有理由不记住他们,以及现在还守卫在新疆和西藏高原的解放军战士。
让我们记住这71位烈士的姓名:
李登弟、赵福银、罗德文、朱桔本、王定钧、孔祥明、孙根满、王茂世、田忠生、王湖虎、
梁培勤、尤志茂、武建受、蔡天文、赵尚泉
代建民、李宗喜、邓长庚、吴来生、黄明德、李炎彬、彭国林、余文学、罗哲根、吴荣桂、
宋文益、秦振清、蒋声钧、姚绍文、陈正求、谢孟初、焦牧人、李连科、罗德清、徐文清、
闪学温、刘九玉、代建民
谢玉桂、相文浩、王方超、刘祖积、倪邦海、王再清、吴洪良、晋朝福、鄢家发、鄢登用
李福太、王洪胜、祝德金、王孝弟、魏俊邦、高嘉斌、张万善、全有贵、汪定华、郝相武、
邢胜贤、张现云、周兆瑞、王德有、张立道、贾扎根、吴丙印、李世荣、张信华
阿不里米提、玉素甫、居满艾里
康西瓦道班
从康西瓦烈士陵园岔路口前行,淌过两条冰河,第一条水急且宽且冰冷,提醒小心通过。K437到康西瓦道班。
康西瓦道班是把路上的几个道班合起来成为公路段的,所以房间很紧张,一个房间都住4到6个人。大家也可做好扎营的准备。
另:为了环保,请善待附近的鱼。
D7 康西瓦道班(K437)-红柳滩(K487 海拔4230),里程:50km,总里程:492km
从康西瓦道班出来后的路况仍然很差。10km左右会有一个架在干涸河滩上的桥,桥已废弃。下河滩便道,上一个砂石坡,转弯后绕进一个宽广的山谷洼地,公路在山腰侧行走,路面很窄。
红柳滩前无名的河
一路搓板路慢上坡到K487红柳滩,路面沙多,无法提速。
红柳滩海拔4200m左右,因荒滩上长满红柳而得名,是重要的补给地。这里有很多饭馆、小卖店,可以补充一下所需的物资。
出红柳滩一直上坡,到K511.5处为509道班,道班已废弃。
荒凉,无尽的荒凉
真快!我们要挣扎一天的路,四个轮子一冒烟,个把小时就到了!暮色中到了红柳滩,那么浪漫的地名“红柳滩”,看起来却象荒漠一样!除了漫漫沙尘、呼啸风声、令人喘息困难的呼吸,和那一片简单的建筑之外,几乎一无所有。时值5月中旬,这里,却看不到一点点绿色。除了荒芜,几乎没有色彩。
住宿建议:红柳滩&&天府食坊。红柳滩有个兵站,但不接待住宿。 手机无信号。
D8 红柳滩(K587 海拔4230)-509道班(K511 废弃)-奇台达坂(K535 海拔5200)-甜水海兵站(K580 海拔4890),里程:82km,总里程:585km 
509道班海拔估计在4500左右。出发就要过一条冰川融水的小河。接下来的一段路非常陡,有4公里左右。过K515后坡度稍缓,有几段下坡,相当于是在一个四周环山的洼地里骑行。K525之后慢上,比较轻松。不过,荒凉,就是一个高海拔的荒凉……..
翻越奇台达坂时,路变得更加崎岖了。奇台达坂最后的2公里坡度很陡,在K535.5时到达。
在奇台达坂上看将要走的路,随便走,电线杆杆为你指明了方向
奇台达坂过了以后就进入著名的阿克赛钦盆地,地球上最荒凉的地方了,从山口看下去,真有种火星的感觉。
下山的路挺陡,有几个回头弯沙子很深,小心。路边有明显的便道,毫不犹豫的上便道,哈哈,便道确实比主道好走,不过请注意减速。
下山4-5km左右,从路牌开始就在平直的荒原路上骑行,周围分布着小孤山;基本上一路大搓板,便道很好走。每5km一个界碑,沿途无任何道班;
下奇台达坂后无名的湖
中途有一段路沿着一个颜色不错的小湖骑行;注意:K578那个路口已经进不去兵站,那里有个铁牌子指路。K580岔口右转,两公里左右到达湖边,过一个很烂的桥到甜水海兵站。。
甜水海兵站的狗果然厉害,小心!绝杀技是提前准备几根不是很好的火腿肠,就掰成小瓣的扔出去,非常有效,那些狗就去抢火腿肠了,无暇顾及你,继续向兵站骑吧。
甜水海兵站是方圆200km唯一的人烟地,极重要的休整地。
在没有修路工友进驻之前,甜水海兵站是方圆200km内唯一有人烟的地方,也是极其重要的休整地。
& && &此地海拔4890米,是国内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兵站。兵站位于永冻层上,四周是连绵不断的山峦,一年四季大风不断,强烈的高山反应使人难以忍受。
& && &&&这里有一片湖泊,看起来很美。可是,这里非但没有甜水,都是苦碱水,兵站吃的水得到100公里外的死人沟拉来。
& && &&&甜水海地区地质状况复杂,气候变化较快,经常上午天晴下午就开始暴雨冰雹大雪胡乱下一通;该地为沉降地形,含氧量低,容易发生重度的高反症状,当地人都说宁肯去海拔更高的死人沟睡觉也不愿意在甜水海多呆一会。。
从K566骑到K580的 14公里路程, 没什么大起伏的搓板路。
& && & 虽然有上述种种艰难,但我仍想去甜水海。想去看看这个“位于永冻层上的 国内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兵站。”到底是个什么样。
住宿建议:甜水海地区地址状况复杂,气候变化较快,经常上午天晴下午就开始暴雨冰雹大雪胡乱下一通;该地为沉降地形,含氧量低,容易发生重度的高反症状,当地人都说宁肯去海拔更高的死人沟睡觉也不愿意在甜水海多呆一会。死人沟只是字面上的可怕,并没有甜水海的反应强烈,对于大部分车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另外,虽然兵站的住宿费较贵,但仍不建议在路边搭帐篷。红柳滩住宿的时候起夜可以听到狼啸呼应。
甜水海兵站2012年将迁往新驻地。
TA的每日心情无聊 09:41签到天数: 17 天[LV.4]偶尔看看III
D9 甜水海兵站(K580)-K672无名垭口(海拔5193m)-泉水沟(死人沟 K676 海拔5150),里程:96km,总里程:672km
沿兵站(K580)的路出来,一直到公路边。
今天骑行海拔几乎都在4800以上,全天的砂石搓板路,而且搓板的很严重,上缓坡。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越走美景越多。
过了甜水海,草开始多了
路两边开始有了大片的植被,和野生动物,藏羚羊,黄羊还不是可以看到。
由于主道太搓板,我们可以考虑从两侧的便道选择其一前行。注意:不要贪图便道好走,一定要走贴着国道两旁的便道。
过K650开始缓上坡,K660有一个很漂亮的湖,沿湖而行。
过湖后约8km上坡到达K672附近的无名垭口(海拔约5193),再1km下坡到达死人沟。
死人沟海拔约5005,在一片开阔的盆地里,盆地的大半被一个湖泊占据着,湖面平静无波,四周的山显出各种斑谰的色彩,觉得有一丝的诡异。湖边有几只巨型乌鸦,乌鸦们时而盘旋、时而鸣叫,又让人感觉一阵凄凉。
死人沟的日落很美
新藏线最骇人的不是糟糕的路况,而是高海拔、氧气稀薄引起的严重高原反应。其中最令人闻之色变的地方就算是“死人沟”了。
& &&&令人心虚的死人沟在地图上是找不到的,地图上叫泉水沟或者叫铁隆滩。其实这是两个地方,相隔几十公里呢,可是有人说铁隆滩就是死人沟,而网上流行的说法,指泉水沟就是死人沟。新藏线上,往来的司机和这里的本地人都直接把这里叫死人沟。
& &&&这里气候多变、环境条件异常恶劣、危险性很大。历年在这里冻死、病死以及翻车死亡者留下的白骨数不胜数。车过这里,凄厉的风声犹似鬼哭狼嚎;夜幕降临后,沟两旁星星点点的磷火连成一片,在道路两旁蔓延,让人毛骨悚然。
& & 从新疆进藏,从库地达坂开始,海拔升的快,升的也高,到了“死人沟”已迅速升到海拔5150米的高度。
& &&&很多资料都说,这是一道峡谷,海拔5000米以上,是新藏公路上最容易让人反应的地方,再健壮的人,可以躲得过麻扎、躲得过黑卡、躲得过康西瓦、躲得过甜水海,却无法躲过在死人沟一品反应的滋味,有些人甚至因此而丧生,似乎这里充满邪气,也是真正的名符其实。在你走新藏线之前一定会有很多有经验的人跟你提起这个地名。当地人传说1957年解放军进藏先遣部队从新疆进藏的连队曾在泉水沟一夜之间因高反而全军覆没,于是这里就改名叫“死人沟”。
死人沟的住宿条件都差不多,都是住宿、餐馆、修车铺、小商店在一起。要有心理准备晚上非常得吵闹,你可能会被大车司机的高分贝聊天打搅的不行。
住宿建议:山城饭店 平安餐馆。
新藏线上要做的三件事:“死人沟里睡一觉,界山达坂撒泡尿、班公湖里洗个澡。” 俺凑凑合合也算把头一件事做了。
D10 泉水沟(死人沟 K676 海拔5150)-K690无名垭口-龙木措湖-界山达坂(K717 海拔5248)-松西乡(K732 海拔5240),里程:58km,总里程:732km
今天要走的界山大板一带的新藏公路,是地球上最高的公路,要有心理准备。
出发之前,先买几个山城饭店老板娘做的饼子,非常不错,带上做干粮正好。
从死人沟出发沿湖而行,2公里后开始爬坡,坡度中等。我们应该会有两次以上的过水。注意:过水的时候,留意一下水的深度,不要盲目冲刺。
约8km左右弃湖钻进山谷,缓上,再10km左右到达今天的第一个无名垭口:K690。此垭虽是无名,也有5365m的海拔。7km下坡结束,一小段平路后又开始爬坡,坡度中等,有几个回头弯就到顶,K704到顶,海拔5179米,过了这个垭口就可以看见龙木错了。下坡挺陡,沙石路。
K705路碑过了没见到公路交界,走了大概2公里见到K707路碑,这里就是新藏公路新疆和西藏养护分界点,一个很大的牌坊:“西藏欢迎你!”。
过牌坊后有一小段下坡后就开始进入缓坡路段,这里的路碑是5公里一个,很不方便。K715开始爬陡坡,路面全是厚厚一层粉尘状红土,骑行较难。约2km到达界山达坂山顶。
从界山达坂开始,告别新疆进入西藏,阶段性胜利,庆祝一下!
界山达坂是新藏公路的最高点,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段公路。新疆和西藏的分界线就是以此而定,这座高山分开了两个民族,北面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南面是信仰佛教的藏族,翻过这里我们就能欣赏到另一种文化。
到了达坂的顶端,看着连绵不绝的山峰横亘山口,巍峨壮丽,动人心魄。公路左侧树立的一块巨大界碑上写着“界山达坂—海拔5248米”,不远处还有石头堆起的玛尼堆,上面树着木桩,彩色经幡在风中绚丽地飘扬。
过界山达坂下坡路非常短,又开始爬坡,之后就是缓下坡,缓的让你没有感觉到下坡。
傍晚的松西
下午到达西藏境内的第一个乡――松西乡。松西附近是个盆地状的地方,路边有藏名定居点,有茶馆,有武警交通支队一个中队。有个甘肃两口开的小旅店,面条比较贵,15一碗,味道还不错。主要是到这里后,吃什么味道都好,哈哈!松西海拔5240米,喘气是有些困难。
D11 松西乡(K732 海拔5240)-红土达坂(K743 海拔5230)-多玛乡(K829 海拔4600),里程:101km,总里程:829km
早早起床,今天要翻新藏线最高的垭口――红土达坂,并且要骑100多公里到多玛乡,得给自己在路上多准备些时间,早出发,早到。注意:松西乡小餐馆的老板不提供早餐。
松西一出来就开始爬坡,坡度不大,缓缓上升。红土达坂的上升之路非常漂亮,红色的路直指山口。11km左右到达新藏线上的最高垭口――红土达坂(海拔5370)。垭口武警八支队立的牌子“海拔5230米”不知道还在不在咧?&&
& && & 松西一出来就开始缓上,坡度不大,缓缓上升。红土达坂的上升之路果然如资料上所说,非常漂亮!红色的路直指山口。约行11公里,美丽的红土达坂(K743,海拔5230米,新藏线上的最高垭口)呈现在眼前:
离开红土达坂
会经过羌塘保护界碑:(逆流之河就是从这里出发,去独自一人,推一车负重近200斤,历时77天纵穿大羌塘,国内第一人,全世界也是第一个!真给咱中国人脸!)
照相后赶快下山。几公里下坡后就沿着河边的山腰起伏而下,坡度很爽。虽然主道便道都不好走,但是风景极美,享受。K770有一个废弃的道班,可以休息一下。
下山后将出现的是一个盆地。由于有多条便道,所以显得路宽。平直而标准的搓板路穿过盆地,转弯贴着左边的山脚走,绕过一座山后,到达K829的多玛。走便道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离公路太远。
风吹草低见牛羊,--终于又见到羊了......
绕过一座山后,到达K829,多玛乡,海拔下降至4600米。多玛乡的建筑、商铺较多,军车们路过此地常会停下吃点饭。我们一列军车又鱼贯而入,进多玛乡去找饭吃。
多玛在一片湿地中,有黑颈鹤,野鸭等众多鸟类,听傍晚时分的鸟鸣,是十多天来心情最为愉悦的一天!多玛有检查站,要检查身份证和边境证。
今天的路整体来说还是艰苦呢,主要是全程的搓板路而且路程较长,很多路段是沙子路段,几乎找不到便道,只有在搓板上颠啊颠,速度快不了,而且很折磨人。沙子路段要推车,基本骑不了。
多玛手机有信号,记得可以和家人联系一下,报个平安。多玛也有很多的超市,物资蛮丰富的,不过物价和死人沟一样高。请计划好采购了一些干粮。
住宿建议:四川饭店,卫生条件好,老板人也不错。
D12 多玛乡(K829 海拔4600)-K875无名湖-班公措湖(K895)-日土县城(K934),里程:109km,总里程:934km
今天的路程比较长,所以也得早点出发。
多玛出发后1km转过一座山,15km缓上,15km缓下,搓板路。过多玛山口后山口旁有几段便道,比主道好走些,只是便道回主道要费点力气。下山的路搓板挺严重的,不久就见到一个盐湖,四周全是盐碱地,地图上也没有标出名字。
K875到达另一个无名的湖边。过湖后的路仍然起伏不断。下一次岔路口注意是走左边的桥,这里没有指路牌。注意!
K895就来到著名的班公错湖边。湖水非常蓝,有很多的水鸟。
班公错:班公是印度语,意即一块小草地。而班公措在藏语称错木昂拉仁波,意为“长脖子天鹅湖”。湖面大部在我国境内,少部分属印控克什米尔,湖面海拔4200米,湖身东西长155公里,南北窄,最宽处有15公里,最窄处只有40米。这湖呈瘦长形,由东至西伸展全长150公里,南北跨度只有2-8公里,东面三分之二隶属**范围,余下西面三分之一则属于印度。有意思的是,班公措在中国境内是淡水湖而在印度境内则是咸水湖。
沿湖而行,K900爬坡开始。2公里后到达垭口。下坡路陡。K918到达班公错鱼庄。这里已经变成了官方FB的地方,鱼庄已经变成度假村了,住宿非常贵,160元的单间,还什么都没有,留下来?不留?去前方17公里的日土?
出鱼庄后仍然是绕湖,K928离开搓板路,K933终于到达柏油路起点,翻过一个小坡后下到日土县。
啊!柏油路!亲爱的柏油路!
从K194开始K928,全都是搓板路,让人好怀念柏油路。骑上柏油路就像在沙发上骑车一样,爽啊,速度轻松就上20。933处,终于得见柏油路!车行其上,怎一个‘爽’字了得啊!
K934到达日土县城。日土县城挺大的,餐馆,超市很多。日土可以洗澡,条件也不错,终于能洗上一个澡了,从三十里营出来就没办法洗澡。
日土兵站在县城外约3、4公里的地方,K939附近。&&
TA的每日心情无聊 09:41签到天数: 17 天[LV.4]偶尔看看III
D13 日土县城(K932)-日松乡(K963)-拉梅拉山口(K1020 海拔4875)-阿里(狮泉河 K1058),里程:126km,总里程:1058km
今天全程柏油路。90km的上坡,下坡35km。早早出发。
K965,日松乡到了,此处有边检,需要身份证和边防证。
日土—阿里的大巴车,每天两趟,中午12点一趟,下午18点一趟,票价50元。
从日土出来的路基本上是上缓坡,由于感觉非常累,几乎每个小坡都要休息一下,就这样熬着,熬到日松时已经是1130。日松乡没有住宿的地方,只有2家茶馆,但不能住,周围也没有可以住的地方。
从日土至阿里,全程上好柏油路。
今天会路过K1000,这种从零公里开始里程逐渐增加的感觉真好!日土往狮泉河沿线都有手机信号。
下午到达拉梅拉山口,从K1018开始就是拉梅拉的爬坡路段,坡度中等,只是接近山口的路段坡度加大,估计就是2公里左右吧,骑到后期对坡度的感觉有些麻木,这不就是骑行新藏线最希望出现的状态吗?拉梅拉海拔4875米,山口风很大。添加衣服后下坡。在柏油路上骑车就是爽,速度轻松上50。接近狮泉河5km左右,有个检查站,一样要查证,这里的武警是架着枪的哦,千万不要冲卡。
狮泉河是一座现代化的小城,以其所依傍的狮泉河而得名。狮泉河是印度河上游支流,源于冈底斯山北麓,藏语称“森格藏布”,意为“狮口河”。狮泉河(地名)又称噶尔,藏语为“帐篷、兵营”。因为当年旧西藏噶厦政府抗击克什米尔军队入侵时,蒙古大将曾率兵在此处扎营。这里也是阿里地区首府,比日土县大了许多倍,街道笔直,路边楼房、平房错落有致,看上去还算整洁。这座小镇在高原空旷的荒野上显得十分繁华,充满生机与活力。
住宿建议:蓝天招待所。可以到澡堂里洗澡。
D14 阿里(狮泉河 K1058)-沙子达坂(K1082 海拔4730)-昆萨乡路口(K1114)-噶尔河-扎达路口(K1132)-那木如村(K1134),里程:76km,总里程:1137km
沿蓝天招待所门前的路一直走就回到了国道219线。
狮泉河出来后14km开始上坡,不过基本上都是缓坡。我们约在中午时分到达沙子达坂(K1082)。垭口风很大,匆忙下山,坡度很陡,侧风很大,注意安全,有几段侧风几乎控制不了方向。
下坡一值到K1094,都是在两山系间的强对流风区山谷里前行,很可能会遇到逆风。K1114右手边山下便是昆萨乡,在建机场,有茶馆商店,但距离国道有一定距离。
从昆萨乡路口,继续起伏路。K1121又开始爬坡,坡度中等,K1127到顶。K1131.5到达札达路口,右转就可以去“札达土林”和“古格王朝遗址”所在的札达县。那木如村就在不远处的K1134了,加油吧!
那木如村村口要检查边防证和身份证。
住宿建议:村子茶馆。和站长套套近乎看能不能住检查站。
注:从那不如村和巴尔兵站都可以去札达县的“札达土林”和“古格王朝遗址”,时间充足的话,值得去转转!坐车或者包车,3天时间能搞定.。
附:扎达县城及古格遗址游记:
阿里-- 扎达县城,坐大巴(行程三个多小时,票价150元)
温馨提示:阿里发往扎达县城的班车,说是每天中午12点有一趟,但车主常会视情况而定,若人太少,没赚头,便不跑车了。而扎达返回阿里的班车,更是隔天才有一趟,甚至隔三两天,才会有一趟。这里很机动,完全不象内地班车那样准时准发,去的朋友要有心理准备。
,进扎达县城,已是傍晚17时许,司机和售票员人不错,给我介绍了“重庆宾馆”,说干净实惠,他们每回跑车都住那儿,40元/人。决定今晚先在扎达县城住下,打听好各方面消息,明日再去古格慢慢探秘。
& && &扎达县城是中国最小的县城,就那么一条街,街上也没几个人。下车,刚走几步,便碰到骑单车的红衣人,细看,是一青年男子,文静和善的样子,只看面相,绝想不到他在阿里能把车骑的那样彪悍。同是天路骑者,见到感觉很亲切,大家简单交流后,决定一起去找住所。照大巴司机的建议,直接去重庆宾馆踩点,确实整洁经济,价格也如司机所言40元/人,又走了几家宾馆后,我俩一致决定住重庆宾馆。安置好行李,出来找饭店,先解决温饱问题。
& && &参考重庆宾馆老板的建议,去了“山城酒家”,饭不错,点了四个菜,一大盆汤,每人一大碗饭,通通被我俩消灭光!对了,红衣骑者是从云南来的袁鹏,湖南人。
扎达县城有托林广场、有名的白塔、托林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不收门票)。
出寺来,站在托林广场向外望,连绵的土林就横延在远方,如影如魅。扎达县城距古格遗址,仅17公里。
古格王朝,一个最接近天空的遥远国度,一个信仰之乡消逝的神秘荣光!
对于许多人来说,古格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自从1985年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这个消亡了350年的王国的价值。把它和中美洲玛雅文明,意大利的庞贝古城相提并论,三者有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它们都是在文明鼎盛时期突然遭到灭顶之灾,正是因为突然的变故,一切都被保存下来了。在其后的几个世纪,人类几乎不知其存在,没有人类的活动破坏它的建筑和街道,修正它的文字和宗教,篡改它的壁画和艺术风格,它们甚至保留着遭到毁灭的现场。
& && & 古格遗址是一座规模宏伟、面积浩大的高原古城,位于阿里札达肥札不让区象泉河畔的一座高约300米的土山上,占地约18万平方米,现存的遗址是古格灭亡时留下的遗存。最早对这座古城遗址进行考察的是1912年英国人麦克活斯.扬,他从印度沿象泉河溯水而上,来到这里,进行了考察。此后便有探险家、旅行者、摄影家和艺术家们探奇访幽。而真正进行科池考察的是1985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组织的考察队,以他们实地测量,遗址总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调查登记房屋遗迹445,窑洞879孔,碉堡58座,暗道4条,各类佛塔28座,洞葬1处;发现武器库1座,石锅库1座,大小粮仓11座,供佛洞窟4座,壁葬1处,木棺土葬1处。
& && &古格王国最神秘的地方在于,拥有如此成熟、灿烂文化的王国是如何在一夜之间突然、彻底消失的? 今天的古格故地,只有十几户人家守着一座空荡荡的城市废墟。而他们并不是古格后裔。当日十万之众的古格人如何消失得无影无踪?什么样的天灾或者瘟疫使得繁荣富强的古格文明突然间消逝得无影无踪?少量的历史典刊,残缺并且相互矛盾的记载,不仅没能揭开古格王国神秘的面纱,反而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古老的古格,像是一座巨大的迷宫,将西藏西部众多的秘密深锁其中。
& &&&不久前,人们在古格王国遗址的藏经洞里,发现一个纸糊的面具(驱鬼用的),糊面具的纸上竞然是用葡萄牙文写成的《圣经》经文,这一发现立即轰动了整个世界。想当初,当喇嘛们手里拿着撕碎的《圣经》,把它糊成驱鬼用的面具的时候,他们的心中该是多么快意呀。
古桥遗址门票200元,2011年。
扎达县城到阿里(狮泉河)的班车,乘坐的人太少,经常不能准时发车,有时隔三两天才发一趟;顺风车也不太好搭。
去古格的班车,连人带单车收150元(与班车同价),能帮把单车也捎到巴尔兵站,等他从古格玩回来,骑上就可以继续前往拉萨,不用再返回阿里了。也找到一辆去拉萨的E维客,经讲价,单车付50元,人嘛,第一排和副驾的位子是600元/人、第二三排的位子550元/人、最后两排400元/人,呵呵,头一次听到有这样收取车费的,有趣。 我也顺利打听到12点半发往普兰的班车,到塔尔钦100元/人。
& &塔尔钦青年志愿者之家(袁鹏介绍此处,骑车进去却已客满。据说这里的收入会全部用于捐助西藏公益事业):& && &大风雪中独自骑车,漂零之感甚浓。袁鹏推荐的‘青年志愿者之家’(40元/人)客满,任老师也出远门去了近三两天不在家。只得出去继续打听, 最后决定住‘圣地宾馆’(砍价后30元/人)-----因为看房间的时候,发现了楼梯下霞客丁、深圳螃蟹、大宝猪等几个大名鼎鼎的骑友们提笔,象是见到老朋友似的,甚感亲切,当即决定住下。
冈仁波齐:
& && && &是中国冈底斯山脉的主峰,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山顶海拔高度6721米,是冈底斯山脉第二高峰。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普兰县北部。藏语意为神灵之山。
& && & 相传冈仁波齐峰是佛主释迦牟尼的道场。其山体形似金字塔,四壁非常对称。它山形如橄榄,直插云霄,峰顶如七彩圆冠,周围如同八瓣莲花四面环绕,山身如同水晶砌成。岗仁波齐并非这一地区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加上特殊的山形,与周围的山峰迥然不同,让人不得不充满宗教般的虔诚与惊叹。每年来自我国各大藏区、印度、尼泊尔、不丹甚至西方的朝圣队伍络绎不绝,使得这里的神圣意味不断得以体现并加深。
& && & 冈仁波齐峰经常是白云缭绕,当地人认为如果能看到峰顶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情。
& && & 在佛教徒的心中,冈仁波钦就是佛的象征。千百年来朝圣的人们风雨兼程,艰难跋涉前往转山。他们认为,一生中只要到神山朝圣一次就算完成一件重要的善功。据说,朝拜冈仁波钦,转山一圈可洗去一生的罪孽,转十圈可在轮回中免去地狱之苦,如果转上一百圈则在今生便可升天成佛。每逢马年,朝圣者更是蜂拥而至。据说,佛主释迦牟尼生于马年。在佛的本命年转山,转一圈等于十三圈,会额外增加十二倍的功德。在朝圣者的人群中,西方游客屡屡可见,是有感于神的威力而情不自禁还是一种虔诚的信仰?我们无法评说。但是我们可以这样肯定,无论任何人到了此地,感受此情此景,都会被感染,都会被震撼,都会情不自禁。
 & &据说佛教中最著名的须弥山也就是指它。据《佛学小辞典》:须弥,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
& && & 相传佛教的高僧Milarepa与苯教的Naro Bonchung以法力的高下来决定谁有权住在冈仁波钦和玛旁雍措。先在圣湖比试,Naro Bonchung一步就跨过了圣湖,Milarepa则用身体盖住了整个湖面。又比试转山,两人从相反的方向开始,结果在Doma La山口相遇。接下来的魔法比试仍然不分高下,Naro Bonchung提议在十五月圆那天首先到达冈仁波钦峰顶者为优胜。太阳升起以前,Naro Bonchung站在一面鼓上飞向顶峰,他四下张望看不到Milarepa,心存狐疑,没有全力前行,而是到处寻找Milarepa的踪迹。当第一缕阳光照在冈仁波钦峰上时,Milarepa乘着光线一下子到达峰顶,Naro Bonchung 惊的从鼓上摔了下来。Naro Bonchung不无嫉妒地说:“你赢了,你有权拥有这片圣地,我只请求这儿有我居住的权利。”Milarepa答:“看在佛面上,就让你住这么吧。”说罢,抓一把雪撒在东面的山上。从此那山便成了苯教的神山-本日山。
   印度人称这座山为Kailash,也认为这里是世界的中心。印度教里三位主神中法力最大、地位最高的湿婆,就住在这里。而印度的印度河、恒河的上游都在此发源,所以,现在在冈仁波齐见到大批的印度朝圣者就不奇怪了。&&
& &&&转山是来自不同地方的朝圣者最常采用的方式。冈仁波齐转山全程 52 公里山路。据说佛祖释迦牟尼的生肖属马,马年转山一圈相当于其他年份转山13圈,且最为灵验,也更能积功德。所以每逢藏历马年,转山的朝圣者最多。在藏历4月15日斋会之日转山,其功德远胜于平日,因为这天是释迦牟尼处胎,成道,涅磐之日。2002年是藏历马年,藏历4月15日是公历0526,这可能是最近很多年这里最热闹的时候了。据说转1圈可以消除罪恶,藏民一般以3圈为起点,转满吉祥的数字13圈则获得转内道的资格。而转够108圈保证立即升仙,完全洗脱你前生后世的罪孽。
& &&&转山绝对是值得的,即便你不是佛教徒,因为转山的感觉和到神山来走马观花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 &&&佛教徒的路线一般有两条一内围和外围:内圈是绕山南侧的因揭陀山的小环山路线,外围是以冈底斯山为核心的大环山线路。外线徒步需3天工夫,磕长头则需15天-20天。绕神山外围一周的距离是56.5千米,藏传佛教徒和印度教徒顺时针转,而苯教徒则是按逆时针绕行的。
& & 抛开宗教意义不说,这座佛教第一神山冈仁波齐的景色非常壮美。金字塔般的冈仁波齐峰和纳木纳尼峰遥遥相对,静卧在雪峰的摇篮中的巴噶平原仿佛飘在云端。尤其在黄昏的时候,景色之美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即使你不是佛教徒,当你沿着千百年来无数人踏过的转山小道从神山的脚下走过时,也会有一种在历史中游荡的感觉。而当你历尽艰辛,完成转山以后,心中那种幸福的满足感更是无法形容。
冈仁波齐转山图(转完山之后才从网上得此图,之前未做功课,是以有第二天讨饭一说):
& && &&&今天我们的行程计划是从A点--C点,C点有芝热寺,也有食宿点。
D15 那木如村(K1134)-无名垭口(K1141 海拔4650)-江布村-新扎达路口(K1189)-巴尔兵站(K1192)-索堆村-加拉山口(K1217 海拔4810)-门士乡(K1252),里程:118km,总里程:1252km
一出村就开始爬山,爬山开始时路段还是有点陡。位于K1141.5的无名山口海拔4650米。K1189到达新札达路口,K1192到达巴尔兵站。
过午2点左右可以到达巴尔兵站。巴尔兵站外有很多藏族的茶馆,有些可以提供住宿。请根据时间情况和自己的安排决定是否住宿。注意:巴尔物价很贵,有点心理准备。
我们可以在兵站外的茶馆要上一壶酥油茶,就一盒方便面,慢慢享受长途旅行中从未有过的酥油茶就方便面的午餐。茶馆里有好多藏族汉子,挺彪悍的,都在这里喝茶。大家虽然语言也不通,但可以半比划着说笑。
午餐后继续上路吧!
巴尔兵站出发就是爬坡,不久就到达索堆村,这里也有很多藏式茶馆,可以住宿。一路柏油,过巴尔兵站后有少量石子路和一截过水路,路况较差。
加拉山口位于K1217.5,经幡非常小,就栓在限速标志牌上。下山坡度不大。
接近门士乡的路有些起伏,不过基本是平路。路边的草场越来越大,牦牛也渐渐多起来了。
门士乡有很多餐馆,多为兰州风味。住宿有两家藏式旅馆,大部分房间为多人间。
TA的每日心情无聊 09:41签到天数: 17 天[LV.4]偶尔看看III
D16 门士乡(K1252)-K1256无名垭口-K1286无名垭口-塔尔钦村路口(K1304),里程:52km,总里程:1304km
门士乡出发就是爬坡,坡度中等。K1256垭口海拔4660米,过山口后下坡路段不长,后有几段陡坡起伏,好在不长。经过这几段短的起伏后,进入平路路段。风景也越来越好了。门士乡到塔尔钦路段感觉是新藏线最美的一段,笔直的柏油路,两旁是雄伟的雪山。
下午时分到达K1286处的垭口,坡度很缓。近5点的时候,我们到达塔尔钦村。
注意:塔尔钦路口没有标示,只是路边的一个岔路,还是土路。问路时问“塔尔钦”,不要用“大金”或其他的名字。
塔尔钦村离路边4km,这里已经是风景区,进去要买门票,如果不转山的话,可以试着和卖票的沟通,压身份证,不买票,但明天10点前得出来。塔尔钦的门票很贵哦,200元/人。
冈仁波齐神山在国道219的东侧,塔尔钦村是转神山冈仁波齐的入口,村子就在雪山脚下,很美。塔尔钦村住宿、餐馆、超市均较多。
D17 塔尔钦村路口(K1304)-巴嘎(K1343)-霍尔乡(K1384),里程:80km,总里程:1384km
颠了4km土路后,回到柏油路。塔尔钦村路口出发后基本是平路。巴嘎是普兰的岔口,右转普兰,直行霍尔。过巴嘎后,搓板路重装上阵,里程碑又是5Km一个,不方便啊。
路况小搓板,右边是圣湖,雪山那木纳尼,左边冈仁波齐,真是新藏线最美的路段。
接近霍尔,路况变为大搓板加碎石,辛苦。
今天到达霍尔的时间可能会很早,不过因为明天要爬马孜木拉山,会很辛苦,今天就安排自己好好休息吧。
霍尔乡新街上有很多餐馆和旅社,条件还行。
D18 霍尔乡(K1384)-玛旁雍措湖景区售票口-达亚热乡岔口-公珠措垭口(K1430)-公珠措湖边(K1439),里程:55km,总里程:1439km
注意:霍尔出来要带够两天的淡水和干粮。
出霍尔就开始爬缓坡,一直上升,霍尔乡出来2km后到达玛旁雍错景区的售票口,右转去圣湖,左转继续往马孜木拉山。过了景区的口,这段路基本一直爬缓坡,有几个坡坡度相当陡,好在都不长。今天的路前段还算硬,虽然搓板,但相对好骑一些。
一直缓慢的攀爬中,中午时分到达亚热乡岔口,左转亚热乡,直行往公珠错。到达42km左右,坡度开始加大,4km爬公珠错垭口。下坡路段坡度不大,缓下。下坡路段结束后,又进入碎石搓板路,路况较差。
距离霍尔约55km时,路边公珠错湖边有废弃的房屋。不选择了,当然扎营了。
房屋边有很多水井,都已经干涸。旁边有一些干涸的河道。你终于明白为什么房屋会废弃了。没有淡水,就无法生存。
晚上无所事事,可以散步到公珠错边,一尝,果然是咸水湖。公珠错距路边约3km。
天黑后,可以看满天的繁星,真美!
注:公珠错土屋手机有信号。
D19 公珠措湖边(K1439)-马孜木拉山山口(K1465 海拔5225)-达普兰宾馆(K1485)-马孜木拉检查站(K1490),里程:51km,总里程:1490km
早餐方便面,由于要翻新藏线狮拉段最高山口,早一些出发。10点钟,到达11公里处,路旁有两座房子,见房子旁有狗,应该有人居住。11点,过桥,过了桥就是爬陡坡的起点,爬坡起点位于K1450处,这段坡度较陡,爬马孜木拉山的爬坡分两段,第一段到顶后有一个小下坡,到达鞍部,接着爬第二段,这段坡度才开始的部分也很陡,这已经在5000的海拔了,辛苦。
12点半到达马孜木拉山山口,山口位于K1465处,海拔5225米。风很大,停留不长时间,立即下山。
马孜木拉山下山路段挺爽,坡度陡,得注意安全。2点半左右到达普兰宾馆,这里离马孜木拉检查站还有5km距离,继续前往检查站。路边有一条清澈的河流,一直沿河而下就到达马孜木拉检查站。离检查站一公里处有茶馆,过,直接到检查站,2点半到达检查站,投宿检查站旁的四川饭店吧,或者半路扎营不?
注意:马孜木拉检查站的检查非常严格,没有两证(身份证,边境证)不可能过这个检查站。
TA的每日心情无聊 09:41签到天数: 17 天[LV.4]偶尔看看III
D20 马孜木拉检查站(K1490)-拉若铁桥-帕羊大桥-帕羊(K1600),里程:110km,总里程:1600km
马孜木拉检查站早上很繁忙,听住的地方老板说,常常排队一两公里,到时候去插队是很困难的。不然会耽误很多时间。所以,早点起床出发!
马孜木出发后这段路基本是平路,路况碎石搓板。中午时分到达拉若铁桥,有很多的帐篷茶馆,也有盖好的房子。
红土路段开始于K1565,和沙石路段一样,搓板路。
过帕羊大桥后,红土路段结束,开始沙石搓板路。
帕羊位于K1600附近,是一个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到神山的旅行团都在这里歇,很多人。住宿比较紧张。
D21 帕羊(K1600)-朔格拉山口(K1622 海拔4770)-新仲巴县城(K1676),里程:76km,总里程:1676km
帕羊出发后17km,开始爬朔格拉山。帕羊出来的路基本是沙土搓板,骑行有些费力,路旁牧民的房子很多,你会不断的被狗骚扰。
帕羊狗多,真是名副其实。“见狗别乱跑 ”,这条经验很重要,越跑狗越追,调好合适的档位,慢骑,让狗不要感到有进攻性,它就在你托包后面追,低头注意狗的位置,因为有托包的阻挡,狗不好下口。必要时左右移动单车,把狗阻挡住。一般狗追200米后就不追逐了。
朔格拉山爬坡路段坡度中等,部分地方还有些陡,但不长,只有5km左右。山口海拔4770米。
今天36km左右有一个村庄,村庄里有商店。过村庄后开始爬第二段坡,这里好像进入了沙漠路段,到处是沙丘。坡度中等比较持续,还是有些辛苦。
无名山口位于今日里程的41km左右,在一个沙丘的顶部,海拔4770。下山后就进入起伏路段,在地图上看,旁边的河就是雅鲁藏布江,一直在河边起伏。这段起伏路段,非常起伏,辛苦。
新仲巴的路口没有之路标记,靠左的土路就是往新仲巴,可以远远的看见新仲巴城。右转继续219国道。
新仲巴距离219国道5公里,县城很新,条件不错。建议住宿渝州旅店,老板不错,房间大,有电视,30元。新仲巴可以洗澡,上网。推荐休整一天。
D22 新仲巴县城(K1676)-老仲巴山口-老仲巴-突击拉山口-久嗄村-拉藏乡(K1754),里程:78km,总里程:1754km
新仲巴出城又是柏油路,真开心,不过只有5.7km。接着就是沙石搓板路,路况基本是平路,就这样颠簸着前进,2小时左右到达老仲巴山口,爬坡路段1公里左右,坡度中等。坡顶是一个寺院。过山口后下坡即是老仲巴。
老仲巴有不少藏族茶馆可以住宿,汉族餐馆好像只有一个。老仲巴的条件没有新仲巴好,个人以为从国道边多走6公里到新仲巴还是值得的。
再两个小时后,来到41.5公里处,这里就是突击拉山口的爬坡起点,坡度中等,有小段较陡。4km到达突击拉山口,海拔4909米。
久嘎村没有见到商店或茶馆。
之后的路段沙土路较多,骑行颇为费力,辛苦。
拉藏乡有两个比较大的藏式旅社,一个叫“冈底斯山”,另一个叫“扎西茶馆”,条件都还不错。扎西茶馆的大堂非常漂亮,晒着太阳喝着酥油茶。惬意。
拉藏有一家汉族餐馆和一家超市。
D23 拉藏乡(K1754)-32道班(废弃)-大吉岭寺-大吉岭乡(k1820)-萨嘎县城(K1846),里程:92km,总里程:1846km
拉藏出来的路小起伏,不一会有一条河出现在路的左边,中午时分到达32道班,已经废弃,道班建在大桥边,房子已经没有顶,只剩下四面墙。
过桥后往左,在一个干涸的河道边骑行。下午2点左右到大吉岭寺的路牌。
大吉岭寺位于路左边的半山腰,坡度很陡,要离开国道。再一小时后到达大吉岭乡。
大吉岭乡有很多藏族茶馆,可以住宿。
下午五点到达K1835处,这里是爬坡的起点,坡度中等,而且不长,30分钟后到达垭口,垭口海拔4818米。
下山的路很陡,不一会就看见萨嘎县城。
萨嘎县城就在山谷里,蛮大,一路下坡就来到萨嘎县城的丁字路口,右转进县城。
萨嘎县城可以洗澡。有银行。
TA的每日心情无聊 09:41签到天数: 17 天[LV.4]偶尔看看III
24 萨嘎县城(K1846)-K1878道班-库拉山-22道班-切热乡(K1937),里程:97km,总里程:1937km
从萨嘎县城出发,要过检查站,参考马孜木拉检查站的经验,还是要早一点出发为妙。
萨嘎出来第一个里程碑K1848,路况沙石搓板路,搓板不大,路还算硬朗,只是在河边有点起伏,之后就一直爬缓坡,到达K1878处,这里有村子和茶馆,有道班,估计可以住宿。
缓坡路段的中间有一两段陡坡,挺陡。中午时分到达库拉山山脚。
从萨嘎出来基本就是缓上坡,一刻不停歇。看着库拉山之字形的盘山路,要不要崩溃一下?
库拉山的盘山路很曲折,部分路段坡度有点陡。库拉山垭口海拔5101米,拍照后下山。下山路段很爽。
22道班,这里有很多的餐馆和旅社,汉族餐馆不少。请根据到达时间决定是否停留或者继续前往切热乡。
22道班出来一会,柏油路(K1912)如期而至,再次骑在柏油路上,爽!这段路基本是平路和缓下坡。
到达切热乡可能会有点晚。切热有两家藏式旅社,都叫自己XX宾馆。切热没有汉族餐馆,但有两家超市。
D25 切热乡(K1937)-索比亚拉山口(K1950 海拔5098)-无名高原湖-结拉山口(K1988 海拔4936)-拉聂村(K2001)-桑桑镇(K2030),里程:93km,总里程:2030km
切热出发的首个里程碑是K1941。一出切热差不多就开始爬坡,坡度中等,接近坡顶是有一些陡,K1950到达索比亚拉山山口,山口海拔5098米。
下坡路段很爽,柏油路上是非常过瘾的,但要注意安全,弯度较大。
快中午的时候到达一个高原湖边。湖位于路的左边,不一会右转沿河进入河谷,一直沿着河前进,这条路的里程碑开始有意思了,基本进入生日的年代范围,一定要到自己生日的里程碑那里照张相,这样好有纪念意义。哈哈哈!
过K1980后,基本进入爬坡路段,按例开始较缓,后面变陡。结拉山口位于K1988,海拔4936米。
下山依旧很爽的柏油路,一路下坡来到K2000公里处,整数公里处留影,继续前进到达K2001处的拉聂村,有茶馆,在茶馆里解决午餐,方便面+酥油茶。
从切热出来后80公里,再次进入搓板路段,这里开始修路路段,不断的离开国道进入便道,便道很烂,骑行较困难。
今天到达桑桑镇较早。
桑桑镇较大,有很多的餐馆和旅社,超市也很多。这里也有邮局了。
住宿建议:川辣子饭庄,老板四川遂宁人,电话:。
D26 桑桑镇(K2030)-嘎拉山口(K2040 海拔4891)-嘎日村-帮拉山口(海拔4726)-昂仁温泉(废弃)-无名山口(海拔4375)-达卡嘎镇(K2036)-昂拉山口-雅江大桥-K2140里程碑-拉孜(K2154),里程:124km,总里程:2154km
桑桑出来路就不太好走了,不断的修路路段,不断的上下便道,便道的坡度修的都很陡,辛苦。嘎拉山口海拔4891,上嘎拉山的爬坡路段因为是便道,很陡,骑行确实费力。
下山路段陡,路非常烂,大碎石,注意安全。
嘎日村有茶馆,很多施工的人都住在这里,嘎日村位于桑桑出来17公里处。由于施工的原因,整段路的里程碑都被拔了,只有看单车的里程表。依旧在上上下下便道,个别路段沙子非常深,根本没法骑,推车。
帮拉山爬坡起点位于26km处,2km上坡的路。由于依旧是走便道,开始爬坡的路段坡度超陡。帮拉山的经幡就是在山口的大豁口横拉了一条。
昂仁温泉已经很破败,估计温泉已经废弃了,不过有茶馆。最后一个爬坡路段,有2公里,山口海拔4375。这个小山口也有经幡。
快中午的时候到达卡嘎镇。
卡嘎出来的路就非常糟糕了,依旧上下便道中,而且路况很糟糕,开始有过水路段。卡嘎出来3公里左右,进入爬坡起点,坡度中等,爬坡路段5.4公里。9点钟到达昂拉山口,这里是新藏线最后的一个山口啦,过了这个山口,就说明艰苦路段的结束。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过了昂拉山口,大规模的修路路段开始,国道封闭施工,车辆就在国道边的河道里行驶,很多的过水,路非常泥泞,路况差,骑行非常辛苦。有的过水路段有膝盖深,这些过水路段,贸然骑行还是危险的,建议确定水深后再行通过。
卡嘎出来26公里处,过一个非常漂亮的淡水湖,路段比较起伏,有几段便道的坡度好陡。
胜利抵达G219线终点,K2140里程碑。
2140里程碑右转318国道,中尼公路,往樟木口岸。
继续前往拉孜的路平坦,舒适。
住宿建议:拉孜“宁夏饭馆”。
TA的每日心情无聊 09:41签到天数: 17 天[LV.4]偶尔看看III
D27 拉孜-日喀则,里程:154km,总里程:km
今后4天的路,是行进在国道318上面。
出拉孜平坦,K5026开始爬坡至K5016,有错拉山石碑,山口在K5014处,爬山坡度较大,下山7,8KM,道路开始平坦,K5000处有纪念碑(纪念碑的实际位置还要再往前几百米),一路小起伏到日喀则
D28 日喀则-江孜,里程:91km,总里程:km
出日喀则,柏油路,一路平坦,平均时速可上20多公里.不断有村庄,路边是庄稼,田园风光很美,50KM到白郎县,西瓜不错.快到江孜县城时公路右边有一景点:帕拉庄园—最后的奴隶主庄园。91KM到江孜县—英雄城。一路电话有信号,江孜有网吧!县城西边有宗山古堡(红河谷外景地)和白居寺!值得一看!
D29 江孜-浪卡子,里程:107km,总里程:km
出江孜,是刚修好的柏油路,小起伏。沿途田园风光好,村庄不断!大约20千米后正在修路,预计年底修好。到25KM的村庄开始盘山翻山口,27.5KM到顶,海拔4300.顶上有满拉水库.沿水库小下后继续上坡,翻斯米拉山口,31.2KM到顶,海拔4330M.之后下坡在峡谷里前行!几千米后开始小起伏, 65KM有小段下坡进入峡谷开始上坡,77KM处到冰川山口(天气好可见冰川).之后30KM下坡到浪卡子(羊卓雍措)注:后25km柏油路已铺好,几乎不用踩时速30—35
D30 浪卡子-拉萨,里程:158km,总里程:km
一路柏油路,出浪卡子沿圣湖羊卓雍措而行,能感觉到起伏 , 沿湖大约48KM开始上坡翻岗巴拉山,6.5KM到山口(4990M)山口看羊湖很美,下山24KM左右, 12KM至曲水大桥,过桥56KM至拉萨河桥,12KM到布达拉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骑行眼镜怎么换镜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