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公司独家设计的网页设计软件有哪些些?

苹果公司是如何做工业设计的?
按投票排序
被邀请回答这个问题,我也知道的很少,因为媒体很少报道,即使有也是简略介绍,所以无法了解他们具体是如何做的,一些边角料。1997年 Paul Kunkel 出版过一本书 Appledesign: The Work of the Apple Industrial Design Group ()介绍了此前 Apple 的设计,内有大量模型、手绘和产品的照片,这本书也没有再版,我也没看过。在早期 Apple 的工业设计中,来自外部的 consultant 是很重要一部分,至少从一些文章资料上看那时他们设计人员来来往往比较松散,外部设计师做着做着就变成内部员工。Apple 最早的工业设计师是 Jerry Manock ,他是在1977年4月 Apple II 推出9周前被雇佣为内部员工的(Apple II 之后他转正),当然 Apple 已经有一位牛逼的工业设计师 - Steve Jobs,从一开始到现在 Steve Jobs 都是工业设计团队的一员,Apple 产品的外观专利一直都有他的名字。所以那时的工业设计就是他俩做的吧,到了 Macintosh 阶段,Jerry Manock 招了 Terry Oyama ,他有更好的绘图技术。那一时期他们怎么做工业设计,估计情形或流程都比较简单,Steve Jobs 领头,除了牛逼的 vision ,他对工业设计的每一处都很懂只是不会画图, 而那时的工业设计不像现在那么跨学科,所以像 Jerry Manock 和 Terry Oyama 从现在来看的话既是工业设计师也是(机械)工程师。因为就这么几个人,所以流程估计就是绘图(手绘)和试制结合。当时 Steve Jobs 也不时与外面的设计师接触,签合同工,Jerry Manock 等也推荐外部的人,主要是斯坦福出来的,像做鼠标的 Dean Hovey 等,那时原型似乎是唯一的呈现,那些重视原型的设计公司很多都是在 CAD 应用前开始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一代包括之前的设计师,计算机和 CAD 尚未进入他们的教育,模型课是最重要设计表达和实践课程(从 Ive 回顾他的学校时代的一些采访中亦可印证)。那时 Apple 的设计团队看上去很开放和松散,那时还不叫工业设计部,而是非正式的 Apple Design Guild 。Apple 不断与外部设计师的合作,后来有了 Hartmut Essingler 也就有了现在的 frog design,有了 Snow White 。在与 frog design 合作过程中,Steve Jobs 让他们做了很多现在称为概念设计的设计,让他们没有限制地去设计,现在媒体上说 Apple 不作概念设计的意思是指 Apple 不作用来 PR 的概念设计。到了 Steve Jobs 离开 Apple,除了与
frog design 合作终止(追随 Jobs, 或许价格高?Steve Jobs 和
frog design 签订合作开始的月费是10万美元),其他都一直进行,John Sculley 设计专业出身。1989年 Robert Brunner 被 Apple 招募成为工业设计总监,1991年他成立的独立的工业设计部门,他招募了 Daniele De Iuliis(现在还是 Apple 的工业设计师), Tim Parsey 和 Jonathan Ive,Robert Brunner 曾说他的墓志铭是“the guy who hired Jonathan Ive!”(曾对 Ive 三顾茅庐),在他离开时推荐 Jonathan Ive 来掌舵。那一时期 Apple 的工业设计并没有特别之处,流程一般是大量手绘草图到 CAD 到原型,其实现在也是,只是他们走在前沿,而且有 Steve Jobs。另外一点,Apple 现在工业设计之所以让人感到特别,是因为和其他公司作比较,比如 Apple 强调原型、材料和工艺,是因为其他对 CAID 和 CAD 的依赖,这种依赖带来了安逸。实际上 Apple 的工业设计部门很早就开始使用 CAD 了,在 Macintosh "Blackbird" 项目(PowerBook 500),为了对付复杂的曲线,当时一位自学成才的设计师 Ken Provost 就开始使用三维软件,那时 Daniele De Iuliis 是在用 Mac 系统上一款二维设计软件叫作 Ashlar Vellum。而如今在 Objectified 中看到的在 Jonathan Ive 身后的是一组加工中心。Apple 的工业设计团队很小,15人左右(具体不清,有更多数字的说法,但也要看怎么算),团队成员非常国际化,和国内相比较明显区别的是,很多设计师年纪不小但头衔还是设计师( Ive 现在是44岁,对于设计师来说或许可以说是“黄金年龄”,国内虽然发展较晚,但从其他领域来类推的话,40-50岁早就不干活了),大多是老队员, iMac (G3)时的设计师基本都留到了现在( Metropolis 杂志2005年12月说到这支队伍没有任何一人离开)。外观专利的署名上基本是团队,时有差别,比如有的专利某一人会缺席,可以看出他们的团队合作程度,除了插头底座这些小东西,Steve Jobs 是这个团队的一员。那么能让 Apple 的工业设计如此出众,主要在于执行,这包括了它的地位,如果设计在公司没有实际地位(尽管大多数公司会用它来装饰宣传),那它就是常说的“美工”,比如工程师做出个盒子然后让设计师也美化一下,如果设计执行不到位都会陷入这种状态,这在互联网产品设计中更明显(因为分工等因素决定),工业设计相对较好,甚至是工程设计在流程上排在工业设计之后,但是如果没有执行,还是和“美工”差不多,只不过顺序换了一下而已。而在 Apple ,Steve Jobs 直接领导,Ive 是高级副总裁,设计在产品的最早时介入,与各团队无论是硬件和软件无法想象地紧密合作(和工业设计师团队一样,其他部门这样的老团队很多,试想这样一个不断创造牛逼作品一起合作10-20年,那种默契程度会是怎样的情景),执行的程度也超越一般人的想象。Steve Jobs 说过“Design is not just what it looks like and feels like. Design is how it works.”真正去执行的人并不多。---【补充】():原答案写于 2011 年 2 月 28 日,在这之后,陆续会有一些报道及事件涉及关于 Apple 如何做工业设计的内容,主要有两份。一个是 2012 年的苹果诉三星专利侵权案,全程报道可见:官司透露出的信息,与工业设计相关的主要有两部分,一个是内部的流程,并不是全部流程,而是内部对方案的评选和定夺上,比如早期 Steve Jobs 参与的发想: 设计师内的点评: 可以发现从流程上来说并没有特别之处。第二个就能显现 Apple 的工业设计的特别之处,那就是通过官司透露出的大量的模型和设计,仅靠这部分材料就足以感到震惊,所以可以说 Apple 做工业设计并不是靠特殊的流程,而是大量的认真详尽的工作,从这些模型方案到最终的产品,这里面有一段鸿沟,从我们的角度去思考,那么连接起方案和最终产品依然是大量认真的工作,以及团队的合作。另外一个就是不久前 Co.Design 的一组系列报道: 里面涉及了一些工业设计团队内部的信息,比如自 Jony Ive 在 1996 年领导工业设计团队之后,只有两人离开(其实在苹果三星专利案发生后还有一人离开),三人逝世。里面也介绍了一些关于神秘的工业设计工作室的情况: 一个很酷的机密的工作室,包括 Jony Ive 的办公桌等。另外这组报道也能窥视到工业设计团队的内部结构,即一个凝聚的团队而且 Jony Ive 作为领头人的角色(包括公司政治之类)。到现在 Apple 公司也发生了一些人员与结构的变化,包括 Jony Ive 同时执掌界面设计,设计团队内部会有一些改变,因为此前 ID 和 HI 两个团队是没有交流的,比如通过 Co.Design 还有最近《纽约时报》的 And Then Steve Said, ‘Let There Be an iPhone’ ( )可知道 iPhone 的开发,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是通过 Jony Ive 一人(或仅几人)连接起来的,其他工业设计师设计时并不知道软件界面是怎样(只是这张贴图:)。在各团队合作方面,今后可能会有改变。就如我在这个问题()中的回答中提到这样,Apple 的设计一个显著特点,尤其是近几年,那就是其设计的累积性,也就是你如果没有经过类似 Apple 前期的设计累积就很难设计出现在的几个设计。所以,总结起来,Apple 如何做工业设计,一个简单的回答就是:一个一起工作近 20 年的团队(也就牵涉到成员的年龄段,处于黄金时期),通过大量的认真的详尽的工作积累起的设计实力,通过其他团队紧密合作,取得最终出色的设计成果。另外,了解 Apple 与 frogdesign 合作时期的详情,可以阅读 Hartmut Esslinger 将出版的《KEEP IT SIMPLE》,frogdesign 网站有一章可供阅读:
(尽管各位资深研究者应该都已经看过了,但我还是为不知这部纪录片的大多数人介绍一下:)纪录片《Objectified》中有腼腆大叔 Jonathan Ive(苹果公司的工业设计 Senior Vice President)难得的一两段采访,他一边摆弄面前的零件和产品一边讲述着苹果的工业设计理念,下面摘录一些片段:不断思考一个事物为何是现在这样的(不受思维定势限制,理性思考产品一切细节的意义);关注材料(他用了“material”这个词,而两个例子是显示器组件),以及与材料相关联的形态(包括 iMac 最初使用 CRT 显示器所以依从显示器的形态,而后来改用 LCD 面板于是改为平板状);关注用户在物理上是怎样和产品“连接”的(iPhone 的一切都顺从于它的显示屏);让设计的结果看起来像是未经设计的,像是必然的结果,像是自然而然的(“getting design out of the way”、“inevitable”、“undesigned”……);强烈关注并革新制造过程,简化部件,不吝惜花费大量精力并使用尖端的工艺去制作绝妙的部件(从 iMac 面板中切割出两个键盘框架,Unibody,以及为了制作 Unibody 而投入了大量精力去设计数控机床的夹具);思考产品中各个部分的重要性高低,排除它们对用户不必要的干扰,花费大量精力去让一些特性不那么明显,而不是让这些特性去高调地昭示自己的存在(比如 MacBook Pro 的睡眠灯,“a calm and considered solution”);强迫症(“obsessive”,腼腆的 Jonathan Ive 说到这点时居然忍不住笑了,太欢乐了);在如今这个设计与制造全球化的时代,设计师和最终产品之间的距离增大了(“remotely”),这时更要着力避免设计出的产品和用户之间有距离感(避免那种“too easy and too superficial”的感觉)。
一本书《乔纳森传》里面说的非常详细。如果只关心苹果的从后半段看即可。这个是乔纳森时期。前半段主要是frog design主导,这个看frog design创始人艾森林格传记《一线之间》。互联网上的资料永远没有书里齐备啊。提问者是也想仿照这种设计主导的商业结构?国内不可能吧~~~
从人机工程学出发,在材质上创新。从概念到现实。感觉大致是这样。能把概念具象化,应该是一次大革命。所以改变世界。。哈哈小女子拙见
工业设计,不是问的谁设计的啊
每个公司都要有一个团队的设计师来设计产品和界面,很多规模不大的公司想改变产品的设计,令茶产品更好,但是一个设计师并不能做到什么,因为一个设计师没有团队的创意激发和意见“头脑风暴”根据上面的资料,可以看出一份好的设计需要大量的修改和时间来令设计更完美,这对于单个设计师来说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工作量就已经很难了,所以设计师都要有一个团队,Apple的设计师也是团队的积累,才有的结果。
只知道一点点,一个产品的工业设计团队呢,分ID(ideal design ),PD(product
design ),SQE,SBE等等。ID,提供一个设想,并出产品3D图,这期间应该会请上面Leader核准的吧,哈哈,然后就是设计工业制造的了,就是剩下的小将们的活儿了。嘿嘿,貌似ID很牛的,我就听说的一位之前还设计法拉利的什么跑车(本人是小小市民,没见过大世面,所以觉得很牛了)其他工业制造的就简单了,塑件归塑件,金属归金属,大体这么分,细节不讲;国内的话,差一点的就是直接拿个产品出来,交给所谓的ID,出图然后制造。类似模仿;好一点的也是有自己的设计,但是,其实刚从简单的3D图,你就知道差距不是一点点了。凑合看看哈。
楼上的答案很齐备。现在随着苹果内容的东西不断披露,很多细节也都有相应的探讨,附上一篇最新文章,聊以解闷。[132345]apple风格软件公司网页设计
开始时间: 12:35:00
结束时间: 11:37:00
页面加载中...
该项目已圆满结束,悬赏金的80%已付与中标者。
一、基本情况
上海凯硕软件有限公司,主营餐饮管理软件,公司网址:,现网站的整体风格觉得过于普通,所以本次改版的目的如下:
1、& 改版整个网页风格,使之更时尚,科技感更强;
2、& 公司即将推出iPAD和iPOD点菜系统,所以需要加入iPAD点菜系统的展示;
3、& 现网站一个最大的亮点是我们有一个价格核算系统,当客户登陆我的主页的时候选取餐厅的基本资料的时候,就可以核算出该项目的预算金额,这个功能很受客户的欢迎,也是我们网站的一大特色,所以需要保留,但在界面和内容上需做大的调整。
二、设计要求
1、美工!美工!美感是首要的,否则就没有必要改版了;
2、能开发公司现主页的核算系统,公式我们会给出;
3、网页风格:apple,需充分体现苹果的精髓,简洁、大气,图标、模块化图形界面;
4、涉及的页面:首页及各栏目一级、二级页面;
5、网页需适应不同浏览器访问需求,ie7-ie9,
safari, chrome等;
6、设置不同餐厅类型的底图,进入不同案例分析就显示不同的底图;
7、网站页面可以做中英文切换
8、参考网站:
三、网站栏目:
1、智能报价(主页):选餐厅类型、面积、收银台、吧台、厨房部门,推荐方案和高级定制;
2、iPAD点菜:界面苹果的ipad介绍页,上面大图滑动展示,下面小图加模块介绍功能;
3、iPOD点菜:与iPAD同;
4、案例分析:先选择餐厅类型,然后逐个进入介绍不同得方案和不同的代表客户,每种选一个;
5、客户名录:用原客户名录,做成类似电影字幕滚动的效果,原滚动效果没有修饰,不美观;
6、会员中心:做一个会员登录的窗口:企业用户、个人用户。详细功能暂不开发
7、设备展示:ipad、ipod、打印机、服务器、触摸屏、触显、点菜机(后台可以自行添加修改)
8、关于凯硕:公司介绍和大事记,借鉴苹果的历代产品的演示图
9、联系我们
注:餐厅类型:中餐、西餐、酒吧、海鲜酒楼、火锅、中式快餐、西式快餐、日本料理、韩国料理、自助餐、面包甜点、咖啡、茶馆;做成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矩形(图标+名称)
四、考核标准
请设计以下3部分内容进行投标:
1、& 智能报价页(主页)(框架请见附件)
2、& iPAD点菜系统页(框架请见附件)
3、& iPAD图片展示,替换原网站主页的flash
以上工作完成并经我方审核通过后,确定中标合作关系后,我公司将支付部分预付款正式开始建设,整站验收合格后支付剩余款项。
五、设计须知
1、设计作品一经采用,所有权、修改权和使用权均归我方所有,设计者不得在其他任何地方使用该设计作品,包括进行修改、组合、应用等权利,否则构成侵权,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设计方法律责任的权利。
2、一旦中标, 竞标人须先把中标作品的全部页面与源代码、源文件提供我方,经我方验收收再进行佣金交割。
3、在网站运行后,如发现有设计漏洞、错误,中标人应积极配合调试修改。
4、设计方作品如果中标,设计作品一经采用,所有权、修改权、使用权、发布权等均上海凯硕软件有限公司所有,设计者不得在其他任何地方使用该设计作品,包括进行修改、组合、应用等权利,否则构成侵权,上海凯硕软件有限公司保留依法追究设计方法律责任的权利。
好评:100%
时间财富网提醒:
近期由于有人冒充雇主联系威客,叫威客先打款可以使威客中标,请大家警惕,千万不要上当受骗,真正的雇主是不会叫威客打款的。
一一 更多行骗手段请查看
创意多 数百万专业人才提供创意解决方案
成本低 比线下交易价更低更安全方便
效果好 网上找创意,关注量大
无方案 可退款
满意后 再付款
¥100元 ¥50元 ¥3000元 ¥800元 ¥3000元 ¥50元 ¥200元 ¥2000元 ¥6000元 ¥9000元
温馨提示:
1、(仅针对设计类项目)设计时采用CMYK模式的威客,这种形式下保存的图片需要在Photoshop里存储为WEB所用格式,或者转为RGB格式存储。另外上传的图片单张大小请尽量保持
&&&&&在300K以内,像素在800*800px以内。能看清楚即可,中标后再提供源文件。
2、请留意您参与项目的结束时间,以免疏忽错过。请尽量提早上传方案。为不耽误更多威客的时间,客户在有满意方案之时可能提前宣布评标。
3、在未收到本站管理员通知,或还没有正式宣布您中标的情况下,请不要把您的作品(方案)的源文件发给任何人。
等级:提交时间:
等级:提交时间:
等级: 等级:提交时间: 等级:提交时间: 等级:提交时间: 等级: 等级:提交时间: 等级:提交时间: 等级: 等级:提交时间: 等级:提交时间: 等级:提交时间: 等级:提交时间: 等级:提交时间: 等级:提交时间: 等级:提交时间: 等级:
评论加载中...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苹果的产品有哪些「反人类」的设计?
看到大家大多都吐槽了ios控制中心有wifi开关,但没有数据开关的设计,大家能顺便就这个评论下苹果的初衷吗?我的答案: 1. 苹果傻x,下个版本打脸加上2. 苹果认为Wi-Fi可能不安全,应该允许用户快速开关3. 苹果认为数据流量的开关图标不好看(至少是没有wifi图标漂亮),而又不想在控制中心放两个网络相关的图标影响和谐4. 国外数据流量已包月为主,开关流量对他们来说不可思议(比如没有人会设计一个专门用于开关电话接收的功能)
按投票排序
463 个回答
一直觉得 Mac OSX 很好用,直到我尝试完成下面的操作:你能想象为了把这个应用放到那个文件夹里,三个手指在触摸板上左划划右划划,结果那个文件夹却跟抹了油似的荡过来荡过去,就是不让你放进去是何等酸爽的体验么!!!(最右边的项目,是很难很难移动到下一行最左边的文件夹的,反之亦然,鼠标亦然)然而匪夷所思的是,在 iPhone 上,上面的操作却可以轻易完成。看来 Mac OS 和 iOS 在某些细节上,还并没有做到完美地协调统一。=--^-^--=--^-^--=--^-^--=感谢评论区 @ 的提醒:最后说得不对!这个问题在iOS 上同样存在!iOS 中在同一页上不会出现该问题,而是这样:要把主屏幕第二页第一个App(位于左上角)放到上一页最后一个文件夹(位于右下角)时,这个操作几乎是无法直接实现的。当拖动第二页第一个App图标到第一页时,第一页最后一个文件夹会自动被挤到第二页去,此时我们看不到它,而再把正在拖拽的这个App拖拽到第二页上时,被挤到第二页的这个文件夹又会被自动挤到第一页右下角的位置,此时我们还是看不到它!也就是说这个App图标无法被放到这个文件夹中去。(在iOS 8.0-8.3 上测试如此)
难道不是复制粘贴文本吗?你想复制一小段话,妈蛋全部选中,好不容易小心翼翼的选中了手一抖,妈蛋又全选了有时想把自己想用的挑选出来实在太难了~
OS X 菜单栏右上角的系统时间,点开以后是几个万年不会用到的设置菜单。为什么点开时间不是显示日历呢?谁会一天到晚切换“以模拟方式显示”和“以数码方式显示”啊……Windows 7:Linux Gnome Shell:OS X:Yosemite 之后添加了 Today 算是弥补了一点,但是还是很不爽。除此以外,OS X 各种看多时区时钟的地方,都不可以设置一个 UTC / 格林威治时间的时钟,只能用雷克雅未克来代替,感觉很不爽。还有一个必须补上,就是拔下 USB 存储设备必须先“推出”,否则即使读写灯已经不闪了,分区还是极高概率会损坏。有时候把电脑合上盖子休眠了,还要特地唤醒来“推出”磁盘。为何 Windows 已经实现这么多年了的真热插拔,OS X 就是做不到呢……
说明一下,我说反人类并不是指自动纠正反人类,而是自动纠正之后默认选择纠正后的词语,当你切输入法/按空格/按回车后自动给你选了这个词作为输入的这个设计。===========================================没有人提系统输入法的auto correct 吗……你输入一个英文单词,系统给你首选的是经过auto correct的单词,然后你按空格或者回车什么的,直接就给你选这个了。反人类啊!我给朋友微信,问他do u like a mi band,打字一快起来根本不看直接就发出去了,结果一看,发出去的是,do u like a milk band。。。。。歪国网友们也是被这个虐的不行,以至于有人搞了一个网站,叫做。每当有坑爹事情发生,大家都会大喊DYAC并把截图发到DYAC上。===========================================我贴几张图给大家围观围观。*:你给黑蛋儿买啥生日礼物了?#:一个小蝙蝠侠玩具,还买了一个激霸猴~#:是袜子猴!#:自动纠正你大爷啊!*:你竟然给我们的小侄子买了个激霸猴!你真是史上最赞的阿姨了。#:哎哟我笑的不行了。*:我要发到把这个发到DYAC去*:我也想要个激霸猴可以吗~~===========================================#:我艹我艹我艹警察跑过来把我家邻居给抓走了*:我艹为啥啊?#:我也不知道为啥,不过我邻居已经被铐上了而且警察还给他念了他的#香蕉#权利听起来好像还蛮严肃的。*:他的香蕉权利!!???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要笑死了。*:“你有权请一个香蕉,如果你付不起香蕉钱,我们会给你提供一个特别烂的香蕉。”#:哈哈哈哈哈注:banana right是auto-correct之后的miranda rights,就是“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一切将有可能作为呈堂证供你有权请律师如果请不起我们会给你指派一个blabla”那一套。===========================================#:我跟你老爸昨晚第一次摸自己摸了半天#:没摸出来什么好结果,啥都没摸出来。*:哈哈我要笑成煞笔了老妈我不知道你想写啥但是真他妈好笑。#:我日自动勃起!#:自动纠正!!我跟你爸google自己了!没google出啥来!!*:哈哈哈老妈我笑的不行了。===========================================#:兄弟,我刚刚喝了激霸,然后经夜崩了我一脸#:啊啊啊啊我草我说的意思是我喝了可乐然后气泡崩了我一脸。艹艹艹煞笔自动小黄瓜。#:自动小黄瓜!#:上帝甜甜圈!#:草#:我不想说话了。
我是一个超级大果粉,喜欢苹果十年,就连我妈高中都用的Appe II。就在今天,我用单反往iphoto传图片的时候,iphoto提示传输完毕是否删除相机里的照片,我点是,然后相机iphoto里的照片全没了更新照片找回来了,用了数据恢复,从单反里找回来了
Windows 下 iTunes 多年脑残粉丝前来发言。以下吐槽仅针对最新的 iTunes 12首先是这个控制区域,原来它是长成这个样子的:很好嘛,重复播放按钮和随机按钮各司其职,非常合理的设计。很好嘛,重复播放按钮和随机按钮各司其职,非常合理的设计。结果升级到 iTunes 12 之后:我凑!我凑!我的重复播放按钮呢???于是仔细地研究了好一会,可我还是没有找到直到我无意中 对着随机播放按钮 点了一下右键它弹出了这个菜单:我凑...我凑...更狗血的是,当你在重复选项上选中了“全部”或者“单曲”之后...档当裆铛....WTF?!?!?!WTF?!?!?!你什么时候出来的!这还只是其中一个...iTunes 11 之后加入了新的迷你播放器,一个我很喜欢的功能:当时的逻辑是这样的,我把鼠标移到控制区域上的专辑封面那里,点击,就自动弹出了这个迷你播放程序,而且是当时的逻辑是这样的,我把鼠标移到控制区域上的专辑封面那里,点击,就自动弹出了这个迷你播放程序,而且是不会影响到主程序的。升级到 iTunes 12 之后:你把鼠标移到专辑封面上点下去之后...点下去之后...我擦!我擦!那么大一个 iTunes 呢??不见了?!就留个迷你播放程序给我?!?!更狗血的是(嗯我知道这是第二遍),当你把鼠标移到右上角的那三点,打开菜单,选择“前往专辑”这样的选项之后...我艸!你们两个怎么又在一起了?!我艸!你们两个怎么又在一起了?!....感觉 Apple 的逻辑我越来越习惯不来...另外,iTunes for Windows 的帮助:....................................果爹我认错,我就不该用着地狱般的 Windows PC我马上去买 NMB!_(:з」∠)_
MacBook合上后键盘和屏幕是可以接触的。于是打开笔记本后都会发现屏幕上有一排键盘按键的印迹
这货,Magic Mouse,绝对是可以送仇人级别的难用:沉。Magic Mouse 底盘是铝合金做的,装上电池后沉的简直像条船一样。在桌面上滑动感太次,像是底下隔着一堆砂粒一样,摩擦力大且噪音大。手感渣。表面太扁根本无法像握一个鸡蛋那样握住,并且别忘了这个玩意儿有一圈棱角,每次摸到感觉就像在 iPhone 5s 上滑动屏幕边缘返回一样,硌手。Magic Mouse 以整个表面作为按键,按下去费劲且回弹不清晰。接上条,对于用惯普通双键鼠标的人来说,每次点击时,都会有严重的「不安全感」。这是因为由于按键是整个表面,每次按下去时你感到左键和右键都被按下去了。右键不好用,有时能触发有时不能,并且按压反馈不清晰,感觉是按中键结果右键触发了。当然,这个鼠标用的时候就更不要希望能同时按左键和右键了,还没有单独的滚轮键(这点对一些三维设计软件非常重要)由于整个表面同时是触控板,经常容易触发不希望执行的手势。比如浏览网页,向下滚动时忽然横着滚动了一下……按键/触控板的白色涂料涂在按键的底部,裸露在外,指甲从按键与铝合金底座接缝处一抠就能抠掉一块儿。不精确。跟 Adobe Illustrator 简直是「天作之合」:用这么一个分辨率低、不精准的鼠标去瞄准 Illustrator 里只有 5x5 像素大小的手柄锚点,这酸爽不敢相信……还巨贵,一个 Magic Mouse 的价钱够买两个我正在用的灯厂鼠标了,还能剩下不少。我一直觉得这货的正确使用方式应该是这样的:(不过其实还是不好用,因为太沉,拿不了多久就觉得累……)要说优点只有两个:好看,并且不占 USB 接口。总体上看,这是一个不应该出现的产品。但不知道为什么 Apple 自 2010 年到现在就没出一款新鼠标取代之。现在用的鼠标是灯厂的,十分满意,嗯。-居然有人对我的回答专门开了一个问题,那不得不去答啊:-好了别问了,灯厂就是雷蛇。虽然讨厌该厂产品一向浮夸的外观,不过鼠标确实还好用。至于对 Magic Mouse 好用不好用的争议,还是那句话:一切建议皆自传。这篇回答仅供参考。谢谢你们夸人家的手好看啦。不过人家可是有 huge cojones 的纯爷们儿呢~
每次摸到macbook的金属外壳都享受一次电击每次有人给我打电话,我的ipad就跟着凑热闹。我疯啦!拿ipad打电话?我脸没有辣么大!提示升级时设置右上角的“1”无法去掉。我就是不想升级!升了几次级之后我的机子就会越来越慢,就会不得不去买新的了。======================所有问题我早都知道解决方案,多谢各路热心人士
iPhone 一代比一代滑得像肥皂。
快捷键的提示和实体键长得完全不一样 用个电脑还要背转换表苹果是不是傻请背诵并熟记这个表格
有这功能还不如没有···
我倒是觉得苹果的Magic Mouse很脑残…基本上属于很难使用的级别…-------------------------------我是有magic的分割线--------------------------------------------非常感谢大家的赞,我果然不是一个人 %&_&%,既然这样我就在补充一些,或许能方便大家继续讨论:鼠标本身过于平整,高度太低,像我这样的大手点儿的,只能用两根手指捏着它移动(如果我想移动它的话,也可以在设置的调整加速以避免移动鼠标,但是我认为那样也不如直接移动来的方便),所以移动起来不方便,装上电池以后觉得还挺沉的;这样的平整让我总得抬着手进行各种移动操作,横向滑动手指什么的,手部无支撑点,很快会觉得手酸;另外中指和食指摆动起来似乎不会太灵活 =-=,当然如果你的手够软,并且手活够好,请忽略我说的话吧;还有我在Engaget上看到了一个哥们儿在Magic Mouse的评测下面给了5分的最低分,他最后有这么一句形容:Apple seems to focus all their negative energy on making the worst mice known on the planet and then using delightful adjectives like “Mighty” and “Magic” that slowly become ironic. 大致的意思是:苹果像是把自己所有的负能量都集中在了这款地球上最难用的鼠标上,然后再给其贴上诸如 “Mighty” 和 “Magic” 这样的华丽的形容词,显得有些讽刺;(出处:)虽然这哥们儿说话很直接,但是我个人表示同意 哈哈~ 当然,也有很多高分的评论,而且女孩子似乎更喜欢它呢,可能是手小用着会更舒服。@还有一位小伙伴说作图用它会比较痛苦,这里有一篇文章或许可以供你参考: 作者常用的软件是Adobe Creative Suite. 还有同意@的评论。:)事实上我和我的MacBookPro一直是触摸板搞定一切,因为我不在上面打游戏,装了虚拟机也是为了office,虽然触摸板在虚拟机+win8.1的office上会让滚动条滚动过快,但是忍了,毕竟少带一个鼠标出差还是方便了不少。-------------------------------我是有magic的分割线--------------------------------------------哦对了,当你把鼠标就摆在自己的MacBook旁边,不小心让路过的妹子看了一眼,于是并惊呼到:这是什么呀~怎么这么好看呀~是鼠标嘛~哇哦~好可爱~人家也想要一个啊~可不可以教人家怎么用嘛……恩,似乎又产生了新的积极的意义了呢~谢谢大家~
ios下浏览器,各app。选中文本的操作够反人类。我从来没有选中过我想要的内容。
不能批量管理联系人
输入法智能过头了。有时候编辑文本的时候,不能手动的修改想动的具体某个字!比如,我好爱成龙的洗发水广告。想改“成”这个字要先把“龙”字删掉。不能直接选择成字。
看到有人说Mac下没法剪切,其实是可以的。command+C复制后,点击option+command+V即是剪切。除了上面大家说的以外,我觉得iphone上还有一个反人类的小设计:晚上困都困死了,进入闹钟界面后居然还要先点一下编辑,再点一下所选的闹钟才能进入修改闹钟时间……一般操作完就清醒了……晚上困都困死了,进入闹钟界面后居然还要先点一下编辑,再点一下所选的闹钟才能进入修改闹钟时间……一般操作完就清醒了……
说说个人感觉Mac 上恶心得比较直观的地方。1、当我的食指放在鼠标左边我就按不了右键,反之按不了左键。2、Command +Tab 不能把最小化的窗口切出来,很多时候我拿它切换应用除了左上角的标题换了个名字以外什么都没有发生。3、Command +Tab 不能选择某应用多个窗口中的其中一个,而是把此应用下未被最小化的窗口全部调到前台。4、复制剪切粘贴文件,搭配上述第2、3条服用,也是一种全身瘙痒的体验。5、碰到以个把所有文件都放在压缩包根目录下的zip……哈哈哈哈哈哈哈。呐,有些人啃腚要说了你装个别的文件管理工具不就好啦,官方的不好用你装个第三方的XXX不就好啦。是哦你怎么不干脆装个别的系统呢。拿1W5+ 的Mac 来秒杀8K 以下PC 的就消停些吧,前几个星期上班在用一台2012年的iMac,卧槽兼备了笔记本的性能和台式机的便携。这反人类的操作逻辑配合卡翔的硬件折磨得我简直想把自己阉了。相比之下,背着17寸大笔电上下班的痛苦算个姬霸_(:3」∠)_……}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面设计软件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