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是否一年半研究生以上才有用

《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研究》微型课题结题报告发布日期:浏览次数:字号:[
]太仓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微型课题
《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研究》
太仓市陆渡中心小学  俞建琴
  一、研究背景
  所谓预习,在《现代汉语规范辞典》中诠释为:学生预先自学老师将要讲授的内容。诚然,预习是个传统的话题了,但细读,预习的关键词“自主学习”却是新课程中的重点,甚至是灵魂。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而学生作为知识接受者也应该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转变,这样,学生的预习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然而,新课程下的预习,是否真正走向了生本,是否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发现,在日常教学中,其实教师在预习指导中存在很多误区,有的只注重预习内容的数量,有的只侧重预习任务的布置,有的预习要求太模糊。为此,我通过关注成功的预习指导案例和结合自身的预习指导,认为有效地指导学生预习要注重预习的明确性、选择性、多样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二、研究内容
  小学高年段学生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由“知”到“行”,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过程,因此,本课题遵循这一发展过程,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常规预习习惯
  常规预习习惯是指在完成作业后能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感知教材的内容,学会使用利用工具书辅助学习,找出问题或初步解决碰到的疑难问题。
  2.培养质疑预习习惯
  质疑预习习惯是指在完成作业后能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了解教材的内容,学会发现问题,对问题提出质疑和思考,养成带着问题听课的习惯。
  3.培养探究预习习惯
  探究预习习惯是指在完成作业后能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理解教材的内容,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学会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探究和发散思考,养成对问题追根求源的习惯。
  4.培养创新预习习惯
  创新预习习惯是指在完成作业后能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掌握教材的内容,学会主动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对问题深入探究和发散思考,经过比较、分析,形成自己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发表不同意见,养成自主学习、开拓创新的习惯。
  三、研究重点
  1.初级阶段:重点研究培养学生养成“常规预习习惯”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工具书、处理信息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能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感知教材的内容,学会使用利用工具书辅助学习,初步解决碰到的疑难问题,实现近期目标。
  2.中级阶段:重点研究培养学生养成“质疑预习习惯”和“探究预习习惯”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质疑、探究、发散思考的方法,引导学会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发现问题,对问题提出质疑和思考,养成带着问题听课的习惯,实现中期目标。
  3.高级阶段:重点研究培养学生养成“创新预习习惯”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指导学生学会创新思维、分析归纳和独辟新径,形成见解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对问题深入探究和发散思维,形成独到见解,敢于标新立异,发表不同意见,养成自主学习、开拓创新的习惯,实现长期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原则
  1.全体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班级全体学生参与,把每一位学生都作为实验对象,追求实验的整体效果。
  2.主体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论教、以学评教,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及时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帮助、指导学生,使其逐步具备自主预习所必备的素质和掌握预习需要的方法、技能。
  3.科学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坚持以现代教育研究理论为指导,既要严格按照现代教育研究理论指导的程序科学操作,又要坚持从实验研究的班级实际出发,根据小学高年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学习特点,分层次、分阶段的设定目标和建立引导机制,不断创新和丰富实验研究的内容,为实验研究的理论增添新的实践成果和科学依据。
  4.民主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坚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愿,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在“课前有效预习”的养成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感到自尊、自信和预习的成功体验,从而迸发出更大的自主预习积极性和前进动力。
  5.差异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原有预习习惯的基础,制定针对性措施。对学生分层次、分阶段设定目标和提出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促使良好预习习惯的尽快养成。
  6.发展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始终坚持谋求学生终身发展,一是充分肯定每一位学生原有预习习惯中值得发扬的优点和长处,二是诚恳地指出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立足学生终身发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预习的方法,激励学生着眼于未来,努力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课题研究实验的最终结果:
  ★ 经过实验研究和不断探索,形成一套比较完善、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的“课前有效预习的研究”策略。
  ★ 经过实验研究和实践探索,使实验对象——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打下人生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坚实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建立课题实验的现实基础。
  2.文献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 &
  3.行动研究法:及时记录在该问题研究过程中来自教师、学生、教法学法模式等,通过论证确定实际可行的实施策略。 &
  4.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来构建开放的、多元化的、有效的课堂实施策略,并推出一批有推广价值的实施方案和经验。 &
  5.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构建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探索出有价值的研究经验。
  五、研究措施
  在研究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研究的顺利有序有效的进行,在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的基础上,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措施:
  1.实施调查
  (1)调查现状。调查准备,着重做好抓好两件事:一是设定调查的内容,围绕农村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现状设置调查细目;二是定调查方法,根据“简便易行“的要求,按照具体内容,选定最佳调查方法。
  (2)调查实施。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选定具体对象,包括骨干教师、普通教师、新教师不同的调查对象;二是按不同的方法组织具体的操作,主要为调查问卷,课堂观察等;三是清点整理调查材料,查漏补缺,保证调查材料符合课题研究的要求。
  (3)调查分析。在分类分析的基础上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力求报告的现状既全面又突出研究方向法,成因分析透彻明晰,对策建议切实有效。
  2.理论学习
  以新课程理念来引领课题研究,通过参加太仓市语文学科工作组活动、个人自学等形式努力提高老师的理论水平,促进老师的科研素质。阅读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书籍、小学语文杂志、网络搜索等渠道,以电子稿的形式摘录与课题相关的内容,并将资料整理,每学期做好了一份“课题理论学习资料卡”。 每学期在太仓市语文学科工作组中进行一到两次围绕主题的课题沙龙活动。 
  3.反思研究
  结合自己的教学与语文学科工作组听课所思,积极撰写每月一篇教学的随笔,记录下自己课题研究中、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针对教学现状及时思考改进的策略。
  4.教学研讨
  课题的研究与落实,都要通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来实现,也是落实研究成果的主要途径,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课题一直坚持“抓教学,重实践”。
  (1)备课活动。教师在备课时,深钻教材,根据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形式新颖的预习作业(前置性作业)。
  (2)磨课活动。磨课融入常态课堂教学中,同年级教师备课中碰到疑难问题进行探讨,设计好预习作业(前置性作业)解决教学难点,同时更好的为追求高效课堂服务。在校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的语文与作文公开课中,以预习作业(前置性作业)为导航,课堂环节清晰。参加太仓市骨干教师培训班与太仓市语文学科组,到朱棣文小学上示范课,受到听课老师的肯定。
  (3)读书活动。在太仓市骨干教师培训班与太仓市语文生本学科组,阅读《老子十八讲》《教育激扬生命》《教育走向生本》《谛听教育的春天》等。
  六、研究成果
  一年半来,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对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理性认识,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一年半来,学生通过课题研究,改变了原有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从教师设计的作业到学生设计个性化的预习作业这种学习实质的变革,解放了学生的头脑,学生成为课题研究的受益者,他们大胆自信,主动沟通,成为学习的成功体验者。
  1.形成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策略。
  (1)激发需求策略。
  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研究,特别要重视激发教师与学生内在的需求,引导学生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共同创造出和谐、有效的课前预习新天地。
  (2)目标明示策略。
  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研究,教师备课理念的显得更新尤为重要。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任务与价值的准确把握与定位。教师真正从学生的教学实际来设计教学过程,真正达到“师生共振”的理想境界。
  一堂课的目标聚焦于1到2个。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课前明确告之学生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究中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双向提问策略。
  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既体现在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又反映思维的独特性与创造性,它能促进学生思维中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利用预习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在预习中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预习中的问题,设置不同层次的疑难点,逐步提高创设问题情境的层次,学生做到了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体,也有希望达到叶圣陶老先生所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2.形成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练习策略。
  (1)童趣化策略。
  设计预习练习时,我们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开放题,并起了童趣化的名字,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描一描,写一写叫“小小书法家”;照样子,写出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词语叫“变魔术”;划去下列带点字不正确的读音叫“火眼金睛”;按要求归类叫“紧急集合”;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使句子更具体生动叫“锦上添花”……
  (2)综合化策略。
  高年级学生知识积累丰富,但是知识的提取性却相对稀少,导致学生“学习今年忘了去年”这种低效的学习现状。因此,看拼音练习中可以加强同音字的练习;阅读中增加好词好句的积累并学会仿写。
  3.研究者的教育科研能力得以提升。
  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了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提高教育理论和修养,并且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开展阶段性检测监控教学能力,两学期阶段检测名列同年级之首。
  在课题理论学习中,每月对课题相关理论进行学习、摘录;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及时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收获与疑问;撰写教学论文在“师陶杯”与“太仓市年度”课题论文比赛中获奖,撰写的教学设计在江苏省“蓝天杯”评比中获奖。
  七、研究的启发与思考
  作为一个微型课题,实施一年半来,已完成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回顾课题研究走过的历程,一方面,我为课题研究中取得的研究成果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为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许多不足、不尽如人意之处深感遗憾,也更激发我增加勇气、创新思路,从而不断去进行深入的研究。
  启示一:培训与理论学习至关重要
  缺乏理论与专业的培训与引领,我常感觉到有些迷茫。感谢参加太仓市骨干教师培训班与太仓市语文生本学科组,让我的迷茫逐渐拨开,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提高了本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合作、探究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示二:科学合理、趣味十足的预习练习设计至关重要
  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研究中预习练习设计缺一不可,从教师设计的“表格式练习”到“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个性化作业本,学生的学习的热情逐渐高涨,学习的成果向多样性发展,学习能力螺旋上升。今后,我应对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评价机制进行研究,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推向更高处。 &&
主办单位:太仓市陆渡中心小学&&&&&地址:太仓市陆渡镇中市路50号犹江河畔——江西省上犹县第二小学黄平英数学工作室
当前位置:&&
《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具学具整合的有效性研究》
上传: 黄平英 &&&&更新时间: 13:37:53
& &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成果 &结& 项& 报& 告& 书 & 课题名称 《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具学具整合的有效性研究》 立项编号 ______     ggb10-004_  _  ___ 课题类别       小 学 数& 学      负 责 人         黄平英          所在单位       上犹县第二小学       通讯地址       上犹县城文兴路_    &&&& 电&&& 话(办)_(手机)
邮&&& 编         341200           e&mail& &&&&&&&& &&&&&&&&&& 填表日期 &&&&&2013&& 年&&& 3&& 月&& 1&& 日 &&&&&&&&&&&&&&&&& & & 一、基本情况 &
《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具学具整合的有效性研究》
2010年 11月&
2013 年& 3 月 1 日
年&& 月& &日
是否通过鉴定
在项目中承担的工作
上犹县第二小学
课题组织与实施
上犹县第二小学
县教师进修学校
上犹县第二小学
课题实验研究
上犹县第二小学
课题实验研究
上犹县第二小学
课题实验研究
上犹县第二小学
课题实验研究
上犹县第二小学
课题实验研究
上犹县第二小学
课题实验研究
上犹县第二小学
课题实验研究
二、研究成果简介 &
内容提示:该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教学改革方案和实践过程;成果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的特色和重要建树等。该栏目限定在3000字左右。
一、研究背景
数学教具学具被教师们广泛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之中,教具学具以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教具学具在教学中既可以形象具体地表现静态现象,又可以生动活泼地表现动态过程,具有简单直观的效果,利用多种教具学具组合,更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加深印象,并达到活学巧用的目的,以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单调局面。许多老师把课件应用于课堂,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质量。
或许&顾此&就容易&失彼&,在充分掌握和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多数教师对使用传统意义的教具已经兴趣淡然了。由于多媒体课件优势十分明显,音频、视频文件的交叉使用能够让学生听得更清楚、看得更明白,而且省去了板书的不便。这样,无论是平时讲课还是准备优质课,老师们优先的选择是制作多媒体课件讲课。现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层次已经由prowerpoint课件发展到flash课件和静态web课件了。大有&不用多媒体就落伍、就是不合时宜&之势。而没有采用多媒体课件的老师自己也感觉跟不上潮流,低人一等了。而且教育部门对教具的重视程度也随之下降,教具在教学中的意义开始淡化。
教具真的在教学中不再发挥作用了吗?本课题重在探究与解决传统教学具与信息技术两者之间的优点和缺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互相弥补、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具的整合能够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契机,而作为一个新兴事物的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具的整合,有许多方面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索。选择本课题研究,将对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
&& (一)准备阶段(10.10)
&&& 1.组建研究队伍,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小组的人员分工。
&&& 2.制定和论证课题实施方案。
&&& 3.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
&&& 4.调查本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
&&& 5.撰写《本校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与分析》调查报告。
&&& 6.课题组各项目负责人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及课堂教学有效特点,制定实施方案。
&& (二)实施阶段(12.6)
本项研究计划用一年半时间完成(2010年9月&&2011年12月)
第一阶段:实验启动阶段(20010年9月&&2010年12月)
研究内容:
①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及论证工作。
②组建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网络。
③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掌握相关研究方法。
④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课堂教学随机抽查等形式,对有效教学的现状、策略使用情况、教师及学生相关素质及其它制约因素情况作详细调查,积累调查信息,撰写调研报告。
⑤实验教师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进行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
工作分工:
黄平英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及论证工作;
罗燕斌、谢英华、曾文斌负责撰写每学期研究计划、研究工作总结。
第二阶段: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阶段(2011年1月&&2012年6月)
研究内容:
①请有关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学者莅临指导,对课题进行论证,扩大课题的影响。
②学习理论、问卷调查、应用研究,探索各科有效教学的策略。
③案例研究,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结合教学案例,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探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④撰写论文,每学期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不断充实专题文集。
⑤分析数据、收集阶段性研究成果。
⑥撰写中期报告,并有一系列论文发表或获奖。撰写阶段报告和实验研究小结、反思、随笔、论文,收集、整理优秀课例等。
第三阶段:总结深化阶段(2012年7月&&2013年3月)
研究内容:
①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全校加以推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②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③编撰《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具学具整合的有效性研究》课例、论文集。
④进行研究结论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⑤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⑥对实验工作及效果进行评价,整理课题研究资料进行归因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准备工作。并积极推广和应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工作分工:
黄平英撰写课题研究报告,黄箕宪、刘梅艳组织编撰《课堂教学有效性课例、论文集》。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具的运用,直观演示与动手操作相结合,一方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符合儿童思维认识过程的,即从形象思维向推行思维逐步过渡的发展过程,。
&教育学研究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让儿童动手操作学具活动,可以帮助儿童获得直接感性认识,再经过手脑并用,便可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进而培养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生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大脑结构功能,在于不同脑区域能动地联系起来的功能系统的协调活动。如果片面地利用某个大脑半球,会使另一个半球受到抑制,当驱动抽象思维活动的左半球负担过重,而驱动形象思维活动的右半球却负担不足时,就会造成思维缺乏,神经过度紧张,人的个性的和谐发展,将会受到损害。而在数学教学中,让儿童动手操作学具,是有利于大脑功能系统协调活动的。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还有;
&& 1.构建主义理论;
&& 2.多元智能理论;
&& 3.认知结构理论;
&& 4.有效教学理论。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探索并总结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具学具在课堂教学中整合运用的策略,使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具学具的整合能达到二者优势互补,让学生既通过传统教具学具得到感性认识,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学生思维经历由形象到抽象再到概括的过程,使课堂教学形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最终受益于师生。本课题重点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具的有效整合,构建符合我们学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过程中,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运用文献借鉴法、调查研究、经验总结、实验研究等方法
调查法:对传统教具学具存在的弊端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根源及采取的对策。
对比法:分两组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班讲授新课时,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具学具整合运用;对比班讲授新课时,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唯一的辅助教学手段。
&&& 2.实验法:动手制作适合于教学的教具学具和多媒体课件。
&&& 3.研讨法:对实验承担教师进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展开研究讨论。
&&& 4.问卷法:对学生的问卷主要是对多媒体的看法。对教师的问卷主要是听取听课教师对所用媒体、教具和教学效果的看法。
&&&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通过操作揭示教具学具对数学教学的指导意义,总结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具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策略。
6.案例研究法:抓好教学案例研究,从教学案例中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要把听课和评课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和诊断能力。
观察分析法:深入课堂,推门听课,提倡听常态课。听课时既要看老师的教,更要看学生的学;既要看&过程和方法&,更要看&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分析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六、课题研究的特色
1. 追根溯源,寻找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具学具各自的利弊。我们从根源入手,寻找造成课堂低效的原因,为有效教学创造优良的环境。
2.依源治本,研究小学数学课堂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具学具整合的对策。寻找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具学具各自的利弊只是我们的手段,而研究形成整合的对策,促进有效教学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分清本末,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深入分析,形成了一套有理论、有实践的有效方法。
七、实验成果和收获
&经过两年来课题实验研究,一堂堂的课题实验课,一次次生动活泼的教科研论坛,一个个富有思想、蕴含新课程理念的总结交流活动,可产生的效益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表现在:
&1.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倘若学生在此过程中,能知行结合,则此学习效果将会得到明显改观。实践表明,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接触世事较多,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自我的判断是非的能力,在学习方面,只要通过尝试,探究和实践操作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从而获得这些数学知识,深刻而广远,长记不忘,也同时培养了他们自主意识和探究科学的精神。
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具学具的完美结合,令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课堂教学中,只有独具匠心地充分发挥教学用具的作用,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越好,同时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增强学生研究的兴趣,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 3.新课程改革带给我们的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选择,也不是&全盘否定&的&再新生&,而是在&扬弃&中继承和发展。面对新课改我们不能对计算机这一崭新的教学工具视而不见,也不能认为多媒体能够全面代替传统教具而把传统教具抛弃。传统教学用具与现代信息技术之间应是共存互补的关系。
 & 4.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整合策略,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具学具在课堂教学中达到完美结合。
5.构建了新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成效显著。由于该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突破性的飞越,极大地提高了教学实效,学生学习质量有了突破性的提高。我们的研究成果推广到众多的班级,甚至不少兄弟学校多次来我校听课,互相切磋教学改革的新路子,而最主要的是广大家长对我们课题实验的认可,向社会作了很好的宣传。成果形式:2012年课题组负责人黄平英老师指导课题组罗燕斌老师代表我县参加赣州市教学技能比赛获二等奖;2011年课题组指导方颖老师代表县参加市教学技能比赛获二等奖,2011年课题组指导方颖、钟雪艳老师代表学校参加县优质课比赛获县一等奖,2012年课题组指导骆燕玲老师代表学校参加县优质课比赛获县一等奖。年课题负责人黄平英老师代表赣州市名师团送教下乡到赣州全南县、于都县以及本县乡镇受到市、县领导和各校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课题组负责人获得了江西省第一批骨干教师、市第五批学科带头人、县首届教书育人楷模、县教育名师、学科带头人。课题组成员胡宏新校长获县优秀校长,胡春燕老师获赣州市优秀辅导员、市第五批骨干教师,罗燕斌、谢英华老师获县优秀党员,黄箕宪获县优秀教师,曾文斌获县先进德育工作者,刘梅艳获县骨干教师。有11人次在省级刊物发表文章,有17人次在市、省级论文评比中获一、二、三等奖。课题组老师指导学生有29人次参加市、省信息技术比赛及电脑绘画比赛获一、二、三等奖。
三、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
内容提示:预定计划执行情况,课题研究和实践情况,研究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绩和收获,研究工作有哪些不足,有哪些问题尚需深入研究,研究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和建议。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属于教育技术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
在理论上,可以完善学科教学理论和教育技术理论。本课题提出立足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具学具的整合,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将是对数学教学理论的补充,也是对现代教育技术作用的新的诠释,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优化和具体化。本课题将以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互动方式的变革为研究基点,着重探求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具学具的整合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产生的影响、教学原则、教学模式,这些研究成果是对传统学科教学法的继承和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一)实验研究的主要目标。
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并总结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具学具在课堂教学中整合运用的策略,使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具学具的整合能达到二者优势互补,让学生既通过传统教具学具得到感性认识,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学生思维经历由形象到抽象再到概括的过程,使课堂教学形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最终受益于师生。本课题注重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进行实践性的教育研究,在实践中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具学具在课堂教学中整合运用的策略。
研究目标可具体分解为:&&&&&&&&&&&&&&&&&
1.通过研究使参与实验的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能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特点,适时、有效整合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2.通过探索与研究,使本校教师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组织教学,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的地位,依据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活动。
3.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建立的过程中,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通过合理有效的使用教具和学具,养成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熟练掌握传统教具和现代信息手段的融合运用,进一步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5.通过研究,基本构建起以学校校园网为信息平台和信息载体的数学学科资源教育网,并向其它学科领域扩展,达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目的。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具的运用,直观演示与动手操作相结合,一方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符合儿童思维认识过程的,即从形象思维向推行思维逐步过渡的发展过程,。
&教育学研究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让儿童动手操作学具活动,可以帮助儿童获得直接感性认识,再经过手脑并用,便可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进而培养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生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大脑结构功能,在于不同脑区域能动地联系起来的功能系统的协调活动。如果片面地利用某个大脑半球,会使另一个半球受到抑制,当驱动抽象思维活动的左半球负担过重,而驱动形象思维活动的右半球却负担不足时,就会造成思维缺乏,神经过度紧张,人的个性的和谐发展,将会受到损害。而在数学教学中,让儿童动手操作学具,是有利于大脑功能系统协调活动的。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还有;
&& 1.构建主义理论;
&& 2.多元智能理论;
&& 3.认知结构理论;
&& 4.有效教学理论。
(三)研究的指导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处于辅助的地位,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主人、主体,教师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因此,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要把机会留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大胆实践。
2、科学性与实践性原则
课题研究要始终坚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新教育实验&的根本目的出发,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具学具整合的策略。注重发展,重视操作,强调行动性,开放性与生成性。
3、合作性与创新性原则
动员全校师生以参与,使大家都认识到这项研究活动的重要意义,并能积极地投入到这项课题研究中来,教师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制作教具学具,资源共享。在课题研究中,加强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家校之间联系与合作,相互促进。在课题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实时调整研究动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 研究过程中,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运用文献借鉴法、调查研究、经验总结、实验研究等方法
调查法:对传统教具学具存在的弊端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根源及采取的对策。
对比法:分两组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班讲授新课时,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具学具整合运用;对比班讲授新课时,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唯一的辅助教学手段。
&&& 2.实验法:动手制作适合于教学的教具学具和多媒体课件。
&&& 3.研讨法:对实验承担教师进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展开研究讨论。
&&& 4.问卷法:对学生的问卷主要是对多媒体的看法。对教师的问卷主要是听取听课教师对所用媒体、教具和教学效果的看法。
&&&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通过操作揭示教具学具对数学教学的指导意义,总结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具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策略。
6.案例研究法:抓好教学案例研究,从教学案例中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要把听课和评课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和诊断能力。
观察分析法:深入课堂,推门听课,提倡听常态课。听课时既要看老师的教,更要看学生的学;既要看&过程和方法&,更要看&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分析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 (一)研究目标:
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并总结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具学具在课堂教学中整合运用的策略,使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具学具的整合能达到二者优势互补,让学生既通过传统教具学具得到感性认识,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学生思维经历由形象到抽象再到概括的过程,使课堂教学形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最终受益于师生。本课题注重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进行实践性的教育研究,在实践中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具学具在课堂教学中整合运用的策略。
研究目标可具体分解为:&&&&&&&&&&&&&&&&&
1.通过研究使参与实验的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能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特点,适时、有效整合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2.通过探索与研究,使本校教师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组织教学,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的地位,依据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活动。
3.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建立的过程中,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通过合理有效的使用教具和学具,养成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熟练掌握传统教具和现代信息手段的融合运用,进一步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5.通过研究,基本构建起以学校校园网为信息平台和信息载体的数学学科资源教育网,并向其它学科领域扩展,达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目的。
& (二)研究内容:
探索并总结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具学具在课堂教学中整合运用的策略,使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具学具的整合能达到二者优势互补,让学生既通过传统教具学具得到感性认识,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学生思维经历由形象到抽象再到概括的过程,使课堂教学形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最终受益于师生。本课题重点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具的有效整合,构建符合我们学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本课题于2010年9月申报立项,从开题至今,得到了省、市、县教研室及校领导的关心指导,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与全体数学教师积极配合,团结协作,精心收集素材。开题两年以来,每学期上课题优质研讨课1次,每个阶段课题小结会1次,并撰写教学论文多篇,教学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成绩比较突出。
&& (一) 准备阶段(10.10)
&&& 1.组建研究队伍,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小组的人员分工。
&&& 2.制定和论证课题实施方案。
&&& 3.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
&&& 4.调查本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
&&& 5.撰写《本校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与分析》调查报告。
6.课题组各项目负责人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及课堂教学有效特点,制定实施方案。
7.确定实验班和对比班。
& &(二)实施阶段(12.12)
第一阶段:实验启动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
①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及论证工作。
②组建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网络。
③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掌握相关研究方法。
④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课堂教学随机抽查等形式,对有效教学的现状、策略使用情况、教师及学生相关素质及其它制约因素情况作详细调查,积累调查信息,撰写调研报告。
⑤实验教师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进行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
第二阶段: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2月)
①请有关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学者莅临指导,对课题进行论证,扩大课题的影响。
②学习理论、问卷调查、应用研究,探索各科有效教学的策略。
③案例研究,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结合教学案例,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探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④撰写论文,每学期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不断充实专题文集。
⑤分析数据、收集阶段性研究成果。
⑥撰写中期报告,并有一系列论文发表或获奖。撰写阶段报告和实验研究小结、反思、随笔、论文,收集、整理优秀课例等。
第三阶段:总结深化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12月)
①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全校加以推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②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③编撰《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具学具整合的有效性研究》课例、论文集。
④进行研究结论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⑤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⑥对实验工作及效果进行评价,整理课题研究资料进行归因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准备工作。并积极推广和应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五、课题研究成果和收获:
两年来,我们的课题研究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地进行。经过两年来课题实验研究,一堂堂的课题实验课,一次次生动活泼的教科研论坛,一个个富有思想、蕴含新课程理念的总结交流活动,可产生的效益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表现在:
&1.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倘若学生在此过程中,能知行结合,则此学习效果将会得到明显改观。实践表明,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接触世事较多,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自我的判断是非的能力,在学习方面,只要通过尝试,探究和实践操作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从而获得这些数学知识,深刻而广远,长记不忘,也同时培养了他们自主意识和探究科学的精神。
2.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具学具的完美结合,令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课堂教学中,只有独具匠心地充分发挥教学用具的作用,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越好,同时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增强学生研究的兴趣,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新课程改革带给我们的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选择,也不是&全盘否定&的&再新生&,而是在&扬弃&中继承和发展。面对新课改我们不能对计算机这一崭新的教学工具视而不见,也不能认为多媒体能够全面代替传统教具而把传统教具抛弃。传统教学用具与现代信息技术之间应是共存互补的关系。
4.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整合策略,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具学具在课堂教学中达到完美结合。
5.构建了新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成效显著。由于该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突破性的飞越,极大地提高了教学实效,学生学习质量有了突破性的提高。我们的研究成果推广到众多的班级,甚至不少兄弟学校多次来我校听课,互相切磋教学改革的新路子,而最主要的是广大家长对我们课题实验的认可,向社会作了很好的宣传。成果形式:2012年课题组负责人黄平英老师指导课题组罗燕斌老师代表我县参加赣州市教学技能比赛获二等奖;2011年课题组指导方颖老师代表县参加市教学技能比赛获二等奖,2011年课题组指导方颖、钟雪艳老师代表学校参加县优质课比赛获县一等奖,2012年课题组指导骆燕玲老师代表学校参加县优质课比赛获县一等奖。年课题负责人黄平英老师代表赣州市名师团送教下乡到赣州全南县、于都县以及本县乡镇受到市、县领导和各校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课题组负责人获得了江西省第一批骨干教师、市第五批学科带头人、县首届教书育人楷模、县教育名师、学科带头人。课题组成员胡宏新校长获县优秀校长,胡春燕老师获赣州市优秀辅导员、市第五批骨干教师,罗燕斌、谢英华老师获县优秀党员,黄箕宪获县优秀教师,曾文斌获县先进德育工作者,刘梅艳获县骨干教师。有11人次在省级刊物发表文章,有17人次在市、省级论文评比中获一、二、三等奖。课题组老师指导学生有29人次参加市、省信息技术比赛及电脑绘画比赛获一、二、三等奖。
&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1.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实践操作与课件演示的时间,掌握学生的具体操作程度,尽量不要出现拖堂现象。
&&& 2.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还需熟练,教学用具仍需进一步丰富充实,以求更符合课堂教学的需要。
& & 四、所在单位审核意见 &
学校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五、所在县(市、区)教研室(课题办)审核意见 &
所在县(市、区)教研室(课题办)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六、专家结题审核意见 &
内容提示:专家组对课题研究的任务、目标、方法和研究成果水平等进行评价。
专家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 七、江西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 &
江西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盖章)
&&&&&&&&&&&&&&&&&&&&&&&&&&&&&&&&&&&&&&&&& 年&&& 月&&& 日
& 本课题于2013年4月通过结题。 &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课题研究报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