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城市很干净英语网络利弊辩论赛正方我是正方,如何辩论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
Untitled Document
世界大学生辩论大赛归来说感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詹成
&&&&日,我作为领队教练,和全英班01级程佩瑶、关伟强两位同学出发前往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此行,我们代表中国参加2005年世界大学生辩论大赛。
&&&&去年5月份,我校选手在北京举行的上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并得到了赴吉隆坡参加世界大赛的机会。在我们出发几个小时后,北京广播学院和四川外国语学院两支代表队也从北京出发了。
&&&&经过四个小时的飞行,我们终于抵达吉隆坡,一个多元文化的东南亚美丽城市。位于热带的吉隆坡,在广州寒潮来袭的日子里,始终是30度的高温,闷热的天气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了一些不适的感觉。
&&&&我们抵达的第二天,恰好遇上印度洋海啸就席卷了南亚和东南亚多个国家。我们是在出租车上听司机讲述才知道的。所幸,这次海啸马来西亚受灾较为轻微,只是北部靠近泰国的地区遭到重创,而我们所在的地区由于苏门达腊岛的阻隔,没有什么影响,不过我们的心里感到很难过,人身安全也让家人和学院担心了几天。
&&&&12月27日早上,我们前往季节酒店(Grand Seasons Hotel)报到,正式开始了比赛的日程。让我们吃惊的是,比赛的规模空前之大,有来自五大洲超过60个国家的300多个队参赛,选手和教练加在一起超过了1000人。报到现场是一片混乱,排队也排得水泄不通。
&&&&确实,到了吉隆坡才感受到世界大学生辩论大赛(World Universities Debating Championships)真可以算得上是大学生的辩论奥运会。这项赛事号称世界大学生最大型的非运动竞技活动,的确是所言不虚。WUDC于1981年首次举行,到今年正好是第25届,足迹已经遍布欧美亚澳的十几个城市。虽然在中国,对WUDC的了解不多,而且中国也只是在外研社的组织下第二次组队参赛,但在其它国家,不少选手和教练都早已是此项比赛的常客了。
&&&&经过了报到、集中开会和开幕式酒会等活动,我们于12月29日开始了比赛。大赛采用的是国际通行的英国议会制辩论(British Parliamentary Debate)形式,目前“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采用的是美国议会制辩论形式,和英国议会制比
赛略有不同。每场辩论是四个队,经过抽签决定各自的立场。正方一队称为Opening Government,正方二队称为Closing Government,反方一队称为Opening Opposition,反方二队称为Closing Opposition,他们需要依次发言,分别代表政府和在野党,对所给出的动议(motion)进行论争。在每位代表的7分钟发言过程中,还需要接受至少两次由反方提出的质询。每场辩论的动议公布后15分钟,选手就要开始比赛。
&&&&比赛不分母语组和非母语组,因此中国代表队的竞争力非常弱。我们的对手中,绝大部分是英语为母语的欧、美、澳选手,即使是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等地的亚洲选手,也是从小接受英语教育的。所以在语言上,我们就完全处于劣势了。
除了语言以外,我发现中国的选手在逻辑和思辨能力上,也不及西方的选手。我个人认为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对于学生的自主思维和质疑能力强调不够;二是我们在选材时,由于语言的限制,只能主要从英语专业的学生中挑选,而国外选手在具备无懈可击的英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有着广泛的学科背景,如法学、政治、哲学、社会学等。这都使得中国选手在许多场次的辩论中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循环赛一共进行了三天,每队选手参加九轮辩论。由于循环赛在离吉隆坡近一小时车程的Multimedia University(MMU)举行,每天的奔波自然是不在话下。比赛的组织也差强人意,参赛人数太多,使得物流、后勤等都捉襟见肘。每场辩论结束,都是漫长的等待,重新点名、抽签……一天三场下来,从早上出发到晚上回到酒店,差不多需要12个小时时间!
三天循环赛结束了,300多个队经过排名,决出了母语组的前16强和ESL(English as the second language,主要是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英联邦国家)组的前8强。很遗憾(不过客观来讲也是情理之中)的是,中国的三支代表队都不在其中。
经过了一天的休整,1月2日和3日进行了两个组别的淘汰赛。1月3日晚进行的总决赛在吉隆坡市中心的大礼堂进行,参赛队来自英国和加拿大,分别是渥太华法学院、牛津大学、多伦多Hart House和剑桥大学。
&&&&在马来西亚的九天时间,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我们既经过了比赛的考验,又和不同国家的选手广泛地交流,增长了许多见识。1月4日下午,我们回到清寒的广州,在回归喜悦的同时,也感到了对吉隆坡的一丝眷恋之情。
&&&&从2005年世界大学生辩论大赛归来,作为领队教练,我有以下几点感想,和同学们分享:
&&&&1. 要学好英语,我们仍然任重道远。中国选送参赛的选手,均是在全国英语辩论赛中获得前三名的,他们的英语可以说是代表了中国大学生比较高的层次。然而,在国际大赛上,我们在英语的运用上,还是和其它国家选手有较大的差距。在措辞、表达、逻辑组织等方面,中国的英语专业学生还需要努力再努力。
&&&&2. 英语学习的思路要转变。在国内的英语学习者中,普遍的误区是要把英语说得像英国人或美国人那样动听。实际上,这次参赛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英语早已是世界的语言,而说英语的人也是形形色色的。若论语音语调,中国的选手可谓上乘(甚至超过许多英语为母语的欧美人),但论内容和表达的质量,则连我们的一些亚洲邻居们都比不上。世界大学生辩论赛是真正的脑力较量,完全没有考虑语音语调等英语本身的因素,而我们国内的绝大部分英语演讲和辩论比赛,还是在以演讲或辩论的形式来比英语。因此我想,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可不必被语音语调等局限(当然前提是不能差到让别人听不懂),而是要把重点放在语言的应用能力上。
&&&&3. 拓宽知识面,是中国大学生的当务之急。这次比赛凸现出的一个严峻问题,是中国学生比较缺乏自己专业以外的知识。举例来说,循环赛中出现过的几个动议“This House believes that anti-terrorism is the new ‘McCarthyism’ ”,“This House believes that the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Zone should be expanded to include South America”,“This House believes that the European Union should open its door to North Africa”,中国的选手都感到无话可说,甚至全然不知道什么是“McCarthyism”;相比之下,国外选手往往都是侃侃而谈,事实和例证信手拈来。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个国际大赛,这些选题带有明显的西方偏向性,并非中国学生熟悉的事物,但不管怎样,当前大学教育中的功利化色彩浓重,学生缺乏开阔的视野,也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商务英语或其它专业方向的学生而言,也许了解这些知识并不一定能直接帮助你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综合素质的差异,正是体现在这里。
&&&&2005年世界大学生辩论大赛虽已结束,但我们在回味比赛过程的同时,会将目光投得更远,我们的工作也远远没有结束。希望今后我校有更多的优秀选手涌现出来,希望有一天中国代表队能够在这世界辩论的“奥运会”上扬威。
Untitled Document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组委会
联 系 人:白志勇 毛丽萍
联系电话:010- /
/   传真:010-   E-mail:
通信地址:北京西三环北路19号外研社大厦配楼3202(邮编:100089)
&&&&本次辩论大赛各项事宜的最终诠释权归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所有。关于比赛的最新情况,请随时登陆和外研社网站查询。法律辩论赛正方四人该如何辩论_百度知道
法律辩论赛正方四人该如何辩论
我有更好的答案
  论点设计要看辩题看辩题难详细剖析  具体队伍四位选手工其实我华语辩论所设置4组队(英语辩论2组队)本身考虑文化特点般言我4工理解起承转合关系:  辩主要立论说圆本观点结尾处捡要害问题攻(先发言点优势)总体防御主;  二辩承接本辩立论反辩发言基础答提问继续巩固我观点(反辩能提问题答问题需要二辩)防御进攻参半;  三辩特殊本观点前面辩立论、二辩巩固已经比较牢靠三辩转进攻主杀入领主要揪住辩、二辩漏洞穷追猛打达异军突起效我前辩论候三辩往往看二辩辩词主要精力用设想敌薄弱环节设计进攻问题;  自由辩论阶段发言反般利用先发言优势抛前面三轮辩论抓住要害问题或者事先设计问题随发言要简单明答提问同立即抛本重点问题要注意家协调致围绕发言要各说各要牵着鼻走同自由辩论发言要简短尽量使用掷声问句要做篇论——双间说耗尽本间  四辩非具优势整场赛事发言主要本、观点进行系统总结再论述我观点确、观点错误前者要综合本各位选手准备材料者要临场总结漏洞  体工给前我答其辩友两问题链接参阅希望能够帮助更理解辩论赛;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辩论赛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讲诚信辩论赛正方资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