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魔rm970固件播放器时间一直都是原来的点?

你和你的随身播放器之间有什么故事?
你用过哪些MP3/MP4?现在还一直在用吗?它们中的哪一款陪你度过了难忘的日子?它们是怎么坏的?你还留着它吗?
按时间排序
有一个网站是,那个网站全部是320kbps的音乐,但是就像一楼所说,后来全变成了歌词。后来是电驴上一张一张专辑的下
SONY A845+MX880陪我度过恋爱,失恋,出轨,被出轨,迷茫,挂科,补考,训练,找工作,工作,借调......陪我度过难熬的去上学的火车,陪我度过独自生活在云南的日子,陪我度过在苏州南京找工作考试的日子,陪我度过一个个难眠之夜。。。。本以为我会珍藏他一辈子,近期和姨弟聊天,他想买个好点的MP3,一咬牙送给他吧,希望也能陪他度过一个个难关!
随机播放的时候,我总能猜到那台touch下一首放什么
我有一个128M的纽曼MP3和一个160G的ipod至今MP3里的歌随便揪出来一首我都能回想起自己是在什么时候第一次听到的这首歌ipod里面的大部分都没听过 仅仅是为了凑齐那张专辑
MP3最流行的05年吧 考了班级第五(之后语数外主科总排名就没进过前十啊) 第一个中诺的MP3 256M 价好像和容量差不多完后特想有一个蓝魔的MP3……后来07年吧 之后两年年过生日时候正好周杰伦发专辑 就正好买一个周杰伦专辑的磁带 《十一月的肖邦》《牛仔很忙》20RMB左右因为恰好有一个复读机再后来10年了 因为总觉得磁带的声音与下载的不一样旧的复读机坏了 就买了一个新的复读机因为恰好有磁带要听然后就是高三 11年 正月十五 好友生日 在好友家玩电脑搜张信哲的一首歌的伴奏然后就到了百度知道 过年有活动 大转盘 中了一个nano5放了3个月 高考完了才开始用至今还是整不明白itunes 一同步完 就跟自己想传的歌不一样……再后来 除了玩HIFI的 还有多少人还用专门一个器材听音乐 还没得MP6出来呢 步步高魅族都转型了总觉得用手机听的感觉和用音乐播放器的感觉不一样为啥呢 也说不清楚矫情下 情怀吧MP3听音乐MP4看小说看视频手机用来打电话发讯息再听周董的《浪漫手机》小手机贼有感觉呢
这个问题我要好好回答,占个楼先
小学的时候得到一部复读机听英语(才不是)初中心血来潮想要听歌,然后跟爸强烈要求了一下,结果第二周他就买了个sony爱立信的手机给我,用了一个学期就没用了,那不是我想要的,然后就买了现在这台mp3 oppo (型号忘了从09年服役到现在妥妥的里面的歌满满的都是爱
说说随声听。上小学的时候有了第一台随声听,记得是一百块。那个时候对一百块没有概念,在百货商场跟着妈妈后面选款式,我问妈妈一百块贵不贵,卖随声听的阿姨笑,说,阿姨在这里每站一天拿十块,小朋友你来算一算。拿着那台随声听从范晓萱的好想谈恋爱听到王菲的将爱,接着就有了MP3.换了好多个MP3,随声听只用过这一个。也不知道每天十块钱的阿姨怎么样了。
爸爸,我想好好学英语!---------------现在我也是一个父亲了,想一想,满满都是爱啊!
在别的地方写的东西,修改一下作为答案。========================================================记忆中的拉风少年——SONY MD— MZ R900
WALKMAN致当年听着磁带听着CD的校服宝宝们: 晚自习上,那边的姑娘把耳机线藏在宽大校服袖子里,度过一段窃喜的时光。这边唠叨着5块钱一盘的盗版新专辑用sony的磁带机听效果总是比国产名机好一些。女生在桌洞里为一盘刚刚刻好的粉透粉透的MD碟很认真的填写标签: “合辑了 蔡依林 说爱你 叶烨你笨啊屁!!!” 夜晚放学路上见到少年把线控夹在单肩包的背带上,骑小跑车离开,sony线控长方形的屏幕在夜色中发出柔软暖和的橘色灯光。。。 这是我记忆里的MD,我记忆里的拉风少年
那台ipod nano一代 从我爸那儿要来的基本陪我走过了整个初中的日子 上课还经常把耳机塞进袖子里听歌不管走到哪儿也带着 不管里面的歌听了多少遍始终还是带在身边到最后变成了一种陪伴 直到有一天它打不开了就静静躺在抽屉里 现在还时不时怀念它的陪伴,当初一起走过的青涩的日子和跟自己喜欢的女生听同一首歌的岁月
索尼的M p 3,从2011年用到现在,陪我考研。和我一起去了很多个城市。读研一个人住,它是我最常使用的工具之一。给它改了个名字叫小蓝,它是蓝色的。听的不是歌,是一种陪伴。
这张照片是三个月前收拾东西时拍的。我所有用过的电子设备全都留着,唯独现在找不到的,也是最重要的是一部一个叔叔送的CD机。这张照片是三个月前收拾东西时拍的。我所有用过的电子设备全都留着,唯独现在找不到的,也是最重要的是一部一个叔叔送的CD机。最早是老妈看了广告,为了提高我的英语成绩买了一个复读机。当然后果可想而知被我用来听歌,而且因为是复读机,在那个还在用磁带的年代居然有了单曲循环的功能。但是很多我喜欢的歌都是路边卖磁带小贩那里找不到的,所以决定自己录。那个时候虽然知道外录效果不好,但是苦于没有经济能力买音频转换线,所以完全是复读机对着电视喇叭录。这一录就录了三年。一共有8盘磁带。共计100多首歌曲,还有很多电视剧的最后十几分钟。(因为很多片尾曲只有大结局时才会完整播放,而我又不知道这首歌什么时候开始,所以索性把电视剧最后一部分都录下来)。这些磁带还都在,可是后来我发现这个复读机的转速是高于普通录音机的,所以录制的磁带在正常机器里播放都是慢放,只有在复读机里播放才是正常的。后来上了中学,路途很远,所以经常在路上听歌,每天背个复读机还要携带四节5号电池实在是麻烦,老妈为了奖励我考上重点中学给我买了一部随身听。这部随身听最新的功能就是可以自动翻面,磁带不用拿出来就可以直接读背面的内容,而且是充电电池,无需经常买5号电池。02年一个叔叔送了一部CD机,可是我没有多少光盘,所以依然是用随身听。cd机则被冷落在柜子里。直到周杰伦风靡大街小巷,为了听他的cd,这才开始用CD机。但是苦于过去自己录制的歌还都在磁带里,所以大多数时间还是用随身听。为了彻底抛弃随身听,我开始搜集盗版光盘,往往一张盘只是为了听一首歌。而那个时候重新开始骑自行车上下学,每天一张CD的时间刚好和路上时间相等。每一首歌放到哪里我就会骑到哪里,丁点不差。也就是那个时候养成了只要是一个人,就一定塞上耳机的习惯。2004年末,有了第一个mp3,加上互联网开始流行,百度可以很方便的随意下载歌曲,所以随身听立即被我抛弃,从此开始了网上搜歌存mp3的道路。那时mp3之所以叫mp3是因为它只能播放mp3格式的歌。一首歌大概要10MB多一点,而播放器总的存储量也不过128M,所以一部mp3播放器和一张cd的存歌量是相同的。但是我可以自己拼一张专辑,不用骑到一半下车来换光盘或者磁带。那时暗恋的姑娘写了一篇博客,把她的mp3亲切的称为三子。而我坚持将自己所有的电子用品统称为“老王”,因为觉得他们像是一位无论如何都会帮助我老管家。知道今天我笔记本的计算机名都是LAOWANG。在拥有mp3之后,我曾下定决心要把磁带里所有的歌都转换为电子版。但是在那个年代,很多并不主流的歌曲根本没有被数字化,还停留在磁带格式储存在某些仓库里。于是在百度贴吧上就出现了很多人聚在一起求某首歌的mp3,但是最后这类帖子都变成了贴歌词来缅怀,因为谁都找不到。直到十年后的今天,我磁带里依然有十几首歌在网上还是找不到的。不过我总觉得,曾经一起在贴吧缅怀某歌曲的那些人中一定为大量歌曲的数字化贡献了很多力量,才有了现在过阔的音乐资料库。再后来换过几个mp3,存储量也越来越大。只是让我纠结的是,再也没有了过去听磁带或是听光盘那种一气呵成连续收听的感觉。经常是不断的切歌,但是总也坚持停不了多久就要再切。不像过去,每一首歌放完之后,下一首的旋律就会先于播放器在脑海中响起。2008年开始知道了酷我音乐盒,我周围的很多朋友都放弃了自己硬盘中的音乐库。因为想听什么一搜就可以听,而不用再浪费大量的存储空间。在那个时候我的硬盘已经存储了11G的歌曲,每一首都是只听前两秒就知道是那首歌。虽然存储、整理、备份很麻烦,但是我坚持存着自己的音乐库,因为在里面的文件属性中有一项叫做“修改日期”,记录着每一首歌被存入我电脑的时间。因为每下载一首新歌,我就会单曲循环上几天,所以大脑就会自动将这首歌和当时的事情联系起来。所以只要查一查修改日期,我就能回忆起很多事情。换句话说,这个音乐库就是我的一本日记。2010——至今10年买了人生第二部手机——nokia 6700c。从此肩负了我全部的音乐播放任务。直到我发现在飞机上不能用手机,我的最后一个mp3播放器才得以坚守岗位。而现在,过去的歌,虽然还是很喜欢,在商场或是广播里听到还是会认真听,可是已经不再会主动去从硬盘里点开听了,因为真的是听了太多遍太多遍。12年开始使用豆瓣电台(相比其他人已经很晚了),红心的作用是标记哪些歌需要之后下载下来存进手机。每一段时间都会集中下载然后取消红心,开始下一轮。前不久发现了一个豆瓣兆赫,几乎和我的一个文件夹完全吻合。而那个文件夹是我用来存放单独歌曲的,就是说某张专辑或是某位歌手只有这一首歌被我下载,无处归类,就放在了一起。这个文件夹是我整理音乐文件来这么多年的收藏,而居然有一个人可以和它吻合。我点进了这个豆瓣兆赫的创作者主页,看了看应该是个男的,就默默关闭了窗口。我觉得,两个人如果喜欢的歌曲八九不离十,就在一起吧。因为歌曲的风格代表着人的性格,歌曲的年代代表着人的年代,歌曲的种类代表着人的经历。喜欢的歌一样,应该三观也差不多吧。有人询问兆赫的名字:在岁月如歌中找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rm970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