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发展规划中发展体能的原则

松江区二期课改专题网
您现在的位置:
体育与健身
浅析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中学生体育与健身课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松江四中张峰 &&
摘要:2004年颁发的《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试行稿)》提出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贯彻“健身育人”的理念,而合作学习是体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本文阐述了《体育与健身》课程基本理念和合作学习概念及合作学习在体育与健身课中重要意义,同时提出了一些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身 &合作学习能力&培养
随着社会认知的提升,世界各国都把健康教育发展战略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而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培养一代新人,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研究的核心。上海市《体育与健身》课于1998年开始启动第二期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强调科学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尊重差异,关注个体,已成为重要的学习理念,正确运用各种技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平等、尊重、愉悦的氛围学习、讨论、交流。因此,在这种环境之下,研究和探索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概念的界定
1.1 上海市二期课改《体育与健身》课程理念内涵
&&& 《体育与健身》课程理念及其内涵在第一期课程改革的基础上,于1998 年开始起动第二期课程改革。体育学科先后完成了《面向21 世纪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和《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试行稿)》,并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健身育人”的课程理念。具体表述为: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健康成长;优化教学策略,改善学习方式;突出以动为主,增强健身实效;探索多种途径,实现整合培育。
体育与健身课程理念,是在学校体育发展与改革中,经过无数次的成功与失败总结出来的科学结论。它不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使之物化在日常体育教学行动之中的教育思想。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体育与健身课程理念的精神实质,从理论上和实践中真正认识这些理念的重要性,形成坚定的体育教育信念,并在体育教学行动中自觉地加以坚持和运用。&
1.2合作学习的概念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分组,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通过一系列的相互帮助,教师指导等相关的交互作用,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在认识、情感和态度上的积极发展。
一个成功的合作学习,应该包括积极互相依赖,面对面的互动、积极社会交往技能,个人绩效责任和小组历程五个要素。合作学习能使学生增强合作能力,建立自信心,体现学习成就感,促进组织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发展,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和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3体育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为教学过程中多向型互动关系,是以小组为基本活动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与传统的分组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把学习者分成小组进行学习,从而显现出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的特征。教师不再是信息和知识的唯一来源,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是最为重要的形式。
在体育课上,如果体育教师将学习者随意的组合在一起,完成他们各自的任务,虽然他们之间进行自由的交谈,有个别同学完成了学习任务,但这种学习并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因为他们之间没有相互依赖的关系。个人的成功不代表小组的成功,而小组的成功依赖于小组内每个成员的成功。因此,小组形式的学习必须基于一定的条件才能称其为合作学习。只有这样,合作学习才具有更深远的教育意义,也只有满足合作学习必要条件时,合作学习才能表现出自己鲜明的特征,以甄别于竞争性学习、独立性学习等等一些其他传统的学习形式。
中学阶段人生开始培养个人融入社会、与人交流、塑造个人性格的关键时期,通过体育与健身课堂中自主合作的运用,是学生能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自主、合作精神作为学生必备的精神,是教师授课过程中应该渗透的精神的教育内容之一。体育与健身课作为一种特殊的授课形式,有其自己独具的特征,大多是通过实践活动,更多的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去培养体现自主、合作精神,这种方式能够使自主合作精神更好的得到培养,进而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
2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2.1有利于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原有教学课程中教师掌管课堂所有内容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作为主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自主学习、快乐学习,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学过程应是学生得到健康全面发展的过程,当前对合作技能与技巧及其在学习中的运用,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与人格品质的塑造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和追求。例如在体育课堂中的课前准备阶段,把游戏设计权利放给学生,要求每节课两个同学自由组合并合作设计一个体育小游戏,组织同学们参与游戏。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发挥了学生自主选择游戏的内容,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完成一项任务,在组织中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独立完成事物的能力。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自主、合作议事能力的培养。
2.2 有利于实现体育与健身课程价值目标
《体育与健身》课的价值在体育教学中主要体现其培养学生的精神以及塑造健康的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机能、完善身体形态,因此在体育课堂重要体现体育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的教学形式之一,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尊重学生的学习选择,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探索和掌握知识。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是学会交流、交际、与人相处的过程,学生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也是 21 世纪人所要有的重要素质之一。而《体育与健身》课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进而培养集体意识、独立能力等思想品质,同时改进原有单纯为了教授学生技术动作而进行的单调乏味的苦练,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的进行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多的参与进来,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机能水平、培养终身锻炼的意识,真正体现体育教学的价值,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实现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强健学生的体魄,体现体育教学在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人才中的优势和作用。
3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原则
3.1 公平性
公平性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力量均衡、比赛规则平等以及双方实力对等。合作意识的培养应先创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才可以使学生保持自信心和积极性,形成良性互动的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只有在相同的条件下,如场地、器材、天气等,以及比赛规则、判罚尺度等条件下,做到人人平等,才能保证学生去合作竞争,才能保证学生的心理平衡和不断进取的决心。所以创造公平教学环境是培养合作意识的前提条件。
3.2 目标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目标才有方向。在体育运动中,合作也是有具体目标的,目标可分为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例如想要获得赛季篮球比赛的冠军,那么获得冠军是最后的总目标,而赢得每一场胜利就是阶段性的目标。通过每一场的良好合作,获得每一场的胜利,自然最后也就是总冠军。在体育教学中也一样,需将总目标分成若干阶段性目标,让学生通过“逐步升级”的阶段性目标方式,逐渐达到总目标的水平,然后为实现下一总目标而奋斗拼搏,这就可以激发学生在合作中对新目标的不断追求,从而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3.3 主动性
主动性是个体按照自己规定或设置的目标行动,而不依赖外力推动的行为品质。简单说来就是不用别人指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主动性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的内在驱动力,有了主动性才会用心去做,才会积极去做。合作意识的培养,必须要在团队活动中去获得,给其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感受到团体力量的配合和人际关系的协作,体验团队胜利带来的快乐和收获,把自己的意识上升为团队的目的意识,从而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保持更好的体育兴趣和爱好。
3.4 竞争性
合作与竞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之间有竞争,竞争之间有合作,两者相辅相成,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个体能力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既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合作精神,融入集体,奉献自己,使团队成功。同时也要求有一定的竞争意识,通过与团队的优秀成员相比,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学习其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巧。那么在这个竞争过程中,反过来又推动了团队合作水平的提高。
4 《体育与健身》课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策略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尽管学生之间经常需要展开合作,但教师对学生的合作意识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进行培养仍然非常重要。
4.1 转变师生关系及体育教育观念,灵活地安排好教学内容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造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权威。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得到良好发展,甚至连正常的人格也难以得到健康发展,这新《课程标准》理念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是冲突的。另外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是以竞技体育为主导精神,重点是突出体能、技能和技术的教学与训练,它更多的是体现对学生个体身体素质及主体意识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发展相佐。因此,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应转变师生关系和教育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淡化对学生的“更快、更高、更强”的考核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灵活科学地设置教学内容,以便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2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因此,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出教师的作用,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及时发现小组合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不时地引导、帮助。例如:如学生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耐心、及时地向同学说明任务的内容,操作程序及不同角色的职责,让他们及时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小组成员具有不同意见时,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教授完成练习的技巧,而不是提供一个标准答案,要使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能知其然且能知其所以然。例如:在后滚翻的教学中,要学生小组合作、相互帮助,通过生活中的观察及经验完成后滚翻动作。首先鼓励学生,只要参与练习,一定都能完成动作,然后指导帮助稍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学练,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活动的乐趣,增加他下次自主练习的信心,最后才让学生在小组合作。
4.3 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培养合作意识
体育教学上,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要求教师要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便适应学生广泛参与和积极参与的要求。技能性和体能性的教学内容,经过教师的精心改造和策划,大部分可以满足这个要求。例如,篮球的教学,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人或三人一个小组,反复练习跑动中运球、传接球;广播操的教学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竞赛,以训练学生动作的整齐一致的程度。这些活动内容,毫无疑问都会对学生产生群体约束,要求学生要密切配合,并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游戏类的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和广泛参与性,如迎面接力赛,经过教师的认真设计,在培养合作意识上,其效果将是无与伦比的。
4.4 要紧密结合课堂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
&例如,在田径“4×100 米”接力跑中,接力跑时能否获胜,不仅取决于四名运动员的速度,在很大的程度还取决于他们的传接棒的技术和协调配合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在接力跑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课堂上,应当让学生明确接力跑是由几个队员集体努力完成规定的跑程,一个队员跑得再快,也只是其中的一段,任何一个队员失误或犯规,都会导致全队的失败。所以,教师必须向队员强调要增强集体观念和责任感,要通力合作,共同战斗。接力跑项目又是在高速跑动中传接棒的,接棒是否安全、稳定、快速极其重要,所以教师要指导队员按一定方法反复练习,做到配合默契。通过这样的练习,既能提高学生的速度,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紧密团结的精神。
4.5 要善于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评价是对学生表现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因此,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上在小组中的表现作深入了解和仔细观察,只要有点滴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与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为合作学习成功注入了新的催化剂。在评价方式上可采用小组自评,组间互评,师生共评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达到碰撞、融合、升华的较高境界。这样的评价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内自评不断完善学生的合作技巧,提高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荣辱与共、息息相系”的团队意识,使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效。所以教师应该不失时机的对学生作出正确的评价,特别是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肯定性的评价,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勇气和热情,借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试行稿)[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6.
&李京城,孙伟.合作学习理论与体育合作学习实践.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8-29.
刘霞.自主合作学习的理论综述[ J ].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23-24.
林晓红.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53-54.
孙桂芳.试论高校体育教育新视角――合作学习[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98.
覃俊平,谭涛.体育教学中有效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68.
骆秉全.论合作学习与体育教学[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4.
朱应明.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43.
&覃方华.合作学习在排球教学中的运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78.
王殿林.协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3.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本[M].2008.
文章附件:
文章作者:松江四中张峰
文章出处:教师进修学院研训部
相关文章:
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局 地址:中山中路207号 电话:
邮政编码:201600
Email: 上海市松江教育局 &2005版权所有
沪教Z2-号  沪ICP备号体育教学中竞争意识的培养
当前位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意识成为现代人必备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素质,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阐述了竞争意识的内涵、竞争意识与体育教学的内在联系以及培养竞争意识的必要性,进而从体育教学培养竞争意识的原则的基础上谈培养竞争意识的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 竞争意识& 培养
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生活条件逐渐富裕,使孩子的优越感日益增强,父母对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有所勿略,导致学生出现过于依赖心理,学习没有激情,意志薄弱,缺少拼搏的精神。作为学校、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担当起这个重任,加强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
1.再认识竞争意识的内涵
竞争意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是为了满足完善自身,实现自我需要的社会性行为,是自觉的、主动的、有目的的活动。它是竞争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是支配人的行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过程。具体地说,是人们运用竞争规律,根据竞争双方的客观实际,为夺取胜利而制定的行动计划,并以此作为在竞争中指导个人行为的特殊心理过程[3]。竞争意识在社会化形成过程中由外因和内因引起,外因即他人或环境的刺激;内因即由外因引起的自我发展、自我扬弃的过程。
2.体育教学与竞争意识的内在联系
2.1.体育教学强化竞争意识
体育运动在本质上是竞争性的活动,体育教学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竞争意识养成的教育。“竞争是体育的灵魂,没有竞争就没有超越,就没有创新和发展。”体育与保守和惰性势不两立,体育运动强烈的竞争性激励着每一个参与者必须全神贯注倾其全力地去拼搏去夺取。持久的体育教育活动可以养成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奋斗精神。
2.2.竞争意识能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培养
体育教学不仅能提高身体机能、技术水平、体育经验,而且还可以提升思想、磨练意志、培养顽强的作风和拼搏精神。通过体育比赛和学习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情趣与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身体机能、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从而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有助于竞争意识的形成。所以,“现代体育同时还能够作为社会教化手段来促进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3.培养竞争意识势在必行
3.1.人类发展的要求
人类的竞争与相互协作是紧密联系的,竞争与协作既对立又统一,互为前提。一方面,人类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为发展个人能力所不及而需要协作;另一方面,人们为了证明个人潜在能力和实现自身价值,每时每刻都在相互竞争之中。竞争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原动力,因此竞争与协作一起构成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形态。
3.2.时代特点的要求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现代的生产及生活方式更接近于体育比赛,在机会均等条件下,谁的节奏更快,竞争意识更强,谁就有可能占据优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竞争机制已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竞争是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效益、发展经济的手段,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生机。俗话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竞争机制给人带来危机感和压力,为了摆脱这种危机感和压力必然要在竞争中取胜,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所以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要求,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3.3.体育运动的特征要求
体育的本质特征就是具有强烈的竞争性,要求参与者具有极强的竞争意识。竞争是体育运动本身固有的属性,是体育运动的生命所在。体育现象中竞争机制的存在,使参加体育竞争的主体不断更新。在绝大多数项目和体育活动中竞争是基本形态,竞争始终贯穿体育运动的过程,参与者既是竞争的主体又是竞争的客体。比赛场上的竞争气氛和竞争行为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它不仅使直接参与者有极强烈的情绪体验,就是间接参与者──观众,也同样被激烈的竞争场面所震撼。因此,不论是直接参与或是间接参与,都能感受到体育活动强烈的竞争气氛。
3.4.新课程改革和学习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新课程的诸多特征如:地域性、针对性、时代性和现实性、探究性、实践性,注重课程目标人本取向和社会取向的紧密结合,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同时,充分注重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增强竞争意识是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培养的一个目标。这种更新和发展必须在个体本身的比较或是对其他个体的对比才能体现出来,所以说学习存在竞争,有学习就有竞争,有竞争才有创新和发展。
4.体育教学中竞争意识培养的原则性
4.1.公平性
这里说的公平环境是指各个个体和团体之间的力量的均衡、比赛规则的平等。双方实力的对比不相上下,能力势均力敌,势必会形成“你追我赶”的激烈场面。在相同的时间、场地、器材、气象等客观条件下进行的参与者无一例外,在游戏规则、比赛规则、秒表、尺子、比分面前人人平等,有公平才能合理竞争,才能保证参与竞争者的心理平衡和不断进取的决心。创造公平环境是培养竞争意识的前提条件。
4.2.目标递进
坚持这一原则可以使学生循序渐进,保持竞争的自信心和持久性。体育运动的竞争都是具有具体目标的,目标可分为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通过“逐步升级”的阶段性目标,渐次达到总目标的水平;然后,再为实现下一总目标奋斗拼搏,这就可以激发学生在竞争中对新目标的不断追求,从而保持良好的竞争状态。
4.3.自主与创新
学生的主动意识是培养竞争意识的内在驱动力,有了主动意识才会用心去做,才会积极,才会拼博。竞争意识的培养,必须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去获得。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团体的力量配合和人际关系协作,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新奇,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培育竞争兴趣和技巧。
4.4.竞争与合作
合作与竞争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而合作之间有竞争,竞争之中有合作,两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但是,不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是以学生个人能力作为起点的,能力在竞争与合作中既是上级目标又是起点。在体育教学中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溶于团体,吸取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成为竞争的强者,运动技术的学习既是个人自主的活动又是群体的共同活动,需要学习、模仿和借鉴他人之长处和好的经验,如:大部分田径项目。而群体性项目需要通力合作才能获胜,如:篮球、排球、接力、游戏等。
5.体育教学中培养竞争意识的方法
5.1.教育引导法
正确的竞争意识,首先要有社会责任感。首先要端正思想,清楚竞争的目的和意义,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只有竞争意识,而没有竞争实力也会一事无成。通过思想的引导,树立自尊、自强的学习信念,明确上体育课的目的任务,强调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和培养竞争意识的必要性。
5.2.成功动机法
动机是个人心理趋避相对的两种倾向,把某种成就活动、愿花时间和精力去追求,以达到成功或完美的境地的动机称为成功动机;把害怕挑战、避免或迟疑加入一种成就境地的动机成为害怕失败的动机。两者关系为:成就需要=追求成功动机―害怕失败动机。追求成功动机高的人会勇于克服困难、有挑战欲望。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项目特点、个体差异、爱好特长不同,把握学生的成功动机心理,提高竞争意识。
5.3.目标定向法
目标定向指一个人积极参加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倾向。是内心追求的成就取向。高任务/低自我定向、较低任务/高自我定向的动机更利于个人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努力程度、持续性和运动效果。所以在目标定向时要适当,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情况,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由参与任务变为自我参与。
5.4.赛事法
在体育教学中竞争无时不存在,只要教师善于利用比赛法,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比如在练习广播操时让学生分成小组练习,然后进行评比、评优,还有各种球类赛、小团体接力赛等,通过比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5.5.游戏法
体育游戏是体育手段的一种,既有娱乐、健身、技能学习等作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培养机智、勇敢、顽强等优良品质;根据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奇的东西,容易兴奋,抑制能力弱的特点,若教法过于死板、单一或难度过大,技术动作过于复杂等等都不容易吸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相反学生常常会有侥幸和逃避的心理,如果把教学内容融在游戏中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5.6.榜样激进法
中小学生可塑性强,喜欢模仿。首先,教师在教学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起到榜样的作用;其次,教师可以列举古今中外的领袖人物、专家名人、体坛明星等的模范事迹来激励学生;再次,教师可以在学生身边选取优秀的教师、学生作为表率,让他们感到“可望又可及,可模仿又可学习”,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5.7.小集团教学模式法
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小集团由教师安排或自愿组合成4~5人一组,根据学生的运动技术掌握情况、身体素质、性别和爱好等方面因素全面考虑,适当调整,使小集团成员间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在排序上形成一定层次的梯队,能互补,有利于互相帮教活动的开展;集团的成员相对固定,小组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分组的类型有:自然分组、同质分组(技、体能无大的差异,体现组内竞争)、异质分组(均衡各组实力,体现组间竞争)、帮教型分组、伙伴型分组、性别和兴趣爱好分组。小集团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代表集团的个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互相竞争,使学生觉得个人“命运”与集团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集团利益,互相吸引,互相激励,团结协作,积极竞争,努力拼搏,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取胜。使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学习中竞争,在竞争中提高,培养全局观念、强烈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5.8.因材施教法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材”进行教学,引起竞争,培养学习兴趣。比如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分三层次(A、B、C)进行短跑教学,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目标,根据体质、技术水平等安排不同的运动量,让身体素质好的在成就中突破,中等素质的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求进,体质差的学生在兴趣中提高。
5.9.多元评价法
合理、及时的评价可以更好地培养体育品质,改进学习方法,发挥个人特长,提高学习积极性,展示自我,促进竞争,达到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的效果。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要求对其多元化评价。内容上对学习态度、合作交往能力、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和进步幅度、体能素质(协调性、柔韧性、肌肉力量等)等方面评价;标准上采用相对性标准与绝对性标准相结合,相对指自我比较进步程度,绝对指对比他人所进步的幅度;重心上由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移,注重学习习惯、技术能力形成性评价;形式上由自评、互评、组评和教师评的多元化的评价形式相结合;方法上采用规则定性与目标定量相结合、学习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竞争。
总之体育强化竞争意识,竞争意识也能在体育教学中得以培养。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体育教学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刘中良学校体育与人的竞争意识培养[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91。
[3]马爱国体育与竞争意识的社会化[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4-25。
[4]刘军论体育的竞争精神[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45)
[5]张新华体育教学中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 体育学刊[J]):95―96
[6]王玉芬& 在田径教学训练中实施小集团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37―238
[7]刘顺凯.浅谈体育教学评价的六大变化[J]. 试教通讯.义务教育合刊(总第159-160期 )&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校阳光体育发展规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