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问题一直在后台支撑一线为什么不到一线

为什么很多人工资不高,却还是要拥挤在大城市生活?
大城市好多人工资低,其实在家乡工资差不了多少?
按投票排序
2385 个回答
谢绝转载我们辽源现在(是现在,2015年)只有一家肯德基,没有麦当劳,因为同时有两家就会全倒闭。(经人提醒,现在有两家肯德基了,不过好像还是没有麦当劳)。小学二年级父母双双下岗,三年级父亲去深圳打工,我和母亲留在辽源,那时候我们住在东山上,想买点东西都要走下东山的那个大坡子,然后就是无比痛苦的拎东西上山,五毛钱一个人上山小巴不舍的坐,因为没钱,我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我家有个摩托车,都不是汽车,因为汽车对于我来说太遥远了,我连想都不敢想。后来四年级时父亲挣了些钱,让我和我妈去深圳旅游了下,那是我第一次到深圳,我去了野生动物园,欢乐谷,世界之窗,我逛了万佳,沃尔玛。我不敢相信世界上有这么好的城市,原来世上有这么多的零食。我看到那些从小就生活在深圳的孩子,我羡慕到嫉妒,他们在我眼里就是生活在天堂里面,因为我父母当时的职称不够,我在深圳读书需要交很高的借读费,于是我还是要回辽源,走的时候我把着宾馆的门大哭着,我不想走,我要留在深圳,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我爹流眼泪,回到辽源之后我妈拼了命的考职称(其实是提升学历,因为职称是和学历挂钩),终于有资格调进了深圳,后来我也跟着了深圳,初三的时候我家买了第一套房,那一晚我们全家人在房子里面跳啊唱啊,我笑的连力气都没了。现在我家四口人,有三辆汽车,我爱深圳,我感谢深圳,我小时候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深圳实现了。我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刚到深圳的时候连空调都没有,只有一台别人不要的风扇,但他们为了我忍了下来,而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跑回老家去,继续过那种领救济金和低保的日子。(当时我妈他们医院我知道的大概出来了三四十个医生,80%都忍受不了最开始的日子跑回老家了)题主,在大城市如果你有能力,工资低只会是一时的,但在小城市则有可能是一世的。
因为大城市的灯红酒绿和霓虹闪烁让人仿佛有了无限的希望。这种感觉在家乡的小城是没有的。而人最怕的,就是没有希望。更新 =====================================================这么说是因为我的一个师兄,即将毕业面临找工作的问题,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留在北京。一次吃饭的时候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北京好。我继续问:好在哪里?他说,北京很繁华,有苹果旗舰店,有很多购物广场,文化产业发达,有很多演唱会、演出可以看。我笑着说:要是工作了不定忙成什么样呢,哪有功夫去看,就算有时间那也很贵,再说你平时不是不看演唱会么。这次他也不知道了,过了一会儿他才说:就是感觉这里什么都有,就算我现在不能享受,等我有钱有闲了,就可以了。所以我说,是因为希望。大城市给我们提供了太多的成功“样本”,人们看着那些社会精英在美好的享受生活,会产生一种自己有朝一日也会活的那样潇洒的感觉,抱歉我实在不忍心用错觉这个词。要是连用眼睛摸一摸自己理想的权利都没有了,相信很多人会受不了的。
背景介绍:南方三线小城,北漂两年,现在回家乡每个人选择的理由都不同,我只能说我自己的和我朋友的,不见得能够代表所有人,所以也并不刻意求赞同。我想,如果要回答为什么有些人要挤在大城市生活,首先还要看看为什么有些人没有在大城市生活。毕业后的头几年我们同学之间还是经常互相联系,可以先看稳定地留大城市的和稳定地留在小城市的分布:回到家乡的同学大多是我小学和初中同学。我小学和初中在本市重点学校的非重点班读。直接回家乡工作的大多数是公务员,少数是家族企业接班人,大多数家境不错,大多数成绩不怎么样。而我高中的同学却几乎全都是北上广深。应该提一下,我高中是重点学校重点班。(这里插句解释语:重点中学的重点班,就是尖子,成绩特别好的才能进去,重点中小学的非重点班,就是成绩还不错或者有关系的或者给钱的进去。)大学同学有回去的,有没回去的。扎根大城市的同学,大多数是留在了读书的城市,得了一个不错的offer,比如腾讯、三甲医院、宝洁。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家自然谈起当初的选择,那些早早决定回家乡的人,很早就看透了自己就算在大城市苦苦挨着也是熬不出头的,倒不如回家还有父老乡亲的支持。在小城市,如果你关系足够广,很多事情都能办成,其实也就不需要那么多的金钱。稳稳地留在大城市的人,都是些特别有活力的,大城市十分适合他们的发展。但其他的同学,有些辗转,比如我,反复在大城市和小城市中选择。为什么在大城市生活这个问题,其实是两个问题:问题1:当初为什么做出了这个选择?问题2:现在为什么坚持当初的选择?对于在大城市读书的同学,选择大城市生活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即使我们最终找到的工作并不是那么值得炫耀,因为我们的圈子在这里。而至于为什么我们不去小城市读书?那就更显而易见了,因为小城市没有我们想要的教育资源啊!我能考上重点本科,而我的城市最好的大学是二本的,我们很难拒绝这个诱惑来留下家乡读书、找工作。当我们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工作也在找我们。谁耗得起天天去外地面试呢?另外,就算我回家乡找工作,小城市那里有能够容纳我们的企业呢?小城市都是一些事业单位为主,跟学业能力没什么关系,主要看你手段、人情、关系、后台。这也是一项技能,也是需要从小积累的,有时候不是我们不想回家乡,而是回家乡也需要成本,而且不低于留在大城市。你也许会继续问,大城市不拥挤吗?大城市不是很多污染?其实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问题。小城市商品少,小城市的人素质差,有些小城市污染不比大城市轻。我们不是喜欢大城市的每一点,但是大城市是我们综合考虑之下的最优选择。还有一些人在不是自己读书的那个城市发展。这一类人大多数喜欢冒险,讨厌枯燥的生活。我的一个初中兼高中同学,在香港读书,深圳、广州、北京、上海都工作过,一年能换好几次工作,家乡也工作过,还去过非洲工作,做过记者、销售、中介、文员等等。对于这样的人,吸引她的是城市的新鲜感。还有一个大学同学,去北京当创作歌手!我想这样的人不是我们普通人能够理解的。而对于一些普通人,也试过跨城市发展,比如我。如果用我自己的例子来回答问题1,那我想先说,问题1的本质是:究竟大城市有哪些地方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是生物专业的本科生,正牌大学,排名全国前十。众所周知生物学不好找工作。我同时也辅修了英语,所以第一份工作是父母安排下,在家乡小城市的补习社做英语教师。很多人可能会喷我,为什么不继续读研读博?因为年少气盛啊!总是不甘心为什么别的专业本科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而我读生物的就是不能,于是自己去闯。后来,一次我去北京旅行,认识了一个做专利的老板。我开玩笑地问她,有没有生物的案子给我做啊?她倒是大方,答应了让我去做。其实在此之前我想过去我们省会,想过出国,却从未想过要去北京工作。当时我真的很希望自己学到的知识能有一点用处,真的不甘心四年的书白读了,因为我真的曾经很认真地读,那么认真是因为我觉得它会有用。(原因1:只有大城市提供对口专业的发展机会。)这真的是一个很大的吸引,所以我才会放弃家乡的机会而奔向大城市,不管家里人的反对。如果你从事的工作不是你本行,而你同事都是科班出身,你可以想象那种环境下的压力。当时我去的时候是2500的工资,在天通苑跟一位年纪比较大的老乡合租一个小房间,仅仅一个床位,500一个月。我比较小个子,所以吃也就大概500一个月。我的省吃俭用,结果竟然还有钱剩下来。把钱拿回家的时候,我很自豪,因为我经济独立了,在家可以不用看爸妈脸色。当然,这里有个特别个人的因素,我的家庭关系并不好,我爸妈都事业有成,在家也特别维护自己的权威,所以在家特别受气,而且奶奶也是个惹是生非的人。(原因2:不受家庭的太大影响。)我去了北京以后,很多人都说我成熟了许多。对于北京的工作,我觉得它给我的锻炼和小城市是完全不同的。当然,这跟行业也有关系,教师跟人打交道,专利则主要对物和概念打交道。但是就算是其他行业,也能看出来,大城市有大城市的规范,小城市有小城市的人情味。我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工作邮件等等都必须写得十分正式,面对的客户也是大客户,一点小细节都不能马虎。在小城市,有时候是你的顾客本来就是表述不清的人,自己都不一定很清楚自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原因3:大小城市的工作氛围不同,能学到的技能等也不同。)在小城市工作,我必须花费很多时间跟别人搞好关系,因为小城市是个熟人社会,出门办事没熟人很难。这不是说在大城市就不用找关系了。实际上大城市关系更难找。但如果你要求不是那么高,你可以专心工作,过普通人的生活,很规范的生活。在小城市就很难,就连买个菜都要扯老乡,否则缺斤短两都是小事情。大城市各种常见商品都有大商家,他们的货有一定的标准,而且允许你挑到满意为止。而且大城市的货品真的很多,只要你有心思去挑,绝对能挑到你满意的。有便宜的,有贵的,什么样的都有。(原因4:生活方式的不同,生活层次、人群层次也不同。)在北京的时候,我每个周末都出去看一些旅游景点,这让我觉得很开心。即使我工作不一定特别顺心,但是生活还是很开心。(原因5:娱乐的多样化。)但是最后,我还是回家乡了。那时候要考资格证了,我连续熬夜复习。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非要熬夜,不熬夜不行吗?我必须说,不行。因为白天的8个小时,每一分钟都要拿去工作,工作量大到你不加班就不错了,不可能可以忙里偷闲复习。小城市的工作,还没听谁说过忙到这个地步的。但是就算是这么努力地复习,我还只是过了一科,还要考一科。这段紧张的复习却让我意外地得了焦虑症,我自己都没察觉。我偷偷投了一些简历去别的事务所,然后更紧张地面试。让我意外的是,我竟然都得了offer,给的工资还更高。我当时比较天真,辞职去做了,结果发现那些给高薪的事务所,工作压力更加大,交稿的日期直接就是周六、周日。而且因为换了地方工作,又要考虑租房的问题。在北京干过的都知道,这是个麻烦的事情,这么下来,我就更累了。最后,还没熬过试用期,我就不干了。厚着脸皮回到原来公司,却一下子就躺了医院一个月。当时我同事兼舍友(另一个舍友,不是天通苑那个)也换了工作,她是因为男朋友在北京找不到工作,想回山东老家发展。后来她还是回北京工作了。她说:山东最大的专利所,一年的营业额才50万!我们一个案件就50万啊!当然,她和我不同,她家里不反对她去大城市,虽然也是十分想念。以前我很羡慕她,后来我也理解了,她家是农村的,很穷,要凭借她改善整个家庭的经济条件啊,而我打工只是需要为了自己的生活。(原因6:大城市的薪水高很多。)而对于我,则是另一种情况。离开的时候,我是6000到手的月薪,在家乡,是3000的月薪,但是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主要的原因还是我爸妈事业基础好,我住可以三百平米占地面积的房子,还能偶尔借借他们的车来开。只要我面皮厚,可以蹭着吃饭,不用交租,虽然其实我每个月还是拿了2000给他们做伙食费。这些物质条件,在北京都是不敢想象的。但如果不是我家境不错,比如像我同事那样,我肯定还会继续在北京熬着。在家乡要啃馒头住茅屋,在北京住隔断吃地沟油,你觉得哪个更好?对于我来说,3000包吃包住和6000不包吃不包住,生活质量其实是一样的,但对于她来说,生活质量却有本质的区别。说到底,我跟她面对的是相同的原因1~5,但是,因为原因6,我还是跟她分道扬镳了,我回了家乡,她留在北京。应该再提一个同学,他是我大学同学,也是不想读生物,后来去英国留学了。他跟我几乎同时回到北京,干的很低薪的工作,比我拿的还少,但是他可以落户北京,因为他是应届毕业的正规留学生。在北京生活过的人都知道,这个北京户口啊,比工资还值钱。许多留在北京的夫妇,一人忍受低薪拿户口,另一人不要户口去高薪的地方工资。因为北京户口直接可以省下高额的择校费啊!(原因7:大城市的政策吸引。)大城市有许多吸引我们的地方,但这些不一定能够成为我们留下去发展的理由。所以我们可以更深入地问题2,我们去看那些留下去的人。对于某些人来说,比如在宝洁、腾讯和三甲医院工作的那几位,留在大城市的原因显而易见,因为他们都是些能干的人,能够高强度地工作,在大城市找到了立足的地方,他们在大城市活得很开心很满足。又比如我公司的经理,虽然她也是外地户口的,但是她的薪酬完全可以覆盖外地户口带来的种种限制。又比如我的主管,她老公在研究所做,工资低但是有户口,她在这里做工资高,俩人配合,生活也是不错的。她们也不喜欢灰霾,也不喜欢堵车,但是这些都不是阻碍她们生活在这里的最重要因素。让他们生活幸福的主要来源是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圆满。但是另一些人也留下了,虽然并不是特别开心。这或许才是题主关心的,为什么有些人在大城市的生活很平凡,却仍然留了下来?我想提几个留在北京的朋友。第一个,我同事兼舍友,上文所提的那一位。她经常抱怨北京落户难啊,空气差啊,水不干净啊,交通拥挤啊,房租年年升啊,但是她还是留了下来。对于她,大城市的钱虽然不多,但是也比家乡多很多啊。关键是,大城市还可以更多,家乡就看到顶了。(原因1:大城市有上升的希望。)第二个是我师弟。他也不想继续做生物,所以保研到北京中科院计算机所。他肯定不会回去。因为,首先,他妈妈去世了。他有家乡,但是没有家人,他其实就是一片浮萍,飘到哪里都一样。而且他妈妈的死,让他十分讨厌家乡的人(具体原因不提)。其次,家乡哪里有要程序员的地方呢?要计算机专业都是要修电脑的而已,他的才学根本用不上啊。他现在还继续在北京工作。第三个,另一个同事兼舍友。其实她家里条件还不错,父亲有个一官半职,但她还是留在北京了,在公司做文员,拿的薪水大概只有我一半。她还住在天通苑,每天坐一个半小时的车来公司上班,工作的钱都没有剩下的。她却坚持了下去,因为,她男朋友在北京混得不错。(原因2:大城市有她的家庭。)我们都要选择自己的归宿。很多时候让我们做出最终决定的不一定是理性思考,而是感情。感情也是人所需要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留下是因为这里有我们的寄托,可能是事业,可能是家庭,而有时候仅仅是因为我们习惯了某个地方和某种生活方式,不太容易换成另外一种。每个人经历都是唯一的,我们都不愿意用我们不喜欢的方式来生活,为了得到想要的生活,总是需要一些妥协,仅此而已。最后提一个例子。前几天我妈的同事她跟女儿吵了起来,女儿想要留住香港,她不同意。她说,香港有什么好?住白鸽笼那么大的地方,什么东西都那么贵,又挤又吵,还不如回来这里做个公务员,舒舒服服。她女儿说了很多香港的好处,不外乎就是机会啊什么的,她都丝毫不动容。后来女儿急了,说:那么你当初为什么不留在乡下,要去市区那里发展呢?我现在让你回乡下住,你愿意吗?后来我们大家也都劝她了:女大女世界嘛!这就是古往今来颠扑不破的规律,人都是往高处走的,就像水往低处流。大多数人都愿意往好的地方走啊,我不一定得到了特别多的利益,但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嘛!
个人简介:女,现在北京。我从一个贫困县出来,整个县城比我们学校大不了多少。在大四寒假,回去同学聚会时,桌席上,有人开始大谈追求:钱和女人。各种玩笑话开始像每年春晚的相声小品一样凑足了各种在网上被人说烂的段子。我的一个同学。读书期间玩遍了中国,还考了托福,毕业之后去国外做了两年旅游,回国之后去了某著名旅游网站工作。回家时,邻里还问她工作是不是自己找的。我英语一直都不好,在学校碰到留学生要与之交流基本上都是求助别人帮忙翻译。最近在看BBC的纪录片,在大城市,中学的数学都是英语教学。很多时候,能力上的差距很早就有了。我不太希望以后我的孩子和我一样。我有些朋友喜欢同性,有几次我打电话回家和我爸说了这个事,我爸当时就说,离他们远点。我能够理解父辈。但是我还是更喜欢在城市的包容。很多那一瞬,我突然就觉得,到了北京,在大城市,我所得到信息资源,我的所见所闻,我的所思所想,已经与那个县城相去甚远了。有的时候感觉不是不回去了,而是感觉也回不去了。去年回家,亲戚四邻追问工作问题谈朋友问题,当时因为找工作不甚理想。顿时觉得大城市大,多数压力来自工作,觉得人情冷漠。小城市小,多数压力来自世故,觉得无处可躲。
因为如果我回去了,20年后我的儿子,女儿还是会从小地方出来,来到大城市。与其如此,为什么不让这个重担落在我身上呢?这是痛苦的过程,也是自我实现的过程,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大约10年前,我曾在魔都遇到2个卖花小女孩。10岁左右的年纪,农村打扮,我在肯德基里吃饭,她们过来兜售卖花,我说我一个人买花干嘛?她们想了想,说,那你买给自己嘛,我说,我干嘛要买花啊?她们想不出来怎么回答,于是我说,要不我请你们吃肯德基吧。她们顿时一起欢呼说好!然后就把卖花的事完全忘了。然后两人滔滔不绝一直和我聊天聊到晚上10点。那之前我一直以为卖花小女孩是被人胁迫的,和讨饭一样。其实不是的,她们只是跟着村子里一对出来打工的亲戚一起来到魔都。亲戚是饭店的服务生,顺便每天进点玫瑰(蔷薇)发给她们去卖。其实她们也没啥指标的,也不会挨打。但还是很用心地一整天都在外面卖花,每天卖到很晚。吃的很简单(来了大半年没吃过一次肯德基),住的很拥挤,没有童年,没有玩具,没有漂亮衣服,远离父母家人,是不是听上去很凄惨?我问她们为什么要来上海,后悔不后悔,想不想回家。她们异口同声的说:不后悔。想家,但不想回家。很喜欢上海。我问为什么?她们说,这里有高楼大厦,这里有地铁,天天(逃票)坐地铁,地铁上有电视,很好看,到处有广播,好多好看的广告,光是跟着地铁广播电视她们就认识了好多生字,有好多新奇的东西可看,亲戚有时会从饭店带回一些很好吃的剩菜,还第一次吃到了肯德基(我请的)。在家乡她们早辍学了,也没事情好干,天天无所事事。她们说,家乡什么都没有,不想回去。她们唯一的遗憾,是自己的花没有花店的好,总是凋零地很快,要把外层的花瓣不断剥掉。她们说好羡慕花店啊。还说希望以后也能成为饭店服务生。我想,为什么宁可挤在大城市里做底层,可能因为即使这样也比在家乡好吧,或者仅因为能看到那些一辈子也不曾见过的五光十色,这些足够给予人生活的希望与奋斗下去的动力了。(你说累成狗的人看不到希望?你知道这十年来农民工的收入翻了多少倍了么?)
举几个身边的例子吧,我一个高中学习超差(基本上倒数吧)的女同学,高考时家里找关系进了我们当地一个非常一般的中医大学,毕业后家里又找关系给安排进了我们市的一个公立医院当医生。我一个同样学习也不好的女同学(当然比前面那个好点,但也没好多少),高考时家里给办了少数民族加分进了我们当地的一个师范学院的英语专业,毕业后家里又找关系给安排进了我们市的一个中学当英语老师。一个学习超差的男同学(经常跟第一个女同学竞争倒数第三的席位),高考时家里找关系进了当地一个大学(啥专业忘了),毕业后也是找关系给安排进了我们市的财政局,他女朋友也学习超烂,女朋友家里找关系安排进了我们市的税务局。以上真实案例能深刻反应出我坚决离开家乡来北京原因,我才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上学被这种老师教,看病被这种医生看呢。
在大城市至少可以干着工资很低的工作,回到老家根本没有工作。
我家在河南一个贫困县。三甲医院?没有。县城最好的医院破破烂烂,医生叼着烟看病,满口黄牙,水平极差。说句你们觉得不可思议的话:我们县城的医院,曾经割阑尾割死过人。国家示范中学?没有。省级的都不可能有,何况国家级。老师擅长体罚,照本宣科,高考题他们自己都不会做,还教别人做?稍微有点能力的、像样的老师,也都去了地级市的中学教书。留在县城里教书的,教渣居多。文化演出活动?有。那是豫剧下乡。电影院现在有没有我不清楚,但我在的那些年,电影院都是没有的。高铁?没有。破破烂烂的火车站,每天就几辆慢车停5分钟。站台外,贩夫走卒,遍地垃圾。游戏规则?完全没有。屁大的领导都趾高气扬,吃拿卡扣,无孔不入;地头蛇极多,凡事讲关系、讲人情、讲送礼,要么就耍赖拖延、暴力得逞。到武汉上大学,才第一次见到正规的塑胶体育场(说起来好笑,我们全县只有一个炭渣体育场,跑起步来真是尘土飞扬)。第一次看到大型超市(我们县城最大的超市,也只有两层楼,在武汉最多只能算中型超市)。第一次坐市区内的公交(我们县城很小,甚至没有公交,出门基本靠走,远一点就坐人力车或者三轮)。第一次坐地铁,手忙脚乱,根本不知道怎么进去,怎么出来……第一次和同学吃自助餐(同学过生日请客),我边吃边提心吊胆,害怕吃太多,出去的时候被服务员收钱……第一次见到窗明几净、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我们县城的图书馆,破败不堪,还经常不开门,藏书少得可怜,书也破旧)。第一次进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的大气磅礴、编钟舞乐让我目瞪口呆(后来去了广东省博物馆、南越王墓博物馆,真心不如湖北博物馆)。第一次去电影院看imax……算了不说了,我在这座城市留下了太多的第一次。很心酸吧?事实就是这样。大城市的学生,耳熟能详的一切,甚至他们已经厌倦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未知的世界。举个真实的例子:有几个大城市的孩子,会觉得挤公交是一件舒服的事情呢?但在我初入大学时,当我第一次坐上公交车,从武汉的一头,坐到城市的另一头,看着黄鹤楼从眼前滑过,看着车窗外的长江水浩瀚流过,我故作镇定,但内心激动不已——因为这一切,我从未感受过。在进入大城市之前,我根本无法想象一座城市里,在拥有高度发达的商业中心、交通枢纽、政府机构、高等院校、三甲医院的同时,还能同时拥有青山、江水、湖泊、公园。我干燥贫瘠、灰尘扑扑的家乡,无法延展出这样的想象。小县城的破败已经不可避免,和大城市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不可否认,中国的小县城也处在快速发展之中,但它们没人才、没政策、没资源、没规则。他们所谓的发展,更像野蛮生长,杂乱无序,没头苍蝇一般乱打乱撞;它们的发展,注定无法赶上大城市的加速度。它们只会被越甩越远。所以,在中国,小县城、小城镇,注必衰。大学时拼成狗。当时,自己心里能接受的最差极限,就是银川、西宁一级的省会城市。梦想是能落户郑州。顺利考上研究生。随着眼界的扩展、自身能力的增强,发现银川、西宁,也已经超越了自己的心理承受极限。当时的目标,就是武汉、成都、西安等区域级中心大城市。最后又拼到了博士。奋斗了二十多年,终于,好不容易地,在一线大都市扎根。现在在广州一所大学教书,虽然只是省属二本院校,虽然青椒收入也并不高,但至少已经顺利落户,可以享用这座繁华一线都市的绝大部分公共资源。而我以后的孩子,不会再重复我当年的尴尬、窘迫、胆怯、畏缩。不要回去。永远,不要回去。——————————————————————————————————PS:我只是根据题主的问题作答,不知为什么一堆老乡冲着我骂:其实郑州比武汉繁华很多!我真是觉得莫名其妙+细思极恐。说实话,作为河南人,从情感上我更亲郑州,但毕竟本硕博全在武汉读的,所以个人感觉武汉要更好一些。当然郑州也不错,可能在一些人心目中,已经比肩、甚至超过了武汉、成都、西安等区域性中心城市。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有985大学的城市,有山有水的城市,有历史厚重感的城市,有全国十强医院的城市,有美、英、法领事馆或签证中心的城市,对我更有吸引力一些。----------------------------------------------------------------------------------------------------------------------------------------再一次PS:希望有人不要假借老乡的名义,给我老家拉黑,比如下面这一段留言,我真的希望适可而止。如果你真的是我老乡,我希望我们都能有自知之明、谦逊待人;如果你是冒充我老乡来招黑的,请你走开,这里不欢迎地域炮。谢谢。郑州和武汉略有差距,也确实比不过成都,但是至少比西安强吧,而且强明显了。请不要再这里说西安有多少实力好的大学,有卵用,有那么好的大学、培养那么多好的大学生,怎么没发展起来呢?
因为,像我这种一没家世二没人脉的人,回了小县城就会被子继父业,女续母班的高中同学,初中同学,小学同学一辈子踩在脚底下,一辈子别想超过他们。在大城市,起码留得住尊严和耐心,还有一颗要超过他们的野心。说到底,既然出来了,老子就没想着回去。
十四年前,我穿着只有乡下特有的黑胶雨鞋进县城,看到同龄孩子脸上的自信和笑容。我羡慕他们。
以上海为例。以前在外地的工作是单位好、收入高,但经过这几年在上海的工作、生活,前后对比,还是觉得上海好,因为“人”的生存状态好。当初是经历了几个小故事后决定选择上海的,写出来供参考。2005年就想要到上海。原因有两个:一是认为多一种生活经历,尤其是北方人到上海,在差异性很大的地域文化中生活、工作,这种经历对思维、见识、行为,甚至情感等各方面的拓展会很大,对长远的发展肯定有更强、更大的支撑。二是虽然听说过上海房价高、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大,但那么多人都在上海生活的很好,如果自己饿死了,那肯定是活该。初到上海遇到了几件事,就决定将来一定要留在上海。一是要房子。刚到上海,要在一个单位工作两年时间,要去单位的房管部门申请公寓。习惯性地去找一个熟悉的同学打听谁管房子,准备送点礼好要个好房子。结果这位老兄一句话说得我“惊着了”。他说:“你这样做会把我们都害了,你会把风气搞坏的”。搞得很不好意思,于是作罢,直接去要房子,没想到分到了第二好的房子,原因就是轮到了。而且管房子的老师态度很好,这对为分房子费了十几年心思的我是一个很大的触动。二是被服务。一次去邮局寄东西,要发票,开发票的人不在,我随口对旁边的人说了一句:“你们中午还休息呀”,结果这个人紧张了,马上说“不休息,他是开会去了”。然后说“你把地址写下来,他回来开好发票给你寄过去”。从没有享受过这个待遇,又是一个触动。三是管闲事。有一次在楼下扔垃圾,垃圾袋的口没系牢散开了,旁边一位老阿姨看到了,走过来说:“先生,这个要系系牢的,不然会招苍蝇”,并亲自动手把袋口系牢了。虽然搞得很不好意思,但是上海人爱“管闲事”这个特点给我的印象很好。关键与北方习惯不同的是,这个“管闲事”不是管别人的私事,而是管公事。四是叫警察。住的是老居民区,很热闹,邻里间纠纷也多。发现上海人之间起冲突,喜欢叫警察。而且警察来的很快,来了态度也挺好,通常也就是劝解几句,然后就都散了。此外楼下每两个小时就会看到有警察踦着自行车巡逻。这种现象让我感觉很好。五是讲规矩。到上海之初要办各种手续,发现该办的就能办。无需找关系、说好话,这与北方办事要“点头哈腰”与“托人找关系”形成鲜明对比。另外接触多了,发现上海人与人之间交往虽然淡,但关系清爽、拉扯少,这样牵扯精力就少。另外上海人虽然精明,但是不沾人便宜,这样与人打交道就比较放松。最初遇到的这几件事,让我觉得在上海生活,操的闲心会比较少,与原来的生活方式相比,精神很放松,可以把更多精力用到正向上去。当然也有思维习惯、生活习惯的不适应,但那都是小事了。现在在上海已经9年了,又总结出了一些其他地方不具备的地域文化上的好。首先上海人很爱惜自己,生活规律性强,自律不放纵,利于健康长寿,这从喝酒上就能看出来。其次上海人理性务实,虚套子少,说话做事较直接而效率高,这样空耗的精力就少。第三是上海人消费意愿强烈。印象最深的就是上海老年人的消费习惯,与外地老年人差异就太大了。这主要不是收入的问题,而是地域文化的影响。能把自己赚的钱更多的花在自己身上,是个利国利民的事。总结一下,上海的好处:一是社会秩序规范,该办的事就能办。二是人际交往简单,不用迎来送往虚耗精力。三是发展机会公平,有多大本事付出多少努力就能得到相应回报。四是公共服务发达,生活方便舒适不费神。五是文化符合人性,生活享乐更多。上海的这种好,有其独特性,其他地方较难具备。可以从四个方面解读。首先从文化传统角度看,政府管理系统受封建官僚文化影响较少。上海1843年开埠,此前长期处于中国传统主流封建文化的边缘地带,受传统封建官僚文化影响较少。此外开埠设置管理机构是在不平等的《南京条约》的逼迫下所为,主要任务是办洋务、通商,政府管理“须与英国管事官”“议定”,因此其封建统治职能较内地其他地方政府大大弱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官僚制度与文化的影响。其次从市民特质角度看,具有移民的特质。上海自开埠以后市民来源主要是移民,与在封建管制下固化在土地上的“顺民”特征不同,移民具有强烈的反判性、流动性与自主性特征,因此人际交往较少受传统乡规习俗制约,规则性较强。第三从公职岗位角度看,经济发达使个人利益实现渠道多元化,降低了公职岗位的含金量与“弄权”意识。在中国传统封建经济结构与文化中,仕途是唯一的显途。而上海自开埠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与个人利益实现渠道的多元化,在仕途之外拓展出财富路径,在观念上形成了拥有财富优于拥有受制约的权力的价值观。其社会效果是使公务人员内部竞争弱化,在制约下的社会分工比较优势降低,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又具有较好的职务收入,这样就被动形成了提供高水平公共服务、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自身收益的利益生成逻辑,大大降低了通过“弄权”来获得利益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第四从政府传承角度看,政权更迭与政治运动未对上海市政府管理体系与形态产生根本性冲击。上海解放后,一方面要维持上海经济发展需要稳定;另一方面也缺乏管理这种特大型城市的经验。因此日召开的“接管会议”强调必须运用“原封不动”的积极做法,要保持上海市公务员和警察部队在改换门庭的情况下迅速进入工作程序,维持大上海的正常运转。这样就相应保留了原来较成熟的管理制度与公职人员体系。此后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由于上海经济在全国举足轻重的地位,政府管理体系也未受到大的冲击。
再修改一下答案的内容,我觉得所谓的梦想、机会在年轻的时候,或者说在能确定认清自己的时候应该去闯,我推荐大家看一下 这个问题下知友的答案,我们都是普通人啊,包括绝大多数的知友也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梦想是什么,难听一点的话叫撞大运!当我们认清自己的时候,就是我们会离开那些所谓大城市的时候,可惜很多人一辈子都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另外我觉得题主的这种提问容易让人误解,其实家乡这个词用的有些局限,更多的可以是家乡所在城市,周边稍大一些的城市,均可!修改一下内容,包括前面的答案,前面答案的评论,存在着一种天上一脚,地上一脚很大的误区,不在北上广待,就一定要回到交通不便,东西买不到的村里或者乡镇上。。。其实我觉得还是二三线一点的城市会好一点,不会像很多人说的一样,这个没有,那个没有,甚至于麦当劳都没有,以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扩张速度和地盘面积,这些都没有的地方也似乎有点太小了吧,不至于在大城市,也不至于去这么小的地方。。。=========================原答案======================================这样的问题在知乎真的是不成立的,一个最早由程序员聚集起来的网站,你让他们离开北上广回家乡?连工作都没法找好吗?她们当然会举出无数的例子告诉你大城市好!其实除了这些个别职业,其他人收入情况相当的话,还是回家吧,待过北京的都知道,你得能挤得上地铁,你的忍受任何地方排队!你得每个月付出2000以上才能哪怕租一个单间(还不是一套),你们真的以为北京办公室是非比村里闲话中心档次更高吗?什么,你说梦想,你说机会?这真的是对大多数知乎用户来说才有的——互联网、金融。你做传统行业?你跑业务?你确定这样的职业在北京真的比一些二三线城市更好吗?知乎上问这样的问题,绝大多数受众首先是无奈,然后才会跟你谈梦想,谈资源,小地方有的东西他们都忽略掉了
有时候看朋友圈里那些在家乡做老师或者在银行工作的同学的生活状态,的确会偶尔冒出一点羡慕,他们似乎没有什么压力,住着三室四室的大房子,开着20w的车,每天也不用加班,10分钟开车就到家了,偶尔出差,很早就生孩子,每天刷朋友圈的是家乡哪儿又开了好吃的餐馆又开了什么新的shopping mall。而我,每天上班单程要1个小时,事情永远做不完,看似高大上的外企也就是给老外打工,做HR还得经常受员工的气,背着是自己一年工资好多倍的贷款。刚毕业单身的两三年,经常想回家,经常搜索家乡的职位,有没有适合我的工作,无果。真正留在了现在生活的城市,结婚,买房之后,终于有了些许的归属感。我不贪图小城市的安逸,也不反感大城市的忙碌,在乎的其实是自己能否有一丝的归属感。也许未来,我也不一定会一直在一座城市生活和工作,曾经的我对于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很排斥,现在我知道,只要自己内心够笃定,自己就是自己的家。
工资不高却坚持留在大城市,是因为相信未来工资会越来越高。刚开始进入职场时,大城市与小城市的确没什么太大区别,但在3-5年之后,这个差距就会越来越明显。我自己就是真实例子。刚实习时三个月零薪水,后三个月每月一千。每天上下班加起来要坐四小时公交车。连续几个月只敢买最便宜的土豆和空心菜。过年回家,整个春节都不敢出门见人。年后不久换了第二份工作,月薪三千,因为工作表现不错,一年内涨了四次薪水。现在我的薪水虽然不算特别高,但在老家的同龄人绝没有比我更高的工资。大城市的起点或许低,但成长空间大。只要你多用心,多动脑,熬过眼前的难关,一切总会慢慢好起来。大城市相信奇迹,相信梦想。很多人觉得这么说太鸡汤了,有多少人在大城市里实现了梦想?这就好比买彩票,结果出来之前,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中奖,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买呢?因为【可能】啊,买彩票,买的就是一种概率和可能啊。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区别,不就在于【有可能】和【基本不可能】吗?以下分割线,是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列举了一些让我留在北京的小事。这些事看起来微不足道,也不全面,但累积起来,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轨迹。————————————————————————————————————————【1、一份合适的工作】有很多人留在北京的首要因素,就是在这里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比如我做广告,虽然老家也有广告公司,但跟北京的广告公司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公司。当年上大学时曾冒昧去县城一家公司询问有没有招聘实习文案的需求,老板反问我:“文案是做什么的?”这个老板的回答没什么问题,但这个没问题却可以引申出很多问题。因为经济、文化水平的差异,很多人在自己的家乡并不能找到自己相应的职位,尤其是公关、互联网、金融、媒体等行业,一旦要回到老家,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已有经验,从零开始进入另一个行业。这是大多数在北京工作多年的人无法返回家乡安定下来的原因。【2、可以换工作的自由】在这里不仅能够找到自己想做的工作,还拥有可以随意挑选工作的选择,这种选择往高了说,是一种自由意志的体现。如果你的老家是个小城市,你基本上只能在公务员和个体户之间二选一,一旦选定之后,它们就会伴随你一生。对于好不容易飞出鸟笼的鸟儿来说,能在憋屈的时候切换另一条飞行路线,也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自由。【3、二十四小时便利店】小城市里的人们九、十点就进入梦乡了,稍微晚一点的也就坚持到十一、二点,到了凌晨很多街道连路灯都关了,更别说商店。可对于很多经常加班到凌晨的人以及夜间工作者来说,他们需要能够随时买到宵夜、香烟、口香糖、杜蕾斯及其他日用品的便利店,在结束工作或娱乐之后,能解决一些应急需求。【4、相对规范的出租车】去其他城市出差的时候,即便是二三线城市的出租车市场,大部分也是很混乱的。不打表、乱报价、态度差、车内有异味,而且因为人生地不熟,还要担心司机的人品。虽然在北京也存在一部分问题,但整体而言,打车的时候都可以很放心,有时候遇到善于聊天的司机,还能涨姿势。【5、能认识不同类型的朋友】看看我爸爸身边的朋友,基本上都是打小就认识的那些人,一辈子都没有新的圈子(没有看不起老爸的意思)。有人会觉得“朋友是老的好”,觉得真正的朋友只能是相识多年的发小,这是个狭隘的认知。要想人生的路越走越宽,必须不断接触新的环境和圈子,把自己打开,和不同的人群交流。在北京这些年,除了同学和同事,还因为爱好认识了一些不同类型的朋友,这也是一种收获。【6、能吃到各种各样的美食】很多在北京工作的人也经常自己做饭,或者平时都固定吃某几家饭馆,但重点是,假如有一天想换个新口味,或者要请朋友吃饭,这里有各种各样的餐厅和菜系可以选择。想节约就吃凉皮和煎饼,想省时就吃各种快餐,想吃好点就去精品餐厅,想请客就找高端餐厅……从街头快餐车到五星大饭店,要什么有什么。【7、多晚的街道上都有人】我喜欢夜晚空无一人的街道,也喜欢夜晚还人来人往的街道。记得2013年冬天,有一次加班到凌晨两点,外面下起了很大的雪,打不到出租车,我从大望路一直走到双井,一路上有很多人和我一样边走边等车。在那大雪纷纷的寒冷夜晚,虽然没有言语的交流,但街道上那些一起行走的陌生人,就是这个城市给我的温暖。【8、很多书店和咖啡店】如果没有这两者,我在北京的生活将会变得非常乏味。这几年的周末只要有时间,我经常会去各个书店转一转。最常去的是三联书店,每次都买一两本书,然后在楼上的雕刻时光看完一本就回家。如今三联成了北京第一家24小时书店,人气比以前更旺了。除了三联,北京还有单向街、万圣书园等很多很棒的书店。【9、很多兴趣活动组织】只要不是刻意封闭自己,在北京总能找到志趣相投的人。豆瓣网上每天都有大量的线下活动,即便是再另类再独特的爱好,也能找到同伴。弹吉他、做公益、跳舞、手工、摄影、骑行甚至结伴逛胡同、写诗都能找到同道中人。即便单身,只要愿意走出去,就不会孤单。【10、看不完的演出】每个夜晚都有不同的演出:小型的有各种小酒吧里的民谣、爵士表演,中型的有各类LIVE HOUSE里的摇滚乐队表演,大型的有音乐厅、体育场的明星演唱会。当然还有话剧、音乐剧、芭蕾舞、交响乐等其他形式的演出。无论你喜欢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无论你喜欢小众歌手还是大众艺人,这里都是离偶像最近的地方。【11、纹身不用担心别人的异样眼光】虽然我没有纹身,但我一直喜欢纹身。因为在这座城市里,纹身被当做一种文化和美的象征而存在,也经常能在街头巷尾看到一些精致的纹身店。不用担心露出胳膊或小腿上的图案时会被人说三道四,不会被当做无所事事的小流氓。这种包容性带来的安全感,只有在这样的大城市才能找到。【12、男人可以交男友,女人可以交女友】由包容性带来的安全感,除了纹身,还有对同性文化的接纳。当然我也不是GAY,但我绝对维护他人的选择性取向的权利。所以在街上看到帅气男人挽着帅气男人的胳膊时,看到漂亮女生依偎在帅气女生的肩膀时,心里会发出“他们/她们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啊”的感慨,他们/她们也可以自由追随自己的爱情,不用担心如何跟人解释自己的与众不同。【13、从零开始到无限的可能】蜷缩在小地方,最让人绝望的一点是,你看不到未来的可能性。一旦进入特定轨道,一切就已注定,基本上只能按照设定的道路走向人生终点。所以那么多人宁可忍受艰苦也要来到北京,仅仅因为两个字:希望。这城市有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也有大量一无所有的人,在这里不用太介意自己的出身,只要肯努力、多动脑、能脚踏实地去实践,不怕失败,就有出人头地的可能。不用担心没有关系网就无路可走,真正有能力的人,自然会发光发热,会吸引其他人来到你身边,围绕着你形成一张关系网,而你,就是这张网的中心。————————————————————————————————————另外,很多人觉得上面这些东西已经很普遍,不是大城市独有的优势。小城市的配套设施越来越好我承认,但是拥有这些并不代表可以拥有同样的生活体验。麻烦大家不要把这些事情割裂开单独看待,我上面强调的每件事,都是互相支撑的,一件又一件的小细节构成了大城市无法取代的竞争力,而不是单独某个点。即便小城市能够复制所有大城市的配套或建筑,也很难复制大城市的文化,体验是由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叠加起来的,即便配套跟一线城市完全没有区别,但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群跟你不同道,你也无法习惯。人,才是最主要的因素。大多数生活在小城市的人,永远不可能和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保持同样的状态。这话虽然会伤害到很大一批人,但我也不想安慰你,因为这就是事实。-----------------------------------------------------------------------------------------------------------------------------评论里有个很理智的网友用很现实的口吻说:感觉描述的基本上还是单身青年到哪都能混口饭吃的理想状态,不妨设想一下婚后有妻有子有贷的状态,看看上面那些所谓的优点还有几条能站得住。我想了好久也没明白,婚后有妻有子有房贷之后,跟我说的那些有什么无法解决的冲突。结婚后就不能换工作?不需要24小时便利店?不需要打车?不想认识新朋友?不想尝试新美食?不用加班?不去咖啡店?不能有兴趣爱好?不可以纹身?不需要改变的可能?不明白到底哪里站不住脚。最可怕的就是认为人生到了某个阶段就必须会活的怎么样,认为有了家庭,生活质量就一定会下降,认为人越成熟就应该越懂得妥协。这不是成熟,是世俗,是自欺欺人。我身边有那种到了什么年龄就做什么事的人,也有很多奋力和岁月与世俗战斗的人,他们从很小的地方来到很大的城市,不是为了附庸风雅,是因为不甘平庸,虽然最终很多人依然会一辈子平平凡凡,会向生活妥协,会认输,会回到故乡,不会取得多数人认可的成功,但那些什么都不敢做的人没资格嘲笑他们,因为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不同,是脖子上面那个部位,以及它的思想。个人转载请跟我打个招呼,原则上谢绝商业转载(接过广告业务的公众号全部都算商业媒体),但如果你非要转载不可,请和我谈谈稿费的问题。自荐:
你在池塘里活得很好 ,泥鳅很丑但会说喜庆话 ,癞蛤蟆很马虎但很有趣 ,田螺是个温柔的自闭症 ,小鲫鱼是你们共同的女神 。有一天你听说 ,江河湖海 ,哪个都要更大 ,更好 ,你跳了出去。 遇见了美丽的海豚 ,雄壮的白鲸,婀娜多姿的热带鱼 。的确都是好的 ,就是偶尔觉得世界很空 ,生活很咸。这是我看到过的最适合的比喻其实还有更好的另一半:如果你没有跑出去,希望喜庆话永听不厌,有趣不会变成无聊,而女神始终二八年华容颜不老。也或者你跳到了江河湖海,海豚白鲸热带鱼都是你的好友至交,世界再空也不会让你感到寂寥,海水很咸,但生活刚好。总之,无论你在哪儿都希望世界会温柔待你。你最爱的同样把你放在手心当成宝。谢谢来自虎扑的JR们的回答,我只是搬运工啦
谢邀你以为小城市不费钱??我在安徽某八线小城市。我一个月收入在1万5千左右我工作四年,没剩下一分钱。为啥?因为我特喵的空虚啊!!寂寞啊!!只有花钱才能让我觉得生活不那么无聊啊!!!这是我最近几个月花在淘宝上的钱……跟知乎上九成的人比肯定还差得多,但是作为我这个收入层次的男人基本也算偏多了。因为在这个小城市里,我连舒服花钱的地方都没有……朋友间的娱乐活动基本就是喝酒吃饭打麻将,我酒精过敏,麻将一打就输,谁能知道我做梦都想找个桌游吧啊!好容易开了一家,没过几天就倒闭因为没人玩啊,整天就是我和老板三国杀3V3,来个人恨不得免费带人家玩!我做梦都想出去玩,可是请个假比登天还难!!周末休息一天半能去哪?去趟合肥都够呛。本地漂亮些的妹纸一打听大家都知道,贤惠的基本肯定是某个朋友的女票,不检点一些的就肯定和认识的某个甚至某几个朋友暧昧过……夜店去多了就那几张熟悉的面孔,演出嘉宾连32场哥都请不到……说句不好听的想做个舒心的大保健都得到合肥。工作方面,一单位的关系户,谁是谁的侄儿,谁是谁的舅……轻松点的部门全是领导的各种家属,没关系的全部在前台,在农村,在农村的前台,有能力的,谁愿意留在这里?做什么事都要先讲关系,想办一件事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给谁送礼,然后就要考虑:通过谁给他送礼……而在大城市,这上面我所说的一切,都好得多。你不管玩什么,哪怕你喜欢玩屎,都能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精神生活丰富得多得多。机会也更多,而且相对来说,公平的机会更多。只要你有才能,甚至只要你肯努力,你都能获得较为合理的收获。我到现在都记得当初我进这个单位的时候,我们那批笔试第二名面试被刷下来,他的母亲在单位门口哭,哭自己是个乡下人,连送礼都不知道人家门朝哪里……那个第二名刚好是我一个朋友的同学,人非常优秀,却只能承受这种可笑的侮辱……我当初毕业,真的应该去外面闯一番的,现在人老珠黄,后悔也晚了。相信我,有任何可能,请出去闯荡一番,那是远方,和希望。请不要像我这样苟且的活着……以上
事情发生在上个周六,确切说是日!你们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日子吗?10月24日!1024!这是程序员的节日!你们知道我跟谁一起过的节吗?!呵呵!我跟我的祖!师!爷!——Anders Hejlsberg!在北京利星行微软大厦!受益匪浅!生是见识,不是活着!当然,我的眼界目前还仅限于北京这个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不管有没有扯到蛋,我还在迈步前进!别问我为什么!FOLLOW YOUR HEART!JUST DO IT!不装x了。。。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我为什么来北京,但是我知道,我没白来,我也没后悔。其实想想,一个男人,如果不是太懒,一般到最后都不会太穷,如果不是太懒,一般都不会后悔。我从工作到现在,每天都是6点起床,7点多到公司,你们知道吗?当你独自在开间办公室里用青轴敲代码的时候,你听着自己键盘的声音,思路前所未有的敏捷和轻灵,此时此刻!大城市和其它地方,也仅仅是邮编不同而已。
我觉得这个得看你追求的是什么。给自己什么样的定位。今年才自降工资从各种大城市回家做项目。我个人觉得早特么应该回来了,回家买房没压力,消费又低,朋友又多,每天不知道多安逸。一辈子很快的,老婆孩子热炕头,安稳点好。生活成本太大的时候,折磨的不是你的钱,是你的精神。想拼一把就出去闯吧。说到最后还是看给自己的定位。…………更新…………上面回答是在年初写的,最近又被翻出来当成上面高票大神的反面教材来看。近日有感,补一发自己回来的生活,供各位参考。从深圳回来一年多了,这一年买房装修订婚结婚,直到前些天老婆确认怀孕。昨日老爹翻出一瓶珍藏多年的酒鬼,爷俩就着花生米拍黄瓜整了一斤。可以看出父亲很开心,眼角的皱纹都在笑。这一刻,感觉不管自己经历了什么,放弃了什么都是值得的。去年回来的主要原因就是父母年纪渐大,加上异地恋。下决心的时候犹豫了很久,找公司跳槽,工资减半,抛弃23G的TL从头做4G当小兵。其实不是没想过把二老接到深圳来定居,前年父亲请假来深圳住了两周。老北方人实在是受不了南方湿冷的天气,全身酸痛。二老也明确表示不愿意离开家乡,朋友亲戚圈子都在家里,过了大半辈子了,怎都不愿意来异乡。我前两天看到一个问题,“父母尚在苟且,你却在炫耀诗和远方”,真能能表达当时心情。二老把我养这么大,现在毕业工作,换我养他们了,我却跑的远远的在大城市享受所谓的生活。家乡县里没有我这行业,只能回来家乡所在地市,每周末回家一趟,中饭陪父母,晚饭陪岳父母。很享受现在的生活,真的。这一年没有大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没有各种精神压力,连枕边书都从LTE系统优化换成了三国志。思想没压力的时候,视野倒是开阔了许多。跑了跑渠道,兼职卖卖手机,这一年借苹果的风,也小赚一笔。最近找了找APP推广的业务,慢慢都在上路。其实到处都有信息不平等的钱赚,只要你肯去跑。以前在深圳时候根本不会想这么多,快节奏的生活压的你喘不过气,每日下班除了看资料学习,就是借口打DOTA放松。我各种原因,不能在大城市混出来,是一种懦弱。但是不要贬低你的家乡,想想你的父母还在这里。并且,你不回来,怕拼爹拼资源拼理想一辈子出不了头,何尝不是一种懦弱?流浪剑客出了BKB在哪都能牛逼起来。即使回到家乡也不要怕,开大刚正面,就是干。
别的都不说了,我有可能这辈子都不想结婚(接受长期稳定唯一伴侣的同居关系),有可能不要孩子,这两条都是我未来可能不会愿意妥协的“或有”底线。我相信并向往爱、亲情和家庭,只是不相信婚姻制度本身,也不愿意委身于不相信的东西,哪怕只是一张纸,懂的人自然懂。这个话题不想展开。待在小城市会被叨叨到抑郁,在大城市就好多了。节省很多解释和抗争的时间和精力。......评论我删掉并关闭了。女子一枚,和诸位生活并无交集,父母对我的个人选择没有意见,这些问题也会和未来伴侣充分沟通并尊重对方的想法,除此之外我想不到还妨碍到谁了。原评论区里各种典型反应如下,谢谢大家亲身展示,生活在『小城市』里,我将每天被怎样的话语环境包围:1、不就是没玩够吗,装什么白莲花!2、等你年老色衰,想结都结不了3、等你过了35岁,想反悔生孩子都来不及了4、结了/生了 就会发现你现在的想法是错的5、你就嘴硬吧,呵呵6、不结婚,男人抛弃了你怎么办?我能理解有些话来自好意,所以只把话留下,把ID都删去。我非常清楚,一旦最终做出这样的选择,本人会付出很大的代价。然而选择的自由,仍然是高于生存之上的东西。再次谢过大家嘴下留情。另外,也不用拿我这个回答讽刺我去非诚勿扰这件事情。我在台上清楚地表达过以上全部观点,当时诸位老师、主持人、制片人、编导均表示没什么问题,恋爱不一定要结婚,人生伴侣也不一定要结婚。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非诚勿扰节目组很有气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移动后台支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