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瘫病人的康复训练靠练习走路能把肌力练起来吗?

截瘫病人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截瘫病人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来源:寻医问药网社区
  截瘫病人如何进行康复训练?截瘫,是指脊髓损伤后,受伤平面以下双侧肢体感觉、运动、反射等消失和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症。专家提醒,增强工作和生活的信心有利于截瘫患者的康复。体质的康复与增强、良好心境的维持、人际交往的扩大,都有利于增强生活的乐趣、信心和勇气。 那么,截瘫病人如何进行康复训练呢?
  截瘫患者的体育活动以保持关节正常的结构和功能为基本内容,例如经常变换体位、穿戴夹板、被动运动和牵引活动等。在下地活动之前,应在床上做体操(上肢主动性活动、下肢被动性活动)、床上坐起练习以及做&截瘫操&。
  对于截瘫病人,可做些适当的增强上、下肢和躯干的肌力练习,以恢复体力;到一定时期,可以做些基本的联合动作,例如扶床站立--靠墙站立--扶双杠站立--扶拐杖站立--扶要站立--自己站立,开始需有人照料,时间由5分钟逐渐延长,由双腿站立过度到单腿产立。
  截瘫患者康复训练时,在站立的基础上,再练习行走:扶双杠站立,轮换做两腿的提腿、抬腿、摆腿、左右转动骨盆。两手扶住双杠,练习移步行走;站在行走车内,一边扶车移动下肢,一边带动行走车前进,车后边有一座位,可以休息;架拐杖行走;由&四点步&过度到&摆动步&。
  以上就是对截瘫病人的康复训练,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专家提示:截瘫病人必须做一些一般发展练习,尽力做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活动。这些对截瘫患者的康复保健都有重要意义。
搜索热门词:
特色中医院 特色中医院 特色中医院
空军总医院
医院名称:
空军总医院
预约电话:
地理位置: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30号
科室名称:
预约电话:
地理位置: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30号
医生名称:
.cn 版权所有 医药梦网-国内首家医疗行业服务交易平台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截瘫康复训练的具体步骤
10:18&&& 来源: 荆楚网&&&
&&&& 本文内容由武汉市普仁医院疼痛科整理提供
&&  四、康复原则与方法
  (一)急性不稳定期(损伤后或脊柱脊髓术后~4周)
  各类型脊髓损伤的康复都包括如下内容:
  1.呼吸功能训练
  包括胸式呼吸(胸腰段损伤)和腹式呼吸(颈段损伤)训练;体位排痰训练和胸廓被动运动训练。每日2次,适度压迫胸骨使肋骨活动,防止肋椎关节或肋横关节粘连。有肋骨骨折等胸部损伤者禁用。
  2.膀胱功能训练
  在急救阶段,因难以控制入量,多应用留置尿管。在停止静脉补液之后,应开始间歇导尿(每日4次)和自主排尿或反射排尿训练。
  3.全身关节训练(良好的肢位摆放)
  颈椎不稳定者肩关节外展不应超过90°,胸腰椎不稳定者髋关节屈曲不宜超过90°,超过上述角度可能会对脊柱脊髓造成二次损伤。当患者处于卧床期或颈椎牵引时,在医生未下处方前不得进行脊拄的旋转、屈曲、伸展等运动。
  4.肌力增强训练
  原则上所有能主动运动并且不影响骨折稳定性的肌肉都应当运动,使急性期不发生肌肉萎缩或肌力下降。
  5.血液循环、自主神经功能适应性训练
  包括由仰卧至坐起,由床边坐至坐轮椅,向倾斜床过渡等训练。
  6.心理康复
  应给伤员以温暖,鼓励他们克服依赖心理,完成各种训练任务,早日达到康复的目标。鼓励伤员将喜、怒、哀、乐表现出来,让他们内心深处的痛苦得以宣泄,从而帮助他们很好地完成康复治疗。
  7.预防深静脉血栓、压疮的训练和处理
  2小时间隔轴向翻身等。
  (二)急性稳定期(4~12周左右)
  在此时期,持续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内容:
  1.四肢瘫
  可以做一些站立训练,通过电动的起立床、辅助器具或者治疗师对他进行帮助完成体位的变换或者移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如洗漱、进食;脊椎的训练,就要考虑用一些颈围,避免颈部过度活动;膀胱训练可以做一些清洁导尿,定时定量饮水和定时排尿;反射性膀胱训练。
  2.截瘫
  在四肢瘫训练项目基础上增加辅助站立和残存肌力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对于脊柱稳定性良好,或者增加坚强的外固定,并在严密监护的情况下,可以由有经验的治疗师指导患者开始借助重心移动式步行矫形器、膝踝足矫形器或踝足矫形器等进行步行训练。
  (三)慢性期(12周以后)
  各类型脊髓损伤都应在继续急性期康复内容基础上,加强步行能力、轮椅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加强心理康复,以及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为目的的各种教育、培训。&另外,康复实施形式是在康复医师的策划、组织、总体评估下,由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心理康复师、假肢与矫形器师等协调完成。并定期召开工作组会诊,评估疗效,微调康复内容。没有专业人员条件时可转到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或暂时由医务人员经专业人员指导后进行。&急性期训练应配带围领、腰围等保护性支具。慢性期的各种训练应以巩固疗效为目的,强度、内容因人而异。
  五、康复时注意事项
  (一)康复护理
  1.皮肤护理
  ①每日检查压疮(褥疮)的好发部位。
  ②卧床患者2小时间隔轴向翻身。
  2.泌尿系统护理
  ①留置尿管时保持尿管通畅。注意定时夹闭和开放导尿管。
  ②每日饮水量ml,24小时尿量控制在ml。重症抢救期间尿量可以有所增加。
  3.排便护理
  ①一般保持1~2天排便一次。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②如有大便失禁,粪便浸泡肛门周围,容易引起糜烂,诱发压疮。应及时用清水将肛周皮肤洗净,涂抹防护油。
  4.高热护理
  由于体温调节障碍导致的体温升高,可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减少盖被,温水擦浴(擦四肢、腋窝、腹股沟)、冰袋(前额、颈两侧)、风扇等降温,如高热不退应使用退热药。如果是感染性高热,则应该使用足量敏感抗菌素。
  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护理
  颈髓损伤致四肢瘫痪的患者,可突然出现头痛、大汗、憋气、皮肤潮红、心动过速或过缓、血压增高等表现,称为自主神经反射亢进,可因损伤部位以下不良刺激(如膀胱充盈、压疮、肌肉痉挛、便秘)引起。以上症状出现时,立即采取头高位,并尽快排除诱因。检查膀胱是否充盈,有留置尿管的伤员检查尿管是否通畅。如患者因为便秘不能排出大便,应立即协助排便。如不能缓解,可酌情给患者使用降压药。
  6.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
  ①早期开展抬高床头训练,角度从小逐渐加大到90°,坐90°能坚持1小时后,可乘坐轮椅。
  ②下床前戴好腰围,穿弹力袜。
  ③患者乘坐轮椅时,如出现低血压症状,立即将轮椅前轮跷起,使患者处于近似半卧位或平卧位,待患者症状缓解后,将轮椅放平。如不能缓解,立即将患者平放床上。对于脊髓损伤者康复的全面、及时介入十分重要。如果救治机构内缺乏康复人员,则应在专业人员集中指导后由医务人员早期实施,并在伤后或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时尽早转入能进行专业康复的医疗机构。
  (二)辅助器具、技术
  1.颈髓损伤
  根据伤员功能情况选配高靠背轮椅或普通轮椅,上颈髓损伤可选配电动轮椅。早期活动时可配戴颈托,对需要的伤员可配置手功能位矫形器等,多数患者需要进食、穿衣、打电话、书写等自助具,可根据情况选用坐便器、洗澡椅。
  2.胸1~4脊髓损伤
  常规配置普通轮椅、坐便器、洗澡椅、拾物器。符合条件者可配备截瘫步行矫形器或髋膝踝足矫形器,配合助行架、拐杖、腰围等进行治疗性站立和步行。
  3.胸5~腰2脊髓损伤
  大部分患者可通过截瘫步行矫形器或膝踝足矫形器配合步行架、拐杖、腰围等进行功能性步行常规配置普通轮椅,可根据情况选用坐便器、洗澡椅。
  4.腰3及以下脊髓损伤
  多数应用踝足矫形器、肘拐或手杖等可独立步行。
  六、康复训练内容和方法
  对于不同情况患者,有不同的康复目标,颈8~胸2完全性损伤的双下肢瘫痪者康复的目标为:(1)能完成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活动;(2)可从事坐位工作;(3)配戴骨盆―长下肢矫形器在平行杠内(也可以用手扶着栏杆等固定物)能站立。胸3~胸12完全性损伤的双下肢瘫痪者的康复目标为:(1)能完成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活动;(2)可从事坐位工作;(3)配戴长下肢矫形器、用拐及助行器进行有治疗价值的步行。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康复训练内容和方法
  1.翻身训练
  对脊髓完全性损伤的肢体瘫痪而上肢有功能的患者适用(见图7)。目的是为了:
  (1)防止身体局部受压时间过长而造成压疮;
  (2)防治肺部感染;
  (3)提高患者在床上的活动能力。
  2.坐起训练
  适用对象同翻身训练(见图8)。目的是为了:
  (1)提高日常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坐位下完成进食、穿脱衣物及学习等活动;
  (2)为进一步训练打好基础。
  3.坐位平衡训练
  适用对象同翻身训练,目的同坐起训练(见图9)。具体方法:
  (1)患者坐位,双腿伸直;
  (2)双手缓缓向上抬起,然后放下,反复进行抬放活动,并逐渐延长抬起的时间。
  4.支撑减压和移动训练
  对颈7~胸2完全损伤、上肢功能正常或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适用(见图10)。目的是为了:
  (1)增加两上肢的支撑力;
  (2)减少体重对身体局部的压迫,以免发生褥疮;
  (3)提高在床上移动身体的能力。
  具体方法:①向前方移动训练;患者坐于床上,双腿伸直,双手放在身后支撑床面;双手用力支撑臀部抬离床面并向前移动(见图11)。
  ②&向侧方移动训练:患者坐于床上,双腿伸直,双手在身体两侧支撑床面;双手用力支撑,臀部抬离床面并向一侧移动(见图12)。
  5.转移训练
  对上肢有一定功能或功能正常的截瘫患者适用。目的是为了:
  (1)完成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为使用轮椅创造条件;
  (2)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具体方法:①&辅助转移训练(由轮椅转移到床上):训练者面对患者,双膝抵住患者双膝;患者一手扶住训练者肩部,另一于自然下垂;训练者双手扶患者臀部,用力将患者托起;帮助患者缓慢转移到床上(见图13)。
  ②&向前方转移训练(由轮椅转移到床上):轮椅正对床边,闸住轮椅;患者将双腿放到床上;患者双手扶轮椅扶手,用力支撑,将臀部从轮椅前方移到床上(见图14)。
  ③&向侧方转移训练;轮椅斜对床,成45度角,闸住轮椅;患者一手撑床,另一手撑轮椅外侧扶手,使臀部离开轮椅而转移到床上(见图15)。
  6.站立训练
  (1)站起训练
  训练者面对患者,双腿分开站立,双手扶在患者腋下,并用力向上托举;患者下肢配戴矫形器,身体前倾,用力支撑双拐站起(见图16)。
  (2)平行杠内站立训练
  患者下肢配戴矫形器,双手握持平行杠站立(家庭中可用栏杆等其他牢固的固定物代替);训练者一手扶住患者髋部,另一手扶住患者胸部;患者挺胸站直,站立时间逐渐延长,每次站立20-30分钟(见图17)。
  温馨提示
  对于截瘫患者康复治疗而言,应该综合应用现代和传统医学技术,最大限度地调动患者残存的肢体功能,代偿已失去的功能,以减轻或消除功能上的障碍;根据实际需要,在其身体许可的范围内,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重新参加社会生活,成为一个“残而不废”、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从而达到“全面康复”。
编辑:健康频道1
关键词:截瘫;截瘫康复肌力练习前先了解必要的知识-康复医学网
肌力练习前先了解必要的知识
肌力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词汇.康复功能练习中,健身健美中,运动训练中,都需要练习肌肉力量练习.通过肌力练习,来达到恢复提高功能的目的,或者增肌塑形的目的,或者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在肌力练习前,我们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些肌力的知识,至少要能知道我们要练习的是......
肌力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词汇。康复功能练习中,健身健美中,运动训练中,都需要练习肌肉力量练习。通过肌力练习,来达到恢复提高功能的目的,或者增肌塑形的目的,或者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在肌力练习前,我们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些肌力的知识,至少要能知道我们要练习的是什么,理论上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掌控实践。肌力,就是肌肉力量的简称。也就是俗话说的肌肉有多大的劲儿。指的是肌肉在主动收缩的时候所能产生的力量。肌肉的力量和很多因素都有关系,或者说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因素就是肌肉的生理横切面的大小。通俗的说就是肌肉块的大小,肌肉有多粗,它的围度有多少。肌肉力量的大小和肌肉的横截面正相关,肌肉的围度越大,肌肉的力量也就相应的越大。这非常好理解,有句俗话叫“身大力不亏”,说的就是身高体壮,力量也自然不会很小。绝对肌力和肌肉的生理横切面成正比关系,在生理学上一般认为生理横切面积的绝对肌力为3.6kg/cm2,意思就是每平方厘米横截面积的一束肌纤维,收缩的时候可以产生3.6公斤的力量。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肌肉的围度间接去评价肌肉力量的情况。在健身锻炼的时候可以通过练习前后的肢体围度变化,知道自己练习的效果如何,肌肉增长了多少;在伤病手术后的康复功能练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测量肢体的围度和健康的一侧去比较,大致地了解肌肉力量恢复了多少,是否还差得很多。肌力虽然是一个词,但是实际上包括了很多方面,或者是说肌力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有很多种类,不光是指力量的大小这么简单。之所以肌力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不同种类,是因为构成肌肉的肌纤维就不是单一的一种。肌纤维的类型粗略地分,可以分成三大类:Ⅰ型肌纤维,Ⅱ型肌纤维,中间型肌纤维。(我讲课时的PPT)I型肌纤维,是慢颤氧化型肌纤维,毛细血管丰富,血液供应也丰富。它含有大量的线粒体和高浓度的肌红蛋白。它的收缩由有氧氧化方式提供能量。纤维较细,收缩速率缓慢,特点是能长时间地持续活动,不易疲劳。由于血管丰富,它的外观呈深红色,所以又叫红肌纤维。就是运动和健身中通常说的慢肌。Ⅱ型肌纤维,属于快颤酵解型肌纤维。含有大量磷酸化酶和糖酵解酶,收缩时需要的能量不需要氧气参与反应,是由大量糖原通过糖酵解的方式来提供的。它的纤维较粗,收缩反应快,爆发力强,但是很容易疲劳。因为不需要氧气参与反应来供能,所以毛细血管相对没有那么丰富,外观是淡一些的红色,和红肌相比更白一些,所以就称为白肌纤维。也就是与慢肌相对应的快肌。中间型纤维:简单地说,就是性质介于红、白纤维之间的其它肌纤维。在我们人体的肌肉里面,I型肌纤维大约占50-55%;快肌IIb型肌纤维只占15%;中间型肌纤维包括了几种,有IIa型纤维占了30-35%,性质和功能介于I型与IIb之间;又有IIc型纤维介于IIa与IIb之间;还含有一种IIm超快型肌纤维,但是含量极少,少到没有专门研究的结论。每一个人肌肉里红肌和白肌的比例是天生的,是DNA决定的,后天的练习只是可以把中间型的肌纤维从功能上产生一定的转化,但是永远也不可能真正变成其它类型。悲观但是很科学地说,天生红肌多的人,再怎么刻苦练习,也只能是比自己练习之前跑得快,但是怎么也不会比天生白肌多的人训练之后跑得快。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当运动员,运动员是要经过科学选材万里挑一出来的,天生快肌(白肌)含量多的就适合发展短跑、跳跃、投掷、举重之类爆发力项目,天生慢肌(红肌)比例多的人,就适合练习长跑、射击之类的耐力性项目。象我们这样哪种肌纤维也没明显比例高的普通人,就踏踏实实地通过运动来健身和保持健康,在电视机前面看看竞技运动就是了。正是因为肌肉纤维存在以上的不同种类,又各自有不同的生理学特性,所以我们通常说的肌肉力量这个词实际是有很多不同的分类的。肌力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肌肉收缩的形式可以分为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简单地说静力性力量就是我们保持一个姿势或者状态的力量大小,比如说可以举起一个5kg的哑铃保持不放下来,静力性力量就至少是5kg;动力性力量就是完成动作有多大的力量,还是5kg的哑铃,能举起来再放下,就是至少有5kg的动力性力量。(我讲课时的PPT)在体育比赛里,还经常可以看到根据力量和体重的关系对力量进行分类。就象举重等等项目,都是分xx公斤级的,比较的就是同一体重之下的“相对力量”;如果不分级别只是单纯的比较力量的大小,比的就是“绝对力量”了。最常见和常用的是根据力量的表现来分类,将肌力分为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耐力力量。其中耐力力量又可以分成动力性力量耐力和静力性力量耐力,动力性力量耐力又可以在细分成最大力量耐力和快速力量耐力,体系复杂的很。一般我们只要知道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耐力力量”就足够了。简单地解释就是:肌力并不是单纯指力量的大小,它还包括了最大力量、耐力力量、速度力量三个方面。通俗讲,最大力量就是说最大可以用出多大的力量,也有称为绝对力量的;耐力力量是指可以持续用力有多久或者完成动作或是运动持续多少次或多久;速度力量是指可以用多快的速度发力完成动作。最大力量的重要性很好理解,力量不够就什么都干不了,但是耐力力量的用处是什么呢?拿下肢伤病或者手术之后,在进行康复功能练习的时候,练习走路做例子,下肢的最大力量够支撑和控制体重了,就可以下地走路,但是耐力不够,没走几步就累了,走不动了,腿部肌肉疲劳打软了,还是一样没有功能。这就是耐力力量的重要性。在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还经常会有人问,又不是运动员,不需要跑得有多快,练速度力量(俗称爆发力)有什么用呢?还是拿人最基本的功能走路来说,最大力量够了,也有一定的耐力力量,可以走一段距离了。但是生活中真正功能性的走路不是在没有任何干扰的平面上走,路上可能会踩到坑洼处,也可能别人会碰撞你一下,或者需要突然停下转身避让什么,这时候下肢的肌肉如果具备足够的速度力量,就可以快速收缩发力,调整身体重心站稳身体不摔倒。这就是肌肉速度力量或者叫做爆发力的体现和必要性。通过这些我们知道了,肌肉的纤维有不同的类型,所以肌肉力量并不是只用来描述肌肉有多大劲儿这样简单,它包括了“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耐力力量”三方面不同的内容。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人体肌肉的力量素质,缺一不可。因此无论是健身锻炼也好,还是伤病手术之后的康复功能练习也好,都不能片面地只追求和练习某一项,必须协调地练习所有力量素质,齐头并进,才能取得良好的运动功能!作者简介:葛杰,运动康复治疗师,从事运动损伤,骨关节与脊柱损伤及术后康复16年。01年赴荷兰研修运动疗法及健康管理。曾为多位奥运选手制定康复计划并实施治疗。(本文由作者原创并授权“康复医学网”首发,转载本文请标明“本文由微信号 cnkfyx ‘康复医学网’授权发布”字样,否则不得转载)微信号:cnkfyx【←长按复制】点击左下角下载客户端 咱康复人自己的APP
1.微信之窗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康复医学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康复医学网公众号所有。|/|/|/|/|/|
//|//|//|//|//|
截瘫患者的康复训练 【神经内科讨论版】
截瘫患者的康复训练截瘫患者的康复训练 上海华东医院康复医学科 徐国会  急性期康复训练可预防并发症,促进机体恢复。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急性期康复训练   在临床抢救告一段落,生命体征和病情基本平稳,即可开始康复训练。康复训练主要采取床边训练方法,可以防止卧床并发症,如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挛缩畸形等。训练内容包括肢体良好位置,定时变换体位,一般每 2小时翻身 1 次,以防止压疮形成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早期坐起及起立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脊柱稳定性有益。在伤后/术后 1 周左右开始坐位训练,2次/天,每次 30分~2小时,视具体情况而逐渐增加坐起时间。具体训练方法为:将患者床头抬高,从30 °开始,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如无不良反应,可以将患者的床头每天升高 15 °, 一直到正常坐位 90°,并维持继续训练。坐起训练效果良好,即可考虑进行起立训练。训练时应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配戴围领训练起立活动。具体训练方法为:患者站立斜床(起立床),起立训练从倾斜 20 °开始,角度渐增,8 周后进到站立 90 °,如有不良反应发生,应及时降低站立床的高度。对瘫痪肢体应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以防止关节挛缩和畸形的发生。对颈髓损伤呼吸肌麻痹的患者应训练其腹式呼吸运动,建立咳嗽反射能力,以预防及治疗呼吸系统并发症并促进呼吸功能的恢复 [1] 。   恢复期不同损伤水平患者的康复方式不同。
  恢复期不同损伤水平患者的康复  1 .生活不能自理的 C4 及 C4 以上完全性脊髓损伤恢复期不同损伤水平患者的康复方式不同。   此类截瘫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四肢肌、呼吸肌、躯干肌完全瘫痪,甚至需要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C4 患者生存功能比 C1-C3 生存状况好。训练患者使用环境控制系统(ECU) 。这类患者四肢无功能,需应用环境控制系统来提供生活服务。可训练患者用口棒、额控或气控操纵使用电动轮椅等。   2 .基本上不能自理生活,需大量帮助的 C5 完全性脊髓损伤  患者有呼吸功能,但呼吸储备能力下降,身体耐力差,躯干和下肢瘫痪,上肢肌尚有部分功能,可完成部分运动动作,但肘关节以下部位活动功能丧失。训练患者利用辅助工具如手支具及 C 型 ADL 箍套,利用患者屈肘动作可将食物送入口中;训练患者利用手的粗大移动功能拨动电动轮椅扶手上的杆式开关,手拉操纵电动轮椅;训练患者在他人帮助下完成从床到轮椅的转移。轮椅坐位时能给受压部位减压防止压疮(图1),也可利用床栏能翻身,上肢屈肘勾住系于床脚的绳梯或头上方的三角框架可坐起;利用腕驱动抓捏矫形器和皿套箍能进食、梳洗、清洁上身;借助于自助具.上肢能穿衣、写字、打字;能打电话;能用滑板作身体转移。但患者仍然主要是在轮椅上活动,自己不能步行。   训练患者使用手驱动抓捏支具完成一些 ADL 动作。   3 .能够自理生活,需中等量帮助的 C6 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患者可屈肘、伸腕,但伸肘功能不能,训练方法重点集中于手功能上。  4 .能自理生活、在轮椅上能独立活动,只能作治疗性站立的 C7-T2。   患者特点上肢活动良好,但手指功能仍较差,躯干控制无力,下肢完全瘫痪,呼吸储备不足。生活自理方面能大部分或完全独立,能驱动标准轮椅自由活动,能独自照料大小便和察看容易发生压疮部位的皮肤。训练坐位或在轮椅中的减压动作训练,每隔 0.5~1小时撑起身体,防止受压部位发生压疮;训练使用滑板作各种转移活动(图2利用滑板进行转移);肌力增强训练,训练三角肌、胸大肌,背阔肌;训练使用腕驱动抓握支具;训练患者斜床站立;训练和增强上肢与手的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如做增强上肢肌力和耐力的训练。  5 .能自理生活,在轮椅上能独立,并能进行治疗性步行的 T3-T12患者   患者下肢仍完全瘫痪。此类患者功能特点为:生活能自理,能独立驱动标准轮椅自由活动。能独立进行轻的家务活动,可从事坐位的职业,在步行功能上用支具可作治疗性站立和行走。训练重点在于站立及治疗性步行。双杠内训练站立及步行。患者穿戴 KAFO 、矫形器及使用双腋拐,在步行双杠内训练站立平衡及重心移动和迈步行走;双杠外训练站立及步行;训练外侧踏步及后踏步。   Walkabout 步行器是利用钟摆原理工作,在互动式绞链的帮助下,通过患者重心的移动来实现截瘫肢体的被动移动,并防止行走时双下肢缠绕在一起。下腰腹部的屈、伸肌群和旋转肌群对于平衡和步行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穿戴步行器前后必须有针对性的训练,如让患者有意识地抬腿,促进下肢屈肌,引发屈髋肌力出现。   装配前训练包括增强心肺功能、肌耐力、ROM 训练、平衡功能、协调能力及体位转移等运动训练。肌肉再训练:上肢和躯干肌采用徒手抵抗(包括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下肢主要进行悬挂训练。重点完成上肢力量训练、垫上支撑转移、桥式运动、仰卧躯干旋转同时坐起、俯卧位躯干后伸、骨盆侧向倾斜训练,以及下肢肌力的诱发等。站立及站立平衡训练:站立前给患者穿戴双膝伸直固定支具,稳定膝关节。站立时注意用镜子视觉代偿并纠正姿势,注意保持姿势的准确,进行三级平衡训练。  内装配后训练除强化装配前的训练外,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平衡、步行步态训练及 ADL 训练。穿、脱步行器:穿戴中注意让踝关节尽可能在步行器里背屈,绑 好踝关节处的 8 字带。站起和坐下:结合步行架进行训练。站起前注意双足尽量前伸,在双手支撑时骨盆快速后伸,提高成功率;坐下时注意拉弯膝关节后。立即用手支撑稳定。防止跌倒。平衡训练:包括平行杠内平衡和拐杖平衡。此时主要进行实用的动态平衡训练。包括闭眼站立、转体、抛接球、躯干向前向后移动的控制、用拐杖在受前后向外力时平衡的方法等。   重点在于前后方向的平衡能力训练。四点步训练(图3):先在较高大的、带轮的步行架中做减重被动较快行走,让患者尽量跟上节奏,体验步行的感觉。在平行杠内逐渐加大步幅长及步频。注重协调性和平衡。逐步从平行杠过渡到小的步行架,再到拐杖步行。先在平地上行走.再进行上、下坡的练习。摆过步训练:先进行基本步法的训练,逐渐增加步幅长及协调性,再运用通过在平行杠内放置障碍物,指导在支撑摆动时头、颈、躯干尽量前倾,可使跃起时双足离地更高,并通过腰腹肌和骨盆的控制掌握好双足的落点[2](图4摆过步能性步行的 L1-L2 患者) 。   6 .能自理生活,在转椅上独立,并能进行家照功   下肢大部分肌肉麻痹,此类患者功能特点为生活自理能力良好,能做上述各种动作活动,用踝足矫形器 (AFO)和肘拐或手杖可进行家庭性功能性步行。   做艰杠内站立及行走训练,训练时佩戴 AFO 及使用肘拐或手杖;双杠外训练站立及 图5-1 上台阶行走,作迈至步。迈越步及四点步训练;训练外侧踏步及后踏步;在不平的地面上练习行走,提高步行能力;训练上下楼梯(图 5-1,5-2 );训练上下斜坡, 图5-2 下台阶跨过马路镶边石,越过门槛。 L3 及 L3 水平以下的患者在轮椅上能独立并能作社区功能性步行,自理生活。   呼吸康复   采用了超声雾化吸入、叩击震颤、间隙压腹及通气功能训练等护理,在防治肺部感杂、促进呼吸功能康复取得了良好效果 [3] 。   1. 采用超声雾化吸减轻粘膜的充血水肿,减少分泌物,并促进其溶解排出针对截瘫患者的肺活量减少,要控制单位时间内雾化量不宜过长,尤其在损伤早期与术后使用。   2. 叩击法对颈髓损伤后病人,促使肺血的重新分布和肺泡功能调整,促进植物神经功能的新平衡建立。对肺部严重感染的患者,可依据听诊情况,采取引流悼位,但必须是停止牵引后,取头低脚高位。治疗原则是利用重力作用使病变部位在上,引流的支气管开口向下,以利痰液排出。目的是保持气道通畅,清除过多支气管分泌物,改善气体交换,预防和治疗不张。   3. 间隙压腹法:促使气流快速呼出,产生人工的咳嗽效器,促使支气管的分泌物向大支气管气管汇聚而排出。   4. 通气功能训练:鼓励患者用膈肌作大呼吸动作,促使呼吸功能改善,教会病人深吸一口气,用力咳嗽,使痰至喉部,然后再将痰渣咳出,保持口腔清洁和呼吸道通畅。   截瘫患者膀胱功能的训练   患者每日给予膀胱冲洗 1 次,已感染者的冲洗 2 次,口服抗生素, 48~96小时定时排尿,每周更换导尿管 1 次,每 2天更换积尿袋。应早晨拔除导尿管后,让尿道休息数小时(待膀胱中度充盈后)重新插导尿管或待膀胱中度充盈后,让患者作摒气排尿动作,同时按摩膀胱压,方法是:用手掌自膀胱顶部向下推压,压力由小到大,反复操作,直到排尿成功 [4] 。一般脊髓损伤后 l~2 周开始叩击下腹部膀胱区域。颈椎骨折患者,由护理人员协助或患者用自己的拳头在下腹部正中或两侧叩击;可指导双下肢瘫痪患者进行,部位相同,叩击由轻到重,一般叩击几秒钟停顿十几秒钟,这样叩击 3~5分为 1 次,每 2~3小时叩击 1 次。叩击的同时嘱患者用力做排尿动作,边叩击边观察有无尿液排出。叩击最好在准备翻身前或膀胱充盈时进行 [5] 。   心理康复对截瘫患者的恢复起着积极的作用。
截瘫病人的心理康复
截瘫病人由于肢体功能丧失程度不一,因而控制能力的程度也不同,以及社会因素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家庭,子女,职业,经济状况等不同,其心理状态也不同。心理康复对截瘫患者的恢复效果显著,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恢复明显提高,应加强对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的心理干预[6] 。   心理分析发现截瘫患者有[7]:① 恐惧、焦虑心理;②抑郁、愤怒心理;③自卑、自责心理;④依赖懒惰心理;⑤迫切求成心理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截瘫肌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