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ipad用什么下载软件软件?

&什么是软件架构?未显示需要 JavaScript 的文档选项级别: 初级, 高级 IT 架构师, IBM2006 年
15 日本文来自于 Rational Edge:这篇关于软件架构的较新规则的介绍,是一个关于“架构”的四篇系列文章的的第一篇。作者以定义规则的关键术语开始,继续探索设计出色的架构对于架构所部署的环境所起的作用。
我们毫不怀疑世界正变得越来越依靠软件。软件是诸如无处不在的手机,和复杂的空中控制系统的核心元素。事实上,如果没有软件,例如eBay 和 Amazon等我们理所当然认为是创新的企业将不可能存在。甚至那些金融业,零售业和公共部门等传统行业也相当的依赖于软件。在当今的时代,某种程度上,我们很难发现一个企业完全与软件不相关。高新企业为了生存,因此他们所依靠的软件必须能提供其所需的功能;所需的高质量;所承诺的可用性,和可接受的价格。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关于可以影响这些属性的软件架构。我所关注的是“强软件系统”,在IEEE中定义如下:
一个软件集成系统就是软件对于设计,构建,配置和整个系统的发展具有深入影响的系统[来自 IEEE 1471,"架构的定义" 部分]在本文中,“架构”与“软件架构”是相同的含义。虽然这篇文章关注于软件集成系统,但是应该注意,软件集成系统仍然需要硬件来运行,并且诸如可靠性和性能等品质是通过软硬件的结合实现的。所以解决方案中的硬件部分不能被忽略。文中后面将更详细的讨论这部分内容。我们对于“架构”的定义没有缺陷。甚至存在支持定义集的网站。 文中的定义来自IEEE标准 1472000,IEEE对强软件系统的架构描述的推荐实践,参见IEEE 1471。 定义如下,其中重要部分用粗体字表示。架构是在组件,彼此间和与环境间的关系,引导设计发展原则中体现的系统的基本结构。[IEEE 1471]这些标准还定义了以下相关概念:系统是为实现某个(些)特殊作用的组件的集合。专用系统包括个人应用,传统概念上的系统,子系统,系统中的系统,产品线,产品系列,整个企业和其他利益集团。一个系统是为了实现一个或多个任务而存在。[IEEE 1471]环境决定了开发,操作,策略和其他影响系统的设置和条件。[IEEE 1471]任务是指系统为了实现对对象设置的使用或操作。[IEEE 1471]涉众是对于系统有利益关系或关注的个人,团队或组织。[IEEE 1471]正如我们所见,“组件”贯穿于这些定义。正如有意留下一个模糊的概念来解释,大部分架构定义没有提到“组件”,IEEE 1471也不例外。组件也许是逻辑上的或物理存在的,技术上独立的或特定的,规模大的或规模小的。由于文章的原因,我使用了UML 2.0规范的组件定义;并且我相当宽松的使用这个概念来包含各种所遇到的架构成分,包括了对象,技术组件(例如Enterprise JavaBean),服务,程序模块,遗留系统,包应用程序等。这些是 UML 2.0中对“组件”的定义:[组件]是包括内容的系统模型部分,且它的显示是可替换的。组件定义了所需接口的行为。例如,组件类似类型(type),它与所需接口行为一致。(包括静态和动态语义)这里的定义包括了多种不同的概念,文中后面将有更详细的介绍。虽然工业界对于“架构”的概念没有普遍的共识,但是有必要考虑一些其他的定义使得他们可以被遵照。参照一下下面的定义,重点处我已经用粗体表示。架构是对软件系统组织,结构部分和系统包含接口的选择,集合部分的特定行为,较大子系统部分的构成和架构风格的重大决定的设置。[Kruchten]系统或计算系统的软件架构是包含软件部分,外部可见特性部分,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的系统的结构。[Bass et al.][架构]是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相关行为。架构可被重复分解为通过接口,互联部分的关系和结合部相互作用的部分。通过接口相互作用的部分包括类,组件和子系统。[UML 1.5]软件架构或系统由组成系统的结构的相互作用和软件结构的重要设计决定组成。设计决定应成功实现所期望支持的质量。设计决定为系统开发,支持和维护提供概念上的基础。 [McGovern]虽然在某些方面定义有些区别,但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是相同的。例如,大部分定义都指出一个架构关注于结构和行为,仅关注于重要决定,可以与架构风格一致,受涉众和环境的影响,体现基于原因的决定。所有这些方面,都在下面提到。如果你要求人们为你描述“架构”,十分之九的人都会参照结构来解释。这在关于构建或其他土木工程结构(例如桥梁)中非常常见。虽然这些条目中的其他属性(例如行为,目的适当性和美学观念)也存在,但是结构的属性是最熟悉的和最经常被提到的。我们对你会让某人来描述一下他所工作的软件系统架构一点也不会感到奇怪,他们将会给你展示一份系统结构方面的图表——无论这些内容是否是架构层,组件,或是分布结点。事实上,结构是架构的基础属性。架构会以各种形式展示他们自己,且大部分架构的定义是非常模糊的。一个结构组件可能是一个子系统,进程,库,数据库,计算结点,馈赠系统,按需产品等等。 许多架构的定义不但承认了他们自己的结构元素,而且还有结构元素的组成,关系(任何连接部分都需支持这样的关系),接口。这些部件都以不同方式被提供。例如,连接段可以是套接字,同步的或异步的,与某个协议相关等。图1提供了结构元素的例子。这幅图显示了包含展示顺序进程系统的结构部分的UML类图。我们看到有三个类——OrderEntry,CustomerManagement,和AccountManagement。OrderEntry类与CustomerManagement和AccountManagement类相连。图1:UML类图显示了结构元素与定义结构元素一样,架构定义了这些结构元素的相互作用。这些作用可以实现所期望的系统行为。
图2展示了允许系统支持在顺序进程系统中的次序定义的UML顺序图。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五个交互作用。第一,Sales Clerk使用OrderEntry类创建了一个顺序。OrderEntry使得客户得到使用CustomerManagement类的细节。然后OrderEntry使用 AccountManagement类创建一个次序,用次序条目构建顺序。
图2:UML是序列图显示了行为元素 图2与图1相连,因为我们能从图2中的关于交互作用的定义得到图1中的相关内容。例如,OrderEntry事例在被执行中要依靠CustomerManagement事例,正如在图2中所示的一样。这种依赖就如OrderEntry和CustomerManagement间通信所反映的依赖关系一样。当一个架构定义了结构和行为,它不会在意所有的结构和行为的定义。它只在意那些被认为是重要的元素。重要的元素是那些有持久影响的,例如结构部分的主要部分,与核心行为相关的元素,和对诸如可靠性和可测量性等重要品质相关的元素。总的来说,架构不关心这些元素的细节。架构的重要性还可以以经济的重要性来表达,因为某些元素的主要驱动者是创建的成本和变更的成本。由于架构仅关注于重要元素,它给我们提供了在考虑中的系统的一个特殊透视图——与架构最相关的透视图。在这种含义下,一个架构是一个系统的抽象,可以帮助架构师管理复杂性。我们仅仅应注意重要元素的设置不是静态的。作为一个需要被提炼,确定风险,可执行的软件构建和经验总结的结果,重要元素的设置可能会改变。但是,面对改变的架构的稳定性是好的架构,好的可执行架构进程,好的架构师的标志。如果架构需要根据变化不断作出调整,那么这不是一个好的标志。但是,如果架构相对稳定,那么相反的也对。架构是为了实现涉众的需要而创造的。但是,一般来说不可能满足所有的需求。例如,涉众可能会问特定的时间框的功能,但是这两方面(功能和时间框)是互斥的。或者为了满足时间表而减少范围或者所有的功能可以扩展时间框实现。类似的,不同的涉众之间可能有相互冲突的需求,所以应满足适当的平衡性。所以作折中是构建进程的主要方面,且妥协是架构的重要属性。仅仅提供一个任务的例子,考虑如下涉众群各自的所需:最终用户关心直觉,正确的行为,性能,可靠性,可用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管理员关注直觉行为,管理和辅助监测。业务人员关注有竞争力的特性,市场的时效性,对于其他产品的定位和开销。客户关注开销,稳定性和计划性。开发者关注清晰的需求和简单而一致的设计方法。项目经理关注追踪项目,计划,资源的生产使用和预算的可预见性。维护人员关注易理解性,一致性,和文档化的设计方法,与易修改性。正如表中可看到的,对于架构师的另一个挑战是涉众群不仅仅关注系统所提供的需求功能。他们所关注的在实际中是不起作用的,因为在系统中他们不发生作用。(例如,关于成本和计划的关注)但是这些关注体现了系统质量或局限。非功能需求经常是架构师所关注的最重要的需求。一个架构的重要部分不仅仅是最终结果,架构本身,而是他为什么是如此的原因。因此,确信你已把使用这个架构和原因文档化就非常重要了。这个信息与许多涉众都有关系,尤其是那些维护系统的人。这些信息对需要参考设计理由的架构师来说非常有价值,因为他们可以省去不必要的步骤。例如,当需要重复架构和架构师重新审视所做的决定时,这些信息非常有用。 大部分的架构来源于有相似关注的共享系统。这些相似性可被描述成某种特殊模式的架构风格,虽然经常是复杂和组合模式(由许多模式共同作用)。一种架构风格展示一个经验法典,并且有利于架构师重复使用类似经验。架构风格的例子包括分布式的风格,管道和过滤器风格,数据中心风格,基于规则的风格等。一个系统可以包含多于一个架构风格。Shaw和Garlan的描述如下:[架构风格] 按照结构组织的模式定义了系统。更具体的,架构风格定义了组件和连接型的语法,和连接的方法。在 UML 中的定义:[模式] 是对于普遍问题的普遍解决方案。除了重复经验,由于一种风格以文档的形式保存了使用它的理由和它的结构与行为,所以架构风格的应用使类似架构师的工作变得容易起来。系统贮存于环境中,且环境影响架构。这就是有时所提到的“环境中的架构”。基本上,环境决定了系统运行的范围,这些又决定了架构。影响架构的环境的因素包含架构所支持的商务环境,系统涉众群,内部技术限制(例如需要符合组织标准),和外部技术限制(例如对外部系统的接口或遵守外部规则的标准)。相反的,如在Bass, Clements, 和Kazman所描述的,架构可能还影响它的环境。不但是从技术前景的架构创新改变了环境--例如它可能对拥有组织的可重复使用价值有贡献——架构的创新可能在技术方面改变环境。当提到软件集成系统,有一个必须被提到的关于环境的特殊部分。为了软件的有用性,它必须执行。为了执行,软件运行在硬件之上。所以最终系统是软硬件的结合,与诸如可靠性和性能等完美结合的实现。软件不能在单独的硬件条件下实现这些功能。IEEE 标准 ,IEEE 信息技术标准 -- 软件生命周期过程,定义了与之前IEEE1471不同的系统(关注于软件集成系统),但与在系统工程方面定义的相同:[系统]是包含了一个或多个进程,硬件,软件,工具与可以满足需求的人的集合。 [IEEE 12207]
Systems Engineering (RUP SE)的Rational Unified Process配置包含一个类似的定义。
[系统]是提供为企业执行商业目的或任务的服务资源。系统组件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和工作人员。在系统工程方面,根据软件,硬件和人的使用定义事务。例如,如果性能为重,那么可能决定某一个系统元素的硬件实现,而不是软件或人。另一个例子是为了给客户提供可用系统,所以要给客户提供接口。更复杂的情况需要通过软硬件和人的结合实现系统功能。我们非常有趣的注意到系统工程特别关注于对待软件和硬件,因此避免把硬件和软件相比作为第二级,或是执行软件的载体,或是反过来。架构定义了一组连贯的相关元素。例如,顺序进程系统架构可能已定义了一组次序入口,计数管理,客户管理,实现,外部系统集成,持续性和安全性。每一组都会要求不同的技术。因此,一旦被定义好,统一软件开发小组结构就非常有意义了。但是,情况经常是最初的小组结构影响了构架,而不是相反情况。因为结果通常都是一个不太理想的架构。“康威规律” 规定“如果你有4个编译小组,那你会有4路编译器”。 实际上,我们经常会无意识地创建架构,以反映创建架构的组织。但是,完全从实际出发,事实上这种有点理想的观点经常是不实际的,因为当前小组结构和技术都有实际可能的限制,并且架构师必须考虑在内。每个系统都有一个架构,即使这个架构没有被文档化,或者如果系统非常简单且包含单一元素。对架构文档化很有价值。文档化的架构比没有的考虑的更周全——因此也更有效,所以根据架构的进程可以更细致的考虑。相反地,如果架构没有文档化,那么很困难来证明满足了诸如可维护性,最佳适应性等的需求。似乎大部分现今存在的无文档的架构都有些随意性而不是目的性。有许许多多种架构,最著名的是与建筑和其他工程相关的。甚至在软件工程领域,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同形式的架构。例如,除了软件构架的概念,我们会遇到诸如企业架构,系统架构,组织架构,信息架构,硬件架构,应用架构,基础设施架构等。你会见到其他类型的,每种类型都定义了一个架构的具体范围。不幸的是,产业界没有相互形式间的协定,所以导致了对同一形式的不同意思。但是,从图3中可以推断出这些形式的范围。当你们在考虑和讨论下面这张图的时候,你肯定会发现很多你不同意的元素或是在你们的组织中不同的使用方法。但是重要的是——这些形式的确存在,却没有一致的观点。图3:不同领域的范围图3展示的元素有:软件架构——这篇文章主要的关注点。硬件架构——包括CPU, 内存,硬盘,周边设备例如打印机,与连接这些元素的部分。组织架构——是一些关于商业进程,组织结构,规则和职责,与组织核心能力的部分。信息架构——包含组织好的信息结构。软件架构,硬件架构,组织架构和信息架构是全部系统架构的子结构。企业架构,与系统架构很相似,包括硬件,软件,人员等。但是,企业架构与商业有很强的联系,因为它专注于商业对象的联系,专注于商业敏捷性和组织效率。企业架构可能穿插于公司间。正像人们期盼的那样,有相应形式的架构师(例如软硬件架构师等)和架构(例如,软硬件架构等)。现在我们已浏览过这些定义了,但还有很多未回答的问题。企业架构与系统架构间有什么不同?一个企业是一个系统?信息架构与数据集成软件应用中的数据架构是一样的?不幸的是,没有对这些问题的一致的答案。对现在来说,你会意识到这些不同,但是产业界不存在对这些内容的一致定义。因此,对你的建议只是选择那些与你的组成相似的形式并且合适的定义他们。至少你会获得某些一致性,并减少错误传达的可能。这篇文章关注于定义软件架构的核心特性。但是,仍然有很多未被解答的问题。什么是软件架构师的角色?架构师最重要的活动是什么?从“建立架构”中能得到什么好处?这些问题将在后续文章中被解答。这篇文章的内容来源于一本即将出版的新书,暂时叫做“软件架构建立过程”。最后,我衷心的感谢对内容提出宝贵意见的人们,他们是Grady Booch,Dave Braines,Alan Brown,Mark Dickson,Holger Heuss,Kelli Houston,Luan Doan-Minh,Philippe Kruchten,Nick Rozanski,Dave Williams,和Eoin Woods。1 软件工程研究所(SEI)架构Web站点 -- 架构定义,提供了一个好的例子。参见 2 IEEE Computer Society,强软件系统的架构描述的IEEE推荐实践:IEEE 标准 00。3 对象管理组织,UML 2.0 结构规格说明:文档号 03-09-15。2003年九月。4 Philippe Kruchten,Rational统一过程:介绍,第三版。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2003。5 Len Bass,Paul Clements 和 Rick Kazman,软件架构实践,第二版。Addison Wesley 2003。6 对象管理组织,OMG 统一建模语言规格 1.5版,文档号 03-03-01。2003年三月。7 James McGovern等,企业架构的实践指南。Prentice Hall 2004
8 一个在本系列的后续文章中所涵盖的角色。9 Mary Shaw 和 David Garlan,软件架构 -- 关于一个正在形成的学科的观察。 Prentice Hall 1996,10 Grady Booch,James Rumbaugh 和 Ivar Jacobson,统一建模语言用户指南。Addison Wesley 1999。11 Bass 等,前面引用的书。12 IEEE Computer Society,IEEE 信息技术标准 --软件生命周期过程。IEEE 标准 。13 Murray Cantor,“系统工程的Rational统一过程”。The Rational Edge,2003年八月。
您可以参阅本文在 developerWorks 全球站点上的 。
Peter Eeles 为 IBM Rational 和 IBM Software Group 工作,他的工作专注于大型分布式系统的架构和运行。在英国,他协助一些组织使用Rational统一过程和IBM软件开发平台。他是“使用Rational统一过程构建J2EE应用程序”(Addison-Wesley,2002),“构建业务对象”(John Wiley and Sons,1998)的合著者之一,并且是“软件架构”(Springer-Verlag,1999)的作者之一。太差! (1)需提高 (2)一般;尚可 (3)好文章 (4)真棒!(5)建议?其他公司、产品或服务的名称可能是其他公司的商标或服务标志。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播报】这半年,国产电视行业高曝光率提及开发TVOS这看似是对谷歌、微软苹果等大佬们的叫板,除了看“热 闹”外,作为用户的我们不禁要想一下TVOS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东西?又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什么是TVOS?
TVOS的全称是Television Operating System,即电视操作系统。虽然TVOS这个词今年才被广泛提及,但是它却早就在我们身边。广义上的TVOS涵盖了电视早期操作系统,在没有的时代,我们家中的电视上就可以见到TVOS,我们用遥控器操作电视,以及调整音量、画面黑白、对比度等等基本操作的都需要通过他来完成。
现在媒体和行业提及的TVOS更多的是指智能操作系统,常见的有Android、windows等,他最大的特点是让电视拥有了一个开放式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用户可以加载第三方开发的。这些应用都是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定制下载,可以随意删除或者添加,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家庭的电视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样电视在传统基础之上将扩展出更多的个性化功能,实现网络搜索、IP电视、数字音乐、网络新闻、网络视频电话等各种应用服务。电视机正在成为继计算机、手机之后的第三种信息访问终端。
TVOS成产业战略重点
去年年底,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信息技术领域 "三网融合演进技术与系统研究"重大项目指南中就提及了TVOS相关内容,指南内容第二点“网络实时业务服务器,面向电视终端的嵌入式操作系统(TVOS) 为核心,研究开发具有实时服务能力,提供云服务特征,可可控可信的开放业务体系,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体系提案。”
今年三月中旬,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和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召集了一次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研讨会,国内电视制造六大厂商悉数出席。
8月初由、长虹、按照“自愿、平等、合作”的原则发起、组织的技术共同体——中智盟发布了电视应用程序商店技术标准SDK,并表示希望能与合作伙伴一起开发出真正针对平板电视的智能操作系统(TVOS)。
在近日,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科技与标准管理处处长盛志凡透露,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正在积极推进电视智能操作系统(TV.OS)以及智能终端形态的研发。
TVOS的标准统一的意义
通过TVOS这半年来惊人的曝光率和关注度,我们可以看出国内产业对TVOS的投入程度。电视智能操作系统此前应用范围较广的无外于谷歌的android、微软的windows以及传闻中苹果基于电视开发IOS,国内行业似乎在和这些大佬们在叫板。
无论行业内各家出于何种目的介入TVOS,对作为用户的我们都是一个好事。毕竟一个统一、开放的TVOS的面世,以及不断优化和创新,对我们意味着更好的电视体验。不防想一下,电视旁的电线会越来越少,各种功能将整合在电视里。看电影、玩游戏将不在需要更多的周边设备,你可以电视上直接购物,甚至你可以不用在为电视剧那些无休止的广告烦恼……
家电行业专家刘步尘:智能TV是机会 但不属于传统彩电企业
苹果进军电视领域,将对中国乃至全球彩电企业产生什么样影响?
先让我们看看苹果推出iphon对全球手机产业的影响吧。因为iphone的问世,全球智能手机产业格局发生剧烈震荡,多年盘踞“全球手机老大”位置的诺基亚,地位有可能因此不保。
与诺基亚全球手机霸主地位相比,中国彩电企业在全球彩电产业格局中地位堪称弱势。显而易见,如果苹果能撼动诺基亚“全球手机老大”的地位,那么苹果电视改写全球彩电产业格局不会是一个幻想。
苹果之所以能改写全球手机产业格局,缘于苹果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总是与众不同”是苹果企业的最大个性,也是它最让人敬畏的所在。我们因此有理由坚信,苹果电视依然与众不同。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这就是苹果。因此,苹果进入电视领域,绝不是全球传统彩电企业共同的狂欢,而是梦魇的开始。
迫于大势,中国多数彩电企业已宣布进入智能电视领域,甚至已经有企业成立中国智能多媒体终端技术联盟。
对于中智盟,我并不看好,原因有两个。首先,中国彩电企业在智能技术开发上缺乏积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你能制定出什么有价值的标准?须知微软、谷歌乃至苹果推出智能电视,缘于其强大的技术储备,在这一领域,它们已经默默研究了多年。中国企业怎么可能昨天成立联盟,今天就搞一个标准出来?现在才搞联盟,“摸到枕头天亮了”,为时已晚。其次,中国彩电企业搞联盟已不是一次两次,每次都无果而终,这一次不会更好。2000年,中国彩电企业搞了个价格联盟,结果被国家发改委宣布为“不正当竞争”;2003年,又搞了个闪联,至今八年过去了,未见任何研究成果面世;2006年,针对外资企业专利侵权指控,又搞了个彩电“专利池”,五年过去了,专利池名存实亡。
恕我直言不讳,中国彩电产业是所有家电产品中最不具有竞争力的行业,心态太浮,缺课太多,是症结所在。
一个基本事实是:在传统家电领域,格力空调全球第一,冰箱、洗衣机全球第一,唯独彩电的全球第一,是韩国的。中国彩电前四强——海信、、TCL、长虹,2010年的销量加在一起,抵不上一个三星电子。
日前,海信推出一款个人智能电视I"TV。海信如此描绘I"TV:它实现了大屏传小屏、小屏传大屏和异地传屏,即客厅里的电视所接收的任何有线电视节目都可以瞬间传到I"TV、智能手机等小屏幕上随意观看;I"TV通过互联网搜索到的任何视频节目,都可以瞬间传到客厅的大屏幕上共享观看;I"TV在外地也可以实时收看家里电视所能接受到的任何节目,真正实现随时、随地、随心、随欲地移动观看电视。周厚健在评价这款产品时,甚至使用了如下表达方式:“这是我儿时的‘梦想’,是盼了一辈子的产品革命。”
日前,海信推出一款个人智能电视I"TV。海信如此描绘I"TV:它实现了大屏传小屏、小屏传大屏和异地传屏,即客厅里的电视所接收的任何有线电视节目都可以瞬间传到I"TV、智能手机等小屏幕上随意观看;I"TV通过互联网搜索到的任何视频节目,都可以瞬间传到客厅的大屏幕上共享观看;I"TV在外地也可以实时收看家里电视所能接受到的任何节目,真正实现随时、随地、随心、随欲地移动观看电视。周厚健在评价这款产品时,甚至使用了如下表达方式:“这是我儿时的‘梦想’,是盼了一辈子的产品革命。”
海信称,该产品领先苹果推出,全球首创。
我想指出的是,依据海信描述,I"TV价值不大。首先,用3G手机或笔记本电脑看电视,是一项十分成熟的技术,很容易实现,I"TV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和创新。其次,在手机和笔记本随时能收看电视的情况下,“大屏传小屏,小屏传大屏”,没有实际意义。
我不看好海信I"TV的原因还在于,5月份宣布智能战略,8月份推出智能产品,短短三个月能推出什么像样的产品?须知,iphon可是苹果面壁7年的结果。因此,海信I"TV怎么看怎么象一幅“急就章”。浮躁不实,已经成为中国企业骨子里的秉性,很难改变。
可以说,止于目前,中国企业尚不具备挑战苹果的实力,预计未来五年也不会出现类似企业。当下,尊重而不是蔑视苹果,才是中国企业应有的态度。
我必须强调的是,智能电视的确是个机会,但是,这个机会不属于传统彩电企业。这是由人类追求自由的天性决定的。
未来的电视、电脑、手机,将实现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传统的电视不复存在,传统的电脑和手机也将逐步为消费者所抛弃。鉴于电视和电脑的使用均具有一定局限性,难以满足人们“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需求,而手机作为个人手持移动信息终端,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获取信息的自由,因此,将作为3C融合的最佳载体被予以传承。从这个角度看,传统彩电企业纷纷涌入智能电视领域,很有可能是为手机抬轿子,为自己掘坟墓。
泡泡网家电编辑侯维铖:中智盟标准之路将面临多方挑战
虽然中智盟的初衷很好,但前方的道路却异常凶险。中智盟目前面临的遭遇堪称“前有虎狼,后有追兵”:它不仅要面临来自谷歌、APPLE这样掌握着TV.OS核心竞争力一流企业的围追堵截,还将面临来自国内广电系的同台竞争。而三家企业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也将对这个联盟的稳固和走向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
中智盟首先面临的直接挑战来自于谷歌和苹果公司。谷歌的安卓系统目前已经被三星等众多彩电企业使用和认可;同时苹果在试水APPLE TV之后即将推出自主品牌彩电的消息也不绝于耳。而这两个品牌最大的优势还是拥有完善的、成熟的、庞大的“APP生态圈”。这两家公司中的任何一家只要想在智能电视的APP应用上发力,其强大的影响力和阵营足以秒杀刚刚坠地的盟自主标准。而从目前的态势看,不管是谷歌还是APPLE,留给盟的时间或许都不会很长。
另一方面,三网融合大背景也促使过国内的其他势力染指智能电视平台。例如广电系统最近就盯上了“智能电视”这块蛋糕,并且试图通过推进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和终端的开发,改进并革新现有商业运营模式,从未来智能电视商业模式的大蛋糕中分的一杯羹。和仅仅是民间性质的“中智盟”相比,广电系也完全可以利用自身强大的网络资源和行政手段,轻松的将中智盟的所有努力付诸流水。
除了中智盟面临的严峻外部环境,最让人怀疑的核心问题或许来自中智盟内部。
长虹、海信、TCL这三大国产品牌虽然占据了国内彩电份额较大的百分比,但从整体实力上看三家其实都在仲伯之间。而这三家企业无论是产品的定位、营销模式,还是销售渠道,从本质上说都处于高度竞争的态势,因此要想这三个品牌能够真正放下前嫌携手共进退,不仅不容易,也不太现实。
更重要的是,这三家企业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像“3S”品牌那样,一言一行足以对整个彩电市场产生大的影响力。在缺乏话语权、缺乏影响力的情况下,中国的彩电业者历来扮演的其实都是外资品牌的跟风角色,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消弱APP开发者和其他仍处于犹豫状态下相关企业进入这个联盟的决心。最好的例子就是和创维,前者玩着自己的智能平台技术正酣,后者则明确表示不会加入中智盟,这对于希望以“国人自主”为招牌的中智盟而言,无疑是个不小的嘲讽。
网易家电编辑林志钧:如果电视操作系统领域有中国人的声音
近日,由TCL、海信、长虹三家国产彩电企业组成的中智盟发布了中国首个应用程序商店技术标准SDK(统一的软件开发套件),以后还有计划开发中国人的电视操作系统TV.OS。其他电视企业对此并不买账,而且某企业还称中中智盟发布标准是闭门造车。
但是,如果中智盟的发布的应用程序标准成为了电视行业的真正标准,如果中智盟开发的电视操作系统成为了电视的主流,那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呢?
如果国内电视企业使用程序统一标准
虽然目前国内外电视企业纷纷发布了自己的智能电视产品,但是由于它们没有一个具体的程序开发标准,造成各企业开发的程序不能兼容,只能使用自己开发的程序。这就好比当年移动的手机不能打联通,联通又不能打给电信。
另外,目前针对电视开发的程序应用特别少,但是,作为一个开发者,有5-6家不一样的电视程序接口,究竟选哪家进行开发,还要考虑电视尺寸大小等问题。这就给电视程序应用开发者制造了难题。
如果有更多的电视企业一起统一程序应用标准,使开发者只要选一个开发接口就能实现多个品牌电视的兼容,减少了开发者开发的成本,有利于电视程序应用的数量与质量的提升,也有利于各品牌电视程序应用可以互通,互相交换使用。
据中智盟执委会委员梁铁航表示,任何一个产业的高速发展都离不开一个标准的制定。市场中的某一个企业,或者某几家企业通过形成一些企业标准,再带动更多的企业参加,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高速发展。中智盟希望更多的电视企业使用应用程序商店技术的标准SDK。
如果电视操作系统领域有中国人的声音
虽然中国是一个电视机的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电视企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只能跟着国外的电视企业走。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缺乏制造液晶面板的能力,只能选择进口哪一家的液晶面板。由于国内电视企业缺乏3D液晶面板的技术,只能选择三星或者LG两个阵营站队。所以,国内的电视企业在整个电视行业当中一直很被动。
目前,智能电视正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对于国内外电视企业来说,机会都是均等的。对于一款智能电视来说,它最核心的技术是程序应用与操作系统TV.OS。虽然国内很多企业都开发了自己的操作系统,也建立了程序商店,但是由于各家之间并不统一,造成资源的分散和浪费,难以对抗谷歌进军电视领域。
如果国内推出一款属于自己的电视操作系统,并且这款操作系统被所有国内电视企业所采用,这款国内操作系统将有力地对抗谷歌的Android系统。国内电视企业在软件操作系统这块将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哪怕谷歌Android希望万一需要收取电视企业的部分费用,国内的电视企业也可以选择自己的操作系统,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虽然目前中智盟的软件核心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但是,凭借国内电视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联合,说不定也可以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操作系统。万一有一天,苹果和谷歌都已经进入电视领域,国内也有自己的操作系统与之抗衡,不用再跟着国外企业的后面跑。
家用电器杂志首席记者宋佳楠:TV.OS开放还是封闭 国企应停止内讧
选择开放还是封闭?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唐宋鼎盛时期中国文化远扬四海到清朝末年鸦片大炮敲开中国大门,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到改革开放经济盘活,中国长久地徘徊在“开放”与“封闭”两词之间。
中国彩电业的历史也时刻伴随着“开放”与“封闭”之辩。从最初的单纯模仿、引进到现在的自主开发,中国的彩电企业一直在努力寻找一条“自强”之路,只是这条路走的异常艰辛。
黑电技术与白电不同,几乎80%的核心技术——面板制造均掌握在日、韩企业手中。尽管近两年,中国南北各地纷纷上马高世代线液晶面板,但高昂的投资费用和绵长的量产周期,很有可能使中国的面板产业在三到五年后出现“过剩”危机。这种“过剩”不仅仅是量“剩”,还包括市场和技术的“过剩”。
黑电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其竞争的焦点一再改变。当所有的中国家庭普及了CRT,LCD出现了;当LCD不断扩大出货量,LED又诞生了;紧随LED之后,又有网络电视、3D电视、智能电视……短短三十年,黑电产业让我们见证了什么是“风云变幻”。曾经风光一时的国产彩电品牌曾令很多外资品牌羡慕不已,而现在,面对彩电的微利时代,国产彩电却长期“忍辱负重”。当2011年智能电视时代的曙光展现,国产电视似乎又重新找到了救命稻草,找到了与外资品牌电视一较高下的竞技常但这是否是另一个假象?
就在前不久,长虹、海信、TCL三家国内彩电厂商宣布成立中国智能多媒体终端技术联盟(简称中智盟),并在不到一百天的时间内推出了国内首个应用商店技术标准。按照官方解释,该联盟是TCL、长虹、海信三家智能终端龙头企业按照 “自愿、平等、合作”的原则发起、组织的技术共同体,是围绕智能终端产业链相关技术和服务,开展联合研发、推广应用、产业标准化、产业链建设等工作的行业性、非赢利性企业联盟。
有趣的是,中智盟刚刚推出应用商店技术标准,国内另一彩电厂商创维却毫不留情地泼了一盆冷水: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长虹、TCL、海信联手成立的中国智能多媒体终端技术联盟发布的首个智能电视应用商店技术标准是一种闭门造车的行为,不会有太多开发者参照此标准进行开发,并强调创维不会加入该联盟。紧接着,长虹新闻发言人刘海忠也发出了回应,认为彩电企业目前不管是抱团取“胜”,还是相互指谪都是一种无奈,因为在重大技术与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今天,没有国家战略的牵引和推动,中国彩电业不会迎来灿烂的春天。由此引发了中国彩电业选择“封闭”还是“开放”的大讨论!
从客观的角度分析,长虹与创维各有其理。创维之所以不看好中智盟的技术标准,是因其违背了当前应用程序的开放理念。IPhone和Android的成功让我们看到智能时代应用软件的强大力量,彩电企业希望能够将这种成功复制在智能电视上,并发出了未来彩电竞争是“应用程序的竞争”的呼声。相比Android的无限开放,中智盟的小团体联盟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效果,彼此之间是否有长期的合作意念也很难确定。此外,未来智能电视的核心技术除可能从面板转嫁至应用程序外,芯片的力量也不容小视,但在这方面无疑是国产电视的一个弱项。在这种情况下,整体市场影响力并不能够决定彩电发展趋势的三家企业的联盟难免给人作秀之感,很可能排挤掉的不是外资品牌,而是“同根生”的国产“兄弟”们。
从合纵连横的策略来看,中国彩电企业之所以处于“价格战”、“概念战”的混战状态,与缺少国家战略的保障与推进有密切关系。在这方面日韩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但中国却缺少向榜样学习的勇气,因为在这背后需要巨大的资金支出、全盘的战略布局和前沿的趋势预景。要想改变国产彩电的命运,联合成为一种必然。中智盟的成立及其技术标准的发布为我们展现出一种联合的模式,尽管其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但更需要的是行业的理解、支持、探讨和改变,而不是冷眼旁观、互相指责。
智能电视的“热”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在“热潮”冷却之后,彩电业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届时我们的国家和企业又将如何面对?当苹果TV汹涌来袭之时,我们的彩电企业是否能够实现“非山寨、纯创新”?在这些长远的问题没有理清之前,在不能冷静地看待“开放”与“封闭”之前,国产彩电的“内讧”只能让整个产业变得更加沉重。是时候联手做些事情了!
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中智盟发布标准是闭门造车
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先生表示,中智盟建立中国电视行业标准的设想非常好,使电视行业混乱的局面规范化,促进了行业标准体系的完善。
但是,目前世界的程序应用开发平台主要有谷歌、苹果和微软三个。他们的程序开发标准已经非常成熟,目前全世界的开发人员都是按照他们的标准开发程序应用的。如果国内企业联合再发布一个标准,让开发者按照这个标准去开发程序应用,又有多少开发者去开发这些程序呢?
在中国,以前就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可以借鉴。当年WIFI已经在国际市场非常成熟,中国为了避免专利费,开发了WAFI。结果,WIFI依然是国内手机的标准配置,而WAFI就逐渐消失了。
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先生表示,中智盟发布自己的标准其实是一种闭门造车,按照这个标准开发的开发者会有多少呢?按着这个标准生产电视的企业又有多少呢?所以,创维并没有加入这个联盟。而创维会坚持走国际化路线,坚持采用android作为电视的操作系统,把世界最优秀的程序应用都搬到创维电视上。
近日,专利费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谷歌也有可能对生产企业收取一定的费用。创维杨东文透露,创维目前对收取专利费的事情也十分关注。不过,创维相信android还是以免费的形式为主,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到这个平台上。
目前,电视行业已经由以往的硬件配置逐渐过渡到软件平台竞争。创维杨东文表示,创维在软件平台上已经开始布局,已经在打造云计算平台,实现消费者资源上的共享。另外,创维也会不断地与各种内容商进行合作,实现在线视频,在线互动,在线升级等功能。
海信网络技术研究所所长成刚:开发国内TVOS抗衡国外企业
近日,海信多媒体研发中心,网络技术研究所所长成刚接受了网易独家专访,采访中他以厂商的角度介绍了TV.OS相关信息。“开发TV.OS就是为了团结国内厂商力量,来抗衡国外企业。”这是整个过程中留给笔者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面对出于怎样的想法成立中智盟来开发TV.OS的问题,成刚所长用篇首这句话做了开场白,并介绍说,从感情上讲组成中智盟的厂商希望能有“中国造”的电视操作系统,随后补充道目前国内外厂商的关系用“抗衡”来说或许并不是很恰当,根本关系上并没有这么强的对立,开发TV.OS的原本用意还是更偏向于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而并无更大的排他性。
除此之外,成刚所长坦承国内厂商已经有了深深的危机感。他介绍以海信为例,目前应用在终端产品上的操作系统有两种,一种是海信开发的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另外一种现在更普遍使用的是谷歌的android系统,而android的高端版本是需要付费授权的,这不仅意味着需要增加成本,更意味着厂商会受到谷歌方面的限制,甚至存在愿意花钱也拿到不到授权的尴尬情况,基于这些方面考虑,国内厂商也希望开发一个自己的TV.OS。
组成中智盟是一种商业行为,除了以上原因外,成刚介绍电视厂商还希望能够在营收模式上有新的尝试。从之前单纯的终端产品制销售渗透到增值业务领域,像苹果的app store一样产生巨大的利润。成刚称中智盟正在研发的TV.OS,对比目前市场的智能电视操作系统绝对不会是UI上的改变,将更加贴合电视使用情景,这些值得大家去期待。
成刚介绍说,目前组成中智盟的TCL、长虹、海信三家厂商是走在国内智能化电视最前面的企业,并且也是目前国内份额最大的企业。但这并不意味着中智盟将存在壁垒,中智盟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参与进来,不单单电视厂商,包括应用开发商等在内产业链上下游更多的企业都能加入,目前已有国际一线的外资品牌与中智盟进行了接触。
就大家比较关心的知识产权问题,成刚介绍称中智盟设立专门团队来处理相关问题,规避相关风险避免产品面临侵权等问题。中智盟研发TV.OS何时面世?成刚透露目前项目进展顺利,明年上半年搭载中智盟TV.OS的电视终端就会量产上市。
中智盟执委会委员梁铁航:Android称不上智能电视操作系统
据中智盟执委会委员梁铁航先生表示,目前智能电视存在三大障碍。第一,智能电视的标准不统一。每个品牌的智能电视标准不一样,造成开发者开发电视程序应用的成本高;第二,每个品牌智能电视之间不能进行互联。譬如,TCL的电视不能与创维的电视进行视频互通;第三,每个品牌的用户不能实现资源共享。譬如海信的用户不能享受康佳的用户资源内容,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为了解决智能电视存在的障碍,今年5月份,TCL、长虹海信三家集团组成了中智盟,主要目的是统一智能电视的标准。据中智盟梁铁航透露,中智盟目前有三个目标。第一,实现应用程序商店的标准统一;第二,实现三平互动的标准统一;第三,开发国内首款智能电视操作系统。目前,中智盟已经基本实现了应用程序商店的标准统一。
据中智盟梁铁航表示,虽然目前很多电视企业都采用了Android这个操作系统,但是,目前的Android只是针对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开发的,没有处理电视广播的功能,只拥有上网的功能,不能称得上智能电视操作系统。所以,中智盟将在Android或者linux的基础之上,开发一款具有处理电视广播的智能电视操作系统。
目前,中国构建行业基础标准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国家牵头推动,第二是由企业推动。目前智能电视的标准走第一种情况的路线比较难,所以只能走第二种情况。所以,TCL、长虹和海信组成了中智盟,力求打造出中国人自由的智能电视标准。据中智盟梁铁航表示,这三家企业的智能电视市场份额占到国内智能电视的60%,开发者只要按照中智盟的标准开发,就能在60%的智能电视上实现通用,降低了开发成本。
目前,创维、康佳、海尔、索尼和三星等企业并没加入中智盟。据中智盟梁铁航表示,中智盟欢迎更多的企业加入这个联盟,一起推动智能电视的发展。不过,中智盟将会优先考虑国内的电视企业加入,但是,中智盟也欢迎一些有实力的外资企业加入。
康佳多媒体市场部副总经理廖黎明:智能电视也可以安装双系统
由于Android操作系统是全开放式平台,而且很多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的应用都可以方便地移植到电视上。所以,目前TCL、康佳、创维、索尼等彩电厂商都推出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
据康佳廖黎明表示,目前Android大部分应用只是针对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开发的,针对电视开发的应用很少,而且Android没有处理一些电视广播的应用。所以,Android作为电视的操作系统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那么,智能电视如何才能弥补Android这个操作系统的不足呢?是需要在Android这个电视的操作系统之上进行修改?还是根本不采用Android这个系统呢?
康佳廖黎明表示,在电脑领域,电脑操作系统可能都存在一些不足,消费者因此在电脑上安装双系统,弥补一个操作系统的不足。其实,智能电视也可以安装双系统,从而弥补Android在电视上的不足。
今年8月,康佳推出的新一代智能3D旗舰电视8000系列就实现了Android+OMI双系统支持。康佳这款新品电视是基于Android 3.0的基础之上,把康佳自主研发的OMI系统融入进去,实现了人机交互,海量应用,在线视频等智能功能。
据康佳廖黎明透露,OMI系统是康佳自主研发的电视操作系统,目前已经更新到第三代。OMI系统里面自带了康佳智能电视应用商店——锐族馆,消费者可以共享各种程序软件。OMI系统可有效弥补了Android系统的不足,也是康佳智能电视与其他品牌智能电视的差异化卖点。
责任编辑:hemeng
上一篇:下一篇:
sydwdzcybx求关注,,{biaoqing} 。
啥也不说了,感谢楼主分享哇!!{biaoqing}
很给力,{forum}欢迎你的到来
多谢楼主热心分享。
帮你顶下哈!!
多谢楼主热心分享。
精华内容,楼主V5!
很给力,{forum}欢迎你的到来
跟楼主学习一下。
moyunbing求关注,,{biaoqing} 。
很给力,爱家TV有您更精彩。
精华内容,楼主V5!
这么强,支持楼主,佩服
楼主用心了,内容非常精彩。
帮你顶下哈!!
支持你哈...................................
啥也不说了,感谢楼主分享哇!!{biaoqing}
啥也不说了,感谢楼主分享哇!!{biaoqing}
宝宝能安静地看电视,家长也不无聊,都觉得很轻松。孩子在婴儿时期,很多大人在看电视
    2015年彩电线上市场零售量1302万台,同比增加65%,占整个市场的28%,线下市场
  日前,相关检测机构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彩电全球出货2.3亿台,同比下降2.5%。尽
  猴年春节期间,互联网电视在国美各大卖场里面迎来了猴年第一个销售的高峰期。刚刚
  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推动下,电力载波通信、Wi-Fi和ZigBee等主流智能家居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i文件用什么软件打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