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骄马山地车的商标有什么用是什么样子

2017年4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國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旨在严格保护知识产权不受侵犯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和效益。

商标有什么用作为产品的特定标识是知識产权的重要部分。

JOMO矫马品牌及其注册商标有什么用在中国市场已经有20余年历史得到中国广大消费者的广泛赞誉。对待仿冒、假冒矫马產品的行为我公司也必定会拿起行政或法律武器,严厉打击品牌侵权现象维护公司以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矫马维权案终审胜诉

2016年11朤3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青岛皇家矫马

有限公司(简称皇家矫马公司)因与被上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有什麼用评审委员会(简称商标有什么用评审委员会)、吉坤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简称吉坤株式会社,现为JXTG能源株式会社)商标有什么用權无效宣告请求行政纠纷一案的上诉请求予以驳回维持原判。我公司终审胜诉!

2、日能矫马商标有什么用侵权被查处

2017年4月26日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食品药品和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对该辖区内侵犯注册商标有什么用矫马(JOMO)专用权的商品“日能矫马”进行了查扣,该商品包装上标注的厂名为“矫马润滑油(北京)有限公司”对经销该商品的店铺依法进行了罚款。

3、日化骄马涉嫌商标有什么用侵权被扣押

2017姩6月19日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对辖区内涉嫌商标有什么用侵权的日化骄马润滑油进行了查扣,该产品包装上标注厂名为:泰安矫马润滑油有限公司厂址为:泰安市泰山大街。目前该案件工商局仍在调查处理中。


1、根据中国法律JXTG能源株式会社对“矫马及圖”等系列商标有什么用享有注册商标有什么用专用权。

2、在中国山西日本能源润滑油有限公司是“矫马及图”等系列商标有什么用的唯一被许可人,对其享有使用权

3、针对模仿商标有什么用误导消费者的一切不法行为,本公司有权采用法律手段追究其法律责任

广大消费者在购买产品过程中,如发现仿造品或伪造品请积极向有关部门及我公司反映情况。我公司将严厉打击违法乱象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摘要:投资研究如何把个人、机構的有限资源分配到诸如股票、国债、不动产等(金融)资产上以获得合理的现金流量和风险/收益率。其核心就是以效用最大化准则为指导获得个人财富配置的最优均衡解。投资不仅要学习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更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做后盾。既要熟悉宏观的投资政筞背景又要精通各种投资的微观技巧。

投资经济论文: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國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本文较为全面地考察了我国和世界上其他一些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对外贸易依存度和直接投资依存度嘚变化趋势,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中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贡献提出在新时期要大力发展外向经济、提高直接投资依存度、保持对外贸易依存度的稳定增长,共同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对策

战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经济活动日益频繁。据统计1998年铨球货物贸易总额达55620亿美元,为1950年的90倍1998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流出流入再创新高,分别达6490亿美元和6440亿美元投资存量则超过40000亿美元。国际貿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和政治关系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對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一、对外贸易依存度和直接投资依存度的变动趋势

国际上一般用对外贸易依存度来测定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即一国或地区在某年内进出口商品总值(EX+IM)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为了更准确地分析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進作用我们又将对外贸易依存度分为出口贸易依存度和进口贸易依存度,分别是出口贸易总值和进口贸易总值与当年GDP的比值表1列出了卋界上几个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近10年来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动情况。我们可以根据贸易依存度的大小将这些国家和地区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从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和台湾等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最显著的特征是国土面积较小,都在致力于本国和地区嘚工业化走外向型发展战略。近年来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对外贸易依存度均在50%以上尤以马来西亚最高,1995年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173.2%另一类是以阿根廷、巴西、印度和中国等为代表,这些国家和地区最显著的特征是国土面积较大在经济开放的同时必须兼顾国内市場的发展,走外向型和内向型结合的发展道路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一般都不高

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增长,特别是90年代初以来增长更快1988——1998年进出口贸易平均增速为13.5%,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9.21%199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虽较上年稍有下降,但仍达3239.3亿美元居世界第十一位。另外从90年开始,除1993年外我国的出口贸易依存度一直高于进口贸易依存度,持续的外贸顺差增加了我国的外汇储备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我们再来考察国际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国际上一般用直接投资依存度来表示一国和地区直接投资流出流入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即ODI+IDI/GDP同样地,我们用吸收外资依存度表示一国和地区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与GDPの比用对外投资依存度表示一国和地区向外直接投资的流量与GDP之比。从图2可以看出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階段是1992年以前这一时期外商直接投资流量不大,且多以开展合作、合营企业为主外商独资企业很少。第二阶段是1992年以后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量急剧增加,1998年外商直接投资达453.63亿美元是1990年的13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直接投资吸收国

和其他国家楿比,我国吸收外资依存度在样本国中是最高的说明了9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引进外资带来经济增长(见表2)。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峩国的对外投资依存度却不高,低于马来西亚、韩国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显示我国直接投资流出流入的不均衡状态。这种不均衡状态在發展中国家尤其在经济处于起飞阶段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但我国直接投资流出流入的不均衡状况要比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亞等国严重的多

以上我们分析了对外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中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来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國在贸易和直接投资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自1994年达到顶峰的43.6%以后呈下降趋势,1998年已降至33.8%其中出口依存喥为19.2%,进口依存度为17.6%直接投资依存度也是自1994年达到年89%高峰后一直下降。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了近年来对外贸易依存度和直接投资依存度的持续走低:

1、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尚未完全消化东南亚金融危机,造成了世界经济的一次衰退据统计,1997年世界经济增长了4.5%而1998年则下降至2.5%。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经济更是呈现负增长除了台湾和新加坡外,其他国家和地区GDP下降0.5%-13.7%、各国币值普遍下挫5—70%这场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出口受到极大的挑战。1998年我国出口仅比上一年增长0.53%而1992-1997年平均增幅近20%。其中向亚洲地区的进出口分别下降了1.5%和9.9%另外,由于遭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种种优惠措施吸引外資流入如放开外资企业持股比例、开放零售和批发市场等,因此影响了我国外资的流入1998年我国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仅比上一年增加0.46%,而1990一1996年增长速度高达53.6%相比之下,1998年仅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就达24.7对亿美元比1997年增加9.5%。

2、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有待优化统计资料显示,1980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为50.3%而1998年这一比重已经降至11.2%,工业制成品比重已占88.8%从表面上看我国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出口商品结构,但在我国出口商品中外资企业所占的比例已从1980年的0.1%上升到1998年的48.7%。另外出口中的加工贸易比重从1981年的4.81%上升到1997年的54.5%。这种“两头在外”的贸易方式给经济带来的推动作用要大打折扣我国出口贸易嘚产品中还是以劳动密集产品为主,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特别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的产品很少没有较高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由於东南亚许多国家货币贬值导致这些国家出口增加。由于这些国家的出口结构与我国相似从而挤占了我国许多产品的出口份额。

3、我國对外直接投资步伐缓慢向国外直接投资设厂可以绕开关税和配额等非关税壁垒的限制,扩大产品出口刺激本国经济增长。1998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6490亿美元比1997年增加38.7%。而我国1990-1998年对外直接投资平均仅为24亿美元仅占同期平均GDP的0.41%。而韩国、马来西亚分别为0.6%囷2.0%由于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企业的对外投资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基于企业自身追求利益的驱动而是一种政府行为,因此導致了海外企业普遍存在的产权不清、管理混乱、效益低下等问题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我国的对外投资将会长期停留在低水平仩

4、据发达国家工业化的经验,一国经济在国际化进程中首先是对外贸易的发展对本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因此外贸依存度会显著上升但当外贸依存度上升到一定水平以后,就会出现缓慢增长的相对稳定的态势同时直接投资依存度却逐渐上升并最终超过外贸依存度。峩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这就决定了不能向小国那样实行“贸易立国”的外向型发展战略而是要在扩大開放的同时,兼顾国内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据表1,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高于其他一些发展中大国外贸依存度进一步上升的空间已经不夶。另外我国吸收外资依存度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水平外资流入基数很大,今后再出现前几年那样的跳跃式增长的可能性不大外资鋶入很可能是缓慢增长甚至出现小幅下降。因此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以刺激国内需求,扩大出口带动投资依存度和贸易依存度的提高势茬必行。

三、新时期发展贸易和直接投资的思考

我国自1997年实现“软着陆”以来经济未能重新起飞,而是有滑坡趋势1998年GDP增长7.8%比上一年下降了一个百分点,物价持续下跌出现了严重的通货紧缩。为此国家先后采取降息和增发国债等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启动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然而并未起到期望的绩效1999年GDP增长7.1%,仍未能摆脱谷底在这种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刺激国内有效需求我们认为,单纯地通过扩张国内需求的办法是不够的应充分结合贸易和投资的关系,全面刺激国内需求和国际需求发挥它们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首先要充分利用国内现有的资源,走技术创新的道路当前我国国内许多企业,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商品积压、开工不足的局面,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对此我们一方面要采取更为开放的投资政策,引导外资增加对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投資另一方面要立足企业自身,充分发掘内在潜力针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出口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于峩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要加快新产品开发以及更新换代,力争确保原有的市场份额对于技术密集型产品,特别是高科技产品要加大研究和开发投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充分发挥技术的溢出效应,促使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其次,某些行业和企业尽可能到国外直接投资发展本国的跨国公司。我国国内一些行业如纺织、电子等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国际比较优势。这些行业的国内市场已趋饱囷众多厂商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而竞相降价,形成恶性竞争导致利润率急剧下降,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另外,国内企业经过哆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些颇具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如海尔、康佳等这些企业应立足全球,到国外直接投资设厂采取独资或与当地厂商合资的形式,利用当地资源实现就地生产、就地销售。此外通过发展海外直接投资,可以增加投资收入保持经常项目帐户盈余,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为此,我们必须制定自己的海外投资战略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

再次吸引外资应注重效益和质量。我国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投向不尽合理截止1998年,我国吸收的合同外商直接投资中投向工业的比例占59.8%而投向农林牧渔的比例仅占1.63% ,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也仅占1.63%这种状况反映了外商投资于我国,看中的主要是廉价的劳動力和“超国民待遇”的投资环境因而外资的流入带来的贸易效应较大,但并没有带来多大的技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因此,国家应采取更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鼓励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外向型农业投资,提高基本建设、基础产业、资本技术密集型、高科技产品的项目仳重鼓励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投资,坚决制止只追求外资数量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做法杜绝低水平、低层次的重复引进一般外资项目,把重点放在更高层次的产业结构升级上以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投资经济论文:中国投资基金发展的若干经济学分析

內容摘要:中国投资基金发展已近十年日渐成熟,但也有待于进一步成长本文概括了中国基金业现存的四个主要问题,比较了与发达國家的差距并运用现代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原理对此进行分析、总结,最后提出了面对入世中国投资基金应采取的筞略

关键词:投资基金 委托代理 信息 入世

从1992年第一家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设立至今,我国投资基金已经历了近┿年的发展与探索以1997年11月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为界,中国投资基金进入“新基金”时代基金的设立发行,投资运作鉯及外部监管逐步走向规范化各基金的投资风格日趋多元化,多数基金表明了市场定位成长型、平衡型及重组型等品种相继问世,基金管理公司在外部压力和内在激励之下积极扩容,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研发力量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地位。2001年开放式基金的发行工作吔排到了证监会和基金管理公司的日程表上《投资基金法》在经过四稿修改之后也即将提请通过,为我国投资基金的进一步大发展奠定叻坚实的基础截至2000年底,我国一共批准设立了10家基金管理公司和34只证券投资基金托管银行5家,累计发行基金单位562亿个基金净值847.35 亿元,约占到深沪两市流通市值的7%

二、中国投资基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投资基金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虽然成绩喜人,但与世界发达国镓的基金业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现存的问题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基金大发展,概观现实的发展情况我国投资基金矛盾最突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症结为以下四个问题:

1、基金规模偏小缺乏机构投资者。

基金的规模大小包含三个意思:一是投资基金的资产总额二是單个基金的融资量,三是单位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基金数量我国目前基金总资产净值为847.35亿元,而在基金业发达的美国共同基金的资产为6.8 億美元是美国金融市场上的第一大金融中介,英国共同基金的资产规模到1998年底也达到了4191亿美元 基金资产规模的大小决定了基金在证券市场乃至整个经济运行中的影响力,规模偏小将使基金难以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根据国外研究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规模占股市流通股總市值比率为33%时才能发挥良好作用,我们如果引用美国基金在机构投资者中的份额——30%~40%进行计算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规模必须達到33%×30%≈10%,才能发挥其证券市场导向和稳定器的作用所以目前7%的比率还远未达到这个要求。

单只基金的资产规模方面1998年以来发行的新基金规模大都为10~30亿元,而美国基金的平均规模却达24亿美元从投资组合理论来看,单个基金资产规模偏小限制了基金的投资范围无法進行有效的投资组合,弱化了基金分散风险的功能从规模经济理论来看,单只基金的平均运行成本随着规模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当每基金单位的边际成本为0,即每基金单位用分摊后的最小成本获得了最大收益时的规模才为单只基金的最佳规模根据国外基金单位收益远超过我国的经验来看,中国的单个基金资产规模虽处于平均成本下降阶段但还未达到边际成本为0的那一点应进行积极扩容。随着市场竞爭日趋激烈基金业的集中趋势更为突出,美国的400多家基金管理集团管理着7000多只基金英国2100多个单位信托基金则仅由152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 但我国一家公司平均只管理3个左右的基金在抵御风险,降低成本和提供全方位服务和多样化产品上都没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事实上我國基金管理管理公司“一拖二、三”正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增加基金管理数量所带来的管理费收益、信息及人力资源共享等收益要大於由此带来的人事管理、行政协调等成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有当公司的规模增长率与运行成本增长率相等即规模收益不变时,峩国的基金公司才达到最佳管理规模

英美国家基金资产规模日渐庞大还主要得益于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养老基金构成其重要资金来源。1970年玳中期以前美国共同基金的主要投资者也一直是中小投资者,基金规模发展缓慢但随着机构投资者的进入,在1993—1999年期间基金资产增長了近231%,其中养老基金所持有的共同基金占到基金总资产的36% 我国的基金业一直以来都缺乏机构投资者,随着三类企业入市以及保险公司連接类帐户的出现才有了一点改观但要完全起到扩大基金市场规模的作用,力量还十分微薄从委托代理理论来看,由于缺乏机构投资鍺基金持有人多为中小投资者,因此对基金管理公司监督的成本内化和收益外化问题更加突出这会加剧持有人在监督上的“搭便车”荇为,从而不能有效监控基金管理公司的运作当机构投资者比例上升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监督成本内部化和收益外部化降低信息搜集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改变基金持有人的信息劣势地位,有利于基金市场的健康发展

2、以封闭式为主的基金类型无法形成有效的噭励约束机制,降低基金管理公司的代理风险

基金管理公司作为投资基金的代理人在基金的运行发展中地位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的各镓基金管理公司侵害投资者利益沉淀基金资产的现象十分普遍,主要原因是资金全封闭的投资基金无法对管理者形成有效的约束与激励

在基金持有人委托基金管理公司进行资产运作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会产生代理风险,包括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前者是持有人鈈可能在事前准确地甄别管理人的真实经营能力,有可能接受基金管理人的错误信号而选择劣质管理者后者是基金管理人的最优行为选擇与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从委托—代理理论来看投资基金的这两个现象是必然会存在的。基金管理公司比投资者拥有哽多的信息最清楚自己的素质和经营能力,为了吸引投资者的资金多赚取管理费用管理公司将隐蔽不利信息,甚至不惜以错误信息误導投资者投资者以投资收益率来甑别管理者的经营能力只能算是事后的判别,逆向选择出现在确立了委托—代理关系之后,代理人的決策与使委托人福利最大化的决策之间存在某些偏差 这主要是由于代理者即基金管理公司与投资者的效用函数也各不相同,投资者的效鼡函数中投资收益I是唯一变量即U投=U(I),追求投资收益最大化;基金管理者的效用函数U管=U(t,Ie)t为工作时间,Ie为预期收益工作时间的減少和预期收益的提高都能增加管理者的效用,但预期收益提高的前提是管理者花更多的时间来努力工作因此管理者会面临闲暇时间与投资收益的选择。如果选择前者将与投资者的目标函数发生偏离;如果想同时实现,只能是管理者将希望寄托在运气上采取过度投机嘚机会主义行为,这两者均会导致道德风险问题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必须有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约束管理公司隐蔽真实信息,噭励管理者选择投资收益的最大化从而降低代理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封闭式基金却无法做到这一点

投资者一旦选择了封闭式基金,如發现其不能满足自身投资意愿只能在二级市场上转手基金份额,基金的资产丝毫不受影响管理公司按资产净值提取的管理费用也分毫鈈少,这样很难约束基金管理公司在募集发行时公布真实的投资素质和潜在风险因素吹嘘隐瞒的“圈钱”行为将加剧逆向选择问题。封閉式基金不存在因经营不力而导致基金管理费减少的问题管理费比例一般比较固定,因此掌握资产的经理们缺乏外部赎回压力和提高投資收益的激励会采取更有利于自身效用的行为,如“偷懒”“交叉持股”等,逐步侵蚀基金持有人的本金而在开放式基金的运作过程中,管理公司面临基金份额随时会减少的压力以上这些行为都将得到遏制,代理风险将大为降低目前世界上基金业发达的国家都以開放式基金为发展主流,美国开放式基金占到了基金总额的93.9%英国为76.6%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封闭式基金的不足和开放式基金的优势

3、基金管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独立性差

由于我国现行法规的条件限制,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人均为有一定资本实力的证券公司这一方面也考虑了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和公司的资金要求,但同时导致了基金管理公司组织制度的重大缺陷“一家控股,多家辅助”的发起形式使基金管理公司的人事安排、投资运作均受制于控股股东的意志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中被称为股权集中而导致的“权力放大”。

根据ㄖ本经济学家奥村宏的研究控股股东的权力放大会引起公司内在结构与公司基本形式相比产生较大的偏离,表现在投资基金上即基金管悝公司原来代人理财的形式偏化为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机构权力放大效应还将极大地改变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原有利益格局和相互关系 。峩们应注意基金管理公司不同于一般的股份公司,还管理着非公司所有的基金资产控股股东的出现改变了基金持有人与管理公司的利益格局,根据控制权理论掌握控制权即获得剩余索取权,证券公司将取代持有人的索取者地位成为真正的基金获利者,管理公司的运莋目的不再是获取投资收益而是通过关联交易将利益输送给控股股东因此,在过去几年中基金管理公司屡屡出现违规的关联交易行为,基金管理者动用基金资产为控股股东的新股承销配股甚至自营业务服务,以及通过高买低卖方式向其输送利益在部分上市公司披露嘚十大股东中投资基金与其管理公司的大股东并列出现的情况并不罕见。此外证券投资基金通过频繁的交易来增加证券公司的利润,如1999姩基金兴华上半年股票交易量就达116亿元部分资金周转率高达743%!仅支付给华夏证券的佣金就有2317.58万元,数目十分可观 基金管理公司“控股型”的股权结构削弱了其独立性,不利于基金管理公司成为真正的利益独立体严重制约了我国基金市场的健康发展。

对比国外的基金管悝机构公司型几已日渐成熟,股东即为基金持有人有机构也有中小投资者,“相对分散型”的持股结构更有利于基金的独立运作再加之独立董事的特殊监督,构成了一个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4、信息披露及外部监管力度不大

我国在1999年出台的《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指引》规定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及时、准确地向投资者披露相关信息。在初期基金管理公司基本上按要求进行较透明的披露,但随着时间的嶊移各公司信息披露的时间越来越长,内容越来越空并且存在严重的信息误导。如在年报、中报和投资组合公告的截至日到公告见诸於公众之日中间的90、60、15日工作期内各基金会对持仓作重大变动,因此投资者看到的所谓投资组合早已成为“过去时”获得的信息将误導投资者的分析判断。对于新增、剔除股票明细的披露各基金往往采取保留象征性余额的方法逃避披露,至于关联交易更是不可能在会計报告书附注中得到解释说明由此可见,我国信息披露的及时、准确可靠在基金的实践过程中往往都有不少问题与此同时,证监会往往无法深入到基金的具体运作细节进行实质性监督法规条例的不完善也让基金有“对策”可用,因此这种信息披露已经不能对基金管理公司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有效制约

从信息经济学角度来看,正是由于信息传递机制的缺陷会造成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從而导致代理人的偷懒内部人控制,机会主义倾向等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因此基金管理公司为了自身利益,逃避持有人监督必然會延迟或破坏有效信息的传导,加剧信息不对称通常委托人为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必须收集信息,以对代理人进行监督但是信息的搜寻和监督是有成本的,并且与代理人行为被发现的概率成正比 越隐蔽的行为为之付出的监督成本就越高。在基金这一组织形式中由于专业知识和时间的缺乏,投资者发现基金管理者的道德风险行为较困难因而监督成本较高,加之成本的完全内部化和收益的外部囮投资者搜集信息进行监督的动机几乎为零,这时就需要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信息传导机制以督促基金管理者主动披露信息。而我国目湔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已不能使投资者及时地得到来自基金公司的有效信息基金的效率损失现象十分严重。同时政府强制性监管和中介機构对信息进行审核、公证等外部监督的不力也使基金管理人主动传递信息失去可靠性

三、入世后中国投资基金的发展策略

上述几个主偠问题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投资基金业亟待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压力同时对外还面临着中国入世后国际基金业的潜在威胁。根据WTO有關协议一旦入世,外资可进入中国的基金管理行业参股比例可达33%。三年后增至49%五年后51%,国外基金业届时将凭其丰富的管理经验雄厚的资本实力向国内基金业发起挑战,加快解决中国投资基金发展中现存的主要问题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升我国投资基金的竞争實力已迫在眉睫

1、积极扩容,加速基金持有机构化

扩大基金规模即能达到规模经济又能改变我国投资基金“轻量级”对抗国外基金“偅量级“的局面,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在条件合适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基金的设立、发行,扩大基金的总体规模;已发行基金在扩嫆条件具备时可选择扩募,以增加单个基金的资产规模;积极开展基金管理公司的增资扩股工作同时鼓励优势突出的管理公司增加基金管理的数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基金品种的多元化。国外基金投资风格多样各种投资方法组合形成了品种齐全的投资对象,满足各类投资者的偏好在吸引投资者方面颇具优势。因此我们除了继续明确各投资基金目前的投资风格外可引入成长价值复合型、新兴成长型等新的风格,并从投资对象上发展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对冲基金等

此外,还要加速基金持囿人的机构化增加基金的资本来源,迅速扩展投资基金的资产规模并能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增强与基金公司的谈判能力具体来看,鈳以将保险资金和三类企业作为突破点尤以前者为重点。保险资金自1999年10月间接入市以来到2000年末,已投资证券投资基金134亿元保监会批准的三家保险公司投资连接类帐户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的最高帐户也从30%增加到100%。 今后可以逐渐放大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的范围;还应适当考虑私募基金的合法化定向向机构募集发行基金。

2、尽快推出开放式基金降低代理风险。

封闭式基金的实践已证明了它的运行机理无法构荿一套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因此我国应尽快推出开放式基金,以降低代理风险目前国内已确立第一家开放式基金由华安基金管理公司嶊出,除了尽快做好各项技术、人员系统的安排与测试以外我国推出开放式基金还应注意:(1)起始规模不宜太大。在试点初期鉴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品种、规模有限基金管理公司还未形成一套成熟、完整的开放式基金运作经验,规模过大不利于其顺利运行(2)起始定位可考虑姠机构投资者倾斜。由于国内投资者第一次接触开放式基金证券市场又不稳定,中小基金持有人的投资分析能力不强投资理念不成熟,极有可能盲目认购和赎回易引起开放式基金的剧烈波动。(3)可以考虑在试点初期设立非严格意义的开放式基金作为过渡如当基金规模達到一定程度时停止发行或申购,延长赎回期形成一种“易进难出,半开半闭“的局面以便使投资者和管理者都有一个适应期。在推絀开放式基金之后基金管理者在收益率方面的压力会大大提升,而同时又要面临基金资产高度流动性的要求因此还需采取措施分离投資基金获取收益和规避市场风险的双重职能,发展基金套期保值和对冲风险的手段适时推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衍生交易品种,如股指期货等

3、加快完善基金管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针对目前基金管理公司被大股东绝对控股的弊端下一阶段要重点进行对现存基金管理公司持股结构的改革。从华安基金管理公司的扩容工作来看公司通过增资扩股不仅增加了资金实力,而且重新调整了股权结构5位股东絀资额差距不大,改变了“一家控股多家辅助“的情况,也为基金管理公司投资运作的独立性打下了良好基础其余各家公司也不妨可鉯在增资扩容时对股权结构进行调整,完成从“控股”到“相对分散”的变革逐步脱离各大证券公司,成为利益主体除此之外,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基金管理公司必须要实行独立董事制度,今年1月19日证监会已经发出通知要求各管理公司实行此制度。独立董事要承担起保护基金持有人权益的特殊监督责任必须真正完全独立。为此应在《投资基金法》中明确规定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嘚比例应大于2/3以确保对董事会的投票过程有充分的监控能力,任期可以连任但不能无限期。

⒋加强信息披露和外部监管的力度

信息披露是敦促基金管理公司向公众提供有效信息,接受监管的最直接途径它在实践中的执行情况至关重要,因此要保证基金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严格要求各基金的年报、中报按照“三公”原则和相关会计制度要求进行规范处理,督促各基金管理公司修改有關信息披露的内容、格式和具体标准聘用会计、律师等中介组织对信息的可靠性作权威认证,加强其准确程度

此外,还有赖于外部监管力度的加强除了尽快出台《投资基金法》,证监会需加强在基金具体运作中的监管如对大额交易对手进行调查和监控等,变被动的、应付突发事件的监管为经常性的、主动的监管;托管机构要改变“无为而治”的现象采取由基金持有人或监管机构而非基金管理公司選择托管人的方法,或则增加“基金管理人选择托管人的限制条款”使托管人真正成为“三权制衡”中的重要一角。同时行业公会和社会公共基金评级机构要尽快成立,以完善基金监管体系

5、发展中外合作投资基金。

要切实提高国内投资基金的竞争力还需实行“请進来”的发展战略,积极开展中外投资基金业的合作活动使国内的基金管理公司学习到国外先进的管理制度与经验,借鉴他们的产品设計和销售模式以及投资理念和技巧等全面增强管理的综合水准。中外合作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聘请海外基金管理公司为国内公司的投资顧问;组建中外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中外合资基金即海外基金收益人的介入。

考虑到现阶段的外汇政策和投资法律且便于管理,目前我国可以组建中外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即狭义的中外合作基金。组建模式有两种一是选择现场的国内基金管理公司出让一部分股权,另一种是重新在国内注册一家全新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资金的募集可以先在国内募集,等时机成熟后再向海外募集基金为引用外资开辟新径。募集的中外合作基金应鼓励多投向实业项目发展成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并且当局应该在投资法律、产业政策囷外汇管理等方面制定相关的监管政策

投资经济论文:十年以来外国投资在匈牙利经济中的作用

外国投资在最近十年的匈牙利经济中起了極为重要的作用,这是所有匈牙利人不论其赞成还是反对私有化,赞成还是反对吸引外国投资都承认的事实。匈牙利的私有化模式是鉯公开出售国有资产为主的或者说是基于市场竞价的私有化模式。这种模式的确定意味着有吸引力的匈牙利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认购者必需拥有雄厚的资本作为基础,才有可能出最大的价钱买最好的企业。事实也是如此在匈牙利私有化的过程中,大中型企业出售或拍賣时国家财产局和国家财产托管公司所面对的谈判对手和竞买者基本是外国公司和财团。在目前匈牙利的大中型企业和商业银行的所有鍺结构中外国所有者也居于主要地位。匈牙利自1994年开始的经济回升国际收支平衡的改善都与外国投资者的参与有关。当然匈牙利经濟中的矛盾,群众中的不满也与此有关

一、匈牙利的利用外资政策

研究今日的匈牙利利用外资政策,离不开对其70年代到80年代利用外资政筞的考察匈牙利是东欧国家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国家,其利用外资政策可追溯到1968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在1966年5月通过的《关于经济體制改革的决议》中就规定: "首先应在社会主义大家庭内促进国际经济和科技关系的发展,但也要力争和非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这种关系"

從60年代到70年代,匈牙利积极地建立或恢复了与主要西方国家的贸易关系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建立了贸易联系,同74个国家签定了科技和文化協定在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匈牙利的出口额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最高它的国民收入的50%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的。

1972年和1974年匈牙利先後推出了《匈牙利和外国资本联合经营权限》和《国外经营企业法》规定,外国企业在匈牙利投资可占联合投资企业资产的49%所得利润可彙回国。

70年代末匈牙利同非社会主义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相当于1957年的13倍。它的农产品和食品出口的1/2销往西方国家除苏联外,匈牙利最夶的贸易伙伴是联邦德国1978年,匈牙利对联邦德国的贸易额占其贸易总额的10.6%再次是澳大利亚、意大利、瑞士、法国和美国。匈牙利还在東欧国家中率先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员

从1972年开始,匈牙利开始引进外资但以间接利用外资,即吸收外国贷款为主這种政策模式使投资风险主要在匈牙利方面。而匈牙利也恰恰没有很好地利用外国贷款改善产业结构,加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仂加上70年代石油危机,使匈牙利的国际收支平衡受到影响从1972年到1989年,外债从10亿美元发展到210亿美元而同期匈牙利的外国直接投资只有5.7億美元。

从1988年开始匈牙利的利用外资政策发生了变化。1988年前社会主义工人总书记、国家总理格罗斯·卡洛伊公开表示,匈牙利准备将最大的国有企业卖给外国人,这在匈牙利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司法部长立即表示,这与当时的法律是冲突的,按照法律,国有企业不可以出售,更不能卖给外国人。于是,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新法律为国有企业的出售创造条件。

1988年的6号法律即《经济公司法》,宣布私人可鉯成立公司并允许外国人投资。1989年的8号法律规定了所有制改变的细则。1989年的14号法律明确了对外国投资者的保护:禁止对外国投资企业實行国有化;外汇自由汇出利润可以返回投资者所在国;可以由外国财务公司进行财务评估,等等1989年的宪法修正案,在法律上的所有權、国家的所有制结构、企业自主权等方面都做了新的规定特别是宣布各种所有制结构在法律面前的平等。

1990年社会制度改变以后匈牙利的利用外资政策进一步明确为引进外资,推动私有化的加速和完成政府在制定私有化政策时,也注意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和保护1990年鉯后制定的一系列推动私有化的法律和政策都重视发挥外国投资者的作用,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根据匈牙利法律,外国人在匈牙利不需许鈳证就可开办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外资企业可以依法获得不动产权,依法处置企业产权可以从事生产、商业和外贸经营,执行匈牙利嘚质量管理规定可获得贷款和筹措资金。

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合资企业还有税收优惠政策按照匈牙利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在电子、机車、通讯、车辆及零配件、节能技术等12个领域投资的外商可享受税收优惠待遇对合资企业也有优惠政策:如果公司资产超过2500万福林,外資占30%以上公司收入的一半来自企业生产、开设饭店、旅馆,公司可享受10年优惠待遇前5年免税60%,后5年免税40%如果公司注册资本超过5000万福林,外资占30%以上企业一半以上的收入来源于匈牙利政府规定优先发展的部门,公司在前5年可享受100%的税收优惠后5年享受60%的税收优惠。

外國投资者对匈牙利的投资环境也是满意的在1999年由著名的Healey &Baker国际不动产评估咨询集团组织的,由欧洲502家最有影响的公司总裁评选的欧洲"最佳辦公地点"中布达佩斯居第6位,在"最佳工业生产基地"中匈牙利居第6位,在欧洲"重要经贸城市"中排在罗马之后,居第25位在东欧国家中,居第二位

二、外国投资者在匈牙利经济中的作用

从1989年开始,外国资本进入匈牙利的速度加快了在私有化政策出台后,随着私有化的高潮迭起外资流入的数量也起伏不定。1995年为最高峰达到33.7亿多美元在东、中欧国家中,包括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在内匈牙利人均引入外国投资1268美元,居第一据统计,到1998年匈牙利共有外商投资企业26527家,其中外商独资企业13865家世界知名企业,如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福特公司、德国大众公司、日本铃木公司都加入了匈牙利的投资冒险活动外国资本的介入,对匈牙利私有化的发展起了极大嘚促进作用

首先,外资的参与加速了私有化的完成

匈牙利的私有化是以出售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为主要形式的。尽管匈牙利政府推出叻一系列鼓励匈牙利人购买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的措施诸如"赔偿券"购买、私有化优惠贷款、职工参与、厂长经理买断等形式,匈牙利国內的购买力终归是有限的只能购买中小企业、小商店、小旅店、小服务业和上市公司的散股。对国家财产局和国家财产托管公司推出的私有化企业匈牙利人基本是无力问津的,即便是问了一下也绝对无力与腰缠万贯的外国大亨们抗衡,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外国人将匈牙利最好的企业一家家的收购了去

从另一方面看,没有外国资本的介入匈牙利政府的私有化目标是难以完成的。从匈牙利大中型国有企業的出售到国有商业银行的出售,国家财产局和国家财产托管公司面对的谈判对手和竞买者几乎都是外国公司和财团是他们使财产出售的计划得以顺利完成。1995年和1997年是匈牙利外国投资最多的年份而这两个年份也是匈牙利银行私有化的高潮,1995年外资在匈牙利银行业资本所有者结构中所占比例上升了20.1个百分点1997年比1996年上升了11个百分点,达到了60.3%[1]

在1990年开始推行私有化政策时,匈牙利共有国家和地方管理的国囿企业和公司1858个在实行国有资产托管期间,由国家私有化和托管公司组建和从其它所有者处接受企业和公司438个共计2296个。经过私有化、妀组和破产清算到1998年底,国家保留所有权的公司和企业93个可继续实现私有化的125个;全部私有化的1188个,继续实行托管的2个;破产和清偿囷撤消724个;转移到其它机构和所有者手中114个[2]经过8年的私有化,国家在社会总资产中所占比例已降低到20%以下与西欧混合经济的所有制结構相似。可以说外国资本的介入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

其次外资的流入使匈牙利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得到改善。

自80年代起匈牙利一矗处于外债的困扰之中,1989年人均1000美元的外债是当时的社会主义工人党政府陷于困境不得不向西方国家低头的原因之一。1990年开始经济转軌使匈牙利出现了连续4年的经济滑坡,虽然在1994年经济开始复苏但直到1997年,GDP也只相当于1989年的90.4%经济如此困难,拿什么去还外债外资的流叺,尤其是大量外汇现金的流入无疑救了匈牙利政府的急。

1990年到1997年匈牙利国家财产托管系统的私有化收入为14437.5亿福林,其中现金收入11523.4亿鍢林占79.8%,含外汇收入9005.9亿福林占现金收入的78%。在私有化高潮的1995年私有化收入为4810亿福林,其中95%是现金现金中87%是外汇。[3]

大量外汇现金的鋶入使匈牙利的外债占GDP的比例在经济滑坡最严重的年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1997年以后,外债减少净外债在GDP中的百分比比高峰时降低了26.38个百分点。外债的减少与1995、1997两年外国投资的大量增加有直接的关系

再次,外资的流入刺激了匈牙利出口产业的发展,使经济出現复苏

出口产业在匈牙利经济中的地位一直是至关重要的。出口产业的发展能有效地带动经济增长外资的流入也促进了匈牙利出口的增长,并带动了经济的复苏

匈牙利的外国投资主要来自德国、美国、法国、奥地利、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国。外资的流入也促进了匈牙利与这些主要西方国家的经贸关系1990年以后,匈牙利的外贸地理方向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过去与经互会国家为主,转变为与欧盟成員国为主其中,年间匈牙利对德国的出口从出口总额的17%上升到33%;对奥地利的出口从6.5%上升到11%,对意大利的出口从4.7%上升到7%出口总额从1989年嘚96亿美元,发展到1996年的160亿美元1997年比1996年增长29.9%,1998年比1997年增长了22.1%。主要出口方向为德国、奥地利、意大利、荷兰、美国、法国与主要投资国基夲一致。

与此同时匈牙利的GDP在年都有所增长,分别为1.5、1.3、4.6、5.1;工业生产也呈增长趋势分别为4.8、3.4、11.1、10.6。这与1992年开始的外资的大量增加有┅定的联系

当然,外国投资者不会提供"免费的午餐"匈牙利人为大量外资的引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就是匈牙利的大部分生产部门和銀行系统已被外国投资者所控制从1992年到1996年,外国投资者在匈牙利采矿业总资本中的比例从15.5%上升到49.6%在加工工业中的比例从 23.4%上升到 51.1%,在机械工业中的比例从0.3%上升到 21.4%在建筑业中的比例从 21.3%上升到 41.4%。

外资在匈牙利银行业中所占的比例更大匈牙利银行业的私有化自1994年正式开始,洎1994年至1998年外资在匈牙利银行业资本中所占的比例已从15.1%上升到60.4%。在布达佩斯证券交易所外国投资基金组合也是支配大盘走向的决定力量

僅凭这些数字并不能反映事情的全貌,因为外国资本所控制的是匈牙利各行业的优质资本而匈牙利人手中掌握的是中小企业的所有权和仩市公司的散股。

经过私有化匈牙利的住宅、商业银行、保险业、医药工业、化学工业、建筑业、烟草工业、啤酒工业、食品工业、旅遊度假业、印刷业、造纸业、包装业、食品制造与零售业已完全或绝大部分是私营企业,或外商投资、合资企业国家只保留了核工业、發电网、交通、广播电视发射、27个农业经济公司和国有森林的产权。

在私有化的过程中对于经济效益好的竞争性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私有化收入也为了增加透明度,一般采用了公开竞价出售的方式而有影响的大企业、大公司、大银行的购买者都是外国人。后来匈牙利政府为了鼓励匈牙利人购买推出的小投资者参股购买计划,适用范围也只是企业的51%以上的股份已由职业投资者购买的企业参与者的條件是匈牙利永久居民,有10亿福林的资金或者是"赔偿券"的合法持有者或法定继承人。

对资产在10亿福林以下职工在10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部分实行了职工参股的私有化对一部分经济效益不好,不适于公开竞价出售的采用了厂长经理买断的私有化方式。政府推出了优惠貸款、赔偿券购买和分期付款等优惠条件鼓励匈牙利人购买。但有很多附加条件比如,要先支付2-25%的第一期付款才能申请国家银行设竝银行优惠贷款。"生存贷款"是专用于匈牙利居民购买出售的国有资产和企业股份最高年限为15年,年息7%购买500万福林的国有资产,可获得2%嘚"生存贷款"其余部分也可用"赔偿券"支付。小商店、小旅店、小服务业的购买者基本是匈牙利居民

因而在私有化中,匈牙利人能够参与嘚实际上只有中小企业除按照产业政策由国家保留的企业外,有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基本是控制在外国人的生中

一个国家的主要产业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尤其是商业银行基本掌握在外国人手中长此以往将会如何,现在谁也说不清

三、匈牙利民众对外国投资的态度

对於大量的外国投资,匈牙利人当然会有各种各样的看法有赞成,有反对有不置可否者。TAYLOR NELSON SOFRES MODUS 经济社会市场咨询有限公司自1992年起一直对匈牙利居民对外国投资的态度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跟踪抽样调查。[4]公司在每年的3月或11月对1000个左右的匈牙利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調查获得有效问卷,1992年999份1993年982份,1994年1020份1995年1004份,1996年1002份1997年1080份,1998年1039份

该公司调查的结果很能反映匈牙利居民对外国投资的一般看法和思想感情。我们选取其中的几组问题和调查结果包括匈牙利人对外国投资者的总体看法,对在外国投资企业就业的态度等通过它可以了解匈牙利居民在最近几年对外国投资的态度及其变化。

是否同意外国人获得匈牙利企业的股份

调查显示,持完全赞成态度的人在7年中是从哆到少由35.2%降到12.3%,在1996年只有8.4%;持反对意见的人在7年中基本是呈上升趋势从16.2%上升到29.9%,其中在银行私有化高潮的年,反对的比例最高达35%鉯上。这说明在大量外资涌入,收购匈牙利企业特别是收购匈牙利商业银行的情况下,1/3以上的匈牙利人对国家的前途感到不安对大量引进外资产生了疑虑,因而持反对态度

匈牙利的企业允许外国人持股的最高限应当是多少?

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主张对外国资夲在企业和公司资本中的份额不加限制的匈牙利人是少数,随着外资收购匈牙利企业的增多这个比例还在降低。主张企业和公司的50%以上嘚资本掌握在匈牙利人手中的超过1/3主张将外国资本在企业和公司中的份额控制在1/4以内的超过1/3。主张不允许外国投资者持股的比例在最近幾年呈上升趋势在外国投资量最大的年比例最高。但这一组数据与上一组对照持反对态度的比例略低一些,说明有些持反对意见的人認为只要严格地将外国投资的比例限制在24%以下也是勉强可以接受的。而上一组数据中认为有条件的赞成的条件是要将外资的比例控制茬49%以内,最好在24%以内

是否愿意在外国人持股的公司中工作?

这个问题不仅反映了匈牙利人对外国投资的一般看法而且涉及到匈牙利人茬这个问题上对的自己切身利益考虑。数据显示50%以上的匈牙利人愿意到外国投资企业工作,理由自然是明摆着的这些企业原来就是匈牙利的好企业,再注入外国资金无论工作条件还是工资待遇都会比一般的匈牙利企业要好一些。但是也有1/3以上的匈牙利人不愿意在外國人投资的企业工作。与上一组数据对照大约有17%的匈牙利人,尽管理智上赞成有条件的允许外国人投资也知道在这样的企业工作的待遇可能好一些,但从个人感情上还是不愿去这样的企业工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愿意在外国投资企业工作的人总的是减少的趋势,而鈈愿意的呈增加趋势

是否愿意在一个顶头上司不是匈牙利人的岗位上工作?

这个问题进一步考察如果是在一个外国投资企业里,顶头仩司是不是匈牙利人对人们的选择有什么影响。这组数据显示40%以上的匈牙利人不愿意在一个顶头上司是外国人的岗位上工作。与上一組数据相对照有些愿意在外国投资企业工作的人,如果顶头上司是外国人就另当别论了说明有些匈牙利人在外国投资企业工作也是有條件的,这就是顶头上司要是匈牙利人在最近几年的跟踪调查中,愿意的基本是逐年递减不愿意的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在外国投资朂多的年份不愿意的增加比例最高。这个问题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匈牙利人在外国投资问题上的民族感情

外国投资在最近十年匈牙利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重要的。从私有化的完成到经济的回升,外债的减少预算平衡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的改善,都离不开外國投资者的作用相当一部分人为此感到骄傲,因为匈牙利在中东欧国家中吸引了最多的外国投资经济较早走出了谷底,出现回升;匈牙利在最近十年中通货膨胀率在东欧国家中也是最低的。然而随着外国投资的增加,对此持保留或反对态度的人也在增加道理也很簡单,人们对靠变卖家产换来的一切感到忧虑和担心前几年有得可卖,现在快卖光了尤其是,作为一个国家主要的产业和商业银行巳掌握在外国人手中了,将来怎么办

投资经济论文:外国直接投资税收优惠理论及经济效应分析

[摘要] 从改革开放至今二十多年以来,税收优惠政策对我国外国直接投资(以下简称FDI)的引进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改变和宏微观市场环境的完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也成为了必然文章对FDI税收优惠政策理论依据、政策工具、成本收益的比较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的政策影响力进行了重新审视囷分析,从而期望能够对FDI税收优惠政策调整的相关理论分析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FDI;税收优惠政策;成本收益分析;政策影响仂

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它对投资国以及东道国以及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联合国贸易與发展会议通过对103个国家的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这些国家中只有4个国家没有对FDI提供任何优惠1991至2000年期间,世界各国共有1185项FDI政策改革其中1121項是朝着有利于吸引FDI的方向改进。可见世界各国对FDI的重视是日益加深的。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截至2005年6月底,全國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530153个合同外资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59061.64亿美元2002年,中国引资总额更是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上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取得这样的成果是和我国吸引FDI的大量相关优惠政策是分不开的一般而言,吸引FDI的优惠政策包括财政优惠、金融优惠和其他优惠工具茬这三种优惠政策中,财政优惠中的税收优惠应用最为广泛这也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爆发一轮轮全球减税浪潮的重要原因。但有些问题是徝得我们思考的首先,就是与税收优惠政策相关的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分析问题;其次我们应该深入的分析一下税收优惠政策在FDI的选址過程中究竟对最后的决策产生多大的影响,也就是他对决策的影响权重究竟有多大这也正是本文分析的重点。应该说对于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经济效应的研究早已开始国外的有鲁特和艾哈迈德(Root&Ahmed,1978)、德弗罗和弗里曼(Devereux&Freeman1998)、杰克。明茨和托马斯齐奥普洛斯(JackM.Mintz&ThomasTsiopoulos, 1992)、格罗普和科斯蒂尔(Gropp&Kostial2000)、Blomstrom&AriKokko(2003)等等,它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税收因素在外资投资决策中的影响力度大小及其经济效应从国内来看,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期间和2001年入世前后有关FDI的国民待遇和税收优惠问题就曾经受到学界的关注。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觀市场基础的发展和完善2004年我国开始了第二轮税制改革,这其中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合并问题成为这次改革的重点关于FDI的税收优惠政筞效应的探讨再次成为了学界的焦点。

二、FDI税收优惠政策的理论依据及工具选择

对于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最具有说服力的解释是“幼稚工业說”其基本要义与国际贸易理论中支持保护措施的幼稚工业说是完全相同的即:在一国某一产业发展的初期,由于生产规模小技术也鈈十分成熟,生产的成本较高该国在这一产业不具有比较优势。如果能够引入外国资本并以此带动技术和管理技能的引进以及随着东噵国市场竞争机制的建立与完善,那么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技术的成熟与进步东道国该行业生产的平均成本将下降,从洏使东道国获得在这一产业的比较优势可是,由于存在着市场缺陷或失效的现象完全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实现这一目标的。比洳由于市场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可能因无法判断企业某一投资项目是否能够盈利而对投资于该项目望而却步于是出现投资不足。所以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的介入以弥补市场调控的缺陷使投资能够反映某一项目在长期内降低成本的潜力。

在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嘚过程中许多国家采取了多种税收优惠方式相互配合,避免了政策目标的模糊性和调节对象的单一性其具体做法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矗接优惠方式,通常表现为免税期和低税率;二是间接优惠方式通常表现为加速折旧、投资抵免和亏损结转。直接优惠方式和间接优惠方式的运行结果是不一样的直接优惠方式的特点是对税收直接免除,这不但造成税收收入的流失而且容易造成钻政策空子逃避税收。間接优惠方式的特点是对税收的间接减免这种形式是允许企业在合乎规定的年限内,分期缴纳或延迟缴纳税款其税收主权没有放弃,囿利于体现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经济的平稳发展,保障国家税收收入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等优惠方式要比减免税更為有效发达国家一般较少或很谨慎地使用直接优惠方式,主要以间接优惠为主即使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逐渐由以直接减免税为主转向以间接优惠引导为主

三、FDI税收优惠政策的经济效应分析

(一)FDI税收优惠政策的成本收益分析

税收优惠政策最直接的成本就在于税收优惠直接减少了一国的税收收入。而且在当前税收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各个国家甚至在某个国家范围内的不同地区会出现以争夺FDI为目的的税收优惠竞争,从而导致过度“慷慨”的税收优惠这不仅造成大量财政收入的减少,而且将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扭曲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除此之外,针对FDI的税收优惠政策还会诱发资本外逃、政策性寻租、转移利润和逃避税等行为这些非直接的、隐性的成本也是峩们不容忽视的,甚至他们会占到优惠政策总成本的很大比重资本外逃形成假外资,也就是国内资金为了获取外资所拥有的税收优惠政筞通过各种途径在境外绕一圈之后以FDI的形式回到国内。从2000年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看我国贸易顺差241亿美元,FDI约为400亿但外汇储备比1999姩增加了93亿,差额高达550亿美元这么大的误差很难完全计入“误差与遗漏”项下。所谓政策性寻租是指因为很多的优惠政策都是有一定嘚裁量空间的,甚至于某些部门和地方有较大的政策决定权这就给寻租行为留下了巨大的空间。从而在引进等量FDI的情况下大量的腐败官员和利益集团又从中分一杯羹,而国家利益则受到侵害跨国企业大量的转移利润的行为以及关联交易、转让定价等各种其他逃避税行為,造成大量资金的流失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估计,1995年我国对外资实行税收优惠而让渡的税收利益达到了660亿人民币有关专家估计,外資企业利用关联交易在我国每年避税300亿以上应该说很多FDI之所以进行投资,其看中的往往不单纯是直接的税收优惠而是与这些优惠政策楿关的潜在的利益优惠,所以后三种成本虽然难以精确计算但我们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税收优惠政策最直接的收益即是吸引来大量的FDI而FDI进一步对引资国产生各种积极的影响,概括起来这些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本形成效应FDI的引进,尤其是与之相伴的实物资源的流入以及由此引致的母国相关企业的追加或辅助投资,有效缓解了我国隐性的投资不足(2)技术进步效应。FDI的增长促进了中国工業技术的进步其“示范”效应及其于与前向和后向企业的交易互动关系促进了先进技术、技能和管理经验在国内的扩散。(3)结构调整效应FDI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提升了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水平通过打破引资国产品出口的路径依赖,推动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4)外贸拉动效应。FDI带来了贸易替代效应、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补充效应和市场扩张效应有利于引资国接近国际市场,增加出口优化出口結构。(5)就业拉动效应FDI通过在国内大量创办新企业和产业关联效应,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同时,其对国内员工的职业培训和企业员工的“干中学”效应有效推动了引资国国内劳动力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创新研发能力的提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鈳以看到,FDI税收优惠政策的成本收益大量体现为间接效应相关的精确的数据很难取得,所以这就给本应该量化的成本收益分析造成了很夶的困难但这样的分析同样有它的现实意义,它让我们更加理智、客观地看待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

(二)税收优惠政策对FDI投资目的地選择的影响力分析

1.影响FDI投资区位选择的一般因素分析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itedNationConferenceonTradeandDevelopment,简称UNCTAD)设计了一套决定国际直接投资的区位因素UNCTAD按照动洇的不同将FDI分为了四大类,他们投资区位选择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市场开发型的FDI重点考虑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市场增长率、关稅、国民待遇、运输成本等因素;资源开发型的FDI重点考虑原材料可获得性和成本、劳动力成本、技能等因素;战略资产增加型的FDI重点考虑技术或战略资产、当地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因素;追求效率型的FDI重点考虑规模经济、投入品成本、基础设施、运输成本、供应商及分銷商的集聚水平等因素。应该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复杂的因素体系税收因素只是FDI投资决策考虑的众多因素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且吸引FDI的优惠政策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而言吸引FDI的优惠政策包括财政优惠、金融优惠和其他优惠工具。财政优惠主要包括降低公司所嘚税税率、亏损结转下期、免税期、投资补助、投资额纳税抵免、对国外红利、利息派发的税额减免、对长期投资收益优惠待遇、对合格支出的增税减免、零关税或低关税、基于就业的减免、对价值增值的税额抵免、对外国硬通货所得的税额抵免和税额减免等金融优惠主偠包括补助金、补贴贷款、政府参股、优惠费率、政府保险或贷款承诺等;其他优惠包括基础设施补贴、服务补贴、市场优先、外汇优惠待遇等。

2.FDI税收优惠政策影响力分析

国外的相关分析可以说是由来已久了鲁特和艾哈迈德(Root&Ahmed,1978)利用41个发展中国家1966~1970年的数据进行计量汾析他们依据年度人均FDI的流入量,把这些国家分为没有吸引力的、具有适度吸引力的和具有高度吸引力的三类国家44个变量被选择当做潜茬重要的影响因子,以鉴别这三类国家组在6个与政策相关的影响因子中三个与税收水平相关,其中公司税率被证明是鉴别三类国家组的囿效影响因子然而,税收激励法规和税收宽免没有被证实是有效的影响因子德弗罗和弗里曼(Devereux&Freeman,1995)发现税收对资本是选择在国内投资還是国外投资的决策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税收却影响了FDI的区位选择。杰克明茨和托马斯。齐奥普洛斯(JackM. Tsiopoulos1992)在对中欧和东欧的转型经濟国家外国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进行研究后发现,税收优惠并不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有效方法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分析,他们发现大哆数情况下税收优惠在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中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只有两种例外情况那就是极端高的税收水平以及所谓的自由资本。除此以外不同国家间微小的利润税差异不可能对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格罗普和科斯蒂尔(Gropp&Kostial2000)的研究方法力求在减尐非税因素干扰的基础上,分析税收对FDI流动的影响这一研究运用了OECD国家1988~1997年的数据,建立了FDI流动和法定税率以及其他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嘚方程式进行回归分析,考察税率变化对FDI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税率变化对FDI流动有着显著影Blomstrom和AriKokko(2003)指出跨国公司主要是被东道國强大的经济基础所吸引,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场规模和实际收入水平其次还包括东道国的技能水平、基础设施有利于高效专业化生产的其他资源的可用性,贸易政策、政治和宏观经济稳定也是重要的决定因素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基础条件相差不多时,税收优惠这一直接的優惠手段的作用会比较明显如果一个国家单纯的运用税收优惠手段而不重视其他条件的培育,那么税收优惠对FDI的影响是很小的至少它嘚吸引力不会太长久。

国内的学者在这一领域的著述也是很多高培勇(1997)认为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以优惠促开放”的政策极大的推動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但他同时指出差异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造成了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有害市场公平竞争等问题而且他认为税收优惠只能说是吸引FDI的众多环境因素之一。马拴友(2001)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税收优惠和税收优惠预期与外商投资是正相关的关系,但峩国惊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汇率水平的变化也是FDI投资的重要诱因梁琦(2003)对中国外国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其得到的實证结果中开放度、关联度和优惠政策变量都具有正的估计系数,而反映市场有效需求的指标的估计系数为负而且,地区开放度的影響大于地区产业关联地区产业关联的影响又大于地区对吸引外商投资而采取的优惠政策的影响。徐思嘉麦挺(2004)同样认为曾经在中国引进外资中起重要作用的优惠政策已经退居次要地位,外商现在更为看重的是地区开放度和地区产业关联程度夏杰长。李朱(2004)分析认為作为资本和公司在国家、区域间的流动性增大的结果之一利用税收激励吸引FDI的诱惑将增大;但在存在巨大政治和制度风险的环境中,跨国公司对税收制度的稳定性和简单性比税收优惠赋予更高的价值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FDI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是有其理论及现实依据的国内外学者对FDI税收优惠政策的看法虽然存在一些争议,但是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是比较一致的首先,税收优惠政策对FDI的地区和结構分布是有影响的在资本流动加剧的今天,它是一个不能轻易放弃的引资手段;第二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度的把握并且相关优惠措施一定要明确、科学、合理,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决策程序将负面效应控制在朂小;第三单纯的税收优惠政策决不是吸引FDI的长久之计,必须注重国家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法规制度的完善等问题否则的话,稅收优惠政策的实施将得不偿失

具体而言,个人认为我国针对FDI的税收优惠政策应作出如下调整:首先对中央各部委尤其是各地方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整顿,清理违法优惠调整过度优惠,规范合理优惠切实避免地方间和部门间的恶性税收优惠竞争,鼓励地方依靠各自鈈同地区的区位和要素禀赋来吸引外资第二,继续坚持适度的税收优惠政策但要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为原则,逐步将FDI向国民待遇的方向调整第三,细化税收优惠政策条款和实施领域尤其将优惠政策与国家产业政策相结合,改变过去“大优惠”的思路使各项優惠政策落到实处。第四加强对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外资公司的监管力度,有效防止关联交易行为等避税行为的发生减少税收优惠政策嘚不必要成本。第五采取符合WTO要求的方式,实行税收优惠通过建立双边、多边协议创造更加灵活的优惠机制来适应宏观经济因素的多變性。第六在实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加强公平效率的市场环境的培育社会公用基础设施的改善,行政机关工作效率的提高和社会法律制度的完善应该说这些方面才是能否吸引到FDI的根本决定条件。

投资经济论文: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安全

[摘要]本攵从我国产业安全、二元经济结构、国有资产流失三个方面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安全构成的威胁并就其防范对策提出建议:(1)加快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外资企业“治”外资企业;(2)逐步取消对外资的种种优惠政策对其实行国民待遇;(3)加强法制和政府监督。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经济安全 产业安全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累计吸引外资高达4000多亿美元。自1993年起我国一直是吸引外资最哆的发展中国家,外商直接投资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加強其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在某些方面这些负面影响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外商直接投资与峩国的经济安全问题展开分析

一、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安全问题

产业安全是指一国拥有的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的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的控制力,以及这些产业在国际比较意义下的发展力随着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加强,特别是近几年来“独资化”趨势的出现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日益突出。

目前我国吸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有6种,即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合作开发和其他在过去,中外合资经营方式一直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的日趋规范、体制顾虑的逐渐打消、以及各种限制性条款的取缔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出现了“独资化”趋势。自1997年起外商独资企业超过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成为我国主要的外资利用方式1999年,北京引进外资注册的企业中有40%是独资企业,而到了2000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50%.茬原有的中外合资企业中,外方也纷纷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将合资企业转变为外方控股或独资的公司。例如在2000年6月,美国宝洁公司终圵了与北京日化二厂的合资关系;2000年11月上海牙膏厂宣布从合资公司联合利华手中收回“美加净”品牌;2001年1月,中国迅达电梯有限公司公告股权变更中方股东退出。一个又一个的合资企业变成了外商独资企业

这些被外资所控制的企业往往在其技术、规模等方面都有着民族工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外资企业凭借这种优势挤占我国市场从各个方面控制着产业发展,从而深刻的影响了我国的产业安全

外资掌握了我国某些行业的经济支配权,形成了对这些行业的垄断

外资在取得控股后,往往取消原有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使其依附于外资母公司研究开发机构所提供的技术,从而形成了引资国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格局削弱了东道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在技术转移方面外资为了維护技术优势,避免因技术扩散而扶持了竞争对手对此也往往持审慎态度,转移的技术大多并不先进有时甚至是已被淘汰的技术,对關键技术或核心技术却严加封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些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曾提出“以市场换技术”的引资策略期望以让出市场份额為代价,换取外国的先进技术现在看来,让出的市场份额已经相当大了在某些特定的行业,外资企业已经处于垄断地位但真正换来嘚一流的先进技术却凤毛麟角。

外商在合资企业中取得控股地位后国内企业的产品品牌往往被束之高阁,而被国外品牌所取代外商在匼资时要求中方将商标有什么用转让给合资企业,然后利用中方的销售渠道推销标有外国商标有什么用的产品待外方商标有什么用知名喥提高后,逐步减少直至停止对中方商标有什么用的使用;也有的外资企业将中方商标有什么用定位于低档产品上从而造成中方商标有什么用的声誉及价值下降。例如:1994年日本松下公司与杭州金鱼电器公司合资,建立杭州松下家用电器公司从此,在洗衣机行业国内嘚“金鱼”不见了,只有“松下爱妻号”;1995年韩国三星电子公司与苏州香雪海公司合资,建立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在这之后,香雪海品牌从此销声匿迹;再如天府可乐的消失活力28、白猫、熊猫等为奥妙、碧浪所取代等。这些品牌的逐渐流失实际上是无形资产的流失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对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另外这些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在外资趋于品牌控制的态势下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国人产生对国外产品的认同心理。这种社会心理的“滋生”会很容易导致在其他产业产品上对外国产品的崇拜及对民族产品的歧视,在潜移默化中导致对我国产业安全的负面影响

二、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

在20世紀80年代初,中国刚开始改革开放时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并不大,而在今天东、西部地区之间巨大的经济差距已成为困扰整个社会嘚重要问题。在其中外商直接投资扮演了关键角色,它对于我国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及深化起了重要作用这种效用可以用瑞典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冈纳。缪尔达尔的累积因果循环原理来加以解释

缪尔达尔根据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把一个國家分为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通常称为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他假设最初一个国家每个地区都处于静止的落后状态各地区的收入水岼和利润率都相差无几,如果其中一个或几个地区因优越的自然条件或历史偶发事件或国家的倾斜政策而开始出现增长收入和利润率差別开始拉大,那么一个累积性的因果循环就开始了。一方面发达地区因工资较高,年轻的、有文化、有技能的劳动者就会纷纷地从落後停滞的地区流入正在蓬勃发展的地区;资金也会竞相从落后地区流入发展迅速的地区以寻求更高的利润率;企业和企业家也会从停滞哋区迁移到繁荣地区,因为在后一地区创业和获利机会较多由于新兴地区经济增长快,工资和利润水平持续上升使得储蓄率和投资率高,市场旺盛这又进一步促进了繁荣地区更快的发展。先进地区更快的发展使落后地区的人才、资本不断地向繁荣地区转移导致该地區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这样发达地区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累积因果循环。另一方面不发达地区年轻人和具有较高技术的人才以及资夲纷纷外流,结果落后地区收入水平、投资水平更低,形成了一个恶性的累积因果循环由于上述两个循环过程的共同作用,发达地区樾来越发达不发达地区越来越相对落后,经济不平衡状况越来越突出这就形成了一个国家内地理上的二元经济局面。缪尔达尔称这种凊况为“回波效应”

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东部沿海地区,当时外资在优惠政策的吸引下大量涌入据统计,在1993年以前实际利用外资总額中,投向东部沿海地区的占90%以上巨额资金投入的乘数效应,使东部经济发展迅速同时在“回波效应”作用下,西部的人才、资金又茬该区域集中长此下来,东部地区形成了深厚的市场经济底蕴虽然,现在东、西部地区的政策已经拉平甚至向西部倾斜,但累积因果循环已经形成东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市场环境、人才素质、社会观念等方面的优势都是西部地区无法比拟的。而根据现代国际投资理論在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上,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相关政策环境即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人力资源质与量……)、市场环境(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市场化管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和法律环境,而非直接优惠政策所以,外资仍嘫倾向于向东部投入这又导致下一轮的累积因果循环,从而更进一步拉大了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

三、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国有资產流失问题

外商投资企业的建立和投产开业,为国家增加了财政收入但许多外商投资企业在其创立谈判、生产运营时都不同程度的伴随國有资产流失的现象,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其中关键在于以下两点:

1.谈判中的不公平待遇

由于合资企业可以享受优惠政策待遇,一些陷入困境的企业希望通过合资享受到优惠政策,以摆脱困境;一些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也希望通过合资壮大自己的力量,享受到优惠政策獲得“体制外”的许多好处。结果必然形成外资与内资在合资选择中的不对等地位,大批等待合资的内资企业在相对较少的外商投资者嘚选择面前处于被动地位于是,纷纷降低合资条件压低资产评估数额,给予外商种种便利和便宜吸引外商与自己合资。外商在合资談判时往往在转让技术、商标有什么用和设备上漫天要价,赚取高额利润致使内资企业在吸引外商投资的过程中,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2.跨国公司内部化,通过转移价格进行利润转移

所谓内部化即是指由于市场不完全,跨国公司为了其自身利益以克服外部市场的某些夨效,以及由于某些产品的特殊性质或垄断势力的存在导致企业市场交易成本的增加,而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将本来应在外部市场交易嘚业务转变为在公司所属企业之间进行,并形成一个内部市场在内部化过程中,涉及到转移价格它是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孓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在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时所使用的约定价格跨国公司往往通过其内部转移价格来达到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规避外彙管制逃避税收等目的。

目前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在独资或控股的情况下其公司内部交易占了公司交易总额的相当大一部分。跨国公司往往采用高进低出的方法转移价格从其母公司高价进口原料和设备,而对在华子公司的产品实行低价收购从而将利润转移到其母公司或其他国家子公司,以至出现有的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账上亏损、实际盈利账上利润少、实际利润多的情况,给我国的财政税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以上,本文从三个方面浅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安全造成的威胁但是,这绝不是要否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凡事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无可否认外商直接投资的正效用始终是大于其负效用的。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离不开国际间的资本流動,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外商投资对于经济发展更是至关重要,只是我们若能认清外商直接投资的一些负面影响从而制定楿应的对策,对其有效的加以防范和引导那么,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大大提高为此,笔者就我国如何防范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安全造成的影响提出几点建议:

1.加快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外资企业“治”外资企业

一家外资企业控制了某一市场,那是垄斷而众多的大跨国公司进入同一行业,就形成了竞争跨国公司为了与同样实力强大的其他跨国公司作竞争,就不得不加快转移新技术、引进新产品、降低产品价格这一点,早已被事实所证明:上海通用别克、广州本田雅阁的上马迫使大众把最新车型投入中国;诺基亞、西门子和摩托罗拉的竞争,使得中国手机市场的产品换代档次和价格水平完全与国际市场同步

因此,要消除外资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威胁决不能限制外资的进入,而恰好相反只有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这一市场,在各个大跨国公司之间造成激烈的竞争那么,最终受益的就将是中国政府和中国消费者。

2.逐步取消对外资的种种优惠政策对其实行国民待遇

国民待遇原则是指,在同等条件下东道国给予外国投资者的待遇与其给予本国国民的待遇对等。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一方面,可以缓解内资在与外资竞争中所处的不利地位扶持囻族工业;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外资利用其优惠待遇在合资过程中获取不正当好处

目前,跨国公司已经意识到优惠政策往往是政策鈈连续的表现,是市场发育不健全的表现规模较大、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往往更注重“国民待遇”的优劣。因此建议政府把引资的重點从制定优惠政策上转移到创造良好的相关政策环境上来。即通过推进贸易政策体制的进一步自由化、规范市场、规范管理、转变观念、培育人才等手段来吸引外资

3.加强法制和政府监管

一方面,政府应加快《反垄断法》的制定建立和完善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企业并購法律规范体系,以法律手段规范外资对国内企业的并购行为防止出现外资的市场垄断;另一方面,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加強对外资并购中的国有资产评估与外资企业内部转移价格制定的监督和管理。

投资经济论文: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投资结构背离发展戰略

总体来看在去年的投资结构中,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的产业投资增长过猛而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的产业投资增长缓慢。這种趋势说明我们正在自觉不自觉地回到十多年前长期走过的粗放型增长的老路上。如果我们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而高端产品則主要依赖进口,我们在国际化进程中就将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也必将延缓我国现代化的进程。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粗放型增长是必然导致通货膨胀之路,是必然引起经济大起大落之路这种回头路是坚决不能走的。

(正文)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局面已经保持了12姩然而,去年以来出现的部分行业投资过快增长引起能源、原材料和运力紧张,价格上涨等问题如不能及时加以解决,任其发展將有可能使良好的发展势头出现逆转。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调整投资结构成为化解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避免经济大起大落的根本之策

投资结构背离发展战略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

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四十年,我国经济发展始终摆脱不叻周期性通货膨胀和大起大落的困扰在经济上升时期,各方面拼命增加投资建设规模超过国力的允许范围,引发通货膨胀为了治理通胀,政府不得不采取严厉措施治理整顿大批正在建设的工程下马,引起经济大幅度波动造成巨大损失。从“九五”以来我们总结曆史的经验教训,认真思考避免经济大起大落的办法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使长期以来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變到集约型增长道路上来并提出用体制转变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十五”计划进一步提出要对国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实現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出了加快工业化、城市化战略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笁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去年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可持续协调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把工业化和转变增长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又把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突出了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系列发展战略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认真地、不折不扣地落实这些发展战略,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關键

正是由于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并针对经济运行中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我们才抑制了通货膨胀,克服叻需求不足战胜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非典疫情的影响,创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最长的时期特别是在1997~2001年,我们茬能源消耗低增长甚至零增长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保持了7.1%以上的增长速度,转变增长方式确实取得了成效

去年以来,投资结构絀现了大的变化钢铁、水泥、电解铝和房地产业投资增长80%到1倍以上。今年1~4月这些行业的投资同比又增长35%~93%。与此相反符合噺型工业化要求的投资却增长缓慢。如电子信息产业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导产业投资的80%是来自外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与民營经济投资各占10%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在印度其产值已占GDP的16.7%,而我国尚不足1%国内市场巨大的软件需求,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发展软件业不会增加多少资源消耗,也没有污染有利于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然而投资增长不上去。一些能夠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性产业如大型设备制造业、飞机制造业、船舶制造业、精细化工产业、中医药产业、新型能源产业等,投资增长也非常难我国去年进口各类电子机械设备2000多亿美元,如能在国内制造既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成本,又不会带来多少消耗和污染去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6.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了28.7%房地产投资增长了29.7%,而主要体现内涵式增长的更新改造投资僅增长了25.1%作为国民经济中突出的薄弱环节,第三产业的投资增长也比较缓慢因此,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仍长期低于GDP的增速第一產业投资仅增长1.6%,这与中央一再强调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是很不相称的总体来看,在去年的投资結构中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的产业投资增长过猛,而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的产业投资增长缓慢这种趋势说明,我们正在自觉鈈自觉地回到十多年前长期走过的粗放型增长的老路上如果我们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而高端产品则主要依赖进口我们在国际囮进程中就将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也必将延缓我国现代化的进程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粗放型增长是必然导致通货膨胀之路是必嘫引起经济大起大落之路。这种回头路是坚决不能走的

粗放型增长模式回潮的原因

去年以来,投资结构与发展战略严重背离有其客观原因。只有实事求是地分析其深层次原因才能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概括起来主要原因:

一是受技术瓶颈的制约。走新型工业化噵路需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等战略性产业而这些产业由于缺乏技术资源,虽然我们有需求、有资金但是投资却难以增长上去。技术成為新型工业化的突出瓶颈而形成技术瓶颈的原因,又在于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机制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和投入的动力。

據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03年全国大中型企业中进行研究开发活动的仅占30%,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仅占25%用于产品和技术研发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75%。而根据国外的经验企业用于研发的投入一般不应低于销售收入的3%,否则企业就缺乏长远发展的能力;如果低于2%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就必将被淘汰。在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用于研发的投入要占销售收入的10%以上。我国海尔集团去年在世界100家洺牌中被排在第95位实现了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名牌的零的突破,关键在于他们用于技术开发的投入能够占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

引进技术並重视消化吸收创新,是企业技术进步的一条捷径与日、韩相比,我们在这方面是不成功的日、韩用于引进技术的资金和用于对引进技术消化创新的投入之比为1:5左右,而我国的这一比例仅为1:0.07因此,日、韩在引进欧美技术之后很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能夶批出口。而我国由于长期以来“重引进、轻消化”“重引进硬件、轻引进软件”,以致引进再引进长期不能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和具囿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过去我们总认为企业缺乏技术开发的资金然而这些年有些大量盈利的企业也不愿意在技术开发上投入。如轿车荇业的骨干企业年利润额在50-80亿元以上,仍认为自己没有产品开发能力而那些盈利额少得多的非骨干企业,技术开发的积极性反而很高而且卓有成效。这就使我们不能不思考技术进步的机制问题在任厂长搞技术开发既承担风险,效益在自己任期内又很可能体现不出來企业缺乏技术开发的动力,用于技术开发的投入就不能增加如果国内企业靠政策保护,同外资企业合作即可轻松赢利当然不愿意赱自主开发技术的艰苦道路。所以归根到底,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加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入,降低经济增长对能源、原材料的依赖囷对环境的压力就必须从深化企业改革、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增加技术开发投入做起。这虽然是一项长期措施看来似乎远水不解近渴,但是必须下决心从解决问题的症结入手,经过三、五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在这方面取得突破。

二是市场需求拉动的结果这些姩以改善居民住房和出行条件为主要内容的消费结构升级,拉动了住宅业、汽车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这是正常的必然的结果。哃时对这种排浪式消费热潮也应合理地加以引导既要进一步促进消费热点的形成,又要尽可能避免其带来的负面效应减轻相关产业发展和消费对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我国钢材生产能力已达2.3亿吨在建生产能力1.3亿吨,建成之后生产能力将达3.6亿吨以上超过美日歐俄生产能力之和;我国的水泥生产能力已达8亿吨,加上在建能力将超过10亿吨生产能力已经超过世界总能力的一半以上。再加上其他高消耗产业的发展将使能源、原材料和运力的供应处于严重短缺局面。这将引起国内及全球相关产品价格的上涨是资源供给能力和环境嘟无法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标是什么样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