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霍霍埃国是独立国家吗

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是因为
A.美国和苏联宣布支持非洲国家独立 B.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取得了独立C.非洲重要国家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D.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统治最终崩溃了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斯威士兰_百度百科
斯威士兰,位于非洲东南部为,北、西、南三面为所环抱,东与为邻。地处东南边缘的东坡。斯威士兰全境大部属三级南北向延伸的,从东到西由海拔100米递升为1800米,形成面积大致相等的低、中、高三级梯状地带。多河流。边境为山地。河流多石滩。属亚热带气候。斯威士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黑非洲国家前列,被世界银行列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奉行自由市场经济,重视利用私人和外国资本,鼓励出口。因经济开放度高、出口以农产品为主,经济增长受气候条件和国际市场变化影响较大。2003年推出新的经济增长战略,在增收减支的同时,努力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作物种植多样化。斯经济严重依赖南非,自身回旋余地小,出口商品单一,发展不均衡,社会贫富悬殊。
斯威士兰历史
浩浩荡荡的选妃队伍
15世纪后期,斯威士兰人由中部非洲和东非逐渐向南迁移。
16世纪定居于此地并建立起王国。
1907年后成为英国&保护地&。
日宣布独立,定名,索布扎任国王。
1982年8月逝世,由大王后泽莉维摄政。
1983年,“王室委员会”立马科塞蒂韦王子为王储,由王储之母恩通比王后。
日,马科塞蒂韦王储登基,称。 斯威士兰是唯一迄今仍禁止政党活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仍实行绝对君权制的国家之一。
1993年10月举行全国大选。由于这次大选是依照1992年实施的&廷克汉德拉&传统选举法(也称部落居住区选举法)进行的,因此遭到&多党制&提倡者的强烈反对,抗议活动一度此起彼伏。
1996年以来,斯威士兰工会联合会(SFTU)发起数次大规模全国罢工,提出解除党禁,实现民主化进程等政治要求。斯国王为缓和局势,成立修宪委员会。但此后,原定于1999年底完成的修宪工作一直推延。
2002年10月,宪法起草委员会向国王提交了新宪法草案,仍未包括有关解除党禁、实行等内容。[2]
斯威士兰地理
斯威士兰位置境域
斯威士兰系非洲东南部内陆小国,北、西、南三面为所环抱, 东与为邻。国土总面积17363平方公里。[2]
斯威士兰地形
斯威士兰地处南非高原东南边缘德拉肯斯山脉的东坡。从东到西由海拔100米递升为1800米,形成面积大致相等的低、中、高三级梯状地带。
斯威士兰气候
斯威士兰属,年平均气温西部为16℃,东部为22.2℃。[2]
斯威士兰资源
斯威士兰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矿藏有石棉、煤、铁、金、钻石、高岭土等。另有少量黄金和钻石储量。森林面积54.1万公顷,约占斯总面积的31.5%。人造林规模在世界上名列前茅。[2]
斯威士兰水文
斯威士兰境内有5条主要河流,水力资源较丰富,河流流经斯后进入南非和莫桑比克境内。[3]
斯威士兰区划
斯威士兰行政区划
斯威士兰没有城市,全国分为4个区:区(Shiselweni)、(Lubombo)、(Manzini)、(Hhohho)。
区 District
卢邦博 Lubombo
曼齐尼 Manzini
希塞卢韦尼 Shiselweni
Hhohho2622033569姆巴巴内 Mbabane斯威士兰 Swaziland
Mbabane[2]
斯威士兰首都
(Mbabane)是斯威士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6.2万(2013年)。1-2月最热为15-25℃;6月最冷为5-19℃。1月最湿,月均降水量252毫米;6月最旱,月均降水量18毫米。[2]
斯威士兰政治
斯威士兰政局
姆斯瓦蒂三世
斯威士兰政局一直比较平稳,但2000年国内不稳定因素增长。群众示威此起彼伏,要求民主化进程再掀高潮。年初,《斯威士兰观察家报》因刊登透露政府内幕的文章,并拒绝交出消息提供者,被政府强行关闭。新闻界为保护媒体自由与政府进行了长达2个月的斗争。10月,王室因边境问题,引起斯民众不满和义愤,引发一场全国性争取民主化进程运动。11月中旬,在斯工会联合会的组织下,斯大学、全国教师协会、斯郊区委员会及一些政治团体举行了全国罢工、罢市和罢课。政府派出大批警察进行武装干预,数名工会领导人被捕,不少示威者被打伤打死,斯大学关闭。美、英等国以向斯政府施压,要求斯修改现行的工业关系法。斯国王派首相到美国斡旋,目前危机已经结束,局势基本稳定。 2001年斯政局总体平稳。3、4月份,多党民主的呼声再度高涨。继2000年年底斯政府禁止斯教师协会(SNAT)和护士协会召集的群众集会后,斯工会联合会继续发动工潮,要求政府解除党禁,实行多党民主。5月,政府查封了《国家》和《保卫者》两家新闻刊物,进一步激发了矛盾。工会向国际社会呼吁取消对斯援助,以对斯国王施加压力。6月,最高法院做出有利于反对派的决定,国王因此颁布法令,称禁止报刊、杂志和书籍发行的权限不再属于法院,并称任何针对国王的声明都是违法的,且不可保释。但在国际压力下,国王被迫取消了该法令。&9·11&事件发生后,国王乘国际社会忙于&反恐&之机,加大了对反对派的压力。
2006年2月,斯新宪法正式颁布实施,仍然维持了国王对斯司法、行政、议会事务的绝对权力,对政党合法化问题表述模糊,引起斯民间社会极大不满。一些民主进步力量认为新宪法违背民意,强烈要求开放党禁,近几年斯反政府、要民主的罢工、游行、请愿时有发生,但均未撼动王室权力。2008年5月,政府以反恐为由逮捕人民联合民主运动(the People's United Democratic Movement)主席马苏库,并威胁将解雇参与进步活动的公务员。9月,斯举行新宪法实施后的首次议会选举,多数进步力量予以抵制。国王在选举后任命了新内阁。近2年来,爆发多起大规模示威活动,要求国王退位、解除党禁、还政于民,遭到当局严厉镇压。
斯威士兰宪法
旧宪法于1978年10月制定,规定斯是一个没有种族歧视、不分肤色信仰、人人平等地享有自由和公正的国家;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禁止一切政党活动;国王为权力至高无上的国家元首,其行政权通过由首相主持的内阁实施。新宪法2006年2月生效,规定保护司法独立、保障人权和言论、结社自由,但并未根本触及解除党禁以及国王对司法、行政、议会事务拥有的绝对权力。国王仍可根据自己意愿否决法令、解散议会、任命和解职首相、内阁和部分两院议员。
斯威士兰议会
斯威士兰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任期5年,其职能仅限于辩论政府提案并向国王提供咨询。本届议会由2008年9月的选举产生。现有参议院议员30名,其中20名由国王任命,10名由众议院议员选举产生。众议院议员65名,其中10名由国王任命,另55名由选举产生。斯于日举行新一届议会选举。[3]
斯威士兰政府
斯威士兰本届政府于2013年11月成立。
主要内阁成员表  首相(Barnabas Sibusiso Dlamini)副首相保罗·德拉米尼(Paul Dlamini)农业大臣阿伦·维拉卡蒂(Aaron M. Vilakati)信息、通讯和技术大臣克里斯托弗·恩德兰加曼德拉(Christopher Ndlangamandla)经济计划与发展大臣斯赫兰古森菲亲王(Prince Sihlangusemphi)教育和培训大臣菲尼亚斯·马加古拉(Phineas Magagula)商贸大臣吉迪恩·德拉米尼(Gideon Dlamini)财政大臣马丁·德拉米尼(Martin Dlamini)外交和国际合作大臣姆古瓦古瓦·加梅泽(Mgwagwa Gamedze)卫生大臣西邦吉莱·西梅拉内(Sibongile Simelane)内政大臣灿齐莱公主(Princess Tsandzile)住房和城市发展大臣皮瓦因科西·马布扎(Phiwayinkhosi Mabuza)司法和宪法事务大臣西布西索·雄圭(Sibusiso Shongwe)自然资源和能源大臣贾布利莱·马什瓦马(Jabulile Mashwama)公职大臣帕特里克·曼巴(Patrick Mamba)公共工程和交通大臣帕斯特·林迪韦·德拉米尼(Pastor Lindiwe Dlamini)旅游和环境事务大臣贾布拉尼·马布扎(Jabulani Mabuza)劳动和社会安全大臣温妮·马加古拉(Winnie Magagula)传统治理和发展大臣姆都都齐·德拉米尼(Mduduzi)体育、文化和青年事务大臣戴维·克鲁泽·恩赫扎姆帕拉拉(David Cruiser Ngcamphalala)[3]
斯威士兰司法
实行罗马-荷兰法和传统习惯法双重法律体系。司法机构由宪法法院、最高法院(前上诉法院)、高级法院、区法院和斯威士(酋长)法庭组成。宪法法院对以上两种法庭体系的判决有最终裁决权。斯威士法庭只负责审理本酋长所管辖地区的民事和刑事案件。
斯威士兰政要
国王。原名马科塞蒂韦(Makhosetive),意即“各族之王”。日生于姆巴巴内,是已故国王的第67子、恩通比王后的独子。1983年被推选为王储,随后前往英国求学。日登基。
首相(Barnabas Sibusiso Dlamini)。日出生。1984年到1993年担任财政大臣,也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任职。日至日任斯威士兰首相。2003年第一次首相任期结束后,一直任国王的顾问。日起再次担任首相。
斯威士兰军事
斯威士兰国防军于1973年建军,主要负责国家防务和维持国家秩序,国王为法定的军队总司令。实行义务兵役制,总兵力约4500人。现任司令为斯坦利·德拉米尼少将(Major General Stanley S. Dlamini),副司令帕特里克·莫察准将(Brigadier General Patrick V. Motsa)。[4]
另有警察和王室卫队。[5]
斯威士兰外交
斯威士兰外交政策
奉行不结盟和睦邻友好对外政策。主张各国相互尊重主权和互不干涉内政,并通过和平谈判途径解决国家间的纷争;重视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赞成南北对话;支持促进人类和平与正义。美国、英国、德国、南非、莫桑比克5国在斯设有常设外交代表机构,斯在布鲁塞尔、哥本哈根、伦敦、比勒陀利亚、马普托、内罗毕、科威特、华盛顿和联合国派驻常驻外交机构。
斯威士兰对外关系
同中国的关系
斯威士兰与中国无外交关系。1995年7月,副外长在曼谷出席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会议期间应约会见斯外交大臣所罗门·德拉米尼。同年9月,斯内政大臣索班德拉亲王率政府代表团来华出席联合国。1996年11月全国顾问委员会主席特沙拉· 德拉米尼亲王来华作商务考察。1998年5月,马西特沙拉·德拉米尼应外交学会邀请访华。2000年5月,应对外友协邀请,斯能源部长古杜扎亲王访华。2001年4月,在第五十七届会议上,斯对我提出的对美国所谓“中国人权状况”议案不予审议和表决的举动议投弃权票。斯在以往任人权会成员国时,均对我动议投反对票。2002年,在筹委会上,斯对我在涉藏问题上三次提出的“不采取行动”动议,除一次未参与投票外,分别投了弃权和赞成票。
与中国台湾当局的“关系”
1968年斯独立并邀请台湾当局代表参加独立庆典并与之“建交”。斯、台签有农业技术和手工业合作协定,台在斯长期以来有“农技团”和“手工艺团”并向斯军队派遣医生,目前上述团组已合并为“台湾援助团”。台在斯的投资约占斯外国投资总额的30%。2000年,台还斥资8500万美元在斯兴建2家制衣厂和1家纺织厂。2001年台又投资帮助斯修路。目前台对斯最大的援助是耗资约5000万美元的公路项目。2000年斯台贸易额269.9万美元,其中斯出口186.5万美元,进口83.4万美元。
1993年5月和1994年5月,两次访斯。1995年5月,斯国王访台。2000年5月,斯国王出席就职典礼。自1994年以来,斯每年参与支持台湾“重返”联合国的提案联署活动。1997年斯牵头成立“台湾之友”小组,准备有计划、有步骤、有分工的推动台“重返”。在2000年召开的第53届上,斯参与“邀请台作为观察员参加世界卫生大会”的提案并说项。同年斯再次牵头提出台“参与”联合国的提案。7月,斯企业和就业部长访台,与台签订了投资谅解备忘录;10月,台与斯在斯举行了经济技术合作会议,内容涉及台帮助斯制定长期发展计划、旅游规划、发展双边等及斯支持台早日加入世贸组织等。在“涉台提案”问题上,斯2000年参与联署,2001年改为大会发言支持;在台&重返联合国&问题上,斯2000年是提案国,2001年转为联署国。2007年9月赴台湾参加“台非高峰会”的斯威士兰国王姆斯瓦蒂三世,带着年轻的妃子在台湾光鲜亮相,并与陈水扁举杯共庆。
截至2002年,台在斯设成衣厂及有关纺织企业近20家。据台官方称,有关企业在斯投资达2400万美元,增加就业机会约1万个,占斯制造业就业人数的40%。2002年2月,台&外交次长&邱荣男赴斯主持非洲地区&使节&工作汇报。4月,斯外交和贸易大臣恩夏加斯访台。7月,陈水扁访斯,向斯提供15万美元援款。10月,斯参议院主席姆斯瓦尼访台并参加台伪庆。2002年,在台&重返联合国&问题上,斯再次为联署国。
同南非的关系
斯与南非政治经济关系密切。南非是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1993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01年2月,南非副总统祖马访斯。2002年9月,斯国王赴南非出席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2005年3月,斯国王访问南非,会见了南非总统姆贝基,斯南建立了“联合双边委员会”。2009年5月,斯国王出席南非总统祖马就职典礼。2011年8月,应斯请求,南提供了3.5亿美元的贷款,但因南附有政治、财政和对外关系的条件而进展缓慢。2012年南执政党非国大和工会组织先后公开要求斯政府推进民主改革、改善人权状况。[3]
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斯与美国关系较为密切,两国1972年建交。美援助项目主要有抗艾滋病、农业、教育、小型企业发展、机构和人力资源发展、军事培训、贸易能力建设等。斯每年派遣20名学生及选送一些军官赴美学习深造和受训。2000年底,斯获准成为美国《非洲增长与机遇法(AGOA)》的受惠国家。尽管斯于2004年12月底再次获准享受该优惠待遇,但美要求斯加快民主化进程的压力并未减小。2005年,斯再次获准享受该优惠待遇。2009年6月,斯美最终签署了“美国总统防治艾滋病紧急援助计划”(PEPFAR) 援斯协议,将美对斯艾滋病领域援助提高至每年2800万美元。美国志愿者组织“和平队”在撤出斯9年后,于2003年重返斯,并于2009年6月与斯完成了关于“和平队”拓展在斯任务的谅解备忘录。美国每年向斯派遣80名“和平队”志愿人员参与斯的经济建设。
斯是英联邦成员国,同英国关系密切。英斯签有军事合作协议。英有军事专家在斯常驻,帮助斯培训军官。 2012年5月,斯国王应邀赴英出席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庆典活动。
斯同法国、瑞典等国分别签有烟草种植和贸易协定,德国、丹麦和瑞典也是斯的主要援助国。
同非洲国家的关系
斯同国家关系友好,是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ADC)、南部非洲关税同盟(SACU)和东共同市场(COMESA)成员国。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斯任南共体政治、防务和安全委员会轮值主席,2次主持召开有关解决津巴布韦、马达加斯加问题“三驾马车”峰会。2009年6月,斯国王访问津巴布韦。2009年7月,斯国王访问赞比亚。2010年9月,斯主办东南非共同市场首脑峰会。2012年7月和8月,斯国王先后访问纳米比亚和莫桑比克。
斯威士兰国家象征
斯威士兰国旗
斯威士兰国旗启用于1968年,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中间为紫红色横长方形,上下各有黄色窄边和蓝色宽边。在紫红色长方形中央绘有类似斯威士兰国徽中盾牌的图案。紫红色象征历史上无数次战斗,黄色代表丰富的矿产资源,蓝色象征和平。[4]
斯威士兰国徽
斯威士兰国徽
斯威士兰国徽呈盾形,国徽中央有4件斗牛的标志物:一面黑、白两色的盾牌、两只长矛和一杆饰有缨穗的权杖。用鸟羽制成的缨穗是王室特有的装饰品。盾徽顶端国王的头饰,由獭皮制成,并饰有织巢鸟的尾羽。盾徽两侧站立着该国主要的野生动物雄狮和大象,狮是国王的象征,斯威士兰人称国王为“恩格温亚马”,意即“狮子”;大象则代表王后。斯威士兰人热爱自己的君主和王室,一如他们热爱祖国的山河大地。狮与象也象征国家的力量和团结。国徽基部的白色饰带上,铭刻着斯威士兰人的誓言:“我们是攻不破的堡垒。”[4]
斯威士兰国歌
《斯威士兰王国国歌》。
歌词大意:啊,上帝,请幸福赐给斯威士兰的上帝,感谢你给我们一切运气,让我们歌颂我们皇帝,歌颂我们祖国和山河大地。保佑斯威士兰当权的人们。你是唯一的万能的神;请赐给我们以智慧,但是不需要奸诈;使我们巩固和强大,永恒的神啊。
斯威士兰人口民族
斯威士兰全国总人口120万(2012年)。其中斯威士族占90%,和通加族占6%,占2%,其余为欧非混血人种。[3]
斯威士兰经济
斯威士兰概况
斯威士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黑非洲国家前列,被世界银行列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奉行自由市场经济,重视利用私人和外国资本,鼓励出口。因经济开放度高、出口以农产品为主,经济增长受气候条件和国际市场变化影响较大。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经济发展较快,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曾达7.8%。90年代经济出现回落,平均年增长率为6.5%。2003年推出新的经济增长战略,在增收减支的同时,努力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作物种植多样化。斯经济严重依赖南非,自身回旋余地小,出口商品单一,发展不均衡,社会贫富悬殊。
2012年主要经济数据国内生产总值36.51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9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118美元货币名称里兰吉尼(Lilangeni)通货膨胀率7.8%汇率1美元=8.2埃马兰吉尼[3]
斯威士兰工业
工业产值居国民经济首位。2010年工业产值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40%。主要生产石棉、钻石、煤、加工木材、纸浆、水果罐头和棉纺织品等产品。
斯威士兰农牧业
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斯80%的人口从事农业。2010年农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斯可耕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4.3%,但目前粮食不能自给。草地牧场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67%。主要作物有甘蔗、玉米、棉花等。甘蔗种植是斯就业人口最多的行业。
斯威士兰旅游业
斯旅游业较发达,但基本由南非财团控制。年接待游客39.84万人次,创汇1.928亿埃马兰吉尼。博彩业是斯旅游业的一大特色,外国游客中约60%为赌客。近年来,斯政府通过开发和展示斯丰富多姿的来招揽游客。礼仪文化包括王宫内的各种庆祝活动、斯传统婚礼以及各种民族舞蹈等。旅店设施完好,太阳国际集团在斯开有数家五星级宾馆。
斯威士兰财政金融
斯是南部非洲关税同盟成员国,2010年从该组织所获税收份额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5.9%。2010年底外汇储备(不包括黄金)为7.08亿美元,外债4.97亿美元。
财政收支状况(单位:亿埃马兰吉尼)  收入92.0896.6074.77支出95.38109.40109.06差额-3.3-12.80-34.29
斯威士兰对外贸易
外贸在斯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出口产品包括软饮料浓缩液、纺织品、蔗醣、纸浆等;主要进口产品有食品、活禽、石化产品、仪器、机械、运输设备等。南非是斯最主要的贸易伙伴,2008年分别占斯进、出口总额的92.9%和45.2%。其他重要贸易伙伴还有欧盟、美国、肯尼亚、英国、中国等。
主要出口产品包括软饮料浓缩液、糖、纸浆、蔬菜、水果、石棉、煤油和纺织品等;主要进口产品有食品、石油化工产品、仪器、机械、运输设备等。南非是斯最主要的贸易伙伴,2002年出口额的65%和进口额的84%以南非为对象。其他重要贸易伙伴还有英国、美国、日本、新加坡、莫桑比克、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法国等。
斯威士兰外国援助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斯每年从国际社会获官方发展援助,年获各类经济援助共1.13亿美元。日本是斯最大的双边援助国,欧盟是斯最大的多边援助方。
斯威士兰交通
斯威士兰公路
斯威士兰公路总长3800公里,其中约1500公里为沥青路,其余为土路或石路等地区道路。与邻国南非、莫桑比克间有国家公路相连。[2]
斯威士兰铁路
斯威士兰总长370公里,与莫桑比克和南非的铁路相连。铁路货运是斯国内及与周边国家开展贸易的重要运输方式。[2]
斯威士兰空运
曼齐尼(Manzini)国际机场有定期国际航班通往南非等国。斯威士兰航空公司(Swaziland Airlink) 是斯唯一的航空公司,系由斯政府和南非航空(SAA)出资成立的合资公司。[2]
斯威士兰文化
斯威士兰语言
斯威士兰官方语言为英语和斯瓦蒂语。[2]
斯威士兰宗教
斯威士兰全国居民约60%信奉基督教,30%信奉原始宗教,10%信奉。[2]
斯威士兰节日
新年:1月1日
日:3月9日
复活节、国王的生日:4月19日
国旗日:4月25日
耶稣升天节:复活节后第四十日
:每年7、8月间的约一周时间
圣诞节:12月25日。[4]
斯威士兰世界之最
斯威士兰是国民平均寿命最短的国家,平均寿命约只有35岁。[6]
斯威士兰社会
斯威士兰教育
政府重视教育,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制。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居第二位,1999年至2007年平均教育预算占财政预算的24%。成人识字率为80%。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数据,斯有541所小学和182所中学。2006年小学入学率为78%,平均每32名学生有一位教师;中学平均每20名学生一位教师。斯威士兰大学是全国唯一综合性高等学府,有学生近4000人。另有5所师范和职业培训学校,学生1800多人。
斯威士兰卫生
斯威士兰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奉行绝对君权制的国家之一,也是全世界艾滋病感染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由于当地性观念开放,加上民众普遍不爱使用安全套,导致艾滋病猖獗,当地人民平均寿命只有31岁。[7]
斯威士兰新闻出版
主要报刊有:《斯威士兰时报》,创办于1897年,英文日报,发行1.1万份;《斯威士兰观察家》,英文日报,发行1万份;《斯威士兰新闻》,英文周刊,发行7000份;《斯瓦蒂日报》,发行4000份;《国家》,新闻杂志,双月刊;《斯威士兰农业》季刊杂志。
:建于1966年,半官方半商业化管理,用英语和斯瓦蒂语广播。
:建于1974年,用29种语言对东、中、南部非洲及国家广播。
:创建于1978年,国立英语台。
斯威士兰通讯
国际电讯比较发达。1994年斯已有1.75万台电话交换机。其卫星通讯系统可直接与欧洲、北美通讯。1997年斯开通数字移动通讯电话网,网络工程起步晚,但发展较快。
斯威士兰体育
1972年斯威士兰首次参加奥运会,1976年和1980年的奥运会斯威士兰加入了抵制行列。从所参加的8届奥运会,斯威士兰王国未获得奖牌。[8]
斯威士兰人民生活
2006年度斯正式就业人数为9.21万人,失业率为30%(资料来源:2008年斯威士兰经济季评)。贫富差距较大,基尼系数为0.609,高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平均数。斯是世界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国家,2006年感染率达到39.2%。受其影响,斯人均预期寿命下降至33.7岁(2007年)。新生儿死亡率85‰,产妇死亡率为5.8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20‰,82%新生儿注射了麻疹疫苗,联合国年度全球人类发展报告显示,斯的人类发展指数位于全世界141位。全国共有187家医院和医疗中心。斯固定电话由斯国有企业——斯电信公司运营,2007年全国共有4.4万门固定电话。1998年引入移动电话服务,南非移动运营商MTN是斯唯一的移动运营商,发展迅速,信号可覆盖89%的斯国土,截至2007年共有38万个移动电话用户。斯有7家网络运营商,与南非网络相连,截至2007年网络用户超过40000户。
斯威士兰旅游
斯威士兰芦苇舞节
芦苇舞节,每逢八月,斯威士兰的“”将依据太阳历选定“黄道吉日”,而后报请国王并向外界宣布芦苇舞节开始日期。芦苇舞节起源于少女的,是全国未婚少女参加的盛大聚会,也是国家最重要的节日,虽然很多人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开始远离传统的生活方式,但成千上万的年轻女孩依然对此情有独钟,在她们眼里,芦苇舞上展示的不仅是自己的青春魅力,更是斯威士兰独特的民族文化。在庆典仪式中,国王会亲临现场,并赋予节日新的内容:从几万名载歌载舞的女孩中选出一名最美丽的少女,把节日变成选妃大会,最后宰杀25头牛,女孩们在满意地吃完牛肉后各自回家,就此落幕芦。每一年的芦苇舞节都会一直持续八天。
斯威士兰民风民俗
保有部落时期残余。实行,从事农牧。酋长的权力很大。男子为兽皮披肩,妇女穿裙装,围裙和披肩。善歌舞。有两大传统祭典,一是“印克瓦拉”祭典,每年12~1月间举行,即在夏至前几天。主要是向国王表示敬意,有辞旧迎新的意思。二是芦苇舞节,在每年的7~8月间举行,教导少女如何在田里做工,一般在王宫附近举行。
斯威士兰选妃活动
日,斯威士兰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芦苇舞节,大批少女手持芦苇聚集在国王姆斯瓦蒂三世的皇家宫殿前,等待国王的甄选。如果国王愿意,他将在这次芦苇舞节上选出自己的第十三个妻子,目前姆斯瓦蒂三世已经拥有12个妻子。斯威士兰是非洲唯一一个实行绝对君权制的国家。姆斯瓦蒂三世的父亲在1982年去世时,拥有超过70名妻妾。[9]
日至9月2日,南部非洲国家斯威士兰举行一年一度的“芦苇节”选秀女活动。近10万名未婚处女手持芦苇,袒胸露乳,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接受国王姆斯瓦蒂三世的遴选。8月30日,他迎娶去年“芦苇节”选出的辛蒂斯瓦·德拉米尼为妃子,将后宫佳丽人数增加到14人;他还宣布今年的选秀活动开始,将进一步从民间搜罗美丽处女充掖后宫。[10]
斯威士兰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唯一的君主专制国家,反对党被当做“恐怖组织”禁止。46岁的姆斯瓦蒂三世曾先后14次纳妃,此前王后拉赫瓦拉、拉玛葛瓦萨和王妃安吉拉因不堪忍受宫廷生活而逃往南非,王妃诺坦多·拉贝则因不守妇道被打入冷宫。他主要的妃子包括拉莫特萨、拉玛赫兰古、拉恩滕特萨和拉恩卡姆布勒等人。[10]
据悉,此次选妃活动共有近10万名斯威士兰的未婚处女报名参加系列选秀活动。她们手持芦苇,袒胸露乳,翩翩起舞,在9月1日接受了国王的遴选。虽然今年参加选秀的少女人数较去年少了近2万人,但分析认为,姆斯瓦蒂三世仍有望在近期宣布新的中意人选。[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14年9月[引用日期]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外交部[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战略网[引用日期]
.网易[引用日期]
.腾讯[引用日期]
.网易体育[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南宁街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洲霍霍埃的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