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守护者篮球场哪里有篮球场

当前位置: > > (807-7)肇庆市高要区河台镇第二小学篮球场地坪漆维修改造工程采购...

以下内容,仅对会员开放,如需查看详细内容,请先

成为会员, 已注册的会员请

查看) 受业主单位(请

查看) 委托的项目评审工作已圆满结束,于

(807-7)肇庆市高要区河台镇第二小学篮球场地坪漆维修改造工程采购计划公告

,现将成交供应商名单公告。

五、采购预算金额(X):
发布时间: 年 月 日

您在使用本网过程中,需要帮助,可以拨下面的电话。

招标公告 | 市级招标

工匠精神铸就招投标信息服务专业平台

本站网络实名/通用网址:"采购与招标网"

}

原标题:肇庆四会市 引领产业增长极 擦亮文明新品牌

四会市新地标“桔红馆”——四会市体育中心。梁志锋 摄

地豆镇水车村发展花卉种植,农业产业化提速。 四会市委办供图

四会城市功能持续提升。图为“一河两岸“城市风光。 黎展华 摄

一座外形如同成熟桔子的体育场馆矗立在绥江河畔,这是四会全民健身“新地标”——四会市体育中心,又被称为“桔红馆”。作为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的承办场馆之一,四会市体育中心已成功举办了手球和柔道两项省运会赛事。

省运会召开期间,运动员、裁判员和远道而来的观众近距离感受了“中国柑桔之乡”“中国玉器之乡”的城市活力,体验全国文明城市的文明魅力,“宜居宜业美丽四会”城市品牌进一步擦亮。

肇庆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构建“一核三极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四会肩负打造肇庆产业强市重要增长极的使命。当前,四会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动力转换,推动经济总量质量实现“双提升”,今年上半年多项经济指标达到年初预期。

四会正大力实施工业发展“366”工程和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不断完善营商环境,持续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年”“招商引资年”“项目落地年”建设,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产业强市重要增长极的新担当新作为,加快构建具有肇庆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借力省运会契机 城市建设焕新颜

8月11日,由四会承办的广东省第十五届省运会手球、柔道两项赛事圆满结束。这两项赛事的举办地,正是四会市的新地标“桔红馆”,立于绥江河畔的四会市体育中心。

四会市体育中心建有体育馆、全民健身运动场两大部分,其中体育馆设计座位5050个,全民健身运动场包括篮球场8个、网球场3个、羽毛球场6个、乒乓球场5个等。

“四会是"中国柑桔之乡",因此体育馆采用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桔子造型,场馆底部做了架空层设计,犹如桔叶与枝干将体育馆托起在水边,红桔配绿叶,取其"硕果累累,枝繁叶茂"之意。这也成为了四会近年来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四会市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3年来,四会借助举办省运会的契机,升级改造了旧田径场和新修了“桔红馆”,修建了15个社区体育公园和7个乡镇农民健身工程。如今,四会人民走出家门口就能享用体育设施,省运会期间,每天都有2000多名市民来到“桔红馆”观看比赛。

省运会背后,不仅是体育场馆建设。近年来,四会持续实施城市、交通、民生等“三个建设年”行动,形成了公路网、轨道交通、水路运输等立体交通体系,城市公共配套条件持续改善,工业平台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现代化进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四会连续多年入选“中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2016年更是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新型城镇化县级市试点。

交通是城市建设的纽带,更是承接产业“溢出”的管道。连年来,四会大桥、广强大道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陆续建成投入使用。今年下半年,四会还将推动一系列公共交通建设项目:完成38个港湾式候车亭的建设、推进公交IC卡升级工程及公交电子支付系统、加快充电桩配套建设,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继续抓好城区至下茆公路、广佛肇轻轨四会站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四会市道路改造综合项目以及二广高速龙甫互通项目等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

铺开四会城区规划地图,绥江穿城而过,“一河两岸”新城格局正逐步成形。绥江北岸的中心商务区已初具发展规模。规划面积约3850亩的珠宝玉器文化产业创意园正在动工建设。再往东,广佛肇科教新城项目被纳入广佛肇经济圈合作推进项目,成功引进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广东华商学院等2所高等院校。

绥江南岸,未来的贞山新城将依托自然生态资源与滨江优势,着力打造宜居宜游新城,而面积超500公顷的绥江国家湿地公园则是新城之珠。当前,四会新城框架初步形成。

营商环境大改善 产业强市增长极渐成形

近日,四会市财政局将200万元奖励金划到了广东丰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账上,这是四会市为了加快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实体经济企业上市和挂牌融资的重要措施之一。丰裕公司也因此成为了该市首家享受该类别优惠扶持政策的企业。

“作为四会首家新三板挂牌公司,我们感受到了四会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接下来,我们将抓住这个契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号召,继续在沿路的地区寻找发展绿色环保项目的机会,扎根四会,将企业做大做强。”广东丰裕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志庭说。

在肇庆市“一核三极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四会是肇庆产业强市的重要增长极之一。

四会高度重视优质营商环境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企业上市、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引进股权投资、拓展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用地用工用能保障等方面,四会给予了企业全方位的扶持帮助。

四会持续开展“暖企行动”和政银企合作推介工作,精准施策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如落实工业发展“366”工程企业扶持、新入规扶持资金的申报兑现,加快落实一力药业等“366”工程政策扶持奖励800多万元,加快落实佳华铝业等32家工业企业申报新入规扶持奖励400多万元。

同时,四会市经信局坚持用好四会市企业信息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做好“规下转规上”的培育跟踪工作,积极开展中小微企业“助保贷”和“应急贷”业务,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今年上半年,四会合计为企业争取退补电费共1949万元,组织5家以上企业申报普惠性技术改造事后奖补2500万元以上,确立“新入规”培育企业50家。

通过深化“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模式改革,创新行政服务“七个办”(“加时办”“即时办”“全天办”“上门办”“委托办”“并联办”“会商办”)模式,四会审批效能平均提速92%,行政审批效能大幅提升,建设工程项目领域审批时限大为缩减。四会市企业投资项目、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工作日由78天分别压缩至20天和27天。

为了优化审批流程,四会将931个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录入标准化内容,逐项编制完善服务指南、审批依据、受理机构、申请材料目录、办结时限等标准,实行中心人员一窗收件(综合窗口),进驻部门后台分类审批,统一出证窗口的服务模式。

去年底,由广东省工商局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共同发布的《2017年度广东各市开办企业便利度评估报告》显示,包括四会在内的肇庆市在全省各市开办企业便利度上排名第四,与深圳、广州和东莞处于同一区间,多项指标居全省第一。

良好的营商环境,大大激活了企业在四会投资经营的活力。2017年,四会市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5487户,同比增长19.75%;固定资产投资338.31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高于2016年4.5个百分点;实际吸收外资5428万美元,完成总量排肇庆首位。

企业主体活力的增强,为四会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四会市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分别累计完成产值9.51亿元、17.58亿元和8.48亿元,新增超亿元企业18家。全市工业园区新开发及盘活用地面积696.7亩,新增落地开工项目11个,投资额17.07亿元;新增投产项目5个;承接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项目6个。

招商引资也迎来新进展。今年上半年,四会市共新引进项目24宗,预计总投资103.6亿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4宗。总投资30亿的金田铜业广东高端铜基新材料项目是其中之一,该项目占地面积370亩,主要建设生产高强高导高韧的铜杆、新能源汽车及高效电机专用电磁线和高效能的铜管等产品生产线。

擦亮宜居宜业品牌 文明新风吹遍“玉德之城”

近年来,四会以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契机,奋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四会”的城市品牌。在四会,文明创建成果抬头可见,142支“创文志愿服务队”上岗,“脏乱差”景象不再;加大投入建设城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城市绿化景观,绿水青山延伸到居民家口;中山公园等4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传递文明新风……文明新风吹遍“玉德之城”。

自去年年底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四会市坚持“创文常态化”,在城市扩容提质、管理维护、文明提升方面持续下狠功夫,努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内外兼修,加快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使城市品牌不断提升。

四会市优化实施了创文“十大提升工程”,并大力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数字文明四会”等智慧城市管理服务平台等,使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随着一批以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和市文化艺术中心为代表的公共服务设施相继建成,一大批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体广场、文化祠堂等农村文化公共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和加快建设,文明创建中老百姓的获得感持续增强。

此外,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X”工程和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的深入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全国、省文明单位以及文明乡风示范点陆续挂牌,树立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乡风文明先进典型,共评选出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3000多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和新乡贤等先进人物520多人。

当前,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四会市,将目光聚焦乡村振兴上,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今年初,四会完成全域13个镇(街)共122条行政村的建设规划,配备13名乡村规划师,使乡村规划落地不走样。

四会市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建设美丽乡村三年计划,坚持内修人文,外修生态,全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敦化乡风民风、注重优良家风、培育文化新风,以乡风文明的有力提升,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在城中街道白沙村,四会依托始建于清代的彭泽民故居打造爱国主义文化古村。在有着“中国民间造纸第一村”美誉的贞山街道扶利村,改造升级造纸展览馆,打造出古法造纸主题文化古村。在石狗镇程村,结合兰花产业以及自然风光,打造君子文化长廊,走出了一条产业强村、项目带村的新路。

“在着力提升乡风文明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发挥乡村文化对经济的助推作用,促进农业产业、文化数字资源、文化旅游优势叠加。”四会市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

通过深入挖掘四会玉文化、禅修文化、廉洁文化、造纸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农旅、文旅等产业,四会正在重点建设一批“产村融合”示范村。四会产业发展水平、创新发展能力、吸纳就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撰文 余秋亮 周甫琦 马喜生 黎洪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肇庆守护者篮球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